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80790A - 头戴式耳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头戴式耳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80790A
CN116980790A CN202210430693.2A CN202210430693A CN116980790A CN 116980790 A CN116980790 A CN 116980790A CN 202210430693 A CN202210430693 A CN 202210430693A CN 116980790 A CN116980790 A CN 116980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cover
light
speaker
user
light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306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宏威
王克民
黄中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rry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rr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rry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rr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3069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807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80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807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08Earpieces of the supra-aural or circum-aural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装置包含有头带以及连结于头带相对两端的二耳罩。耳罩包括壳体、前盖以及光感测器。壳体具有开口端。前盖罩盖于壳体的开口端,前盖为盆型型态,具有周侧壁与底壁。光感测器位于前盖的周侧壁,光感测器包含有光发射单元及光侦测单元。当使用者配戴头戴式耳机装置时,光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光线照射至使用者的耳朵背面的平坦部位。

Description

头戴式耳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耳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头戴式耳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各种电子产品的发展更为快速,其中耳机可以作为电子装置与人耳之间进行声音传输的媒介,用以传递声音资讯至人耳。
目前许多无线耳机因为应用需求而设置有电源键、播放键以及暂停键等。当使用者欲使用耳机时,可先按压电源键以将耳机开机,并按下播放键以播放音乐。反之,当使用者停止使用耳机时,亦须按压电源键以将耳机关机,或是按压暂停键,暂时停止音乐播放。然而,上述按压按键的动作,容易造成使用者在使用耳机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一种头戴式耳机装置,其耳罩包括光感测器,而可达到侦测使用者是否配戴头戴式耳机装置的效果,以增加头戴式耳机装置在使用上的便利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头戴式耳机装置包含有一头带以及连结于头带相对两端的二耳罩。各耳罩包括一壳体、一前盖以及一光感测器。壳体具有一开口端。前盖罩盖于壳体的开口端,前盖为盆型型态,具有一周侧壁与一底壁。光感测器位于前盖的周侧壁,光感测器包含有一光发射单元及一光侦测单元。当一使用者配戴头戴式耳机装置时,光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光线照射至使用者的耳朵背面的平坦部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与前盖共同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间,各耳罩更包括一扬声器,扬声器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内,扬声器具有一出音面,扬声器的出音面朝向底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耳罩更包括一外框,前盖位于壳体与外框之间,外框包括一框体部以及一延伸部,框体部覆盖周侧壁的外缘且固定于壳体靠近开口端的部分,延伸部从框体部往底壁的方向凸伸,形成于周侧壁内侧,延伸部具有一穿孔,令光感测器发出的光线由穿孔照射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耳罩更包括一网布,网布夹设于前盖与外框之间,网布具有对应于穿孔的一破孔,光感测器所发出的光线透过穿孔与破孔照射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耳罩更包括有一定位件,卡合于延伸部且抵压网布在破孔周围的部位,定位件具有对应于穿孔的一槽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扬声器的出音面具有一法线方向与通过扬声器的出音面的中心且平行于法线方向的一第一轴线,光感测器具有一出光方向与通过光感测器的出光面的中心且平行于出光方向的一第二轴线,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相交且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之间具有一夹角,夹角小于11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扬声器的出音面的中心与光感测器的一出光面的中心之间具有一距离,距离小于60毫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耳罩更包括一泡棉,泡棉环绕外框,泡棉与前盖共同界定出一第二容置空间,前盖具有一通孔,而使第一容置空间声学连通于第二容置空间,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彼此相交于第二容置空间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具有一侧壳与一底壳,开口端位在侧壳远离底壳的边缘,扬声器的出音面与底壳呈不平行设置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的使用者配戴头戴式耳机装置时,前盖具有最靠近使用者的下巴处的一底端,前盖的中心与底端之间的假想连线以前盖的中心为原点,顺时针旋转120°,而定义出一区域,光感测器配置于前盖的周侧壁对应于区域内,以使光感测器的出光面朝向使用者耳朵背面的平坦部位。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头戴式耳机装置中,可透过光感测器的感测技术来侦测使用者是否配戴头戴式耳机装置,以作为头戴式耳机装置自动拨放或暂停音乐之依据。进一步而言,当使用者配戴头戴式耳机装置时,藉由光感测器位于前盖的周侧壁,而使光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光线照射至使用者的耳朵背面的平坦部位,这样的做法可以提升感测的准确度以免造成误判。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耳罩的拆解图。
图3是图2的耳罩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头戴式耳机装置配戴于使用者的示意图。
图5与图6分别是图3的耳罩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使用者
11:耳朵
12:平坦部位
13:下巴处
100:头戴式耳机装置
110:头带
120:耳罩
121:壳体
1211:开口端
1212:侧壳
1213:底壳
122:前盖
1221:周侧壁
1222:底壁
1223:通孔
123:光感测器
1231:光发射单元
1232:光侦测单元
1233:出光面
124:扬声器
1241:出音面
125:外框
1251:框体部
1252:延伸部
126:网布组件
1262:第一网布
1263:第二网布
127:定位件
128:泡棉
A1:第一容置空间
A2:第二容置空间
C1、C2、C3:中心
D1:距离
E1:底端
L1:第一轴线
L2:第二轴线
N1:法线方向
N2:出光方向
H1:穿孔
H2:破孔
H3:槽孔
H4:洞口
F1:定位部
R1:区域
α:夹角
β: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图式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装置100包含有一头带110以及连结于头带110相对两端的二耳罩120。在本实施例中,头戴式耳机装置100例如是无线式耳机装置,但本发明不限于此。需注意的是,因左、右耳的耳罩构件组成实则相同,因此后续将以左耳的耳罩(也就是图面中右边的耳罩)作为例示来进行说明。
图2是图1的耳罩的拆解图。图3是图2的耳罩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耳罩120包括一壳体121、一前盖122以及一光感测器123。壳体121具有一开口端1211。前盖122罩盖于壳体121的开口端1211,前盖122为盆型型态,具有一周侧壁1221与一底壁1222。光感测器123位于前盖122的周侧壁1221。举例而言,光感测器123是镶嵌在周侧壁1221的洞口H4上,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21与前盖122共同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间A1,耳罩120更包括一扬声器124,扬声器124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A1内,扬声器124具有一出音面1241,扬声器124的出音面1241朝向底壁1222。
在本实施例中,耳罩120更包括一外框125,前盖122位于壳体121与外框125之间,外框125包括一框体部1251以及一延伸部1252,框体部1251覆盖周侧壁1221的外缘且固定于壳体121靠近开口端1211的部分,延伸部1252从框体部1251往底壁1222的方向凸伸,形成于周侧壁1221内侧,延伸部1252具有一穿孔H1。
详细而言,请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光感测器123包含有一光发射单元1231及一光侦测单元1232。光感测器123藉由光发射单元1231发出的光线由穿孔H1照射出,并可藉由光侦测单元1232接收反射后的光线。在本实施例中,光发射单元1231发出的光线例如为红外光或雷射光,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此处,光发射单元1231及光侦测单元1232以虚线示意性地绘示,其操作与实施方式可以由所属技术领域获致足够的建议与实施说明,因此不再赘述。
图4是图3的头戴式耳机装置配戴于使用者的示意图。请参考图4,当一使用者10配戴头戴式耳机装置100时,光发射单元1231所发出的光线照射至使用者10的耳朵11本身的背面的平坦部位12,以提升光感测器123感测的准确度。如此一来,能够避免光发射单元1231所发出的光线照射至耳朵11外面的头部,因为头部的轮廓凹凸不平,易影响感测的准确度。
如此一来,经由光发射单元1231来发射出红外线讯号,经由光侦测单元1232接收红外线讯号,以判断使用者10是否配戴头戴式耳机装置100,以作为头戴式耳机装置100自动拨放或暂停音乐之依据,以增加头戴式耳机装置100在使用上的便利性。
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耳罩120更包括一网布组件126与一泡棉128。泡棉128环绕外框125。网布组件126具有一第一网布1262、一第二网布1263与一破孔H2。破孔H2对应于延伸部1252的穿孔H1。网布组件126的第一网布1262用以包覆泡棉128,网布组件126的第二网布1263至少夹设于前盖122与外框125之间,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1252包括位于穿孔H1外围的一定位部F1,网布组件126的第二网布1263的局部(也就是在破孔H2周围的部位)延伸至延伸部1252的定位部F1上,而延伸部1252的定位部F1上可涂布黏着层,例如是胶水,以与网布组件126的破孔H2周围的部位固定,以维持网布组件126的破孔H2与光感测器123的相对位置,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如此一来,光发射单元1231所发出的光线能够直接照射至使用者10的耳朵11本身的背面的平坦部位12,且不经过任何遮蔽物(例如是网布),以提升光感测器123感测的准确度。
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的耳罩120更包括一定位件127,藉由定位件127卡合于延伸部1252的定位部F1且抵压网布组件126在破孔H2周围的部位,以加强维持破孔H2与光感测器123的相对位置的效果,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127具有对应于延伸部1252的穿孔H1的一槽孔H3。如此一来,光感测器123所发出的光线可透过穿孔H1、破孔H2与槽孔H3照射出。
请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21具有一侧壳1212与一底壳1213,开口端1211位在侧壳1212远离底壳1213的边缘,请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扬声器124的出音面1241与底壳1213呈不平行设置状态。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倾斜设置的扬声器124所产生的声音能够更顺利地传送至使用者的耳道中。
请继续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扬声器124的出音面1241具有一法线方向N1与通过扬声器124的出音面1241的中心且平行于法线方向N1的一第一轴线L1,光感测器123具有一出光方向N2与通过光感测器123的一出光面1233的中心且平行于出光方向N2的一第二轴线L2,第一轴线L1与第二轴线L2相交且第一轴线L1与第二轴线L2之间具有一夹角α,夹角α小于110°,以使光感测器123的出光面1233能够朝向图4所示的使用者10的耳朵11本身的背面的平坦部位12。
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泡棉128与前盖122共同界定出一第二容置空间A2,前盖122具有一通孔1223,而使第一容置空间A1声学连通于第二容置空间A2,第一轴线L1与第二轴线L2彼此相交于第二容置空间A2内。
图5与图6分别是图3的耳罩的侧视示意图。请先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扬声器124的出音面1241的中心C1与光感测器123的出光面1233的中心C2之间具有一距离D1,距离D1小于60毫米,以使光感测器123能够靠近图4所示的使用者10耳朵11本身的背面的平坦部位12。需说明的是,为了清楚表示耳罩的内部结构,图5中省略了前盖122、外框125与泡棉128等构件。
请参考图6,当图4所示的使用者10配戴头戴式耳机装置100时,前盖122具有最靠近使用者10的下巴处13的一底端E1,前盖122的中心C3与底端E1之间的假想连线以前盖122的中心C3为原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角度β,而定义出一区域R1。在本实施例中,角度β例如是120°,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以图6中的左耳的耳罩120来说,上述顺时针方向例如是自底端E1往使用者10的后脑向上旋转的方向,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光感测器123配置于前盖122的周侧壁1221对应于旋转区域R1内,以使光感测器123的出光面1233能够朝向图4所示的使用者10耳朵11本身的背面的平坦部位12。需说明的是,为了清楚表示耳罩的内部结构,图6中的部分构件以虚线绘示。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头戴式耳机装置中,当使用者配戴头戴式耳机装置时,光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光线照射至使用者的耳朵本身的背面的平坦部位,光侦测单元接收红外线讯号,以判断使用者已配戴头戴式耳机装置,并作为头戴式耳机装置自动拨放音乐之依据。反之,当使用者拿下头戴式耳机装置时,光侦测单元未接收红外线讯号,以判断使用者未配戴头戴式耳机装置,以作为头戴式耳机装置自动暂停播放音乐之依据。另一方面,耳罩的网布具有破孔,破孔对准光感测器的出光面,而可以让光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光线能够直接照射至使用者的耳朵本身的背面的平坦部位,且不经过任何遮蔽物,以提升光感测器感测的准确度。进一步而言,外框的延伸部具有穿孔,穿孔对应于网布的破孔,藉由延伸部的穿孔周围的定位部与破孔周围的部位固定,以维持网布的破孔与光感测器的相对位置。更进一步而言,还可利用定位件卡合于延伸部的定位部且抵压网布在破孔周围的部位,以加强维持破孔与光感测器的相对位置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头戴式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耳机装置包含有头带以及连结于所述头带相对两端的二耳罩,各所述耳罩包括:
壳体,具有开口端;
前盖,罩盖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端,所述前盖为盆型型态,具有周侧壁与底壁;以及
光感测器,位于所述前盖的所述周侧壁,所述光感测器包含有光发射单元及光侦测单元,其中当使用者配戴所述头戴式耳机装置时,所述光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光线照射至所述使用者的耳朵背面的平坦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前盖共同形成第一容置空间,各所述耳罩更包括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扬声器具有出音面,所述扬声器的所述出音面朝向所述底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耳罩更包括外框,所述前盖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外框之间,所述外框包括框体部以及延伸部,所述框体部覆盖所述周侧壁的外缘且固定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开口端的部分,所述延伸部从所述框体部往所述底壁的方向凸伸,形成于所述周侧壁内侧,所述延伸部具有穿孔,令所述光感测器发出的所述光线由所述穿孔照射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耳罩更包括网布,所述网布夹设于所述前盖与所述外框之间,所述网布具有对应于所述穿孔的破孔,所述光感测器所发出的所述光线透过所述穿孔与所述破孔照射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耳罩更包括定位件,卡合于所述延伸部且抵压所述网布在所述破孔周围的部位,所述定位件具有对应于所述穿孔的槽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的所述出音面具有法线方向与通过所述扬声器的所述出音面的中心且平行于所述法线方向的第一轴线,所述光感测器具有出光方向与通过所述光感测器的出光面的中心且平行于所述出光方向的第二轴线,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相交且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小于11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的所述出音面的中心与所述光感测器的出光面的中心之间具有距离,所述距离小于6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式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耳罩更包括泡棉,所述泡棉环绕所述外框,所述泡棉与所述前盖共同界定出第二容置空间,所述前盖具有通孔,而使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声学连通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彼此相交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侧壳与底壳,所述开口端位在所述侧壳远离所述底壳的边缘,所述扬声器的所述出音面与所述底壳呈不平行设置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戴式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使用者配戴所述头戴式耳机装置时,所述前盖具有最靠近所述使用者的下巴处的底端,所述前盖的中心与所述底端之间的假想连线以前盖的中心为原点,顺时针旋转120°,而定义出区域,所述光感测器配置于所述前盖的所述周侧壁对应于所述区域内,以使所述光感测器的出光面朝向所述使用者耳朵背面的平坦部位。
CN202210430693.2A 2022-04-22 2022-04-22 头戴式耳机装置 Pending CN1169807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0693.2A CN116980790A (zh) 2022-04-22 2022-04-22 头戴式耳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0693.2A CN116980790A (zh) 2022-04-22 2022-04-22 头戴式耳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80790A true CN116980790A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0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30693.2A Pending CN116980790A (zh) 2022-04-22 2022-04-22 头戴式耳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807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9314B (zh) 利用红外技术的耳塞插入感测方法
EP3329691B1 (en) Integration of sensors into earphones
TWI572215B (zh) 耳機結構
CN113905304A (zh) 一种耳机及其定向出声的方法
TWI654883B (zh) 耳機
CN111630874A (zh) 耳塞及使用耳塞的耳机
JP6330649B2 (ja) マイク付イヤホン
EP3122065B1 (en) Noise-cancelling headphone
JP3882211B2 (ja) イヤホン装置
EP3522561B1 (en) Earplug-type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602333A (zh) 骨传导麦克风
CN116980790A (zh) 头戴式耳机装置
JP2013021591A (ja) イヤホン
US11956583B2 (en) Headphone
TWI819579B (zh) 頭戴式耳機裝置
JP2018137682A (ja) ダミーヘッド及び耳栓
JP4435132B2 (ja) 耳介装着体及びイヤホン装置並びに音響管及び耳介装着体
JP4435133B2 (ja) イヤホン装置
JP2009033768A (ja) 能動型ノイズ低減ヘッドセット
CN220422013U (zh) 耳机的贴耳部及改善音质的耳机
JP7320316B1 (ja) オープン型イヤホン
WO2019042465A1 (zh) 耳机的前腔结构及耳机
CN220422004U (zh) 一种提升音质的耳机发声部及耳机
JP6304400B2 (ja) アクティブノイズキャンセル型ヘッドホン
JP6896297B2 (ja) ノイズキャンセルヘッドホ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