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64012A - 用于拉制薄玻璃带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拉制薄玻璃带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964012A CN116964012A CN202280016216.XA CN202280016216A CN116964012A CN 116964012 A CN116964012 A CN 116964012A CN 202280016216 A CN202280016216 A CN 202280016216A CN 116964012 A CN116964012 A CN 1169640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zzle
- glass
- nozzle slot
- glass ribbon
- wid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156 glass mel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7 glass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6060 molten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43 aeros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137 ann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280 down draw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357 fla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6 glass 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6 process contro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8—Means for providing the drawing force, e.g. traction or draw roll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Manufacture, Treatment Of Glass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装置由玻璃熔体拉制薄玻璃带的方法,该装置具有包括突出部的喷嘴,突出部反作用于玻璃带的收缩。该装置具有用于容纳玻璃熔体的拉制槽,拉制槽具有包括贯通开口的喷嘴,玻璃熔体能通过贯通开口向下排出。贯通开口构造成具有两个端部的喷嘴缝,其中喷嘴缝的长度大于其宽度。喷嘴缝在第一侧面区域和第二侧面区域中朝喷嘴缝的端部尤其连贯地或连续地向下弯曲,使得端部比布置在端部之间的喷嘴缝的中间区域更低,并且其中喷嘴缝的宽度从中间朝端部改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由玻璃熔体拉制玻璃带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具有用于容纳玻璃熔体的拉制槽,所述拉制槽具有包括贯通开口的喷嘴,玻璃熔体能通过贯通开口向下流出,其中贯通开口是狭缝状的并且形成喷嘴缝,喷嘴缝在至少一个侧面区域中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弯曲地构造。
背景技术
特别是对表面质量、最大厚度变化和均匀的宽度提出高要求时,大规模地制造非常薄的玻璃、例如厚度小于250μm的玻璃仍然是一种特别的挑战。一种制造非常薄的玻璃的可行性方案例如是通过所谓的下拉方法制造薄玻璃带。
标准下拉方法利用狭缝式喷嘴制造薄的扁平玻璃。在该过程中,在熔化槽中熔融的玻璃被引导通过管系统并且在经过不同的工艺步骤之后被输送给拉制槽。由具有狭缝的喷嘴形成拉制槽的下端部,玻璃通过该狭缝从拉制槽中流出并且借助拉制辊向下拉制。在此使用拉制速度来设置待制造的薄玻璃带的最终厚度。向下拉制玻璃越快,玻璃变得越薄。通过狭缝宽度也可影响玻璃厚度。
此外,可在拉制槽处设置温度梯度,在该温度梯度下,狭缝端部处的边缘温度应比狭缝中间的温度更冷。由此,向下拉制的玻璃带的外部始终比中间具有更高的粘度,这引起玻璃在玻璃带的边缘、所谓边界之间的张紧。以这种方式,可在制造期间控制和确定扁平玻璃的宽度。在玻璃带的宽度上的粘度分布均匀的情况下,发生收缩并且进而引起玻璃带的宽度不受控地减小。
然而,由于在玻璃带的边缘区域中的粘度较高,因此,在为了设置更薄的玻璃厚度而提高拉制速度时成型力比带中间的成型力更大。这引起在带的边缘区域中的流量小幅增加,由此相比于没有拉制力流出的情况,更多的玻璃从狭缝中被拉出。该不均匀的流量增加将改变玻璃带中的厚度分布,使得边缘区域比中间更厚并且厚度分布呈凹形形状。通过位于喷嘴下方的边界辊后续能补偿这种不均匀性。然而,在制造大约250μm以下的极薄的玻璃带时,这种边界辊会引起玻璃带断裂。
为了消除这些问题,在US1626382 A中提出一种漏斗形的喷嘴缝,其中平行的狭缝形状在狭缝端部比中间的狭缝区域设计得更窄。而漏斗形状在狭缝端部处不太明显,从而在狭缝端部处提供更多的热玻璃料(Glasmasse)并且玻璃在狭缝端部处被不太快速地冷却且基本上在整个狭缝长度上保持一致的温度。另一方面,狭缝端部处的较窄的狭缝旨在提供增大的拉制阻力。然而,这种狭缝形状不太实用。一方面,在同一狭缝的长度上两个不同狭缝宽度的机械预设比率非常具体地选择并且仅可基于玻璃组分、预定的玻璃厚度和与其匹配的拉力的十分特定的组合使用,另一方面,即使在拉力变化最小时,玻璃的拉制特性和厚度比率也会改变。因此,在每次改变期望的玻璃厚度时或在工艺引起的拉力波动时应更换喷嘴并且仅能允许非常小的公差,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此外,两个不同的狭缝宽度的组合也不能补偿梯度,从而也不能可靠地补偿在玻璃带的宽度上的通过温度梯度产生的不均匀的厚度分布。
在CN 110590132 A中描述了一种类似的狭缝形状,其中喷嘴缝在中间区域中平行地构造,并且在侧面非线性地变窄,从而将实现更有利的厚度分布。然而,问题是,在每次改变玻璃厚度时必须更换喷嘴并且温度梯度引起边界处的更高的粘度。
US 3473911描述了一种漏斗形的喷嘴,漏斗形喷嘴的开口的宽度可以改变。然而,这伴随有大量的工作,因为必须中断玻璃成型过程以手动地改变该宽度。而且,以这种方式也不能补偿产生的粘度梯度。
在US2422466 A中也提出一种喷嘴,然而,该喷嘴仅在中央区域中是漏斗形的。类似于US1626382 A,喷嘴缝在侧面比在中央区域中更窄。此外,在侧面还提供额外的体积,这意味着在狭缝端部处不太快速地冷却玻璃。然而,该喷嘴在侧面不是漏斗形的,而是口袋状的。这意味着虽然玻璃被不太快速地冷却,但是其也不再能从狭缝中流出,而是必须主动地拉制。在拉力一致的情况下的问题是,在口袋中留有特定量的玻璃,由此在口袋内产生不均匀的温度分布。此外,狭缝中的弯折部引起受到拉制的玻璃带的拉力在喷嘴缝的宽度上局部不均匀地分布。因此很难或者甚至不能实现玻璃带的一致的宽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拉制特别薄的玻璃带的下拉方法和装置,借助该方法和装置能在无需大幅改变拉制槽温度的情况下制造不同的玻璃厚度,因此也可补偿工艺引起的公差并且确保玻璃带的均匀的厚度以及均匀和可控的宽度。由此应实现更稳定的工艺控制。此外,应尽可能好地抑制玻璃带尤其在高拉制速度下的收缩。
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方案实现。有利的改进方案在相应的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由玻璃熔体拉制玻璃带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用于容纳玻璃熔体的拉制槽,拉制槽具有包括贯通开口的喷嘴,玻璃熔体能通过该贯通开口向下排出。贯通开口形成为具有两个端部的喷嘴缝,其中喷嘴缝的长度大于其宽度。喷嘴缝在第一侧面区域和第二侧面区域中朝向喷嘴缝的端部尤其连贯地或连续地、即沿拉制方向向下弯曲,使得该端部比喷嘴缝的布置在端部之间的中间区域更低,中间区域尤其以直线延伸,并且其中喷嘴缝的宽度从中间朝端部改变。
喷嘴缝尤其在长度、宽度和高度上延伸,其中高度平行于玻璃带的拉制方向延伸。宽度和长度彼此垂直地且垂直于高度。因此,喷嘴缝的长度也可理解为横向于宽度和高度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喷嘴缝的长度大于其宽度和高度。如果下面提及喷嘴或喷嘴缝的高度,则意指沿着拉制方向的延伸部,该拉制方向优选与重力反向。因此,喷嘴或喷嘴缝的高度从喷嘴的上壁的上表面向下端延伸。因此,喷嘴或喷嘴缝的宽度和长度水平地、即尤其垂直于玻璃的拉制方向延伸,喷嘴缝的长度优选地由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的间距给出。
喷嘴缝的宽度的改变可理解为,喷嘴缝在第一侧面区域和/或第二侧面区域中沿着其长度并且相对于其宽度构造成连贯非直线的或优选弯曲的。向下弯曲理解为,喷嘴缝在第一侧面区域和/或第二侧面区域中沿着其高度优选构造成连贯非直线的或尤其弯曲的,使得第一端部和/或第二端部比中间区域更低。
需要注意的是,贯通开口具有流出面,熔融玻璃通过该流出面排出。尤其是,喷嘴缝通入狭缝状的喷嘴开口中,喷嘴开口优选地相应于流出面。在这种情况下,流出面布置在喷嘴缝的下端处并且由喷嘴的下表面包围。与喷嘴缝一样,贯通开口的流出面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也平行于玻璃带的拉制方向延伸,其中流出面优选地在中间区域尤其平行于喷嘴缝的长度和宽度延伸。在第一侧面区域和/或第二侧面区域中,流出面理想地沿着流出面的长度并且相对于其高度是连贯地非直线地或尤其弯曲地延伸,并且优选地相对于其高度也是连贯地非直线地或尤其弯曲地延伸。因此,当提及喷嘴缝的形状时,也意指流出面的设计,通过流出面在喷嘴的下侧限定喷嘴缝。
通过改变喷嘴缝的宽度,可影响玻璃熔体的局部流量。由此,可沿着喷嘴缝的长度调节流量,使得降低玻璃带的收缩并且使加厚的边界之间的有用带宽尽可能大。有利地,通过至少局部弯曲的喷嘴缝或至少局部弯曲的流出面,显著地抑制了玻璃带在宽度上的收缩。尤其是,喷嘴缝在高度上的向下弯曲的形状导致在玻璃带的拉制期间更好的力分布,由此通过水平作用力也可在宽度上拉制玻璃带。
优选地,尤其喷嘴缝的贯通开口从中间朝端部渐缩,使得喷嘴缝的宽度在中间区域中大于在其端部处的宽度。喷嘴缝朝端部的渐缩有利地导致在喷嘴缝的长度上玻璃的粘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喷嘴缝的玻璃流量降低。然而,通常存在的温度梯度导致在喷嘴缝端部处的玻璃粘度由于低温而增加,并且由此更高的拉力作用到玻璃上,该拉力导致更高的流量。这同时也意味着在温度梯度下在渐缩的喷嘴缝端部处的流量可匹配中间区域中的流量,由此能实现玻璃带的尽可能均匀的厚度。
也有利的是,贯通开口、尤其喷嘴缝从中间开始优选沿着长度在朝侧面端部的方向上连续地渐缩或设计成从侧面端部沿着长度朝向中间单调地递增。以这种方式,可以调整流量,使得在温度梯度以及由此在粘度梯度下沿着喷嘴缝的长度,玻璃的流量是均匀的尤其是一致的(einheitlich)。
因此也可想到的是,贯通开口、尤其喷嘴缝在俯视观察时或沿拉制方向、即关于长度和宽度具有卵形、椭圆形、凹形或透镜状的形状。在此形状可理解为,喷嘴缝形成凸形形状、即尤其在中间比其端部更宽。在该形状中,喷嘴缝平缓地或线性地或呈指数地渐缩并且因此可以特殊程度匹配温度梯度。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喷嘴缝在第一侧面区域和第二侧面区域中相对于高度具有连续的或优选平缓的弯曲部,该弯曲部具有半径,其中高度平行于拉制方向。喷嘴缝在高度方面向下弯曲的形状导致在拉制玻璃带期间更好的力分布,使得玻璃带通过水平作用力也在宽度上被拉制。在喷嘴缝的高度连续改变的情况下,流出面朝喷嘴缝端部同样连续地弯曲,使得水平作用的力分量朝狭缝端部连续地提升。这意味着,迫使玻璃带越强地收缩,反作用于收缩的力也越强地起作用,由此实现均匀的玻璃带宽度。理想地,从优选线性地和/或垂直于高度延伸的中间区域到向下弯曲的侧面区域中的过渡也平缓地或线性地实施,使得尤其没有产生弯折并且确保平滑的过渡或作用力的逐步改变。以这种方式,可避免玻璃带的厚度和宽度上的变化。因此,也可想到的是,中间区域尤其轻微地在侧面区域的方向上或在端部的方向上向下弯曲。优选地,在这种情况下的最高点位于中间区域的中部。
在另一实施例中,喷嘴缝具有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喷嘴缝直至端部连续地弯曲,其中喷嘴缝尤其从中间区域直至端部连续地弯曲并且优选地在中间区域中直线地延伸或仅微小地弯曲,
-喷嘴缝弯曲直至端部中并且该弯曲部具有拐点。
应理解,喷嘴缝相对于其宽度和高度也可渐缩,优选构造成漏斗状或槽状的。喷嘴缝的宽度的渐缩在此可以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尤其是弯曲的,以支撑玻璃通过喷嘴缝的拉出或流出并且相应地降低为此必须施加的拉力。
可使喷嘴在第一侧面区域和第二侧面区域中分别具有用于容纳玻璃熔体的附加流量(Zusatzdurchlaufvolumens)的突出部,并且突出部沿着拉制方向延伸,即向下伸出,其中突出部的内部空间限定了附加流量的大小。突出部也被看作是喷嘴缝端部处、尤其第一喷嘴缝端部和第二喷嘴缝端部处的凹部。通过该凹部或该突出部,可提供喷嘴缝的向下弯曲的走向以及优选地也提供突出部的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优选通过包围喷嘴缝的壁、即喷嘴的壁、尤其在突出部的侧面区域中的壁限定。该内部空间优选地设计成提供用于容纳玻璃熔体的附加体积,其中内部空间或喷嘴缝的壁提供更高的表面区域并且因此可加速玻璃熔体的冷却。在此玻璃熔体可经由增大的表面区域输出热。由此,玻璃在离开喷嘴缝时比没有这些突出部/凹部的情况具有更低的温度。更低的温度导致更高的粘度,该更高的粘度抑制玻璃带的严重收缩。通过选择合适的附加体积或内部空间,可有针对性地控制玻璃熔体的温度梯度以及粘度。
也使得突出部的内部空间的高度与突出部的内部空间的宽度的比率大于0.2、优选大于0.5、优选大于0.8和/或小于2、优选小于1.6、优选小于1.2。该关系是重要的。因为宽度越小,流入的玻璃必须克服的压力损失越高。另一方面,如果内部空间过宽,则该玻璃体积的冷却越差,因为通过玻璃至喷嘴缝或内部空间的冷却壁的热传导路径变长。因此,内部空间的高度与宽度的该比率是玻璃熔体的压力损失和冷却之间的最佳比率。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喷嘴缝的弯曲部的半径、尤其最小半径由突出部的高度和突出部的长度限定,由此喷嘴缝、尤其流出面向下弯曲。
也可想到的是,喷嘴缝的弯曲部的半径大于100mm、优选大于130mm、优选大于160mm和/或小于260mm、优选小于230mm、优选小于200mm。以此方式,可以朝端部增加的水平分量来实现最佳的力转移。优选地,平均半径在100mm和260mm之间。根据一个实施例,半径随着喷嘴缝的长度的增加、确切地说朝其端部的增加而尤其线性地或呈指数地减小,以确保水平的力分量相对于竖直的力分量的连续增加。以这种方式,在例如对于厚度低于100μm以下的玻璃带所使用的特别高的拉制速度下,可以防止玻璃带的严重收缩,并且尤其在端部处能将玻璃带拉伸得更开。
还有利的是,突出部的长度与突出部的高度的比率小于2.8、优选小于2.6、优选小于2.4。这是实现合适的力分布的最佳比率。如果水平分量与竖直分量的大小相似、或者甚至更大、即突出部的长度与高度的比率低于2.4,如果喷嘴缝的垂线相对于拉制方向>=45°,则这对玻璃带的宽度带来不利的影响,因为水平分量的比例过高会导致收缩。
也可想到的是,第一侧面区域的突出部的弯曲区段与第二侧面区域的突出部的弯曲区段相对。尤其是,具有突出部或凹部的喷嘴缝沿至少一个方向、但是优选在长度和/或宽度上构造成镜像对称。以这种方式,可在玻璃带的整个宽度上形成均匀的厚度和宽度。
可使得突出部的内部空间的高度大于10mm、优选大于15mm、优选大于20mm和/或小于80mm、优选小于60mm、优选小于40mm。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通过喷嘴缝的宽度、尤其贯通开口的横截面与大于1mm、优选大于1.5mm、优选大于2mm和/或小于15mm、优选小于10mm、优选小于5mm的值的乘积得到突出部的宽度。突出部或突出部的内部空间的高度和宽度限定了可用的用于容纳玻璃熔体的附加体积以及因此限定了玻璃的温度和粘度的可能性。因此,借助先前给定的值,可实现玻璃熔体在喷嘴缝的宽度上的最佳的温度或粘度梯度,使得在拉力均匀的情况下也确保玻璃带的均匀的宽度和厚度。
可使得突出部具有下壁,下壁在拉制方向上封闭(abschlieβt)突出部的内部空间,其中贯通开口或流出面布置在下壁中。优选地,喷嘴除了下壁以外还包括与下壁相对的上壁并且尤其在第一侧面区域和第二侧面区域中包括侧壁,突出部的内部空间由侧壁限界。理想地,突出部的下壁沿拉制方向尤其连贯地或连续地弯曲,使得在下壁和上壁之间可提供内部空间。通过下壁的弯曲部,使得内部空间在朝喷嘴的中间区域的方向上渐缩。
该目的也通过一种用于由玻璃熔体拉制薄玻璃带的方法实现,其中将玻璃熔融且使熔融玻璃从拉制槽中排出并且沿拉制方向向下拉而成为薄玻璃带,所述拉制槽承载玻璃熔体并且具有贯通开口。薄玻璃带在离开贯通开口之后通过至少一个冷却设备被冷却,直至其低于玻璃转变温度Tg。薄玻璃带通过与拉制辊接触沿拉制方向被拉出,所述拉制辊将拉力传递到薄玻璃带上。拉制辊在玻璃的温度低于玻璃转变温度Tg的位置处接触玻璃。在此也可想到对玻璃进行被动冷却。对于该方法使用前述装置,其中该装置具有包括突出部的喷嘴,该突出部反作用于玻璃带的收缩。具有突出部的喷嘴的特征在于两种作用方式。一种作用方式是将突出部设计成使玻璃熔体在端部处以较低的温度排出,由此形成粘度梯度,该粘度梯度导致喷嘴的端部处玻璃熔体的粘度提高以及因此导致更高的拉力作用到玻璃带上。这使得在宽度上更强地拉制玻璃带。因此,在喷嘴的宽度上产生温度梯度,其中玻璃熔体的温度朝端部减小。
在喷嘴缝的中间离开的玻璃还经过由突出部的高度确定的路段,直至其位于与喷嘴缝的端部或端点相同的高度。这意味着当玻璃以相同的高度从喷嘴缝的端部排出时,来自中间的玻璃已经稍微冷却。由此中间的薄玻璃在该点处获得较高的粘度,这同样地反作用于玻璃带的收缩。
另一种作用方式是将喷嘴设计成使得在贯通开口下方产生的玻璃带的拉力在突出部处分成竖直力分量和水平力分量,其中在玻璃带中产生相对作用的成型力,并且水平成型力分量的比例相对于竖直成型力分量的比例朝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提高。在此水平成型力分量反作用于玻璃带在边界处的收缩。该水平成型力分量将玻璃带沿水平方向伸展,这减小了收缩。通过喷嘴缝尤其在侧面区域中的特殊形状或设计有针对性地控制水平成型力分量和竖直成型力分量的比率,例如通过喷嘴缝相对于喷嘴缝高度、优选相对于突出部高度的弯曲来控制。理想地,该弯曲部的半径连续地以线性或呈指数地朝端部减小,但是也显著地确保了至喷嘴的尤其水平的和/或直的中间区域的平缓过渡,以防止玻璃带的厚度和宽度的不均匀性。
借助所示的方法以及尤其装置能制造特别薄的玻璃带。通过使用特殊成型的具有喷嘴缝和突出部的喷嘴,可去除会导致玻璃带断裂的边界辊,通过喷嘴缝和突出部可有针对性地且尤其针对每个区域单独地设定在玻璃带的宽度上作用到玻璃带上的拉力。
该装置和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制造薄的和超薄的玻璃。因此,根据一个实施例,拉制厚度至多为20μm、优选至多为100μm的薄玻璃带。还可拉制明显更薄的玻璃带,例如厚度至多为70μm、优选至多为50μm、特别优选至多为20μm的玻璃带。也可想到小于5μm、优选小于10μm的厚度。这种玻璃带厚度尤其对多层的、柔性的或易于弯曲的防护罩、例如柔性的显示屏是有利的。拉制喷嘴的该特殊设计尤其使得在喷嘴间隙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制造厚度明显不同的玻璃带。在此玻璃带相继地从同一喷嘴中被拉出,其厚度差至少为1.5倍、优选至少为2倍。以这种方式,可制造具有不同厚度或强度的玻璃带,而无需更换喷嘴以及无需中断制造过程。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相同的或相应的元件。附图示出了:
图1示出了用于由玻璃熔体拉制玻璃带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2以俯视图和沿着薄玻璃带的宽度的厚度分布示出了喷嘴缝的示意图。
图3以俯视图和沿着薄玻璃带的宽度的厚度分布示出了喷嘴缝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喷嘴的具有突出部的侧面区域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示出了喷嘴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6以立体图示出了喷嘴的具有突出部和短喷嘴缝的侧面区域的示意图。
图7以立体图示出了喷嘴的具有突出部和短喷嘴缝的侧面区域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喷嘴的具有突出部的侧面区域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9示出了喷嘴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0示出了用于由玻璃熔体拉制玻璃带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退火炉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具有加热或冷却单元的成型区域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坩埚、排出管和拉制槽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用于由玻璃熔体9拉制玻璃带10的装置1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拉制槽2,在拉制槽2下方布置有喷嘴4;和冷却设备3,在冷却设备3中冷却玻璃带10。首先,将玻璃熔体9馈送到拉制槽2中,在拉制槽2中进行温度控制或在拉制槽的长度和宽度上调整玻璃熔体9的温度。然后,玻璃熔体9进入喷嘴4,玻璃熔体9通过喷嘴4的开口从拉制槽2中流出。在通过喷嘴期间、但是尤其在离开喷嘴时,玻璃熔体9在成型区域14中就形成其最终形状,即玻璃带10。玻璃带10在边缘处通过玻璃带边缘或边界11限界。
在离开喷嘴4之后,玻璃带10在成型区域14中或成型区域14下方被冷却,直至玻璃带低于玻璃转变温度Tg。优选地,在冷却设备3下方、优选地在冷区域中布置拉制辊15,通过拉制辊15将拉力传递到玻璃带10上。优选地,玻璃在与拉制辊接触的部位处的温度至多为200℃、特别优选至多100℃。在冷区域中、即在Tg以下、特别优选在至多200℃的温度下,玻璃与拉制辊的接触已证实是有利的,以降低断裂概率。在低温度下,在选择拉制辊的材料方面也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例如,拉制辊可具有弹性体表面,该弹性体表面仅表现出很小的滑动。
优选地,至少两对拉制辊15横向于拉制方向Z间隔开地布置,其中拉制辊对在两侧在边界11的区域中分别在两个拉制辊15之间夹住玻璃带10。根据玻璃带10的期望厚度,调整或设定由拉制辊15传递的拉力。对此根据一个实施例,在厚度较小的情况下可将拉力设定得高于在期望的较高厚度的情况下、即较厚的玻璃带10的情况下的拉力。因此优选地,通过由拉制辊15传递的拉力将玻璃带10设定到期望的厚度并且作为玻璃熔体9从喷嘴4中拉出。
在图2和图3中分别以俯视图示出了喷嘴缝构型以及沿着薄玻璃带的宽度的典型厚度分布。喷嘴4沿着宽度B、长度L和沿拉制方向Z的高度H延伸并且具有优选狭缝状的贯通开口,贯通开口尤其构造成喷嘴缝5。喷嘴缝由喷嘴4的壁6包围。喷嘴缝5具有第一端部7a和第二端部7b,其中第一端部7a布置在喷嘴缝5的第一侧面区域8a中并且第二端部7b布置在第二侧面区域8b中,且两个侧面区域8a、8b基本上都沿着长度L延伸。在此,在第一侧面区域8a和第二侧面区域8b之间布置有中间区域8c。
在图2和图3的下部中,分别示出了在喷嘴缝5平行构造的情况下沿着薄玻璃带10的宽度的厚度分布,其中在图2中示出了厚度低于300μm的薄玻璃带10的典型厚度分布并且在图3中示出了厚度高于300μm的薄玻璃带的厚度分布。可以看出,厚度低于300μm(图2)的玻璃带10在边界11处比在边界之间的中间中更厚。然而,在厚度高于300μm(图3)的玻璃带10中观察到相反的效果。在此厚度分布的最大值位于中间。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厚度的玻璃带10结合拉制速度形成的不同冷却行为或在玻璃带10的宽度上形成的温度梯度。为了使拉制速度或通过喷嘴缝5的玻璃流量与玻璃熔体的现有温度梯度或喷嘴4中有针对性地形成的玻璃熔体的温度梯度相一致,使喷嘴缝5构造成弯曲的。然而,优选地,也可有针对性地将温度梯度设定成使得温度梯度从中间向外侧延伸、即尤其从喷嘴缝的中间朝端部7a、7b增加或减少。尤其是,第一侧面区域8a和/或第二侧面区域8b沿着喷嘴缝5的长度L并且相对于其高度H连贯非直线地或优选弯曲地构造。因此理想地,喷嘴缝5尤其针对厚度低于300μm的玻璃带10具有卵形的、椭圆形的、或棱镜状或更一般地垂直于高度的凸形横截面,以减小边缘11处的流量,这尤其应理解为,喷嘴缝5的宽度Bs从中间朝端部7a、7b减小。而在厚度高于300μm的玻璃带10中,骨形横截面是优选的,从而相对于边界11降低玻璃带10的中间的流量,其中骨形横截面优选应理解为凹形构造的横截面,尤其使得喷嘴缝5的宽度Bs从中间朝端部7a、7b增加。因此,在两种情况下,都可以通过使用喷嘴缝构型来调节流量,可以在玻璃带端部10的宽度上或在喷嘴缝5的长度L上实现一致的玻璃带厚度。优选地,弯曲部连贯地、甚至连续地并且尤其线性地或呈指数地走向,以沿着长度L实现均匀的成型。
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侧面区域8b的示意性截面图。图4在此示出喷嘴4的具有突出部20的侧面区域8b,其中突出部20可理解为喷嘴缝5的凹部或提供用于容纳玻璃熔体9的额外容积的凹部。突出部优选地通过下壁21、端壁22以及优选地也通过至少一个、优选两个或更多个侧壁25限定。相对于喷嘴4的高度H、突出部20的宽度Bv以及任选地相对于突出部20的长度而言,侧壁的形状可以是线性的或弯曲的。下壁21优选地在宽度Bv中在侧壁25之间延伸并且尤其通过端壁22限定长度。
然而,为了对在拉制玻璃带10的过程中作用的力产生影响,下壁21是弯曲的,尤其是沿着长度L并且相对于高度H连续地、优选也线性地或呈指数地弯曲。以这种方式,可实现一致的弯曲构型,其中突出部20的下壁21理想地形成到喷嘴缝5的中间区域8c的下边界30的平滑过渡部。在理想的情况下,下壁21和中间区域8c的下边界30形成一致的表面,由此优选地下壁21的弯曲部在侧面区域8b中开始并且延伸至突出部的下端部23。在下端部23处,下壁21邻接端壁22,并且可与端壁22一件式或两件式地连接。
优选地,下壁21和/或下边界30向下使喷嘴4或拉制槽2终止,其中尤其下边界30水平地延伸。在此喷嘴缝布置在下边界30和下壁21中,尤其使得玻璃熔体9能从下端部23中流出,或至少能被拉出,从而可在下端部23处将玻璃带10拉制成在边界11处的宽度。喷嘴缝5在其长度L上因此也可延伸超过下端部,如在图7中所示。
喷嘴4的从下端部23直至喷嘴4的上壁24的高度H以及突出部20在侧面区域8a、8b中的长度Lv确定半径R。为了将喷嘴缝5或下壁21的弯曲部的半径R设定到优选在160mm和200mm之间的理想地朝下端部23减小的值,突出部20的高度在20mm和40mm之间。另一重要的关系是喷嘴4的高度H和突出部20的宽度Bv的比率,该比率在图5中也以示意图示出。宽度Bv越小,流入的玻璃必须克服的压力损失越高。另一方面,在突出部20过宽时,对玻璃体积的冷却变差,因为此时通过玻璃直至突出部的冷却壁21、22的导热路径变得更长。因此,喷嘴4的高度H与突出部20的内部空间中的宽度Bv的比率理想地在0.8和1.2之间。因为喷嘴缝5的形状基本上是卵形的或椭圆形的,因此喷嘴缝5可通过宽度Bs的改变来限定。例如,为了制造50μm厚的玻璃,可想到喷嘴缝宽度Bs在中间与外侧的差大于3mm。在该情况下,在侧面区域8a、8b中、即在突出部20的区域中以及在喷嘴4的中间区域8c中喷嘴缝的宽度可以改变。
为了限定或提供突出部20的最佳内部空间并且由此调整玻璃熔体9的粘度,根据喷嘴缝宽度Bs计算突出部20的宽度Bv。
Bv=2×Bs至5×Bs
突出部20沿着长度优选地延伸超出下端部23,使得端壁22可倾斜地和/或弯曲地从上壁24延伸。优选地,喷嘴4的上壁24中的上部开口比下壁21更宽和/或更长、但是尤其比喷嘴缝的宽度Bs更宽和/或更长。
图6和图7以立体图示出了喷嘴4的喷嘴缝5的两个实施例。在一个实施例(图6)中,喷嘴缝5比图7的实施例稍微更短,使得喷嘴缝5还在突出部20的向下弯曲的区域中终止。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喷嘴缝5直至其端部连续地向下弯曲。在图7示出的实施例中,喷嘴缝稍微更长。因此,喷嘴缝5在突出部20的下壁21上延伸到下端部23中,或者甚至超出下端部23。优选地,喷嘴缝5的弯曲部在下壁21至下端部23的过渡区域中具有拐点W,使得尤其斜率再次下降、或者甚至反向喷嘴缝5在拐点处也可具有弯折部。
图8示例性地示出了突出部20处的力分布。通过沿拉制方向拉制玻璃带10而产生的力在一个突出部20或多个突出部20处通过喷嘴缝5的弯曲部被分成竖直力分量Fv和水平力分量Fh。这导致在喷嘴缝5的向下弯曲的区段8b或下壁21中,横向拉力分量在喷嘴端部的方向上连续增加。这意味着,在下端部23的方向上半径R越小,在拉制玻璃带10时成型力的水平分量Uh也越大,该水平分量非常重要,用以张紧玻璃带10并且保持其宽度。在坚硬的玻璃中的反作用力用于成型、即玻璃料(Glasmasse)的更薄的拉制。而在此水平分量Uh将成型中的玻璃尤其在边界11处向外、即在宽度中并且因此还反向于收缩拉制,而成型力的竖直分量Uv将玻璃沿拉制方向Z向下拉制。由水平的和竖直的力分量的和得出的力作为玻璃带10中的拉力Fz和成型力Uz给出。
根据玻璃带10的期望宽度和/或拉力,喷嘴缝5的弯曲部的半径R也可以是一致的,即优选地在下端部的方向上尺寸没有变小。然而,特别重要的是,在下壁21至中间区域8c的下界限30的过渡部处不能形成“弯折部”,因为“弯折部”导致近似点状(quasipunktuellen)的不均匀性或不均匀的力分布。尤其是,成型力Uh和Uv的不均匀的力分布会导致坚硬玻璃的厚度或宽度的局部改变,从而不再能确保稳定的成型过程或在玻璃带10的宽度上一致的参数或玻璃特性。
总体上,可借助具有在长度L、宽度B和高度H上弯曲的喷嘴缝5的喷嘴4从给定的拉制槽宽度中生产比没有弯曲部的情况下能实现的更宽的玻璃带。甚至能拉制低于100μm以及低于50μm的玻璃厚度。在图9中示例性地示出了玻璃带10的相比于在所有方向上平行延伸的喷嘴缝5由于弯曲的狭缝产生的宽度改变。在此,虚线边界11示出通过平行的喷嘴缝5产生的玻璃带10的宽度Bp并且实线边界11示出了可借助于弯曲的喷嘴缝5制造的玻璃带10的宽度Bk。下面仅以示例给出利用700mm长的喷嘴缝5产生的具有不同厚度的玻璃带10的边界宽度的若干典型数值以及在使用弯曲的喷嘴缝5的情况下可能的宽度变化。
表格1:在使用具有突出部的喷嘴缝的情况下玻璃带的宽度变化。
相比于图1示出的装置1的实施例,图10示出了具有冷却设备3和/或拉制槽2的另外的实施例的装置1的示意图。根据其中一个实施例,冷却设备3具有至少一个退火炉40,玻璃带10运动穿过退火炉、尤其通过退火炉40的入口和出口。退火炉40优选地布置在玻璃带10的成型区域14下方,尤其在成型之后以使成型的玻璃带10冷却、尤其以受控且缓慢的方式将其冷却到期望的温度、例如室温,以例如避免玻璃带10中的应力或降低玻璃带10中的应力。
为了在玻璃带10的宽度上特别精确地冷却,可设置成冷却炉40具有多个冷却和/或加热区段41,这些冷却和/或加热区段并排地/上下地并且优选彼此紧邻地布置。至少一个冷却和/或加热区段41、优选多个、更优选所有的冷却和/或加热区段41包括用于测量和控制温度的热电偶42。优选地,冷却和/或加热区段41以瓦片形状并且尤其以瓦片的方式彼此紧邻地布置。这可理解为,冷却和/或加热区段构造成瓦片或者形状为矩形、正方形或六边形的,尤其使得冷却和/或加热区段41可在其之间没有自由空间的情况下彼此紧邻地布置。这种实施例示例性地在图11中示出。可设置成使得冷却和/或加热区段41具有不同的尺寸。因此,例如尤其布置在边界11或退火炉的边缘的区域中的冷却和/或加热区段41比布置在退火炉40或玻璃带10中间的这种冷却和/或加热区段构造得更大或更小。以这种方式,可使玻璃带10的特定区域局部更强或更弱地被冷却和/或被加热,以能够为每种玻璃带宽度和玻璃带形状提供单独的冷却和/或加热选择方案。因此,也可想到的是,冷却和/或加热区段41在退火炉40的下部区域中比在退火炉40的上部区域中构造得更大或更小。
为了控制玻璃带10的温度,使得装置1具有至少一个温度测量设备45。温度测量设备45尤其构造成使得能够在玻璃带的优选整个宽度上检测或测量玻璃带10的温度。如在图10中所示,温度测量设备45可布置在成型区域14中、尤其是布置在退火炉40上方,使得例如在玻璃带10借助退火炉40被冷却之前能测量玻璃带10的温度。以这种方式,可实现对于玻璃带10最佳的冷却程序。同样,温度测量设备45或至少一个或多个另外的温度测量设备45也可是退火炉40的一部分和/或布置在退火炉之内、例如中间。
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在对于特定的玻璃厚度优化的喷嘴4用于制造不同的玻璃厚度时,可能需要在成型区域14中影响玻璃带10的温度。因此,在另一实施例中,装置1具有至少一个、尤其多个空间分布地布置的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优选地布置在成型区域14中。在该情况下,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可设计成使得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能分别选择性地至少在某些区域中局部地加热和/或冷却玻璃带10,由此能在成型区域14中选择性地调整玻璃带10的宽度。对此理解为,冷却或加热不是在玻璃带10的整个宽度上进行的,而是玻璃带10的温度能局部地在期望的区域中改变。因此能实现在玻璃带宽度上不均匀和/或均匀的冷却或加热。
因此特别优选的是,在空间上分布地、尤其横向于玻璃带10分布地布置不同的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以影响玻璃带10中的局部玻璃分布并且也能够较小地调整玻璃分布。在这种情况下,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例如在成型区域14的整个面上分布地布置、优选地高度大于成型区域14的长度的5%、优选大于10%、优选大于15%的和/或高度小于成型区域14的长度的50%、优选小于30%,其中成型区域14的长度尤其横向于玻璃带10的宽度。在此,成型区域14的长度可在100mm和300mm之间。换句话说,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可布置在喷嘴4和退火炉40之间,由此例如能够微调玻璃带10的厚度。由此也可以通过一个喷嘴缝5拉制具有比实际被优化喷嘴缝5的区域更宽的区域的不同玻璃厚度的不同玻璃带。
以这种方式,例如,可在具有凹形厚度分布的较薄的玻璃中在玻璃带10的中间使用不同的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以降低玻璃温度或提高玻璃的粘度。由此,提前终止成型并且玻璃在该区域中没有被拉制得如在没有这些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的情况下那么薄。为了能在玻璃带10的期望位置处单独地调节温度,可想到的是,使多个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能沿着或相对于玻璃带10的宽度并排地和/或对角地或横向地布置。同样可能的是,将多个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尤其沿拉制方向上下布置。根据应用,例如可以相对,使两个至六个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彼此并排地、上下地和/或对角地布置。
有利地,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可分别构造成空冷器或水冷器并且尤其产生空气流、水射束、水滴、雾和/或气溶胶,如例如在图12中示意性所示。这些介质尤其可局部地并且必要时直接地对准玻璃带10。
然而,也可能的是,将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构造成间接的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例如闭合的管路系统,至少一种介质在管路系统中循环,使得玻璃带10尤其与另一介质、例如水没有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构造成使得其分别输出或吸收热能,或排走热能。可想到的是,这种管路系统的至少一个管路相对于拉制方向横向或平行地定向。为了检测优选介质和/或玻璃带的温度,可设置温度测量设备45,温度测量设备45尤其布置在至少一个、优选每个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上,使得例如也可测量从玻璃带10中吸收的热能。不限于前述实施例,也可使用直接的和间接的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的组合。无论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间接地或直接地冷却或加热,可想到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的不同横截面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形状,如矩形或六边形。
在此,可以改变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与玻璃带10之间的间距。因此,能够通过调节空气量来精细调节例如由空气冷却进行的冷却。在此,每时间单位所引导的空气量越大,玻璃越厚。空气冷却的另一非常有效的变型方案是混入雾化的水,使得形成气溶胶。基于水量,该气溶胶可比纯干燥空气输送明显更多的热能,其中气溶胶或雾化的水或不同的雾化液体也可与空气或特殊的气体组分混合以有效地进行冷却。
在使用例如水冷器和/或空气冷却器形式的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时,冷却和/或加热单元的位置或其相对于玻璃带10的间距可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水冷器与玻璃带10的间距越小,玻璃越厚。通过使玻璃带10在期望的区域中可更薄地成型的加热单元,仅在相反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作用。在此,加热单元可构造成空气和/或基于加热线圈的加热单元。为了能精确地调节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可设置温度测量设备45,温度测量设备45布置在喷嘴4和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之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装置1具有用于容纳和均质化经澄清的玻璃的坩埚55,在坩埚55上优选布置至少一个具有专门匹配的直径的排出管56,该排出管尤其通入拉制槽2中。因此,可将玻璃从坩埚55通过排出管56输送到拉制槽2中。该装置1在此可具有至少一个、优选多个、甚至大量的加热元件60,其中至少在拉制槽2处、在排出管56处和/或在坩埚55处布置至少一个加热元件60。根据图13示出的示例,也可分别在拉制槽2上、在排出管56上和/或在坩埚55上布置多个加热元件60,以能够精确地调整拉制槽2中玻璃的温度和分布。
在本发明的意义上,加热元件60理解为适合和旨在用于将能量输出给拉制槽2、排出管56和/或坩埚55和/或其内容物的设备。该能量例如可以热能或电能或例如磁能的形式输出。在此,加热元件60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加热线圈和/或法兰,其沿至少一个方向可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包围拉制槽2、排出管56和/或坩埚55。因此,一般来说,可借助由加热元件60输送的热能直接加热拉制槽2、排出管56和/或坩埚55和/或其内容物,或例如通过电感或输入电流、优选地通过至少一个或多个尤其法兰使拉制槽2、排出管56和/或坩埚55自加热。在此可想到的是,借助至少两个法兰产生流过拉制槽2、排出管56和/或坩埚55的电流,或通过至少一个法兰产生磁场,磁场以感应的方式为拉制槽2、排出管56和/或坩埚55供给能量。因此有利地,拉制槽2、排出管56和/或坩埚55可以具有导热和/或导电材料,例如金属。一般来说,可借助加热元件60尤其间接地并且优选地在较大的面积上进行加热,因此例如可降低玻璃缺陷形成。也可尤其局部地微调温度。
不限于图13的示例,可以设置,在坩埚55上分别将加热元件60布置在上部入口和下部出口处,使得玻璃能以期望的温度进入排出管56中。排出管56具有三个加热元件60,其中一个加热元件60布置在上部三分之一处、一个布置在中间三分之一处、一个布置在下部三分之一处。优选地,排出管56以这种方式被分成两个至四个电加热回路61,尤其由此实现非常精细的温度调整并且玻璃在其进入拉制槽中时能均匀分布。
在另一实施例中,拉制槽2具有多个、尤其至少四个加热元件60,优选地由此将拉制槽(2)的加热分成优选三个电加热回路。加热回路尤其也可理解为拉制槽2在空间上的不同布置的或不同的加热区,这些加热区例如可分别在拉制槽中加热玻璃的限定的体积区域。在此,拉制槽2的加热回路62优选地相对于喷嘴缝5的长度L串联地布置,以在横向方向上或沿着喷嘴缝5的长度L影响玻璃分布。因此,可经由对排出管56和拉制槽2的温度控制来调整喷嘴缝5处的玻璃分布和喷嘴4处的玻璃流的流量(Durchsatz)。优选地,加热元件60布置成使得形成至少两个或三个、尤其多个加热回路62。在这种情况下,其中加热回路62和/或加热元件60中的至少两个可布置在拉制槽2的侧面,尤其使得形成至少三个加热回路62,其中的至少另一加热回路62布置在拉制槽2的中间。在此,每个加热回路62可通过至少两个加热元件60包围或限界或封闭。
因此,不限于特定实施例的特殊特征,该目的通常也通过用于由玻璃熔体9拉制玻璃带10的装置1实现,其中装置1具有用于容纳由经澄清的玻璃构成的熔体的坩埚55和用于将玻璃熔体输送到拉制槽2中的排出管56,其中至少该拉制槽2具有多个加热元件60,这些加热元件60优选地横向于喷嘴4的喷嘴缝5的长度L布置,熔融玻璃9可通过该喷嘴缝向下流出,其中装置1具有至少一个、尤其多个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布置在成型区域14中。优选地,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喷嘴缝5在第一侧面区域8a和第二侧面区域8b中朝向喷嘴缝5的端部7a、7b尤其连贯地或连续地沿拉制方向Z向下弯曲,使得端部7a、7b比喷嘴缝5的布置在端部7a、7b之间的中间区域8c更低。为了使玻璃均质化,在坩埚55中可设置搅拌单元,尤其可调整每时间单元搅拌单元的转数。
附图标记列表
1用于拉制玻璃带的装置
2拉制槽
3冷却设备
4喷嘴
5喷嘴缝
6喷嘴或喷嘴缝的壁
7a第一端部
7b第二端部
8a喷嘴缝的第一侧面区域
8b喷嘴缝的第二侧面区域
8c喷嘴缝的中间区域
9玻璃熔体
10玻璃带
11边界
14成型区域
15拉制辊
20突出部
21突出部的下壁
22突出部的端壁
23突出部的下端
24喷嘴的上壁
25侧壁
30中间区域的下边界
40退火炉
41冷却和/或加热区段
42热电偶
45温度测量设备
50冷却和/或加热单元
55坩埚
56排出管
60加热元件
61排出管的加热回路
62拉制槽的加热回路
B宽度
Bk利用弯曲的喷嘴缝产生的玻璃带的宽度
Bp利用平行的喷嘴缝产生的玻璃带的宽度
Bs喷嘴缝的宽度
Bv突出部的宽度
H喷嘴的高度/突出部的高度
L喷嘴缝的长度
Lv突出部的长度
R弯曲部的半径
W弯曲部的拐点
Z拉制方向。
Claims (19)
1.一种用于由玻璃熔体(9)拉制玻璃带(10)的装置(1),其中,所述装置(1)具有用于容纳玻璃熔体(9)的拉制槽(2),所述拉制槽(2)具有包括贯通开口(5)的喷嘴(4),所述玻璃熔体(9)能通过所述贯通开口(5)向下排出,其中,所述贯通开口形成为具有两个端部(7a、7b)的喷嘴缝(5),其中,所述喷嘴缝(5)的长度(L)大于其宽度(B),其中,所述喷嘴缝(5)在第一侧面区域(8a)和第二侧面区域(8b)中朝向所述喷嘴缝(5)的所述端部(7a、7b)尤其连贯地或连续地沿拉制方向(Z)向下弯曲,使得所述端部(7a、7b)比所述喷嘴缝(5)的布置在所述端部(7a、7b)之间的中间区域(8c)更低,并且其中,所述喷嘴缝(5)的宽度从中间朝所述端部(7a、7b)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缝(5)从中间朝端部渐缩,使得所述喷嘴缝(5)的宽度在所述中间区域(8c)中大于在其端部(7a、7b)处的宽度。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缝(5)在所述第一侧面区域(8a)和所述第二侧面区域(8b)中相对于所述高度(H)具有连续的弯曲部,该弯曲部具有半径(R),其中,所述高度(H)平行于所述拉制方向(Z)延伸。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缝具有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喷嘴缝(5)直至所述端部(7a、7b)连续地弯曲,
-所述喷嘴缝(5)弯曲直至所述端部(7a、7b)中并且所述弯曲部具有拐点(W)。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缝(5)在俯视观察时、即相对于长度(L)和宽度(B)具有卵形、椭圆形、凹形或透镜状的形状。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4)在所述第一侧面区域(8a)和所述第二侧面区域(8b)中分别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玻璃熔体(9)的附加流量的突出部(20),并且所述突出部(20)沿着所述拉制方向(Z)延伸,其中,所述突出部(20)的内部空间限定了所述附加流量的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20)的内部空间的高度(H)与所述突出部(20)的内部空间的宽度(B)的比率大于0.2、优选大于0.5、优选大于0.8和/或小于2、优选小于1.6、优选小于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缝(5)的弯曲部的半径(R)由所述突出部(20)的高度(H)和所述突出部(20)的长度(L)限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20)的长度(L)与所述突出部(20)的高度(H)的比率小于2.8、优选小于2.6、优选小于2.4。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区域(8a)的所述突出部(20)的弯曲区段与所述第二侧面区域(8b)的突出部(20)的弯曲区段相对。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20)的内部空间的高度(Hv)大于10mm、优选大于15mm、优选大于20mm和/或小于80mm、优选小于60mm、优选小于40mm。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20)的宽度(B)限定为所述喷嘴缝(5)的宽度(B)、尤其所述贯通开口的横截面与大于1mm、优选大于1.5mm、优选大于2mm和/或小于15mm、优选小于10mm、优选小于5mm的值的乘积。
13.根据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缝(5)的弯曲部的半径(R)大于100mm、优选大于130mm、优选大于160mm和/或小于260mm、优选小于230mm、优选小于200mm。
14.根据权利要求6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20)具有下壁(21),所述下壁在所述拉制方向(Z)上封闭所述突出部(20)的内部空间,其中,所述贯通开口布置在所述下壁(21)中。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制槽(2)上布置有多个加热元件(60),使得所述拉制槽(2)的加热被分成电加热回路(62),其中,所述拉制槽(2)的所述电加热回路(62)优选地相对于所述喷嘴缝(5)的长度(L)串联地布置。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具有至少一个、尤其多个在空间上分布的冷却和/或加热单元(50),所述冷却和/或加热单元布置在所述成型区域(14)中。
17.一种用于由玻璃熔体(9)拉制薄玻璃带(10)的方法,其中,将玻璃熔融,使熔融玻璃从拉制槽(2)中排出并且沿拉制方向(Z)向下拉出而成为所述薄玻璃带(10),所述拉制槽(2)承载玻璃熔体(9)并且具有贯通开口,其中,所述薄玻璃带(10)在离开所述贯通开口之后被冷却直至其低于玻璃转变温度Tg,并且所述薄玻璃带(10)通过与拉制辊(15)接触而沿所述拉制方向(Z)被拉出,所述拉制辊(15)将拉力传递到所述薄玻璃带(10)上,其中,所述拉制辊(15)在玻璃的温度低于玻璃转变温度Tg时接触玻璃,其中,使用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所述装置(1)包括具有突出部(20)的喷嘴(4),所述突出部反作用于所述薄玻璃带(10)的收缩。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设计成使得在所述贯通开口下方产生的所述玻璃带(10)的拉力在所述突出部(20)处分成竖直力分量(Kv)和水平力分量(Kh),其中,在所述玻璃带(10)中产生相对作用的成型力(Uz),并且水平成型力分量(Uh)的比例相对于竖直成型力分量(Uv)的比例朝第一端部(7a)和第二端部(7b)提高。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拉制厚度至多为70μm、优选至多50μm、优选至多20μm的薄玻璃带(10),
-将玻璃带相继地从同一喷嘴中拉出,所述玻璃带的厚度差至少为1.5倍、优选至少为2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21106106.7A DE102021106106A1 (de) | 2021-03-12 | 2021-03-12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Ziehen von Dünnglasbändern |
DE102021106106.7 | 2021-03-12 | ||
PCT/EP2022/055226 WO2022189222A1 (de) | 2021-03-12 | 2022-03-02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ziehen von dünnglasbändern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964012A true CN116964012A (zh) | 2023-10-27 |
Family
ID=80780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16216.XA Pending CN116964012A (zh) | 2021-03-12 | 2022-03-02 | 用于拉制薄玻璃带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002271A1 (zh) |
EP (1) | EP4304997A1 (zh) |
JP (1) | JP2024508399A (zh) |
KR (1) | KR20230158010A (zh) |
CN (1) | CN116964012A (zh) |
DE (1) | DE102021106106A1 (zh) |
TW (1) | TW202235386A (zh) |
WO (1) | WO2022189222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626382A (en) | 1924-02-18 | 1927-04-26 | Libbey Owens Sheet Glass Co | Forming sheet glass |
US2422466A (en) | 1944-11-04 | 1947-06-17 | Corning Glass Works | Sheet glass forming apparatus |
BE552333A (zh) | 1955-11-07 | |||
US3473911A (en) | 1965-10-19 | 1969-10-21 | Corning Glass Works | Adjustable orifice apparatus for forming glass films |
CN110590132B (zh) | 2019-10-22 | 2021-11-30 | 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 | 一种u形槽铂铑合金漏板 |
-
2021
- 2021-03-12 DE DE102021106106.7A patent/DE102021106106A1/de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3-02 JP JP2023548266A patent/JP2024508399A/ja active Pending
- 2022-03-02 EP EP22710552.5A patent/EP4304997A1/de active Pending
- 2022-03-02 CN CN202280016216.XA patent/CN116964012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3-02 WO PCT/EP2022/055226 patent/WO2022189222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3-02 KR KR1020237034512A patent/KR20230158010A/ko unknown
- 2022-03-04 TW TW111107876A patent/TW202235386A/zh unknown
-
2023
- 2023-09-12 US US18/465,879 patent/US20240002271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189222A1 (de) | 2022-09-15 |
DE102021106106A1 (de) | 2022-09-15 |
JP2024508399A (ja) | 2024-02-27 |
TW202235386A (zh) | 2022-09-16 |
EP4304997A1 (de) | 2024-01-17 |
KR20230158010A (ko) | 2023-11-17 |
US20240002271A1 (en) | 2024-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383050B2 (ja) | 薄ガラス板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 |
KR101329867B1 (ko) | 유리기재로 플랫시트를 제조하는 공정 및 장치 | |
KR101907227B1 (ko) | 글래스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 |
EP2077254B1 (en) | Glass ribbon produc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
CN203173971U (zh) | 玻璃板制造装置 | |
CN113412241B (zh) | 玻璃制造设备及方法 | |
KR101798292B1 (ko) | 디스플레이용 글래스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 |
JPS6245174B2 (zh) | ||
CN116964012A (zh) | 用于拉制薄玻璃带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8328909B (zh) | 玻璃生产装置及其生产工艺 | |
KR20190062198A (ko) | 플로트 유리 제조 방법 및 플로트 유리 | |
CN104743776A (zh) | 浮法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 |
KR101432413B1 (ko) | 유리판의 제조 방법 | |
CN115667160A (zh) | 熔池形成装置 | |
JP2002265229A (ja) |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プレス成形用素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部品の製造方法 | |
US11261118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apid cooling of a glass ribbon in a glass making process | |
US20040206125A1 (en) | Apparatus for treating glass flow | |
TW201410621A (zh) | 薄板玻璃之製造方法 | |
JPH0687615A (ja) | ガラス溶融炉からの素地流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