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77232B - 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77232B
CN117177232B CN202210630997.3A CN202210630997A CN117177232B CN 117177232 B CN117177232 B CN 117177232B CN 202210630997 A CN202210630997 A CN 202210630997A CN 117177232 B CN117177232 B CN 1171772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card
configuration
modem
characteri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309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77232A (zh
Inventor
李海波
熊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3099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7723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8680 priority patent/WO202323665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177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77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77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772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6Registration at serving network Location Register, VLR or user mobility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在该方法中,如果应用处理器在Modem中获取到的终端随卡特性配置状态与预期状态不符,则应用处理器指示Modem对终端随卡特性配置状态进行调整以使其符合预期状态。这样,基于应用处理器可以便捷地对终端随卡特性配置进行统一管理,无需针对每个运营商单独进行配置,也无需针对每个芯片平台单独进行代码适配。

Description

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终端设备是否能够处理某种通信业务数据,取决于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与该种通信业务对应的通信特性。例如,在5G通信系统中,支持VONR(Voice On New Radio,5G数据域上承载的语音通话)特性的终端设备可以处理VONR业务数据,不支持VONR特性的终端设备则不能处理VONR业务数据。而终端设备是否支持某种通信特性取决于相关配置。
其中,一些通信特性是需要随通信运营商配置的,可以理解是随SIM卡配置的,即当终端设备使用对应运营商的SIM卡时,可以激活该通信特性。如何实现对这些通信特性配置的统一管理,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在该方法中,基于应用处理器对终端随卡特性配置进行统一管理,无需针对每个运营商单独进行配置,也无需针对每个芯片平台单独进行代码适配,便捷性较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该电子设备包括:
多个处理器;处理器包括应用处理器AP和调制解调处理器Modem;
存储器;
以及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上,当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响应于插入SIM卡的状态,电子设备的AP在Modem侧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该配置状态为第一状态;AP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预期状态,该预期状态为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不符时,AP指示Modem将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调整为第二状态;其中,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用于指示需要上报至网络侧的电子设备能力信息。
这样,基于应用处理器对终端随卡特性配置进行统一管理,无需针对每个运营商单独进行配置,也无需针对每个芯片平台单独进行代码适配,便捷性较高。
根据第一方面,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与核心网业务能力相关。相应的,当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在AP指示Modem将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调整为第二状态之后,响应于接收到的用户操作,电子设备根据第二状态确定能力信息,并将能力信息上报至网络侧;其中,用户操作用于发起第一业务。
示例性的,第一业务可以是语音业务,可以是数据业务。
示例性的,在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调整为第二状态后,若第二状态为支持,则电子设备根据第二状态确定的能力信息中包括与第一随卡配置特性对应的能力。以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为是否支持编码方式1为例,若第二状态为支持,则电子设备根据第二状态确定的能力信息中包括编码方式1。
又示例性的,在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调整为第二状态后,若第二状态为不支持,则电子设备根据第二状态确定的能力信息中不包括与第一随卡配置特性对应的能力。以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为是否支持编码方式1为例,若第二状态为不支持,则电子设备根据第二状态确定的能力信息中不包括编码方式1。
再示例性的,在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调整为第二状态后,若第二状态为使能,则在电子设备根据第二状态确定的能力信息中,与第一随卡配置特性对应的字段值(例如“1”)标识使能状态。若第二状态为不使能,则在电子设备根据第二状态确定的能力信息中,与第一随卡配置特性对应的字段值(例如“0”)标识不使能状态。
这样,在Modem侧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与预期状态相符时,AP不再指示Modem调整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此时如果用户发起相关业务,则电子设备基于Modem侧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确定能力信息,并上报至网络侧。在Modem侧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与预期状态不符时,AP指示Modem调整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此时如果用户发起相关业务,则电子设备基于Modem侧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调整后的配置状态确定能力信息,并上报至网络侧。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当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AP获取电子设备的系统版本信息和/或区域信息;AP根据系统版本信息和/或区域信息,查询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预期状态。
这样,如果Modem侧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和与系统版本信息和/或区域信息对应的预期状态不符,则AP指示Modem调整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以使配置状态与预期状态相符。由此,基于终端AP侧不仅可以便捷地对终端随卡特性配置进行统一管理,还可以基于终端AP侧实现对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的终端随卡特性配置的统一管理,或者实现对不同版本终端的随卡特性配置的统一管理。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与无线接入能力相关。相应的,当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在电子设备接入网络侧的过程中,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状态生成能力信息,并将能力信息上报至网络侧;在AP指示Modem将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调整为第二状态之后,电子设备根据第二状态更新能力信息,并将更新后的能力信息上报至网络侧。
这样,在电子设备接入网络侧的过程中,电子设备会根据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生成能力信息,并将能力信息上报至网络侧。其中,在Modem侧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与预期状态相符时,AP不再指示Modem调整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此时电子设备无需对于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相关的能力信息进行更新。在Modem侧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与预期状态不符时,AP指示Modem调整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此时电子设备需要基于Modem侧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调整后的配置状态对能力信息进行更新,并重新上报至网络侧。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当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AP在Modem侧中XmL文件中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当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当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AP在AP侧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预期状态。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与无线接入能力相关,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为是否支持5G数据域上承载的语音通话VONR或是否支持4G数据域上承载的语音通话VOLTE。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与核心网业务能力相关,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为是否支持增强语音业务EVS编码方式。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为AP感兴趣的随卡配置特性。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当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响应于插入SIM卡的状态,Modem根据与SIM卡对应的配置需求,对各个随卡配置特性进行状态配置。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当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响应于插入SIM卡的状态,在SIM卡所属的运营商信息与历史插卡信息不一致时,Modem根据与SIM卡对应的配置需求,对各个随卡配置特性进行状态配置;其中,历史插卡信息,用于指示用户最近一次插入的SIM卡所属的运营商信息。
这样,在插入的SIM卡所属的运营商信息未发生变化时,Modem侧无需再重复配置终端随卡特性的状态,避免了资源浪费。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当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响应于插入SIM卡的状态,在SIM卡所属的运营商信息与历史插卡信息不一致时,AP在Modem侧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
这样,在插入的SIM卡所属的运营商信息未发生变化时,Modem侧无需再重复配置终端随卡特性的状态,AP侧也无需再进行随卡特性状态是否符合预期的判断,以此减少了AP和Modem之间不必要的交互,避免了资源浪费。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电子设备为双卡设备,Modem包括第一Modem和第二Modem。相应的,当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响应于针对第一Modem插入第一SIM卡的状态,AP在第一Modem侧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第一配置状态,第一配置状态为第一状态,并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不符时,指示第一Modem将第一配置状态调整为第二状态;
响应于针对第二Modem插入第二SIM卡的状态,AP在第二Modem侧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第二配置状态,第二配置状态为第一状态,并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不符时,指示第二Modem将第二配置状态调整为第二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包括应用处理器AP和调制解调处理器Modem,该方法包括:
响应于插入SIM卡的状态,电子设备的AP在Modem侧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配置状态为第一状态;AP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预期状态,预期状态为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不符时,AP指示Modem将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调整为第二状态;其中,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用于指示需要上报至网络侧的电子设备能力信息。
根据第二方面,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与核心网业务能力相关;相应的,在AP指示Modem将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调整为第二状态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的用户操作,电子设备根据第二状态确定能力信息,并将能力信息上报至网络侧;其中,用户操作用于发起第一业务。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AP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预期状态,可以包括:AP获取电子设备的系统版本信息和/或区域信息;AP根据系统版本信息和/或区域信息,查询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预期状态。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与无线接入能力相关;相应的,该方法还包括:在电子设备接入网络侧的过程中,根据第一状态生成能力信息,并将能力信息上报至网络侧;在AP指示Modem将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调整为第二状态之后,该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根据第二状态更新能力信息,并将更新后的能力信息上报至网络侧。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AP在Modem侧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可以包括:AP在Modem侧中XmL文件中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AP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预期状态,可以包括:AP在AP侧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预期状态。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与无线接入能力相关,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为是否支持VONR或是否支持VOLTE。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与核心网业务能力相关,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为是否支持EVS编码方式。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为AP感兴趣的随卡配置特性。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插入SIM卡的状态,Modem根据与SIM卡对应的配置需求,对各个随卡配置特性进行状态配置。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响应于插入SIM卡的状态,Modem根据与SIM卡对应的配置需求,对各个随卡配置特性进行状态配置,可以包括:响应于插入SIM卡的状态,在SIM卡所属的运营商信息与历史插卡信息不一致时,Modem根据与SIM卡对应的配置需求,对各个随卡配置特性进行状态配置;其中,历史插卡信息,用于指示用户最近一次插入的SIM卡所属的运营商信息。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响应于插入SIM卡的状态,电子设备的AP在Modem侧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可以包括:响应于插入SIM卡的状态,在SIM卡所属的运营商信息与历史插卡信息不一致时,AP在Modem侧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电子设备为双卡设备,Modem包括第一Modem和第二Modem;该方法包括:
响应于针对第一Modem插入第一SIM卡的状态,AP在第一Modem侧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第一配置状态,第一配置状态为第一状态,并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不符时,指示第一Modem将第一配置状态调整为第二状态;
响应于针对第二Modem插入第二SIM卡的状态,AP在第二Modem侧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第二配置状态,第二配置状态为第一状态,并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不符时,指示第二Modem将第二配置状态调整为第二状态。
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电路、收发管脚。其中,该收发管脚和该处理电路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处理电路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的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以控制接收管脚接收信号,以控制发送管脚发送信号。
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一项的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
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中任意一项的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
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示例性示出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示例性示出的蜂窝移动通信特性的配置方式;
图3为示例性示出的随卡特性的配置流程示意图;
图4为示例性示出的随卡特性配置涉及的管理问题示意图;
图5为示例性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示例性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卡特性的配置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块交互示意图;
图9为示例性示出的随卡特性的配置调整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块交互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块交互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块交互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块交互示意图;
图14为示例性示出的应用场景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目标对象和第二目标对象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目标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的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处理单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单元;多个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3G通信系统、4G通信系统、5G通信系统、5G以上的通信系统,以及后续演进的支持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3GPP)协议版本的通信系统,例如: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系统、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系统、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2000系统、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izat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LTE(Long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LTE系统、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LTE系统、5G NR(New Radio,新空口)系统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图1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架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接入网设备20和核心网设备30。
终端设备10可以指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终端设备10还可以是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等无线通信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接入网设备20是一种部署在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设备10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接入网设备20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接入网设备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5G NR系统中,称为gNodeB或者gNB。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接入网设备”这一名称可能会变化。为方便描述,上述为终端设备10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可以统称为接入网设备。
核心网设备30是指可以为终端设备10提供会话管理、移动性关系、策略管理、安全认证等功能的设备。示例性的,核心网设备30可以包括第一核心网设备和第二核心网设备,其中,第一核心网设备负责终端设备10的接入管理和移动性管理,第二核心网设备负责终端设备10的会话管理。可选的,在5G NR系统中,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实现AMF(Access and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第二核心网设备可以实现S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会话管理功能)。
以5G NR系统为例,该系统架构可以包括:UE、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5G核心网(5G core network,5GC)和以及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无线空口连接到运营商部署的无线接入网,继而通过核心网连接到数据网络,并使用5GC提供的各项服务。
其中,UE的通信特性(或通信功能)需要预先进行配置,并在无线接入的过程中或发起核心网业务时上报给网络侧。如图2所示,通信特性常见的配置方式包括:随终端配置、随网配置和随卡配置。其中:
随终端配置,是指在终端设备出厂时对相关通信特性进行配置。示例性的,平板电脑的语音通话特性是在平板电脑出厂时预置的。
随网配置,是指终端设备在联网后对通信特性进行配置。示例性的,移动终端的漫游特性是在移动终端注册到漫游列表中的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后进行配置的。如果移动终端漫游注册到具有5G能力的PLMN,则该移动终端的漫游特性为5G漫游。
随卡配置,也可以理解为随通信运营商配置。在插入SIM(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Module,用户标识模块)卡后,终端设备检测该SIM卡所属的通信运营商,并根据与该通信运营商匹配的配置需求完成相关通信特性的配置。例如,某通信运营商针对通信特性A的配置需求为激活(或使能或支持),则在终端设备中安装此通信运营商的SIM时,终端设备的通信特性A会被配置为激活状态(或使能状态或支持状态)。示例性的,随卡配置的通信特性(或称通信功能)可以为是否支持VONR,是否支持EVS(Enhanced VoiceServices,增强语音业务)编码方式,是否支持VoLTE等。
其中,随卡配置方式是终端设备通信特性配置的主流方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的Modem(调制解调处理器)中预存与各个通信运营商分别对应的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例如,与通信运营商1对应的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存储于Xml文件1中,与通信运营商2对应的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存储于Xml文件2中,以此类推。其中,每个Xml文件中可以包括通信运营商对多种通信特性的配置需求,且不同通信运营商针对同一通信特性的配置需求不尽相同。
参照图3所示,SIM卡插入终端设备的SIM卡模块后,SIM卡模块识别该SIM卡所属的通信运营商,也即识别该SIM卡的MCC(Mobile Country Code,移动国家码)和MNC(MobileNetwork Code,移动网络码),并向Modem上报SIM卡插卡事件。Modem在接收到SIM卡插卡事件之后,获取SIM卡的MCC和MNC,并读取与该MCC和MNC匹配的Xml文件。随即,Modem根据该Xml文件中的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对终端设备的相关通信特性进行配置。示例性的,假设插入的SIM卡所属的通信运营商为通信运营商1,则Modem根据Xml文件1中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对终端设备的相关通信特性进行配置。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的Modem中还可以预存默认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存储于Xml文件m中。假设终端设备的Modem中不存在与通信运营商m对应的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则当插入的SIM卡所属的通信运营商为通信运营商m时,则Modem可以根据默认Xml文件中的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对终端设备的相关通信特性进行配置。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的Modem中预存通信特性配置需求表。示例性的,通信特性配置需求表可以参照表1。如表1所示,在该通信特性配置需求表中可以记录与不同通信运营商分别对应的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还可以记录默认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SIM卡插入终端设备的SIM卡模块后,SIM卡模块识别该SIM卡MCC和MNC。Modem获取到SIM卡的MCC和MNC后,根据MCC和MNC在通信特性配置需求表中查询匹配的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进而根据查询到的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对终端设备的相关通信特性进行配置。示例性的,假设插入的SIM卡所属的通信运营商为通信运营商1,则Modem根据通信特性配置需求表中与通信运营商1匹配的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对终端设备的相关通信特性进行配置。又示例性的,假设插入的SIM卡所属的通信运营商为通信运营商m,则Modem在通信特性配置需求表中未查询匹配的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此时可以根据默认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对终端设备的相关通信特性进行配置。
在终端设备的相关通信特性完成配置之后,Modem向接入网进行注册,以完成终端设备驻网操作。
表1
运营商1 运营商2 运营商3 运营商4 运营商n 默认
配置位置 1.Xml 2.Xml 3.Xml 4.Xml n.Xml m.Xml
MCCMNC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特性A 使能 使能 不使能 不使能 使能 使能
特性B 支持 支持 不支持 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特性C 不使能 不使能 使能 不使能 不使能 使能
由于芯片厂商提供的基础代码都是相同的,在芯片出厂时部分通信特性会根据通信运营商的诉求进行默认配置。如果终端厂商需要调整通信特性,则需要针对每个通信运营商进行单独配置,而目前全球通信运营商多达80多个,不便于统一调整。示例性的,与每个通信运营商对应的通信特性分别在相应的Xml文件中进行配置。
而且,芯片厂商暂未提供终端Modem侧对通信特性进行统一调整的接口。即使芯片厂商提供了终端Modem侧对通信特性进行统一调整的接口,终端厂商也需要对不同的芯片平台分别进行适配,依旧是不便于统一调整。另外,即使是在终端Modem侧对通信特性进行调整,也无法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版本(或称终端系统版本)或者不同区域(终端中设置的使用区域或终端所处的区域)的终端进行调整。
参照图4,以终端厂商需要调整通信特性A为例,针对每个通信运营商(运营商A、运营商B、运营商C等)均需要单独进行配置。即使每个芯片平台(芯片平台A、芯片平台B、芯片平台C等)均提供了Modem侧对通信特性进行统一调整的接口,终端厂商针对通信特性A进行调整时,也需要针对每个芯片平台单独进行代码适配。
其中,不同版本或不同区域中的终端设备的芯片可能属于同一芯片平台,例如,版本为A和B的终端设备的芯片均属于芯片平台A。而且,相同版本或相同区域中的终端设备的芯片也可能属于不同芯片平台,例如,版本为A的终端设备的芯片属于芯片平台A或芯片平台B。由此,即使基于芯片平台提供的接口在Modem侧进行调整,也无法只针对某个版本(如终端版本A或终端版本B或终端版本C等)的终端设备单独进行调整,也无法只针对某个区域中的终端设备单独进行调整。
示例性的,如果终端厂商若需要将版本为A的终端设备的特性B均配置为不支持,则开发人员需要单独为版本为A的终端设备预置能够匹配各个通信运营商的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可以参照表2),甚至需要单独为版本为A的终端设备开发代码并专门维护。由此可知,具有特殊需求的终端版本越多,开发人员的工作量越大。
表2
运营商1 运营商2 运营商3 运营商4 运营商n 默认
配置位置 1.Xml 2.Xml 3.Xml 4.Xml n.Xml m.Xml
MCCMNC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特性A 使能 使能 不使能 不使能 使能 使能
特性B 不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特性C 不使能 不使能 使能 不使能 不使能 使能
因此,如何便捷地对终端设备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情况进行统一且有针对性的管理,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随卡配置特性,指的是适用于随卡配置方式的终端通信特性。在下文中,将随卡配置特性简称为随卡特性。
如图5所示为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可选地,电子设备100可以称为终端,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本申请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可以适用于上述提及的UE。应该理解的是,图5所示电子设备100仅是电子设备的一个范例,并且电子设备1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5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运动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Modem),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
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1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电子设备100充电,也可以用于电子设备100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充电管理模块140为电池1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41为电子设备供电。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
电子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
电子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100的存储能力。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使得电子设备100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将音频模块1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10中。
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扬声器170A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电子设备100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170B靠近人耳接听语音。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170C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
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电子设备100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
触摸传感器,也称“触控面板”。触摸传感器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或称电源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电子设备1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电子设备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1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例如,作用于不同应用(例如拍照,音频播放等)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
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电子设备100的接触和分离。电子设备10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1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195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所述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电子设备100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电子设备100中,不能和电子设备100分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SIM卡用于存储用户信息,例如IMSI(International Mobile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其中,SIM卡存储的用户信息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00的身份标识。进入,电子设备100可以使用该身份标识通过各种语音解决方案向其他终端发起呼叫,并在其他终端接受该呼叫后进行音视频通信。
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申请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框图。
电子设备100的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
如图6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通话,相机,图库,日历,地图,导航,蓝牙,音乐,视频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6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所述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电子设备10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
如图6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还可以包括随卡特性调整模块。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随卡特性调整模块可以设置于应用处理器中,可以用于在随卡特性的状态不符合预期时,对随卡特性状态进行调整。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随卡特性调整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应用程序层,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音频驱动,Wi-Fi驱动,传感器驱动等。其中,硬件至少包括处理器、显示屏、扬声器、Wi-Fi模块、传感器等。
可以理解的是,图6示出的软件结构中的层以及各层中包含的部件,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层,以及每个层中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本申请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实施例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在该方法中,基于AP侧来实现对随卡特性配置的管理,不仅能够对终端设备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情况进行统一的管理,而且能够对终端设备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参照图7,SIM卡插入终端设备的SIM卡模块后(即SIM模块检测到SIM卡的状态发生变化),SIM卡模块识别该SIM卡所属的通信运营商,也即识别该SIM卡的MCC和MNC,并向Modem上报SIM卡插卡事件。Modem在接收到SIM卡插卡事件之后,获取SIM卡的MCC和MNC,并读取与该MCC和MNC匹配的Xml文件。随即,Modem根据该Xml文件中的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对终端设备的相关通信特性进行配置。示例性的,假设插入的SIM卡所属的通信运营商为通信运营商1,则Modem根据Xml文件1中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对终端设备的相关通信特性进行配置。
另外,Modem在接收到SIM卡插卡事件之后,将SIM卡插卡事件继续上报给AP。AP接收到SIM卡插卡事件之后,从Modem中获取随卡特性的状态,例如可以是获取其感兴趣的随卡特性的状态。如果从Modem中获取随卡特性的状态,与读取到的预期的随卡特性状态不符,则指示Modem调整相应的随卡特性的状态。Modem重设相应的随卡特性的状态之后,即终端设备可基于重设的随卡特性状态向接入网进行注册或者处理相关通信业务数据。
这样,基于AP侧可以便捷地对终端随卡特性配置进行统一管理,无需针对每个运营商单独进行配置,也无需针对每个芯片平台单独进行代码适配。尤其是,如果AP读取到的随卡特性预期状态与终端版本和/或终端区域匹配,则基于AP侧可以便捷地对终端随卡特性配置进行有针对性地管理,也即基于AP侧可以只针对同一版本或同一区域的终端随卡特性配置进行管理。
场景一
在本场景中,针对同一种随卡特性,终端AP侧设置的预期状态是相同的。
如图8所示为各模块的交互流程示意图,参照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的流程,具体包括:
S101,响应于插入SIM卡的状态,UE的Modem配置终端随卡特性的状态。
示例性的,SIM卡插入终端设备的SIM卡模块后,SIM卡模块识别该SIM卡所属的通信运营商,也即识别该SIM卡的MCC和MNC,并向Modem上报SIM卡插卡事件。Modem在接收到SIM卡插卡事件之后,获取SIM卡的MCC和MNC,并读取与该MCC和MNC匹配的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根据该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对终端设备的随卡特性进行配置。
示例性的,若Modem根据SIM卡所属的运营商的配置需求信息,获知随卡特性A的配置需求为支持,则Modem将随卡特性A的状态配置为支持。
在本步骤中,UE的Modem完成所有随卡特性状态的配置。其中,UE的能力(UECapability)可以包括UE支持的随卡配置特性。也就是说,完成状态配置的终端随卡特性,可以理解为是终端的能力。
其中,UE的能力至少可以包括与无线接入相关的能力和与核心网业务相关的能力。相应的,终端随卡特性也至少可以包括与无线接入能力相关的随卡特性和与核心网业务处理能力相关的随卡特性。
S102,UE向5G系统发送注册请求。
示例性的,5G系统可以采用5G SA(独立组网)网络,包括5G基站和5GC。其中,UE连接到5G SA网络的过程中,首先连接到5G基站,再附着(Attach)并注册到5GC。
具体的,UE可以先向5G SA网络发送注册请求(例如registration request)。其中,注册请求中可以包括注册类型、安全参数等信息。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UE也可以是向4G系统发出注册请求,又比如是核心网为4G的NSA组网系统,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UE的Modem侧进行状态配置的随卡特性,与UE注册的通信系统有关。示例性的,在UE注册到5G通信系统时,随卡特性与5G通信系统有关,例如是否支持VONR;又示例性的,在UE向4G通信系统注册时,随卡特性与4G通信系统有关,例如是否支持VOLTE。
S103,5G SA网络向UE发送能力查询消息。
S104,UE向5G SA网络发送能力消息。
如果注册请求中未携带UE的能力信息,则5G SA网络向UE下发能力查询消息(例如UE Capability Enquiry指令)。其中,能力查询消息用于请求UE在NR的无线接入能力。UE接收到能力查询消息,向基站发送能力消息(例如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以向5G SA网络上报UE与无线接入相关的能力。示例性的,UE与无线接入相关的能力可以包括:是否支持VONR,是否支持VOLTE等。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UE向5G SA网络发送的注册请求中携带UE的能力信息,则5GSA网络不再向UE发送能力查询消息。在UE连接到5G SA网络的过程中,5G SA网络在各种事件判决时,均需要获知UE的能力。因此,当基站需要UE上报UE Capability时,基站会给UE下发UE Capability Enquiry指令。当UE收到UE Capability Enquiry指令后,UE根据指令上报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然后,5G SA网络根据UE提供的信息,对UE的身份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若5G SA网络接受UE,则向UE反馈注册接受消息(例如registration accept)。注册接受消息中可包含该5G SA网络是否支持VoNR的指示、该5G SA网络是否支持基于N26接口的互操作等等。UE连接到5G SA网络后,可以和5GC通信,并使用5GC提供的各项服务。本流程未尽详细解释之处可以参照已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在UE连接到5G SA网络的过程中,与无线接入能力相关的终端随卡特性(也即与无线接入相关的终端能力)会上报给网络侧。
S105,UE的Modem向AP发送SIM卡插卡事件。
Modem在接收到SIM卡插卡事件之后,将SIM卡插卡事件上报给AP。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Modem执行网络注册(例如102-104)与S105是可以同时进行的,相互独立的两个事件;也可以是执行网络注册之后再进行S105,或者进行S105之后再进行网络注册。也即,本实施例对S105与S102~S104的先后执行顺序不做限定。
S106,UE的AP接收到SIM卡插卡事件之后,向Modem发送随卡特性A状态的获取请求。
响应于接收到的SIM卡插卡事件,AP向Modem查询一些随卡特性的配置状态。其中,AP需要查询的随卡特性为预设的终端感兴趣的一些随卡特性(或称UE能力),可以包括与无线接入能力相关的随卡特性,也可以包括与核心网业务处理能力相关的随卡特性。
需要指出的是,AP感兴趣的随卡特性,与UE注册的通信系统相关。示例性的,在UE注册到5G通信系统时,AP感兴趣的随卡特性与5G通信系统有关,例如是否支持VONR;又示例性的,在UE向4G通信系统注册时,AP感兴趣的随卡特性与4G通信系统有关,例如是否支持VOLTE。
其中,随卡特性状态的获取请求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随卡特性的标识。当AP需要查询的随卡特性的数量为多个时,随卡特性状态的获取请求中可以包括随卡特性的数量以及每个随卡特性的标识。
表3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终端感兴趣的随卡特性列表。如表3所示,在本场景中针对同一种随卡特性,终端预期状态是相同的。需要指出的是,若终端感兴趣的随卡特性的数量为多个,则AP向Modem发送与这多个随卡特性对应的随卡特性状态的获取请求。在本实施例中,仅以终端感兴趣的随卡特性A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假设随卡特性A为与无线接入能力相关的终端随卡特性。故在UE连接到5G SA网络的过程中,随卡特性A状态作为UE能力会上报给网络侧。
表3
随卡特性 预期状态
随卡特性A 不支持
随卡特性B 支持
随卡特性C 使能
随卡特性D 支持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AP侧也设置有随卡特性以及对应的预期状态之间的关系,如上表所示。又示例性的,AP侧随卡特性与预期状态之间关系的存储形式也可以采用类似Modem侧存储的Xml文件形式。
S107,UE的Modem响应于随卡特性A状态的获取请求,向AP发送随卡特性A的状态。
AP向Modem发送随卡特性A状态的获取请求。响应于接收到的随卡特性A状态的获取请求,Modem读取随卡特性A的状态,并将随卡特性A的状态反馈给AP。
S108,UE的AP判断随卡特性A的状态是否符合预期,若否,则执行S109,若是,则随卡特性状态调整流程结束。
AP在接收到Modem发送的随卡特性A的状态,读取随卡特性A的预期状态,并判断Modem中随卡特性A的状态是否与预期状态相符。
示例性的,Modem发送的随卡特性A的状态为支持,而AP读取的随卡特性A的预期状态为不支持,则Modem中随卡特性A的状态是否与预期状态不相符,也即AP判断随卡特性A的状态不符合预期。
S109,UE的AP向Modem发送随卡特性A状态的调整请求。
在AP判断随卡特性A的状态不符合预期时,AP向Modem发送随卡特性A状态的调整请求,以使随卡特性A的状态与预期状态相符。
其中,随卡特性状态的调整请求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随卡特性的标识以及预期状态。当与预期状态不符的随卡特性的数量为多个时,随卡特性状态的调整请求中可以包括与预期状态不符的随卡特性的数量,以及每个随卡特性的标识和预期状态。
其中,AP和Modem之间的信息交互可以基于RIL(Radio Interface Layer,无线接口层)来实现。RIL在Android中的实现分为RILJ和RILC两部分,RILJ属于Framework(框架)层中的Java部分,RILC属于HAL层中的C/C++部分。在一种实现方式中,AP可以调用RILJ中的相关方法将随卡特性状态获取请求发送给RILC,RILC再将随卡特性状态获取请求传递给Modem。Modem调用RILC中的相关方法将随卡特性状态发送给RILJ,RILJ再将随卡特性状态传递给AP。在AP判断出存在与预期状态不符的随卡特性时,调用RILJ中的相关方法将随卡特性状态的调整请求发送给RILC,RILC再将随卡特性状态的调整请求传递给Modem。
S110,UE的Modem响应于随卡特性A状态的调整请求,重新配置随卡特性A的状态,并执行重新驻网的流程。
AP向Modem发送随卡特性A状态的调整请求。响应于接收到的随卡特性A状态的调整请求,Modem解析随卡特性A状态的调整请求获取随卡特性A状态的预期状态,并根据该预期状态重新配置随卡特性A的状态,以使终端随卡特性A符合预期,也即将随卡特性A的状态配置为不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AP侧判断感兴趣的随卡特性状态是否符合预期,以及在不符合预期时触发随卡特性状态重新配置的流程,与UE连接到5G SA网络的流程是并行的。
在一种可能的情形中,在随卡特性A状态被重新配置前,随卡特性A状态作为UE能力已上报到网络侧。此时,在随卡特性A状态被重新配置之后,UE重新执行网站注册流程,并将随卡特性A重新配置后的状态作为更新后的UE能力进行上报。
示例性的,UE向基站发送注册请求消息,该注册请求消息用于指示基站需要进行无线能力更新。例如,注册请求消息中NR-RAN-RCU的比特值用于指示是否需进行无线接入能力的更新。
基站响应于接收到的注册请求消息,则向UE发送UE能力查询消息。例如,基站解析注册请求消息,如果注册请求消息中NR-RAN-RCU的比特值指示需进行无线接入能力的更新,则向UE发送UE能力查询消息。UE响应于UE能力查询消息,向基站发送UE能力信息。假设,随卡特性A为是否支持VONR,则此时UE向基站发送的UE能力信息表明UE不支持VONR。
示例性的,UE还可以通过TAU(Tracking Area Update,跟踪区域更新)过程中或ATTACH到核心网的过程,将重新配置的随卡特性A状态作为UE能力向网络侧进行上报。
在一种可能的情形中,在随卡特性A状态被重新配置前,随卡特性A状态还未向网络侧上报。由此,在UE需要上报随卡特性A状态时,可以直接将随卡特性A重新配置后的状态作为UE能力进行上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上报与某种随卡特性对应的能力时,可以根据随卡特性的状态设置相应字段的值。例如,当随卡特性的配置状态为第一状态(例如支持或使能等)时,与该随卡特性对应的能力字段的值设置为“1”;当随卡特性的状态为第二状态(例如不支持或不使能)时,与该随卡特性对应的能力字段的值设置为“0”。
这样,基于终端AP侧可以便捷地对终端随卡特性配置进行统一管理,使感兴趣的随卡特性配置状态满足预期,无需针对每个运营商单独进行配置,也无需针对每个芯片平台单独进行代码适配。
场景二
在本场景中,针对同一种随卡特性,终端AP侧设置的预期状态不尽相同。例如,针对同一种随卡特性,不同版本的终端设备的预期状态不同。再例如,针对同一种随卡特性,不同区域的终端设备的预期状态不同。
如图10所示为各模块的交互流程示意图,参照图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的流程,具体包括:
S201,响应于插入SIM卡的状态,UE的Modem配置终端随卡特性的状态。
S202,UE向5G系统发送注册请求。
S203,5G SA网络向UE发送能力查询消息。
S204,UE向5G SA网络发送能力消息。
S205,UE的Modem向AP发送SIM卡插卡事件。
本实施例对S205与S202~S204的先后执行顺序不做限定。
S206,UE的AP接收到SIM卡插卡事件之后,向Modem发送随卡特性A状态的获取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依旧仅以终端感兴趣的随卡特性A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假设随卡特性A为与无线接入相关的终端随卡特性。故在UE连接到5G SA网络的过程中,随卡特性A状态作为UE能力会上报给网络侧。
表4
表4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终端感兴趣的随卡特性列表。如表4所示,在本场景中针对同一种随卡特性,终端预期状态不尽相同。其中,同一种随卡特性的终端预期状态与终端版本号有关。
表5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终端感兴趣的随卡特性列表。如表5所示,在本场景中针对同一种随卡特性,终端预期状态不尽相同。其中,同一种随卡特性的终端预期状态与终端区域信息有关。
表5
/>
表6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终端感兴趣的随卡特性列表。如表6所示,在本场景中针对同一种随卡特性,终端预期状态不尽相同。其中,同一种随卡特性的终端预期状态不仅与终端版本号有关,还与终端区域信息有关。
表6
除了上述提及的终端版本号以及终端区域信息之外,随卡特性的预期状态也可以与其他因素有关,例如,特定型号的手机等,具体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实际情况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S207,UE的Modem响应于随卡特性A状态的获取请求,向AP发送随卡特性A的状态。
S208,UE的AP根据UE的版本号和/或区域信息判断随卡特性A的状态是否符合预期,若否,则执行S209,若是,则随卡特性状态调整流程结束。
当终端感兴趣的随卡特性的预期状态仅与终端版本号有关时,AP获取UE的终端版本号,根据UE的终端号查询随卡特性A的预期状态,并判断随卡特性A的状态是否符合预期。
当终端感兴趣的随卡特性的预期状态仅与终端区域信息有关时,AP获取UE的终端区域信息,根据UE的终端区域信息查询随卡特性A的预期状态,并判断随卡特性A的状态是否符合预期。
当终端感兴趣的随卡特性的预期状态既与终端版本号有关,又与终端区域信息有关时,AP获取UE的终端版本号和终端区域信息,根据UE的终端版本号和终端区域信息查询随卡特性A的预期状态,并判断随卡特性A的状态是否符合预期。
在AP判断随卡特性A的状态不符合预期时,AP向Modem发送随卡特性A状态的调整请求,以使随卡特性A的状态与预期状态相符。
S209,UE的AP向Modem发送随卡特性A状态的调整请求。
S210,UE的Modem响应于随卡特性A状态的调整请求,重新配置随卡特性A的状态,并执行重新驻网的流程。
本流程未尽详细解释之处可以参见前文,在此不再赘述。
这样,基于终端AP侧不仅可以便捷地对终端随卡特性配置进行统一管理,还可以基于终端AP侧实现对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的终端随卡特性配置的统一管理,或者实现对不同版本终端的随卡特性配置的统一管理。
场景三
在本场景中,UE为双SIM卡设备,基于AP侧能够分别实现对UE中不同Modem的随卡特性配置的统一管理。其中,针对同一种随卡特性,终端AP侧设置的预期状态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下述以针对同一种随卡特性,终端AP侧设置的预期状态不尽相同为例,进行解释说明。
另外,UE中安装的两张SIM卡可以同属于一个通信运营商,也可以属于不同的通信运营商,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下述以两张SIM卡分别属于不同的通信运营商为例进行解释说明。
如图11所示为各模块的交互流程示意图,参照图1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的流程,具体包括:
S301,响应于在SIM卡槽1中插入SIM卡1的状态,UE的Modem1配置终端随卡1特性的状态。
示例性的,SIM卡1插入终端设备的SIM卡模块1后,SIM卡模块1识别该SIM卡所属的通信运营商,也即识别该SIM卡的MCC和MNC,并向Modem1上报SIM卡1插卡事件。Modem1在接收到SIM卡1插卡事件之后,获取SIM卡1的MCC和MNC,并读取与该MCC和MNC匹配的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根据该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对终端设备Modem1的随卡特性进行配置。
S302,UE向5G系统1发送注册请求。
S303,5G SA网络1向UE发送能力查询消息。
S304,UE向5G SA网络1发送能力消息。
其中,5G系统1可以采用5G SA网络,为了区分暂且将其称之为5G SA网络1。
S305,UE的Modem1向AP发送SIM卡1插卡事件。
本实施例对S305与S302~S304的先后执行顺序不做限定。
S306,UE的AP接收到SIM卡插卡事件之后,向Modem1发送随卡特性A状态的获取请求。
S307,UE的Modem1响应于随卡特性A状态的获取请求,向AP发送随卡特性A的状态。
S308,UE的AP根据UE的版本号和/或区域信息判断随卡特性A的状态是否符合预期,若否,则执行S209,若是,则随卡1特性状态调整流程结束。
S309,UE的AP向Modem1发送随卡特性A状态的调整请求。
S310,UE的Modem1响应于随卡特性A状态的调整请求,重新配置随卡特性A的状态,并执行重新驻网的流程。
S311,响应于在SIM卡槽2中插入SIM卡2的状态,UE的Modem2配置终端随卡2特性的状态。
示例性的,SIM卡2插入终端设备的SIM卡模块2后,SIM卡模块2识别该SIM卡所属的通信运营商,也即识别该SIM卡的MCC和MNC,并向Modem2上报SIM卡2插卡事件。Modem2在接收到SIM卡2插卡事件之后,获取SIM卡2的MCC和MNC,并读取与该MCC和MNC匹配的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根据该通信特性配置需求信息,对终端设备Modem2的随卡特性进行配置。
S312,UE向5G系统2发送注册请求。
S313,5G SA网络2向UE发送能力查询消息。
其中,5G系统2可以采用5G SA网络,为了区分暂且将其称之为5G SA网络2。
S314,UE向5G SA网络2发送能力消息。
S315,UE的Modem2向AP发送SIM卡2插卡事件。
本实施例对S315与S312~S314的先后执行顺序不做限定。
S316,UE的AP接收到SIM卡插卡事件之后,向Modem2发送随卡特性A状态的获取请求。
S317,UE的Modem2响应于随卡特性A状态的获取请求,向AP发送随卡特性A的状态。
S318,UE的AP根据UE的版本号和/或区域信息判断随卡特性A的状态是否符合预期,若否,则执行S319,若是,则随卡2特性状态调整流程结束。
S319,UE的AP向Modem2发送随卡特性A状态的调整请求。
S320,UE的Modem2响应于随卡特性A状态的调整请求,重新配置随卡特性A的状态,并执行重新驻网的流程。
其中,S301和S311可以是同时执行的,本实施例对S301~S310与S311~S320的先后执行顺序不做限定。
本流程未尽详细解释之处可以参见前文,在此不再赘述。
这样,在双卡终端设备中,基于终端AP也能分别对终端随卡1特性配置和终端随卡2特性配置进行统一管理。
场景四
本场景接续场景三,假设用户将SIM卡1在SIM卡槽1中取出,并将SIM卡3插入SIM卡槽1中。其中,SIM卡槽2中插入的SIM卡2不变。
如图12所示为各模块的交互流程示意图,参照图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的流程,具体包括:
S401,响应于在SIM卡槽1中插入SIM卡3的状态,UE的Modem1判断与Modem1对应的MCC和MNC是否发生变化,若否,则执行S402,若是,则执行S405。
示例性的,Modem在每当接收到SIM卡模块上报的SIM卡插卡事件之后,获取SIM卡的MCC和MNC,并将该MCC和MNC进行记录。其中,Modem可以仅存储最近一次插入的SIM卡的MCC和MNC,作为与Modem1对应的MCC和MNC,用于判断在该SIM卡槽插入的SIM卡所属的通信运营商是否发生了变化。示例性的,与Modem1对应的初始MCC和MNC均为null值。
在本场景中,SIM卡1插入终端设备的SIM卡模块1后,SIM卡模块1识别该SIM卡所属的通信运营商,也即识别该SIM卡的MCC和MNC,并向Modem1上报SIM卡1插卡事件。Modem1在接收到SIM卡1插卡事件之后,获取SIM卡1的MCC和MNC,并记录。此时,Modem1记录的是SIM卡1的MCC和MNC,也即与Modem1对应的MCC和MNC为SIM卡1的MCC和MNC。
在用户将SIM卡1取出又将SIM卡3插入SIM卡槽1之后,SIM卡模块1识别该SIM卡所属的通信运营商,也即识别该SIM卡的MCC和MNC,并向Modem1上报SIM卡3插卡事件。Modem1在接收到SIM卡3插卡事件之后,获取SIM卡3的MCC和MNC,对与Modem1对应的MCC和MNC进行更新,并判断更新前后与Modem1对应的MCC和MNC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更新前后与Modem1对应的MCC和MNC未发生变化,则表明在与Modem1对应的SIM卡槽插入的SIM卡所属的通信运营商没有发生变化。由于,终端随卡3特性的状态配置情况和终端随卡1特性的状态配置情况是相同的,而且,在AP接收到SIM卡1插卡事件之后,已经将Modem1中随卡特性的状态调整为符合预期。因此,只要终端区域信息未发生变化,当前Modem1中随卡特性的状态必然已符合预期。进而,Modem1无需再配置终端随卡3特性的状态。
如果更新前后与Modem1对应的MCC和MNC发生了变化,则表明在与Modem1对应的SIM卡槽插入的SIM卡所属的通信运营商发生了变化。由于终端随卡3特性的状态配置情况和终端随卡1特性的状态配置情况不一定相同,所以Modem1需要配置终端随卡3特性的状态。
S402,UE向5G系统1发送注册请求。
S403,5G SA网络1向UE发送能力查询消息。
S404,UE向5G SA网络1发送能力消息。
其中,5G系统1可以采用5G SA网络,为了区分暂且将其称之为5G SA网络1。
接续场景三中示例,由于SIM卡1和SIM卡3所属的通信运营商相同,则UE需要连接到5G SA网络1中。
S405,UE的Modem1向AP发送SIM卡3插卡事件及MCC和MNC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MCC和MNC信息用于指示与Modem1对应的MCC和MNC是否发生了变化。
UE的AP接收到SIM卡3插卡事件及MCC和MNC信息之后,如果MCC和MNC信息指示与Modem1对应的MCC和MNC未发生变化,且终端区域信息也未发生变化,则UE的AP无需从Modem1侧获取感兴趣的随卡特性状态,也即无需进行随卡特性状态是否符合预期的判断。
UE的AP接收到SIM卡3插卡事件及MCC和MNC信息之后,如果MCC和MNC信息指示与Modem1对应的MCC和MNC发生了变化,或者终端区域信息发生了变化,则UE的AP需要从Modem1侧获取感兴趣的随卡特性状态,并进行随卡特性状态是否符合预期的判断。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MCC和MNC信息用于指示SIM卡3的MCC和MNC,且AP分别存储与各个Modem对应的MCC和MNC。
UE的AP接收到Modem1上报的SIM卡3插卡事件及MCC和MNC信息之后,对与Modem1对应的MCC和MNC进行更新,并判断更新前后与Modem1对应的MCC和MNC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更新前后与Modem1对应的MCC和MNC未发生变化,且终端区域信息也未发生变化,则UE的AP无需从Modem1侧获取感兴趣的随卡特性状态,也即无需进行随卡特性状态是否符合预期的判断。如果更新前后与Modem1对应的MCC和MNC发生了变化,或者终端区域信息发生了变化,则UE的AP需要从Modem1侧获取感兴趣的随卡特性状态,并进行随卡特性状态是否符合预期的判断。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随卡特性的预期状态与终端区域无关,则UE的AP只需根据与Modem1对应的MCC和MNC是否发生变化,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随卡特性状态是否符合预期的判断。
在S405中,MCC和MNC信息可以指示与Modem1对应的MCC和MNC未发生变化。此时,AP无需从Modem1侧获取感兴趣的随卡特性状态,也即无需进行随卡特性状态是否符合预期的判断。
本实施例对S405与S402~S404的先后执行顺序不做限定。
S406,UE的Modem1配置终端随卡3特性的状态。
S407,UE向5G系统2发送注册请求。
S408,5G SA网络2向UE发送能力查询消息。
S409,UE向5G SA网络2发送能力消息。
其中,5G系统2可以采用5G SA网络,为了区分暂且将其称之为5G SA网络2。
接续场景三中示例,由于SIM卡1和SIM卡3所属的通信运营商不同,则假设UE需要连接到5G SA网络2中。
S410,UE的Modem1向AP发送SIM卡3插卡事件及MCC和MNC信息。
关于S410的解释说明可以参见关于S405,在此不再赘述。
在S410中,MCC和MNC信息可以指示与Modem1对应的MCC和MNC发生了变化。此时,AP需要从Modem1侧获取感兴趣的随卡特性状态,并进行随卡特性状态是否符合预期的判断,继续执行S411。
本实施例对S410与S407~S409的先后执行顺序不做限定。
S411,UE的AP向Modem1发送随卡特性A状态的获取请求。
S412,UE的Modem1响应于随卡特性A状态的获取请求,向AP发送随卡特性A的状态。
S413,UE的AP根据UE的版本号和/或区域信息判断随卡特性A的状态是否符合预期,若否,则执行S414,若是,则随卡3特性状态调整流程结束。
S414 UE的AP向Modem1发送随卡特性A状态的调整请求。
S415,UE的Modem1响应于随卡特性A状态的调整请求,重新配置随卡特性A的状态,并执行重新驻网的流程。
另外,由于SIM卡槽2中插入的SIM卡2未发生变化,则与Modem2对应的MCC和MNC未发生变化,则Modem2无需再配置终端随卡2特性的状态。此时,AP也无需再从Modem2侧获取感兴趣的随卡特性状态,并进行随卡特性状态是否符合预期的判断。
本流程依旧使以随卡特性A为例进行解释说明,未尽详细解释之处可以参见前文,在此不再赘述。
这样,在与某个Modem对应的MCC和MNC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Modem侧无需再重复配置终端随卡特性的状态,AP侧也无需再进行随卡特性状态是否符合预期的判断,以此减少了AP和Modem之间不必要的交互,避免了资源浪费。
场景五
与场景一~场景四不同的是,本场景以终端感兴趣的随卡特性B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假设随卡特性B为与核心网业务处理能力相关的终端随卡特性。故在UE连接到5G SA网络的过程中,随卡特性B状态不会作为UE能力会上报给网络侧,而是在用户发起相关业务时才会作为UE能力上报给网络侧。
如图13所示为各模块的交互流程示意图,参照图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的流程,具体包括:
S501,响应于插入SIM卡的状态,UE的Modem设置随卡特性的状态。
S502,UE向5G系统进行网络注册。
示例性的,5G系统可以采用5G SA网络,包括5G基站和5GC。其中,UE连接到5G SA网络的过程中,首先连接到5G基站,再附着(Attach)并注册到5GC。
示例性的,UE可以先向5G SA网络发送注册请求(例如registration request)。其中,注册请求中可以包括与无线接入相关的UE能力、注册类型、安全参数等信息。5G SA网络根据UE提供的信息,对UE的身份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若5G SA网络接受UE,则向UE反馈注册接受消息(例如registration accept)。注册接受消息中可包含该5G SA网络是否支持VoNR的指示、该5G SA网络是否支持基于N26接口的互操作等等。UE连接到5G SA网络后,可以和5GC通信,并使用5GC提供的各项服务。本流程未尽详细解释之处可以参照已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S503,UE的Modem向AP发送SIM卡插卡事件。
本实施例对S503与S502的先后执行顺序不做限定。
S504,UE的AP接收到SIM卡插卡事件之后,向Modem发送随卡特性B状态的获取请求。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假设随卡特性B为与核心网业务处理能力相关的终端随卡特性。故在UE连接到5G SA网络的过程中,随卡特性B状态不会作为UE能力会上报给网络侧。
S505,UE的Modem响应于随卡特性B状态的获取请求,向AP发送随卡特性B的状态。
AP向Modem发送随卡特性A状态的获取请求。响应于接收到的随卡特性A状态的获取请求,Modem读取随卡特性A的状态,并将随卡特性A的状态反馈给AP。
S506,UE的AP根据UE的版本号和/或区域信息判断随卡特性B的状态是否符合预期,若否,则执行S507,若是,则随卡特性状态调整流程结束。
S507,UE的AP向Modem发送随卡特性B状态的调整请求。
S508,UE的Modem响应于随卡特性B状态的调整请求,重新配置随卡特性B的状态。
由于随卡特性B的状态更改,不会影响UE的无线接入能力,所以随卡特性B的状态更改不会触发UE的重新驻网流程。
本流程未尽详细解释之处可以参照前文,在此不再赘述。
S509,响应于用户拨打电话的操作,UE向网络侧发送INVITE消息,INVITE消息中携带随卡特性B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随卡特性B设置为是否支持EVS编码方式。
当用户拨打电话时,触发UE(下述称之为终端B)呼叫终端A的流程。其中,终端B发起呼叫时涉及的语音方案可包括但不限于:VoNR、VoLTE、基于CS域的语音方案、VoWiFi或者N3IWF等等。在本实施例中,以5G系统提供的VoNR语音解决方案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其中,在终端B连接到5G SA网络之后,终端B需要通过5G SA网络注册到IMS(Internet protocolMultimedia Subsystem,网络互连协议多媒体子系统IMS)。进而,终端B在连接到5G SA网络并注册到IMS后,则可以使用5G系统提供的VoNR语音解决方案。
其中,终端B通过VoNR呼叫终端A的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终端B发送invite消息至5GC,该invite消息中可包含终端B的标识(例如IMSI),终端B支持的媒体类型和编码方式等等。
示例性的,在S101中,终端B的Modem配置随卡特性B的状态为不支持EVS编码方式,但AP侧随卡特性B的预期状态为支持编码方式1,则Modem会将随卡特性B的状态重新配置为支持编码方式1。此时,当用户使用终端B发起呼叫时,在终端B发送的invite消息中,包括终端B支持的编码方式包括编码方式1。示例性的,在终端B发送的invite消息中,包括终端B支持的编码方式包括编码方式1、编码方式2、编码方式3。
2.终端B建立信令无线承载(signal radio bearer,SRB)2,业务服务质量等级标识(quality of service class identifier,QCI)9默认承载和QCI5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信令无线承载。
3.5GC收到终端B发送的invite消息,向终端A发送应答消息invite 100,表示5GC正在处理终端B发起的主叫。
4. 5GC向终端A发送invite消息,该invite消息用于寻呼终端A。
5.终端A接收到invite消息,并建立SRB2信令无线承载,QCI9默认承载和QCI5
SIP信令无线承载。
6. 5GC 202向终端A发送invite消息。
7.终端A响应该invite消息。
8.终端A告知终端B自己所支持的媒体类型和编码方式。
假设,终端A支持的编码方式为编码方式1、编码方式2、编码方式3。此时,终端B和终端A之间协商确认的语音编码方式可以是编码方式1、编码方式2、编码方式3中任一种方式,例如为效果较佳的编码方式1。
9.终端B建立QCI1的数据无线承载,用于承载音视频等多媒体数据。
10.终端A建立QCI1的数据无线承载,用于承载音视频等多媒体数据。
11. 5GC指示终端B建立QCI=1的承载。
12.终端B收到终端A的invite 183消息。
13. 5GC指示终端A建立QCI=1的承载。
14.终端B收到终端A的invite 183消息以后,发送确认消息PRACK,启动资源预留过程。
15.终端A收到终端B的PRACK以后,返回PRACK 200响应,启动资源预留过程。
16.终端B收到被叫的PRACK 200以后,发送UPDATE消息,表明主叫端资源预留成功。
17.终端A收到终端B的UPDATE消息后,得知终端B的资源预留成功;终端A发送UPDATE 200,表明被叫端资源预留成功。
18.终端A发送invite 180至终端B,终端A振铃,终端B放回铃音。
至此,终端B成功呼叫到终端A。
19.终端A摘机,并向终端B发送invite 200。
至此,终端B和终端A之间成功建立了IMS会话。
20.终端B和终端A基于该IMS会话进行通信。即,终端B通过VoNR和终端A进行音视频通话。
可以理解的,上述步骤1 20为简化后的示例,具体实现中终端B和终端A可包括更多或更少的信令交互,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图14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组应用场景对比示意图。其中,终端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提供的方法之前,应用场景示意图可以参照图14中(1);终端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提供的方法之前,应用场景示意图可以参照图14中(2)。
参照图14中(1),终端B的Modem根据SIM的MCC和MNC配置随卡特性B的状态为不支持编码方式1,则在终端B呼叫终端A时,终端B通过invite消息上报其支持的编码方式,包括编码方式2和编码方式3。因此,终端B和终端A之间协商确认的语音编码方式可以是编码方式2或编码方式3。
参照图14中(2),终端B的Modem根据SIM的MCC和MNC配置随卡特性B的状态为不支持编码方式1,终端B的AP侧获取到随卡特性B的预期状态为支持,则触发Modem重配随卡特性B的状态以使随卡特性B的状态符合预期。也即,Modem重配随卡特性B的状态为支持编码方式1则在终端B呼叫终端A时,终端B通过invite消息上报其支持的编码方式,包括编码方式1、编码方式2、编码方式3。因此,终端B和终端A之间协商确认的语音编码方式可以是编码方式1、编码方式2、编码方式3中任一种方式。
示例性的,常见的语音编码方式包括:AMR(Adaptive Multi-Rate,自适应多速率)编码和AMR-WB(Adaptive Multi-Rate Wideband,自适应多速率宽带)编码和EVS编码。其中,终端之间可以依据编码方式优先级高低协商确认语音通信时所采用的语音编码方式。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相关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这个装置具体可以是芯片,组件或模块,该装置可包括相连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装置运行时,处理器可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芯片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如手机等)、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6)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包括应用处理器AP和调制解调处理器Modem;
存储器;
以及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响应于插入SIM卡的状态,AP在Modem侧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所述配置状态为第一状态;
所述AP读取存储于AP侧的所述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预期状态,所述预期状态为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不符时,所述AP指示所述Modem将所述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调整为所述第二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用于指示需要上报至网络侧的电子设备能力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与核心网业务能力相关;
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在所述AP指示所述Modem将所述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调整为所述第二状态之后,响应于接收到的用户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状态确定能力信息,并将所述能力信息上报至网络侧;
其中,所述用户操作用于发起第一业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所述AP获取电子设备的系统版本信息和/或区域信息;
所述AP根据所述系统版本信息和/或区域信息,查询所述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预期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与无线接入能力相关;
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在所述电子设备接入网络侧的过程中,根据所述第一状态生成能力信息,并将所述能力信息上报至网络侧;
在所述AP指示所述Modem将所述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调整为所述第二状态之后,根据所述第二状态更新所述能力信息,并将更新后的能力信息上报至网络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AP在Modem侧中XmL文件中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为是否支持5G数据域上承载的语音通话VONR或是否支持4G数据域上承载的语音通话VOLTE。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为是否支持增强语音业务EVS编码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为所述AP感兴趣的随卡配置特性。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响应于插入SIM卡的状态,所述Modem根据与所述SIM卡对应的配置需求,对各个随卡配置特性进行状态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响应于插入SIM卡的状态,在所述SIM卡所属的运营商信息与历史插卡信息不一致时,所述Modem根据与所述SIM卡对应的配置需求,对各个随卡配置特性进行状态配置;
其中,所述历史插卡信息,用于指示用户最近一次插入的SIM卡所属的运营商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响应于插入SIM卡的状态,在所述SIM卡所属的运营商信息与历史插卡信息不一致时,所述AP在Modem侧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双卡设备,所述Modem包括第一Modem和第二Modem;
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Modem插入第一SIM卡的状态,AP在所述第一Modem侧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第一配置状态,所述第一配置状态为第一状态,并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不符时,指示所述第一Modem将所述第一配置状态调整为所述第二状态;
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二Modem插入第二SIM卡的状态,AP在所述第二Modem侧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第二配置状态,所述第二配置状态为第一状态,并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不符时,指示所述第二Modem将所述第二配置状态调整为所述第二状态。
13.一种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应用处理器AP和调制解调处理器Modem,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插入SIM卡的状态,所述电子设备的AP在Modem侧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所述配置状态为第一状态;
所述AP读取存储于AP侧的所述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预期状态,所述预期状态为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不符时,所述AP指示所述Modem将所述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调整为所述第二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用于指示需要上报至网络侧的电子设备能力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与核心网业务能力相关;
在所述AP指示所述Modem将所述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调整为所述第二状态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用户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状态确定能力信息,并将所述能力信息上报至网络侧;
其中,所述用户操作用于发起第一业务。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P获取所述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预期状态,包括:
所述AP获取电子设备的系统版本信息和/或区域信息;
所述AP根据所述系统版本信息和/或区域信息,查询所述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预期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与无线接入能力相关;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接入网络侧的过程中,根据所述第一状态生成能力信息,并将所述能力信息上报至网络侧;
在所述AP指示所述Modem将所述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调整为所述第二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状态更新所述能力信息,并将更新后的能力信息上报至网络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P在Modem侧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包括:
所述AP在Modem侧中XmL文件中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为是否支持5G数据域上承载的语音通话VONR或是否支持4G数据域上承载的语音通话VOLTE。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为是否支持增强语音业务EVS编码方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随卡配置特性为所述AP感兴趣的随卡配置特性。
21.根据权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插入SIM卡的状态,所述Modem根据与所述SIM卡对应的配置需求,对各个随卡配置特性进行状态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插入SIM卡的状态,所述Modem根据与所述SIM卡对应的配置需求,对各个随卡配置特性进行状态配置,包括:
响应于插入SIM卡的状态,在所述SIM卡所属的运营商信息与历史插卡信息不一致时,所述Modem根据与所述SIM卡对应的配置需求,对各个随卡配置特性进行状态配置;
其中,所述历史插卡信息,用于指示用户最近一次插入的SIM卡所属的运营商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插入SIM卡的状态,所述电子设备的AP在Modem侧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包括:
响应于插入SIM卡的状态,在所述SIM卡所属的运营商信息与历史插卡信息不一致时,所述AP在Modem侧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状态。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双卡设备,所述Modem包括第一Modem和第二Modem;
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Modem插入第一SIM卡的状态,所述AP在所述第一Modem侧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第一配置状态,所述第一配置状态为第一状态,并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不符时,指示所述第一Modem将所述第一配置状态调整为所述第二状态;
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二Modem插入第二SIM卡的状态,所述AP在所述第二Modem侧获取第一随卡配置特性的第二配置状态,所述第二配置状态为第一状态,并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不符时,指示所述第二Modem将所述第二配置状态调整为所述第二状态。
25.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处理电路、收发管脚;其中,
所述收发管脚和所述处理电路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
所述处理电路执行如权利要求13-24中任一项所述的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以控制接收管脚接收信号,以控制发送管脚发送信号。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3-24中任一项所述的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
CN202210630997.3A 2022-06-06 2022-06-06 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71772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0997.3A CN117177232B (zh) 2022-06-06 2022-06-06 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CT/CN2023/088680 WO2023236659A1 (zh) 2022-06-06 2023-04-17 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0997.3A CN117177232B (zh) 2022-06-06 2022-06-06 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77232A CN117177232A (zh) 2023-12-05
CN117177232B true CN117177232B (zh) 2024-06-07

Family

ID=88928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30997.3A Active CN117177232B (zh) 2022-06-06 2022-06-06 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77232B (zh)
WO (1) WO2023236659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3653A (zh) * 2020-01-20 2020-04-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补充业务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及目标服务器
CN112533193A (zh) * 2020-11-30 2021-03-19 福州汇思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不同网络需求的配置方法和终端
WO2022087929A1 (zh) * 2020-10-28 2022-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56277A (ko) * 2007-11-30 2009-06-03 (주)케이티에프테크놀로지스 이동통신 사업자 변경 방법 및 이동통신 사업자 설정 정보제공 방법
CN103581889A (zh) * 2012-07-31 2014-02-1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配置参数自动更新方法及系统
US9787726B2 (en) * 2015-01-30 2017-10-10 Blackberry Limited Control of accesses for IMS services
CN106851610B (zh) * 2017-02-21 2020-06-0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根据sim卡选择volte的方法及系统
CN107682194B (zh) * 2017-09-30 2019-08-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获取、处理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567073B (zh) * 2018-10-15 2022-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配置方法及装置
GB2588985B (en) * 2019-10-04 2022-11-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etwork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3653A (zh) * 2020-01-20 2020-04-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补充业务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及目标服务器
WO2022087929A1 (zh) * 2020-10-28 2022-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533193A (zh) * 2020-11-30 2021-03-19 福州汇思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不同网络需求的配置方法和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36659A1 (zh) 2023-12-14
CN117177232A (zh) 202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13238B (zh) 一种sim模块的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769394B (zh) 一种视频通话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630910B (zh) 蜂窝通信功能的使用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US12004072B2 (en) Network search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0602686B (zh) 一种使用远程sim模块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789934B (zh) 一种蓝牙服务的查询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133089B (zh) 手动搜网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572890B (zh) 音量管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014859A (zh) 基于通讯录的设备发现方法、音视频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916035B (zh) 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02747B (zh) 一种参数更新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芯片系统
CN115623457A (zh) 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056037B (zh) 网络标识的显示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472477A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12335294B (zh) 一种紧急呼叫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17177232B (zh) 随卡配置特性的配置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472470B (zh) 一种多运营商下的小区搜索方法及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31742B (zh) 双Wi-Fi连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709720A (zh) 一种sim双模卡异常的优化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982326A (zh) 一种边缘配置服务器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6709582B (zh) 辅助通话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7812547A (zh) 一种通话转移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014540A (zh) 一种来电通知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7812548A (zh) 一种分布式通话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782417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