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23160B - 一种充电桩管理方法及管理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桩管理方法及管理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23160B
CN116923160B CN202311160136.4A CN202311160136A CN116923160B CN 116923160 B CN116923160 B CN 116923160B CN 202311160136 A CN202311160136 A CN 202311160136A CN 116923160 B CN116923160 B CN 1169231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harging pile
pile
group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601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23160A (zh
Inventor
宋高军
王建东
王信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Uchen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Uchen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Uchen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Uchen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601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231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23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23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23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231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charging parameters, e.g. current, voltage or electrical char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3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network capac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充电桩管理方法及管理平台,其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定时获取每一充电桩组的实际工作电流之和I桩sum,确定每一充电桩组所对应预设的组最大工作电流I组max,计算求出每一充电桩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I=I组max‑I桩sum;确定每一充电桩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一调配条件,其中第一调配条件为I<0;若存在满足预设的第一调配条件的第一充电桩组,则按照预设调整规则,调整对应充电桩组内的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直至第一充电桩组在调整后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不满足所述第一调配条件。本申请具有实现对充电桩电流的调控,控制充电桩所在电网的动态负载平衡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桩管理方法及管理平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充电桩管理方法及管理平台。
背景技术
充电桩是电动汽车的重要配套设施,其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可以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或者作为私有充电桩被安装于所属用户的私人区域,以满足私人用户的充电需求。此外,充电桩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配置有充电插头,以用于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相连,从而实现对电动汽车充电。
目前市面上的充电桩一般为物联网充电桩,其可通过接入网络来与充电桩管理平台通信连接,以便充电桩管理平台获取充电桩的充电电流值、充电订单费用等信息;此外,用户端也可通过智能终端访问充电桩管理平台,还可向充电桩管理平台发出充电申请、支付或查询充电订单费用等,以实现对充电桩的智能线上监控以及为用户提供便捷智能化的充电体验。
结合上述技术,由于电网的用电负荷是动态变化的,若用户在使用充电桩充电的同时,电网中还存在其他多个大功率电器工作,则易出现过载现象,进而造成电源线损毁、分支开关跳闸等问题,影响正常用电。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出现在充电桩充电使用的同时,造成电网负载过大、跳闸、影响正常用电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桩管理方法及管理平台。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桩管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预先划分多个充电桩组,且每一充电桩组由至少一个充电桩构成;充电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定时获取每一充电桩组的实际工作电流之和I桩sum,其中, I桩sum是指对应充电桩组内的每一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的总和;
确定每一所述充电桩组所对应预设的组最大工作电流I组max,计算求出每一所述充电桩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其中, I组max是指对应充电桩组内的所有充电桩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之和,I= I组max- I桩sum
确定每一所述充电桩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一调配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调配条件为I<0;
若存在满足预设的第一调配条件的第一充电桩组,则按照预设调整规则,调整对应充电桩组内的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直至所述第一充电桩组在调整后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不满足所述第一调配条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组内充电桩实际电流之和限制在小于组最大工作电流的范围内,而组最大工作电流是指预先设定的、能够避免电流过大而导致线路烧毁甚至跳闸情况的最大工作电流。若充电桩组对应求得的剩余电流I小于0,则说明该充电桩组的实际工作电流之和I桩sum大于预先设定的组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即,实际工作电流大于额定工作电流,此时则极易出现充电桩线路烧毁、跳闸等现象,因此,为了能够及时制止此种情况的发生,特对组内的每一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进行调整,以使得调整后的剩余电流I不小于0。
可选的,所述计算求出每一所述充电桩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之后,还包括:
确定每一所述充电桩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二调配条件,其 中,所述第二调配条件为:I 组内充电桩数量*X,X是指预设的最小调配电流;
若存在满足预设的第二调配条件的第二充电桩组,则按照预设调整规则,调整对应充电桩组内的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直至调整后的所述第二充电桩组所对应的I不满足预设的第二调配条件,或所述第二充电桩组内的每一充电桩所对应的I桩real均达到对应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充电桩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 组内充电桩数量*X, 则说明该充电桩组的实际工作电流之和I桩sum并未达到预先设定的组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且 还有可分配的剩余电流I,此时,可基于可分配的剩余电流I,来对该充电桩组内的充电桩 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做调整,以使得在不跳闸的前提下,增大充电桩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使 每一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逼近其对应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进而以增大电流 的方式来提高充电效率,最大化利用分配的剩余电流I
可选的,所述定时获取每一充电桩组的实际工作电流之和I桩sum包括:
定时确定每一所述充电桩组内的充电桩在当前的使用状态,所述使用状态至少包括离线状态和在线状态;获取处于在线状态的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将处于离线状态的充电桩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作为其对应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计算每一充电桩组的实际工作电流之和I桩sum
所述按照预设调整规则,调整对应充电桩组内的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包括:
计算得出I
其中,M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在线状态的充电桩数量;Q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 于在线状态、且当前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与对应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相一致的充电桩;是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在线状态且实际工作电流与额定最大 工作电流相一致的、第q个充电桩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N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离线状态 的充电桩数量;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离线状态的第n个的充电桩的额定最大工 作电流;
将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在线状态、且当前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与对应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不相一致的充电桩作为可调充电桩;
当目标可调充电桩所对应的I<目标可调充电桩所对应的I桩max时,将目标可调充电桩的I桩real调整为所述I所对应的电流值;反之则将所述目标可调充电桩的I桩real调整为目标可调充电桩所对应的I桩max的电流值,其中,所述目标可调充电桩是指对应充电桩组内的任一可调充电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处于离线状态的充电桩是指无法与充电桩管理平台建立通信连接关系、充电桩管理平台无法获知其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的充电桩,由于无法获知其实际工作电流,因此为了能够在重新分配电流的过程中,提高分配的准确性和分配后的通电安全性,将默认处于离线状态的充电桩是以其额定最大工作电流运行,且排除当前实际工作电流等于额定最大工作电流的充电桩,即本申请只针对处于在线状态、实际工作电流与对应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不相一致的充电桩(即可调充电桩)的实际电流进行调配。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端发出的预约充电指令,所述预约充电指令中至少包括约束条件,所述约束条件至少包括预约充电时段;
向所述用户端发送包含有满足所述约束条件的所有充电桩信息的反馈信息,接收用户端发出的与所述反馈信息相对应的响应信息,将所述响应信息中的充电桩作为指定充电桩,生成预约充电任务,控制所述指定充电桩在预约充电时段内执行所述预约充电任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提高充电效率,减少充电等待时间,本申请特提出了预约充电的功能,即,用户可通过发出预约充电指令,申请在预约充电时段内进行充电,本申请的充电桩管理平台将响应用户发出的预约充电指令,并为其匹配满足约束条件的所有充电桩,并在达到预约充电时段时,控制用户所选择的充电桩执行预约充电任务。
可选的,所述充电桩可分为私有充电桩和公共充电桩,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桩分享指令,所述桩分享指令中至少包括被分享桩信息、分享模式、分享权限,其中所述分享权限至少包括分享时段;
若所述分享模式为定向分享,则将所述桩分享指令中,与所述定向分享相对应的指定车辆信息和所述被分享桩信息形成关联项,并存储所述关联项;
若所述分享模式为开放分享,则显示所述桩分享指令;当接收到用户端发出的分享响应信息时,确定与所述分享响应信息相对应的桩分享指令,基于所述分享响应信息中的分享桩信息和指定车辆信息,生成并存储关联项;
当接收到充电指令时,确定所述充电指令中的充电桩是否为私有充电桩,若否,则控制所述充电桩执行所述充电指令相对应的充电任务;若是,则基于所有关联项,确定所述充电指令中的车辆信息和充电桩信息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若存在则控制所述充电桩执行所述充电指令相对应的充电任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私有充电桩是指由用户独自享有的充电桩,对于私有充电桩来说,为了提高其利用率,甚至为了便于在闲置时为所属用户创造额外收益,本申请特提出了充电桩的分享功能,且分享模式可包括定向分享和开放分享两种,定向分享是指将充电桩分享给指定用户车辆,而开放分享即为将充电桩公开分享,即任何车辆所属用户均可针对该桩分享指令提出分享响应信息,当分享成功之后,将会建立分享桩与指定车辆的关联,形成带有分享桩信息和指定车辆信息的关联项,并在接收到充电指令时,若充电指令中所包含的充电桩为私有充电桩,则需要先认证充电指令中所包含的车辆信息是否与其所包含的充电桩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只有认证成功之后才能控制充电桩执行充电指令。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充电请求信息时,基于所述充电请求信息中的车辆的位置信息、车辆剩余电量,以及所述车辆的单位里程电耗量,确定车辆可行区域,所述车辆可行区域是指在车辆剩余电量耗尽前,所能行驶的地理范围;
确定所述车辆可行区域内是否存在理想充电桩,其中,所述理想充电桩是指满足所述充电请求信息中的限制条件的充电桩;
若不存在,则将所述车辆可行区域确定为一级区域,若存在,则确定所述理想充电桩是否满足在用户车辆到达时为用户车辆充电,若否,则将所述车辆可行区域确定为第二区域;
生成并显示推荐增设电桩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一级区域和二级区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向充电桩管理平台发送充电请求时,一般会附带提出一些限制条件,如充电桩可适用于对用户车辆进行充电、如要求充电桩所处位置在指定区域等。充电桩管理平台根据用户提出的充电请求信息中的约束条件来为用户车辆匹配充电桩(即理想充电桩),如若并未在车辆可行区域内找到理想充电桩,则说明平台无法响应用户的充电请求,因此该车辆可行区域即为需要增设电桩的区域,如若在车辆可行区域内存在理想充电桩,但在用户车辆达到理想充电桩时,该理想充电桩无法当即为用户车辆充电,则说明用户车辆需要排队等待充电,即可认为该区域内的理想充电桩供不应求,无论是不存在理想充电桩还是理想充电桩供不应求的区域,均可作为推荐增设电桩的区域进行显示,以提高对用户充电请求的响应成功率,同时也能够根据现实需求来实现对充电桩的合理布局。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定期对指定周期内所确定的所有一级区域和二级区域,确定是否存在交集区域,所述交集区域是指任意一级区域与一级区域之间,或任意一级区域与二级区域,或任意二级区域与二级区域之间相互交叠共有的区域;
若存在交集区域,则确定所述交集区域的推荐力度值,所述推荐力度值=参与形成所述交集区域的一级区域数量*一级区域对应预设的权重+参与形成所述交集区域的二级区域数量*二级区域对应预设的权重;其中,所述一级区域对应预设的权重大于二级区域对应预设的权重;
对于并未产生交集区域的一级区域和二级区域,则将对应预设的权重值作为推荐力度值;
按照推荐力度值的不同,区分显示所述交集区域,以及并未产生交集的一级区域和二级区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在提高对用户充电申请的响应成功率的前提下,特通过上述方案来进一步对推荐增设区域进行区分筛选,而区分依据即为推荐力度值,利用推荐力度值的大小来直观反映各区域亟待增设充电桩的需求迫切程度和增设先后顺序,推荐力度值更大的,其增设充电桩的优先程度越高。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桩管理平台,所述充电桩管理平台预先划分有多个充电桩组,且每一充电桩组由至少一个充电桩组成,所述充电桩管理平台包括:
实际电流获取模块,用于定时获取每一充电桩组内的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之和I桩sum,其中, I桩sum是指对应充电桩组内的每一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的总和;
剩余电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每一所述充电桩组所对应预设的组最大工作电流I组max,计算求出每一所述充电桩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其中, I组max是指对应充电桩组内的所有充电桩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之和,I= I组max- I桩sum
电流调配判定模块,用于确定每一所述充电桩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一调配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调配条件为I<0;
实际电流调整模块,用于若存在满足预设的第一调配条件的第一充电桩组,则按照预设调整规则,调整对应充电桩组内的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直至所述第一充电桩组在调整后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不满足所述第一调配条件。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桩管理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中,充电桩管理方法用于实时监测并调控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维持充电桩所处电网的动态负载平衡,减少因充电桩实际工作电流过大而导致电路烧毁、跳闸等不稳定的情况,此外还能够在降低上述情况发生概率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剩余未分配的电流,提高充电桩的充电效率;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的充电桩管理方法还提供远程预约充电、桩分享等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充电桩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对电流进行调配条件判断和调配调整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一级区域、二级区域以及交集区域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充电桩管理平台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实际电流获取模块;2、剩余电量确定模块;3、电流调配判定模块;4、实际电流调整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充电桩管理方法。该充电桩管理方法用于实时监测并调控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维持充电桩所处电网的动态负载平衡,减少因充电桩实际工作电流过大而导致电路烧毁、跳闸等不稳定的情况,此外还能够在降低上述情况发生概率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电流,提高充电桩的充电效率。
充电桩管理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充电桩管理平台,充电桩可通过接入充电桩管理平台所处网络来实现与充电桩管理平台的通信连接,以便充电桩管理平台对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进行监测和调整、同时便于充电桩管理平台控制充电桩执行充电任务等。此外,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如车载终端或手机)的软件或网址来访问充电桩管理平台,以便在访问过程中提出充电申请、缴纳或查询充电费用等。
下面将结合附图1-3来具体阐述充电桩管理平台执行充电桩管理方法的具体步骤流程。
S101,定时获取每一充电桩组的实际工作电流之和I桩sum,其中, I桩sum是指对应充电桩组内的每一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的总和。
其中,S101中的“定时获取每一充电桩组的实际工作电流之和I桩sum”包括如下具体内容:
定时确定每一充电桩组内的充电桩在当前的使用状态,使用状态至少包括离线状态和在线状态;获取处于在线状态的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将处于离线状态的充电桩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作为其对应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计算每一充电桩组的实际工作电流之和I桩sum
在实施中,参照图1和图2,充电桩管理平台预先划分了多个充电桩组,并对所有充电桩进行分组管理,且每一充电桩组由至少一个充电桩构成。此外,充电桩管理平台内预先存储有每一充电桩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和额定最小电流,I桩max和额定最小电流均为预先设定的定值,且可由充电桩型号、功率决定;相应的,充电桩管理平台还存储有每一充电桩组的组最大工作电流I组max,I组max即为组内所有充电桩的I桩max总和。
另外,可根据充电桩是否接入充电桩管理平台所处网络来定义充电桩的使用状态,从而根据使用状态来将充电桩分为:处于在线状态的充电桩和处于离线状态的充电桩。
充电桩管理平台将定时(即每隔指定时长,该指定时长可由人为设定)确定每一充电桩组内的每一充电桩的使用状态,具体确定方式可以为:充电桩管理平台向充电桩实时发送心跳报文,若接收到充电桩的响应,则说明其处于在线状态,反之则处于离线状态;或者,通过充电桩主动向充电桩管理平台实时发送心跳报文,若充电桩管理平台未接收到对应的心跳报文,则说明其处于离线状态。
与此同时,充电桩管理平台将获取处于在线状态的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I桩real具体的获取方式可以为:处于在线状态的充电桩各自分别自动向充电桩管理平台发送带有实际工作电流值的工作报文,或者,通过预设的电流监测设备(如EMD电流监控盒)来自动获取组内所有在线状态的充电桩I桩real的总和,最终求和得出属于同一充电桩组的、所有处于在线状态的充电桩的I桩real之和。
而对于处于离线状态的充电桩,电桩管理平台将其对应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作为其实际工作电流,并求和得出充电桩组的实际工作电流之和I桩sum,I桩sum=处于在线状态的充电桩的I桩real之和+处于离线状态的充电桩的实际电流I桩real
S102,确定每一充电桩组所对应预设的组最大工作电流I组max,计算求出每一充电桩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其中, I组max是指对应充电桩组内的所有充电桩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之和,I= I组max- I桩sum
在实施中,结合前文可知,任一充电桩组所对应的I的计算公式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式1)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式1中的M是指充电桩组内、处于在线状态的充电桩总数,是指充电桩组内、处于在线状态的第m个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 流。相应的,N是指充电桩组内、处于离线状态的充电桩总数,,M+N即为充电桩 组内所有充电桩总数;是指充电桩组内、处于离线状态的第n个充电桩的额定最大 工作电流。
S103,确定每一充电桩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一调配条件,其中第一调配条件为I<0。
S104,若存在满足预设的第一调配条件的第一充电桩组,则按照预设调整规则,调整对应充电桩组内的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直至第一充电桩组在调整后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不满足第一调配条件。
其中,S104中的步骤“按照预设调整规则,调整对应充电桩组内的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还包括如下具体内容:
计算得出I (式2);
其中,M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在线状态的充电桩数量;Q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 于在线状态、且当前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与对应的额定最大电流I桩max相一致的充电桩数量;是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在线状态且实际工作电流与额定最大 工作电流相一致的、第q个充电桩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N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离线状态 的充电桩数量;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离线状态的第n个的充电桩的额定最大工 作电流;
将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在线状态、且当前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与对应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不相一致的充电桩作为可调充电桩,将所有可调充电桩的I桩max分别与I进行比对;
当目标可调充电桩所对应的I<目标可调充电桩所对应的I桩max时,将目标可调充电桩的I桩real调整为所述I所对应的电流值;反之则将目标可调充电桩的I桩real调整为目标可调充电桩所对应的I桩max的电流值,其中,目标可调充电桩是指对应充电桩组内的任一可调充电桩。
在实施中,第一调配条件用于判定充电桩组实际工作电流之和I桩sum是否大于I组max,若是,则认为该充电桩组为第一充电桩组,且认为该充电桩组的实际工作电流过大,存在跳闸等隐患,需要对组内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进行重新调配,实现降流。
具体的调配规则可结合附图2,即,默认第一充电桩组内的所有处于离线状态的充 电桩均以对应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进行工作,是指组内处于在线状态的 充电桩中、实际工作电流已经达到其额定最大工作电流的充电桩的额定最大电流之和,由 于此类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并未超出对应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且并不会造成I<0,造 成I<0的原因主要在于当前组内处于在线状态、且实际工作电流与对应额定最大工作电流 不相一致的充电桩(即为可调充电桩)。因此只需要对所有可调充电桩的电流进行充电调 配,即可使得I不满足第一调配条件。相应的,式2求得的电流值I,即为可供组内所有可调 充电桩均分到的电流值。
由于可调充电桩调整后的电流值需不小于其预设的最小工作电流(如6A),且不大于其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因此需要将I逐一与每一可调充电桩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作比对;若I<I桩max,则可将可调充电桩的I桩real调整为I所对应的电流值;相反,则将可调充电桩的I桩real调整为对应的I桩max的电流值;其中,目标可调充电桩指任意可调充电桩。
可选的,由前文可知,在计算得到剩余电流I,通过判定I是否小于0,从而来确定是否需要对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进行降流处理;而若剩余电流I>0,则说明存在剩余未被利用的电流值,如若能够利用该电流值来对组内可调充电桩的电流值进行增流处理,那么将起到提高充电效率的作用。为此,在计算求出每一充电桩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之后,充电桩管理平台还会执行如下流程:
确定每一充电桩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二调配条件,其中,第 二调配条件为:I 组内充电桩数量*X,X是指预设的最小调配电流;
若存在满足预设的第二调配条件的第二充电桩组,则按照预设调整规则,调整对应充电桩组内的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直至调整后的第二充电桩组所对应的I不满足预设的第二调配条件,或第二充电桩组内的每一充电桩所对应的I桩real均达到对应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
在实施中,本实施例中X可以为1安培,第二调配条件中提到的“组内充电桩数量”默认为组内可调充电桩的数量,若I满足第二调配条件,则说明还有可被利用的剩余电流,可实现对可调充电桩的增流处理。
增流所对应的调整规则与前文S104中提到的调整规则相一致,即:确定可调充电桩,结合式2计算出I,并将I与每一可调充电桩所对应的额定最大电流进行比对,并基于比对结果来确定调整后的可调充电桩电流的实际工作电流的取值,从而完成第一次增流操作,此时,可重复上述操作,结合调整后的电流值重新计算I,并判定I是否仍然满足第二调配条件,若满足,则再次确定可调充电桩、计算I、对重新确定的可调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进行调配......前述调配操作可循环多次,而循环终止的条件为:I不满足第二调配条件,或不存在可调充电桩(即所有在线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均已经被增加到对应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即便此时I仍然满足第二调配条件,也将终止循环,因为如若继续调配,那么I将无法满足第一调配条件)。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关于I是否满足第一调配条件、I是否满足第二调配条件的判断操作均为实时进行的,且一旦I不满足上述任一调配条件,充电桩管理平台均会按照调配规则执行上文所公开的电流调整操作。
可选的,本申请还提供了预约充电的功能,为了实现该功能,本申请的充电桩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用户端发出的预约充电指令,预约充电指令中至少包括约束条件,约束条件至少包括预约充电时段;
向用户端发送包含有满足约束条件的所有充电桩信息的反馈信息;
接收用户端发出的与反馈信息相对应的响应信息,将响应信息中的充电桩作为指定充电桩,生成预约充电任务,控制指定充电桩在预约充电时段内执行预约充电任务。
在实施中,用户可通过点触预先显示于充电桩管理平台页面上的预约充电按键,并输入对应约束条件,从而触发充电指令;其中,约束条件可以包括待充车辆信息(如车牌号)、预约充电时段等。充电桩管理平台可根据该车牌号自动确定车辆型号,还可以预先与车载系统建立通信连接关系,以便获知该车辆的剩余电量、单位里程耗电量、车辆地理位置等信息。预约充电时段具体可以以年月日的形式进行表示。
当用户想要指定某一特定的充电桩进行充电时,约束条件则包含该充电桩的位置信息或预设编号等内容,当用户未指定某一特定充电桩时,约束条件中还可包括充电桩地理位置所处区域,如以某一具体地理位置(用户车辆当前位置)为中心、指定里程为半径的区域。
充电桩管理平台将基于用户触发的预约充电指令,确定满足约束条件的所有充电桩,还可基于用户车辆当前位置,自动生成到达前述充电桩的最短导航路线,还可确定最短导航路线所需耗费的电量,并基于用户车辆剩余电量,确定达到前述每一满足约束条件的充电桩处时的剩余电量,还可基于剩余电量由高到低进行排序;还可确定出次类充电桩,次类充电桩是指满足约束条件,但在用户车辆的剩余电量耗尽前,用户车辆无法沿其对应的最短导航路线成功到达该充电桩处的充电桩。充电桩管理平台向用户发送反馈信息时,将区分显示次类充电桩与其他满足约束条件的充电桩,同时还可显示前述确定的有关剩余电量的排序、最短导航路径、以及用户车辆沿对应最短导航路径所需耗费的电量。
当用户从反馈信息中选择了其中一个充电桩并通过智能终端回传响应信息时,充电桩管理平台则将响应信息中的充电桩作为指定充电桩,并生成预约充电任务,并在达到预约充电时段的起始时间、且接收到充电桩发出的连接报文(充电桩的充电枪与用户车辆的接口相连)时,控制充电桩向用户车辆充电;或在当前时刻到达预约充电时段的起始时间之前的指定时刻时,确定对应用户车辆的位置,并在接收到充电桩发出的连接报文时,充电桩管理平台控制充电桩向用户车辆充电。
可选的,充电桩可分为私有充电桩和公共充电桩,本申请还提供了充电桩分享功能,为了实现该功能,本申请的充电桩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用户端发出的桩分享指令,桩分享指令中至少包括被分享桩信息、分享模式、分享权限,其中分享权限至少包括分享时段;
若分享模式为定向分享,则将桩分享指令中,与定向分享相对应的指定车辆信息和被分享桩信息形成关联项,并存储关联项;
若分享模式为开放分享,则显示桩分享指令;当接收到用户端发出的分享响应信息时,确定与分享响应信息相对应的桩分享指令,基于分享响应信息中的分享桩信息和指定车辆信息,生成并存储关联项;
当接收到充电指令时,确定充电指令中的充电桩是否为私有充电桩,若否,则控制充电桩执行充电指令相对应的充电任务;若是,则基于所有关联项,确定充电指令中的车辆信息和充电桩信息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若存在,则控制充电桩执行充电指令相对应的充电任务。
在实施中,私有充电桩顾名思义是指由私人占用,仅对特定用户车辆进行充电的充电桩,当用户想要分享私有充电桩时,可发出桩分享指令,分享桩信息可以包括私有充电桩的编号、地理位置信息(充电桩管理平台内可预先设定并存储有所有充电桩的编号和地理位置信息)等。分享权限可以包括时间权限,时间权限包括分享时段(如每天的17时-18时)和分享有效期限(如X年X月X日X时),即从当前时刻开始至分享有效期限,除私有充电桩所属用户车辆之外的车辆能够且只能在分享时段内(如每天的17时-18时)与该私有充电桩进行连接通电。
定向分享是指用户明确分享给指定车辆,若为定向分享,则对应的桩分享指令中势必会包含指定车辆信息(如车辆车牌号、车辆所属用户在充电桩管理平台上的注册账号等),相应的,充电桩管理平台将建立该指定车辆与该被分享的充电桩之间的关联关系,形成并存储包含有分享桩信息和指定车辆信息的关联项,该关联项用于在后续充电时作为车辆身份验证的凭据。
公开分享是指向所有车辆开放的分享方式,当分享模式为公开分享时,充电桩管理平台会将该桩分享指令公布显示在其预设的显示页面上,以使得访问充电桩管理平台的所有用户均可看到该桩分享指令。当有意向的用户想要申请共享该私有充电桩时,则可发出分享响应信息,充电桩管理平台将分享响应信息回传给私有充电桩的所属用户,以便其确认是否同意,若同意,充电桩管理平台则基于分享响应信息中的分享桩信息和指定车辆信息,生成并存储关联项。
若用户想要指定充电桩来充电,那么用户可通过访问充电桩管理平台并输入该指定充电桩的位置信息或编号,进而触发充电指令,或扫描预设于该指定充电桩上的二维码来发起充电指令;而若用户并未选择指定充电桩,那么可直接通过访问充电桩管理平台并点触预设于充电桩管理平台页面上的充电申请按键、录入车辆信息和/或约束条件,进而触发生成充电指令。
充电指令可以包括前文所述的预约充电指令,还可包含即刻充电指令,相应的,充电指令也包含约束条件。当充电桩管理平台获取到充电指令时,先确定充电指令中是否存在充电桩信息(如编号、地理位置信息等),若存在,则先确定该充电桩是否为私有充电桩,若否,则直接控制充电桩对用户车辆充电,若是,则基于存储的关联项验证发起充电指令的用户车辆是否与该私有充电桩存在关联关系,只有在存在关联关系时才控制充电桩对用户车辆充电;若充电指令中并未存在充电桩信息,则按照前述预约充电步骤所提到的内容,先确定满足约束条件的充电桩,再控制对应充电桩对用户车辆进行充电。此外,如若充电指令中存在对充电时间的要求,即并非即刻充电,而是设定了充电时间,且充电时间晚于当前时间,则为预约充电,可参考前文中的预约充电步骤。
可选的,结合前文可知,无论是预约充电指令还是在即刻充电指令,若用户并未明确指定充电桩,那么充电桩管理平台将会基于用户录入的约束条件来选择充电桩,若未找到符合约束条件的充电桩,那么也就无法响应用户的充电请求,而无法响应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充电桩短缺,需要增设充电桩,因此,本申请的充电桩管理方法还提出了如何找出需要增设补给充电桩的区域,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当接收到用户端发出的充电请求信息时,基于充电请求信息中的车辆的位置信息、车辆剩余电量,以及车辆的单位里程耗电量,确定车辆可行区域,车辆可行区域是指在车辆剩余电量耗尽前,所能行驶的地理范围;
确定车辆可行区域内是否存在理想充电桩,其中,理想充电桩是指满足充电请求信息中的限制条件的充电桩;
若不存在,则将车辆可行区域确定为一级区域,若存在,则确定理想充电桩是否可以在用户到达时为用户车辆充电,若否,则将车辆可行区域确定为第二区域;
生成并显示推荐增设电桩的区域,区域包括一级区域和二级区域。
定期对指定周期内所确定的所有一级区域和二级区域,确定是否存在交集区域,交集区域是指任意一级区域与一级区域之间,或任意一级区域与二级区域,或任意二级区域与二级区域之间相互重叠共有的区域;
若存在交集区域,则确定交集区域的推荐力度值,推荐力度值=参与形成交集区域的一级区域数量*一级区域对应预设的权重+参与形成所述交集区域的二级区域数量*二级区域对应预设的权重;其中,一级区域对应预设的权重大于二级区域对应预设的权重;
对于并未产生交集区域的一级区域和二级区域,则将一级区域的推荐力度值确定为对应预设的权重值,将二级区域的推荐力度值确定为对应预设的权重值;
按照推荐力度值的不同,区分显示所述交集区域,以及并未产生交集的一级区域和二级区域。
在实施中,上述步骤中的充电请求信息与前文所述的充电指令相等同,相应的,充电请求信息中的限制条件也可等同于充电指令中的约束条件。示例性的,车辆可行区域可以为以用户车辆当前位置为中心所划定的圆形区域,而该圆形区域的半径可以设定为用户车辆当前剩余电量与其单位里程耗电量之比。充电桩管理平台可以在预设地图上显示该车辆可行区域,且该预设地图上预先显示有所有充电桩,然后确定车辆可行区域内是否存在理想充电桩,即是否存在满足限制条件的充电桩,限制条件可以要求充电桩地理位置所处的区域,默认该区域被包含于车辆可行区域内;限制条件还可以包含充电时段条件,充电时段条件至少包括具体的充电时段。
充电管理平台将实时更新每一充电桩的充电队列,充电队列包括若干个充电时段,且充电队列中的所有充电时段均是充电桩从当前时刻之后所执行的所有充电任务所对应的充电时段,即充电时段可以为预约充电时段,也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已经开始执行且目前仍然正在执行的充电任务所对应的充电时段。相应的,充电管理平台只需判定是否可以将限制条件中的充电时段添加至充电桩的充电队列中,即可确定该充电桩是否满足充电时段条件。
若在车辆可行区域内不存在理想充电桩,则认为该车辆可行区域为一级区域,若存在,则计算用户车辆行驶至该理想充电桩时的时间点,确定该时间点是否落入该理想充电桩的充电队列内的任一充电时段内,若是,则说明用户车辆达到理想充电桩之后需要等待充电,无法即刻开始充电,即说明该车辆可行区域内存在理想充电桩,但供不应求,此时则认为该车辆可行区域为二级区域。
充电桩管理平台可以每隔指定周期(如一周),从指定周期所内确定得出的所有一级区域和二级区域中,判定是否存在交集区域,如图3所示,交集区域是指任意一级区域与一级区域之间、一级区域与二级区域之间、二级区域与二级区域之间相互重叠的区域,通过计算推荐力度值来确定最需要增设充电桩的区域,推荐力度值越高,则越优先增设充电桩。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交集区域1由两个一级区域重叠形成,而交集区域2由三个一级区域重叠形成,因此其推荐力度值高于交集区域1的推荐力度值。
此外,当充电桩管理平台无法响应用户发出的充电请求信息时,充电桩管理平台将存储前述限制条件中提及的充电时段,若未提及充电时段,则将接收到充电请求信息的接收时间作为起始时间,根据充电请求信息中的车辆剩余电量计算出充满电所需时长,从而自动生成充电时段,充电时段的结束时间即为起始时间+充满电所需时长。
再从指定周期内的所有充电时段中,确定存在有交集的充电时段的数量,数量最大值即为所需增设的充电桩数量,示例性的,指定周期为一周的所有充电时段如下:(8时-9时30分),(8时-8时20分),(8时10分-10时),(9时40分-10时20分),相应的,(8时-9时30分),(8时-8时20分),(8时40分-10时)三者之间存在时间交集,且参与交集的充电时段数量为3,(8时40分-10时),(9时40分-10时20分)两者之间存在时间交集,存在有时间交集的充电时段的数量最大值为3,因此需增设的充电桩数量为3。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充电桩管理平台。参照图4,充电桩管理平台预先划分有多个充电桩组,且每一充电桩组由至少一个充电桩组成,充电桩管理平台包括:
实际电流获取模块1,用于定时获取每一充电桩组内的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之和I桩sum,其中, I桩sum是指对应充电桩组内的每一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的总和。
剩余电量确定模块2,用于确定每一充电桩组所对应预设的组最大工作电流I组max,计算求出每一充电桩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其中, I组max是指对应充电桩组内的所有充电桩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之和,I= I组max- I桩sum
电流调配判定模块3,用于确定每一充电桩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一调配条件,其中第一调配条件为I<0。
实际电流调整模块4,用于若存在满足预设的第一调配条件的第一充电桩组,则按照预设调整规则,调整对应充电桩组内的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直至第一充电桩组在调整后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不满足第一调配条件。
可选的,电流调配判定模块3还用于确定每一充电桩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是否 满足预设的第二调配条件,其中,第二调配条件为:I 组内充电桩数量*X,X是指预设的 最小调配电流。
实际电流调整模块4还用于在存在满足预设的第二调配条件的第二充电桩组时,按照预设调整规则,调整对应充电桩组内的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直至调整后的第二充电桩组所对应的I不满足预设的第二调配条件,或第二充电桩组内的每一充电桩所对应的I桩real均达到对应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
可选的,实际电流获取模块1还用于定时确定每一充电桩组内的充电桩的当前的使用状态,使用状态至少包括离线状态和在线状态;获取处于在线状态的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将处于离线状态的充电桩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作为其对应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计算每一充电桩组的实际工作电流之和I桩sum
实际电流调整模块4还用于计算得出I
其中,M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在线状态的充电桩数量;Q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 于在线状态、且当前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与对应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相一致的充电桩;是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在线状态且实际工作电流与额定最大 工作电流相一致的、第q个充电桩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N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离线状态 的充电桩数量;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离线状态的第n个的充电桩的额定最大工 作电流;
将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在线状态、且当前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与对应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不相一致的充电桩作为可调充电桩,将所有可调充电桩的I桩max分别与I进行比对;
当目标可调充电桩所对应的I<目标可调充电桩所对应的I桩max时,将目标可调充电桩的I桩real调整为所述I所对应的电流值;反之则将所述目标可调充电桩的I桩real调整为目标可调充电桩所对应的I桩max的电流值,其中,目标可调充电桩是指对应充电桩组内的任一可调充电桩。
可选的,充电桩管理平台还包括:
预约充电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端发出的预约充电指令,预约充电指令中至少包括约束条件,约束条件至少包括预约充电时段;
预约充电模块还用于向用户端发送包含有满足所述约束条件的所有充电桩信息的反馈信息,接收用户端发出的与反馈信息相对应的响应信息,将响应信息中的充电桩作为指定充电桩,生成预约充电任务,控制指定充电桩在预约充电时段内执行预约充电任务。
可选的,充电桩管理平台还包括:
桩分享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端发出的桩分享指令,桩分享指令中至少包括被分享桩信息、分享模式、分享权限,其中分享权限至少包括分享时段;还用于若分享模式为定向分享,则将桩分享指令中,与定向分享相对应的指定车辆信息和被分享桩信息形成关联项,并存储关联项。
桩分享模块还用于若分享模式为开放分享,则显示桩分享指令;当接收到用户端发出的分享响应信息时,确定与分享响应信息相对应的桩分享指令,基于分享响应信息中的分享桩信息和指定车辆信息,生成并存储关联项;还用于当接收到充电指令时,确定充电指令中的充电桩是否为私有充电桩,若否,则控制充电桩执行充电指令相对应的充电任务;若是,则基于所有关联项,确定充电指令中的车辆信息和充电桩信息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若存在则控制充电桩执行充电指令相对应的充电任务。
可选的,充电桩管理平台还包括:
电桩增设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用户端发出的充电请求信息时,基于充电请求信息中的车辆的位置信息、车辆剩余电量,以及车辆的单位里程电耗量,确定车辆可行区域,车辆可行区域是指在车辆剩余电量耗尽前,所能行驶的地理范围;还用于确定车辆可行区域内是否存在理想充电桩,其中,理想充电桩是指满足充电请求信息中的限制条件的充电桩;若不存在,则将车辆可行区域确定为一级区域,若存在,则确定理想充电桩是否可以在用户到达时为用户车辆充电,若否,则将车辆可行区域确定为第二区域;还用于生成并显示推荐增设电桩的区域,区域包括一级区域和二级区域。
可选的,电桩增设区域确定模块还用于对于所确定的所有一级区域和二级区域,确定是否存在交集区域,交集区域是指任意一级区域与一级区域之间,或任意一级区域与二级区域,或任意二级区域与二级区域之间相互重叠共有的区域;若存在交集区域,则确定交集区域的推荐力度值,推荐力度值=参与形成交集区域的一级区域数量*一级区域对应预设的权重+参与形成交集区域的二级区域数量*二级区域对应预设的权重;其中,一级区域对应预设的权重大于二级区域对应预设的权重;
电桩增设区域确定模块还用于对于并未产生交集区域的一级区域和二级区域,则将一级区域的推荐力度值确定为对应预设的权重值,将二级区域的推荐力度值确定为对应预设的权重值;还用于按照推荐力度值的不同,区分显示交集区域,以及并未产生交集的一级区域和二级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充电桩管理装置,充电桩管理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的充电桩管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的充电桩管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申请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充电桩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划分多个充电桩组,且每一充电桩组由至少一个充电桩构成;充电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定时获取每一充电桩组的实际工作电流之和I桩sum,其中, I桩sum是指对应充电桩组内的每一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的总和;
确定每一所述充电桩组所对应预设的组最大工作电流I组max,计算求出每一所述充电桩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其中, I组max是指对应充电桩组内的所有充电桩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之和,I= I组max- I桩sum
确定每一所述充电桩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一调配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调配条件为I<0;
若存在满足预设的第一调配条件的第一充电桩组,则按照预设调整规则,调整对应充电桩组内的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直至所述第一充电桩组在调整后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不满足所述第一调配条件;
所述定时获取每一充电桩组的实际工作电流之和I桩sum,包括:
定时确定每一所述充电桩组内的充电桩在当前的使用状态,所述使用状态至少包括离线状态和在线状态;获取处于在线状态的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将处于离线状态的充电桩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作为其对应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计算每一充电桩组的实际工作电流之和I桩sum
所述按照预设调整规则,调整对应充电桩组内的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包括:
计算得出I
其中,M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在线状态的充电桩数量;Q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在线状态、且当前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与对应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相一致的充电桩数量;;/>是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在线状态,且实际工作电流与额定最大工作电流相一致的、第q个充电桩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N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离线状态的充电桩数量;/>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离线状态的第n个的充电桩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
将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在线状态、且当前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与对应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不相一致的充电桩作为可调充电桩;
当目标可调充电桩所对应的I<目标可调充电桩所对应的I桩max时,将目标可调充电桩的I桩real调整为所述I所对应的电流值;反之则将所述目标可调充电桩的I桩real调整为目标可调充电桩所对应的I桩max的电流值,其中,所述目标可调充电桩是指对应充电桩组内的任一可调充电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求出每一所述充电桩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之后,还包括:
确定每一所述充电桩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二调配条件,其中,所述第二调配条件为:I 组内充电桩数量*X,X是指预设的最小调配电流;
若存在满足预设的第二调配条件的第二充电桩组,则按照预设调整规则,调整对应充电桩组内的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直至调整后的所述第二充电桩组所对应的I不满足预设的第二调配条件,或所述第二充电桩组内的每一充电桩所对应的I桩real均达到对应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端发出的预约充电指令,所述预约充电指令中至少包括约束条件,所述约束条件至少包括预约充电时段;
向所述用户端发送包含有满足所述约束条件的所有充电桩信息的反馈信息,接收用户端发出的与所述反馈信息相对应的响应信息,将所述响应信息中的充电桩作为指定充电桩,生成预约充电任务,控制所述指定充电桩在预约充电时段内执行所述预约充电任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可分为私有充电桩和公共充电桩两类,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桩分享指令,所述桩分享指令中至少包括被分享桩信息、分享模式、分享权限,其中所述分享权限至少包括分享时段;
若所述分享模式为定向分享,则将所述桩分享指令中,与所述定向分享相对应的指定车辆信息和所述被分享桩信息形成关联项,并存储所述关联项;
若所述分享模式为开放分享,则显示所述桩分享指令;当接收到用户端发出的分享响应信息时,确定与所述分享响应信息相对应的桩分享指令,基于所述分享响应信息中的分享桩信息和指定车辆信息,生成并存储关联项;
当接收到充电指令时,确定所述充电指令中的充电桩是否为私有充电桩,若否,则控制所述充电桩执行所述充电指令相对应的充电任务;若是,则基于所有关联项,确定所述充电指令中的车辆信息和充电桩信息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若存在,则控制所述充电桩执行所述充电指令相对应的充电任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充电请求信息时,基于所述充电请求信息中的车辆的位置信息、车辆剩余电量,以及所述车辆的单位里程电耗量,确定车辆可行区域,所述车辆可行区域是指在车辆剩余电量耗尽前,所能行驶的地理范围;
确定所述车辆可行区域内是否存在理想充电桩,其中,所述理想充电桩是指满足所述充电请求信息中的限制条件的充电桩;
若不存在,则将所述车辆可行区域确定为一级区域,若存在,则确定所述理想充电桩是否满足在用户车辆到达时为用户车辆充电,若否,则将所述车辆可行区域确定为第二区域;
生成并显示推荐增设电桩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一级区域和二级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桩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定期对指定周期内所确定的所有一级区域和二级区域,确定是否存在交集区域,所述交集区域是指任意一级区域与一级区域之间,或任意一级区域与二级区域,或任意二级区域与二级区域之间相互交叠共有的区域;
若存在交集区域,则确定所述交集区域的推荐力度值,所述推荐力度值=参与形成所述交集区域的一级区域数量*一级区域对应预设的权重+参与形成所述交集区域的二级区域数量*二级区域对应预设的权重;其中,所述一级区域对应预设的权重大于二级区域对应预设的权重;
对于并未产生交集区域的一级区域和二级区域,则将对应预设的权重值作为推荐力度值;
按照推荐力度值的不同,区分显示所述交集区域,以及并未产生交集的一级区域和二级区域。
7.一种充电桩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管理平台预先划分有多个充电桩组,且每一充电桩组由至少一个充电桩组成,所述充电桩管理平台包括:
实际电流获取模块(1),用于定时获取每一充电桩组内的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之和I桩sum,其中, I桩sum是指对应充电桩组内的每一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的总和;
剩余电量确定模块(2),用于确定每一所述充电桩组所对应预设的组最大工作电流I组max,计算求出每一所述充电桩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其中, I组max是指对应充电桩组内的所有充电桩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之和,I= I组max- I桩sum
电流调配判定模块(3),用于确定每一所述充电桩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一调配条件,其中所述第一调配条件为I<0;
实际电流调整模块(4),用于若存在满足预设的第一调配条件的第一充电桩组,则按照预设调整规则,调整对应充电桩组内的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直至所述第一充电桩组在调整后的所对应的剩余电流I不满足所述第一调配条件;
实际电流获取模块(1)还用于定时确定每一充电桩组内的充电桩的当前的使用状态,使用状态至少包括离线状态和在线状态;获取处于在线状态的充电桩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将处于离线状态的充电桩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作为其对应的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计算每一充电桩组的实际工作电流之和I桩sum;
实际电流调整模块(4)还用于计算得出I
其中,M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在线状态的充电桩数量;Q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在线状态、且当前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与对应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相一致的充电桩;;/>是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在线状态且实际工作电流与额定最大工作电流相一致的、第q个充电桩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N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离线状态的充电桩数量;/>指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离线状态的第n个的充电桩的额定最大工作电流;/>
将对应充电桩组内、处于在线状态、且当前实际工作电流I桩real与对应额定最大工作电流I桩max不相一致的充电桩作为可调充电桩,将所有可调充电桩的I桩max分别与I进行比对;
当目标可调充电桩所对应的I<目标可调充电桩所对应的I桩max时,将目标可调充电桩的I桩real调整为所述I所对应的电流值;反之则将所述目标可调充电桩的I桩real调整为目标可调充电桩所对应的I桩max的电流值,其中,目标可调充电桩是指对应充电桩组内的任一可调充电桩。
8.一种充电桩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311160136.4A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充电桩管理方法及管理平台 Active CN1169231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60136.4A CN116923160B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充电桩管理方法及管理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60136.4A CN116923160B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充电桩管理方法及管理平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23160A CN116923160A (zh) 2023-10-24
CN116923160B true CN116923160B (zh) 2023-12-12

Family

ID=88388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60136.4A Active CN116923160B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充电桩管理方法及管理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2316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7975A (zh) * 2017-06-26 2019-01-01 广州灿明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充电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9361245A (zh) * 2018-09-18 2019-02-19 深圳市车电网络有限公司 充电站的功率调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398133A (zh) * 2018-10-29 2019-03-01 河南英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集群及其功率自动分配系统
CN109532549A (zh) * 2018-12-26 2019-03-29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充电功率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429620A (zh) * 2019-07-29 2019-11-08 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区域功率负载均衡方法
CN113263942A (zh) * 2021-05-25 2021-08-17 一能充电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动态调控充电桩供电容量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3752A (zh) * 2018-08-15 2018-12-1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一种充电站有序充电管理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7975A (zh) * 2017-06-26 2019-01-01 广州灿明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充电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9361245A (zh) * 2018-09-18 2019-02-19 深圳市车电网络有限公司 充电站的功率调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398133A (zh) * 2018-10-29 2019-03-01 河南英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集群及其功率自动分配系统
CN109532549A (zh) * 2018-12-26 2019-03-29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充电功率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429620A (zh) * 2019-07-29 2019-11-08 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区域功率负载均衡方法
CN113263942A (zh) * 2021-05-25 2021-08-17 一能充电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动态调控充电桩供电容量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23160A (zh) 202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16905B1 (ja) 電気自動車充電システム
US20210213848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facilitating charging sessions for electric vehicles
US10981464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facilitating charging sessions for electric vehicles
CN112277716B (zh) 一种智能有序充电管控系统及其方法
WO2018166422A1 (zh) 一种充电的方法及管理平台、充电桩、电动车
EP3220317A1 (en) Shared vehicle management device and shared vehicle management method
US11724617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facilitating charging sessions for electric vehicles
US20130006461A1 (en) System for managing battery charge of electric vehicle and method thereof
WO2017011373A1 (en) Charge prioritization to manage peak loads
CN104599079A (zh) 一种智能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系统
JP6488662B2 (ja) 共用車両管理装置及び共用車両管理方法
CN114447987A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台区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管理方法
KR20230116104A (ko) 공동시설의 유휴전력 기반 전기차 충전 장치
CN116923160B (zh) 一种充电桩管理方法及管理平台
CN111131495A (zh) 基于位置服务的充电桩信息推送及充电预约系统和方法
JP2018201263A (ja) サーバ装置、電力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1612286B (zh) 一种订单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244213A1 (ja) 車両管理システム、車両管理コンピュータ、及び車両管理方法
CN107578549A (zh) 一种预约充电方法、终端和系统
JP2016095749A (ja) 共用車両管理装置及び共用車両管理方法
CN110015093A (zh) 车辆充电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GB2605834A (en) System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EV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3335121B (zh) 一种共享充电桩的错峰式自动充电方法及系统
JPWO2019171728A1 (ja) 電力管理システム、電力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680406A (zh) 服务端的租贷系统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