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59728A - 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平台 - Google Patents

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59728A
CN116959728A CN202310993455.7A CN202310993455A CN116959728A CN 116959728 A CN116959728 A CN 116959728A CN 202310993455 A CN202310993455 A CN 202310993455A CN 116959728 A CN116959728 A CN 1169597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production
actual
production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934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59728B (zh
Inventor
宛田宾
袁泉
许保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i Cloud Chai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zhi Cloud Chai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i Cloud Chai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zhi Cloud Chai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9345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597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59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597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597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597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alculating health indices; for individu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5Human resour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9Time management, e.g. calendars, reminders, meetings or time accounting
    • G06Q10/1091Recording time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patient-specific data, e.g. for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平台,根据生产线中各生产节点的生产属性,确定第一信息采集表和额外采集信息的环境触发条件;基于环境获取设备获取环境信息,在判断环境信息达到环境触发条件时,根据额外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得到工作人员的当前数据信息,获取工作人员的差异工作时长;控制中继采集设备以实际采集频率进行信息采集;判断当前数据信息和预设数据信息的差值满足预设虚弱提醒条件时,生成身体预警信息,基于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差异工作时长和极限工作时长的占比,生成时间预警信息,基于身体预警信息和/或时间预警信息进行预警。

Description

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平台。
背景技术
职业健康管理是工厂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要与工厂的全面管理职能实现有机的结合,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自适应和完善的管理系统,工厂中职工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企业的产出,因此,职业健康监管的地位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工厂对职工的职业健康管理的方式为通过智能设备实时检测生产线中职工的各项身体指标,比如,通过智能手表,当指标出现异常时,则进行及时的介入和管理,从而到达健康管理的目的,但,职工所处的生产线中不同的生产设备或生产流程对应不同的生产环境,比如,高温、废气等,因此,应当针对职工所处的不同生产环境进行针对性监测,而智能设备无法进行针对性监测,且没有考虑到环境因素,并且,智能设备仅能对职工的工作时长进行统计并提醒,但无法根据职工实际的工作情况统计工作量。
因此,如何针对职工所在的生产环境不同进行针对性监测,并依据职工的实际工作量对职业健康进行及时提醒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平台,可以针对职工所在的生产环境不同进行针对性监测,并依据职工的实际工作量对职业健康进行及时提醒。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服务器根据生产线中各生产节点的生产属性,确定每个中继采集设备所对应的第一信息采集表和额外采集信息的环境触发条件,每个生产节点具有相对应的中继采集设备和极限工作时长;
中继采集设备基于所对应连接的环境获取设备获取环境信息,在判断环境信息达到相对应的环境触发条件时,则根据额外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
基于所述第一信息采集表或第二信息采集表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得到工作人员的当前数据信息,获取各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在各生产节点与中继采集设备的连接时间,得到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差异工作时长;
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所述环境信息,对各生产节点的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控制所述中继采集设备以所述实际采集频率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
判断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预设数据信息的差值满足预设虚弱提醒条件时,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基于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所述差异工作时长和所述极限工作时长的占比,生成时间预警信息,将所述身体预警信息和/或所述时间预警信息发送至工作人员的移动端。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器根据生产线中各生产节点的生产属性,确定每个中继采集设备所对应的第一信息采集表和额外采集信息的环境触发条件,每个生产节点具有相对应的中继采集设备和极限工作时长,包括:
服务器根据生产线中相应生产节点的温度,确定每个中继采集设备所对应的第一信息采集表和心率采集信息的温度触发条件;
根据生产线中相应生产节点的废气浓度,确定每个中继采集设备所对应的第一信息采集表和血氧采集信息的浓度触发条件;
每个生产节点具有相对应的中继采集设备和极限工作时长,其中,所述第一信息采集表至少包括血压。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中继采集设备基于所对应连接的环境获取设备获取环境信息,在判断环境信息达到相对应的环境触发条件时,则根据额外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包括:
中继采集设备基于所对应连接的温度传感器,获取相应生产节点的环境温度,在判断环境温度达到相对应的温度触发条件时,则根据心率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
中继采集设备基于所对应连接的废气传感器,获取相应生产节点的废气浓度,在判断废气浓度达到相对应的浓度触发条件时,则根据血氧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所述环境信息,对各生产节点的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控制所述中继采集设备以所述实际采集频率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包括:
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人员预设标准信息,得到第一调整系数,根据环境信息和环境触发条件,得到第二调整系数;
基于所述第一调整系数和所述第二调整系数,对各生产节点的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控制所述中继采集设备以所述实际采集频率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调整系数和所述第二调整系数,对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包括:
服务器根据工作人员对应的当前血压、当前心率和当前血氧与标准血压、标准心率和标准血氧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调整系数;
根据当前环境温度和温度触发条件与当前废气浓度和浓度触发条件进行计算,得到第二调整系数;
基于所述第一调整系数和所述第二调整系数,对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实际采集频率,
其中,为实际采集频率,/>为预设采集频率,/>为当前血压,/>为标准血压,/>为当前心率,/>为标准心率,/>为当前血氧,/>为标准血氧,/>为当前环境温度,/>为温度触发条件,为当前废气浓度,/>为浓度触发条件,/>为频率权重值。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预设数据信息的差值满足预设虚弱提醒条件时,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基于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所述差异工作时长和所述极限工作时长的占比,生成时间预警信息,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血压和所述标准血压的差值大于预设血压相差范围的最大值,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和/或,
判断所述当前心率和所述标准心率的差值大于预设心率相差范围的最大值,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和/或,
判断所述当前血氧和所述标准血氧的差值大于预设血氧相差范围的最大值,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
基于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所述差异工作时长和所述极限工作时长的占比,得到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差异进度;
统计各工作人员对应所述差异进度,得到各工作人员的总进度,若所述总进度占比大于等于1,则生成时间预警信息。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基于所述实际采集频率,获取各中继采集设备连接所述移动端的数量,得到对应各工作节点的连接总人数,并获取各生产节点处俯视图像采集装置所采集的在岗监测图像;
获取预设工作装像素值,基于所述预设工作装像素值对所述在岗监测图像进行人数识别,得到实际在岗人数;
判断所述实际在岗人数大于所述连接总人数时,则生成健康提醒信息,将所述健康提醒信息发送至相应生产节点的播报系统,并循环播报;
判断所述实际在岗人数小于所述连接总人数时,则生成离岗提醒信息,将所述离岗提醒信息发送至管理端。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预设工作装像素值,基于所述预设工作装像素值对所述在岗监测图像进行人数识别,得到实际在岗人数,包括:
选取所述在岗监测图像中预设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得到对应在岗监测图像的监测坐标集合;
基于所述预设工作装像素值,提取所述在岗监测图像中相同像素值的相邻像素点,得到多个人员坐标集合,统计所述人员坐标集合的数量得到第一人数;
获取上一时刻对应所述在岗监测图像中的多个人员坐标集合作为多个历史坐标集合,获取当前时刻对应所述在岗监测图像中的多个人员坐标集合作为多个当前坐标集合;
统计所述历史坐标集合等于当前坐标集合的数量,得到第二人数,根据所述第一人数和所述第二人数,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实际在岗人数。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获取各生产节点的预设在岗人数,根据所述实际在岗人数和所述预设在岗人数的比值,得到第一补充系数;
统计所述生产线中各生产节点对应的极限工作时长,得到对应生产线的生产线极限时长,根据所述极限工作时长和所述生产线极限时长的比值,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极限时长占比;
统计各生产节点对应的中继采集设备连接各移动端的连接时长,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连接总时长;
根据所述连接总时长和连接总人数的比值,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实际工作时长,统计所述实际工作时长得到对应生产线的生产线实际时长;
根据所述实际工作时长和所述生产线实际时长的比值,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实际时长占比;
根据所述各生产节点的实际时长占比和极限时长占比,得到第二补充系数;
基于所述第一补充系数和所述第二补充系数,对相应的生产节点的预设补充人数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实际补充人数;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实际补充人数,
其中,为各生产节点对应的实际补充人数,/>为预设补充人数,/>为第/>个生产节点的实际时长占比,/>为第/>个生产节点的极限时长占比,/>为第/>个生产节点的实际在岗人数,/>为第/>个生产节点的预设在岗人数,/>为补充权重值,/>为第/>个生产节点的实际工作时长,/>为第/>个生产节点的连接总人数的上限值,/>为第/>个生产节点的连接总人数,/>为第/>个连接的移动端的连接时长,/>为生产节点数量的上限值,/>为第/>个生产节点的极限工作时长;
判断所述实际补充人数小于1时,则不对相应生产节点的工作人员进行补充;
判断所述实际补充人数大于1时,则对所述实际补充人数进行向上取整处理,并以取整后的实际补充人数对相应生产节点的工作人员进行补充。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平台,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服务器根据生产线中各生产节点的生产属性,确定每个中继采集设备所对应的第一信息采集表和额外采集信息的环境触发条件,每个生产节点具有相对应的中继采集设备和极限工作时长;
更新模块,用于中继采集设备基于所对应连接的环境获取设备获取环境信息,在判断环境信息达到相对应的环境触发条件时,则根据额外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
采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息采集表或第二信息采集表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得到工作人员的当前数据信息,获取各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在各生产节点与中继采集设备的连接时间,得到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差异工作时长;
调整模块,用于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所述环境信息,对各生产节点的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控制所述中继采集设备以所述实际采集频率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
预警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预设数据信息的差值满足预设虚弱提醒条件时,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基于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所述差异工作时长和所述极限工作时长的占比,生成时间预警信息,将所述身体预警信息和/或所述时间预警信息发送至工作人员的移动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发明通过2个维度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进行有效的监测,使得后续可以及时介入并管理。首先,第一个维度本发明会针对生产线中各个生产节点的生产属性不同,针对性采集工作人员的相应的信息,并且同时考虑到环境信息的影响,当环境信息未出现异常则以第一信息采集表内的内容对工作人员进行信息采集,如果环境信息出现异常,则根据针对不同生产节点的额外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并以第二信息采集表针对用户的信息进行采集,本发明在没有环境信息影响的情况下,仅对人员的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减少了数据处理量,并且在有环境信息影响下,可以针对不同的生产节点进行针对性的数据采集,从而得到当前数据信息和预设数据信息进行比对从而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进行管理。并且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本发明会依据环境信息和人员的当前数据信息生成相应的实际采集频率。其次,第二个维度,统计工作人员在不同生产线的工作进度,从而确定相应工作量是否超标,并进行及时提醒。本发明通过2个维度,针对每个生产节点的环境不同,相应的工作量不同,并综合考虑了环境信息实现及时对工作人员的异常进行提醒,减少了数据处理量。
2、本发明综合考虑了环境信息,在环境信息正常时则以第一信息采集表内的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当环境信息异常时,温度异常或废气浓度异常时,则根据心率或血氧对第一采集信息表进行更新,使得服务器无须在正常状态下对心率、血氧等数据进行处理,减少了数据处理量。并且,本发明会依据不同生产节点的环境信息和工作人员对应的当前数据信息得到对应不同生产节点的实际采集频率,通过该实际采集频率对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其中,本发明针对不同生产节点的生产属性不同,为人员设有针对性的穿戴设备,使得对人员的信息采集的较为准确。
3、本发明会针对工作人员在不同生产节点对应的不同的差异工作时长与相应的极限工作时长的比值,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工作进度,从而较为准确的确定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是否超标,并及时提醒。
4、本发明通过所采集的在岗监测图像可以确定各生产节点中在岗的工作人员的实际在岗人数,从而判断是否存在人员没有离开相应的生产节点仍在工作,或者已经离开了生产节点但移动端仍在相应的生产节点处。本发明通过预设阻燃工作装可以提取与该像素值相同的像素点,从而得到人员坐标集合的数量,从而得到当前时刻的第一人数,将上一时刻的人员坐标集合与当前时刻的人员坐标集合进行比对,出现坐标完全一致的集合,则说明该人员位置未发生改变,当人员处于工作状态时,身体或位置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因此,去除没有改变的人员,则得到相应的实际在岗人数,本发明会剔除将连接设备和工作服装放置在相应生产节点区域内的人员,保留将连接设备放置在生产节点外的人员,从而得到相应生产节点的实际在岗人数。
5、本发明综合考虑了每个生产节点的实际在岗人数和实际时长占比,即每个生产节点的人数和相应的工作量是否超出标准值,若超出严重则说明该生产节点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并且还需超负荷工作,则说明需要补充相应的工作人员,因此,本发明会依据每个生产节点的实际时长占比和实际在岗人数,从而自动确定不同生产节点是否需要进行人员补充,以及所需补充的人员数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包含A、B和C”、“包含A、B、C”是指A、B、C三者都包含,“包含A、B或C”是指包含A、B、C三者之一,“包含A、B和/或C”是指包含A、B、C三者中任1个或任2个或3个。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与A对应的B”、“与A相对应的B”、“A与B相对应”或者“B与A相对应”,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他信息确定B。A与B的匹配,是A与B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S1-S5:
S1,服务器根据生产线中各生产节点的生产属性,确定每个中继采集设备所对应的第一信息采集表和额外采集信息的环境触发条件,每个生产节点具有相对应的中继采集设备和极限工作时长。
其中,生产节点为生产线中各个生产设备节点。中继采集设备为连接每个生产节点的固定范围内其他设备的中间设备,例如,可以是路由器等无线中继设备。极限工作时长为每个生产节点最长的工作时长。第一信息采集表为所有生产节点处均要进行采集的信息表。
需要说明的是,在生产线中不同的生产设备或生产流程对应不同的生产环境,比如,在炼钢流程中,部分生成设备会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或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气,比如,燃烧充分的二氧化碳和燃烧不充分的一氧化碳等,因此,针对不同的生产节点应当配置不同的采集信息,且采用专用的采集装置进行采集,使得数据较为准确,而传统的智能穿戴设备无法对相应数据进行检测,且检测准确度较差。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根据生产线中各生产节点的生产属性的不同确定每个中继采集设备所对应的额外采集信息的环境触发条件,后续当环境信息达到环境触发条件时,则会控制中继采集设备对额外采集信息进行采集。
其中,额外采集信息为每个生产节点对应的额外需要进行采集的信息,比如,心率、血氧等。环境触发条件为每个生产节点相应的生产属性对应的环境信息的触发条件,比如,生产设备附近温度较高,则温度为相应的环境触发条件,例如,当温度超过40℃时,则达到触发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中的(服务器根据生产线中各生产节点的生产属性,确定每个中继采集设备所对应的第一信息采集表和额外采集信息的环境触发条件,每个生产节点具有相对应的中继采集设备和极限工作时长),包括S11-S13:
S11,服务器根据生产线中相应生产节点的温度,确定每个中继采集设备所对应的第一信息采集表和心率采集信息的温度触发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容易产生温度变化的生产节点,则确定相应生产节点对应的中继采集设备需要进行采集的第一信息采集表,以及心率采集信息的温度触发条件。不难理解的是,当容易发生温度变化的生产节点的环境温度到达相应的温度触发条件时,则会对工作人员的心率进行采集,未到达相应的温度触发条件时,则不进行采集。
S12,根据生产线中相应生产节点的废气浓度,确定每个中继采集设备所对应的第一信息采集表和血氧采集信息的浓度触发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容易产生废气的生产节点,则确定相应生产节点对应的中继采集设备需要进行采集的第一信息采集表,以及血氧采集信息的浓度触发条件。不难理解的是,当容易发生废气的生产节点的废气浓度到达相应的浓度触发条件时,则会对工作人员的血氧进行采集,未到达相应的浓度触发条件时,则不进行采集。
S13,每个生产节点具有相对应的中继采集设备和极限工作时长,其中,所述第一信息采集表至少包括血压。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生产节点的工作强度和生产环境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工作强度和生产环境的生产节点,对应设置有相应的极限工作时长。且每个生产节点具有相对应的中继采集设备。
S2,中继采集设备基于所对应连接的环境获取设备获取环境信息,在判断环境信息达到相对应的环境触发条件时,则根据额外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
其中,环境获取设备为获取生产节点固定范围内的环境信息的设备。比如,用于检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废气的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等废气传感器,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中继采集设备会基于连接的环境获取设备,获取相应生产节点的环境信息,且每个中继采集设备都有对应的环境触发条件,即每个生产节点有相应的环境触发条件,当环境信息达到环境触发条件时,则基于额外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其中,中继采集设备集成有数据处理模块。
例如,在高温的生产节点,当采集到该生产节点的环境温度大于40℃时,则需要额外对工作人员的心率进行采集,因此,依据心率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在生产节点的环境信息处于正常状态下时,仅会对工作人员的较为重要的健康指标进行监测,当环境发生变化并且达到触发条件时,才会监测与环境信息相关的健康指标,因此减少了数据处理量的同时,可以针对性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的监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中的(中继采集设备基于所对应连接的环境获取设备获取环境信息,在判断环境信息达到相对应的环境触发条件时,则根据额外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包括S21-S22:
S21,中继采集设备基于所对应连接的温度传感器,获取相应生产节点的环境温度,在判断环境温度达到相对应的温度触发条件时,则根据心率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
可以理解的是,中继采集设备会获取相应生产节点的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达到相对应的温度触发条件时,则根据心率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
S22,中继采集设备基于所对应连接的废气传感器,获取相应生产节点的废气浓度,在判断废气浓度达到相对应的浓度触发条件时,则根据血氧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
可以理解的是,中继采集设备会获取相应生产节点的废气浓度,当废气浓度达到相对应的浓度触发条件时,则根据血氧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针对不同生产节点采集的信息不同,且在同一生产节点内,所采集的信息也不相同,当生产节点的环境信息达到环境触发条件后,才会对相应的信息进行采集,减少了数据处理量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对用户的健康指标进行监测,不难理解的是,针对不同指标,用户穿戴有相应的设备进行针对性监测,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S3,基于所述第一信息采集表或第二信息采集表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得到工作人员的当前数据信息,获取各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在各生产节点与中继采集设备的连接时间,得到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差异工作时长。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第一信息采集表或第二信息采集表对工作人员相应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从而得到工作人员的当前数据信息,当前数据信息为依据第一信息采集表或第二信息采集表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所采集的信息。
其中,差异工作时长为工作人员在各个生产节点的工作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生产节点对应的生产环境不同,比如,高温、废气等环境,相应的工作强度不同,工作人员所能工作的时长也不相同。因此,会统计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在各生产节点与中继采集设备的连接时间,从而得到差异工作时长。
例如,工作人员一天在高温生产节点的极限工作时长为3小时,在废气生产节点的极限工作时长为4小时,A工作人员在温生产节点工作了1.5小时,工作进度为1.5/3=50%,后续A工作人员需要在废气生产节点进行工作,则需要工作完成剩下的50%,也就是2个小时。现有技术中,仅会统计工作人员的总工作时长,比如朝九晚五,并未对不同生产节点的工作量进行考虑。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统计了每个生产节点的差异工作时长,后续可以进行统计相同的工作进度,从而提醒工作人员。
S4,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所述环境信息,对各生产节点的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控制所述中继采集设备以所述实际采集频率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根据工作人员的当前数据信息和环境信息对各生产节点的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不难理解的是,工作人员的当前数据信息偏离正常值的程度越高相应的采集频率较高,工作人员的当前数据信息偏离正常值的程度越低相应的采集频率较低。环境信息偏离环境触发条件越高,相应的采集频率越高,环境信息偏离环境触发条件越低,相应的采集频率越低。本发明会依据生产节点的实际环境和工作人员的指标情况生成相匹配的采集频率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中的(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所述环境信息,对各生产节点的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控制所述中继采集设备以所述实际采集频率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包括S41-S42:
S41,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人员预设标准信息,得到第一调整系数,根据环境信息和环境触发条件,得到第二调整系数。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人员预设标准信息之间的偏离程度,得到第一调整系数。
服务器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和环境触发条件之间的偏离程度,得到第二调整系数。
S42,基于所述第一调整系数和所述第二调整系数,对各生产节点的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控制所述中继采集设备以所述实际采集频率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第一调整系数和所述第二调整系数,对各生产节点的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后续控制中继采集设备以所述实际采集频率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综合考虑了生产节点的环境因素和工作人员本身的当前数据信息因素,对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从而得到实际采集频率,针对每个工作人员对应不同的实际采集频率,不难理解的是,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不同,在同样的环境下,相应的当前数据信息,因此各自的采集频率也不同。本发明针对不同工作人员确定了相匹配的采集频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2中的(基于所述第一调整系数和所述第二调整系数,对各生产节点的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包括S421-S423:
S421,服务器根据工作人员对应的当前血压、当前心率和当前血氧与标准血压、标准心率和标准血氧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调整系数。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会依据工作人员对应的当前血压和标准血压的比值确定相应的血压偏离程度,根据当前心率和标准心率的比值确定相应的心率偏离程度,根据当前血氧和标准血氧的比值确定相应的血氧偏离程度,并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得到对应各工作人员的第一调整系数。
S422,根据当前环境温度和温度触发条件与当前废气浓度和浓度触发条件进行计算,得到第二调整系数。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当前环境温度和温度触发条件的比值确定相应生产节点中温度的偏离程度,根据当前废气浓度和浓度触发条件的比值确定相应生产节点中废气浓度的偏离程度,并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第二调整系数。
S423,基于所述第一调整系数和所述第二调整系数,对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第一调整系数和所述第二调整系数,对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本发明综合了对应各工作人员的第一调整系数和对应各生产节点的第二调整系数,通过第一调整系数和所述第二调整系数,对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从而得到对应每个工作人员在相应不同生产节点的实际采集频率。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实际采集频率,
其中,为实际采集频率,/>为预设采集频率,/>为当前血压,/>为标准血压,/>为当前心率,/>为标准心率,/>为当前血氧,/>为标准血氧,/>为当前环境温度,/>为温度触发条件,为当前废气浓度,/>为浓度触发条件,/>为频率权重值。
可以理解的是,频率权重值可以是人为提前设置的,/>为对应工作人员的第一调整系数,/>为对应生产节点的第二调整系数,实际采集频率/>与工作人员的第一调整系数/>成正比,实际采集频率/>与生产节点的第二调整系数/>成正比,当工作人员的当前血压、当前心率和当前血氧与标准值相差距离较大时,则相应的实际采集频率/>较大,当工作人员的当前血压、当前心率和当前血氧与标准值相差距离较小时,则相应的实际采集频率/>较小,当前环境温度和当前废气浓度与标准值相差较大时,则相应的实际采集频率/>较大,当前环境温度和当前废气浓度与标准值相差较小时,则相应的实际采集频率/>较小。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会综合考虑了生产节点中环境信息的维度和工作人员的本身健康指标的维度,使得工作人员在不同的生产节点中对应不同的采集频率,且在相同的生产节点中不同的工作人员也对应不同的采集频率。
S5,判断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预设数据信息的差值满足预设虚弱提醒条件时,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基于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所述差异工作时长和所述极限工作时长的占比,生成时间预警信息,将所述身体预警信息和/或所述时间预警信息发送至工作人员的移动端。
可以理解的是,当前数据信息和预设数据信息相差较大,超过预设虚弱提醒条件,则此时工作人员的身体状态有所异常,因此则会生成身体预警信息。比如,当前心率为120次,预设心率为100,心率的预设虚弱提醒条件为10次,两者差值超过10次,则生化身体预警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所述差异工作时长和所述极限工作时长的占比,可以得到相应工作人员在各生产节点处的工作进度,工作进度超过预设值则会生成时间预警信息,比如,工作进度超过100%的日常工作量,超负荷工作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5中的(判断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预设数据信息的差值满足预设虚弱提醒条件时,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基于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所述差异工作时长和所述极限工作时长的占比,生成时间预警信息),包括S51-S55:
S51,判断所述当前血压和所述标准血压的差值大于预设血压相差范围的最大值,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和/或,
S52,判断所述当前心率和所述标准心率的差值大于预设心率相差范围的最大值,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和/或,
S53,判断所述当前血氧和所述标准血氧的差值大于预设血氧相差范围的最大值,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
不难理解的是,当工作人员的当前血压、当前心率和当前血氧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出现异常时,则会生成身体预警信息,及时对相应的人员进行提醒,提醒相应的人员及时离开生产节点进行休息。
S54,基于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所述差异工作时长和所述极限工作时长的占比,得到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差异进度。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所述差异工作时长和所述极限工作时长的占比,可以得到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差异进度。
比如,工作人员一天在高温生产节点的极限工作时长为3小时,A工作人员在温生产节点工作了1.5小时,工作进度为1.5/3=50%,50%为高温生产节点的差异进度。
S55,统计各工作人员对应所述差异进度,得到各工作人员的总进度,若所述总进度占比大于等于1,则生成时间预警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统计各工作人员对应所有差异进度,从而得到各工作人员的总进度,当工作人员的总进度大于等于1时,后续继续工作则会超负荷,因此会生成相应的时间预警信息,及时对人员进行提醒,离开相应的生产节点进行休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A1-A4:
A1,基于所述实际采集频率,获取各中继采集设备连接所述移动端的数量,得到对应各工作节点的连接总人数,并获取各生产节点处俯视图像采集装置所采集的在岗监测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存在工作人员将相应的移动端放置在工作区域内,但人员已经离开工作区域;存在人员将相应的移动端关闭,仍在工作区域内工作。
因此,本发明会获取各生产节点处俯视图像采集装置所采集的在岗监测图像,方便后续对各生产节点内的工作人员进行识别,从而得到实际在岗人数,并与连接总人数进行判断,判断是否出现人员超负荷工作或离岗。
A2,获取预设工作装像素值,基于所述预设工作装像素值对所述在岗监测图像进行人数识别,得到实际在岗人数。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会获取工作人员相应的工作服装的预设像素值(预设工作装像素值),通过预设工作装像素值对所述在岗监测图像进行人数识别,从而得到实际在岗人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A2中的(获取预设工作装像素值,基于所述预设工作装像素值对所述在岗监测图像进行人数识别,得到实际在岗人数),包括A21-A24:
A21,选取所述在岗监测图像中预设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得到对应在岗监测图像的监测坐标集合。
可以理解的是,选取在岗监测图像中预设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其中,预设坐标原点可以是在岗监测图像的中心点,也可以是在岗监测图像中的任意一点,后续均以该点作为预设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即可,从而得到在岗监测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坐标值。方便后续进行比对。
A22,基于所述预设工作装像素值,提取所述在岗监测图像中相同像素值的相邻像素点,得到多个人员坐标集合,统计所述人员坐标集合的数量得到第一人数。
可以理解的是,提取在岗监测图像中与预设工作装像素值相同的像素点,例如,预设工作装像素值为紫色,则提取岗监测图像中为紫色的相邻像素点,从而得到多个不连续的人员坐标集合。
不难理解的是,每个工作人员在生产节点中均为一个人员坐标集合,从而得到第一人数,但,如果存在人员将工作服放置在工作区域内,也会判定为工作人员。
因此,本发明会获取上一时刻的在岗监测图像进一步进行验证,从而得到实际在岗人数。
A23,获取上一时刻对应所述在岗监测图像中的多个人员坐标集合作为多个历史坐标集合,获取当前时刻对应所述在岗监测图像中的多个人员坐标集合作为多个当前坐标集合。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会获取上一时刻对应所述在岗监测图像中的多个人员坐标集合作为多个历史坐标集合,并获取当前时刻对应所述在岗监测图像中的多个人员坐标集合作为多个当前坐标集合,方便后续将历史坐标集合和当前坐标集合进行比对。
A24,统计所述历史坐标集合等于当前坐标集合的数量,得到第二人数,根据所述第一人数和所述第二人数,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实际在岗人数。
可以理解的是,将任意2个历史坐标集合和当前坐标集合进行比对,统计历史坐标集合等于当前坐标集合的数量,得到第二人数。
不难理解的是,当工作人员将工作服放置在工作区域内时,此时工作服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动,而在生产节点区域内的实际工作人员则会发生位置的变动,因此,在实际采集频率下,上一刻和当前时刻位置未发生任何改变的坐标集合的第二人数为离岗的人数。
因此,根据第一人数和第二人数的差值,从而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实际在岗人数。
A3,判断所述实际在岗人数大于所述连接总人数时,则生成健康提醒信息,将所述健康提醒信息发送至相应生产节点的播报系统,并循环播报。
可以理解的是,当实际在岗人数大于所述连接总人数时,说明有工作人员关闭了移动端,并且仍在相应生产节点范围内工作。此时则生成健康提醒信息,将所述健康提醒信息发送至相应生产节点的播报系统,并循环播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休息。
A4,判断所述实际在岗人数小于所述连接总人数时,则生成离岗提醒信息,将所述离岗提醒信息发送至管理端。
可以理解的是,当实际在岗人数小于所述连接总人数时,说明存在工作人员离开相应的生产节点,但移动端仍处于打开状态且在生产节点的连接范围内,此时则生成离岗提醒信息,将所述离岗提醒信息发送至管理端,提醒管理员及时介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B1-B7:
B1,获取各生产节点的预设在岗人数,根据所述实际在岗人数和所述预设在岗人数的比值,得到第一补充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当生产节点的实际在岗人数多于预设在岗人数,而且相应的工作人员还超负荷工作,则说明此生产节点的实际工作量较大,因此需要进行人员补充,从而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可以理解的是,获取各生产节点的预设在岗人数,根据所述实际在岗人数和所述预设在岗人数的比值,得到第一补充系数。
B2,统计所述生产线中各生产节点对应的极限工作时长,得到对应生产线的生产线极限时长,根据所述极限工作时长和所述生产线极限时长的比值,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极限时长占比。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各生产节点的极限工作时长和所述生产线极限时长的比值,可以得到各生产节点的极限时长占比。
比如,在高温生产节点的极限工作时长为3小时,在废气生产节点的极限工作时长为4小时,生产线极限时长为7小时,高温生产节点的极限时长占比为3/7,废气生产节点的极限时长占比为4/7。
B3,统计各生产节点对应的中继采集设备连接各移动端的连接时长,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连接总时长。
可以理解的是,统计各生产节点中连接所有移动端的连接时长,从而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连接总时长。
B4,根据所述连接总时长和连接总人数的比值,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实际工作时长,统计所述实际工作时长得到对应生产线的生产线实际时长。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连接总时长和连接总人数的比值,可以得到在生产节点中工作人员的平均工作时长(实际工作时长),并统计所有生产节点的实际工作时长从而得到对应生产线的生产线实际时长。
B5,根据所述实际工作时长和所述生产线实际时长的比值,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实际时长占比。
可理解的是,与步骤B2原理一致,从而得到各生产节点的实际时长占比。
B6,根据所述各生产节点的实际时长占比和极限时长占比,得到第二补充系数。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实际时长占比和极限时长占比的比值,本发明不仅考虑了工作人员在相应工作节点是否超负荷工作,并且考虑了该生产节点占生产线中的工作量占比,占比越高重要性较大,后续补充的人数较多,同时,超负荷量越大相应的第二补充系数越大,后续补充的人较多
B7,基于所述第一补充系数和所述第二补充系数,对相应的生产节点的预设补充人数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实际补充人数。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补充系数和所述第二补充系数,对相应的生产节点的预设补充人数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实际补充人数。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实际补充人数,
其中,为各生产节点对应的实际补充人数,/>为预设补充人数,/>为第/>个生产节点的实际时长占比,/>为第/>个生产节点的极限时长占比,/>为第/>个生产节点的实际在岗人数,/>为第/>个生产节点的预设在岗人数,/>为补充权重值,/>为第/>个生产节点的实际工作时长,/>为第/>个生产节点的连接总人数的上限值,/>为第/>个生产节点的连接总人数,/>为第/>个连接的移动端的连接时长,/>为生产节点数量的上限值,/>为第/>个生产节点的极限工作时长;可以理解的是,补充权重值/>可以是人为预设的,各生产节点对应的实际补充人数与第/>个生产节点的实际时长占比/>成正比,各生产节点对应的实际补充人数/>与第/>个生产节点的实际在岗人数/>成正比,当生产节点的实际在岗人数较多,且实际时长占比较大,则说明人多且超负荷工作,则说明该生产节点需要进行人员补充,并且较为重要,当生产节点的实际在岗人数较少,且实际时长占比较小,则说明人少且工作空闲,则说明该生产节点不用进行人员补充。/>
B8,判断所述实际补充人数小于1时,则不对相应生产节点的工作人员进行补充。
可以理解的是,当相应生产节点的实际补充人数小于1,则说明无需进行人员补充,则不对相应生产节点的工作人员进行补充。
B9,判断所述实际补充人数大于1时,则对所述实际补充人数/>进行向上取整处理,并以取整后的实际补充人数对相应生产节点的工作人员进行补充。
可以理解的是,当判断所述实际补充人数大于1时,则实际补充人数向上取整,得到相应需要进行补充的人数,对相应的生产节点的工作人员进行补充。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会自动对工作量较大、工作人员较少并且考虑到每个生产节点的重要程度,对应相应的生产节点进行人员补充,确保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平台,如图2所示,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服务器根据生产线中各生产节点的生产属性,确定每个中继采集设备所对应的第一信息采集表和额外采集信息的环境触发条件,每个生产节点具有相对应的中继采集设备和极限工作时长;
更新模块,用于中继采集设备基于所对应连接的环境获取设备获取环境信息,在判断环境信息达到相对应的环境触发条件时,则根据额外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
采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息采集表或第二信息采集表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得到工作人员的当前数据信息,获取各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在各生产节点与中继采集设备的连接时间,得到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差异工作时长;
调整模块,用于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所述环境信息,对各生产节点的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控制所述中继采集设备以所述实际采集频率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
预警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预设数据信息的差值满足预设虚弱提醒条件时,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基于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所述差异工作时长和所述极限工作时长的占比,生成时间预警信息,将所述身体预警信息和/或所述时间预警信息发送至工作人员的移动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通信介质。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例如,可读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可读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可读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简称: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通信设备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执行指令,该执行指令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使得设备实施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在上述设备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器根据生产线中各生产节点的生产属性,确定每个中继采集设备所对应的第一信息采集表和额外采集信息的环境触发条件,每个生产节点具有相对应的中继采集设备和极限工作时长;
中继采集设备基于所对应连接的环境获取设备获取环境信息,在判断环境信息达到相对应的环境触发条件时,则根据额外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
基于所述第一信息采集表或第二信息采集表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得到工作人员的当前数据信息,获取各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在各生产节点与中继采集设备的连接时间,得到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差异工作时长;
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所述环境信息,对各生产节点的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控制所述中继采集设备以所述实际采集频率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
判断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预设数据信息的差值满足预设虚弱提醒条件时,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基于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所述差异工作时长和所述极限工作时长的占比,生成时间预警信息,将所述身体预警信息和/或所述时间预警信息发送至工作人员的移动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根据生产线中各生产节点的生产属性,确定每个中继采集设备所对应的第一信息采集表和额外采集信息的环境触发条件,每个生产节点具有相对应的中继采集设备和极限工作时长,包括:
服务器根据生产线中相应生产节点的温度,确定每个中继采集设备所对应的第一信息采集表和心率采集信息的温度触发条件;
根据生产线中相应生产节点的废气浓度,确定每个中继采集设备所对应的第一信息采集表和血氧采集信息的浓度触发条件;
每个生产节点具有相对应的中继采集设备和极限工作时长,其中,所述第一信息采集表至少包括血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采集设备基于所对应连接的环境获取设备获取环境信息,在判断环境信息达到相对应的环境触发条件时,则根据额外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包括:
中继采集设备基于所对应连接的温度传感器,获取相应生产节点的环境温度,在判断环境温度达到相对应的温度触发条件时,则根据心率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
中继采集设备基于所对应连接的废气传感器,获取相应生产节点的废气浓度,在判断废气浓度达到相对应的浓度触发条件时,则根据血氧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所述环境信息,对各生产节点的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控制所述中继采集设备以所述实际采集频率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包括:
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人员预设标准信息,得到第一调整系数,根据环境信息和环境触发条件,得到第二调整系数;
基于所述第一调整系数和所述第二调整系数,对各生产节点的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控制所述中继采集设备以所述实际采集频率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调整系数和所述第二调整系数,对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包括:
服务器根据工作人员对应的当前血压、当前心率和当前血氧与标准血压、标准心率和标准血氧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调整系数;
根据当前环境温度和温度触发条件与当前废气浓度和浓度触发条件进行计算,得到第二调整系数;
基于所述第一调整系数和所述第二调整系数,对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实际采集频率:
其中,为实际采集频率,/>为预设采集频率,/>为当前血压,/>为标准血压,/>为当前心率,/>为标准心率,/>为当前血氧,/>为标准血氧,/>为当前环境温度,/>为温度触发条件,/>为当前废气浓度,/>为浓度触发条件,/>为频率权重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预设数据信息的差值满足预设虚弱提醒条件时,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基于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所述差异工作时长和所述极限工作时长的占比,生成时间预警信息,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血压和所述标准血压的差值大于预设血压相差范围的最大值,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和/或,
判断所述当前心率和所述标准心率的差值大于预设心率相差范围的最大值,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和/或,
判断所述当前血氧和所述标准血氧的差值大于预设血氧相差范围的最大值,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
基于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所述差异工作时长和所述极限工作时长的占比,得到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差异进度;
统计各工作人员对应所述差异进度,得到各工作人员的总进度,若所述总进度占比大于等于1,则生成时间预警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所述实际采集频率,获取各中继采集设备连接所述移动端的数量,得到对应各工作节点的连接总人数,并获取各生产节点处俯视图像采集装置所采集的在岗监测图像;
获取预设工作装像素值,基于所述预设工作装像素值对所述在岗监测图像进行人数识别,得到实际在岗人数;
判断所述实际在岗人数大于所述连接总人数时,则生成健康提醒信息,将所述健康提醒信息发送至相应生产节点的播报系统,并循环播报;
判断所述实际在岗人数小于所述连接总人数时,则生成离岗提醒信息,将所述离岗提醒信息发送至管理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预设工作装像素值,基于所述预设工作装像素值对所述在岗监测图像进行人数识别,得到实际在岗人数,包括:
选取所述在岗监测图像中预设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得到对应在岗监测图像的监测坐标集合;
基于所述预设工作装像素值,提取所述在岗监测图像中相同像素值的相邻像素点,得到多个人员坐标集合,统计所述人员坐标集合的数量得到第一人数;
获取上一时刻对应所述在岗监测图像中的多个人员坐标集合作为多个历史坐标集合,获取当前时刻对应所述在岗监测图像中的多个人员坐标集合作为多个当前坐标集合;
统计所述历史坐标集合等于当前坐标集合的数量,得到第二人数,根据所述第一人数和所述第二人数,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实际在岗人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各生产节点的预设在岗人数,根据所述实际在岗人数和所述预设在岗人数的比值,得到第一补充系数;
统计所述生产线中各生产节点对应的极限工作时长,得到对应生产线的生产线极限时长,根据所述极限工作时长和所述生产线极限时长的比值,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极限时长占比;
统计各生产节点对应的中继采集设备连接各移动端的连接时长,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连接总时长;
根据所述连接总时长和连接总人数的比值,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实际工作时长,统计所述实际工作时长得到对应生产线的生产线实际时长;
根据所述实际工作时长和所述生产线实际时长的比值,得到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实际时长占比;
根据所述各生产节点的实际时长占比和极限时长占比,得到第二补充系数;
基于所述第一补充系数和所述第二补充系数,对相应的生产节点的预设补充人数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实际补充人数;
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实际补充人数:
其中,为各生产节点对应的实际补充人数,/>为预设补充人数,/>为第/>个生产节点的实际时长占比,/>为第/>个生产节点的极限时长占比,/>为第/>个生产节点的实际在岗人数,/>为第/>个生产节点的预设在岗人数,/>为补充权重值,/>为第/>个生产节点的实际工作时长,为第/>个生产节点的连接总人数的上限值,/>为第/>个生产节点的连接总人数,/>为第/>个连接的移动端的连接时长,/>为生产节点数量的上限值,/>为第/>个生产节点的极限工作时长;
判断所述实际补充人数小于1时,则不对相应生产节点的工作人员进行补充;
判断所述实际补充人数大于1时,则对所述实际补充人数进行向上取整处理,并以取整后的实际补充人数对相应生产节点的工作人员进行补充。
10.一种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服务器根据生产线中各生产节点的生产属性,确定每个中继采集设备所对应的第一信息采集表和额外采集信息的环境触发条件,每个生产节点具有相对应的中继采集设备和极限工作时长;
更新模块,用于中继采集设备基于所对应连接的环境获取设备获取环境信息,在判断环境信息达到相对应的环境触发条件时,则根据额外采集信息对第一信息采集表更新得到第二信息采集表;
采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息采集表或第二信息采集表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得到工作人员的当前数据信息,获取各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在各生产节点与中继采集设备的连接时间,得到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差异工作时长;
调整模块,用于服务器根据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所述环境信息,对各生产节点的预设采集频率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实际采集频率,控制所述中继采集设备以所述实际采集频率对工作人员的穿戴设备进行信息采集;
预警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数据信息和预设数据信息的差值满足预设虚弱提醒条件时,则生成身体预警信息,基于工作人员对应各生产节点的所述差异工作时长和所述极限工作时长的占比,生成时间预警信息,将所述身体预警信息和/或所述时间预警信息发送至工作人员的移动端。
CN202310993455.7A 2023-08-09 2023-08-09 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平台 Active CN1169597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93455.7A CN116959728B (zh) 2023-08-09 2023-08-09 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93455.7A CN116959728B (zh) 2023-08-09 2023-08-09 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平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59728A true CN116959728A (zh) 2023-10-27
CN116959728B CN116959728B (zh) 2024-04-19

Family

ID=88444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93455.7A Active CN116959728B (zh) 2023-08-09 2023-08-09 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5972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0535A (zh) * 2021-11-30 2021-12-28 中通服建设有限公司 基于穿戴设备的智慧工地人员管理方法
CN115797876A (zh) * 2023-02-08 2023-03-14 华至云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设备监控处理方法及系统
WO2023070890A1 (zh) * 2021-10-31 2023-05-0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设备的工作模式控制方法、穿戴设备及介质
CN116227887A (zh) * 2023-04-28 2023-06-06 华至云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生产线异常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0890A1 (zh) * 2021-10-31 2023-05-0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设备的工作模式控制方法、穿戴设备及介质
CN113850535A (zh) * 2021-11-30 2021-12-28 中通服建设有限公司 基于穿戴设备的智慧工地人员管理方法
CN115797876A (zh) * 2023-02-08 2023-03-14 华至云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设备监控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6227887A (zh) * 2023-04-28 2023-06-06 华至云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生产线异常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常政威等: "电力作业现场可穿戴安全保障系统设计与实现", 《四川电力技术》, no. 03, 20 June 2020 (2020-06-2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59728B (zh) 2024-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26731B (zh) 用电量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06841A1 (zh) 用电量异常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53276A (zh) 一种智能抄表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2190240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老年人健康监测报警设备及方法
CN111190067B (zh) 基于物联网的餐饮消毒设备使用监控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12147438A (zh) 一种高压变频器故障预诊断系统
CN113298498A (zh) 一种基于工业物联网平台的管理系统
US2023023769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telligently controlling children's usage of screen terminal
CN112071047A (zh) 一种居民离家返家行为判断方法
CN116959728B (zh) 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平台
CN114199304B (zh) 光伏电站通信机房的异常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6467468A (zh) 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电力管理系统异常信息处置方法
CN112212980B (zh) 一种抗外界环境温度干扰的人体温度检测方法
CN113644711A (zh) 一种交互式手机无线充电用管理系统
CN208173916U (zh) 一种插座
KR20180057920A (ko) 태양광 발전효율을 감시 및 분석하는 시스템
CN211878458U (zh) 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巡检的可穿戴设备
CN106018931B (zh) 电压合格率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14089653A (zh) 机柜动环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5061012A (zh) 基于边缘计算供电电网智能监测诊断系统及方法
CN111855018B (zh) 一种终端自动测温系统及其测温方法
CN111562447A (zh) 一种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电压等级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13314900B (zh) 一种用于智能插座预判的安全保护方法、系统及智能插座
CN112858751B (zh) 无接触式获取加工设备设备利用率的监测系统及方法
CN215738950U (zh) 一种可穿戴跌倒判断设备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