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41121A - 电池与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与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41121A
CN116941121A CN202280016750.0A CN202280016750A CN116941121A CN 116941121 A CN116941121 A CN 116941121A CN 202280016750 A CN202280016750 A CN 202280016750A CN 116941121 A CN116941121 A CN 1169411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ircuit board
cell
cells
battery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67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雨
蒋超
李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941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411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电池与用电设备。电池包括收容壳、电芯组和电路板。其中,收容壳呈弯曲状延伸。电芯组收容于收容壳,其包括若干个电芯。电路板亦收容于收容壳,上述电芯与该电路板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呈弯曲延伸的形状,故其可以适配用电设备中弯曲形状的电池仓。

Description

电池与用电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21年03月05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的申请号为202120487486.1,名称为“电池与用电设备”的在先申请的优先权,上述在先申请的内容以引入的方式并入本文本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与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电池是一种将外界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于其内部,以在需要的时刻对外部用电设备(如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供电的装置。目前,电池广泛地运用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用电设备中。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市场上的电池多为方形,但有些用电设备因其内元器件的布局,而方便设置弯曲形状的电池仓,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适配弯曲形状电池仓的电池。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电池与用电设备,以适配用电设备中弯曲形状的电池仓。
本申请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包括收容壳、电芯组与电路板。其中,所述收容壳呈弯曲状延伸,以使所述收容壳具有外凸的一侧以及内凹的一侧。电芯组收容于所述收容壳,所述电芯组包括若干个电芯。电路板收容于所述收容壳,所述电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呈弯曲延伸的形状,故其可以适配用电设备中弯曲形状的电池仓。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收容壳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倾斜设置,所述第三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以及所述第三部分 共同围合形成凹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电路板收容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电池包括两组电芯组,其中一组电芯组收容于所述第一部分,另一组电芯组收容于所述第三部分。该设置使得电路板位于两电芯组之间,以便于各电芯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和延伸出所述电芯主体的极耳,所述电芯主体相对所述电路板倾斜设置,所述极耳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电芯主体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夹角介于110°~170°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电芯组包括层叠设置的两个电芯。所述电路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同一所述电芯组中,一所述电芯的极耳焊接于所述第一侧面,另一所述电芯的极耳焊接于第二侧面。如此设置有助于将同一电芯组内的不同电芯的极耳隔绝开,以降低不同电芯的极耳短路的风险。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同一所述电芯组中的两电芯之间串联,两所述电芯组之间串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电芯主体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端延伸形成的封装部,所述极耳自所述封装部伸出所述电芯主体。所述电路板靠近电芯的端部设于同一电芯组内相邻电芯的封装部之间,以便于将同一电芯组内的不同电芯的极耳隔绝开,以降低不同电芯的极耳短路的风险。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封装部包括第一封装部和两个第二封装部,所述第一封装部自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端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封装部设于所述第一封装部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电芯包括两个极耳,每一极耳分别对应一所述第二封装部,所述极耳自所述第二封装部延伸出电芯主体,所述电路板靠近电芯的端部设于同一电芯组内相邻电芯的第二封装部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电芯组还包括绝缘件。同一所述电芯组内,所述绝缘件设于两所述电芯的封装部之间,所述电路板靠近电芯的端 部连接于绝缘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极耳包括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电芯主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焊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弯折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所述第二区段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依次弯折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同一组所述电芯组中,沿所述电芯的堆叠方向观察,所述电芯的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电路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同一组所述电芯组中,所述电芯主体包括沿所述电芯的堆叠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邻电芯的第一表面相邻设置。所述封装部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封装部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电芯的端部设于同一电芯组相邻电芯的封装部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同一所述电芯组中,至少一所述电芯的第二表面与所述收容壳接触;和/或,同一所述电芯组中,至少一所述电芯的第二表面与收容壳之间设有弹性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收容壳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第一壳体固定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支撑部,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支撑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电路板中的一个设有定位柱,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第二壳体的内壁于对应所述电路板的位置延伸出凸出部,所述凸出部面向所述电路板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电池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上壳之间,所述,所述缓冲件至少部分设于凹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电芯包括软包电芯或钢壳电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电路板弯曲延伸,所述电路板弯曲延伸的方向与所述收容壳弯曲延伸的方向相同。所述电芯组包括多个电芯,各所述电芯沿所述电路板弯曲延伸的方向间隔排布,各所述电芯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收容壳呈弧形延伸,所述电路板呈弧形延伸。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电芯包括圆柱形电芯。所述电芯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收容壳弧形延伸所环绕的的轴线方向平行;或者,所述电芯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收容壳弧形延伸的轴线方向垂直。
本申请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电设备,包括支架与上述的电池,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支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用电设备包括清洁机器人。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所述支架,所述支架的内部设有容置腔。所述电池收容于所述容置腔,所述收容壳弯曲延伸,所述收容壳外凸的一侧靠近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设置,所述收容壳内凹的一侧朝向所述容置腔的中心。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收容壳、电芯组和电路板。其中,收容壳呈弯曲状延伸,以使收容壳具有外凸的一侧以及内凹的一侧。电芯组收容于收容壳,其包括若干个电芯。电路板亦收容于收容壳,上述电芯与该电路板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呈弯曲延伸的形状,故其可以适配用电设备中弯曲形状的电池仓。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池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电池的一个方向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电池的另一个方向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电池的一个方向的投影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电池于第一部分处剖切后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3中第一电芯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3中第一电芯展开后的示意图;
图10为电芯组与电路板之间的一个方向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电芯组与电路板之间的另一个方向的连接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3中各电芯依次串联的电路图;
图15为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为图4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其中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电池的一个方向的分解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其中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电池的一个方向的分解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固接于”/“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安装”包括焊接、螺接、卡接、粘合等方式将某一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所述元件或装置可在特定位置或地 方保持不动也可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所述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后可进行拆卸也可不能进行拆卸,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5,其分别示出了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的两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该电池10的两个方向的分解示意图以及一个方向的投影视图,该电池10(以下简称电池)包括收容壳100、电芯组200以及电路板300。其中,收容壳100是电芯组200以及电路板300的安装结构,其呈弯曲状延伸。电芯组200收容于收容壳100,其包括若干个电芯210。电路板300亦收容于收容壳100,上述电芯210与该电路板300连接。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若干”意为: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整数。
对于上述收容壳100,请先参阅图1与图2,收容壳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110、第二部分120以及第三部分130;该第一部分110相对于第二部分120如图示(图5)向下倾斜设置,且两者之间具有一夹角α1,该第三部分130相对于第二部分120如图示(图5)向下倾斜设置,且两者之间具有一夹角α2,如此使得第一部分110、第二部分120以及第三部分130共同围合形成凹部101。即是:收容壳100面向该凹部101的一侧为内凹的一侧,该收容壳100背向凹部101的一侧为外凸的一侧,亦即是收容壳100具有内凹的一侧以及外凸的一侧。其中,第一部分110与第二部分120之间的角度α1介于110°~170°之间,第三部分130与第二部分120之间的角度α2介于110°~170°之间。
请进一步参阅图3与图4,本实施例中,收容壳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140以及第二壳体150,该第一壳体140与第二壳体150相对拼接成收容壳100。同时结合5,第一壳体140包括第一下壳部141、第二下壳部142以及第三下壳部143。第一下壳部141与第二下壳部142的一端连接,第三下壳部143与第二下壳部142的另一端连接;其中,第一下壳部141相对于第二下壳部142如图示(图5)向下倾斜设置,第三下壳部143相对于第二下壳部142如图示(图5)向下倾斜设置。该第一下壳部141、第二下壳部142以及第三下壳部143各自背离第二壳体150的一侧共同形成上述凹部101;该第一下壳部141、第二下壳部142以及第三下壳部143各自面向第二壳体150的一侧内凹以形成第一凹陷部102。第二壳体150背离上述凹部101设置,其包括第一上壳部151、第二上壳部152以及第三上壳部153。第一上壳部151与第二上壳部152的一端连接,第三上壳部153与第二上壳部152的另一端连接;其中, 第一上壳部151相对于第二上壳部152如图示(图5)向下倾斜设置,第三上壳部153相对于第二上壳部152如图示(图5)向下倾斜设置。该第一上壳部151与上述第一下壳部141相对设置并对应拼接以形成上述第一部分110;该第二上壳部152与上述第二下壳部142相对设置并对应拼接以形成上述第二部分120;该第三上壳部153与上述第三下壳部143相对设置并对应拼接以形成上述第三部分130。具体地,请参阅图6与图7,其分别示出了该电池10于第一部分处剖切后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以及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第一壳体140面向第二壳体150的一侧设有定位凸起1401,该定位凸起1401沿第一壳体140面向第二壳体150的一面的边缘延伸呈环形;相应地,第二壳体150面向第一壳体140的一侧设有与该定位凸起1401相适配的定位凹槽1501,上述定位凸起1401插入该定位凹槽1501,以使第一壳体140与第二壳体150实现定位安装,进而便于两者通过粘接、螺接、卡接等固定方式固定连接。第一上壳部151、第二上壳部152以及第三上壳部153各自面向第一壳体140的一侧内凹以形成第二凹陷部103,该第二凹陷部103与上述第一凹陷部102共同组成收容壳100的收容腔。优选地,所述第二上壳部152呈弯曲形延伸,从而可较好地适配贴合于内壁呈圆弧形壁面的电池仓。优选地,所述第二上壳部152部分结构呈弧形延伸,比如所述第二上壳部152连接第一上壳部151的部分呈弧形延伸;比如所述第二上壳部152连接第三上壳部153的部分呈弧形延伸。
进一步地,收容壳100还包括设置于上述第一部分110与第二部分120面向凹部101一侧的连接处的第一延伸部111,该第一延伸部111同时连接第一部分110与第二部分120,从而强化第一部分110与第二部分120之间的连接强度。较优地,上述第一延伸部111的数量为复数个,该复数个第一延伸部111沿第一部分110与第二部分120连接处棱边延伸的方向间隔设置。同理,为强化第二部分120与第三部分130之间的连接强度,收容壳100还包括第二延伸部121,该第二延伸部121设置于上述第二部分120与第三部分130面向凹部101一侧的连接处,并同时连接第二部分120与第三部分130。较优地,上述第二延伸部121的数量为复数个,该复数个第二延伸部121沿第二部分120与第三部分130连接处棱边延伸的方向间隔设置。
对于上述电芯组200与电路板300,请先参阅图3与图4,该电芯组200包括若干个电芯210,该若干个电芯210具体包括第一电芯210a与第二电芯210b。 其中,第一电芯210a设于第一部分110,第二电芯210b设于第三部分130。电路板300设于上述第二部分120,即是其位于第一电芯210a与第二电芯210b之间,以便于各电芯210分别与电路板300电连接。当然,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电芯设于第一部分”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指第一电芯全部位于第一部分,而是指第一电芯的体积的绝大部分位于第一部分,例如,该第一电芯靠近电路板的一端可以少量地伸入第二部分;同理,“第二电芯设于第三部分”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指第二电芯全部位于第三部分,而是指第二电芯的体积的绝大部分位于第三部分,例如,该第二电芯靠近电路板的一端可以少量地伸入第二部分。
请具体参阅图8至图10,其分别示出了第一电芯的立体示意图、第一电芯展开后的示意图,以及,电芯组200与电路板300连接状态下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同时结合其他附图,上述第一电芯210a包括第一电芯主体211和第一极耳212。其中,第一电芯主体211大致呈方块状,其相对于电路板300倾斜设置,两者之间构成一钝角β1;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芯主体211与上述电路板300之间的夹角β1介于110°~170°之间,从而与上述第二部分120、第一部分110(或第三部分130)之间的夹角相适配。第一电芯主体211具体包括第一封装件2111、收容于第一封装件2111内的第一电极组件2112,以及填充于第一封装件2111内的电解液等结构。第一封装件2111包括第一主体部21111以及自第一主体部21111靠近电路板300的一端延伸出的第一封装部21112。第一主体部21111设有用于收容上述第一电极组件2112与电解液的收容空间;第一封装部21112是上述第一电极组件2112收容于第一封装件2111后,通过热压、胶粘等工艺进行密封的部位,从而实现对第一封装件2111内部结构的封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封装部21112包括第一主封装部21113和两个第一副封装部21114。具体地,第一主封装部21113自第一主体部21111靠近电路板300的一端向背离第一主体部21111的一端延伸形成;第一副封装部21114设于第一主封装部21113背离第一主体部21111的一侧,两第一副封装部21114沿收容壳100弯曲延伸所环绕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文件中所述的“沿某部件弯曲延伸所环绕的轴线方向”具体意为:某部件弯曲延伸的轨迹所确定的平面的法线方向,其中所述的“弯曲延伸”可以是弧形延伸、S形延伸或其他非直线形状的延伸。
第一极耳212的一端伸入第一封装件2111内,并与上述第一电极组件 2112连接,另一端自上述第一封装部21112延伸出第一电芯主体211,且延伸出第一电芯主体211的一端与上述电路板300电连接。具体地,第一极耳212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21与第二连接部2122。该第一连接部2121与上述第一电芯主体211连接,其具体自上述第一副封装部21114伸出第一电芯主体211;第二连接部2122相对第一连接部2121弯折设置,并连接于上述电路板300。
同理,第二电芯210b包括第二电芯主体和延伸出第二电芯主体的第二极耳,第二电芯主体相对电路板300倾斜设置,两者之间构成一钝角β2;第二极耳与电路板300电连接。第二电芯210b的具体结构可参阅上述对第一电芯210a的说明,在此不赘述。
请参阅图10至图13,其分别示出了电芯组200与电路板300的两个方向的连接示意图,以及B处、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电芯组200包括两第一电芯210a,沿收容壳100背离凹部101的一侧指向收容壳100面向凹部101的一侧的方向(为方便说明,以下将其定义为预设方向),该两第一电芯210a层叠设置。相应地,电路板300具有沿上述预设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301与第二侧面302;其中,第一侧面301靠近上述凹部101设置,第二侧面302背离上述凹部101设置。层叠设置的两第一电芯210a中,其中一第一电芯210的第一极耳212焊接于上述第一侧面301,另一第一电芯210a的第一极耳212焊接于第二侧面302。靠近上述凹部101的第一电芯的第一连接部2121呈平直状.背离上述凹部101的第一电芯210的第一连接部2121呈弯折状,其包括第一区段21211与第二区段21212,该第一区段21211的一端与第一电芯主体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区段21212连接,第二区段21212远离第一区段2121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2122连接;第二区段21212相对上述第一区段21211倾斜设置,第二连接部2122相对第二区段21212倾斜设置。可选地,第一极耳212通过焊接固定于电路板300;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极耳212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于电路板300,如卡接、螺接等。
同理,上述电芯组200包括两第二电芯210b,沿上述预设方向,该两第二电芯210b层叠设置。其中,一第二电芯210b的第二极耳连接于上述第一侧面301,另一第二电芯210b的第二极耳连接于第二侧面302。可选地,第二极耳通过焊接固定于电路板300;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 极耳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于电路板300,如卡接、螺接等。两第二电芯210b的具体设置方式与上述两第一电芯210a的设置方式相同,可参见上述说明,在此不赘述。
层叠设置的两第一电芯210a之间串联,层叠设置的两第二电芯210b之间串联,且该两第一电芯210a的整体模块与两第二电芯210b的整体模块之间串联,即是:两个第一电芯和两个第二电芯依次串联连接,以使该电芯组200实现较高的输出电压。具体可在电路板300上设置导电线路,以实现各电芯之间的串联连接。更具体地,请参阅图14,其示出了各电芯依次串联的电路图,同时结合图3与图4,背离凹部101的第一电芯210a的负极极耳与面向凹部101的第一电芯210a的正极极耳电连接;面向凹部101的第一电芯210a负极极耳与面向凹部101的第二电芯210b的正极极耳电连接;面向凹部的第二电芯210b的负极极耳与背离凹部101的第二电芯210b的正极极耳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各电芯210之间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如并联,或混连。
电路板300是该电池10的控制模块,其一方面用于为各电芯210提供串联或并联等连接方式的电路,另一方面还具有检测电芯的电流数据、电压数据,控制电池适时地充放电,对电池进行短路保护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300靠近第一电芯210a的端部设于相邻第一电芯210a的第一封装部21112之间。具体地,请继续参阅12,电路板300靠近第一电芯210a的端部伸入至相邻两第一电芯210a的第一副封装部21114之间;如此,电路板300的端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第一极耳212变形致使上述相邻两第一电芯的第一极耳212物理接触而导致的短路等风险。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封装部21112可以是仅包括第一主封装部,则此时,电路板300靠近第一电芯210a的端部伸入至相邻两第一电芯210a的第一主封装部21113之间。请再结合图11与图13,其分别为沿第一电芯210a的堆叠方向观察的示意图以及C处的放大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电芯210a的堆叠方向观察,第一电芯210a的第一连接部2121位于电路板300;如此,电路板300的边缘完全超出第一极耳212显露在外部分的根部,故电路板300可很好地分隔相邻两第一电芯210a的第一极耳212。
同理,电路板300靠近第二电芯210b的端部设于相邻第二电芯210b的第 二封装部之间。具体地,电路板300靠近第二电芯210b的端部伸入至相邻两第二电芯210b的第二副封装部之间;如此,电路板300的端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第二极耳变形致使上述相邻两第二电芯210的第二极耳物理接触而导致的短路等风险。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封装部可以是仅包括第二主封装部,则此时,电路板300靠近第二电芯210b的端部伸入至相邻两第二电芯210b的第二主封装部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电芯210b的堆叠方向观察,第二电芯210b的第二极耳位于电路板300;如此,电路板300的边缘完全超出第二极耳显露在外部分的根部,故电路板300可很好地分隔相邻两第二电芯210b的第二极耳。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12,电芯组200还包括第一结构件220,该第一结构件220设于两第一电芯210a的第一封装部21112之间,上述电路板300靠近第一电芯210a的端部连接于第一结构件220。第一结构件220分别朝向第一极耳212的一侧以及朝向电路板300的一侧均包括绝缘材料,从而避免层叠设置的两第一电芯210a的第一极耳212之间电接触。一方面,由于第一封装部21112的厚度一般较小,第一结构件220的设置可形成对两第一封装部21112的支撑,降低第一封装部21112朝向两第一封装部21112的中心塌陷的隐患;另一方面,第一结构件220与电路板300连接,故第一结构件220可对电路板300形成支撑,进而可降低电池10受到冲击时,电路板300朝向第一电芯210a运动而导致第一电芯210a受损的隐患;再一方面,第一结构件220还与电路板300共同组成一将两第一电芯210a的第一极耳212进行分隔的结构,以进一步降低层叠设置的两第一电芯210a的第一极耳212物理接触而导致的短路等风险。可选地,第一结构件220包括泡棉,该泡棉抵接于电路板300靠近电芯210的端部;泡棉具有一定的弹性,其一方面有利于电路板300的安装,另一方面可在电路板300发生位移时,对电路板300形成缓冲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结构件220亦可以包括橡胶、硅胶等其他绝缘的元件。
同理,电芯组200还包括第二结构件221,该第二结构件221设于两第二电芯210b的第二封装部之间,上述电路板300靠近第二电芯210b的端部连接于第二结构件221。第二结构件221分别朝向第二极耳的一侧以及朝向电路板300的一侧均包括绝缘材料,从而避免层叠设置的两第二电芯210b的第二极耳 之间电接触。一方面,由于第二封装部的厚度一般较小,第二结构件221的设置可形成对两第二封装部的支撑,降低第二封装部朝向两第二封装部的中心塌陷的隐患;另一方面,第二结构件221与电路板300连接,故第二结构件221可对电路板300形成支撑,进而可降低电池10受到冲击时,电路板300朝向第二电芯210b运动而导致第二电芯210b受损的隐患;再一方面,第二结构件221还与电路板300共同组成一将两第二电芯210b的第二极耳进行分隔的结构,以进一步降低层叠设置的两第二电芯210b的第二极耳物理接触而导致的短路等风险。可选地,第二结构件221包括泡棉,该泡棉抵接于电路板300靠近第二电芯210b的端部;泡棉具有一定的弹性,其一方面有利于电路板300的安装,另一方面可在电路板300发生位移时,对电路板300形成缓冲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结构件221亦可以包括橡胶、硅胶等其他绝缘的元件。
更进一步地,请同时结合图10与图12,上述第一电芯主体211包括沿第一电芯210a的堆叠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相邻第一电芯210a的第一表面201相邻设置。上述第一封装部21112与第一表面20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封装部21112与第二表面202之间的距离;该设计旨在增大两第一电芯210a上第一封装部21112的距离,即是增大不同第一电芯210a上第一极耳212之间的距离,以降低不同第一电芯210a上第一极耳212接触的隐患,同时方便电路板300的端部伸入两第一电芯210的第一封装部21112之间。较优地,层叠设置的两第一电芯210a中,一第一电芯210a的第二表面202与收容壳100接触,从而提升电芯组200的散热效果;另一第一电芯210a的第二表面202与收容壳100之间嵌设有弹性件230,用以在电芯210相对收容壳100运动时,降低电芯210与收容壳100之间的冲击力。可选地,弹性件230包括泡棉;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230还可以是橡胶、高弹性海绵等其他弹性元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在同一电芯组200内,还可以是两电芯210的第二表面202均与收容壳100接触,亦或两电芯210的第二表面202与收容壳100之间均设有弹性件230。
同理,上述第二电芯主体包括沿第二电芯210b的堆叠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相邻第二电芯210b的第三表面201相邻设置。上述第二封装部与第三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封装部与第四表面之间的距离;该设计旨 在增大两第二电芯210b上第二封装部的距离,即是增大不同第二电芯210b上第二极耳之间的距离,以降低不同第二电芯210b上第二极耳接触的隐患,同时方便电路板300的端部伸入两第二电芯210b的第二封装部之间。较优地,层叠设置的两第二电芯210b中,一第二电芯210b的第四表面与收容壳100接触,从而提升电芯组200的散热效果;另一第二电芯210b的第四表面与收容壳100之间嵌设有上述弹性件230,用以在第二电芯210b相对收容壳100运动时,降低第二电芯210b与收容壳100之间的冲击力。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层叠设置的两第二电芯210b内,还可以是两第二电芯210b的第四表面均与收容壳100接触,亦或两第二电芯210b的第四表面与收容壳100之间均设有弹性件230。
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电芯210包括软包电芯,但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电芯210亦可以是钢壳电芯,在此不对其的具体类型作出限定。还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电芯210a的第一表面201与第二表面202均为平整的板面结构,相应地,上述第一壳体140与第二壳体150分别与第二表面202相对的壁面也为平面结构,从而可保证第一电芯210a安装于收容壳100内时,可与收容壳100的内壁适配贴合。同理,第二电芯210b的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均为平整的板面结构,相应地,上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别与第四表面相对的壁面也为平面结构,从而可保证第二电芯210b安装于收容壳100内时,可与收容壳100的内壁适配贴合。
接下来,再对电路板300的安装方式作补充说明。
请具体参阅图15与图16,其分别示出了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以及图4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同时结合其他附图,电路板300收容于上述第二部分120,上述第一壳体140的内壁设有支撑部144,电路板300承载安装于该支撑部144;同时,电路板300背离支撑部144的一侧与第二壳体150之间嵌设有具有弹性的缓冲件310(图3),从而使电路板300稳固地安装于收容壳100。具体地,第二壳体150的内壁于对应电路板300的位置延伸出凸出部154,该凸出部154面向电路板300的一端设有凹槽104,上述缓冲件310的一端抵接于电路板300,另一端伸入该凹槽104,即是缓冲件310至少部分设于凹槽104。本实施例中,缓冲件310包括泡棉;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缓冲件310亦可以是橡胶、高弹性海绵等其他具有弹性的元件。 较优地,第二壳体150的内壁于凹槽104内延伸形成一抵接部155,该抵接部155面向电路板300的一侧平行于上述第二侧面302,从而使缓冲件310可设置为简单的块状即可,而无需使得缓冲件310背离电路板300的一端与第二壳体150的形状适配。
进一步地,为便于电路板300与第一壳体140的定位安装,上述支撑部144设有朝向电路板300延伸的定位柱145,电路板300设有与该定位柱145相适配的定位孔303;该定位柱145插入定位孔303,以使电路板300与第一壳体140完成定位,进而便于电路板300的装配。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电路板300上设有定位柱,凸出部144上设有适配的定位孔,该定位柱与定位孔共同配合以辅助电路板300的安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包括收容壳100、电芯组200和电路板300。其中,收容壳100呈弯曲状延伸,以使收容壳100具有外凸的一侧以及内凹的一侧。电芯组200收容于收容壳100,其包括若干个电芯210。电路板300亦收容于收容壳100,上述电芯210与该电路板300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呈弯曲延伸的形状,故其可以适配用电设备中弯曲形状的电池仓。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电池10′,请参阅图17与图18,其分别示出了该电池10′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分解示意图,该电池10′(以下简称电池),该电池10′包括收容壳100′、电芯组200′以及电路板300′。其中,收容壳100′是电芯组200′以及电路板300′的安装结构,其呈弯曲状延伸,以使该收容壳100′具有外凸的一侧以及内凹的一侧。电芯组200′收容于收容壳100′,其包括若干个电芯210′。电路板300′亦收容于收容壳100′,上述电芯210′与该电路板300′连接。
对于上述收容壳100′,请参阅图17与图18,收容壳100′整体呈弧形延伸,以使得收容壳100′具有内凹的一侧,以及外凸的一侧。本实施例中,收容壳100′包括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其中,第一壳体110′包括一呈弧形延伸的底壁111′,以及自底壁111′的边缘垂直延伸形成的侧壁112′;第二壳体120′固定于侧壁112′背离底壁111′的一侧,并封堵侧壁112′背离底壁111′的一端。可选地,底壁111′与侧壁112′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 实施例中,底壁111′与侧壁112′亦可以是分体成型,之后再通过固定元件固定连接。
对于上述电芯组200′及电路板300′,请参阅图18,电路板300′与第二壳体120′相对设置,并沿收容壳100′弯曲延伸的方向弯曲延伸。电芯组200′包括复数个电芯210′,该复数个电芯210′沿电路板300′弯曲延伸的方向间隔排布,各电芯210′均与电路板300′电连接。较佳地,电芯210′包括圆柱形电芯,该圆柱形电芯的轴线方向与上述收容壳100′弧形延伸所环绕的轴线方向平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亦呈弯曲延伸的形状,故其可以适配用电设备中弯曲形状的电池仓。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电池10″,请参阅图19与图20,其分别示出了该电池10″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分解示意图,该电池10″(以下简称电池)包括收容壳100″、电芯组200″以及电路板300″。其中,收容壳100″是电芯组200″以及电路板300″的安装结构,其呈弯曲状延伸,以使该收容壳100″具有外凸的一侧以及内凹的一侧。电芯组200″收容于收容壳100″,其包括若干个电芯210″。电路板300″亦收容于收容壳100″,上述电芯210″与该电路板300″连接。
对于上述收容壳100″,请参阅图19与图20,本实施例中,收容壳100″包括后壳体110″、前壳体120″以及第二壳体130″。其中,后壳体110″与前壳体120″均呈弧形延伸,后壳体110″内凹的一侧朝向前壳体120″外凸的一侧设置;且该后壳体110″面向前壳体120″的一侧内凹以形成弧形延伸的第一收容腔,该第一收容腔用于收容电芯组200。沿后壳体110″所环绕的轴线方向,第二壳体130″固定于后壳体110″的一端,并整体覆盖后壳体110″与前壳体120″;第二壳体130面向后壳体110″的一侧内凹以形成弧形延伸的第二收容腔,该第二收容腔用于收容电路板300″。上述第一收容腔与第二收容腔弧形延伸的方向均与后壳体110″弧形延伸的方向相同。
对于上述电芯组200″及电路板300″,请参阅图18,电路板300″收容于上述第二收容腔,并沿与收容壳100″弯曲延伸的方向弯曲延伸。电芯组200″包括复数个电芯210″,该复数个电芯210″沿电路板300″弯曲延伸的方向间隔排布,各电芯210″均与电路板300″电连接。电芯210″包括圆柱形电芯;与上一 实施例中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该圆柱形电芯的轴线方向与上述收容壳100″弧形延伸所环绕的轴线方向垂直,同一组电芯组200″内的各电芯210收尾相连成弧形。可选地,电池10″包括两组电芯组200″,该两组电芯组200″沿收容壳100″弧形延伸所环绕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亦呈弯曲延伸的形状,故其可以适配用电设备中弯曲形状的电池仓。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具体地,请参阅图21,其示出了该用电设备1的示意图,该用电设备1包括支架20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该电池安装于上述支架20。本实施例中,用电设备1包括圆形的清洁机器人,该清洁机器人包括上述支架20与上述的电池;接下来,以该清洁机器人包括上述电池10为例,对该用电设备1的具体结构作出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用电设备1亦可以是电动车、电饭煲等其他用电设备。
用电设备1包括支架20、电池10以及其他的器件,如电机、风机等。其中,支架20整体呈圆柱形,其内部设有容置腔21,用以收容电池10以及上述的电机等器件。容置腔21具体包括一自容置腔21的轴线向外扩张形成的柱形的第一容置空间21a,以及环绕于第一容置空间21a外周的环形的第二容置空间21b,该第二容置空间21b位于第一容置空间21a与容置腔21的内壁之间。
容置腔21中除电池10之外的大多数器件布置在上述第一容置空间21a;第二容置空间21b包括用于安置电池10的弯曲形电池仓区域,电池10设于上述电池仓区域。具体地,电池10的收容壳100呈弯曲延伸以形成内凹的一侧与外凸的一侧,该收容壳100内凹的一侧朝向容置腔21的中心设置,该收容壳100外凸的一侧靠近或贴合于容置腔21的内壁设置。
目前市场上的清洁机器人,其容置腔内部包括电池在内的所有器件均集中布置于上述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的设置旨在避免外围器件的轮廓与第一容置空间21a的内壁干涉,但其导致该第二容置空间难以利用,即是使清洁机器人的空间利用率较低,难以实现小型化设计。而本实施例中的电池10能够很好的利用上用电设备1中环形的第二容置空间21b,从而可有效减小第一容置空间21a的体积,进而减小清洁机器人的整体体积,有利于清洁机器人小 型化设计的实现。
进一步地,为使得电池10的能量尽可能多,应保证电池10体积最大,即是使第一部分110、第二部分120以及第三部分130的体积尽可能大,接下来先以第一部分110体积最大的确定方式为例作出说明,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110呈平直延伸,当第二容置空间21b的高度、内径R1以及外径R2都确定时,应确保第一部分110于垂直于容置腔21轴线的截面面积最大。为便于说明,以下将第一部分110在该截面上的宽度定义为宽度T,将第一部分110在该截面上的长度定义为长度L,将第一部分110于垂直于容置腔21轴线的截面面积定位为面积S,则申请人可得到以下公式:
S=TL; (2)
申请人根据上述两公式可确定,当 时, 时,面积S最大。
此外,第三部分130与第二部分110体积最大的确定方式大致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1的电池10呈弯曲延伸的形状,故该电池10可以适配用电设备1中弯曲形状的电池仓,用电设备1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壳体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4)

  1. 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容壳,所述收容壳呈弯曲状延伸;
    电芯组,收容于所述收容壳,所述电芯组包括若干个电芯;以及
    电路板,收容于所述收容壳,所述电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壳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倾斜设置,所述第三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以及所述第三部分共同围合形成凹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二部分;
    所述电芯组包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设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电芯设于所述第三部分。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包括第一电芯主体和延伸出所述第一电芯主体的第一极耳,所述第一电芯主体相对所述电路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第二电芯包括第二电芯主体和延伸出所述第二电芯主体的第二极耳,所述第二电芯主体相对所述电路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主体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夹角介于110°~170°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包括两个第一电芯和两个第二电芯,两个所述第一电芯层叠设置,两个所述第二电芯层叠设置;
    所述电路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中一个第一电芯的第一极耳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另一所述第一电芯的第一极耳焊接于第二侧面,其中一个第二电芯的第二极耳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另一所述第二电芯的第二极耳焊接于第二侧面。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一电芯和两个第二电芯依次串联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主体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自所述第一主体部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端延伸形成的第一封装部,所述第一极耳自所述第一封装部伸出所述第一电芯主体;
    所述电路板靠近第一电芯的端部设于两个第一电芯的第一封装部之间。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部包括第一主封装部和两个第一副封装部,所述第一主封装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端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副封装部设于所述第一主封装部背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侧;
    所述第一电芯包括两个极耳,每一第一极耳分别对应一所述第一副封装部,所述第一极耳自所述第一副封装部延伸出第一电芯主体,所述电路板靠近第一电芯的端部设于两第一副封装部之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层叠设置的两第一电芯中,所述第一电芯主体包括沿所述第一电芯的堆叠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邻第一电芯的第一表面相邻设置;
    所述第一封装部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封装部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第一电芯的端部设于相邻的第一电芯的第一封装部之间。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层叠设置的两第一电芯中,至少一所述第一电芯的第二表面与所述收容壳接触;和/或,
    层叠设置的两第一电芯中,至少一所述第一电芯的第二表面与收容壳之间设有弹性件。
  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还包括第一结构件;
    所述第一结构件设于层叠设置的两第一电芯的第一封装部之间,所述电路板靠近第一结构件的端部连接于第一结构件,所述第一结构件面向所述第一极耳的一侧以及面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均包括绝缘材料。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包括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电芯主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弯折设置。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
    所述第一区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芯主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区段连接,所述第二区段远离所述第一区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二区段相对所述第一区段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二区段倾斜设置。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电芯的堆叠方向观察,所述第一电芯的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电路板。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壳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第一壳体固定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支撑部,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支撑部。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电路板中的一个设有定位柱,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的内壁于对应所述电路板的位置延伸出凸出部,所述凸出部面向所述电路板的一端设有凹槽;
    所述电池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缓冲件至少部分设于凹槽。
  19. 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括软包电芯或钢壳电芯。
  2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弯曲延伸,所述电路板弯曲延伸的方向与所述收容壳弯曲延伸的方向相同;
    所述电芯组包括多个电芯,各所述电芯沿所述电路板弯曲延伸的方向间隔排布,各所述电芯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壳呈弧形延伸,所述电路板呈弧形延伸。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括圆柱形电芯;
    所述电芯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收容壳弧形延伸所环绕的的轴线方向平行;或者,
    所述电芯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收容壳弧形延伸的轴线方向垂直。
  23. 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支架。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包括清洁机器人;
    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所述支架,所述支架的内部设有容置腔;
    所述电池收容于所述容置腔,所述收容壳弯曲延伸,所述收容壳外凸的一侧靠近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设置,所述收容壳内凹的一侧朝向所述容置腔的中心。
CN202280016750.0A 2021-03-05 2022-01-26 电池与用电设备 Pending CN1169411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874861 2021-03-05
CN202120487486 2021-03-05
PCT/CN2022/074048 WO2022183874A1 (zh) 2021-03-05 2022-01-26 电池与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41121A true CN116941121A (zh) 2023-10-24

Family

ID=831538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6750.0A Pending CN116941121A (zh) 2021-03-05 2022-01-26 电池与用电设备
CN202220421492.1U Active CN217589151U (zh) 2021-03-05 2022-02-28 电池与用电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21492.1U Active CN217589151U (zh) 2021-03-05 2022-02-28 电池与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6941121A (zh)
WO (1) WO202218387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41590B1 (ko) * 2013-06-05 2019-11-0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렉시블 전극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CN105580157B (zh) * 2013-09-30 2018-09-18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弯曲表面结构的电池组
CN104319419A (zh) * 2014-11-10 2015-01-28 海宁兰博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电压异形锂聚合物软包装电池
KR102297831B1 (ko) * 2014-11-26 2021-09-0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US20160301044A1 (en) * 2015-04-10 2016-10-13 Zhen Huang Flexible Battery System for Portable Device
CN109411643B (zh) * 2018-12-10 2021-09-14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
CN212366142U (zh) * 2020-06-15 2021-01-15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子装置
CN112133876B (zh) * 2020-08-31 2023-03-31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终端设备
CN213459997U (zh) * 2020-09-30 2021-06-15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83874A1 (zh) 2022-09-09
CN217589151U (zh) 2022-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29480B2 (ja) 高出力充電式リチウム電池用ケース
US11848432B2 (en) Battery module
EP1906469A1 (en) Battery Pack
US8999570B2 (en) Battery pack exhibiting enhances structural strength
KR101261729B1 (ko) 배터리 팩
KR102587699B1 (ko) 배터리 팩
EP3926706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WO2012081853A2 (en) Cell case for secondary battery
EP4037082A2 (en) Battery module
EP4064401A2 (en) Battery cell and electric apparatus
KR101201813B1 (ko) 전지 모듈
KR20170021561A (ko) 배터리 팩
CN116941121A (zh) 电池与用电设备
KR101502899B1 (ko) 전지 팩
KR101514426B1 (ko) 커넥터,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배터리 팩의 조립 방법
CN113782918B (zh) 电芯及用电装置
JP2002216726A (ja) 電池及び電池素子収納ケース
JP2002313300A (ja) 二次電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池ユニット
US11973203B2 (en)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battery frame
US9184434B2 (en) Battery pack
CN111788712B (zh) 电池模块
KR20200076909A (ko) 조립 구조가 개선되고 멀티셀렉팅 기능의 배터리관리시스템을 포함한 배터리팩
CN219246879U (zh) 二次电池及电子设备
WO2022110189A1 (zh) 电池组、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KR101430901B1 (ko) 부품간 결합력이 개선된 배터리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