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89476A - 燃气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燃气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89476A
CN116989476A CN202311082585.1A CN202311082585A CN116989476A CN 116989476 A CN116989476 A CN 116989476A CN 202311082585 A CN202311082585 A CN 202311082585A CN 116989476 A CN116989476 A CN 116989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heat exchange
gas
air def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825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雪林
范程远
刘云
孙运磊
陈如意
郑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istrict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istrict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istrict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istrict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989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894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8/00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extracting latent heat from flue gases by means of condensation
    • F24H8/003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extracting latent heat from flue gases by means of condensation having means for moistening the combustion air with condensate from the combustion ga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8/00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extracting latent heat from flue gases by means of condensation
    • F24H8/006Means for removing condensate from the 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H9/2007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ers
    • F24H9/203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ers using fluid fu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 Details Of Fluid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燃气热水器包括外壳、燃烧室、热交换器、冷凝式换热器和加湿模块,加湿模块包括中和器、雾化器、雾化出气管、切换阀和湿度传感器,中和器和雾化器依次连接,雾化器的雾化出气口连接切换阀的进口,切换阀的两个出口分别连通排烟管和雾化出气管,湿度传感器被配置成触发切换阀动作;其中,燃烧室设置在外壳中,第一换热管设置在燃烧室上并位于燃烧器的上方,壳体遮盖在燃烧室的顶部,烟气入口连通燃烧室;进水管、第二换热管、第一换热管和出水管依次连通,中和器与排水接头连接。实现燃气热水器自动处理冷凝水,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性。

Description

燃气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热水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热水器根据热源不同,可以分为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在使用过程中,热水器输出的热水经由用户终端(如水龙头或花洒)输出供用户使用。
燃气热水器中的换热器作为重要的部件,用于加热流经的水。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9579306 A公开了一种潜热回收型热水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燃气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与显热热换器的换热管进行换热后,再进入到潜热热换器中并进行换热。而在换热过程中,潜热热换器中将产生冷凝水,冷凝水从潜热热换器中输出并流入到冷凝水收集装置中进行收集。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冷凝水收集装置需要定期倾倒收集杯中的冷凝水,导致用户使用体验性较差。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自动处理冷凝水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性的技术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气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实现燃气热水器自动处理冷凝水,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性。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水管、出水管和排烟管;
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底部设置有燃烧器,所述燃烧器用于燃烧燃气;
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用于供水流动换热;
冷凝式换热器,所述冷凝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和第二换热管,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所述壳体的底板上还设置有排水接头,所述第二换热管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包括中和器、雾化器、雾化出气管、切换阀和湿度传感器,所述中和器和所述雾化器依次连接,所述雾化器的雾化出气口连接所述切换阀的进口,所述切换阀的两个出口分别连通所述排烟管和所述雾化出气管,所述湿度传感器被配置成触发所述切换阀动作;
其中,所述燃烧室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在所述燃烧室上并位于所述燃烧器的上方,所述壳体遮盖在所述燃烧室的顶部,所述烟气入口连通所述燃烧室;所述进水管、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出水管依次连通,所述中和器与所述排水接头连接。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过滤器和增压泵,所述过滤器和所述增压泵依次连接在所述雾化器和所述中和器之间。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中设置有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遮盖在所述烟气出口的下方,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烟气出口之间形成间隔,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固定端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自由端部设置有朝下延伸的翻边结构;所述第二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方。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远离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固定端部。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中设置有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遮盖在所述烟气入口的上方并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部,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和所述翻边结构之间。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集气罩,所述集气罩的顶部设置有连通口,所述集气罩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连通口与所述烟气入口连通;所述集气罩遮盖在所述燃烧室的顶部。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底板倾斜布置,所述烟气入口和所述排水接头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底板上,所述烟气入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板的高侧位置,所述排水接头位于所述壳体的底板的低侧位置。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集气罩的顶面倾斜布置,所述连通口布置在所述集气罩的顶面的高侧位置。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零冷水管;所述燃气热水器还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口分别连通所述零冷水管和所述进水管,所述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管连通。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旁通管,所述旁通管的一管口通过三通管与所述出水管和所述第一换热管连接,所述旁通管的另一管口通过四通管与所述出水管和所述第一换热管连接,所述旁通管上设置有电控阀。
在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上述燃气热水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值不高于设定湿度值时,切换阀连通雾化器和雾化出气管;
在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值高于设定湿度值时,切换阀连通雾化器和排烟管。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
执行零冷水模式下,关闭旁通管,循环泵和燃烧器启动,零冷水管输入的水经由第二换热管进入到第一换热管中加热,第一换热管中加热的水经由出水管输出至外部循环管路,直至第二换热管的出口的水温达到第一设定温度值T1;
执行零冷水模式结束后正常用水过程中,在暂停用水后,打开旁通管并启动循环泵,使得第一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之间的水循环流动直至第二换热管的出口的水温达到第二设定温度值T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对于冷凝式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先进入到中和器中进行中和处理,然后,在输送至雾化器中将冷凝水雾化形成雾气,雾化器产生的雾气可以根据湿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的湿度情况来控制切换阀输送雾气的方向,以在需要加湿室内环境时将雾气释放到室内,而无需加湿时,则将雾气经由排烟管释放到室外,进而无需额外配置冷凝水箱,不需要用户倾倒冷凝水箱,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燃气热水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热交换器一实施例中燃烧室、热交换器、冷凝式换热器和加湿模块的组装图;
图3为本发明热交换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热交换器一实施例中燃烧室、热交换器和冷凝式换热器的组装图;
图5为图3中燃烧室、热交换器和冷凝式换热器的组装爆炸图;
图6为图3中冷凝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冷凝式换热器的剖视图之一;
图8为图3中冷凝式换热器的剖视图之一;
图9为图3中冷凝式换热器的爆炸图;
图10为图8中集气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燃气热水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加热组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11、进水管;12、出水管;13、零冷水管;14、排烟管; 15、散热孔;16、循环泵;17、旁通管;
2、燃烧室;21、第一安装架;22、第一翻边;23、凹陷结构;
3、热交换器;31、第一换热管;
4、冷凝式换热器;41、壳体;42、第二换热管;43、集气罩;
415、排水接头;416、第三安装架;416、第一连接架;431、连通口;432、第二翻边;433、第二安装架;434、第二连接架;
5、加热组件;51、暂存箱;52、电加热部件;53、溢流板;54、第一连接管;55、第二连接管;56、排污管;57、堵头;
511、第一水腔;512、第二水腔;
6、加湿模块;
61、中和器;62、雾化器;63、雾化出气管;64、切换阀;65、过滤器;66、增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燃气热水器是采用燃气作为主要能源材料,通过燃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热量传递到流经热交换器的冷水中以达到制备热水目的的一种热水器。
燃气热水器通常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燃烧器、热交换器、风机和风罩等部件。
其中,燃气输送至燃烧器处,通过点火装置点燃燃气,以使得燃烧器对输送的燃气进行燃烧,进而产生热量。
热交换器内设置有第二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的一端与供水管路连通,第二换热管的另一端与花洒或者水龙头等连通。
燃烧器燃烧燃气产生的热量用于对第二换热管进行加热,以使第二换热管内的水温升高形成热水。
在燃气热水器工作时,由供水管路提供的冷水流入到第二换热管内,然后被燃烧器产生的加热源加热成热水,再经热水阀从花洒或者水龙头流出以供用户使用。
同时,在燃气热水器工作中,风机通电同时运行,在风机的作用下,燃烧器产生的烟气被排放至室外。
如图1-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
外壳1,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进水管11、出水管12和排烟管14;
燃烧室2,所述燃烧室2的底部设置有燃烧器(未图示),所述燃烧器用于燃烧燃气;
热交换器3,所述热交换器3包括第一换热管31,所述第一换热管31用于供水流动换热;
冷凝式换热器4,所述冷凝式换热器4包括壳体41和第二换热管42,所述壳体41上设置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所述壳体41的底板上还设置有排水接头415,所述第二换热管42设置在所述壳体41中;
所述燃烧室2设置在所述外壳1中,所述第一换热管31设置在所述燃烧室2上并位于所述燃烧器的上方,所述进水管11、所述第二换热管42、所述第一换热管31和所述出水管12依次连通,所述烟气出口与所述排烟管14连通。
实施例一,为了解决冷凝水需要人工清理,而导致用户使用体验性较差的技术问题。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热水器还包括加湿模块6。
所述加湿模块6包括中和器61、雾化器62、雾化出气管63、切换阀64和湿度传感器(未图示),所述中和器61和所述雾化器62依次连接,所述雾化器62的雾化出气口连接所述切换阀64的进口,所述切换阀64的两个出口分别连通所述排烟管和所述雾化出气管63,所述湿度传感器被配置成触发所述切换阀64动作;
其中,所述燃烧室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在所述燃烧室上并位于所述燃烧器的上方,所述壳体遮盖在所述燃烧室的顶部,所述烟气入口连通所述燃烧室;所述进水管、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出水管依次连通,所述中和器61与所述排水接头连接。
具体而言,在燃气热水器工作过程中,冷凝式换热器4的壳体内部将产生冷凝水,冷凝水经由排水接头排出流入到加湿模块6的中和器61中,利用中和器61可以对冷凝水的PH值进行调节,以使得冷凝水的PH值调节至中性,以减弱冷凝水的腐蚀性。
经过中和器61调节后的冷凝水便可以输送至雾化器62中,利用雾化器62将冷凝水转变为水雾。而雾化器62产生的水雾根据需要可以经由雾化出气管63释放到室内,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水雾经由排烟管排到外部。这样,利用加湿模块6来对冷凝式换热器4产生的冷凝水进行处理,实现无需额外配置冷凝水箱由用户处理,以提高使用体验性。
一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雾化气体的雾气质量,所述加湿模块6还包括过滤器65和增压泵66,所述过滤器65和所述增压泵66依次连接在所述雾化器62和所述中和器61之间。
具体的,对于经由中和器61处理后的冷凝水还会存有杂质,冷凝水的水质较差,通过增压泵66增加使得从中和器61输出的冷凝水进入到过滤器65中进行过滤处理,过滤器65中将输出净化后的水,净化后的水再流入到雾化器62中进行雾化,以获得空气质量更好的雾化空气。
实施例二,如图3-图10所示,为了提高冷凝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以降低燃气热水器的能耗,针对冷凝式换热器进行如下结构改进设计。
冷凝式换热器4包括:壳体41,壳体41上设置有烟气入口411和烟气出口412,壳体41中设置有第一导风板413,第一导风板413遮盖在烟气出口412的下方,第一导风板413与烟气出口412之间形成间隔,第一导风板413的固定端部设置在壳体41的内壁上,第一导风板413的自由端部设置有朝下延伸的翻边结构4131;
第二换热管42,第二换热管42设置在壳体41中,所述第二换热管位于第一导风板413的下方。
具体而言,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将第二换热管42放置在壳体41中并布置在第一导风板413的下方。而在使用过程中,冷凝式换热器设置在燃气热水器的外壳中并位于燃烧室的上方。燃气在燃烧室内燃烧所产生的高温烟气经由烟气入口411进入到壳体41中。
其中,进入到壳体41中的高温烟气将与第二换热管42进行热交换,而高温烟气受第一导风板413的阻挡限制不会直接从顶部的烟气出口412输出。在第一导风板413的作用下,烟气被限制在第一导风板413的底部,进而使得烟气能够与第二换热管42充分的进行热交换。并且,第一导风板413的自由端部配置有朝下延伸的翻边结构4131,利用翻边结构4131能够强制进入到壳体41中的烟气绕过翻边结构4131的下边缘才能够从烟气出口412输出,进而最大限度的延长烟气与第二换热管42之间的热交换时间。
另一实施例中,翻边结构4131的下边缘还设置有朝向第二换热管方向弯折的弯折边4132。
具体的,在烟气经由翻边结构4131的下边缘向下流动过程中,可以被弯折边4132导向进一步的朝向上方流动,进而使得烟气在弯折边4132处形成涡流,以使得烟气能够与第二换热管充分的换热并延长换热的时间。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413由固定端部朝向自由端部方向倾斜朝下延伸。
具体的,为了减轻对烟气产生的风阻,并引导烟气能够在壳体41中顺畅的流动,则将第一导风板413采用倾斜布置的方式设置在壳体41中。第一导风板413的固定端部位置较高,烟气进入到壳体41中后将沿着第一导风板413朝向翻边结构4131方向流动,并最终绕过翻边结构4131上升至壳体41的顶部从烟气出口412输出。
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413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风孔4132,第一通风孔4132远离第一导风板413的固定端部。
具体的,为了更有效的减少风阻,确保烟气顺畅的输出,还在第一导风板413上设置若干第一通风孔4132,在使用过程中,部分烟气能够穿过第一通风孔4132能够排放,而其余的烟气则绕过翻边结构4131的底部再流向烟气出口412。
某些实施例中,对于第一通风孔4132的分布位置,可以使得第一通风孔4132形成在翻边结构4131上;和/或,第一通风孔4132形成在第一导风板413的自由端部。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壳体41中设置有第二导风板414,第二导风板414遮盖在烟气入口411的上方并位于第一导风板413的下部,第二导风板414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风孔4141,第二换热管42位于第二导风板414和翻边结构4131之间。
具体的,为了有效的分散进入到壳体41中的烟气能够更加均匀的分散至第二换热管42各个位置处,则在壳体41中额外配置第二导风板414,第二导风板414遮盖在烟气入口411上,这样,烟气经由烟气入口411进入后,将从第二通风孔4141输出并横向流向一侧的第二换热管42,进而在高度方向上,给第二换热管42均匀的分配烟气流量,以更有效的提高第二换热管42的换热均匀性。
一实施例中,第二导风板414为倒U型结构,第二导风板414比邻第二换热管42的侧部设置有第二通风孔4141。
具体的,采用倒U型结构的第二导风板414能够有效的遮盖在烟气入口411的上方,第二导风板414形成烟气进入到壳体41中的缓冲区,并且,第二导风板414在一侧部形成的第二通风孔4141比邻第二换热管42,能够确保输出的烟气直接进入到第二换热管42所在区域,以提高换热效率。
一实施例中,烟气入口411位于第一导风板413的固定端部的下方,第二导风板414罩在烟气入口411上。
具体的,从第二通风孔4141输出的烟气将朝向翻边结构4131方向输送,而在输送过程中,烟气上升并流到第一导风板413上,经由倾斜布置的第一导风板413对烟气进行导流,即确保烟气能够均匀的与第二换热管42进行换热,又可以确保烟气在壳体41中顺畅的流动,以减轻风阻的影响,确保排烟顺畅。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集气罩43,集气罩43的顶部设置有连通口431,集气罩43设置在壳体41的底部,连通口431与烟气入口411连通。
具体的,为了更好的收集燃气热水器中燃烧室产生的烟气,在壳体41的底部配置集气罩43,集气罩43能够更好的与所述燃烧室的顶部配合,以收集烟气并引导烟气进入到壳体41中。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冷凝水能够顺畅的排出。对于所述壳体41而言,所述壳体41的底板倾斜布置,所述烟气入口和所述排水接头415布置在所述壳体41的底板上,所述烟气入口位于所述壳体41的底板的高侧位置,所述排水接头415位于所述壳体41的底板的低侧位置。
具体的,壳体41的底板呈倾斜布置,底板的上表面所形成的倾斜面能够引导第二换热管42滴落的冷凝水汇集流到壳体41的底部区域,而排水接头415布置在底板的低侧位置,以使得冷凝水能够经由排水接头415顺畅的排出壳体41的外部,以减少壳体41内部冷凝水长时间无法顺畅排出的情况发生。
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烟气的流动顺畅性,所述集气罩43的顶面倾斜布置,所述连通口431布置在所述集气罩43的顶面的高侧位置。
具体的,集气罩43遮盖在燃烧室2的顶部以收集烟气并引导烟气进入到壳体41中。而将集气罩43的顶部设计为倾斜面,烟气能够沿着倾斜面的导向流向连通口431,进而使得烟气经由连通口431进入到壳体41中。
其中,壳体41的底板与集气罩43的顶面的倾斜延伸方向相同,例如:壳体41的底板与集气罩43的顶面沿外壳1的前面板至背板方向倾斜朝上延伸。
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后期拆装维修,所述燃烧室2的背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架21,所述燃烧室2的顶部边缘设置有第一翻边22;所述集气罩43的边缘设置有第二翻边432,所述集气罩43上还设置有第二安装架433;所述第一翻边22和所述第二翻边432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安装架21和所述第二安装架433固定在所述外壳1的背板上。
具体的,在组装时,燃烧室2通过第一安装架21固定安装在外壳1的背板上,而冷凝式换热器4则通过集气罩43上的第二安装架433固定安装在外壳1上,然后,集气罩43与燃烧室2之间则通过第一翻边22和第二翻边432进行连接以满足烟气密封的要求。
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当冷凝式换热器4中的第二换热器发生损坏需要更换时,则仅需要将第一翻边22与第二翻边432拆卸开,然后,将第二安装架433从外壳1的背板上拆下,并将第二换热管42与进水管11和第一换热管31拆卸开,便可以将冷凝式换热器4独立的拆卸下进行维修或更换。
通过在燃烧室2和冷凝式换热器4上分别设置有独立的安装架进行安装,以满足独立拆卸的要求,同时,燃烧室2和冷凝式换热器4进一步的通过两个翻边进行连接以满足烟气的密封要求,这样,在满足烟气输送的同时,还可以根据维修需要单独拆卸冷凝式换热器4,以方便后期维修;并且,安装架独立安装燃烧室2和冷凝式换热器4可以更好的起到固定安装的作用,提高了燃气热水器的使用可靠性。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边22分布在所述燃烧室2的周围并朝向所述燃烧室2的外侧延伸,所述第二翻边432分布在所述集气罩43的周围并朝向所述集气罩43的外侧延伸。
具体的,第一翻边22和第二翻边432均朝向外侧弯折延伸,这样,在组装和拆卸时,更方便操作人员通过螺钉固定或拆卸螺钉。
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41的背部设置有第三安装架416,所述第三安装架416也固定在所述外壳1的背板上。
具体的,对于冷凝式换热器4而言,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连接可靠性,可以在壳体41上额外配置第三安装架416,第三安装架416也固定在外壳1的背板上,这样,通过第二安装架433和第三安装架416相互配合,以提高冷凝式换热器4与外壳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41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连接架416,所述集气罩43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架434,所述第一连接架416和所述第二连接架434连接在一起。
具体的,对于壳体41和集气罩43而言,两者通过两个连接架进行连接固定,连接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壳体41的前后分别配置有第一连接架416,相对应的,集气罩43的前后分别配置有第二连接架434。
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的背板上设置有散热孔 15,所述第一安装架21上形成有凹陷结构23,所述凹陷结构23与所述散热孔 15相对布置。
具体的,第一安装架21固定在外壳1的背板上后,凹陷结构23与散热孔 15相对布置以形成通风区域,充分的利用外壳1的背部空间放置第一安装架21,并同时满足通风散热的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在壳体41中设置第一导风板来遮挡在烟气出口下方,并且,在第一导风板上还设置有翻边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烟气经由烟气入口进入到壳体41中后与第一导风板下方的第二换热管42进行接触换热,而烟气在上升过程中受第一导风板的限制无法继续上升并进一步的受翻边结构的限制,使得烟气在壳体41中具有朝下流动的趋势,这样,便可以使得烟气能够与第一导风板下方的第二换热管42充分的进行换热,以提高冷凝式换热器4的换热效率以降低燃气热水器的能耗。
实施例三,如图11-图13所示,针对冷凝式换热器4产生的冷凝水,为了避免冬季环境下冷凝水结冰而导致设备启动后冷凝水无法正常排出,则燃气热水器还包括加热组件5,所述加热组件5包括暂存箱51和电加热部件52,所述暂存箱51中设置有溢流板53,所述溢流板53将所述暂存箱51的内部腔体间隔为第一水腔511和第二水腔512;所述暂存箱51的顶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管54,所述暂存箱51的底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管55,所述第一连接管54的下端部延伸进入到所述第一水腔511中,所述第二连接管55与所述第二水腔512连通,所述电加热部件52设置在所述暂存箱51上;
其中,所述燃烧室2设置在所述外壳1中,所述第一换热管31设置在所述燃烧室2上并位于所述燃烧器的上方,所述壳体41遮盖在所述燃烧室2的顶部;所述进水管11、所述第二换热管42、所述第一换热管31和所述出水管12依次连通,暂存箱51串联在加湿模块6形成的流路中。
具体的,对于从冷凝式换热器4排出的冷凝水经由第一连接管54将流入到暂存箱51中,暂存箱51中设置的溢流板53在暂存箱51中形成第一水腔511和第二水腔512,第一连接管54流出的冷凝水积存在第一水腔511中。
由于第一连接管54的下端部伸入到第一水腔511内,在第一水腔511中的冷凝水能够浸没第一连接管54的下管口以形成水封,进而避免烟气从暂存箱51中外泄。
而随着冷凝水不断的进入到第一水腔511中,第一水腔511中的冷凝水水位将高于溢流板53而溢流到第二水腔512中,第二水腔512中的冷凝水能够经由第二连接管55排入到排烟管14中,并通过排烟管14将冷凝水最终的排出 。
由于第一水腔511中始终存有一定量的冷凝水,在冬季环境下容易结冰。为此,在暂存箱51上额外配置有电加热部件52,电加热部件52通电后能够加热第一水腔511以使得内部结冰的冷凝水融化,这样,便可以确保第一连接管54的下管口能够顺畅的将冷凝水排出,以避免冷凝水积存在冷凝水换热器中无法排出导致设备故障,进而提高了燃气热水器使用可靠性。
其中,对于暂存箱51的具体安装位置则可以设置在增压泵66与排水接头415之间的流路上。例如:
所述排水接头415、中和器61、第一连接管54依次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55伸出至外壳1的外部,增压泵66的进水接头661也伸出至外壳1的外部并与第二连接管55相互连通。或者,所述排水接头415、第一连接管54、中和器61依次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暂存箱51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污管56,所述排污管56连通所述第一水腔511,所述排污管56的管口设置有可拆卸地堵头57。
具体的,由于烟气进入到冷凝水换热器中后,烟气将在第二换热管42的外表面产生烟尘等污物,而第二换热管42形成的冷凝水将带着烟尘等污物流入到第一水腔511中。在长时间使用后,第一水腔511的底部将形成污垢,通过设置排污管56,便可以定期清理排出第一水腔511中的污垢,以避免污垢积累过多而将第一连接管54的下管口堵塞。
一实施例中,对于电加热部件52而言,其表现实体可以为电加热管或厚膜等电加热元件。对于电加热管而言,其可以绕在暂存箱51外部;对于厚膜而言,其围绕在所述暂存箱51外部。
实施例四,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热水器,其具有零冷水的功能,为此,所述外壳1上还设置有零冷水管13;所述燃气热水器还设置有循环泵16,所述循环泵16的进口分别连通所述零冷水管13和所述进水管11,所述循环泵16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管42连通。
具体的,燃气热水器的外壳1上配置有零冷水管13,零冷水管13能够实现将用户家中水管中的水通过循环泵16循环输送进入到冷凝式换热器4和热交换器3中,以实现对用户家中水管中的水进行加热,进而达到零冷水的功能。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用户在使用燃气热水器的过程中,存在用水过程中短时间暂停用水,然后,再次用水的情况。此过程中,因燃烧室2内的温度较高,第一换热管31中的水会在关水过程中持续的加热,在用户再次用水时便会出现温度较大的波动,即存在二次开水温升的问题。为了减小温度的波动,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性。
如图11所示,燃气热水器还包括旁通管17,所述旁通管17的一管口通过三通管与所述出水管12和所述第一换热管31连接,所述旁通管17的另一管口通过四通管与所述出水管12和所述第一换热管31连接,所述旁通管17上设置有第一电控阀。
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用户使用热水时,自来水管输送的冷水经由进水管11进入到第二换热管42中,并经由循环泵16进入到第一换热管31中;进入到第一换热管31中的水与燃烧器燃烧燃气所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形成热水并经由出水管12流入到第一电控阀中,最终,热水从出水管12输出流入到用水终端,如水龙头或花洒等。
在执行零冷水模式下,循环泵16启动第一电控阀不动作,第一换热管31与旁通管17不连通,由于用户终端未开启,在循环泵16的作用下使得外部管路中的水经由所述零冷水管13进入到所述第二换热管42中,然后,进入到所述热交换器3中进行加热再循环流到外部管路中,以达到零冷水的功能。
而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短时间关水后再次启动用水的情况,即二次开水。当用户发生二次开水前,由于第一换热管31内存储一定量的热水并且第一换热管31的余热会持续的加热水,为了充分利用第一换热管31的余热来加热水以并解决二次开水导致出水温度波动的技术问题。
在用户短时间关水后,第一电控阀将动作,使得第一换热管31与旁通管17连通,进而使得第一换热管31、旁通管17、第二换热管42以及循环泵16依次连通形成闭环的水循环流路,即在设备内部形成内循环。
在第一电控阀将第一换热管31与旁通管17连通后,循环泵16启动,在循环泵16的作用下,使得第二换热管42中的水输入到第一换热管31中,同时,使得第一换热管31中的水循环流回到第二换热管42中,进而利用第一换热管31将第二换热管42中的水循环加热。
这样,在用户二次开水使用时,在第一电控阀截断第一换热管31与旁通管17的流路。燃烧器会延迟点火,同时,在进水管11引入的冷水的作用下,第二换热管42中的热水流入到第一换热管31中,进而实现出水管12相对平稳的输出热水,以减轻出水温度的波动幅度。
另外,由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关水后,第二换热管42中的水会执行内循环,进而使得第二换热管42中存在一定量的热水,以充分的利用第一换热管31和燃烧室2的余热,进而在执行零冷水模式下,可以外部管路中的水进入到第二换热管42中以使得第二换热管42中的热水参与到零冷水流路中,以缩短零冷水模式下燃烧器启动的时长,更有利于降低能耗。
通过在水泵的进口配置第二换热管42,第二换热管42一方面与进水管11连接,另一方面第二换热管42通过旁通管17还与第一电控阀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当用户开启燃气热水器后在短暂关水的情况下,通过第一电控阀控制第一换热管31与旁通管17连通,并启动水泵以使得燃气热水器内部的水在热交换器3与第二换热管42之间循环流动,进而利用热交换器3的余热来加热第二换热管42中的水,进而用户在二次用水时,燃气热水器延迟点火过程中,第二换热管42中的热水将进入到热交换器3中,以使得出水管12能够输出相对恒温的热水,以减轻二次开水温度波动幅度,提高了用户体验性。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控阀与旁通管17之间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被配置成限制旁通管17中的水单向流向第二换热管42。
具体的,在燃气热水器处于二次开水前自循环的过程中,由于进水管11和旁通管17也通过四通管相互连通,为了避免在循环泵16未启动时因自来水管的水压作用使得冷水经由旁通管17反向流动,则可以在第一电控阀与旁通管17之间设置单向阀,单向阀将限制旁通管17的水流流动方向,使得旁通管17中的水不会发生反向流动。进而确保在循环泵16启动后,第一换热管31中的水通过旁通管17流入到第二换热管42中。
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在内循环过程中,根据需要通过零冷水管13来引入冷水,则可以在所述进水管11上与四通管之间设置有第二电控阀,所述零冷水管13与四通管之间设置有第三电控阀。
具体的,在二次用水进行内循环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二电控阀关闭进水管11,并通过第三电控阀打开零冷水管13,启动循环泵16后,使得第一换热管31中的水经由第一换热管31从出水管12输出,而零冷水管13将冷水引入到第二换热管42处并输送进第一换热管31中。
实施例五,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热水器的控制方法,燃气热水器在使用过程中,针对加湿模块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值不高于设定湿度值时,切换阀连通雾化器和雾化出气管;
在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值高于设定湿度值时,切换阀连通雾化器和排烟管。
具体而言,在燃气热水器使用过程中,冷凝式换热器中产生的冷凝水经过中和器和过滤器处理后进入到雾化器中进行雾化处理。而通过湿度传感器来检测室内的湿度,以实现利用雾化器产生的雾气来对室内进行加湿处理。
具体过程为,在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的湿度低于设定湿度值时,则可以利用雾化器产生的雾气经由雾化出气管释放到室内,以增加室内的湿度值。
反之,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的湿度高于设定湿度值时,对于雾化器产生的雾气则直接排放到排烟管中,以跟随烟气释放到室外。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针对零冷水模式进行了控制方法的改进,具体说明如下。
执行零冷水模式下,关闭旁通管,循环泵和燃烧器启动,零冷水管输入的水经由第二换热管进入到第一换热管中加热,第一换热管中加热的水经由出水管输出至外部循环管路,直至第二换热管的出口的水温达到第一设定温度值T1;
执行零冷水模式结束后正常用水过程中,在暂停用水后,打开旁通管并启动循环泵,使得第一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之间的水循环流动直至第二换热管的出口的水温达到第二设定温度值T2。
具体而言,零冷水燃气热水器在通电启动后,会先执行零冷水模式,零冷水模式下,循环泵和燃烧器启动,使得外部管路中的水循环流入到第一换热管中被加热。有关零冷水模式的具体控制方法可以参考常规技术中燃气热水器执行零冷水模式的控制过程,在此不做限制。
零冷水燃气热水器执行完零冷水模式后,用户便可以使用热水进行洗浴。用户在使用热水的过程中存在暂时关停用水的情况。而在此过程中,由于进水管处的水温较低,常规技术将再次执行零冷水模式,但是,此时的出水管与用户用水终端管路内的水温依然较高,频繁启动零冷水模式便会造成能耗增长。
为此,用户在使用热水的过程暂时关停用水的时,可以执行内循环模式,即打开旁通管并启动循环泵,使得第一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之间的水循环流动,这样,利用第二换热管中的冷水循环流入到第一换热管中以吸收第一换热管的余热,进而避免第一换热管余热升温导致出水温度波动过大。
同时,用户再次启动后,因燃烧器会延迟一定的时间启动,而第二换热管中的热水可以流入到第一换热管中并最终输出,以避免常规技术冷水进入到第一换热管未被加热从出水管输出而致出水温度波动过大。
通过在执行完零冷水模式后,用户正常用水过程中,在用户暂停用水后,将打开旁通管并控制循环泵运行使得零冷水热水器内部的水进行内循环流动,以减少因进水管水温过低而触发频繁启动零冷水模式,这样,便可以减少零冷水模式的启动频率,一方面可以降低能耗,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执行零冷水模式启动燃烧器所产生的噪音,进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性。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频繁启动内循环,则在用户暂停用水后,打开旁通管并启动循环泵,具体为:
正常用水时间超过第一设定时间t1后,在暂停用水后,打开旁通管并启动循环泵。
具体的,用户用水过程中,如果用水的时间超过了设定的第一设定时间t1后,此时,用户用水结束关水后,零冷水燃气热水器才会触发执行内循环模式,这样,便可以避免因用户频繁启停用水过程中,内循环模式频繁启动而造成额外能耗的浪费。
另一个实施例中,打开旁通管并启动循环泵,具体为:循环泵启动运行时长超过第二设定时间t2且第二换热管的出口的水温未达到第二设定温度值T2时,启动燃烧器直至第二换热管的出口的水温达到第三设定温度值T3,然后,关停燃烧器且循环泵持续运行直至第二换热管的出口的水温达到第二设定温度值T2;其中,T2>T3。
具体的,在零冷水燃气热水器在执行内循环模式下,通过判断循环泵的运行时间以及第二换热管的出水水温来触发内循环模式结束,即循环泵运行超过第二设定时间t2且第二换热管的出口的水温超过第二设定温度值T2后,结束内循环模式,循环泵停止运行。这样,可以确保零冷水燃气热水器内部的水能够充分的循环混匀均匀。
并且,在执行内循环模式的过程中,还存在因第二换热管水温吸收的热量较多而导致第二换热管的出口的水温未达到第二设定温度值T2时,此时,则需要启动燃烧器来辅助加热第一换热管,并且,燃烧器启动后,在检测到第二换热管的出口的水温超过第三设定温度值T3后便关停燃烧器,并借助循环泵继续运行以吸收第一换热管的余热使得第二换热管的出口的水温持续上升直至超过第二设定温度值T2,再关停循环泵。
另一些实施例中,执行零冷水模式结束后正常用水过程中,在暂停用水超过第三设定时间t3后,如果第二换热管出口的水温低于设定启动水温值Ts,重新执行零冷水模式;
其中,t3>t 2;T3>Ts;T1>Ts。
具体的,用户关水后,无论是否执行内循环模式,在暂停用水超过第三设定时间t3后,出水管与用水终端之间管路的水的温度下降幅度会变大,此时,则需要再次执行零冷水模式。
某些实施例中,在关停燃烧器且循环泵持续运行直至第二换热管的出口的水温达到第二设定温度值T2,具体为:
在关停燃烧器循环泵持续运行过程中,如果第一换热管的出口的水温高于第四设定温度值T4且第二换热管的出口的水温高于T2,则先关闭旁通管并打开零冷水管与循环泵之间的流路,循环泵启动运行时长大于第四时长t4后,再打开旁通管并关闭零冷水管与循环泵之间的流路,循环泵持续运行直至第一换热管的出口的水温低于T5且第二换热管的出口的水温高于T2。
其中, t3>t4;T4>T5>T2。
具体的,在内循环模式,在启动燃烧器进行辅助加热的情况下,存在燃烧器产生的热量过多进而导致内循环模式下内部的整体水温过高,此时,则可以通过零冷水管引入一定量的冷水来进一步的降低内部水温。即如果第一换热管的出口的水温高于第四设定温度值T4且第二换热管的出口的水温高于T2,燃烧器加热导致第一换热管产生的余热过多而造成的水温过高,此时,便可以关闭旁通管并打开零冷水管与循环泵之间的流路,在循环泵的作用下通过零冷水管来引入一定量的冷水,以降低内循环水的整体水温,最终达到用户再次用水时的出水温度波动较小,进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性。
其中,对于上述设定温度和设定时间的具体数值,则可以根据不同机型通过试验来获取,在此,不做限制。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水管、出水管和排烟管;
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底部设置有燃烧器,所述燃烧器用于燃烧燃气;
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用于供水流动换热;
冷凝式换热器,所述冷凝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和第二换热管,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所述壳体的底板上还设置有排水接头,所述第二换热管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包括中和器、雾化器、雾化出气管、切换阀和湿度传感器,所述中和器和所述雾化器依次连接,所述雾化器的雾化出气口连接所述切换阀的进口,所述切换阀的两个出口分别连通所述排烟管和所述雾化出气管,所述湿度传感器被配置成触发所述切换阀动作;
其中,所述燃烧室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在所述燃烧室上并位于所述燃烧器的上方,所述壳体遮盖在所述燃烧室的顶部,所述烟气入口连通所述燃烧室;所述进水管、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出水管依次连通,所述中和器与所述排水接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过滤器和增压泵,所述过滤器和所述增压泵依次连接在所述雾化器和所述中和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中设置有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遮盖在所述烟气出口的下方,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烟气出口之间形成间隔,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固定端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自由端部设置有朝下延伸的翻边结构;所述第二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远离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固定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中设置有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遮盖在所述烟气入口的上方并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部,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和所述翻边结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气罩,所述集气罩的顶部设置有连通口,所述集气罩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连通口与所述烟气入口连通;所述集气罩遮盖在所述燃烧室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零冷水管;所述燃气热水器还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口分别连通所述零冷水管和所述进水管,所述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管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旁通管,所述旁通管的一管口通过三通管与所述出水管和所述第一换热管连接,所述旁通管的另一管口通过四通管与所述出水管和所述第一换热管连接,所述旁通管上设置有电控阀。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燃气热水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值不高于设定湿度值时,切换阀连通雾化器和雾化出气管;
在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值高于设定湿度值时,切换阀连通雾化器和排烟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气热水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执行零冷水模式下,关闭旁通管,循环泵和燃烧器启动,零冷水管输入的水经由第二换热管进入到第一换热管中加热,第一换热管中加热的水经由出水管输出至外部循环管路,直至第二换热管的出口的水温达到第一设定温度值T1;
执行零冷水模式结束后正常用水过程中,在暂停用水后,打开旁通管并启动循环泵,使得第一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之间的水循环流动直至第二换热管的出口的水温达到第二设定温度值T2。
CN202311082585.1A 2022-12-29 2023-08-25 燃气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69894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05316 2022-12-29
CN2022117053161 2022-12-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89476A true CN116989476A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24842

Famil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61697.8A Pending CN117190503A (zh) 2022-12-29 2023-08-01 冷凝式燃气热水器
CN202310961708.2A Pending CN117232146A (zh) 2022-12-29 2023-08-01 燃气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2310958777.8A Pending CN117232145A (zh) 2022-12-29 2023-08-01 冷凝式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2310958748.1A Pending CN117232144A (zh) 2022-12-29 2023-08-01 二次换热型燃气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2322053825.7U Active CN220892565U (zh) 2022-12-29 2023-08-01 冷凝式燃气热水器
CN202311086028.7A Pending CN117053411A (zh) 2022-12-29 2023-08-25 燃气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2311082585.1A Pending CN116989476A (zh) 2022-12-29 2023-08-25 燃气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61697.8A Pending CN117190503A (zh) 2022-12-29 2023-08-01 冷凝式燃气热水器
CN202310961708.2A Pending CN117232146A (zh) 2022-12-29 2023-08-01 燃气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2310958777.8A Pending CN117232145A (zh) 2022-12-29 2023-08-01 冷凝式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2310958748.1A Pending CN117232144A (zh) 2022-12-29 2023-08-01 二次换热型燃气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2322053825.7U Active CN220892565U (zh) 2022-12-29 2023-08-01 冷凝式燃气热水器
CN202311086028.7A Pending CN117053411A (zh) 2022-12-29 2023-08-25 燃气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7) CN117190503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32145A (zh) 2023-12-15
CN117053411A (zh) 2023-11-14
CN117232146A (zh) 2023-12-15
CN117232144A (zh) 2023-12-15
CN220892565U (zh) 2024-05-03
CN117190503A (zh) 2023-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59016B1 (en) After market installable closed loop humidifier system and kit utilizing high efficiency furnace condensate water or city water inlet for humidifying an enclosed space
CN105485883B (zh) 立式空调器
CN108954785A (zh) 一种回流结构以及空调器
CN212132899U (zh) 一种燃气壁挂炉燃烧器余热回收装置
CN116989476A (zh) 燃气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004044981A (ja) 熱源機
CN208846705U (zh) 一种回流结构以及空调器
CN116538681A (zh) 热水器
CN113251660B (zh) 热泵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20582727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
CN219014659U (zh) 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CN116538682A (zh) 燃气热水器
CN116576578A (zh) 冷凝式燃气热水器
CN221076750U (zh) 燃气热水器
CN219656330U (zh) 通风组件及全预混燃气采暖炉
CN116558120A (zh) 冷凝式燃气热水器
CN215490301U (zh) 一种带加湿功能的壁挂炉
CN218954988U (zh) 油烟机
CN209326081U (zh) 一种改进型烟道及其构成的燃气热水器
CN221324688U (zh) 燃气热水器
CN219656309U (zh) 进出水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CN116558119A (zh) 燃气热水设备
CN209263354U (zh) 一种燃气采暖热水炉
CN221324689U (zh) 零冷水燃气热水器
CN220582726U (zh) 一种鼓风型燃气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