CN117040712B - 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40712B
CN117040712B CN202311289835.9A CN202311289835A CN117040712B CN 117040712 B CN117040712 B CN 117040712B CN 202311289835 A CN202311289835 A CN 202311289835A CN 117040712 B CN117040712 B CN 1170407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channel
mapping
channels
physic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898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40712A (zh
Inventor
魏巍
金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8983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407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40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0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40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07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H04L1/0008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by supplementing frame payload, e.g. with padding b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01Conversion of standards, e.g. involving analogue television standards or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s processed at pixel level
    • H04N7/0127Conversion of standards, e.g. involving analogue television standards or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s processed at pixel level by changing the field or frame frequency of the incoming video signal, e.g. frame rate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08Systems for the simultaneous or sequential 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television signal, e.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signals, the signals occupying wholly or partially the same frequency band, e.g. by time divi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的性能发生变化,确定传输节点的传输通道中传输通道的用途;响应于传输通道的用途未发生改变,根据所述多通道中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选择相应的映射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响应于所述传输通道的用途发生改变,确定传输通道中用途相同的多类目标通道;对每类目标通道采用相同的映射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利用完成映射的所述传输通道发送视频数据至所述传输节点,以指示所述传输节点显示所述视频数据。采用本方法能够在调整通道用途和/或数量以及映射的关系的过程,保证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数据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和嵌入式系统的视频图像处理系统,尤其涉及带有VESA(Video ElectronicsStandardsAssociation,视频电子标准协会)的DisplayPort(DP,数字式视频接口标准)、MIPI(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标准)、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Interface,高清多媒体接口标准)的视频图像处理系统,以驱动并显示液晶(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等显示平板及终端,在支持多通道显示时,当不同通道的节点和/或视频终端的参数性能发生变化的时候,需要调整通道的用途和/或数量以及映射关系。
然而,在调整通道的用途和/或数量以及映射关系的过程中,会使得视频数据流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显示效果。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调整通道用途和/或数量以及映射的关系的过程,保证显示效果的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调整通道用途和/或数量以及映射的关系的过程,保证显示效果的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方法。应用于视频源,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的性能发生变化,确定传输节点的传输通道中传输通道的用途;
响应于所述传输通道的用途未发生改变,根据所述多通道中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选择相应的映射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响应于所述传输通道的用途发生改变,确定传输通道中用途相同的多类目标通道;对每类目标通道采用相同的映射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利用完成映射的所述传输通道发送视频数据至所述传输节点,以指示所述传输节点显示所述视频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多通道中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选择相应的映射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包括:
在所述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采用多址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所述多址方式包括:时分多址、码分多址、频分多址;
在所述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中,存在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的通道质量,且存在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通道质量的情况下,按照通道质量采用交织映射的方式将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照通道质量采用交织映射的方式将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包括:
确定所述通道质量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一通道,以及确定所述通道质量小于第二阈值的第二通道;
按照预设的第一数量和第一映射次数将所述第二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按照预设的第二数量和第二映射次数将所述第一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其中,所述第一数量小于第二数量,所述第一映射次数小于第二映射次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响应于所述传输通道的用途未发生改变,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的规则对传输通道进行排序,按照排序后的传输通道的顺序依次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启用的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
对所述启用的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进行通道准备和通道同步,确定所述启用的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进入到正常工作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利用完成映射的所述传输通道发送视频数据至所述传输节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传输节点反馈的失败信息,确定所述视频数据发送至所述传输节点失败;
按照预设的纠错策略进行处理,所述纠错策略包括:按照特定的纠错方式重新发送所述视频数据,和/或,重新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新发送所述视频数据,包括:
启用物理层中可用的传输通道,在链路层和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中按照特定的纠错方式发送视频数据,所述纠错方式包括:通道间交织纠错方式、分时纠错方式、特定的传输通道中发送原始的视频数据且其他的传输通道中发送校正的视频数据的纠错方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新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包括下述中的任一种:
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到物理层的映射方式调整为性能发生变化之前的传输通道从链路层到物理层的映射方式,重新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保持传输通道从链路层到物理层映射的数量,重新选择映射方式,按照新选择的映射方式重新建立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
保持传输通道从链路层到物理层映射的数量,重新选择每个传输通道的用途,按照新的传输通道的用途重新建立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视频源和传输节点之间利用调整帧进行通信;所述调整帧包括:
初始化标志时隙,用于响应于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的性能发生变化,启用所述初始化标志时隙,利用调整帧进行所述变更方法;
策略选择时隙,用于根据传输通道的用途是否发生改变,选择相对应的映射方式;
同步时隙,用于对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进行通道准备和通道同步;
纠错时隙,用于按照预设的纠错策略进行处理;
反馈时隙,用于反馈传输节点接收视频数据的信息,以及显示视频数据的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视频源和传输节点之间利用调整信令进行通信,所述调整信令包括:
初始化标志字段,用于响应于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的性能发生变化,启用所述初始化标志字段进行所述变更方法;
策略选择字段,用于根据传输通道的用途是否发生改变,选择相对应的映射方式;
同步字段,用于对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进行通道准备和通道同步;
纠错字段,用于按照预设的纠错策略进行处理;
反馈字段,用于反馈传输节点接收视频数据的信息,以及显示视频数据的信息。
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装置。应用于视频源,所述装置包括:
通道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的性能发生变化,确定传输节点的传输通道中传输通道的用途;
第一映射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传输通道的用途未发生改变,根据所述多通道中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选择相应的映射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第二映射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传输通道的用途发生改变,确定传输通道中用途一致的多类目标通道;对每类目标通道采用相同的映射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利用完成映射的所述传输通道发送视频数据至所述传输节点,以指示所述传输节点显示所述视频数据。
第三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上述各实施例中,当传输节点的性能发生变化时,首先需要确定传输通道的用途。进而当传输通道的用途未发生改变时,由于性能变化前后传输通道的用途一致,因此为了平衡视频源和传输节点之间通信的开销,可以根据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选择相对应的映射方式,进而进行映射。能够将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的同时,还考虑了通道质量的影响,进而在映射后,能够保证显示效果。除此之外,当通道用途不一致的情况下,由于用途不一致,因此不可能选择相同的映射方式,因此可以按照传输通道的用途,将用途一致的目标通道采用相同的映射方式,能够保证映射速度,并且降低映射错误的概率。最后利用完成映射的传输通道来发送视频数据至传输节点,能够保证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视频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传输节点和视频源之间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S204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S304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将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之后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S208步骤之后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重新映射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标准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调整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文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在多通道显示时,由于不同通道上的节点和/或视频终端的数量、参数性能,决定了每个通道上的负载量,会使每个通道上的信令和视频数据的流量发生显著的差异。当节点和/或视频终端因为参数的性能变化进而需要调整视频数据链路上的数据量时,或者节点和/或视频终端需要视频数据重传时,同样需要视频源分配特殊的时隙资源以及需要节点和/或视频终端调整当前的正常视频数据传输状态,以发送和接收视频数据的重传;此时需要调整和变更节点和/或视频中所使用的通道数以及通道的用途,以及链路层(Link Layer)和物理层(PHY Layer)的映射关系,以此来适应通道数和用途的变更。但是,由于通道数和通道用途的变更会导致节点和/或视频终端上的视频流量发生显著的变化,如果视频流量达到或者超过了节点和/或视频终端对应的通道上的流量限额,则会使视频数据堵塞,进而使节点和/或视频终端的显示卡顿,或者发生其他的异常,影响显示效果。如果视频流量远远低于节点和/或视频终端对应的通道上的流量限额,会降低视频数据的吞吐量,降低视频数据的显示效率。
其中,参数可以包括:分辨率、视频数据的比特深度(BPC,Bits Per Component)、刷新率、Lane数等。
本公开可以应用在如图1所示的视频图像处理系统中,如图1所示,包括:嵌入式控制模块、FPGA模块、外部存储模块、快速存储模块、外设模块、视频接口物理层实现模块,以及视频传输链路。
其中,嵌入式控制模块,可以使用任何嵌入式芯片与系统,主要负责发起信令交互,诸如,读/写寄存器、启用/关闭视频显示模块与模块、外设控制、视频显示模块参数设置等。FPGA模块,主要负责具体实现存储控制、外设控制、视频接口IP核实现等需要大量数据处理、低往返时延(latency)的实施部分。外部存储模块,主要负责视频图像处理系统中需要显示的视频图像原始数据流的存储,此部分应用NandFlash、SSD等存储介质,但不限于此。快速存储模块用于FPGA模块内部需要大量数据处理、低往返时延(latency)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减小时延而时延存储的模块,此模块应用快速、低时延的物理器件,诸如,DDR3等,但不限于此。外设模块,包括GPIO(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通用型输入输出),UART(Universal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网口等,但不限于此。视频接口物理层实现模块,主要负责驱动显示模块所需的物理层实现,诸如,DisplayPort的TX/RX(Transmitter/Receiver)-PHY,MIPI的DPHY等,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FPGA模块包括,总线交互模块、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模块)视频流预处理模块、视频数据流传输控制模块、时钟控制模块、嵌入式软核控制模块、总线控制器模块、内部存储控制器模块、外设控制模块、显示时钟发生器模块、视频时序控制器模块、视频接口IP核模块。总线交互模块,主要负责所有连接到此模块的其他模块的选择、决策等功能。MCU视频流预处理模块,主要负责将从外部存储模块输入的视频数据流按照系统设定的格式与参数类型进行预处理和转换,以便于后级的处理。视频数据流传输控制模块,主要负责经过数据流预处理和转换之后的数据流的时序与参数等控制。时钟控制模块,主要负责视频图像处理系统中全局时钟的产生与控制。嵌入式软核控制模块,是FPGA模块的控制核心,主要负责FPGA模块内部所有模块的时序控制、参数配置、物理过程实现等核心功能,此部分实现中可以使用,诸如,Xilinx MicroBlaze等,但不限于此。总线控制器模块,主要负责所有与总线交互模块连接的所有模块的控制,但不限于此。视频图像处理模块,主要负责适应视频接口IP核模块对应的视频图像数据流的模式转换与时序控制等,但不限于此。内部存储控制器模块,主要负责快速存储模块的控制,包括数据流的写入/读取、帧控制等,但不限于此。外设控制模块,主要负责控制所有的外设模块,包括外设的启用/关闭、工作模式控制等,但不限于此。显示时钟发生器模块,主要负责所有与视频接口IP核模块、视频接口物理层实现模块的时序控制,但不限于此。视频时序控制器模块,主要负责从视频图像处理模块输入的数据传输到视频接口IP核模块时的数据转换与时序控制等的处理,但不限于此。
视频传输链路可以包括:视频源(视频发送源)、传输节点(嵌入式物理中继器、带有源ID的线缆、可拆卸的物理中继器、视频接收端等),但不限于此。在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场景,传输节点可以包括节点、视频设备、视频源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如下所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传输节点通常可以是节点和/或视频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视频源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202,响应于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的性能发生变化,确定传输节点的传输通道中传输通道的用途。
其中,当传输节点的分辨率变化、BPC变化、帧率发生变化等等可以确定传输节点的性能发生变化。当传输节点传输的视频数据的类型发生变化时,例如传输节点从正常传输视频数据变为重传视频数据,也可以确定传输节点的性能发生变化。变更可以包括:传输通道的用途变更、传输通道的映射方式的变更等。
具体地,当传输节点的性能发生变化时,通常情况下需要调整该传输节点对应的传输通道上的数据量。因此,可以根据性能发生变化的传输节点来找到与该传输节点相对应的传输通道,确定该传输通道的用途。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传输节点和视频源之间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当节点1的性能发生变化时,其对应着传输通道1、传输通道11、传输通道12和传输通道13,因此确定传输通道1、传输通道11、传输通道12和传输通道13的用途。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仅用于举例说明。
S204,响应于所述传输通道的用途未发生改变,根据所述多通道中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选择相应的映射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其中,调整通道的用途,通常可以包括:该通道调整后用于视频数据的重传、视频数据的正常传输等等。通道质量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传输通道在传输视频数据时的传输能力,可以使用往返时延、带宽、丢包率、抖动性等等来反映通道质量。传输通道链路层到物理层的映射可以反映如下几方面的信息:(1)直接反映了链路层和物理层中传输通道的数量,通常情况下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传输通道的数量可以是视频源或者上层的传输节点进行配置的。链路层的传输通道的数量与物理层的传输通道的数量之间可以不对等,可以使用相同数量的传输通道,也可以使用不同数量的传输通道。(2)还可以反映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传输通道的用途,链路层的每个传输通道的用途与物理层的每个传输通道用途之间可以不对等;例如,链路层的传输通道1、传输通道3用于正常的视频数据传输,传输通道2、传输通道4用于视频数据重传,但物理层的通道中,用于正常的视频数据传输的传输通道可能只有传输通道2,而传输通道1、传输通道3、传输通道4全部用于视频数据重传。(3)链路层与物理层的传输通道之间的映射直接反映了当前传输通道上的传输节点的视频数据流量,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正常视频数据的发送及重传视频数据的发送,当传输节点上当前状态下正常视频数据发送数量远大于重传视频数据发送数量时(正常情况下,为此状态),需要在链路层和物理层上配置较多的传输通道用于正常视频数据的发送,但当多通道节点和/或视频终端链路状态非常差,需要较多的重传视频数据发送时,视频源就需要调整链路层和物理层上用于重传视频数据的传输通道的数量,或者在物理层上使用更多的传输通道用于重传视频数据发送,以满足视频图像处理系统中大量的重传视频数据发送。映射方式可以包括:交织映射和多址映射,根据通道质量的不同,选择相对应的映射方式进行处理能够降低信令开销,保证显示效果。链路层和物理层用于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物理层负责传输数据的电子信号和比特流。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确保数据能够准确地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链路层通常位于物理层之上,负责将数据帧从一个传输节点传输到相邻传输节点。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在直连的两个传输节点之间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确保数据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到达接收方,并且能够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物理层负责传输数据的物理特性,而链路层负责在直连的传输节点之间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两者共同工作,实现了数据传输和通信功能。
具体地,当传输通道的用途并未发生改变,由于传输节点的性能发生了变化,此时传输通道的数量会发生变化可能会增加可能会减少。因此,此时可以测量所有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根据通道质量选择相对应的映射方式,将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至物理层。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测量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传输时延、传输数据时的丢包率、传输数据时的抖动来确定传输通道的质量,
可以采用特殊的信令的收发及解码后的误码率(BER Bit Error Ratio)情况确认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不对确定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的方式进行限制。
S206,响应于所述传输通道的用途发生改变,确定传输通道中用途相同的多类目标通道;对每类目标通道采用相同的映射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具体地,当传输通道的用途发生改变时,此时传输通道的数量可能会发生改变也可以不会发生改变。由于用途发生改变,用途不一致,因此不可以采取相同的映射方式进行处理。可以按照传输通道的用途将传输通道进行分类,得到多类目标通道,其中,每类目标通道的用途相同。然后对每类传输通道采用相同的映射方式,将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映射方式可以包括:顺序映射、交织映射和多址映射等。
S208,利用完成映射的所述传输通道发送视频数据至所述传输节点,以指示所述传输节点显示所述视频数据。
其中,发送视频数据的方式可以包括正常视频数据的发送、重传视频数据的发送、协作视频数据的发送、混合视频数据的发送等。混合视频数据的发送是指当前时刻同时发送了不同传输通道上的不同用途的视频数据。
具体地,当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并且映射完成后,此时视频源可以利用映射后的传输通道发送视频数据至传输节点,当传输节点成功接收到视频数据后,可以显示该视频数据。
上述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方法中,当传输节点的性能发生变化时,首先需要确定传输通道的用途。进而当传输通道的用途未发生改变时,由于性能变化前后传输通道的用途一致,因此为了平衡视频源和传输节点之间通信的开销,可以根据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选择相对应的映射方式,进而进行映射。能够将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的同时,还考虑了通道质量的影响,进而在映射后,能够保证显示效果。除此之外,当通道用途不一致的情况下,由于用途不一致,因此不可能选择相同的映射方式,因此可以按照传输通道的用途,将用途一致的目标通道采用相同的映射方式,能够保证映射速度,并且降低映射错误的概率。最后利用完成映射的传输通道来发送视频数据至传输节点,能够保证显示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根据所述多通道中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选择相应的映射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包括:
S302,在所述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采用多址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所述多址方式包括:时分多址、码分多址、频分多址。
其中,时分多址可以是将时间分为若干个时隙,传输通道在对应的时隙中进行从链路层到物理层的映射。码分多址可以是使用不同的扩频码给每个传输通道分配唯一的码片序列,通过在整个频带中同时对不同的码片序列对应的传输通道进行从链路层到物理层的映射。频分多址可以是将频谱分为若干频段,在每个频段中对传输通道同时进行从链路层到物理层的映射。可以理解的是,多址方式还可以包括:空分多址、混合多址等等。第一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例如通道质量采用时延来表示,时延越大代表通道质量越差,时延越小代表通道质量好,此时第一阈值也可以用时延来表示。通道质量还可以使用误码率来表示,当误码率越大,确定通道质量越差,此时第一阈值可以用误码率来表示。
具体地,当通道质量大于第一阈值时,可以确定当前通道质量较差,此时为了提高传输数据的利用率,降低传输通道启用错误概率,以及重传的次数,可以使用多址方式来将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S304,在所述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中,存在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的通道质量,且存在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通道质量的情况下,按照通道质量采用交织映射的方式将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
其中,交织映射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按照通道质量的好坏进行映射的方式,将通道质量好与差的部分进行交织。
具体地,当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中,存在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的通道质量,又存在大于第一阈值的通道质量。因此,可以确定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中,既存在通道质量较好的传输通道,又存在通道质量较差的传输通道,此时为了平衡信令解码的开销,可以按照通道质量的好坏,采用交织映射的方式将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
本实施例中,通过不同的通道质量选择对应的映射方式,当通道质量较差时,为了保证映射的成功率和准确率,可以采用多址方式进行映射。而当既存在较好的通道质量,又存在差的通道质量时,通过交织映射的方式,能够在保证映射成功率和准确率的同时,相较于多址方式能够降低视频源和传输节点之间通信的开销。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按照通道质量采用交织映射的方式将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包括:
S402,确定所述通道质量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一通道,以及确定所述通道质量小于第二阈值的第二通道。
S404,按照预设的第一数量和第一映射次数将所述第二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S406,按照预设的第二数量和第二映射次数将所述第一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其中,所述第一数量小于第二数量,所述第一映射次数小于第二映射次数。
具体地,可以找到通道质量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一通道,第一通道通常情况下可以是通道质量较差的传输通道。还可以找到通道质量小于第二阈值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可以是通道质量较好的传输通道。对于通道质量较好的第二通道,可以在尽可能少的物理层(诸如,仅在1个通道上)映射并且减少映射次数。而对于通道质量较差的第一通道,可以多个物理层上映射并且增加映射次数。更进一步的,通道质量较差的第一通道,可以在多个当前已经启用的物理层中进行映射,并且增加映射次数。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例如以传输时延来反映通道质量,若传输通道包括:A1、A2、A3和A4,其中,A1的传输时延为10ms,A2的传输时延为50ms,A3的传输时延为5ms,A4的传输时延为100ms。第一阈值为40ms,第二阈值为15ms,则第一通道可以为A2和A4,第二通道可以为A1和A3。例如第一数量为1,第一映射次数为1,第二数量为5,第二映射次数为8。此时可以将A1从链路层映射到1个物理层的传输通道上,并且映射次数可以为1次。可以将A2从链路层映射到5个物理层的传输通道上,并且映射次数可以为8次。可以将A3从链路层映射到1个物理层的传输通道上,并且映射次数可以为1次。可以将A4从链路层映射到5个物理层的传输通道上,并且映射次数可以为8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仅用于举例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通道质量,选择对应的映射数量和映射次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交织映射的方式,对通道质量好的传输通道进行映射少次和较少的数量,对通道质量较差的传输通道进行映射多次和较多的数量,能够保证映射的成功率和准确率,平衡最终的通信的开销。
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所述传输通道的用途未发生改变,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的规则对传输通道进行排序,按照排序后的传输通道的顺序依次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其中,规则可以按照传输通道的序列号进行排序,按照传输通道与视频源之间的距离进行排序,按照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进行排序等,在本公开的中不对如何排序进行限制。
具体地,为了提高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的映射速度,可以按照预设的规则将传输通道进行排序,然后按照排序后的传输通道的顺序,依次将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视频源可以确定每个传输通道的通道序号,按照通道序号的正序/逆序完成从链路层(LL)到物理层(PL)上传输通道的映射。通常情况下,按照正序/逆序是因为物理层上的传输通道的顺序是与物理器件相关的。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直接按照某一些规则对传输通道进行排序,进而按照排序后的顺序依次完成传输通道映射,能够提高映射的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S502,确定启用的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
S504,对所述启用的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进行通道准备和通道同步,确定所述启用的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进入到正常工作状态。
其中,通道准备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确认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是否能够传输数据。通道同步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链路层中的传输通道和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的同步,以及视频源和传输节点之间的同步。通常情况下,只有确认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续才能够传输视频数据。
具体地,通常情况下,在多通道中,不一定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都是启用的。因此,在将传输通道映射到物理层中以后,可以确定物理层中启用的传输通道。然后,对启用的物理层的传输通道进行通道准备和通道同步,以此来确定该物理层的传输通道是否进入到正常的工作状态,是否已经准备就绪能够传输视频数据。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在启用的物理层的通道中发送字段,以此来进行通道准备。可以在多个启用的物理层的传输通道中发送相同的启用字段,当接收到相同的启用字段后,可以确定启用的物理层的传输通道中发送的信息是正确的。在发送相同的启用字段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传输节点合并所有已经启用的物理层(PL)的传输通道上的启用字段来完成最终的启用字段的合并,这样可以显著降低系统的信令开销,提高通道准备的速度。如果不合并字段,那么传输通道上的所有传输节点的启用字段将会是一个离散的序列,不利于传送、查找和确认。由于映射后,物理层和链路层中的传输通道、各个传输节点与视频源之间的状态是未知的,如果不进行同步,则可能无法进行传输并显示视频数据,因此还需要进行通道同步。
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的同步可以某个特定的参考时间点完成同步,即,在视频源确定的某个特定的参考时间点上传输节点可以完成同步,也可以是对于不同的传输节点在视频源确定的起始时间点之后,按照特定的时间间隔完成同步,即,按照时间间隔的差异配置所有的传输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进行通道同步和通道准备能够准确的确定出当前物理层通道是否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能够保证视频数据发送的成功。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利用完成映射的所述传输通道发送视频数据至所述传输节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S602,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传输节点反馈的失败信息,确定所述视频数据发送至所述传输节点失败。
S604,按照预设的纠错策略进行处理,所述纠错策略包括:按照特定的纠错方式重新发送所述视频数据,和/或,重新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
其中,纠错方式可以包括交织发送、分时发送等等。
具体地,当传输节点接收视频数据失败后,或者视频源按照完成映射的传输通道发送视频数据失败后,传输节点可以向视频源反馈失败信息。当视频源接收到失败信息后,可以确定视频数据发送失败。此时可能是由于映射方式错误或者视频数据发送方式错误造成的视频数据发送失败。因此重新选择发送视频数据的方式,按照特定的发送方式重新发送视频数据,和/或,重新来将传输节点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通常情况下,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是必须完成的,否则,视频源无法完成视频数据的发送。
在本实施例中,当映射失败后,为了保证传输节点能够正常的接收视频数据并显示,可以利用纠错策略进行处理,保证传输节点能够正常显示视频数据,也能够保证映射失败后,重新进行映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新发送所述视频数据,包括:
启用物理层中可用的传输通道,在链路层和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中按照特定的纠错方式发送视频数据,所述纠错方式包括:通道间交织纠错方式、分时纠错方式、特定的传输通道中发送原始的视频数据且其他的传输通道中发送校正的视频数据的纠错方式。
其中,通道间交织纠错方式可以是利用通道质量好的传输通道和通道质量坏的传输通道交织传输同一个视频数据。分时纠错方式可以是将不同的传输通道中发送的视频数据进行分时发送。时域上延迟发送的传输通道的前端使用Dummy数据进行填充。Dummy数据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填充或代替真实数据而生成的虚拟数据。Dummy数据通常是基于一定的规则或模式生成的,并且不包含真实的信息。Dummy数据在本公开中可以是随机生成的、固定模式的、或者是根据特定需求进行定制的。
具体地,通常情况下,视频数据发送失败可以是发送方式引起的。由于物理层的传输通道的数量是和传输节点的物理特性相关的,而且其物理层的传输通道的最大数量是确定的。因此,传输节点自身能够确定其自身的物理层的传输通道最大数量,进而启用所有可用的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然后按照特定的纠错方式来发送视频数据,完成纠错,在短时间内实现视频数据的正确发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不同的纠错方式来发送视频数据,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视频数据的正确发送,保证传输节点能够在短时间内接收到视频数据并显示,能够保证显示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重新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包括下述中的任一种:
S702,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到物理层的映射方式调整为性能发生变化之前的传输通道从链路层到物理层的映射方式,重新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具体地,由于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之后,视频源发送视频数据失败。因此此时可以确定映射方式可能出现了错误,进而造成无法正确的发送视频数据。因此,可以将传输通道从链路层到物理层的映射方式调整为性能发生变化之前的映射方式,进而重新将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S704,保持传输通道从链路层到物理层映射的数量,重新选择映射方式,按照新选择的映射方式重新建立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
具体地,可以保持传输通道从链路层到物理层映射的传输通道的数量,重新再选择映射方式重新进行映射。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例如传输通道从链路层到物理层的数量为5个,映射方式为多址映射方式。可以选择交织映射的方式,并且传输通道从链路层到物理层的数量为5个,重新将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S706,保持传输通道从链路层到物理层映射的数量,重新选择每个传输通道的用途,按照新的传输通道的用途重新建立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
具体地,可以保持传输通道从链路层到物理层映射的传输通道的数量,再调整每个传输通道的用途,重新选择每个传输通道发送视频数据的方式,例如A传输通道之前用于视频数据的正常发送,可以将A传输通道改变为用于重传视频数据。然后按照新的传输通道的发送视频数据的方式,重新建立传输通道从链路层到物理层的映射。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不同的重新映射的方式,能够保证映射成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视频源和传输节点之间利用调整帧进行通信;所述调整帧包括:
初始化标志时隙,用于响应于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的性能发生变化,启用所述初始化标志时隙,利用调整帧进行所述变更方法;
策略选择时隙,用于根据传输通道的用途是否发生改变,选择相对应的映射方式;
同步时隙,用于对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进行通道准备和通道同步;
纠错时隙,用于按照预设的纠错策略进行处理;
反馈时隙,用于反馈传输节点接收视频数据的信息,以及显示视频数据的信息。
其中,调整帧可以是在标准帧结构上添加上述提到的时隙后得到的。如图9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及的标准帧结构,标准帧结构可以包括:BS(Blanking Start,消隐开始)、VB-ID(Vertical Blanking Identifier,场消隐标识)、Mvid(视频数据的定时器取值)、Naud(音频数据的定时器取值)、Dummy Video(用于伪数据填充)、BE(Blanking End,消隐结束)、像素数据(用于视频数据的发送)、FS(Fill Start,填充开始)、Fill Video(填充数据,用于数据不足时的填充)、FE(Fill End,填充结束)。如图10所示,修正帧结构可以是在标准帧结构上添加初始化标志时隙、策略选择时隙、同步时隙、纠错时隙和反馈时隙后得到的。其中,初始化标志时隙用于确定是否使用本公开提供的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方法。更进一步的,当多通道中传输节点的性能发生变化时,可以确定传输通道需要变更,此时启用初始化标志时隙,启用初始化标志时隙时,代表启用了调整帧,后续可以利用调整进行上述实施例提及的变更方法。策略选择时隙,用于根据传输通道的用途是否发生改变,选择相对应的映射方式。更进一步的,例如,响应于所述传输通道的用途未发生改变,根据所述多通道中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选择相应的映射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或者,按照预设的规则对传输通道进行排序,按照排序后的传输通道的顺序依次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响应于所述传输通道的用途发生改变,确定传输通道中用途相同的多类目标通道;对每类目标通道采用相同的映射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策略选择时隙,还可以传输不进行映射的信息等等。同步时隙,用于对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进行通道准备和通道同步。当视频数据发送失败时,用于利用纠错时隙按照预设的纠错策略进行处理,所述纠错策略包括:按照特定的纠错方式重新发送所述视频数据,和/或,重新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反馈字段,用于反馈传输节点接收视频数据的信息,例如接收视频数据成功,接收视频数据失败。还用于反馈传输节点显示的视频数据的信息,例如显示视频数据成功或者失败等等。(关于本实施例中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进行重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调整帧进行通信,并且调整帧是在标准帧结构上增加时隙后得到的,当启用时,则启用新增的时隙,当禁用时,则禁用所有新增的时隙,而启用标准帧结构,以最大的兼容标准设备,同时,以降低信令开销,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视频源和传输节点之间利用调整信令进行通信,所述调整信令包括:
初始化标志字段,用于响应于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的性能发生变化,启用所述初始化标志字段进行所述变更方法;
策略选择字段,用于根据传输通道的用途是否发生改变,选择相对应的映射方式;
同步字段,用于对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进行通道准备和通道同步;
纠错字段,用于按照预设的纠错策略进行处理;
反馈字段,用于反馈传输节点接收视频数据的信息,以及显示视频数据的信息。
其中,当视频源接收到初始化标志字段可以启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提及的变更方法。关于本公开实施例中其他字段的具体限定和实施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时隙的使用和实施方式,在此不进行重复赘述。其中,策略选择字段和策略选择时隙的作用相同。同步字段和同步时隙的作用相同。纠错时隙和纠错字段的作用相同,反馈时隙和反馈字段的作用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利用调整帧或者调整信令进行通信。更进一步的,调整帧和调整信令可以共同作用于视频源和传输节点之间的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方法,包括:
步骤01,视频源进行初始化,将初始化标志字段设置为禁用,并默认使用标准帧结构,同时禁用所有其他的时隙。
步骤02,视频源发送调整信令至各个传输节点。
步骤03,传输节点接收调整信令,解析调整信令中的初始化标志字段。如果初始化标志字段为禁用,则转到步骤04,如果初始化标志字段为启用,则转到步骤08。
步骤04,传输节点将自身对应的传输通道的通道状态和性能参数写入到调整信令的初始化标志字段中。
步骤05,传输节点向视频源发送调整信令。
步骤06,视频源接收调整信息,解析调整信令中的初始化标志字段。
步骤07,视频源根据初始化标志字段标记传输节点的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用途、能力等。
步骤08,当通道质量、用途、能力发生变化时,初始化标志字段为变为启用。
步骤09,传输节点再次向视频源发送调整信令。
步骤10,频源接收调整信令,并解析其中的初始化标志字段。
步骤11,视频源根据多传输节点的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和性能参数确定并修正策略选择字段,将策略选择字段调整为无需修正。
步骤12,视频源修正多同步字段,并将反馈字段设置为待反馈。
步骤13,视频源向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发送调整信令。
步骤14,传输节点接收调整信令,并解析其中的策略选择字段,根据策略选择字段启用/禁用相应的传输通道,如果启用成功,转到步骤15,否则,转到步骤18。
步骤15,传输节点接收调整信令,并解析同步字段和,完成所有启用/禁用通道的准备并进入到视频数据发送状态。
步骤16,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接收修正反馈字段为通道准备完成。
步骤17: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向视频源发送调整信令并转到步骤20;
步骤18: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修正调整信令的策略选择字段为待纠错。
步骤19: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向视频源发送调整信令。
步骤20:视频源修正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修正调整信令的反馈字段为待发送视频数据;
步骤21:视频源向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发送调整信令;
步骤22: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接收调整信令并解析反馈字段;
步骤23: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修正调整信令的反馈字段为通道变更与映射完成。
步骤24: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向视频源发送调整信令;
步骤25:视频源接收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修正调整信令并解析反馈字段,如果是通道变更与映射完成,则转到步骤26,否则,转到步骤11;
步骤26:视频源接收调整信令并启用调整帧。
步骤27:视频源修正新的调整帧的时隙以完成视频数据发送前的准备。
步骤28:视频源使用新的调整帧发送视频数据。
步骤29: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接收新的调整帧发送视频数据,如果正确接收视频数据转到步骤30,否则,转到步骤11;
步骤30: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修正调整帧中的初始化标志时隙为禁用,并转到步骤32。
步骤31: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修正初始化标志时隙为启用,并转到步骤11。
步骤32:视频源重新启用标准帧结构发送视频数据到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方法的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提供了一种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装置800,包括:通道确定模块802、第一映射模块804、第二映射模块806和数据传输模块808,其中:
通道确定模块802,用于响应于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的性能发生变化,确定传输节点的传输通道中传输通道的用途;
第一映射模块804,用于响应于所述传输通道的用途未发生改变,根据所述多通道中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选择相应的映射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第二映射模块806,用于响应于所述传输通道的用途发生改变,确定传输通道中用途一致的多类目标通道;对每类目标通道采用相同的映射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数据传输模块808,用于利用完成映射的所述传输通道发送视频数据至所述传输节点,以指示所述传输节点显示所述视频数据。
在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映射模块804,包括:
多址映射模块,用于在所述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采用多址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所述多址方式包括:时分多址、码分多址、频分多址。
交织映射模块,用于在所述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中,存在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的通道质量,且存在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通道质量的情况下,按照通道质量采用交织映射的方式将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
在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交织映射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通道质量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一通道,以及确定所述通道质量小于第二阈值的第二通道;按照预设的第一数量和第一映射次数将所述第二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按照预设的第二数量和第二映射次数将所述第一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其中,所述第一数量小于第二数量,所述第一映射次数小于第二映射次数。
在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映射模块804,还包括:顺序映射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规则对传输通道进行排序,按照排序后的传输通道的顺序依次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在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纠错处理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传输节点反馈的失败信息,确定所述视频数据发送至所述传输节点失败;按照预设的纠错策略进行处理,所述纠错策略包括:按照特定的纠错方式重新发送所述视频数据,和/或,重新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
在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纠错处理模块,还用于启用物理层中可用的传输通道,在链路层和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中按照特定的纠错方式发送视频数据,所述纠错方式包括:通道间交织纠错方式、分时纠错方式、特定的传输通道中发送原始的视频数据且其他的传输通道中发送校正的视频数据的纠错方式。
在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纠错处理模块,包括:第一重新映射模块,用于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到物理层的映射方式调整为性能发生变化之前的传输通道从链路层到物理层的映射方式,重新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第二重新映射模块,用于保持传输通道从链路层到物理层映射的数量,重新选择映射方式,按照新选择的映射方式重新建立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
第三重新映射模块,用于保持传输通道从链路层到物理层映射的数量,重新选择每个传输通道的用途,按照新的传输通道的用途重新建立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
在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通信模块,用于使所述视频源和传输节点之间利用调整帧进行通信;所述调整帧包括:
初始化标志时隙,用于响应于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的性能发生变化,启用所述初始化标志时隙,利用调整帧进行所述变更方法;
策略选择时隙,用于根据传输通道的用途是否发生改变,选择相对应的映射方式;
同步时隙,用于对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进行通道准备和通道同步;
纠错时隙,用于按照预设的纠错策略进行处理;
反馈时隙,用于反馈传输节点接收视频数据的信息,以及显示视频数据的信息。
在所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通信模块,用于使所述视频源和传输节点之间利用调整信令进行通信,所述调整信令包括:
初始化标志字段,用于响应于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的性能发生变化,启用所述初始化标志字段进行所述变更方法;
策略选择字段,用于根据传输通道的用途是否发生改变,选择相对应的映射方式;
同步字段,用于对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进行通道准备和通道同步;
纠错字段,用于按照预设的纠错策略进行处理;
反馈字段,用于反馈传输节点接收视频数据的信息,以及显示视频数据的信息。
上述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2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显示屏用于显示视频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公开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公开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公开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Memory,DRAM)等。本公开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公开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公开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视频源,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的性能发生变化,确定传输节点的传输通道中传输通道的用途;
响应于所述传输通道的用途未发生改变,根据所述多通道中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选择相应的映射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所述根据所述多通道中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选择相应的映射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包括:
在所述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采用多址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所述多址方式包括:时分多址、码分多址、频分多址;
在所述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中,存在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的通道质量,且存在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通道质量的情况下,按照通道质量采用交织映射的方式将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
响应于所述传输通道的用途发生改变,确定多类目标通道;对每类目标通道采用相同的映射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每类所述目标通道的用途相同;
利用完成映射的所述传输通道发送视频数据至所述传输节点,以指示所述传输节点显示所述视频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通道质量采用交织映射的方式将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包括:
确定所述通道质量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一通道,以及确定所述通道质量小于第二阈值的第二通道;
按照预设的第一数量和第一映射次数将所述第二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按照预设的第二数量和第二映射次数将所述第一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其中,所述第一数量小于第二数量,所述第一映射次数小于第二映射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传输通道的用途未发生改变,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的规则对传输通道进行排序,按照排序后的传输通道的顺序依次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启用的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
对所述启用的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进行通道准备和通道同步,确定所述启用的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进入到正常工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完成映射的所述传输通道发送视频数据至所述传输节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传输节点反馈的失败信息,确定所述视频数据发送至所述传输节点失败;
按照预设的纠错策略进行处理,所述纠错策略包括:按照预设的纠错方式重新发送所述视频数据,和/或,重新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发送所述视频数据,包括:
启用物理层中可用的传输通道,在链路层和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中按照特定的纠错方式发送视频数据,所述纠错方式包括:通道间交织纠错方式、分时纠错方式、特定的传输通道中发送原始的视频数据且其他的传输通道中发送校正的视频数据的纠错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包括下述中的任一种:
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到物理层的映射方式调整为性能发生变化之前的传输通道从链路层到物理层的映射方式,重新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保持传输通道从链路层到物理层映射的数量,重新选择映射方式,按照新选择的映射方式重新建立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
保持传输通道从链路层到物理层映射的数量,重新选择每个传输通道的用途,按照新的传输通道的用途重新建立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源和传输节点之间利用调整帧进行通信;所述调整帧包括:
初始化标志时隙,用于响应于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的性能发生变化,启用所述初始化标志时隙,利用调整帧进行所述变更方法;
策略选择时隙,用于根据传输通道的用途是否发生改变,选择相对应的映射方式;
同步时隙,用于对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进行通道准备和通道同步;
纠错时隙,用于按照预设的纠错策略进行处理;
反馈时隙,用于反馈传输节点接收视频数据的信息,以及显示视频数据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源和传输节点之间利用调整信令进行通信,所述调整信令包括:
初始化标志字段,用于响应于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的性能发生变化,启用所述初始化标志字段进行所述变更方法;
策略选择字段,用于根据传输通道的用途是否发生改变,选择相对应的映射方式;
同步字段,用于对物理层中的传输通道进行通道准备和通道同步;
纠错字段,用于按照预设的纠错策略进行处理;
反馈字段,用于反馈传输节点接收视频数据的信息,以及显示视频数据的信息。
10.一种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视频源,所述装置包括:
通道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多通道中的传输节点的性能发生变化,确定传输节点的传输通道中传输通道的用途;
第一映射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传输通道的用途未发生改变,根据所述多通道中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选择相应的映射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
所述第一映射模块,包括:多址映射模块,用于在所述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采用多址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所述多址方式包括:时分多址、码分多址、频分多址;
交织映射模块,用于在所述传输通道的通道质量中,存在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的通道质量,且存在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通道质量的情况下,按照通道质量采用交织映射的方式将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
第二映射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传输通道的用途发生改变,确定多类目标通道;对每类目标通道采用相同的映射方式,将所述传输通道从链路层映射到物理层中;每类所述目标通道的用途相同;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利用完成映射的所述传输通道发送视频数据至所述传输节点,以指示所述传输节点显示所述视频数据。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311289835.9A 2023-10-08 2023-10-08 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0407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89835.9A CN117040712B (zh) 2023-10-08 2023-10-08 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89835.9A CN117040712B (zh) 2023-10-08 2023-10-08 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0712A CN117040712A (zh) 2023-11-10
CN117040712B true CN117040712B (zh) 2023-12-29

Family

ID=88641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89835.9A Active CN117040712B (zh) 2023-10-08 2023-10-08 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4071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3435A (zh) * 2001-12-05 2003-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下行数据包接入系统对不同服务质量业务的支持方法
CN1630293A (zh) * 2003-12-19 2005-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系统中多通道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KR20160079647A (ko) * 2014-12-26 2016-07-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자동 반복 요청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13225599A (zh) * 2021-07-08 2021-08-06 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调整方法和调整装置
CN113366810A (zh) * 2019-02-15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映射方法、节点、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150286A (zh) * 2022-07-01 2022-10-04 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节点变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CN116781840A (zh) * 2023-06-28 2023-09-19 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通道中传输节点切换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3435A (zh) * 2001-12-05 2003-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下行数据包接入系统对不同服务质量业务的支持方法
CN1630293A (zh) * 2003-12-19 2005-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系统中多通道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KR20160079647A (ko) * 2014-12-26 2016-07-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자동 반복 요청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13366810A (zh) * 2019-02-15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映射方法、节点、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225599A (zh) * 2021-07-08 2021-08-06 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通道数据传输的调整方法和调整装置
CN115150286A (zh) * 2022-07-01 2022-10-04 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节点变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CN116781840A (zh) * 2023-06-28 2023-09-19 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通道中传输节点切换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虚拟通道机制在PCI Express总线上的应用;汪清;曹国梁;;计算机与数字工程(1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0712A (zh) 202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12198B2 (en) HARQ feedback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3119885B (zh)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映射方法及终端
CN105009481B (zh) 用于时分双工(tdd)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时序设计
CN113271180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位图信息的反馈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044724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KR20070105931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비스데이터유닛의 분할 및 넘버링을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057923B2 (e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CN108024246B (zh) 用信号通知站的能力以建立无线连接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US9838161B2 (en) Bundling HARQ feedback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256504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reporting
CN110663205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处理装置
JP2022529103A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GB2506349A (e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ncompressed video data components, organised into packets comprising bits of the same significance
CN117040712B (zh) 多通道中通道的变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US8369361B2 (en) Early termination of low data rate traffic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5356980A (zh) 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5297552B (zh) 多通道的传输节点参数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US1116628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CN114760529B (zh) 多通道视频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US20230139311A1 (en)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91536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6391431A (zh) 解码失败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7255230B (zh) 传输节点的分类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US20150055537A1 (en)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with path operators for multipath wireless networks
CN117478933A (zh) 视频图像发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