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27526A - 一种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27526A
CN117027526A CN202310590455.2A CN202310590455A CN117027526A CN 117027526 A CN117027526 A CN 117027526A CN 202310590455 A CN202310590455 A CN 202310590455A CN 117027526 A CN117027526 A CN 1170275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ter
plate body
sealing ring
room
pis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904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Kunpeng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Kunpeng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Kunpeng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Kunpeng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904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275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27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275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8Earthquake withstanding shelters
    • E04H9/029Earthquake withstanding shelters arranged inside of build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4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against air-raid or other war-like actions
    • E04H9/06Structures arranged in or forming part of buildings
    • E04H9/08Structures arranged underneath buildings, e.g. air-raid she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包括避难屋,避难屋靠近建筑物的纵梁设置,避难屋设置在一底座上,且避难屋的一侧设有防护门,避难屋的底部设有支撑架,避难屋的侧面设置有凸台。底座上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设置有支撑块组件,用于在不同高度支撑支撑架。避难屋的顶部转动安装有防护挡板,防护挡板的活动端靠近纵梁设置,且避难屋上还安装有活动支撑机构,活动支撑机构支撑在防护挡板的下方,且活动支撑机构还能够抵触于纵梁,以改变避难屋和纵梁之间的水平距离。本发明具有主动排险的功能,并且在避难屋的顶部设置门洞,门洞处安装有可开合的密封机构,能够方便救援时救出进入到避难屋的人们。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
背景技术
避难所也叫避难箱房,在制作时设计有防火、防爆功能,在突发灾害来临时,可以利用其获得减损、维持生存、联络救援等帮助的场所。
现阶段,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大,城市中的建筑物都向着高层建筑、甚至超高层建筑发展,这类高层建筑物虽然能够大大提高单位地皮面积内所能容纳的人群数量,但高层建筑一旦遇到各类灾害,高楼层中人群的快速疏散和有效避险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发生火灾、地震等灾害时,高层建筑中的电梯无法乘坐,被困人员只能够通过步行楼梯进行逃生,由于高层建筑物中并不会设置避难的空间,往往会导致大量的伤亡。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或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包括避难屋,避难屋靠近建筑物的纵梁设置,避难屋设置在一底座上,且避难屋的一侧设有防护门,避难屋的底部设有支撑架,避难屋的侧面设置有凸台。
底座上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设置有支撑块组件,用于在不同高度支撑支撑架。
避难屋的顶部转动安装有防护挡板,防护挡板的活动端靠近纵梁设置,且避难屋上还安装有活动支撑机构,活动支撑机构支撑在防护挡板的下方,且活动支撑机构还能够抵触于纵梁,以改变避难屋和纵梁之间的水平距离。
支撑架包括底板以及若干根连接底板和避难屋的立柱。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避难屋内设置至少两个进出通道,进出通道通向避难所顶部,且进出通道弯折设置,进出通道的弯折角度约为45度,且进出通道内还设置有辅助通行机构,以便于人通过进出通道。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支撑块组件包括顶面同高设置的中间支撑块一和侧边支撑块一以及顶面同高设置的中间支撑块二和侧边支撑块二,其中,侧边支撑块二位于侧边支撑块一的下方,且中间支撑块一、中间支撑块二固定在放置槽的其中一侧,侧边支撑块一和侧边支撑块二固定在放置槽的另一侧,且靠近纵梁的一侧,侧边支撑块一和侧边支撑块二在距离纵梁方向上的长度逐渐增大,且底板上开设有能够供中间支撑块一以及中间支撑块二穿过的穿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避难屋靠近纵梁的侧面设置有凸台,且纵梁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辅助支撑块一和辅助支撑块二,且辅助支撑块一、辅助支撑块二在距离纵梁的方向上长度逐渐增大,凸台的底面能够与辅助支撑块一或辅助支撑块二的顶面接触。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活动支撑机构包括设于防护屋内的安装盒、设于安装盒中的传动齿轮组,水平滑动连接于安装盒的横顶杆以及纵向滑动连接于安装盒的竖顶杆,其中,横顶杆的一端滑动贯穿避难屋、并能够和纵梁的侧面接触,竖顶杆的顶端活动贯穿避难屋,且竖顶杆的顶端还安装有抵触于防护挡板的推块,推块和避难屋之间的竖顶杆外侧安装有回复弹簧,传动齿轮组的动力输入端与竖顶杆连接,传动齿轮组的动力输出端和横顶杆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传动齿轮组包括设于安装和内的齿轮轴、安装在齿轮轴上的齿轮一和齿轮二,其中齿轮一和竖顶杆外侧设置的齿条一啮合,齿轮二和横顶杆外侧设置的齿条二啮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避难屋的屋顶上设有门洞,门洞处安装有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包括板体一、板体二以及密封单元,板体一的一侧通过连接轴和门洞转动连接,板体一和板体二之间相对滑动连接,且板体一和板体二之间形成间隙,密封单元包括围绕在板体一和板体二四周的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均为气囊结构,通过改变其内部气压增大实现密封;
防护挡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至少一根旋转拉杆,旋转拉杆的另一端用于和板体二连接,板体二安装有一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块,且板体二上还安装有挡块,滑块与旋转拉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挡块设置在滑块靠近挡板一的一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板体一和板体二相靠近的一侧分别开设有活塞槽一和活塞槽二,活塞槽一和活塞槽二中均安装有充放气机构,板体一和板体二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插槽一,两个插槽一分别和活塞槽一以及活塞槽二通过通槽连通,每个插槽一均安装有连接柱,连接柱与充放气机构联动,充放气机构与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连通,当板体一和板体二相靠近时,两组充放气机构抽出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中的气体,当板体一和板体二相远离时,两组充放气机构向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中注入气体。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充放气机构包括堵头、活塞杆以及活塞板,堵头安装在活塞槽一或活塞槽二中,堵头上开设有连接槽,活塞杆的一端插入至连接槽中,且连接槽中安装有与活塞杆连接的弹性件,活塞板与活塞槽一或活塞槽二的内壁密封接触,且活塞板与活塞杆连接,其中,活塞槽一通过输气通道一和密封圈二连通,且密封圈二和密封圈一连通内部,通槽中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摆杆,摆杆的一端与连接柱活动连接,摆杆的另一端与活塞杆活动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输气通道一包括开设在板体一中的空腔、铺设在板体一外侧的连接管道,连接管道的一端和活塞槽一连通,连接管道的另一端通过开设在板体一中的连通孔一和空腔连通,且板体一靠近密封圈二的一侧壳体上开设若干个连通孔二,连通孔二与密封圈二内部里连通。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出了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其中的避难屋靠近建筑物的纵梁设置,避难屋设置在一底座上,且避难屋的一侧设有防护门,防护门可采用现有的人防门,且避难屋的主体采用钢结构框架焊接制成,具有良好的强度以及刚度,并且在钢结构框架的外侧铺设保温层、防火层、阻燃层多层结构,使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避难屋的底部设有支撑架。避难屋内还可按照储备电源,里面能够提前准备好一定量的生物物资,方便遇到险情时能够支撑人们生活一端时间。
本发明提出的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其中的避难屋的屋顶设置防护挡板,防护挡板能够在重物下压下发生转动,从而驱动避难屋自动下降,并且下降的过程中能够使得防护挡板自动被限位台阻挡而向上发生翻转,从而将落在防护挡板上的重物被自动清除,具有主动排险的功能,并且在避难屋的顶部设置门洞,门洞处安装有可开合的密封机构,能够方便救援时救出进入到避难屋的人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紧急避难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避难屋向远离纵梁移动一段距离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避难屋向下方移动一段距离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紧急避难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避难屋的屋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4中的A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图6中的B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图6中的C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出的避难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出的避难屋的立体图。
主要符号说明:
图中:纵梁1、斜坡2、底座3、防护门4、避难屋5、门洞501、屋顶6、防护挡板7、限位台8、竖顶杆9、横顶杆10、传动齿轮组11、安装盒12、穿孔13、底板14、立柱15、中间支撑块一16、中间支撑块二17、安装槽18、底板19、放置槽20、侧边支撑块一21、侧边支撑块二22、凸台23、辅助支撑块一24、辅助支撑块二25、推块26、翻转梯27、升降台28、竖杆29、翻转门板30、旋转拉杆31、活动块32、千斤顶33、穿孔34、容纳槽35、板体一36、活塞槽一37、连接管道38、板体二39、活塞槽二40、密封圈一41、密封圈二42、间隙43、连通孔一44、连通孔二45、空腔46、连接轴47、插槽一48、活动板49、连接柱50、通槽51、活塞板52、摆杆53、连接槽54、弹性件55、通道56、生活区57、功能区58、转板59、爬梯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请结合图1-8,一种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包括避难屋5,避难屋5靠近建筑物的纵梁1设置,避难屋设置在一底座3上,且避难屋5的一侧设有防护门4,防护门4可采用现有的人防门,且避难屋的主体采用钢结构框架焊接制成,具有良好的强度以及刚度,并且在钢结构框架的外侧铺设保温层、防火层、阻燃层多层结构,使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避难屋5的底部设有支撑架,避难屋的侧面设置有凸台23。凸台23可与避难屋一体成型,也可后期通过焊接连接在避难屋的外侧。避难屋5内还可按照储备电源,里面能够提前准备好一定量的生物物资,方便遇到险情时能够支撑人们生活一端时间。
具体参照图1-4,底座3上设有放置槽20,放置槽内设置有支撑块组件,用于在不同高度支撑支撑架。放置槽20的底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外部报警装置,并且能够发送当前避难屋的准确位置,当避难屋下降使得其底部的底座与压力传感器接触,此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信号,报警装置报警的同时还能够获取当前发出报警的避难屋的准确位置,以便于在遇险后进行救援。
作为本发明一可选地实施方式,为了避免在险情发生时并且存在坠落物时,使得避难屋的主体结构不受损伤,在避难屋5的顶部转动安装有防护挡板7,防护挡板7的活动端靠近纵梁1设置,且避难屋5上还安装有活动支撑机构,活动支撑机构支撑在防护挡板7的下方,且活动支撑机构还能够抵触于纵梁,以改变避难屋5和纵梁1之间的水平距离。
在本方方案中,支撑架包括底板14以及若干根连接底板14和避难屋5的立柱15。底板14和立柱均采用不锈钢制品。放置槽20内还安装有纵向活动的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水平开设在放置槽20槽壁上的导向槽、与导向槽滑动连接的滑动座、连接在滑动座上的伸缩杆,伸缩杆的底端和底板连接,且伸缩杆的外侧安装有柱状弹簧,用于使得底板14下降能够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
请再次参照图1-4,在本发明中,支撑块组件包括顶面同高设置的中间支撑块一16和侧边支撑块一21以及顶面同高设置的中间支撑块二17和侧边支撑块二22,其中,侧边支撑块二22位于侧边支撑块一21的下方,且中间支撑块一16、中间支撑块二17固定在放置槽20的其中一侧,侧边支撑块一21和侧边支撑块二22固定在放置槽20的另一侧,且靠近纵梁1的一侧,侧边支撑块一21和侧边支撑块二22在距离纵梁1方向上的长度逐渐增大,且底板14上开设有能够供中间支撑块一16以及中间支撑块二17穿过的穿孔13。
支撑块组件还包括固定在纵梁侧面的辅助支撑块一24和辅助支撑块二25以及固定在避难屋靠近纵梁一侧的凸台8,凸台8能够和辅助支撑块一24和辅助支撑块二25顶面接触,并且当底板14底面与侧边支撑块一21接触时,凸台8和辅助支撑块一24接触,当底板14底面与侧边支撑块二22接触,凸台8和辅助支撑块二25顶面接触。起到辅助支撑作用,使得避难屋位置稳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避难屋靠近纵梁的侧面设置有凸台23,且纵梁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辅助支撑块一24和辅助支撑块二25,且辅助支撑块一24、辅助支撑块二25在距离纵梁1的方向上长度逐渐增大,凸台23的底面能够与辅助支撑块一24或辅助支撑块二25的顶面接触。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活动支撑机构包括设于防护屋内的安装盒12、设于安装盒12中的传动齿轮组11,水平滑动连接于安装盒12的横顶杆10以及纵向滑动连接于安装盒12的竖顶杆9,其中,横顶杆10的一端滑动贯穿避难屋5、并能够和纵梁的侧面接触,竖顶杆9的顶端活动贯穿避难屋5,且竖顶杆9的顶端还安装有抵触于防护挡板7的推块26,推块26和避难屋5之间的竖顶杆9外侧安装有回复弹簧,传动齿轮组11的动力输入端与竖顶杆9连接,传动齿轮组11的动力输出端和横顶杆10连接。
在初始时,避难屋的底板14底面与侧边支撑块一21和中间支撑块一16的顶面接触,当防护挡板7上存在重物挤压时,推动竖顶杆9下降,从而通过传动齿轮组11带动横顶杆10向靠近纵梁1的方向运动,反之推动避难屋5的主体结构向远离纵梁1的方向运动,并且当底板14运动至一定位置后,中间支撑块一16能够穿过穿孔,并且底板不再和侧面支撑块一21接触,此时底板连通避难屋整体下降,并且直至与侧边支撑块二22以及中间支撑块二17的顶面接触,此过程,由于防护挡板7的活动端与固定在纵梁侧面的限位台8抵触,从而带动防护挡板7向上翻转,能够主动的将落至其上方的重物推下,消除险情,使得本装置具有主动的排险、避险功能。
作为本发明一可选地实施方式,传动齿轮组包括设于安装和12内的齿轮轴、安装在齿轮轴上的齿轮一和齿轮二,其中齿轮一和竖顶杆9外侧设置的齿条一啮合,齿轮二和横顶杆10外侧设置的齿条二啮合。
实施例2:
具体参照图4-8,当避难屋5侧面的防护门4无法打开时,为了能够顺利逃出避难屋,在避难屋5的屋顶6上设有门洞501(图未示),门洞501处安装有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包括板体一36、板体二39以及密封单元,板体一36的一侧通过连接轴47和门洞501转动连接,板体一36和板体二39之间相对滑动连接,且板体一36和板体二39之间形成间隙43,间隙43中还可以安装连接板体一36和板体二39的液压缸以及其它伸缩机构,密封单元包括围绕在板体一36和板体二39四周的密封圈一41和密封圈二42,密封圈一41和密封圈二42均为气囊结构,通过改变其内部气压增大实现密封。
防护挡板7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至少一根旋转拉杆31,旋转拉杆31的另一端用于和板体二39连接,板体二39安装有一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块,且板体二39上还安装有挡块,滑块与旋转拉杆31的底端活动连接,挡块设置在滑块靠近挡板一36的一侧。并且本方案中竖顶杆9的底端向下滑动贯穿安装盒12,并且连接有竖杆29,竖杆29的底端固定在一升降台28上,升降台28的一侧还活动连接有翻转梯27,翻转梯27可选用绳梯,其长度大小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安装,在本方案中,避难屋5下降至放置槽20的最底部时,此时纵梁1侧面与横顶杆10等高的位置安装有千斤顶33,千斤顶33的输出端连接有活动块32,活动块32能够推动横顶杆10水平运动,从而反向驱动竖顶杆9带动竖杆以及升降台28升降,能够顺利的使人上升至靠近门洞501的位置,并且竖顶杆9上升时能够驱动防护挡板向上翻转,从而带动旋转拉杆31驱动密封机构打开,此时人能够通过门洞逃出避难屋。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板体一36和板体二39相靠近的一侧分别开设有活塞槽一37和活塞槽二40,活塞槽一37和活塞槽二40中均安装有充放气机构,板体一36和板体二39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插槽一48,两个插槽一48分别和活塞槽一37以及活塞槽二40通过通槽51连通,每个插槽一48均安装有连接柱50,连接柱50与充放气机构联动,充放气机构与密封圈一41和密封圈二42连通,当板体一36和板体二39相靠近时,两组充放气机构抽出密封圈一41和密封圈二42中的气体,当板体一36和板体二39相远离时,两组充放气机构向密封圈一41和密封圈二42中注入气体。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方便改变密封圈一41和密封圈二42的体积大小,从而实现密封。
做为本发明一优选地实施方案,具体参照图6、图7以及图8,充放气机构包括堵头(未标示)、活塞杆(未标示)以及活塞板52,堵头安装在活塞槽一37或活塞槽二40中,堵头上开设有连接槽,活塞杆的一端插入至连接槽中,且连接槽中安装有与活塞杆连接的弹性件55,弹性件55可选用柱状弹簧,并且活塞板52与活塞槽一37或活塞槽二40的内壁密封接触,且活塞板52与活塞杆连接,其中,活塞槽一37通过输气通道一和密封圈二42连通,且密封圈二42和密封圈一41连通内部,通槽51中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摆杆53,摆杆53的一端与连接柱50活动连接,摆杆53的另一端与活塞杆活动连接。
具体参照图7,在本方案中,输气通道一包括开设在板体一36中的空腔46、铺设在板体一36外侧的连接管道38,连接管道38的一端和活塞槽一37连通,连接管道38的另一端通过开设在板体一36中的连通孔一44和空腔46连通,且板体一36靠近密封圈二42的一侧壳体上开设若干个连通孔二45,连通孔二45与密封圈二42内部里连通。在本方案中,密封圈二42可通过粘胶粘附在板体一36的外表面,密封圈二42的外侧安装有能够插入到连通孔二45中的插管,从而能够连通孔二45和密封圈二42内部。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避难屋5整体为圆柱形结构,避难屋5的内部空间直径为4m,且在避难屋5中心设置有直径为2m的生活区57,除生活区57以外的避难屋5内部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58,包括但不限于:供电区,供氧区,储水区,食物区,工具间,且上述各个功能区之间连通,且各个功能去之间通过密封性较好的门板(图未示)阻隔;
在本方案中,生活区的四周墙壁涂布有防火阻燃层,并且四周墙壁内部为钢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有效保护进入生活区的人,同时在生活区内储存有生活物资,包括但不限于食物、饮用水等,同时在生活区内可放置备用的对讲机能够和外界无线通讯的对讲设备,方便在需要的时候与外界建立联系,生活区中还可以存放备用电源,且备用电源能够供3人正常使用24h。
在本实施例中,避难屋内整体设置有两条进出通道56,进出通道56通向避难所顶部,且进出通道弯折设置,进出通道的弯折角度约为45度。辅助通行机构包括若干转轴以及转板,进出通道的侧壁上安装有若干转轴(图未示),每根转轴上均连接有转板59,转轴由电机(图未示)驱动,且转轴旋转能够使得转板59与进出通道的内侧壁贴合,此时人员可以通过类似“滑滑梯”的方式快速进入避难所。转轴也可以通过转动使得转板转动至与地面平齐的状态,形成阶梯,以便行走。在功能区58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爬梯60,以便于人抵达功能区,并且通过功能区进入生活区57。
且在本实施例中,避难所的墙体由混凝土层、铁板层、钨板层、防冲击波层以及不锈钢层组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防护门4包括两层门板,且两层门板在门洞处由内至外设置,且两个门板分别和门洞的相对两侧铰接,本方案通过两层门板的防护,能够进一步增强防护效果。
再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0,避难所还可以为方形结构,且避难屋5中心设置的生活区57同样呈方形,方形结构更加方便搭建施工,且结构较稳定。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包括避难屋,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难屋靠近建筑物的纵梁设置,所述避难屋设置在一底座上,且避难屋的一侧设有防护门,避难屋的底部设有支撑架,避难屋的侧面设置有凸台;
所述底座上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支撑块组件,用于在不同高度支撑所述支撑架;
所述避难屋的顶部转动安装有防护挡板,所述防护挡板的活动端靠近所述纵梁设置,且避难屋上还安装有活动支撑机构,活动支撑机构支撑在防护挡板的下方,且活动支撑机构还能够抵触于所述纵梁,以改变所述避难屋和纵梁之间的水平距离。
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以及若干根连接所述底板和避难屋的立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难屋内设置至少两个进出通道,进出通道通向避难所顶部,且进出通道弯折设置,进出通道的弯折角度约为45度,且进出通道内还设置有辅助通行机构,以便于人通过所述进出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组件包括顶面同高设置的中间支撑块一和侧边支撑块一以及顶面同高设置的中间支撑块二和侧边支撑块二,其中,侧边支撑块二位于侧边支撑块一的下方,且所述中间支撑块一、中间支撑块二固定在放置槽的其中一侧,侧边支撑块一和侧边支撑块二固定在放置槽的另一侧,且靠近纵梁的一侧,所述侧边支撑块一和侧边支撑块二在距离纵梁方向上的长度逐渐增大,且底板上开设有能够供中间支撑块一以及中间支撑块二穿过的穿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难屋靠近纵梁的侧面设置有凸台,且纵梁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辅助支撑块一和辅助支撑块二,且辅助支撑块一、辅助支撑块二在距离纵梁的方向上长度逐渐增大,所述凸台的底面能够与辅助支撑块一或辅助支撑块二的顶面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撑机构包括设于防护屋内的安装盒、设于所述安装盒中的传动齿轮组,水平滑动连接于安装盒的横顶杆以及纵向滑动连接于安装盒的竖顶杆,其中,横顶杆的一端滑动贯穿避难屋、并能够和纵梁的侧面接触,所述竖顶杆的顶端活动贯穿避难屋,且竖顶杆的顶端还安装有抵触于防护挡板的推块,所述推块和避难屋之间的竖顶杆外侧安装有回复弹簧,所述传动齿轮组的动力输入端与竖顶杆连接,传动齿轮组的动力输出端和横顶杆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设于安装和内的齿轮轴、安装在齿轮轴上的齿轮一和齿轮二,其中齿轮一和竖顶杆外侧设置的齿条一啮合,齿轮二和横顶杆外侧设置的齿条二啮合。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难屋的屋顶上设有门洞,门洞处安装有密封机构,且所述密封机构包括板体一、板体二以及密封单元,板体一的一侧通过连接轴和门洞转动连接,所述板体一和板体二之间相对滑动连接,且板体一和板体二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密封单元包括围绕在板体一和板体二四周的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所述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均为气囊结构,通过改变其内部气压增大实现密封;
所述防护挡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至少一根旋转拉杆,旋转拉杆的另一端用于和板体二连接,板体二安装有一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块,且板体二上还安装有挡块,滑块与旋转拉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挡块设置在滑块靠近挡板一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一和板体二相靠近的一侧分别开设有活塞槽一和活塞槽二,活塞槽一和活塞槽二中均安装有充放气机构,板体一和板体二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插槽一,两个插槽一分别和活塞槽一以及活塞槽二通过通槽连通,每个插槽一均安装有连接柱,连接柱与所述充放气机构联动,充放气机构与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连通,当板体一和板体二相靠近时,两组充放气机构抽出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中的气体,当板体一和板体二相远离时,两组充放气机构向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中注入气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机构包括堵头、活塞杆以及活塞板,所述堵头安装在活塞槽一或活塞槽二中,堵头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活塞杆的一端插入至连接槽中,且连接槽中安装有与活塞杆连接的弹性件,活塞板与活塞槽一或活塞槽二的内壁密封接触,且活塞板与活塞杆连接,其中,活塞槽一通过输气通道一和密封圈二连通,且密封圈二和密封圈一连通内部,所述通槽中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摆杆,摆杆的一端与连接柱活动连接,摆杆的另一端与活塞杆活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通道一包括开设在板体一中的空腔、铺设在板体一外侧的连接管道,连接管道的一端和活塞槽一连通,连接管道的另一端通过开设在板体一中的连通孔一和空腔连通,且板体一靠近密封圈二的一侧壳体上开设若干个连通孔二,连通孔二与密封圈二内部里连通。
CN202310590455.2A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 Pending CN1170275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90455.2A CN117027526A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90455.2A CN117027526A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27526A true CN117027526A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37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90455.2A Pending CN117027526A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2752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053750A1 (en) Transport equipment
US4350224A (en) Rescue system on high rise buildings for evacuating persons in the case of fire
CN101249300A (zh) 用于高层建筑的升降机逃生救生系统
CN1994844A (zh) 在建筑物外壁架设导轨的升降作业方法和设备
CN101790401A (zh) 用于建筑物的火灾逃离装置
CN202236923U (zh) 一种高层建筑物消防救生装置
CN103691072B (zh) 高层建筑用救援系统
CN204050697U (zh) 高空逃生网救援车
CN102166394A (zh) 一种高层建筑用高空消防救援装置
CN103007453A (zh) 高层建筑消防救援系统
CN203790459U (zh) 一种高楼快速逃生装置
KR20070024457A (ko) 고층 소방, 구조 및 건설 장비
CN117027526A (zh) 一种多功能型地下紧急避难所
CN210583401U (zh) 一种自爬式消防平台
CN202036717U (zh) 高层建筑用高空消防救援装置
RU238198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эвакуации людей при пожарах в высотных зданиях и сооружениях
KR20110083207A (ko) 발코니의 난간을 이용한 피난장치
CN113304407B (zh) 一种应用于高楼火灾的救生设备
CN113006394B (zh) 一种高层住宅连廊用消防护栏
RU2651656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экстренной эвакуации людей из высотных зданий
CN203075490U (zh) 高层建筑消防救援系统
CN114949645B (zh) 一种多层建筑节能型旋转式智能应急系统
CN111905283A (zh) 一种智能化高层建筑消防应急系统
CN214344005U (zh) 一种应用于智慧楼宇的防盗逃生设备
CN112316339B (zh) 一种可移动的隧道灭火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