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51755A - 热风炉 - Google Patents

热风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51755A
CN116951755A CN202310970952.5A CN202310970952A CN116951755A CN 116951755 A CN116951755 A CN 116951755A CN 202310970952 A CN202310970952 A CN 202310970952A CN 116951755 A CN116951755 A CN 1169517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air
side wall
piece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709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51755B (zh
Inventor
唐宏钊
李�杰
魏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outhstar Machine Facilit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outhstar Machine Facilit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outhstar Machine Facilit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outhstar Machine Facilit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7095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517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51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51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517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517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7/00Storage heaters, i.e. heaters in which the energy is stored as heat in masses for subsequent release
    • F24H7/005Storage heaters, i.e. heaters in which the energy is stored as heat in masses for subsequent release using fluid fu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21BAKING; EDIBLE DOUGHS
    • A21BBAKERS' OVENS; MACHINES OR EQUIPMENT FOR BAKING
    • A21B1/00Bakers' ovens
    • A21B1/02Bakers' ovens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ing arrangements
    • A21B1/24Ovens heated by media flowing therethrough
    • A21B1/26Ovens heated by media flowing therethrough by hot 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21BAKING; EDIBLE DOUGHS
    • A21BBAKERS' OVENS; MACHINES OR EQUIPMENT FOR BAKING
    • A21B1/00Bakers' ovens
    • A21B1/40Bakers' oven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3/00Air heaters
    • F24H3/02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 F24H3/06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kept separate from the heating medium, e.g. using forced circulation of air over radiators
    • F24H3/065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kept separate from the heating medium, e.g. using forced circulation of air over radiators using fluid fu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0052Details for air heaters
    • F24H9/007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means for forcing the circulation of air
    • F24H9/007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means for forcing the circulation of air for storage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H9/206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air heaters
    • F24H9/208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air heaters using fluid fu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风炉,热风炉包括:外箱体,外箱体限定出安装空间;内箱体,内箱体安装于安装空间内且限定出烹饪空间;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件、换热件和抽吸件,换热件连通加热件和抽吸件,加热件用于产生热废气,抽吸件用于抽吸热废气,以使热废气穿过换热件后排出;离心风机,沿离心风机的周向方向上,换热件环绕于离心风机的外侧,且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与换热件相对设置,出风口排出的空气适于与换热件换热后流动至烹饪空间内,以加热烹饪空间内的食物。由此,通过换热件环绕离心风机的出风口设置,可以使换热件的换热范围与离心风机的出风范围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增大换热件的实际换热面积,从而可以提高换热件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热风炉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房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风炉。
背景技术
热风炉通过加热件消耗燃料产生热量,加热件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换热的方式传导至热风炉的安装空间内的空气中,加热件产生的热废气与安装空间内的空气通过换热件进行换热,安装空间内被加热的空气可以用于加热烹饪空间内的食物,因此,热风炉的换热件的换热效率决定了热风炉的热量利用率。
相关技术中,现有的热风炉设置有火排式的加热件,并且热风炉具有构造为蛇形的换热件,通过换热件多次弯折增大安装空间内的空气与换热件的换热面积,由于换热件与风机相对设置,蛇形的换热件整体呈方形结构,使用蛇形的换热件难以使换热件的换热面形状与风机的出风范围或进风范围完全匹配,从而导致换热件的实际换热范围较小,降低了换热件的换热效率,进而造成热风炉浪费的热量较多,增加了热风炉的燃料消耗量。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换热件的换热效率,减少热风炉浪费的热量,降低热风炉的燃料消耗量,本申请提供一种热风炉。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热风炉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热风炉,包括:外箱体,所述外箱体限定出安装空间;内箱体,所述内箱体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所述内箱体限定出烹饪空间,所述烹饪空间用于放置食物,且所述烹饪空间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件、换热件和抽吸件,所述换热件连通所述加热件和所述抽吸件,所述换热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加热件用于消耗燃料以产生热废气,所述抽吸件用于抽吸所述加热件产生的所述热废气,以使所述热废气穿过所述换热件后排出至外界环境;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内箱体相对设置,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烹饪空间连通;沿所述离心风机的周向方向上,所述换热件环绕于所述离心风机的外侧,且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换热件相对设置,所述出风口排出的空气适于与所述换热件换热后流动至所述烹饪空间内,以加热所述烹饪空间内的食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换热件环绕离心风机的出风口设置,可以使换热件的换热范围与离心风机的出风范围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增大换热件的实际换热面积,可以使离心风机吹出的空气与换热件充分换热,从而可以提高换热件的换热效率,进而可以减少热风炉浪费的热量,降低了热风炉的燃料消耗量。
优选的,所述换热件具有至少一个换热盘,所述换热盘沿所述离心风机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换热盘限定出适于使所述热废气流动的排烟通道,所述换热盘用于加热流经所述换热盘表面的空气,所述换热盘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废气可以在换热盘中流动,换热盘在换热件的径向方向上的尺寸大小更大,可以延长出风口吹出的空气与换热件的接触时间,从而可以使热废气的热量更充分地传导至安装空间的空气。并且,通过将换热盘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多边形,可以使热废气在排烟通道内流动更顺畅,同时可以降低换热盘的加工难度,降低了热风炉的生产成本。
优选的,所述换热件具有多个所述换热盘,多个所述换热盘沿所述换热件的轴向方向依次间隔开,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盘间形成过风间隙,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盘的所述排烟通道相互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风口吹出的空气可以通过过风间隙流经换热件,在空气流经过风间隙的过程中,空气可以与换热盘的与过风间隙对应的侧壁接触,可以使热量从换热件传导至过风间隙的空气中,从而可以使空气流经过风间隙后被加热。同时,从加热件形成的热废气可以依次流经多个换热盘,可以延长热废气在换热件内的流动距离,从而可以延长热废气与安装空间内的空气之间的换热时间,进而可以使热废气与安装空间的空气之间换热更充分,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换热件的换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换热件还具有至少一个连接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盘的所述排烟通道间均通过所述连接部连通,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部沿所述换热件的周向方向间隔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多个换热盘依次连接,多个换热盘的排烟通道可以依次串联在一起,加热件产生的热废气可以通过串联的多个排烟通道排出至外界环境,且热废气沿串联的多个排烟通道运动时可以持续放热,以逐步将热量释放至安装空间的空气内。热废气的运动路径更长,有助于热废气的热量充分释放,从而可以提高热废气中的热量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加热件与多个所述换热盘中位于首部的所述换热盘连接,所述加热件与位于对应的所述换热盘上的连接部沿所述换热件的周向方向间隔开;所述抽吸件与多个所述换热盘中位于尾部的所述换热盘连接,所述抽吸件与位于对应的所述换热盘上的连接部沿所述换热件的周向方向间隔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废气从加热件形成后,热废气可以从多个换热盘中位于首部的换热盘依次流过多个换热盘,然后热废气流动至多个换热盘中位于尾部的换热盘后可以通过抽吸件排出至室外环境,如此可以使热废气在换热件中的流动路径长度最长,从而可以使热废气中的热量充分释放,提高了热废气的热量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抽吸件的排气端和/或所述换热件内设有压力检测件,所述压力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加热组件内的气压,所述热风炉适于根据所述压力检测件的检测数据控制所述加热件启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热风炉中设置压力检测件,热风炉可以根据压力检测件的检测数据控制加热件启停,可以防止加热件内的热废气未能及时排出导致热风炉过热,提升了热风炉的使用安全性,进而提高了热风炉的使用体验。
优选的,所述内箱体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且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设有进风孔,且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与所述内箱体的内壁间隔开,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进风孔与所述出风口间形成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进风孔与所述出风口间形成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均用于将所述安装空间内与所述换热件换热后的空气导流至所述内箱体;所述第三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三侧壁具有出风孔,所述第三侧壁的出风孔与所述进风口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用于将所述烹饪空间内的空气导流至所述离心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沿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一出风通道流动时,空气从离心风机的出风口流动至第一侧壁的流动距离与空气从离心风机的出风口流动至第二侧壁的流动距离基本相同,通过使高温空气从内箱体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流入烹饪空间内,可以使内箱体靠近第一侧壁处和靠近第二侧壁处温度基本一致,有助于使烹饪空间内各处食物受热均匀,从而可以提高热风炉的烹饪效果。
优选的,所述的热风炉还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连接于所述出风口的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所述进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和所述进风通道分隔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隔板将出风通道和进风通道分隔开,可以尽量防止出风通道内的高温空气流动至进风通道内造成离心风机抽吸的空气温度升高,从而可以防止离心风机的出风口排出的空气温度与热废气的温度差值降低导致换热件的换热效率降低。分隔板也可以尽量防止进风通道内的低温空气流出出风通道内造成流动进烹饪空间的空气温度降低,从而可以尽量避免烹饪空间内食物的烹饪效果受到影响。
优选的,所述内箱体具有相对且间隔开设置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沿所述热风炉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设有多层用于连通所述安装空间和所述烹饪空间的进风孔组,每层所述进风孔组均包括多个所述进风孔,每层所述进风孔组均对应设置有多个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用于打开或关闭对应的所述进风孔;所述热风炉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遮挡板连接配合,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遮挡板沿所述内箱体的外壁面运动,通过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遮挡板遮挡或露出对应的所述进风孔,以使所述遮挡板关闭或打开对应的所述进风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可以根据烹饪需求控制遮挡板遮挡或露出对应的进风孔,以使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内的空气根据用户的烹饪需求从内箱体的特定位置进入烹饪空间内加热食物,可以调节烹饪空间内不同位置的食物的加热速度,从而可以使烹饪空间内各处食物的烹饪效果一致性更好,可以提高食物的良品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换热件环绕离心风机的出风口设置,可以使换热件的换热范围与离心风机的出风范围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增大换热件的实际换热面积,可以使离心风机吹出的空气与换热件充分换热,从而可以提高换热件的换热效率,进而可以减少热风炉浪费的热量,降低了热风炉的燃料消耗量;
2.出风口吹出的空气可以通过过风间隙流经换热件,在空气流经过风间隙的过程中,空气可以与换热盘的与过风间隙对应的侧壁接触,可以使热量从换热件传导至过风间隙的空气中,从而可以使空气流经过风间隙后被加热。同时,从加热件形成的热废气可以依次流经多个换热盘,可以延长热废气在换热件内的流动距离,从而可以延长热废气与安装空间内的空气之间的换热时间,进而可以使热废气与安装空间的空气之间换热更充分,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换热件的换热效率;
3.用户可以根据烹饪需求控制遮挡板遮挡或露出对应的进风孔,以使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内的空气根据用户的烹饪需求从内箱体的特定位置进入烹饪空间内加热食物,可以调节烹饪空间内不同位置的食物的加热速度,从而可以使烹饪空间内各处食物的烹饪效果一致性更好,可以提高食物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热风炉的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热风炉的另一个角度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热风炉去除外箱体后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热风炉;
10、外箱体;101、安装空间;102、第一出风通道;103、第二出风通道;104、进风通道;
20、内箱体;201、第一侧壁;202、第二侧壁;203、第三侧壁;204、进风孔;205、出风孔;
30、加热组件;301、加热件;302、换热件;303、抽吸件;304、换热盘;305、排烟通道;306、过风间隙;307、连接部;
40、离心风机;401、进风口;402、出风口;
50、分隔板;60、遮挡板;70、压力检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图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热风炉100,热风炉100可以通过热风加工食物,例如热风炉100可以加工面食糕点等食物。
参照图1-图3,热风炉100包括:外箱体10、内箱体20、加热组件30和离心风机40。外箱体10限定出安装空间101,内箱体20安装于安装空间101内,且内箱体20限定出烹饪空间,烹饪空间用于放置食物,其中,内箱体20可以安装有多层置物架,烤盘可以放置于置物架上,且食物可以放置于烤盘上。烹饪空间与安装空间101连通,即烹饪空间与安装空间101之间可以交换空气。
并且,加热组件30包括加热件301、换热件302和抽吸件303,换热件302连通加热件301和抽吸件303,加热件301用于消耗燃料以产生热废气,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加热件301可以燃烧消耗天然气、煤气等燃料,燃料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燃料燃烧时可以产生热废气。抽吸件303用于抽吸加热件301产生的热废气,以使热废气穿过换热件302后排出至外界环境,其中,抽吸件303可以为真空泵或负压泵等,抽吸件303可以抽吸换热件302内的气体,换热件302内可以产生负压,由于换热件302与加热件301连通,换热件302内的负压可以将加热件301中产生的热废气抽吸至换热件302内,加热件301内的气压降低,外界环境内的新鲜空气可以补充进加热件301内,从而可以使加热件301内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提高热废气的温度。换热件302位于安装空间101内,抽吸入换热件302内的热废气可以通过换热件302与安装空间101内的空气进行换热,换热件302内的热废气温度高于安装空间101内的空气温度,热量可以从热废气传导至安装空间101内的空气中,换热后的热废气可以通过抽吸件303排放至外界环境中。
同时,离心风机40包括叶轮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叶轮转动,叶轮具有进风口401和出风口402,且叶轮安装于安装空间101内。叶轮的进风口401沿离心风机40的轴向方向设置于离心风机40的一端,且离心风机40的外周壁可以构造为叶轮的出风口402,安装空间101内的空气可以从离心风机40的进风口401被抽吸入离心风机40内,且离心风机40可以将空气从离心风机40的排出。离心风机40的进风口401与内箱体20相对设置,且进风口401与烹饪空间连通,通过使烹饪空间与安装空间101连通,烹饪空间内低温的空气可以流动至安装空间101内且被抽吸入离心风机40中,低温的空气可以从离心风机40的出风口402排出。
沿离心风机40的周向方向上,换热件302环绕于离心风机40的外侧,且离心风机40的出风口402与换热件302相对设置,通过使换热件302环绕离心风机40设置,当空气从离心风机40的外周壁排出时,换热件302的换热范围与离心风机40的出风范围更匹配,可以使出风口402吹出的空气均流经换热件302,从而可以使出风口402吹出的空气与换热件302充分换热,换热件302内的热废气传导至安装空间101的空气的热量更多。出风口402排出的空气适于与换热件302换热后转变为高温空气,高温空气流动至烹饪空间内,可以加热烹饪空间内的食物,通过使空气在烹饪空间与安装空间101之间循环,空气可以将加热件301产生的热量持续传导至烹饪空间内,实现了热风炉100烹饪食物的技术效果。
由此,通过换热件302环绕离心风机40的出风口402设置,可以使换热件302的换热范围与离心风机40的出风范围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增大换热件302的实际换热面积,可以使离心风机40吹出的空气与换热件302充分换热,从而可以提高换热件302的换热效率,进而可以减少热风炉100浪费的热量,降低了热风炉100的燃料消耗量。
参见图1、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件302具有至少一个换热盘304,换热盘304沿离心风机40的周向方向延伸,换热盘304限定出适于使热废气流动的排烟通道305,换热盘304用于加热流经换热盘304表面的空气,换热盘304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其中,换热盘304为中空结构以形成排烟通道305,热废气可以在换热盘304中流动,换热盘304在换热件302的径向方向上的尺寸大小更大,可以延长出风口402吹出的空气与换热件302的接触时间,从而可以使热废气的热量更充分地传导至安装空间101的空气。并且,换热盘304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八边形、十边形、十二变形等,通过将换热盘304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多边形,可以使热废气在排烟通道305内流动更顺畅,同时可以降低换热盘304的加工难度,降低了热风炉100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参见图1、图3,换热件302具有多个换热盘304,换热盘304的数量可以根据热废气在排烟通道305内的流动速度、流动形态、换热件302的换热面积等进行设计,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3所示,换热盘304可以为三个。并且,多个换热盘304可以沿换热件302的轴向方向依次间隔开,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盘304间形成过风间隙306,出风口402吹出的空气可以通过过风间隙306流经换热件302,在空气流经过风间隙306的过程中,空气可以与换热盘304的与过风间隙306对应的侧壁接触,可以使热量从换热件302传导至过风间隙306的空气中,从而可以使空气流经过风间隙306后被加热。
同时,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盘304的排烟通道305相互连通。从加热件301形成的热废气可以依次流经多个换热盘304,可以延长热废气在换热件302内的流动距离,从而可以延长热废气与安装空间101内的空气之间的换热时间,进而可以使热废气与安装空间101的空气之间换热更充分,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换热件302的换热效率。
参见图2、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件302还具有至少一个连接部307,当换热盘304的数量大于三个时,换热件30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盘304的排烟通道305间均通过连接部307连通,任意相邻的两个连接部307沿换热件302的周向方向间隔开。其中,通过使任意相邻的两个连接部307间隔开设置,当热废气通过一个连接部307流动进对应的换热盘304中,热废气可以沿换热盘304的周向方向流动,以流动至下一个连接部307处,热废气可以通过下一个连接部307流动至相邻的换热盘304内,热废气从一个连接部307流动至下一个连接部307的过程中可以释放热量。
通过使多个换热盘304依次连接,多个换热盘304的排烟通道305可以依次串联在一起,加热件301产生的热废气可以通过串联的多个排烟通道305排出至外界环境,且热废气沿串联的多个排烟通道305运动时可以持续放热,以逐步将热量释放至安装空间101的空气内。热废气的运动路径更长,有助于热废气的热量充分释放,从而可以提高热废气中的热量利用率。
参见图3,加热件301与多个换热盘304中位于首部的换热盘304连接,加热件301与位于对应的换热盘304上的连接部307沿换热件302的周向方向间隔开设置。通过使加热件301与位于对应的换热盘304上的连接部307间隔开设置,加热件301产生的热废气可以沿与加热件301对应的换热盘304的排烟通道305流动以流动至换热盘304上的连接部307处,热废气从加热件301流动至连接部307的过程中可以持续放热。
并且,抽吸件303与多个换热盘304中位于尾部的换热盘304连接,抽吸件303与位于对应的换热盘304上的连接部307沿换热件302的周向方向间隔开。通过使抽吸件303与位于对应的换热盘304上的连接部307间隔开设置,热废气通过连接部307流动进多个换热盘304中位于尾部的换热盘304后,热废气可以沿与抽吸件303对应的换热盘304的排烟通道305流动以流动至抽吸件303处,热废气从连接部307流动至抽吸件303的过程中可以持续放热。由此,热废气从加热件301形成后,热废气可以从多个换热盘304中位于首部的换热盘304依次流过多个换热盘304,然后热废气流动至多个换热盘304中位于尾部的换热盘304后可以通过抽吸件303排出至室外环境,如此可以使热废气在换热件302中的流动路径长度最长,从而可以使热废气中的热量充分释放,提高了热废气的热量利用率。
参见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抽吸件303的排气端和/或换热件302内可以设置有压力检测件70,也就是说,抽吸件303的排气端设置有压力检测件70,或者换热件302内设置有压力检测件70,或者抽吸件303的排气端和换热件302内均设置有压力检测件70。压力检测件70用于检测加热组件30内的气压,热风炉100适于根据压力检测件70的检测数据控制加热件301启停。其中,压力检测件70可以为压力传感器,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加热组件30内的气压高于第一预设气压时,热风炉100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检测数据控制加热件301关闭,如此可以防止加热件301内的热废气未能及时排出导致热风炉100过热,从而可以尽量避免热风炉100损坏,也可以避免热风炉100周围的人员受伤。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加热组件30内的气压低于第二预设气压时,热风炉100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检测数据控制加热件301开启,热风炉100可以正常工作。通过在热风炉100中设置压力检测件70,提升了热风炉100的使用安全性,进而提高了热风炉100的使用体验。
参见图1-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内箱体20具有第一侧壁201、第二侧壁202和第三侧壁203,内箱体20的第一侧壁201与第二侧壁202相对且间隔开设置,如图1所示,内箱体20的第一侧壁201和第二侧壁202分别可以指图1中内箱体20的左侧壁和内箱体20的右侧壁。第一侧壁201和第二侧壁202均可以设置有进风孔204,且第一侧壁201和第二侧壁202均与内箱体20的内壁间隔开,第一侧壁201的进风孔204与出风口402间形成第一出风通道102,第二侧壁202的进风孔204与出风口402间形成第二出风通道103,第一出风通道102和第二出风通道103均用于将安装空间101内与换热件302换热后的空气导流至内箱体20。
也就是说,从离心风机40的出风口402产生的气流中,靠近图1中左侧的部分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出风通道102流动至内箱体20的第一侧壁201,然后第一出风通道102内的空气可以穿过内箱体20的第一侧壁201后流动进烹饪空间内。靠近图1中右侧的部分气流可以通过第二出风通道103流动至内箱体20的第二侧壁202,然后第二出风通道103内的空气可以穿过内箱体20的第二侧壁202后流动进烹饪空间内。并且,空气从离心风机40的出风口402流动至第一侧壁201的流动距离与空气从离心风机40的出风口402流动至第二侧壁202的流动距离基本相同,通过使高温空气从内箱体20的第一侧壁201和第二侧壁202流入烹饪空间内,可以使内箱体20靠近第一侧壁201处和靠近第二侧壁202处温度基本一致,有助于使烹饪空间内各处食物受热均匀,从而可以提高热风炉100的烹饪效果。
并且,内箱体20的第三侧壁203连接于内箱体20的第一侧壁201与第二侧壁202之间,内箱体20的第三侧壁203可以与离心风机40的进风口401相对设置。内箱体20的第三侧壁203远离热风炉100的门体设置。第三侧壁203具有出风孔205,第三侧壁203的出风孔205与进风口401间形成进风通道104,进风通道104用于将烹饪空间内的空气导流至离心风机40。当高温空气在烹饪空间内加热食物后转变为低温空气时,低温空气可以朝向内箱体20的第三侧壁203流动,然后低温空气可以穿过内箱体20的第三侧壁203上的出风孔205后流动进进风通道104内,低温空气可以通过进风通道104流回离心风机40中,实现了空气在内箱体20与离心风机40间循环流动的技术效果。
参见图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热风炉100还可以包括:分隔板50,分隔板50连接于离心风机40的出风口402的侧壁与内箱体20的第三侧壁203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离心风机40的出风口402的侧壁可以指离心风机40的与第三侧壁203相对设置的侧壁,分隔板50可以沿热风炉100的高度方向延伸,且分隔板50可以与外箱体10的顶壁和底壁接触,通过离心风机40、内箱体20、分隔板50和外箱体10配合,进风通道104可以构成闭合空间,分隔板50可以将第一出风通道102和进风通道104、第二出风通道103和进风通道104分隔开,通过分隔板50将第一出风通道102和进风通道104分隔开,可以尽量防止第一出风通道102内的高温空气流动至进风通道104内造成离心风机40抽吸的空气温度升高,从而可以防止离心风机40的出风口402排出的空气温度与热废气的温度差值降低导致换热件302的换热效率降低。分隔板50也可以尽量防止进风通道104内的低温空气流出第一出风通道102内造成流动进烹饪空间的空气温度降低,从而可以尽量避免烹饪空间内食物的烹饪效果受到影响。
同理,通过分隔板50将第二出风通道103和进风通道104分隔开,可以尽量防止第二出风通道103内的高温空气流动至进风通道104内造成离心风机40抽吸的空气温度升高,从而可以防止离心风机40的出风口402排出的空气温度与热废气的温度差值降低导致换热件302的换热效率降低。分隔板50也可以尽量防止进风通道104内的低温空气流出第二出风通道103内造成流动进烹饪空间的空气温度降低,从而可以尽量避免烹饪空间内食物的烹饪效果受到影响。
另外,分隔板50将第一出风通道102和进风通道104、第二出风通道103和进风通道104分隔开后,进风通道104内能够形成稳定的负压区域,第一出风通道102和第二出风通道103内能够形成稳定的高压区域,热风炉100内的空气可以沿预设路线循环流动,可以尽量防止安装空间101内空气流动路线紊乱。
参见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热风炉100的高度方向上,内箱体20的第一侧壁201和第二侧壁202均设有多层进风孔组,每层进风孔组均包括多个进风孔204,每层进风孔组均对应设置有多个遮挡板60,遮挡板60用于打开或关闭对应的进风孔204。热风炉100还可以包括驱动件,驱动件与遮挡板60连接配合,驱动件用于驱动遮挡板60沿内箱体20的外壁面运动,通过驱动件驱动遮挡板60遮挡或露出对应的进风孔204,以使遮挡板60关闭或打开对应的进风孔204。
其中,驱动件可以构造为驱动把手,用户可以操作驱动把手以驱动遮挡板60运动。第一出风通道102和第二出风通道103内的空气能够从未被遮挡板60遮挡的进风孔204进入烹饪空间内,且遮挡板60可以阻止第一出风通道102和第二出风通道103内的空气从被遮挡的进风孔204进入烹饪空间内,由此,用户可以根据烹饪需求控制遮挡板60遮挡或露出对应的进风孔204,以使第一出风通道102和第二出风通道103内的空气根据用户的烹饪需求从内箱体20的特定位置进入烹饪空间内加热食物,可以调节烹饪空间内不同位置的食物的加热速度,从而可以使烹饪空间内各处食物的烹饪效果一致性更好,可以提高食物的良品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箱体(10),所述外箱体(10)限定出安装空间(101);
内箱体(20),所述内箱体(20)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101)内,且所述内箱体(20)限定出烹饪空间,所述烹饪空间用于放置食物,且所述烹饪空间与所述安装空间(101)连通;
加热组件(30),所述加热组件(30)包括加热件(301)、换热件(302)和抽吸件(303),所述换热件(302)连通所述加热件(301)和所述抽吸件(303),所述换热件(302)位于所述安装空间(101)内,所述加热件(301)用于消耗燃料以产生热废气,所述抽吸件(303)用于抽吸所述加热件(301)产生的所述热废气,以使所述热废气穿过所述换热件(302)后排出至外界环境;
离心风机(40),所述离心风机(40)的进风口(401)与所述内箱体(20)相对设置,且所述进风口(401)与所述烹饪空间连通;
沿所述离心风机(40)的周向方向上,所述换热件(302)环绕于所述离心风机(40)的外侧,且所述离心风机(40)的出风口(402)与所述换热件(302)相对设置,所述出风口(402)排出的空气适于与所述换热件(302)换热后流动至所述烹饪空间内,以加热所述烹饪空间内的食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302)具有至少一个换热盘(304),所述换热盘(304)沿所述离心风机(40)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换热盘(304)限定出适于使所述热废气流动的排烟通道(305),所述换热盘(304)用于加热流经所述换热盘(304)表面的空气,所述换热盘(304)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302)具有多个所述换热盘(304),多个所述换热盘(304)沿所述换热件(302)的轴向方向依次间隔开,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盘(304)间形成过风间隙(306),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盘(304)的所述排烟通道(305)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302)还具有至少一个连接部(307),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盘(304)的所述排烟通道(305)间均通过所述连接部(307)连通,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部(307)沿所述换热件(302)的周向方向间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301)与多个所述换热盘(304)中位于首部的所述换热盘(304)连接,所述加热件(301)与位于对应的所述换热盘(304)上的连接部(307)沿所述换热件(302)的周向方向间隔开;
所述抽吸件(303)与多个所述换热盘(304)中位于尾部的所述换热盘(304)连接,所述抽吸件(303)与位于对应的所述换热盘(304)上的连接部(307)沿所述换热件(302)的周向方向间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件(303)的排气端和/或所述换热件(302)内设有压力检测件(70),所述压力检测件(70)用于检测所述加热组件(30)内的气压,所述热风炉(100)适于根据所述压力检测件(70)的检测数据控制所述加热件(301)启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箱体(20)具有第一侧壁(201)、第二侧壁(202)和第三侧壁(203),所述第一侧壁(201)与所述第二侧壁(202)相对且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侧壁(201)和所述第二侧壁(202)均设有进风孔(204),且所述第一侧壁(201)和所述第二侧壁(202)均与所述内箱体(20)的内壁间隔开,所述第一侧壁(201)的所述进风孔(204)与所述出风口(402)间形成第一出风通道(102),所述第二侧壁(202)的所述进风孔(204)与所述出风口(402)间形成第二出风通道(103),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02)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03)均用于将所述安装空间(101)内与所述换热件(302)换热后的空气导流至所述内箱体(20);
所述第三侧壁(203)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201)与所述第二侧壁(202)之间,所述第三侧壁(203)具有出风孔(205),所述第三侧壁(203)的出风孔(205)与所述进风口(401)间形成进风通道(104),所述进风通道(104)用于将所述烹饪空间内的空气导流至所述离心风机(4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热风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隔板(50),所述分隔板(50)连接于所述出风口(402)的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203)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02)和所述进风通道(104)、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03)和所述进风通道(104)分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箱体(20)具有相对且间隔开设置的第一侧壁(201)与第二侧壁(202),沿所述热风炉(100)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侧壁(201)和所述第二侧壁(202)均设有多层用于连通所述安装空间(101)和所述烹饪空间的进风孔组,每层所述进风孔组均包括多个所述进风孔(204),每层所述进风孔组均对应设置有多个遮挡板(60),所述遮挡板(60)用于打开或关闭对应的所述进风孔(204);
所述热风炉(100)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遮挡板(60)连接配合,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遮挡板(60)沿所述内箱体(20)的外壁面运动,通过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遮挡板(60)遮挡或露出对应的所述进风孔(204),以使所述遮挡板(60)关闭或打开对应的所述进风孔(204)。
CN202310970952.5A 2023-08-02 2023-08-02 热风炉 Active CN1169517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0952.5A CN116951755B (zh) 2023-08-02 2023-08-02 热风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0952.5A CN116951755B (zh) 2023-08-02 2023-08-02 热风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51755A true CN116951755A (zh) 2023-10-27
CN116951755B CN116951755B (zh) 2024-01-26

Family

ID=88449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70952.5A Active CN116951755B (zh) 2023-08-02 2023-08-02 热风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5175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17742A (en) * 1967-06-02 1968-12-24 Tappan Co Domestic oven
CN110542206A (zh) * 2019-09-27 2019-12-06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间接热风炉
CN211212747U (zh) * 2019-11-19 2020-08-11 中山市高通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电器具的发热装置
CN112696714A (zh) * 2020-12-31 2021-04-2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CN216150309U (zh) * 2021-09-22 2022-04-01 广东昊达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风循环排胶箱的加热装置
WO2023279822A1 (zh) * 2021-07-09 2023-01-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17742A (en) * 1967-06-02 1968-12-24 Tappan Co Domestic oven
CN110542206A (zh) * 2019-09-27 2019-12-06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间接热风炉
CN211212747U (zh) * 2019-11-19 2020-08-11 中山市高通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电器具的发热装置
CN112696714A (zh) * 2020-12-31 2021-04-2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WO2023279822A1 (zh) * 2021-07-09 2023-01-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6150309U (zh) * 2021-09-22 2022-04-01 广东昊达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风循环排胶箱的加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51755B (zh) 2024-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0902C (zh) 电烤炉
CN208851291U (zh) 一种具有空气炸锅功能的烤箱
KR20140030020A (ko) 무연 그릴
CN21591421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116951755B (zh) 热风炉
CN220192746U (zh) 烹饪设备
CN21127018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食物处理机
CN21530512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2630600U (zh) 一种具有热风循环加热系统的空气烤箱
KR100284503B1 (ko) 전자레인지의 히터부 냉각 구조
CN112393281A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及烹饪系统
CN206295273U (zh) 烹饪电器
CN206295275U (zh) 烹饪电器
CN215175245U (zh) 一种带烹饪器的集成灶
CN211795977U (zh) 一种烤箱
JPH0313732A (ja) 加熱装置
CN107894014A (zh) 加热烹调器
CN110477739A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及其内胆烘干方法
CN219813875U (zh) 一种带热气循环结构的烤箱
CN212003715U (zh) 一种食物烹饪设备
CN217178653U (zh) 一种蒸烤箱集成灶
CN217365488U (zh) 一种节能降温的空气炸锅
CN218379504U (zh) 灶台、集成灶
CN219460866U (zh) 一种蒸烤箱
CN218635844U (zh) 一种空气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