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35750B - 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系统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系统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35750B
CN117035750B CN202310903892.5A CN202310903892A CN117035750B CN 117035750 B CN117035750 B CN 117035750B CN 202310903892 A CN202310903892 A CN 202310903892A CN 117035750 B CN117035750 B CN 1170357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garbage
information
marine
user
col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038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35750A (zh
Inventor
陈亚红
陈光辉
方敏
贺玮
周一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an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an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an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an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0389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357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35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357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35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357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5/00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pparatus therefor
    • E02B15/04Devices for 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or like float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ng or removing these materials
    • E02B15/10Devices for removing the material from the su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4Protecting data integrity, e.g. using checksums, certificates or signa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7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30Administration of product recycling or dispos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系统和设备,属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技术领域。现有技术收集的塑料垃圾不具备公信力的证明表示其源自海洋,不足以提供完整的证据链来证明收集的塑料垃圾是海洋塑料。本发明的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对某用户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信息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后,生成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权限指令,解锁某用户的海洋塑料垃圾收集权限,使得某用户能够进行收集任务;然后对获取的实时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完整的证据链,以证明收集的塑料垃圾是海洋塑料,从而实现海洋塑料垃圾的可信收集处置,方案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Description

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系统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系统和设备,属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海洋塑料垃圾的治理一直是全球海洋海洋环境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绝大部分塑料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完全降解,只会缓慢分解成“微塑料”颗粒,由于人类在陆地、河流和船舶等塑料垃圾源头管控不到位,塑料回收再利用体系不完善,大量塑料垃圾最终汇入海洋,影响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履行其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也为了提升自身品牌价值和ESG成效,去选择使用和销售海洋塑料垃圾为原料生产的产品,以减少海洋塑料污染,实现海洋塑料的循环利用,这也使得海洋塑料存在旺盛的市场需求。
然而,相对于陆源回收再生塑料,从海洋塑料回收难、国际市场价格高,如何防止利益驱动下假冒海洋塑料、规避“洗绿”风险,当前的国际认证体系尚不能很好解决海洋塑料的追溯认证难题,也是国内海洋塑料进入国际市场得到高值利用的重要障碍。
客观上,海洋塑料垃圾源头分布广、散、杂、乱,且存在海上流动性大、管理部门多的问题,其回收再生相对于陆地环境缺乏有效监管;加上当前海洋塑料认证标准不一,采用自我声明的“自证”的方式,难以提供完整的证据链来证明收集的塑料垃圾是海洋塑料,在缺乏监管的环境下,无法保证海洋塑料回收全流程的信息不被人为造假和篡改,因此现有追溯认证手段没有足够的公信力,难以获得国际市场和消费者的信任与认可,亟待通过更为科学、客观的技术手段破解这一难题,为国内外海洋塑料的高值利用打破“绿色壁垒”。
本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信息仅用于理解本发明构思的背景,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或上述问题之一,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构建收集区域规划模型、海洋任务获取模型、海洋垃圾验证模型、视频实时处理模型,对塑料垃圾分布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并发布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得到某用户发出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再对某用户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信息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后,生成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权限指令,解锁某用户的海洋塑料垃圾收集权限,使得某用户能够进行收集任务;然后对获取的实时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完整的证据链,以证明收集的塑料垃圾是海洋塑料,从而实现海洋塑料垃圾的可信收集处置,方案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系统和设备。
针对上述问题或上述问题之一,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设置陆地海洋塑料收集流程,实现海洋塑料垃圾的可信收集处置,并可以在海洋塑料收集中定位作业轨迹,同时进行作业监控,从而可对海洋塑料进行全流程监控,并可以实现全流程的证据链溯源,保证了证据链的真实性,以解决海洋塑料垃圾收集难、管理难、处置难、认证难、高值利用难的问题的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系统和设备。
针对上述问题或上述问题之一,本发明的目的三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完整的证据链,使其具有足够的公信力,以满足海洋塑料源自地的可信度,保证海洋塑料回收全流程的信息不被篡改,使得回收的海洋塑料,能获得国际市场和消费者的信任与认可,弥补目前国际市场的空白的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系统和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通过预先构建的收集区域规划模型对塑料垃圾分布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
发布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并利用预先构建的海洋任务获取模型,得到某用户发出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
利用预先构建的海洋垃圾验证模型,对某用户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信息进行验证;
当验证通过后,利用预先构建的权限控制模型,生成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权限指令,解锁某用户的海洋塑料垃圾收集权限,使得某用户能够进行收集任务;
海洋塑料垃圾收集权限解锁后,利用预先构建的视频实时处理模型,对获取的实时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完整的证据链,以证明收集的塑料垃圾是海洋塑料,从而实现海洋塑料垃圾的可信收集处置。
本发明经过不断探索以及试验,通过构建收集区域规划模型、海洋任务获取模型、海洋垃圾验证模型、视频实时处理模型,对塑料垃圾分布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并发布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得到某用户发出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再对某用户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信息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后,生成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权限指令,解锁某用户的海洋塑料垃圾收集权限,使得某用户能够进行收集任务;然后对获取的实时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完整的证据链,,以证明收集的塑料垃圾是海洋塑料,从而实现海洋塑料垃圾的可信收集处置,方案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因而,本发明提供的海洋塑料垃圾收集管理方案,能够提供完整的证据链,使其具有足够的公信力,以满足海洋塑料源自地的可信度,保证海洋塑料回收全流程的信息不被篡改,使得回收的海洋塑料,能获得国际市场和消费者的信任与认可,弥补目前国际市场的空白。
进一步,所述某用户可以是某个工作人员,也可以是某个船只,或是某个团体,或是某个部门机构,或是某个设备。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收集区域规划模型得到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的方法如下:
根据塑料垃圾分布信息,获取卫星定位的图层数据;
根据卫星定位的图层数据,提取塑料垃圾附近水面的多个边界点;
将多个边界点连接得到水面覆盖区域;
利用预先构建的路径校正匹配模型,并根据区域最近原则,对水面覆盖区域进行处理,得到水面覆盖区域的边界线;
设置水面覆盖区域偏移等间距L,对边界线进行移动,将边界线与偏移线两端封闭形成闭环,得到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海洋任务获取模型获取任务接单请求信息后,将场景状态信息传输给某用户;
场景状态信息至少包括地形地貌图层数据或/和行政区划图层数据或/和港口数据或/和ETC数据或/和气象数据等或/和船舶卫星定位数据或/和船舶安全事故数据;
任务接单请求信息至少包括GPS定位信息、设备序列号、请求人员基本信息和开始作业时间,其能通过移动终端发出,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或定制手环或无线电接收机或笔记本或微型计算机或平板电脑。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利用海洋垃圾验证模型进行验证的方法如下:
获取若干用户的标识信息,形成用户标识数据库;
根据用户标识数据库,构建用户行为标准判断准则;
根据某用户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获取某用户保存在云平台的标识信息;
根据用户行为标准判断准则,对某用户的标识信息进行验证,得到验证结果。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所述用户行为标准判断准则至少包括第一等级标识信息、第二等级标识信息、第三等级标识信息和第四等级标识信息;
第一等级标识信息:用户规范使用设备对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全流程监控,并且收集区域未超出系统预设的范围;
具体地,用户开展任务时正确配备移动设备和视频监测设备,视频监测设备用于对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的全流程监控,移动设备用于定位用户是否在系统预设的范围内进行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
第二等级标识信息:用户存在异常作业行为,包括未正确使用视频监测设备或/和收集任务超出系统预设范围;
具体地,用户当月异常作业行为超过第一预设值,云平台将用户信息标识为第二等级标识信息,当月不再开放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的权限,隔N个月解锁;
第三等级标识信息:用户为新注册的用户,并处于实习阶段,当天存在异常作业行为达到第二预设值,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自动停止录入,收集任务权限锁定;第M天自动解锁;若连续A天,未出现异常作业行为,将用户的第三等级标识信息转换成第一等级标识信息;
第四等级标识信息:用户存在严重违规作业行为,包括视频监测设备监测到用户存在影响信用行为;
影响信用行为包括将超出系统预设范围内的塑料垃圾混入到海洋塑料垃圾当中或/和将海洋塑料垃圾调包或/和替他人进行身份验证。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视频实时处理模型得到完整证据链的方法如下:
获取某用户的摄像监测设备的控制权限、状态信息;
当某用户的验证通过后,发送启动指令,激活摄像监测设备,获取摄像监测设备的视频数据;
利用电子标签技术,获取某用户与摄像监测设备的距离信息;
根据距离信息,判断某用户在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中设备佩戴是否违规,以证明收集的塑料垃圾是海洋塑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通过预先构建的收集区域规划模型对塑料垃圾分布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
第二步:发布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并利用预先构建的海洋任务获取模型,得到某用户发出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
第三步:根据获取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以及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通过预先构建的收集路径规划模型,得到某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收集路径信息;
第四步:利用预先构建的海洋垃圾验证模型,将某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收集路径信息以及任务接单请求信息,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信息进行验证,得到验证结果;
当验证结果为验证通过时,执行第五步;
当验证结果为验证失败时,执行第二步;
第五步:验证通过后,利用预先构建的权限控制模型,生成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权限指令,解锁某用户的海洋塑料垃圾收集权限,使得某用户能够进行收集任务;
第六步:海洋塑料垃圾收集权限解锁后,利用预先构建的视频实时处理模型,对获取的实时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完整的证据链,以证明收集的塑料垃圾是海洋塑料,从而实现海洋塑料垃圾的可信收集处置。
本发明经过不断探索以及试验,通过构建收集区域规划模型、海洋任务获取模型、收集路径规划模型、海洋垃圾验证模型、视频实时处理模型,对塑料垃圾分布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并发布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得到某用户发出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根据获取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以及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得到某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收集路径信息;将某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收集路径信息以及任务接单请求信息,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信息进行验证,得到验证结果;当验证通过后,生成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权限指令,解锁某用户的海洋塑料垃圾收集权限,使得某用户能够进行收集任务;然后对获取的实时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完整的证据链,以证明收集的塑料垃圾是海洋塑料,从而实现海洋塑料垃圾的可信收集处置,方案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的第三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包括陆地海洋塑料收集流程;
陆地海洋塑料收集流程,用于通过用户移动终端获取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范围信息,进行收集任务,将收集的海洋塑料垃圾转移至站点;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云平台接收用户移动终端发出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并获取用户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步骤102:云平台根据获取的标识信息,识别用户的基本信息与对应的地理位置;
步骤103:云平台根据信用评估体系,对用户信息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地址进行验证;
步骤104:验证成功后,开放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权限,并启动摄像监测设备开始录制;
步骤105:作业完成后,用户将海洋塑料垃圾转运至站点,操作移动设备输入完成本次任务指令。
本发明通过设置陆地海洋塑料收集流程,进行全流程监控,并可以实现全流程的证据链溯源,保证了证据链的真实性,以解决海洋塑料垃圾收集难、管理难、处置难、认证难、高值利用难的问题。
进一步,本发明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可对用户、船舶进行身份认证,并形成云平台认证用户信息库。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的第四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系统,包括收集区域规划模块、海洋任务获取模块、海洋垃圾验证模块、权限控制模块和视频实时处理模块:
收集区域规划模块,用于对塑料垃圾分布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
海洋任务获取模块,用于得到某用户发出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
海洋垃圾验证模块,用于对某用户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信息进行验证;
权限控制模块,用于生成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权限指令,解锁某用户的海洋塑料垃圾收集权限,使得某用户能够进行收集任务;
视频实时处理模块,用于对获取的实时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完整的证据链。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的第五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设备,设有云平台和移动终端;
云平台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装置;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移动终端为用户移动终端或船舶移动终端或站点移动终端,其是手机或定制手环或无线电接收机或笔记本或微型计算机或平板电脑;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的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
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经过不断探索以及试验,通过构建收集区域规划模型、海洋任务获取模型、海洋垃圾验证模型、视频实时处理模型,对塑料垃圾分布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并发布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得到某用户发出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再对某用户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信息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后,生成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权限指令,解锁某用户的海洋塑料垃圾收集权限,使得某用户能够进行收集任务;然后对获取的实时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完整的证据链,,以证明收集的塑料垃圾是海洋塑料,从而实现海洋塑料垃圾的可信收集处置,方案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进一步,本发明通过设置陆地海洋塑料收集流程进行全流程监控,并可以实现全流程的证据链溯源,保证了证据链的真实性,以解决海洋塑料垃圾收集难、管理难、处置难、认证难、高值利用难的问题。
再进一步,本发明提供的海洋塑料垃圾收集管理方案,能够提供完整的证据链,使其具有足够的公信力,以满足海洋塑料源自地的可信度,保证海洋塑料回收全流程的信息不被篡改,使得回收的海洋塑料,能获得国际市场和消费者的信任与认可,弥补目前国际市场的空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图;
图2为本发明进行陆地海洋塑料垃圾收集的一种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相反,本发明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发明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和”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
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通过预先构建的收集区域规划模型对塑料垃圾分布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
发布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并利用预先构建的海洋任务获取模型,得到某用户发出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
利用预先构建的海洋垃圾验证模型,对某用户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信息进行验证;
当验证通过后,利用预先构建的权限控制模型,生成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权限指令,解锁某用户的海洋塑料垃圾收集权限,使得某用户能够进行收集任务;
海洋塑料垃圾收集权限解锁后,利用预先构建的视频实时处理模型,对获取的实时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完整的证据链,以证明收集的塑料垃圾是海洋塑料,从而实现海洋塑料垃圾的可信收集处置。
如图2所示,本发明陆地海洋塑料收集流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陆地海洋塑料收集流程: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获取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范围信息,进行收集任务,将收集的海洋塑料垃圾转移至站点,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云平台接收移动终端发出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并获取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用户操作移动终端,发送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请求,云平台接收任务请求,并自动获取请求设备携带的标识信息,包括GPS定位信息、设备序列号、请求人员基本信息、开始作业时间等;
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APP、定制手环、无线电接收机等,通过移动终端进入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界面,自动发送获取场景状态信息至云平台,云平台将场景状态信息同步到移动终端的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界面,也可通过语音播报的形式提醒用户,场景状态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图层数据、行政区划图层数据、港口数据、ETC数据、气象数据等、船舶卫星定位数据、船舶安全事故数据等;
步骤102:云平台根据获取的标识信息,识别用户的基本信息与对应的地理位置,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云平台将识别的用户的基本信息与后台录入的用户信息进行匹配,具体地,用户需在手机APP上或服务站点,上传或提交相关的身份信息、人脸录入,由人工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以后,用户的基本信息纳入到云平台进行存储,并开放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的权限;
云平台将设备的GPS定位信息与提前划分的收集区域进行比对,,具体地,通过云平台对行政区进行海洋塑料垃圾收集的沿海路径进行绘制,云平台自动校正;
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划分:以行政区域为基础划分海洋塑料垃圾陆地收集区域的过程具体为:根据卫星定位的图层,识别海洋与陆地的图层边界线,由于陆地海洋垃圾收集区域在沿海或边滩附近,将海洋与陆地的图层边界线作为陆地收集区域的边缘线;设置偏移距离L,如5km,将上述边缘线朝着陆地方向偏移,得到偏移线,收集区域的范围则是每一个行政区域下的海洋与陆地的图层边界线偏移5km覆盖的范围,因此,将每一个行政区域中的边界线与偏移线两端封闭形成闭环,每一个闭环作为海洋塑料垃圾陆地收集区域。
步骤103:云平台对用户信息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地址进行验证,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当用户信息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地址两者都满足要求,验证才能通过;
云平台将用户信息与后台的用户标识信息进行验证,用户标识信息划分为第一标识信息、第二标识信息、第三标识信息、第四标识信息;
第一标识信息:用户规范使用设备对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全流程监控,并且收集区域未超出系统预设的范围;
具体地,用户开展任务需要正确配备移动设备、视频监测设备,视频监测设备用于对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的全流程监控,移动设备用于定位用户是否在系统预设的范围内进行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
第二标识信息:用户存在异常作业行为,包括未正确使用视频监测设备、收集任务超出系统预设范围;
具体地,用户当月异常作业行为超过第一预设值,云平台将用户信息标识为第二标识信息,当月不再开放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的权限,次月解锁;
第三标识信息:新注册的用户处于实习阶段,当天存在异常作业行为达到第二预设值,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自动停止录入,收集任务权限锁定,第二天自动解锁,实习期限由云平台自动设定,若连续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未出现异常作业行为,云平台自动将用户的第三标识信息转换成第一标识信息;
第四标识信息:用户存在严重违规作业行为,包括视频监测设备监测到用户将超出系统预设范围内的塑料垃圾混入到海洋塑料垃圾当中、将海洋塑料垃圾调包、替他人进行身份验证等影响信用行为;
具体地,塑料垃圾收集路径上周边配置有摄像监测设备,用户通过设备发送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请求,云平台根据设备的定位信息自动锁定覆盖该位置区域的摄像监测设备,进行用户特征匹配,确定是本人操作,并将过程监控画面同步到负责该塑料垃圾收集路径的站点,提供给该站点的人员对收集人员的过程监控;
步骤104:身份验证成功后,开放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权限,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移动设备与摄像监测设备绑定,当移动设备验证成功后,摄像监测设备开始录制;
具体地,摄像监测设备利用RFID技术与移动设备链接,当移动设备身份验证成功后,自动激活摄像监测设备,摄像监测设备附着RFID标签,移动设备配置解读器功能模块,识别移动设备与摄像监测设备的距离,判断用户在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中设备佩戴是否违规,并将解读的摄像监测设备的信息与状态信息同步到移动设备上;
步骤105:作业完成后,用户将海洋塑料垃圾转运至站点,操作移动设备输入完成本次任务指令,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当用户到达站点RFID信号接收范围内,摄像监测设备自动截取预设时间段的视频录像,并上传给站点服务器接收,由站点管理员验收海洋塑料垃圾,以及验证垃圾收集过程的视频录像是否有效;
本发明确定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一种确定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01,划分区域:以行政区域为背景图,划分海洋塑料垃圾陆地收集区域。
本步骤中,以行政区域作为划分海洋塑料垃圾陆地收集区的依据,便于管理。
S02,建立主观、客观海塑密集度方程:将陆地收集的海洋塑料垃圾产量的影响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分别以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为变量,拟合得到主观海塑密集度方程和客观海塑密集度方程。
本步骤中,可通过历史数据统计的方式确认各项参数,例如将主观因素代入主观海塑密集度方程,将同一区域同一时间下的客观因素代入客观海塑密集度方程,令两方程相等,通过历史数据即可拟合得到主观海塑密集度方程和客观海塑密集度方程的系数。
S03,建立海塑密集度预测模型:根据拟合得到的主观海塑密集度方程和客观海塑密集度方程,以相同周期按照时间顺序计算不同陆地收集区域的主观、客观海塑密集度,基于同一区域同一时间顺序下主观、客观海塑密集度的相关系数构建海塑密集度预测模型。
本步骤中,考虑同一区域同一时间顺序下主观、客观海塑密集度的相关系数,建立同序对一致性判断单元来统计密集度对集合中的同序对的数量,基于同序对的数量对海塑密集度进行定性判断。
S04,海塑密集度预测及人力调度:利用海塑密集度预测模型动态预测不同陆地收集区域的海洋塑料垃圾密度,为密度高的陆地收集区域调度更多的人力。
在本发明的一项具体实施中,以行政区域为基础划分海洋塑料垃圾陆地收集区域的过程具体为:根据卫星定位的图层,识别海洋与陆地的图层边界线,由于陆地海洋垃圾收集区域在沿海或边滩附近,将海洋与陆地的图层边界线作为陆地收集区域的边缘线;设置偏移距离L,如5km,将上述边缘线朝着陆地方向偏移,得到偏移线,收集区域的范围则是每一个行政区域下的海洋与陆地的图层边界线偏移5km覆盖的范围,因此,将每一个行政区域中的边界线与偏移线两端封闭形成闭环,每一个闭环作为海洋塑料垃圾陆地收集区域。
在本实施例,将海洋塑料垃圾产量分为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属于人为影响因素,客观因素属于人为不可控因素。由于收集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噪音,例如收集频次,收集人员进入收集区域频次较多,但收集量不多。本发明将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分别创建数据集,通过线性回归方程分别计算两者条件下的海洋塑料密集度。
例如,以收集频次T、收集量G、港口船舶数量C、港口设施建设量K作为主观因素变量,表示为X=[T,G,C,K],其中,X是主观海塑密集度,T是通过收集人员进入收集区域的频次,G是收集人员一定时间内的收集总量,C是通过当地船舶管理系统获取到的目标港口的船舶数量;K是通过当地港口建设规划统计到的目标港口设施建设量;这里的T、G是根据作业量统计分析海塑的产量,C、K是根据港口环境判断海塑的产量,是海塑产生的因素。
构建主观海塑密集度方程:
X=a0+a1T+a2G+a3C+a4K
其中,X表示主观海塑密集度,为因变量,在拟合过程中作为自变量的观测值;T、G、C、K分别为收集频次、收集量、港口船舶数量、港口设施建设量四个自变量,a1、a2、a3、a4分别四个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a0为常数项。
以地理位置海拔P、风向H、天气Q、潮位W、收集量G为客观因素变量,表示为Y=[P,H,Q,W,G],其中,Y是客观海塑密集度,P、H、Q、W可通过气象局获取信息;G与上述X=[T,G,C,K]中的G意义相同,是收集人员一定时间内的收集总量。
构建客观海塑密集度方程:
Y=β01P+β2H+β3Q+β4W+β5G
其中,Y表示客观海塑密集度,为因变量,在拟合过程中作为自变量的观测值;P、H、Q、W、G分别为地理位置海拔、风向、天气、潮位、收集量五个自变量,β1、β2、β3、β4、β5分别五个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β0为常数项。
数据的周期可按天、周、月、季、年进行统计,将同一区域同一时间下的主观因素变量和客观因素变量分别代入方程,令两方程相等,即:
a0+a1T+a2G+a3C+a4K=β01P+β2H+β3Q+β4W+β5G
通过历史数据统计的方式,即可得到主观海塑密集度方程和客观海塑密集度方程的拟合系数。
利用拟合好的主观海塑密集度方程和客观海塑密集度方程构建样本集合,即以相同周期按照时间顺序计算不同陆地收集区域的主观、客观海塑密集度,得到密集度对(xi,yi)集合,其中,xi表示某一陆地收集区域中第i个时间顺序下的主观海塑密集度,yi表示某一陆地收集区域中第i个时间顺序下的客观海塑密集度。
以周为例,获取某一海洋塑料垃圾陆地收集区域历史三个月内每周的收集频次T、收集量G、港口船舶数量C、港口设施建设量K、地理位置海拔P、风向H、天气Q、潮位W,将每一周的数据代入相应的主观海塑密集度方程和客观海塑密集度方程,分别计算得到主观海塑密集度xi和客观海塑密集度yi;遍历三个月内的数据,得到样本集{x1,x2,…,xi,…,xn}和{y1,y2,…,yi,…,yn},n表示某一海洋塑料垃圾陆地收集区域内的历史周期的数量,以密集度对的形式构建矩阵M:
由上述矩阵可见,某一海洋塑料垃圾陆地收集区域内的历史周期的数量等于集度对集合中的密集度对的数量。
根据矩阵M计算主观海塑密集度和客观海塑密集度的相关系数:
其中,η表示相关系数,n表示同一区域密集度对集合中的密集度对的数量,μ表示同一区域密集度对集合中的同序对的数量,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i、xj表示某一陆地收集区域中第i个和第j个时间顺序下的主观海塑密集度,i<j;yi、yj表示某一陆地收集区域中第i个和第j个时间顺序下的客观海塑密集度,i<j;ε表示同序对一致性判断单元。
本实施例中,当相关系数为1时,该陆地收集区域的海洋塑料垃圾密度高,当相关系数为-1或0时,该陆地收集区域的海洋塑料垃圾密度低,在相同条件下将海塑密集度结果相匹配,从而确定该区域的海洋塑料垃圾密度,原理是,围绕海洋塑料的重量,通过不同影响海洋塑料收集量的因素,将多类数据进行聚合判断,从而提高海洋密集度判断的准确性。
判断的逻辑语句表示为:
可根据S的输出结果,为密度高的陆地收集区域调度更多的人力。
应用本发明的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及管理系统的具体实施例:
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及管理系统,通过设置陆地海洋塑料收集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全流程监控,并能自动截取预设时长的视频频段,减少服务器视频储存容量,保证全流程的证据链溯源,同时全过程无人为输入或更改相应的数值信息、订单信息、处置单信息等,保证了证据链的真实性,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征搭建了云平台的信息网格化管理系统,以解决海洋塑料垃圾收集难、管理难、处置难、认证难、高值利用难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陆地海洋塑料收集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获取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范围信息,进行收集任务,将收集的海洋塑料垃圾转移至站点,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身份验证:用户需要先在手机APP或服务站点认证身份信息,过程需要采集人脸,身份验证成功后,会创建用户账号,用于收集任务行为记录的权限与身份信息绑定;
监控设备:需到站点领取视频监测设备、移动终端,进入到云平台划分的海洋塑料垃圾收集的区域内,才能获得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开始的权限,通过系统后台对收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控,判断收集人员收集过程的行为异常情况,包括迟到管理、违规脱岗、异常离线等,系统针对违规类型进行后台设置。
(1)迟到管理:可在系统中设备打卡位置范围、打卡时间,从而根据收集任务打卡时间判断人员是否在预设时间和范围内到岗,若未到岗,该信息会同步到站点服务器,由站点服务器的管理人员,提醒管理人员对考勤情况进行处理;
(2)脱岗信息管理:通过RFID技术将视频监测设备与移动终端进行绑定,判断移动终端与视频监测设备的位置,以及是否超范围断开连接,从而确定收集人员是否脱岗;
(3)异常离线管理: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突然出现异常离线,系统进行定位信息进行初步判断,异常离线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信号异常管理,二是电量异常管理;当出现违规信息时,系统右上角呈现违规信息进行提示,服务站点的人员或云平台监管人员可以实时进行查询管理,系统将不同的违规类型设置等级,违规严重事件可优先进行处理;系统可对违规类型、违规时间、作业公司、作业类型等关键词进行归类查询,便于人员管理。
在云平台的GIS系统设置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的电子围栏,可通过系统新增收集区域或修改区域,结合收集人员移动终端的GPS定位信息,进行越界短信推送和收集量预警推送;
服务站点配置服务器,相当于信号基站,各站点的服务器与云平台建立链接,将数据同步上传到云平台进行统计管理,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路径、服务站点布置视频监测设备,对收集过程进行视频监控,系统会自动截取预设时间段的视频上传到海洋塑料垃圾收集端的证据链置于云平台服务器储存,减少云平台服务器的视频储存量;
步骤101:云平台接收移动终端发出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并获取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用户操作移动终端,发送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请求,云平台接收任务请求,并自动获取请求设备携带的标识信息,包括GPS定位信息、设备序列号、请求人员基本信息、开始作业时间等;
用户需到站点先领取视频监测设备和定制手环,到达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内,通过手机APP进行任务打卡,若未到达收集区域则无法实现任务打卡操作,,定制手环用于记录收集人员的运动轨迹,并同步到手机APP上记录,通过手机APP可以查看收集区域范围位置坐标,便于用户查找收集任务位置范围,云平台将场景状态信息同步到移动终端的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界面,也可通过语音播报的形式提醒用户,场景状态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图层数据、行政区划图层数据、港口数据、ETC数据、气象数据等、船舶卫星定位数据、船舶安全事故数据等,云平台与外部资源系统建立端口链接,将场景状态信息同步到云平台,并提供相关的查询通道同步到手机APP上;
步骤102:云平台根据获取的标识信息,识别用户的基本信息与对应的地理位置,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云平台内嵌GIS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例如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系统中以行政区域为底图,支持搜集人员、搜集船、转运车辆动态更新轨迹,支持固定搜集网络展现,支持视频实时查看,实现用户精准了解场景动态;
步骤103:云平台对用户信息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地址进行验证,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当用户信息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地址两者都满足要求,验证才能通过,具体地,用户佩戴定制手环、视频监测设备,根据手机APP地图指示到达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权限开启,云平台接收到移动设备发出收集任务请求,系统对接收并对用户身份信息进行验证,验证信息包括:归属区域(服务站点管辖)、用户基本信息、坐标位置信息、设备信息、人脸识别、用户标识信息等一种或多种,若验证信息有一项缺失或错误,通过手机APP提交申诉信息或联系管辖的服务站点信息进行校正;
用户标识信息划分为第一标识信息、第二标识信息、第三标识信息、第四标识信息,用于绑定用户身份标签,系统统计用户历史收集任务违规或异常行为与次数,赋予注册用户身份标签,通过验证用户身份便签即可快速判断用户的信用情况并开放对应的操作权限,实现无人化管理,同时能够提高收集人员的积极性与行为规范,防止异常行为操作影响海洋塑料垃圾后续认证过程中的证据链可信度;
第一标识信息:用户规范使用设备对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全流程监控,并且收集区域未超出系统预设的范围;
具体地,用户开展任务需要正确配备移动设备、视频监测设备、定制手环,定制手环也可通过移动设备自带的GPS定位功能替代,但移动设备的GPS定位精准度参差不一,因此配置定制的手环,采集用户收集任务开展时的运动轨迹,并且与移动设备通过蓝牙连接,将运动轨迹同步到手机APP上,视频监测设备用于对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的全流程监控,移动设备或定制手环用于定位用户是否在系统预设的范围内进行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摄像监测设备需佩戴在胸前或头帽上,实时的视频监测画面会同步的服务站点和云平台系统,由监管人员远程监控海洋塑料垃圾收集画面,确认监测画面是否正确,,通过短信提醒采集人员纠正摄像监测设备角度;
第二标识信息:用户存在异常作业行为,包括未正确使用视频监测设备、收集任务超出系统预设范围;
具体地,用户当月异常作业行为超过第一预设值,云平台将用户信息标识为第二标识信息,当月不再开放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的权限,次月解锁;
第三标识信息:新注册的用户处于实习阶段,当天存在异常作业行为达到第二预设值,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自动停止录入,收集任务权限锁定,第二天自动解锁,实习期限由云平台自动设定,若连续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未出现异常作业行为,云平台自动将用户的第三标识信息转换成第一标识信息;
第四标识信息:用户存在严重违规作业行为,包括视频监测设备监测到用户将超出系统预设范围内的塑料垃圾混入到海洋塑料垃圾当中、将海洋塑料垃圾调包、替他人进行身份验证等影响信用行为;
步骤104:身份验证成功后,开放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权限,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移动设备与摄像监测设备绑定,当移动设备验证成功后,摄像监测设备开始录制;
具体地,摄像监测设备利用RFID技术与移动设备链接,当移动设备身份验证成功后,自动激活摄像监测设备,摄像监测设备附着RFID标签,移动设备配置解读器功能模块,识别移动设备与摄像监测设备的距离,通过在离线状态反馈设备位置状况,判断用户在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中设备佩戴是否违规,是否离岗,并将解读的摄像监测设备的信息与状态信息同步到移动设备上,便于用户检查佩戴情况,并且设备在离线状态信息会同步到服务站点服务器与云平台,便于监管人员实时查看设备状态;
步骤105:作业完成后,用户将海洋塑料垃圾转运至站点,操作移动设备输入完成本次任务指令,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用户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完成准备返回时,操作移动设备输入开始转运任务指令,摄像监测设备自动停止录制,保存当前录入的视频,创建文件“时间+收集.MP4”格式,并开始录制第二段视频,将转运途径过程进行视频录制,当操作移动设备输入“完成本次任务”指令,摄像监测设备停止录制,保存当前录入的视频,创建文件“时间+转运.MP4”格式,视频文件本地存储;
视频保存片段根据用户行为分为至少两段,至少包括第一段是收集过程的视频录像,第二段是返程时的视频录像,其中,收集过程根据预设时间段进行截取,,形成多段视频保存片段,用于视频认证;当用户到达站点RFID信号接收范围内,摄像监测设备自动截取预设时间段的收集过程视频录像,并上传给站点服务器接收,由站点管理员验收海洋塑料垃圾,以及验证垃圾收集过程的视频录像是否有效;
服务站点对接收的海洋塑料垃圾进行称重,通过与服务器建立连接的电子秤进行重量信息的录入,同时服务站点也配置视频监测设备对接收过程的视频进行录制,通过电子秤确认称重信息,无人为输入重量信息,确保重量数据不可篡改,通过电子秤录入的重量信息统计在站点服务器,由站点服务器将数据信息同步到云平台系统,通过云平台系统可操作查看各服务站点接收的海洋塑料垃圾收集情况;
服务站点人员通过验证用户接收的任务单进行转运环节的信息录入,确保每一个环节能够与之对应,通过服务站点服务器输入接收任务完成后,自动截取预设时间段的接收过程的视频片段,生成到第二节点(服务站点接收端)的证据链中,证据链可查看权限根据任务节点长度依次开放,例如:收集人员作为第一节点收集端,可通过手机APP查看任务订单信息,查看收集端的证据链,服务站点作为第二节点接收端,可查看收集端和接收端的证据链,转运车辆作为第三节点转运端,可查看转运端、接收端、收集端的证据链,不可越级查看证据链信息,云平台系统管理员或指定角色开放权限,可查看所有节点完整的证据链,证据链信息包括:海洋塑料垃圾重量信息、收集点经纬度信息、人员信息、视频片段、车辆信息、船舶信息、日期时间等一种或多种。
应用本发明方法的一种设备实施例:
一种计算机设备,其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的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
应用本发明方法的一种计算机介质实施例: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内容:
通过预先构建的收集区域规划模型对塑料垃圾分布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
发布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并利用预先构建的海洋任务获取模型,得到某用户发出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
利用预先构建的海洋垃圾验证模型,对某用户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信息进行验证;
当验证通过后,利用预先构建的权限控制模型,生成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权限指令,解锁某用户的海洋塑料垃圾收集权限,使得某用户能够进行收集任务;
海洋塑料垃圾收集权限解锁后,利用预先构建的视频实时处理模型,对获取的实时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完整的证据链,以证明收集的塑料垃圾是海洋塑料,从而实现海洋塑料垃圾的可信收集处置;
收集区域规划模型得到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的方法如下:
根据塑料垃圾分布信息,获取卫星定位的图层数据;
根据卫星定位的图层数据,提取塑料垃圾附近水面的多个边界点;
将多个边界点连接得到水面覆盖区域;
利用预先构建的路径校正匹配模型,并根据区域最近原则,对水面覆盖区域进行处理,得到水面覆盖区域的边界线;
设置水面覆盖区域偏移等间距L,对边界线进行移动,将边界线与偏移线两端封闭形成闭环,得到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海洋任务获取模型获取任务接单请求信息后,将场景状态信息传输给某用户;
场景状态信息至少包括地形地貌图层数据或/和行政区划图层数据或/和港口数据或/和ETC数据或/和气象数据等或/和船舶卫星定位数据或/和船舶安全事故数据;
任务接单请求信息至少包括GPS定位信息、设备序列号、请求人员基本信息和开始作业时间,其能通过移动终端发出,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或定制手环或无线电接收机或笔记本或微型计算机或平板电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海洋垃圾验证模型进行验证的方法如下:
获取若干用户的标识信息,形成用户标识数据库;
根据用户标识数据库,构建用户行为标准判断准则;
根据某用户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获取某用户保存在云平台的标识信息;
根据用户行为标准判断准则,对某用户的标识信息进行验证,得到验证结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行为标准判断准则至少包括第一等级标识信息、第二等级标识信息、第三等级标识信息和第四等级标识信息;第一等级标识信息:用户规范使用设备对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全流程监控,并且收集区域未超出系统预设的范围;
具体地,用户开展任务时正确配备移动设备和视频监测设备,视频监测设备用于对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的全流程监控,移动设备用于定位用户是否在系统预设的范围内进行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
第二等级标识信息:用户存在异常作业行为,包括未正确使用视频监测设备或/和收集任务超出系统预设范围;
具体地,用户当月异常作业行为超过第一预设值,云平台将用户信息标识为第二等级标识信息,当月不再开放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的权限,隔N个月解锁;
第三等级标识信息:用户为新注册的用户,并处于实习阶段,当天存在异常作业行为达到第二预设值,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自动停止录入,收集任务权限锁定;第M天自动解锁;若连续A天,未出现异常作业行为,将用户的第三等级标识信息转换成第一等级标识信息;
第四等级标识信息:用户存在严重违规作业行为,包括视频监测设备监测到用户存在影响信用行为;
影响信用行为包括将超出系统预设范围内的塑料垃圾混入到海洋塑料垃圾当中或/和将海洋塑料垃圾调包或/和替他人进行身份验证。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视频实时处理模型得到完整证据链的方法如下:
获取某用户的摄像监测设备的控制权限、状态信息;
当某用户的验证通过后,发送启动指令,激活摄像监测设备,获取摄像监测设备的视频数据;
利用电子标签技术,获取某用户与摄像监测设备的距离信息;
根据距离信息,判断某用户在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中设备佩戴是否违规,以证明收集的塑料垃圾是海洋塑料。
6.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通过预先构建的收集区域规划模型对塑料垃圾分布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
收集区域规划模型得到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的方法如下:
根据塑料垃圾分布信息,获取卫星定位的图层数据;
根据卫星定位的图层数据,提取塑料垃圾附近水面的多个边界点;
将多个边界点连接得到水面覆盖区域;
利用预先构建的路径校正匹配模型,并根据区域最近原则,对水面覆盖区域进行处理,得到水面覆盖区域的边界线;
设置水面覆盖区域偏移等间距L,对边界线进行移动,将边界线与偏移线两端封闭形成闭环,得到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
第二步:发布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并利用预先构建的海洋任务获取模型,得到某用户发出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
第三步:根据获取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以及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通过预先构建的收集路径规划模型,得到某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收集路径信息;
第四步:利用预先构建的海洋垃圾验证模型,将某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收集路径信息以及任务接单请求信息,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信息进行验证,得到验证结果;
当验证结果为验证通过时,执行第五步;
当验证结果为验证失败时,执行第二步;
第五步:验证通过后,利用预先构建的权限控制模型,生成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权限指令,解锁某用户的海洋塑料垃圾收集权限,使得某用户能够进行收集任务;
第六步:海洋塑料垃圾收集权限解锁后,利用预先构建的视频实时处理模型,对获取的实时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完整的证据链,以证明收集的塑料垃圾是海洋塑料,从而实现海洋塑料垃圾的可信收集处置。
7.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陆地海洋塑料收集流程;
陆地海洋塑料收集流程,用于通过用户移动终端获取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范围信息,进行收集任务,将收集的海洋塑料垃圾转移至站点;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云平台接收用户移动终端发出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并获取用户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步骤102:云平台根据获取的标识信息,识别用户的基本信息与对应的地理位置;
步骤103:云平台根据信用评估体系,对用户信息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地址进行验证;
步骤104:验证成功后,开放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权限,并启动摄像监测设备开始录制;
步骤105:作业完成后,用户将海洋塑料垃圾转运至站点,操作移动设备输入完成本次任务指令;
获取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的方法如下:
根据塑料垃圾分布信息,获取卫星定位的图层数据;
根据卫星定位的图层数据,提取塑料垃圾附近水面的多个边界点;
将多个边界点连接得到水面覆盖区域;
利用预先构建的路径校正匹配模型,并根据区域最近原则,对水面覆盖区域进行处理,得到水面覆盖区域的边界线;
设置水面覆盖区域偏移等间距L,对边界线进行移动,将边界线与偏移线两端封闭形成闭环,得到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
8.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采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其包括收集区域规划模块、海洋任务获取模块、海洋垃圾验证模块、权限控制模块和视频实时处理模块:
收集区域规划模块,用于对塑料垃圾分布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区域信息;
海洋任务获取模块,用于得到某用户发出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
海洋垃圾验证模块,用于对某用户的任务接单请求信息与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任务信息进行验证;
权限控制模块,用于生成海洋塑料垃圾收集作业权限指令,解锁某用户的海洋塑料垃圾收集权限,使得某用户能够进行收集任务;
视频实时处理模块,用于对获取的实时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完整的证据链。
9.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设备,其特征在于,
设有云平台和移动终端;
云平台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装置;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移动终端为用户移动终端或船舶移动终端或站点移动终端,其是手机或定制手环或无线电接收机或笔记本或微型计算机或平板电脑;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
CN202310903892.5A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系统和设备 Active CN1170357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03892.5A CN117035750B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系统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03892.5A CN117035750B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系统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35750A CN117035750A (zh) 2023-11-10
CN117035750B true CN117035750B (zh) 2024-03-26

Family

ID=88601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03892.5A Active CN117035750B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系统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3575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104436A (ko) * 2019-02-26 2020-09-04 경기과학기술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자율방식의 해양 쓰레기 수거 시스템
CN114089656A (zh) * 2021-10-27 2022-02-25 广州大学 基于机器视觉和强化学习的海洋垃圾回收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14549826A (zh) * 2022-02-25 2022-05-27 广州大学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节能海洋垃圾收集返航算法及系统
CN115994754A (zh) * 2023-03-24 2023-04-21 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海洋塑料垃圾电子联单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104436A (ko) * 2019-02-26 2020-09-04 경기과학기술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자율방식의 해양 쓰레기 수거 시스템
CN114089656A (zh) * 2021-10-27 2022-02-25 广州大学 基于机器视觉和强化学习的海洋垃圾回收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14549826A (zh) * 2022-02-25 2022-05-27 广州大学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节能海洋垃圾收集返航算法及系统
CN115994754A (zh) * 2023-03-24 2023-04-21 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海洋塑料垃圾电子联单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35750A (zh) 202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42574A (zh) 一种基于gps技术的智慧工地现场巡检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6652437A (zh) 智能交通全面实时指挥管控系统
US11232652B2 (en) System for management of verification of project commencement and completion
CN112447041B (zh) 识别车辆的营运行为的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CN105897729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环卫系统
US10713737B1 (en) Use of blockchain-based distributed ledger to reference construction metadata and to use smart contracts for a construction project
US11423360B2 (en) Digital asset system for management of projects and materials
CN111383132A (zh) 一种适用于疫情期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13792836B (zh) 多层级安全智慧园区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7045782A (zh) 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差异化调配路线的实现方法
CN109670673A (zh) 露天矿生产管控系统
CN106056451A (zh) 基于车辆obd传感器的远程无人定损系统
CN109685383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子证件应用管理系统
CN205211166U (zh) 基于车载行车记录设备的车辆违章信息采集装置
Kitchin et al. Can smart city data be used to create new official statistics?
CN117035750B (zh) 一种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处置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4118470A (zh) 一种全自动驾驶车辆基地生产运营智能管控方法及系统
CN109754142A (zh) 一种石化企业作业人员定位追踪及异常处置系统及方法
CN117132241A (zh) 出海船员智慧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13379370A (zh) 一种管片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Katrakazas et al. Big data and emerging transportation challenges: Findings from the noesis project
CN116523443A (zh) 一种基于rfid的虚拟仓库管理系统
Cui et al. Design of highway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N110163466A (zh) 基于城乡道路客运服务均等化发展指数的评价方法
CN113869824A (zh) 物流运输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