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14540A - 一种来电通知系统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来电通知系统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14540A
CN117014540A CN202210465777.XA CN202210465777A CN117014540A CN 117014540 A CN117014540 A CN 117014540A CN 202210465777 A CN202210465777 A CN 202210465777A CN 117014540 A CN117014540 A CN 1170145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oming call
call notification
equipment
tablet
mobile 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577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6577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1454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9301 priority patent/WO2023207138A1/zh
Priority to EP22908853.9A priority patent/EP4290840A4/en
Priority to US18/269,816 priority patent/US20240187515A1/en
Publication of CN117014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145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06Call di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24Services and arrangements where telephone services are combined with data services
    • H04M7/0033Notification or handling of incoming calls by a compu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57Arrangement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number of the calling subscriber at the called subscriber's s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6Arrangements for calling a number of substations in a predetermined sequence until an answer is obtained
    • H04M3/465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ly calling a number of substations until an answer is obtain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来电通知系统和电子设备,涉及通信领域,能够提高来电通知的智能化程度,提高用户体验。该来电通知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一设备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用于接收来电请求。在第一设备中存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三设备时,第三设备用于响应来电请求,通过第三设备中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进行来电通知。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项:亮屏状态,输入状态,输出状态。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存在第三设备时,第一设备中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四设备用于静音进行来电通知。

Description

一种来电通知系统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来电通知系统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终端设备已发展出手机,平板,计算机,手表等多个种类。
多个种类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登录同一帐号建立设备信任环,以便于协同工作。例如,当设备信任环中的某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时,该设备信任环中的其它终端设备可以同时进行来电提醒。以设备信任环中包括手机,平板以及手表为例。其中,手机设置的来电提醒方式为响铃,平板和手表设置的来电提醒方式为振动。当手机接收到来电时,手机响铃的同时,平板和手表也会振动。
可以看出,此类来电通知方案中,当设备信任环中的一个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时,其它终端设备都会无差别地进行来电通知,智能化程度较低,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来电通知系统和电子设备,智能化程度较高,适用场景较为丰富,用户体验较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来电通知系统,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一设备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用于接收来电请求。在第一设备中存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三设备时,第三设备用于响应来电请求,通过第三设备中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进行来电通知。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项:亮屏状态,输入状态,输出状态。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存在第三设备时,第一设备中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四设备用于静音进行来电通知。
基于该方案,第三设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说明第三设备正处于被所使用的状态。第二设备接收到来电请求时,第三设备会通过第三设备中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进行来电通知,第一设备中除第三设备外的其它设备会静音进行来电通知。如此,可以确保用户能够及时获知来电的同时,减小来电通知对用户的打扰,提高来电通知的智能化程度,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不存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三设备,且第二设备中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为响铃,振动,振铃中的任一种时,第一设备还用于静音进行来电通知。基于该方案,来电通知系统中不存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设备时,说明没有设备正处于被使用的状态。此种情况下,若接收到来电请求的第二设备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为响铃,振动,振铃中的任一种,则用户可以及时获知第二设备的来电通知,因此第一设备均静音通知。如此,可以确保用户及时获知来电的同时,减小来电通知对用户的打扰,从而提高来电通知的智能化程度以及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不存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三设备,且第二设备中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为静音时,第一设备还用于通过第一设备中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进行来电通知。基于该方案,可以保证用户能够及时获知来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还用于在进行来电通知之前,判断自身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若是,则不进行来电通知。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项:免打扰状态,协同状态。免打扰状态用于指示对应设备处于免打扰模式,来电请求发起设备的设备标识不处于免打扰模式的白名单中,且来电请求符合免打扰模式的免打扰规则。协同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通话状态,多屏协同状态。基于该方案,可以减小来电通知对用户的打扰,提高来电通知的智能化程度以及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之间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连接。第二设备之间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连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连接。基于该方案,有利于减小网络延迟对设备信任环中各个设备协同工作的影响,提高协同工作的时效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任一设备接收到第一操作时,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还用于停止进行来电通知。其中,第一操作为针对来电通知的接听操作或拒绝操作。基于该方案,用户在第二设备处理来电后,来电通知系统中的其它设备会同步取消进行来电通知,同步取消过程延迟较小,从而避免了用户在第二设备处理了来电之后,其它设备因网络延迟等原因仍继续进行来电通知,减小了来电通知对用户的打扰,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行来电通知还包括显示来电界面。来电界面中包括第一控件以及第二控件,接听操作为针对第一控件的操作,拒绝操作为针对第二控件的操作。基于该方案,便于用户直观地对来电通知进行处理,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来电通知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的来电通知系统。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第一信令,各第一设备获取来电通知系统中各个设备的静态服务信息。第一信令为第二设备响应于接收到来电请求发送至各第一设备,第一信令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进行来电通知。静态服务信息包括使用状态信息以及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使用状态信息用于指示对应设备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在第一设备中存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三设备时,第三设备通过第三设备中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进行来电通知。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存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三设备时,第一设备中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四设备静音进行来电通知。
基于该方案,第三设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说明第三设备正处于被所使用的状态。第二设备接收到来电请求时,第三设备会通过第三设备中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进行来电通知,第一设备中除第三设备外的其它设备会静音进行来电通知。如此,可以确保用户能够及时获知来电的同时,减小来电通知对用户的打扰,提高来电通知的智能化程度,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方法还包括: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不存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三设备,且第二设备中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为响铃,振动,振铃中的任一种时,第一设备静音进行来电通知。基于该方案,来电通知系统中不存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设备时,说明没有设备正处于被使用的状态。此种情况下,若接收到来电请求的第二设备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为响铃,振动,振铃中的任一种,则用户可以及时获知第二设备的来电通知,因此第一设备均静音通知。如此,可以确保用户及时获知来电的同时,减小来电通知对用户的打扰,从而提高来电通知的智能化程度以及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不存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三设备,且第二设备中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为静音时,第一设备通过第一设备中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进行来电通知。基于该方案,可以保证用户能够及时获知来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进行来电通知之前,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判断自身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若是,则不进行来电通知。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项:免打扰状态,协同状态。免打扰状态用于指示对应设备处于免打扰模式,来电请求发起设备的设备标识不处于免打扰模式的白名单中,且来电请求符合免打扰模式的免打扰规则。协同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通话状态,多屏协同状态。基于该方案,可以减小来电通知对用户的打扰,提高来电通知的智能化程度以及用户体验。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二方面任一项的来电通知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芯片包括处理电路和接口。处理电路用于从存储介质中调用并运行存储介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第二方面中任一项的来电通知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如第二方面中任一项的来电通知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括指令,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根据指令执行如第二方面中任一项的来电通知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以及第六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其技术特征均可对应到第二方面及其可能的设计中提供的来电通知方法,因此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和平板建立设备信任环的方法示意图;
图2为一种设备信任环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软件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步静态服务信息的方法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来电同步的方法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来电通知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通过来电UI通知来电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来电场景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来电场景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来电场景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来电通知方法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来电通知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来电场景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来电通知系统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限定特定顺序。此外,“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下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背景技术予以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来电通知方法,应用于设备信任环中的终端设备。其中,设备信任环包括多个终端设备,可以协同实现来电同步通知等服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终端设备要建立设备信任环,需要各终端设备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各终端设备之间通过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网络连接。
与各终端设备通过广域网连接相比,各个终端设备通过近场通信网络连接时,协同工作的网络延迟更低,协同效率更高。
示例性地,设备信任环中包括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和终端设备3。终端设备1接收到来电后,会通过近场通信网络通知终端设备2和终端设备3进行来电通知;用户在任一终端设备,如终端设备2上接听来电或拒绝来电后,该终端设备2会通过近场通信网络通知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3停止进行来电通知。如此,可以降低各终端设备的同步延迟,提升用户体验。
2、各终端设备登录的系统帐号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系统帐号可以为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所提供的帐号。例如,终端设备A和终端设备B的操作系统均为操作系统S,该操作系统S所提供的帐号即为系统帐号。其中,操作系统S所提供的帐号可以为用户在操作系统S的云服务器注册的帐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终端设备A的操作系统S和终端设备B的操作系统S可以为不同版本。也就是说,终端设备A的操作系统S的版本号和操作系统B的操作系统S的版本号可以不同。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可以为终端设备厂商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厂商基于已有操作系统(如)内核开发的操作系统。
基于上述说明可以看出,对于通过近场通信网络连接的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若终端设备1能够验证自身所登录的系统帐号和终端设备2所登录的系统帐号相同,则终端设备1可以与终端设备2建立设备信任环。
下面以终端设备1为手机,终端设备2为平板为例,提供一种手机和平板建立设备信任环的方法。其中,手机和平板通过近场通信网络连接。
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和平板建立设备信任环的方法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S101-S107。
S101、手机根据第一系统帐号的公钥对广播消息进行加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系统帐号为手机登录的系统帐号。广播消息可以为第一系统帐号。也就是说,上述S101可以为:手机利用第一系统帐号的公钥对第一系统帐号进行加密。可以理解的是,广播消息也可以为其它数据,这里只是示例性说明,并不代表本申请局限于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系统帐号可以对应一个公钥,用于加密与系统帐号相关的信息。系统帐号对应的公钥可以存储于注册系统帐号的云服务器中。示例性地,第一系统帐号的公钥可以存储于注册第一系统帐号的云服务器中。手机在执行S101之前,可以先从注册第一系统帐号的云服务器中获取第一系统帐号的公钥。
S102、手机通过近场通信网络发布广播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实时地通过近场通信网络发布广播消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也可以在识别出特定场景时通过近场通信网络发布广播消息。示例性地,上述特定场景可以包括:手机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手机的位置发生改变;近场通信网络中加入了新的终端设备等。
S103、平板接收到广播消息后,获取第二系统帐号对应的私钥。
其中,第二系统帐号为平板所登录的系统帐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系统帐号可以对应一个私钥,用于解密与系统帐号相关的信息。也就是说,同一系统帐号的公钥和私钥相互匹配,采用公钥加密的数据,可以通过对应系统帐号的私钥进行解密。系统帐号对应的私钥可以存储于注册系统帐号的云服务器中。示例性地,第二系统帐号的私钥可以存储于注册第二系统帐号的云服务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板可以在接收到广播消息后,从注册第二系统帐号的云服务器中获取第二系统帐号的私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平板也可以在登录第二系统帐号后,即从注册第二系统帐号的云服务器获取第二系统帐号对应的私钥,并将第二系统帐号对应的私钥存储于可信任的存储位置。如此,平板在接收到广播消息后,可以从上述可信任的存储位置获取第二系统帐号的私钥。
需要说明的是,平板退出第二系统帐号时,可以将存储于上述可信任的存储位置的第二系统帐号的私钥删除。
S104、平板通过第二系统帐号的私钥对广播消息进行解密。
可以理解的是,若解密成功,说明第二系统帐号的私钥与第一系统帐号的公钥匹配。也就是说,第二系统帐号和第一系统帐号为同一系统帐号。若解密失败,说明第二系统帐号的私钥和第一系统帐号的公钥不匹配。也就是说,第二系统帐号和第一系统帐号不为同一系统帐号。
S105、若成功解密,平板将手机写入第一信任设备名单。
S106、平板向手机发送第一反馈信息。该第一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平板成功解密广播消息。
若平板能够成功解密广播消息,说明平板与手机登录了同一系统帐号,而平板和手机通过近场通信网络连接,因此平板和手机具备建立设备信任环的前提条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信任名单中的终端设备即与平板处于同一设备信任环中的终端设备,平板将手机写入第一设备信任名单,即代表平板将手机添加至平板所在的设备信任环。
需要说明的是,平板向手机发送第一反馈消息之前,可以先通过第二系统帐号的公钥对第一反馈消息进行加密,手机接收到加密的第一反馈消息时,可以通过第一系统帐号的私钥进行解密,如此以提高数据交互过程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解密失败,平板可以向手机发送第二反馈消息,该第二反馈消息用于指示平板解密广播消息失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解密失败,平板也可以不响应广播消息,即不向手机发送任何消息。
S107、手机接收到第一反馈消息后,将平板写入第二信任设备名单。
其中,第二设备信任名单中的终端设备即与手机处于同一设备信任环的终端设备。手机将平板写入第二设备信任名单,即代表手机将平板加入手机所在的设备信任环。
通过上述S101-S107,可以使得手机和平板处于同一设备信任环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手机和平板所处于的同一设备信任环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第一设备信任名单中的所有终端设备和第二设备信任名单中的所有终端设备。也就是说,第一信任设备名单和第二设备信任名单中的终端设备相同。
在处于同一设备信任环时,手机和平板可以实现同步来电通知服务。示例性地,在手机接收到来电时,手机和平板会同步启动来电通知,如振动,响铃,显示通知界面等。如此,可以便于用户自行选择终端设备接听来电。
可以理解的是,当设备信任环中的终端设备数量较多时,各终端设备无差别的进行来电通知会对用户造成打扰。
示例性地,请参考图2,为一种设备信任环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设备信任环中包括手机,平板以及手表。传统的来电通知方案中,当手机接收到来电时,手机,平板以及手表均会进行来电通知。例如,手机,平板以及手表的来电通知方式均为响铃,当手机在播放电影时接收到来电,手机,平板以及手表均会通过响铃进行来电通知。但是此种场景下,由于用户正在手机上观看电影,手机响铃已经足够让用户获知该来电,因此平板和手表的响铃就较为冗余,会对用户造成打扰,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以看出,传统的来电通知方案适用场景较为单一,智能化程度较低,影响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来电通知方法,能够智能化地进行来电通知,从而满足多种场景下的用户需求,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是具有通信功能的便携式终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车载设备等。便携式终端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搭载 或者其它操作系统的便携式终端。上述便携式终端也可以是诸如具有触敏表面(例如触控面板)的膝上型计算机(Laptop)等。还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终端也可以是具有触敏表面(例如触控面板)的台式计算机。作为一种示例,请参考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30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来电通知方法均可应用于如图3所示的终端设备300中。
如图3所示,该终端设备300可以包括处理器301,显示屏303,通信模块302等。
其中,处理器3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301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流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1中。
控制器可以是终端设备3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301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01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301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301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301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301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311等。
终端设备300通过GPU,显示屏303,以及应用处理器301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303和应用处理器301。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3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303用于显示图像,视频流等。
通信模块302可以包括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302A,和/或无线通信模块302B。以通信模块302同时包括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302A和无线通信模块302B为例。
终端设备3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302A,无线通信模块302B,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终端设备3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302A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3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302A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302A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302A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302A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30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302A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301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306A,受话器306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303显示图像或视频流。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301,与移动通信模块302A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302B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3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302B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302B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301。无线通信模块302B还可以从处理器301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3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302A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302B耦合,使得终端设备3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设备300还可以包括外部存储器接口310,内部存储器304,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充电管理模块312,电源管理模块313,电池314,音频模块306,扬声器306A,受话器306B,麦克风306C,耳机接口306D,传感器模块305,按键309,马达,指示器308,摄像头307,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等。
充电管理模块312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312可以通过USB接口311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312可以通过终端设备30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312为电池314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313为终端设备300供电。
电源管理模块313用于连接电池314,充电管理模块312与处理器301。电源管理模块313接收电池314和/或充电管理模块312的输入,为处理器301,内部存储器304,外部存储器,显示屏303,摄像头307,和无线通信模块302B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313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314容量,电池314循环次数,电池314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313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301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313和充电管理模块312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外部存储器接口31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终端设备3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310与处理器301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流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304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301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304的指令,从而执行终端设备3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内部存储器304还可以存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来电通知方法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
终端设备3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306,扬声器306A,受话器306B,麦克风306C,耳机接口306D,以及应用处理器301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按键309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309可以是机械按键309。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309。终端设备300可以接收按键309输入,产生与终端设备3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指示器308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SIM卡接口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或从SIM卡接口拔出,实现和终端设备300的接触和分离。终端设备30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所述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终端设备300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300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终端设备300中,不能和终端设备300分离。
终端设备300中的传感器模块305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部件,以实现对于不同信号的感应和/或获取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300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3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以上通过图3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下面以分层架构的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软件架构。
请参考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软件架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300的软件架构可以分为三层,从上到下分别为应用层401,服务层402以及设备连接层403。
如图4所示,应用层401可以包括来电界面(Incall UI)程序,联系人应用,联系人存储应用,联系人同步应用等应用程序。示例性地,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时,可以启动Incall UI程序显示Incall UI,以提示用户接听该来电。
服务层402用于为应用层401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服务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其中,编程框架可以包括Telecom AOSP(Android Open-Source Project,安卓开源项目)通话框架。其中,Telecom AOSP通话框架可用于管理终端设备的音频和视频呼叫,包括基于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呼叫(例如,使用Telephony框架),以及由ConnectionService API实施者提供的VOIP呼叫。
此外,API还可以包括用于调用Telephony蜂窝通话服务的API、用于调用Profile信息服务的API、调用超级来电服务的API以及调用超级终端控制中心的API。这样,已安装的应用程序可以依据实际的业务需求,从服务层调用对应的API或编程框架,实现业务所需的服务。
另外,设备连接层403包括设备虚拟化层、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ionlayer,HAL)和硬件层。
示例性地,硬件层包括多类硬件模块,不同硬件模块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硬件层包括modem、Link模块。其中,modem用于实现不同设备间的信号翻译。Link模块用于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功能等。
又示例性地,HAL中提供了与不同硬件模块对应的HAL,例如,Audio HAL、CameraHAL、Wi-Fi HAL等。这样,各HAL可以驱动对应的硬件模块,实现硬件模块对应的功能。
另外,设备虚拟化层可以在硬件模块基础上,虚拟出实现特定功能的模块,如,设备虚拟化层可以包括音频虚拟化模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HAL和对应的硬件模块,称为底层模块。同样,也可以将设备虚拟化层中虚拟出的模块,称为底层模块。可见,设备连接层中包括实现多种功能的底层模块。这样,设备连接层也具备多样的能力,如,Device Profile、设备组网发现能力、部分权限管理、安全、传输等能力。
可以理解的,服务层可以调用设备连接层中一个或多个底层模块,指示设备连接层启用不同的功能,如,实现通话功能。为了方便描述,可以将用于实现通话功能的底层模块称为底层通话模块。
示例性地,平板的服务层可以通过调用Device Profile读取或更新平板的信任设备列表。平板的信任设备列表中包括与该平板处于同一设备信任环的其它终端设备的标识以及静态服务信息。
其中,静态服务信息可以包括Profile信息,设备使用状态信息以及来电通知方式等。
Profile信息可以包括对应终端设备支持的Profile类型,如支持电话号码簿访问协议(phonebook access profile,PBAP)、免提通话协议(hands-freeprofile,HFP)、对象传输协议(Object Push Profile,OPP)等类型。上述Profile信息还可以包括对应终端设备支持的profile版本信息等。
设备使用状态信息可以指示对应终端设备的当前是否处于工作状态。作为一种示例,终端处于工作状态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亮屏状态,输入状态,输出状态等。其中,输入状态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处于接收信息输入的状态,信息输入的方式可以包括键盘输入,鼠标输入,触摸输入,音视频数据输入等。输出状态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处于信息输出的状态,信息输出的方式可以包括音视频输出,显示屏输出等。
来电通知方式可以包括静音通知,响铃,振动,振动并响铃(振铃)等。其中,静音通知可以为:静音显示来电通知界面。
同一设备信任环中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各自的Link模块实现近场通信连接。各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近场通信连接进行数据交互。例如,手机和平板处于同一设备信任环时,手机可以获取平板的静态服务信息,平板可以获取手机的静态服务信息。
设备信任环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实时地或周期性地同步其他终端设备的静态服务信息。如此,设备信任环中的终端设备Profile信息,设备使用状态信息或来电通知方式发生改变时,其它终端设备可以及时获知,有利于提高各终端设备之间协同工作的效率。
下面以设备信任环中包括手机和平板,手机向平板同步手机的静态服务信息为例,说明上述终端设备之间同步静态服务信息的过程。
请参考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步静态服务信息的方法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案包括下述S501-S505。
S501、手机的超级来电服务向手机的Link模块发送第一指示,该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手机的Link模块向平板的Link模块发送手机的静态服务信息。
如上述图4的相关说明,终端设备中,Link模块用于实现与其它终端设备的通信连接功能。手机和平板通过近场通信网络连接,也即手机的Link模块和平板的Link模块通过近场通信网络连接。手机和平板可以通过各自的Link模块实现数据交互。
S502、响应于接收到第一指示,手机的Link模块获取手机的静态服务信息。
示例性地,手机的Link模块可以从手机的存储器中获取手机的静态服务信息。
S503、手机的Link模块将手机的静态服务信息发送至平板的Link模块。
S504、平板的Link模块将手机的静态服务信息发送至平板的Device Profile。
如上述图4的相关说明,Device Profile位于平板的设备连接层,为可供服务层调用的服务接口。示例性地,平板的服务层可以通过调用Device Profile读取或更新平板的信任设备列表。平板的信任设备列表中包括与该平板处于同一设备信任环的其它终端设备的标识以及静态服务信息。
S505、平板的Device Profile根据手机的静态服务信息更新平板的信任设备列表。
也就是说,平板的Device Profile将接收到的手机的静态服务信息添加至平板的信任设备列表中,并将平板的信任设备列表中原先存储的手机的静态服务信息删除,从而保证信任设备列表的时效性。
在手机接收到来电时,手机可以根据手机的设备信任列表中平板的静态服务信息将该来电同步至平板。请参考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来电同步的方法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来电同步过程可以包括下述S601-S613。
S601、响应于接收到来电,手机的超级来电服务向手机的Device Profile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查询手机的信任设备列表。其中,手机的信任设备列表中包括平板标识以及平板的静态服务信息。
请参考上述图4的相关说明,手机的超级来电服务是手机中服务层提供的服务。手机的Device Profile是手机中设备连接层提供的服务。
S602、响应于接收到第一请求,手机的Device Profile将手机的信任设备列表发送至手机的超级来电服务。
S603、手机的超级来电服务向手机的决策中心发送平板标识以及第二请求。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在决策中心中注册和/或订阅平板的同振服务。
请参考上述图4的相关说明,手机的决策中心可以位于手机的超级终端中心。
示例性地,手机的决策中心可以根据平板标识注册和/或订阅平板的同振服务。注册和/或订阅成功后,该平板即可以接收到手机来电后发送的同振信令,以同步进行来电通知。
S604、响应于接收到第二请求,手机的决策中心注册和/或订阅平板的同振服务。
S605、手机的决策中心向手机的超级来电服务发送同振信息。该同振信息可以包括平板的标识。
S606、手机的超级来电服务根据同振信息生成同振信令。该同振信令用于指示平板与手机同步进行来电通知。
同振信令中可以包括手机标识,以便于平板接收到该同振信令后可以识别出手机请求平板同步进行来电通知。
S607、手机的超级来电服务将同振信令发送至手机的Link模块。
S608、手机的Link模块将同振信令发送至平板的Link模块。
S609、平板的Link模块将同振信令发送至平板的超级来电服务。
S610、平板的超级来电服务根据同振信令向平板的决策中心发送第三请求。该第三请求用于请求在平板的决策中心中注册和/或订阅手机的同振服务。
示例性地,平板的决策中心可以根据同振信令中的手机标识注册和/或订阅手机的同振服务。注册和/或订阅手机的同振服务后,平板可以根据手机来电后发送的同振信令同步进行来电通知。
S611、响应于接收到第三请求,平板的决策中心注册和/或订阅手机的同振服务。
S612、平板的决策中心向平板的超级来电服务发送第一通知,该第一通知用于指示平板的决策中心已成功注册和/或订阅手机的同振服务。
S613、响应于接收到第一通知,平板的超级来电服务将同振信令发送至平板的决策中心。
上述S601-S613以设备信任环中包括手机和平板为例,介绍了手机将来电同步至平板的过程。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信任环中也可以包括其它终端设备,例如PC,手表,耳机等,手机向这些终端设备同步来电的过程与上述S601-S613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平板的决策中心接收到同振信令后,可以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来电通知方法确定来电通知的方式,以进行来电通知。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来电通知方法予以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来电通知方法可以应用于设备信任环中的任一第一设备。其中,该设备信任环中可以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二设备为接收到来电的终端设备,第一设备为该设备信任环中除第二设备之外的其它终端设备。第一设备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示例性地,第一设备可以包括平板,电脑,手表,耳机等,第二设备可以为手机,具备通话功能的平板,具备通话功能的手表等。第二设备接收到来电后,会通过上述S601-S613的来电同步过程将同振信令发送至第一设备的决策中心。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设备接收到来电时,会通过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通知该来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可以是,在终端设备进行来电通知之前,该终端设备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并根据用户的操作指令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
也就是说,该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可以为该终端设备进行来电通知之前,用户在该终端设备本地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以终端设备为平板为例。平板在进行来电通知之前,用户将该平板的来电通知方式设置为响铃,则该平板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即为响铃。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所默认的来电通知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也可以称作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
请参考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来电通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来电通知方法可以包括S701-S705。此处的S705包括S705a和S705b。
S701、响应于第二设备发送的同振信令,获取设备信任环中各个终端设备的静态服务信息。
其中,同振信令也可以称作第一信令,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进行来电通知。同振信令的相关说明请参考上述S601-S613,此处不再赘述。
以第一设备包括平板,电脑以及手表,第二设备为手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来电通知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中的平板为例。上述S701为:平板的决策中心响应于接收到手机发送的同振信令,获取电脑的静态服务信息,手表的静态服务信息以及手机的静态服务信息。
请参考图4相关说明中对于静态服务信息的介绍。终端设备的静态服务信息中可以包括该终端设备的Profile信息、设备使用状态信息以及来电通知方式等。
设备使用状态信息可以指示对应终端设备的当前是否处于工作状态。作为一种示例,终端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亮屏状态,输入状态,输出状态等。其中,输入状态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处于接收信息输入的状态,信息输入的方式可以包括键盘输入,鼠标输入,触摸输入,音视频数据输入等。输出状态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处于信息输出的状态,信息输出的方式可以包括音视频输出,显示屏输出等。
来电通知方式可以包括静音通知,响铃,振动,振动并响铃(振铃)等。其中,静音通知可以为:静音显示来电通知界面。也就是说,静音通知会显示来电通知界面,但不会响铃,振动或振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处于工作状态也可以称作设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板的决策中心可以通过查询平板的信任设备列表获取电脑的静态服务信息,手表的静态服务信息以及手机的静态服务信息。请参考上述S505,平板的信任设备列表中存储有与平板处于同一设备信任环的终端设备的静态服务信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平板的决策中心也可以通过执行上述S501-S505的步骤获取电脑的静态服务信息,手表的静态服务信息以及手机的静态服务信息。
S702、根据各个终端设备的静态服务信息判断设备信任环中是否存在处于工作状态的终端设备,若存在,且该处于工作状态的终端设备包括自身,执行S703a;若存在,且该处于工作状态的终端设备不包括自身,执行S703b;若不存在,执行S703c。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存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设备时,该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设备可以称作第三设备。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存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设备时,第一设备中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设备可以称作第四设备。
沿用S701中的举例,即第一设备包括平板,电脑以及手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来电通知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中的平板。示例性地,平板的决策中心会根据电脑的静态服务信息,手表的静态服务信息以及手机的静态服务信息判断设备信任环中是否存在处于工作状态的终端设备。若平板自身处于工作状态,执行S703a;若电脑,手表,手机中的至少一个处于工作状态,且平板自身不处于工作状态,执行S703b;若不存在,执行S703c。
S703a、通过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通知该来电。
仍沿用S701中的举例,且平板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为响铃。若平板的决策中心判断该平板处于工作状态,则向平板的通话UI发送响铃指示;平板的通话UI会根据该响铃指示显示来电界面UI,并响铃通知该来电。其中,来电界面UI也可称作来电UI。
S703b、静音通知该来电。
仍沿用S701中的举例。若平板的决策中心判断设备信任环中存在处于工作状态的终端设备,且该平板自身不处于工作状态,则向平板的通话UI发送静音指示;平板的通话UI会根据该静音指示显示来电界面UI,并静音通知该来电。
静音通知来电的方式可以为横幅通知,气泡通知,来电UI通知等,请参考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板通过来电UI通知来电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来电UI中可以包括接受控件,拒绝控件以及显示来电相关信息的文字。其中来电相关的文字可以包括来电号码,来电归属地,来电设备的名称,备注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受控件也可以称作第一控件,拒绝控件也可以称作第二控件。用户针对第一控件的操作可以为接听操作,用户针对第二控件的操作可以为拒绝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此种情况下平板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可能是响铃,振动,振铃等。平板并不会通过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进行来电通知。判断
这里结合具体来电场景对上述S703a和S703b进行说明。请参考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来电场景的示意图。该来电场景中,设备信任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手表,其中手机为接收到来电的终端设备,也即第二设备。平板,电脑以及手表为第一设备。平板正在播放电影,也即处于工作状态。手机,电脑以及手表均不处于工作状态。手机和电脑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为静音,平板预先设置的来电提醒方式为响铃,手表预先设置的来电提醒方式为振动。
当手机接收到来电时,会分别将同振信令发送至电脑,平板以及手表。
电脑接收到该同振信令,通过上述S701-S702判断平板处于工作状态,且自身不处于工作状态,则该电脑会静音通知该来电。
平板接收到该同振信令,通过上述S701-S702判断平板自身处于工作状态,则该平板会通过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也即响铃通知该来电。示例性地,如图9所示,平板可以在所播放电影的上层显示来电UI,并响铃通知该来电。
手表接收到该同振信令,通过上述S701-S702判断平板处于工作状态,且自身不处于工作状态,则该手表会静音通知该来电。
手机自身会通过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也即静音通知该来电。
也就是说,手机接收到来电时,若平板处于工作状态,则设备信任环中除平板和手机之外的终端设备,无论其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是什么,均只会静音通知该来电,仅手机和平板会通过预先设置的来电提醒方式通知该来电。如此,能够确保用户及时获知来电的同时,减小来电通知对用户的打扰。
S703c、获取第二设备的来电通知方式。
如上述图4的相关说明,终端设备的来电通知方式可以存储于该终端设备的静态服务信息中,该来电通知方式即为对应终端设备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同一设备信任环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近场通信连接交互静态服务信息,也就是说,同一设备信任环中的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获取对端设备的静态服务信息获知该对端设备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
仍沿用S701中的举例。若平板的决策中心判断设备信任环中不存在处于工作状态的终端设备,则可以根据手机的静态服务信息获取手机的来电通知方式。平板的决策中心获取手机的来电通知方式之后,就可以根据手机的来电通知方式确定自身的来电通知方式。其中,手机的来电通知方式即上述手机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
S704、判断第二设备的来电通知方式。若第二设备的来电通知方式为振动,响铃和振铃中的任一种,执行S705a;若第二设备的来电通知方式为静音,执行S705b。
S705a、静音通知该来电。
仍沿用S701中的举例。若平板的决策中心判断手机的来电通知方式为振动,响铃和振铃中的任一种,则会向平板的通话UI发送静音指示;平板的通话UI会根据该静音指示显示来电界面UI,并静音通知该来电。
如此,手机的来电通知已经足以使用户获知该来电,平板静音通知该来电可以减小来电通知对用户的打扰。
这里结合具体来电场景对上述S705a进行说明。请参考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来电场景的示意图。该来电场景中,设备信任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手表,其中手机为接收到来电的终端设备,也即第二设备。平板,电脑以及手表为第一设备。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手表均不处于工作状态。手机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为响铃,电脑和平板预先设置的来电提醒方式为响铃,手表预先设置的来电提醒方式为振动。
当手机接收到来电时,会分别将同振信令发送至电脑,平板以及手表。
电脑,平板以及手表接收到该同振信令,通过上述S701-S704判断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手表均不处于工作状态,且手机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为响铃,则该电脑,平板以及手表均会静音通知该来电。
手机自身会通过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也即响铃通知该来电。
也就是说,手机接收到来电时,若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手表均不处于工作状态,且手机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为响铃,则设备信任环中除手机之外的终端设备,无论其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是什么,均只会静音通知该来电,仅手机会通过预先设置的来电提醒方式通知该来电。如此,能够确保用户及时获知来电的同时,减小来电通知对用户的打扰。
S705b、通过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通知该来电。
仍沿用S701中的举例,且平板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为响铃。若平板的决策中心判断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手表均不处于工作状态,且手机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为静音,则向平板的通话UI发送响铃指示;平板的通话UI会根据该响铃指示显示来电界面UI,并响铃通知该来电。
这里结合具体来电场景对上述S705b进行说明。请参考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来电场景的示意图。该来电场景中,设备信任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手表,其中手机为接收到来电的终端设备,也即第二设备。平板,电脑以及手表为第一设备。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手表均不处于工作状态。手机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为静音,电脑和平板预先设置的来电提醒方式为响铃,手表预先设置的来电提醒方式为振动。
当手机接收到来电时,会分别将同振信令发送至电脑,平板以及手表。
电脑接收到该同振信令,通过上述S701-S704判断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手表均不处于工作状态,且手机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为静音,则该电脑会通过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也即响铃通知该来电。
平板接收到该同振信令,通过上述S701-S704判断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手表均不处于工作状态,且手机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为静音,则该平板会通过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也即响铃通知该来电。
手表接收到该同振信令,通过上述S701-S704判断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手表均不处于工作状态,且手机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为静音,则该手表会通过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也即振动通知该来电。
手机自身会通过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也即静音通知该来电。
也就是说,手机接收到来电时,若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手表均不处于工作状态,且手机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为静音,则设备信任环中的终端设备,均会通过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通知该来电。如此,能够确保手机静音时用户及时获知来电。
第一设备接收到同振信令时,若正在进行通话中,比如接听其它终端设备的来电,或向其他设备去电,或终端设备正在与其它终端设备进行多屏协同,仍进行来电通知会对正在接听的来电或正在进行的多屏协同造成干扰。其中,终端设备正在接听其它终端设备的来电也可以称作终端设备处于通话状态;终端设备正在进行多屏协同也可以称作终端设备处于多屏协同状态。终端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或终端设备处于多屏协同状态可以统称为终端设备处于协同状态。
在上述S701之前,也即第一设备获取设备信任环中各个终端设备的静态服务信息之前,第一设备可以先判断自身是否处于协同状态,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进行来电通知。请参阅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来电通知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在图7所示的S701之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来电通知方法还包括S1201-S1202。
S1201、响应于第二设备发送的同振信令,判断自身是否处于协同状态。若是,执行S1202。若否,执行S701。
S1202、若是,则不进行来电通知。也就是说,第一设备判断自身处于协同状态时,可以不进行来电通知,以减小对用户的打扰。示例性地,第一设备为平板。平板在执行上述S701之前,可以判断自身是否正在通话状态,或自身是否正在与其它终端设备进行多屏协同。若是,则不进行来电通知。如此,可以减小来电对用户的打扰,提升用户体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进行来电通知与静音通知完全不同。终端设备不进行来电通知是指该终端设备不通过任何方式进行通知,而静音通知来电可以包括横幅通知,气泡通知,弹窗通知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设置有免打扰模式。其中,免打扰模式为终端设备的一种工作模式。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进入免打扰模式。终端设备处于免打扰模式时,会停用来电通知,短信通知,消息通知等功能。
免打扰模式中可以设置白名单,白名单中可以包括应用,电话号码或其它终端设备的标识。在终端设备处于免打扰模式时,不会停用白名单中的应用,电话号码或终端设备的来电通知,短信通知或消息通知。
免打扰模式还可以设置免打扰规则。在终端设备处于免打扰模式时,不会停用不符合免打扰规则的电话号码或终端设备的来电通知。例如,终端设备的免打扰规则包括在5分钟内来电小于3次,则当该终端设备在5分钟内第3次接收到同一终端设备的来电时,会进行来电通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确定来电通知的方式之后,可以判断自身是否处于免打扰模式,白名单中是否包括发起来电的第三设备的设备标识,第三设备的来电是否符合免打扰规则。其中,第三设备的设备标识可以包含于上述同振信令中。
第一设备可以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进行来电通知,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请参考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来电通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3所示,在图7所示的S705a之前,S704之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来电通知方法还包括S1301-S1304。
S1301、判断自身是否处于免打扰模式。若是,执行S1302。若否,执行S705a。
S1302、判断免打扰模式的白名单中是否包括第三设备的设备标识。若否,执行S1303。若是,执行S705a。
S1303、判断第三设备的来电是否符合免打扰规则。若是,执行S1304。若否,执行S705a。
S1304、不进行来电通知。
这里结合具体来电场景对上述S1301-S1304进行说明。请参考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来电场景的示意图。该来电场景中,设备信任环包括手机1,平板,电脑以及手表,其中手机1为接收到来电的终端设备,也即第二设备。平板,电脑以及手表为第一设备。向手机1发起来电的第三设备为手机2。
手机1,电脑以及手表均不处于免打扰模式,平板正在播放电影,且处于免打扰模式。平板免打扰模式的白名单中不包括第三设备的标识。平板免打扰模式的免打扰规则为在5分钟内来电小于3次。手机1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为响铃。
当手机1接收到手机2在5分钟内的首次来电时,会分别将同振信令发送至电脑,平板以及手表。
平板接收到该同振信令,会通过上述S1301判断自身处于免打扰模式,通过上述S1302判断白名单中不包括第三设备的标识,通过上述S1303判断则该手机2的来电符合免打扰规则,则平板不会针对该来电进行来电通知。
电脑和手表接收到该同振信令,通过上述S1301判断自身不处于免打扰模式,则该电脑和手表会执行上述S705a,也即静音进行来电通知。
手机自身会通过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也即响铃通知该来电。
也就是说,手机接收到来电时,若平板处于免打扰模式,且第三设备不处于白名单中,来电也符合免打扰规则,则无论平板预先设置的来电通知方式是什么,该平板均不会进行来电通知。如此,能够减小来电通知对用户的打扰,提高来电通知的智能化程度。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S1301-S1304也可以执行于S705b之前,S704之后,在此种情况下,上述S1301-S1304以及相关说明中的S705a均替换为S705b即可。上述S1301-S1304也可以执行于S703a之前,S702之后,在此种情况下,上述S1301-S1304以及相关说明中的S705a均替换为S703a即可。上述S1301-S1304也可以执行于S703b之前,S702之后,在此种情况下,上述S1301-S1304以及相关说明中的S705a均替换为S703b即可。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来电通知方法进行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结合上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来电通知方法,能在确保用户及时获知来电的同时减小对用户的打扰,智能化程度较高,适用场景也较为丰富。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来电通知系统进行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来电通知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一设备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用于接收来电请求。在第一设备中存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三设备时,第三设备用于响应来电请求,通过第三设备中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进行来电通知。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项:亮屏状态,输入状态,输出状态。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存在第三设备时,第一设备中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四设备用于静音进行来电通知。
请参考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来电通知系统的示意图。为便于表示,图15中的第二设备为手机,第一设备包括电脑,平板以及手表。可以理解,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也可以为其它终端设备,这里只是示例性说明,并不代表本申请局限于此。
另外,图15中,手机中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为振铃。电脑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电脑中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为响铃。平板和手表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如图15所示,手机接收到来电请求后,会振铃进行来电通知。第一设备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电脑会响铃进行来电通知。而平板和手表,无论其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是什么,均只会静音进行来电通知。如此,可以确保用户能够及时获知来电的同时,减小来电通知对用户的打扰,提高来电通知的智能化程度,提高用户体验。
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具体功能可以参考上述来电通知方法中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600的组成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600可以为上述示例中的任一种电子设备,例如,该电子设备1600可以为手机、电脑等。示例性的,如图16所示,该电子设备1600可以包括:处理器1601和存储器1602。该存储器1602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该处理器1601执行该存储器1602存储的指令时,可以使得该电子设备1600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任一种功能,以实现以上示例中的任一种来电通知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17示出了的一种芯片系统1700的组成示意图。该芯片系统1700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中。例如该芯片系统1700可以设置于手机中。示例性的,该芯片系统1700可以包括:处理器1701和通信接口1702,用于支持电子设备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芯片系统1700还包括存储器,用于保存电子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该通信接口1702也可称为接口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相关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这个装置具体可以是芯片,组件或模块,该装置可包括相连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装置运行时,处理器可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芯片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主要从电子设备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其中涉及的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功能或动作或操作或步骤等,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来电通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所述第二设备用于接收来电请求;
在所述第一设备中存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三设备时,所述第三设备用于响应所述来电请求,通过所述第三设备中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进行来电通知;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项:亮屏状态,输入状态,输出状态;
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中存在所述第三设备时,所述第一设备中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第四设备用于静音进行来电通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电通知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不存在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三设备,且所述第二设备中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为响铃,振动,振铃中的任一种时,所述第一设备还用于静音进行来电通知。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来电通知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不存在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三设备,且所述第二设备中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为静音时,所述第一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设备中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进行来电通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电通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还用于在进行来电通知之前,判断自身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若是,则不进行来电通知;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项:免打扰状态,协同状态;
所述免打扰状态用于指示对应设备处于免打扰模式,所述来电请求发起设备的设备标识不处于所述免打扰模式的白名单中,且所述来电请求符合所述免打扰模式的免打扰规则;
所述协同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通话状态,多屏协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来电通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包括:响铃,振动,振铃,静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电通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连接;所述第二设备之间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连接;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来电通知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中的任一设备接收到第一操作时,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停止进行来电通知;其中,所述第一操作为针对所述来电通知的接听操作或拒绝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来电通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来电通知还包括显示来电界面;
所述来电界面中包括第一控件以及第二控件,所述接听操作为针对所述第一控件的操作,所述拒绝操作为针对所述第二控件的操作。
9.一种来电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来电通知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第一信令,各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来电通知系统中各个设备的静态服务信息;所述第一信令为所述第二设备响应于接收到来电请求发送至各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进行来电通知;所述静态服务信息包括使用状态信息以及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所述使用状态信息用于指示对应设备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在所述第一设备中存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三设备时,所述第三设备通过所述第三设备中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进行来电通知;
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中存在所述第三设备时,所述第一设备中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第四设备静音进行来电通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来电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不存在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三设备,且所述第二设备中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为响铃,振动,振铃中的任一种时,所述第一设备静音进行来电通知。
11.根据权利要求9-10任一项所述的来电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不存在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三设备,且所述第二设备中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为静音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设备中预设的来电通知方式进行来电通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来电通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来电通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判断自身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若是,则不进行来电通知;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项:免打扰状态,协同状态;
所述免打扰状态用于指示对应设备处于免打扰模式,所述来电请求发起设备的设备标识不处于所述免打扰模式的白名单中,且所述来电请求符合所述免打扰模式的免打扰规则;
所述协同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通话状态,多屏协同状态。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来电通知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来电通知方法。
1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括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可以根据所述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来电通知方法。
CN202210465777.XA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来电通知系统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0145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5777.XA CN117014540A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来电通知系统和电子设备
PCT/CN2022/139301 WO2023207138A1 (zh) 2022-04-29 2022-12-15 一种来电通知系统和电子设备
EP22908853.9A EP4290840A4 (en) 2022-04-29 2022-12-15 INCOMING CALL NOTIFICATION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8/269,816 US20240187515A1 (en) 2022-04-29 2022-12-15 Incoming call notification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5777.XA CN117014540A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来电通知系统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14540A true CN117014540A (zh) 2023-11-07

Family

ID=87929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5777.XA Pending CN117014540A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来电通知系统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87515A1 (zh)
EP (1) EP4290840A4 (zh)
CN (1) CN117014540A (zh)
WO (1) WO202320713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7779B (zh) * 2014-05-15 2017-12-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同步系统和信息同步方法
RU2658794C1 (ru) * 2014-05-23 2018-06-22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уведомления
CN106550101B (zh) * 2015-09-21 2020-01-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事件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6100663B (zh) * 2016-06-29 2019-08-3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和移动终端的互动装置及方法
CN111835907A (zh) * 2019-04-22 202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跨电子设备转接服务的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WO2021169538A1 (zh) * 2020-02-25 2021-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通知消息重复提醒的方法和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07138A1 (zh) 2023-11-02
EP4290840A1 (en) 2023-12-13
EP4290840A4 (en) 2024-07-24
US20240187515A1 (en) 2024-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13238B (zh) 一种sim模块的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1013156A1 (zh) 蓝牙切换方法及蓝牙设备
WO2021082829A1 (zh) 蓝牙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US858884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uming media
US20220159453A1 (en) Method for Using Remote SIM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843712B2 (en) Address book-based device discovery method, audio and vide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789934B (zh) 一种蓝牙服务的查询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923611B (zh) 一种呼叫转移系统及相关装置
WO2020078332A1 (zh) 一种基于语音通话翻译能力的协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00210247A1 (en) Multi-standby terminal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call waiting sound thereof
WO2023207138A1 (zh) 一种来电通知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0798830B (zh) 一种失联设备查找方法及设备
CN117812548A (zh) 一种分布式通话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041465B (zh) 一种视频通话的优化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812547A (zh) 一种通话转移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177232B (zh) 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5087134B (zh) 一种蓝牙连接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6033592B (zh) 蜂窝通信功能的使用方法和装置
EP4203391A1 (en) Intera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rminal device
WO2024065122A1 (zh) 通信、通信指示方法和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5733884B (zh) 请求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338891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915308A (zh) 一种去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097839A (zh) 通话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18803144A (zh) 通话暂停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