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32301A - 设备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设备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32301A
CN116932301A CN202310936074.5A CN202310936074A CN116932301A CN 116932301 A CN116932301 A CN 116932301A CN 202310936074 A CN202310936074 A CN 202310936074A CN 116932301 A CN116932301 A CN 1169323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tested
equipment
return value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360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慧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3607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323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32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323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273Test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6Functional tes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设备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待测试设备通过测试端口与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该方法包括:向待测试设备发送测试指令,测试指令用于指示待测试设备执行测试操作;若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根据返回值确定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若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控制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避免产线生产过程中测试环境异常问题导致的误测情况;并且通过对测试端口进行重置以实现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的稳定识别,确保测试正常进行的同时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产线生产效率,有利于对生产问题准确评估,排除测试环境干扰,保证项目正常开发。

Description

设备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备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等设备在开发试产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设备测试,例如,对移动终端的电流进行测试,包括整机状态下的开机电流、充电电流、待机电流以及关机漏电流等测试。在现有的设备测试过程中经常由于测试线缆接触不良、测试线超长或大量测试线缠绕信号干扰影响通信、供电程控电源及测试主机卡死等测试环境原因,造成测试过程中移动终端的端口突然丢失,导致误测的情况出现,这对测试准确性及生产效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备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确保测试正常进行的同时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保障开发进度。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设备测试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待测试设备通过测试端口与所述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待测试设备发送测试指令,所述测试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测试设备执行测试操作;
若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根据所述返回值确定所述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若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控制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以实现所述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的稳定识别。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中,所述若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控制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包括:
若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控制电源模块停止对所述测试端口的供电,再控制所述电源模块恢复对所述测试端口的供电,以对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
若在对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后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根据所述返回值确定所述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若在对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后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对所述待测试设备进行强制复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中,所述若在对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后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对所述待测试设备进行强制复位,包括:
若在对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后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发送控制指令到测试夹具,以控制所述测试夹具拔出与所述测试端口连接的插头后,再将所述插头重新接入所述测试端口;
若在所述插头重新接入后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根据所述返回值确定所述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中,在所述发送控制指令到测试夹具,以控制所述测试夹具拔出与所述测试端口连接的插头后,再将所述插头重新接入所述测试端口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发送所述控制指令到所述测试夹具的发送次数;
若在所述插头重新接入所述测试端口后,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且所述发送次数大于第一次数阈值,则确定测试失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发送次数输出排查信息,所述排查信息用于提示工作人员对所述测试夹具相对于所述终端设备的装配位置进行排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中,所述若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控制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包括:
若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记录所述电子设备对所述待测试设备发送的返回值进行检测的检测次数;
若所述检测次数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次数阈值,则经过预设时间后再对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进行检测;
若所述检测次数大于所述第二次数阈值,则控制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中,所述向所述待测试设备发送测试指令,包括:
根据多个电流测试项目,通过终端设备的测试端口向所述待测试设备发送目标电流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指令;所述目标电流测试项目为任一所述电流测试项目;所述测试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测试设备执行与所述目标电流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操作;
所述若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控制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包括:
若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目标电流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控制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以对所述目标电流测试项目重新进行测试。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设备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向待测试设备发送测试指令,所述测试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测试设备执行测试操作;
结果输出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根据所述返回值确定所述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端口重置模块,用于若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控制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以实现所述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的稳定识别。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任意一种设备测试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设备测试方法。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待测试设备通过测试端口与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接着电子设备向待测试设备发送测试指令,测试指令用于指示待测试设备执行测试操作。如果电子设备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该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那么电子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返回值确定该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而如果电子设备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该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那么电子设备控制测试端口进行重置,以保证电子设备与待测试设备之间的通信正常,能够避免产线生产过程中测试环境异常问题导致的误测情况;并且通过对测试端口进行重置以实现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的稳定识别,确保测试正常进行的同时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有效地提高了产线生产效率,有利于对生产问题准确评估,排除测试环境干扰,保证项目正常开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设备测试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2是一个实施例中设备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一个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设备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一个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设备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一个实施例公开的还有一种设备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一个实施例公开的设备电流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设备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个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设备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备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自动对电路原理图进行解析,提高了对电路原理图中的信息进行获取的效率以及准确率。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设备测试方法的应用场景图。如图1所示,可包括电子设备10和待测试设备20,待测试设备2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台式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和手机等。电子设备10和待测试设备20中至少可包括中央处理器。电子设备10和待测试设备20中的计算机系统可以为Windows、Linux、IOS或Unix,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电子设备10与待测试设备20建立通信连接,电子设备10用于搭建测试环境,并在测试环境中对待测试设备20进行测试。
电子设备10对向待测试设备20发送测试指令,待测试设备20可根据测试指令执行测试操作,并通过测试端口向电子设备10发送返回值,该返回值可用于表征测试结果。电子设备10若接收到待测试设备20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根据返回值确定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电子设备10若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20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控制待测试20的测试端口进行重置。
请参阅图2,图2是一个实施例中设备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的电子设备10,电子设备10通过待测试设备20的测试端口与待测试设备20建立通信连接。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210、向待测试设备发送测试指令,测试指令用于指示待测试设备执行测试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待测试设备为需要进行电流类测试项的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其中,电流类测试项至少包括整机状态下的开机电流、充电电流、待机电流以及关机漏电流的测试。
电子设备向待测试设备发送测试指令;其中,测试指令用于指示待测试设备执行测试操作;测试操作为待测试设备根据电子设备发送的测试指令,所进行的动作;其中,电子设备为确定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的电子设备;测试指令中可以携带有测试项目标识,待测试设备根据测试指令中包含的测试项目标识确定需要进行的测试项目,进而确定需要执行的测试操作。例如,测试待机电流过程中,手机连接外接稳压电源,测试工具向手机发送待机电流测试的测试指令,手机根据测试指令中包含的测试项目标识,确定需要进行的测试项目为待机电流测试,进而执行在开机进入系统后,等机器稳定休眠后读取外接的稳压电源的电流显示值等测试操作。
220、若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根据返回值确定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待测试设备在根据测试指令执行测试操作后,待测试设备会根据执行测试操作后得到的结果发送一个返回值到电子设备,以使得电子设备通过返回值判断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若电子设备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电子设备根据返回值确定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例如,电子设备发送待机电流测试的测试指令到待测试设备,待测试设备在执行待机电流测试的测试操作后,如果检测到的待机电流满足待机电流的要求,则会发送一个返回值“Com<=PASS”,具体表示为“Debug=>Com<=PASS”,此时,如果电子设备接收到待测试设备发送的返回值“Com<=PASS”,那么电子设备根据返回值“Com<=PASS”确定待机电流测试的测试结果为测试成功。
230、若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控制测试端口进行重置以实现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的稳定识别。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电子设备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电子设备控制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其中,对测试端口进行重置指的是将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恢复至默认状态的操作。例如,电子设备发送待机电流测试的测试指令到待测试设备,待测试设备在执行待机电流测试的测试操作后,如果检测到的待机电流不满足待机电流的要求,或者是未检测到待机电流,则不会发送返回值。如果电子设备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发送的返回值,那么电子设备则控制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在控制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后,若电子设备接收到待测试设备发送的返回值,则认为重置之后通信正常,并根据返回值确定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若电子设备仍未接收到测试设备发送的返回值,则认为重置后测试端口仍然异常,此时电子设备可确定测试失败。
采用上述实施例,能够产线生产过程中测试环境异常问题导致的误测情况;并且通过对测试端口进行重置以实现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的稳定识别,确保测试正常进行的同时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有效地提高了产线生产效率,有利于对生产问题准确评估,排除测试环境干扰,保证项目正常开发。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3是一个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设备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的电子设备10,电子设备10通过待测试设备20的测试端口与待测试设备20建立通信连接。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310、向待测试设备发送测试指令,测试指令用于指示待测试设备执行测试操作。
320、若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根据返回值确定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330、若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控制电源模块停止对测试端口的供电,再控制电源模块恢复对测试端口的供电,以对测试端口进行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待测试设备在根据测试指令执行测试操作后,待测试设备会根据执行测试操作后得到的结果发送一个返回值到电子设备,以使得电子设备通过返回值判断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若电子设备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电子设备根据返回值确定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若电子设备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电子设备对电源模块进行控制,以使得电源模块先停止对测试端口的供电;接着电子设备可以再对电源模块进行控制,以使得电源模块再恢复对测试端口的供电,从而实现对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其中,电源模块为对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进行供电的设备或者部件,电源模块可以与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以及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电源模块可以是独立于电子设备以及待测试设备的电源模块,也可以是设置在电子设备内部的电源模块,还可以是设置在待测试设备内部的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时,电子设备为测试工具,待测试设备为手机,测试端口为手机的USB接口,电源模块为对手机的USB接口连接的总线进行供电电源,也就是VBUS供电电源。若测试工具未接收到手机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测试工具控制VBUS供电电源停止对手机的USB端口进行供电,接着测试工具再控制VBUS供电电源恢复对手机的USB端口进行供电,从而实现对手机的USB端口的重置。
340、若在对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后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根据返回值确定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对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进行重置之后,重新对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进行检测。若电子设备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电子设备根据返回值确定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350、若在对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后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对待测试设备进行强制复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电子设备在对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后,仍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电子设备对待测试设备进行强制复位。其中,强制复位指的是强制对待测试设备进行复位,以诊断待测试设备的故障的操作。
采用上述实施例,在电子设备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发送的返回值的情况下,电子设备通过控制电源模块对测试端口的供电来实现对测试端口的重置,能够有效地对测试端口的端口异常情况进行排查;并在对测试端口重置后重新检测返回值,如果仍未接收到返回值,则对待测试设备进行强制复位,能够在对测试端口重置无效后,对待测试设备进行强制复位,以对待测试设备的故障做进一步排查,从而有效避免由于环境异常导致的误测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4是一个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设备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的电子设备10,电子设备10通过待测试设备20的测试端口与待测试设备20建立通信连接。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410、向待测试设备发送测试指令,测试指令用于指示待测试设备执行测试操作。
420、若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根据返回值确定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430、若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控制电源模块停止对测试端口的供电,再控制电源模块恢复对测试端口的供电,以对测试端口进行重置。
440、若在对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后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根据返回值确定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450、若在对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后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发送控制指令到测试夹具,以控制测试夹具拔出与测试端口连接的插头后,再将插头重新接入测试端口。
460、若在插头重新接入后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根据返回值确定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对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后,重新对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进行检测。若电子设备仍然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电子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到测试夹具,测试夹具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拔出与测试端口连接的插头后,再将插头重新接入到测试端口,以实现对待测试设备的强制复位。
在对待测试设备进行强制复位后,重新对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进行检测。若电子设备在对待测试设备进行强制复位后,仍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确定测试失败,并进行反馈;若电子设备在对待测试设备进行强制复位后,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电子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返回值确定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采用上述实施例,在对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后仍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发送的返回值的情况下,认为测试端口依然处于异常状态,电子设备可控制测试夹具重新插拔测试端口插头以实现强制复位,能够避免由于插头与测试端口接触的问题导致的误测的情况。
470、记录发送控制指令到测试夹具的发送次数。
480、若在插头重新接入测试端口后,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且发送次数大于第一次数阈值,则确定测试失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当电子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到测试夹具,以控制测试夹具对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的插头进行插拔的情况下,电子设备都记录一次发送次数,也就是说,电子设备通过对发送控制指令到测试夹具的发送次数进行记录,以对待测试设备的强制复位次数进行记录。
在电子设备控制测试夹具对测试端口的插头进行拔出以及重新接入后,重新对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进行检测,并且将记录的发送次数与第一次数阈值进行比较。其中,第一次数阈值为判断发送次数是否超过预设要求的界限值。
若电子设备控制测试夹具对测试端口的插头进行拔出以及重新接入后,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此时无论记录的发送次数是大于第一次数阈值,还是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次数阈值,电子设备均根据返回值确定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若电子设备控制测试夹具对测试端口的插头进行拔出以及重新接入后,仍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而记录的发送次数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次数阈值,则电子设备可以再次发送控制指令到测试夹具,以控制测试夹具再次对测试端口的插头进行拔出以及重新接入,以实现对待测试设备的再次强制复位,并将记录的发送控制指令到测试夹具的次数加一。
若电子设备控制测试夹具对测试端口的插头进行拔出以及重新接入后,仍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且记录的发送次数大于第一次数阈值,则电子设备确定测试失败,此时电子设备可以报告测试失败的结果,以使工作人员对待测试设备进行人工检查。
采用上述实施例,通过记录发送控制指令到测试夹具的发送次数,以实现对待测试设备进行强制复位的次数的记录,并且在强制复位次数超过第一次数阈值后仍未接收到返回值时,认为测试端口的异常状态无法排除,而直接判定测试失败,能够确保测试正常进行的同时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提高设备测试的效率。
490、根据发送次数输出排查信息,排查信息用于提示工作人员对测试夹具相对于终端设备的装配位置进行排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控制测试夹具对测试端口的插头进行拔出以及重新接入,以及记录发送控制指令到测试夹具的发送次数后,电子设备若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根据返回值确定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并且根据当前记录的发送次数输出排查信息,以使工作人员根据排查信息排查测试夹具的装配位置是否不稳定。其中,排查信息用于提示工作人员对测试夹具相对于终端设备的装配位置进行排查。
在电子设备控制测试夹具对测试端口的插头进行拔出以及重新接入,以及记录发送控制指令到测试夹具的发送次数后,若电子设备仍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并且在强制复位次数超过第一次数阈值后仍未接收到返回值时,则电子设备确定测试失败,并且同样根据当前记录的发送次数输出排查信息,以使工作人员根据排查信息排查测试夹具装配位置是否错误。
具体实施时,排查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排查信息、第二排查信息以及第三排查信息;其中,第一排查信息用于指示测试夹具的装配位置没问题;第二排查信息用于指示测试夹具的装配位置可能处于不稳定状态;第三排查信息用于指示测试夹具的装配位置可能错误。若记录的发送次数为0,则电子设备可以根据发送次数输出第一排查信息;若记录的发送次数不为0,且小于第一次数阈值,则电子设备可以根据发送次数输出第二排查信息;若记录的发送次数大于第一次数阈值,则电子设备可以根据发送次数输出第三排查信息。
采用上述实施例,通过记录的发送控制指令到测试夹具的发送次数,也就是待测试设备的强制复位次数,输出排查信息,能够有效地反馈测试夹具的装配位置是否出现问题,以使得工作人员对测试夹具的装配位置进行排查,从而有效地避免测试夹具的装配位置对后续设备测试造成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5是一个实施例公开的还有一种设备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的电子设备10,电子设备10通过待测试设备20的测试端口与待测试设备20建立通信连接。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510、向待测试设备发送测试指令,测试指令用于指示待测试设备执行测试操作。
520、若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根据返回值确定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530、若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记录电子设备对待测试设备发送的返回值进行检测的检测次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电子设备向待测试设备发送测试指令后,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电子设备对待测试设备发送的返回值进行检测的检测次数进行记录,也就是电子设备对获取待测试设备发送的返回值的次数。例如,电子设备向待测试设备发送测试指令后,每隔2s对待测试设备发送的返回值进行一次检测,6s内进行了三次检测,并且仍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此时电子设备将检测次数记录为3次。
540、若检测次数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次数阈值,则经过预设时间后再对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进行检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记录电子设备对待测试设备发送的返回值进行检测的检测次数后,将检测次数与设置的第二次数阈值进行比较。
若检测次数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次数阈值,则电子设备认为端口不稳定等原因产生了数据发送延迟,此时电子设备可以经过预设时间后再次对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根据返回值确定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如果仍未检测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对检测次数进行加一,并进行记录,记录后再次重复上述与第二次数阈值进行大小判断以及返回值检测的过程。
550、若检测次数大于第二次数阈值,则控制测试端口进行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电子设备记录的检测次数大于第二次数阈值,也就是等待了一定次数后仍未接收到返回值,则电子设备可以认为存在端口异常等原因,此时电子设备可以控制测试端口进行重置,以排除测试端口异常等情况。
采用上述实施例,在检测次数较少且未接收到返回值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端口不稳定,此时通过增加预设时间来进行延迟等待,并重新进行检测,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端口不稳定导致的返回值传输失败等情况;而在检测次数超过第二次数阈值的情况下,此时直接对测试端口进行重置,能够有效地对测试端口进行调整,从而排除端口异常等情况对于测试过程的影响,有效地确定设备测试过程的正常进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6是一个实施例公开的设备电流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的电子设备10,电子设备10通过待测试设备20的测试端口与待测试设备20建立通信连接。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601、根据多个电流测试项目,通过终端设备的测试端口向待测试设备发送目标电流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指令;目标电流测试项目为任一电流测试项目;测试指令用于指示待测试设备执行与目标电流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操作。
602、发送测试指令后等待接收返回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向待测试设备发送目标电流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指令之后,检测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
603、判断是否接收到返回值。
604、若接收到返回值,则输出测试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电子设备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根据返回值确定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并通过终端设备的测试端口向待测试设备发送目标电流测试项目以外的电流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指令。
605、若未接收到返回值,则判断发送次数是否大于第一次数阈值。
606、若发送次数大于第一次数阈值,则确定测试失败。
607、若发送次数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次数阈值,则判断检测次数是否大于第二次数阈值。
608、若检测次数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次数阈值,则经过预设时间后再对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进行检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经过预设时间后再对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进行检测之后,记录电子设备对待测试设备发送的返回值进行检测的检测次数。
609、若检测次数大于第二次数阈值,则对测试端口进行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检测次数大于第二次数阈值,则控制电源模块停止对测试端口的供电,再控制电源模块恢复对测试端口的供电,以对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并对目标电流测试项目重新进行测试。
610、重置端口后判断测试端口是否恢复正常。
611、若测试端口恢复正常,则重新发送目标电流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指令,以重新进行目标电流测试项目的测试。
612、若测试端口未恢复正常,则控制待测试设备强制复位,以重新进行目标电流测试项目的测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在对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后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发送控制指令到测试夹具,以控制测试夹具拔出与测试端口连接的插头后,再将插头重新接入测试端口,以实现对目标电流测试项目重新进行测试,并且记录发送控制指令到测试夹具的发送次数。
采用上述实施例,能够在每个电流项目测试过程中,通过增加延迟等待避免因测试端口不稳定导致数据传输失败;而在重新检测次数达到上限后判断端口异常,并实现测试端口重置以对测试端口调试,实现测试端口的稳定识别;另外,测试端口供电重置后端口依然处于异常状态,则通过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测试夹具重新拔插插头以实现待测试设备强制复位,解决插头与待测试设备的接触问题;若待测试设备强制复位后依然出现测试端口异常状态,则直接判定测试失败。如果一个电流项目测试成功,则对下一个电流项目进行测试。上述电流项目测试过程能够确保测试正常进行的同时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有助于提高产线生产效率,有利于对生产问题准确评估,排除测试环境干扰,保证项目正常开发。
请参阅图7,图7是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设备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测试装置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的电子设备10,电子设备10通过待测试设备20的测试端口与待测试设备20建立通信连接。如图7所示,该设备测试装置700可包括:指令发送模块710、结果输出模块720以及端口重置模块730。
指令发送模块710,用于向待测试设备发送测试指令,测试指令用于指示待测试设备执行测试操作;
结果输出模块720,用于若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根据返回值确定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端口重置模块730,用于若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控制测试端口进行重置以实现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的稳定识别。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图8是一个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设备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测试装置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的电子设备10,电子设备10通过待测试设备20的测试端口与待测试设备20建立通信连接。如图8所示,图8中的设备测试装置在图7所示的设备测试装置的基础上,还包括设备复位模块740以及数据记录模块750。
端口重置模块730,还用于:
若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控制电源模块停止对测试端口的供电后,再控制电源模块恢复对测试端口的供电,以对测试端口进行重置;
结果输出模块720,还用于:
若在对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后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根据返回值确定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设备复位模块740,用于若在对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后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对待测试设备进行强制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复位模块740,还用于:
若在对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后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发送控制指令到测试夹具,以控制测试夹具拔出与测试端口连接的插头后,再将插头重新接入测试端口;
结果输出模块720,还用于:
若在插头重新接入后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根据返回值确定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记录模块750,用于在发送控制指令到测试夹具,以控制测试夹具拔出与测试端口连接的插头后,再将插头重新接入测试端口之后,记录发送控制指令到测试夹具的发送次数;
结果输出模块720,还用于:
若在插头重新接入测试端口后,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且发送次数大于第一次数阈值,则确定测试失败。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记录模块750,还用于:
根据发送强制复位次数输出排查信息,排查信息用于提示工作人员对测试夹具相对于终端设备的装配位置进行排查。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记录模块750,还用于:
若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记录电子设备对待测试设备进行发送的返回值进行检测的检测次数;
结果输出模块720,还用于:
若检测次数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次数阈值,则经过预设时间后再对待测试设备针对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进行检测;
端口重置模块730,还用于:
若检测次数大于第二次数阈值,则控制测试端口进行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令发送模块710,还用于:
根据多个电流测试项目,通过终端设备的测试端口向待测试设备发送目标电流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指令;目标电流测试项目为任一电流测试项目;测试指令用于指示待测试设备执行与目标电流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操作;
端口重置模块730,还用于:
若未接收到待测试设备针对目标电流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控制测试端口进行重置,以对目标电流测试项目重新进行测试。
请参阅图9,图9是一个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900可以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910。
与存储器910耦合的处理器920。
其中,处理器920调用存储器910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任意一种设备测试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源、输入按键、摄像头、扬声器、屏幕、RF电路、Wi-Fi模块、蓝牙模块等未显示的组件,本实施例不作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任意一种设备测试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该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任意一种设备测试方法。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必然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单元,即可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每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若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获取的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请求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具体可以是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本申请的每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设备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设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待测试设备通过测试端口与所述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待测试设备发送测试指令,所述测试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测试设备执行测试操作;
若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根据所述返回值确定所述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若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控制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以实现所述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的稳定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控制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包括:
若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控制电源模块停止对所述测试端口的供电,再控制所述电源模块恢复对所述测试端口的供电,以对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
若在对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后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根据所述返回值确定所述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若在对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后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对所述待测试设备进行强制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在对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后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对所述待测试设备进行强制复位,包括:
若在对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后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发送控制指令到测试夹具,以控制所述测试夹具拔出与所述测试端口连接的插头后,再将所述插头重新接入所述测试端口;
若在所述插头重新接入后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根据所述返回值确定所述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送控制指令到测试夹具,以控制所述测试夹具拔出与所述测试端口连接的插头后,再将所述插头重新接入所述测试端口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发送所述控制指令到所述测试夹具的发送次数;
若在所述插头重新接入所述测试端口后,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且所述发送次数大于第一次数阈值,则确定测试失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发送次数输出排查信息,所述排查信息用于提示工作人员对所述测试夹具相对于所述终端设备的装配位置进行排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控制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包括:
若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记录所述电子设备对所述待测试设备发送的返回值进行检测的检测次数;
若所述检测次数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次数阈值,则经过预设时间后再对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进行检测;
若所述检测次数大于所述第二次数阈值,则控制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待测试设备发送测试指令,包括:
根据多个电流测试项目,通过终端设备的测试端口向所述待测试设备发送目标电流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指令;所述目标电流测试项目为任一所述电流测试项目;所述测试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测试设备执行与所述目标电流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操作;
所述若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控制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包括:
若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目标电流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控制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以对所述目标电流测试项目重新进行测试。
8.一种设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向待测试设备发送测试指令,所述测试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测试设备执行测试操作;
结果输出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根据所述返回值确定所述测试操作对应的测试结果;
端口重置模块,用于若未接收到所述待测试设备针对所述测试指令发送的返回值,则控制所述测试端口进行重置以实现所述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端口的稳定识别。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936074.5A 2023-07-27 2023-07-27 设备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9323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36074.5A CN116932301A (zh) 2023-07-27 2023-07-27 设备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36074.5A CN116932301A (zh) 2023-07-27 2023-07-27 设备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32301A true CN116932301A (zh) 2023-10-24

Family

ID=88378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36074.5A Pending CN116932301A (zh) 2023-07-27 2023-07-27 设备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3230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72281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testing of device under test
CN109510742B (zh) 一种服务器网卡远程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767241B (zh) 一种PCIe注错测试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08632107A (zh) 网卡mac地址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628709A (zh) 设备的硬盘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866083A (zh) 设备调试系统、方法、待调试设备、远程调试设备及中转服务器
CN108519935B (zh) 板卡测试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9428783B (zh) 网络设备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1896884A (zh) 充电检测方法及装置
US1008455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a radio frequency transceiver by controlling test flow via an induced interrupt
US839116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sting SMNP cards
CN116932301A (zh) 设备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66061A (zh) 一种板载网口的ncsi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308712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故障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11918236A (zh) 物联网安防传感器寻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55024A (zh) 电能表通讯接口的测试方法、测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302766A (zh) 故障注入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4679625A (zh) 电脑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109446013B (zh) 存储设备测试方法、存储设备测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782515A (zh) web应用的状态检测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08845932B (zh) 一种网络库的单元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2463505A (zh) 显示设备的压力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4297009B (zh) 一种服务器测试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5511848A (zh) 一种动态链接库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5883822B (zh) 在线考试系统摄像头调试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