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03434A - 一种铜催化的三氟甲基化烯烃加氢脱氟制备二氟甲基烯烃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铜催化的三氟甲基化烯烃加氢脱氟制备二氟甲基烯烃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03434A
CN116903434A CN202310850214.7A CN202310850214A CN116903434A CN 116903434 A CN116903434 A CN 116903434A CN 202310850214 A CN202310850214 A CN 202310850214A CN 116903434 A CN116903434 A CN 116903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compound
olefin
copper
lig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502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郦荣浩
王治国
罗春艳
李世江
刘宝平
唐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mec Shangha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mec Shangha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mec Shangha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mec Shangha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5021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034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03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034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84Recycling of catalyst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催化的三氟丙烯基加氢脱氟制备二氟丙烯基的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采用三氟甲基化烯烃的芳香化合物作为原料,在铜催化剂、硼酸酯、特定配体等构建的反应体系中,实现加氢脱氟制得二氟甲基烯烃芳香产物。本发明所述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收率理想,反应选择性高,该方法所体现的优异性,势必为二氟甲基基团引入各种药物和天然产品中提供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铜催化的三氟甲基化烯烃加氢脱氟制备二氟甲基烯烃的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中间体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催化的三氟丙烯基加氢脱氟制备二氟丙烯基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氟原子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含氟分子在农用化学品、材料和药物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Science 2007,317,1881;Chem.Soc.Rev.2008,37,320;Chem.Soc.Rev.2011,40,3496.)。特别是在临床前候选药物中引入二氟甲基可以显著调节其药理性能,包括膜渗透性、代谢稳定性、亲脂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J.Org.Chem.1995,60,1626;Bioorg.Med.Chem.Lett.2002,12,701;J.Med.Chem.2011,54,2529;Angew.Chem.2012,124,4010.)。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报道了许多构建含二氟甲基化合物的成熟方法,这些方法主要依赖于活性的预合成二氟甲基化试剂,通过亲核取代(J.Am.Chem.Soc.2012,134,5524;J.Am.Chem.Soc.2016,138,2536;Angew.Chem.Int.Ed.2016,55,12632;Angew.Chem.2016,128,12822.)、亲电反应(Angew.Chem.Int.Ed.2012,51,3944;Angew.Chem.2012,124,4010.)、自由基途径(Nature 2012,492,95;Angew.Chem.Int.Ed.2014,53,11868;Angew.Chem.2014,126,12062.)或二氟卡宾插入(Angew.Chem.Int.Ed.2011,50,7153;Angew.Chem.2011,123,7291;Chin.J.Chem.2011,29,2717.)。
又或者,容易获得的含三氟甲基化合物的加氢脱氟已被证明是获得二氟甲基分子的有效方法,目前已有报道通过钯和铜催化剂的组合,对未活化的三氟甲基芳烃进行可控加氢脱氟,制备二氟甲基骨架(反应路线如下;Chem.Sci.2016,7,505;Eur.J.Org.Chem.2017,2322;J.Am.Chem.Soc.2019,141,13203;Chin.Chem.Lett.2022,33,1193;Chin.Chem.Lett.2022,33,4287.)。
然而,与化学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相关的三氟丙烯基的加氢脱氟仍然是一个尚未解决的科学挑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催化的三氟丙烯基加氢脱氟制备二氟丙烯基的方法。在本发明所述的铜催化剂、特定配体、选定碱构建的反应体系中,多种三氟甲基化烯烃的芳香底物,以理想的化学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加氢脱氟制得E构型的二氟甲基烯烃芳香产物;该制备方法将为二氟甲基基团引入各种药物和天然产品中提供便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首先保护一种铜催化的三氟甲基化烯烃加氢脱氟制备二氟甲基烯烃的方法,所述方法的反应路线如下:
其中,
Ar选自苯环、萘、吡啶、吲哚、吲唑、喹啉,以及被一个或多个R2取代的苯环、萘、吡啶、吲哚、吲唑、喹啉中的一种;
R1选自C1~3的烷基、C1~3的烷氧基、苄氧基、卤素中的一种;
R2选自C1~3的烷基、苯、C1~3的烷氧基、二氧杂环、苄氧基、苯醚基、N,N-二(C1~3的烷基)、卤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在惰性气体中,将化合物1、铜催化剂、配体、碱、化合物2以及有机溶剂1加入反应容器中,将反应混合物升温反应1~48h,反应结束,得到反应液;
2)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用有机溶剂2溶解,洗涤,合并有机相,再次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纯化得到目标化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洗涤是使用饱和食盐水洗涤。
进一步地,Ar选自苯环、萘,以及被一个或多个R2取代的苯环、萘中的一种;
R1选自甲基、乙基、丙基、氟、氯、溴、碘中的一种;
R2选自甲基、乙基、丙基、苯、甲氧基、乙氧基、二氧杂环、苄氧基、苯醚基、N,N-二甲基、氟、氯、溴、碘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步骤1)中,铜催化剂选自氯化亚铜、氯化铜、六氟磷酸四乙腈铜中的一种或多种;优先地,所述铜催化剂为氯化亚铜。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配体选自1,3-二环己基氯化咪唑(L1)、1,3-双(2,6-二异丙基苯基)氯化咪唑翁(L2)、1,1'-联萘-2,2'-双二苯膦(L3)、[1,1'-联萘]-2-基二苯基膦(L4)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配体优选1,3-二环己基氯化咪唑(L1)。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碱选自叔丁醇钠、叔丁醇钾、碳酸钾、碳酸钠、甲醇钠、乙醇钠中的一种或多种,并进一步的优选叔丁醇钠。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1选自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化合物1、铜催化剂、配体、碱、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1:(0.005~0.1):(0.006~0.11):(1.0~3.0):(1.0~2.5)。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1与化合物1的体积质量比为5~70mL/g;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0~80℃;所述反应的温度优选45℃。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有机溶剂2选自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反应容器中还可加入添加剂对反应进行促进;所述添加剂选自甲醇、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添加剂优选甲醇。
进一步地,当使用添加剂对反应进行促进时,所述化合物1与添加剂的摩尔比为1:(1.0~3.0)。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二氟甲基烯烃,所述是通过铜催化的三氟甲基化烯烃加氢脱氟制备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二氟甲基烯烃的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
Ar选自苯环、萘、吡啶、吲哚、吲唑、喹啉,以及被一个或多个R2取代的苯环、萘、吡啶、吲哚、吲唑、喹啉中的一种;
R1选自C1~3的烷基、C1~3的烷氧基、苄氧基、卤素中的一种;
R2选自C1~3的烷基、苯、C1~3的烷氧基、二氧杂环、苄氧基、苯醚基、N,N-二(C1~3的烷基)、卤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Ar选自苯环、萘,以及被一个或多个R2取代的苯环、萘中的一种;
R1选自甲基、乙基、丙基、氟、氯、溴、碘中的一种;
R2选自甲基、乙基、丙基、苯、甲氧基、乙氧基、二氧杂环、苄氧基、苯醚基、N,N-二甲基、氟、氯、溴、碘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公开的铜催化的三氟甲基烯烃加氢脱氟制备二氟甲基烯烃的合成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缺乏化学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相关的三氟甲基烯烃加氢脱氟方法,以及将二氟甲基应用于药物化学中的潜在优势,提出在铜催化剂与特定配体及碱构建的反应体系中,以易得的三氟甲基化烯烃芳香化合物作为底物,进行加氢脱氟制备E构型的二氟甲基烯烃芳香产物的方法;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不仅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收率理想,反应选择性高,而且还将为二氟甲基基团引入各种药物和天然产品中提供便利,弥补了现有技术中的技术空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化合物3a(E)-4-(3,3-二氟丙-1-烯-1-基)-1,1'-联苯的核磁氢谱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化合物3a(E)-4-(3,3-二氟丙-1-烯-1-基)-1,1'-联苯的核磁氟谱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4中化合物3b(E)-1-(二氟甲基)-4-(3,3-二氟丙-1-烯-1-基)苯的核磁氢谱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4中化合物3b(E)-1-(二氟甲基)-4-(3,3-二氟丙-1-烯-1-基)苯的核磁氟谱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5中化合物3c(E)-1-(3,3-二氟丙-1-烯-1-基)-4-苯氧基苯的核磁氢谱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5中化合物3c(E)-1-(3,3-二氟丙-1-烯-1-基)-4-苯氧基苯的核磁氟谱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6中化合物3d(E)-5-(3,3-二氟丙-1-烯-1-基)苯并[d][1,3]二唑的核磁氢谱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6中化合物3d(E)-5-(3,3-二氟丙-1-烯-1-基)苯并[d][1,3]二唑的核磁氟谱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7中化合物3e(E)-2-(3,3-二氟丙-1-烯-1-基)-6-甲氧基萘的核磁氢谱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7中化合物3e(E)-2-(3,3-二氟丙-1-烯-1-基)-6-甲氧基萘的核磁氟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基于二氟甲基在医药合成领域的高应用前景,其高效、简便制备方法的必要性,以及易得原料三氟甲基烯烃进行立体化学相关的加氢脱氟报道的空缺,本发明提出在铜催化剂与特定配体及碱构建的反应体系中,以易得的三氟甲基化烯烃芳香化合物作为底物,进行加氢脱氟制备构型保持的二氟甲基烯烃芳香产物的方法,为二氟甲基烯烃化合物提供了高效的制备方法。
具体的,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铜催化的三氟甲基化烯烃加氢脱氟制备二氟甲基烯烃的方法如下:
其中,
Ar与R1的选择范围如前所述。
具体合成步骤包括:
1)在惰性气体中,将化合物1、铜催化剂、配体、碱、化合物2以及有机溶剂1加入反应容器中,将反应混合物升温反应1~48h。
2)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用有机溶剂2溶解,饱和食盐水洗涤,合并有机相,再次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目标化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中,铜催化剂为氯化亚铜、氯化铜或六氟磷酸四乙腈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配体为1,3-二环己基氯化咪唑(L1)、1,3-双(2,6-二异丙基苯基)氯化咪唑翁(L2)、1,1'-联萘-2,2'-双二苯膦(L
3)或[1,1'-联萘]-2-基二苯基膦(L4)。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碱为叔丁醇钠、叔丁醇钾、碳酸钾、碳酸钠、甲醇钠或乙醇钠。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1为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或二氯乙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化合物1、铜催化剂、配体、碱、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1:0.005:0.006:1.0:1.0、1:0.1:0.11:3.0:2.5或1:0.1:0.12:2: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1与化合物1的体积质量比为5mL/g、10mL/g、20mL/g、40mL/g、50mL/g、60mL/g或70mL/g;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0℃、20℃、45℃、65℃、70℃或8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有机溶剂2为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或二氯乙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在惰性气体中,将化合物1、铜催化剂、配体、碱、化合物2、有机溶剂1及添加剂加入反应容器中,将反应混合物升温反应1~48h,反应结束,得到反应液;
2)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用有机溶剂2溶解,洗涤,合并有机相,再次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目标化合物。
其中步骤1)中,加入添加剂对反应进行促进;所述添加剂为甲醇或乙醇。所述化合物1、铜催化剂、配体、碱、化合物2、添加剂的摩尔比为1:0.005:0.006:1.0:1.0:1.0、1:0.1:0.11:3.0:2.5:2.0或1:0.1:0.12:2:1:3.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公开的三氟甲基化烯烃加氢脱氟制备二氟甲基烯烃的合成过程作进一步具体介绍。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各化学试剂均为市售化学试剂,室温表示温度为20~30℃。
实施例1化合物3a(E)-4-(3,3-二氟丙-1-烯-1-基)-1,1'-联苯的制备
氮气氛中,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化合物1a(50.0mg,0.20mmol,1.0eq)、CuCl(2.0mg,0.02mmol,0.1eq)、L1(5.6mg,0.024mmol,0.11eq)、NaOtBu(38.4mg,0.4mmol,2.0eq)、化合物2(50.8mg,0.2mmol,1.0eq)、MeOH(12.8mg,0.4mmol,2.0eq)及乙腈(2mL)。将反应混合物在45℃下搅拌24小时。然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加入乙酸乙酯(3mL),饱和食盐水洗涤,分液有机相再次进行减压蒸馏得到粗产物,粗产物经柱层析纯化,得到白色固体3a41.9mg,收率91%。
1H NMR(400MHz,CDCl3)δ7.67–7.60(m,4H),7.56–7.44(m,4H),7.43–7.36(m,1H),6.99–6.89(m,1H),6.45–6.13(m,2H).
13C NMR(126MHz,CDCl3)δ142.4,140.4,136.8(t,J=12.1Hz),133.5,129.0,127.9,127.6,127.2,121.0(t,J=23.9Hz),115.5(t,J=233.6Hz).
19F NMR(471MHz,CDCl3)δ-109.60.
ATR-FTIR(cm-1):3007,2692,2156,1970,1265,1137,970,731;
HRMS m/z(ESI)calculated for C15H13F2(M+H)+231.0980,found 231.0970.
实施例2~13、对比例1~5
为优化目标产物的制备效率,实施例2~13以及对比例1~5探究了反应中各反应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反应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除表1所示反应条件不同外,实施例2~13以及对比例1~5其他反应条件及操作与实施例1中一致。
表1各反应条件对化合物3收率的影响
项目 反应条件变量 3a的产率(%)a
实施例1 无,具体参数见实施例1 91b
实施例2 1.5eq的B2pin2 78
实施例3 2.0eq的B2pin2 51
实施例4 L2替换L1 74
实施例5 L3替换L1 63
实施例6 L4替换L1 46
实施例7 CuCl2替换CuCl 61
实施例8 Cu(MeCN)4PF6替换CuCl 69
实施例9 DMF作为溶剂 38
实施例10 DCM作为溶剂 41
实施例11 K2CO3替换NaOtBu 24
实施例12 室温(25~30℃反应) 44
实施例13 无MeOH 64
对比例1 无配体 10
对比例2 无CuCl n.d.c
对比例3 无NaOtBu n.d.c
对比例4 3.0eq的B2pin2 <5%
对比例5 Cu粉替换CuCl <5%
a使用氟苯作为内标物检测19F NMR的定量收率;b分离收率;c未检测到产物。
所用配体的结构如下:
由上表可知,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2的用量显著抑制了反应(实施例2-3及对比例4)。配体筛选表明,氮杂环卡宾(NHC)配体是最有利的选择,而有机膦在这种转化中促进作用有限,导致产率低得多(实施例4-6)。其他铜催化剂,如氯化铜(CuCl2)、六氟磷酸四乙腈铜(Cu(MeCN)4PF6)和铜粉对反应的促进作用都劣于CuCl,降低了反应收率(实施例7-8及对比例5)。此外,溶剂的筛选表明乙腈较N,N-二甲基甲酰胺(DMF)及二氯甲烷(DCM)对反应拥有更优的促进作用(实施例9-10)。当使用碳酸钾(K2CO3)代替叔丁醇钾(NaOtBu)作为碱参与反应时,收率也有所降低(实施例11)。将反应温度降低至室温,进一步导致产率降低(实施例12);在没有MeOH的情况下,缺少了其对反应的促进作用,反应收率有所降低(实施例13)。最后,对比实验1-3表明,配体、铜催化剂和碱对于该加氢氟化反应是必不可少的。
实施例14化合物3b(E)-1-(二氟甲基)-4-(3,3-二氟丙-1-烯-1-基)苯的制备
参照实施例1,氮气保护下,将化合物1b(40.4mg,0.20mmol,1.0eq),CuCl(2.0mg,0.02mmol,0.1eq),L1(5.6mg,0.024mmol,0.12eq),NaOtBu(38.4mg,0.4mmol,2.0eq),化合物2(50.8mg,0.2mmol,1.0eq),MeOH(12.8mg,0.4mmol,2.0eq)以及MeCN(2mL)加入反应容器中,将反应混合物在45℃下搅拌24小时。然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加入乙酸乙酯(3mL),饱和食盐水洗涤,分液有机相再次进行减压蒸馏得到粗产物,粗产物经柱层析纯化,得到无色油状物3b 33.2mg,收率90%。
1H NMR(500MHz,CDCl3)δ7.38(d,J=8.5Hz,2H),6.90(d,J=8.7Hz,2H),6.86–6.78(m,1H),6.36–6.07(m,2H),3.83(s,3H).
13C NMR(126MHz,CDCl3)δ160.7,136.8(t,J=12.2Hz),128.8,127.2,118.8(t,J=23.9Hz),116.0(t,J=233.5Hz),114.3,55.5.
19F NMR(471MHz,CDCl3)δ-108.67.
ATR-FTIR(cm-1):3009,2698,2577,1584,1461,1272,1125,754;
HRMS m/z(ESI)calculated for C10H11F2O(M+H)+185.0772,found 185.0770.
实施例15化合物3c(E)-1-(3,3-二氟丙-1-烯-1-基)-4-苯氧基苯的制备
参照实施例1,氮气保护下,将化合物1c(52.8mg,0.20mmol,1.0eq),CuCl(2.0mg,0.02mmol,0.1eq),L1(5.6mg,0.024mmol,0.12eq),NaOtBu(38.4mg,0.4mmol,2.0eq),化合物2(50.8mg,0.2mmol,1.0eq),MeOH(12.8mg,0.4mmol,2.0eq)以及MeCN(2mL)加入反应容器中,将反应混合物在45℃下搅拌24小时。然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加入乙酸乙酯(3mL),饱和食盐水洗涤,分液有机相再次进行减压蒸馏得到粗产物,粗产物经柱层析纯化,得到白色固体3c 40.6mg,收率83%。
1H NMR(400MHz,CDCl3)δ)δ7.52–7.32(m,4H),7.20–7.12(m,1H),7.12–6.92(m,4H),6.89–6.80(m,1H),6.42–6.04(m,2H).
13C NMR(101MHz,CDCl3)δ158.7,156.6,136.5(t,J=12.2Hz),130.0,129.4,128.9,124.0,120.0(t,J=24.0Hz),119.6,118.7,115.7(t,J=234.0Hz).
19F NMR(377MHz,CDCl3)δ-109.20.
ATR-FTIR(cm-1):3321,2986,2604,1970,1452,1281,1116,714;
HRMS m/z(ESI)calculated for C15H13F2O(M+H)+247.0929,found 247.0929.
实施例16化合物3d(E)-5-(3,3-二氟丙-1-烯-1-基)苯并[d][1,3]二唑的制备
参照实施例1,氮气保护下,将化合物1d(43.2mg,0.20mmol,1.0eq),CuCl(2.0mg,0.02mmol,0.1eq),L1(5.6mg,0.024mmol,0.12eq),NaOtBu(38.4mg,0.4mmol,2.0eq),化合物2(50.8mg,0.2mmol,1.0eq),MeOH(12.8mg,0.4mmol,2.0eq)以及MeCN(2mL)加入反应容器中,将反应混合物在45℃下搅拌24小时。然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加入乙酸乙酯(3mL),饱和食盐水洗涤,分液有机相再次进行减压蒸馏得到粗产物,粗产物经柱层析纯化,得到无色油状物3d 35.6mg,收率92%。
1H NMR(500MHz,CDCl3)δ6.96(d,J=1.5Hz,1H),6.89(d,J=8.0Hz,1H),6.82–6.74(m,2H),6.35–6.03(m,2H),5.99(s,2H).
13C NMR(126MHz,CDCl3)δ148.9,148.4,136.9(t,J=12.3Hz),128.9,122.9,119.2(t,J=24.0Hz),115.7(t,J=233.7Hz),108.6,106.2,101.6.
19F NMR(471MHz,CDCl3)δ-108.98.
ATR-FTIR(cm-1):3009,2697,2155,1550,1268,1137,967,755;
HRMS m/z(ESI)calculated for C10H9F2O2(M+H)+199.0565,found 199.0564.
实施例17化合物3e(E)-2-(3,3-二氟丙-1-烯-1-基)-6-甲氧基萘的制备
参照实施例1,氮气保护下,将化合物1e(50.4mg,0.20mmol,1.0eq),CuCl(2.0mg,0.02mmol,0.1eq),L1(5.6mg,0.024mmol,0.12eq),NaOtBu(38.4mg,0.4mmol,2.0eq),化合物2(50.8mg,0.2mmol,1.0eq),MeOH(12.8mg,0.4mmol,2.0eq)以及MeCN(2mL)加入反应容器中,将反应混合物在45℃下搅拌24小时。然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加入乙酸乙酯(3mL),饱和食盐水洗涤,分液有机相再次进行减压蒸馏得到粗产物,粗产物经柱层析纯化,得到白色固体3e 35.6mg,收率76%。
1H NMR(400MHz,CDCl3)δ7.83–7.69(m,3H),7.57(dd,J=8.6,1.7Hz,1H),7.17(dd,J=8.9,2.5Hz,1H),7.13(d,J=2.4Hz,1H),7.00(dt,J=7.0,4.3Hz,1H),6.50–6.05(m,2H),3.93(s,3H).
13C NMR(101MHz,CDCl3)δ158.6,137.4(t,J=12.2Hz),135.3,130.0,129.9,128.8,128.3,127.6,124.1,120.3(t,J=23.9Hz),119.6,115.8(t,J=233.4Hz),106.1,55.5.
19F NMR(377MHz,CDCl3)δ-109.10.
ATR-FTIR(cm-1):3008,2694,2155,1549,1265,1147,963,731;
HRMS m/z(ESI)calculated for C14H13F2O(M+H)+235.0929,found 235.0924.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铜催化的三氟甲基化烯烃加氢脱氟制备二氟甲基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反应路线如下:
其中,
Ar选自苯环、萘、吡啶、吲哚、吲唑、喹啉,以及被一个或多个R2取代的苯环、萘、吡啶、吲哚、吲唑、喹啉中的一种;
R1选自C1~3的烷基、C1~3的烷氧基、苄氧基、卤素中的一种;
R2选自C1~3的烷基、苯、C1~3的烷氧基、二氧杂环、苄氧基、苯醚基、N,N-二(C1~3的烷基)、卤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在惰性气体中,将化合物1、铜催化剂、配体、碱、化合物2以及有机溶剂1加入反应容器中,将反应混合物升温反应,得到反应液;
2)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用有机溶剂2溶解,洗涤,合并有机相,再次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目标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r选自苯环、萘,以及被一个或多个R2取代的苯环、萘中的一种;
R1选自甲基、乙基、丙基、氟、氯、溴、碘中的一种;
R2选自甲基、乙基、丙基、苯、甲氧基、乙氧基、二氧杂环、苄氧基、苯醚基、N,N-二甲基、氟、氯、溴、碘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铜催化剂选自氯化亚铜、氯化铜、六氟磷酸四乙腈铜中的一种或多种;优先地,所述铜催化剂为氯化亚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配体选自1,3-二环己基氯化咪唑、1,3-双(2,6-二异丙基苯基)氯化咪唑翁、1,1'-联萘-2,2'-双二苯膦、[1,1'-联萘]-2-基二苯基膦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配体优选1,3-二环己基氯化咪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碱选自叔丁醇钠、叔丁醇钾、碳酸钾、碳酸钠、甲醇钠、乙醇钠中的一种或多种,并进一步的优选叔丁醇钠;所述有机溶剂1选自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化合物1、铜催化剂、配体、碱、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1:(0.005~0.1):(0.006~0.11):(1.0~3.0):(1.0~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1与化合物1的体积质量比为5~70mL/g;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0~80℃,时间为1~48h;所述反应的温度优选4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有机溶剂2选自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反应容器中还可加入添加剂;所述添加剂选自甲醇、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添加剂优选甲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使用添加剂对反应进行促进,所述化合物1与添加剂的摩尔比为1:(1.0~3.0)。
CN202310850214.7A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铜催化的三氟甲基化烯烃加氢脱氟制备二氟甲基烯烃的方法 Pending CN1169034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0214.7A CN116903434A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铜催化的三氟甲基化烯烃加氢脱氟制备二氟甲基烯烃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0214.7A CN116903434A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铜催化的三氟甲基化烯烃加氢脱氟制备二氟甲基烯烃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03434A true CN116903434A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64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50214.7A Pending CN116903434A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铜催化的三氟甲基化烯烃加氢脱氟制备二氟甲基烯烃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0343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79733B (zh) 一种单氟溴代丙酮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08794357B (zh) 一种n-二氟甲基腙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14105978A (zh) 一种氧化吲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441875B (zh) 一种铜光催化合成9-三氟甲基-9,10-二氢菲类化合物的方法
JP2806483B2 (ja) ピリジン―2―カルボキサミドの製造方法
JPH0687851A (ja) 第3ブチル(3r,5s)−6−ヒドロキシ−3,5−o−イソプロピリデン−3,5−ジヒドロキシヘキサノエートの製法
CN108558635B (zh) 3-芳基丙炔酸类及3-芳基丙炔酸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9535120B (zh) 7-取代-3,4,4,7-四氢环丁烷并香豆素-5-酮的制备方法
CN101759601B (zh) 利用过渡金属配合物制备手性α-非天然氨基酸的方法
CN116903434A (zh) 一种铜催化的三氟甲基化烯烃加氢脱氟制备二氟甲基烯烃的方法
CN114456207B (zh) 一种通过可见光/镍催化不对称β-芳基化反应制备手性β-芳基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2344431A (zh) 一种制备奈必洛尔盐酸盐的方法
Zhang et al. Palladium/Imidazolium salt as a versatile catalyst for sequential coupling reactions of aryl dihalides to unsymmetrically substituted arenes
CN112194559B (zh) 一种手性及非手性2,2’-二卤代联芳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5215814A (zh) 异恶唑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8659028B (zh) 一种(z)式氟烷基化烯基硼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279765B (zh) 一种手性α-氟代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2441961B (zh) 一种3-吡咯琳-2-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7382640B (zh) β-芳基苯丙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2321398B (zh) 一种通过腙化脂肪链单酮合成α-氟化酮的方法
CN110683943B (zh) 一种氟代1,3-烯炔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Eagles et al. Synthesis of d-camphor based γ-amino acid (1S, 3R)-3-amino-2, 2, 3-trimethylcyclopentane carboxylic acid
CN107641085B (zh) 一种二苯烯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10746278B (zh) 一种非金属催化的基于炔酮制备1,3-二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12441935B (zh) 一种β-氨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