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26603A - 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和衣物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和衣物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26603A
CN117026603A CN202311014712.4A CN202311014712A CN117026603A CN 117026603 A CN117026603 A CN 117026603A CN 202311014712 A CN202311014712 A CN 202311014712A CN 117026603 A CN117026603 A CN 117026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inner cylinder
controlling
heating device
d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147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莹莹
刘金鑫
曹明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1471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266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26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266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32Control of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34Control of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r target of the control
    • D06F58/36Control of operational steps, e.g. for optimisation or improvement of operational steps depending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laundry
    • D06F58/38Control of operational steps, e.g. for optimisation or improvement of operational steps depending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laundry of drying, e.g. to achieve the target humidity
    • D06F58/40Control of the initial heating of the drying chamber to its operating temperatur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6Heating arrangements, e.g. gas heating equip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32Control of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34Control of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r target of the control
    • D06F58/46Control of the operating tim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3/00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3/28Air properties
    • D06F2103/32Temperatur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5/00Systems or parameters controlled or affected by the control systems of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5/28Electric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 And Dry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和衣物处理设备,属于衣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该方法先控制开启风机,并控制电热装置使控制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一温度区间内,以进行第一阶段烘干处理。即在第一阶段以适合羽绒加热的温度进行烘干处理,可在不损伤羽绒的条件下保证羽绒服的基本烘干。通过检测回风口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来判断羽绒服是否接近干燥,从而可在回风口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即确定羽绒服接近干燥后,控制电热装置使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二温度区间内,即进入第二阶段烘干处理,由于第二阶段的第二温度区间大于第一温度区间,可在第二阶段快速蓬松羽绒,同时可缩短烘干时长,提高烘干效率。

Description

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和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衣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和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衣物处理设备,如洗干一体机中通常都没有专用的羽绒服烘干程序,用户通常在洗涤结束后采用自然晾干或常规烘干的方式进行干燥处理;现有的烘干程序中,通过固定的一个温度区间对羽绒服进行烘干,该温度区间设置过低会造成烘干时间加长,增加能耗。该温度区间设置过高会引起羽绒的收缩,影响羽绒的蓬松度和保暖性能,进而会影响羽绒服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和衣物处理设备,旨在对羽绒服进行分阶段烘干处理,能够在第一阶段以适合羽绒烘干的温度进行烘干至接近干燥后进入第二阶段的相对高温烘干处理,可有效蓬松羽绒,缩短烘干时长,提高烘干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应用于衣物处理设备,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循环风道和内筒,所述内筒用于盛放衣物,所述循环风道设置有出风口和回风口,所述出风口和回风口均连通所述内筒形成回路;
所述循环风道内设置有电热装置和风机,所述电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循环风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所述风机用于驱动所述循环风道和所述内筒内的空气循环流动;
所述烘干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开启所述风机,并控制所述电热装置使所述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一温度区间内,以进行第一阶段烘干处理;
检测回风口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
当所述回风口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控制所述电热装置使所述内筒的温度持续维持在所述第一温度区间内;
当所述回风口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控制所述电热装置使所述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二温度区间内,以进行第二阶段烘干处理,所述第二温度区间大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进行所述第二阶段烘干处理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阶段烘干处理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电热装置停止加热,并当检测到所述出风口温度小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控制所述风机关闭。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阶段烘干处理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内筒以预设转速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阶段烘干处理和所述第二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控制所述内筒以第一转速转动;
在所述第二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控制所述内筒以第二转速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速大于所述第一转速。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阶段烘干处理和所述第二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控制所述内筒的转停比为第一转停比;
在所述第二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控制所述内筒的转停比为第二转停比,其中,所述第二转停比大于所述第一转停比。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度区间为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小于等于第二温度,控制所述电热装置使所述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一温度区间内包括:
检测出风口温度;
当所述出风口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所述电热装置启动加热;
当所述出风口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所述电热装置停止加热。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度区间为60~70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温度区间为80~90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内筒,用于盛放衣物;
循环风道,设置有出风口和回风口,所述出风口和回风口均连通所述内筒形成回路;所述循环风道内设置有电热装置和风机,所述电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循环风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所述风机用于驱动所述循环风道和所述内筒内的空气循环流动;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对于羽绒服的烘干,先控制开启风机,并控制电热装置使控制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一温度区间内,以进行第一阶段烘干处理。即在第一阶段以适合羽绒加热的温度进行烘干处理,可在不损伤羽绒的条件下保证羽绒服的基本烘干。通过检测回风口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可确定第一阶段烘干处理的持续时长,即可通过检测回风口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来判断羽绒服是否接近干燥,从而可在回风口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即确定羽绒服接近干燥后,控制电热装置使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二温度区间内,即进入第二阶段烘干处理,由于第二阶段的第二温度区间大于第一温度区间,可在第二阶段快速蓬松羽绒,同时可缩短烘干时长,提高烘干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热装置使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一温度区间内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热装置使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二温度区间内的步骤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一阶段烘干处理和第二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还执行的步骤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一阶段烘干处理和第二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还执行的另一步骤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羽绒服的烘干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羽绒服的构造较普通外套要复杂,其外层面料多为稀薄紧密的涤纶、锦纶等组成强度高、柔软爽滑、为提高防寒效果的面料,并且很多羽绒服的表面会有一层合成树脂涂层,或经树脂整理,防水透气性能较好,但不耐磨;羽绒服中层一般含防渗透层,防止内部羽绒钻绒,多为无纺布构成,强度较低,不耐频繁拉扯;羽绒服内部为鹅绒或鸭绒填充物,存在稳定性差,翻转易结团,烘干耗时较长等问题。
现有的衣物处理设备,如洗干一体机中通常都没有专用的羽绒服烘干程序,用户通常在洗涤结束后采用自然晾干或常规烘干的方式进行干燥处理;现有的烘干程序中,通过固定的一个温度区间对羽绒服进行烘干,该温度区间设置过低会造成烘干时间加长,增加能耗。该温度区间设置过高会引起羽绒的收缩,影响羽绒的蓬松度和保暖性能,进而会影响羽绒服的使用寿命。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通过对羽绒服进行分阶段烘干处理,能够在第一阶段以适合羽绒烘干的温度进行烘干至接近干燥后进入第二阶段的相对高温烘干处理,可有效蓬松羽绒,缩短烘干时长,提高烘干效率。
参照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所示,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循环风道10和内筒20,内筒20用于盛放衣物,循环风道10设置有出风口101和回风口102,出风口101和回风口102均连通内筒20形成回路。循环风道10内设置有电热装置103和风机104,电热装置103用于对循环风道10内的空气进行加热,风机104用于驱动循环风道10和内筒20内的空气循环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示出了衣物处理设备包含的部分结构,除图1所示之外,衣物处理设备还可包括其他必要组成部分,以实现衣物处理设备的洗衣功能、脱水功能、烘干功能等。以洗干一体机为例,即当该衣物处理设备为洗干一体机时,其还包括外筒、多个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等,其中,内筒20可转动地设于外筒内部,多个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出风口101和回风口102。控制器用于控制洗干一体机中各个器件的工作,例如控制电热装置103和风机104的开启与关闭、控制驱动装置的开启与关闭以及开启状态下的转速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风机104的驱动,循环风道10内的空气能够通过出风口101进入内筒20内,内筒20内的空气能够通过回风口102进入循环风道10内。故循环风道10能够与内筒20内部形成风力循环,使空气在循环风道和内筒20内循环流动,进而实现衣物烘干功能,空气在衣物处理设备内的流动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热装置103可以是电加热管,通过加热电加热管将热量传递给循环风道10内的空气,从而加热循环风道10内的空气。
在出风口101和回风口102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出风口温度和回风口温度。
参照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的流程图,由图1所示的衣物处理设备执行,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210至步骤S240。
步骤S210,控制开启风机,并控制电热装置使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一温度区间内,以进行第一阶段烘干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启动风机,以加快空气流动。同时,控制电热装置使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一温度区间内,以进行第一阶段烘干处理。通过在第一阶段以适合羽绒烘干的温度进行烘干。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热装置使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一温度区间内的步骤流程图。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310至步骤S330。
步骤S310,检测出风口温度;
步骤S320,当出风口温度小于第一温度,控制电热装置启动加热;
步骤S330,当出风口温度大于第二温度,控制电热装置停止加热。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温度区间为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小于等于第二温度。通过设置在出风口的温度传感器,可实时获取出风口温度。从而可根据出风口温度,控制电热装置启停,以使得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一温度区间内。具体地,当检测到出风口温度小于第一温度时,控制电热装置启动加热,以提升内筒的温度使其不低于第一温度。当检测到出风口温度大于第一温度时,控制电热装置停止加热,以让内筒的温度自然降低使其不高于第二温度。从而可实现控制内筒的温度稳定维持在第一温度区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设置加热功率可调的加热装置,根据循环风道的出风口温度情况,对应地调高或者调低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来使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一温度区间内。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温度区间为60~70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考虑到羽绒服面料的耐受温度和烘干效率,可将第一温度区间设置为60~70度,从而可在不对羽绒服造成损伤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烘干效率。
具体地,由于第一温度区间设置在60~70度之间,从而,当检测到出风口温度小于60度时,可通过控制加热装置开启加热,从而将温度逐渐提升至高于60度。当检测到出风口温度大于70度时,可通过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加热,从而让内筒温度逐渐降低至低于70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出风口温度处于第一温度区间,即处于60~70度之间时,控制加热装置维持上一处理动作后保持的状态。比如,当检测到出风口温度小于60度时,控制加热装置开启加热,内筒温度逐渐提升会高于60度,即会处于60~70度之间,此时,只需维持加热装置保持开启状态即可。内筒温度逐渐升高至大于70度时,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加热,从而让内筒温度逐渐降低至低于70度,即处于60~70度之间,此时,只需维持加热装置保持停止加热状态即可。
步骤S220,检测回风口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进行第一阶段的烘干处理过程中,通过设置在回风口处的温度传感器,可实时获取回风口温度。从而可通过检测回风口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来确定羽绒服的初步烘干是否接近干燥。即可通过检测回风口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来确定第一阶段烘干处理的持续时长,或者说通过检测回风口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来确定从第一阶段烘干处理进入第二阶段烘干处理的时机。
示例性地,第一温度阈值设置为65度,则当回风口温度小于65度,说明第一阶段烘干处理使得羽绒服的干燥程度还不够,需要继续维持第一阶段的烘干处理。当回风口温度大于等于65度,说明第一阶段烘干处理使得羽绒服接近干燥,需要进入第二阶段的烘干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温度阈值可以根据含水率要求、羽绒服重量等进行调整和设定,例如第一温度阈值可以为60~65度。
步骤S230,当回风口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控制电热装置使内筒的温度持续维持在第一温度区间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回风口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说明羽绒服的初步烘干还不够,即干燥度还不够。此时,需要控制电热装置使内筒的温度持续维持在第一温度区间内,即持续维持第一阶段的烘干处理,以使得羽绒服持续在第一温度区间内进行烘干,直到在第一阶段的烘干处理使羽绒服接近干燥。
步骤S240,当回风口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控制电热装置使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二温度区间内,以进行第二阶段烘干处理,第二温度区间大于第一温度区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含有棉衣领、棉袖口的羽绒服或者高密面料的羽绒样块,单纯使用适合羽绒烘干的烘干温度进行烘干处理并不能有效将其烘透,需要通过相对高温将棉质衣料以及高密羽绒服面料内部的水分快速蒸发出来。因此,当检测到回风口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说明羽绒服的初步烘干一接近干燥。此时,需要控制电热装置使内筒的温度持续维持在第二温度区间内,即进入第二阶段的烘干处理。从而可通过更高的温度对接近干燥的羽绒服继续进行烘干,有利于羽绒服内部的羽绒快速蓬松,且通过更高的温度进行烘干,可缩短烘干时间,提高烘干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热装置使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二温度区间内的步骤流程图。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410至步骤S430。
步骤S410,检测出风口温度;
步骤S420,当出风口温度小于第三温度,控制电热装置启动加热;
步骤S430,当出风口温度大于第四温度,控制电热装置停止加热。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温度区间为大于等于第三温度小于等于第四温度。通过设置在出风口的温度传感器,可实时获取出风口温度。从而可根据出风口温度,控制电热装置启停,以使得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二温度区间内。具体地,当检测到出风口温度小于第三温度时,控制电热装置启动加热,以提升内筒的温度使其不低于第三温度。当检测到出风口温度大于第四温度时,控制电热装置停止加热,以让内筒的温度自然降低使其不高于第四温度。从而可实现控制内筒的温度稳定维持在第二温度区间内。
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设置加热功率可调的加热装置,根据循环风道的出风口温度情况,对应地调高或者调低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来使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二温度区间内。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温度区间为80~90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考虑到羽绒服面料的耐受温度和烘干效率,可将第二温度区间设置为80~90度,从而可在不对羽绒服造成损伤情况下,在第二阶段使羽绒服内部的羽绒快速蓬松,且可尽可能地提高烘干效率。
具体地,由于第二温度区间设置在80~90度之间,从而,当检测到出风口温度小于80度时,可通过控制加热装置开启加热,从而将温度逐渐提升至高于80度。当检测到出风口温度大于90度时,可通过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加热,从而让内筒温度逐渐降低至低于90度。
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当出风口温度处于第二温度区间,即处于80~90度之间时,控制加热装置维持上一处理动作后保持的状态。比如,当检测到出风口温度小于80度时,控制加热装置开启加热,内筒温度逐渐提升会高于80度,即会处于80~90度之间,此时,只需维持加热装置保持开启状态即可。内筒温度逐渐升高至大于90度时,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加热,从而让内筒温度逐渐降低至低于90度,即处于80~90度之间,此时,只需维持加热装置保持停止加热状态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进行第二阶段烘干处理之后,该烘干控制方法包括步骤250。
步骤250,第二阶段烘干处理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后,控制电热装置停止加热,并当检测到出风口温度小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控制风机关闭。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二阶段烘干处理设置的第二温度区间较高,为避免羽绒服处于长时间的高温条件下而导致羽绒服内部羽绒收缩,影响羽绒服的保暖性能,本申请实施例控制第二阶段烘干处理的持续时长为第一预设时长,即在第二阶段烘干处理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后,控制电热装置停止加热。即在第二阶段烘干处理经过第一预设时长之后,认为烘干完成。此时,需控制电热装置停止加热,以让内筒温度自然下降。同时保持风机为运行状态,可加快空气流动,从而可加快降温冷却速率。同时,当检测到出风口温度小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控制风机关闭。即当检测到出风口温度较低了,可控制关闭风机。
示例性地,第一预设时长设置为20分钟,第二温度阈值设置为55度,则在第二阶段烘干处理持续20分钟后,控制电热装置停止加热。此时,由于风机还保持运行状态,内筒的温度可在风机的驱动下可逐渐下降至低于55度。从而在内筒温度低于55度时,可控制关闭风机,以结束整个烘干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时长为预先设定的第二阶段烘干处理的持续时长。第一预设时长可根据羽绒服重量等进行设定,但第一预设时长不能设置过长,否则持续的相对高温处理会对羽绒服造成损伤,影响其保暖性能。第二温度阈值为预先设定的温度值,例如,第二温度阈值可以为50~55度。通过设置第二温度阈值,即当内筒温度降低至第二温度阈值时,表明烘干程序结束,可关闭风机。此时,用户可打开衣物处理设备的箱门取出羽绒服。由于内筒温度已降低至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因此,用户直接打开箱门取衣不会烫伤。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阶段烘干处理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后,该烘干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260。
步骤S260,控制内筒以预设转速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阶段烘干处理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后,控制电热装置停止加热,保持风机为运行状态,并同时控制内筒以预设转速转动,从而可加快内筒温度的降温冷却速率。
在一示例中,在步骤S260中,控制内筒的转停比为预设转停比。比如预设转停比为20/5,具体为转20秒停5秒。当然,预设转停比不限于是转20秒停5秒,例如,转25秒停5秒、转30秒停6秒等。
通过控制内筒的转停比为预设转停比,可以避免用于驱动内筒转动的驱动装置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导致发热严重。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一阶段烘干处理和第二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还执行的步骤流程图,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510至步骤S520。
步骤S510,在第一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控制内筒以第一转速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速为预先设定的内筒转速。在第一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除了控制内筒温度稳定维持在第一温度区间内,还控制内筒以第一转速转动,例如第一转速为45转/分~55转/分。从而通过烘干过程中羽绒服随着内筒的转动一起转动,能够使得羽绒服受热均匀,从而可提高羽绒服的烘干均匀性。
在一示例中,在步骤S510中,控制内筒的转停比为第一转停比。第一转停比为20/5,具体为转20秒停5秒。当然,第一转停比不限于是转20秒停5秒,例如,转25秒停5秒、转30秒停6秒等。
在第一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通过控制内筒的转停比为第一转停比,可以避免驱动装置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导致发热严重,以及,进一步实现设置内筒为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双向转动,从而防止羽绒服一直在内筒中沿某一个特定方向转动导致结团,从而提高羽绒服的烘干均匀性。
步骤S520,在第二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控制内筒以第二转速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转速为预先设定的内筒转速。在第二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除了控制内筒温度稳定维持在第二温度区间内,还控制内筒以第二转速转动,例如第二转速也为45转/分~55转/分。从而通过烘干过程中羽绒服随着内筒的转动一起转动,能够使得羽绒服受热均匀,从而可提高羽绒服的烘干均匀性。
在一示例中,在步骤S520中,控制内筒的转停比为第二转停比。第二转停比也可为20/5,具体为转20秒停5秒。当然,第二转停比不限于是转20秒停5秒,例如,转25秒停5秒、转30秒停6秒等。
在第二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通过控制内筒的转停比为第二转停比,可以避免驱动装置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导致发热严重,以及,进一步实现设置内筒为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双向转动,从而防止羽绒服一直在内筒中沿某一个特定方向转动导致结团,从而提高羽绒服的烘干均匀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转速大于第一转速。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速为第一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设置的内筒转速。第二转速为第二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设置的内筒转速。第二转速大于第一转速。例如,第一转速为45转/分~55转/分,第二转速为50转/分~60转/分。由于第一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羽绒服的含水率相对比较高,内部羽绒成团黏附在一起,此时提高内筒转速对于将内部羽绒摔打开的效果并不明显,为此设置较低的内筒转速,以节省电能,以及保护驱动装置。而在第二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羽绒服的含水率相对比较低,适当提高内筒转速可以有效将内部羽绒摔打开,从而使得热风能够与羽绒充分接触,有利于羽绒快速蓬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一阶段烘干处理和第二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还执行的另一步骤流程图,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610至步骤S620。
步骤S610,在第一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控制内筒的转停比为第一转停比;
步骤S620,在第二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控制内筒的转停比为第二转停比,其中,第二转停比大于第一转停比。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停比为第一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设置的内筒转停比。第二转停比为第二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设置的内筒转停比。第二转停比大于第一转停比。例如,第一转停比为转20秒停5秒,第二转速为转25秒停5秒。由于在第二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羽绒服的含水率相对比较低,设置较高的转停比来增加内筒转动时间,可以增加羽绒服的翻动和将内部羽绒摔打开,从而使得热风能够与羽绒充分接触,提高羽绒烘干效率和烘干均匀性。
参照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图,由图1所示的衣物处理设备执行,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710至步骤S770。
步骤S710,进入并进行第一阶段烘干处理,第一阶段烘干处理包括:开启风机,控制电热装置使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一温度区间内,并控制内筒以第一转速、第一转停比转动。
步骤S720,判断回风口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
步骤S730,当回风口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进入并进行第二阶段烘干处理,第二阶段烘干处理包括:控制电热装置使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二温度区间内,并控制内筒以第二转速、第二转停比转动。其中,第二温度区间大于第一温度区间。
步骤S740,判断第二阶段烘干处理的持续时长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
步骤S750,当第二阶段烘干处理的持续时长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进入并进行降温冷却处理,降温冷却处理包括控制电热装置停止加热,并控制内筒以第三转速、第三转停比转动。
步骤S760,判断内筒温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
步骤S770,当内筒温度小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关闭风机,箱门的门锁解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回风口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返回步骤S710,即继续维持第一阶段烘干处理。当第二阶段烘干处理的持续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返回步骤S730,即继续维持第二阶段烘干处理。当内筒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返回步骤S760,即继续判断下一时刻的内筒温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转速、第二转速和第三转速的大小关系不作具体限定,它们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同样地,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转停比、第二转停比和第三转停比的大小关系也不作具体限定,它们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羽绒服的烘干,先进入第一阶段烘干处理,即控制开启风机,控制电热装置使控制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一温度区间内,并控制内筒以第一转速、第一转停比转动。即在第一阶段以适合羽绒加热的温度进行烘干处理,可在不损伤羽绒的条件下保证羽绒服的基本烘干。通过判断回风口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可确定第一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羽绒服是否接近干燥,从而可在回风口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即确定羽绒服接近干燥后,进入第二阶段烘干处理,即控制电热装置使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二温度区间内,并控制内筒以第二转速、第二转停比转动。由于第二阶段的第二温度区间大于第一阶段的第一温度区间,可在第二阶段快速蓬松羽绒,同时可缩短烘干时长,提高烘干效率。
参阅图8,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羽绒服的烘干控制装置的框图,该羽绒服烘干控制装置可以应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器中,执行图2至图7任一所示的羽绒服烘干控制方法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如图8所示,该羽绒服烘干控制装置800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801,用于控制开启风机,并控制电热装置使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一温度区间内,以进行第一阶段烘干处理;
检测模块802,用于检测回风口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
第二控制模块803,当回风口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控制电热装置使内筒的温度持续维持在第一温度区间内;
第三控制模块804,用于当回风口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控制电热装置使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二温度区间内,以进行第二阶段烘干处理,第二温度区间大于第一温度区间。
上述羽绒服烘干控制装置800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与前述羽绒服烘干控制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应用于衣物处理设备中,该电子设备例如是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器,以执行图2至图7所示的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
图9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9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900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901,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902,可以采用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或者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等形式实现。存储器902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902中,并由处理器901来调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
输入/输出接口903,用于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
通信接口904,用于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总线905,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901、存储器902、输入/输出接口903和通信接口904)之间传输信息;
其中处理器901、存储器902、输入/输出接口903和通信接口904通过总线905实现彼此之间在设备内部的通信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
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处理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实施例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技术的演变和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中示出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步骤,或者组合某些步骤,或者不同的步骤。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设备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
本申请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多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的介质。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申请实施例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应用于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循环风道和内筒,所述内筒用于盛放衣物,所述循环风道设置有出风口和回风口,所述出风口和回风口均连通所述内筒形成回路;
所述循环风道内设置有电热装置和风机,所述电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循环风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所述风机用于驱动所述循环风道和所述内筒内的空气循环流动;
所述烘干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开启所述风机,并控制所述电热装置使所述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一温度区间内,以进行第一阶段烘干处理;
检测回风口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
当所述回风口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控制所述电热装置使所述内筒的温度持续维持在所述第一温度区间内;
当所述回风口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控制所述电热装置使所述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二温度区间内,以进行第二阶段烘干处理,所述第二温度区间大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进行所述第二阶段烘干处理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阶段烘干处理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电热装置停止加热,并当检测到所述出风口温度小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控制所述风机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阶段烘干处理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内筒以预设转速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阶段烘干处理和所述第二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控制所述内筒以第一转速转动;
在所述第二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控制所述内筒以第二转速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速大于所述第一转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阶段烘干处理和所述第二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控制所述内筒的转停比为第一转停比;
在所述第二阶段烘干处理过程中,控制所述内筒的转停比为第二转停比,其中,所述第二转停比大于所述第一转停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为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小于等于第二温度,控制所述电热装置使所述内筒的温度维持在第一温度区间内包括:
检测出风口温度;
当所述出风口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所述电热装置启动加热;
当所述出风口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所述电热装置停止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区间为60~70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度区间为80~90度。
10.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筒,用于盛放衣物;
循环风道,设置有出风口和回风口,所述出风口和回风口均连通所述内筒形成回路;所述循环风道内设置有电热装置和风机,所述电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循环风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所述风机用于驱动所述循环风道和所述内筒内的空气循环流动;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
CN202311014712.4A 2023-08-11 2023-08-11 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和衣物处理设备 Pending CN1170266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14712.4A CN117026603A (zh) 2023-08-11 2023-08-11 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和衣物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14712.4A CN117026603A (zh) 2023-08-11 2023-08-11 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和衣物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26603A true CN117026603A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42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14712.4A Pending CN117026603A (zh) 2023-08-11 2023-08-11 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和衣物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2660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0407C (zh) 基于载荷信息的自动烘干机控制
CN109706690B (zh) 一种洗干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洗干机
CN101956314B (zh) 干燥器电动机和控制
CN108660682A (zh) 洗衣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洗衣机
US20070033829A1 (en) Dryer control method and dryer using the same
CN107747204A (zh) 衣物烘干方法、装置以及滚筒式干衣机
JP2013052067A (ja) 衣類乾燥機および洗濯乾燥機
CN104131444A (zh) 可烘干具有填充物的衣物的烘干机及其烘干方法
CN111809340B (zh) 烘干控制方法及装置、烘干设备
CN110331568A (zh) 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736058B (zh) 一种烘干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洗干一体机
CN108149440A (zh) 洗衣干衣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460302A (zh) 衣物干燥装置以及控制衣物干燥装置中的干燥循环的方法
CN117026603A (zh) 羽绒服的烘干控制方法和衣物处理设备
CN113756072A (zh) 一种衣物烘干方法、装置及电器设备
US20120304396A1 (en) Overnight cycle for horizontal axis clothes washer
CN215628885U (zh) 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加热烘干控制系统及其干衣机
KR100671933B1 (ko) 드럼 세탁기의 건조 제어 방법
CN109082863A (zh) 干衣机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以及干衣机
CN112941801B (zh) 衣物处理设备及操作其的方法和装置
CN115821557A (zh) 干衣机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EP2770102B1 (en) Method for drying laundry contained in a laundry dryer and a laundry dryer implementing said method
CN109183351B (zh) 洗衣机及其烘干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5559101A (zh) 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718502B (zh) 一种烫熨提示方法、干衣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