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39630A - 电流分配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电气配电盘 - Google Patents

电流分配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电气配电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39630A
CN117039630A CN202310512312.XA CN202310512312A CN117039630A CN 117039630 A CN117039630 A CN 117039630A CN 202310512312 A CN202310512312 A CN 202310512312A CN 117039630 A CN117039630 A CN 1170396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bus
housing
phase
dispen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1231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塞尔韦兰
G·巴拉泰利
S·比斯卡拉特-艾姆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Publication of CN117039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396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0Bus-bar or other wiring layouts, e.g. in cubicles, in switchyards
    • H02B1/202Cable lay-ou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0Bus-bar or other wiring layouts, e.g. in cubicles, in switchyards
    • H02B1/205Bus-bar or other wiring layouts, e.g. in cubicles, in switchyards for connecting electrical apparatus mounted side by side on a rai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8Terminals; Connections
    • H01H71/082Connections between juxtaposed circuit break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015Boards, panels, desk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015Boards, panels, desk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04Mounting thereon of switches or of other devices in general, the switch or device having, or being without, casing
    • H02B1/052Mounting on r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atch Boards (AREA)
  • Distribution Board (AREA)

Abstract

该电流分配装置(100)配置成由电气配电盘中的固定轨道承载,并将三相电源连接到电气单元。分配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容纳:导电总线(130),其与每个相相关联,并且可能与电源的中性点相关联,以及连接端子(120),用于连接到电气单元,每个连接端子与相应导电总线相关联并且打开至壳体的正面上。根据本发明:导电总线(130),包括连接到电源的相应相的三个相总线(130P),以及可选地包括,连接到电源的中性点的第三导电总线(130N),连接端子(120),布置成两个连续连接端子的对(150),三个连续对沿着壳体形成重复图案(154),图案的每个对与电源的相应相相关联。

Description

电流分配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电气配电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流分配装置和包括这种电流分配装置的电气配电盘。
背景技术
电气配电盘用于管理和分配源自电源并且用于一个或多个电气负载(例如机床、机器人等)的电流。电气配电盘形成外壳,外壳容纳一个或多个固定轨道,固定轨道通常水平布置。各种电气单元安装在每个固定轨道上,以分配和管理电流。电气单元的非限制性示例是电流开关单元,例如电源断路器(也称为微型断路器或MCB),安全单元,例如差动断路器(也称为残余电流断路器或RCCB),保险丝座,电涌放电器,接触器,机器人等。
当电气配电盘组装时,电气单元安装在已经定位在外壳中的固定轨道上,然后电气单元以适当的方式彼此连接。传统上,电气单元通过电线相互连接,这些电线由安装人员逐个在电气单元的相应端子中安装。电线的端部逐个定位,必要时用螺钉固定,这需要时间。
还已知通过导电梳将固定到同一固定轨道的一些电气单元互连。梳与每个相和电源的中性点分别相关联,而每个梳的齿通常通过拧入相应的端子中而被固定,这又需要时间。
特别是从EP1424756中,还已知的是,将电流分配装置直接固定在固定轨道上。分配装置包括连接端子,连接端子连接到电流源并且形成在位于轨道上方的分配装置的正面上。当电气单元安装在轨道上时,在同一运动中,电气单元与分配装置电连接并机械地安装在轨道上。然而,这样的分配装置限于单相电流源,即具有单相和中性点的电流源。不可能将三相电气单元直接连接到这种分配装置。当电流源为三相时,电气配电盘包括三个固定轨道,每个固定轨道覆盖有与电流源的各相相关联的单相分配装置。然后通过手动安装的导线将三相电负载连接到每个相,这是不切实际的。
例如,GB2112587描述了一种分配装置,其具有三个导电总线,每个导电总线旨在连接到电源的相应相。一方面,这种配电装置体积相对较大,另一方面,它只能连接到特定的电气单元,但是与现有技术中打算安装在分配装置上的现有单相电气单元不兼容,例如类似于EP1424756中描述的那些。
本发明旨在通过提出与多相或单相单元兼容的分配装置来更具体地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流分配装置,该电流分配装置被配置成将电源连接到电气单元,其中:
分配装置被配置为:
由电气配电盘中的固定轨道承载,分配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的形状既细长而平行于固定轨道沿着纵向轴线又平坦而沿着平均平面延伸,平均平面平行于纵向轴线,平行于高度轴线和正交于深度轴线,分配装置包括具有正面、背面、底侧以及顶侧,正面和背面彼此相对并与平均平面平行,分配装置经由底侧安装在固定轨道上,顶侧与底侧相对并通过正面和背面连接于底侧,
将电源的每个相和可选的中性点连接到分配装置的连接端子,每个连接端子形成连接容积,连接容积在前面上打开,并且旨在接收安装在固定轨道上的电气单元的互补端子,
分配装置包括多个导电总线,导电总线彼此电绝缘并且各自分别与电源的相相关联,并且可选地与电源的中性点相关联,以及
每个连接端子连接到导电总线中的一个,连接端子沿着分配装置以重复图案布置,一组图案形成分配装置的连接区,
根据本发明:
电源为三相源,导电总线包括三个称为相总线的第一导电总线以及可选的称为中性总线的第四导电总线,每个第一导电总线被配置为连接到电源的对应相,第四导电总线被配置为连接到电源的中性点,
连接端子以两对连续连接端子布置,对包括两个端部对,每个端部对位于连接区的相应端部,每个端部对和邻近该端部对的两对一起形成连接区的图案,图案的每个对与电源的相应相相关联,
当中性总线不存在时,对于每个对,该对的两个连接端子连接至与该对相关联的相同相总线,
当中性总线存在时:
对于每个对,该对的两个连接端子中的第一个连接到对应的相总线,而该对的另一个连接端子连接到中性总线,
对于任意两个连续对,连接至中性总线的连接端子插入连接至相总线的两个连接端子之间。
根据本发明,配电装置使得三相以及可能的中性点可用于三相电气单元的连接。在固定轨道上的机械安装和与配电装置的电连接发生在同一运动中,无需额外的导线,这是实用且经济的。同时,连接到相的连接端子和连接到中性点的连接端子的交替布置与现有的单相单元兼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有利而非必须的方面,这种分配装置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技术上可行的组合结合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每个连接端子包括两个弹性带,弹性带一起形成连接容积并且配置为夹紧互补端子,以及连接到相应导电总线的连接凸耳,而每个连接容积在与纵向轴线正交的连接平面中延伸。
两个连续的连接平面分开9毫米。
每个相总线包括主部,主部平行于纵向轴线延伸,连接端子通过横向总线连接到相关联的主部,横向总线各自平行于平均平面延伸。
三相总线相对于连接区布置在同一侧。
壳体由绝缘材料制成并形成用于接收相总线和连接端子的接收容积,而壳体还形成用于接收中性总线的接收容积,中性总线相对于相总线布置在连接区的另一侧上。
壳体包括前凸缘以及后凸缘,前凸缘配置为接收电气单元并且形成连接通道,连接通道配置为允许互补端子通过,每个连接容积经由相应的连接通道打开至前面上,而前凸缘形成内部容积,内部容积被后凸缘封闭并且在其中容纳连接端子。
配电装置包括具有输入端子的端子块,每个输入端子连接到相应的导电总线。
分配装置对于每个对包括防错单元,防错单元配置成与电气单元的互补防错件相互作用,以便防止当分配装置不包括中性总线时安装配置成连接到中性总线的电气单元。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气配电盘,电气配电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轨道和至少一个电气单元,固定轨道覆盖有如上所定义的分配装置,模块化电气单元被配置成既固定到固定轨道又电连接到分配装置。
附图说明
根据对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分配装置和电气配电盘的几个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将得到更好的理解,并且其其他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这些描述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提供并参考附图给出,其中:
-[图1]图1是电气配电盘的透视图,其包括几个分配装置和几个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互连装置;
-[图2]图2是以更大的比例并在横截面中观察的图1的电气配电盘的透视图,电气配电盘的一些元件被隐藏;
-[图3]图3是图1的分配装置和互连装置的透视图;
-[图4]图4是沿图3中的箭头III观察的图3的分配装置之一的透视图,其中一些元件被隐藏以揭示该分配装置的内部;
-[图5]图5以两个插图a)和b)示出图4的分配装置的透视图,该透视图沿图4的平面V剖开并分别沿两个相对的视角观察,其中一些元件被隐藏;
-[图6]图6是图1的电气配电盘的分配装置和两个电气单元的部分分解透视图;
-[图7]图7以两个插图a)和b)示出沿图3中的箭头VII看到的图3的互连装置之一的透视图,在插图b)中,一些元件被隐藏;
-[图8]图8以两个插图a)和b)分别示出沿两个相对视角看到的图7的互连装置的部分分解透视图;
-[图9]图9以两个插图a)和b)示出图7的互连装置沿两个相互平行的切割平面上的透视横截面图;
-[图10]图10以两个插图a)和b)示出以两种不同配置示出的图7的互连装置的侧视图;
-[图11]图11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互连装置的透视图;
-[图12]图12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分配装置的透视图;
-[图13]图13是从与图12相反的视角看到的图12的分配装置的透视图,其中分配装置的壳体被隐藏;
-[图14]图14以两个插图a)和b)示出分别沿两个相对视角看到的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分配装置的透视图,在插图b)中,分配装置的壳体被隐藏,以及
-[图15]图15以两个插图a)和b)示出分别沿两个相对视角看到的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分配装置的透视图,在插图b)中,分配装置的壳体被隐藏,以及
-[图16]图16示出了在横截面中看到的图1的分配装置和电气单元之间的连接配置。
具体实施方式
电气配电盘20根据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电气配电盘20被配置成将电源联接到一个或多个电负载。电源和电负载未示出。电源在此处是三相电源,即包括三相(分别指定为L1、L2和L3)以及指定为N的中性点。根据非限制性示例,电负载是工业应用环境中的机床或机器人,甚至是家用环境中的洗衣机或热水器。
根据电负载的性质,该电负载连接到电源的一个或多个相以正确操作。因此,简单的电灯泡仅连接到单相和电源的中性点,而机床需要连接到电源的三相。在一些特定情况下,特别是根据给定国家的惯例和/或标准,电负载必须连接到电源的两个电相。
壳体20包括外壳22,外壳22界定电气配电盘20的内部容积V20。电气配电盘20被配置为安装在墙上,墙通常是竖直的。墙未示出。除非另有提及,否则电气配电盘20的各元件以通常但非限制性的使用配置在图中示出。下面的描述是参照图中所示的各种元件的取向给出的,要知道在现实中其可以是不同的。
外壳22包括基部24和外围壁26,二者界定内部容积V20。内部容积V20通常由盖封闭。盖未示出。基部24总体上是平坦的并且与电气配电盘20的深度轴线Y20正交。基部24还平行于假定为竖直的高度轴线Z20延伸,并且平行于假定为水平的纵向轴线X20延伸。纵向轴线X20、深度轴线Y20和高度轴线Z20一起形成指向参考系。在图1中,纵向轴线X20朝向右侧,而高度轴线Z20朝向上方。
电气配电盘20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轨道30。在图1的示例中,电气配电盘20包括三个优选为彼此相同的固定轨道30,三个固定轨道30各自接收在内部容积V20中并且固定到外壳22。
每个固定轨道30具有平行于纵向轴线X20延伸的细长形状。在所示的示例中,外壳22包括立柱28A以及支撑件28B,立柱28A沿基部24垂直形成,支撑件28B定位在立柱28A上并且设置为用于将固定轨道30定位和固定。因此,固定到电气配电盘20的每个固定轨道30沿着高度轴线Z20以一定的间隔彼此平行布置。固定轨道30包括位于图1的顶部的顶部轨道30A、位于图的底部的底部轨道30B以及布置在顶部轨道30A和底部轨道30B之间的中间轨道30C。
每个固定轨道30包括主部32,主部32被配置为承载一个或多个电气单元40。这里的主部32具有称为“DIN轮廓”的Ω(omega)形轮廓。当然,其他形状也是可能的。
在图1的示例中,每个固定轨道30承载多个电气单元40,而在图2中,示出单个电气单元40,以揭示电气配电盘20的其他元件。因此,每个电气单元40包括固定部42,固定部42被配置为特别是通过形式配合而与主部32相互作用,以便将该电气单元40机械固定到相应的固定轨道30上。因此,电气单元40被称为“模块化”,因为它们易于安装和连接在电气配电盘20中,如下文所述。
每个固定轨道30还包括在图2中可见的反轨道34,反轨道34固定到主部32并且沿着主部32延伸,反轨道34位于主部32和电气配电盘20的基部24之间。每个反轨道34被配置为承载相应的分配装置100,每个分配装置100则覆盖有对应的固定轨道30,如图1和图2所示。因此,当电气单元40安装在相关联的固定轨道上时,在同一运动中,电气单元40电连接到分配装置100并且机械地安装在固定轨道30上。
如前所述,根据电负载的类型,为了正确操作,电负载必须与电源的一个、两个或三个相相连,并且可能与电源的中性点连接。这同样适用于将电负载连接到电源的电气单元40。
在所示的示例中,电气单元40包括第一单元41,其被配置为连接到电源的三相和中性点。第一电气单元41在这里是安装在顶部轨道30A上的差动断路器,其靠近该顶部轨道30A的左端。
电气单元40还包括安装在顶部轨道30A上并且邻近第一单元41的第二电气单元42。第二单元42也被配置为连接到电源的三相和中性点。第二单元42在这里是三相断路器。电气单元40还包括第三单元43,该第三单元位于顶部轨道30A的右端附近。第三单元43被配置成仅连接到电源的一个相和电源的中性点。第三单元43在这里是单相断路器。
一般来说,应理解,根据电气单元40的类型,该单元40必须连接到电源的一个、两个或三个相,并且可能连接到电源的中性点。分配装置100有利地被配置成促进这些与各种类型的电气单元40的电连接。特别地,所示实施例的分配装置100各自连接到电源的相L1、L2和L3中的每个以及该电源的中性点N。
因此,每个电气单元40包括多个称为“互补”端子44,其被配置为分别连接到电源的相,并且如果适用,连接到电源的中性点。图6示出互补端子44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在所示的示例中,配电盘20包括互连装置200,互连装置200将安装在相邻固定轨道30上的两个分配装置100互连,此处的相邻固定轨道为顶部轨道30A和中间轨道30C。因此,安装在中间轨道30C上的电气单元40经由中间轨道30C顶部的分配装置100、互连装置200和顶部轨道30A顶部的分配装置100连接到电源。
配电盘20包括另一互连装置201,其根据互连装置200的替代实施例。互连装置201包括两个相对的端部,并且由其中一个端部连接到中间轨道30C,而另一端部在这里是自由的并且延伸到外壳22之外,以为了连接到另一个电气单元或装置。
在图中,电气配电盘20包括彼此相同的三个分配装置100。引申开来,为电气配电盘20限定的轴线和方向用于每个使用配置中的分配装置100,如图1所示,其中每个分配装置100接合在相应的固定轨道30上,每个固定轨道30都水平安装在电气配电盘20中。现在描述图4至6所示的分配装置100的结构。
分配装置100包括壳体102,壳体102以绝缘材料制造,例如合成聚合物材料,诸如聚酰胺,特别是聚酰胺PA6。壳体102具有既细长而沿纵向轴线X20延伸、又平坦而沿平均平面P100延伸的形状,平均平面平行于纵向轴线X20,平行于高度轴线Z20并且与深度轴线Y20正交。因此,分配装置100包括正面104、背面106、底侧108以及顶侧110,正面104和背面106彼此相对并且平行于平均平面P100,底侧108形成对准单元109,对准单元109被配置为安装在相应固定轨道30的反轨道34上,顶侧110与底侧108相对并且通过正面104和背面106与底侧108连接。对准单元109例如是由平行于纵向轴线X20的凹陷形成的凹槽,并且被配置为特别是通过形式配合而与对应的反轨道34互相作用。
在使用配置中,正面104朝向面对电气配电盘20的用户,而底侧108与高度轴线Z20正交并朝下定向,分配装置100通过底侧108安装在相应的固定轨道30上。
分配装置100包括接收在壳体102中的连接端子120,并且每个连接端子被配置为电连接到相应电气单元40的对应互补端子44。每个连接端子120包括两个叶片弹簧122,叶片弹簧122通过基部123连接在一起并且彼此相对布置并且在它们之间形成连接容积,连接容积被配置成沿连接轴线A120接收相关联的互补端子44。因此,每个连接容积V120通过穿过正面104形成的相应连接通道112在正面104上打开。在这里,连接通道112是狭槽,被配置成当电气单元40安装在分配装置上时引导互补端子44。
叶片弹簧122是弹性可变形的,并且被配置为夹紧对应的互补端子44。这里的互补端子44具有片的形状,因此每个连接容积V120基本上是平坦的,并且在连接平面P120上延伸,而连接轴线A120平行于连接容积V120并且与基部123正交。连接端子120优选彼此相同,以便使其制造精简。
每个连接端子120还包括连接凸耳124,连接凸耳124连接到叶片弹簧122。在所示的示例中,连接凸耳124延长基部123并且被配置为待弯曲,以便连接到分配装置100的其他导电元件。
连接端子120布置为使得,每个连接平面P120与纵向轴线X20正交,而所有连接轴线A120正交于正面104而相互平行,换句话说,与深度轴线Y20平行。连接端子120沿着分配装置100布置,即沿着纵向轴线X20布置,并且一起形成分配装置100的连接区Z100。连接区Z100由图中的虚线框表示。在这里,连接区Z100是正面104的一部分,在其中形成连接通道112。
分配装置包括多个导电总线130。导电总线130由金属材料制成,优选由铜合金制成,因此导电总线130有时被称为“铜线”。导电总线130沿着平行于纵向轴线X20的分配装置100延伸并且在彼此电绝缘的同时被接收在壳体102中。每个导电总线130被配置成分别连接到电源的相L1、L2或L3以及电源的中性点N,而每个连接端子120连接到导电总线130中的一个。
导电总线130包括三个称为相总线130P的第一导电总线以及称为中性总线130N的第四导电总线,每个第一导电总线被配置为连接到电源的对应相,第四导电总线被配置为连接到电源的中性点,
每个相总线130P包括主部132(其平行于纵向轴线X20延伸)和横向总线134(其将每个主部132连接到相关联的连接端子120)。因此,每个主部132与多个横向总线134相关联,每个主部132关联相同数量的横向总线134。由于分配装置100包括三个相总线130P,因此横向总线134的总数是三的倍数。在所示的示例中,分配装置100包括十八个横向总线134,六个横向总线134连接到每个主部132。
在所示的示例中,横向总线134是主部的不同部分,横向总线134通过弯曲和/或切割金属板制造并且焊接到主部132,每个横向总线134平行于平均平面P100延伸。
相总线130P相对于连接区Z100布置在同一侧,这有助于分配装置100的紧凑性。更具体地,主部132具有平坦截面并且彼此平坦堆叠,同时彼此保持电绝缘,以便形成主部132的堆叠133。
在所示的示例中,每个主部132在与纵向轴线X20正交的平面中具有矩形截面,矩形截面具有两个相对的长边和两个相对的短边,长边被布置成平行于深度轴线Y20。主部132相对于连接区Z100布置在同一侧,并且沿高度轴线Z20相对于彼此叠加,形成堆叠133。在所示的示例中,每个主部132具有12mm2的截面,此处的短边测量为2mm,长边测量6mm。
所述壳体102包括中央部114、上部116和下部118,中央部114容纳连接端子120,上部116容纳主部132,下部118包括底部侧108,在这里,上部116具有沿纵向轴线X20延伸的平行六面体形状,而主部114包括形成在正面104上的连接通道112,并且下部118包括对准单元109。
优选地,上部116相对于中央部114布置在下部118的相对侧上。换句话说,堆叠133优选位于对准构件109的相对于连接区Z100的相对侧上,即在连接区Z100上方。因此,分配装置100的连接区Z100与现有技术的单相分配装置的连接区(如EP1424756中所述)置于同一点上。因此,分配装置100与被配置成连接到现有技术的该单相分配装置的电气单元兼容。
优选地,主部132的堆叠133在高度轴线Z20上与连接端子120对准,更具体地与叶片弹簧122对准,这使得能够减小壳体102的厚度,该厚度是平行于深度轴线Y20而测量的。在图示的示例中,中性总线130N由细长的金属带制成。
分配装置100的壳体102形成用于接收中性总线130N的接收容积119。中性总线130N被接收在接收容积119中并且被焊接到每个对应连接端子120的连接凸耳124。接收中性总线130N的接收容积119优选地相对于连接区Z100布置在主部132的相对侧上。在此,用于接收中性总线130N的接收容积119沿着对准构件109形成在下部118中。中性总线130N与固定轨道30平行定位,同时分配装置100安装在此固定轨道30上,中性总线130N的这种布置特别紧凑。
每个主部132包括两个相对端部,其各自在纵向轴线X20上相对于连接区Z100向后设置,使得壳体102的上部116相对于中央部114形成两个间隙D116,以便于从壳体102的正面104进入壳体102的背面106。因此,当分配装置100处于使用配置时,间隙D116使得能够接取立柱28A和/或支撑件28B,立柱28A和/或支撑件28B保持固定轨道30,固定轨道30上安装有分配装置100。
横向总线134包括中间总线136以及两个端部总线138,中间总线136在此处各自采取L的形状,两个端部总线138在相总线130P的端部附近连接到相总线130P并且各自具有相对于纵向轴线X20和高度轴线Z20倾斜的部分140。在图4的示例中,横向总线134包括总共四个端部总线138,其中两个端部总线138布置在壳体102的上部116的每个端部的附近。
如图4和图5所示,一些连接端子120与相总线130P相关联,而另一些连接端子120连接到中性总线130N。
连接端子120以两个连续连接端子120的对150布置。因此,连接区Z100由对150对准而形成,并且包括与横向总线134一样多的对150。
每个对150包括连接到中性总线130N的连接端子120和连接到相总线130P中的一个的另一个连接端子120。
对150包括两个端部对152,每个端部对位于连接区Z100的相应端部。每个端部对152和与该端部对152相邻的两个对150一起形成图案154,图案154沿着纵向轴线X20重复,图案154的集合形成分配装置100的连接区Z100。图案154的每个对150与电源的对应相相关联。
更一般地,对于任何三个连续对150,对150中的每个因此与相应的相总线130P相关联。对于每个对150,该对的两个连接端子120中的第一个连接到对应的相总线130P,而该对的另一个连接端子120连接到中性总线130N。对于任何两个连续对150,连接到中性总线130N的连接端子120插入连接到相总线130P的两个连接端子120之间。
在所示的示例中,当分配装置100处于使用配置时,位于正面104上最左侧的六个连接端子120由此形成图案154,图案154在此处是“中性点N–第一相L1–中性点N–第二相L2–中性点N–第三相L3”序列。有利地,例如由优选刻在壳体102的材料中的字母数字字符在正面104上指示中性点和/或相的位置。
图6用两个示例示出了分配装置100的连接逻辑。两个电气单元40,更具体地说,第一电气单元41和第三电气单元43,示出为与分配装置100分开以显示互补端子44。
每个电气单元40包括定位单元,该定位单元被配置成当该电气单元安装在装置上时,相对于对150对准该电气单元40。
第一单元41在这里是差动断路器,其包括四个互补端子44。这四个端子44布置成与属于四个连续对150的连接端子120相互作用。更具体地,互补端子44中的一个被配置为与连接到中性总线130N的连接端子120相互作用,而其他三个互补端子44被配置为连接到三个连接到相总线130P并且属于三个连续对150的连接端子120,换句话说,这三个互补端子44被配置为连接到电源的每个相。因此,应理解,无论第一单元41沿着连接区Z100的位置在哪,该第一单元41将始终连接到相L1、L2和L3中的每个以及电源的中性点N。
第三单元43在这里是电源断路器,其包括两个互补端子44。这两个端子44布置成与属于两个连续对150的连接端子120相互作用。更具体地,互补端子44中的一个被配置为与连接到中性总线130N的连接端子120相互作用,而另一个互补端子44被配置为与连接到相总线130P中的一个并且属于相邻对150的连接端子120连接。因此,应理解,根据第三单元43沿着连接区Z100的位置,安装人员可以选择L1、L2或L3中的哪个相连接到第三单元43。
具有连接到电源的相L1、L2和L3以及中性点N的连接端子120的特定布置的分配装置100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它使得能够像连接单相电气单元40(例如第三单元43)一样容易地连接被配置为连接到电源的三个相和中性点的电气单元40,例如第一单元41。
当设计电气单元40时,将互补端子44布置在被选定与连接到电源的相和/或中性点的连接端子120相互作用的位置处就足够了。
根据未示出的一个示例,电气单元包括两个互补端子44,其被配置为连接到同一对150的两个连接端子120。
优选地,对于任何两个连续的连接端子120,相应的连接平面P100相隔9mm。因此,这保持了与和现有技术的单相配电装置一起使用的电气单元的兼容性,特别是与沿纵向轴线测量的宽度等于18mm或18mm的倍数的电气单元的兼容性
根据未示出的另一个示例,电气单元包括两个互补端子44,该两个互补端子44被配置成连接到两个连续对150中的两个连接端子120,这些两个端子150连接到相总线130P。
根据未示出的另一个示例,电气单元包括三个互补端子44,三个互补端子44包括被配置成连接到连接到相总线130P的两个连接端子120的两个互补端子44,以及被配置成连接到连接到中性总线130N的连接端子120的第三互补端子44。
在所示的示例中,壳体102包括前凸缘156和后凸缘158,前凸缘156和后凸缘158彼此接合并且一起形成壳体102。前凸缘156包括正面104104,并且因此被配置为接收电气单元40。因此,通过前凸缘156而形成连接通道112。前凸缘156形成内部容积,内部容积被后凸缘158封闭并且在其中接收连接端子120。更具体地,当每个连接端子120与前凸缘156接合并且接收在前凸缘156的内部容积中时,每个连接平面P120与对应的连接通道112对准。当后凸缘158与前凸缘156接合时,连接端子120通过后凸缘158在前凸缘156的内部容积中保持就位。在所示的示例中,后凸缘158压在每个连接端子120的基部123上。
与例如如EP1424756所述的现有技术的分配装置相比,这样的配置允许每个连接端子120相对于相应连接通道112更精确地定位,现有技术中连接端子定位在后凸缘上,然后由前凸缘覆盖。
有利地,导电总线130和连接端子120的组件相对于前凸缘156定位在前凸缘156的内部容积中,后凸缘158则接合到前凸缘156,以便封闭后凸缘。
分配装置100还包括两个端子块160。端子块160的内部在图4中明显可见。
每个端子块160在此处形成在壳体102的突起162中。这里的突起162总体上具有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并且优选地在连接区Z100的相对于主部132的堆叠133的另一侧的上部116上形成。每个端子块160优选地布置在壳体102的顶侧110上。
每个端子块160包括输入输出端子,简单地称为输入端子164,其接收在突起162中并且各自都连接到装置的相应导电总线130。输入端子164以与连接端子120相同的方式工作,并且有利地具有与连接端子120相似甚至相同的结构,固定凸耳124被仅以不同方式弯曲。这使得能够使输入端子164的制造精简,并且因此降低分配装置100的成本。
对于每个端子块160,对应的输入端子164包括各自连接到相应的相总线130P的第一输入端子164P。因此,每个端子块160包括三个第一输入端子164P。每个第一输入端子164P通过相连接器165P连接到对应的相总线130P。在所示的示例中,一些相连接器165P直接连接到对应相总线130P,而其他相连接器165P连接到连接到对应相总线130P的中间总线136。
由于分配装置100还包括中性总线130N,因此每个端子块160的输入端子164除了相端子164P之外,还包括另一个输入端子,也称为中性端子164N,其连接到中性总线130N。每个中性端子164N通过中性连接器165N连接到中性总线130N。
每个输入端子164界定连接容积V164,该连接容积沿连接平面P164延伸。每个输入端子164限定连接轴线A164,该连接轴线是属于后文描述的互连装置200或201之一的连接叶片220的插入方向。因此,每个连接轴线A164平行于对应的连接平面P164。
由此,每个连接容积V164通过相应的连接狭槽166平行于对应连接轴线A164从突起162打开。在所示的示例中,每个连接平面P164与纵向轴线X20正交布置,而每个连接轴线A164与高度轴线Z20平行。换句话说,每个输入端子164的接收容积V164从分配装置100向上打开。
因此,每个端子块160被配置为通过从顶部到底部定向的竖直(换句话说,平行于高度轴线Z20)运动连接到互连装置200或201,。
现在描述图7至10所示的互连装置200。
装置200包括多个导电元件,这里是电缆202。每个电缆202与相应的导电总线130相关联。电缆202一起形成一组导体204,因此这里包括四条电缆202。
每个电缆202包括顶端部分206A和底端部分206B,顶端部分206A终止于第一端部,底端部分206B与顶端部分206A相对并且终止于第二端部,顶端部分206A和底端部分206B由中间部206C分开。电缆202定向为同一方向。在图7中,顶端部分206A位于左侧。引申开来,每个电缆202的顶端部分206A、底端部分206B和中间部206C分别一起形成一组导体204的顶端部区210A、底端部区210B和中间区210C。
每个电缆202包括由护套214覆盖的导电芯212,护套214以绝缘聚合物材料制成。每个电缆202的顶端部分206A和底端部分206B包括剥开部216和用护套214覆盖的绝缘部218。在所示的示例中,每个剥开部216被压紧并且具有基本上正方形的截面。
每个电缆202是柔性的,即被配置为通过弯曲或扭曲而弹性变形。在图中,电缆202被示出为直线的,要知道这在现实中可能不同。一组导体204的底部方向(并且引申至互连装置200)是沿着一组导体204从顶端部区210A到底端部区210B定向的方向。
顶端部分206A和底端部分206B彼此接合,使得顶端部分206A或底端部分206B保持彼此平行并定向为相同的方向,顶端部分206A或底端部分206B几何上由相应的端平面P210承载。每个端部平面P210平行于对应的顶端部分206A或底端部分206B并且平行于与端子部正交的横向轴线X210。
引申开来,对应的顶端部区210A或底端部区210B本身也由对应的端部平面P210在几何上承载。然而,中间区210C确实保持其柔性,使得可以补偿由互连装置200连接的两个端子块160之间的对准的偏差。
互连装置200包括连接叶片220,连接叶片220各自固定于一组导体204的相应电缆202的端部,并且各自被配置为连接到相应的输入端子164。
每个叶片220包括固定到对应电缆202的端部的固定部222,以及被配置为接收在对应输入端子164的连接容积V164中的连接部224。固定部222还包括引导指226,该引导指相对于端部平面P210与连接部224相对布置。
每个连接部224布置在距相应电缆202的端部一定距离处,基本上是平坦的,并且在该端部平面P210的同一侧上并且朝向互连装置200的底部方向正交于对应的端部平面P210延伸。在该顶端部区210A或底端部区210B的连接配置中,同一顶端部区210A或底端部区210B的连接叶片220被配置为共同连接到同一端子块160的输入端子164。当顶端部区210A或底端部区210B处于连接到分配装置100的端子块160的配置时,对应的端部平面P210平行于该分配装置100的平均平面P100,而横向轴线X210平行于纵向轴线X20,并且每个电缆202平行于高度轴线Z20。当安装在电气配电盘20中的分配装置100处于使用配置时,一组导体204一方面位于固定轨道30与分配装置100之间,另一方面位于固定轨道30和外壳22的基部24之间。
对于每个顶端部区210A和底端部区210B,互连装置包括连接壳体230。壳体230以绝缘材料制造并且形成内部容积V230,内部容积V230接收电缆202的对应端部以及固定到这些端部的每个连接叶片220的至少一部分,每个连接部224延伸出连接壳体230。在所示的示例中,每个连接壳体230包括前部232和互补后部234,前部232和后部234彼此接合并且一起界定内部容积V230。
每个连接壳体230还包括底壁236,其在此处形成在前部232上。底壁236朝向底部方向界定内部容积V230。间隙237形成在底壁236中,内部容积V230通过该间隙237从连接壳体230向外打开。每个间隙237被布置成使得当连接叶片220在使用配置中被接收在内部容积V230中时,连接部224穿过对应的间隙237,如图7a)所示。
每个连接壳体230包括移动壁280,移动壁280被安装成相对于连接壳体230的其余部分倾斜,并且用于将连接壳体230锁定在连接到对应端子块160的配置中。以下描述了移动壁280。
有利地,每个连接壳体230包括引导单元238,引导单元238被配置为尤其通过形式配合与形成在对应端子块160上的互补引导单元168相互作用,以便在分配装置100的高度轴线Z20上对准互连装置200的底部方向,并且通过平行于高度轴线Z20相对于对应端子块160平移来引导连接壳体230。在所示的示例中,引导单元238是凹槽,由前部232中的凹陷形成,而互补引导单元168是从壳体102上突出形成的舌部。
当连接壳体230组装时,每个电缆202的护套214被夹在前部232和后部234之间,以防止护套214相对于连接壳体230的移动。为此,前部232和后部234分别形成按压区240和242,旨在接收每个绝缘部218。因此,防止每个连接叶片220相对于连接壳体230平行于电缆202的平移运动。
由于护套214是弹性可变形的,因此每个连接壳体230固定到绝缘部218的护套214上,以便通过绝缘部218的护套214的弹性变形来允许剥开部216相对于对应连接壳体230的移动。有利地,护套214以聚硅氧烷(也称为硅酮)制造,聚硅氧烷比传统上用于电缆护套的其它材料(例如PVC)更柔性。
每个连接壳体230的内部容积V230包括凹部244,每个凹部244接收相应的连接叶片220。换句话说,每个连接壳体230包括四个凹部244,它们一起形成连接壳体的内部容积V230。因此,每个凹部244通过底壁236通过相应的间隙237向外打开。
每个连接叶片220被接收在对应的凹部244中,具有围绕每个连接叶片220形成的尺寸间隙,以便允许对应的连接部224相对于该连接壳体230沿横向轴线的有限幅度移动。在图9的示例中,每个连接部224具有平行于横向轴线X210测量的厚度E224,等于1mm,而凹部244围绕连接部224形成具有宽度L244的空间,宽度L244是平行于横向轴线X210测量的并等于1.8mm。因此,总间隙为0.8mm,其允许连接部224沿横向轴线X210的有限幅度移动。在实践中,总间隙在0.3mm至1mm之间,优选等于0.8mm。
连接壳体230包括后壁250,后壁250在此处属于后部234。后壁250界定凹部244并形成凹槽252,凹槽252定向为朝向凹部244并且平行于相应电缆202的顶端部分206A或底端部分206B延伸。凹槽252被配置为接收连接叶片220的引导指226,该连接叶片220被接收在该凹部244中,使得连接叶片220相对于连接壳体的运动链是沿着由凹槽252的底部承载的轴线滑动的枢轴链。
根据未示出的替代方案,后壁250形成凹陷,该凹陷被配置为接收引导指226,以使得连接叶片220相对于连接壳体230的运动链是以凹陷底部为中心的球-接头链。
随着进一步防止每个连接叶片220相对于连接壳体230平行于电缆202平移运动,每个连接叶片220相对于连接壳体230的所得运动示意性地是两个围绕两个穿过引导指的旋转轴线的旋转运动的组合,第一旋转轴线平行于电缆并且第二轴线正交于端部平面P210。
因此,当互连装置200连接到端子块160时,每个连接部224插入到对应的输入端子164中,每个连接叶片220以有限的幅度移动以适应输入端子164与连接叶片220之间的对准偏差。
如图9b所示,每个间隙237通过通道254向连接壳体230的后部延伸,该通道254被配置为当互连装置200组装时允许连接部224穿过。
每个通道254包括凸耳,凸耳形成为朝向通道254的内部突出并且形成通道254的收缩部256。这些凸耳以及引申到收缩部256是弹性可变形的,以便适应通过定向朝向前部232的前部的平移运动而使连接部224穿过通道254到达间隙237的通过,并且当连接部224穿过间隙237时防止连接部朝向后部移动通过通道254。因此,每个收缩部237形成防返回单元,其将连接部224保持在对应的间隙237中。
现在特别借助于图8至图10对移动壁280进行描述。
因此,每个连接壳体230包括相应的移动壁280。在所示的示例中,移动壁280包括平坦矩形形状的主部282,主部282在平行于连接平面P210的平面中延伸。主部282(以及引申至移动壁280)位于连接平面P210的与连接部224的同一侧上。因此,当连接壳体230处于连接到对应端子块160上的配置时,移动壁280朝向用户定向,换句话说,移动壁280朝向连接壳体230的前部定向。引申开来,移动壁280形成连接壳体230的前壁。
主部282在这里是与前部232分离的部分,主部282与前部232接合。为此,此处的移动壁280包括两个固定凸耳284,其中孔口形成为与在前部282上形成的突起286相互作用,以使得移动壁280被安装成相对于连接壳体230的其余部分围绕与横向轴线X210平行的倾斜轴线A280倾斜。固定凸耳284和突起286是在移动壁280与连接壳体230的其余部分之间形成铰链的组装单元的一个示例。
移动壁280可由用户手动且无需工具地相对于连接壳体230的其余部分在图10的插图a)中所示的锁定位置与图10的插图b)中所示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移动壁280包括窗288,窗288在移动壁280上被挖空,而端子块160包括凸耳290,该凸耳突出地形成在对应的端子块160的外围壁上。
当连接壳体230处于接合在对应的端子块160上的配置并且移动壁280处于锁定位置时,凸耳290与窗288特别是通过形式配合而相互作用,以防止连接壳体230与端子块160断开。
因此,窗288和凸耳290是锁定单元和互补锁定单元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窗288和凸耳290一起形成防返回单元,以使连接壳体230保持在连接到对应端子块160的配置中。这种布置不是限制性的。作为未示出的替代方案,凸耳形成在移动壁280上,而窗288形成在端子块160上。根据另一种未示出的变型,凸耳和窗被具有另一种形状的互补锁定单元替换。根据未示出的另一种变型,每个端子块160包括若干个凸耳290,凸耳290各自接收在形成在移动壁280上的相应窗中。
每个移动壁280有利地包括按压区292,按压区在距倾斜轴线A280的一定距离处形成并且在倾斜轴线A280相对于锁定单元(这里为窗288)的另一侧上形成,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按压区292来将移动壁280从其锁定位置改变到其解锁位置。
在所示的示例中,用户仅通过相对于倾斜轴线A280在与按压区292相对的一侧上按压移动壁280来将互连装置200的移动壁280从其解锁位置改变到其锁定位置。
有利地,连接壳体还包括分度单元(index unit),该分度单元被配置为当移动壁280处于锁定位置时将移动壁280保持在锁定位置,并且当移动壁280处于解锁位置时将移动壁280保持在解锁位置。在所示的示例中,分度单元由附加部294形成,附加部294形成在移动壁280上并且特别是通过形式配合与互补凹槽296相互作用,互补凹槽296形成在连接壳体230的前部232中。当移动壁280处于锁定位置时,每个附加部294被接收在相应的互补凹槽296中。
当用户在按压区292上施加力时,附加部294和/或互补凹槽296被弹性变形以适应移动壁280从其锁定位置到其解锁位置的移动。然后,附加部294和/或互补凹槽296通过弹性回弹恢复到其初始形状。对称地,当移动壁280处于其解锁位置时,用户必须使附加部294和/或互补凹槽296变形以使移动壁280改变到其锁定位置。分度单元使得能够降低互连装置200与对应端子块160无意中断开的风险。因此,分度单元被称为“双稳态”。
有利地,分度单元被配置成当附加部294和/或互补凹槽296通过弹性回弹恢复到其初始形状时,产生点击声,也称为“咔哒声”。连接时,该点击声通知用户可移动墙280确实处于其锁定位置,这为用户提供了额外的安全措施。
互连装置200包括两个连接壳体230,其分别布置在一组导体204的顶端部区210A和底端部区210B的每个中,连接叶片220被接收在连接壳体230的每个中。
连接装置201本身仅包括布置在顶端部区210A中的单个连接壳体230。电缆202的底端部分206B在这里是自由的,例如将互连装置201连接到另一个电气单元,这里是位于外壳22外的外部单元。因此,外部单元连接到电源的三相L1、L2和L3以及中性点N。
根据替代实施例的互连装置300在图11中表示。因此,对于每个新的替代实施例,主要描述该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之间的差异,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互连装置300和互连装置200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是,互连装置300的移动壁280通过弹性元件384连接到连接壳体230的其余部分,该弹性元件384在这里采取“S”的形状并且与移动壁280单件形成。由此,弹性元件384形成铰链,其被配置为使得移动壁280可以相对于连接壳体230的其余部分围绕倾斜轴线A280倾斜。示意性地,认为倾斜轴线A280平行于横向轴线A210,并穿过“S”的中间。
在所示的示例中,移动壁280、弹性元件384和前壳体232单件形成。弹性元件384被配置为通过弹性回弹将移动壁280从其解锁位置返回到其锁定位置。
因此,当连接壳体230连接到相关联的端子块160时,凸耳290抵制移动壁280,使弹性元件384变形以适应凸耳290的通过。当凸耳290与窗288对准时,移动壁280通过弹性元件384的弹性回弹恢复到其锁定位置,在不需要分度单元的情况下自动将连接壳体230锁定在相关联的端子块160上。
根据替代实施例的分配装置400在图12和图13中示出。分配装置400与分配装置100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分配装置400不包括中性总线。换句话说,中性总线是不存在的。
简而言之,还包括中性点的三相装置称为“3PN装置”,而不包括中性点的三相装置称为“3P装置”。因此,分配装置400是3P分配装置,而分配装置100是3PN装置。类似地,互连装置200是3PN互连装置。
对于连接区Z100的每一对150,该对150的两个连接端子120连接到同一相总线130P。应理解,与图5所示的分配装置100相比,在图13中,连接至中性总线130N的连接端子120自身围绕平行于深度轴线Y20的轴线旋转180°,然后连接凸耳124连接至对应的相总线130P。
此处的分配装置400包括形成在壳体102的顶侧上的两个端子块460。由于不存在中性总线,每个端子块460仅包括三个连接狭槽166,从而允许接取连接到对应相总线130P的相端子164P中的每个。因此,端子块460是3P端子块。
一般来说,3P分配装置的端子块必须是3P端子块,反之亦然。同样,3PN分配装置的端子块必然是3PN端子块,反之亦然。通过类比,属于3PN互连装置的连接壳体必然是3PN连接壳体,而属于3P互连装置的连接壳体必然是3P连接壳体。
由于端子块460的第四连接狭槽被闭合,因此防止了某些连接错误。因此,应理解,旨在连接到包括四个输入端子164的端子块160的互连装置200不能连接到仅包括三个输入端子164的端子块460。
一般来说,应理解,不可能将3PN连接壳体连接到3P端子块。
对称地,为了防止3P互连装置与端子块160的类型的3PN端子块的连接,每个连接壳体230包括防错单元,防错单元被配置为与形成在对应端子块上的互补防错单元相互作用。
在所示的示例中,防错单元与引导单元238(这里是凹槽)组合并且与形成在端子块上的互补引导单元168(这里是舌部)组合。
例如,3PN类型的端子块160包括两个舌部168,而互连装置200的连接壳体230(本身也是3PN类型)包括两个凹槽238,使得连接成为可能。相比之下,3P类型连接壳体仅提供单个凹槽238,使得连接不可能。
即使在没有中性总线的情况下,分配装置400的壳体102也形成中性总线的接收容积。因此,无论分配装置100或400是否包括中性总线,都使用相同的生产工具来制造壳体102。因此保留与电气配电盘20的其他元件的兼容性,特别是安装在反轨道34上或与电气单元40的连接。
根据替代实施例的分配装置500在图14中示出。
分配装置100与分配装置500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分配装置500不包括任何端子块。在容纳于壳体102内部的导电元件130与电源之间的电连接是通过安装在该分配装置500上的电气单元制成的,例如通过第一单元41的类型的差动断路器制成的。
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相总线130P单件形成,例如通过切割和弯曲金属片。因此,对于每个相总线130P,主部132和横向总线134以单件形成。与前文描述的分配装置100或400的相总线130相比,相总线130P的制造被简化,但材料浪费更大。
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分配装置500包括连接区Z500,该连接区包括连接端子120的十二个对150,而相反地,对于前述分配装置100或400则是十八个对150。连接区Z500明显地观察到与先前相同的布置,具体是,端部对152和两个连续对150一起形成图案154,图案154因此包括六个连接端子120并且沿着连接区Z500重复。
根据替代实施例的分配装置600在图15中示出。
与前文描述的分配装置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每个相总线130P的主部132通过以漆包线制造的横向总线634连接到对应的连接端子120。因此,每个连接端子120的连接部分124与连接到横向总线的板636连接。
图16部分示出了先前描述的分配装置400与各种类型和部分表示的电气单元的壳体之间的连接配置。分配装置400不包括中性总线,因此是“3P装置”。
从左到右,电气单元的壳体包括第一壳体741、第二壳体742、第三壳体743和第四壳体744。
这里的第一壳体741属于3P型断路器,即被配置成连接到电源的三相但不连接到中性点的断路器。因此,第一壳体741在连接区Z100上占据三个连续对150。
第二壳体742在这里属于3P类型的差动断路器,即被配置为连接到电源的三个相但不连接到中性点。因此,第二壳体742在连接区Z100上占据三个连续对150。
第三壳体743在此处属于3PN类型的差动断路器,该差动断路器被配置成连接到电源的三相和中性点。第三壳体743例如是上述第一电气单元41的壳体。因此,第三壳体743在连接区Z100上占据三个连续对150。
第四壳体744在此处属于3PN类型的电源断路器,该电源断路器被配置成连接到电源的三相和中性点。第四壳体744例如是上述的第二电气单元42的壳体。因此,第四壳体742在连接区Z100上占据四个连续对150。
分配装置400包括止动件701,其在每个对150上方从壳体102上突出地形成,而第三壳体743和第四壳体744(3PN类型)包括布置成与止动件701干涉的舌部702。在图16中,止动件701和舌部702被表示为叠加,其示出了这些元件的机械干涉。第三壳体743和第四壳体744在分配装置400上以连接配置示出,但实际上,这种连接是不可能的。
第一壳体741和第二壳体742包括舌部704,舌部704布置成不干涉止动件701。因此,可以将都是3P类型的第一壳体741和第二壳体742连接到分配装置400(其本身也是3P类型)。
止动件701是防错单元的示例性实施例,而舌部702是互补防错件的示例性实施例,互补防错件被配置为与止动件701相互作用,以便防止当分配装置不包括中性总线(换句话说,3P类型)时安装被配置为连接到中性总线(换句话说,3PN类型)的电气单元。
其他类型和布置的防错单元和互补防错单元当然也是可能的。
对称地,根据未示出的变型,防错止动件形成在3PN类型的分配装置上,诸如分配装置100,这些防错止动件被设计成干涉第一壳体741和第二壳体742的舌部703,换句话说,以防止3P类型的单元安装在3PN类型的分配装置上,而不以任何方式阻止第三壳体743和第四壳体744的安装,换句话说,允许3P类型的单元安装在3PN类型的分配装置上。
上述实施例和变型可以彼此组合以创建本发明的新的实施例。
因此,分配装置100、400、500和600使得有能够视情况而定地连接有或没有中性点的三相电气单元。防错件有利地形成在这些分配装置的壳体102上,以防止连接错误,无论这些错误是否与实际连接不兼容性相关联(例如将应该连接到中性点的互补端子44连接到相)或与标准限值相关联。
当分配装置包括中性总线时,由于连接端子120的特定布置,该分配装置有利地与现有单相单元兼容,连接端子120沿着连接区布置成重复图案154。

Claims (10)

1.一种电流分配装置(100;400;500;600),配置成将电源连接到模块化电气单元(40、41、42、43),其中:
所述分配装置(100;400;500;600)配置为:
由电气配电盘中的固定轨道(30)承载,所述分配装置(100;400;500;600)包括壳体(102),所述壳体的形状既细长而平行于所述固定轨道(30)沿着纵向轴线(X20)又平坦而沿着平均平面(P100)延伸,所述平均平面(P100)平行于纵向轴线(X20),平行于高度轴线(Z20)和正交于深度轴线(Y20),所述分配装置包括具有正面(104)、背面(106)、底侧(108)以及顶侧(110),所述正面(104)和背面(106)彼此相对并与所述平均平面平行,所述分配装置经由所述底侧(108)安装在所述固定轨道上,所述顶侧(110)与所述底侧相对并通过所述正面和背面连接于底侧,
为了将电源的每个相和可选的中性点连接到分配装置(100;400;500;600)的连接端子(120),每个连接端子形成连接容积(V120),所述连接容积在前面(104)上打开,并且旨在接收安装在所述固定轨道(30)上的电气单元(40)的互补端子(44),
所述分配装置(100;400;500;600)包括多个导电总线(130),所述导电总线彼此电绝缘并且各自分别与所述电源的相相关联,并且可选地与所述电源的中性点相关联,
每个连接端子(120)连接到所述导电总线(130)中的一个,所述连接端子以重复图案(154)沿着所述分配装置(100;400;500;600)布置,该一组图案形成所述分配装置(100;400;500;600)的连接区(Z100),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为三相源,所述导电总线(130)包括三个称为相总线(130P)的第一导电总线以及可选的称为中性总线(130N)的第四导电总线,每个第一导电总线配置为连接到所述电源的对应相,所述第四导电总线配置为连接到所述电源的所述中性点,
所述连接端子(120)以两个连续连接端子的对(150)布置,所述对包括两个端部对(152),每个端部对位于所述连接区(Z100)的相应端部,每个端部对(152)和邻近该端部对的两对(150)一起形成所述连接区的图案(154),所述图案的每个对与所述电源的相应相相关联,
当所述中性总线(130N)不存在时,对于每个对(150),该对的所述两个连接端子(120)连接至与该对相关联的相同相总线(103P),
当中性总线存在时:
对于每个对(150),该对的两个连接端子(120)中的第一个连接到对应的相总线(130P),而该对的另一个连接端子连接到中性总线(130N),
对于任意两个连续对(150),连接至所述中性总线(130N)的连接端子插置于连接到所述相总线(130P)的两个连接端子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装置(100;400;500;600),其中:
每个连接端子包括两个弹性带(122),所述弹性带一起形成所述连接容积(V120)并且配置为夹紧所述互补端子(44),以及连接到相应导电总线(130)的连接凸耳(124),
每个连接容积在与所述纵向轴线(X20)正交的连接平面(P120)中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配装置(100;400;500;600),其中两个连续连接平面(P120)分开9mm。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装置(100;400;500;600),其中:
每个相总线(130P)包括主部(132),所述主部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X20)延伸,所述连接端子(120)通过横向总线(134)连接到相关联的主部,所述横向总线各自平行于所述平均平面(P100)延伸。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装置(100;400;500;600),其中所述三相总线(130P)相对于所述连接区(Z100)布置在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配装置(100;400;500;600),其中:
所述壳体(102)由绝缘材料制成并形成用于接收所述相总线(130P)和所述连接端子(120)的接收容积,
所述壳体还形成用于接收所述中性总线(130N)的接收容积(119),所述中性总线(130N)相对于所述相总线(130P)布置在所述连接区(Z100)的另一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配装置(100;400;500;600),其中:
所述壳体(102)包括前凸缘(156)以及后凸缘(158),所述前凸缘配置为接收所述电气单元(40)并且形成连接通道(122),所述连接通道配置为允许所述互补端子(44)通过,每个连接容积(V120)经由相应的连接通道打开至所述前面(104)上,
所述前凸缘形成内部容积,所述内部容积被所述后凸缘封闭并且在其中容纳所述连接端子(12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装置(100;400;500;600),其中所述分配装置(100;400;500;600)包括具有输入端子(164)的端子块(160、460),所述输入端子各自连接到相应的导电总线(130)。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装置(400),其中所述分配装置对于每个对(150)包括防错单元(701),所述防错单元配置成与所述电气单元(40)的互补防错件(702)相互作用,以便防止当所述分配装置(400)不包括中性总线时安装配置成连接到所述中性总线(130N)的电气单元(741、742)。
10.一种电气配电盘(20),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轨道(30)和至少一个电气单元(40),固定轨道(30)安装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装置(100;400;500;600),所述模块化电气单元配置为既固定在所述固定轨道上又电连接在所述分配装置上。
CN202310512312.XA 2022-05-09 2023-05-08 电流分配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电气配电盘 Pending CN1170396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2204364 2022-05-09
FR2204364A FR3135361A1 (fr) 2022-05-09 2022-05-09 Dispositif de distribution de courant et tableau électrique comprenant un tel dispositif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39630A true CN117039630A (zh) 2023-11-10

Family

ID=82694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12312.XA Pending CN117039630A (zh) 2022-05-09 2023-05-08 电流分配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电气配电盘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77052A1 (zh)
CN (1) CN117039630A (zh)
FR (1) FR313536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12587B (en) 1981-12-19 1986-01-02 Cutler Hammer Europa Limited Insulator and support for bus bar system
DE4327715A1 (de) * 1993-08-18 1995-02-23 Abb Patent Gmbh Vorrichtung zum Zuführen elektrischer Energie zu wenistens einem elektrischen Installationsgerät
EP1139531B1 (en) * 2000-03-29 2006-02-01 Electrium Sales Limited Electricity supply assembly
FR2848029B1 (fr) 2002-11-29 2005-03-04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Dispositif de raccordement electrique d'un appareil electrique modulaire a un peigne de raccordement ou analogue
FR2904156B1 (fr) * 2006-07-20 2008-11-28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Dispositif de repartition de l'alimentation de puissance electrique pour une rangee d'appareils modulaires dans un tableau electriqu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77052A1 (fr) 2023-11-15
FR3135361A1 (fr) 202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434964A1 (en) A set of assembly elements intended to facilitate concurrent electrical conn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modular automatic circuit breakers
US5057026A (en) Electric junction box
CN109155472B (zh) 母线系统
US6045374A (en) Electrical wiring system
US7909663B1 (en) Modular optimized plug-in jaw
DK2810342T3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element
US5800215A (en) Distribution device for the telecommunication and data technique
US20200137914A1 (en) Power distrubution unit with interior busbars
JPH0724173B2 (ja) 開閉器用補助導線連結装置
US10418758B2 (en) Electrical system comprising an electrical unit and an interchangeable connection module
US7446635B2 (en) Combination of two electromagnetic switching devices
CN117039630A (zh) 电流分配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电气配电盘
CN115152092A (zh) 用于至少一个插入式模块与至少一个母线的电连接的母线适配器
CA1224253A (en) Termin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electric control device
WO2009105185A1 (en) Side entry circuit breaker
CN117039629A (zh) 电流分配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电气配电盘
CN117039559A (zh) 互连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电气配电盘
CN117039532A (zh) 互连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电气配电盘
CN117039527A (zh) 互连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电气配电盘
JP2000188805A (ja) 分電盤の接続導体装置
PL202360B1 (pl) Szyna zbiorcza uziomowa i wtyk ochronny dla łączówki złącznej lub rozłącznej w technologii telekomunikacyjnej i przesyłania danych
EP1346387B1 (en) Supporting base for a circuit breaker
EP0757367B1 (en) Switching system with terminal modules
EP3916929B1 (en) A data transmission connector and a corresponding connector assembly, electric cable and use thereof
EP0944144B1 (en)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element for connection between distribution bars and modular electrical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