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97759A - 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97759A
CN116997759A CN202180095313.8A CN202180095313A CN116997759A CN 116997759 A CN116997759 A CN 116997759A CN 202180095313 A CN202180095313 A CN 202180095313A CN 116997759 A CN116997759 A CN 1169977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nt
flat
flat tube
flat tub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53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笃史
前田刚志
梁池悟
中村伸
森田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997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977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4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F28D1/047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the conduits having a single U-bend
    • F28D1/047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the conduits having a single U-bend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shape of the heat exchangers or of parts thereof, e.g. of their f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408Multi-circuit heat exchangers, e.g. integrating different heat exchange sections in the same unit or heat exchangers for more than two fluids
    • F28D1/0426Multi-circuit heat exchangers, e.g. integrating different heat exchange sections in the same unit or heat exchangers for more than two fluids with units having particular arrangement relative to the large body of fluid, e.g. with interleaved units or with adjacent heat exchange units in common air flow or with units extending at an angle to each other or with units arranged around a central element
    • F28D1/0435Combination of units extending one behind the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91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combined with a particular flow pattern, e.g. multi-row multi-stage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19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nd plates into casing or header box; Header box sub-elements
    • F28F9/0221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formed by stacked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78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stacked distribution plates or perforated plates arranged over end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10/00Heat exchange conduits
    • F28F2210/08Assemblies of conduits having different fe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10/00Heat exchange conduits
    • F28F2210/10Particular layout, e.g. for uniform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室外热交换器(1)具备:上风扁平管组,其由多个第1扁平管(201)和多个第2扁平管(202)构成;下风扁平管组,其由多个第3扁平管(301)和多个第4扁平管(302)构成,相对于空气的流动方向位于比上风扁平管组靠下风侧的位置;以及分配器(10),其将从中央流入的制冷剂通过多次分支而分配给多个第3扁平管(301)。在室外热交换器(1)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下,制冷剂依次流过多个第2扁平管(202)、多个第4扁平管(302)、多个第3扁平管(301)、多个第1扁平管(201),在室外热交换器(1)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情况下,制冷剂依次流过多个第1扁平管(201)、多个第3扁平管(301)、多个第4扁平管(302)、多个第2扁平管(202)。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由上风侧的扁平管组和下风侧的扁平管组构成的两列结构的热交换器。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由上风侧的扁平管组和下风侧的扁平管组构成的两列结构的热交换器,其中,将各扁平管组构成为上下两级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788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现有的热交换器中,在制冷剂流动时流量有可能降低,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作为蒸发器的性能和作为冷凝器的性能、并且能够适当地使制冷剂流动的两列结构的热交换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热交换器是使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具备:上风扁平管组,其由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1扁平管和多个第2扁平管构成;下风扁平管组,其由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3扁平管和多个第4扁平管构成,相对于空气的流动方向位于比上风扁平管组靠下风侧的位置;以及分配器,其与多个第3扁平管的端部连接,在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下,分配器将从中央流入的制冷剂通过多次分支而分配给多个第3扁平管。在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下,制冷剂依次流过多个第2扁平管、多个第4扁平管、多个第3扁平管、多个第1扁平管,在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情况下,制冷剂依次流过多个第1扁平管、多个第3扁平管、多个第4扁平管、多个第2扁平管。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能够兼顾作为蒸发器的性能和作为冷凝器的性能、并且能够适当地使制冷剂流动的两列结构的热交换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蒸发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图。
图3是纵连接管的放大图。
图4是U形弯曲管的放大图。
图5是将实施方式1的分配器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冷凝器流动的分配器的图。
图7是从侧面观察实施方式1的蒸发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冷凝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图。
图9是从侧面观察实施方式1的冷凝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蒸发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图。
图11是将实施方式2的分配器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冷凝器流动的分配器的图。
图13是从侧面观察实施方式2的蒸发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冷凝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图。
图15是从侧面观察实施方式2的冷凝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16是将实施方式2的跨列部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实施方式2的跨列部的侧视图。
图18是将变形例的跨列部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变形例的跨列部的侧视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的翅片的形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在以下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在提及个数、数量等的情况下,除了特别有记载的情况外,本公开的范围不一定受该个数、数量等限定。对于相同的部件、相当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编号,有时不再重复说明。适当组合使用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的情况是从开始就被预定的。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的图。在图1中,功能性地示出了空调装置100中的各设备的连接关系以及配置结构,并不一定表示物理空间中的配置。在以下内容中,虽然对将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用于空调装置100中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不限于这样的情况,例如也可以用于具有制冷剂循环回路的其它制冷循环装置。虽然对空调装置100是在制冷运转与制热运转之间进行切换的空调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不限于这样的情况,也可以是仅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空调装置。
<空调装置的结构>
对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00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100具有压缩机41、四通阀42、室外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1、节流装置44、室内热交换器(负载侧热交换器)45、室外风扇(热源侧风扇)46、室内风扇(负载侧风扇)47以及控制装置48。空调装置100中,包括室内热交换器45的室内机100A与包括室外热交换器1的室外机100B通过延长配管49连接起来。空调装置100中,压缩机41、四通阀42、室外热交换器1、节流装置44以及室内热交换器45由制冷剂配管连接起来而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在图1中,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用虚线箭头表示,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用实线箭头表示。
控制装置48与压缩机41、四通阀42、节流装置44、室外风扇46、室内风扇47以及各种传感器等连接。控制装置48通过切换四通阀42的流路而在制冷运转与制热运转之间进行切换。
对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从压缩机41排出的高压高温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42而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与由室外风扇46供给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变为高压的液体状态,从室外热交换器1流出,通过节流装置44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45,通过与由室内风扇47供给的空气的热交换而蒸发,由此对室内进行冷却。蒸发后的制冷剂变为低压的气体状态,从室内热交换器45流出,通过四通阀42而被吸入压缩机41。
对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从压缩机41排出的高压高温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42流入室内热交换器45,通过与由室内风扇47供给的空气的热交换而冷凝,由此对室内进行制热。冷凝后的制冷剂变为高压的液体状态,从室内热交换器45流出,通过节流装置44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与由室外风扇46供给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蒸发后的制冷剂变为低压的气体状态,从室外热交换器1流出,通过四通阀42而被吸入压缩机41。
<室外热交换器1的结构>
对实施方式1的室外热交换器1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蒸发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1的图,图3是纵连接管18的放大图,图4是U形弯曲管19的放大图,图5是将实施方式1的分配器10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冷凝器流动的分配器10的图,图7是从侧面观察实施方式1的蒸发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1的情况的说明图。
如图2所示,室外热交换器1是两列结构的空气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1包括:作为上风扁平管组的上风热交换器1A,其具备多个扁平管20,该多个扁平管20相对于风W的流动方向配置于上风侧,且隔开间隔地配置;以及作为下风扁平管组的下风热交换器1B,其具备多个扁平管30,该多个扁平管30相对于风W的流动方向配置于下风侧,且隔开间隔地配置。上风热交换器1A和下风热交换器1B虽然在空气即风W的流动方向上接近地配置,但在附图上隔开间隔地示出。以下说明所示的多个扁平管20和多个扁平管30的数量是一例,扁平管的数量可以适当变更。在扁平管上配置有等间隔地排列以进行热交换的多个翅片,但在以后的附图中省略记载。
作为上风扁平管组的上风热交换器1A被划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上风热交换器1A包括由上侧的区域构成的上风主热交换器11、以及由下侧的区域构成的上风副热交换器12。上风主热交换器11包括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1扁平管201。上风副热交换器12包括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2扁平管202。多个第1扁平管201的数量比多个第2扁平管202的数量多。在上风热交换器1A中,多个第1扁平管201被配置在比多个第2扁平管202靠上方的位置。
上风热交换器1A包括第1集管15和第2集管16。在第1集管15的上方位置设有进行制冷剂的流入和流出的第1连接管15a。在第2集管16的下方位置设有进行制冷剂的流入和流出的第2连接管16a。第1集管15和上风主热交换器11与多个第1扁平管201的第1连接部20a连接。第2集管16和上风副热交换器12与多个第2扁平管202的第1连接部20a连接。上风热交换器1A和下风热交换器1B在多个扁平管20的第2连接部20b处通过图4所示的U形弯曲管19连接。多个第1扁平管201和多个第2扁平管202的进行制冷剂的流入流出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通过弯折成U字状的第3连接部20c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
作为下风扁平管组的下风热交换器1B被划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下风热交换器1B包括由上侧的区域构成的下风主热交换器13、以及由下侧的区域构成的下风副热交换器14。下风主热交换器13包括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3扁平管301。下风副热交换器14包括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4扁平管302。多个第3扁平管301的数量比多个第4扁平管302的数量多。在下风热交换器1B中,多个第3扁平管301被配置在比多个第4扁平管302靠上方的位置。
下风热交换器1B包括分配器10、第3集管17以及图3所示的纵连接管18。分配器10包括上方的第1分配器10a、中央的第2分配器10b以及下方的第3分配器10c。第3集管17的内部被分隔为下方的第1空间17a、中央的第2空间17b以及上方的第3空间17c。纵连接管18包括连接第1分配器10a与第1空间17a的第1纵连接管18a、连接第2分配器10b与第2空间17b的第2纵连接管18b、以及连接第3分配器10c与第3空间17c的第3纵连接管18c。
第1分配器10a和下风主热交换器13与多个第3扁平管301的第4连接部30a连接。第2分配器10b和下风主热交换器13与多个第3扁平管301的第4连接部30a连接。第3分配器10c和下风主热交换器13与多个第3扁平管301的第4连接部30a连接。
第1空间17a和下风副热交换器14与多个第4扁平管302的第4连接部30a连接。第2空间17b和下风副热交换器14与多个第4扁平管302的第4连接部30a连接。第3空间17c和下风副热交换器14与多个第4扁平管302的第5连接部30b连接。
上风热交换器1A和下风热交换器1B在多个扁平管30的第5连接部30b处通过图4所示的U形弯曲管19连接。多个第3扁平管301和多个第4扁平管302的进行制冷剂的流入流出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通过弯折成U字状的第6连接部30c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
作为上风扁平管组的上风热交换器1A中的多个第1扁平管201的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的第3连接部20c的相反侧的端部与作为下风扁平管组的下风热交换器1B中的多个第3扁平管301的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的第6连接部30c的相反侧的端部每隔1个地连接。作为上风扁平管组的上风热交换器1A中的多个第2扁平管202的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的第3连接部20c的相反侧的端部与作为下风扁平管组的下风热交换器1B中的多个第4扁平管302的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的第6连接部30c的相反侧的端部每隔1个地连接。
<关于蒸发器流动>
以下,对实施方式1的室外热交换器1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在空调装置100的制热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1作为蒸发器起作用。图2中用虚线表示的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制冷剂依次流过流路F1至流路F13。在蒸发器流动的情况下,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通过由上风热交换器1A的第2连接管16a构成的流路F1,流入第2集管16的内部。通过流路F1后的制冷剂通过从第2集管16延伸的3个第1连接部20a,通过由扁平管20构成的流路F2,在第3连接部20c处折返。在第3连接部20c处折返的各制冷剂通过由扁平管20构成的流路F3,从第2连接部20b通过由U形弯曲管19构成的流路F4。
然后,制冷剂通过下风热交换器1B的3个第5连接部30b,通过由扁平管30构成的流路F5,在第6连接部30c处折返。然后,制冷剂通过由扁平管30构成的流路F6,流入第3集管17的第1空间17a、第2空间17b、第3空间17c。流入第1空间17a的制冷剂通过由第1纵连接管18a构成的流路F7,流入第1分配器10a。流入第2空间17b的制冷剂通过由第2纵连接管18b构成的流路F7,流入第2分配器10b。流入第3空间17c的制冷剂通过由第3纵连接管18c构成的流路F7,流入第3分配器10c。
流入第1分配器10a的制冷剂反复分支而通过下风热交换器1B的4个第4连接部30a,通过由扁平管30构成的流路F8,在第6连接部30c处折返。流入第2分配器10b的制冷剂反复分支而通过下风热交换器1B的4个第4连接部30a,通过由扁平管30构成的流路F8,在第6连接部30c处折返。流入第3分配器10c的制冷剂反复分支而通过下风热交换器1B的4个第4连接部30a,通过由扁平管30构成的流路F8,在第6连接部30c处折返。
在第6连接部30c处折返的各制冷剂通过由扁平管30构成的流路F9,从第5连接部30b通过由U形弯曲管19构成的流路F10。然后,制冷剂通过上风热交换器1A的12个第2连接部20b,通过由扁平管20构成的流路F11,在第3连接部20c处折返。在第3连接部20c处折返的各制冷剂通过由扁平管20构成的流路F12,流入第1集管15。流入第1集管15的制冷剂在通过流路F1至流路F12时,通过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而成为气体状态。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由上风热交换器1A的第1连接管15a构成的流路F13,从室外热交换器1流出。在空气即风W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时,由于与外部气温之间的关系而在上风主热交换器11的表面附着有霜FR。
<关于纵连接管18>
如图3所示,纵连接管18由圆管状的细的3根管构成。第3集管17的第1空间17a与分配器10中的第1分配器10a通过第1纵连接管18a连接。第3集管17的第2空间17b与分配器10中的第2分配器10b通过第2纵连接管18b连接。第3集管17的第3空间17c与分配器10中的第3分配器10c通过第3纵连接管18c连接。
<关于U形弯曲管19>
对多个U形弯曲管19中的位于最上方位置的U形弯曲管19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上风主热交换器11的第2连接部20b与下风主热交换器13的第5连接部30b通过圆管状的U形弯曲管19连接。U形弯曲管19与第2连接部20b通过钎焊在第1端部19a处接合。U形弯曲管19与第5连接部30b通过钎焊在第2端部19b处接合。
<关于分配器10>
以下,对实施方式1的室外热交换器1的分配器10中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分配器10中的第1分配器10a、第2分配器10b以及第3分配器10c为相同的结构。在室外热交换器1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时,在制冷剂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流入部160A流入分配器10而被分配,并通过多个制冷剂流出部160B向由4个扁平管30构成的第4连接部30a流出。在室外热交换器1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制冷剂向与该流动相反的方向流动。
对分配器10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分配器10具有第1板状部件110、第2板状部件120、第3板状部件130、第4板状部件140以及第5板状部件150。第1板状部件110、第2板状部件120、第3板状部件130、第4板状部件140以及第5板状部件150层叠并通过钎焊一体地接合。第1板状部件110、第2板状部件120、第3板状部件130、第4板状部件140以及第5板状部件150例如厚度为1~10mm左右,是铝制的。
第1板状部件110具备多个凸部110A、110B,该多个凸部110A、110B从主体部111向前方突出。第1板状部件110具备向前方突出的流入管160C、以及与流入管160C连接的制冷剂流入部160A。在第2板状部件120设有圆形的多个孔部120A、120B、120C。在第3板状部件130设有沿左右方向扩展的孔部130A和S字型的孔部130B。在第4板状部件140设有沿左右方向扩展的孔部140A、140B。在第5板状部件150,设有作为贯通孔沿左右方向扩展的多个制冷剂流出部160B。
各板状部件通过冲压加工或切削加工来进行加工。第1板状部件110例如通过冲压加工来进行加工。第2板状部件120、第3板状部件130、第4板状部件140以及第5板状部件150例如通过切削加工来进行加工。
分配器10以与室外热交换器1连接的多个扁平管30各自的制冷剂流通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设置。另外,分配器10也可以以与室外热交换器1连接的多个扁平管30各自的制冷剂流通方向为垂直方向的方式设置。分配器10也可以以与室外热交换器1连接的多个扁平管30各自的制冷剂流通方向为倾斜方向的方式设置。
在图5中,用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的一部分。箭头的方向表示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在以下内容中,对制冷剂的流动的一部分进行说明。通过流入管160C后的制冷剂从制冷剂流入部160A沿着第2板状部件120的孔部120A前进,与第4板状部件140的表面碰撞后,沿着第3板状部件130的孔部130A向左右方向分支。分支后的制冷剂从后方向前方通过第2板状部件120的孔部120B,与第1板状部件110的凸部110A和凸部110B碰撞。
发生了碰撞的制冷剂中的与第1板状部件110的凸部110B发生了碰撞的制冷剂沿着凸部110B向斜下方流动。向斜下方流动的制冷剂沿着第2板状部件120的孔部120C前进,与第4板状部件140的表面碰撞后,沿着第3板状部件130的孔部130B向S字的上方侧以及下方侧分支。分支后的制冷剂中的S字的上方侧的制冷剂通过第4板状部件140的孔部140A,从第5板状部件150的制冷剂流出部160B流入第4连接部30a。分支后的制冷剂中的S字的下方侧的制冷剂通过第4板状部件140的孔部140B,从第5板状部件150的制冷剂流出部160B流入第4连接部30a。分配器10通过使制冷剂在向前方和后方移动时反复分支,能够使制冷剂的流量均匀而不会使流量降低。
在图6中,用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的一部分。如图6所示,在分配器10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从第4连接部30a流入的制冷剂在上下两个第2连通空间170B中合流。合流后的制冷剂进一步在第1连通空间170A中合流,并从流入管160C流出。
在图7中,对从侧面观察实施方式1的蒸发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1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图7中,近前侧的配管用实线表示,里侧的配管用虚线表示。如图7所示,在从侧面观察蒸发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1的情况下,被分配器10分配后的制冷剂通过下风主热交换器13的第4连接部30a。通过第4连接部30a后的制冷剂从近前侧流动到里侧,通过第6连接部30c向上方移动。
然后,制冷剂从里侧流动到近前侧,通过第5连接部30b。通过第5连接部30b后的制冷剂在通过U形弯曲管19之后,通过上风主热交换器11的第2连接部20b。然后,制冷剂从近前侧流动到里侧,通过第3连接部20c向下方移动。然后,制冷剂从里侧流动到近前侧,通过第1连接部20a,流入第1集管15。在空气即风W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时,由于与外部气温之间的关系而在上风主热交换器11的表面附着有霜FR。
<关于冷凝器流动>
以下,对实施方式1的室外热交换器1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在空调装置100的制冷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1作为冷凝器起作用。图8中用虚线表示的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制冷剂依次流过流路G1至流路G13。在冷凝器流动的情况下,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由上风热交换器1A的第1连接管15a构成的流路G1,流入第1集管15的内部。通过流路G1后的制冷剂通过从第1集管15延伸的12个第1连接部20a,通过由扁平管20构成的流路G2,在第3连接部20c处折返。在第3连接部20c处折返的各制冷剂通过由扁平管20构成的流路G3,从第2连接部20b通过由U形弯曲管19构成的流路G4。
然后,制冷剂通过下风热交换器1B的12个第5连接部30b,通过由扁平管30构成的流路G5,在第6连接部30c处折返。然后,制冷剂通过由扁平管30构成的流路G6,流入第1分配器10a、第2分配器10b以及第3分配器10c。流入第1分配器10a的制冷剂在聚集之后通过由第1纵连接管18a构成的流路G7,流入第1空间17a。流入第2分配器10b的制冷剂在聚集之后通过由第2纵连接管18b构成的流路G7,流入第2空间17b。流入第3分配器10c的制冷剂在聚集之后通过由第3纵连接管18c构成的流路G7,流入第3空间17c。
流入第1空间17a的制冷剂通过下风热交换器1B的第4连接部30a,通过由扁平管30构成的流路G8,在第6连接部30c处折返。流入第2空间17b的制冷剂通过下风热交换器1B的第4连接部30a,通过由扁平管30构成的流路G8,在第6连接部30c处折返。流入第3空间17c的制冷剂通过下风热交换器1B的第4连接部30a,通过由扁平管30构成的流路G8,在第6连接部30c处折返。
在第6连接部30c处折返的各制冷剂通过由扁平管30构成的流路G9,从第5连接部30b通过由U形弯曲管19构成的流路G10。然后,制冷剂通过上风热交换器1A的3个第2连接部20b,通过由扁平管20构成的流路G11,在第3连接部20c处折返。在第3连接部20c处折返的各制冷剂通过由扁平管20构成的流路G12,流入第2集管16。流入第2集管16的制冷剂在通过流路G1至流路G12时通过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而成为液体状态。成为液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由上风热交换器1A的第2连接管16a构成的流路G13,从室外热交换器1流出。
在室外热交换器1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情况下,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最初在上风主热交换器11中流动。由此,能够高效地对附着于上风主热交换器11的表面的霜FR进行去除。
在图9中,对从侧面观察实施方式1的冷凝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1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图9中,近前侧的配管用实线表示,里侧的配管用虚线表示。如图9所示,在从侧面观察冷凝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1的情况下,从第1集管15流入的制冷剂通过上风主热交换器11的第1连接部20a。通过第1连接部20a后的制冷剂从近前侧流动到里侧,通过第3连接部20c向上方移动。
然后,制冷剂从里侧流动到近前侧,通过第2连接部20b。通过第2连接部20b后的制冷剂在通过U形弯曲管19之后,通过下风主热交换器13的第5连接部30b。然后,制冷剂从近前侧流动到里侧,通过第6连接部30c向下方移动。然后,制冷剂从里侧流动到近前侧,通过第4连接部30a,流入分配器10。上风主热交换器11的表面的霜FR通过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的流动而被有效地去除。
实施方式2
<室外热交换器2的结构>
对实施方式2的室外热交换器2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蒸发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2的图,图11是将实施方式2的分配器50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冷凝器流动的分配器50的图,图13是从侧面观察实施方式2的蒸发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1的情况的说明图。
实施方式2的室外热交换器2与实施方式1的室外热交换器1相比较,第1集管15与上风热交换器1A的连接部的形状、分配器50的形状、分配器50与下风热交换器1B的连接部的形状、以及上风热交换器1A与下风热交换器1B的连接部的形状不同。在以下室外热交换器2的说明中,以与室外热交换器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室外热交换器2是两列结构的空气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2包括:作为上风扁平管组的上风热交换器2A,其具备多个扁平管20,该多个扁平管20相对于风W的流动方向配置于上风侧,且隔开间隔地配置;以及作为下风扁平管组的下风热交换器2B,其具备多个扁平管30,该多个扁平管30相对于风W的流动方向配置于下风侧,且隔开间隔地配置。上风热交换器2A和下风热交换器2B虽然在空气即风W的流动方向上接近地配置,但在附图上隔开间隔地示出。以下说明所示的多个扁平管20和多个扁平管30的数量是一例,扁平管的数量可以适当变更。
作为上风扁平管组的上风热交换器2A被划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上风热交换器1A包括由上侧的区域构成的上风主热交换器11、以及由下侧的区域构成的上风副热交换器12。上风主热交换器11包括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1扁平管201。上风副热交换器12包括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2扁平管202。多个第1扁平管201的数量比多个第2扁平管202的数量多。在上风热交换器2A中,多个第1扁平管201被配置在比多个第2扁平管202靠上方的位置。
上风热交换器2A包括第1集管15和第2集管16。在第1集管15的上方位置设有进行制冷剂的流入和流出的第1连接管15a。在第2集管16的下方位置设有进行制冷剂的流入和流出的第2连接管16a。第1集管15和上风主热交换器11与多个第1扁平管201的第1连接部20a连接。第2集管16和上风副热交换器12与多个第2扁平管202的第1连接部20a连接。
作为下风扁平管组的下风热交换器2B被划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下风热交换器2B包括由上侧的区域构成的下风主热交换器13、以及由下侧的区域构成的下风副热交换器14。下风主热交换器13包括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3扁平管301。下风副热交换器14包括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4扁平管302。多个第3扁平管301的数量比多个第4扁平管302的数量多。在下风热交换器1B中,多个第3扁平管301被配置在比多个第4扁平管302靠上方的位置。
下风热交换器2B包括分配器50、第3集管17以及纵连接管18。分配器50包括上方的第1分配器50a、中央的第2分配器50b以及下方的第3分配器50c。第3集管17的内部被分隔为下方的第1空间17a、中央的第2空间17b以及上方的第3空间17c。纵连接管18包括连接第1分配器50a与第1空间17a的第1纵连接管18a、连接第2分配器50b与第2空间17b的第2纵连接管18b、以及连接第3分配器50c与第3空间17c的第3纵连接管18c。
第1分配器50a和下风主热交换器13与多个第3扁平管301的第4连接部30a连接。第2分配器50b和下风主热交换器13与多个第3扁平管301的第4连接部30a连接。第3分配器50c和下风主热交换器13与多个第3扁平管301的第4连接部30a连接。第1空间17a和下风副热交换器14与多个第4扁平管302的第4连接部30a连接。第2空间17b和下风副热交换器14与多个第4扁平管302的第4连接部30a连接。第3空间17c和下风副热交换器14与多个第4扁平管302的第5连接部30b连接。
作为上风扁平管组的上风热交换器1A的各个扁平管20的进行制冷剂的流入流出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与作为下风扁平管组的下风热交换器1B的对应的扁平管30的分配器50的相反侧的端部连接。上风热交换器1A的扁平管20与下风热交换器1B的扁平管30通过跨列部60连接。
<关于蒸发器流动>
以下,对实施方式2的室外热交换器2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在空调装置100的制热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2作为蒸发器起作用。图10中用虚线表示的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制冷剂依次流过流路F1至流路F9。在蒸发器流动的情况下,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通过由上风热交换器2A的第2连接管16a构成的流路F1,流入第2集管16的内部。通过流路F1后的制冷剂通过从第2集管16延伸的6个第1连接部20a,通过由扁平管20构成的流路F2。然后,制冷剂通过由跨列部60构成的流路F3。
通过流路F3后的制冷剂通过由下风热交换器2B的扁平管30构成的流路F4,流入第3集管17的第1空间17a、第2空间17b、第3空间17c。流入第1空间17a的制冷剂通过由第1纵连接管18a构成的流路F5,流入第1分配器50a。流入第2空间17b的制冷剂通过由第2纵连接管18b构成的流路F5,流入第2分配器50b。流入第3空间17c的制冷剂通过由第3纵连接管18c构成的流路F5,流入第3分配器50c。
流入第1分配器50a的制冷剂反复分支而通过下风热交换器2B的8个第4连接部30a,通过由扁平管30构成的流路F6。流入第2分配器50b的制冷剂反复分支而通过下风热交换器2B的8个第4连接部30a,通过由扁平管30构成的流路F6。流入第3分配器50c的制冷剂反复分支而通过下风热交换器2B的8个第4连接部30a,通过由扁平管30构成的流路F6。
然后,制冷剂通过由跨列部60构成的流路F7。通过流路F7后的制冷剂通过由上风热交换器2A的扁平管20构成的流路F8,流入第1集管15。流入第1集管15的制冷剂在通过流路F1至流路F8时通过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而成为气体状态。成为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由上风热交换器2A的第1连接管15a构成的流路F9,从室外热交换器2流出。在空气即风W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时,由于与外部气温之间的关系而在上风主热交换器11的表面附着有霜FR。
<关于分配器50>
以下,对实施方式2的室外热交换器2的分配器50中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分配器50中的第1分配器50a、第2分配器50b以及第3分配器50c为相同的结构。在室外热交换器2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时,在制冷剂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流入部260A流入分配器50而被分配,通过多个制冷剂流出部260B向由8个扁平管30构成的第4连接部30a流出。在室外热交换器2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制冷剂向与该流动相反的方向流动。
对分配器50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分配器50具有第1板状部件210、第2板状部件220、第3板状部件230、第4板状部件240以及第5板状部件250。第1板状部件210、第2板状部件220、第3板状部件230、第4板状部件240以及第5板状部件250层叠并通过钎焊一体地接合。第1板状部件210、第2板状部件220、第3板状部件230、第4板状部件240以及第5板状部件250例如厚度为1~10mm左右,是铝制的。
第1板状部件210具备多个凸部210A、210B、210C、210D、210E、210F,该多个凸部210A、210B、210C、210D、210E、210F从主体部211向前方突出。第1板状部件210具备向前方突出的流入管260C、以及与流入管260C连接的制冷剂流入部260A。在第2板状部件220设有圆形的多个孔部220A、220B、220C、220D、220E。在第3板状部件230设有沿左右方向扩展的孔部230A、230C和S字型的孔部230B、230D。在第4板状部件240设有沿左右方向扩展的孔部240A、240B、240C、240D。在第5板状部件250,设有作为贯通孔沿左右方向扩展的多个制冷剂流出部260B。
各板状部件通过冲压加工或切削加工来进行加工。第1板状部件210例如通过冲压加工来进行加工。第2板状部件220、第3板状部件230、第4板状部件240以及第5板状部件250例如通过切削加工来进行加工。
分配器50以与室外热交换器2连接的多个扁平管30各自的制冷剂流通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设置。另外,分配器50也可以以与室外热交换器2连接的多个扁平管30各自的制冷剂流通方向为垂直方向的方式设置。分配器50也可以以与室外热交换器2连接的多个扁平管30各自的制冷剂流通方向为倾斜方向的方式设置。
在图11中,用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的一部分。箭头的方向表示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在以下内容中,对制冷剂的流动的一部分进行说明。通过流入管260C后的制冷剂从制冷剂流入部260A沿着第2板状部件220的孔部220A前进,与第4板状部件240的表面碰撞后,沿着第3板状部件230的孔部230A向左右方向分支。分支后的制冷剂从后方向前方通过第2板状部件220的孔部220B,与第1板状部件210的凸部210A和凸部210B碰撞。
发生了碰撞的制冷剂中的与第1板状部件210的凸部210B发生了碰撞的制冷剂沿着凸部210B向斜下方流动。向斜下方流动的制冷剂沿着第2板状部件220的孔部220C前进,与第4板状部件240的表面碰撞后,沿着第3板状部件230的孔部230C向左右方向分支。分支后的制冷剂从后方向前方通过第2板状部件220的孔部220D,与第1板状部件210的凸部210D和凸部210F碰撞。
发生了碰撞的制冷剂中的与第1板状部件210的凸部210F发生了碰撞的制冷剂沿着凸部210F向斜下方流动。向斜下方流动的制冷剂沿着第2板状部件220的孔部220E前进,与第4板状部件240的表面碰撞后,沿着第3板状部件230的孔部230D向S字的上方侧以及下方侧分支。分支后的制冷剂中的S字的上方侧的制冷剂通过第4板状部件240的孔部240C,从第5板状部件250的制冷剂流出部260B流入第4连接部30a。分支后的制冷剂中的S字的下方侧的制冷剂通过第4板状部件240的孔部240D,从第5板状部件250的制冷剂流出部260B流入第4连接部30a。分配器50通过使制冷剂在向前方和后方移动时反复分支,能够使制冷剂的流量均匀而不会使流量降低。
在图12中,用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的一部分。如图12所示,在分配器50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从第4连接部30a流入的制冷剂在4个第3连通空间270C中合流。合流后的制冷剂在两个第2连通空间270B中合流。合流后的制冷剂进一步在第1连通空间270A中合流,并从流入管260C流出。
在图13中,对从侧面观察实施方式2的蒸发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2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图13中,近前侧的配管用实线表示,里侧的配管用虚线表示。如图13所示,在从侧面观察蒸发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2的情况下,被分配器50分配后的制冷剂通过下风主热交换器13的第4连接部30a。通过第4连接部30a后的制冷剂从近前侧流动到里侧,流入跨列部60。
然后,制冷剂从里侧流动到近前侧,通过上风主热交换器11的第1连接部20a,流入第1集管15。在空气即风W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时,由于与外部气温之间的关系而在上风主热交换器11的表面附着有霜FR。
<关于冷凝器流动>
以下,对实施方式2的室外热交换器2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在空调装置100的制冷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2作为冷凝器起作用。图14中用虚线表示的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制冷剂依次流过流路G1至流路G9。在冷凝器流动的情况下,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由上风热交换器1A的第1连接管15a构成的流路G1,流入第1集管15的内部。通过流路G1后的制冷剂通过从第1集管15延伸的24个第1连接部20a,通过由扁平管20构成的流路G2。然后,制冷剂通过由跨列部60构成的流路G3。
通过流路G3后的制冷剂通过由下风热交换器2B的扁平管30构成的流路G4,流入第1分配器50a、第2分配器50b以及第3分配器50c。流入第1分配器50a的制冷剂在聚集之后通过由第1纵连接管18a构成的流路G5,流入第1空间17a。流入第2分配器50b的制冷剂在聚集之后通过由第2纵连接管18b构成的流路G5,流入第2空间17b。流入第3分配器50c的制冷剂在聚集之后通过由第3纵连接管18c构成的流路G5,流入第3空间17c。
流入第1空间17a的制冷剂通过下风热交换器1B的第4连接部30a,通过由扁平管30构成的流路G6。然后,制冷剂通过由跨列部60构成的流路G7。通过流路G7后的制冷剂通过由上风热交换器2A的扁平管20构成的流路G8,流入第2集管16的内部。流入第2集管16的制冷剂在通过流路G1至流路G8时通过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而成为液体状态。成为液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由上风热交换器1A的第2连接管16a构成的流路G9,从室外热交换器2流出。
在室外热交换器2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情况下,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最初在上风主热交换器11中流动。由此,能够高效地对附着于上风主热交换器11的表面的霜FR进行去除。
在图15中,对从侧面观察实施方式2的冷凝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2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图15中,近前侧的配管用实线表示,里侧的配管用虚线表示。如图15所示,在从侧面观察冷凝器流动的室外热交换器2的情况下,从第1集管15流入的制冷剂通过上风主热交换器11的第1连接部20a。通过第1连接部20a后的制冷剂从近前侧流动到里侧,流入跨列部60。
然后,制冷剂从里侧流动到近前侧,通过下风主热交换器13的第4连接部30a,流入分配器50。上风主热交换器11的表面的霜FR通过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的流动而被有效地去除。
<关于跨列部60>
对跨列部6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6是将实施方式2的跨列部60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7是实施方式2的跨列部60的侧视图。
如图16所示,跨列部60具有第1板状部件61、第2板状部件62、第3板状部件63、第4板状部件64以及第5板状部件65。第1板状部件61、第2板状部件62、第3板状部件63、第4板状部件64以及第5板状部件65层叠并通过钎焊一体地接合。如图17所示,第1板状部件61、第3板状部件63以及第5板状部件65具有比第2板状部件62、第4板状部件64厚的厚度。这些板状部件例如是铝制的。
第1板状部件61具备从主体部61A向后方侧即外侧突出的左侧的多个第1凸部61B和右侧的多个第2凸部61C。在第2板状部件62设有阶梯状的孔部62A。在第3板状部件63设有阶梯状的孔部63A。在第4板状部件64设有阶梯状的孔部64A。在第5板状部件65的左侧和右侧上下错位的位置设有孔部65A。跨列部60由第1板状部件61至第5板状部件65构成制冷剂的流通路径。
构成上风扁平管组的多个扁平管20的第1端部20e和构成下风扁平管组的多个扁平管30的第2端部30e相对于制冷剂的流通方向不位于同一轴线上。如图16所示,通过第2端部30e后的制冷剂在从多个第2凸部61C流动到多个第1凸部61B之后,流入第1端部20e。
通过在跨列部60设置凸形状的流路,从而与以同样的部件数量、重量形成流路相比,能够增大流路空间,能够降低压力损失。
<关于跨列部60的变形例>
对跨列部60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8是将变形例的跨列部600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9是变形例的跨列部600的侧视图。
如图18所示,跨列部600具有第1板状部件610、第2板状部件620、第3板状部件630、第4板状部件640以及第5板状部件650。第1板状部件610、第2板状部件620、第3板状部件630、第4板状部件640以及第5板状部件650层叠并通过钎焊一体地接合。如图19所示,第1板状部件610、第3板状部件630以及第5板状部件650具有比第2板状部件620、第4板状部件640厚的厚度。这些板状部件例如是铝制的。
第1板状部件610具备多个第3凸部610B,该多个第3凸部610B从主体部610A向后方侧即外侧突出。在第2板状部件620设有沿左右方向扩展的孔部620A。在第3板状部件630设有沿左右方向扩展的孔部630A。在第4板状部件640设有沿左右方向扩展的孔部640A。在第5板状部件65的同一轴线上的左右位置设有孔部650A。跨列部600由第1板状部件610至第5板状部件650构成制冷剂的流通路径。
构成上风扁平管组的多个扁平管20的第1端部20e和构成下风扁平管组的多个扁平管30的第2端部30e相对于制冷剂的流通方向位于同一轴线上。如图18所示,通过第2端部30e后的制冷剂在水平地流过多个第3凸部610B之后,流入第1端部20e。
通过在跨列部600设置凸形状的流路,从而与以同样的部件数量、重量形成流路相比,能够增大流路空间,能够降低压力损失。
实施方式3
<关于翅片>
图2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的翅片的形状的图。在实施方式3中,对应用于实施方式2的室外热交换器2的例子进行说明。在上风主热交换器11中的多个第1扁平管201上,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第1翅片71。在下风主热交换器13中的多个第3扁平管301上,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第2翅片72。第1翅片71和第2翅片72是铝制的。
在图20中,制热运转时的蒸发器流动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流动用虚线箭头表示。流入纵连接管18的制冷剂依次流过分配器50、多个第3扁平管301、跨列部60、多个第1扁平管201、第1集管15、第1连接管15a。在蒸发器流动中的制冷剂与作为风W的空气的热交换中,在制冷剂的温度为0℃以下且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的情况下,会产生空气中含有的水分附着于蒸发器而成长为霜的结霜现象。室外热交换器2通过使翅片间距变窄,能够增加翅片的数量,从而能够提高热交换性能。然而,在室外热交换器2结霜那样的状况下,若使翅片的间隔过窄,则在上风侧的上风主热交换器11中会从较早的阶段开始结霜。室外热交换器2由于结霜而导致翅片封闭,从而导致热交换性能降低。
在实施方式3中,使设置于上风主热交换器11的多个第1扁平管201上的多个第1翅片71的间隔比设置于下风主热交换器13的多个第3扁平管301上的多个第2翅片72的间隔宽。由此,在蒸发器流动中,室外热交换器2能够抑制热交换性能的降低,并且,在容易发生结霜的上风侧,能够延迟直到多个第1翅片71由于结霜而封闭为止的时间。
在实施方式3中,在制冷运转时的冷凝器流动的情况下,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在上风主热交换器11的多个第1扁平管201中流动。室外热交换器2由于多个第1翅片71的翅片间距较宽,因此,当在冷凝器流动中进行除霜时,能够容易将霜融解而产生的水向室外热交换器2的下部排出。由此,室外热交换器2能够缩短除霜时间,从而提高热交换性能。
在实施方式3中,对应用于实施方式2的室外热交换器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应用于实施方式1的室外热交换器1。设置于上风主热交换器11的多个第1扁平管201上的多个第1翅片71也可以同样地也设置于上风副热交换器12的多个第2扁平管202上。设置于下风主热交换器13的多个第3扁平管301上的多个第2翅片72也可以同样地也设置于下风副热交换器14的多个第4扁平管302上。与多个第1扁平管201和多个第2扁平管202接合的多个第1翅片71的间隔只要比与多个第3扁平管301和多个第4扁平管302接合的多个第2翅片72的间隔宽即可。
<总结>
本公开涉及使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1、2。室外热交换器1、2具备:上风扁平管组,其由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1扁平管201和多个第2扁平管202构成;下风扁平管组,其由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3扁平管301和多个第4扁平管302构成,相对于空气的流动方向位于比上风扁平管组靠下风侧的位置;以及分配器10、50,它们与多个第3扁平管301的端部连接,在室外热交换器1、2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下,分配器10、50将从中央流入的制冷剂通过多次分支而分配给多个第3扁平管301。在室外热交换器1、2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下,制冷剂依次流过多个第2扁平管202、多个第4扁平管302、多个第3扁平管301、多个第1扁平管201,在室外热交换器1、2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情况下,制冷剂依次流过多个第1扁平管201、多个第3扁平管301、多个第4扁平管302、多个第2扁平管202。
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室外热交换器1、2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下,能够使制冷剂一边在保持气液两相状态的同时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一边以不会使流量降低的方式流动。室外热交换器1、2在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从被配置在最容易结霜的上风侧的上风主热交换器11的多个第1扁平管201起依次流过而有效地进行除霜。
优选的是,多个第1扁平管201的数量比多个第2扁平管202的数量多,在上风扁平管组中,多个第1扁平管201被配置在多个第2扁平管202的上方,多个第3扁平管301的数量比多个第4扁平管302的数量多,在下风扁平管组中,多个第3扁平管301被配置在多个第4扁平管302的上方。
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上风扁平管组中的多个第2扁平管202以及下风扁平管组中的多个第4扁平管302位于下方且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较小,因此,不怎么受到为了热交换而通过的空气的影响。由此,制冷剂能够在空气的流量较大的上风扁平管组中的多个第1扁平管201以及下风扁平管组中的多个第3扁平管301中适当地进行热交换。
优选的是,在室外热交换器1中,在上风扁平管组中,多个第1扁平管201的进行制冷剂的流入流出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多个第2扁平管202的进行制冷剂的流入流出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在下风扁平管组中,多个第3扁平管301的与分配器1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多个第4扁平管302的与分配器1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在上风扁平管组以及下风扁平管组中,多个第1扁平管201的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与多个第3扁平管301的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每隔1个地连接,多个第2扁平管202的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与多个第4扁平管302的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每隔1个地连接。
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室外热交换器1通过设置供制冷剂流动的较长的流路,能够确保热交换的时间并适当地进行热交换。
优选的是,在室外热交换器2中,上风扁平管组中的各个扁平管20的进行制冷剂的流入流出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第1端部与下风扁平管组中的对应的扁平管30的与分配器50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连接。
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在室外热交换器2中,制冷剂在扁平管20和扁平管30的管内向相同的方向流动,因此,相邻的上下扁平管的温度接近,由此能够抑制制冷剂彼此的内部热交换,热交换性能提高。
优选的是,室外热交换器2还具备跨列部60,该跨列部60将相对于制冷剂的流通方向不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第1端部20e与第2端部30e连接起来。跨列部60包括:第1凸部61B,其与上风扁平管组中的各个扁平管20对应地从跨列部60的第1板状部件61的主体部61A向外侧突出;以及第2凸部61C,其与下风扁平管组中的各个扁平管30对应地从跨列部60的第1板状部件61的主体部61A向外侧突出。
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跨列部60设置有凸形状的流路,从而与以同样的部件数量、重量形成流路相比,能够增大流路空间,能够降低压力损失。
优选的是,室外热交换器2还具备跨列部600,该跨列部60将相对于制冷剂的流通方向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第1端部20e与第2端部30e连接起来。跨列部600包括第3凸部610B,该第3凸部610B与上风扁平管组中的各个扁平管20和下风扁平管组中的各个扁平管30对应地从跨列部600的第1板状部件610的主体部610A向外侧突出。
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跨列部600设置有凸形状的流路,从而与以同样的部件数量、重量形成流路相比,能够增大流路空间,能够降低压力损失。
优选的是,分配器10、50具有从分配器的主体部111、211向外侧突出的凸部110A、110B、210A、210B、210C、210D、210E、210F,在凸部110A、110B、210A、210B、210C、210D、210E、210F形成有供制冷剂流动的流路。
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分配器10、50形成有从主体部111、211向外侧突出的流路。因此,分配器10、50与在主体部111、211侧由贯通孔构成流路那样的分配器相比较,通过使整体的厚度变薄,能够使分配器10、50小型化。
优选的是,分配器10、50由设置有孔的多个板状部件构成。
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分配器10、50能够利用各板状部件的孔的组合来适当地形成制冷剂的流路。
优选的是,还具备:多个第1翅片71,它们与多个第1扁平管201和多个第2扁平管202接合;以及多个第2翅片72,它们与多个第3扁平管301和多个第4扁平管302接合,多个第1翅片71的间隔比多个第2翅片72的间隔宽。
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室外热交换器1、2在蒸发器流动中能够抑制热交换性能的降低,并且,在容易发生结霜的上风侧,能够延迟直到多个第1翅片71由于结霜而封闭为止的时间。室外热交换器1、2当在冷凝器流动中进行除霜时,能够容易将霜融解而产生的水向室外热交换器1、2的下部排出。由此,室外热交换器1、2能够缩短除霜时间,从而提高热交换性能。
本公开的空调装置100具备上述的室外热交换器1、2。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空调装置100在室外热交换器1、2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下,能够使制冷剂一边在保持气液两相状态的同时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一边以不会使流量降低的方式流动。空调装置100在室外热交换器1、2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从被配置在最容易结霜的上风侧的上风主热交换器11的多个第1扁平管201起依次流过而有效地进行除霜。
<变形例>
分配器10、50是制冷剂在从主体部111、211向外侧突出的流路中流动的结构。分配器10、50也可以以将板状部件挖空而成的部分作为制冷剂的流路。分配器10、50也可以将供制冷剂流动的管部代替凸部来与主体部111、211连接。分配器10、50也可以由凸部、挖空部、管部中的任意两个以上的组合构成。
分配器10也可以与分配数一致地像分配器50那样改变板状部材的形状。分配器10、50也可以使下游侧的流路截面积小于上游侧的流路截面积。由此,分配器10、50即使在制冷剂反复分支而导致流量降低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制冷剂由于重力而难以向上方流动的情况,并且能够提高下游侧的流速。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示例,不应该认为是限制性的内容。本公开的范围并不是由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示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在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义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标号说明
1、2:室外热交换器;1A、2A:上风热交换器;1B、2B:下风热交换器;10、50:分配器;11:上风主热交换器;12:上风副热交换器;13:下风主热交换器;14:副热交换器;15:第1集管;16:第2集管;17:第3集管;18:纵连接管;19:弯曲管;20、30:扁平管;41:压缩机;42:四通阀;44:节流装置;45:室内热交换器;46:室外风扇;47:室内风扇;48:控制装置;49:延长配管;60:跨列部;71:第1翅片;72:第2翅片;100:空调装置;100A:室内机;100B:室外机;201:第1扁平管;202:第2扁平管;301:第3扁平管;302:第4扁平管;FR:霜;W:风。

Claims (10)

1.一种热交换器,其使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具备:
上风扁平管组,其由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1扁平管和多个第2扁平管构成;
下风扁平管组,其由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3扁平管和多个第4扁平管构成,相对于空气的流动方向位于比所述上风扁平管组靠下风侧的位置;以及
分配器,其与所述多个第3扁平管的端部连接,在所述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下,该分配器将从中央流入的所述制冷剂通过多次分支而分配给所述多个第3扁平管,
在所述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下,所述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多个第2扁平管、所述多个第4扁平管、所述多个第3扁平管、所述多个第1扁平管,
在所述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情况下,所述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多个第1扁平管、所述多个第3扁平管、所述多个第4扁平管、所述多个第2扁平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多个第1扁平管的数量比所述多个第2扁平管的数量多,
在所述上风扁平管组中,所述多个第1扁平管被配置在所述多个第2扁平管的上方,
所述多个第3扁平管的数量比所述多个第4扁平管的数量多,
在所述下风扁平管组中,所述多个第3扁平管被配置在所述多个第4扁平管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在所述上风扁平管组中,所述多个第1扁平管的进行所述制冷剂的流入流出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所述多个第2扁平管的进行所述制冷剂的流入流出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
在所述下风扁平管组中,所述多个第3扁平管的与所述分配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所述多个第4扁平管的与所述分配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
在所述上风扁平管组以及所述下风扁平管组中,所述多个第1扁平管的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与所述多个第3扁平管的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每隔1个地连接,所述多个第2扁平管的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与所述多个第4扁平管的每上下为一组地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每隔1个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上风扁平管组中的各个扁平管的进行所述制冷剂的流入流出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第1端部与所述下风扁平管组中的对应的扁平管的与所述分配器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热交换器还具备第1连接部件,该第1连接部件将相对于所述制冷剂的流通方向不位于同一轴线上的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第2端部连接起来,
所述第1连接部件包括:第1凸部,其与所述上风扁平管组中的各个扁平管对应地从所述第1连接部件的主体部向外侧突出;以及第2凸部,其与所述下风扁平管组中的各个扁平管对应地从所述第1连接部件的主体部向外侧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热交换器还具备第2连接部件,该第2连接部件将相对于所述制冷剂的流通方向位于同一轴线上的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第2端部连接起来,
所述第2连接部件包括第3凸部,该第3凸部与所述上风扁平管组中的各个扁平管和所述下风扁平管组中的各个扁平管对应地从所述第2连接部件的主体部向外侧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分配器具有第4凸部,该第4凸部从所述分配器的主体部向外侧突出,
在所述第4凸部形成有供所述制冷剂流动的流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分配器由设置有孔的多个板状部件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热交换器还具备:
多个第1翅片,它们与所述多个第1扁平管以及所述多个第2扁平管接合;以及
多个第2翅片,它们与所述多个第3扁平管以及所述多个第4扁平管接合,
所述多个第1翅片的间隔比所述多个第2翅片的间隔宽。
10.一种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所述热交换器。
CN202180095313.8A 2021-03-15 2021-03-15 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装置 Pending CN1169977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10336 WO2022195659A1 (ja) 2021-03-15 2021-03-15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97759A true CN116997759A (zh) 2023-11-03

Family

ID=83319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5313.8A Pending CN116997759A (zh) 2021-03-15 2021-03-15 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93945A1 (zh)
EP (1) EP4310427A4 (zh)
JP (1) JPWO2022195659A1 (zh)
CN (1) CN116997759A (zh)
WO (1) WO202219565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20651A1 (ja) * 2012-08-03 2014-0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5518392B (zh) 2013-09-11 2016-12-0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US10054376B2 (en) * 2013-10-29 2018-08-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10082322B2 (en) * 2014-10-07 2018-09-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WO2016178278A1 (ja) * 2015-05-01 2016-11-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積層型ヘッダ、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GB2562935B (en) * 2016-04-07 2021-02-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istributer,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WO2017203566A1 (ja) * 2016-05-23 2017-11-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分配器、積層型ヘッダ、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WO2017221400A1 (ja) * 2016-06-24 2017-12-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室外熱交換器
JP6826133B2 (ja) * 2017-01-31 2021-0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806187B2 (ja) * 2019-06-13 2021-01-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93945A1 (en) 2024-03-21
EP4310427A1 (en) 2024-01-24
EP4310427A4 (en) 2024-05-01
JPWO2022195659A1 (zh) 2022-09-22
WO2022195659A1 (ja) 2022-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4460B (zh) 层叠型集管、热交换器和空调装置
JP6333401B2 (ja)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EP3306252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20100107675A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improved condensate removal
CN104254751A (zh) 热交换器
EP3392589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freezing cycle device
EP3534103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EP3587988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EP3156752B1 (en) Heat exchanger
JP2006284134A (ja) 熱交換器
US11175053B2 (en)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2008542677A (ja) 流れ分布を良好にする液トラップを備えた平行流蒸発器
US20230168040A1 (en) Heat exchanger, outdoor unit including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including outdoor unit
US11573056B2 (en)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unit,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EP3224565B1 (en) Frost tolerant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JP7112053B2 (ja)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EP3699538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116997759A (zh) 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装置
AU2017444848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US11578930B2 (en)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unit,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WO2008079121A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blow-off condensate collecting screen
WO2011111602A1 (ja) 空気調和機
JPWO2019176061A1 (ja)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9239554A1 (ja) 熱交換器、熱交換器ユニット、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7355721A (zh) 热交换器、具备热交换器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以及具备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空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