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95989A - 送达机构及线缆挂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送达机构及线缆挂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95989A
CN116895989A CN202310594202.2A CN202310594202A CN116895989A CN 116895989 A CN116895989 A CN 116895989A CN 202310594202 A CN202310594202 A CN 202310594202A CN 116895989 A CN116895989 A CN 116895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sleeve
rod
sliding
slide
axis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942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皓瀛
吕伟宏
张静佩
胡良中
胡奖品
曾昱树
盛健军
潘建威
常旭初
赖涛
沈卫国
赖建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anfeng Technology Co ltd
Ningbo Tianhong Power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anfeng Technology Co ltd
Ningbo Tianhong Power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anfeng Technology Co ltd, Ningbo Tianhong Power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an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9420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959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95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959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27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connecting conductors by cli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01R11/12End pieces terminating in an eye, hook, or fork
    • H01R11/14End pieces terminating in an eye, hook, or fork the hook being adapted for hanging on overhead or other suspended lines, e.g. hot line clamp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送达机构及线缆挂接装置,线缆挂接装置包括送达机构;送达机构包括送达构件,送达构件包括支撑杆、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第一滑套、第二滑套、第三滑套、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二驱动件;支撑杆沿Z轴方向布置,第一滑杆沿X轴方向布置于支撑杆下方,第二滑杆沿Y轴方向布置于支撑杆侧方;第一滑套铰接于支撑杆下端,第一滑套第一滑套沿X轴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杆;第二滑套沿Y轴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杆,第三滑套沿Z轴方向滑动连接于支撑杆,第三滑套铰接于第二滑套;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滑套滑动,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滑套滑动。该送达机构及线缆挂接装置具有多自由度,降低了挂设与拆除作业的操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送达机构及线缆挂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送达机构及线缆挂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输配电领域,根据输电设备运维状况,设备运维管理经常需要对线路进行停电检修。接地线作为一种使作业人员免受突然来电或邻近、交叉高压带电设备产生的感应电压带来的伤害,是高压线路停电检修过程中保护作业人员安全的安全器具,主要起到泄放停电检修线路剩余电荷的作用。接地线应在线路停电检修作业开始前挂接,作业结束全体作业人员均撤离导线后进行拆除。
为了实现对接地线夹的自动挂设与拆除,公告号为CN114709695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配网临时接地设备,包括主杆、电杆抱紧机构、爬升机构、线夹调位机构与线缆挂接机构;电杆抱紧机构包括支撑组件、抱紧组件与挂紧组件,支撑组件设置于主杆上;抱紧组件设置于支撑组件上,用于抱紧电杆;挂紧组件设置于抱紧组件上,用于挂接电杆上的横担。
但是,上述配网临时接地设备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线缆挂接机构(即三个接地线夹)的空间位置主要通过线夹调位机构进行调整,线缆挂接机构自身的自由度较少,使得接地线夹的实际活动空间受限,增加了挂设作业与拆除作业的难度,且难以满足特殊工况下的需求;(2)由于三个线缆通常是相互平行布置的,线缆挂接机构上临时固定的三个接地线夹是周向设置的,在挂设作业与拆除作业时,需要依次对三个接地线夹进行操作,操作步骤多,且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自由度,操作难度低,且工作效率高的送达机构及线缆挂接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送达机构,包括送达构件,所述送达构件包括支撑杆、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第一滑套、第二滑套、第三滑套、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二驱动件;所述支撑杆沿Z轴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滑杆沿X轴方向布置于所述支撑杆下方,所述第二滑杆沿Y轴方向布置于所述支撑杆侧方;所述第一滑套铰接于所述支撑杆下端,所述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沿X轴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杆;所述第二滑套沿Y轴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杆,所述第三滑套沿Z轴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且所述第三滑套铰接于所述第二滑套;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杆,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套滑动,从而迫使所述支撑杆在XZ平面内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杆,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套滑动,从而迫使所述支撑杆在YZ平面内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套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杆,和/或所述第二滑套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杆为丝杆,所述第一滑套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杆,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杆自转,从而驱动所述第一滑套滑动;和/或所述第二滑杆为丝杆,所述第二滑套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杆,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杆自转,从而驱动所述第二滑套滑动。
优选的,当所述第一滑套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杆时,所述第一滑套与所述支撑杆之间的铰轴适于沿Y轴方向布置;当所述第二滑套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杆时,所述第二滑套与所述第三滑套之间的铰轴沿X轴方向布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为自动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送达机构还包括固定架;所述送达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个所述送达构件间隔排列于所述固定架,各个所述送达构件上的所述第一驱动件以及所述第二驱动件均设置于所述固定架。
优选的,所述送达构件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送达构件沿Y轴方向间隔排列,且位于中间的所述送达构件的位置高于其它两个所述送达构件的位置;所述固定架上沿YZ平面设有一组水平的第一轨道,以及两组对称的且沿中间向两侧下方逐渐倾斜的第二轨道;位于中间的一个所述第二驱动件可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位于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二驱动件分别可活动设置于两组所述第二轨道;所述送达机构还包括至少三组锁紧件,各个所述第二驱动件均通过至少一组所述锁紧件与所述固定架连接;当所述锁紧件锁紧时,得以限制对应的所述第二驱动件产生位移。
优选的,位于中间的所述送达构件适于沿X轴方向与其它两个所述送达构件错开。
优选的,所述送达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调位构件,所述调位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压板以及夹紧件,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贯穿设有圆形孔;所述压板上凸出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圆形孔;所述夹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压板之间,以迫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压板夹紧所述第二连接板。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线缆挂接装置,包括所述送达机构,所述送达机构上的支撑杆的上端适于安装接地线夹。
优选的,所述接地线夹包括挂钩以及锁止块,所述挂钩以及所述锁止块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且所述挂钩与所述锁止块之间能够沿Z轴方向产生相对滑动;所述挂钩上端设有用于挂接线缆的钩部,所述锁止块上端设有用于避让所述钩部的让位槽以及用于与所述钩部相配合的凹槽;当所述挂钩与所述锁止块之间相向运动时,所述凹槽与钩部之间夹紧所述线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1)由于所述第一滑套铰接于所述支撑杆下端,所述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沿X轴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杆;所述第二滑套沿Y轴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杆,所述第三滑套沿Z轴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且所述第三滑套铰接于所述第二滑套;因此,当通过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滑套沿X轴方向滑动时,在所述第三滑套的限位作用下,从而能够迫使所述支撑杆在XZ平面内转动,即可调整所述支撑杆上端在XZ平面内的位置;同理,当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滑套沿Y轴方向滑动时,在所述第一滑套的限位作用下,从而能够迫使所述支撑杆在YZ平面内转动,即可调整所述支撑杆上端在YZ平面内的位置。也就是说,当该所述送达机构用于线缆挂接装置时,即将所述接地线夹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从而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驱动件自动调整所述接地线夹在XZ平面内的位置,并可以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件自动调整所述接地线夹在YZ平面内的位置,得以实现对所述接地线夹的多自由度的调节,从而有利于降低挂设作业与拆除作业的操作难度,进而有利于提高挂设作业与拆除作业的工作效率。
(2)在XZ平面内调节所述支撑杆的转动角度时,只需要通过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滑套沿第一滑杆轴向产生较小的位移量,即可使得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在XZ平面内产生较大的位移量;同理,在YZ平面内调节所述支撑杆的转动角度时,也只需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滑套沿第二滑杆轴向产生较小的位移量,即可使得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在YZ平面内产生较大的位移量;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输入小位移量,从而输出大位移量,以便在结构更加紧凑的前提下,获得更大的空间位置调节范围。因此,当该所述送达机构用于线缆挂接装置时,可以控制所述支撑杆上端的所述接地线夹产生较大空间位置调节范围,以适应于对间距较大的线缆进行挂设与拆除作业。
(3)无论是在XZ平面内调节所述支撑杆的转动角度时,还是在YZ平面内调节所述支撑杆的转动角度时,其实质上都相当于是驱动所述支撑杆绕某一点产生转动,所述支撑杆起到了杠杆的作用,因此,驱动所述支撑杆进行转动更加省力,从而有利于降低所述第一驱动件以及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负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一中线缆挂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送达机构的立体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图2中送达机构的主视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图3中送达机构的右视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图5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图5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图5中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二中线缆挂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图9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0中IV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0中V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0中V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3中锁紧件的爆炸图。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图9中线缆挂接装置的挂设作业状态图。
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5中线缆的另一种分布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三中线缆挂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18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7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图19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8中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20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8中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21为本申请提供的图20中V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2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7中接地线夹的立体图。
图23为本申请提供的图22中接地线夹的主视图。
图中:1、送达构件;11、支撑杆;111、壳体;112、套管;113、固定管;114、升降管;115、丝杠;116、驱动电机;12、第一滑杆;13、第二滑杆;14、第一滑套;15、第二滑套;151、转动轴;152、限位块;16、第三滑套;161、安装孔;17、第一驱动件;171、第一电机;172、第一机架;18、第二驱动件;181、第二电机;182、第二机架;2、固定架;21、第一轨道;22、第二轨道;3、锁紧件;31、安装板;32、锁紧螺钉;4、调位构件;41、第一连接板;42、第二连接板;421、圆形孔;43、压板;431、连接环;44、夹紧件;5、快接构件;51、快接卡箍;52、连接杆;6、接地线夹;61、挂钩;611、钩部;62、锁止块;621、让位槽;622、凹槽;63、伸缩件;100、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送达机构,包括送达构件1,送达构件1包括支撑杆11、第一滑杆12、第二滑杆13、第一滑套14、第二滑套15、第三滑套16、第一驱动件17以及第二驱动件18;支撑杆11沿Z轴方向布置,第一滑杆12沿X轴方向布置于支撑杆11下方,第二滑杆13沿Y轴方向布置于支撑杆11侧方;第一滑套14铰接于支撑杆11下端,第一滑套14第一滑套14沿X轴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杆12;第二滑套15沿Y轴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杆13,第三滑套16沿Z轴方向滑动连接于支撑杆11,且第三滑套16铰接于第二滑套15;第一驱动件17设置于第一滑杆12,第一驱动件17用于驱动第一滑套14滑动,从而迫使支撑杆11在XZ平面内转动;第二驱动件18设置于第二滑杆13,第二驱动件18用于驱动第二滑套15滑动,从而迫使支撑杆11在YZ平面内转动。
送达构件1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当通过第一驱动件17驱动第一滑套14沿X轴方向滑动时,第一滑套14会拉动支撑杆11下端沿X轴方向同步运动,且第三滑套16会限制支撑杆11整体跟着第一滑套14同步运动,从而使得支撑杆11在XZ平面内发生转动,即可调整支撑杆11上端在XZ平面内的位置。另外,当支撑杆11在XZ平面内发生转动后,第一滑套14与支撑杆11下端之间的铰接连接方式允许第一滑套14与支撑杆11下端之间在XZ平面内产生角度变化,从而防止第一滑套14与支撑杆11下端之间产生干涉。此外,支撑杆11转动时也会带动第三滑套16在XZ平面内发生转动,故可以通过第二滑套15与第三滑套16之间的铰接连接方式允许第三滑套16与第二滑套15之间在XZ平面内产生角度变化,从而防止第三滑套16与第二滑套15之间产生干涉;同时,第三滑套16可以沿Z轴方向(即支撑杆11的轴向)滑动连接于支撑杆11,从而能够适配因支撑杆11在XZ平面内转动而使得第三滑套16沿支撑杆11轴向产生的位移变化,以避免它们之间产生干涉。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同理,当通过第二驱动件18驱动第二滑套15沿Y轴方向滑动时,第二滑套15会通过第三滑套16驱动支撑杆11沿Y轴方向同步运动,且第一滑套14会限制支撑杆11下端跟着第三滑套16运动,从而使得支撑杆11在YZ平面内发生转动,即可调整支撑杆11上端在YZ平面内的位置。另外,当支撑杆11在YZ平面内发生转动后,第二滑套15与第三滑套16之间的铰接连接方式允许第三滑套16与第二滑套15之间在YZ平面内产生角度变化,从而防止第三滑套16与第二滑套15之间产生干涉;同时,第三滑套16可以沿支撑杆11轴向滑动,从而能够适配因支撑杆11在YZ平面内转动而使得第三滑套16沿支撑杆11轴向产生的位移变化,以避免它们之间产生干涉。此外,第一滑套14与支撑杆11下端之间的铰接连接方式允许支撑杆11与第一滑套14之间在YZ平面内产生角度变化,从而防止支撑杆11下端与第一滑套14之间产生干涉。
综上所述,通过第一驱动件17得以在XZ平面内调整支撑杆11的上端位置,并通过第二驱动件18得以在YZ平面内调整支撑杆11的上端位置,两者相结合后,从而能够满足对支撑杆11上端的多自由度调节,得以提高对支撑杆11上端的空间位置调节范围,可以适配更多工况下使用。因此,只需要将需要操作的工件、夹具、机构、装置、设备、产品等安装在支撑杆11上端,并相应的对第一驱动件17(或第一滑杆12)以及第二驱动件18(或第二滑杆13)进行固定,即可通过第一驱动件17以及第二驱动件18调整它们的空间位置,以便操作它们进行相应的操作。例如,如图1所示,将该送达机构应用于线缆挂接装置时,只需要将接地线夹6安装在支撑杆11的上端,然后将第一驱动件17(或第一滑杆12)以及第二驱动件18(或第二滑杆13)安装现有的攀爬装置或调位机构上,得以通过它们将送达机构输送至接近线缆100的位置,再通过第一驱动件17以及第二驱动件18操作调整支撑杆11上端(即接地线夹6)的空间位置,以实现对接地线夹6的多自由度的调节,从而实现对接地线夹6的挂设作业或拆除作业,并有利于降低挂设作业与拆除作业的操作难度,以及有利于提高挂设作业与拆除作业的工作效率。
另外,在XZ平面内调节支撑杆11的转动角度时,只需要通过第一驱动件17驱动第一滑套14沿第一滑杆12轴向产生较小的位移量,即可使得支撑杆11的上端在XZ平面内产生较大的位移量;同理,在YZ平面内调节支撑杆11的转动角度时,也只需通过第二驱动件18驱动第二滑套15沿第二滑杆13轴向产生较小的位移量,即可使得支撑杆11的上端在YZ平面内产生较大的位移量;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输入小位移量,从而输出大位移量,以便在结构更加紧凑的前提下,获得更大的空间位置调节范围。因此,当该送达机构用于线缆挂接装置时,以控制支撑杆11上端的接地线夹6产生较大空间位置调节范围,以适应于对间距较大的线缆100进行挂设与拆除作业。
而且,无论是在XZ平面内调节支撑杆11的转动角度时,还是在YZ平面内调节支撑杆11的转动角度时,其实质上都相当于是驱动支撑杆11绕某一点产生转动,支撑杆11起到了杠杆的作用,因此,驱动支撑杆11进行转动更加省力,从而有利于降低第一驱动件17以及第二驱动件18的负载。
应当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在XZ平面内调节支撑杆11的转动角度时,第一滑套14与支撑杆11下端之间的铰接方式需要允许第一滑套14与支撑杆11下端之间在XZ平面内产生相对转动;如图4所示,在YZ平面内调节支撑杆11的转动角度时,第一滑套14与支撑杆11下端之间的铰接方式又需要允许第一滑套14与支撑杆11下端之间在YZ平面内产生相对转动。也就是说,当第一滑套14与第一滑杆12之间不能产生相对转动时,即第一滑套14不能绕第一滑杆12自转时,第一滑套14与支撑杆11下端之间的铰链需要具有同时在XZ平面内以及YZ平面内的自由度,故第一滑套14与支撑杆11下端之间通常需要采用多自由度的铰链,例如万向铰链。但是,结合图2和图4所示,当第一滑套14可转动连接于第一滑杆12时,则在YZ平面内调节支撑杆11的转动角度时,第一滑套14可以在第一滑杆12上产生自转,从而能够适配支撑杆11在YZ平面内的角度变化,以替代第一滑套14与支撑杆11下端之间需要在YZ平面内的角度变化,从而使得第一滑套14与支撑杆11下端之间的铰接连接方式只需要实现第一滑套14与支撑杆11下端之间在XZ平面内产生相对转动,故而可以采用单自由度的普通铰接方式,即使得第一滑套14与支撑杆11之间的铰轴沿Y轴方向布置即可。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滑套14上设有两个连接臂,支撑杆11下端设有单个连接臂,各个连接臂之间通过穿插一根铰轴,从而实现铰接。
同理,应当理解的是,结合图3所示,在XZ平面内调节支撑杆11的转动角度时,第二滑套15与第三滑套16之间的铰接方式需要允许第二滑套15与第三滑套16之间在XZ平面内产生相对转动;如图4所示,在YZ平面内调节支撑杆11的转动角度时,第二滑套15与第三滑套16之间的铰接方式又需要允许第二滑套15与第三滑套16之间在YZ平面产生相对转动。也就是说,当第二滑套15与第二滑杆13之间不能产生相对转动时,即第二滑套15不能绕第二滑杆13自转时,第二滑套15与第三滑套16之间的铰链需要同时具有在XZ平面内以及YZ平面内的自由度,故第二滑套15与第三滑套16之间通常需要通过万向铰链实现。但是,结合图2和图3,当第二滑套15可转动连接于第二滑杆13,则在XZ平面内调节支撑杆11的转动角度时,第二滑套15可以在第二滑杆13上产生自转,从而能够适配支撑杆11(即第三滑套16)在XZ平面内的角度变化,以替代第二滑套15与第三滑套16之间需要在XZ平面内的角度变化,从而使得第二滑套15与第三滑套16之间的铰接连接方式只需要实现第二滑套15与第三滑套16之间在YZ平面内产生相对转动,故可采用单自由度的普通铰接方式,使得第二滑套15与第三滑套16之间的铰轴沿X轴方向布置即可。
如图5和图6所示,为了简化第二滑套15与第三滑套16之间的铰接结构,以及提高它们之间铰接的稳定性,第二滑套15上径向凸出有转动轴151,转动轴151上远离第二滑套15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限位块152(例如通过螺钉实现它们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第三滑套16上径向设有用于适配转动轴151转动和/或限位块152转动的安装孔161;安装时,先拆下限位块152,再将转动轴151插入安装孔161的对应端,并从安装孔161的另一端将限位块152安装在转动轴151上。应当理解的是,安装孔161与转动轴151的位置可以互换,即安装孔161位于第二滑套15上,转动轴151位于第三滑套16上。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滑杆12优选为丝杆,第一滑套14螺纹连接于第一滑杆12,既满足了第一滑套14沿X轴方向(即第一滑杆12的轴向)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杆12,又满足了第一滑套14可转动连接于第一滑杆12(即第一滑套14可以在第一滑杆12上自转)。此时,第一驱动件17优选为用于驱动第一滑杆12自转;当第一驱动件17驱动第一滑杆12自转时,在支撑杆11的限位作用下,第一滑套14并不能跟着第一滑杆12转动,即第一滑套14与第一滑杆12之间会产生相对转动,则在第一滑套14与第一滑杆12之间的螺纹作用下,从而能够驱动第一滑套14沿第一滑杆12轴向滑动;而且,当第一驱动件17停止驱动时,第一滑套14与第一滑杆12之间的螺纹作用又能够形成自锁,稳定性更高。
另外,如图4所示,在YZ平面内调节支撑杆11的转动角度时,第一滑套14在第一滑杆12上自转,以防止产生干涉;但在螺纹作用下,第一滑套14在自转的同时,也会沿第一滑杆12轴向产生位移量。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滑套15沿第二滑杆13轴向滑动的距离越大,支撑杆11在YZ平面内转动的角度越大,但受到第二滑杆13的长度限制,第二滑套15可以滑动的距离有限,即支撑杆11在YZ平面内转动的角度不会太大,而且,即使第二滑套15可以沿第二滑杆13滑动无穷大的距离,支撑杆11在YZ平面内的转动角度也不会达到180°,即第一滑套14自转不会达到二分之一圈,则第一滑套14沿第一滑杆12轴向运动的位移量不会达到它们之间螺纹螺距的一半,相比于支撑杆11上端的位移量,第一滑套14沿第一滑杆12轴向产生的这点位移量可以忽略不计。
同理,如图2至图4所示,第二滑杆13也优选为丝杆,第二滑套15螺纹连接于第二滑杆13,既满足了第二滑套15沿Y轴方向(即第二滑杆13的轴向)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杆13,又满足了第二滑套15可转动连接于第二滑杆13(即第二滑套15可以在第二滑杆13上自转)。此时,第二驱动件18优选为用于驱动第二滑杆13自转,当第二驱动件18驱动第二滑杆13自转时,第三滑套16限制第二滑套15跟着第二滑杆13自转,从而使第二滑套15与第二滑杆13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则在螺纹作用下,从而能够驱动第二滑套15沿第二滑杆13轴向滑动;而且,当第二驱动件18停止驱动时,第二滑套15与第二滑杆13之间的螺纹作用又能够形成自锁,稳定性更高。
另外,如图3所示,在XZ平面内调节支撑杆11的转动角度时,第二滑套15在第二滑杆13上自转,以防止产生干涉;但在螺纹作用下,第二滑套15在自转的同时,也会沿第二滑杆13轴向产生位移量。同理,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杆11在XZ平面内的转动角度不会达到180°,即第二滑套15自转不会达到二分之一圈,则第二滑套15沿第二滑杆13轴向运动的位移量不会达到它们之间螺纹螺距的一半,因此,相比于支撑杆11上端的位移量,第二滑套15沿第二滑杆13轴向产生的这点位移量可以忽略不计。
本申请对用于驱动第一滑杆12转动的第一驱动件17以及用于驱动第二滑杆13转动的第二驱动件18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件17包括第一电机171以及第一机架172,第一电机171设置于第一机架172,第一电机171的输出轴与第一滑杆12同轴相连;为了提高第一滑杆12的稳定性,第一滑杆12与第一机架172之间通过轴承进行支撑。同理,第二驱动件18包括第二电机181以及第二机架182,第二电机181设置于第二机架182,第二电机181的输出轴与第二滑杆13同轴相连;为了提高第二滑杆13的稳定性,第二滑杆13与第二机架182之间通过轴承进行支撑。
为了获得更大的空间位置范围调节,支撑杆11优选为自动伸缩杆。通过伸缩调节支撑杆11的长度,得以调整支撑杆11上端的初始高度,并结合在XZ平面内以及YZ平面内的角度调节,从而能够提高对支撑杆11上端的空间位置调节范围,应用于线缆挂接装置时,即可提高对接地线夹6的空间位置调节范围,以满足对更多工况下的挂设与拆除作业的需求,也能降低挂设与拆除作业的难度,提高作业的工作效率。
本申请对自动伸缩杆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以下仅提供一种结构进行参考:如图5、图7和图8所示,自动伸缩杆包括壳体111、套管112、固定管113、升降管114、丝杠115以及驱动电机116;驱动电机116设置于壳体111内,固定管113下端固定于壳体111上端(如图5所示);丝杠115同轴布置于固定管113内部,丝杠115下端同轴设置于驱动电机116的输出轴;升降管114外环面上下(即沿Z轴方向)滑动连接于固定管113内环面,升降管114内环面下端螺纹连接于丝杠115(如图7所示);升降管114的上端延伸至固定管113上方后,再固定于套管112内环面的下端。其中,套管112上端即构成支撑杆11的上端,壳体111下端即构成支撑杆11的下端,固定管113滑动连接于第三滑套16。由于升降管114只能沿固定管113上下滑动,因此,当驱动电机116驱动丝杠115自转时,在螺纹作用下,得以迫使升降管114向上或向下滑动,从而驱动套管112向上或向下运动,进而调整套管112上端(即支撑杆11上端)的位置。
实施例二:如图9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送达机构还包括固定架2;送达构件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个送达构件1间隔排列于固定架2,各个送达构件1上的第一驱动件17以及第二驱动件18均设置于固定架2。也就是说,通过固定架2可以通过对各个送达构件1进行安装固定,从而可以将该送达机构整体安装固定在指定位置上。另外,通过各个送达构件1可以分别用于操作对应工件、夹具、机构、装置、设备、产品等。以用于线缆挂接装置为例,可以根据需要挂设线缆100的数量,选择对应数量的送达构件1,并在各个送达构件1上的支撑杆11的上端均安装有一个接地线夹6,以便同时对多个线缆100进行挂设或拆除作业。
如图9和图15所示,送达构件1的数量优选为三个,三个送达构件1沿Y轴方向间隔排列,且位于中间的送达构件1的位置高于其它两个送达构件1的位置。以用于线缆挂接装置为例,由于线缆100的数量通常为三根,故送达构件1的数量优选为三个。通过三个送达构件1得以分别实现三个接地线夹6的挂设与拆除作业。由于位于中间的一根线缆100的位置通常比较高,因此,位于中间的送达构件1的位置高于其它两个送达构件1的位置,尤其适用于这种工况下的挂设与拆除作业。
当然,实际上位于中间的一根线缆100也可能位于侧边一根线缆100的上方,而线缆100之间的水平间距通常又比较大,为了适应该工况,如图10至图13所示,安装固定架2上沿YZ平面设有一组水平的第一轨道21,以及两组对称的且沿中间向两侧下方逐渐倾斜的第二轨道22;位于中间的一个第二驱动件18可活动设置于第一轨道21,位于两侧的两个第二驱动件18分别可活动设置于两组第二轨道22;送达机构还包括至少三组锁紧件3,各个第二驱动件18均通过至少一组锁紧件3与固定架2连接;当锁紧件3锁紧时,得以限制对应的第二驱动件18产生位移。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解锁,调整对应的第二驱动件18在对应轨道内的初始位置,再进行锁紧;例如,如图16所示,将左侧的送达构件1上的第二驱动件18沿左侧的第二轨道22向左下方进行调整位置,即初始状态下,即使得左侧的支撑杆11向左偏转一定的角度;同理,将右侧的送达构件1向右偏转一定的角度,并将中间的送达构件1向右(根据线缆100的具体位置而定)一定的角度,以便满足该工况下的挂设与拆除作业的需求。另外,第一轨道21水平设置,两个第二轨道22向两侧下方倾斜设置,有利于避免调整过程中,使得相邻的两个送达构件1上的部件之间产生相互干涉。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轨道21以及第二轨道22既可以是单个长条形的孔位结构,也可以是多个间隔排列的孔位结构,或其它形式的可以实现引导定位的轨道结构。
应当理解的是,锁紧件3的具体结构为常规设计,例如,如图14所示,锁紧件3包括安装板31以及锁紧螺钉32,安装板31通过锁紧螺钉32夹紧固定在第一轨道21或第二轨道22内,第二驱动件18安装固定在对应的安装板31上。
当然,为了避免中间的送达构件1与两侧的任一个送达构件1之间产生干涉,位于中间的送达构件1适于沿X轴方向与其它两个送达构件1错开。则在挂设与拆除作业时中间的送达构件1又不会与两侧的送达构件1之间产生干涉。另外,将两侧的两个送达构件1设置在固定架2的正面,并将中间的送达构件1设置在固定架2的背面,使它们沿X轴方向错开。
实施例三:如图17至图21所示,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送达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调位构件4,调位构件4包括第一连接板41、第二连接板42、压板43以及夹紧件44,第一连接板41设置于固定架2,第二连接板42上贯穿设有圆形孔421;压板43上凸出设有连接环431,连接环431可转动连接于圆形孔421;夹紧件44设置于第一连接板41与压板43之间,以迫使第一连接板41与压板43夹紧第二连接板42。也就是说,只要解除夹紧件44的夹紧作用,即可使得第一连接板41与第二连接板42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当重新通过夹紧件44夹紧后,即可限制第一连接板41与第二连接板42之间产生相对转动。也就是说,当将第二连接板42固定后,即可调整第一连接板41(即固定架2以及送达构件1)的初始朝向。另外,夹紧件44通常为手拧螺钉,通过拧紧或拧松,即可使得压板43与第一连接板41之间夹紧第二连接板42;又由于手拧螺钉不与第二连接板42接触,调整时只需要稍微拧松手拧螺钉,即可进行360°的无级(即无档位的)转动调节,而无需拆下手拧螺钉。在连接环431与圆形孔421之间的转动配合作用下,得以提高第一连接板41与第二连接板42之间的转动精度。当调位构件4的数量为多个时,各个调位构件4之间依次连接,且各个调位构件4的调节方位各不相同,从而获得更多方位的调节。例如,如图18所示,调位构件4优选为两组,分别为第一组调位构件4以及第二组调位构件4;第一组调位构件4用于在XZ平面内调节固定架2及各个送达构件1的初始朝向,第二组调位构件4用于在YZ平面内调节第一组调节工件(即固定架2机各个送达构件1)的初始朝向。
如图17和图18所示,为了便于实现安装固定,送达机构还包括快接构件5,快接构件5设置于调位构件4上偏离固定架2的一端(或设置于实施例二中的固定架2,或设置于实施例以中的第一驱动件17以及第二驱动件18),从而方便实现与相应结构之间的连接。例如,以线缆挂接装置为例,通过快接构件5可以快速与现有的攀爬机构实现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快接构件5的具体结构不限,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图17和图18所示,快接构件5优选为快接卡箍51,快接卡箍51通过连接杆52固定在调位构件4上,通过快接卡箍51得以快速实现在杆状结构上的固定连接。
如图1、图9以及图17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线缆挂接装置,包括送达机构,送达机构上的支撑杆11的上端适于安装接地线夹6。
如图22和图23,接地线夹6包括挂钩61以及锁止块62,挂钩61以及锁止块62设置于支撑杆11的上端,且挂钩61与锁止块62之间能够沿Z轴方向产生相对滑动;挂钩61上端设有用于挂接线缆100的钩部611,锁止块62上端设有用于避让钩部611的让位槽621以及用于与钩部611相配合的凹槽622;当挂钩61与锁止块62之间相向运动时,凹槽622与钩部611之间夹紧线缆100。也就是说,当锁止块62与挂钩61(即钩部611)之间背向运动时,得以打开缺口,使得挂钩61的钩部611能够挂接在线缆100上;当锁止块62与挂钩61(即钩部611)之间相向运动时,凹槽622与钩部611之间得以充分夹紧线缆100,既可以保证线缆100与钩部611之间充分接触,防止出现虚接,安全性更高,又可以防止线缆100脱离钩部611,稳定性更高,也能保障大风天气下的作业需求。
应当理解的是,实现锁止块62与挂钩61(即钩部611)之间相向运动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通过伸缩件63的伸缩实现。其中,伸缩件63的具体结构有很多,优选为丝杆升降机,丝杆升降机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当然,接地线夹6的具体结构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即图22所示的结构),还可以使现有的任一种接地线夹6。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个实施例中的送达机构不局限于应用在线缆挂接装置上,还可以应用于其它需要进行位置调节的装置上,例如应用于清障装置、焊接装置等,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送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送达构件,所述送达构件包括支撑杆、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第一滑套、第二滑套、第三滑套、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二驱动件;所述支撑杆沿Z轴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滑杆沿X轴方向布置于所述支撑杆下方,所述第二滑杆沿Y轴方向布置于所述支撑杆侧方;所述第一滑套铰接于所述支撑杆下端,所述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沿X轴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杆;所述第二滑套沿Y轴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杆,所述第三滑套沿Z轴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且所述第三滑套铰接于所述第二滑套;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杆,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套滑动,从而迫使所述支撑杆在XZ平面内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杆,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套滑动,从而迫使所述支撑杆在YZ平面内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套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杆,和/或所述第二滑套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杆为丝杆,所述第一滑套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杆,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杆自转,从而驱动所述第一滑套滑动;
和/或所述第二滑杆为丝杆,所述第二滑套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杆,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杆自转,从而驱动所述第二滑套滑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达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滑套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杆时,所述第一滑套与所述支撑杆之间的铰轴适于沿Y轴方向布置;
当所述第二滑套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杆时,所述第二滑套与所述第三滑套之间的铰轴沿X轴方向布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自动伸缩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达机构还包括固定架;所述送达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个所述送达构件间隔排列于所述固定架,各个所述送达构件上的所述第一驱动件以及所述第二驱动件均设置于所述固定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达构件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送达构件沿Y轴方向间隔排列,位于中间的所述送达构件的位置高于其它两个所述送达构件的位置;所述固定架上沿YZ平面设有一组水平的第一轨道,以及两组对称的且沿中间向两侧下方逐渐倾斜的第二轨道;位于中间的一个所述第二驱动件可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位于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二驱动件分别可活动设置于两组所述第二轨道;
所述送达机构还包括至少三组锁紧件,各个所述第二驱动件均通过至少一组所述锁紧件与所述固定架连接;当所述锁紧件锁紧时,得以限制对应的所述第二驱动件产生位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达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中间的所述送达构件适于沿X轴方向与其它两个所述送达构件错开。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达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调位构件,所述调位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压板以及夹紧件,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贯穿设有圆形孔;所述压板上凸出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圆形孔;所述夹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压板之间,从而迫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压板夹紧所述第二连接板。
10.一种线缆挂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送达机构,所述送达机构上的支撑杆的上端适于安装接地线夹。
CN202310594202.2A 2023-05-22 2023-05-22 送达机构及线缆挂接装置 Pending CN1168959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94202.2A CN116895989A (zh) 2023-05-22 2023-05-22 送达机构及线缆挂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94202.2A CN116895989A (zh) 2023-05-22 2023-05-22 送达机构及线缆挂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95989A true CN116895989A (zh) 2023-10-17

Family

ID=88314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94202.2A Pending CN116895989A (zh) 2023-05-22 2023-05-22 送达机构及线缆挂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9598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48093U (zh) 拍摄云台
EP2814126A1 (en) Boom mountable robotic arm
WO2012143145A2 (de) Traganordnung für solarmodule
CN212338738U (zh) 一种可空间调整方向的支架机构
CN115207859A (zh) 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间隔棒及其组装方法
CN112542802B (zh) 一种输电线路间隔棒安装更换辅助工具及方法
CN116895989A (zh) 送达机构及线缆挂接装置
CN116505431B (zh) 一种电杆抱紧装置及其攀爬接地装置
CN114961402B (zh) 一种电力钢管塔用可调式横担
CN210956402U (zh) 一种拼接式电压互感器二次接线板
CN113794152B (zh) 一种配电线路驱鸟器的安装装置及方法
CN214217826U (zh) 电梯轿顶检修箱用固定装置
CN214674082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用于电力设计电缆支架
CN218912495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台架围挡支撑件
CN210053019U (zh) 一种电力配电柜安装架
EP4050727A1 (en) Antenna installation apparatus and antenna device
CN220883456U (zh) 一种pe管连接头安装结构
CN219801808U (zh) 一种通用放线架
CN111022872A (zh) 一种作动器固定装置
CN219471698U (zh) 一种带拓展功能的引流线绝缘隔离支撑架
CN215287428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施工器具
CN214789976U (zh) 一种画面检测设备
CN114059754B (zh) 一种电网基建用电力设备搭载平台
CN219067715U (zh) 一种网络布线用固线器辅助安装设备
CN220585953U (zh) 一种直流避雷器的支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