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88478A - 成分测定系统以及成分测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分测定系统以及成分测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88478A
CN116888478A CN202280014810.5A CN202280014810A CN116888478A CN 116888478 A CN116888478 A CN 116888478A CN 202280014810 A CN202280014810 A CN 202280014810A CN 116888478 A CN116888478 A CN 116888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strip
end portion
component measuring
componen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48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田优马
森内健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888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884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9/00Supporting devices; Holding devices
    • B01L9/52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lat sample carriers, e.g. for plates, slides, chip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029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provided with flat sample substrates, e.g. sl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3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with a sample being transported to, and subsequently stored in an absorbent f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01N21/03Cuvette constru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2Adapting objects or devices to another
    • B01L2200/025Align devices or objects to ensure defined positions relative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4Exchange or ejection of cartridges, containers or reservoi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6Reagents, handling or storing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8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 B01L2300/0809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rectangular shaped
    • B01L2300/0825Test strip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029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provided with flat sample substrates, e.g. slides
    • G01N2035/00099Characterised by type of test elements
    • G01N2035/00108Test strips, e.g. pap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成分测定系统(10)具备:具有收容液体的流路(20)的长条的薄板状的测试条(12);和收容测试条(12)并对液体中的成分进行检测的成分测定装置(14)。成分测定装置(14)具有:对液体中的目标成分进行检测的测定部;和从宽度方向对测试条(12)进行施力而将其把持的把持机构(50)。

Description

成分测定系统以及成分测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液体所含的成分进行测定的成分测定系统以及成分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对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进行测定的成分测定系统(血糖仪)用于糖尿病治疗、胰岛素的给药量的决定。例如,日本特开2006-38857号公报公开一种使用一次性的测试条的成分测定装置。该成分测定装置的测试条具有向内部导入血液的空洞、和根据导入空洞内的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而变色的试剂。成分测定装置通过光学系统的检测器检测出测试条内的试剂的显色程度,来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日本特开2006-38857号公报的成分测定装置具有引导测试条的轨道状的插入孔。该成分测定装置在从厚度方向把持了插入轨道状的插入孔的测试条的状态下,进行葡萄糖浓度的测定。
然而,在现有的成分测定装置中,测试条的定位精度较差,往往会产生因测试条的位置偏移引起的测定误差。另外,现有的成分测定装置存在在成分测定装置内把持测试条由此使测定部分变形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
以下公开的一个观点为一种成分测定系统,其具备:测试条,上述测试条具有薄板状的主体部、形成于上述主体部的内部并从上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部朝向相反侧的第二端部延伸且收容液体的流路、以及设置于上述第一端部的导入口;和成分测定装置,上述成分测定装置收容上述测试条并对上述液体中的成分进行检测,上述成分测定系统的特征在于,上述成分测定装置具备:壳体,上述壳体具有前端部及基端部;插入孔,上述插入孔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对上述测试条进行收容;测定部,上述测定部在上述测试条向上述插入孔的收容完成了的状态下,在上述流路的至少一部分,对上述液体中的目标成分进行检测;以及定位机构,上述定位机构对上述测试条的插入位置进行定位,上述定位机构具有把持机构,上述把持机构设置在上述插入孔与上述壳体的上述基端部之间,从宽度方向对上述测试条进行施力而将其把持。
另一观点为一种成分测定装置,其用于使用测试条对液体的成分进行检测的成分测定系统,其中,上述测试条具有薄板状的主体部、形成于上述主体部的内部并从上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部朝向相反侧的第二端部延伸且收容上述液体的流路、以及设置于上述第一端部的导入口,上述成分测定装置具备:壳体,上述壳体具有前端部及基端部;插入孔,上述插入孔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对上述测试条进行收容;测定部,上述测定部在上述测试条向上述插入孔的收容完成了的状态下,在上述流路的至少一部分,对上述液体的成分进行检测;以及定位机构,上述定位机构对上述测试条的插入位置进行定位,上述定位机构具有把持机构,上述把持机构设置在上述插入孔与上述壳体的上述基端部之间,在宽度方向对上述测试条进行施力而把持上述测试条。
根据上述观点的成分测定系统及成分测定装置,能够抑制测定误差。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方式的成分测定系统的成分测定装置的立体图。图1B是实施方式的成分测定系统的立体图。图1C是图1A的成分测定装置的基端部侧的立体图。
图2是图1B的测试条的立体图。
图3是图1B的测试条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B的成分测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对图1B的成分测定系统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其1)。
图6是对图1B的成分测定系统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其2)。
图7是对图1B的成分测定系统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其3)。
图8A是比较例的测试条的俯视图。图8B是实施例1的测试条的俯视图。图8C是实施例2的测试条的俯视图。图8D是实施例3的测试条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测试条的卡合部的第二倾斜部的倾斜角θ、和由把持机构的板簧作用于测试条的作用力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通过计算求出测试条的第二倾斜部的倾斜角θ与测试条的排出速度的关系而得到的结果的图表。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3的测试条的排出动作的评价结果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图1C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成分测定系统10是用户(患者)进行操作的个人使用的成分测定系统。成分测定系统10例如是对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血糖值)进行测定的血糖仪。此外,成分测定系统10也能够用于医务人员测定患者的血糖值。成分测定系统10具备测试条12和成分测定装置14。测试条12是每测定一次就废弃的一次性产品。成分测定装置14通过安装测试条12来进行血糖值的测定。在测试条12安装于成分测定装置14的状态下,将测试条12的一部分从成分测定装置14露出的方向称为前端方向。另外,在测试条12被插入的轴向上,将与前端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为基端方向。
测试条12具有长条的薄板状的主体部16。如图2所示,测试条12的长边的方向(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第一端部12a。第一端部12a形成为半圆状。另外,测试条1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具有第二端部12b。测试条12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部12c。测试条12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部12d。第一侧部12c和第二侧部12d相对于测试条12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12e形成为彼此线对称。
测试条12的第二端部12b收容于成分测定装置14内。测试条12的第一端部12a在测试条12安装于成分测定装置14的状态下向成分测定装置14的外侧(前端方向侧)突出。
在第一端部12a形成有导入口18。主体部16的第一面16a的一部分被切成矩形状,而形成导入口18。导入口18与测试条12的后述的流路20相连。若使用者将血液(试样)放置于导入口18,则血液通过毛细管力被导入测试条12的内部。
如图3所示,主体部16具有第一板体22A、第二板体22B、第三板体22C、第四板体22D及第五板体22E。第一板体22A、第二板体22B、第三板体22C、第四板体22D及第五板体22E借助粘接带等粘接层在厚度方向上接合。第一板体22A~第五板体22E的外缘在从厚度方向观察的俯视时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其中,除导入口18以外)。第一板体22A~第五板体22E的第一端部12a形成为半圆状。另外,在第一板体22A~第五板体22E的第二端部12b分别形成有圆弧状的切口部16c。除此之外,主体部16还具有导入口18、流路20及缓冲空间26。
在第一板体22A~第四板体22D的第一端部12a形成有将血液导入主体部16的内部的导入口18。导入口18在从厚度方向观察的俯视时被切成矩形状。导入口18与流路20的一端连通。流路20具有形成于第三板体22C的第一槽24a、和形成于第四板体22D的第二槽24b。第一槽24a及第二槽24b沿着测试条12的长度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第一槽24a及第二槽24b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比导入口18窄。第四板体22D的导入口18及第四板体22D的第二槽24b被第五板体22E覆盖。第五板体22E具有主体部16的第二面16b。导入口18和第一槽24a及第二槽24b的一面被第二板体22B覆盖,另一面被第五板体22E覆盖,由此形成流路20。流路20利用毛细管力将血液朝向第二端部12b侧移送。
流路20的另一端与缓冲空间26连通。缓冲空间26是宽度方向的尺寸比流路20大的空洞部。缓冲空间26具有第一空间部26a、第二空间部26b、第三空间部26c及第四空间部26d。第一空间部26a形成于第二板体22B。第二空间部26b形成于第三板体22C。第三空间部26c形成于第四板体22D。第四空间部26d形成于第五板体22E。缓冲空间26通过层叠第一空间部26a~第四空间部26d而形成。第四空间部26d在主体部16的第二面16b开口。
在主体部16的第四板体22D和第五板体22E形成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狭缝部30。在狭缝部30嵌入由透明材料构成的试剂板32,试剂板32贴附于第四板体22D。试剂板32的第一面32a形成流路20的一部分。流路20经由试剂板32的第一面32a与缓冲空间26连通。在试剂板32的第一面32a上涂覆有试剂32b。若试剂板32贴附于第四板体22D,则试剂32b配置于流路20。
试剂32b是溶解在血液中,用于测定血液中的成分的试剂。试剂32b通过直接涂覆在试剂板32的第一面32a上并进行干燥而固定于试剂板32。试剂32b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发生显色反应而生成显色成分。作为试剂32b,例如能够使用(i)葡萄糖氧化酶(GOD)、(ii)过氧化物酶(POD)、(iii)1(4亚磺酰基)-2,3二甲基-4氨基-5吡唑啉酮及(iv)N乙基-N(2羟基-3磺丙基)-3,5二甲基苯胺钠盐一水和物(MAOS)的混合试剂。另外,试剂32b也可以是葡萄糖脱氢酶(GDH)和四唑鎓盐的混合试剂。另外,上述的试剂32b也可以包含磷酸缓冲液那样的pH缓冲剂、适当的介体及添加剂。试剂32b的成分及种类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
图1A的成分测定装置14以试剂32b与血液的混合物为检测对象。成分测定装置14在测定部向试剂板32(试剂32b)照射特定波长的测定光。测定部对通过了检测对象的测定光进行检测。
如图2所示,在主体部16形成有用于供测定光通过的窗部35。如图3所示,窗部35是在厚度方向贯通第一板体22A的圆形的孔。窗部35形成于与试剂板32的试剂32b重叠的位置。
以下,对第一板体22A~第五板体22E的材料进行说明。第一板体22A~第五板体22E由使用PET树脂、PMMA树脂、聚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丙烯、ABS树脂、COP树脂及COC树脂中的任一种的树脂膜形成。在这些树脂膜中,根据目的混合颜料。用于第一板体22A~第五板体22E的树脂膜的厚度能够分别设为20μm~250μm。更优选的是,能够将用于第一板体22A~第五板体22E的树脂膜的厚度分别设为20μm~200μm。
第一板体22A由具有遮光性的黑色膜部件形成。在用于第一板体22A的树脂膜中使用配合了炭黑的树脂材料。用于第一板体22A的树脂膜的遮光率基于JIS K7605;1976的测定法,优选为90%以上。第一板体22A若使用具有99%以上的遮光率的黑色膜,则进一步优选。这样的第一板体22A对到达了除窗部35以外的部分的测定光进行遮光。另外,第一板体22A吸收影响测定精度的测定光的杂散光。
第二板体22B、第三板体22C、第四板体22D及第五板体22E由透明的树脂膜构成。试剂板32由透明的树脂板构成。
如图2所示,测试条12的主体部16具有第一端部12a侧的第一主体部16A和第二端部12b侧的第二主体部16B。在第一主体部16A设置有流路20、缓冲空间26、导入口18、试剂板32及试剂32b、窗部35等成分测定所需的结构。在第二主体部16B设置有被保持部17,该被保持部17用于在测定中将测试条12正确地保持在成分测定装置14内。被保持部17具有卡合部36和切口部16c。
测试条12在第二端部12b具有切口部16c。另外,测试条12在第二端部12b的附近的两侧具有一对卡合部36。切口部16c通过在俯视时将测试条12的第二端部12b侧的端面切成圆弧状而形成。测试条12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部12c。测试条12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部12d。卡合部36分别形成于第一侧部12c及第二侧部12d。卡合部36是以在俯视时相对于测试条12的长度方向中心轴(中心线12e)成为对称的方式设置于测试条12的外缘的一对卡止端面。
各个卡合部36从第二端部12b朝向第一端部12a具有窄幅部38、凸部40及凹部42。窄幅部38在卡合部36中形成于最接近第二端部12b的位置或者形成于第二端部12b。窄幅部38与切口部16c一起构成第二端部12b的外缘的至少一部分。窄幅部38形成于切口部16c的宽度方向两外侧。窄幅部38在长度方向上形成为直线状。测试条12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中的被一对窄幅部38夹着的宽度W3比主体部16的最大的宽度W1窄。
在第一端部12a和窄幅部38之间形成有凸部40,该凸部40与窄幅部38邻接。在沿厚度方向观察的俯视时,凸部40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平缓地突出。凸部40具有第一倾斜部40a、第二倾斜部40b及顶部40c(40c1、40c2)。第一倾斜部40a在第一端部12a和顶部40c之间位于与顶部40c邻接的位置。第二倾斜部40b在顶部40c和第二端部12b之间位于与顶部40c邻接的位置。顶部40c位于第一倾斜部40a和第二倾斜部40b之间。第一倾斜部40a具有随着朝向第二端部12b而向朝宽度方向的外侧扩展的方向倾斜的倾斜端面。第二倾斜部40b形成于比凸部40的顶部40c靠第二端部12b侧。第二倾斜部40b成为以随着接近第二端部12b而朝向宽度方向的内侧(即,测试条12的宽度变窄的方向)的方式倾斜的倾斜端面。第二倾斜部40b相对于中心线12e以30°以上的角度倾斜。更详细而言,将第二倾斜部40b朝向第二端部12b方向延长而成的直线与中心线12e所成的角中的形成于第一端部12a侧的倾斜角θ为30°以上80°以下。更优选的是,第二倾斜部40b相对于中心线12e倾斜30°~45°(即30°≤θ≤45°)。凸部40经由第二倾斜部40b与窄幅部38相连。第一侧部12c的凸部40的顶部40c1与第二侧部12d的凸部40的顶部40c2的宽度W2具有与主体部16的宽度W1相同的尺寸。
凹部42是位于第一主体部16A与凸部40之间并与它们连续设置的缩颈,宽度方向长度比第一主体部16A的宽度W1及凸部40的宽度W2短。凸部40经由凹部42与主体部16相连。
如图1A所示,成分测定装置14具有壳体44。壳体44具有在从厚度方向观察的俯视时鼓出的形成为半圆形的前端部14a和基端部14b。壳体44的上表面44a及下表面形成为平坦。在上表面44a设置有显示血糖值的测定结果的显示部。在成分测定装置14的前端部14a设置有盖部46。盖部46在与上表面44a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滑动。在被盖部46覆盖的壳体44的侧面形成有插入孔48,该插入孔48供测试条12插入。通过使盖部46滑动,插入孔48露出。盖部46兼作成分测定装置14的电源开关。若使插入孔48露出,则成分测定装置14启动。
如图4所示,在成分测定装置14的壳体44的内部设置有插入孔48。插入孔48从壳体44的前端部14a朝向基端部14b延伸。插入孔48的内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与测试条12的主体部16的宽度W1(参照图2)大致相同。另外,插入孔48的内部的厚度方向的尺寸与测试条12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因此,插入孔48在宽度方向及厚度方向上不晃动地收容测试条12。插入孔48的基端与壳体44的内部空间44b相连。插入孔48的中心线14c方向的长度比测试条1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短。若将测试条12插入插入孔48,则测试条12的第二端部12b经由插入孔48收容于内部空间44b内。
壳体44在内部具有把持机构50、接收部52、排出机构54及测定部(未图示)。把持机构50和接收部52包括在定位机构34中。把持机构50具有一对对置的板簧56。各个板簧56分别配置于内部空间44b的侧部外侧,相对于中心线14c相互对置。一对板簧56从测试条12的宽度方向两侧保持测试条12。板簧56具有与测试条12抵接的前端部56a、和与内部空间44b的内壁接合的基端部56b。板簧56在前端部56a与基端部56b之间形成弯曲部56c。
内部空间44b及插入孔48的中心线14c与前端部56a的距离比中心线14c与基端部56b的距离近。前端部56a具有滑动突起56e和卡止部56d。卡止部56d形成于前端部56a的最前端。在测试条12没有插入内部空间44b的状态下,卡止部56d与插入孔48的侧壁部的宽度方向外侧抵接。卡止部56d阻止前端部56a向中心线14c的接近。卡止部56d在通过板簧56的弹性恢复力而被朝向中心线14c施力的状态下,与插入孔48的侧壁部抵接。
滑动突起56e形成于卡止部56d的基端侧。在从测试条12的厚度方向观察的俯视时,滑动突起56e具有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圆弧状的形状。在测试条12被插入内部空间44b时,卡合部36一边与滑动突起56e抵接一边在一对板簧56之间滑动。如图7所示,滑动突起56e在插入了测试条12的完成状态下,与凸部40的第一倾斜部40a抵接。像这样,利用板簧56的弹性恢复力与第一倾斜部40a的倾斜方向,滑动突起56e对测试条12朝向壳体44的基端部14b进行施力。即,滑动突起56e以向壳体44的内部拉动的方式保持测试条12。在使用者完成测试条12的插入的紧前,通过一对板簧56将测试条12向朝向成分测定装置14内被拉入的方向施力,由此辅助插入操作。由此,能够可靠地将测试条12引导至规定的位置。
如图6所示,在排出测试条12的弹出动作时,在使测试条12相对于壳体44向排出方向移动时,滑动突起56e从凹部42越过凸部40而向与第二倾斜部40b抵接的状态转移。在该过程中,在滑动突起56e越过凸部40后,利用板簧56的弹性恢复力与第二倾斜部40b的倾斜方向,滑动突起56e将测试条12朝向壳体44的前端部14a施力。作用于第二倾斜部40b的滑动突起56e(板簧56)的作用力F也作用于将测试条12朝向前端部14a排出的方向(Fsinθ)(参照图9)。
接收部52是沿壳体44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部件。接收部52阻止测试条12向基端方向(壳体44的基端部14b侧方向)的移动。接收部52的外径为嵌入切口部16c的尺寸。若插入测试条12,则如图7所示,通过滑动突起56e与第一倾斜部40a的作用力F而使测试条12的切口部16c在被接收部52施力的状态下与接收部52抵接。接收部52与切口部16c嵌合,由此在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对测试条12的第二端部12b进行定位。
如图4所示,排出机构54具有按压片58和对按压片58进行操作的弹出按钮60。按压片58沿着壳体44及插入孔48的中心线14c在基端部14b附近延伸。弹出按钮60在壳体44的基端部14b外表面露出。弹出按钮60与按压片58在壳体44内部能够动作地连接。若用户将弹出按钮60朝向前端部14a按压,则弹出按钮60与按压片58朝向前端部14a位移。
在按压片58的前端设置有2个按压部58a。按压部58a能够在弹出动作时朝向插入孔48移动,而将测试条12朝向壳体44的前端部14a推出。按压片58在内部沿长度方向安装有螺旋弹簧62。螺旋弹簧62对按压片58及弹出按钮60朝向基端部14b进行施力。若以比螺旋弹簧62的弹力大的力按压弹出按钮60,则弹出按钮60及按压片58朝向前端部14a位移。在没有按压弹出按钮60的状态下,按压片58的按压部58a的前端面位于比接收部52靠基端侧的位置。因此,在弹出动作时以外,按压部58a从测试条12分离。
在弹出动作中,按压部58a将测试条12朝向前端部14a推出。由此,如图6所示,板簧56的滑动突起56e越过测试条12的凸部40。通过板簧56的弹性恢复力,滑动突起56e在第二倾斜部40b滑动并使测试条12朝向前端部14a加速。其结果是,如图5所示,测试条12从插入孔48以规定的速度排出。
虽未特别进行图示,但成分测定装置14具有测定部,该测定部包括向与测试条12的窗部35对应的部分照射测定光的照射部、和受光部。测定部根据受光部的检测值检测血糖值,并使检测结果显示于上表面44a。
对成分测定系统10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用户将测试条12从测试条12的第二端部12b侧向插入孔48内插入。测试条12在内部空间44b内朝向基端侧被插入。在卡合部36的凸部40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内部空间44b的侧壁的状态下,板簧56的卡止部56d成为与插入孔48的侧壁的基端(限位器48a)的宽度方向外侧抵接而被保持的状态。此时,板簧56不与测试条12的卡合部36的窄幅部38抵接。另外,在俯视时,测试条12的卡合部36被插入具有一对板簧56的把持机构50之间。像这样,板簧56被卡止部56d和插入孔48的侧壁的基端限制在宽度方向上能够位移的范围。
如图6所示,若进一步插入测试条12,则首先卡合部36的凸部40的第二倾斜部40b与滑动突起56e抵接。凸部40将板簧56向宽度方向外侧推开。更详细而言,滑动突起56e与卡合部36的抵接位置伴随着测试条12的插入而从第二倾斜部40b朝向顶部40c移动。一对滑动突起56e之间的距离从测试条12中的相对的第二倾斜部40b之间的长度起,与相对的顶部40c(40c1、40c2)之间的长度(W2)对应地增加。另外,若测试条12被插入基端侧,则板簧56的滑动突起56e越过顶部40c,滑动突起56e与凸部40的第一倾斜部40a抵接(图4、图7)。利用第一倾斜部40a的倾斜方向和滑动突起56e的作用力F,测试条12以向基端部14b侧被拉动的方式被施力。由此,测试条12的第二端部12b的切口部16c嵌入接收部52。
如以上那样,成分测定装置14把持测试条12并定位于规定位置。成分测定装置14不在厚度方向上按压测试条12地把持测试条12,因此能够抑制测试条12的内部的流路20(参照图3)的厚度方向的变形。由此,成分测定装置14能够防止测试条12的测定光的光路长度的变动,能够抑制测定误差。
用户在测定完成后(图7),进行将图4所示的弹出按钮60推出的操作。由此,测试条12向前端部14a侧被推出,从成分测定装置14脱离。
随着弹出按钮60的按下,按压片58与测试条12的基端抵接(图7),将测试条12向排出方向(前端部14a侧方向)推出。测试条12通过按压片58向前端部14a侧方向移动。由此,滑动突起56e与卡合部36抵接的部位从第一倾斜部40a移动至超过顶部40c。为了排出测试条12所需的按压片58的长度方向的移动长度为滑动突起56e从第一倾斜部40a至超过顶部40c为止的长度方向的位移量以上。
接下来,如图6所示,滑动突起56e与卡合部36抵接的位置越过顶部40c而移动至与第二倾斜部40b抵接的位置。在越过顶部40c后,利用板簧56的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作用力F、和随着朝向基端部14b侧而倾斜的(即,测试条12的宽度方向长度随着朝向基端部14b侧而变窄的)第二倾斜部40b,测试条12以向前端部14a侧被推出的方式被施力而被排出。在滑动突起56e与顶部40c及第二倾斜部40b的至少一部分抵接的期间,卡止部56d从插入孔48的侧壁部分离。滑动突起56e到达第二倾斜部40b,对测试条12施加向排出方向的作用力F。在滑动突起56e与测试条12的卡合部36的抵接状态被解除时,滑动突起56e与测试条12分离。之后,板簧56通过板簧56自身的恢复力,向卡止部56d与插入孔48的基端部宽度方向外侧抵接的状态转移(图5)。
相对的一对卡止部56d之间的长度被插入孔48的基端部侧壁限制。像这样,通过限制板簧56的位移范围,在测试条12卡止于板簧56的紧前以及测试条12从基于板簧56的保持状态脱离的紧后,阻止相对的一对滑动突起56e与窄幅部38接触。因此,在测试条12相对于成分测定装置14被插入/拔出的过程中,相对的一对卡止部56d及插入孔48的基端部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侧壁端部防止因滑动突起56e与窄幅部38接触而产生摩擦阻力,能够进行顺畅的弹出动作。
以下,对测试条12的实施例及比较例进行说明。测试条12通过层叠多个树脂膜并利用冲裁模具进行冲裁而形成。因此,存在摩擦阻力比较大的粘接剂成分在测试条12的侧部12c、12d的卡合部36露出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如下担忧,即:即使适当调整板簧56的作用力F,也无法从成分测定装置14顺畅地排出测试条12。若板簧56的作用力F过高,则测试条12的插入变得困难。因此,本申请发明人们对测试条12的形状进行了研究。
图8A所示的比较例的测试条12在第二端部12b附近具备具有凸部40的卡合部36。比较例的凸部40具有呈直线状延伸至测试条12的第二端部12b的第二倾斜部40b。将比较例的第二倾斜部40b朝向基端侧延长而成的假想延长线与测试条12的中心线12e之间的角(成为锐角)为20°。即,在比较例中,第二倾斜部40b随着朝向前端侧而相对于中心线12e向宽度方向外侧倾斜20°。
图8B所示的实施例1的测试条12在第二端部12b附近具备具有凸部40的卡合部36。实施例1的凸部40具有呈直线状延伸至测试条12的第二端部12b的第二倾斜部40b1。将实施例1的第二倾斜部40b1朝向基端侧延长而成的假想延长线与测试条12的中心线12e之间的角(成为锐角)为30°。即,在实施例1中,第二倾斜部40b1随着朝向前端侧而相对于中心线12e向宽度方向外侧倾斜30°。
图8C所示的实施例2的测试条12在第二端部12b附近具备具有凸部40的卡合部36。实施例2的凸部40具有呈直线状延伸至测试条12的第二端部12b的第二倾斜部40b2。将实施例2的第二倾斜部40b2朝向基端侧延长而成的假想延长线与测试条12的中心线12e之间的角(成为锐角)为33°。即,在实施例2中,第二倾斜部40b2随着朝向前端侧而相对于中心线12e向宽度方向外侧倾斜33°。
图8D所示的实施例3的测试条12与参照图2~图7进行了说明的结构相同。将测试条12的第二倾斜部40b3朝向基端侧延长而成的假想延长线与测试条12的中心线12e之间的角(成为锐角)为45°。即,在实施例3中,第二倾斜部40b3随着朝向前端侧而相对于中心线12e向宽度方向外侧倾斜45°。
如图9所示,若板簧56的作用力F作用于测试条12的第二倾斜部40b,则F×sinθ的推进力朝向前端侧作用于倾斜角θ的第二倾斜部40b。
因此,如图10所示,发明人们针对比较例及各实施例,求出了使测试条12的第二倾斜部40b的倾斜角θ与摩擦系数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的测试条12的排出速度。摩擦系数0.1表示理想的第二倾斜部40b的摩擦系数。另外,摩擦系数0.5表示在第二倾斜部40b具有粘着性的粘接剂的露出量较多的状态下的摩擦系数。
在摩擦系数0.5的情况下,在第二倾斜部40b的倾斜角度为25°以下的范围内,测试条12的排出速度为0。此时,无法向测试条12提供初速度,测试条12成为排出不良。相对于此,如实施例1~3那样,在第二倾斜部40b的倾斜角度为30°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将测试条12从成分测定装置14以3m/秒以上的速度排出。即,若第二倾斜部40b的倾斜角度为30°,则即使是粘接剂在测试条12的侧部12c、12d露出的情况下,测试条12也被可靠地排出。
接下来,如图11所示,发明人们针对实施例1~3的测试条12使用成分测定装置14来进行了排出动作的确认。判定基准以在使安装有测试条12的成分测定装置14以插入孔48向下开口的方式排出的情况下,测试条12的第二倾斜部40b不钩挂板簧56、插入孔48而以规定的速度以上排出的情况作为排出成功。发明人们针对实施例1~3分别准备100个测试条12而进行了动作测试。如图示那样,成分测定装置14成功地排出了实施例1~3的所有测试条12。如以上那样,通过将第二倾斜部40b的倾斜角度设为30°以上,能够可靠地进行测试条12的排出。由此,使用者能够在不接触附着有血液的使用后的测试条12的情况下进行废弃处理。另外,通过薄板状的测试条12以一定程度的初速度从成分测定装置14被排出,从而能够可靠地投入到废弃箱中。另外,在插入测试条12时,测试条12也不会弯折或挠曲,而能够插入正确的位置,因此在测定上也优选。
上述的成分测定系统10以及成分测定装置14起到以下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成分测定系统10具备测试条12和收容测试条12并对液体中的成分进行检测的成分测定装置14,其中,测试条12具有薄板状的主体部16、形成于主体部16的内部并从主体部16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部12a朝向相反侧的第二端部12b延伸且收容液体的流路20、以及设置于第一端部12a的导入口18。成分测定系统10的成分测定装置14具备:壳体44,其具有前端部14a及基端部14b;插入孔48,其设置于壳体44的内部,对测试条12进行收容;测定部,其在测试条12向插入孔48的收容完成了的状态下,在流路20的至少一部分,对液体中的目标成分进行检测;以及定位机构34,其对测试条12的插入位置进行定位。定位机构34具有把持机构50,该把持机构50设置在插入孔48与壳体44的基端部之间,从宽度方向对测试条12进行施力而将其把持。
在上述的成分测定系统10中,把持机构50对测试条12进行施力的方向是与测定光的透过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是测试条12的宽度方向。因此,测试条12即使被把持机构50把持,流路20在厚度方向也不变形,因此不会使测定光透过的光路长度变化。由此,成分测定系统10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目标成分的浓度测定。
在上述的成分测定系统10中,把持机构50具有一对对置的板簧56。该成分测定系统10能够通过简单的装置结构实现定位机构34。
在上述的成分测定系统10中,测试条12具有与把持机构50抵接的卡合部36。把持机构50与卡合部36的第一倾斜部40a抵接而对测试条12朝向壳体44的基端部进行施力。第一倾斜部40a相对于测试条12的长度方向中心轴12e,随着朝向第二端部12b而向朝测试条12的宽度方向的外侧扩展的方向倾斜。该成分测定系统10在对测试条12进行施力的状态下进行定位,由此能够防止在测定中测试条12在成分测定装置14内晃动。
在上述的成分测定系统10中,定位机构34具有与测试条12的第二端部12b抵接的接收部52。把持机构50使测试条12与接收部52抵接,由此测试条12在长度方向上被定位。该成分测定系统10能够更加准确地对测试条12进行定位。
在上述的成分测定系统10中,成分测定装置14具有排出机构54,该排出机构54将测试条12朝向壳体44的前端部推出。该成分测定系统10能够在不接触使用后的测试条12的情况下将其顺畅地排出。
在上述的成分测定系统10中,测试条12的卡合部36在第一倾斜部40a与第二端部12b之间具有宽度随着朝向第二端部12b而减少的第二倾斜部40b。把持机构50一边与第二倾斜部40b抵接一边对其向宽度方向内侧施力,由此相对于成分测定装置14,测试条12被向第一端部12a侧施力。该成分测定系统10能够顺畅地排出测试条12。
在上述的成分测定系统10中,测试条12的第二倾斜部40b相对于测试条12的长度方向中心轴12e倾斜30°以上。即使粘接剂在测试条12的侧部12c、12d露出,该成分测定系统10也能够可靠地排出测试条12。即,即使将测试条12的侧部12c、12d加工为通常的切断截面,也能够将测试条12可靠地从成分测定装置14排出。由此,不需要对测试条12的侧部12c、12d实施特别的加工处理。
在上述的成分测定系统10中,成分测定装置14具有限位器48a,该限位器48a限制把持机构50的一对对置的板簧56的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移范围,在没有插入测试条12的状态下,一对对置的板簧56的前端被保持在限位器48a的宽度方向两侧。该成分测定系统10尽管增大板簧56的作用力F,也能够限制板簧56的位移范围。
在上述的成分测定系统10中,测试条12构成为第二倾斜部40b从第二端部12b分离。在第二倾斜部40b与第二端部12b之间具有形成为恒定宽度的窄幅部38。窄幅部38的侧部配置在不与把持机构50抵接的范围内。该成分测定系统10能够防止因窄幅部38与板簧56的抵接而引起的测试条12的减速,能够顺畅地排出测试条12。
本实施方式的成分测定装置14用于使用测试条12对液体中的成分进行检测的成分测定系统10,其中,测试条12具有薄板状的主体部16、形成于主体部16的内部并从主体部16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部12a朝向相反侧的第二端部12b延伸且收容液体的流路20、以及设置于第一端部12a的导入口18。成分测定装置14具备:壳体44,其具有前端部14a及基端部14b;插入孔48,其设置于壳体44的内部,对测试条12进行收容;测定部,其在测试条12向插入孔48的收容完成了的状态下,在流路20的至少一部分,对液体的成分进行检测;以及定位机构34,其对测试条12的插入位置进行定位。定位机构34具有把持机构50,该把持机构50设置在插入孔48与壳体44的基端部14b之间,在宽度方向对测试条12进行施力而把持测试条12。该成分测定装置14能够高精度地检测液体中的成分。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采用各种结构。

Claims (10)

1.一种成分测定系统,其具备:
测试条,所述测试条具有薄板状的主体部、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并从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部朝向相反侧的第二端部延伸且收容液体的流路、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导入口;和
成分测定装置,所述成分测定装置收容所述测试条并对所述液体中的成分进行检测,
所述成分测定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成分测定装置具备: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前端部及基端部;
插入孔,所述插入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对所述测试条进行收容;
测定部,所述测定部在所述测试条向所述插入孔的收容完成了的状态下,在所述流路的至少一部分,对所述液体中的目标成分进行检测;以及
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对所述测试条的插入位置进行定位,
所述定位机构具有把持机构,所述把持机构设置在所述插入孔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基端部之间,从宽度方向对所述测试条进行施力而将其把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分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持机构具有一对对置的板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分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条具有与所述把持机构抵接的卡合部,所述把持机构与所述卡合部的第一倾斜部抵接而对所述测试条朝向所述壳体的所述基端部进行施力,所述第一倾斜部相对于所述测试条的长度方向中心轴,随着朝向所述第二端部而向朝所述测试条的宽度方向的外侧扩展的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分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机构具有与所述测试条的所述第二端部抵接的接收部,所述把持机构使所述测试条与所述接收部抵接,由此所述测试条在长度方向上被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成分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分测定装置具有排出机构,所述排出机构将所述测试条朝向所述壳体的所述前端部推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分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条的所述卡合部在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具有宽度随着朝向所述第二端部而减少的第二倾斜部,所述把持机构一边与所述第二倾斜部抵接一边向宽度方向内侧施力,由此相对于所述成分测定装置,所述测试条被向所述第一端部侧施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分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条的所述第二倾斜部相对于所述测试条的长度方向中心轴倾斜30°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分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分测定装置具有限位器,所述限位器限制所述把持机构的所述一对对置的板簧的所述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移范围,在没有插入测试条12的状态下,所述一对对置的板簧的前端被保持在所述限位器的宽度方向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分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条构成为:所述第二倾斜部从所述第二端部分离,在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具有形成为恒定宽度的窄幅部,所述窄幅部的侧部配置在不与所述把持机构抵接的范围内。
10.一种成分测定装置,其用于使用测试条对液体中的成分进行检测的成分测定系统,其中,所述测试条具有薄板状的主体部、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并从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部朝向相反侧的第二端部延伸且收容所述液体的流路、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导入口,
所述成分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前端部及基端部;
插入孔,所述插入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对所述测试条进行收容;
测定部,所述测定部在所述测试条向所述插入孔的收容完成了的状态下,在所述流路的至少一部分,对所述液体的成分进行检测;以及
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对所述测试条的插入位置进行定位,
所述定位机构具有把持机构,所述把持机构设置在所述插入孔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基端部之间,在宽度方向对所述测试条进行施力而把持所述测试条。
CN202280014810.5A 2021-06-17 2022-05-12 成分测定系统以及成分测定装置 Pending CN1168884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01064 2021-06-17
JP2021-101064 2021-06-17
PCT/JP2022/020018 WO2022264719A1 (ja) 2021-06-17 2022-05-12 成分測定システム及び成分測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88478A true CN116888478A (zh) 2023-10-13

Family

ID=84526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4810.5A Pending CN116888478A (zh) 2021-06-17 2022-05-12 成分测定系统以及成分测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27483A1 (zh)
EP (1) EP4332584A1 (zh)
JP (1) JPWO2022264719A1 (zh)
CN (1) CN116888478A (zh)
WO (1) WO202226471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22770B4 (de) * 1998-05-20 2012-04-12 Lre Technology Partner Gmbh Teststreifensystem
GB2388898B (en) * 2002-04-02 2005-10-05 Inverness Medical Ltd Integrated sample testing meter
JP4482478B2 (ja) * 2004-04-19 2010-06-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試験片測定装置
DE102004036474A1 (de) 2004-07-28 2006-03-23 Roche Diagnostics Gmbh Analysesystem zur Analyse einer Probe auf einem Testelement
US8715571B2 (en) * 2012-06-29 2014-05-06 Roche Diagnostics Operations, Inc. Test strip ejector for medical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32584A1 (en) 2024-03-06
JPWO2022264719A1 (zh) 2022-12-22
WO2022264719A1 (ja) 2022-12-22
US20240027483A1 (en) 2024-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79968B2 (ja) 試験片ディスペンサ
RU2291667C2 (ru) Тести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тестирующая полоск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измерения концентрации
US7638095B2 (en) Personal portable blood glucose meter with replaceable cartridge of test strips
EP1321769B1 (en) Test device with means for storing and dispensing diagnostic strips
US20060133956A1 (en) Test strip holder
EP1507143B1 (en) Analytical tool pack and analyser adapted for using it
JP5126994B2 (ja) 生物学的サンプルを分析するための一体型センサ
US7922974B2 (en) Handheld apparatus for analysis with a conveyance path for test elements
CA2524812C (en) Analysis system for analysis of a liquid sample on an analytical test element
WO2018107105A1 (en) Assay sample cards and adaptors and use of the same
JP2008224667A (ja) 試験片を供給する方法
JP2008125813A (ja) バイオセンサ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バイオセンサ装置
US8101126B2 (en) Sensor release mechanism for a meter
US8157749B2 (en) Blood component measurement device and tip for blood measurement
CN116888478A (zh) 成分测定系统以及成分测定装置
JP4957121B2 (ja) バイオセンサカートリッジ
US20220390381A1 (en) Test strip
US8545755B2 (en) Sensor release mechanism for a test meter
US20100004559A1 (en) Biosensor cartridge, method of using biosensor cartridge, biosensor device, and needle integral sensor
JP2009171988A (ja) バイオセンサチップ
JP4924929B2 (ja) バイオセンサカートリッジ、バイオセンサカートリッジの使用方法及びバイオセンサ装置
JP4924932B2 (ja) バイオセンサカートリッジ、バイオセンサカートリッジの使用方法及びバイオセンサ装置
JP2022149684A (ja) テストストリップ
JP2008167942A (ja) バイオセンサ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