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32488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32488A
CN117032488A CN202310837974.4A CN202310837974A CN117032488A CN 117032488 A CN117032488 A CN 117032488A CN 202310837974 A CN202310837974 A CN 202310837974A CN 117032488 A CN117032488 A CN 1170324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isplay panel
touch electrodes
electrode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379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大维
张君勇
贺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3797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324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32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324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06F3/041662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using alternate mutual and self-capacitive scan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以提高触控显示过程中的触控识别的准确性,降低误触现象的发生概率。该显示面板中,互容式触控膜层包括驱动电极单元和感应电极单元,驱动电极单元和感应电极单元中的一者为第一触控电极单元,驱动电极单元和感应电极单元中的另外一者为第二触控电极单元;第一触控电极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一一对应,第一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和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第一触控电极和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之间间隔设置。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申请为2020年02月14日提交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20100935495、申请名称为“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本申请全部内容包含在母案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可以实现触控显示功能,随着显示面积的提升,相应的触控面积也越来越大。然而,对于较大尺寸的触控显示装置,触控识别的准确性较差,容易出现误触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可以提高触控显示过程中的触控识别的准确性,降低误触现象的发生概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膜层和互容式触控膜层;互容式触控膜层包括驱动电极单元和感应电极单元,驱动电极单元和感应电极单元中的一者为第一触控电极单元,驱动电极单元和感应电极单元中的另外一者为第二触控电极单元;第一触控电极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一一对应,第一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和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第一触控电极和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之间间隔设置。
可选地,显示面板为可弯折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弯折轴线;每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隔位置均位于弯折轴线上。
可选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三触控电极;多个第三触控电极中的一部分与每个第一触控电极绝缘交叉设置,多个第三触控电极中的另一部分与每个第二触控电极绝缘交叉设置。
可选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为感应电极单元,第二触控电极单元为驱动电极单元。
可选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四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五触控电极;多个第四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五触控电极一一对应,第四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和对应的第五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第四触控电极和对应的第五触控电极之间间隔设置;多个第四触控电极中的一部分与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中的一部分绝缘交叉设置;多个第四触控电极中的另一部分与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中的一部分绝缘交叉设置;多个第五触控电极中的一部分与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中的另一部分绝缘交叉设置;多个第五触控电极中的另一部分与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中的另一部分绝缘交叉设置。
可选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六触控电极;多个第六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一一对应,第二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和对应的第六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第二触控电极位于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和对应的第六触控电极之间,第二触控电极和对应的第六触控电极之间间隔设置。
可选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第一触控电极和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隔位置位于显示区域。
可选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相对两侧的第一边框区域和第二边框区域;每个第一触控电极从显示区域延伸至第一边框区域,每个第一触控电极在第一边框区域电连接于对应的第一触控信号线;每个第二触控电极从显示区域延伸至第二边框区域,每个第二触控电极在第二边框区域电连接于对应的第二触控信号线。
可选地,每个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块,每个第一电极块由网格状金属线组成,每个第二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二电极块,每个第二电极块由网格状金属线组成。
第二方面,本申请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其中驱动电极单元和感应电极单元中的一者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和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两者之间间隔设置,由于判断同一个第二方向上坐标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相互独立,因此,其中一者上所接收到的噪声不会累加至另外一者上,即提高了触控电极的信噪比,提高了触控识别的准确性,降低了误触现象的发生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触控电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二触控电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A’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BB’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显示面板在弯折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第一触控电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第二触控电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第一触控电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3中的第一电极块或第二电极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现有技术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另一个元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
首先结合附图对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进行介绍,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对于互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绝缘交叉设置的驱动电极11’和感应电极12’,驱动电极11’从显示区域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感应电极12’从显示区域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每个驱动电极11’或者感应电极12’均由在某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电极块相互电连接形成,每个驱动电极11’或者感应电极12’作为一个通道通过信号线电连接于柔性电路板2’,柔性电路板2’上设置有芯片3’,在触控电极的工作过程中,芯片3’周期性向驱动电极11’依次提供驱动信号,芯片3’接收感应电极12’上由于电容耦合作用而产生的感应信号,以此来判断触控位置,对于没有手指触控的位置,感应电极12’仅由于驱动电极11’的作用而产生对应的电信号,当用户手指进行触控时,由于手指的作用,会使触控位置处感应电极11’所产生的感应信号发生变化。驱动电极11’或感应电极12’中的一个触控电极均需要从显示区域的一端延伸至另外一端,由于触控电极的工作原理,在触控过程中,触控电极上任意位置都可能会由于附近其他器件的电容耦合作用而导致接收到噪声信号,该触控电极最终传输的信号包括整个电极累积接收到的噪声,因此对于大面积的显示触控方案,触控电极的长度较长,会导致触控电极累积接收到的噪声较多,即使触控电极具有较低的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NR),容易造成触控功能异常,例如在用户没有触控的位置判断具有触控操作,即鬼点现象。另外,对于例如可弯折的手机,在手机平展状态下,对应的显示面积较大,同时具有较大的触控面积;而在手机弯折的状态下,显示区域中的一部分位于正面用于进行正常的显示和触控操作,显示区域中的另一部分被弯折至手机背面,不需要进行触控操作,但是用户在手持手机时,会手握显示面板被弯折至手机背面的部分,由于触控电极会从显示区域中正面的部分延伸至背面的部分,因此,在用户手握背面时,会由于手指或手掌接触背面而对触控电极上的信号造成不良影响,从而进一步增加触控电极上所累积的噪声,即更容易造成误触现象。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介绍。
如图2至图6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第一触控电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第二触控电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AA’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BB’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膜层1和互容式触控膜层2;互容式触控膜层2包括驱动电极单元和感应电极单元,驱动电极单元和感应电极单元中的一者为第一触控电极单元31,驱动电极单元和感应电极单元中的另外一者为第二触控电极单元32;第一触控电极单元31包括:沿第一方向h1延伸、沿第二方向h2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41:沿第一方向h1延伸、沿第二方向h2排列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42;多个第一触控电极41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42一一对应,第一触控电极41的延伸方向和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42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第一触控电极41和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42之间间隔设置。
具体地,触控电极为条状电极,因此每个触控电极均具有其延伸方向,即条状电极的长度方向,例如,如图3所示的结构中,多个第一触控电极41沿第二方向h2排列为多行,每个第一触控电极41沿第一方向h1延伸形成条状电极,同样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42沿第二方向h2排列为多行,每个第二触控电极42沿第一方向h1延伸形成条状电极,第一行第一触控电极41的延伸方向和第一行第二触控电极42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两者之间间隔设置,第二行第一触控电极4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行第二触控电极42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两者之间间隔设置,依次类推。对于第二触控电极单元32,例如,如图2至6所示的结构中,第二触控电极单元32包括沿第一方向h1排列、沿第二方向h2延伸的多个第三触控电极43,左侧的三个第三触控电极43与每个第一触控电极41在左侧显示区域绝缘交叉设置,通过第一触控电极41和第三触控电极43的互容作用可以实现左侧显示区域的触控功能,右侧的三个第三触控电极43与每个第二触控电极42在右侧显示区域绝缘交叉设置,通过第二触控电极42和第三触控电极43的互容作用可以实现右侧显示区域的触控功能。其中,每个第三触控电极43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h2排列的多个电极块,每个电极块由互容式触控膜层2中的电极膜层201形成,互容式触控膜层2还包括垮桥金属层202以及位于电极膜层201和垮桥金属层202之间的触控绝缘层203,在每个第三触控电极43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电极块通过由垮桥金属层202形成的金属垮桥实现电连接,其中一个电极块通过触控绝缘层203上的一个过孔电连接于金属垮桥,另一个电极块通过触控绝缘层203上的另一个过孔电连接于同一个金属垮桥,在电极膜层201中,这两个电极块之间的间隔区域,用于实现第二方向h2上第一触控电极41或者第二触控电极42的电连接,第一触控电极41和第二触控电极42均由电极膜层201形成,因此为了实现不同方向上不同电极的绝缘交叉,其中一种电极可以通过垮桥的方式实现电连接。每个第一触控电极41、每个第二触控电极42和每个第三触控电极43各自通过触控信号线电连接于柔性电路板51,进而通过柔性电路板51电连接于驱动芯片52,在其他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各触控电极也可以直接通过触控信号线电连接于驱动芯片。驱动芯片52用于驱动各触控电极以及接收触控电极上的信号以实现触控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的具体结构仅为举例,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二触控电极单元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只要能够通过互容的方式与第一触控电极单元实现触控功能即可。
在触控显示的过程中,第二触控电极单元32用于判断第一方向h1上的触控坐标位置,第一触控电极单元31用于判断第二方向h2上的触控坐标位置,其中,例如,第一行的第一触控电极41用于判断左侧显示区域中在第一行对应的坐标上是否有触控,第一行的第二触控电极42用于判断右侧显示区域中在第一行对应的坐标上是否有触控。以下以第一触控电极单元31为感应电极单元、第二触控电极单元32为驱动电极单元为例对触控驱动方法进行说明。具体的触控驱动方法可以包括以下两种。第一种驱动方法为整个触控区域中的所有第三触控电极43依次输出脉冲信号,所有的第一触控电极41和第二触控电极42接收感应信号,对于触控位置,由于用户手指的耦合作用,会改变感应信号,使通过第一触控电极单元31接收到触控感应信号,根据接收到触控感应信号的时间,可以判断是哪个第三触控电极43所产生的脉冲得到的触控感应信号,即可以判断在第一方向h1上的触控坐标位置,根据接收到触控感应信号的第一触控电极41或第二触控电极42的位置可以判断在第二方向h2上的触控坐标位置,根据两个坐标位置即可以判断出触控位置,实现触控功能。第二种驱动方法为整个触控区域划分为左侧触控区域和右侧触控区域,左侧触控区域为所有第一触控电极41对应的区域,同时包括左侧的三个第三触控电极43,右侧触控区域为所有第二触控电极42对应的区域,同时包括右侧的三个第三触控电极43,两个触控区域同时驱动,即每个触控区域中的三个第三触控电极43依次输出脉冲信号,所有的第一触控电极41和第二触控电极42接受感应信号,根据第一触控电极41和第二触控电极42可以判断触控位置所属区域,根据接收到触控感应信号的时间,可以判断在第一方向h1上的触控坐标位置,根据接收到触控感应信号的第一触控电极41或第二触控电极42的位置可以判断在第二方向h2上的触控坐标位置,根据两个坐标位置以及所属区域既可以判断出触控位置,实现触控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其中驱动电极单元和感应电极单元中的一者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和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两者之间间隔设置,由于判断同一个第二方向上坐标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相互独立,因此,其中一者上所接收到的噪声不会累加至另外一者上,即提高了触控电极的信噪比,提高了触控识别的准确性,降低了误触现象的发生概率。
可选地,如图2至图7所示,图7为图2中显示面板在弯折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为可弯折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具有沿第二方向h2延伸的弯折轴线L,弯折轴线L为显示面板在弯折状态下的最大应力线;每个第一触控电极41和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42之间的间隔位置均位于弯折轴线L上,也就是说,第一触控电极41和第二触控电极42被弯折轴线L分隔。
具体地,对于可弯折的显示面板,当显示面板处于平展状态时,具有较大的触控显示区域,当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触控显示区域被弯折轴线L分为两部分,正面触控显示区域和背面触控显示区域,其中第一触控电极41均位于正面触控显示区域,第二触控电极42均位于背面触控显示区域,正面触控显示区域朝向用户,用于实现触控显示功能,背面触控显示区域背离用户,无需实现触控功能,用户可能会握持背面触控显示区域,此时,由于第一触控电极41和第二触控电极42之间相互独立,因此,用户握持背面触控显示区域时,不会对第一触控电极41造成不良影响,从而降低了由于用户握持显示面板弯折后的背面而产生的触控噪声,降低了误触现象发生的概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可弯折的显示面板,每个第一触控电极41和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42之间的间隔位置也可以位于非弯折轴线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第一触控电极41和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42之间的间隔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如图2至图6所示,第二触控电极单元32包括:沿第二方向h2延伸、沿第一方向h1排列的多个第三触控电极43;多个第三触控电极43中的一部分与每个第一触控电极41绝缘交叉设置,多个第三触控电极43中的另一部分与每个第二触控电极42绝缘交叉设置。该结构的具体工作原理和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2至图6所示,第一触控电极单元31为感应电极单元,第二触控电极单元32为驱动电极单元。由于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相比,感应电极受到噪声干扰的程度更明显,因此设置感应电极单元由多个相互间隔且延伸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电极组成时,可以更大地降低触控噪声。在其他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触控电极单元31可以为驱动电极单元,第二触控电极单元32可以为感应电极单元。
可选地,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第一触控电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中第二触控电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第二触控电极单元32包括:沿第二方向h2延伸、沿第一方向h1排列的多个第四触控电极44;沿第二方向h2延伸、沿第一方向h1排列的多个第五触控电极45;多个第四触控电极44和多个第五触控电极45一一对应,第四触控电极44的延伸方向和对应的第五触控电极45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第四触控电极44和对应的第五触控电极45之间间隔设置;多个第四触控电极44中的一部分与多个第一触控电极41中的一部分绝缘交叉设置;多个第四触控电极44中的另一部分与多个第二触控电极42中的一部分绝缘交叉设置;多个第五触控电极45中的一部分与多个第一触控电极41中的另一部分绝缘交叉设置;多个第五触控电极45中的另一部分与多个第二触控电极42中的另一部分绝缘交叉设置。
具体地,图8中的显示面板省略了第一触控电极单元以及第二触控电极单元之外的结构,在图8所示的结构中,第一触控电极41和第四触控电极44绝缘交叉于左上方的区域,用于实现该区域的触控功能,第二触控电极42和第四触控电极44绝缘交叉于右上方的区域,用于实现该区域的触控功能,第一触控电极41和第五触控电极45绝缘交叉于左下方的区域,用于实现该区域的触控功能,第二触控电极42和第五触控电极45绝缘交叉于右下方的区域,用于实现该区域的触控功能,图8所示的结构和图2所示的结构相比,区别在于第二触控电即单元32的结构不同,在图8所示的结构中,第四触控电极44和对应的第五触控电极45组成的触控电极对用于判断第一方向h1上的触控坐标,由于第四触控电极44和对应的第五触控电极45相互独立,因此其中一者上所接收到的噪声不会累加至另外一者上,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噪声对触控功能的不良影响。
可选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第一触控电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触控电极单元31还包括:沿第一方向h1延伸、沿第二方向h2排列的多个第六触控电极46;多个第六触控电极46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42一一对应,第二触控电极42的延伸方向和对应的第六触控电极46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第二触控电极42位于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41和对应的第六触控电极46之间,第二触控电极42和对应的第六触控电极46之间间隔设置。
具体地,其中,图11中的显示面板省略了第一触控电极单元以及第二触控电极单元之外的结构,第二触控电极单元32的结构可以与图4中所示的结构相同,即第二触控电极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h1排列、沿第二方向h2延伸的多个第三触控电极43,左侧区域的三个第三触控电极43与第一触控电极41绝缘交叉,中间区域的三个第三触控电极43与第二触控电极42绝缘交叉,右侧区域的三个第三触控电极43和第六触控电极46绝缘交叉。图11与图2所示区别在于,第一触控电极单元31中增加了第六触控电极46,通过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41、第二触控电极42和第六触控电极46用于判断在第二方向h2上的同一个触控坐标位置。在其他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触控电极单元中,还可以设置四个或四个以上数量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触控电极,来判断在第二方向上的同一个触控坐标位置。
可选地,如图2至图6所示,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10,第一触控电极41和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42之间的间隔位置位于显示区域10。也是就是说,第一触控电极单元31和第二触控电极单元32位于同一个完整的显示区域10中,其中,将一个完整的显示区域10根据第一触控电极41和第二触控电极42的位置拆分为两个触控区域,其中一个触控区域通过第一触控电极41实现触控功能,另一个触控区域通过第二触控电极42实现触控功能。显示区域10中的显示膜层1用于实现完整的显示画面,同时,通过第一触控电极41和第二触控电极42可以实现完整显示画面中的触控功能。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显示膜层1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例如,显示膜层1具体可以用于形成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Display,LCD)面板或者有机发光显示(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面板。
可选地,如图2至图6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显示区域10相对两侧的第一边框区域301和第二边框区域302;每个第一触控电极41从显示区域10延伸至第一边框区域301,每个第一触控电极41在第一边框区域301电连接于对应的第一触控信号线401;每个第二触控电极42从显示区域10延伸至第二边框区域302,每个第二触控电极42在第二边框区域302电连接于对应的第二触控信号线402。
具体地,在如图2至图6所示的结构中,由于第一触控电极41和第二触控电极42需要分别与驱动芯片52电连接,因此,设置左侧的第一触控电极41在第一边框区域301连接至第一触控信号线401,设置右侧的第二触控电极42在第二边框区域302连接至第二触控信号线402,触控信号线通常为金属等非透明材料制作,因此,使触控信号线在边框区域连接触控电极并走线,而非在显示区域中连接触控电极并走线,可以降低触控信号线对显示的不良影响。
可选地,如图3和图13所示,图13为图3中的第一电极块或第二电极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每个第一触控电极41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块410,每个第一电极块410由网格状金属线组成,每个第二触控电极42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二电极块420,每个第二电极块420由网格状金属线组成。
在其他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块和第二电极块也可以由整面的透明材料制成,例如氧化铟锡材料。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其中,该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和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该显示装置具体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任意能够实现显示功能的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显示面板中驱动电极单元和感应电极单元中的一者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和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两者之间间隔设置,由于判断同一个第二方向上坐标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相互独立,因此,其中一者上所接收到的噪声不会累加至另外一者上,即提高了触控电极的信噪比,提高了触控识别的准确性,降低了误触现象的发生概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及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层叠设置的显示膜层和互容式触控膜层;
所述互容式触控膜层包括驱动电极单元和感应电极单元,所述驱动电极单元和所述感应电极单元中的一者为第一触控电极单元,所述驱动电极单元和所述感应电极单元中的另外一者为第二触控电极单元;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包括:
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
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
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为可弯折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弯折轴;
每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隔位置均位于所述弯折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触控显示区域被所述弯折轴分为正面触控显示区域和背面触控显示区域,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均位于所述正面触控显示区域,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均位于所述背面触控显示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不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隔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的的三分之一位置处附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OLED面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三触控电极;
所述多个第三触控电极中的一部分与每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绝缘交叉设置,所述多个第三触控电极中的另一部分与每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绝缘交叉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为所述感应电极单元,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为所述驱动电极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包括:
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四触控电极;
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五触控电极;
所述多个第四触控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五触控电极一一对应,所述第四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和对应的所述第五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四触控电极和对应的所述第五触控电极之间间隔设置;
所述多个第四触控电极中的一部分与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中的一部分绝缘交叉设置;
所述多个第四触控电极中的另一部分与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中的一部分绝缘交叉设置;
所述多个第五触控电极中的一部分与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中的另一部分绝缘交叉设置;
所述多个第五触控电极中的另一部分与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中的另一部分绝缘交叉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还包括:
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六触控电极;
所述多个第六触控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和对应的所述第六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对应的所述第六触控电极之间,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和对应的所述第六触控电极之间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隔位置位于所述显示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相对两侧的第一边框区域和第二边框区域;
每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从所述显示区域延伸至所述第一边框区域,每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第一边框区域电连接于对应的第一触控信号线;
每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从所述显示区域延伸至所述第二边框区域,每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第二边框区域电连接于对应的第二触控信号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块,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块由网格状金属线组成,每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二电极块,每个所述第二电极块由网格状金属线组成。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0837974.4A 2020-02-14 2020-02-14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0324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37974.4A CN117032488A (zh) 2020-02-14 2020-02-14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37974.4A CN117032488A (zh) 2020-02-14 2020-02-14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2010093549.5A CN113268150B (zh) 2020-02-14 2020-02-14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3549.5A Division CN113268150B (zh) 2020-02-14 2020-02-14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32488A true CN117032488A (zh) 2023-11-10

Family

ID=77227289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37974.4A Pending CN117032488A (zh) 2020-02-14 2020-02-14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2310835613.6A Pending CN117032487A (zh) 2020-02-14 2020-02-14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2310834653.9A Pending CN117032486A (zh) 2020-02-14 2020-02-14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2010093549.5A Active CN113268150B (zh) 2020-02-14 2020-02-14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35613.6A Pending CN117032487A (zh) 2020-02-14 2020-02-14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2310834653.9A Pending CN117032486A (zh) 2020-02-14 2020-02-14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2010093549.5A Active CN113268150B (zh) 2020-02-14 2020-02-14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83358B2 (zh)
EP (1) EP4080335A4 (zh)
JP (1) JP7477068B2 (zh)
CN (4) CN117032488A (zh)
WO (1) WO20211598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118014A1 (en) * 2021-10-18 2023-04-20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20240118766A1 (en) * 2022-10-06 2024-04-1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input sensor with multiple sensing area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38146A (ja) * 2010-05-13 2011-11-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US20130015906A1 (en) 2011-07-13 2013-01-17 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s Corp. Touch Panel Device
EP2761640B1 (en) * 2011-09-30 2016-08-10 Telepath Networks, Inc. Multi integrated switching device structures
WO2013069289A1 (ja) 2011-11-11 2013-05-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KR101374018B1 (ko) * 2012-04-24 2014-03-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구동 장치 및 방법
KR101905789B1 (ko) * 2012-05-10 2018-10-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이를 구비한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KR102028157B1 (ko) * 2012-11-20 2019-10-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이를 구비한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CN103278955B (zh) 2012-12-14 2015-11-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基板及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03279245B (zh) 2013-06-06 2017-03-15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JP2015043200A (ja) * 2013-07-22 2015-03-0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検出装置、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5176200A (ja) * 2014-03-13 2015-10-0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タッチパネル
TWM496802U (zh) * 2014-05-09 2015-03-01 Hannstouch Solution Inc 可撓式觸控感應模組及其顯示裝置
US20160188098A1 (en) 2014-12-26 2016-06-30 Lg Innotek Co., Ltd. Touch window and touch device
KR102339300B1 (ko) * 2015-04-06 2021-12-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표시장치
CN104731436B (zh) 2015-04-15 2017-11-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5093616B (zh) 2015-08-04 2018-10-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Va型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结构
JP6535618B2 (ja) 2016-02-16 2019-06-2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5676965B (zh) 2016-03-29 2023-12-0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05955522B (zh) 2016-04-20 2018-12-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6293207B (zh) 2016-07-29 2019-10-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6201109B (zh) * 2016-07-29 2019-02-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600289B1 (ko) 2016-09-21 2023-11-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206322135U (zh) * 2016-12-26 2017-07-1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构件以及显示设备
CN106775099B (zh) * 2016-12-28 2019-09-0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8334215B (zh) 2017-01-20 2020-01-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580088A (zh) 2017-09-18 2018-01-12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面板、触控屏及电子装置
CN109933232A (zh) 2018-01-16 2019-06-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传感器及电子装置
JP2019185583A (ja) 2018-04-16 2019-10-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用基板、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スクリーン、及び、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スクリーンを備える電子黒板
CN109508118A (zh) 2018-12-21 2019-03-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触控显示面板
CN209690889U (zh) 2019-01-10 2019-11-26 欧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模组及触控显示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32487A (zh) 2023-11-10
US11983358B2 (en) 2024-05-14
EP4080335A1 (en) 2022-10-26
EP4080335A4 (en) 2023-06-21
CN113268150B (zh) 2023-07-11
US20230065926A1 (en) 2023-03-02
CN117032486A (zh) 2023-11-10
JP2023512915A (ja) 2023-03-30
JP7477068B2 (ja) 2024-05-01
WO2021159845A1 (zh) 2021-08-19
CN113268150A (zh) 202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24261B1 (ko) 터치 패널 구비 표시 장치
KR101663763B1 (ko) 터치스크린을 구비한 표시장치
CN108958539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20110210934A1 (en) Touch panel, and input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0180761B2 (en) Touch-panel-equippe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ide surface electrodes
US9400299B2 (en) Single layer two-dimensional touch sensor and touch control terminal
KR20110111192A (ko) 터치 패널에서 전극 패턴을 형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7003151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02446046A (zh) 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KR20110138095A (ko) 터치 시스템에서 좌표 보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13268150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20253173A1 (en) Touch input device
JP5397979B2 (ja) 抵抗膜型入力装置、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190286272A1 (en)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touch control method and touch control display device
CN102033637A (zh) 触摸屏位置检测方法
KR20150042437A (ko) 기하학 패턴 구조를 가지는 터치스크린 패널
WO2021107019A1 (ja) 検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KR101852413B1 (ko) 복수의 압력을 감지할 수 있는 압력 감지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입력 장치
CN112527159A (zh) 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51090A (zh)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WO2019174122A1 (zh)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365590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564490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检测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212276385U (zh)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US10884566B2 (en) Touch substrate, touch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