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07050B - 空气净化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07050B
CN116907050B CN202311028572.6A CN202311028572A CN116907050B CN 116907050 B CN116907050 B CN 116907050B CN 202311028572 A CN202311028572 A CN 202311028572A CN 116907050 B CN116907050 B CN 1169070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ower supply
air
wireless power
air pur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285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07050A (zh
Inventor
廖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Pin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Pin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Pin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Pin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2857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070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07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07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07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070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空气净化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方法要点在于:实时接收来自用户端的移动信息;对所述移动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终点信息;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将所述当前位置信息确定为起点信息;基于所述起点信息以及终点信息,生成移动轨迹信息;获取当前的供电模式,所述供电模式包括有线供电和无线供电的任一种;当所述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时,则将所述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移动执行端;当所述供电模式为有线供电时,则发出警报信息直至确定所述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时,将所述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移动执行端。本申请有利于解决空气净化器使用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空气净化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发重视空气质量,由此空气净化装置油然而生。目前的空气净化装置一般应用在室内以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吸附以及分解各种空气污染物(例如PM2.5、粉尘、甲醛等)。
目前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风机以及多层滤芯结构,风机安装在壳体内部,多层滤芯结构安装在壳体内并位于风机的进气端,多层滤芯结构的出气端与风机的进气端连通。壳体设置有出气口,壳体的出气口与风机的出气侧连通。壳体开设有进风孔,进风孔与壳体内部连通并与多层滤芯结构相连通。空气净化装置还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与风机连接。在空气净化装置工作时,控制器控制风机抽气,空气从壳体的进风口进入壳体内并通过多层滤芯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多层滤芯结构拦截空气中的污染物(例如PM2.5、粉尘、甲醛等)并进行吸附,而空气经过多层滤芯结构过滤后从多层滤芯结构的出气端进入至风机的进气端,并且风机将过滤后的空气从壳体的出气口送出,由此实现对空气的净化。
在上述技术中,由于空气净化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充电线与电源保持连接,如需对其他空间进行空气进化,需要使用者先解除充电线与电源之间的连接,再将空气净化器搬离到其他空间内进行使用,这种方式为使用者带来不便,因此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空气净化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有利于解决空气净化器使用不便的问题。
本申请的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空气净化控制方法,包括:
实时接收来自用户端的移动信息;
对所述移动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终点信息;
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将所述当前位置信息确定为起点信息;
基于所述起点信息以及终点信息,生成移动轨迹信息;
获取当前的供电模式,所述供电模式包括有线供电和无线供电的任一种;
当所述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时,则将所述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移动执行端;
当所述供电模式为有线供电时,则发出警报信息直至确定所述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时,将所述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移动执行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接收到用户端的移动信息时,先对移动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需要到达的终点信息,然后再确定当前位置信息,以进一步确定移动轨迹信息,在生成移动轨迹信息之后,目前先判断当前的供电模式,当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时,则将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移动执行端,由此实现空气净化器的移动;当供电模式为有线供电时,则需要先发出警报,以提醒使用者先解除电源线与电源之间的连接,然后再根据移动轨迹自行移动,无需使用者将空气净化器搬到所需要的位置,由此提高空气净化器的使用便利性。
优选的,所述获取当前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
获取与当前目标空间相关联的图像信息,所述目标空间与所述起点信息相关联;
将所述图像信息与多组预设图像信息进行逐一对比,获得多组图像匹配度;
在多组所述图像匹配度中确定具有最大值的所述图像匹配度,确定与具有最大值的所述图像匹配度相关联的预设空间信息;
基于所述预设空间信息,确定当前位置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先获取与目标空间相关联的图像信息,并且将图像信息与预设图像信息进行逐一对比并得到图像匹配度,由于预设图像的数量为多组,因此在对比之后也会对应得到多组图像匹配度,在多组图像匹配度中确定图像匹配度最大值,并且根据具有最大值的图像匹配度来确定与之相关联的预设空间信息,从而基于预设空间信息来确定目标空间的位置。
优选的,在所述对所述移动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终点信息的步骤之后,包括:
获取与所述终点信息相关联的预设空间信息;
将所述预设空间信息与所述图像信息进行对比以获取位置对比结果;
基于所述位置对比结果,以判断所述起点信息与所述终点信息是否为相同;
当确定所述起点信息与所述终点信息相同时,生成所述移动轨迹信息,所述移动轨迹信息为环绕轨迹。
在一些情况下,当目标空间较大时,需要空气净化器从某个位置移动至另一个位置,因此,需要先判断起点信息与终端信息是否相同,即判断起点所在的空间与终点所在的空间是否相同,当确定起点与终点都是在同一空间时,则生成环绕轨迹,并将环绕轨迹发送给空气净化器,以便于后续空气净化器能够环绕目标空间移动,以便于对目标空间内进行空气净化。
优选的,在确定所述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当前电量信息;
基于所述移动轨迹信息,确定移动所需要消耗的目标电量信息;
将所述当前电量信息与所述目标电量信息进行对比;
当所述当前电量信息等于或低于所述目标电量时,则发出充电提醒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确定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时,先确定当前电量是否足够供移动执行端按照移动轨迹信息进行移动,如果当前电量信息等于或低于目标电量时,则发出充电提醒信息,以确保空气净化器有足够电量移动至终点。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实时接收所述移动执行端到达终点的到达信息;
基于所述到达信息,实时获取与终点相关联的空间内的空气污染浓度信息;
当所述空气污染浓度信息低于空气污染浓度阈值时,则生成待机信息;
将所述待机信息发送给净化执行端。
在上述方案中,当获取到移动执行端到达终点的到达信息后,实时检测当前所在空间内部的空气污染浓度信息,当空气污染浓度信息小于空气污染浓度阈值时,生成待机信息,这样设置有利于在空气净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净化执行端进行无效工作。
本申请的发明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空气净化控制系统,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实时接收来自用户端的移动信息;
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移动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终点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将所述当前位置信息确定为起点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起点信息以及终点信息,生成移动轨迹信息;
获取模块:获取当前的供电模式,所述供电模式包括有线供电和无线供电的任一种;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时,则将所述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移动执行端;
第二发送模块:当所述供电模式为有线供电时,则发出警报信息直至确定所述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时,将所述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移动执行端。
本申请的目的三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空气净化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申请的目的四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空气净化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申请的目的五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主体、无线供电单元以及如上述方案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无线供电单元以及所述电子设备均设置于所述主体内,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主体、所述无线供电单元连接;所述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所述主体的侧壁可拆卸设置有充电线。
在上述方案中,当需要将空气净化装置从某个位置移动至另一位置时,如果此时空气净化装置采用无线供电单元进行供电,那么空气净化装置通过移动单元根据移动轨迹信息进行自动移动至终点,无需使用者将空气净化器搬到所需要的位置,由此提高空气净化器的使用便利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 当接收到用户端的移动信息时,先对移动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需要到达的终点信息,然后再确定当前位置信息,以进一步确定移动轨迹信息,在生成移动轨迹信息之后,目前先判断当前的供电模式,当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时,则将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移动执行端,由此实现空气净化器的移动;当供电模式为有线供电时,则需要先发出警报,以提醒使用者先解除电源线与电源之间的连接,然后再根据移动轨迹自行移动,无需使用者将空气净化器搬到所需要的位置,由此提高空气净化器的使用便利性。
2. 先获取与目标空间相关联的图像信息,并且将图像信息与预设图像信息进行逐一对比并得到图像匹配度,由于预设图像的数量为多组,因此在对比之后也会对应得到多组图像匹配度,在多组图像匹配度中确定图像匹配度最大值,并且根据具有最大值的图像匹配度来确定与之相关联的预设空间信息,从而基于预设空间信息来确定目标空间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空气净化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空气净化装置中壳体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空气净化控制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中空气净化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接收模块;20、解析模块;30、确定模块;40、生成模块;50、获取模块;60、第一发送模块;70、第二发送模块;
1、主体;2、壳体;21、出气口;22、进风孔;23、进气孔;3、风机;4、滤芯;41、密封结构;42、滤芯的进气侧;43、滤芯的出气端;51、连接架;52、感应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图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应用于室内空气净化,参见图1和图2,该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主体1、无线供电单元以及电子设备。其中,该主体1包括壳体2、风机3以及滤芯4。风机3安装在壳体2内部,滤芯4安装在壳体2内并位于风机3的进气端,且滤芯的出气端43与风机3的进气端连通。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21,壳体2的出气口21与风机3的出气侧连通。壳体2的侧壁开设有进风孔22,进风孔22与壳体2内部连通并与滤芯的进气侧42相连通。无线供电单元以及电子设备均设置于壳体2内,电子设备与风机3、无线供电单元连接,由此电子设备通过控制风机3工作来实现空气净化装置抽气;同时电子设备能够控制无线供电单元为主体1提供电能以维持工作,在本实施例中,无线供电单元可以为可充电电池,也可以为其他能够为主体1提供电能的元器件。
为方便移动空气净化装置,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单元,移动单元与电子设备连接,这样设置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控制移动单元工作以带动主体1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单元包括转动轴、两个移动轮以及驱动电机,转动轴呈水平设置。转动轴转动设置于壳体2的底部,且转动轴的端部穿出壳体2并与移动轮同轴固定连接,驱动电机设置于壳体2内,且驱动连接通过一对相互啮合的斜齿轮与转动轴连接。具体的,该对斜齿轮转动设置于壳体2内,且其中一个斜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个斜齿轮与转动轴同轴固定连接,由此,电子设备控制驱动电机工作时,驱动电机带动一对相互啮合的斜齿轮转动,斜齿轮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移动轮转动,从而带动主体1移动。
主体1的侧壁设置有充电接口,主体1通过该充电接口可拆卸设置有充电线,由此主体1工作时可以通过充电线连接电源以实现充电,也可以通过无线供电单元实现充电。
为了便于空气净化装置可以移动至其他地方,本申请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电子设备在接收到来自用户终端的请求后能够实现自动移动到目标地点,具体的,电子设备与用户终端(例如手机端、电脑端)无线连接(例如Wifi连接、蓝牙连接等),使用者通过用户终端向电子设备发送信息,在空气净化装置符合移动条件的情况下,空气净化装置能够自行移动至终点,无需使用者将空气净化装置搬到终点的位置,从而提高空气净化装置使用的便利性。
参见图1和图2,为了使得空气净化装置的功能多样化,空气净化装置还能够检测当前空间内的空气污染浓度,具体的,壳体2的侧壁开设有若干进气孔23,空气净化装置内安装有连接架51,连接架51的侧壁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与进气孔23连通。感应单元通过安装槽安装在连接架51上,且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与进气孔23、滤芯的进气侧42均连通。连接架51呈中空设置,风机3位于连接架51内部。滤芯的出气端43位于连接架51的下方,且滤芯4靠近出气端的端面设置有密封结构41,密封结构41用于密封连接架51与滤芯4之间的间隙,以避免从进气孔23进入的空气直接通过滤芯的出气端43进入风机3的进气端,由此使得从进气孔23进入的空气需要从滤芯的进气侧42进入滤芯4内部,经过滤芯4过滤后才能进入风机3的进气端。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结构41包括但不仅限于海绵层或橡胶层。
图3中的箭头显示的是空气从进气孔23进入并经过滤芯4的路线。由于滤芯的进气侧42通过通气孔和进气孔23连通,因此风机3工作时,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进气孔23进入滤芯的进气侧42,同时在空气进入进气孔23时,感应单元用来感应空气的污染指数,由此实现获取空气污染浓度信息。感应单元用于检测空气内的空气污染浓度信息。该空气污染浓度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PM值或颗粒度。感应单元可以为烟雾感应单元、激光感应单元或红外感应单元的其中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空气净化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上述空气净化装置进行实施,参见图4,该方法包括:
S1、实时接收来自用户端的移动信息。移动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终点信息、移动时间信息。
具体的,在空气净化装置工作时,能够实时接收来自用户端发出的移动信息,其中用户端包括但不仅限于手机端、电脑端。
例如:当使用者需要将空气净化装置从A房间移动至B房间时,使用者通过用户端向空气净化装置发送移动信息,此时的移动信息包括终点信息,而空气净化装置接收到移动信息之后,执行步骤S2。
又例如,使用者需要在上午10:00将空气净化装置从使用者通过用户端向空气净化装置发送移动信息,此时的移动信息包含终点信息以及移动时间信息,而空气净化装置接收到移动信息之后,执行步骤S2。
S2、对移动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终点信息。
S3、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将当前位置信息确定为起点信息。
基于步骤S2-步骤S3,先对移动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终点信息,如移动信息中包含移动时间信息,那么对移动信息进行解析时能够获取终点信息和移动时间信息。当获取到终点信息和起点信息后,根据起点信息和终点信息进行生成移动轨迹信息。
由于空气净化装置是在室内进行工作,如采用GPS定位难以准确获取空气净化装置的所在位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加准确地获取空气净化装置当前所在的位置。具体的,步骤S3还包括以下步骤:
S31、获取与当前目标空间相关联的图像信息,目标空间与起点信息相关联。此处的目标空间是指空气净化装置当前所在的位置。空气净化装置侧壁安装有微型图像采集单元,微型图像采集单元与电子设备连接,空气净化装置通过电子设备控制微型图像采集单元进行获取图像信息。
S32、将图像信息与多组预设图像信息进行逐一对比,获得多组图像匹配度。
其中预设图像可由使用者提前录入,每组预设图像对应一个室内空间。当室内设置有多个室内空间(例如房间)时,则预设图像也对应设置有多组。
S33、在多组图像匹配度中确定具有最大值的图像匹配度,确定与具有最大值的图像匹配度相关联的预设空间信息。
S34、基于预设空间信息,确定当前位置信息。
当每个房间的布局不同时,那么可以通过获取与目标空间相关联的图像信息,由于预设图像的数量为多组,因此在对比之后也会对应得到多组图像匹配度(以%为单位),在多组图像匹配度中确定图像匹配度最大值,并且根据具有最大值的图像匹配度来确定与之相关联的预设空间信息,从而基于预设空间信息来确定目标空间的位置。以确定空气净化装置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哪个房间。
例如:预设定有五组预设图像,该五组预设图像分别为A预设图像、B预设图像、C预设图像、D预设图像、E预设图像;A预设图像对应关联A房间,B预设图像对应关联B房间,C预设图像对应关联C房间,D预设图像对应关联D房间,E预设图像对应关联E房间。
在获取图像信息后,将该图像信息逐一与A预设图像、B预设图像、C预设图像、D预设图像、E预设图像进行匹配,以分别获得A图像匹配度、B图像匹配度、C图像匹配度、D图像匹配度和E图像匹配度。最后在A图像匹配度、B图像匹配度、C图像匹配度、D图像匹配度和E图像匹配度中选取具备最高值的图像匹配度,假设D图像匹配度具备最高值,那么在确定好D图像匹配度的前提下,根据D图像匹配度来确定D预设图像,最后再根据D预设图像来确定D房间。
S4、基于起点信息以及终点信息,生成移动轨迹信息。
具体的,在电子设备中预先设定多条移动路线,根据空气净化装置所在的起点信息和需要到达的终点信息,以调去最优的移动路线作为移动轨迹信息。
S5、获取当前的供电模式,供电模式包括有线供电和无线供电的任一种。具体的,有线供电是指空气净化装置通过充电接口和充电线配合实现与电源连接。无线供电是指采用无线供电单元为空气净化装置提供电能。
S51、当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时,则将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移动执行端。
S52、当供电模式为有线供电时,则发出警报信息直至确定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时,将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移动执行端。
具体的,因为空气净化装置有两种供电模式,当供电模式为有线供电时,空气净化装置通过充电接口和充电线配合实现与电源连接,当需要空气净化装置需要自行移动时,则需要解除充电线与充电接口的连接,因此,在检测到当前供电模式为有线供电时,发出警报信息以提醒使用者先解除充电线与充电接口的连接,然后使用者再将供电模式从有线供电切换到无线供电,当检测到当前的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时,此时空气净化装置停止发出警报信息,并且空气净化装置中的电子设备将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移动执行端。
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按照有蜂鸣器,蜂鸣器与电子设备连接,空气净化装置通过电子设备控制蜂鸣器工作以实现发出警报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确定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的步骤之后,并且在将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移动执行端的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S511、获取当前电量信息,此处的当前电量信息是指空气净化装置的剩余电量,剩余电量以%作为单位。
S512、基于移动轨迹信息,确定移动所需要消耗的目标电量信息。
具体的,在电子设备中每一条轨迹路线都关联所需要消耗的电量,为方便理解,将所需要消耗的电量称为目标电量信息。
S513、将当前电量信息与目标电量信息进行对比。
S513-1、当该当前电量信息等于或低于目标电量时,则发出充电提醒信息。
S513-2、当该当前电量信息大于目标电量时,则无需发出充电提醒信息。
由于空气净化装置在移动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电能支撑,因此在空气净化器的移动单元执行移动操作之前,需要对空气净化装置当前电量和目标电量进行对比,以判断当前电量是否能够支撑空气净化装置按照移动轨迹进行移动,当该当前电量信息等于或低于目标电量时,则发出充电提醒信息,以提醒使用者先为空气净化装置补充电量,电量充足后再由空气净化装置自行移动到终点。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之后,该方法包括:
(1)获取与终点信息相关联的预设空间信息。
(2)将预设空间信息与图像信息进行对比以获取位置对比结果。
(3)基于位置对比结果,以判断起点信息与终点信息是否为相同。
(31)当确定起点信息与终点信息相同时,生成移动轨迹信息,移动轨迹信息为环绕轨迹。
(32)当确定起点信息与终点信息不相同时,生成移动轨迹信息,移动轨迹信息为非环绕轨迹。
当房间内的空间较大时,需要空气净化器从某个位置移动至另一个位置,因此,需要先判断起点信息与终端信息是否相同,即判断起点所在的房间与终点所在的房间是否相同,当确定起点与终点都是在同一房间时,则生成环绕轨迹,并将环绕轨迹发送给空气净化器,以便于后续空气净化器能够在房间内环绕移动,以便于对目标空间内进行空气净化。当无需空气净化装置环绕移动时,使用者也能够通过用户端向电子设备发送停止环绕移动信息,此时空气净化装置静置在某一位置进行净化空气,此时假设使用者无需空气净化装置工作时,使用者可通过用户端向空气净化装置的电子设备发送停止工作信息或待机信息,此时空气净化装置中的风机3停止工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S6、实时接收移动执行端到达终点的到达信息。
S7、基于到达信息,实时获取与终点相关联的空间内的空气污染浓度信息。
其中,该空气污染浓度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PM值或颗粒度。空气净化装置中的空气污染浓度由感应单元进行获取。
S81、当空气污染浓度信息低于空气污染浓度阈值时,则生成待机信息。
S82、当空气污染浓度信息高于空气污染浓度阈值时,则继续进行空气净化操作。
S9、当执行步骤S81时,则将待机信息发送给净化执行端。
当获取到移动执行端到达终点的到达信息后,实时检测当前所在房间内部的空气污染浓度信息,当空气污染浓度信息小于空气污染浓度阈值时,生成待机信息,这样设置有利于在空气净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净化执行端进行无效工作,有利于节省空气净化装置的电量损耗。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气净化控制系统,如图5所示,该空气净化控制系统包括接收模块10、解析模块20、确定模块30、生成模块40、获取模块50、第一发送模块60和第二发送模块70,且各功能模块详细说明如下:
接收模块10:用于实时接收来自用户端的移动信息。
解析模块20:用于对移动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终点信息。
确定模块30:用于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将当前位置信息确定为起点信息。
生成模块40:用于基于起点信息以及终点信息,生成移动轨迹信息。
获取模块50:获取当前的供电模式,供电模式包括有线供电和无线供电的任一种。
第一发送模块60:用于当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时,则将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移动执行端。
第二发送模块70:当供电模式为有线供电时,则发出警报信息直至确定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时,将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移动执行端。
当接收模块10接收到用户端的移动信息时,解析模块20先对移动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需要到达的终点信息,然后再采用确定模块30确定当前位置信息,以进一步确定移动轨迹信息,在生成模块40生成移动轨迹信息之后,获取模块50先获取当前的供电模式,当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时,则第一发送模块60将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移动执行端,由此实现空气净化器的移动;当供电模式为有线供电时,则需要先发出警报,以提醒使用者先解除电源线与电源之间的连接,然后第二发送模块70将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移动执行端,空气净化装置再根据移动轨迹自行移动,无需使用者将空气净化器搬到所需要的位置,由此提高空气净化器的使用便利性。
关于空气净化控制系统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空气净化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空气净化控制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电子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安装在上述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内部。如图6所示,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空气净化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S1、实时接收来自用户端的移动信息。
S2、对移动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终点信息。
S3、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将当前位置信息确定为起点信息。
S4、基于起点信息以及终点信息,生成移动轨迹信息。
S5、获取当前的供电模式,供电模式包括有线供电和无线供电的任一种。
S51、当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时,则将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移动执行端。
S52、当供电模式为有线供电时,则发出警报信息直至确定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时,将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移动执行端。
另外,该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所有空气净化控制方法的步骤。
其中,该电子设备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电子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电子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实时空气流速信息、空气流速阈值信息等。该电子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空气净化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S1、实时接收来自用户端的移动信息。
S2、对移动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终点信息。
S3、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将当前位置信息确定为起点信息。
S4、基于起点信息以及终点信息,生成移动轨迹信息。
S5、获取当前的供电模式,供电模式包括有线供电和无线供电的任一种。
S51、当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时,则将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移动执行端。
S52、当供电模式为有线供电时,则发出警报信息直至确定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时,将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移动执行端。
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能够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中关于空气净化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空气净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实时接收来自用户端的移动信息;
对所述移动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终点信息;
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将所述当前位置信息确定为起点信息;
基于所述起点信息以及终点信息,生成移动轨迹信息;
获取当前的供电模式,所述供电模式包括有线供电和无线供电的任一种;
当所述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时,则将所述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移动执行端;
当所述供电模式为有线供电时,则发出警报信息直至确定所述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时,将所述移动轨迹信息发送给移动执行端;
所述获取当前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
获取与当前目标空间相关联的图像信息,所述目标空间与所述起点信息相关联;
将所述图像信息与多组预设图像信息进行逐一对比,获得多组图像匹配度;
在多组所述图像匹配度中确定具有最大值的所述图像匹配度,确定与具有最大值的所述图像匹配度相关联的预设空间信息;
基于所述预设空间信息,确定当前位置信息;
在所述对所述移动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终点信息的步骤之后,包括:
获取与所述终点信息相关联的预设空间信息;
将所述预设空间信息与所述图像信息进行对比以获取位置对比结果;
基于所述位置对比结果,以判断所述起点信息与所述终点信息是否为相同;
当确定所述起点信息与所述终点信息相同时,生成所述移动轨迹信息,所述移动轨迹信息为环绕轨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供电模式为无线供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当前电量信息;
基于所述移动轨迹信息,确定移动所需要消耗的目标电量信息;
将所述当前电量信息与所述目标电量信息进行对比;
当所述当前电量信息等于或低于所述目标电量时,则发出充电提醒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实时接收所述移动执行端到达终点的到达信息;
基于所述到达信息,实时获取与终点相关联的空间内的空气污染浓度信息;
当所述空气污染浓度信息低于空气污染浓度阈值时,则生成待机信息;
将所述待机信息发送给净化执行端。
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空气净化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空气净化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6.空气净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无线供电单元以及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无线供电单元以及所述电子设备均设置于所述主体(1)内,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主体(1)、所述无线供电单元连接;所述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所述主体(1)的侧壁可拆卸设置有充电线。
CN202311028572.6A 2023-08-15 2023-08-15 空气净化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9070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28572.6A CN116907050B (zh) 2023-08-15 2023-08-15 空气净化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28572.6A CN116907050B (zh) 2023-08-15 2023-08-15 空气净化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07050A CN116907050A (zh) 2023-10-20
CN116907050B true CN116907050B (zh) 2024-02-06

Family

ID=88358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28572.6A Active CN116907050B (zh) 2023-08-15 2023-08-15 空气净化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0705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2442A (zh) * 2013-09-04 2015-03-18 王方淇 一种室内导航方法及系统
CN111293749A (zh) * 2020-02-28 2020-06-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充电装置、终端设备、移动电源及存储介质
CN111692666A (zh) * 2020-06-09 2020-09-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5289640A (zh) * 2022-06-06 2022-1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518518A (zh) * 2023-03-24 2023-08-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空气净化器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2442A (zh) * 2013-09-04 2015-03-18 王方淇 一种室内导航方法及系统
CN111293749A (zh) * 2020-02-28 2020-06-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充电装置、终端设备、移动电源及存储介质
CN111692666A (zh) * 2020-06-09 2020-09-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5289640A (zh) * 2022-06-06 2022-1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518518A (zh) * 2023-03-24 2023-08-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空气净化器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07050A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97359U (zh) 一种具有安防监控功能的智能可移动空气净化机器人
CN105928061A (zh) 一种室内空气调节装置与方法
KR20160092483A (ko) 나머지 사용 기간의 확정 방법, 장치, 프로그램 및 기록매체
CN103900641A (zh) 车内空气检测系统
CN205536374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系统
CN116907050B (zh) 空气净化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8072541A1 (zh) 一种车载记录装置和工作方法
CN104122828A (zh) 智能环境监测控制系统
CN100432556C (zh) 空气净化装置
JP2017056441A (ja) 集塵機の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CN115289640A (zh) 空气净化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353263B (zh) 滤网寿命预测方法与具有滤网寿命预测功能的机柜
CN106347075A (zh) 车载空气净化系统及应用该车载空气净化系统的空气自动净化式汽车
CN108515826A (zh) 一种空调风机电机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854005A (zh) 一种带消防功能空气净化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JP7450000B2 (ja) 管理装置及び保管システム
CN108954510B (zh) 基于物联网的有害气体智能监测光催化净化系统
CN106799952B (zh) 车载空气净化器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14276073U (zh) 空气净化装置和空气净化机组
CN211011694U (zh) 维持室内甲醛含量安全的装置
CN209159353U (zh) 一种智能提示汽车空调滤器使用率的装置
CN209232900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工作环境检测装置
CN111665330A (zh) 一种甲醛检测及净化装置及室内甲醛智能监控系统
CN206818246U (zh) 环境监测仪
CN217109940U (zh) 一种采用nb-iot的通信模块及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