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16011A - 业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业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16011A
CN117016011A CN202180095870.XA CN202180095870A CN117016011A CN 117016011 A CN117016011 A CN 117016011A CN 202180095870 A CN202180095870 A CN 202180095870A CN 117016011 A CN117016011 A CN 1170160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status report
terminal equipment
drb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58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江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16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160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业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移动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在当前状态满足参考条件的情况下,向目标设备发送层2L2状态报告,所述L2状态报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时的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所述参考条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目标设备会根据L2状态报告完成业务的重传或续传,保证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提高了业务的通信效果。

Description

业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业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出NR(New Radio,新空口)技术,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采用NR技术进行通信,能够达到降低空口信令和快速恢复数据业务的目的。而终端设备在进行业务传输时,会由于通信质量导致部分业务无法完成传输,因无法保证业务传输的连续性,此亟需一种控制业务的连续性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保证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提高了业务的通信效果。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当前状态满足参考条件的情况下,向目标设备发送L2(层2)状态报告,所述L2状态报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时的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所述参考条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所述L2状态报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时的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L2状态报告。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或者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所述L2状态报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时的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控制装置,设置在第一终端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当前状态满足参考条件的情况下,向目标设备发送L2状态报告,所述L2状态报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时的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所述参考条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控制装置,设置在第二终端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所述L2状态报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时的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L2状态报告。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控制装置,设置在网络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或者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所述L2状态报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时的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业务控制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处 理器相连的收发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业务控制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业务控制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在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上运行时,用于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业务控制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其用于实现上述方面所述的业务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当前状态满足控制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业务转换的条件的情况下,向目标设备发送用于控制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业务转换时的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的L2状态报告,目标设备会根据L2状态报告完成业务的重传或续传,保证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提高了业务的通信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首先,对本申请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框图,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接入网12和终端设备13。
接入网12中包括若干个网络设备120。网络设备120可以是基站,所述基站是一种部署在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系统中,称为eNodeB或者eNB;在5G NR-U系统中,称为gNodeB或者gNB。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基站”这一描述可能会变化。为方便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为终端设备13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接入网设备。
终端设备13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等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120与终端设备13之间通过某种空口技术互相通信,例如Uu接口。
其中,终端设备13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或者为第二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NR系统的演进系统、非授权频段上的LTE(LTE-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 spectrum,LTE-U)系统、NR-U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下一代通信系统或其他通信系统等。
通常来说,传统的通信系统支持的连接数有限,也易于实现,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将不仅支持传统的通信,还将支持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车辆间(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以及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系统等。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这些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部分内容:
步骤210:在当前状态满足参考条件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向目标设备发送L2状态报告。
其中,L2状态报告用于控制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时的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L2状态报告为L2层内的状态报告。该L2层为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该L2层包括SDAP(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服务数据适配协议)层、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层。
参考条件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当前状态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状态。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当前的通信状态、第一终端设备当前的网络质量、或者为其他状态,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进行业务转换,并且在进行业务转换时,为了保证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当前状态满足参考条件的情况下,向目标设备发送L2状态报告,以通过该L2状态报告告知目标设备数据在第一终端设备的接收状态,进而让目标设备基于接收的L2状态报告确定需要传输的业务数据,保证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或者,目标设备为网络设备。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目标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执行步骤220-240。
步骤220: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
步骤230:第二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L2状态报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L2状态报告,第二终端设备接收该L2状态报告后,向网络设备发送该L2状态报告,该网络设备基于该L2状态报告完成业 务数据的重传或者续传,保证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步骤240: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基于接收的L2状态报告确定完成传输的业务数据以及未完成传输的业务数据,进而重新发送未完成传输的业务数据,以保证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目标设备为网络设备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执行步骤310,参见图3,该方法包括:
步骤310: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基于接收的L2状态报告确定完成传输的业务数据以及未完成传输的业务数据,进而重新发送未完成传输的业务数据,以保证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仅是以目标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为例进行说明。而在另一实施例中,目标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后,还会向第一终端设备返回响应消息,以告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该L2状态报告。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220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步骤221:
步骤221: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响应消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310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步骤311:
步骤311: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响应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业务的连续性的方法,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当前状态满足控制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业务转换的条件的情况下,向目标设备发送用于控制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业务转换时的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的L2状态报告,目标设备会根据L2状态报告完成业务的重传或续传,保证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提高了业务的通信效果。
在图2或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当前状态满足的参考条件进行说明:
该参考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控制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业务转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业务转换的第一指示信息,若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需要进行业务转换,进而向目标设备发送L2状态报告,以保证在进行业务转换时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系统广播消息或专用信令中。
其中,该专用信令可以为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MAC CE(Media Ac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媒体访问控制控制单元)信令或者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信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210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步骤211-212,参见图4,该方法包括:
步骤211: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步骤212: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即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业务转换,进而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接收的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满足参考条件,向目标设备发送L2状态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实施例仅是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说明,步骤211-212也可以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步骤210之前执行。
(2)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在业务转换时,第二终端设备会基于业务转换流程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满足参考条件,向目标设备发送L2状态报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指示信息的作用包括以下任一种:
一、第二指示信息用于触发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业务转换请求。
若第二终端设备需要控制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业务转换,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用于触发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业务转换请求的第二指示信息,以控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业务转换请求,进而实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业务转换。
二、第二指示信息用于响应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业务转换请求。
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时,第一终端设备会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业务转换请求,若第二终端设备接受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业务转换,则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用于响应业务转换请求的第二指示信息,以保证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业务转换。
三、第二指示信息用于通知第一终端设备业务转换成功。
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成功后,第二终端设备需要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用于通知第一终端设备业务转换成功的第二指示信息,以使第一终端设备确定业务转换成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指示信息为非接入层消息或者接入层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第二指示信息不作限定。
其中,接入层消息可以为RRC消息、MAC CE信息或者DCI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210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步骤213-214,参见图5,该方法包括:
步骤213: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步骤214: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进行业务转换时,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接收到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满足参考条件,向目标设备发送L2状态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实施例仅是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说明,步骤211-212也可以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步骤210之前执行。
(3)触发业务转换事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已触发业务转换事件,则确定需要向目标设备发送L2状态报告,进而保证在业务转换时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业务转换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目标层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
其中,目标层为非接入层或者应用层,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业务转换。
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目标层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业务转换的第一请求消息,则第一终端设备确定触发业务转换事件,需要发送L2状态报告。
2、第一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若第一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表示第一终端设备无法进行业务数据传输,触发业务转换事件。
3、第一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且无线链路重建失败。
若第一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表示第一终端设备无法进行业务数据传输,第一终端设备会进行无线链路重建,若无线链路重建失败,触发业务转换事件。
4、第一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口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次数超过第一阈值。
若第一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口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次数超过第一阈值,表示第一终端设备当前的通信效果差,无法满足业务数据传输需求,触发业务转换事件。
例如,该时间窗口为20ms(毫秒)、40ms、50ms或者其他数值。第一阈值为3、4、5或者其他数值。
5、第一终端设备连续发生两次无线链路失败的间隔时间不大于第二阈值。
若第一终端设备连续发生两次无线链路失败的间隔时间不大于第二阈值,表示第一终端设备当前的通信效果差,无法满足业务数据传输需求,触发业务转换事件。
6、第一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不大于第三阈值。
若第一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的测量结果不大于第三阈值,说明当前第一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的通信质量差,无法满足业务数据传输的要求,触发业务转换事件。
其中,服务小区测量结果可以是小区级测量结果或者波束级测量结果,基于的测量量为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信噪比)中的至少一个。
7、第一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不大于第四阈值且持续第一时长。
若第一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的测量结果不大于第四阈值,且该测量结果不大于第四阈值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一时长,说明当前第一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的通信质量差,无法满足业务数据传输的要求,触发业务转换事件。
8、第一终端设备处于camp on any cell(驻留在任何小区的状态)。
9、第一终端设备处于any cell selection(选择任何小区的状态)。
10、第一终端设备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测量结果不满足QoS要求。
若第一终端设备的QoS测量结果不满足QoS要求,说明当前第一终端设备的服务质量差,无法满足业务数据传输的要求,触发业务转换事件。
11、第一终端设备的QoS测量结果不满足QoS要求且持续第二时长。
若第一终端设备的QoS测量结果不满足QoS要求,且QoS测量结果不满足QoS要求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时长,说明当前第一终端设备的服务质量差,无法满足业务数据传输的要求,触发业务转换事件。
12、第一终端设备搜索到至少一个可进行业务切换的终端设备。
若第一终端设备搜索到至少一个可进行业务切换的终端设备,表示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与其他终端设备进行业务切换,第一终端设备触发业务转换事件。
上述业务转换事件可以组合使用,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不大于第三阈值或者第一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不大于第四阈值且持续第一时长可以与其他任何业务转换事件组合构成组合事件,只有在组合事件包含的每个事件都触发时才认为组合事件触发,本申请不限制其他组合事件组合形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QoS要求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据传输误码率、数据传输时延、数据传输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第四阈值、第一时长或第二时长中的至少一项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
方式1:系统广播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系统广播消息,该系统广播消息中包括配置的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第四阈值、第一时长或第二时长中的至少一项,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接收的系统广播消息确定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第四阈值、第一时长或第二时长中的至少一项。
方式2:专用信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专用信令,该专用信令中包括配置的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第四阈值、第一时长或第二时长中的至少一项,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接收的专用信令确定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第四阈值、第一时长或第二时长中的至少一项。
方式3:默认取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第四阈值、第一时长或第二时长 中的至少一项由默认取值配置,每种参数的默认取值由通信协议约定。
在图2或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L2状态报告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SDAP状态报告。
其中,SDAP状态报告用于描述SDAP协议子层不同QoS flow(数据流)与DRB之间的映射关系。
(2)PDCP状态报告。
其中,PDCP状态报告用于描述PDCP协议子层中哪些SN(Sequence Number,序列号)号对应的业务数据传输成功和/或哪些SN号对应的业务数据传输失败,主要用于辅助数据发送端进行业务数据重传,保证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3)RLC状态报告。
其中,RLC状态报告用于描述RLC协议子层中哪些SN号对应的业务数据传输成功和/或哪些SN号对应的业务数据传输失败,主要用于辅助数据发送端进行业务数据重传,保证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4)MAC状态报告。
其中,MAC状态报告用于描述MAC协议子层中至少一个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状态,主要用于辅助业务数据发送端进行业务数据重传,保证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L2状态报告包括业务转换信息,业务转换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DRB(Data Radio Bearer,数据无线承载)标识、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标识、QoS流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
例如,业务转换信息包括DRB标识,则说明L2状态报告与DRB标识关联。或者,业务转换信息包括PDU会话标识以及对应的至少一个QoS流标识,则说明L2状态报告与PDU会话标识以及对应的至少一个QoS流标识关联。或者,业务转换信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则说明L2状态报告与逻辑信息标识关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L2状态报告包括业务转换信息的情况下,即可完成L2状态报告的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若L2状态报告中包括DRB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的情况下,发生业务转换前所对应的DRB标识与业务转换后所对应的DRB标识不同,此时需要由网络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配置DRB配置信息以指示关联的DRB标识或者逻辑信道标识,具体过程请参见图7所示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L2状态报告承载在非接入层消息中,或者,L2状态报告承载在接入层消息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L2状态报告中包括业务转换信息,以使L2状态报告与业务转换信息关联,以通过业务转换信息对L2状态报告进行区分,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时,保证在第二终端设备激活第一终端设备请求的业务后,实现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230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步骤610,步骤230替换为步骤620,参见图6,该方法包括:
步骤610: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
步骤620: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第二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L2状态报告。
其中,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触发L2状态报告上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后,网络设备 通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以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L2状态报告,若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该第三指示信息,向网络设备发送L2状态报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第二终端设备基于接收到的第三指示信息向网络设备发送L2状态报告,保证第二终端设备发送L2状态报告的准确性,进而保证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仅是以网络设备触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L2状态报告为例进行说明。而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在确定成功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的情况下,向网络设备发送L2状态报告,无需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以触发L2状态报告上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若成功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则向网络设备发送L2状态报告,提高传输L2状态报告的效率。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230之前,还包括步骤710-720,参见图7,该方法包括:
步骤710: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DRB配置信息。
步骤720: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DRB配置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步骤710-720可以在步骤210和步骤220之前执行,本申请并不限制步骤710-720与步骤210-220之间的先后顺序。
其中,DRB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业务对应的DRB相关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DRB配置信息,为第二终端设备配置业务对应的DRB相关配置,第二终端设备接收DRB配置信息,基于该DRB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业务发生转换后对应的DRB相关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D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DRB标识信息、SDAP配置信息、PDCP配置信息或RLC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DRB标识信息包括至少一个DRB标识,该第一DRB标识信息是网络设备为发生业务转换的业务配置的新的DRB标识,用于第二终端设备传输发生业务转换的业务对应的业务数据。
RLC配置信息包含第一逻辑信道标识与第一DRB标识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即指出了每个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DRB标识。第一逻辑信道标识是网络设备为发生业务转换的业务配置的新的逻辑信道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DRB配置信息包括业务发生转换前在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第二DRB标识信息。
其中,第二DRB标识信息为发生业务转换前对应业务在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DRB标识。
第二终端设备基于该DRB配置信息中包括的第一DRB标识信息以及业务发生转换前在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第二DRB标识信息,确定第一DRB标识与第二DRB标识之间具有关联关系,这样一来,第二终端设备就能获知业务转换前与业务转换后配置上的关联关系,便于业务转换后进行数据连续性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DRB配置信息包括业务发生转换前在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第二逻辑信道标识信息。其中,第二逻辑信道标识信息为发生业务转换前对应业务在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逻辑信道标识。
第二终端设备基于该DRB配置信息中RLC配置信息中包括的第一逻辑信道标识信息以及业务发生转换前在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第二逻辑信道标识,确定二者之间具有关联关系,同时根据前述第一逻辑信道标识与第一DRB标识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第二逻辑信道标识与第一DRB标识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这样一来,第二终端设备就能获知业务转换前与业务转换后配置上的关联关系,便于业务转换后进行数据连续性控制。其中,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在业务转换前配置,第一DRB标识信息在业务转换后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DRB配置信息承载在专用信令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DRB配置信息包括发生业务转换前业务对应的DRB标识(第二DRB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如果业务转换前对应使用的DRB资源与业务转换后对应使用的DRB资源不同,则需要通过DRB配置信息配置发生业务转换前的业务对应的DRB标识信息以及发生业务转换后的业务对应的DRB标识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和/或,通过DRB配置信息配置发生业务转换前的业务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以及发生业务转换后的业务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即使业务转换前后的资源标识不同,但由于业务转换前后资源关联关系确定,也能保证业务转换前后数据发送的连续性。
例如,以发生业务转换的业务为PDU会话1,在业务转换前对应使用的资源为DRB1、DRB2以及DRB3,PDU会话1对应的业务转换到第二终端设备后所使用的资源为DRB4、DRB5以及DRB6,则DRB配置信息而如表1所示:
表1
第二终端设备根据该DRB配置信息,能够确定PDU会话1在业务转换前所使用的DRB以及对应的在业务转换后所使用的DRB,进而按照该DRB配置信息,将接收的L2状态报告传输至对应DRB对应的PDCP实体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终端设备接收L2状态报告后,基于DRB配置信息,按照DRB粒度,向执行业务转换后的DRB对应的PDCP实体发送L2状态报告;或者,按照SDAP粒度,向执行业务转换后的对应SDAP实体发送L2状态报告;或者,按照RLC实体粒度,向执行业务转换后的对应RLC实体发送L2状态报告;或者,按照MAC实体粒度,向执行业务转换后的对应MAC实体发送L2状态报告。
例如,以表1所示的DRB配置信息,L2状态报告为PDCP状态报告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终端设备DRB1对应的PDCP状态报告传递给第二终端设备DRB4对应的PDCP实体,第一终端设备DRB2对应的PDCP状态报告传递给第二终端设备DRB5对应的PDCP实体,第一终端设备DRB3对应的PDCP状态报告传递给第二终端设备DRB6对应的PDCP实体,从而实现业务转换后DRB粒度的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使用逻辑信道进行业务转换前后L2状态报告匹配传递的方式与上述使用DRB标识进行业务转换前后L2状态报告匹配的方式类似,最终的效果也是业务转换前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L2状态报告按照报告的粒度传递给业务转换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L2实体,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终端设备按照不同粒度,向执行业务转换后对应的L2实体的方式与上述按照DRB粒度,向执行业务转换后的DRB对应的PDCP实体发送L2状态报告的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之间可以拆分或者自由组合,本申请对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拆分或组合不作限定。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控制装置的框图,该装置设置在终端设备中,该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801,用于在当前状态满足参考条件的情况下,向目标设备发送L2状态报告,L2状态报告用于控制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时的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参考条件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控制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业务转 换;或者,
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或者,
触发业务转换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系统广播消息或专用信令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触发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业务转换请求,或者,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响应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业务转换请求;或者,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通知第一终端设备业务转换成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指示信息为非接入层消息或者接入层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业务转换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目标层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目标层为非接入层或者应用层,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业务转换;
第一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第一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且无线链路重建失败;
第一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口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次数超过第一阈值;
第一终端设备连续发生两次无线链路失败的间隔时间不大于第二阈值;
第一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不大于第三阈值;
第一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不大于第四阈值且持续第一时长;
第一终端设备处于驻留在任何小区的状态camp on any cell;
第一终端设备处于选择任何小区的状态any cell selection;
第一终端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测量结果不满足QoS要求;
第一终端设备的QoS测量结果不满足QoS要求且持续第二时长;
第一终端设备搜索到至少一个可进行业务切换的终端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QoS要求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据传输误码率;
数据传输时延;
数据传输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第四阈值、第一时长或第二时长中的至少一项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
系统广播消息;或者,
专用信令;或者,
默认取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L2状态报告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SDAP状态报告;
PDCP状态报告;
RLC状态报告;
MAC状态报告。
在一些实施例中,L2状态报告包括业务转换信息,业务转换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据无线承载DRB标识、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标识、QoS流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L2状态报告承载在非接入层消息中,或者,L2状态报告承载在接入层消息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 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与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控制装置的框图,该装置设置在第二终端设备中,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90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L2状态报告用于控制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时的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发送模块902,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L2状态报告。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模块902,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触发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业务转换请求,或者,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响应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业务转换请求;或者,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通知第一终端设备业务转换成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模块902,用于在确定成功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的情况下,向网络设备发送L2状态报告。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模块902,用于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向网络设备发送L2状态报告,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触发L2状态报告上报。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承载在系统广播消息中,或者,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承载在专用信令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模块901,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DRB配置信息,DRB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业务对应的DRB相关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D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DRB标识信息、SDAP配置信息、PDCP配置信息或RLC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DRB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为发生业务转换后的业务配置的DRB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DRB配置信息包括发生业务转换的业务对应的第二DRB标识信息;所述第二DRB标识信息为发生业务转换前对应业务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DRB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DRB配置信息包括发生业务转换的业务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所述逻辑信道标识信息为发生业务转换前对应业务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逻辑信道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DRB配置信息承载在专用信令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L2状态报告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SDAP状态报告;
PDCP状态报告;
RLC状态报告;
MAC状态报告。
在一些实施例中,L2状态报告包括业务转换信息,业务转换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DRB标识、PDU会话标识、QoS流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L2状态报告承载在非接入层消息中,或者,L2状态报告承载在接入层消息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模块902,用于按照DRB粒度,向执行业务转换后的DRB对应的PDCP实体发送L2状态报告;或者,
按照SDAP粒度,向执行所述业务转换后的对应SDAP实体发送所述L2状态报告;或者,
按照RLC实体粒度,向执行所述业务转换后的对应RLC实体发送所述L2状态报告;或者,
按照MAC实体粒度,向执行所述业务转换后的对应MAC实体发送所述L2状态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 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与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控制装置的框图,该装置设置在网络设备中,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或者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L2状态报告用于控制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时的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2状态报告由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控制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业务转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系统广播消息或专用信令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1,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1002,用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DRB配置信息,DRB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业务对应的DRB相关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D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DRB标识信息、SDAP配置信息、PDCP配置信息或RLC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DRB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为发生业务转换后的业务配置的DRB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DRB配置信息包括发生业务转换的业务对应的第二DRB标识信息;所述第二DRB标识信息为发生业务转换前对应业务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DRB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DRB配置信息包括发生业务转换的业务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所述逻辑信道标识信息为发生业务转换前对应业务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逻辑信道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DRB配置信息承载在专用信令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L2状态报告由第二终端设备在确定成功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的情况下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L2状态报告由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L2状态报告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SDAP状态报告;
PDCP状态报告;
RLC状态报告;
MAC状态报告。
在一些实施例中,L2状态报告包括业务转换信息,业务转换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DRB标识、PDU会话标识、QoS流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L2状态报告承载在非接入层消息中,或者,L2状态报告承载在接入层消息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与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1201、接收器1202、发射器1203、存储器1204和总线1205。
处理器120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20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信息处理。
接收器1202和发射器1203可以实现为一个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可以是一块通信芯片。
存储器1204通过总线1205与处理器1201相连。
存储器1204可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代码,处理器1201用于执行该至少一个程序代码,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
此外,通信设备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存储器12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盘或光盘,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时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PROM)。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由通信设备执行的业务控制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在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上运行时,用于实现如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控制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其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控制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3)

  1. 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当前状态满足参考条件的情况下,向目标设备发送层2 L2状态报告,所述L2状态报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时的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所述参考条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业务转换;或者,
    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或者,
    触发业务转换事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系统广播消息或专用信令中。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业务转换请求,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业务转换请求;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业务转换成功。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为非接入层消息或者接入层消息。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转换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目标层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目标层为非接入层或者应用层,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业务转换;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且无线链路重建失败;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口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次数超过第一阈值;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连续发生两次无线链路失败的间隔时间不大于第二阈值;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不大于第三阈值;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不大于第四阈值且持续第一时长;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于驻留在任何小区的状态camp on any cell;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于选择任何小区的状态any cell selection;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测量结果不满足QoS要求;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QoS测量结果不满足QoS要求且持续第二时长;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搜索到至少一个可进行业务切换的终端设备。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oS要求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据传输误码率;
    数据传输时延;
    数据传输速率。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四阈值、所述第一时长或所述第二时长中的至少一项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
    系统广播消息;或者,
    专用信令;或者,
    默认取值。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状态报告;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状态报告;
    无线链路控制RLC状态报告;
    媒体接入控制MAC状态报告。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包括业务转换信息,所述业务转换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据无线承载DRB标识、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标识、QoS流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承载在非接入层消息中,或者,所述L2状态报告承载在接入层消息中。
  12. 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不同。
  13. 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所述L2状态报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时的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L2状态报告。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业务转换请求,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业务转换请求;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业务转换成功。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L2状态报告,包括:
    在确定成功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的情况下,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L2状态报告。
  17.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L2状态报告,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L2状态报告,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L2状态报告上报。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承载在系统广播消息中,或者,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承载在专用信令中。
  19.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L2状态报告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DRB配置信息,所述DRB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业务对应的DRB相关配置。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DRB标识信息、SDAP配置信息、PDCP配置信息或RLC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DRB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为发生业务转换后的业务配置的DRB标识。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RB配置信息包括发生业务转换的业务对应的第二DRB标识信息;所述第二DRB标识信息为发生业务转换前对应业务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DRB标识。
  22. 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RB配置信息包括发生业务转换的业务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所述逻辑信道标识信息为发生业务转换前对应 业务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逻辑信道标识。
  23. 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RB配置信息承载在专用信令上。
  24. 根据权利要求13至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SDAP状态报告;
    PDCP状态报告;
    RLC状态报告;
    MAC状态报告。
  25. 根据权利要求13至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包括业务转换信息,所述业务转换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据无线承载DRB标识、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标识、QoS流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
  26. 根据权利要求13至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承载在非接入层消息中,或者,所述L2状态报告承载在接入层消息中。
  27. 根据权利要求13至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DRB粒度,向执行所述业务转换后的DRB对应的PDCP实体发送所述L2状态报告;或者,
    按照SDAP粒度,向执行所述业务转换后的对应SDAP实体发送所述L2状态报告;或者,
    按照RLC实体粒度,向执行所述业务转换后的对应RLC实体发送所述L2状态报告;或者,
    按照MAC实体粒度,向执行所述业务转换后的对应MAC实体发送所述L2状态报告。
  28. 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或者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所述L2状态报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时的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由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业务转换。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系统广播消息或专用信令中。
  31.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终端设备或者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DRB配置信息,所述DRB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业务对应的DRB相关配置。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DRB标识信息、SDAP配置信息、PDCP配置信息或RLC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DRB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为发生业务转换后的业务配置的DRB标识。
  33. 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RB配置信息包括发生业务转换的业务对应的第二DRB标识信息;所述第二DRB标识信息为发生业务转换前对应业务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DRB标识。
  34. 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RB配置信息包括发生业务转换的业务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所述逻辑信道标识信息为发生业务转换前对应业务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逻辑信道标识。
  35. 根据权利要求31至3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RB配置信息承载在 专用信令上。
  36.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由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确定成功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的情况下发送。
  37.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由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发送。
  38.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SDAP状态报告;
    PDCP状态报告;
    RLC状态报告;
    MAC状态报告。
  39. 根据权利要求28至3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包括业务转换信息,所述业务转换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DRB标识、PDU会话标识、QoS流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
  40. 根据权利要求28至3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承载在非接入层消息中,或者,所述L2状态报告承载在接入层消息中。
  41. 一种业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第一终端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当前状态满足参考条件的情况下,向目标设备发送L2状态报告,所述L2状态报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时的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所述参考条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
  42.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业务转换;或者,
    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或者,
    触发业务转换事件。
  43.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系统广播消息或专用信令中。
  44.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业务转换请求,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业务转换请求;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业务转换成功。
  45. 根据权利要求42或4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为非接入层消息或者接入层消息。
  46.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转换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目标层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目标层为非接入层或者应用层,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业务转换;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生无线链路失败且无线链路重建失败;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时间窗口内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次数超过第一阈值;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连续发生两次无线链路失败的间隔时间不大于第二阈值;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不大于第三阈值;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测量结果不大于第四阈值且持续第一时长;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于驻留在任何小区的状态camp on any cell;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于选择任何小区的状态any cell selection;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测量结果不满足QoS要求;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QoS测量结果不满足QoS要求且持续第二时长;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搜索到至少一个可进行业务切换的终端设备。
  47. 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QoS要求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据传输误码率;
    数据传输时延;
    数据传输速率。
  48. 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四阈值、所述第一时长或所述第二时长中的至少一项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配置:
    系统广播消息;或者,
    专用信令;或者,
    默认取值。
  49. 根据权利要求41至4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SDAP状态报告;
    PDCP状态报告;
    RLC状态报告;
    MAC状态报告。
  50. 根据权利要求41至4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包括业务转换信息,所述业务转换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据无线承载DRB标识、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标识、QoS流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
  51. 根据权利要求41至5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承载在非接入层消息中,或者,所述L2状态报告承载在接入层消息中。
  52. 根据权利要求41至5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不同。
  53. 一种业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第二终端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所述L2状态报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时的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L2状态报告。
  54. 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55. 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业务转换请求,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业务转换请求;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业务转换成功。
  56. 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在确定成功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的情况下,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L2状态报告。
  57. 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L2状态报告,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L2状态报告上报。
  58. 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承载在系统广播消息中,或者,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承载在专用信令中。
  59. 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DRB配置信息,所述DRB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业务对应的DRB相关配置。
  60. 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DRB标识信息、SDAP配置信息、PDCP配置信息或RLC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DRB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为发生业务转换后的业务配置的DRB标识。
  61. 根据权利要求59或6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RB配置信息包括发生业务转换的业务对应的第二DRB标识信息;所述第二DRB标识信息为发生业务转换前对应业务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DRB标识。
  62. 根据权利要求59或6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RB配置信息包括发生业务转换的业务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所述逻辑信道标识信息为发生业务转换前对应业务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逻辑信道标识。
  63. 根据权利要求59至6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RB配置信息承载在专用信令上。
  64. 根据权利要求53至6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SDAP状态报告;
    PDCP状态报告;
    RLC状态报告;
    MAC状态报告。
  65. 根据权利要求53至6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包括业务转换信息,所述业务转换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DRB标识、PDU会话标识、QoS流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
  66. 根据权利要求53至6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承载在非接入层消息中,或者,所述L2状态报告承载在接入层消息中。
  67. 根据权利要求53至6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用于:
    按照DRB粒度,向执行所述业务转换后的DRB对应的PDCP实体发送所述L2状态报告;或者,
    按照SDAP粒度,向执行所述业务转换后的对应SDAP实体发送所述L2状态报告;或者,
    按照RLC实体粒度,向执行所述业务转换后的对应RLC实体发送所述L2状态报告;或者,
    按照MAC实体粒度,向执行所述业务转换后的对应MAC实体发送所述L2状态报告。
  68. 一种业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网络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或者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所述L2状态报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转换时的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69. 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由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业务转换。
  70. 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系统广播消息或专用信令中。
  71. 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DRB配置信息,所述DRB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业务对应的DRB相关配置。
  72. 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RB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DRB标识信息、SDAP配置信息、PDCP配置信息或RLC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DRB标识是所述网络设备为发生业务转换后的业务配置的DRB标识。
  73. 根据权利要求71或7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RB配置信息包括发 生业务转换的业务对应的第二DRB标识信息;所述第二DRB标识信息为发生业务转换前对应业务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DRB标识。
  74. 根据权利要求71或7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RB配置信息包括发生业务转换的业务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所述逻辑信道标识信息为发生业务转换前对应业务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逻辑信道标识。
  75. 根据权利要求71至7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RB配置信息承载在专用信令上。
  76. 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由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确定成功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L2状态报告的情况下发送。
  77. 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由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发送。
  78. 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SDAP状态报告;
    PDCP状态报告;
    RLC状态报告;
    MAC状态报告。
  79. 根据权利要求68至7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包括业务转换信息,所述业务转换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DRB标识、PDU会话标识、QoS流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
  80. 根据权利要求68至7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2状态报告承载在非接入层消息中,或者,所述L2状态报告承载在接入层消息中。
  81.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业务控制方法,或者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3-27任一所述的业务控制方法。
  82. 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以实现如权利要求28-40任一所述的业务控制方法。
  83.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0任一所述的业务控制方法。
CN202180095870.XA 2021-06-03 2021-06-03 业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0160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98129 WO2022252180A1 (zh) 2021-06-03 2021-06-03 业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16011A true CN117016011A (zh) 2023-11-07

Family

ID=84322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5870.XA Pending CN117016011A (zh) 2021-06-03 2021-06-03 业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16011A (zh)
WO (1) WO202225218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91075B2 (en) * 2012-11-29 2016-11-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latency measurement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8632934B (zh) * 2017-03-24 2021-0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CN110972197B (zh) * 2018-09-28 202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901836A (zh) * 2020-02-13 2020-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切换、链路切换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52180A1 (zh) 2022-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5905B (zh) 一种业务消息发送方法、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CN109315016B (zh) 一种系统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0200135A1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
US2022039396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minimization of drive-tests mdt
WO2020143690A1 (zh)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终端及通信装置
CN115918151A (zh) 定时时长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89022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feedback resource in sidelink
CN111954183B (zh) 管理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CN114642040A (zh) 非连续接收参数的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和处理
US20220322262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ignal synchronization
CN112602370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CN117016011A (zh) 业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075899A1 (en) Resource reserv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CN117158035A (zh) 小区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250324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8438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2027697A1 (zh) 资源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7157927A (zh) Csi处理方式的切换方法、装置、介质、产品及芯片
US20240073735A1 (en) Qos control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23102907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第一终端以及网络设备
CN109699201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16711429A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615876A (zh) 资源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69192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222054A (zh) 状态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