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60526A - 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及系统、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及系统、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60526A
CN116960526A CN202311202148.9A CN202311202148A CN116960526A CN 116960526 A CN116960526 A CN 116960526A CN 202311202148 A CN202311202148 A CN 202311202148A CN 116960526 A CN116960526 A CN 1169605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battery
inverter
controller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021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超厚
施鑫淼
关海超
魏琪康
安天宏
赵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lax Power Network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lax Power Network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lax Power Network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lax Power Network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021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605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60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05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及系统、电池包,涉及逆变器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收到电池加热请求时,获取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能量信息和管理信息,若能量信息和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则生成允许加热指令,将允许加热指令发送至电池的第二控制器,以使第二控制器建立加热装置与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连接,并向第一控制器发送加热准备完成信号;收到加热准备完成信号时,控制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加热装置供电,以对电池加热。本发明可以实时为电池加热,避免电池在低温条件下工作,保证了电池的充放电需求,节约了光伏能量,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及系统、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逆变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及系统、电池包。
背景技术
逆变器搭配电池作为储能逆变器使用,而电池在低温条件下可能存在不能有效利用的问题。在一些地区,冬季的最低温度可能会达到零下30摄氏度,在这样的温度下,电池是无法工作的。例如,当用户家里有负载需要电池来放电维持,或者逆变器搭配的光伏能量需要电池存储时,电池在低温条件下都是无法实现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及系统、电池包,至少可以实时为电池加热,保证电池的正常工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加热方法,应用于逆变器的第一控制器,所述电池设置在电池包内,所述电池包内还设有加热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收到电池加热请求时,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能量信息和管理信息,若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则生成允许加热指令,将所述允许加热指令发送至所述电池的第二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建立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连接,并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加热准备完成信号;收到所述加热准备完成信号时,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以对所述电池加热。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加热方法,应用于所述电池的第二控制器,所述电池和所述第二控制器设置在电池包内,所述电池包内还设有加热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电池的电芯温度,根据所述电芯温度生成电池加热请求;将所述电池加热请求发送至逆变器的第一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一控制器在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能量信息和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时,生成允许加热指令;收到所述允许加热指令时,建立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连接,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加热准备完成信号,以使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变换器、第二变换器、逆变器、继电器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变换器的第一端口与光伏面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变换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逆变器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逆变器的第二端口通过所述继电器与电网电连接,所述逆变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变换器的第二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二变换器的第一端口与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按照如下步骤为所述电池加热,所述电池设置在电池包内,所述电池包内还设有加热装置:收到电池加热请求时,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能量信息和管理信息,若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则生成允许加热指令,将所述允许加热指令发送至所述电池的第二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建立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连接,并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加热准备完成信号;收到所述加热准备完成信号时,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以对所述电池加热。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加热装置、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继电器和所述电池的第二控制器,所述加热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组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加热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组和所述继电器与所述电池包的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按照如下步骤为所述电池加热:获取所述电池的电芯温度,根据所述电芯温度生成电池加热请求;将所述电池加热请求发送至逆变器的第一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一控制器在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能量信息和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时,生成允许加热指令;收到所述允许加热指令时,建立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连接,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加热准备完成信号,以使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加热系统,包括上述的电池加热装置和上述的电池包;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通信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上述的方法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逆变器的第一控制器,所述电池设置在电池包内,所述电池包内还设有加热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收到电池加热请求时,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能量信息和管理信息,若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则生成允许加热指令,将所述允许加热指令发送至所述电池的第二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建立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连接,并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加热准备完成信号;收到所述加热准备完成信号时,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以对所述电池加热。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时为电池加热,避免电池在低温条件下工作,保证了电池的充放电需求,节约了光伏能量,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加热方法流程图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加热方法流程图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PCS电池加热功能流程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BMS电池加热功能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储能系统接线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包内部电路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PCS内部电路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PCS内DC/DC变换器电路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加热电压控制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电池包内部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施例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施例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及系统、电池包,该电池加热方法通过对电池进行加热,使得电池在低温条件下满足了理想工作条件,满足充放电需求,节约了光伏能量;通过电池加热技术,避免了电池在低温条件下强制放电,避免了使用寿命的降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池加热方法,该方法应用于逆变器的第一控制器,所述电池设置在电池包内,所述电池包内还设有加热装置;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加热方法的流程图一,下面对图1中所涉及到的方法步骤进行说明。
步骤S101,收到电池加热请求时,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能量信息和管理信息,若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则生成允许加热指令,将所述允许加热指令发送至所述电池的第二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建立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连接,并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加热准备完成信号。
在该步骤中,能量供给端是能够用于为逆变器提供能量的装置。例如,能量供给端可以是电网或能够提供风能、太阳能等能量的装置,具体采用的能量供给端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能量信息可以用于描述能量供给端的能量强度、能量状态等能量相关的信息。管理信息可以用于描述用户的管理需求,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户需要使用能量的时间,用户对能量的强度、种类要求等。逆变器可用于将能量供给端提供的能量转换为交流电。例如,将能量供给端提供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在该步骤中,将用于控制逆变器的控制器,作为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可以与逆变器通信连接。将用于控制电池的控制器,作为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可以设置在电池包内,电池包内还可以设置加热装置。其中,加热装置可以是加热片或加热丝等。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之间通信连接。第二控制器向第一控制器发送电池加热请求,电池加热请求用于请求逆变器对电池进行加热。
第一控制器在收到电池加热请求时,若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则生成允许加热指令,将所述允许加热指令发送至所述电池的第二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池建立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连接。其中,预设的加热条件可以用于对能量信息和/或所述管理信息进行限定,从而在满足用户需求和/或在能量供给端的能量充足的情况下生成允许加热指令。之后,将该指令发送至第二控制器,以使第二控制器在收到允许加热指令后,可以基于该指令进行加热准备,在完成加热准备后,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加热准备完成信号。第一控制器在收到所述加热准备完成信号时,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所述加热装置供电,以对所述电池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控制器进行加热准备,即第二控制器建立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连接。参见图7所示的电池包内部电路示意图,电池包内部可以包括电芯组、第二控制器(图中示为BMS控制器)、第一开关S4、第二开关S5、第三开关S6以及加热装置。第二控制器进行加热准备时,可以控制第一开关S4和第二开关S5断开,第三开关S6闭合,从而使电池包的正负极与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以便逆变器利用能量供给端对加热装置进行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池,可以是锂电池、钠电池等容易因气温过低而影响正常使用的电池。
在该步骤中,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能量信息和管理信息,可以为后续电池加热控制过程提供数据支持。所述能量信息、所述管理信息和预设的加热条件,进行是否允许加热的判断,保证了加热工程的正常并持续进行,防止在加热过程中出现如:因能量供给端能量供应不足而中断加热、用户不需求加热而加热等情况的出现,保证了加热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步骤S102,收到所述加热准备完成信号时,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所述加热装置供电,以对所述电池加热。
在该步骤中,收到所述加热准备完成信号时,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能量供给端提供的能量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从而升高加热装置的温度,加热装置设置在电池包内部,进而实现对电池的加热。
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逆变器的第一控制器,所述电池设置在电池包内,所述电池包内还设有加热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收到电池加热请求时,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能量信息和管理信息,若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则生成允许加热指令,将所述允许加热指令发送至所述电池的第二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建立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连接,并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加热准备完成信号;收到所述加热准备完成信号时,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以对所述电池加热。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时为电池加热,避免电池在低温条件下工作,保证了电池的充放电需求,节约了光伏能量,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逆变器处于并网模式时,所述能量供给端包括光伏面板和电网;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管理信息,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获取所述光伏面板和所述电网的并网功率信息、电池交流功率转换效率信息以及电池加热功率信息,将所述并网功率信息、所述电池交流功率转换效率信息以及所述电池加热功率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若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若所述并网功率信息和所述电池交流功率转换效率信息的乘积大于所述电池加热功率信息,则确定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光伏面板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在该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并网模式是指将分布式能源系统(如太阳能光伏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等)与电网连接,使其能够将产生的电能注入电网中。在并网模式下,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向电网供电,同时也可以从电网获取电能。这种模式下,分布式能源系统与电网之间可以实现双向的电能流动,以满足电网负荷需求和能源供应的平衡。
在该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伏面板,也称为太阳能电池板或太阳能光伏板,是一种能够将太阳光转换为电能的设备。它由多个太阳能电池组成,通过光电效应将太阳光中的光能转化为电能。电网是指由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站等组成的电力系统,用于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传输和分配到各个用户。
获取所述光伏面板和所述电网的并网功率信息、电池交流功率转换效率信息以及电池加热功率信息,将所述并网功率信息、所述电池交流功率转换效率信息以及所述电池加热功率信息作为管理信息。其中,光伏面板和所述电网的并网功率信息,可以由逆变器通过并网测电表得到。电池交流功率转换效率信息,用于表征交流功率转换为电池功率的转换效率,电池交流功率转换效率的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电池加热功率信息,可以通过第一控制器与第二控制进行通信,从第二控制器获取。
在该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并网模式下,若所述并网功率信息和所述电池交流功率转换效率信息的乘积大于所述电池加热功率信息,表示当前光伏面板的输出功率转换为交流功率,除了供给本地负载使用,多余的并网功率可以满足电池加热的功率损耗,意味着此时开启电池加热功能只需要消耗光伏面板的能量,用户不需要额外花电费买电给电池加热,此时满足加热条件。在所述并网功率信息和所述电池交流功率转换效率信息的乘积大于所述电池加热功率信息时,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光伏面板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逆变器处于并网模式时,所述能量供给端包括电网;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管理信息,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获取所述电网的供电管理信息,将所述供电管理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若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根据所述电池加热请求确定目标加热时间段,根据所述供电管理信息确定供电时间段和加热指示信息;若所述目标加热时间段在所述供电时间段内,且所述加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加热,则确定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电网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在该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网是指由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站等组成的电力系统,用于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传输和分配到各个用户。
获取所述电网的供电管理信息,将所述供电管理信息作为管理信息。其中,供电管理信息包括用户设定的加热时间段,以及用于指示在该加热时间段是否从电网取电给电池加热的指示信息。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其他类型的管理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该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加热指示信息用于表征用户指示允许从电网取电为电池加热或用户指示不允许从电网取电为电池加热。在并网模式下,在用户设定的加热时间段内,允许从市电取电给电池加热,此时满足加热条件,即根据所述电池加热请求确定目标加热时间段,根据所述供电管理信息确定供电时间段和加热指示信息;若所述目标加热时间段在所述供电时间段内,且所述加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加热,则确定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在所述目标加热时间段在所述供电时间段内,且所述加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加热时,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电网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逆变器处于离网模式时,所述能量供给端包括光伏面板,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能量信息,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获取所述光伏面板的电压值,将所述光伏面板的电压值作为能量信息;若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若所述光伏面板的电压值大于预设的电压阈值,则确定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光伏面板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在该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伏面板,也称为太阳能电池板或太阳能光伏板,是一种能够将太阳光转换为电能的设备。它由多个太阳能电池组成,通过光电效应将太阳光中的光能转化为电能。
在该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离网模式是指将分布式能源系统与电网断开连接,使其能够独立运行,不依赖于电网供电。在离网模式下,分布式能源系统通过自身的能源储存装置(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储存电能,并在需要时供电。这种模式下,分布式能源系统不与电网交互,可以独立运行。
实时获取所述光伏面板的电压值,将所述光伏面板的电压值作为能量信息,以用于判断光伏面板是否能够提供用于为电池加热的能量。
在该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逆变器处于离网模式时,如果检测到有光伏能量,则满足电池加热条件,即若所述光伏面板的电压值大于预设的电压阈值,则确定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其中,预设的电压阈值可以根据规格书确定。例如,可以将电压阈值设置为200V。
在光伏面板的电压值大于电压阈值时,基于能量信息即可确定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此时,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光伏面板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需要说明的是,启动为电池加热操作后,会导致光伏面板的电压值降低,若低至小于电压阈值,则停止为电池加热,间隔一定时长后,重新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所述逆变器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获取所述加热装置的电阻值和目标电池加热功率值;基于所述电阻值和所述目标电池加热功率值计算目标电压值;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按照所述目标电压值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在该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目标电池加热功率值可以是电池的最小加热功率值。基于所述电阻值和所述目标电池加热功率值计算目标电压值,可以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其中,U1表示目标电压值,P1表示目标电池加热功率值,R表示电阻值。第一控制器将输出电压控制为恒定电压U1,为加热装置供电,保证加热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收到自加热请求时,断开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的电连接,向所述第二控制器发送允许自加热指令。
在该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自加热请求用于请求利用电池作为电源为加热装置加热。收到自加热请求时,断开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的电连接,从而使加热装置能够连接至电池。向所述第二控制器发送允许自加热指令,从而使第二控制器在收到该允许自加热指令后,根据所述自加热指令建立所述电池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的电连接,控制所述电池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以对所述电池加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加热请求,由所述第二控制器在所述电池的电芯温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生成;所述二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电芯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且高于第二温度阈值时生成自加热请求。
参见图3所示的PCS(Power Conversion System,储能变流器)电池加热功能流程图以及图5所示的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加热功能流程图,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对电池加热的控制步骤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PCS控制器是第一控制器的一种实施方式,图7中,BMS控制器是第二控制器的一种实施方式。
首先,电池包内可包括电池、BMS管理系统、加热装置和保温装置,电池的BMS管理系统实时采集电池电芯温度,并且与逆变器的控制器进行交互通信,当检测到电芯内电池温度过低时,首先BMS管理系统判断电池自身是否具备电池加热条件,当电池满足自己加热条件,参见图7,则BMS管理系统控制闭合图7所示的S4、S5、S6,电池对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当BMS管理系统判断电池自身不具备加热条件时,则BMS管理系统控制断开S4和S5,闭合S6,并且发送电池加热请求给逆变器,请求逆变器给加热装置加热。
逆变器给电池加热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如图8所示,逆变器通过并网测电表可以得到并网功率信息,记为Pac;
2.如图9所示,逆变器通过电压采样和电流采样分别可以得到光伏面板电压Upv,光伏面板电流Ipv,电池电压Ubat和电池电流Ibat,从而得到面板的输出功率Ppv和电池功率Pbat;
3.如图6示意图所示,逆变器内PCS控制器芯片可以通过通信和电池内BMS控制器芯片建立通信连接,可以获得电池最小加热功率,即目标电池加热功率值P1;
4.设定交流(AC)功率转换为电池功率的转换效率,得到电池交流功率转换效率信息,记为μ;
5.逆变器为用户提供了电池加热功能的使能设置和允许从市电买电给电池加热的时间段设置;
6.当用户设置了加热使能时,执行加热条件的判定;
7.在并网模式下,当电表功率Pac×μ>P1时,表示当前光伏面板的输出功率Ppv通过DC/DC1变换器和DC/AC变换器转换为交流功率,除了供给本地负载使用,多余的并网功率Pac可以满足电池加热的功率损耗,意味着此时开启电池加热功能只需要消耗光伏面板的能量,用户不需要额外花电费买电给电池加热,此时满足加热条件;
8.在并网模式下,在用户设定的加热时间段内,允许从市电取电给电池加热,此时满足加热条件;
9.在离网模式下,如果检测到有光伏能量,则满足电池加热条件;
10.如图3和图5分别为PCS电池加热功能流程图和BMS电池加热流程图,根据流程图,逆变器PCS控制器和电池内BMS控制器通过通信线建立通信连接,完成电池加热功能的数据交互;
11.PCS控制器判断电池加热条件是否满足,然后通过交互的指令信息,BMS控制器完成电池加热的准备工作,把加热装置通过继电器连接在逆变器电池输入端口;
12.PCS控制器通过对DC/DC2变换器的电压环控制,在电池端口建立恒定电压,即目标电压值U1,电压U1根据电池加热装置的阻值R和电池加热功率,即目标电池加热功率值P1计算得到,计算公式为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PCS控制器在电池端口建立恒定电压U1的步骤说明如下:首先,计算图9中所示的Ubus电压目标值U2,目标值计算公式为U2 = Uac × 1.414 +30,其中Uac为市电电压有效值;之后,如图8和图9所示,当光伏面板的输出电压Upv<U2时,PCS控制器控制DC/DC1变换器的开关管S7工作在高频开关模式,DC/DC1变换器工作在升压模式,使得Ubus电压等于目标值U2;当Upv>U2时,PCS控制器控制DC/DC1变换器的开关管S7关闭,DC/DC1变换器工作在旁路模式,使得Ubus电压等于光伏面板输出电压Upv;如图3所示PCS电池加热功能流程图,PCS控制器可以通过DSP芯片实现,当PCS控制器开始建立电池加热电压时,PCS控制器打开加热电压控制环,通过控制DC/DC2变换器的开关管S8和S9实现电池端口电压Ubat等于U1。控制环路框图如图10所示,图10中包括电压环控制器和电流环控制器,其中,电压环控制器和电流环控制器分别是在DSP芯片中,用代码实现的控制算法中的控制器部分。结合图9和图10,开关管S8和S9的开关状态如下:当d = 1时,S8断开,S9闭合;当d = 0时,S8闭合,S9断开。
13.当电池内部升高到一定值可以满足电池的充放电能力时,电池内BMS控制器通过通信告诉逆变器PCS控制器停止加热,加热过程结束;
14.电池为了防止温度再下降,可以把内部加热装置连接到电池输出电压端,转为电池自己加热。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及系统、电池包,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对电池加热,该电池设置在电池包内,所述电池包内还加装加热装置和保温装置,用户可以设置电池加热使能以及允许从市电取电的加热时间段,逆变器通过检测光伏板能量和用户负载消耗等信息综合判断电池加热条件,锂离子电池和逆变器通过BMS通信交互加热步骤,逆变器能实现电池加热电压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加热方法,应用于所述电池的第二控制器,所述电池和所述第二控制器设置在电池包内,所述电池包内还设有加热装置;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加热方法的流程图二,下面对图2中所涉及到的方法步骤进行说明:
步骤S201,获取所述电池的电芯温度,根据所述电芯温度生成电池加热请求。
在该步骤中,将用于控制逆变器的控制器,作为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可以与逆变器通信连接。将用于控制电池的控制器,作为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可以设置电池包内,电池包内还可以设置加热装置。其中,加热装置可以是电热片或电热丝。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之间通信连接。第二控制器可以实时监控电池的电芯温度,在电芯温度达到预设的温度阈值后,生成电池加热请求。在该步骤中,电池加热请求用于请求逆变器对电池进行加热。
步骤S202,将所述电池加热请求发送至逆变器的第一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一控制器在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能量信息和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时,生成允许加热指令。
在该步骤中,第二控制器向第一控制器发送电池加热请求,以使所述第一控制器在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能量信息和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时,生成允许加热指令,将所述允许加热指令发送至所述电池的第二控制器。其中,预设的加热条件可以用于对能量信息和/或所述管理信息进行限定,从而在满足用户需求和/或在能量供给端的能量充足的情况下生成允许加热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能量供给端是能够用于为逆变器提供电能的装置。例如,能量供给端可以是电网或能够将风能、太阳能等能量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具体采用的能量供给端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能量信息可以用于描述能量供给端的能量强度、能量状态等能量相关的信息。管理信息可以用于描述用户的管理需求,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户需要使用能量的时间,用户对能量的强度、种类要求等。逆变器可用于将能量供给端提供的能量转换为交流电。例如,将能量供给端提供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步骤S203,收到所述允许加热指令时,建立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连接,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加热准备完成信号,以使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第二控制器在收到允许加热指令时,可以基于该指令进行加热准备,在完成加热准备后,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加热准备完成信号。第二控制进行加热准备,即建立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连接。参见图7所示的电池包内部电路示意图,电池包内部可以包括电芯组、第二控制器(图中示为BMS控制器)、第一开关S4、第二开关S5、第三开关S6以及加热装置。第二控制器进行加热准备时,可以控制第一开关S4和第二开关S5断开,第三开关S6闭合,从而使电池包的正负极与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以便逆变器利用能量供给端对加热装置进行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池,可以是锂电池、钠电池等,容易因气温过低而影响正常使用的电池。
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所述电池的第二控制器,所述电池和所述第二控制器设置在电池包内,所述电池包内还设有加热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电池的电芯温度,根据所述电芯温度生成电池加热请求;将所述电池加热请求发送至逆变器的第一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一控制器在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能量信息和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时,生成允许加热指令;收到所述允许加热指令时,建立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连接,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加热准备完成信号,以使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时为电池加热,避免电池在低温条件下工作,保证了电池的充放电需求,节约了光伏能量,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电芯温度生成电池加热请求,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在所述电芯温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生成电池加热请求。
在该步骤中,第二温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例如,第二温度阈值可以设置为-5摄氏度至-15摄氏度内的任一温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在所述电芯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且高于第二温度阈值时,生成自加热请求;将所述自加热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据所述自加热请求生成允许自加热指令;接收所述允许自加热指令,根据所述自加热指令建立所述电池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的电连接,控制所述电池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以对所述电池加热。
在该步骤中,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其中,第一温度预设高于第二温度阈值。例如,可以将第一温度预设设置为0摄氏度至10摄氏度内的任一温度,第二温度阈值设置为-5摄氏度至-15摄氏度内的任一温度。
在所述电芯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且高于第二温度阈值时,生成自加热请求,将该自加热请求发送至第一控制器,使第一控制器基于该自加热请求判断是否允许电池自加热,在收到第一控制器允许自加热指令后,再进行自加热处理,从而实现用户对加热装置采用的电源的控制。
在该步骤中,参见图7所示的电池内部电路示意图,电池内部可以包括电芯组、第二控制器(图中示为BMS控制器)、第一开关S4、第二开关S5、第三开关S6以及加热装置。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池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时,可以控制第一开关S4、第二开关S5以及第三开关S6闭合,从而利用电池作为电源对加热装置进行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还可以包括:在所述电芯温度高于第一温度阈值时,第二控制器生成结束加热请求,将该结束加热请求发送至第一控制器,从而停止逆变器对加热装置的加热。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池加热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变换器、第二变换器、逆变器、继电器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变换器的第一端口与光伏面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变换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逆变器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逆变器的第二端口通过所述继电器与电网电连接,所述逆变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变换器的第二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二变换器的第一端口与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按照如下步骤为所述电池加热,所述电池设置在电池包内,所述电池包内还设有加热装置:收到电池加热请求时,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能量信息和管理信息,若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则生成允许加热指令,将所述允许加热指令发送至所述电池的第二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建立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连接,并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加热准备完成信号;收到所述加热准备完成信号时,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以对所述电池加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端口则是指设备或装置上的物理连接点,用于连接电缆、插头、插座等,以实现实际的物理连接和数据传输。端口可以是输入端口、输出端口或双向端口,具体取决于其功能和用途。将同一设备或装置上设置的不同的端口,称为第一端口或第二端口,以对端口进行区分,例如,第一变换器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逆变器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参见图8,图中展示了第一变换器DC/DC1,第二变换器DC/DC1,逆变器DC/AC,图中PCS控制器即第一控制器,继电器包括SL和SN
图9中展示了DC/DC1和DC/DC2的具体结构,其中,DC/DC1包括第一电容器C1、第一电感L1、第七开关S7和二极管D1;DC/DC2包括第二电容器C2、第八开关S8、第九开关S9、第二电感L2。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时为电池加热,避免电池在低温条件下工作,保证了电池的充放电需求,节约了光伏能量,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该第一控制器还可以用于按照上述应用于逆变器的第一控制器的电池加热方法对应的多种实施方式进行电池加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逆变器处于并网模式时,所述能量供给端包括光伏面板和电网;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管理信息,包括:获取所述光伏面板和所述电网的并网功率信息、电池交流功率转换效率信息以及电池加热功率信息,将所述并网功率信息、所述电池交流功率转换效率信息以及所述电池加热功率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若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包括:若所述并网功率信息和所述电池交流功率转换效率信息的乘积大于所述电池加热功率信息,则确定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包括: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光伏面板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逆变器处于并网模式时,所述能量供给端包括电网;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管理信息,包括:获取所述电网的供电管理信息,将所述供电管理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若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包括:根据所述电池加热请求确定目标加热时间段,根据所述供电管理信息确定供电时间段和加热指示信息;若所述目标加热时间段在所述供电时间段内,且所述加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加热,则确定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包括: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电网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逆变器处于离网模式时,所述能量供给端包括光伏面板,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能量信息,包括:获取所述光伏面板的电压值,将所述光伏面板的电压值作为能量信息;若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包括:若所述光伏面板的电压值大于预设的电压阈值,则确定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包括: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光伏面板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所述加热装置供电,包括:获取所述加热装置的电阻值和目标电池加热功率值;基于所述电阻值和所述目标电池加热功率值计算目标电压值;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按照所述目标电压值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收到自加热请求时,断开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的电连接,向所述第二控制器发送允许自加热指令,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根据所述自加热指令建立所述电池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的电连接,控制所述电池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以对所述电池加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加热请求,由所述第二控制器在所述电芯温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生成;所述二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电芯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且高于第二温度阈值时生成自加热请求。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池加热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加热装置、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继电器和所述电池的第二控制器,所述加热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组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加热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组和所述继电器与所述电池包的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按照如下步骤为所述电池加热:获取所述电池的电芯温度,根据所述电芯温度生成电池加热请求;将所述电池加热请求发送至逆变器的第一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一控制器在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能量信息和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时,生成允许加热指令;收到所述允许加热指令时,建立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连接,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加热准备完成信号,以使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图7中展示了电池包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加热装置的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电池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的第二端口通过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电池的第二端口电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的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继电器与所述电池包的第一接口电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的第二端口通过所述继电器与所述电池包的第二接口电连接。图7中,电芯组表示电池,第一开关S4、第二开关S5和第三开关S6组成第一开关组,第三开关S6组成第二开关组,图中未示出继电器,“+”和“-”处表示电池包的接口,该接口用于和逆变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参见图11,图11中展示了电池包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图11中,锂电池模组表示电池,加热控制继电器KM3和总正控制继电器KM1组成第一开关组,总负控制继电器KM2和总正控制继电器KM1组成第二开关组,断路器AK与电池包的接口连接,其中,“BAT+”和“BAT-”处表示电池包的接口。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时为电池加热,避免电池在低温条件下工作,保证了电池的充放电需求,节约了光伏能量,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该第二控制器还可以用于按照上述应用于电池的第二控制器的电池加热方法对应的多种实施方式进行电池加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电芯温度生成电池加热请求,包括:在所述电芯温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生成电池加热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在所述电芯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且高于第二温度阈值时,生成自加热请求;将所述自加热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据所述自加热请求生成允许自加热指令;接收所述允许自加热指令,根据所述自加热指令建立所述电池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的电连接,控制所述电池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以对所述电池加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加热系统,包括上述的逆变器和上述的电池包;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通信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的混合储能系统接线示意图,图6中展示了光伏面板、电网、逆变器和电池包的一种可能的接线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上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在被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用于使电子设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机器可读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在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用于使上述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在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
参考图4,现将描述可以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其是可以应用于本发明的各方面的硬件设备的示例。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电子的计算机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发明的实现。
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包括计算单元4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40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4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4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403中,还可存储电子设备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计算单元401、ROM 402以及RAM 403通过总线4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405也连接至总线404。
电子设备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405,包括:输入单元406、输出单元407、存储单元408以及通信单元409。输入单元406可以是能向电子设备输入信息的任何类型的设备,输入单元406可以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和/或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单元407可以是能呈现信息的任何类型的设备,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显示器、扬声器、视频/音频输出终端、振动器和/或打印机。存储单元408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光盘。通信单元409允许电子设备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调制解调器、网卡、红外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收发机和/或芯片组,例如蓝牙设备、WiFi设备、WiMax设备、蜂窝通信设备和/或类似物。
计算单元4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计算单元40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计算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计算单元4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方法实施例可被实现为计算机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4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402和/或通信单元4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电子设备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单元4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上述的方法。
用于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计算机程序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计算机程序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计算机程序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并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并提供有相应的操作入口,供用户选择授权或者拒绝。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实施例”一词在本说明书中指的是结合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该短语出现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并不一定意味着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意味着与其它实施例相互排斥而具有独立性或可供选择。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尤其,对于装置、设备、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电池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逆变器的第一控制器,所述电池设置在电池包内,所述电池包内还设有加热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收到电池加热请求时,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能量信息和管理信息,若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则生成允许加热指令,将所述允许加热指令发送至所述电池的第二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建立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连接,并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加热准备完成信号;
收到所述加热准备完成信号时,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以对所述电池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逆变器处于并网模式时,所述能量供给端包括光伏面板和电网;
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管理信息,包括:获取所述光伏面板和所述电网的并网功率信息、电池交流功率转换效率信息以及电池加热功率信息,将所述并网功率信息、所述电池交流功率转换效率信息以及所述电池加热功率信息作为管理信息;
若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包括:若所述并网功率信息和所述电池交流功率转换效率信息的乘积大于所述电池加热功率信息,则确定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
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包括: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光伏面板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逆变器处于并网模式时,所述能量供给端包括电网;
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管理信息,包括:获取所述电网的供电管理信息,将所述供电管理信息作为管理信息;
若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包括:根据所述电池加热请求确定目标加热时间段,根据所述供电管理信息确定供电时间段和加热指示信息;若所述目标加热时间段在所述供电时间段内,且所述加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加热,则确定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
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包括: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电网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逆变器处于离网模式时,所述能量供给端包括光伏面板,
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能量信息,包括:获取所述光伏面板的电压值,将所述光伏面板的电压值作为能量信息;
若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包括:若所述光伏面板的电压值大于预设的电压阈值,则确定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
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包括: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光伏面板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所述加热装置供电,包括:
获取所述加热装置的电阻值和目标电池加热功率值;
基于所述电阻值和所述目标电池加热功率值计算目标电压值;
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按照所述目标电压值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收到自加热请求时,断开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的电连接,向所述第二控制器发送允许自加热指令,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根据所述自加热指令建立所述电池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的电连接,控制所述电池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以对所述电池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加热请求,由所述第二控制器在所述电池的电芯温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生成;
所述第二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电芯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且高于第二温度阈值时生成自加热请求。
8.一种电池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池的第二控制器,所述电池和所述第二控制器设置在电池包内,所述电池包内还设有加热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电池的电芯温度,根据所述电芯温度生成电池加热请求;
将所述电池加热请求发送至逆变器的第一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一控制器在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能量信息和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时,生成允许加热指令;
收到所述允许加热指令时,建立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连接,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加热准备完成信号,以使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电芯温度生成电池加热请求,包括:
在所述电芯温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生成电池加热请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电芯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且高于第二温度阈值时,生成自加热请求;
将所述自加热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据所述自加热请求生成允许自加热指令;
接收所述允许自加热指令,根据所述自加热指令建立所述电池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的电连接,控制所述电池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以对所述电池加热。
11.一种电池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变换器、第二变换器、逆变器、继电器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变换器的第一端口与光伏面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变换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逆变器的第一端口电连接,所述逆变器的第二端口通过所述继电器与电网电连接,所述逆变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变换器的第二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二变换器的第一端口与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按照如下步骤为所述电池加热,所述电池设置在电池包内,所述电池包内还设有加热装置:
收到电池加热请求时,获取所述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能量信息和管理信息,若所述能量信息和所述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则生成允许加热指令,将所述允许加热指令发送至所述电池的第二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器建立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连接,并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加热准备完成信号;收到所述加热准备完成信号时,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以对所述电池加热。
12.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加热装置、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继电器和所述电池的第二控制器,所述加热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组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加热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组和所述继电器与所述电池包的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按照如下步骤为所述电池加热:
获取所述电池的电芯温度,根据所述电芯温度生成电池加热请求;
将所述电池加热请求发送至逆变器的第一控制器,以使所述第一控制器在逆变器的能量供给端的能量信息和管理信息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时,生成允许加热指令;
收到所述允许加热指令时,建立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连接,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发送加热准备完成信号,以使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所述逆变器利用所述能量供给端为所述加热装置供电。
13.一种电池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加热装置和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包;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通信连接。
14.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机器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202148.9A 2023-09-18 2023-09-18 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及系统、电池包 Pending CN1169605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02148.9A CN116960526A (zh) 2023-09-18 2023-09-18 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及系统、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02148.9A CN116960526A (zh) 2023-09-18 2023-09-18 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及系统、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0526A true CN116960526A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62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02148.9A Pending CN116960526A (zh) 2023-09-18 2023-09-18 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及系统、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60526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4996A (zh) * 2018-12-21 2020-06-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
CN111430846A (zh) * 2020-03-31 2020-07-1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设备、系统、存储介质和车辆
EP3758131A1 (en) * 2019-06-24 2020-12-30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pack heat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2952882A (zh) * 2021-04-13 2021-06-11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变换系统、储能变换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899913A (zh) * 2022-05-23 2022-08-12 浙江艾罗网络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储能逆变器离网模式下电池充放电电流控制方法
CN115347276A (zh) * 2022-08-18 2022-11-15 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加热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5377555A (zh) * 2022-04-26 2022-11-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190854A (zh) * 2022-09-05 2023-05-30 阿特拉斯·科普柯(无锡)压缩机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系统和它的控制方法以及移动灯塔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4996A (zh) * 2018-12-21 2020-06-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
EP3758131A1 (en) * 2019-06-24 2020-12-30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pack heat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1430846A (zh) * 2020-03-31 2020-07-1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设备、系统、存储介质和车辆
CN112952882A (zh) * 2021-04-13 2021-06-11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变换系统、储能变换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77555A (zh) * 2022-04-26 2022-11-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99913A (zh) * 2022-05-23 2022-08-12 浙江艾罗网络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储能逆变器离网模式下电池充放电电流控制方法
CN115347276A (zh) * 2022-08-18 2022-11-15 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加热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6190854A (zh) * 2022-09-05 2023-05-30 阿特拉斯·科普柯(无锡)压缩机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系统和它的控制方法以及移动灯塔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制冷学会等: "《中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发展》", 31 March 20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pages: 33 *
刘勇等: "《坦克装甲车辆电气系统设计》", 30 April 2019,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pages: 9 *
肖浚仿: "《纯电动轿车基础》", 30 April 2018,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pages: 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94216B (zh) 一种光储充系统的参数配置方法及终端
CN104022527B (zh) 直流微网系统
CN109713699B (zh) 一种能源管理方法及智能光储装置
WO2024041383A1 (zh) 储能系统及电池管理系统的供电控制方法
CN209709744U (zh) 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通信基站供电系统
CN104578433A (zh) 一种可切换的电力储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5515032B (zh) 智能微网储能控制方法
CN114744610A (zh) 一种低压台区内分布式光伏与储能数据处理系统
CN214154033U (zh) 智能充电系统
CN111404248A (zh) 基于燃料电池测试与充电桩耦合的微网系统及方法
CN106936146B (zh) 一种家庭太阳能储能发电系统
CN102931688B (zh) 混合式可再生能源供电装置
CN201877843U (zh) 钒液流电池储能监控系统
CN209803301U (zh) 一种基于燃料电池测试的微网系统
CN110829953A (zh) 基于储能的离网式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6404683A (zh) 一种柔直互联系统的能量调控方法、装置、终端和介质
CN208127888U (zh) 一种储能备电一体化ups电源系统
CN203522341U (zh) 一种可切换的电力储能系统
CN116960526A (zh) 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及系统、电池包
CN203536974U (zh) 一种区域分布式光伏供电并网系统
CN105375503A (zh) 一种储能就地监控系统
CN113437790A (zh) 一种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2564174A (zh) 一种智能光伏并网箱及系统
CN102969754B (zh) 蓄电池组连接电路及智能蓄电池组
CN111711214A (zh) 一种微电网调度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