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48461A - 油墨及其制造方法和印刷物 - Google Patents

油墨及其制造方法和印刷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48461A
CN116948461A CN202210390558.XA CN202210390558A CN116948461A CN 116948461 A CN116948461 A CN 116948461A CN 202210390558 A CN202210390558 A CN 202210390558A CN 116948461 A CN116948461 A CN 1169484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igment
cellulose
mass
fluorescent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9055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立瑜
陈广学
钟雨晗
俞朝晖
兰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Shenzhen Yuto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Shenzhen Yuto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Shenzhen Yuto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221039055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484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48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484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50Sympathetic, colour changing or similar 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0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 C09D11/037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pigm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油墨及其制造方法和印刷物,以所述油墨的总质量计,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第一颜料,2%~5%,且所述第一颜料包含纤维素基荧光材料;第二颜料,10%~15%,且所述第二颜料能够产生结构色;连接料,40%~70%;溶剂,10%~40%;助剂,0.5%~5%。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油墨具有较好的印刷适性,而且所形成的防伪标记具有较好的防伪效果。

Description

油墨及其制造方法和印刷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墨及其制造方法和印刷物。
背景技术
目前,商品(例如存款存折、身份证、信用卡、储蓄卡、支票、机票、道路通行券、车票、预付卡、商品券、证券、化妆品、药品、烟酒等)上通常会设置防伪标记,该防伪标记一般通过印刷油墨形成,可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因而通过读取反射或投射光来判别真伪,从而使其保护商家及消费者的权益。
然而,在相关技术中,油墨所形成的防伪标记的变色方式单一,导致防伪效果较差,而且印刷适性也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油墨及其制造方法和印刷物,该油墨具有较好的印刷适性,而且所形成的防伪标记具有较好的防伪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油墨,以所述油墨的总质量计,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
第一颜料,2%~5%,且所述第一颜料包含纤维素基荧光材料;
第二颜料,10%~15%,且所述第二颜料能够产生结构色;
连接料,40%~70%;
溶剂,10%~40%;
助剂,0.5%~5%。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匹配组分及其含量,使油墨不仅具有较好的印刷适性,而且还使油墨在印刷物形成的涂层具有较好的防伪效果。其中,第一颜料的匹配,一方面,使油墨具有优异的附着力性能和干燥性能,可提高油墨的印刷适性,另一方面,可使油墨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产生荧光色,以提高油墨涂层的防伪效果。第二颜料可使油墨印刷形成的涂层具有较高的色纯度、独特的变色效果,即随角度改变而显示出明显的不同颜色及闪烁效果,可以理解为结构色,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油墨涂层的防伪效果。第一颜料和第二颜料的匹配,使油墨所产生荧光色和结构色,进而油墨所形成的涂层具有多重防伪,从而具有较好的防伪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以所述油墨的总质量计,还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
第一颜料,3%~5%;
第二颜料,10%~11%;
连接料,60%~65%;
溶剂,15%~23%;
助剂,0.5%~4%。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纤维素基荧光材料具有如下化学式:A-(LM3:N),其中,A选自纤维素或纤维素衍生物,L、N分别独立地选自稀土金属,M为卤素。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纤维素基荧光材料为红光荧光材料,且纤维素基荧光材料具有如下化学式:CMC-(LaF3:Eu3+)。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颜料包括珠光颜料和光变颜料,且所述珠光颜料与所述光变颜料的质量比为(1~9):1;
和/或,所述珠光颜料的粒径范围为5μm~100μm,所述光变颜料的粒径范围为5μm~10μ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料选自水性的丙烯酸树脂和硝化棉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助剂包括防沉剂、消泡剂、蜡和分散剂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以所述油墨的总质量计,所述防沉剂的质量分数为0.5%~1.5%;
所述消泡剂的质量分数为0.5%~2%;
所述蜡的质量分数为0.5%~1%;
所述分散剂的质量分数为0.5%~1%。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油墨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第一颜料、第一颜料和溶剂混合,经搅拌后得到第一混合物;
将所述第一混合物与连接料混合,经搅拌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在搅拌条件下,向所述第二混合物中添加助剂,得到所述油墨。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油墨的制造方法简单高效、绿色环保,而且成本低,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因而在工业应用中具有较好前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颜料的制造方法如下:
将稀土材料和纤维素溶液或纤维素衍生物溶液混合并进行反应,得到悬浮液;
将卤化物添加至所述悬浮液中进行反应,得到反应产物;
对所述反应产物进行分离、清洗及干燥,得到所述油墨。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印刷物,包括:
基材;
涂层,设置在所述基材的表面,所述涂层由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油墨涂覆得到。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由于上述印刷物中的涂层由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油墨涂覆得到,因此,该印刷物容易辨别真伪,从而能够更好的保护商家及消费者的权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MC-(LaF3:Eu3+)荧光材料的制备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墨在不同角度(90°、60°、30°)的结构色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油墨在紫外光下的荧光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案采用递进的方案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除非另有规定,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性的”、“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案结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油墨,以该油墨的总质量计,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
第一颜料,2%~5%,且第一颜料包含纤维素基荧光材料;
第二颜料,10%~15%,且第二颜料能够产生结构色;
连接料,40%~70%;
溶剂,10%~40%;
助剂,0.5%~5%。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匹配组分及其含量,使油墨不仅具有较好的印刷适性,而且还使油墨在印刷物形成的涂层具有较好的防伪效果。其中,第一颜料的匹配,一方面,使油墨具有优异的附着力性能和干燥性能,可提高油墨的印刷适性,另一方面,可使油墨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产生荧光色,以提高油墨涂层的防伪效果。第二颜料可使油墨印刷形成的涂层具有较高的色纯度、独特的变色效果,即随角度改变而显示出明显的不同颜色及闪烁效果,可以理解为结构色,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油墨涂层的防伪效果。第一颜料和第二颜料的匹配,使油墨所产生荧光色和结构色,进而油墨所形成的涂层具有多重防伪,从而具有较好的防伪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以油墨的总质量计,还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
第一颜料,3%~5%;
第二颜料,10%~11%;
连接料,60%~65%;
溶剂,15%~23%;
助剂,0.5%~4%。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进一步优化各组分的含量,使油墨不仅具有优异的印刷适性,而且还使油墨形成的涂层具有更优异的防伪效果。
以下对本申请的油墨组分及其含量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一颜料
第一颜料可使油墨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出荧光色,从而提高油墨的防伪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纤维素基荧光材料具有如下化学式:A-(LM3:N),其中,A选自纤维素或纤维素衍生物,L、N分别独立地选自稀土金属,M为卤素。该纤维素基荧光材料可使油墨具有较好的粘度,例如油墨的粘度范围为193.5mPa·s~215.7mPa·s,因此使油墨具有较好的附着力性能。
示例性地,油墨地粘度可以但不限于为193.5mPa·s、193.6mPa·s、193.7mPa·s、193.8mPa·s、193.9mPa·s、194.0mPa·s、194.1mPa·s、194.2mPa·s、194.3mPa·s、194.5mPa·s、194.6mPa·s、194.7mPa·s、194.8mPa·s、194.9mPa·s、195.0mPa·s、196.0mPa·s、197.0mPa·s、198.0mPa·s、199.0mPa·s、200.0mPa·s、201.0mPa·s、202.0mPa·s、203.0mPa·s、204.0mPa·s、205.0mPa·s、206.0mPa·s、207.0mPa·s、208.0mPa·s、209.0mPa·s、210.0mPa·s、211.0mPa·s、212.0mPa·s、213.0mPa·s、214.0mPa·s、215.0mPa·s、215.1mPa·s、215.2mPa·s、215.3mPa·s、215.4mPa·s、215.5mPa·s、215.6mPa·s、215.7mPa·s。
在本申请地一些实施例中,使用含有羰基或羧基官能团的纤维素和/或其衍生物对荧光材料进行修饰得到纤维素基荧光材料,该纤维素基荧光材料在紫外光照射下具有优异的荧光色,从而能够提高油墨所形成的涂层的防伪效果。具体地,纤维素基荧光材料包括如下步骤:
S11:将稀土材料与纤维素溶液和纤维素衍生物溶液中至少一种混合并进行反应,得到悬浮液;
S12:将卤化物添加至悬浮液中进行反应,得到反应产物;
S13: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清洗及干燥,得到所述油墨。
在步骤S11中,将稀土卤化物与纤维素溶液和纤维素衍生物溶液中至少一种混合后,于50℃~90℃条件下反应30min~35min,得到悬浮液。上述反应条件有助于稀土粒子与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官能团结合,以提高油墨的粘度,从而提升其附着力性能。
在步骤S12中,悬浮液和氟盐于于50℃~90℃条件下反应2.5h~4.0h,得到反应产物。悬浮液和氟盐在上述反应条件下反应,能够有利于形成发出稳定荧光色的荧光材料。
在步骤S13中,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以得到目标产物。然后对目标产物进行清洗,以去除多余的杂质。清洗后的目标产物经过干燥,可有助于保存。
在上述这些实施例中,稀土材料中的稀土元素L、N分别独立地选自La、Pr、Nd、Sm、Eu、Gd、Tb、Dy、Ho、Er、Tm、Yb和Lu中的至少一种。至于具体稀土元素的选择,可根据荧光材料所需要发出的荧光色进行选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纤维素基荧光材料为红光荧光材料,且纤维素基荧光材料具有如下化学式:CMC-(LaF3:Eu3+),其中,CMC表示为羧甲基纤维素。
在上述这些实施例中,基于稀土材料的总质量计,稀土元素铕(Eu)和镧(La)的质量比为1:(3/7~1)。
此外,CMC与稀土元素的质量比可为(0.2~0.45):1。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纤维素基荧光材料还可以为绿光荧光材料、蓝光荧光材料。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以油墨的总质量计,第一颜料的质量分数为2%~5%,第一颜料的质量分数在该范围内,可使油墨具有荧光色,从而提高油墨所形成的涂层的防伪效果。
示例性的,第一颜料的质量分数可以但不限于为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
第二颜料
第二颜料可使油墨印刷形成的涂层具有较高的色纯度、独特的变色效果,即随角度改变而显示出明显的不同颜色及闪烁效果,可以理解为结构色,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油墨涂层的防伪效果。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以油墨的总质量计,第二颜料的质量分数为10%~15%。第二颜料的质量分数在上述范围内,可使油墨形成的涂层具有优异的结构色。
示例性的,第二颜料的质量分数可以但不限于为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颜料包括珠光颜料和光变颜料,其中,以第二颜料的总质量计,珠光颜料与光变颜料的质量比为(1~9):1。示例性的,珠光颜料与光变颜料的质量比可以但不限于为1:1、2:1、3:1、4:1、5:1、6:1、7:1、8:1、9:1,以及上述任意点值之间的范围的比例。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珠光颜料和光变颜料不做具体限制,只要使第二颜料能够产生结构色即可。
珠光颜料的非限制性示例可包括二氧化钛涂覆的云母、氧化铁涂覆的云母及其组合,上述这些珠光颜料可以从福建坤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购买。
光变颜料也可从市场直接购买,例如广州诚变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光变颜料。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珠光颜料的粒径范围为5μm~100μm,光变颜料的粒径范围为5μm~10μm。珠光颜料和光变颜料在上述范围内,不仅能够使印刷物细腻柔和,而且还使印刷物具有闪烁的珠光效果和优异的光变效果,以进一步提高油墨所形成的涂层的防伪效果。
示例性的,珠光颜料的粒径可以但不限于为5μm、6μm、7μm、8μm、9μm、10μm,以及上述任意点值之间的范围的粒径。珠光颜料的粒径可以但不限于为5μm、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35μm、40μm、45μm、50μm、55μm、60μm、65μm、70μm、75μm、80μm、85μm、90μm、95μm、100μm,以及上述任意点值之间的范围的粒径。
连接料
连接料作为颜料的载体,可使油墨在干燥或固化之后形成薄层,即涂层。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连接料的种类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料可选自与油墨其它组分相容的材料,例如水溶性的树脂。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料可选自水性的丙烯酸树脂和硝化棉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丙烯酸树脂可以从湛新树脂(中国)有限公司购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以油墨的总质量计,连接料的质量分数为40%~70%。连接料的质量分数在上述范围内,可有助于提高油墨所形成涂层的光泽度和粘度。
示例性的,连接料的质量分数可以但不限于为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
溶剂
溶剂能够溶解油墨中其它组分的液体,以油墨的总质量计,溶剂的质量分数为10%~40%。
示例性的,溶剂的质量分数可以但不限于为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于溶剂的种类不做具体的限制,可以为本领域所熟知的溶剂,例如乙醇、水。基于绿色环保考虑,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溶剂可选自去离子水。
助剂
助剂能够改善油墨的印刷适性,如粘度、附着力、干燥性等。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以油墨的总质量计,助剂的质量分数为0.5%~5%。助剂的质量分数在上述范围内,可有助于改善油墨的印刷适性。
示例性的,助剂的质量分数可以但不限于为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助剂包括防沉剂、消泡剂、蜡和分散剂中的至少一种。
防沉剂能够防止油墨中的颜料沉淀,使油墨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能,以油墨的总质量计,防沉剂的质量分数为0.5%~1.5%。
示例性的,防沉剂的质量分数可以但不限于为0.5%、0.6%、0.7%、0.8%、0.9%、1.0%、1.1%、1.2%、1.3%、1.4%、1.5%。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于防沉剂的种类并不做具体限制,可以为本领域所熟知的防沉剂,并且这些防沉剂可以直接从市场购买,例如从广州富士科技有限公司购买。
消泡剂能够抑制或消除油墨在制造或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泡沫,进而提高油墨的印刷适性,以油墨的总质量计,消泡剂的质量分数为0.5%~2%。
示例性的,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于消泡剂的种类并不做具体限制,可以为本领域所熟知的消泡剂,例如有机硅聚合物,并且这些消泡剂可以直接从市场购买,例如从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购买。
蜡可以起着抗划伤、抗粘连、耐磨擦、提高爽滑手感等作用,以油墨总质量计,蜡的质量分数为0.5%~1%。
示例性的,蜡的质量分数可以但不限于为0.5%、0.6%、0.7%、0.8%、0.9%、1.0%。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于蜡的种类并不做具体限制,可以为本领域所熟知的蜡,例如聚乙烯微粉蜡,并且该聚乙烯微粉蜡可以直接从市场购买,例如从长沙紫东化工产品有限公司购买。
分散剂是一种在分子内同时具有亲油性和亲水性两种相反性质的界面活性剂,可用于分散难以溶解液体的颜料固体及液体颗粒,而且还可防止颗粒的沉降和凝聚,以油墨的总质量计,分散剂的质量分数为0.5%~1%。
示例性的,分散剂的质量分数可以但不限于为0.5%、0.6%、0.7%、0.8%、0.9%、1.0%。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于分散剂的种类并不做具体限制,可以为本领域所熟知的分散剂,并且分散剂可以直接从市场购买,例如从广州富士科技有限公司购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油墨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将第一颜料、第一颜料和溶剂混合,经搅拌后得到第一混合物;
S20:将第一混合物与连接料混合,经搅拌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S30:在搅拌条件下,向第二混合物中添加助剂,得到油墨。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油墨的制造方法简单高效、绿色环保,而且成本低,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因而在工业应用中具有较好前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中的第一颜料的制造方法如下:
S11:将稀土材料与纤维素溶液和纤维素衍生物溶液中至少一种混合并进行反应,得到悬浮液;
S12:将卤化物添加至悬浮液中进行反应,得到反应产物;
S13: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清洗及干燥,得到所述油墨。
在步骤S11中,将稀土卤化物与纤维素溶液和纤维素衍生物溶液中至少一种混合后,于50℃~90℃条件下反应30min~35min,得到悬浮液。上述反应条件有助于稀土粒子与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官能团结合,以提高油墨的粘度,从而提升其附着力性能。
在步骤S12中,悬浮液和氟盐于于50℃~90℃条件下反应2.5h~4.0h,得到反应产物。悬浮液和氟盐在上述反应条件下反应,能够有利于形成发出稳定荧光色的荧光材料。
在步骤S13中,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以得到目标产物。然后对目标产物进行清洗,以去除多余的杂质。清洗后的目标产物经过干燥,可有助于保存。
在上述这些实施例中,稀土材料中的稀土元素L、N分别独立地选自La、Pr、Nd、Sm、Eu、Gd、Tb、Dy、Ho、Er、Tm、Yb和Lu中的至少一种。至于具体稀土元素的选择,可根据荧光材料所需要发出的荧光色进行选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纤维素基荧光材料为红光荧光材料,且纤维素基荧光材料具有如下化学式:CMC-(LaF3:Eu3+),其中,CMC表示为羧甲基纤维素。
在上述这些实施例中,基于稀土材料的总质量计,稀土元素铕(Eu)和镧(La)的质量比为1:(3/7~1)。
此外,CMC与稀土元素的质量比可为(0.2~0.45):1。
进一步的,在步骤S10中,搅拌的速率为200rpm~400rpm,搅拌时间为2h~5h,搅拌温度为30℃~35℃。
在步骤S20中,连接料与第一混合物混合的过程中伴随有搅拌操作,该搅拌的速率为300rpm~500rpm,搅拌时间为10min~60min。
在步骤30中,助剂与第二混合物中混合的过程伴随有搅拌操作,该搅拌的速率为300rpm~500rpm,搅拌时间为4h~6h。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印刷物,包括:
基材;
涂层,设置在基材的表面,该涂层由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油墨涂覆得到。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由于上述印刷物中的涂层由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油墨涂覆得到,因此,该印刷物容易辨别真伪,从而能够更好的保护商家及消费者的权益。
在上述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油墨可作为胶印油墨、凹印油墨、凸印油墨、丝印油墨、柔印油墨等,然后可通过与之相配的印刷方式,将该油墨印刷在基材表面,以全部或部分覆盖该基材,其中,基材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PVC、PP、PET等塑料材质,甚至还可以是玻璃材质,或者是上述两种材质的混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油墨作为丝印油墨,且丝网印刷的丝网目数为100目~200目。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油墨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油墨,包括如下组分:
CMC-(LaF3:Eu3+),实验室自制,3%;
光变颜料(广州诚变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粒径为5μm~10μm),1%;
珠光颜料(福建坤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K019825D,粒径为5μm~100μm),9%;
去离子,23%;
丙烯酸树脂(湛新树脂(中国)有限公司),60%;
防沉剂(广州富士科技有限公司),1%;
消泡剂(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1%;
聚乙烯微粉蜡(长沙紫东化工产品有限公司),1%;
分散剂,(广州富士科技有限公司),1%。
本实施例的油墨按照如下方法制造:
S10:将CMC-(LaF3:Eu3+)、珠光颜料和光变颜料缓慢倒入去离子水中,搅拌速率为400rpm/min,搅拌时间为3h,使颜料与去离子水充分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其中,CMC-(LaF3:Eu3+)的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
S20:向第一混合物中加入丙烯酸树脂,搅拌速率为500rpm/min,搅拌时间为30min,得到第二混合物;
S30:在第二混合物中边搅拌边加入防沉剂、消泡剂、聚乙烯微粉蜡和分散剂,搅拌速率为500rpm/min,搅拌时间为5h,直至完全混合均匀,获得本实施例的油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油墨,包括如下组分:
CMC-(LaF3:Eu3+),实验室自制,3%;
光变颜料(广州诚变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粒径为5μm~10μm),2%;
珠光颜料(福建坤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K019825D,粒径为5μm~100μm),9%;
去离子,15%;
丙烯酸树脂(湛新树脂(中国)有限公司),65%;
防沉剂(广州富士科技有限公司),1%;
消泡剂(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1%;
聚乙烯微粉蜡(长沙紫东化工产品有限公司),1%;
分散剂,(广州富士科技有限公司),1%。
本实施例的油墨的制造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油墨,包括如下组分:
CMC-(LaF3:Eu3+),实验室自制,5%;
光变颜料(广州诚变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粒径为5μm~10μm),1%;
珠光颜料(福建坤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K019825D,粒径为5μm~100μm),9%;
去离子,21%;
丙烯酸树脂(湛新树脂(中国)有限公司),60%;
防沉剂(广州富士科技有限公司),1%;
消泡剂(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1%;
聚乙烯微粉蜡(长沙紫东化工产品有限公司),1%;
分散剂,(广州富士科技有限公司),1%。
本实施例的油墨的制造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表1为实施例1~3中油墨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表1
性能测试例
为了说明本申请的油墨的性能,采用X-Rite分光光度计、Navo-Gloss光泽度仪、NDJ-79旋转粘度仪、3M胶带对实施例1~3的油墨样品进行性能测试,每个样品随机选择5个样点进行测试,后求其平均值,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1和表2可知,第二颜料的质量分数的增加,可有助于提高油墨的附着力性能及干燥性。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墨在不同角度(90°、60°、30°)的颜色,丙烯酸树脂的质量分数的增加,可有助于提高油墨的光泽度及粘度。
荧光色测试例
用紫外灯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3的油墨所形成的图案进行照射,并拍照记录其荧光强度,测试结果如表3中所示。
表3
测试例 实施例1 实施例3
荧光效果(目测) 荧光效果较好 荧光效果好
由表1和表3可知,第一颜料的质量分数的增加,油墨在紫外灯下荧光强度增加,荧光效果更明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油墨在紫外光下的荧光图。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油墨具有较好的印刷适性,而且所形成的防伪标记具有较好的防伪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油墨,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油墨的总质量计,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
第一颜料,2%~5%,且所述第一颜料包含纤维素基荧光材料;
第二颜料,10%~15%,且所述第二颜料能够产生结构色;
连接料,40%~70%;
溶剂,10%~40%;
助剂,0.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油墨的总质量计,还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
第一颜料,3%~5%;
第二颜料,10%~11%;
连接料,60%~65%;
溶剂,15%~23%;
助剂,0.5%~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基荧光材料具有如下化学式:A-(LM3:N),其中,A选自纤维素或纤维素衍生物,L、N分别独立地选自稀土金属,M为卤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基荧光材料为红光荧光材料,且纤维素基荧光材料具有如下化学式:CMC-(LaF3:Eu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颜料包括珠光颜料和光变颜料,且所述珠光颜料与所述光变颜料的质量比为(1~9):1;
和/或,所述珠光颜料的粒径范围为5μm~100μm,所述光变颜料的粒径范围为5μm~1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料选自水性的丙烯酸树脂和硝化棉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助剂包括防沉剂、消泡剂、蜡和分散剂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墨,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油墨的总质量计,所述防沉剂的质量分数为0.5%~1.5%;
所述消泡剂的质量分数为0.5%~2%;
所述蜡的质量分数为0.5%~1%;
所述分散剂的质量分数为0.5%~1%。
8.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第一颜料、第一颜料和溶剂混合,经搅拌后得到第一混合物;
将所述第一混合物与连接料混合,经搅拌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在搅拌条件下,向所述第二混合物中添加助剂,得到所述油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料的制造方法如下:
将稀土材料和纤维素溶液或纤维素衍生物溶液混合并进行反应,得到悬浮液;
将卤化物添加至所述悬浮液中进行反应,得到反应产物;
对所述反应产物进行分离、清洗及干燥,得到所述油墨。
10.一种印刷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材;
涂层,设置在所述基材的表面,所述涂层由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墨涂覆得到。
CN202210390558.XA 2022-04-14 2022-04-14 油墨及其制造方法和印刷物 Pending CN1169484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0558.XA CN116948461A (zh) 2022-04-14 2022-04-14 油墨及其制造方法和印刷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0558.XA CN116948461A (zh) 2022-04-14 2022-04-14 油墨及其制造方法和印刷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48461A true CN116948461A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60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90558.XA Pending CN116948461A (zh) 2022-04-14 2022-04-14 油墨及其制造方法和印刷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4846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19222B2 (ja) 有機又は無機蛍光体を含む保安用真珠光沢顔料
Abdelhameed et al. Photochromic and fluorescent ink using photoluminescent strontium aluminate pigment and screen printing towards anticounterfeiting documents
JP5856737B2 (ja) 高導電性の光学可変性顔料
KR102259944B1 (ko) 자성 또는 자화성 안료 입자 및 광학 효과층
CN103436093B (zh) 一种防伪印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74335B (zh) 图案形成用涂料及涂饰物品
JP5447781B2 (ja) 色彩可変インキ組成物
WO2007041579A2 (en) Security pigments and the process of making thereof
CN1329399C (zh) 稀土金属化合物及其混合物
JP2024056679A (ja) 小板形状のエフェクト顔料を含むカラーフロップ効果を有する層連続体
JP2003041245A (ja) 液状化カラー発光発色蓄光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68187B2 (ja) 色彩可変媒体
CN116948461A (zh) 油墨及其制造方法和印刷物
JP6443814B2 (ja) グラビアインキ、それを用いた印刷物および積層体
KR20200028175A (ko) 요판 인쇄용 위변조 방지 잉크 조성물
JPWO2019053962A1 (ja) インキ組成物、及び印刷物
KR101947770B1 (ko) 무기 형광체를 코팅한 보안 및 안전용 진주광택 안료의 제조방법
CN109693463A (zh) 珠光印刷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RU2294949C1 (ru) Типографская краска для защиты продукции от фальсификации
KR101907417B1 (ko) 유기 및 무기 복합 형광체를 코팅한 보안 및 안전용 진주광택 안료의 제조방법
CN110198993A (zh) 平版印刷用墨水组合物
CN110684395B (zh) 结构色油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Zhai et al. ZnO@ SiO2 Nanocapsules: Efficient Fluorescence for Latent Fingerprint Detection
KR20200000439A (ko) 밀크 루미룩스 분산물
JP2016155903A (ja)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光輝性インキ及びその印刷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