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31138A - 光学膜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膜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31138A
CN116931138A CN202310915653.1A CN202310915653A CN116931138A CN 116931138 A CN116931138 A CN 116931138A CN 202310915653 A CN202310915653 A CN 202310915653A CN 116931138 A CN116931138 A CN 1169311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structure
optical film
substrate
units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156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文峰
丛日辉
张�荣
姜博
曹昆
丁立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1565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311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31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311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8Anti-reflection coatings having sub-optical wavelength surface structures designed to provide an enhanced transmittance, e.g. moth-ey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膜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光学膜片包括基材层以及光学调节结构,光学调节结构包括分布于基材层内的多个微结构单元;其中,微结构单元的粒径为纳米级,且每一微结构单元的粒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该光学膜片能够解决透明显示面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反射过度、眩光等带来的显示不良问题。

Description

光学膜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膜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透明显示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商场橱窗、车载显示等环境明亮的场景中,受到明亮环境的影响以及透明显示面板自身结构的影响,使得透明显示面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射过度、眩光等带来的显示不良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透明显示面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射过度、眩光等带来的显示不良问题,提供一种光学膜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学膜片,包括:基材层;以及光学调节结构,所述光学调节结构包括分布于所述基材层内的多个微结构单元;其中,所述微结构单元的粒径为纳米级,且每一所述微结构单元的粒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的折射率为1.2~1.3。
可选地,所述微结构单元的粒径为100nm~20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单元构造为阵列排布于所述基材层内的凸起。
可选地,所有所述微结构单元的构造完全相同。
可选地,所述微结构单元构造成多棱柱、多棱锥、多棱台、立方体或三棱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单元的材质为金、银、铝或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调节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微结构组,每一所述微结构组包括若干微结构单元;不同所述微结构组的中心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不同所述微结构组的所述微结构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相互错开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基材层的厚度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微结构组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所述微结构单元。
可选地,每一微结构组中的各所述微结构单元的中心位于同一平面。
可选地,每一微结构组中的各所述微结构单元的中心所在平面与所述基材层的表面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微结构组中的各所述微结构单元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成多行,沿第三方向间隔排布成多列;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交,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可选地,每一行中的各所述微结构单元均匀间隔排布。
可选地,每一所述微结构组中的任一所述微结构单元沿第一方向的投影,位于不同的所述微结构组中两个相邻的所述微结构单元沿第一方向的投影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微结构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微结构单元之间的间距小于可见光的波长。
可选地,每一所述微结构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微结构单元之间的间距为100nm~300nm。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如前述的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层叠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以及盖板,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侧,所述光学膜片贴设于所述盖板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表面。
可选地,n=(nCG*nAir)^0.5;其中,n为所述光学膜片的折射率,nCG为所述盖板的折射率,nAir为空气的折射率。
可选地,所述显示基板包括:阵列基板;像素定义层,设于所述阵列基板上,且所述像素定义层上设有像素开口;发光单元,设于所述像素开口内。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彩膜、黑矩阵,所述封装层设于所述显示基板,所述彩膜和所述黑矩阵设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且所述黑矩阵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互不交叠,所述彩膜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前述的显示模组。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学膜片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至少两个衬底和压印模板;所述压印模板上设有压印图案;分别在所述至少两个衬底的一侧表面设置压印胶层,并通过所述压印模板的压印图案分别压印形成具有多个微结构单元的压印胶层;其中,所述微结构单元的粒径为纳米级,且每一所述微结构单元的粒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将至少两个所述压印胶层压合形成基材层;其中,多个所述微结构单元分布于所述基材层内。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膜片,通过在基材层内设置光学调节结构,利用光学调节结构的分布于基材层内的多个微结构单元产生等离子体效应,并进一步设置微结构单元的粒径为小于可见光波长的纳米级,如此,利用微结构单元粒径小于可见光波长时其等离子体效应增强光透过率的原理,能够使该光学调节结构起到增强光学膜片的光透过率的作用。并且,由于光学调节结构的多个微结构单元分布于基材层内,不会增加光学膜片表面的粗糙度,即在增强光透过率的同时不会导致影像模糊。基于此,当光学膜片应用于显示面板时,能够达到良好的降低反射、降低眩光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显示模组;
10、显示面板;111、阵列基板;112、像素定义层;113、发光单元;12、盖板;121、光学胶层;13、封装层;14、彩膜;15、黑矩阵;
20、光学膜片;21、基材层;22、微结构组;221、微结构单元;
Z、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透明显示技术中,由于透明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重复排列的发光器件,相邻两个发光器件之间设置透明区域,使得透明显示面板上形成了光栅结构,当光线透过透明显示面板时,容易产生光栅衍射效应,导致出现重影不良。
透射雾度是影响透明显示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透射雾度的定义为从入射光束的方向散射超过2.5度的透射光的百分比。而光栅衍射效应的产生,也会导致透射雾度增加。当透射雾度过高时,也会导致透明显示效果不佳。
针对上述雾度高及衍射重影带来的显示不良的问题,相关技术中出现了对像素单元结构进行优化的方案,这些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显示效果。
然而,本申请发明人研究发现,目前透明显示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商场橱窗、车载显示等,而商场橱窗、车载显示往往处于明亮的环境中,光反射十分严重,且容易产生眩光,导致视觉效果不佳。
基于此,本申请发明人考虑到,在盖板的外侧设置抗反射(Anti-Reflective,AR)膜与抗眩光(Anti-Glare,AG)膜的复合膜层结构,能够降低反射率、减少炫光。但由于AG膜是通过表面粗糙化处理,将镜面反射调整为漫反射,达到降低反射率、降低眩光的效果,导致增加了新的显示画面模糊不良的因素,即表面粗糙化处理的方式在降低反射率的同时,也增强了显示画面模糊的程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光学膜片,通过在光学膜片内设置微纳结构,通过微纳结构的尺寸、间距等方面的设计,使微纳结构能够产生等离子体效应,利用微纳结构的粒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时其等离子体效应增强光透过率的特性,达到增强光学膜片的光透过率的效果。同时,由于微纳结构设置在光学膜片内,不会增加光学膜片表面的粗糙度,如此,既降低了反射率和眩光,又没有增加模糊度。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膜片20,包括基材层21以及光学调节结构,光学调节结构包括分布于基材层21内的多个微结构单元221。示例性地,采用热塑性聚酯材料成型为膜层结构得到基材层21,多个微结构单元221可在热塑性聚酯材料固化前分散于基材层21内,从而得到光学膜片20。基于此,微结构单元221的设置不会增加光学膜片20表面的粗糙度,从而不会因表面粗糙度增加而导致透过的影像模糊。进一步地,微结构单元221的粒径为纳米级,且每一微结构单元221的粒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如此,分布于基材层21内的多个微结构单元221产生等离子体效应,且由于微结构单元221的粒径为小于可见光波长的纳米级,使其等离子体效应增强光透过率,从而达到增强光学膜片20的光透过率的效果。基于此,当光学膜片20应用于显示面板10时,能够达到良好的降低反射、降低眩光的效果,同时又不会增加影像的模糊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膜片20的折射率为1.2~1.3。需要注意,空气折射率对各种频率的光都非常接近于1,例如空气在20℃,760mmHg时的折射率为1.00027。在工程光学中常把空气折射率当作1,而其他介质的折射率就是对空气的相对折射率。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表面通常会设置盖板12,例如玻璃盖板,而盖板12的折射率约为1.5,与空气的折射率差值较大,因此,盖板12与空气之间界面的反射率较高,透射率较低,使得显示面板10使用时的反光现象严重。本实施例设置光学膜片20的折射率为1.2~1.3,与空气的折射率接近,使得光学膜片20与空气之间界面的反射率较低,透射率较高。基于此,参阅图2,将光学膜片20贴设于盖板12背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光学膜片20的折射率与盖板12的折射率、空气的折射率均较为接近,使得光学膜片20与盖板12之间界面的反射率以及光学膜片20与空气之间界面的反射率均较低,从而解决显示面板10使用过程中反光现象严重的问题。
需要注意,在自然界中难以找到折射率为1.2~1.3的材料,本申请是通过在基材层内设置多个微结构单元221,并对微结构单元221的排布等方面进行设计,实现了对光学膜片20的折射率的限定,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增强光透过率的效果。
可选地,微结构单元221的粒径为100nm~200nm。示例性地,微结构单元221的粒径为110nm、120nm、130nm、140nm、150nm、160nm、170nm、180nm、190nm。可以理解的是,当微结构单元221为球形以外的形状时,微结构单元221的粒径指的是其等效粒径。本实施例选择微结构单元221的粒径为100nm~200nm,得到的光学调节结构具有良好的增强光透过率的效果。
图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可选地,微结构单元221在基材层21内的排布方式包括规则排布和不规则排布。参阅图1,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微结构单元221构造为阵列排布于基材层21内的凸起,例如,微结构单元221从基材层21的一侧表面向基材层21的内部凸起延伸,或者,多个微结构单元221分别从基材层21的相对两侧表面向基材层21的内部凸起延伸。由此得到的光学调节结构具有良好的光学均一性,从而获得良好的光学调节效果。参阅图3,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微结构单元221在基材层21内呈现为部分区域阵列排布,部分区域不规则排布,如此,能够容许部分微结构单元221的位置存在一定程度的位置偏移,从而降低加工难度。
其中,多个微结构单元221的形状构造可以完全保持一致,或者部分微结构单元221的形状构造相同,其余微结构单元221的形状构造不同。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有微结构单元221的构造完全相同,如此,能够进一步提升光学调节结构的光学性能的均匀性。可选地,微结构单元221构造成多棱柱、多棱锥、多棱台、立方体或三棱锥。示例性地,参阅图1和图4,微结构单元221构造成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其他多棱柱,或者,微结构单元221构造成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其他多棱锥,或者,微结构单元221构造成三棱台、四棱台、五棱台、六棱台、其他多棱台。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结构单元221的材质为金、银、铝或硅。采用金、银、铝或硅形成的多个微结构单元221,能够形成等离子体效应,且由于粒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能够达到良好的增强光透过率的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微结构单元221的材质为合金,例如铜铝合金。
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调节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在第一方向Z上错位排布的微结构单元221,在第一方向Z错位排布的至少两个微结构单元221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相互错开设置,其中,第一方向Z为基材层21的厚度方向。示例性地,光学调节结构包括沿基材层21的厚度方向位于第一高度的第一微结构单元221和位于第二高度的第二微结构单元221,第一微结构单元221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和第二微结构单元221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相互错开设置。基于此,光线透过光学调节结构的过程中,会依次经过第一微结构单元221和第二微结构单元221所在的层,即位于不同高度层的第一微结构单元221和第二微结构单元221能够共同配合对光线进行调节。如此,第一微结构单元221和第二微结构单元221各自的排布密度可相对降低,从而降低加工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调节结构包括至少两组微结构组22,例如光学调节结构包括两组、三组、四组或者更多组微结构组22。每一微结构组22包括若干微结构单元221,不同微结构组22的中心沿第一方向Z间隔设置,不同微结构组22的微结构单元221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相互错开设置;其中,第一方向Z为基材层21的厚度方向。如此,一个微结构组22的微结构单元221能够对另一个微结构组22的相邻两个微结构单元221之间的间隙进行遮挡,打破单个微结构组22形成的光栅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光栅衍射效应。
可选地,每一微结构组22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微结构单元221;其中,不同的微结构组22的中心沿第一方向Z间隔设置,且不同的微结构组22中的微结构单元221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相互错开设置。示例性地,光学调节结构包括两组微结构组22,每一微结构组22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微结构单元221,两组微结构组22的中心沿第一方向Z间隔设置,两组微结构组22中的微结构单元221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相互错开设置。如此,一个微结构组22的微结构单元221能够对另一个微结构组22的相邻两个微结构单元221之间的间隙进行遮挡,打破单个微结构组22形成的光栅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光栅衍射效应。
可选地,每一微结构组22中的各微结构单元221的中心位于同一平面。如此,一方面使得同一微结构组22的厚度较小,在基材层21内占用的空间较小,从而有利于减小光学膜片20的厚度;另一方面使得光学膜片20的结构均一性较好。
可选地,每一微结构组22中的各微结构单元221的中心所在平面与基材层21的表面平行。如此,多个微结构单元221在基材层21内分布较为均匀,从而使基材层21内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可选地,光学调节结构包括两组微结构组22,每一微结构组22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微结构单元221,且每一微结构组22中的各微结构单元221的中心位于同一平面。基材层2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微结构单元221的粒径,且小于或等于微结构单元221的粒径的两倍。如此,能够保障微结构单元221完全位于基材层21的内部,同时,能够尽可能地减小光学膜片20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微结构组22中的各微结构单元221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成多行,沿第三方向间隔排布成多列;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交,且垂直于第一方向Z。可选地,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度或者小于90度。其中,每一行的多个微结构单元221可均匀间隔排布或者非均匀间隔排布,每一列的多个微结构单元221可均匀间隔排布或者非均匀间隔排布。本实施例通过将每一微结构组22中的多个微结构单元221沿相交的两个方向成行、成列排布,使得同一微结构组22中的多个微结构单元221较为均匀地分散开,从而使各个微结构组22具有较好的光学均一性。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每一行中的各微结构单元221均匀间隔排布。如此,能够进一步提升微结构组22的光学均一性。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进一步设置每一列中的各微结构单元221均匀间隔排布,或者,同时设置每一行、每一列的各微结构单元221均匀排布,从而更大程度地提升微结构组22的光学均一性。
可选地,每一微结构组22中的任一微结构单元221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位于不同的微结构组22中两个相邻的微结构单元221沿第一方向Z的投影之间。如此,一个微结构组22的微结构单元221能够对另一个微结构组22的相邻两个微结构单元221之间的间隙进行遮挡,打破单个微结构组22形成的光栅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光栅衍射效应。并且,每一个微结构组22中的多个微结构单元221均能均匀排布,使得光学调节结构整体具有良好的光学均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微结构组22中相邻的两个微结构单元221之间的间距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可选地,每一微结构组22中相邻的两个微结构单元221之间的间距为100nm~300nm。其中,每一微结构组22中相邻的两个微结构单元221之间的间距和微结构单元221的粒径可以相同或者相异。示例性地,每一微结构组22中相邻的两个微结构单元221之间的间距为150nm、200nm、250nm。基于此,通过尽可能地减小每一微结构组22中相邻的两个微结构单元221之间的间距,能够提升光学膜片20的光透过率。同时,由于每一微结构组22中相邻的两个微结构单元221之间的间距具有一定的选择范围,从而降低加工难度。
基于同样的发明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
参阅图2,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包括显示面板10以及光学膜片20,光学膜片20层叠设置于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如此,光学膜片20能够在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起到增强光透过率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基板以及盖板12,盖板12通过光学胶层121贴设于显示基板的显示侧,光学膜片20贴设于盖板12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表面。如此,光学膜片20代替盖板12与空气产生交界面,从而减小显示模组1与空气之间界面的反射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基板以及盖板12,盖板12设于显示基板的显示侧,光学膜片20贴设于显示基板与盖板12之间,从而减小盖板与显示面板之间界面的反射率。在其他实施例中,光学膜片20还可贴设于显示面板10内的其他层结构之间,以根据需求在反射率较大的界面增加增透效果。
可选地,n=(nCG*nAir)^0.5,其中,n为光学膜片20的折射率,nCG为盖板12的折射率,nAir为空气的折射率。本实施例结合盖板12的折射率和空气的折射率限定光学膜片20的折射率,根据增透膜的折射率计算公式可知,以此计算所得折射率限定出的光学膜片20具备良好的增透效果,起到增透膜的作用。需要注意,由于本实施例的光学膜片20是通过在基材层21内部设置微结构单元221的方式对其折射率进行调节,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采用多层堆叠方式得到的抗反射膜,该光学膜片20能够在保障厚度较小的前提下提升光透过率。
示例性地,盖板12为玻璃盖板,其折射率nCG=1.5,空气的折射率nAir=1,n=(nCG*nAir)^0.5=1.225。基于此,光学膜片20的折射率与空气的折射率之间以及光学膜片20的折射率与盖板12的折射率之间差值较小,因此,光学膜片20与盖板12之间界面的反射率较小,且光学膜片20与空气之间界面的反射率较小,从而改善显示模组1使用过程中因反射过度、眩光等带来的显示不良问题。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10为透明显示面板。可以理解的是,透明显示面板由于需要在显示画面的同时具备透明的特性,因此,对光透过率具备较高的需求。本申请将上述光学膜片20贴设于透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表面,提升光透过率,降低反射率,从而改善透明显示面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射过度、眩光等带来的显示不良问题。
参阅图2,可选地,显示基板包括阵列基板111、设置在阵列基板111上的像素定义层112以及设置在像素定义层112的像素开口内的发光单元113。进一步地,显示面板10还包括设置于显示基板上的封装层13、设置于封装层13上的彩膜14和黑矩阵15。封装层13覆盖像素定义层112和发光单元113。彩膜14和黑矩阵15设于封装层13背离显示基板的一侧,其中,彩膜14在阵列基板11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113在阵列基板1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黑矩阵15在阵列基板11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113在阵列基板111上的正投影互不交叠。如此,能够降低环境光反射率,提升光透过率。进一步地,显示面板10包括贴设于彩膜14和黑矩阵15背离封装层13一侧的盖板12,以及贴设于盖板12背离彩膜14和黑矩阵15的一侧表面的光学膜片20,从而进一步提升光透过率。
基于同样的发明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
基于同样的发明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光学膜片的制作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至少两个衬底和压印模板;压印模板上设有压印图案;
分别在至少两个衬底的一侧表面设置压印胶层,并通过压印模板的压印图案分别压印形成具有多个微结构单元的压印胶层;其中,微结构单元的粒径为纳米级,且每一微结构单元的粒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
将至少两个压印胶层压合形成基材层;其中,多个微结构单元分布于基材层内。
需要注意,在多个压印胶层上压印出多个微结构单元的压印模板上的压印图案可以相同或者相异,即不同的压印胶层上压印出的微结构单元的形状、排布方式相同或相异。至少两个衬底包括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衬底。
基于此,多个微结构单元产生等离子体效应,且由于微结构单元粒径小于可见光波长时其等离子体效应增强光透过率,使得该光学调节结构起到增强光学膜片的光透过率的作用。同时,由于多个微结构单元分布于基材层内,避免了增加光学膜片表面的粗糙度,从而避免表面粗糙度增加而引起的影像模糊。
可选地,当光学膜片应用于显示模组时,可直接将衬底贴设于显示面板的盖板表面,然后在衬底背离盖板的一侧设置压印胶层,并在压印胶层上压印形成微结构单元;或者,先在衬底上设置压印胶层,并在压印胶层上压印形成微结构单元,然后将衬底及其上的微结构单元转印至盖板上。
可选地,衬底的材质与相关技术中抗眩保护膜的材质相同,例如,形成衬底的材料为热塑性聚酯。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衬底、第二衬底和压印模板;压印模板上设有压印图案;
在第一衬底的一侧表面设置第一压印胶层,在第二衬底的一侧表面设置第二压印胶层;
通过压印模板的压印图案在第一压印胶层上压印出多个微结构单元,通过压印模板的压印图案在第二压印胶层上压印出多个微结构单元;其中,微结构单元的粒径为纳米级,且每一微结构单元的粒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
将第一压印胶层与第二压印胶层压合;其中,第一压印胶层的压印有多个微结构单元的一侧与第二压印胶层的压印有多个微结构单元的一侧相对设置。在第一压印胶层上压印出多个微结构单元的压印模板上的压印图案,与在第二压印胶层上压印出多个微结构单元的压印模板上的压印图案可以相同或者相异。
基于此,多个微结构单元产生等离子体效应,且由于微结构单元粒径小于可见光波长时其等离子体效应增强光透过率,使得该光学调节结构起到增强光学膜片的光透过率的作用。同时,由于第一衬底的压印有多个微结构单元的一侧与第二衬底的压印有多个微结构单元的一侧相对设置,使得微结构单元完全位于衬底材料内部,不会增加光学膜片表面的粗糙度,从而避免表面粗糙度增加而引起的影像模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材层;以及
光学调节结构,所述光学调节结构包括分布于所述基材层内的多个微结构单元;
其中,所述微结构单元的粒径为纳米级,且每一所述微结构单元的粒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的折射率为1.2~1.3;
优选地,所述微结构单元的粒径为100nm~2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单元构造为阵列排布于所述基材层内的凸起;
优选地,所有所述微结构单元的构造完全相同;
优选地,所述微结构单元构造成多棱柱、多棱锥、多棱台、立方体或三棱锥;
优选地,所述微结构单元的材质为金、银、铝或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调节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微结构组,每一所述微结构组包括若干微结构单元;
不同所述微结构组的中心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不同所述微结构组的所述微结构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相互错开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基材层的厚度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微结构组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所述微结构单元;
优选地,每一微结构组中的各所述微结构单元的中心位于同一平面;
优选地,每一微结构组中的各所述微结构单元的中心所在平面与所述基材层的表面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微结构组中的各所述微结构单元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成多行,沿第三方向间隔排布成多列;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交,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优选地,每一行中的各所述微结构单元均匀间隔排布;
优选地,每一所述微结构组中的任一所述微结构单元沿第一方向的投影,位于不同的所述微结构组中两个相邻的所述微结构单元沿第一方向的投影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微结构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微结构单元之间的间距小于可见光的波长;
优选地,每一所述微结构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微结构单元之间的间距为100nm~300nm。
8.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以及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层叠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基板;以及
盖板,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侧,所述光学膜片贴设于所述盖板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表面;
优选地,n=(nCG*nAir)^0.5;
其中,n为所述光学膜片的折射率,nCG为所述盖板的折射率,nAir为空气的折射率;
优选地,所述显示基板包括:
阵列基板;
像素定义层,设于所述阵列基板上,且所述像素定义层上设有像素开口;
发光单元,设于所述像素开口内;
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彩膜、黑矩阵,所述封装层设于所述显示基板,所述彩膜和所述黑矩阵设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且所述黑矩阵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互不交叠,所述彩膜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
10.一种光学膜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至少两个衬底和压印模板;所述压印模板上设有压印图案;
分别在所述至少两个衬底的一侧表面设置压印胶层,并通过所述压印模板的压印图案分别压印形成具有多个微结构单元的压印胶层;其中,所述微结构单元的粒径为纳米级,且每一所述微结构单元的粒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
将至少两个所述压印胶层压合形成基材层;其中,多个所述微结构单元分布于所述基材层内。
CN202310915653.1A 2023-07-24 2023-07-24 光学膜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9311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15653.1A CN116931138A (zh) 2023-07-24 2023-07-24 光学膜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15653.1A CN116931138A (zh) 2023-07-24 2023-07-24 光学膜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31138A true CN116931138A (zh) 2023-10-24

Family

ID=88382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15653.1A Pending CN116931138A (zh) 2023-07-24 2023-07-24 光学膜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3113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62912B2 (en) Front-projection screens including reflecting layers and optically absorbing layers having apertures therein,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1091133B (zh) 光准直装置
KR20190114872A (ko) 광확산판 적층체,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US11774841B2 (en) Image projection structur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image display system
CN101506715A (zh) 用来在微透镜阵列薄膜中雕刻孔的方法和装置
JP2002198184A (ja) 発光型表示素子
JP2006337459A (ja) レンズアレイシート及び背面投影型映写スクリーン
JP4953026B2 (ja) 装飾体
JP2855510B2 (ja) レンズシート、エッジライト型面光源及び透過型表示体
JP6642043B2 (ja) 反射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装置
US11480864B2 (en) Reflection-type transparent screen, and image display system
JP2013011667A (ja) 光学シート、面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3003266A (ja) 光拡散部材、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191105A (ja) 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KR101182491B1 (ko) 부분적으로 코팅된 구조물 어레이를 구비한 광학 필름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US11143914B2 (en) Multilayer of light diffusers,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6931138A (zh) 光学膜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JP3671740B2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US9746590B2 (en)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having a halftone printed front surface
JP7322511B2 (ja)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装置
CN112824970B (zh) 一种直投屏幕
WO2023047805A1 (ja) 反射型透明部材およ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JP2011251538A (ja) 装飾体
JP2018128636A (ja) 反射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装置
CN116068678A (zh) 一种匀光膜、一种新型复合匀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