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64892A - 综合确定移动电源的剩余电荷 - Google Patents

综合确定移动电源的剩余电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64892A
CN116964892A CN202180095557.6A CN202180095557A CN116964892A CN 116964892 A CN116964892 A CN 116964892A CN 202180095557 A CN202180095557 A CN 202180095557A CN 116964892 A CN116964892 A CN 116964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ower
rechargeable device
battery
power supply
recharge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55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T·鲍里尔科夫
S·科罗纳多霍尔塔尔
F·J·雷斯特雷波
J·罗通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racell US Opera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uracell US Opera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racell US Opera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Duracell US Opera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964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48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42The other DC source being a battery actively interacting with the first one, i.e. battery to battery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和远程服务器,其中可再充电装置包含经由电连接从所述移动电源接收电荷的可再充电电池。系统和方法有助于确定所述移动电源对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潜在再充电次数”,例如在所述移动电源耗尽之前所述移动电源可将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电池充电到所要电量计(例如,100%)的次数。所述潜在再充电次数由所述远程服务器基于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所要电量计、所述可再充电装置和所述移动电源的当前电量计以及分别对应于所述可再充电装置和所述移动电源的充电效率因子确定。

Description

综合确定移动电源的剩余电荷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移动电源和用于移动电源的方法,且更明确地说,涉及用于确定移动电源在给定电量水平下可向可再充电装置提供电荷的次数的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是主要包含可电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可再充电装置(例如,移动计算装置)的可再充电电池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移动电源使用电连接将向可再充电装置的相应电池供应电荷。例如,智能手机的用户可携带移动电源,使得当智能手机的电池电量水平较低时,用户可以将智能手机连接到移动电源(例如,通过USB或无线充电构件)。在移动电源对智能手机电池部分或完全再充电之后,用户可继续使用智能手机而无需担心他们的智能手机电池耗尽。
移动电源电池的容量通常以电荷为单位(例如,毫安培小时(mAh))或以能量为单位(例如,瓦特小时(Wh))。例如,移动电源可具有12000mAh的规定容量,且移动电源可用于对电池容量为3000mAh的智能手机充电。将简单的数学应用于容量,智能手机的用户可假设从全容量开始,在移动电源耗尽且必须再充电之前,移动电源可向智能手机提供四次完全再充电。替代地,用户可推测从全容量开始,移动电源可提供同一智能手机的八次“再充电到一半(half-recharging)”,每次再充电到一半使智能手机的电量水平从50%变为100%。
然而,所存储的电荷或能量并非100%地从移动电源电池转移到移动计算装置电池。也就是说,在充电期间,移动电源电池与可再充电装置电池之间肯定会发生至少一些损失(或“效率损失”)。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移动电源电池通常会损失至少一些容量。因此,上文所描述的示例移动电源的实际容量可大体上低于12000mAh的规定容量(例如,低于9000mAh、8000mAh、7000mAh等)。当移动电源在向可再充电装置提供大体上低于用户期望的电荷(例如,较少的再充电)之后耗尽(即,用完所存储的电荷或能量)时,用户可能会很沮丧。
发明内容
一个实施例包含系统(例如,远程服务器)。所述系统包含一个或多个收发器,所述一个或多个收发器配置成与移动电源装置和可再充电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交换通信信号(例如,射频通信信号)。移动电源装置包含用于向移动电源装置外部的可再充电装置的电池供应电荷的电池。所述系统进一步包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暂时性存储器。所述指令在执行时使系统:(1)经由一个或多个收发器接收指示移动电源装置的当前电量计的第一电量计信号,移动电源装置的当前电量计对应于移动电源装置的电池的容量的百分比,(2)经由一个或多个收发器获得指示可再充电装置的当前电量计的第二电量计信号,可再充电装置的当前电量计对应于可再充电装置的电池的容量的百分比,(3)确定移动电源电池的第一充电效率因子,所述第一充电效率因子是基于第一电量计信号确定的,(4)确定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第二充电效率因子,所述第二充电效率因子是基于第二电量计信号确定的,(5)生成移动电源装置对可再充电装置的潜在再充电次数,每一次潜在再充电对应于将可再充电装置电池充电到所要电量计,所述所要电量计对应于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容量的第二百分比,且再充电次数至少基于所要电量计、可再充电装置的当前电量计、移动电源装置的当前电量计以及第一和第二充电效率因子而确定,以及(6)将可再充电装置的潜在再充电次数的指示提供到用户界面。
另一实施例包含经由远程服务器(例如,经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其一个或多个通信模块)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从配置成向移动电源装置(“移动电源”)外部的可再充电装置的电池供应电荷的移动电源装置接收第一电量计信号,所述第一电量计信号指示移动电源的当前电量计。所述当前电量计对应于移动电源的电池(“移动电源电池”)的容量的第一百分比。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经由可再充电装置获得指示可再充电装置的当前电量计的第二电量计信号。所获得的信号指示可再充电装置的当前电量计,所述当前电量计对应于可再充电装置的电池的容量的百分比。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确定移动电源电池的第一充电效率因子,且确定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第二充电效率因子。分别基于移动电源和可再充电装置的当前电量计确定第一和第二充电效率因子。所述方法另外包含经由可再充电装置电池与移动电源电池之间的电连接生成移动电源对可再充电装置的潜在再充电次数。每一次潜在再充电对应于将可再充电装置电池充电到所要电量计,其中所要电量计对应于移动计算装置电池的容量的第二百分比。再充电次数是基于所要电量计、可再充电装置和移动电源的当前电量计以及第一和第二充电效率因子确定的。所述方法另外包含将可再充电装置的潜在再充电次数的指示提供到用户界面。
根据本公开的教示,设备或方法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前述方面可进一步包含以下任何一个或多个任选形式。
在任选形式中,将可再充电装置的潜在再充电次数的指示提供到用户界面的所要电量计大体上等于移动计算装置电池的容量的100%。替代地,所要电量计为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容量的另一百分比(例如,90%、80%、70%、60%、50%等)。在任选形式中,当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经由移动电源接收电荷(即,使得可再充电装置的当前电量计朝所要电量计上升)时,可再充电装置在当前电量计达到所要电量计时(例如,在当前电量计大体上等于90%、80%、70%、60%、50%等时)使充电中断。
在另一任选形式中,潜在再充电次数包含(1)第一次将可再充电装置从当前电量计(例如,30%、40%、50%等)再充电到所要电量计,和(2)第二次将可再充电装置从大体上零电荷再充电到所要电量计。
在再一任选形式中,每当使可再充电装置电连接到移动电源(例如,每当移动电源检测到其已经由USB线连接到可再充电装置时)时,便生成并提供潜在再充电次数。
在又其它任选形式中,移动计算装置和移动电源使用通信和充电构件的各种组合。通信构件可包含有线和/或无线通信构件(例如,USB数据通信、无线射频(RF)通信等)。充电构件可包含用于将移动电源电连接到移动计算装置的各种有线和/或无线结构(例如,USB充电、闪电充电、使用Qi标准的无线充电构件等)。
在又其它任选形式中,移动计算装置和移动电源使用通信和充电构件的各种组合。通信构件可包含有线和/或无线通信构件(例如,USB数据通信、无线射频(RF)通信等)。充电构件可包含各种有线和/或无线充电构件(例如,USB充电、闪电充电、无线Qi充电等)。
实施例可进一步包含额外或替代方法,包含上文所描述的设备和/或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媒体的操作,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媒体包括使处理器经由上文所描述的设备执行方法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根据以下对已经通过说明的方式示出和描述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如将认识到的,本发明实施例可能够具有其它和不同的实施例,并且可以在各个方面对其细节进行修改。相应地,图式和描述内容应被视为在本质上是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
附图说明
下面描述的图式描绘了本文公开的系统和方法的各个方面。每一图式描绘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的特定方面,且每一图式预期符合其可能方面。进一步地,只要有可能,以下描述参考以下图式中所包含的附图标记,其中多个图式中描绘的特征由一致的附图标记表示。
在图式中示出了当前讨论的布置,然而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所示的精确布置和工具,其中:
图1A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示例计算环境;
图1B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包含移动电源、可再充电装置、个人电子装置和远程服务器的示例计算环境;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图1A和1B的移动电源和可再充电装置和/或移动计算装置的示例组件;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在经由移动电源对可再充电装置充电时与充电效率相关联的示例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展示示例充电度量的表;
图5A至5F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个人电子装置的示例图形用户界面;以及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与远程服务器相关联的示例方法。
图式仅出于说明目的描绘了优选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文所述的本发明的原理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本文示出的系统和方法的替代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下文阐述许多不同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应理解,具体实施方式的合法范围由本专利结尾处所阐述的权利要求书和其等效物的措辞限定。详细描述应仅被解释为示范性的,且并未描述每个可能的实施例,这是因为描述每个可能的实施例将是不切实际的。可以使用目前的技术或在本专利申请日之后开发的技术来实施许多替代性实施例,所述实施例将仍落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本公开的实施例包含便携式移动电源装置(“移动电源”)和可再充电装置,例如移动计算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可再充电的锂或碱性消费型电池。移动电源和可再充电装置中的每一个包含相应的内部电池(分别为“移动电源电池”和“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移动电源配置成借助于移动电源与可再充电装置之间的电连接,使用其电池以向可再充电装置电池供应电荷。电连接可包含例如USB-C连接、微型USB连接、闪电充电连接、Qi标准无线连接、AirFuel无线连接等和/或用于将可再充电装置电连接到移动电源的另一有线或无线结构。
本公开的实施例包含鉴于其相应电池当前所持有的电荷或能量的量,经由远程服务器确定在移动电源次数耗尽之前移动电源可为可再充电装置提供的再充电次数。确切地说,本公开的实施例考虑可再充电装置和移动电源中发生的充电效率损失,以及移动电源电池和/或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实际容量随时间推移的损失。远程服务器可配置成存储分别与相应的移动电源用户的多个用户账号相关联的多个用户数据。因此,远程服务器可使特定移动电源与在其处持有的特定用户账号相关联。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账号还包含与用户相关联的可再充电装置的指示。因此,用户账号可使移动电源与一个或多个可再充电装置两者彼此关联。移动电源和/或可再充电装置(和/或其上执行的应用程序)可配置成更新与移动电源相关联的用户账号,以包含当移动电源用于对可再充电装置再充电时可再充电装置的指示。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远程服务器提供接口(例如,网络门户),经由所述接口用户可利用个人电子装置(例如,可再充电装置和台式计算机等不可再充电装置),经由所述个人电子装置可检视用户简档信息(例如,再充电次数)且可设定用户偏好(例如,接收提示的个人电子装置)。
远程服务器可配置成存储分别与相应的移动电源用户的多个用户账号相关联的多个用户数据。因此,远程服务器可使特定移动电源与在其处持有的特定用户账号相关联。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账号还包含与用户相关联的可再充电装置的指示。因此,用户账号可使移动电源与一个或多个可再充电装置两者彼此关联。
使用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和设备会有利地促进对移动电源的更有效的使用且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的挫败感。通常,基于移动电源和可再充电装置的规定电池容量,移动电源可向可再充电装置提供的实际再充电次数可小于用户预期。举例来说,尽管可假设规定容量为12000mAh的满充电的移动电源将在移动电源耗尽之前为3000mAh的智能手机电池提供四次完全再充电,但移动电源实际上可能提供较少再充电(例如,三次完全再充电、两次再充电到一半等)。有利的是,因为本文中的方法和设备更准确地确定与用户相关联的可再充电装置剩余的再充电次数,所以用户可更有效地使用移动电源(例如,通过在用户预测移动电源将耗尽时事先对移动电源充电)和/或基于先前建立的预期而经历较少的挫败感。此外,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和设备可有利地帮助用户识别使用移动电源给可再充电装置充电的更高效方式。举例来说,本文中的方法和设备可确定在每次再充电期间,当使用移动电源将可再充电装置从10%充电到60%(但不超过60%)时,移动电源可有效地向可再充电装置提供最多电荷,且因此允许用户更有效地管理移动电源。作为另一实例,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和设备可确定相比于可再充电装置B,移动电源能够更有效地对可再充电装置A再充电。因此,用户能够管理应对哪些可再充电装置再充电以最大化移动电源装置的再充电容量。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和设备,更新与移动电源装置相关联的用户简档,使其包含对与之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可再充电装置的再充电次数的指示。
在进一步描述之前,提供某些术语的定义,这些术语在整个此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
如本文所使用,术语“移动电源”是指可用于向一个或多个可再充电装置(例如,移动计算装置,例如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和/或便携式媒体播放器,或由消费型可再充电电池(例如可再充电AAA电池、AA电池、A电池等)供电的便携式媒体播放器装置,或具有集成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可再充电工业装置,例如门锁、自动抽水马桶、纸巾分配器、烘手机等)供应电荷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因此,术语“移动电源”涵盖可再充电装置外部的电池组,包含可再充电电池组和一次性电池组。应了解,本文中的术语“移动计算装置”的任何使用设想其它类型的“可再充电装置”的替代性实施方案。移动电源主要包括可再充电电池(“移动电源电池”),例如可再充电锂离子电池或锂聚合物电池。更确切地说,移动电源电池包含一个或多个小电池(例如,电化学小电池),其可以串联、并联布置或在替代方面中包含串联和并联布置的小电池。移动电源可经由有线构件和/或经由无线构件对可再充电装置充电(即,向可再充电装置电池供应电荷),所述有线构件用于将移动电源电连接到移动计算装置(例如,USB或闪电线连接),所述无线构件例如Qi标准无线充电构件、AirFuel标准无线充电构件。用于将移动电源电连接到可再充电装置的构件在本文中统称为在移动电源电池与可再充电装置电池之间的“电连接”。
电池(例如,可再充电移动电源电池)的容量通常是指电池可持有的最大电荷或能量。电池的测得容量可以电荷为单位(例如,安培秒、库仑(C)、毫安培小时(mAh)和/或其它适合单位)或以能量为单位(例如,瓦特小时(Wh)、焦耳(J)和/或其它适合单位)。“标称容量”是指电池的初始规定容量(例如,如由制造商或零售商规定且对应于制造时的最佳容量)。“实际容量”是指电池在给定时间的“实际”或“真实”容量,且应理解,实际容量将通常变得小于标称容量,且因此尤其在一段时间内变化。通常以与标称容量相同的单位测量实际容量(例如,当电池的标称容量以电荷为单位计算时,实际容量以相同的单位测量)。实际容量可与特定时间组合使用以在所述特定时间传送电池持有的电荷或能量,且因此在不同时间确定的两个实际容量可用于传送电池持有的电荷或能量在时间间隔内的变化。“当前实际容量”(或简称为“当前容量”)是指电池在当前(目前)时间的实际容量。如本文所使用,电池的“健康状态”是电池的实际容量与电池的标称容量的比较结果(例如,实际容量除以标称容量,表示为比率或百分比)。在本文中关于容量以电荷为单位表示的电池描述技术的情况下,应理解,在适当修改(其将在本文中描述)的情况下,可关于容量以能量为单位表示的电池应用类似技术。
“电量水平”,在本文中也被称作“电量计”,是指电池(例如,可再充电移动电源电池、可再充电智能手机电池等)在给定时间持有的测得/确定的电荷或能量的量。电量水平可表示为百分比,即,与电池的容量相比,电池持有的电荷量的百分比表示。智能手机等可再充电装置或其它移动计算装置通常以百分比形式(例如,51%)显示其电量水平。应注意,通常,电池的电量水平与电池的当前容量,而不是电池的标称容量相关。举例来说,如果给定装置电池的当前容量相比于10000mAh的标称容量为8000mAh,且装置指示当前电量水平为“100%”,那么这意味着电池持有8000mAh(而不是10000mAh)的电荷。在适当情境中,电池的电量计可在本文中用作指代电池在给定时间持有的对应量的电荷或能量。举例来说,对于8000mAh电池,提及电池电量计为50%可指电荷为4000mAh。作为另一实例,对于20Wh电池,提及电池电量计为20%可指能量等于4Wh。
如本文中所使用,给定装置的“充电”或“再充电”为向装置的可再充电电池供应电荷,由此提高装置的电量水平。充电可例如将装置的电量水平从0%提高到100%、从0%提高到40%、从51%提高到63%、从55%提高到100%等。随时间推移的充电行为在本文中被称作“充电会话”。相反地,给定装置(例如,移动电源)的“耗尽”是装置耗费电荷,由此降低装置的电量水平。装置的耗尽可例如将装置的电量水平从100%降低到0%、从100%降低到65%、从80%降低到20%、从33%降低到0%等。
可在本文中使用的“移动电源”更确切地说是指移动电源电池,且因此,在适当情境下,可将这些术语视为可互换的。举例来说,在关于电、容量、电荷的供应等描述术语“移动电源”的情况下,术语应理解为更确切地说是指移动电源的电池(例如,“移动电源的容量”、“从移动电源接收电荷”、“移动电源的电量计”等,确切地说是指移动电源的电池)。类似术语可用于描述由移动电源充电的可再充电装置或移动计算装置(例如,由移动电源充电的智能手机)。举例来说,“对移动计算装置充电”或“移动计算装置的电量计”等术语可更确切地说是指移动计算装置的电池。
根据本公开的移动电源可以包含微控制器(MCU)。在极高层面上,移动电源MCU涉及以下各项的功能通常受限:(1)移动电源向可再充电装置供应电荷(例如,允许供应电荷、中断电荷的供应等),(2)计算关于可用于促进提供电荷的电特性(例如,功率、能量、电流、电压、电阻、容量和效率的测量或计算)和/或(3)将计算结果传送给其它计算装置。
尽管根据本公开的移动电源可具有一些显示能力(例如,闪烁LED灯或功率计度量棒(metric bar)或指示移动电源电池的电量水平的显示图形),但根据本公开的移动电源通常不包含相当大的显示器。举例来说,可限制移动电源显示屏幕的大小,使得显示屏幕的观看表面积不大于25cm2和/或大于16cm2。另外或替代地,移动电源显示屏幕的功能通常仅限于简单的数字显示器(例如,不具有通常存在于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等中的HD屏幕功能)。因此,从根据本公开的移动电源电池汲取的主要功率是为对可再充电装置充电(而不是有限移动电源显示器自身的操作,其大体上需要较少功率)。类似地,尽管如本文中所描述的移动电源可包含一些通信能力(例如,RF通信,例如经由蓝牙低功耗),但可取决于移动电源与之通信的装置利用不同的有线和/或无线通信功能。举例来说,与可再充电装置的通信可经由低功率和/或低计算通信协议(例如,蓝牙低功耗或WiFi)实施。也就是说,移动电源可实施更复杂的协议(例如,蜂窝式通信,例如长期演进(LTE)或新空口(NR))以与远程服务器通信。
移动电源通常在物理大小、重量和/或尺寸上受到限制,使得移动电源可易于由移动计算装置的用户携带(例如,携带在口袋、钱包、背包等中)。通常,移动电源的物理大小和重量与智能手机的物理大小和重量类似。然而,移动电源的其它物理形式是可能的。举例来说,一些移动电源的大小和容量大体上较大,且进而更有效地用于供应更多电荷,例如能够给装置充电的次数更多、大体上能够对膝上型计算机等较大装置充电(例如,提供足够电荷以将膝上型计算机电池从10%充电到30%、40%、50%、60%或更多)。
此外,由于移动电源的功能限于上文所描述的功能,移动电源通常具有有限输入/输出(I/O)功能。举例来说,移动电源可不包含专用键盘或触控板。另外,尽管移动电源可包含一个或多个端口(例如,USB端口、微型USB端口等,其可促进充电和/或数据通信),但通常,包含于移动电源中的任何端口不适于接纳键盘、鼠标、外设触控板、监视器或其它外设I/O装置。
示例计算环境
图1A示出说明可实施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的根据本公开的移动电源140的示例计算环境100。环境100包含可再充电装置120,所述可再充电装置可为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计算装置、膝上型计算机和/或其它合适的计算装置。除非另外明确地公开,否则移动计算装置120的任何描述都设想可再充电装置处的描述的替代实施方案。环境100进一步包含移动电源140,所述移动电源通常配置成向一个或多个可再充电装置(例如,向移动计算装置120)供应电荷。
除了电连接使得电荷可从移动电源140供应到移动计算装置120之外,移动计算装置120和移动电源140还可经由一个或多个通信连接144以通信方式连接。一个或多个通信连接144可包含无线射频(RF)连接(例如,经由蓝牙低功耗(BLE)、Zigbee、通用即插即用(UPnP)、WiFi低功率、6LoWPAN、LoRa和/或其它合适的协议)。另外或替代地,一个或多个通信连接可由移动电源140与移动计算装置120之间的有线连接(例如,经由有线USB或闪电线连接)实施。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计算装置120与移动电源140之间的单一连接(例如,USB数据/充电有线连接)可将移动电源140以电气方式和通信方式连接到移动计算装置120,且进而促进移动计算装置120与移动电源140之间的通信和充电能力的组合。
移动计算装置120包含存储器152(即,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52,例如RAM、ROM等)。存储器152配置成存储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154(“App”),每个应用程序包括一个或多个非暂时性计算机可执行指令集。具体来说,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154包含移动电源应用程序156(“PB App”),其可例如促进测量、监测和查看移动电源140对移动计算装置120的剩余再充电次数。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154使用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所述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提供对移动计算装置120的电特性的存取,所述电特性经由移动计算装置120的内部电路系统测量(例如,电压、电流、电阻等)。
移动计算装置120进一步包含可执行包含于存储器152中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处理器158(即,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CPU、GPU等)。移动计算装置另外包含通信模块160(“Comm Module”),所述通信模块可经由一个或多个通信连接144与移动电源140建立通信并交换通信信号。更确切地说,通信模块160包含一个或多个收发器,所述一个或多个收发器配置成经由通信连接与外部装置进行信号的发射和/或接收。往返于通信模块160的通信信号可包含无线信号(RF信号)或有线通信信号(例如,经由USB数据连接)。通信模块160还可包含配置成在经由一个或多个收发器接收/发射的信号与由处理器158和/或PBapp 156解译的信号之间转换的一个或多个调制解调器。移动计算装置120可另外包含用于连接一个或多个输入装置和/或一个或多个输出装置(例如,专用显示屏幕,例如触摸屏)的I/O 162。
应了解,替代的可再充电装置可不包含I/O 162。举例来说,在可再充电装置120包含消费型电池的实施例中,与远程服务器介接的个人电子装置的I/O可改为配置成显示关于可再充电装置的信息。
移动计算装置120包含充电模块164(例如,USB充电器),所述充电模块主要配置成接收电荷且将所述电荷引导到移动计算装置120的可再充电电池166(“移动计算装置电池166”)。电池166为移动计算装置120的主要电源。通常,电池166在移动装置120内部(例如,固定地或以可拆卸方式放置在移动计算装置120的空腔内部)。
移动计算装置120的充电模块164还可包含用以测量和/或处理充电模块164的充电性能的电路系统。举例来说,充电模块164可包含模/数转换器(ADC),所述模/数转换器配置成将移动计算装置120处的电压、电流、电阻和/或其它电特性的模拟测量值转换为数字值。数字值可经由通信模块160经由一个或多个通信连接144(例如,经由无线RF连接)发射到移动电源140或经由替代性通信连接发射到远程服务器。
充电模块164可包含一个或多个充电端口(例如,USB端口或闪电端口)和/或用于在充电模块164从外部电源(即,电荷供应器)接收电荷时接收和引导电荷到电池166的额外电路系统。外部电源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移动电源140和/或另一外部电源(例如,壁式插座、车辆充电端口等)。
处理器158的操作可包含用于管理经由充电模块164向电池166供应电荷的操作(例如,操作开关以中断和/或恢复向电池166供应电荷)。
在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模块164包含电压调节器(例如,DC到DC电压转换器)。电压调节器可例如配置成将移动计算装置120的充电端口的电压转换为电池166的电压。举例来说,在配置成经由5伏(5V)USB充电端口接收功率的移动计算装置120中,电压调节器可包含配置成将USB电压减小到3.6V或对应于电池166的另一合适电压的降压转换器(step-down converter/“buck converter”)。可基于(1)充电模块164的组件的电压(其可基于所使用的充电构件(例如,闪电充电、Qi标准无线充电构件等)变化)和(2)移动计算装置电池166的电压执行类似的电压转换。将关于图2提供充电模块164的组件的额外描述。
仍参看图1A,移动电源140包含可再充电电池180。移动电源电池180为移动电源140自身的主要电源,且还为移动电源140借以向移动计算装置供应电荷的电源。移动电源电池180可以是例如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和/或另一类型的二次电池。移动电源电池180可包括并联和/或串联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电化学小电池。
移动电源140包含至少一个充电模块182(例如,USB充电器),所述至少一个充电模块通常配置成(1)接收并引导电荷(例如,从AC壁式插座、车辆充电端口等接收的电荷)到移动电源电池180,以及(2)经由电连接向一个或多个移动计算装置供应电荷。在移动电源包含三个充电模块182的一个特定实施方案中,其中一个充电模块182可配置成允许对电池再充电,而其余两个充电模块182配置成同时准许对两个移动计算装置充电。在可能实施例中,电连接可经由有线和/或无线构件(例如,USB充电、闪电充电、Qi标准无线充电构件、AirFuel无线充电构件和/或其它合适构件)实施。
充电模块182可耦合到电压调节器183(例如,DC到DC电压转换器)。电压调节器183可配置成例如在移动电源140再充电时,将与移动电源140的电源(例如,120VAC壁式插座)相关联的第一电压转换为移动电源电池180的第二电压(例如,3V、3.6V或4.2V)。另外或替代地,电压调节器183可配置成在移动电源140向移动计算装置120供应电荷时,将移动电源电池180的电压转换为到移动计算装置120的充电连接的另一电压(例如,电压调节器183可包含配置成将移动电源电压转换为5V以用于USB充电连接的降压或“升压”转换器)。移动电源140内的电压转换可基于(1)移动电源电池180的电压和(2)与充电构件相关联的电压变化,其中通过所述充电构件向移动计算装置120提供电荷(例如,闪电充电、Qi无线充电等)。将关于图2提供充电模块182的组件的额外描述。
移动电源140包含微控制器184(MCU,在本文中也被称作控制模块),所述微控制器包括存储器186和处理器188。存储器186(即,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包含ROM、RAM和/或其它合适类型的计算机存储器。处理器188(即,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包含CPU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86处的非暂时性指令的其它合适的处理单元。在各种实施例中,MCU 184经由充电模块182执行对电特性的测量(例如,对电池180的电压、从电池180流出的电流的测量和/或本文所描述的其它测量),且基于经由所执行的测量获得的值执行计算。存储器186可配置成存储用于基于环境100和/或电池180的温度校正前述测量值的一个或多个查找表。此外,MCU 184可控制充电模块182的操作(例如,操作其中的开关以中断和/或恢复外部电源向移动电源电池180供应电荷,和/或移动电源140向移动计算装置电池166供应电荷)。
移动电源140另外包含通信模块190(“Comm Module”),所述通信模块包含一个或多个收发器,所述一个或多个收发器配置成经由一个或多个通信连接144(例如,使用蓝牙低功耗、WiFi、LoRa等的RF数字通信)与移动计算装置120交换有线和/或无线通信信号和/或经由额外通信连接与远程服务器交换有线和/或无线通信信号。取决于经由通信连接实施的特定通信协议,通信模块190还可包含配置成在经由一个或多个收发器接收/发射的信号与由MCU 184解译的信号之间转换的一个或多个调制解调器。存储在移动电源存储器186处的非暂时性指令可包含指令,所述指令在由处理器188执行时使通信模块190将测得的电特性和/或由MCU 184执行的其它计算的指示(例如,电压、电流、电阻、瞬时功率输出等的指示)发射到移动计算装置120和/或远程服务器(未描绘)。
MCU 184或充电模块182可具体包含模/数转换器(ADC),所述模/数转换器配置成将移动电源140处的电压和/或其它电特性的模拟测量值转换为数字值。数字值可经由通信模块190经由一个或多个通信连接144(例如,经由无线RF连接)发射到移动计算装置120或发射到远程服务器。
任选地,移动电源包含用于连接一个或多个输入装置和/或一个或多个输出装置的I/O 192。确切地说,I/O 192可包含控制中断/恢复移动电源电池180向移动计算装置的电池(例如,向移动计算装置120的电池166)供应电荷的电源按钮。在一些实施例中,I/O192可包含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LED)和/或其它图形输出,所述图形输出可为例如提供移动电源电池180的电量水平的指示和/或充电是否正在进行的图标。
在一些额外实施例中,移动电源140还包含温度传感器187,所述温度传感器配置成感测环境100和/或电池180的温度。举例来说,温度传感器187可为热敏电阻器。MCU 184可配置成从温度传感器187获得温度的指示。如下文将描述,实际电池容量取决于温度。因此,当MCU 184确定与移动电源电池180和/或移动计算装置电池166相关联的测量值时,MCU184可基于由温度传感器187感测到的温度应用校正因子。
在各种实施例中,环境100可包含额外计算装置和/或组件。此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装置的组件分开提及的情况下,应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组件可组合。
图1B示出包含移动电源140、可再充电装置120(例如,关于图1A所描述的移动计算装置120)、个人电子装置121和远程服务器130的示例计算环境150。移动电源140、可再充电装置120、个人电子装置121和远程服务器经由一个或多个网络124以通信方式耦合。虽然图1B仅描绘单一移动电源140、单一可再充电装置120和单一个人电子装置121,但环境150可包含经由网络124以通信方式与远程服务器130耦合的任何数目的移动电源140、可再充电装置120和个人电子装置121。
网络124可促进图1A的通信连接144且包含一个或多个长距离通信网络(例如,Wi-Fi网络、以太网网络、蜂窝式通信网络等)和短距离通信网络。为此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电源140利用移动电源140与可再充电装置120之间的通信连接144促进移动电源140与远程服务器130之间的通信。在其它实施例中,移动电源140的通信模块190配置成包含能够与远程服务器130直接通信的一个或多个收发器。在这些实施例中,如果可再充电装置120不包含能够与远程服务器130通信的收发器(例如,在可再充电装置120包含消费型可再充电电池的一些实施例中),那么可再充电装置120可利用通信连接144将数据发射到移动电源装置140,所述移动电源装置将数据转发到远程服务器130。
个人电子装置121为与移动电源140的用户相关联的电子装置。个人电子装置121可为智能电视、智能家庭集线器、移动计算装置或其它合适类型的个人电子装置。个人电子装置121可配置成从远程服务器130接收关于移动电源140和/或可再充电装置120的操作的提示,且查询存储在远程服务器130处的关于移动电源140和/或可再充电装置120的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个人电子装置121为可再充电装置120。在这些实施例中,个人电子装置121既从移动电源140接收电荷,又从远程服务器130接收提示。
远程服务器130包含存储器134(即,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34,例如RAM、ROM等)。存储器134可配置成存储用于基于与移动电源140和/或电池180相关联的环境的温度而校正与移动电源140和/或可再充电装置120相关联的测量值的一个或多个查找表。另外,存储器134配置成存储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136(“App”),所述应用程序包括一个或多个非暂时性计算机可执行指令集。具体来说,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136包含用于分析从移动电源140和/或可再充电装置120接收到的数据的各种应用程序。举例来说,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136可包含配置成监测移动电源140的健康状态的应用程序、配置成确定移动电源能够对一个或多个可再充电装置120再充电的次数的应用程序、配置成在移动电源140操作效率低下时中断其操作的应用程序、用以生成经由个人电子装置121检测移动电源140和/或可再充电装置的操作的web指示板的应用程序和/或配置成对从移动电源140和/或可再充电装置120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操作的其它应用程序。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程序136配置成与在可再充电装置120上执行的PB app156共享API接口,以在其间交换移动电源140的相关数据。
存储器134还包含用户简档数据138。为此目的,远程服务器130可配置成维持用于相应移动电源140的多个用户的用户简档。因此,对于相应移动电源140的每一用户,用户简档数据138可包含特定移动电源140的标识符、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可再充电装置120的标识符、用户想从其接收提示的一个或多个个人电子装置121的标识符、与移动电源140和可再充电装置120相关联的多个操作数据(包含本文别处所描述的操作数据)、用户偏好数据(包含用户定义的阈值)和/或与用户相关联的其它数据。各种标识符可唯一地识别相应装置(例如,MAC地址、序列号、MEID、UICC或其它唯一标识符)。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与可再充电装置120的PB app156交互的用户和/或经由通过个人电子装置121存取的网络接口设定用户偏好数据。
远程服务器130进一步包含处理器133(即,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CPU、GPU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包含于存储器134中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一些实施例中,远程服务器130以云计算配置操作。在这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33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34可在物理上位于不同硬件单元中。因此,图1B应理解为表示远程服务器130的各种组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远程服务器130另外包含通信模块131(“Comm Module”),所述通信模块可在一个或多个网络124上建立通信并交换通信信号。更确切地说,通信模块131包含一个或多个收发器,所述一个或多个收发器配置成经由通信连接与外部装置进行信号的发射和/或接收。通信模块131还可包含配置成将经由一个或多个收发器接收/发射的信号转换为由处理器133解译的信号的一个或多个调制解调器。通信模块131可配置成与图1B中未展示的额外或替代装置通信。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程序136可配置成生成与移动电源140的操作相关的一个或多个提示,包含移动电源140可为一个或多个可再充电装置120提供的再充电次数。因此,通信模块131可配置成向推送服务器发射消息,所述推送服务器经由推送消息传递协议将提示推送到可再充电装置120和/或个人电子装置121。
远程服务器130可另外包含I/O 132,所述I/O用于连接一个或多个输入装置和/或一个或多个输出装置(例如,连接到远程服务器130的一个或多个物理端口以实现远程服务器130的监测和/或配置的装置)。
图2示出图1B的可再充电装置120(包含图1A的移动装置120)和图1A至1B的移动电源140的示例常规已知电气组件,所述常规已知电气组件适合用于本文所描述的便携式移动电源装置中。尽管相对于图2描述了有限数目的电气组件,但这些仅提供用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移动电源140和方法的一般说明,且因此应理解,在各种实施例中(例如,其它电路系统,和/或关于图1A至1B所描述的任一组件),可再充电装置120和/或移动电源140可包含对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组件的额外、更少和/或替代组件。因此,本文中大体描述的电气组件的布置可不同于图2中展示的布置。
在高层面上,图2中所描绘的电气组件促进移动电源电池180经由移动电源电池180与可再充电装置电池166之间的电连接向可再充电装置电池166供应电荷。移动电源电池180与可再充电装置电池166之间的电连接以电气方式连接其相应电池,以促进移动电源电池180向可再充电装置电池166供应电荷。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文中所描述的至少一些电气组件可安置于可再充电装置120中和/或移动电源140中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中。
在图2中展示的实施例中,电连接210为将移动电源140的电气端口212连接到移动计算装置120的电气端口214的有线电连接(例如,USB-C充电线、微型USB线、闪电线或其它物理连接结构)。另外或替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210可包含无线电连接(例如,Qi标准无线充电连接)。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210可由提供如关于图1所描述的通信连接144的相同结构实施。也就是说,移动计算装置120与移动电源140之间的单一连接(例如,USB有线数据/充电有线连接)可以电气方式和通信方式连接移动计算装置120和移动电源140。
移动电源电池180经由从移动电源电池180流出的电流供应电荷。可(例如,由移动电源MCU 184)通过将流出的电流的瞬时值乘以移动电源电池180的瞬时电压来计算移动电源电池180的瞬时功率输出。可例如由MCU 184经由安置在移动电源电池180处的电压表测量移动电源电池180的电压(例如,跨越移动电源电池180的两个端子的电压)。输出电流可由MCU 184经由使用电阻器226(例如,分流电阻器)测量,所述分流电阻器与移动电源电池180以电气方式串联布置且具有已知电阻。当电流穿过电阻器226时,MCU经由电压表228测量跨越电阻器226的电压降。移动电源MCU 184中的ADC可将模拟电压测量值转换为数字电压测量值。MCU 184可将跨越电阻器226的电压降除以电阻器228的已知电阻,以确定穿过电阻器226的电流的值且因此确定移动电源电池180流出的电流的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经由移动电源开关232促进对移动电源电池180供应电荷的控制。处于打开状态(如图2中所示)的开关232阻止移动电源电池180供应电荷,而处于闭合状态的开关232允许供应电荷。开关232可例如由移动电源MCU 184控制。另外或替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基于图1B的可再充电装置120和/或远程服务器130发射到移动电源140的信息控制开关232,所述信息可基于对应用户输入。
移动电源140包含电压调节器183a(例如,如图1中所示的电压调节器183,例如DC到DC电压转换器)。电压调节器183a可配置成将移动电源电池180的第一电压(例如,3V、3.6V或4.2V)转换为电连接210的第二配置电压(例如,用于USB充电的5V)。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压调节器183a包含配置成增加电压的升压(step-up或“boost”)转换器。另外地或替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压调节器183a包含降压(step-down或“buck”)转换器以减小电压(例如,当移动电源电池180电压大于电连接210电压时)。有效地,由电压调节器183a进行的电压调节可基于(1)移动电源电池180的电压和(2)与电连接210相关联的电压变化。经调节电流(例如,已穿过电压调节器183a)可借助于移动电源电气端口212供应到电连接210。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测量电池180与电压调节器183a之间的流出电流,流出电流的测量值反映了从电池180自身流出的电流(例如,从电池180的端子流出的电流),由此避免可能由在电压调节器183a处发生的能量损失和/或电流值的改变引起的不准确性。
移动电源140可另外包含用于促进向移动电源电池180供应流入电荷(例如,从AC壁式插座、车辆充电端口和/或用于移动电源140的其它电荷源流入的电荷)的第二单独电气通路。此第二通路的元件可大体类似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用于引导从移动电源电池180流出的电荷的元件。因此,第二通路可包含例如电压调节器183b(例如,以将向移动电源140供应电荷的电连接的第一电压转换为移动电源电池180的第二电压)。在穿过电压调节器183b后,电流可穿过电阻器246(例如,分流电阻器)。可以类似于本文中所描述的关于穿过电阻器226的流出电流的方式测量穿过电阻器246的电流(例如,由MCU 184经由电压表248)。此外,可经由开关252控制向电池180供应流入电荷。
在可再充电装置120处借助于可再充电装置端口214从电连接210接收电流。接收到的电流可流动到可再充电装置120的电压调节器262。电压调节器262可配置成将电连接210的电压(例如,用于USB充电的5V)转换为可再充电装置电池166的另一电压(例如,3V、3.6V或4.2V)。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压调节器262包含配置成减少电压的降压转换器。另外或替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压调节器262包含配置成增加电压的升压转换器。
在可再充电装置电池166处借助于流入电流接收电荷。可再充电装置电池166的电压可例如由电池166中的电压表测量。流入电流的值可经由电阻器270(例如,分流电阻器)测量,所述电阻器与可再充电装置电池166以电气方式串联布置且具有已知电阻。当电流穿过电阻器270时,可再充电装置120经由电压表272测量跨越电阻器270的电压降。可再充电装置处理器中的ADC可将可再充电装置120中的电压的模拟测量值转换为数字电压值。可再充电装置的处理器(例如,处理器158)可将跨越电阻器270的电压降除以电阻器270的已知电阻,以确定穿过电阻器270的电流的值,且因此确定流入到可再充电装置电池166的电流的值。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测量电压调节器262与电池166之间的流入电流,流入电流测量值反映了流入到可再充电装置电池166自身的电流(例如,流入到其端子中),由此解释了在电压调节器262处发生的潜在能量损失和/或电流值的改变。可再充电装置120的处理器可通过将流入电流的瞬时值乘以可再充电装置电池166的对应瞬时电压来计算到可再充电装置电池166的瞬时功率输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经由可再充电装置开关276控制向可再充电装置电池166供应电荷。处于打开状态(如图2中所示)的开关276阻止向可再充电装置电池166供应电荷,而处于闭合状态的开关276允许供应电荷。开关276可例如由可再充电装置120(例如,由处理器158根据来自移动电源app 156的指令)控制。另外或替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基于由移动电源140和/或远程服务器130发射到可再充电装置120的信息控制开关276。
经由如图2中所示的电气布置,可以促进移动电源140的高效使用的方式执行和控制移动电源电池180向可再充电装置电池166供应电荷,如根据此具体实施方式将理解。
影响充电效率的因素和剩余再充电次数
一般来说,移动电源电池(例如,来自图2的移动电源电池180)与可再充电装置电池(例如,移动计算装置电池(例如,来自图2的移动计算装置电池166))之间的充电效率可表示为由移动电源电池输出的功率量(“功率输出”)与可再充电装置电池接收到的功率量(“功率输入”)之比。更确切地说,可再充电装置电池处的测得功率输入(Pin)可在对应时间除以移动电源电池处的测得功率输出(Pout),以确定移动电源电池与可再充电装置电池之间的充电效率。充电效率可表示为在0到1.0之间的比率(或替代地,表示为在0%到100%之间的百分比)。举例来说,鉴于在对应时间处的10.5W的Pout和7W的Pin,此时充电效率为约0.67%或67%。
移动电源电池到可再充电装置的电荷转移效率不为100%。通常,充电效率小于90%、80%、70%、60%等。因此,当移动电源损失的电荷或能量比可再充电装置接收到的电荷或能量明显更多时,对于移动电源的单次充电(即,在没有经由AC壁式插座或其它电源对移动电源再充电的情况下),移动电源可以向可再充电装置提供的有效再充电次数减少。移动电源的用户通常不知道充电效率可能显著低于100%,且因此,用户通常假设他或她可将移动电源容量除以可再充电装置容量以确定剩余再充电次数。用户可例如假设在移动电源耗尽且必须再充电之前,12000mAh的移动电源可对3000mAh的智能手机电池完全再充电四次,或将同一智能手机电池再充电到一半八次。当在对一个或多个可再充电装置再充电时由于效率损失,移动电源在完全或几乎完全耗尽之前提供的再充电次数小于预期时,用户可能会感到沮丧。
若干因素可促成充电效率的损失(即,电荷或能量在可再充电装置与移动电源之间转移时的损失),且因此减少可供使用移动电源的可再充电装置使用的再充电次数。一般来说,效率损失可归因于以下一或多者:(1)移动电源的电路系统,(2)可再充电装置的电路系统,(3)携载移动电源与可再充电装置之间的电荷的电连接(例如,来自图2的电连接210),和(4)移动电源和/或可再充电装置的健康状态。下文提供关于这些效率损失来源中的每一个的进一步细节。
首先,效率损失可至少部分归因于移动电源的电路系统。具体来说,当移动电源电压调节器(例如,来自图2的电压调节器183a)处的电压向上(或向下)转换时,通常会发生显著效率损失,所述转换将电压从移动电源电池的第一电压转换为移动电源与可再充电装置之间的电连接的第二电压。举例来说,锂离子移动电源电池可在移动电源电池处于100%电量计时具有4.2V的电压,且可在电压转换器针对USB电连接将4.2V的电池电压升高到5V时损失效率。此效率损失可随着移动电源电池消耗而增加。举例来说,当锂离子移动电源电池消耗时,电池电压可从4.2V逐渐下降到3V的最小额定电压。随着移动电源电池与电连接之间电压差增大,可遭遇较大效率损失。此外,移动电源电压调节器处的效率损失可基于来自移动电源的流出电流或功率变化。举例来说,根据通用充电协议(例如,如将在本文中描述的“CC/CV充电”),移动电源电池流出到移动计算装置的电流通常随着可再充电装置电量计接近100%而逐渐减少。当流出电流的值减小时,电压调节器效率减小,且因此,随着可再充电装置电量计接近100%,充电效率可较低。移动电源电路系统处的总效率损失可总计为10%效率损失(即,移动电源电池输出端子与电连接之间10%的能量损失)、15%效率损失、20%效率损失,或在一些情况下甚至更多。
第二,效率损失可归因于可再充电装置中接收电荷的电路系统。具体来说,当可再充电装置电压调节器(例如,来自图2的电压调节器262)处的电压向下(或向上)转换时,通常会发生显著效率损失,所述电压从电连接的第一电压(例如,5V)转换为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第二电压(例如,当可再充电装置的电量计为0%时,为3V)。电连接电压与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电压之差越大,可再充电装置电压调节器处可发生的效率损失就越大。此外,可再充电装置电压调节器处的效率损失可基于流入到可再充电装置的电流(类似于具有流出电流的移动电源电压调节器)而变化。也就是说,随着流入电流减少(例如,随着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电量计增加,根据CC/CV充电协议),可再充电装置电压调节器的效率降低。就移动电源电路系统而言,可再充电装置电路系统处的总效率损失可总计为10%、15%、20%或更多。
第三,效率损失可归因于移动电源与可再充电装置之间的电连接。也就是说,由于电连接上的能量损失,与可再充电装置的端口(即,电连接的输入端口,例如,来自图2的端口214)接收到的能量相比,移动电源的端口(即,电连接的输出端口,例如,来自图2的端口212)可输出更多能量。一些电连接本质上比其它电连接更高效。举例来说,有线USB连接的效率可通常为80%到90%,而无线充电连接的效率可通常为40%到60%。类似于如在移动电源电路系统和可再充电装置电路中所观察到的,随着在电连接上转移的电流的值减小,电连接的效率可降低。
第四,移动电源电池和/或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健康状态可影响效率损失。例如,随着电池老化,电池中会积累内部电阻,且因此,移动电源电池输出和/或可再充电装置电池输入的增加量随着受热而损失。
应了解,效率损失量取决于温度。一般来说,电池容量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大。也就是说,在阈值温度(约45℃)之后,由于与电池退化相关联的内部电阻上升,额外电荷因受热而损失,从而引起充电容量总体上减小。因此,移动电源MCU和/或远程服务器可基于感测到的温度值应用温度校正因子以调整一个或多个效率测量。
至少基于这些因素,移动电源对可再充电装置的潜在再充电次数可不同于用户预期(例如,代替于充满电的12000mAh的移动电源向3000mAh的智能手机电池提供四次完全再充电,移动电源仅可提供两次再充电到一半)。此外,由于实际容量的改变,移动电源电池和/或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健康状态可进一步影响潜在再充电次数。如果移动电源已经损失容量(例如,实际容量显著小于12000mAh标称容量),那么移动电源可提供的再充电低于用户预期。相反地,如果可再充电装置电池已损失容量(例如,实际容量显著小于3000mAh标称容量),而移动电源电池尚未损失容量,那么潜在再充电次数可能增加,因为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每次再充电需要从移动电源获得的电荷或能量减少(除非电池的内部电阻使得热损失超过容量的减小)。
图3示出用于经由USB连接经由移动电源对智能手机再充电的示例充电会话期间的充电效率。示例充电会话在具有大约120分钟的持续时间的连续时间间隔内发生,在结束时智能手机电池达到100%电量计。示例充电会话使用恒定电流恒定电压(CC/CV)充电协议,且如可从图3观察到,移动电源电池与智能手机电池之间的充电效率通常在充电会话的过程中减小。
作为背景,CC/CV充电由两个阶段组成,具体地说,第一“恒定电流(CC)阶段”和第二“恒定电压(CV)阶段”。在第一CC阶段期间,移动电源电池供应总体上数量稳定的流出电流(例如,2.5A),且智能手机接收总体上数量稳定的流入电流(例如,标称2.5A,但由于效率损失潜在地有所减少)。在CC阶段期间,智能手机电池电压从其最小电压(例如,0%电量计下的3V)增加到其最大电压(4.2V,其可在50%电量计、60%、70%或另一值下实现)。同时,移动电源电池的电压可从其最大额定电压(例如,4.2V)最终减小到其最小额定电压(例如,3V)。
当智能手机电池达到其最大电压时,切换到第二CV阶段(“CC/CV交叉”)。在CV阶段中,维持智能手机电池的最大电压(即,恒定或几乎恒定),同时从移动电源电池流出的电流(且进而,流入到智能手机电池的电流)从初始值(例如,2.5A)减小到0A。当测得的流出电流(或测得的流入电流)低于预定阈值(例如,0.05A)时,确定智能手机处于或接近100%电量计,且智能手机的再充电终止。
如图3中所示,充电效率不为100%。即使在充电会话开始时,效率也仅为约75%,其中效率损失可受移动电源电路系统(例如,移动电源电压调节器)、智能手机电路系统(例如,智能手机电压调节器)、USB连接、智能手机电池的健康状态和/或移动电源电池的健康状态影响。一般来说,当在CC阶段期间时,效率随时间推移略微减小,且在CC/CV交叉之后发生较大效率损失(例如,由于电池电压的进一步改变以及流出/流入电流的减少引起的电压调节器处的持续损失)。在充电会话结束时,充电效率可为60%、50%、40%或甚至更小。用于随时间推移测量充电效率的技术的额外描述提供于2020年3月23日申请的第16/827,384号美国专利申请中,所述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特此以引用的方式明确地并入本文中。虽然前文解释了智能手机电池的充电效率如何随时间推移而降低,但类似原理也解释了其它类型的可再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如何降低。
由于效率损失,与用户可能预期的相比,智能手机的每次再充电实际上耗费了移动电源所存储的更多电荷或能量。因为效率损失在充电会话内以及在移动电源和智能手机的寿命内变化,所以用户难以正好估计移动电源将在对智能手机的单次再充电中耗费多少电荷或能量。因此,用户难以鉴于移动电源的电量计(例如,100%、50%、73%等)确定在移动电源耗尽之前,移动电源可向智能手机提供的再充电次数。
本公开的方法和设备有利地提供确切地说是通过考虑充电效率损失和健康状态来准确地确定使用移动电源对可再充电装置(例如,图3的智能手机)的潜在再充电次数。此外,通过考虑充电会话内发生的充电效率的显著变化,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和设备可识别对可再充电装置充电的特定操作,所述可再充电装置更有效地利用移动电源所存储的电荷或能量。
计算移动电源的潜在再充电次数
标称地,通过将移动电源电池持有的电荷或能量除以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容量,可以简单地确定移动电源可用于可再充电装置的潜在再充电次数(N)。也就是说,用户可执行以计算N的典型计算可表示为:
其中FGpb为移动电源电池的当前电量计(表示移动电源电池持有的电荷或能量的量),Cmd为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容量,且其中每次“完全再充电”使可再充电装置从大体上0%电量计变为大体上100%电量计。
然而,以上计算并不充分,且N的更准确计算应考虑在每次再充电期间发生的效率损失。引入两个充电效率系数(或“因子”)E1和E2以考虑分别与移动电源和移动计算装置相关联的效率损失。
第一充电效率因子E1可表示移动电源电池的功率输出(例如,从移动电源电池的输出端子输出的功率)与移动电源的功率输出(例如,由移动电源的端口输出到电连接的功率)的比率。因此,E1为0到1.0(或0%到100%)之间的值。E1随移动电源电池的电量计变化。更确切地说,当移动电源电池电量计减小时(且因此,当移动电源的功率输出减小时),E1通常减小。随移动电源电量计变化的E1的值可存储在查找表中,所述查找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存储在可再充电装置的非暂时性存储器中(例如,经由可再充电装置处的专用移动电源应用程序处的指令)或存储在以通信方式耦合到移动电源装置和/或可再充电装置的远程服务器处。用于E1的查找表对于特定移动电源模型可为唯一的,且因此,可再充电装置和/或远程服务器可基于识别用于对可再充电装置再充电的特定移动电源模型而参考特定E1查找表。
第二充电效率因子E2可表示到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功率输入(例如,到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输入端子的功率输入)与到可再充电装置的功率输入(例如,经由电连接到可再充电装置的端口的功率输入)的比率。因此,E2为0到1.0(或0%到100%)之间的值。E2基于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电量计变化。随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电量计变化的E2的值可存储在第二查找表中,所述第二查找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存储在可再充电装置的非暂时性存储器中(例如,经由在可再充电装置处执行的专用移动电源应用程序处的指令)或存储在以通信方式耦合到移动电源装置和/或可再充电装置的远程服务器处。用于E2的查找表对于特定可再充电装置模型可为唯一的。也就是说,不同可再充电装置模型可与用于E2的不同查找表相关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并非从其相应查找表获得值E1和E2,而是移动电源MCU和/或远程服务器可改为接收指示移动电源的测得的功率输出效率和/或可再充电装置的测得的功率输入效率的信号。在这些实施例中,相应充电效率可为根据2021年3月11日申请的第17/198967号美国专利申请(代理人案号为32549/56129)中所公开的动态充电效率技术而确定的动态充电效率,所述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特此以引用的方式明确地并入本文中。因此,E1和E2的值可分别对应于接收到的测得的功率输出效率和测得的功率输入效率的指示。应了解,直接测量充电效率因子可由于能够考虑到动态负载条件而更准确地确定实际充电效率因子。另一方面,所公开的查找表技术提供在无法执行一些基本测量(例如,可再充电装置并不提供可经由其获得测量值的接口)时估计充电效率因子的能力。
如上文所描述,值E1和E2视温度而变化。因此,在从其相应查找表获得E1和E2之后,移动电源MCU和/或远程服务器可将温度校正因子应用于E1和E2值。因此,移动电源装置和/或远程服务器的存储器可存储额外查找表,所述额外查找表使温度水平(或温度水平的范围)与待应用于E1和E2的特定温度校正因子相关联。温度校正因子可以是与E1和E2相乘的值(例如,0.0到2.0之间的值)以考虑测得/观测到的温度。如果温度低于阈值(例如,-20℃或15℃),那么操作移动电源装置可能不安全。因此,温度校正查找表可使这些温度与温度校正值0相关联以指示可再充电装置当前无法再充电。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电源和/或远程服务器的存储器存储分别对应于不同电池类型的多个温度校正查找表。因此,在这些实施例中,移动电源MCU和/或远程服务器可从移动电源装置的温度传感器获得温度值,以从适当的查找表中获得待应用于E1和E2的温度校正值。
如本文中所描述的潜在再充电次数N还可考虑将可再充电装置从其当前电量计FGmd(例如1%、15%、30%、65%、92%等)充电到100%的“部分再充电”。也就是说,潜在再充电次数N可包含使可再充电装置从FGmd到100%的第一部分再充电和使可再充电装置从0%到100%的一个或多个后续完全再充电。执行部分再充电所需的电荷或能量的量被计算为FGmd与可再充电装置的容量Cmd之间的差(如果FGmd大体上为0%或100%,那么有效地避免了考虑部分充电,因为N当中的第一再充电实际上为完全再充电)。因此,本文中方法和设备用于确定N的等式可表示为:
优选地,Cmd对应于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实际容量,且FGpb是基于移动电源电池的实际容量确定的(即,FGpb是对应于当前电量计百分比乘以实际容量(而不是标称容量)的电荷或能量的量)。电池(例如,可再充电装置电池或移动电源电池)的实际容量可通过以下操作来确定:(1)在电池从大体上100%消耗到大体上0%电量计的时间间隔内测量从电池流出的电荷(或能量)的量,和/或(2)在电池电荷从大体上0%变为大体上100%电量计的时间间隔内测量流入到电池的电荷或能量的量。用于测量电池的实际容量的技术的额外描述提供于2020年3月23日申请的第16/827,459号美国专利申请中,所述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特此以引用的方式明确地并入本文中。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Cmd和/或FGpb可分别使用可再充电装置和移动电源的标称容量(而非实际容量,例如在实际容量的测量值不可用的情况下)。
在本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中,每当可再充电装置电连接到移动电源(例如,每当移动计算装置经由USB线插入到移动电源中时,或每当在可再充电装置与移动电源之间启动无线充电连接时),或更确切地说,每当可再充电装置开始充电时,可再充电装置和/或远程服务器就可确定N。可再充电装置和/或远程服务器确定其自身的电量计,且从移动电源(例如,经由无线RF通信,或经由有线通信连接)接收移动电源电池电量计的指示。可再充电装置和/或远程服务器参考第一E1查找表以基于移动电源电量计确定E1的值,且参考第二E2查找表以基于可再充电装置电量计确定E2的值。可再充电装置和/或远程服务器例如通过测量实际容量或通过存取实际容量的先前测量值来确定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容量。可再充电装置可至少基于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容量、E1、E2和移动电源电池和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相应电量计确定N。为了促进通过一个或多个图形用户界面向可再充电装置用户显示N,可将N舍入到最接近的整数(例如,舍入到最接近的较小整数,或向下舍入或向上舍入到最接近的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上文所展示的等式2进一步包含FGpb乘以第三充电效率因子E3,所述第三充电效率因子具体反映了电连接的效率损失。在一些情况下,如果电连接上的效率损失恒定(例如,始终为5%,无关于可再充电装置电量计、移动电源电量计、输出/输入电压、电流等),那么E3的值可为恒定的。在一些实施例中,E3随移动电源电池电量计和/或可再充电装置电量计变化,且第三查找表(例如,经由移动计算装置处的指令而存储)可存储用于对应移动电源电池电量计和/或可再充电装置电量计值的值E3。替代地,用于移动电源和可再充电装置的效率因子(E1和E2)可考虑电连接上的预期效率损失(例如,E1考虑电连接的恒定效率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文中所描述的用于计算潜在再充电次数N的计算中的至少一些可由移动电源而非可再充电装置和/或远程服务器执行。举例来说,移动电源可接收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实际容量和电量计的指示(例如,经由无线RF通信)。移动电源可存取查找表以确定E1、E2和/或E3(例如,在移动电源处存储的指令包含查找表),且移动电源可经由如本文中相对于可再充电装置和/或远程服务器描述的类似计算确定N。在可再充电装置不包含长距离通信收发器的实施例中,移动电源装置可配置成将从可再充电装置接收到的任何指示转发到远程服务器。
如上文所描述,远程服务器可存储与移动电源装置的用户相关联的用户简档138。因此,当移动电源装置对可再充电装置再充电时,移动电源装置和/或可再充电装置可发射与用以确定N的上述计算相关的一个或多个值的指示。举例来说,当移动电源电量计减小和/或可再充电装置电量计在再充电会话期间提高时,移动电源装置和/或可再充电装置可发射其相应目前电量计值的指示以用于存储在用户简档138处。因此,远程服务器能够在从可再充电装置和/或移动电源装置接收到经更新电量计指示后确定目前的E1和/或E2值。在一些实施例中,当E1值在目前充电会话期间改变时,除了针对目前由移动电源装置再充电的可再充电装置计算N之外,远程服务器还可计算其它装置的值N。
在可再充电装置为配置成执行特定功能的工业装置(例如,自动纸巾分配器、自动冲马桶器、自动门锁等)的实施例中,远程服务器可另外确定可激活可再充电装置的特定功能的次数。为此目的,可再充电装置的制造商可公布指示可再充电装置每次执行特定功能所消耗的功率量Pact的信息。远程服务器可将多个可再充电装置的此信息编译为查找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激活可再充电装置的特定功能的次数基于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目前容量。举例来说,远程服务器可将可再充电装置的电量计指示乘以可再充电装置的容量以确定存储在可再充电装置电池中的功率量。远程服务器接着可将存储于可再充电装置电池中的功率量除以存储于查找表中的可再充电装置的Pact值,以确定在可再充电装置的目前电量水平下,可激活可再充电装置的特定功能的总次数。
另外或替代地,远程服务器可基于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目前容量和移动电源装置提供的潜在再充电次数确定可激活可再充电装置的特定功能的次数。为此目的,远程服务器可将剩余充电次数N转换为可再充电装置可经由潜在再充电次数激活的次数,且将所述值添加到在可再充电装置的目前电量水平下可激活可再充电装置的次数(number或time)。因此,服务器可将再充电次数N乘以可再充电装置的容量Cmd以确定经由潜在再充电次数可用的功率总量。远程服务器接着可将此功率量除以存储于查找表中的可再充电装置的Pact值,以确定可再充电装置可经由潜在再充电次数N激活特定功能的总次数。远程服务器接着可基于可再充电装置的目前电量水平和/或潜在再充电次数N更新用户简档138,以包含可再充电装置的所确定的激活次数。
选择用于有效使用移动电源的再充电范围
尽管如上文所展示的等式2提供移动计算装置从0%到100%的完全再充电次数(加上从当前电量计到100%的一个部分再充电),但用户可改为希望确定移动电源可向可再充电装置提供特定部分再充电的次数,所述特定部分再充电例如从0%到50%、从10%到70%、从40%到80%或从限定“再充电范围”的另一“开始电量计(FG1)”到“结束电量计(FG2)”。
在这些实施例中,可提供N的修改后计算,其中N包含使可再充电装置从其当前电量计FGmd变为FG2的第一部分再充电,且每次后续再充电为将可再充电装置从FG1充电到FG2的部分再充电。因此,在这些实施例中,用于确定N的修改后等式可表示为:
FG1和FG2的值可由可再充电装置例如经由个人电子装置和/或远程服务器处的指令(例如,经由在移动计算装置和/或远程服务器处执行的专用移动电源应用程序,基于预编程值和/或基于FG1和FG2的值的用户输入)获得。就等式2而言,可由个人电子装置和/或远程服务器基于移动电源电池电量计和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电量计经由查找表获得E1和E2的值,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利用和/或另外包含额外效率因子以反映特定针对于电连接的效率损失。
根据等式3,N将基于FG1与FG2之间的差变化(即,可再充电装置从FG1充电到FG2需要接收到的电荷或能量的量)。此外,由于不同可再充电装置电量计下的充电效率的差异,N将基于FG1和FG2变化,甚至无关于FG1与FG2之间的差。(例如,当FG1和FG2两者都较低时,N可较大,如根据图4理解)。就等式2而言,N可向下舍入到最接近的整数(或在一些情况下,向下舍入或上舍入到最接近的整数)以产生可更方便地向用户显示的N的值。
图4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展示与由相应再充电范围(即,由相应电量计对FG1和FG2限定的范围)限定的充电情境相关联的示例充电度量的表400。确切地说,表400展示基于每一范围内的预期充电效率再充电(例如,基于对移动电源和可再充电装置之间的充电效率的历史监测,和/或对移动电源和可再充电装置的类似组合的监测),与移动电源对可再充电装置的潜在再充电次数有关的针对每一FG1和FG2的充电度量。通过考虑潜在再充电次数以及预期再充电效率范围,有利地识别用于可再充电装置的特定再充电范围,这与典型用户行为相比更有效地使用移动电源。
在表400中,假设移动电源具有12000mAh的实际容量(Cpb),且充满电(即,FGpb在开始时与Cpb相同)。可再充电装置的实际容量(Cmd)假设为3000mAh。另外,为简单起见,省略了对当前可再充电装置电量计FGmd的考虑(因此,避免了“初始部分再充电”)。另外,为简单起见,关于表400的“充电效率”将指在给定充电情境中,由可再充电装置电池接收到的电荷与移动电源损失的电荷的平均比率(但针对再充电次数的计算设想效率的其它表示,例如上文所描述的E1和E2)。最后,应理解,表400中展示的值仅是示例性的,且在移动电源、可再充电装置、电连接等各种组合中,其它值是可能的(例如,不同容量、效率等)。
在第一情境410中(即,表400的第一行),可再充电装置的每次再充电是从0%完全再充电到100%电量计。因此,每次再充电都向可再充电装置电池提供3000mAh的电荷。参考图3,估计0%到100%的再充电范围内的平均(average/mean)充电效率为约60%。也就是说,可再充电装置电池仅获得移动电源电池损失的电荷的60%(例如,由于移动电源电路系统、可再充电装置电路系统、电连接的效率损失和/或健康电池状态)。因此,每次再充电实际上都消耗或“耗费”了移动电源电池5000mAh的电荷。通过将移动电源电量计FGpb除以移动电源每次再充电耗费的实际电荷,确定在移动电源电池耗尽之前,移动电源可向可再充电装置提供2.4次再充电(其中每次再充电使移动计算装置从0%变为100%电量计)。通过将再充电次数乘以可再充电装置在每次再充电时接收到的电荷量,确定可再充电装置实际上仅接收到移动电源12000mAh电荷中的7200mAh(移动电源电荷的其余部分例如以热能的形式损失)。
在第二情境420中(即,表400的第二行),调整结束电量计FG2以避免通常发生在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最后20%的充电上的低效充电。也就是说,每次再充电开始于0%可再充电装置电量计并且在检测到可再充电装置达到80%电量计时终止。情境420中的再充电范围小于先前情境410中的再充电范围,但移动电源的使用效率有所提高(平均充电效率预计为63%)。由于充电范围较小且效率较高,在情境420中可能有更多次数的部分再充电。通过多次使用更小且更有效的再充电范围,根据情境420的再充电总体允许可再充电装置接收更大量的移动电源总电荷(即,与先前情境410中的仅7200mAh相比,从移动电源12000mAh容量接收7560mAh)。
第三情境430表明从80%到100%电量计的再充电范围的效率低得多。情境430中的每次再充电平均效率仅为49%。可执行总共9.8次再充电以完全消耗移动电源电池,但因为每次再充电在观测到为充电的尤其低效部分(参见图3)期间发生,所以可再充电装置总体接收到的移动电源所存储的电荷比情境410和420中少得多。类似地,在展示50%到100%的再充电范围的第四情境440中,平均充电效率比前一情境530略微提高(由于并入50%到80%范围,其效率高于80%到100%),但可再充电装置在4.4次部分再充电期间仍仅接收到6600mAh。因此,根据情境440,移动电源的使用效率可仍被视为低于情境410和420。
通常,例如根据上文的情境430或440,用户通过允许移动电源将移动计算装置电池“充满”到100%电量计来给他或她的可再充电装置充电。并且,在连接移动电源之前,用户通常不等待可再充电装置电量完全耗尽(到0%或接近0%电量计)。这些做法往往通过习惯得到加强,因为大多数用户在经由AC壁式插座或经由实际上不受限制充电的另一来源对其可再充电装置充电时通常不太关注能量效率。然而,如从本文中所描述的情境观察到,这些做法对移动电源的使用效率较低。识别用于再充电的范围将是有利的,这使得更有效地使用移动电源,由此向移动计算装置提供移动电源所存储的更多电荷或能量。
仍参考图4的表400,在第五情境450中,使用5%到35%的再充电范围,其中平均充电效率为74%。因为此再充电范围通常更有效(例如,相比于充电超过80%),所以可在9.87次部分再充电期间总共向可再充电装置电池提供移动电源12000mAh容量中的8880mAh。然而,此类较小再充电范围(且确切地说,在此类低电量计下结束的再充电范围)可被视为不方便的。作为此类较小再充电范围的替代方案,第六情境460提供与先前情境450的平均效率几乎一样的较大再充电范围。情境460与情境450向可再充电装置提供的移动电池总电荷几乎一样多,但具有以下便利性:(1)不与情境450中一样频繁发生再充电行为,且(2)不与情境450中一样需要可再充电装置电池几乎耗尽到0%才再充电。
鉴于图4中的表400中展示的充电度量,当决定使用实际使用移动电源时,用户可考虑到各种因素。一些用户可能偏好使再充电范围的大小最大化且始终将其可再充电装置充电到100%(例如,从0%、20%、50%或任何当前电量计),而不管效率。其它用户可偏好较大再充电范围,但可能愿意排除最低效的充电部分(例如,60%到100%、80%到100%、90%到100%等,如在情境420或460中)以在不便性最小的情况下节省且更高效地使用至少一些移动电源电荷。另外的其它用户可偏好通过使用实现高效率的再充电范围(例如,如在情境450中)来最大化移动电源可向可再充电装置提供的有效电荷量,而不管再充电范围有多小且必须开始和结束再充电的频率有多高。
虽然图4陈述用于经由移动电源装置对单一可再充电装置再充电的各种情境,但设想其中移动电源装置用于对两个或更多个可再充电装置有效地再充电的替代情境。在这些替代情境中,可将用于每一可再充电装置的再充电次数计算为基于上述用户偏好优化跨越两个或更多个装置的潜在再充电次数的再充电规划。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界面可呈现给用户以选择再充电规划中包含的特定装置。举例来说,存储在远程服务器处的用户简档可包含与用户相关联的可再充电装置列表,且用户界面可配置成使得用户能够从可再充电装置列表选择两个或更多个可再充电装置。因此,用户能够生成特定针对于移动电源和由用户携带的特定可再充电装置的再充电规划。作为一个特定实例,再充电规划可呈现用于由用户携带的个人移动计算装置和工作移动计算装置的最佳再充电范围,以及与每一移动计算装置相关联的对应潜在再充电次数。
鉴于这些考虑因素,如本文中所描述的个人电子装置应用程序和/或远程服务器应用程序可经由指令配置成对经由移动电源对可再充电装置再充电的电量计范围提供建议。另外或替代地,应用程序可配置成基于可再充电装置的经配置再充电范围提供通知(例如,推送通知)和/或控制充电(即,自动启动和/或终止充电),经配置再充电范围具有开始电量计FG1和结束电量计FG2。例如,当可再充电装置消耗到FG1时,个人电子装置和/或远程服务器可(1)提供应启动充电的指示,和/或(2)在可再充电装置和移动电源已经电连接的情况下,自动启动可再充电装置的充电。当可再充电装置电量计达到FG2时,个人电子装置和/或远程服务器可(1)提供指示可从可再充电装置断开移动电源的通知,和/或(2)自动终止可再充电装置的充电。如果在充电已终止之后移动电源和可再充电装置保持电连接,那么应用程序指令可阻止在可再充电装置消耗到99%电量计、98%、95%等时原本可能发生的恢复充电(例如,阻止恢复充电,直到可再充电装置电量计下降到FG1或用户指示充电继续)。
示例图形用户界面
图5A至5F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可在个人电子装置510处显示的示例图形用户界面。个人电子装置510可例如为关于图1B所描述的个人电子装置121。如上文所描述,在一些情境中,个人电子装置121可为关于图1A所描述的移动计算装置120、关于图1B和2所描述的可再充电装置120,或另一合适的个人电子装置。一般来说,图5A至5F的图形用户界面(GUI)与经由移动电源(例如,关于图1或2所描述的移动电源140)对可再充电装置充电相关联。在所说明的情境中,个人电子装置510可为可再充电装置。然而,在其它情境中并非如此。为提供这些替代情境的框架,在此部分中,术语“个人电子装置”是指个人电子装置510作为配置成显示图5A至5F的用户界面的装置,且术语“可再充电装置”是指个人电子装置510作为由移动电源再充电的装置。在这些替代情境中,可再充电装置的电量计通常不与个人电子装置510的电量计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经由在个人电子装置510处执行的专用移动电源应用程序(例如,图1的移动电源应用程序156)显示图5A至5F的图形用户界面。在替代性实施例中,等效图形用户界面可经由在个人电子装置510上执行的浏览器应用程序显示。在这些实施例中,浏览器应用程序可以通信方式将个人电子装置510与远程服务器(例如,图1B的远程服务器130)耦合。
图5A示出个人电子装置510的屏幕512(例如,触摸屏显示器),屏幕512显示GUI520。GUI 520指示启动移动电源(例如,经由USB连接、无线电连接或其它合适的电连接)对可再充电装置的充电。当启动充电时和/或当可再充电装置电连接到移动电源时(例如,当用户插入USB线或将可再充电装置放在无线充电垫上时),个人电子装置510和/或远程服务器可确定移动电源对可再充电装置的潜在再充电次数(N)。在此情况下,个人电子装置和/或远程服务器基于如本文中所描述的等式2确定N(即,N包含到100%的部分再充电,及此后的完全再充电次数)。N可向下舍入(或在一些情况下,向下舍入或上舍入到最接近的整数)以产生N的整数值。如图5A中所示,个人电子装置510和/或远程服务器确定可能具有三次潜在再充电,包含可再充电装置从其当前电量计(例如,20%)到100%的第一部分再充电,以及可再充电装置从0%到100%的两次完全再充电(来自移动电源的一些剩余电荷此后可能仍然可用)。
图5B示出移动计算装置510的屏幕512,屏幕512显示第二GUI 530。GUI 530允许个人电子装置510的用户针对包含于维持在远程服务器处的用户简档中的可再充电装置配置“自定义再充电范围”(例如,本文所描述的任何再充电范围)。在此情况下,个人电子装置510的用户将再充电配置成开始于20%可再充电装置电量计且结束于80%电量计。GUI 530允许用户基于经限定再充电范围指示个人电子装置510和/或远程服务器是否应自动控制充电(例如,自动启动/终止充电),或个人电子装置510是否应改为显示允许用户控制充电的通知(例如,通过拔掉USB线,通过从无线充电垫移除可再充电装置,或通过与个人电子装置510处的GUI控制件交互)。
图5C示出个人电子装置510的屏幕512,屏幕512显示另一GUI 540。根据来自图5B的GUI 530的配置,响应于在可再充电装置处测量到20%(或更低)的电量计,GUI 540指示已经自动启动经由移动电源对可再充电装置再充电。GUI 540指示可再充电装置的三次再充电到80%(例如,基于如本文所描述的等式3)。响应于用户交互以接受充电的启动(“好的”),忽略GUI 540。替代性地,响应于不同用户交互(“断开”),中断向可再充电装置供应电荷。
图5D示出屏幕512显示再一GUI 550。举例来说,如果个人电子装置510的用户选择GUI 530中的“通知我”选项,或如果可再充电装置在电量计下降到20%或更低时未电连接到移动电源,那么可显示GUI 550。如果可再充电装置电连接到移动电源且充电可开始,那么用户交互(“开始”)可启动移动电源对可再充电装置的充电。替代地,响应于不同用户交互(“忽略”),忽略GUI 550。
图5E示出屏幕512显示另一GUI 560。根据来自图5B的GUI 530的配置,响应于在可再充电装置处测量到80%(或更高)的电量计,GUI 560指示已经自动终止经由移动电源对可再充电装置再充电。GUI 560指示可再充电装置可另外再充电到80%两次(例如,在如图5C中所示的三次再充电中的一次已花费之后)。响应于用户交互以接受充电的终止(“好的”),忽略GUI 560。替代性地,响应于不同用户交互(“重新连接”),恢复移动电源向可再充电装置供应电荷。
图5F示出屏幕512显示又一GUI 570。例如,如果个人电子装置510的用户选择GUI530中的“通知我”选项,那么可显示GUI 570。GUI 570允许用户指示是否终止充电。响应于用户交互(“是”),终止充电。替代地,响应于不同用户交互(“否”),充电继续。如在图5E的GUI 560中,GUI 570显示可再充电装置的潜在再充电次数。
额外或替代用户界面可提供与图5A至5F中所展示的那些信息和控制类似的信息和控制,和/或可提供本文所描述的其它充电相关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个人电子装置510处执行的移动电源应用程序可用全屏显示取代或补充图5A和/或5C至5F的推送通知。此外,在各种实施例中,可实施用户界面技术,其经由个人电子装置510的麦克风和/或扬声器使用音频输入/输出,例如以传送音频推送通知。
示例方法
图6描绘对应于由远程服务器(例如,图1B的远程服务器130)执行的示例方法600的框图。方法600生成并提供移动电源的电池经由电连接对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潜在再充电次数。可再充电装置可以是例如关于图1A所描述的可再充电计算装置120和/或移动计算装置120和/或另一合适的移动计算装置。移动电源可以是例如关于图1或2所描述的移动电源140。电连接可以是有线电连接(例如,USB)或无线电连接。方法600中的远程服务器的动作可由远程服务器处理器(例如,图1B中的处理器133)和/或通信模块(例如,图1B中的通信模块131)执行。
方法600包含接收指示移动电源的当前电量计的当前电量计信号(602)。举例来说,远程服务器可经由远程服务器通信模块(和/或其收发器)从移动电源和/或可再充电装置接收无线信号。移动电源的电量计为移动电源电池的容量的百分比(优选地,实际容量的百分比)。移动电源电池的容量可以电荷为单位(例如,mAh)或以能量为单位(例如,Wh)。因此,移动电源电量计对应于移动电源电池持有的特定量的电荷或能量。
如本文中所描述,远程服务器可配置成存储与移动电源的用户相关联的用户简档。因此,从移动电源接收的无线信号可包含与移动电源相关联的标识符。通过使用移动电源标识符,远程服务器可配置成识别用户简档且更新在其处维持的移动电源电量计的指示。
方法600还包含获得指示可再充电装置的当前电量计的当前电量计信号(604)。可再充电装置的电量计为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容量的百分比(优选地,实际容量的百分比)。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容量可表示为以电荷为单位(例如,mAh)或以能量为单位(例如,Wh)。因此,可再充电装置电量计对应于可再充电装置电池持有的特定量的电荷或能量。
在其中移动电源用于对可再充电装置再充电的情境中,可经由远程服务器通信模块(和/或其收发器)从移动电源和/或可再充电装置接收电量计信号。在这些情境中,包含移动电源当前电量计信号的无线信号还可包含可再充电装置当前电量计信号。在另一情境下,可再充电装置为执行移动电源应用程序(例如,图1A的PB app156)而不由移动电源再充电的移动计算装置。在此情境中,由于移动计算装置电池会随时间推移耗尽,因此移动电源应用程序可使移动计算装置定期向远程服务器发射当前电量计信号。在这些情境中,可再充电装置的当前电量计信号可包含与可再充电装置相关联的标识符。通过使用可再充电装置标识符,远程服务器可配置成识别用户简档且更新在其处维持的可再充电装置电量计的指示。
在再一情境中,从用户简档数据获得可再充电装置的当前电量计信号。举例来说,如果移动电源用于对第一可再充电装置再充电,那么远程服务器可鉴于移动电源对第一可再充电装置再充电的使用情况获得第二可再充电装置的当前电量计,以确定第二可再充电装置的再充电次数的改变。
方法600进一步包含确定与移动电源电池相关联的第一充电效率因子(606)。远程服务器可基于接收到的移动电源电量计的指示而经由查找表(例如,经由可再充电装置存储器)获得第一充电效率因子。第一效率因子可例如反映移动电源的电路系统(例如,电压调节器)的效率损失随移动电源电池电量计改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远程服务器可配置成将温度校正因子应用于第一充电效率因子。在这些实施例中,包含移动电源当前电量计信号的无线信号可包含指示由移动电源感测到的温度的温度值。因此,远程服务器可经由另一查找表获得温度校正值,且调整从充电效率因子查找表获得的值(例如,通过将第一充电效率因子与温度校正因子相乘)。
方法600进一步包含确定与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相关联的第二充电效率因子(608)。远程服务器可基于可再充电装置电量计经由查找表(例如,经由远程服务器存储器)获得第二效率因子。第二效率因子可例如反映可再充电装置的电路系统(例如,电压调节器)的效率损失随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电量计改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远程服务器可配置成将温度校正因子应用于第二充电效率因子。如果可再充电装置由移动电源装置再充电,那么远程服务器可使用包含于无线信号中的温度值,所述无线信号包含移动电源当前电量计信号。远程服务器还可配置成接收由可再充电装置感测到的温度值。举例来说,移动电源应用程序可配置成使可再充电装置在报告可再充电装置电量计时包含温度值。在可再充电装置未由移动电源再充电的情境中,远程服务器可使用移动电源温度水平或与可再充电装置相关联的先前温度水平。无论如何,远程服务器可经由另一查找表获得温度校正值,且调整从充电效率因子查找表获得的值(例如,通过将第二充电效率因子与温度校正因子相乘)。用于鉴于感测到的温度来校正电池测量值的技术的额外描述提供于2021年3月11日申请的第17/198,991号美国专利申请中,所述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特此以引用的方式明确地并入本文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代替于从其相应查找表获得第一和第二充电效率因子,远程服务器可改为配置成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第一和第二充电效率因子:(i)移动电源装置的测得的功率输出效率和(ii)可再充电装置的测得的功率输入效率。远程服务器可在从移动电源装置和/或可再充电装置接收到的信号中接收测得的功率效率的指示。举例来说,测得的功率输出效率可包含于移动电源装置的当前电量计信号中,且测得的功率输入效率可包含于可再充电装置的当前电量计信号中。在这些实施例中,功率输出效率可用作第一充电效率因子,且功率输入效率可用作第二充电效率因子。如果接收到的信号仅包含移动电源装置的功率输出效率和可再充电装置的功率输入效率中的一个,那么远程服务器可使用所公开的查找表技术确定另一值。
方法600仍进一步包含生成移动电源经由电连接对可再充电装置的潜在再充电次数(610)。每一次潜在再充电都将可再充电装置充电到所要“最终”电量计(例如,可再充电装置电池容量的100%、90%、80%或另一适当百分比)。潜在再充电次数至少基于所要电量计、可再充电装置电池和移动电源电池的当前电量计以及第一和第二充电效率因子。更确切地说,基于如本文中所描述的等式2和/或等式3确定潜在再充电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潜在再充电次数总共包含(1)移动计算装置电池从其当前电量计到所要电量计的第一“初始”部分再充电,以及(2)可再充电装置电池从大体上零电荷到所要电量计的一个或多个额外再充电。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额外再充电是从大体上0%到大体上100%电量计(例如,如关于等式2所描述)的完全再充电。替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额外再充电为再充电到不同的所要电量计(例如60%、70%、80%等)。在各种实施例中,用于再充电的开始和/或结束电量计可由应用程序指令例如基于如关于图5B所描述的用户输入配置。远程服务器接着可更新用户简档以使可再充电装置与所确定的潜在再充电次数相关联。
方法600进一步包含将可再充电装置的潜在再充电次数的指示提供到用户界面(612)。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界面经由移动电源应用程序呈现于可再充电装置上。举例来说,应用程序可检测呈现用户界面的指示且向远程服务器发射获得潜在再充电次数的请求。远程服务器可响应于此请求而向可再充电装置提供潜在再充电次数。作为另一实例,移动电源应用程序可与推送通知服务器相关联。因此,远程服务器可监测可再充电装置的潜在再充电次数,以检测一个或多个提示条件(例如,仅剩余部分第一再充电、潜在再充电次数下降到低于整数值、移动电源电量计下降到低于阈值等)。响应于检测到提示条件,远程服务器可经由推送通知服务器发射指示潜在再充电次数的推送通知,所述推送通知经由可再充电装置处的提示用户界面呈现。作为另一实例,远程服务器可与个人电子装置(包含可再充电装置)可接入的网络界面相关联。因此,响应于检测到经由网络界面呈现用户界面的指示,远程服务器可向个人电子装置发射潜在再充电次数。作为又一实例,远程服务器可发射确定的潜在再充电次数以经由移动电源的I/O(例如,有限容量显示屏幕)显示。
在各种实施例中,方法600可包含更多、更少或替代的动作。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600进一步包含获得特别对应于电连接的第三效率因子,且进一步基于第三效率因子确定潜在再充电次数。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单一充电效率因子(而不是两个或更多个单独充电效率因子)以考虑移动电源电池与移动计算装置电池之间的所有效率损失。另外或替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600包含额外动作以确定移动电源电池和/或移动计算装置电池的健康状态(例如,监测电池的流入和/或流出电流或功率,以便得到移动电源电池和/或移动计算装置电池的实际容量)。
作为另一实例,方法600可包含确定用于第一可再充电装置的潜在再充电次数,远程服务器还可通过遵循上文关于步骤604、608、610和612所描述的动作来确定用于与用户简档相关联的任何数目的其它可再充电装置的潜在再充电次数。作为又一实例,方法600可包含监测可再充电装置的电量计水平以符合再充电规划(例如,在其下移动电源应开始和/或停止对可再充电装置再充电的电量计水平的指示)。因此,在检测到适当电量计水平后,远程服务器可配置成经由通信模块向移动电源发射中断或重新连接信号,以使移动电源停止或开始对可再充电装置再充电(例如,通过切换图2的开关232的状态)。作为再一实例,方法600可包含基于第二电量计信号和/或潜在再充电次数而确定可激活可再充电装置的特定功能的次数。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600的至少一些动作由移动电源执行(例如,移动电源确定潜在再充电次数且向远程服务器发射所确定的次数,以确保用户简档维持目前数据)。
额外考虑因素
所有前述计算机系统可包含更多、更少或替代功能,包含本文中所论述的功能。所有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可包含更多、更少或替代动作,包含本文中所论述的那些动作,且可经由一个或多个本地或远程处理器和/或收发器和/或经由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实施,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存储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媒体上。
本文中所论述的处理器、收发器、移动装置和/或其它计算装置可经由无线通信网络或电子通信网络通信。举例来说,计算装置之间的通信可为一个或多个无线电链路或无线或数字通信信道上的无线通信或数据传输。
以下额外考虑因素适用于上述论述。贯穿整个说明书,多个实例可以实施被描述为单一实例的组件、操作或结构。尽管一种或多种方法的个别操作被示出和描述为单独操作,但个别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可同时执行,且不需要按照所说明的次序执行操作。呈现为示例配置中的单独组件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实施为组合式结构或组件。类似地,呈现为单一组件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实施为单独组件。这些和其它变化、修改、添加和改进都落入本文主题的范围内。
另外,某些实施例在本文中被描述为包含逻辑或若干例程、子例程、应用程序或指令。这些可以构成软件(例如,在机器可读媒体上或在发射信号中实施的代码)或硬件。在硬件中,例程等是能够执行某些操作的有形单元并且可以按照某种方式进行配置或布置。在示例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系统(例如,独立的客户端或服务器计算机系统)或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例如,处理器或一组处理器)可以由软件(例如,应用程序或应用程序部分)配置为硬件模块,所述硬件模块用以执行如本文描述的某些操作。
在各种实施例中,硬件模块可以机械方式或电子方式实施。举例来说,硬件模块可包括永久配置成执行某些操作的专用电路系统或逻辑(例如,作为专用处理器,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硬件模块还可以包括由软件暂时地配置成执行某些操作的可编程逻辑或电路系统(例如,如专用处理器或其它可编程处理器中所包含的)。应了解,以机械方式、在专用和永久性配置的电路系统或者在暂时性配置的电路系统中实施硬件模块的决定(例如,由软件配置)可由成本和时间因素确定。
因此,术语“硬件模块”应被理解为涵盖有形实体,是指以物理方式构建、永久地配置(例如,硬连线)或暂时地配置(例如,编程)为按某一方式操作或者执行本文所述的某些操作的实体。考虑到硬件模块被暂时配置(例如,编程)的实施例,无需在任何一个时刻配置或具现化每个硬件模块。例如,在硬件模块包括使用软件配置的通用处理器的情况下,通用处理器可以在不同时间配置为相应不同硬件模块。因此,软件可以将处理器例如配置成在一个时刻构成特定的硬件模块并且在不同时刻构成不同的硬件模块。
硬件模块可以向其它硬件模块提供信息以及从其它硬件模块接收信息。因此,可以将所描述硬件模块视为以通信方式耦合。在同时存在多个此类硬件模块的情况下,可通过连接硬件模块的信号发射(例如,通过适当的电路和总线)来实现通信。在于不同时间配置或具现化多个硬件模块的实施例中,可以例如通过存储并检索多个硬件模块所接入的存储器结构中的信息来实现此类硬件模块之间的通信。举例来说,一个硬件模块可执行操作并将所述操作的输出存储在与其以通信方式耦合的存储器装置中。然后,另一硬件模块可稍后存取存储器装置以检索和处理所存储输出。硬件模块还可以启动与输入或输出装置的通信,并且可以对资源(例如,信息的集合)进行操作。
本文中描述的示例方法的各种操作可至少部分地由暂时配置(例如,由软件)或永久配置成执行相关操作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无论暂时性配置还是永久性配置,此类处理器都可以构成用以执行一个或多个操作或功能的处理器实施的模块。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本文提及的模块可以包括处理器实施的模块。
类似地,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或例程可至少部分地由处理器实施。例如,方法的至少一些操作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处理器实施的硬件模块执行。某些操作的执行可分布在不仅驻存在单一机器内还跨越多个机器部署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之间。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位于单一位置中(例如,家庭环境、办公室环境或服务器集群内),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处理器可跨越多个位置分布。
某些操作的执行可分布在不仅驻存在单一机器内还跨越多个机器部署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之间。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处理器实施的模块可位于单一地理位置中(例如,家庭环境、办公室环境或服务器集群内)。在其它示例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处理器实施的模块可跨越多个地理位置分布。
除非另外特别指出,否则本文中使用例如“处理”、“计算”、“运算”、“确定”、“呈现”、“显示”等词进行的讨论可以指机器(例如,计算机)的动作或过程,所述机器操作或转换表示为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其组合)、寄存器或接收、存储、发射或显示信息的其它机器组件内的物理(例如,电、磁或光)量的数据。
如本文所使用,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任何引用是指结合所述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元件、特征、结构或特性包含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说明书中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不一定全都指同一实施例。
一些实施例可能使用“耦合”和“连接”的表达及其派生词进行描述。举例来说,可使用术语“耦合”来描述一些实施例,以指示两个或更多个元件处于直接物理或电接触中。然而,术语“耦合”也可意味着两个或更多个元件彼此并不直接接触,但仍然彼此协作或交互。实施例不限于这种情形。
如本文所使用,术语“包括(comprise/comprising)”、“包含(include/including)”、“具有(has/having)”或其任何其它变化形式意图涵盖非排它性的包含。例如,包括一系列元件的过程、方法、制品或设备不一定仅限于那些元件,而是可以包含未明确列出或此类过程、方法、制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元件。另外,除非明确相反地陈述,否则“或”是指包含性或而不是排它性或。例如,条件A或B通过以下中的任一种来得到满足:A是正确的(或存在的)并且B是错误的(或不存在的)、A是错误的(或不存在的)并且B是正确的(或存在的)以及A和B都是正确的(或存在的)。
另外,“一(a/an)”的使用用于描述本文中的实施例的元件和组件。这仅仅是为了方便起见并给出一般性描述。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应理解为包含一个或至少一个,并且除非明显地另有所指,否则单数也包含复数。
在本专利申请的末尾的专利权利要求并不旨在根据35U.S.C.§112(f)进行解释,除非明确地叙述了传统的手段加功能(means-plus-function)语言,例如在权利要求中明确叙述的“用于……的构件”或“用于……的步骤”。
本文中所描述的系统和方法涉及对计算机功能的改进,并改进传统计算机的功能。
此具体实施方式应被理解为仅为示例性的并且未描述每个可能的实施例,因为描述每个可能的实施例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可以使用目前的技术或在本申请提交日期后开发出的技术实施多种替代实施例。

Claims (24)

1.一种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包括:
从配置成向移动电源装置外部的可再充电装置的电池供应电荷的所述移动电源装置接收第一电量计信号,所述第一电量计信号指示所述移动电源装置的当前电量计,所述移动电源装置的所述当前电量计对应于所述移动电源装置的电池的容量的百分比;
经由所述可再充电装置获得指示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当前电量计的第二电量计信号,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当前电量计对应于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电池的容量的百分比;
经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确定所述移动电源电池的第一充电效率因子,所述第一充电效率因子是基于所述第一电量计信号确定的;
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确定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第二充电效率因子,所述第二充电效率因子是基于所述第二电量计信号确定的;
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所述移动电源装置对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潜在再充电次数,每一次所述潜在再充电对应于将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电池充电到所要电量计,所述所要电量计对应于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所述容量的第二百分比,且所述再充电次数至少基于所述所要电量计、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当前电量计、所述移动电源装置的所述当前电量计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充电效率因子而确定;以及
将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潜在再充电次数的指示提供到用户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一充电效率因子,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取用户简档以获得第二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充电效率因子和所要电量计;以及
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生成所述移动电源装置对所述第二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潜在再充电次数,每一次所述潜在再充电对应于将所述第二可再充电装置电池充电到所述第二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所述所要电量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中提供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潜在再充电次数的所述指示包括:
将所述第二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潜在再充电次数的指示提供到所述用户界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基于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所要电量计、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当前电量计、所述移动电源装置的所述当前电量计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充电效率因子,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预测在将所述可再充电装置再充电到所述所要电量计之后所述移动电源装置的剩余电量计;以及
基于所述移动电源装置的经预测电量计,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整所述移动电源装置对所述第二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所述潜在再充电次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中提供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潜在再充电次数的所述指示包括:
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取用户简档以获得个人电子装置的指示,其中所述个人电子装置为智能电视、智能家庭集线器或移动计算装置中的一个;以及
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向所述个人电子装置提供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潜在再充电次数。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中所述所要电量计小于或等于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所述容量的9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当前电量计大体上等于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所要电量计时,向所述移动电源装置发射中断信号,所述中断信号配置成使所述电源装置中断对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中向所述移动电源装置发射所述中断信号包括:
向所述可再充电装置发射所述中断信号,其中所述中断信号配置成使所述可再充电装置将所述中断信号转发给所述移动电源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中获得所述第二电量计信号包括:
经由所述可再充电装置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之间的通信链路接收所述第二电量计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中获得所述第二电量计信号包括:
经由所述移动电源装置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之间的通信链路接收所述第二电量计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量计信号包含所述移动电源的测得的功率输出效率的指示。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电量计信号包含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测得的功率输入效率的指示。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实施,其进一步包括:
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基于所述第二电量计信号和/或所述潜在再充电次数确定可激活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特定功能的次数;以及
将可激活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特定功能的所述次数的指示提供到所述用户界面。
14.一种系统,其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一个或多个收发器,其配置成与移动电源装置和可再充电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交换通信信号,其中所述移动电源装置配置成向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电池供应电荷;以及
非暂时性存储器,其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系统:
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收发器接收指示所述移动电源装置的当前电量计的第一电量计信号,所述移动电源装置的所述当前电量计对应于所述移动电源装置的电池的容量的百分比,
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收发器获得指示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当前电量计的第二电量计信号,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当前电量计对应于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电池的容量的百分比,
确定所述移动电源电池的第一充电效率因子,所述第一充电效率因子是基于所述第一电量计信号确定的,
确定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第二充电效率因子,所述第二充电效率因子是基于所述第二电量计信号确定的,
生成所述移动电源装置对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潜在再充电次数,每一次所述潜在再充电对应于将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电池充电到所要电量计,所述所要电量计对应于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所述容量的第二百分比,且所述再充电次数至少基于所述所要电量计、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当前电量计、所述移动电源装置的所述当前电量计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充电效率因子而确定,以及
将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潜在再充电次数的指示提供到用户界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指令在执行时使所述系统: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一充电效率因子,存取用户简档以获得第二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充电效率因子和所要电量计;以及
生成所述移动电源装置对所述第二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潜在再充电次数,每一次所述潜在再充电对应于将所述第二可再充电装置电池充电到所述第二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所述所要电量计。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为提供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潜在再充电次数的所述指示,所述指令在执行时使所述系统:
将所述第二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潜在再充电次数的指示提供到所述用户界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指令在执行时使所述系统:
基于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所要电量计、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当前电量计、所述移动电源装置的所述当前电量计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充电效率因子,预测在将所述可再充电装置再充电到所述所要电量计之后所述移动电源装置的剩余电量计;以及
基于所述移动电源装置的经预测电量计,调整所述移动电源装置对所述第二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所述潜在再充电次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为提供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潜在再充电次数的所述指示,所述指令在执行时使所述系统:
存取用户简档以获得个人电子装置的指示,其中所述个人电子装置为智能电视、智能家庭集线器或移动计算装置中的一个;以及
向所述个人电子装置提供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潜在再充电次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所要电量计小于或等于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所述容量的90%。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指令在执行时使所述系统:
当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当前电量计大体上等于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所要电量计时,向所述移动电源装置发射中断信号,所述中断信号配置成使所述电源装置中断对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电池的充电。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中为向所述移动电源装置发射所述中断信号,所述指令在执行时使所述系统:
向所述可再充电装置发射所述中断信号,其中所述中断信号配置成使所述可再充电装置将所述中断信号转发给所述移动电源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4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为获得所述第二电量计信号,所述指令在执行时使所述系统:
经由所述可再充电装置与所述一个或多个收发器之间的通信链路接收所述第二电量计信号。
23.根据权利要求14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为获得所述第二电量计信号,所述指令在执行时使所述系统:
经由所述移动电源装置与所述一个或多个收发器之间的通信链路接收所述第二电量计信号。
24.根据权利要求14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指令在执行时使所述系统:
基于所述第二电量计信号和/或所述潜在再充电次数,确定可激活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特定功能的次数;以及
将可激活所述可再充电装置的所述特定功能的所述次数的指示提供到所述用户界面。
CN202180095557.6A 2021-03-11 2021-12-23 综合确定移动电源的剩余电荷 Pending CN1169648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198914 2021-03-11
US17/198,914 US11502528B2 (en) 2021-03-11 2021-03-11 Integrated determination of charges remaining via a power bank
PCT/US2021/065147 WO2022191898A1 (en) 2021-03-11 2021-12-23 Integrated determination of charges remaining via a power bank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4892A true CN116964892A (zh) 2023-10-27

Family

ID=80122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5557.6A Pending CN116964892A (zh) 2021-03-11 2021-12-23 综合确定移动电源的剩余电荷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502528B2 (zh)
EP (1) EP4305726A1 (zh)
JP (1) JP2024509754A (zh)
CN (1) CN116964892A (zh)
AU (1) AU2021431934A1 (zh)
WO (1) WO20221918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25153B2 (ja) * 2020-03-13 2023-02-20 株式会社東芝 充放電制御方法、電池搭載機器、管理システム、充放電制御プログラム、管理方法、管理サーバ及び管理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74342C (en) 2001-03-01 2005-12-2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ing and charging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791319B2 (en) 2003-02-21 2010-09-0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Circuit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for an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GB2401258B (en) 2003-04-29 2005-06-22 Research In Motion Ltd Multiple function current-sharing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US7701173B2 (en) 2005-12-13 2010-04-2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Charging and power supply for mobile devices
KR101432590B1 (ko) 2007-12-12 2014-08-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용 메뉴 제공 기능을 갖는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충전방법
US9007020B2 (en) 2011-05-25 2015-04-14 Green Charge Networks Charging service vehicles with battery and generator sources
US10141768B2 (en) 2013-06-03 2018-11-27 Energous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ximizing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efficiency by instructing a user to change a receiver device's position
US9726763B2 (en) 2013-06-21 2017-08-08 Duracell U.S. Opera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otely determining a battery characteristic
TWI494745B (zh) * 2013-11-18 2015-08-01 Polybat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Mobile power charging information detection display method
US9647474B2 (en) 2014-01-06 2017-05-09 Incipio, Llc Protective case for mobile device with auxiliary battery and power control
US9830764B1 (en) 2014-04-09 2017-11-28 Gpcp Ip Holdings Llc Universal dispenser interface
CN104065146B (zh) 2014-06-12 2016-08-24 文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源的app管理系统和方法以及设有该移动电源的箱包
US10250056B2 (en) 2014-09-09 2019-04-02 Halo International SEZC Ltd. Multi-function external attachment and safety circuit for a portable power charger
CN104810900A (zh) 2015-05-21 2015-07-29 苏州海博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充电宝的低电提醒方法和配有蓝牙的装置的充电系统
KR20180022517A (ko) 2016-08-23 2018-03-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력 제공 장치 및 전력을 수신하는 전자 장치와 그 제어 방법
KR102630656B1 (ko) 2016-11-01 2024-0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을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KR102657535B1 (ko) 2016-11-24 2024-04-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SE542485C2 (en) 2017-01-03 2020-05-19 Earin Ab Charging and storage of wireless earbuds
US20180246173A1 (en) 2017-02-28 2018-08-30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Online determination of model parameters of lead acid batteries and computation of soc and soh
CN107222040A (zh) 2017-06-28 2017-09-29 温州市鹿城区中津先进科技研究院 无线充电提示方法
JP7310137B2 (ja) 2018-12-28 2023-07-1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1594904B2 (en) 2019-04-25 2023-02-28 II Richard Brian Murra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battery stress
KR102622769B1 (ko) 2019-04-29 2024-0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전력 수신장치, 무선전력 전송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전력 전송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1431934A1 (en) 2023-09-07
US20220294243A1 (en) 2022-09-15
US11502528B2 (en) 2022-11-15
EP4305726A1 (en) 2024-01-17
JP2024509754A (ja) 2024-03-05
WO2022191898A1 (en) 2022-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0555B (zh) 用於智慧型基於情境的電池充電的方法、電子設備、及電腦可讀取媒體
US11668757B2 (en) Integrated monitoring capacity of a power bank battery and devices charged therewith
CN107408824B (zh) 多电池设备的负载分配
US11710977B2 (en) Integrated monitoring charging efficiency of a rechargeable device via a power bank
US11239672B2 (en) Monitoring charging efficiency of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via a power bank
CN116964892A (zh) 综合确定移动电源的剩余电荷
US9252618B2 (en) Terminals, terminal systems and charging/discharging methods thereof
US11233412B2 (en) Intelligent determination of charges remaining via a power bank
AU2019360880B2 (en) Smart balancing energy charging control system
WO2017215266A1 (zh) 终端的充电方法和装置
US11817733B2 (en) Monitoring capacity of a power bank battery and devices charged therewith
EP3130054B1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US20220390523A1 (en) Storage battery management device, storage battery system,and storage battery management method
US20240162733A1 (en) Monitoring Capacity of a Power Bank Battery and Devices Charged Therewith
WO2017058389A1 (en)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CN215419622U (zh) 蓝牙智能电池控制电路
CN110707679B (zh) 电压控制方法及光伏供电装置、系统
JP2023177350A (ja) 熱管理システムの制御を含む電力供給装置
US20150123596A1 (en) Charging device
JP2013031317A (ja) 蓄電池の充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