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37790A - 一种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37790A
CN113437790A CN202110857530.8A CN202110857530A CN113437790A CN 113437790 A CN113437790 A CN 113437790A CN 202110857530 A CN202110857530 A CN 202110857530A CN 113437790 A CN113437790 A CN 113437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electric energy
energy storage
bus capacitor
power gen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575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进
李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ux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ux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ux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ux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5753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377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37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779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42The other DC source being a battery actively interacting with the first one, i.e. battery to battery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4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using capacitors as storage or buffer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02J2300/26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involvin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trol for photovoltaic sou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新能源领域,提供了一种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分别与直流母线电容电性连接,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能够接收光伏发电板输入的电能,并将光伏发电板输入的电能传输至直流母线电容。储能电池,储能电池与直流母线电容电性连接,储能电池能够基于控制单元的控制向直流母线电容输出电能或接收直流母线电容向储能电池传输的电能;直流母线电容与光伏逆变器端口电性连接,光伏逆变器端口能够与光伏逆变器相连接,直流母线电容能够基于控制单元的控制通过所述光伏逆变器端口输出符合所述光伏逆变器需求的电能;控制单元能够对直流母线电容所输出的电能及所述储能电池输出和输入的电能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日益加快,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传统的化石能源不仅对环境的污染严重且其储量正在日趋枯竭,因此开发可利用再生能源和各种绿色能源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一种,并不断得到发展,基于太阳能利用的光伏发电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有的光伏发电并网应用主要采用逆变器变压与变电站组合模式,将光伏面板安装在支架上并组成光伏阵列对太阳辐射能进行转换,由太阳辐射能转换而来的直流电能汇入光伏并网逆变器,光伏并网逆变器将直流电能逆变转换为交流电送入电网。
随着光伏发电站的不断投入使用,对光伏发电设备的改造也在持续进行,常见的改造方法包括在原有光伏发电模组上额外增加光伏板,然而额外增加光伏板,多个光伏板连接于同一逆变器,其输出功率限制于逆变器的型号,当光伏面板所产生的电能量大于逆变器的输出功率时,容易造成部分电能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储能发电设备,旨在提供一种将原有光伏并网电站改造为光伏并网储能电站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及相应控制方法。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包括: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分别与直流母线电容电性连接,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能够接收光伏发电板输入的电能,并将所述光伏发电板输入的电能传输至直流母线电容;储能电池,所述储能电池与所述直流母线电容电性连接,所述储能电池能够基于控制单元的控制向所述直流母线电容输出电能或接收所述直流母线电容向所述储能电池传输的电能;所述直流母线电容与光伏逆变器端口电性连接,所述光伏逆变器端口能够与光伏逆变器相连接,所述直流母线电容能够基于控制单元的控制通过所述光伏逆变器端口输出符合所述光伏逆变器需求的电能;所述控制单元能够对直流母线电容所输出的电能及所述储能电池输出和输入的电能进行控制。通过上述设备进而使得光伏发电板输入的电能可基于控制单元的调控输入至储能电池,进而在光伏发电板输入的电能功率超出光伏逆变器所能处理范围时,将剩余功率存储至储能电池,并在光伏发电板输入的电能功率较低时输出储能电池所具有的电能,以保证光伏能源的有效利用,并提供一种将原有光伏并网电站改造为光伏并网储能电站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分别与直流母线电容电性连接,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能够接收光伏发电板输入的电能,并将所述光伏发电板输入的电能传输至直流母线电容;
储能电池,所述储能电池与所述直流母线电容电性连接,所述储能电池能够基于控制单元的控制向所述直流母线电容输出电能或接收所述直流母线电容向所述储能电池传输的电能;
所述直流母线电容与光伏逆变器端口电性连接,所述光伏逆变器端口能够与光伏逆变器相连接,所述直流母线电容能够基于控制单元的控制通过所述光伏逆变器端口输出符合所述光伏逆变器需求的电能;
所述控制单元能够对直流母线电容所输出的电能及所述储能电池输出和输入的电能进行控制。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可选的,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分别与直流母线电容电性连接,包括:
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分别通过boost电路与直流母线电容电性连接,
所述将所述光伏发电板输入的电能传输至直流母线电容,包括:
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能够通过所述boost电路将所述光伏发电板输入的电能传输至直流母线电容;
所述控制单元能够对所述boost电路进行控制。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可选的,所述储能电池能够基于控制单元的控制向所述直流母线电容输出电能或接收所述直流母线电容向所述储能电池传输的电能,包括:
所述储能电池通过buck-boost电路与所述直流母线电容电性连接,所述储能电池能够通过所述buck-boost电路向所述直流母线电容传输电能或接收所述直流母线电容向所述储能电池传输的电能;
所述控制单元能够对所述buck-boost电路进行控制。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可选的,所述所述直流母线电容与光伏逆变器端口电性连接,包括:
所述直流母线电容通过buck电路与光伏逆变器端口电性连接;
所述直流母线电容能够基于控制单元的控制通过所述光伏逆变器端口向所连接的光伏逆变器输出符合所述光伏逆变器需求的电能,包括:
所述直流母线电容能够通过所述buck电路输出符合所述光伏逆变器需求的电能;
所述控制单元能够对所述buck电路进行控制。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用于与用户交互的控制界面组件。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最高功率点跟踪子单元,所述最高功率跟踪子单元用于对各个光伏发电板端口所连接的光伏发电板进行最高功率点跟踪。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可选的,所述设备还包括:
监控单元,所述监控单元用于监控所述光伏发电板及所述储能电池的相关信息,将所述相关信息上传至服务器,接收服务器依据所述相关信息生成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以使得所述控制单元依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直流母线电容所输出的电能及所述储能电池输出和输入的电能进行控制。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可选的,所述光伏逆变器端口为多个;多个所述光伏逆变器端口能够分别连接光伏逆变器的不同端口。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储能发电设备的控制方法,可选的,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包括:
接收用户对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的设置;
判断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与所述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大于所述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则将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中超出所述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部分通过直流母线电容输入储能电池。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控制方法,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小于所述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则从所述储能电池输出预存电能至所述直流母线电容,输出的预存电能的功率等于所述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与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之间的差值。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控制方法,可选的,
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直流母线电容通过所述光伏逆变器端口输出的电能的电压及电流大小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直流母线电容通过所述光伏逆变器端口输出的电能的电压及电流符合光伏输出曲线。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控制方法,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控所述光伏发电板及所述储能电池的相关信息;
将所述相关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接收所述服务器依据所述相关信息生成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以使得所述控制单元依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直流母线电容所输出的电能及所述储能电池输出和输入的电能进行控制。
通过监控模块,与云端服务器进行交互,在云端服务器与电网公司或者其他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发出或者吸收能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当前光伏发电系统的一个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4为光伏发电板功率时间关系示意图;
图5为另一光伏发电板功率时间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光伏储能发电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环境下储能电池工作情况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环境下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向光伏逆变器的输出功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100包括:光伏发电板端口(101、102)、储能电池103、直流母线电容104、光伏逆变器端口105和控制单元106。
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101-102),分别与直流母线电容电性连接,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能够接收光伏发电板输入的电能,并将所述光伏发电板输入的电能传输至直流母线电容。光伏发电板端口用于连接光伏发电板,并将光伏发电板产生的电能传输至直流母线电容104,由于本设备应用于多个光伏发电板经单个光伏逆变器传输电能至电网这一场景,因此需配套设置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以便多个光伏发电板经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接入本设备。
储能电池103与所述直流母线电容104电性连接,所述储能电池能够基于控制单元106的控制向所述直流母线电容104输出电能或接收所述直流母线电容104向所述储能电池103传输的电能。储能电池由一个或多个储能蓄电池构成,储能蓄电池可为锂电池或铅酸蓄电池,储能电池103还可包括用以保证用电安全的电池管理单元,具体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做限定。储能电池103基于控制单元106的控制进行充电或放电,具体而言,充电和放电的情况依据光伏发电板所输入的电能功率情况而定,若光伏发电板所输入的电能功率低于光伏逆变器的处理范围或低于用户预先设置的预设功率值时,则从储能电池向直流母线电容传输电量,以补足功率,若光伏发电板所输入的电能功率高于光伏逆变器的处理范围或低于用户预先设置的预设功率值时,则将部分光伏发电板所传入的电能存储至储能电池内,以保证光伏能源不被浪费。
直流母线电容104与光伏逆变器端口105电性连接,所述光伏逆变器端口105能够与光伏逆变器相连接,所述直流母线电容104能够基于控制单元的控制通过所述光伏逆变器端口105输出符合所述光伏逆变器需求的电能。直流母线电容104可通过光伏逆变器端口105向光伏逆变器输出电能,并可基于控制单元106的控制对所输出电能的电压及电流大小进行控制。可选的,控制单元可控制直流母线电容所输出的电能符合光伏输出曲线,即对直流母线电容所输出的电能的电流电压曲线进行控制,使其模拟光伏发电板输出的实际情况,进而使得光伏逆变器可更好的对输入功率进行处理,提高本方案的可实施性,具体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做限定。电能经光伏逆变器端口传输至外部逆变器后由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最终进入市电。
控制单元106能够对直流母线电容104所输出的电能及所述储能电池103输出和输入的电能进行控制。以保证直流母线电容104所输出的电能符合光伏逆变器的处理标准或用户的需求。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包括: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储能电池,直流母线电容、光伏逆变器端口及控制单元,通过上述各个部件配合,进而能够对直流母线电容所输出的电能及所述储能电池输出和输入的电能进行控制。通过上述设备使得光伏发电板输入的电能可基于控制单元的调控输入至储能电池,从而在光伏发电板输入的电能功率超出光伏逆变器所能处理范围时,将部分电能存储至储能电池,并在光伏发电板输入的电能功率较低时输出储能电池所具有的电能,以保证光伏能源的有效利用。
基于上述图1所提供的实施例,可选的,本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更为详细的实施例。具体请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光伏储能发电设备200的一个电路示意图,包括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201、储能电池202、多个光伏逆变器端口203及多个直流母线电容204,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电路示意图中并未画出控制单元结构,但不应认为不存在该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基于设备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控制单元位置,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分别通过boost电路与直流母线电容电性连接,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能够通过所述boost电路将所述光伏发电板输入的电能传输至直流母线电容。boost电路用于将光伏输入的电压范围扩宽并支持MPPT算法的进行。控制单元能够对所述boost电路进行控制。控制单元还包括最高功率点跟踪子单元,最高功率跟踪子单元可基于所述boost电路对各个光伏发电板端口所连接的光伏发电板进行最高功率点跟踪。
储能电池通过buck-boost电路与所述直流母线电容电性连接,储能电池能够通过buck-boost电路向直流母线电容传输电能或接收所述直流母线电容向所述储能电池传输的电能,控制单元能够对所述buck-boost电路进行控制,控制单元通过对buck-boost电路的控制进而完成对电池充放电功率的控制。
直流母线电容通过buck电路与光伏逆变器端口电性连接,直流母线电容能够通过所述buck电路输出符合所述光伏逆变器需求的电能;控制单元能够对所述buck电路进行控制。进而使得直流母线电容通过每个光伏逆变器端口输出的电能功率符合光伏逆变器的要求,并且对直流母线电容输出的IV曲线进行控制,使其模拟光伏曲线输出,保证能源利用效率。光伏逆变器端口为多个,多个所述光伏逆变器端口能够分别连接光伏逆变器的不同端口。
值得注意的是,直流母线电容的输出功率与本设备所连接的光伏逆变器的设备参数相关联,也可依据用户的设置而定,具体的,控制单元可包括用于与用户交互的控制界面组件,用户可通过控制界面组件输入相应的功率设置,控制界面组件可为触屏输入或按键输入,具体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做限定。
可选的,本设备还可包括:监控单元,所述监控单元用于监控所述光伏发电板及所述储能电池的相关信息,具体的如光伏发电板的功率信息,储能电池的设备信息、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等信息,具体信息种类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做限定。将所述相关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在电网公司或其他控制单元的处理,处理产生适应于当前状态的控制指令,再下发至监控单元,监控单元接收服务器依据所述相关信息生成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以使得所述控制单元依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直流母线电容所输出的电能及所述储能电池输出和输入的电能进行控制,进行设备发出或吸收能量的控制。基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储能发电设备控制方法,下面进行具体介绍。
在进行本实施例介绍前,有必要对现有的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过程进行介绍,请参照图3,图3为当前光伏发电系统的一个工作流程示意图,光伏输入的功率时间曲线如图3左侧所示,光伏电能输入随时间不断变化呈半圆形曲线,存在最高点及功率为0点,光伏电能输入至光伏逆变器(DC/AC转换器)光伏逆变器将光伏发电板所发出的电能由交流转换为直流并传输至市电,进而完成光伏发电并网过程。
随着光伏发电站的不断投入使用,逐渐出现了对光伏发电设备进行改造的需求,常见的改造方法包括在原有光伏发电模组上额外增加光伏板,然而额外增加光伏板,多个光伏板连接于同一逆变器,其输出功率如图4及图5所示,二者的输出功率最高点会相互叠加,导致某些时刻光伏板输出较高,对于原有的光伏板所连接的逆变器而言,受限于设备型号,无法处理超出功率规格部分的能量,因此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能量浪费。
基于上述原因,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光伏储能发电设备的使用方法,应用于如前述图1及图2实施例所提供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中的控制单元,请参照图6,本申请提供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601至步骤603。
601、接收用户对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的设置。
接收用户对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的设置,所设置的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基于本设备所连接的光伏逆变器而定,小于本设备所连接的光伏逆变器设备所支持的最大功率,具体的数值可基于用户需求而设置,此处不做限定。
602、判断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与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
具体的可基于光伏发电板端口与直流母线电容的连接部分所具有的的boost电路进行MPPT追踪,实时获得各块光伏电池板所提供的功率大小,并将其加和获得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将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与用户所设置的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相比较,若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小于所述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则说明当前光伏板所输入的功率可被光伏逆变器正常处理,可直接输出至光伏逆变器,若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大于所述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则执行步骤603、将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中超出所述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部分通过直流母线电容输入储能电池。
603、将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中超出伏逆变器额定功率的剩余功率通过直流母线电容输入储能电池。
若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大于所述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则将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中超出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的剩余功率部分通过直流母线电容输入储能电池,如当前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为P1,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为P2,P1大于P2则剩余功率部分即为P1-P2。进而将超出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部分存储至储能电池中,以保证不存在能源浪费。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方案对光伏发电板输入的电能进行检测,并在输入电能功率超出光伏逆变器所能处理范围时,将部分电能存储至储能电池,进而保证了光伏能源的有效利用。
基于上述图6所提供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的控制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更为具体可实施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的控制方法,具体请参照图7,本申请所提供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701至步骤705。
701、接收用户对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的设置。
702、判断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与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
703、将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中超出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的剩余功率通过直流母线电容输入储能电池。
上述步骤701至步骤703与前述图6对应实施例中步骤601至步骤603类似,具体此处不作赘述。
704、将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中超出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部分通过直流母线电容输入储能电池。
若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小于所述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则从所述储能电池输出预存电能至所述直流母线电容,输出的预存电能的功率等于所述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与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之间的差值。在光伏发电板输出的电能功率较小时,则将储能电池所存储的电能输出,以使得光伏发电板输出的功率与储能电池所输出的功率之和等于光伏逆变器的额定功率。通过上述不同方式的功率调整,使得光伏板输出能源被有效利用。
储能电池的功率输入输出情况可参照图8在光伏板输入的电能功率较低时则储能电池放电(即图中以短划线覆盖的部分),当光伏板输入的电能功率较高时,则储能电池对自身充电(即图中以点覆盖的部分)进而使得通过本设备输出的功率时间线如图8所示,其中短斜线覆盖部分为电池输出,长斜线覆盖部分为光伏板输出,通过光伏板输入和储能电池输出,保证向光伏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保持在同一水平。
705、对直流母线电容通过光伏逆变器端口输出的电能的电压及电流大小进行控制,以使得直流母线电容通过光伏逆变器端口输出的电能的电压及电流符合光伏输出曲线。
对直流母线电容的输出进行控制,以使其输出电能的电压及电流符合光伏输出曲线。进而进一步保证光伏能源的可被光伏逆变器有效利用。
可以理解的是,本设备的控制过程也可依据监控单元与服务器的交互完成,即监控单元监控所述光伏发电板及所述储能电池的相关信息,具体的如光伏发电板的功率信息,储能电池的设备信息、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等信息,具体信息种类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做限定。
监控单元将所述相关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在电网公司或其他控制单元的处理,处理产生适应于当前状态的控制指令,再下发至监控单元。
监控单元接收服务器依据所述相关信息生成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以使得所述控制单元依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直流母线电容所输出的电能及所述储能电池输出和输入的电能进行控制,进行设备发出或吸收能量的控制。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分别与直流母线电容电性连接,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能够接收光伏发电板输入的电能,并将所述光伏发电板输入的电能传输至所述直流母线电容;
储能电池,所述储能电池与所述直流母线电容电性连接,所述储能电池能够基于控制单元的控制向所述直流母线电容输出电能或接收所述直流母线电容向所述储能电池传输的电能;
所述直流母线电容与光伏逆变器端口电性连接,所述光伏逆变器端口能够与光伏逆变器相连接,所述直流母线电容能够基于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通过所述光伏逆变器端口输出符合所述光伏逆变器需求的电能;
所述控制单元能够对所述直流母线电容所输出的电能及所述储能电池输出和输入的电能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分别与直流母线电容电性连接,包括:
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分别通过boost电路与所述直流母线电容电性连接,
所述将所述光伏发电板输入的电能传输至所述直流母线电容,包括:
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能够通过所述boost电路将所述光伏发电板输入的电能传输至所述直流母线电容;
所述控制单元能够对所述boost电路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池能够基于控制单元的控制向所述直流母线电容输出电能或接收所述直流母线电容向所述储能电池传输的电能,包括:
所述储能电池通过buck-boost电路与所述直流母线电容电性连接,所述储能电池能够通过所述buck-boost电路向所述直流母线电容传输电能或接收所述直流母线电容向所述储能电池传输的电能;
所述控制单元能够对所述buck-boost电路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母线电容与光伏逆变器端口电性连接,包括:
所述直流母线电容通过buck电路与所述光伏逆变器端口连接;
所述直流母线电容能够基于控制单元的控制通过所述光伏逆变器端口向所连接的光伏逆变器输出符合所述光伏逆变器需求的电能,包括:
所述直流母线电容能够通过所述buck电路输出符合所述光伏逆变器需求的电能;
所述控制单元能够对所述buck电路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用于与用户交互的控制界面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最高功率点跟踪子单元,所述最高功率跟踪子单元用于对各个光伏发电板端口所连接的光伏发电板进行最高功率点跟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监控单元,所述监控单元用于监控所述光伏发电板及所述储能电池的相关信息,将所述相关信息上传至服务器,接收服务器依据所述相关信息生成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以使得所述控制单元依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直流母线电容所输出的电能及所述储能电池输出和输入的电能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逆变器端口为多个,多个所述光伏逆变器端口能够分别连接光伏逆变器的不同端口。
9.一种光伏储能发电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中的控制单元,包括:
接收用户对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的设置;
判断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与所述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大于所述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则将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中超出所述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的剩余功率通过所述直流母线电容输入所述储能电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小于所述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则从所述储能电池输出预存电能至所述直流母线电容,输出的预存电能的功率等于所述光伏逆变器额定功率与所述多个光伏发电板端口输入的电能功率之间的差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直流母线电容通过所述光伏逆变器端口输出的电能的电压及电流大小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直流母线电容通过所述光伏逆变器端口输出的电能的电压及电流符合光伏输出曲线。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储能发电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控所述光伏发电板及所述储能电池的相关信息;
将所述相关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接收所述服务器依据所述相关信息生成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以使得所述控制单元依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直流母线电容所输出的电能及所述储能电池输出和输入的电能进行控制。
CN202110857530.8A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Withdrawn CN1134377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57530.8A CN113437790A (zh)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57530.8A CN113437790A (zh)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7790A true CN113437790A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62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57530.8A Withdrawn CN113437790A (zh)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3779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55103A (zh) * 2023-08-28 2023-12-01 浙江艾罗网络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逆变器功率控制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55103A (zh) * 2023-08-28 2023-12-01 浙江艾罗网络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逆变器功率控制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7155103B (zh) * 2023-08-28 2024-05-07 浙江艾罗网络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逆变器功率控制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u et al. A hybrid AC/DC microgrid and its coordination control
Fakham et al. Power control design of a battery charger in a hybrid active PV generator for load-following applications
US20220158464A1 (en) Ev charger with adaptable charging protocol
WO2023029335A1 (zh) 一种光储充系统的参数配置方法及终端
CN103545907B (zh) 办公用光伏直流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181185A (zh) 一种应用燃料电池的直流微网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681700B (zh)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模式转换方法
CN105552952A (zh) 一种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Akbari et al. Voltage control of a hybrid ac/dc microgrid in stand-alone operation mode
US10320327B1 (en) Power storage power conditioner
CN211790787U (zh) 一种应用燃料电池的直流微网系统
CN113437790A (zh) 一种光伏储能发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3746160A (zh) 一种光伏能充换电柜系统和方法
Vijayakumar et al. Design of public plug-i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for improving LVRT capability of grid connected wind power generation
CN112510768A (zh) 供电系统
CN216451179U (zh) 一种光伏储能发电设备
CN104767468A (zh) 一种太阳能服务器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12380953U (zh) 一种智能型光伏并离网一体储能逆变器
Moradi et al. Study of a DC micro-gird configuration to produce hydrogen (DCMG-H2)
Wen et al. Multiple roles coordinated control of battery storage units in a large‐scale island microgrid application
CN110896230B (zh) 一种sofc发电系统以及sofc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2838608A (zh) 一种储能系统
Leite et al. Analysis of the operation of a microgrid with renewable distributed generation
CN111277003A (zh) 一种微电网配电系统
CN116826848B (zh) 一种用于直流耦合孤岛系统的能量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