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06763A - 移冰组件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移冰组件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06763A
CN117006763A CN202210475051.4A CN202210475051A CN117006763A CN 117006763 A CN117006763 A CN 117006763A CN 202210475051 A CN202210475051 A CN 202210475051A CN 117006763 A CN117006763 A CN 117006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assembly
moving
container
friction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750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全鑫
任志洁
席永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7505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067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06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067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2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18Storing ice
    • F25C5/182Ice bin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12Arrangements of compartments additional to cooling compartments; Combinations of refrigerators with other equipment, e.g. sto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制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移冰组件和制冷设备。移冰组件包括:导轨,适于固定至移冰通道中;滑块,适于沿着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移冰容器,连接于所述滑块;摩擦带,带动所述移冰容器沿着所述导轨升降。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冰组件,通过摩擦带带动移冰容器升降,可以实现过载保护。例如,当移冰容器运动到极限位置的时候,此时如果动力机构继续驱动摩擦带运动,则摩擦带打滑避免损坏移冰容器或者升降机构。此外,较之于直接将移冰容器固定于摩擦带的情形,本申请实施例将滑块安装于导轨,在此基础上通过摩擦带的摩擦力带动移冰容器移动,可以防止移冰容器晃动,提升移冰容器运动的稳定性,降低移冰容器的运动噪音。

Description

移冰组件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移冰组件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各类冷饮或一些需要用冰的场合越来越多,特别是夏天。以冰箱为例,当前带制冰机的冰箱主要是俩种形式,第一种是制冰机置于冷冻室内,制冰、存冰、取冰都在冷冻室内,由于冷冻室一般位于冰箱底部,当人们需要少量冰时还需要弯腰打开冷冻室去取,不方便取用;第二种是冰箱有两个独立的制冰机,一个制冰机置于冷冻室,另一个制冰机置于冷藏室,取用少量冰时可以直接通过冷藏室的门体取用冷藏室内的冰块,这种方式有两个制冰机,进而其成本高,且冷藏室内的制冰机需要占用冷藏室很大空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移冰组件,其可以将冰块从一个制冷间室运送至另外一个制冷间室,进而在不增加制冰机数量的情况下,可以从多个制冷间室分别取用冰块,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性,并且,本申请的移冰组件可以实现过载保护。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移冰组件,包括:
导轨,适于固定至移冰通道中;
滑块,适于沿着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
移冰容器,连接于所述滑块;
摩擦带,带动所述移冰容器沿着所述导轨升降。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冰组件,通过摩擦带带动移冰容器升降,可以实现过载保护。例如,当移冰容器运动到极限位置的时候,此时如果动力机构继续驱动摩擦带运动,则摩擦带打滑避免损坏移冰容器或者升降机构。此外,较之于直接将移冰容器固定于摩擦带的情形,本申请实施例将滑块安装于导轨,在此基础上通过摩擦带的摩擦力带动移冰容器移动,可以防止移冰容器晃动,提升移冰容器运动的稳定性,降低移冰容器的运动噪音。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固定板;
所述导轨和所述摩擦带均安装于所述固定板。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张紧轮,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且适于张紧所述摩擦带;
传动轮,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且适于绕设所述摩擦带并带动所述摩擦带运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张紧轮和所述传动轮均位于所述导轨的第一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摩擦带第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块的上部,所述摩擦带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滑块的下部,所述摩擦带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带着所述滑块沿着所述导轨升降,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安装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和所述摩擦带之间靠摩擦力传递动力。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轮形成有横截面呈锥形的卡槽,所述摩擦带安装于所述卡槽。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移冰容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块,以使得所述移冰容器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移冰容器适于容纳冰块;
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移冰容器适于排出冰块。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板上部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移冰容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形成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件;
运动至所述固定板上部的所述移冰容器在上升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适于相对所述第二限位件运动,以使得所述移冰容器相对所述滑块转动,并使得所述移冰容器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所述第一限位件为限位轮,所述第二限位件为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表面形成有限位面,所述移冰容器上升的过程中,所述限位轮适于相对所述限位面运动,以带动所述移冰容器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移冰容器包括:
容器本体,顶部形成有倒冰口;
导冰板,对应所述倒冰口的至少一侧设置;
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导冰板适于伸出至移冰通道外且连接至储冰组件。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
第一制冷间室,内部设置有制冰组件;
第二制冷间室,位于所述第一制冷间室上方,且所述第二制冷间室内部设置有储冰组件;
上述移冰组件,所述移冰组件设置于所述制冰组件和所述储冰组件之间,适于将冰块从所述制冰组件移动至所述储冰组件中。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其包括上述移冰组件,因此具有上述移冰组件所具有的所有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储冰组件包括:
储冰部,形成有相互连通的储冰室、进冰口和出冰口,所述储冰部形成有将所述储冰室内的冰块导向所述出冰口的导冰面,所述出冰口处设置有开闭所述出冰口的第一风门,所述进冰口连通所述移冰组件;
取冰部,形成有取冰通道,且所述取冰通道连通所述出冰口。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储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储冰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申请提供的储冰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图2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移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移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其中,移冰容器被隐藏;
图10是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图9中F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移冰容器和导轨之间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移冰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制冷设备的冰块存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提供的制冷设备的冰块存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制冷间室;2、第二制冷间室;3、移冰通道;4、制冰组件;
5、储冰组件;51、储冰部;511、进冰口;512、出冰口;513、储冰室;514、进风口;515、出风口;516、第一风门;517、第二风门;518、导冰面;519、保温室;52、取冰部;521、连接段;522、收缩段;523、取冰段;5231、取冰口;
6、移冰组件;61、移冰容器;611、容器本体;612、导冰板;613、倒冰口;614、第二限位件;6141、限位面;615、连接轴;616、安装部;62、升降机构;621、固定板;622、导轨;623、驱动电机;624、传动轮;625、张紧轮;626、轴承;627、摩擦带;628、滑块;6281、滑块的上部;6282、滑块的下部;630、第一限位件;631、驱动轮;
810、处理器;820、通信接口;830、存储器;840、通信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制冷设备除了具备保鲜或冷冻等功能之外,越来越多制冷设备设置有制冰组件以实现制冰功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其具有多个制冷间室,结合图1,其包括第一制冷间室1和第二制冷间室2,且制冷设备可以将制冰组件4制备的冰块从位于下方的第一制冷间室1转移至位于上方的第二制冷间室2。其中,制冷设备可以为冰箱、冰柜或者其它具有多个制冷间室的产品。以冰箱为例,其一般包括冷藏室、冷冻室、变温室或者制冰室等,进而第一制冷间室1一般指代的是冷冻室、变温室或者制冰室等,将制冰组件4设置于第一制冷间室1的时候,可以实现制冰需求;第二制冷间室2一般指代的是冷藏室或者变温室等。当然,第一制冷间室1和第二制冷间室2的具体类型不受限制。
请参见图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其第一制冷间室1内部设置有制冰组件4,第二制冷间室2位于第一制冷间室1上方,且第二制冷间室2内部设置有储冰组件5。在此基础上,在制冰组件4和储冰组件5之间设置有移冰组件6(图1中未示出,可以参考图6),移冰组件6用于将冰块从制冰组件4移动至储冰组件5中。其中,“第一制冷间室1内部”包括第一制冷间室1的存储空间、第一制冷间室1对应发泡层内部或者第一制冷间室1对应外壳内的任意部位;同理,“第二制冷间室2内部”也包括第二制冷间室2的存储空间、第二制冷间室2对应发泡层内部或者第二制冷间室2对应外壳内的任意部位。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制冰组件4制冰完成之后,至少部分冰块在移冰组件6的作用下被转运至第二制冷间室2内的储冰组件5中。因此,当人们需要少量冰时不需要弯腰打开第一制冷间室1去取冰。并且,由于第二制冷间室2无需单独设置一个制冰机,因此可以有效控制成本,且节省制冷间室(在没有特指的情况下,制冷间室指代的是第一制冷间室1和第二制冷间室2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内部空间,提升制冷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图2至图5中,储冰组件5包括储冰部51,储冰部51形成有相互连通的储冰室513、进冰口511和出冰口512,储冰部51形成有将储冰室513内的冰块导向出冰口512的导冰面518,出冰口512处设置有开闭出冰口512的第一风门516。进冰口511连通移冰组件6,进而通过移冰组件6将冰块转移至储冰室513的过程中,第一风门516关闭出冰口512,避免冰块从出冰口512流出储冰室513。第一风门516开启出冰口512的时候,冰块在导冰面518的作用下自动流向出冰口512,以保证冰块的获取。此处通过导冰面518的设置,可以利用冰块自重使得冰块流向出冰口512,无需设置动力装置,进而可以降低储冰组件5的制备成本,且结构可靠可以节省空间。并且,导冰面518的设置可以保证先进入储冰室513的冰块被先取用,避免冰块在储冰室513中存储的时间过久。其中,导冰面518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受限制,例如,其可以为倾斜的平面,也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弧度的曲面,只要可以引导冰块流向出冰口512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储冰组件5还可以包括取冰部52,取冰部52形成有取冰通道,且取冰通道连通出冰口512。其中,取冰部52的设置在于使得储冰部51和取冰机构连通。例如,在第二制冷间室2的门体设置有取冰机构,进而将取冰容器放置于第二制冷间室2的门体时,可以通过取冰机构获取到冰块。具体的,第一风门516开启,冰块从储冰室513进入取冰通道,并通过取冰通道流向门体的取冰机构,最终进入取冰容器中。该种情况下,可以在第二制冷间室2外部取冰,无需开启第二制冷间室2的门体,进而取冰方便。图4中,第一风门516的门扇处于开启状态。
图2中,沿着背向第二制冷间室2后壁的方向,取冰通道包括依次设置的连接段521、收缩段522和取冰段523,取冰段523远离收缩段522的端部形成有取冰口5231。其中,连接段521的横截面和储冰室513的横截面相适配,进而避免冰块卡在出冰口512的位置。收缩段522的设置在于实现连接段521和取冰段523之间的平缓过渡。取冰段523的横截面积则是为了和取冰机构相适配。当然,在满足取冰需求的前提下,取冰通道的结构不受此处举例的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沿着背向第二制冷间室2后壁的方向,储冰部51、连接段521、收缩段522和取冰段523逐渐朝下倾斜。进而可以利于冰块在重力作用下由取冰段523排出,避免取冰的时候冰块积存在取冰部52内,防止下次取冰时候取冰部52中冰块融化形成水滴落入取冰容器。当然,除了采用以上结构形式,为了防止冰块积存于取冰部52,也可以在取冰通道设置刮板,刮板可以沿着取冰通道运动,并将冰块由连接段521往取冰段523的取冰口5231推送。或者,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推冰部件,以将冰块向取冰段523的取冰口5231推送。
结合图2和图3,储冰部51形成有进风口514和出风口515,进风口514和出冰口512均连通第二制冷间室2的蒸发器室。该种情况下,储冰部51利用第二制冷间室2的蒸发器室对冰块进行保温,无需额外设置蒸发器,进而其成本低且节能。当然,也可以将储冰部51的进风口514和第一制冷间室1的蒸发器室连通,或者还可以和制冷设备其它制冷间室中的蒸发器室连通,只要可以将蒸发器制冷之后的气流通过进风口514通入储冰室513即可。其中,“蒸发器室”指代的是内置有蒸发器的腔室。其中,将储冰部51的进风口514和相应蒸发器室连通,也即意味着采用相应的蒸发器给储冰室513供送冷风,以降低储冰室513内部的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沿着背向第二制冷间室2后壁的方向,也即沿着图2中从后往前的方向,进风口514和出风口515依次设置。该种情况下,进风口514距离蒸发器室比较近,进而可以保证冷气流通过蒸发器室进入储冰室513。
出风口515与第二制冷间室2顶板之间具有第一间距,进风口514与第二制冷间室2顶板之间具有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该种情况下有利于储冰室513中流出的气流进入到第二制冷间室2内,以在储冰室513和第二制冷间室2之间形成气流循环。当然,进风口514和第二制冷间室2顶板也可以贴合设置,此时可以理解为第二间距为零,或者,不存在第二间距。
图5中,在储冰室513外部还形成有保温室519,在保温室519中可以填充保温件,例如,可以在保温室519中设置VIP(真空绝热板)保温,以保证储冰室513内部的温度,防止第二制冷间室2对储冰室513内部温度造成影响。当然,保温室519中的保温件不受此处举例限制。
图1中,储冰组件5贴设于第二制冷间室2的壁面,进而可以减小储冰组件5对第二制冷间室2的空间利用带来的影响。其中,“储冰组件5贴设于第二制冷间室2的壁面”可以包括储冰部51贴设于第二制冷间室2的侧壁的情形,也可以包括储冰部51和取冰部52都贴设于第二制冷间室2的侧壁的情形。此外,还可以将储冰组件5紧靠第二制冷间室2的后壁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储冰部51可以存储的冰块大致为三百克到四百克之间,以满足少量用冰的需求,其中,少量用冰的时候,每次取冰一般在一百五十克到两百克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请参见图1,在制冷设备设置有移冰通道3,移冰通道3连通第一制冷间室1和第二制冷间室2。其中,可以将移冰通道3设置在发泡层中,此时,既可以保证制冷设备的美观,又可以防止移冰通道3和制冷设备的制冷间室之间发生串温。当然,也不排除移冰通道3设置在制冷设备其它位置的可能性,例如将移冰通道3设置在制冷间室的存储空间中。在此基础上,移冰组件6安装于移冰通道3。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和图4,在进冰口511设置有第二风门517,第二风门517适于导通或者断开移冰通道3与储冰室513。图4中,第二风门517的门扇处于开启状态,当第二风门517关闭的时候,移冰通道3和储冰室513此时被断开,进而可以防止移冰通道3和储冰室513之间发生串温。当第二风门517开启的时候,移冰通道3和储冰室513导通。此处的第二风门517和上述提及的第一风门516都可以采用电动风门的形式,进而可以基于制冷设备的监测信号控制第一风门516和第二风门517的开闭。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结合图6至图12,提供一种移冰组件6,包括移冰容器61和升降机构62,升降机构62位于移冰通道3中,升降机构62连接移冰容器61,且用于驱动移冰容器61沿着移冰通道3升降。
随着移冰容器61沿着移冰通道3升降,移冰容器61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第一位置,移冰容器61可以从制冰组件4承接冰块;在第二位置,移冰容器61可以将冰块排入至储冰部51,进而移冰组件6可以将冰块从第一制冷间室1转移至第二制冷间室2。
请参见图6至图12,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升降机构62包括导轨622和滑块628。导轨622固定于移冰通道3中;滑块628可以沿着导轨622做升降运动其中,滑块628沿着导轨622做升降运动,进而可以将冰块从第一制冷间室1运送至第二制冷间室2。其中,在设置有导轨622和滑块628的情况下,滑块628可以在电机、气缸、液压缸等动力机构的驱动下沿着导轨622运动,动力机构可以通过齿轮齿条、皮带、滚珠丝杆副等传动机构连接移冰容器61。其中,传动机构并非必须的结构,例如以上动力机构也可以直接连接移冰容器61。或者,以上导轨622和滑块628也可以通过其它结构替换,只要保证动力机构可以带动移冰容器6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即可。图6中显示有两个移冰容器61,是为了示意移冰容器61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不代表升降机构62同时安装有两个移冰容器61。
在一个实施例中,升降机构62还包括固定板621和摩擦带627,摩擦带627安装于固定板621,摩擦带627带动移冰容器61沿着导轨622升降。其中,“摩擦带627带动移冰容器61沿着导轨622升降”指代的情形包括:第一种情形,摩擦带627的第一端固定于滑块的上部6281,摩擦带627的第二端固定于滑块的下部6282,此外,摩擦带627和驱动电机623的驱动轮631之间靠摩擦力传递动力。此处,可以在驱动轮631形成有横截面呈锥形(也即类似于“V”字型)的卡槽,摩擦带627的横截面和卡槽的横截面相适配,进而,当驱动电机623带动驱动轮631转动的时候,摩擦带627可以随着驱动轮631的转动而运动,并带动滑块628沿着导轨622升降。当移冰容器61的重力过大的时候,此时摩擦带627和驱动轮631的卡槽之间打滑,进而可以实现过载保护。第二种情形,摩擦带627接触滑块628,进而当摩擦带627运动的时候,摩擦带627和滑块628之间产生摩擦力,进而可以带动滑块628沿着导轨622移动;第三种情形,摩擦带627接触移冰容器61,进而当摩擦带627运动的时候,摩擦带627和移冰容器61之间产生摩擦力,进而可以通过移冰容器61带动滑块628运动,使得滑块628沿着导轨622移动。
通过摩擦带627带动移冰容器61升降,可以实现过载保护。例如,当移冰容器61运动到极限位置的时候,此时如果动力机构继续驱动摩擦带627运动,则摩擦带627打滑(包括摩擦带627和滑块628之间将打滑,或者摩擦带627与移冰容器61之间将打滑,又或者摩擦带627和驱动轮631之间打滑)避免损坏移冰容器61或者升降机构62。此外,较之于直接将移冰容器61固定于摩擦带627的情形,本申请实施例将滑块628安装于导轨622,在此基础上通过摩擦带627的摩擦力带动移冰容器61移动,可以防止移冰容器61晃动,提升移冰容器61运动的稳定性,降低移冰容器61的运动噪音。
图9至图12中,将摩擦带627安装于固定板621,显然,也可以不设置固定板621,此时可以将摩擦带627安装于其它部件,例如,将摩擦带627安装于移冰通道3的壁面,只要可以使得摩擦带627可以通过摩擦力带动滑块628以及移冰容器运动即可。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摩擦带627的具体形式不受限制,例如,其可以采用皮带的形式,也可以采用柔性绳索的形式,只要可以和滑块628或者移冰容器61之间产生摩擦力即可。
图6至图12中,固定板621设置有摩擦带627的张紧部件,其中,张紧部件可以采用张紧轮625的形式,通过调节张紧轮625的位置,调节摩擦带627的张紧程度,以保证摩擦带627处于张紧状态。此外,固定板621还设置有摩擦带627的驱动电机623和传动轮624。在以上基础上,张紧轮625的分布位置由导轨622的长度、驱动电机623的位置、驱动轮631的位置和传动轮624的位置确定。显然,张紧轮625的分布形式不是唯一的,其只要可以保证摩擦带627处于张紧状态即可。图9中,张紧轮625设置于两个传动轮624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电机623运动以带动驱动轮631运动,驱动轮631带动摩擦带627运动,且摩擦带627绕设于传动轮624。其中,摩擦带627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带627的长度不变,进而其两端会带动滑块628升降,进而移动容器通过滑块628沿着导轨622移动。图9中,包括位于导轨622顶部和导轨622底部的两个传动轮624,进而可以保证摩擦带627带动滑块628沿着导轨622长度方向运动。
图6中,驱动电机623、传动轮624和张紧轮625都安装于固定板621,此外,导轨622也形成于固定板621,其中,导轨622和固定板621组合的结构称之为固定座,例如,导轨622和固定板621可以一体成型,进而可以简化升降机构62的结构。图6中,除了导轨622上方的传动轮624和导轨622下方的传动轮624,张紧轮625和传动轮624均位于导轨622的第一侧,且安装于驱动电机623所在一侧,此时可以防止移冰容器61的运动(此处的运动主要指代后文提及的移冰容器61的转动)受到干涉。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轨622形成有导向槽,且滑块628至少部分位于导向槽内部。当然,也可以是滑块628形成有安装槽(例如T型槽),在此基础上,滑块628安装于导轨622外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冰容器61可转动连接于滑块628,其通过移冰容器61的转动将冰块倒出。其中,控制移冰容器61转动的方式不限,例如,可以在移冰通道3中安装有电机,进而当移冰容器61上升至设定位置的时候,此时电机开启以推动移冰容器61转动。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冰组件6,其无需额外设置动力机构就可以控制移冰容器6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以将移冰容器61中的冰块倒入至储冰室513中。在第一状态,移冰容器61可以容纳冰块,并带动冰块由第一制冷间室1运动至第二制冷间室2;在第二状态,移冰容器61可以排出冰块,以使得冰块由移冰容器61进入到储冰室513中。
图6至图12中,移冰容器61可转动连接于滑块628,通过转动移冰容器61可以倒出冰块。此外,固定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630,移冰容器61设置有与第一限位件630形成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件614。运动至第一限位件630的移冰容器61继续受向上作用力的过程中,第一限位件630适于相对第二限位件614运动,以带动移冰容器61相对滑块628转动,并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进而,随着移冰容器61上升到一定高度,移冰容器61会自动实现转动,从而无需额外设置其它动力机构以驱动移冰容器61转动。其中,“运动至第一限位件630的移冰容器61”指代的是第一限位件630和第二限位件614刚刚接触时的移冰容器61。此外,“固定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630”包括第一限位件630设置于导轨622的情形。
当移冰容器61上升至第一限位件630和第二限位件614接触的位置时,第一限位件630会限制移冰容器61上升,此时在第一限位件630和第二限位件614的配合下,移冰容器61绕连接轴615转动。移冰容器61的结构以及连接轴615的设置位置不受此处举例限制,只要保证正常情况下,移冰容器61可以存储冰块即可。
图10和图14中,第一限位件630为限位轮,第二限位件614为限位块,限位块上表面形成有限位面6141,移冰容器61受到向上作用力的过程中,限位轮适于沿着限位面6141运动,以带动移冰容器61相对滑块628转动至第二状态。该种情况下,第一限位件630和第二限位件614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减小对第一限位件630和第二限位件614的磨损。当然,第一限位件630和第二限位件614的具体形式不受此处举例的限制,例如第一限位件630也可以采用挡块、档杆等结构形式,且第二限位件614的限位面6141也不受附图限制,还可以是曲面或者不规则表面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限制第二状态下移冰容器61的翻转角度,可以在固定座设置第三限位件(图中未示出),进而当移冰容器61处于第二状态的时候,第三限位件可以将移冰容器61锁止于当前的翻转角度。其中,第三限位件的具体结构和位置不受限制,只要可以限制第二状态下移冰容器61的翻转角度即可。此外,在固定座底部还可以设置第四限位件(图中未示出),以使得移冰容器61下降至第一位置的时候停止。
图7和图14中,移冰容器61包括容器本体611和导冰板612。其中,容器本体611顶部形成有倒冰口613;导冰板612对应倒冰口613的至少一侧设置;在第二状态下,导冰板612适于伸出至移冰通道3外,且连接进冰口511。图7中,容器本体611左侧的壁面连接导冰板612,当然,还可以在容器本体611的前侧和后侧均连接导冰块,此时可以更好防止冰块掉落。
请参见图13,为了保证移冰容器61可以相对滑块628转动,滑块628固定连接有轴承626和连接轴615的其中一个,移冰容器61固定有轴承626和连接轴615的另外一个,且连接轴615装配于轴承626。当然,移冰容器61和滑块628之间的转动方式不受此处举例的限制。
图13和图14中,移冰容器61形成有连接轴615的安装部616,安装部616可以和第二限位件614一体成型。
图14中,移冰容器61采用类似长方体结构,且移冰容器61顶部形成倒冰口613。在此基础上,连接轴615沿着移冰容器61的高度方向上靠近移冰容器61的顶部倒冰口613设置,进而当移冰容器61通过连接轴615安装于滑块628时,移冰容器61会在本身重力作用下倒冰口613朝上设置,此时移冰容器可以容纳冰块。只有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移冰容器61会相对滑块628转动。
当然,除了通过转动移冰容器61以排出冰块,还可以还用其它方式将冰块倒入储冰室513中。例如,可以在移冰容器61的壁面或者底部设置开口,开口位置设置插板阀或者其它形式的阀门。进而当移冰容器61处于第二位置时,阀门开启,此时移冰容器61中的冰块可以进入储冰室513;在其它时候,阀门关闭,防止冰块掉落。
根据以上制冷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的冰块存储方法(下文简称存储方法)。
在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存储方法进行介绍之前,首先对存储方法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说明,本发明的存储方法可以应用于制冷设备,也可以应用于和制冷设备连接的如智能手机、平板和电脑等智能终端,还可以应用于连接制冷设备的服务器,本发明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只要可以承载并实现本发明的存储方法即可。
请参见图15,存储方法包括:
步骤100、控制第二制冷间室内的储冰室处于工作状态;
步骤200、确定储冰室处于工作状态,控制第一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和/或第二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向储冰室内部供送冷风;
其中,储冰室用于存储第一制冷间室中制冰组件制备得到的冰块,且冰块由移冰组件转移至储冰室中。
步骤100中,控制储冰室处于工作状态,基本的要求是控制储冰室当中存储有一定量的冰块,或者,在储冰室当中没有冰块的时候,控制移冰组件在合适的时机向储冰室中运送一定量的冰块。其中,通过前文可知储冰室形成于储冰组件的储冰部,其中储冰部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第二制冷间室。当储冰部被拆下的时候,可以释放第二制冷间室内部的空间,以用于存放物品。当储冰部安装于第二制冷间室内部的时候,此时控制第二制冷间室内的储冰室处于工作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第一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和第二制冷间室的蒸发器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向储冰室内部供送冷风,进而储冰室无需额外设置蒸发器,可以节省制冷间室的内部空间。并且,通过蒸发器(在没有特指的情况下,蒸发器指代的是第一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和第二制冷间室的蒸发器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向储冰室内部供送冷风,可以保证储冰室内部处于低温状态,防止储冰室内部的冰块融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0包括:
步骤101、获取储冰室的当前储冰量V1;
步骤102、当前储冰量V1小于(V-V2),确定储冰室存在补冰需求,其中,V为储冰室的容积,V2为移冰组件的满载运冰量;
步骤103、基于补冰需求,控制移冰组件向储冰室送冰,直到储冰室处于满冰状态。
该种情况下也即意味着:当储冰室中被用掉的冰块量已经超过了移冰组件的满载运冰量,进而此时移冰组件可以至少满载运冰一次,以保证储冰室内的冰块量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且同时,不会频繁开启移冰组件,运冰不会过于频繁,进而可以避免能耗的浪费。其中,“移冰组件的满载运冰量”指代的是移冰容器盛满冰块时,移冰组件的运冰量。其中,确定储冰室存在补冰需求的时候,可以向移冰组件发送移冰指令,以控制移冰组件向储冰室送冰。假设储冰室当中被用掉的冰块很少,则此时当前储冰量V1大于(V-V2),进而此时可以认为储冰室不存在补冰需求。也即,本申请实施例并非基于取用了冰块就向储冰室补充冰块,进而可以避免频繁开启移冰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0包括:
步骤111、时间处于储冰室的高频使用时段,确定储冰室未处于满冰状态,控制移冰组件向储冰室送冰。该种情况下,保证在取冰之前储冰室中始终处于满冰状态,进而降低用户等待的概率,保证大部分情况下储冰室中的冰块量都可以满足用户的一般使用需求。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0包括:
步骤121、时间处于储冰室的低频使用时段,基于第一取冰指令生成第一补冰指令,或者,基于第二取冰指令生成第二补冰指令;
第一补冰指令用于在取冰结束控制移冰组件向储冰室送冰,第二补冰指令用于在制冷设备进入高频使用时段控制移冰组件向储冰室送冰。
“低频使用时段”和“高频使用时段”为相对概念,例如,可以将一天的时间划分成一个“低频使用时段”和一个“高频使用时段”,其中,可以对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学习,将取用冰块的次数小于或者等于一次的时段定义为“低频使用时段”,将剩下时段定义为“高频使用时段”。例如,通过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可以确定一天的时间中,凌晨1点至凌晨6点为低频使用时段,凌晨6点以后至凌晨1点之前为高频使用时段。
其中,时间处于储冰室的低频使用时段的时候,此时可以基于不同操作分别生成第一取冰指令和第二取冰指令。例如,在低频使用时段,如果按压一次取冰按钮,此时生成第一取冰指令;如果按压两次取冰按钮,此时生成第二取冰指令。或者,也可以按压一次取冰按钮,生成第二取冰指令;按压两次取冰按钮,生成第一取冰指令。其中,可以认为按压一次取冰按钮生成的取冰指令为默认的取冰指令,默认的取冰指令对应的补冰指令为默认补冰指令。
在当前取冰结束之后,第一补冰指令用于控制移冰组件即刻向储冰室补充冰块,该种情况下,可以保证储冰室中始终存储有冰块,降低用户等待运冰的概率。第二补冰指令用于控制移冰组件在下一个高频使用时段的时候向储冰室补充冰块,该种情况下,可以减少维持储冰室内低温所需的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移冰组件向储冰室送冰的时候,由于储冰室内当前可以存储的冰块量和移冰组件的满载运冰量之间不一定呈整倍数的关系,例如,有可能储冰室内当前还可以存储的冰块量和移冰组件的满载运冰量之间为1.1倍、1.3倍或者1.7倍的关系,进而可以基于储冰室当前还可以存储的冰块量,确定移冰组件的运冰量。例如,步骤100可以包括:
步骤131、获取储冰室的出冰口512的开启时长,其中,出冰口512开启时用户可取用储冰室内的冰块;
基于开启时长,控制移冰组件向储冰室送冰的运冰量。
该种情况下,基于储冰室的出冰口512的开启时长,可以判断用户取用的冰块量,进而计算出储冰室内当前还可以存储的冰块量,以确定需要补充的冰块量。进而,移冰组件基于储冰室需要补充的冰块量运冰。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步骤200包括:
步骤201、确定储冰室的出冰口512和进冰口511均关闭,获取储冰室内部的实际温度值,其中,出冰口512用于用户取冰,进冰口511用于移冰组件向储冰室送冰;
步骤202、确定实际温度值不低于第一设定值,控制第一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和/或第二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向储冰室内部供送冷风;
步骤203、确定实际温度值不高于第二设定值,控制第一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和/或第二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停止向储冰室内部供送冷风;
第一设定值高于第二设定值。
步骤201中,如果出冰口512开启,则此时储冰室和外部环境连通,进而此时获取储冰室内部的实际温度值,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同样的,如果进风口514开启,此时储冰室和移冰通道3连通,此时如果获取储冰室内部的实际温度值,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出冰口512和进冰口511均关闭的时候,获取储冰室内部的实际温度值。
步骤202中,储冰室和外部环境连通的时候,或者储冰室和移冰通道3连通的时候,也不适宜向储冰室中供送冷风,否则会存在能耗浪费。因此,控制蒸发器向储冰室内部供送冷风,也可以限定在出冰口512和进冰口511均关闭的时候。
步骤202和步骤203中,第一设定值为储冰室的最高温度值,一旦高于第一设定值,则此时的环境可能不利于冰块的存储。因此,一旦储冰室的实际温度值逐渐升高至第一设定值的时候,此时需要控制蒸发器向储冰室供送冷风。第二设定值为储冰室的最低温度值,一旦低于第二设定值,则此时温度过低,可能导致能耗的浪费。因此,在制冷的过程中,一旦储冰室的温度逐渐降低并已经达到了第二设定值,则此时停止向储冰室内部供送冷风。
通过检测储冰室的温度控制蒸发器向储冰室送风,其控制精确,可以保证储冰室的温度处于一个合理的区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00包括:
211、获取储冰室的出冰口512的开启时长,其中,出冰口512开启时用户可取用储冰室内的冰块;
212、在向储冰室补送冰块之前,控制第一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和/或第二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向储冰室内部供送冷风,其中,供送冷风的制冷时长由开启时长确定。
步骤211中,出冰口512开启的时候外部环境的气流会进入储冰室,影响储冰室内部的温度。进而,基于获取出冰口512的开启时长,可以确定储冰室内部温度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程度。
步骤212中,基于出冰口512开启过,采用蒸发器对储冰室内部的温度进行补偿。其中,控制第一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和/或第二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向储冰室内部供送冷风,供送冷风的制冷时长由开启时长确定。一般情况下,制冷时长和开启时长正相关。由于在补送冰块之前对储冰室内部供送冷风,进而可以避免冰块进入储冰室的时候,储冰室的温度高于第一设定温度,保证冰块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存储环境下。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第二制冷间室内的储冰室处于工作状态包括:在移冰容器达到第二位置或者即将达到第二位置的时候,控制第二风门517开启,保证移冰容器可以转动至第二状态;移冰容器中的冰块完全进入储冰室之后,控制第二风门517关闭,且控制移冰容器回到第一位置。其中,当第二风门517和移冰容器之间会发生干涉的时候,则可以在移冰容器到达第二位置之前开启第二风门517,并在移冰容器离开第二位置之后关闭第二风门517。在此基础上,判断用户是否存在取冰需求,例如,当用户按下取冰按钮的时候,或者,用户将取冰容器放置于制冷设备相应位置的时候,控制第一风门516开启,进而实现取冰操作。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每次送冰完成之后,移冰容器自动回到第一位置,进而可以保证移冰组件的相应速度。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请参见图16,提供一种制冷设备的冰块存储控制装置,包括:
移冰模块,用于控制第二制冷间室内的储冰室处于工作状态;
制冷模块,用于确定储冰室处于工作状态,控制第一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和/或第二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向储冰室内部供送冷风;
其中,储冰室用于存储第一制冷间室中制冰组件制备得到的冰块,且冰块由移冰组件转移至储冰室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冰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储冰室的当前储冰量V1;
判断子模块,用于在当前储冰量V1小于V-V2的情况下,确定储冰室存在补冰需求,其中,V为储冰室的容积,V2为移冰组件的满载运冰量;
第一移冰控制子模块,用于基于补冰需求,控制移冰组件向储冰室送冰,直到储冰室处于满冰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冰模块包括:
第一补冰子模块,用于在时间处于储冰室的高频使用时段的情况下,确定储冰室未处于满冰状态,控制移冰组件向储冰室送冰。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冰模块包括:
第二补冰子模块,用于时间处于储冰室的低频使用时段,基于第一取冰指令生成第一补冰指令,或者,基于第二取冰指令生成第二补冰指令;
第一补冰指令用于在取冰结束控制移冰组件向储冰室送冰,第二补冰指令用于在制冷设备进入高频使用时段控制移冰组件向储冰室送冰。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冰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储冰室的出冰口512的开启时长,其中,出冰口512开启时用户可取用储冰室内的冰块;
第二移冰控制子模块,用于基于开启时长,控制移冰组件向储冰室送冰的运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制冷模块包括:
温度获取子模块,用于确定储冰室的出冰口512和进冰口511均关闭,获取储冰室内部的实际温度值,其中,出冰口512用于用户取冰,进冰口511用于移冰组件向储冰室送冰;
第一送风控制子模块,用于确定实际温度值不低于第一设定值,控制第一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和/或第二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向储冰室内部供送冷风,确定实际温度值不高于第二设定值,控制第一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和/或第二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停止向储冰室内部供送冷风;
第一设定值高于第二设定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制冷模块包括:
时长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储冰室的出冰口512的开启时长,其中,出冰口512开启时用户可取用储冰室内的冰块;
第二送风控制子模块,用于在向储冰室补送冰块之前,控制第一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和/或第二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向储冰室内部供送冷风,其中,供送冷风的制冷时长由开启时长确定。
图17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8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820、存储器(memory)830和通信总线840,其中,处理器810,通信接口820,存储器830通过通信总线8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810可以调用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如下方法:控制第二制冷间室内的储冰室处于工作状态;确定储冰室处于工作状态,控制第一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和/或第二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向储冰室内部供送冷风;其中,储冰室用于存储第一制冷间室中制冰组件制备得到的冰块,且冰块由移冰组件转移至储冰室中。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控制第二制冷间室内的储冰室处于工作状态;确定储冰室处于工作状态,控制第一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和/或第二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向储冰室内部供送冷风;其中,储冰室用于存储第一制冷间室中制冰组件制备得到的冰块,且冰块由移冰组件转移至储冰室中。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方法,例如包括:控制第二制冷间室内的储冰室处于工作状态;确定储冰室处于工作状态,控制第一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和/或第二制冷间室的蒸发器向储冰室内部供送冷风;其中,储冰室用于存储第一制冷间室中制冰组件制备得到的冰块,且冰块由移冰组件转移至储冰室中。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2)

1.一种移冰组件(6),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轨(622),适于固定至移冰通道(3)中;
滑块(628),适于沿着所述导轨(622)的长度方向移动;
移冰容器(61),连接于所述滑块(628);
摩擦带(627),带动所述移冰容器(61)沿着所述导轨(622)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冰组件(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板(621);
所述导轨(622)和所述摩擦带(627)均安装于所述固定板(6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冰组件(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张紧轮(625),安装于所述固定板(621),且适于张紧所述摩擦带(627);
传动轮(624),安装于所述固定板(621),且适于绕设所述摩擦带(627)并带动所述摩擦带(627)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冰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轮(625)和所述传动轮(624)均位于所述导轨(622)的第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带第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块的上部,所述摩擦带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滑块的下部,所述摩擦带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带着所述滑块沿着所述导轨升降,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安装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和所述摩擦带之间靠摩擦力传递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形成有横截面呈锥形的卡槽,所述摩擦带安装于所述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冰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冰容器(61)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块(628),以使得所述移冰容器(6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移冰容器(61)适于容纳冰块;
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移冰容器(61)适于排出冰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冰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621)上部设置有第一限位件(630),所述移冰容器(61)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件(630)形成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件(614);
运动至所述固定板(621)上部的所述移冰容器(61)在上升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630)适于相对所述第二限位件(614)运动,以使得所述移冰容器(61)相对所述滑块(628)转动,并使得所述移冰容器(61)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冰组件(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限位件(630)为限位轮,所述第二限位件(614)为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表面形成有限位面(6141),所述移冰容器(61)上升的过程中,所述限位轮适于相对所述限位面(6141)运动,以带动所述移冰容器(61)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冰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冰容器(61)包括:
容器本体(611),顶部形成有倒冰口(613);
导冰板(612),对应所述倒冰口(613)的至少一侧设置;
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导冰板(612)适于伸出至移冰通道(3)外且连接至储冰组件(5)。
1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制冷间室(1),内部设置有制冰组件(4);
第二制冷间室(2),位于所述第一制冷间室(1)上方,且所述第二制冷间室(2)内部设置有储冰组件(5);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冰组件(6),所述移冰组件(6)设置于所述制冰组件(4)和所述储冰组件(5)之间,适于将冰块从所述制冰组件(4)移动至所述储冰组件(5)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冰组件(5)包括:
储冰部(51),形成有相互连通的储冰室(513)、进冰口(511)和出冰口(512),所述储冰部(51)形成有将所述储冰室(513)内的冰块导向所述出冰口(512)的导冰面(518),所述出冰口(512)处设置有开闭所述出冰口(512)的第一风门(516),所述进冰口(511)连通所述移冰组件(6);
取冰部(52),形成有取冰通道,且所述取冰通道连通所述出冰口(512)。
CN202210475051.4A 2022-04-29 2022-04-29 移冰组件及制冷设备 Pending CN1170067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5051.4A CN117006763A (zh) 2022-04-29 2022-04-29 移冰组件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5051.4A CN117006763A (zh) 2022-04-29 2022-04-29 移冰组件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06763A true CN117006763A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64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75051.4A Pending CN117006763A (zh) 2022-04-29 2022-04-29 移冰组件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0676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50450B1 (en)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EP2096383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ice making assembly for a refrigerator
KR20130028324A (ko) 냉장고
US11619434B2 (en)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including the same
US11079155B2 (en) Refrigerato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20120082990A (ko) 제빙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냉장고
CN117006763A (zh) 移冰组件及制冷设备
CN117006764A (zh) 移冰组件及制冷设备
CN117006778A (zh) 制冷设备及储冰组件
CN117006765A (zh) 制冷设备的冰块存储方法及冰块存储控制装置
KR102455189B1 (ko) 아이스메이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KR102221595B1 (ko) 냉장고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CN219120871U (zh) 制冷设备
CN219120870U (zh) 制冷设备
CN219120872U (zh) 制冷设备
KR102491973B1 (ko) 아이스메이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KR101754705B1 (ko) 제빙기 및 제빙기를 갖는 냉장고
KR100423994B1 (ko) 냉장고
CN220303977U (zh) 一种利用空间电位具有鲜活保持技术的固定冷库
CN219063902U (zh) 一种冰箱
CN209498418U (zh) 一种水产品连续冷冻装置
CN219222964U (zh) 冰箱
CN219160699U (zh) 冰箱
CN218210235U (zh) 一种冷库节能监测装置
CN219572360U (zh) 一种具有水箱溢流结构的制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