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08788A - 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08788A
CN117008788A CN202210475314.1A CN202210475314A CN117008788A CN 117008788 A CN117008788 A CN 117008788A CN 202210475314 A CN202210475314 A CN 202210475314A CN 117008788 A CN117008788 A CN 1170087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card
user interface
application
card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753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7399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0573B/zh
Priority to CN202210475314.1A priority patent/CN117008788A/zh
Priority to CN202280065592.8A priority patent/CN11804376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8478 priority patent/WO2023207128A1/zh
Priority to EP22919283.6A priority patent/EP4290349A1/en
Publication of CN117008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087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3Interaction with page-structured environments, e.g. book metaph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6Drag-and-dro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对第一用户界面上的第一应用卡片的第一操作;响应于第一操作,显示第二用户界面,第二用户界面包括第一选项;接收对第一选项的第二操作;响应于第二操作,显示第三用户界面,第三用户界面包括第二应用卡片,第二应用卡片为响应于第二操作生成的卡片;终端设备自动删除第一应用卡片。该方法及终端设备在进行应用卡片替换时,无需先移除原应用卡片,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应用卡片快捷替换,以及,替换的新应用卡片可以自定义卡片类型、样式等,实现跨应用程序的应用卡片的替换,用户的交互体验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目前,为给用户提供方便,终端设备可以在其主界面显示应用卡片。应用卡片是指将应用程序中的某一或某些应用页面对应的信息内容显示在终端设备桌面上的组件。与应用图标相比,应用卡片不仅为用户提供应用程序的入口,而且还能进行对应的功能信息显示,对用户更加具有吸引力。例如,在用户触发某一应用卡片后,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启动对应的应用程序并显示对应的应用页面,以完整呈现信息内容;另外,应用卡片上也可以显示应用程序的重要信息,方便用户查看。
终端设备的主界面中可显示同一应用程序对应的不同样式的应用卡片,用户可对各个样式的应用卡片进行替换。目前,终端设备替换应用卡片的方式是添加一个新应用卡片,如果不删除旧样式的应用卡片,桌面上会同时存在同一应用程序的两个卡片。用户体验不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以更快捷地替换应用卡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包括:接收对第一用户界面上的第一应用卡片的第一操作;响应于第一操作,显示第二用户界面,其中,第二用户界面包括第一选项;接收对第一选项的第二操作;响应于第二操作,显示第三用户界面,第三用户界面包括第二应用卡片,第二应用卡片为响应于第二操作生成的卡片;终端设备自动删除第一应用卡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进行应用卡片替换时,无需先移除原应用卡片,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应用卡片快捷替换,以及,替换的新应用卡片可以自定义卡片类型、样式等,实现跨应用程序的应用卡片的替换,用户的交互体验更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用户界面和所述第三用户界面为终端设备的桌面。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选项包括参数设置选项和第一控件,第二用户界面还包括预览区;接收对第一选项的第二操作,包括:接收对参数设置选项的第三操作;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第三操作,生成第三应用卡片,并在预览区显示第三应用卡片。这样,终端设备可以跟随着用户对参数设置选项的操作,使得预览区的卡片会随着变化,便于用户能够在完成对应参数设置选项的操作后,实时查看到所设定的第二应用卡片的显示效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接收对第一选项的第二操作,还包括:接收对第一控件的第四操作;响应于第二操作,显示第三用户界面,第三用户界面包括第二应用卡片,包括:响应于第四操作,显示第三用户界面,并在第三用户界面显示第三应用卡片。这样,终端设备可供用户在第二用户界面中的各个参数设置选项进行对应选择,即可完成对第二应用卡片的参数设置,用户的交互体验更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用户界面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预览区、第一选项;第一选项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参数设置选项、第一控件、第二控件。参数设置选项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应用类型、卡片类型、布局、颜色、尺寸。这样,终端设备可供用户自定义应用卡片的尺寸、颜色、布局、卡片类型、应用类型等参数,完成自定义和便捷交互的融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参数设置选项包括位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视野内的第一参数设置选项和位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区视野外的第二参数设置选项;方法还包括:接收对第二用户界面执行的第五操作;响应于第五操作,将第二参数设置选项移动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视野内。这样,终端设备可以供用户在第二用户界面中完成对第二应用卡片的多个参数配置,用户的交互体验更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选项设置的参数包括尺寸;如果第二应用卡片的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一应用卡片的尺寸,则第一用户界面和第三用户界面为终端设备的同一桌面。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应用卡片显示在第一应用卡片的位置。这样,终端设备通过对生成的第二应用卡片的尺寸与第一应用卡片的尺寸进行对比,以保证第二应用卡片能够显示在第一应用卡片的原位置,实现原位置的应用卡片替换。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二应用卡片的尺寸大于第一尺寸,则第三用户界面是新创建的桌面,第三用户界面是和第一用户界面不同的桌面,其中,所述第一尺寸为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上删除所述第一应用卡片后形成的最大空白区域的尺寸。这样,终端设备可在第一应用卡片所在的界面无法显示大尺寸的第二应用卡片时,通过显示新一屏界面显示第二应用卡片,以保证第二应用卡片能够替换第一应用卡片进行显示,用户的交互体验更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对第二控件的第六操作;响应于第六操作,关闭第二用户界面,并显示第一用户界面。这样,终端设备可供用户随时取消应用卡片的替换操作,用户的交互体验更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操作包括多个连续执行的子操作;响应于第一操作,显示第二用户界面,包括:接收对第一应用卡片执行的第一子操作;响应于第一子操作,选中第一应用卡片;接收对第一应用卡片执行的第二子操作;响应于第二子操作,将第一应用卡片移动到目标位置;接收对第一应用卡片执行的第三子操作;响应于第三子操作,生成第二用户界面。这样,终端设备可支持用户通过连续的操作即可生成第二用户界面,以便通过第二用户界面实现对第二应用卡片的配置,用户的交互体验更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第二子操作,在目标位置显示提示区;响应于检测到第一应用卡片与提示区接触时,在提示区显示提示动画。这样,终端设备可在用户移动第一应用卡片时通过显示提示区和提示动画,通过提示区告知用户将第一应用卡片移动的目标位置,以及,通过提示动画提示用户执行第三子操作可以触发显示第二用户界面,用户的交互体验更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操作包括多个间断执行的子操作;响应于第一操作,显示第二用户界面,包括:接收对第一应用卡片执行的第四子操作;响应于第四子操作,选中第一应用卡片,以及,在第一应用卡片的一侧位置显示编辑弹窗,编辑弹窗中包括第三控件;接收对第三控件执行的第五子操作;响应于第五子操作,生成第二用户界面。这样,终端设备可支持用户通过间断的操作即可生成第二用户界面,以便通过第二用户界面实现对第二应用卡片的配置,用户的交互体验更好。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触控屏,触控屏用于显示用户界面以及获取用户的操作,存储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当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目前终端设备显示应用卡片的示意图;
图1B是目前终端设备删除应用卡片的流程图;
图1C是目前终端设备添加应用卡片的流程图;
图1D是目前终端设备原位置替换应用卡片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第二用户界面的一种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第二用户界面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滑动第二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第二用户界面设置第二应用卡片的一种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第二用户界面设置第二应用卡片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小尺寸第二应用卡片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大尺寸的第二应用卡片的一种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大尺寸的第二应用卡片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目前,为给用户提供方便,终端设备可以在其主界面显示应用卡片。应用卡片是指将应用程序中的某一或某些应用页面对应的信息内容显示在终端设备桌面上的组件。与应用图标相比,应用卡片不仅为用户提供应用程序的入口,而且还能进行对应的功能信息显示,对用户更加具有吸引力。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应用卡片可以用桌面组件(widget)实现,每个应用程序均可以widget的形式显示在桌面上,如备忘录Widget、邮件Widget、日历Widget等。桌面组件可实现不同样式的显示,用户可以通过不同样式的widget灵活的构建UI(UserInterface),丰富终端设备桌面的显示效果。
终端设备的主界面中可显示不同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卡片,用户可通过应用卡片进行编辑、删除和添加其他样式的卡片等至少一种操作。不同样式的卡片的尺寸、形状、布局等中的至少一种不同。尺寸可为2×2、4×2、4×4等,形状可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等,布局可为应用程序对应的标题和内容进行显示的相对位置关系。
应用卡片的尺寸以桌面可显示的图标数量进行确定,如果应用卡片的尺寸为2×2,说明该应用卡片占据横向2个、纵向2个共4个图标所围区域;如果应用卡片的尺寸为4×2,说明该应用卡片占据横向4个、纵向2个共8个图标所围区域;如果应用卡片的尺寸为4×4,说明该应用卡片占据横向4个、纵向4个共16个图标所围区域。
图1A是目前终端设备显示应用卡片的示意图。参照图1A,用户可操作终端设备中的目标应用程序创建指定样式的应用卡片,将各个指定样式的应用卡片显示在主界面的指定位置上。例如,终端设备的主界面上添加有三个应用卡片,应用卡片1显示在桌面左上角位置,尺寸为2×2;应用卡片2显示在桌面右上角位置,尺寸为2×2;应用卡片3显示在桌面左侧中间位置,尺寸为2×2。
主界面上显示至少一个应用卡片,用户可对任一个应用卡片的样式进行编辑,还可执行将任一应用卡片删除,添加应用卡片等操作。
图1B是目前终端设备删除应用卡片的流程图。参照图1B,用户想要编辑应用卡片3时,可以通过手指长按11应用卡片3。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在应用卡片3上执行的长按11操作,在主界面上添加模糊的蒙层或其他非透明状态的蒙层,在蒙层上显示应用卡片3和编辑框100A,蒙层可以遮挡主界面中其他内容,将主界面中的应用卡片3和编辑框100A露出显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应用卡片3的一侧显示编辑框100A,如图1B所示,在应用卡片3的下方显示编辑框100A。
编辑框100A中显示编辑项101、添加项102、移除项103等。编辑项101用于实现对应用卡片的内容的修改,添加项102用于在桌面上新增一个应用卡片,移除项103用于将当前应用卡片从桌面上删除。
用户想要删除应用卡片3时,可以点击12编辑框中的移除项103。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的点击12操作取消显示编辑框,在主界面的底部弹出确认弹窗200。确认弹窗200中显示移除按钮201和取消按钮202。接下来,终端设备如果检测到用户点击13移除按钮201,则将主界面中的应用卡片3删除;如果检测到用户点击取消按钮202,则确认弹窗200取消显示,不执行对应用卡片3的移除操作,应用卡片3仍位于主界面的原位置。
图1C是目前终端设备添加应用卡片的流程图。参照图1C,用户想要在主界面中新增一个应用卡片时,可以点击14编辑框100A中的添加项102。添加项102提供的新增应用卡片对应的应用与用户通过长按11调出编辑框100A时手指所触控的应用卡片对应的应用相同,即实现添加同一应用程序的应用卡片。例如,用户通过手指长按11应用卡片3,调出编辑框100A,如果应用卡片3为应用程序“备忘录”的应用卡片,那么编辑框100A中添加项102所在条目上显示的文本为“更多‘备忘录’卡片”,即通过添加项102可新增“备忘录”的应用卡片。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对添加项102的点击14操作,在主界面中弹出添加弹窗300,添加弹窗300中所显示的备选应用卡片与添加项102所能提供的应用卡片类型相同,且添加弹窗300的首页显示与应用卡片3的样式相同的应用卡片。如果用户想要添加其他样式的应用卡片,则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对添加弹窗300的左滑15操作,显示其他页提供的其他样式的应用卡片。
例如,如果添加项102提供“备忘录”类型的应用卡片的添加,则添加弹窗300中显示“备忘录”类型的备选应用卡片。接下来,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用户通过左滑15选择第二页中显示的应用卡片,以及点击16添加弹窗300中的添加按钮301时,添加弹窗300隐藏,并将选择的应用卡片形式添加到桌面。
可见,现有的新增应用卡片的交互流程较为复杂,且如果当前屏幕有足够的空闲位置,则新增应用卡片会显示在空闲位置,而如果当前屏幕没有空闲位置,则新增应用卡片需要占用智能设备的新一屏,这均会占用过多的屏幕空间,不便于用户管理。另外,不能实现对原有应用卡片的原位置替换,例如用户基于应用卡片3触发编辑框,并新增一个应用卡片4后,应用卡片4不能替换应用卡片3的内容,会显示在当前屏幕的空闲位置或在另一屏进行显示。并且,新增应用卡片的卡片类型由已被添加的卡片对应的应用决定,无法添加其他应用的应用卡片,用户体验并不好。
图1D是目前终端设备原位置替换应用卡片的流程图。参照图1D,如果用户想要在应用卡片3的原位置替换显示另一新应用卡片4,且添加其他应用的应用卡片,则可以先将应用卡片3删除,删除应用卡片3的实现过程可参见图1B所示内容,此处不赘述。以添加通讯录对应的应用卡片为例,在应用程序通讯录上通过长按17操作显示悬浮卡片400,其中,图1D中长按17的操作标识为手指标识与时间标识的结合,用于表征该操作为手指与屏幕保持接触状态的操作,如长按、拖拽等操作,其他附图中具有的相同操作标识可参照此处说明。在悬浮卡片400中点击18右上角的添加按钮,以基于新应用程序生成应用卡片4,应用卡片4显示在应用卡片3的原处位置。这种替换应用卡片的交互流程较为复杂,操作消耗时间较多。
可见,目前对应用卡片进行编辑操作的交互流程复杂,且编辑功能较少,无法通过简单操作即可实现应用卡片的替换,也无法对应用卡片的样式、类型等进行自定义设置,用户的交互体验不好。
因此,为了减少替换应用卡片的操作路径,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应用卡片替换,以及,替换的新应用卡片可以自定义卡片类型、样式等,实现跨应用程序的应用卡片的替换,用户的交互体验更好。其中,可自定义的样式包括但不限于尺寸、颜色、布局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其中,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工作站设备、大屏设备(例如:智慧屏、智能电视等)、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掌上游戏机、家用游戏机、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混合现实设备等、车载智能终端等。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该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
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1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终端设备100充电,也可以用于终端设备100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该接口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终端设备,例如AR设备等。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USB接口13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终端设备10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140为电池1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41为终端设备供电。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41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和充电管理模块14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终端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终端设备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Wi-Fi网络),蓝牙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
终端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终端设备1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文件传输功能,相册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终端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文件、照片、视频等)等。
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当有触摸操作作用于显示屏194,终端设备100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检测所述触摸操作强度。终端设备100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作用于相同触摸位置,但不同触摸操作强度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操作指令。
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确定终端设备100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180B确定终端设备100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
气压传感器180C用于测量气压。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通过气压传感器180C测得的气压值计算海拔高度,辅助定位和导航。
磁传感器180D包括霍尔传感器。终端设备100可以利用磁传感器180D检测翻盖皮套的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100是折叠屏手机时,终端设备100可以根据磁传感器180D检测折叠屏手机的开合。
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终端设备10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终端设备100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
距离传感器180F,用于测量距离。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红外或激光测量距离。
接近光传感器1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以是红外发光二极管。终端设备100通过发光二极管向外发射红外光。终端设备100使用光电二极管检测来自附近物体的红外反射光。当检测到充分的反射光时,可以确定终端设备100附近有物体。当检测到不充分的反射光时,终端设备100可以确定终端设备100附近没有物体。
环境光传感器1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终端设备100可以根据感知的环境光亮度自适应调节显示屏194亮度。环境光传感器180L也可用于拍照时自动调节白平衡。环境光传感器180L还可以与接近光传感器180G配合,检测终端设备100是否在口袋里,以防误触。
指纹传感器180H用于采集指纹。终端设备100可以利用采集的指纹特性实现指纹解锁,访问应用锁,指纹拍照,指纹接听来电等。
温度传感器180J用于检测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利用温度传感器180J检测的温度,执行温度处理策略。
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器件”。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
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振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人体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骨传导传感器180M也可以接触人体脉搏,接收血压跳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180M也可以设置于耳机中,结合成骨传导耳机。音频模块170可以基于所述骨传导传感器180M获取的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解析出语音信号,实现语音功能。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终端设备1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终端设备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1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例如,作用于不同应用(例如拍照,音频播放等)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作用于显示屏194不同区域的触摸操作,马达191也可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
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终端设备100的接触和分离。终端设备10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1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195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所述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终端设备100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上文关于终端设备100所呈现的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可为实践特定的所述实施方案或其等同物所不需要的。类似地,其他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更多数量模块、部件等。在适当的情况下,一些模块可以被实现为软件或硬件。因此,应当理解,上述描述并非旨在穷举或将本申请限制于本文所述的精确形式。相反,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根据上述教导内容,许多修改和变型是可能的。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该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可以应用在终端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接收对第一用户界面上的第一应用卡片的第一操作。
步骤S102,响应于第一操作,显示第二用户界面,其中,第二用户界面包括第一选项。
步骤S103,接收对第一选项的第二操作。
步骤S104,响应于第二操作,显示第三用户界面,第三用户界面包括第二应用卡片,第二应用卡片为响应于第二操作生成的卡片。
步骤S105,终端设备自动删除第一应用卡片。
第一用户界面可为终端设备的主界面,主界面中显示用户预先添加的至少一个应用卡片,第一应用卡片是至少一个应用卡片中的一个。在用户需要对主界面中的任一个应用卡片进行替换新应用卡片时,终端设备将第二应用卡片显示在第三用户界面中,以及,将第一应用卡片删除。其中,第一应用卡片对应被替换的应用卡片,第二应用卡片对应新应用卡片。
第一用户界面和第三用户界面为终端设备的桌面,第二用户界面为供用户设置第二应用卡片的界面,第二用户界面包括:预览区、第一选项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选项包括参数设置选项、第一控件、第二控件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选项用于选择第二应用卡片的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均可以包括用户在第一用户界面执行的滑动操作、多指滑动操作、单击屏幕操作、多击屏幕操作、多指单击屏幕操作、多指多击屏幕操作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申请实施例对比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被终端设备响应而触发显示第二用户界面的操作,都可以为第一操作;以及,能够被终端设备响应而生成第二应用卡片的操作,都可以为第二操作。其中,用户的多指滑动操作例如可以是用户单手的多指滑动操作,也可以是用户双手的多指滑动操作,可以是多指同方向的滑动操作,也可以是多指的不同方向的滑动操作,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用户的多指多击屏幕操作例如可以是用户单手多指多击屏幕操作,也可以是用户双手多指多击屏幕操作,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亦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操作可为两种或者多种操作的组合,例如,第一操作包括多个子操作。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多个子操作之间可以是连续执行的操作,即在多个子操作连续执行过程中手指并未从屏幕上抬起。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多个子操作之间可以是间断执行的操作,即在执行完第一子操作后,将手指从屏幕上抬起,再对屏幕执行第二子操作。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第二用户界面的一种示意图。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切换显示用于生成第二应用卡片的第二用户界面时,第一操作可以是用户在第一用户界面连续执行的多个子操作。为此,步骤S102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01-步骤S203:
步骤S201,接收对第一应用卡片执行的第一子操作。
步骤S202,响应于第一子操作,选中第一应用卡片。
步骤S203,接收对第一应用卡片执行的第二子操作。
步骤S204,响应于第二子操作,将第一应用卡片移动到目标位置。
步骤S205,接收对第一应用卡片执行的第三子操作。
步骤S206,响应于第三子操作,生成第二用户界面。
示例性的,第一子操作可以是用户长按41第一应用卡片10的操作。第二子操作可以是向目标位置拖拽42第一应用卡片的操作,第三子操作可以是用户手指从第一应用卡片上抬起的操作。第一子操作、第二子操作与第三子操作连续执行,即用户在基于第一应用卡片执行第一子操作与第二子操作的过程中手指始终与屏幕为接触状态,在手指从第一应用卡片上抬起时完成第三子操作的执行。
在步骤S201和步骤S202中,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对第一用户界面中的第一应用卡片10执行第一子操作,例如长按41第一应用卡片10时,在第一应用卡片10的一侧弹出编辑弹窗100A进行显示,如在第一应用卡片10的上侧(或下侧)弹出编辑弹窗100A。终端设备对第一用户界面进行模糊处理,在第一用户界面添加模糊的蒙层或其他非透明状态的蒙层,以通过蒙层将第一用户界面中的其他显示内容进行遮挡,将第一应用卡片10和编辑弹窗100A露出显示。
在第一用户界面呈现蒙层时,和/或,在第一应用卡片10的一侧显示编辑弹窗100A时,说明第一操作执行完毕,随即以手指始终与屏幕接触的状态向目标位置滑动42。
示例性的,目标位置可以是屏幕左下角位置、屏幕右下角位置、屏幕底部中心位置、屏幕右上角位置、屏幕左上角位置、屏幕顶部中心位置等中的一种。那么,目标滑动方向可以是向屏幕左下角滑动的方向、向屏幕右下角滑动的方向、向屏幕底部中心滑动的方向、向屏幕右上角滑动的方向、向屏幕左上角滑动的方向、向屏幕顶部中心滑动的方向等中的一种。
在步骤S203和步骤S204中,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对第一用户界面中的第一应用卡片10执行第二子操作,例如向屏幕的目标位置拖拽42第一应用卡片时,在屏幕的目标位置显示提示区500,如提示区500位于屏幕左下角。终端设备还可以将编辑弹窗100A取消显示,以及,第一用户界面恢复至可视状态。也就是说,在用户屏幕的目标位置拖拽42第一应用卡片时,用户可看到第一用户界面中显示的其他内容。
随着用户向左下角拖拽42第一应用卡片10,第一应用卡片10与提示区500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当第一应用卡片10的与提示区500接触时,终端设备在提示区500的四周显示提示动画501。提示动画501用于提示用户执行第三子操作可以触发显示第二用户界面。提示动画501的初始面积与提示区500的面积相同,且呈现向四周发散的状态,例如:随着拖拽42第一应用卡片10使得其与提示区500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时,提示区500四周的提示动画501的发散面积也逐渐增大,即向四周发散的程度逐渐增大。在第一应用卡片10响应拖拽42操作使得第一应用卡片10的一端与提示区500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时,提示动画501的发散程度达到最大。
在步骤205和步骤S206中,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对第一应用卡片10执行第三子操作,例如用户手指从第一应用卡片上抬起时,生成第二用户界面。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第二用户界面的另一种示意图。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切换显示用于生成第二应用卡片的第二用户界面时,第一操作可以是用户在第一用户界面间断执行的多个子操作。为此,步骤S102具体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301-步骤S302:
步骤S301,接收对第一应用卡片执行的第四子操作。
步骤S302,响应于第四子操作,选中第一应用卡片,以及,在第一应用卡片的一侧位置显示编辑弹窗,编辑弹窗中包括第三控件。
步骤S303,接收对第三控件执行的第五子操作。
步骤S304,响应于第五子操作,生成第二用户界面。
示例性的,第四子操作可为长按屏幕操作,即用户长按51第一应用卡片10的操作。第五子操作可以是单击屏幕操作,即用户点击52屏幕的操作。第四子操作与第五子操作间断执行,即用户先基于第一应用卡片10执行第一操作后,将手指从屏幕上抬起,再执行第二操作。
在步骤S301和步骤S302中,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在对第一用户界面中的第一应用卡片10执行第四子操作,例如长按51第一应用卡片10时,在第一应用卡片10的一侧弹出编辑弹窗100A进行显示。终端设备对第一用户界面进行模糊处理,在第一用户界面添加模糊的蒙层或其他非透明状态的蒙层,以通过蒙层将第一用户界面中的其他显示内容进行遮挡,将第一应用卡片10和编辑弹窗100A露出显示。
编辑弹窗100A中显示多个控件,多个控件包括但不限定于编辑项101、添加项102、替换项104和移除项103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辑弹窗可提供的操作功能多于目前常用的编辑框,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辑弹窗中配置替换项104,如图5中的“替换其他卡片”项,以实现应用卡片的原位置替换。编辑弹窗100A提供的编辑功能、添加功能和移除功能等可参照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目前常用编辑框的内容,此处不进行赘述。
在步骤S303和步骤S304中,在第三控件为替换项104时,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对编辑弹窗100A中的替换项104执行第五子操作,例如单击52编辑弹窗100A中的替换项104时,生成第二用户界面替换显示在终端设备的屏幕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上述两种通过用户的操作触发显示第二用户界面的方式,一种是用户长按第一应用卡片并拖动第一应用卡片至目标位置,在目标位置抬起手指即可触发生成第二用户界面。另一种是用户长按第一应用卡片后手指从屏幕上移开,再点击编辑框中的替换项,触发生成第二用户界面。两种触发方式均可生成用于配置第二应用卡片的参数的第二用户界面,可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中,便于用户能够实现应用卡片的原位置替换,用户的交互体验更好。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实现生成第二用户界面的方式还可为其他操作的组合或其他生成方式,在此不进行赘述也不进行限定。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为便于用户能够基于第二用户界面生成第二应用卡片,第二用户界面包括第一选项和预览区,第一选项包括第一控件、第二控件和用于生成第二应用卡片的至少一个参数设置选项,每个参数设置选项用于选取生成第二应用卡片的一种参数。第二用户界面可以供用户自定义应用卡片的尺寸、颜色、布局、卡片类型、应用类型等至少一种或多种参数,完成自定义和便捷交互的融合。第一控件可以包括替换按钮608,第二控件可以包括取消按钮607。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数设置选项包括应用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1、卡片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2、布局参数设置选项603、颜色参数设置选项604、尺寸参数设置选项等至少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应用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1用于提供不同应用类别,如办公效率、影音娱乐、猜你喜欢、新鲜上架等应用类型中的一种或多种;一个应用类别对应至少一个应用。卡片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2用于提供在同一应用类型(即同一应用类别)下所属不同应用对应的应用卡片,如在办公效率这一应用类型下,其可提供备忘录、日程等应用,那么卡片类型即为备忘录、日程等应用对应的应用卡片。其中,备忘录应用提供的应用卡片为“全部笔记”卡片,日程应用提供的应用卡片为“日程”卡片。布局参数设置选项603用于提供应用卡片所显示不同信息的多种布局方式,在应用卡片上显示标题和内容两部分内容时,那么布局是指标题和内容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标题与内容为左右布局结构,标题与内容为上下布局结构等。颜色参数设置选项604提供多个颜色色块,用于更改应用卡片的显示颜色,如更改背景颜色。尺寸参数设置选项用于提供应用卡片的多种尺寸,如2×2、4×2、4×4等;选择不同的尺寸,可设置应用卡片的形状可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等。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用户在第二用户界面中的各个参数设置选项进行对应选择,即可完成对第二应用卡片的参数设置。为便于用户能够在完成对应参数设置选项的操作后,实时查看到所设定的第二应用卡片的显示效果,本申请实施例还可在第二用户界面中显示预览区606。预览区可显示在第二用户界面的顶部或底部,其余部分用于显示各个参数设置选项的内容。图6所示状态为预览区606位于第二用户界面的顶部位置状态。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二用户界面的显示区域有限,那么在将各个参数设置选项都显示在第二用户界面时,可能无法同时呈现在第二用户界面的可视区域内,使得第二用户界面包括位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视野内的第一参数设置选项和位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区视野外的第二参数设置选项。为此,可将部分参数设置选项显示在第二用户界面的可视区域内,而其余参数设置选项显示在第二用户界面的不可视区域。在用户需要操作不可视区域内的参数设置选项时,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对第二用户界面执行的第五操作,将第二参数设置选项移动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视野内。示例性的,第五操作可以包括滑动71操作,那么用户通过对第二用户界面执行滑动71操作,终端设备将不可视区域内的参数设置选项通过滑动显示在第二用户界面的可视区域内,以便用户进行交互操作。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滑动第二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为便于用户能够对未显示在第二用户界面的可视区域内的参数设置选项进行操作,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对第二用户界面执行的滑动71操作,将原来未显示在可视区域的参数设置选项通过滑动显示在可视区域内。
示例性的,如果第二用户界面中各个参数设置选项的排序方式为将尺寸参数设置选项处于末位位置,尺寸参数设置选项605位于第二用户界面的不可视区域内。那么,在用户需要对第二应用卡片的尺寸进行更改时,则通过向上的滑动71操作将尺寸参数设置选项605显示在第二用户界面的可视区域。终端设备响应用户对第二用户界面的向上滑动71操作,将不可视区域内的参数设置选项向上滑动以显示在第二用户界面的可视区域内。如果用户想要查看通过向上滑动被滑动到不可视区域内的参数设置选项时,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对第二用户界面的向下滑动操作,将不可视区域内的参数设置选项向下滑动以显示在第二用户界面的可视区域内。
在对第二用户界面进行向上或向下滑动时,预览区606、应用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1、取消按钮607和替换按钮608固定不动,其余参数设置选项随着滑动方向移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用户基于第二用户界面提供的各个参数设置选项对第二应用卡片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时,由于每个参数设置选项提供多个参数设置选项内容,而屏幕的横向空间有限,无法将目标参数设置选项提供的多个参数设置选项内容均显示在第二用户界面的可视区域内。因此,为便于用户选择位置相对靠后的参数设置选项内容,终端设备可响应用户对目标参数设置选项执行的向左或向右的滑动操作,以将更多的参数设置选项内容通过滑动操作显示在第二用户界面的可视区域内。
在对第二用户界面进行向左或向右滑动时,响应向左或向右滑动操作的目标参数设置选项随着滑动方向切换对应的参数设置选项内容,而其余参数设置选项、预览区606、取消按钮607和替换按钮608固定不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用户界面中还包括取消按钮607和替换按钮608,取消按钮607用于取消应用卡片的替换操作,替换按钮608用于确定应用卡片的替换操作,以确定生成第二应用卡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二用户界面是用户对第一用户界面中第一应用卡片执行第一操作后呈现的界面。因此,第二用户界面的预览区606中默认显示第一应用卡片10,以及,各个参数设置选项对应的控制焦点默认选中第一应用卡片的对应参数。为此,在未对第二应用卡片的参数进行配置时,终端设备将第一应用卡片的参数作为第二应用卡片的默认参数,在预览区显示第二应用卡片的预览图像。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获取第一应用卡片的配置参数,包括:应用类型为“办公效率”,卡片类型为“文件管理”,布局为平铺方式,颜色是米色,尺寸为4×2。那么,结合图6和图7所示内容,终端设备响应于获取到第一应用卡片的参数,在第二用户界面中的预览区606显示应用类型为“办公效率”,卡片类型为“文件管理”,布局为平铺方式,颜色是蓝色,尺寸为4×2的应用卡片;以及,终端设备控制第二用户界面中的应用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1默认选中“办公效率”,卡片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2默认选中“文件管理”的样式,颜色参数设置选项604默认选中蓝色色块,尺寸参数设置选项605默认选中4×2的尺寸项。由于“文件管理”样式类型可能不存在标题和内容的划分,所以无论其以左右或上下布局结构进行布局,其呈现效果均为平铺效果。因此,在布局参数设置选项603中可不进行布局的默认选中,或者默认选中布局参数设置选项提供的第一种布局方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用户界面中的各个参数设置选项对应的控制焦点可不默认选中第一应用卡片的对应参数,而是按照每个参数设置选项提供的参数设置选项内容的顺序进行顺序显示,且每个参数设置选项内容上不显示控制焦点的选中状态。或者,控制焦点默认选中每个参数设置选项提供的第一个参数设置选项内容。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种在显示第二用户界面初始状态的方式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而定,本申请实施例不进行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1属于主参数设置选项,卡片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2和布局参数设置选项603属于附属参数设置选项,颜色参数设置选项604和尺寸参数设置选项605属于通用参数设置选项。那么在用户基于应用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1切换不同应用类型时,作为附属参数设置选项所提供的参数设置选项内容随主参数设置选项的切换而更改。而作为通用参数设置选项所提供的参数设置选项内容不随主参数设置选项的切换而更改,即通用参数设置选项所提供的参数设置选项内容不变。
示例性的,在用户选中应用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1中的“办公效率”类型时,卡片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2提供“办公效率”类型所对应的不同应用的应用卡片,如备忘录、日程等应用对应的应用卡片;布局参数设置选项603提供符合全部笔记、日程等应用卡片显示需求的布局方式,如左右布局结构方式,上下布局结构方式等。在用户选中应用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1中的“影音娱乐”类型时,卡片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2提供“影音娱乐”类型所对应的不同应用的应用卡片,如音乐类、视频类等应用对应的应用卡片;布局参数设置选项603提供符合音乐类、视频类等显示需求的布局方式,如平铺布局结构方式等。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用户界面中显示各个参数设置选项时,将引起其他参数设置选项的选项内容变化的应用类型参数设置选项(主参数设置选项)显示在首位,而后显示可能会随着应用类型的切换而发生变化的参数设置选项(附属参数设置选项),最后显示不随应用类型的切换而发生变化的参数设置选项(通用参数设置选项)。
例如,在第二用户界面的顶部显示预览区606时,将应用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1显示在预览区606的下方。在应用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1的下方显示卡片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2和布局参数设置选项603,二者之间的顺序不进行限定。最后显示颜色参数设置选项604和尺寸参数设置选项605,该二者之间的顺序也不进行限定。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用户界面中显示的各个参数设置选项的显示顺序也可按照实际应用情况而定,此处不进行具体限定。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第二用户界面设置第二应用卡片的一种示意图。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用户对第二用户界面中的至少一个参数设置选项执行第二操作,以生成第二应用卡片20时,步骤S103具体可以包括:接收对参数设置选项的第三操作。那么,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三操作,生成第三应用卡片,显示在预览区606中。
其中,第三应用卡片相当于第二应用卡片的预览图像,跟随着用户对选项设置参数的操作,预览区606中的第三应用卡片会随着变化。
在未对第二应用卡片的参数进行配置时,预览区显示的第三应用卡片为具有第一应用卡片的配置参数的应用卡片;在对第二应用卡片的参数进行配置时,预览区显示的第三应用卡片跟随着用户对选项设置参数的操作发生变化;在完成第二应用卡片的参数进行配置时,即在点击第一控件时,第三应用卡片即为最终显示在第三用户界面中的第二应用卡片,即第二应用卡片是具有用户设置的至少一个参数的第三应用卡片。
用户可对至少一个参数设置选项进行点击操作,以完成对第二应用卡片的参数设置,那么,第二操作可以包括间断执行至少一次或多次的第三操作。示例性的,第三操作可以是单击屏幕的操作,即用户点击第二用户界面中的至少一个参数设置选项的操作。用户每点击一个参数设置选项,均可实现对第二应用卡片的相应参数的配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参见图8,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对第一用户界面中第一应用卡片10执行的第一操作81,生成第二用户界面,具体过程可以参见上文图4或图5所示的实施例。如果第一应用卡片的卡片类型为“文件管理”,则第二用户界面中的预览区606中显示“文件管理”对应应用卡片的默认参数。
示例性的,由于“文件管理”应用的所属应用类型为“办公效率”,那么应用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1中默认选中“办公效率”类型,所以,如果用户需要替换办公效率分类下的其他应用的应用卡片,可以不需要点击办公效率这一参数设置选项。那么卡片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2中的内容也默认显示“办公效率”类别对应各个应用的应用卡片内容。例如,卡片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2中的内容显示备忘录、日程等应用的应用卡片,以及,在布局参数设置选项603中显示上述应用的应用卡片所能提供的布局方式,例如:上下布局、左右布局等。
为便于用户能够实时看到自定义的第二应用卡片的效果,终端设备可在预览区实时基于用户的选择更新预览区中的预览图像(第三应用卡片)的显示效果。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在第二用户界面对至少一个参数设置选项执行的点击操作,确定第二应用卡片的参数,并根据第二应用卡片的参数,在预览区显示第二应用卡片的预览图像;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对至少一个参数设置选项执行的点击操作,更新预览图像。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用户点击82卡片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2中的“全部笔记”应用对应的应用卡片时,可以在预览区606显示该类型的应用卡片。其中,预览区606的应用卡片初始可以以默认的布局方式和颜色进行显示,例如:上下布局、黄色等。
接下来,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用户点击83布局参数设置选项603中的左右布局参数设置选项时,可以将预览区606的应用卡片布局从上下布局结构替换为左右布局结构。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用户点击84颜色参数设置选项604中的绿色色块时,可以将预览区606中的应用卡片的背景颜色替换为绿色。
结合图7和图8所示,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用户点击尺寸选择项605中的任一尺寸时,可以将预览区606中的应用卡片的尺寸替换为该尺寸。例如:当预览区606显示的应用卡片的尺寸4×2时,如果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点击了2×2参数设置选项,则可以将预览区中的应用卡片的尺寸从4×2替换为2×2。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步骤S103具体还可以包括:接收对第一控件的第四操作。那么,步骤S104具体还可以包括:响应于第四操作,显示第三用户界面,并在第三用户界面显示第三应用卡片。
示例性的,第一控件为替换按钮608,第四操作可以为点击操作。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用户点击85第二用户界面中的替换按钮608时,显示第三用户界面,并将预览区显示的第三应用卡片显示在第三用户界面中。具有基于前述设置的各个参数生成的第三应用卡片即为第二应用卡片20,并将第二应用卡片20替换第一应用卡片10进行显示。例如:将第一应用卡片10移除,将第二应用卡片20显示在第一应用卡片10的原位置,以显示包括第二应用卡片20的第一用户界面。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对第二控件的第六操作;响应于第六操作,关闭第二用户界面,并显示第一用户界面。
示例性的,第二控件为取消按钮607,第六操作可以为点击操作。如果用户不想替换应用卡片,则可以点击取消按钮607。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用户点击第二用户界面中的取消按钮607时,不进行应用卡片的替换,取消第二用户界面的显示,返回到第一用户界面,第一用户界面中的第一应用卡片10仍显示在原位置。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在用户基于前述内容在第二用户界面中实现对第二应用卡片的参数设置后,用户触发第二用户界面中的替换按钮,即可将第一应用卡片移除,以及,将第二应用卡片显示在第一应用卡片的原位置,实现无需先移除原应用卡片,即可在原位置替换新应用卡片的交互效果。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第二用户界面设置第二应用卡片的另一种示意图。
示例性的,参见图9,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对第一用户界面中第一应用卡片10执行的第一操作91,生成第二用户界面。如果第一应用卡片10的卡片类型为“文件管理”,则第二用户界面中的预览区606中显示“文件管理”应用对应的应用卡片的默认参数。其中,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一操作91生成第二用户界面的实现过程可参照前述实施例的内容,此处不进行赘述。
由于第一应用卡片的应用类型为“办公效率”类型,那么如果用户想要将第一应用卡片10替换为另一应用类型的应用卡片,如“影音娱乐”类型的应用卡片时,则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用户在第二用户界面中点击92应用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1中的“影音娱乐”类型时,可以将卡片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2和布局参数设置选项603切换为与“影音娱乐”类型对应的内容。例如,可以将卡片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2中的内容切换为音乐类和视频类等应用卡片,音乐类应用卡片可由音乐应用A提供,视频类应用卡片可由视频应用B提供;以及,在布局参数设置选项603中显示上述卡片类型所能提供的布局方式,例如:星星布局方式和三角形布局方式等。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用户点击93卡片类型参数设置选项602中的“视频类”应用的应用卡片时,可以在预览区606显示该应用卡片,如“视频应用B”的应用卡片。其中,预览区606的应用卡片的尺寸默认与第一应用卡片10的尺寸相同,以及,终端设备在布局参数设置选项603中切换显示与预览区606的应用卡片对应的布局方式。
接下来,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用户点击94布局参数设置选项603中的第一布局结构参数设置选项时,如星星布局方式,可以将预览区606中的应用卡片的布局由“视频应用B”的默认布局结构切换为星星布局方式。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用户点击95颜色参数设置选项604中的粉色色块时,可以将预览区606中的应用卡片的背景颜色设置为粉色。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用户点击尺寸参数设置选项605中的目标尺寸时,可以将预览区606中的应用卡片的尺寸替换为目标尺寸。
在用户基于第二用户界面中的至少一个参数设置选项配置第二应用卡片20的对应参数后,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用户点击96第二用户界面中的替换按钮608时,基于前述设置的各个参数生成第二应用卡片20,并将第二应用卡片20替换第一应用卡片10进行显示。例如:将第一应用卡片10移除,将第二应用卡片20显示在第一应用卡片10的原位置。
如果用户不想替换应用卡片,则可以点击取消按钮607。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用户点击第二用户界面中的取消按钮607时,不进行应用卡片的替换,取消第二用户界面的显示,返回到第一用户界面。这时,第一用户界面中的第一应用卡片10仍显示在原位置。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可实现跨应用的不同类型应用卡片的原位置替换,且可以替换应用卡片的尺寸,实现无需先移除原应用卡片,即可在原位置替换新应用卡片的快捷交互效果,用户交互体验更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由于用户在基于第二用户界面对第二应用卡片20的相关参数进行设定时,可以实现对第二应用卡片20的尺寸修改,那么第二应用卡片20的尺寸可能与第一应用卡片的尺寸不同,进而存在第二应用卡片显示在第一应用卡片所在的第一用户界面,或者显示在另一屏界面中。例如,例如第一应用卡片10的尺寸为4×2,而第二应用卡片20的尺寸为2×2或4×4。
如果新自定义的应用卡片的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一应用卡片10的尺寸,则第二应用卡片20可以显示在第一应用卡片10的原位置,说明第一用户界面和第三用户界面为终端设备的同一桌面。如果第二应用卡片20的尺寸大于第一应用卡片10的尺寸,则会出现第二应用卡片20无法显示在第一应用卡片10的原位置的情况。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第二应用卡片20的尺寸大于第一应用卡片10的尺寸时,如果第二应用卡片的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一尺寸,则第二应用卡片仍可显示在第一用户界面中,说明第一用户界面和第三用户界面为终端设备的同一桌面;如果第二应用卡片的尺寸大于第一尺寸,则第二应用卡片无法显示在第一用户界面中,那么第三用户界面是新创建的桌面,第三用户界面是和第一用户界面不同的桌面。
其中,第一尺寸为第一用户界面上删除第一应用卡片后形成的最大空白区域的尺寸。示例性的,最大空白区域的尺寸为第一用户界面的原空白区域与第一应用卡片10的尺寸之和。
为此,终端设备在进行应用卡片替换显示时,可以基于第一应用卡片10的尺寸和第二应用卡片20的尺寸的大小关系的不同,按照不同方式显示第二应用卡片20。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小尺寸第二应用卡片的示意图。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0,如果第二应用卡片20的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一应用卡片10的尺寸,例如第一应用卡片的尺寸为4×2,第二应用卡片的尺寸为2×2,说明第一应用卡片10的原位置可进行对第二应用卡片20的替换显示,即说明第一用户界面和第三用户界面为终端设备的同一桌面。那么,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用户点击第二用户界面中的替换按钮608时,可以将第一应用卡片10移除,并将第二应用卡片20显示在第一应用卡片10的原位置。由于小尺寸的第二应用卡片20替换大尺寸的第一应用卡片10,第二应用卡片20不可完整占据第一应用卡片10的位置,留有空闲位置。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大尺寸的第二应用卡片的一种示意图。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1,如果第二应用卡片20的尺寸大于第一应用卡片10的尺寸,例如第一应用卡片10的尺寸为4×2,第二应用卡片20的尺寸为4×4,说明第一应用卡片10的原位置不可直接进行对第二应用卡片20的替换显示。那么,为实现将第二应用卡片20显示在第一应用卡片10所在的当前屏内,可判断第一应用卡片10所在的当前屏是否存在足够的空间显示大尺寸的第二应用卡片20。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用户界面的空白区域与第一应用卡片10的尺寸之和(即第一尺寸)与第二应用卡片20的尺寸的大小关系,来确定第二应用卡片20是显示在第一应用卡片10的显示屏视野内,还是显示在另一屏界面内。其中,空白区域是第一用户界面在显示屏视野内的不包括应用卡片的区域。
示例性的,参见图11,如果空白区域与第一应用卡片所围区域A的尺寸之和(即第一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二应用卡片的尺寸,例如所围区域A的总尺寸为4×4,第二应用卡片的尺寸为4×4,说明大尺寸的第二应用卡片20可显示在第一应用卡片10的当前屏内,进而说明第一用户界面和第三用户界面为终端设备的同一桌面。那么,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用户点击第二用户界面中的替换按钮608时,可以将第一应用卡片10移除,并将第二应用卡片20显示在第一应用卡片10的原位置和相邻空白区域所围区域A的位置。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大尺寸的第二应用卡片的另一种示意图。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2,如果空白区域与第一应用卡片所围区域A的尺寸之和(即第一尺寸)小于第二应用卡片20的尺寸,例如所围区域A的总尺寸为4×3,第二应用卡片的尺寸为4×4,说明大尺寸的第二应用卡片20不可显示在第一应用卡片10的当前屏内,即说明第三用户界面是新创建的桌面,第三用户界面是和第一用户界面不同的桌面。那么,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用户点击第二用户界面中替换按钮608时,在第一用户界面中显示新一屏界面B,新一屏界面B为第三用户界面。在新一屏界面B中显示第二应用卡片20,以及,将第一应用卡片10移除。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对第二应用卡片20所在新一屏界面B执行的右滑1201操作,第一用户界面由显示新一屏界面B切换回原第一应用卡片10所在屏,且在第一应用卡片10所在屏中,第一应用卡片10的原位置为空。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对第一用户界面上的第一应用卡片的第一操作;响应于第一操作,显示第二用户界面,第二用户界面包括第一选项;接收对第一选项的第二操作;响应于第二操作,显示第三用户界面,第三用户界面包括第二应用卡片,第二应用卡片为响应于第二操作生成的卡片;终端设备自动删除第一应用卡片。该方法及终端设备在进行应用卡片替换时,无需先移除原应用卡片,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应用卡片快捷替换,以及,替换的新应用卡片可以自定义卡片类型、样式等,实现跨应用程序的应用卡片的替换,用户的交互体验更好。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从终端设备本身的角度对本申请提供的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的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替换应用卡片的装置可以包括:触控屏1301、存储器1302和处理器1303。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303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303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图像信号处理器,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存储器1302与处理器1303耦合,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302可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触控屏1301用于显示用户界面以及获取用户的操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图13所示的替换应用卡片的装置可以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存储器1302中的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被处理器1303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下方法步骤:接收对第一用户界面上的第一应用卡片的第一操作;响应于第一操作,显示第二用户界面,其中,第二用户界面包括第一选项;接收对第一选项的第二操作;响应于第二操作,显示第三用户界面,第三用户界面包括第二应用卡片,第二应用卡片为响应于第二操作生成的卡片;终端设备自动删除第一应用卡片。这样,终端设备在进行应用卡片替换时,无需先移除原应用卡片,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应用卡片快捷替换,以及,替换的新应用卡片可以自定义卡片类型、样式等,实现跨应用程序的应用卡片的替换,用户的交互体验更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用户界面和所述第三用户界面为终端设备的桌面。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存储器1302中的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被处理器1303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下方法步骤:第一选项包括参数设置选项和第一控件,第二用户界面还包括预览区;接收对第一选项的第二操作,包括:接收对参数设置选项的第三操作;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第三操作,生成第三应用卡片,并在预览区显示第三应用卡片。这样,终端设备可以跟随着用户对参数设置选项的操作,使得预览区的卡片会随着变化,便于用户能够在完成对应参数设置选项的操作后,实时查看到所设定的第二应用卡片的显示效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存储器1302中的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被处理器1303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下方法步骤:接收对第一选项的第二操作,还包括:接收对第一控件的第四操作;响应于第二操作,显示第三用户界面,第三用户界面包括第二应用卡片,包括:响应于第四操作,显示第三用户界面,并在第三用户界面显示第三应用卡片。这样,终端设备可供用户在第二用户界面中的各个参数设置选项进行对应选择,即可完成对第二应用卡片的参数设置,用户的交互体验更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存储器1302中的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被处理器1303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下方法步骤:第二用户界面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预览区、第一选项;第一选项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参数设置选项、第一控件、第二控件。参数设置选项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应用类型、卡片类型、布局、颜色、尺寸。这样,终端设备可供用户自定义应用卡片的尺寸、颜色、布局、卡片类型、应用类型等参数,完成自定义和便捷交互的融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存储器1302中的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被处理器1303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下方法步骤:参数设置选项包括位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视野内的第一参数设置选项和位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区视野外的第二参数设置选项;方法还包括:接收对第二用户界面执行的第五操作;响应于第五操作,将第二参数设置选项移动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视野内。这样,终端设备可以供用户在第二用户界面中完成对第二应用卡片的多个参数配置,用户的交互体验更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存储器1302中的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被处理器1303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下方法步骤:第一选项设置的参数包括尺寸;如果第二应用卡片的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一应用卡片的尺寸,则第一用户界面和第三用户界面为终端设备的同一桌面。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应用卡片显示在第一应用卡片的原位置。这样,终端设备通过对生成的第二应用卡片的尺寸与第一应用卡片的尺寸进行对比,以保证第二应用卡片能够显示在第一应用卡片的原位置,实现原位置的应用卡片替换。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存储器1302中的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被处理器1303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下方法步骤:如果第二应用卡片的尺寸大于第一应用卡片的尺寸,则第三用户界面是新创建的桌面,第三用户界面是和第一用户界面不同的桌面,其中,所述第一尺寸为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上删除所述第一应用卡片后形成的最大空白区域的尺寸。这样,终端设备可在第一应用卡片的原位置无法显示大尺寸的第二应用卡片时,通过占据当前屏的其他空白位置显示第二应用卡片或者通过显示新一屏界面显示第二应用卡片,以保证第二应用卡片能够替换第一应用卡片进行显示,用户的交互体验更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存储器1302中的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被处理器1303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下方法步骤:接收对第二控件的第六操作;响应于第六操作,关闭第二用户界面,并显示第一用户界面。这样,终端设备可供用户随时取消应用卡片的替换操作,用户的交互体验更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存储器1302中的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被处理器1303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下方法步骤:第一操作包括多个连续执行的子操作;响应于第一操作,显示第二用户界面,包括:接收对第一应用卡片执行的第一子操作;响应于第一子操作,选中第一应用卡片;接收对第一应用卡片执行的第二子操作;响应于第二子操作,将第一应用卡片移动到目标位置;接收对第一应用卡片执行的第三子操作;响应于第三子操作,生成第二用户界面。这样,终端设备可支持用户通过连续的操作即可生成第二用户界面,以便通过第二用户界面实现对第二应用卡片的配置,用户的交互体验更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存储器1302中的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被处理器1303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下方法步骤: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第二子操作,在目标位置显示提示区;响应于检测到第一应用卡片与提示区接触时,在提示区显示提示动画。这样,终端设备可在用户移动第一应用卡片时通过显示提示区和提示动画,通过提示区告知用户将第一应用卡片移动的目标位置,以及,通过提示动画提示用户执行第三子操作可以触发显示第二用户界面,用户的交互体验更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存储器1302中的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被处理器1303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下方法步骤:第一操作包括多个间断执行的子操作;响应于第一操作,显示第二用户界面,包括:接收对第一应用卡片执行的第四子操作;响应于第四子操作,选中第一应用卡片,以及,在第一应用卡片的一侧位置显示编辑弹窗,编辑弹窗中包括第三控件;接收对第三控件执行的第五子操作;响应于第五子操作,生成第二用户界面。这样,终端设备可支持用户通过间断的操作即可生成第二用户界面,以便通过第二用户界面实现对第二应用卡片的配置,用户的交互体验更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的方法。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对第一用户界面上的第一应用卡片的第一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显示第二用户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用户界面包括第一选项;
接收对所述第一选项的第二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显示第三用户界面,所述第三用户界面包括第二应用卡片,所述第二应用卡片为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生成的卡片;
所述终端设备自动删除所述第一应用卡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界面和所述第三用户界面为终端设备的桌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选项包括参数设置选项和第一控件,所述第二用户界面还包括预览区;
接收对所述第一选项的第二操作,包括:
接收对所述参数设置选项的第三操作;
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三操作,生成第三应用卡片,并在所述预览区显示所述第三应用卡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对所述第一选项的第二操作,还包括:
接收对所述第一控件的第四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显示第三用户界面,所述第三用户界面包括第二应用卡片,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四操作,显示所述第三用户界面,并在所述第三用户界面显示所述第三应用卡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设置选项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应用类型、卡片类型、布局、颜色、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设置选项包括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视野内的第一参数设置选项和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区视野外的第二参数设置选项;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对第二用户界面执行的第五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五操作,将所述第二参数设置选项移动到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视野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选项设置的参数包括尺寸;
如果所述第二应用卡片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应用卡片的尺寸,则所述第一用户界面和所述第三用户界面为终端设备的同一桌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应用卡片显示在所述第一应用卡片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第二应用卡片的尺寸大于第一尺寸,则所述第三用户界面是新创建的桌面,所述第三用户界面是和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不同的桌面,其中,所述第一尺寸为所述第一用户界面上删除所述第一应用卡片后形成的最大空白区域的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用户界面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预览区、第一选项;所述第一选项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参数设置选项、第一控件、第二控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对所述第二控件的第六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六操作,关闭所述第二用户界面,并显示所述第一用户界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包括多个连续执行的子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显示第二用户界面,包括:
接收对第一应用卡片执行的第一子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一子操作,选中所述第一应用卡片;
接收对第一应用卡片执行的第二子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二子操作,将所述第一应用卡片移动到目标位置;
接收对第一应用卡片执行的第三子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三子操作,生成所述第二用户界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子操作,在所述目标位置显示提示区;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第一应用卡片与所述提示区接触时,在所述提示区显示提示动画。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包括多个间断执行的子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显示第二用户界面,包括:
接收对第一应用卡片执行的第四子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四子操作,选中所述第一应用卡片,以及,在所述第一应用卡片的一侧位置显示编辑弹窗,所述编辑弹窗中包括第三控件;
接收对第三控件执行的第五子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五子操作,生成所述第二用户界面。
15.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触控屏,所述触控屏用于显示用户界面以及获取用户的操作,所述存储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
CN202210475314.1A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Pending CN1170087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73993.0A CN116700573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202210475314.1A CN117008788A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202280065592.8A CN118043767A (zh) 2022-04-29 2022-12-12 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PCT/CN2022/138478 WO2023207128A1 (zh) 2022-04-29 2022-12-12 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EP22919283.6A EP4290349A1 (en) 2022-04-29 2022-12-12 Method for replacing application card, and terminal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5314.1A CN117008788A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73993.0A Division CN116700573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08788A true CN117008788A (zh) 2023-11-07

Family

ID=8784654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73993.0A Active CN116700573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202210475314.1A Pending CN117008788A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202280065592.8A Pending CN118043767A (zh) 2022-04-29 2022-12-12 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73993.0A Active CN116700573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5592.8A Pending CN118043767A (zh) 2022-04-29 2022-12-12 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90349A1 (zh)
CN (3) CN116700573B (zh)
WO (1) WO202320712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86710A1 (en) * 2011-12-14 2013-06-2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managing different visual variants of objects via user interfaces
WO2018112924A1 (zh) * 2016-12-23 2018-06-28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展示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8334253A (zh) * 2017-12-26 2018-07-27 珠海市君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展示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0750317A (zh) * 2019-08-31 2020-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桌面的编辑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461111B (zh) * 2019-10-31 2022-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启动功能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225108A (zh) * 2019-11-13 2020-06-02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及负屏界面的卡片显示方法
CN111966251B (zh) * 2020-02-11 2021-08-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卡片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61427A (zh) * 2020-06-03 2021-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适应生成卡片的方法、终端设备和服务器
CN116069212B (zh) * 2020-07-10 2024-04-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卡片的快速查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13493B (zh) * 2020-09-14 2020-12-22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操作部件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148174B (zh) * 2020-09-30 2022-11-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信息显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327195B (zh) * 2022-02-15 2022-08-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卡片管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07128A1 (zh) 2023-11-02
CN116700573B (zh) 2024-05-03
EP4290349A1 (en) 2023-12-13
CN116700573A (zh) 2023-09-05
CN118043767A (zh) 202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89043B (zh) 一种悬浮窗口的管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5432061B (zh) 移动终端和控制方法
CN112714901B (zh) 系统导航栏的显示控制方法、图形用户界面及电子设备
CN104126164B (zh) 移动终端及其方法
CN105830351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2445448B (zh) 一种柔性屏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5630225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78091A (zh) 分屏显示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231905A (zh) 一种截屏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750317A (zh) 一种桌面的编辑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536365A (zh) 一种图像分享方法及终端
CN111443836B (zh) 一种暂存应用界面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093125A (zh) 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0806831A (zh) 一种触摸屏的响应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281225A (zh) 一种窗口显示方法及设备
KR20170071347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8415642A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2068907A (zh) 一种界面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0471604A (zh) 一种多应用切换方法和相关装置
KR101559772B1 (ko)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0045890A (zh) 应用标识的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542307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700573B (zh) 一种替换应用卡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EP4310648A1 (en) Service card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083205A (zh) 页面切换方法、可穿戴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