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81272A - 一种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81272A
CN116881272A CN202311139118.8A CN202311139118A CN116881272A CN 116881272 A CN116881272 A CN 116881272A CN 202311139118 A CN202311139118 A CN 202311139118A CN 116881272 A CN116881272 A CN 1168812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dated
database
map
scale
map data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391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81272B (zh
Inventor
罗浩
任东宇
杨保庆
卢文渊
尹志恒
杨军
项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Cartography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Cartography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Cartography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filed Critical Third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Cartography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Priority to CN20231113911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812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81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812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81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812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2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06F16/2282Tablespace storage structures; Management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涉及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数据生产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硬件参数、软件参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目标增量数据;根据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硬件参数和软件参数确定作业模式设计方案;根据作业模式设计方案创建多库同步更新工程;将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目标增量数据输入至多库同步更新工程中,并采用同一片区多库次第更新的方式,逐片区对相邻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进行更新,直到所有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的全部片区均完成更新。本发明能够实现多尺度地图数据库的快速更新。

Description

一种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数据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间数据更新主要采用基于模式识别的空间数据联动更新技术。该技术体系以模式识别理论为基础,以“更新信息检测—自适应增量更新—更新信息多尺度匹配与传递”为主线,实现了模式识别理论技术与多尺度空间数据联动更新应用的深度融合。
基于模式识别的空间数据联动更新技术侧重于采用“挖空-接边”方法实现自适应增量更新,这种整体替换的方式无法保留原有对象的属性,尤其是导致地图数据库中某些专有的重要字段缺失。该技术深度融合了模式识别的手段,注重采用技术手段提高单次匹配的准确性,对更新操作的系统性、流程性关注较少,忽视了作业人员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地图综合这一事实,从而在更新作业模式上就没有考虑多个尺度数据同步更新的可能。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采用传统的单尺度更新的模式,没有考虑同一要素在不同尺度下的联系,在更新效率上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以实现多尺度地图数据库的快速更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包括:
获取硬件参数、软件参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目标增量数据;所述硬件参数包括:显示器数量和显示器横向尺寸;所述软件参数包括:作业窗体尺寸集;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中包括若干个尺度由大到小排列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所述作业窗体尺寸集中的作业窗体尺寸与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中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一一对应;所述目标增量数据由起始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与参考地图数据库对比提取得到;
根据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所述硬件参数和所述软件参数确定作业模式设计方案;所述作业模式设计方案中包括若干个由作业模式、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作业窗体尺寸集构成的三元组;所述作业模式包括:单屏单级模式、单屏多级模式和双屏多级模式;
根据所述作业模式设计方案创建多库同步更新工程;所述多库同步更新工程中包括若干个相邻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增量数据库和参考地图;其中,起始尺度的增量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目标增量数据;其他尺度的增量数据库用于存储由上一尺度的增量数据实时传递得到的增量数据;所述参考地图用于为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提供衬底;
将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所述目标增量数据输入至所述多库同步更新工程中,并采用同一片区多库次第更新的方式,逐片区对相邻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进行更新,直到所有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的全部片区均完成更新。
可选地,根据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所述硬件参数和所述软件参数确定作业模式设计方案,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硬件参数中的显示器数量确定显示器模式;所述显示器模式包括:单屏模式和双屏模式;
若所述显示器模式为单屏模式,则根据所述软件参数中的作业窗体尺寸集与单屏显示器横向尺寸判断相邻尺度的至少两个待更新地图数据库的作业窗体是否可以同步作业,得到第一判断结果;所述单屏显示器横向尺寸等于所述硬件参数中的显示器横向尺寸;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则将作业模式记录为单屏多级模式;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否,则将作业模式记录为单屏单级模式;
若所述显示器模式为双屏模式,则根据所述软件参数中的作业窗体尺寸集与双屏显示器横向尺寸判断相邻尺度的至少两个待更新地图数据库的作业窗体是否可以同步作业,得到第二判断结果;所述双屏显示器横向尺寸等于所述硬件参数中的显示器横向尺寸的二倍;
若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是,则将作业模式记录为双屏多级模式;若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否,则返回步骤“获取硬件参数、软件参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目标增量数据”,以重新确定所述软件参数;
根据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所述作业窗体尺寸集和所述作业模式确定作业模式设计方案。
可选地,采用同一片区多库次第更新的方式,逐片区对相邻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进行更新,直到所有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的全部片区均完成更新,具体包括:
从起始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选定任意未更新片区作为目标区域;
从起始尺度开始,根据所述增量数据库对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进行逐库次第更新,直到所有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均完成更新;
返回步骤“从起始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选定任意未更新片区作为目标区域”,直到所有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的全部片区均完成更新。
可选地,从起始尺度开始,根据所述增量数据库对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进行逐库次第更新,直到所有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均完成更新,具体包括:
从起始尺度开始,根据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库对当前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多要素批量更新,得到当前尺度的更新后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并确定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
将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实时传递至下一尺度的增量数据库中,以根据下一尺度的增量数据库对下一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多要素批量更新,直到所有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均完成更新。
可选地,根据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库对当前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多要素批量更新,得到当前尺度的更新后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并确定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具体包括:
采用要素匹配方法,创建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库中的增量要素与当前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待更新要素的关联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从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库中批量选择增量要素作为增量选择集,从当前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批量选择待更新要素作为待更新选择集;
根据所述增量选择集和所述待更新选择集,创建团组式更新临时数据库;所述团组式更新临时数据库中包括:待更新要素类、增量要素类和处理后要素类;所述待更新要素类和所述处理后要素类均由所述待更新选择集中的要素复制得到;所述增量要素类由所述增量选择集中的要素复制得到;
检查所述增量选择集中删除和修改类型增量的匹配要素是否一一存在于所述待更新要素类中,并在所述待更新要素类中的要素缺失时返回步骤“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从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库中的增量要素中批量选择增量要素作为增量选择集,从当前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待更新要素中确定批量选择待更新要素作为待更新选择集”,以在所述待更新要素类中增补要素;
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和所述增量要素类中的增量状态,对所述处理后要素类进行更新,得到预更新后要素类;所述增量状态包括:新增类型增量、删除类型增量和修改类型增量;
检查所述预更新后要素类中各要素是否存在冲突;所述冲突包括:几何冲突和属性冲突;
若所述预更新后要素类中各要素存在冲突,则对所述关联关系进行修改,并返回步骤“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和所述增量要素类中的增量状态,对所述处理后要素类进行更新,得到预更新后要素类”;所述修改包括:调整要素匹配关系、更改增量类型和更改操作类型;
若所述预更新后要素类中各要素不存在冲突,则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和所述增量选择集对当前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更新,得到当前尺度的更新后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并确定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
可选地,将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实时传递至下一尺度的增量数据库中,具体包括:
设定同步锁;所述同步锁为若干同步约束条件构成的集合;所述同步约束条件包括:数据集约束、要素类约束、要素属性约束和要素几何约束;所述数据集约束包括:同步的源数据集和相邻数据集约束;所述要素类约束包括:同步的源要素类和相邻要素类约束;
设定传递模式;所述传递模式包括:手动选择模式和编辑联动模式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所述同步锁和所述传递模式,将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实时传递至下一尺度的增量数据库中。
可选地,所述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还包括:
检查所有尺度的更新后地图数据库中的各要素的身份编码是否唯一以及小尺度的更新后地图数据库在逻辑上是否为大尺度的更新后地图数据库的子集,得到检查结果;
若所述检查结果为否,则返回步骤“将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所述目标增量数据输入至所述多库同步更新工程中,并采用同一片区多库次第更新的方式,逐片区对相邻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进行更新,直到所有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的全部片区均完成更新”;
若所述检查结果为是,则将所有尺度的更新后地图数据库作为最终结果进行提交。
一种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系统,包括:
地图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硬件参数、软件参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目标增量数据;所述硬件参数包括:显示器数量和显示器横向尺寸;所述软件参数包括:作业窗体尺寸集;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中包括若干个尺度由大到小排列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所述作业窗体尺寸集中的作业窗体尺寸与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中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一一对应;所述目标增量数据由起始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与参考地图数据库对比提取得到;
作业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所述硬件参数和所述软件参数确定作业模式设计方案;所述作业模式设计方案中包括若干个由作业模式、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作业窗体尺寸集构成的三元组;所述作业模式包括:单屏单级模式、单屏多级模式和双屏多级模式;
更新工程创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作业模式设计方案创建多库同步更新工程;所述多库同步更新工程中包括若干个相邻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增量数据库和参考地图;其中,起始尺度的增量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目标增量数据;其他尺度的增量数据库用于存储由上一尺度的增量数据实时传递得到的增量数据;所述参考地图用于为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提供衬底;
地图数据库更新模块,用于将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所述目标增量数据输入至所述多库同步更新工程中,并采用同一片区多库次第更新的方式,逐片区对相邻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进行更新,直到所有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的全部片区均完成更新。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的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根据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硬件参数和软件参数确定作业模式设计方案,能够制定最优化的作业方案,最大程度地同步更新多个数据库,从而充分利用资源,极大地缩短作业周期,根据作业模式设计方案创建多库同步更新工程,利用增量数据库存储实时传递的增量数据,并采用同一片区多库次第更新的方式,逐片区对相邻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进行更新,考虑了同一要素在不同尺度下的联系,且能够支持同一片区多要素同时更新,极大地提升了更新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屏多级模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增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作业模式判定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批量更新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增量实时传递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以实现多尺度地图数据库的快速更新。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硬件参数、软件参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目标增量数据;所述硬件参数包括:显示器数量和显示器横向尺寸;所述软件参数包括:作业窗体尺寸集;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中包括若干个尺度由大到小排列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所述作业窗体尺寸集中的作业窗体尺寸与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中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一一对应;所述目标增量数据由起始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与参考地图数据库对比提取得到。
步骤S2:根据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所述硬件参数和所述软件参数确定作业模式设计方案;所述作业模式设计方案中包括若干个由作业模式、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作业窗体尺寸集构成的三元组;所述作业模式包括:单屏单级模式、单屏多级模式和双屏多级模式。
步骤S3:根据所述作业模式设计方案创建多库同步更新工程;所述多库同步更新工程中包括若干个相邻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增量数据库和参考地图;其中,起始尺度的增量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目标增量数据;其他尺度的增量数据库用于存储由上一尺度的增量数据实时传递得到的增量数据;所述参考地图用于为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提供衬底。
步骤S4:将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所述目标增量数据输入至所述多库同步更新工程中,并采用同一片区多库次第更新的方式,逐片区对相邻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进行更新,直到所有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的全部片区均完成更新。
其中,采用同一片区多库次第更新的方式,逐片区对相邻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进行更新,直到所有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的全部片区均完成更新,具体包括:
步骤S41:从起始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选定任意未更新片区作为目标区域。
步骤S42:从起始尺度开始,根据所述增量数据库对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进行逐库次第更新,直到所有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均完成更新。
具体地,从起始尺度开始,根据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库对当前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多要素批量更新,得到当前尺度的更新后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并确定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将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实时传递至下一尺度的增量数据库中,以根据下一尺度的增量数据库对下一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多要素批量更新,直到所有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均完成更新。
步骤S43:返回步骤S41,直到所有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的全部片区均完成更新。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S5:检查所有尺度的更新后地图数据库中的各要素的身份编码是否唯一以及小尺度的更新后地图数据库在逻辑上是否为大尺度的更新后地图数据库的子集,得到检查结果;若所述检查结果为否,则返回步骤S4;若所述检查结果为是,则将所有尺度的更新后地图数据库作为最终结果进行提交。
多尺度地图数据库是以地图制图为目的建设的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和1:400万系列地图数据库,主要特点是:①系列数据通过唯一身份编码GUID形成关联;②要素几何特征符合制图要求;③扩展了制图控制字段。为保持多尺度地图数据库的现势性,实现多个尺度数据快速更新,本发明提供一套完备的地图数据库多库同步更新方法,主要分为:确定作业模式、创建多库同步更新工程、起始尺度批量更新、更新增量实时传递、相邻尺度批量更新和检查提交六个步骤。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的具体流程图,下面结合图2分别对上述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一:确定作业模式,具体为:根据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所述硬件参数和所述软件参数确定作业模式设计方案。
步骤1.1:定义作业模式并获取数据。
建成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包含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和1:400万8个尺度的数据库,受限于显示器屏幕和软件窗体尺寸限制,不能同时显示8个地图数据界面进行数据更新操作。
鉴于此,首先定义作业模式(Job-Mode),规定作业的数据库数量和显示器数量及连接方式。采集显示器硬件参数,包括:显示器数量ScNum及显示器横向尺寸ScSize。
作业模式列举如下:
①单屏单级模式(1-1模式):使用一个显示器,一次更新一个尺度数据库。
②单屏多级模式(1-N模式):使用一个显示器,一次更新多个尺度数据库。
③双屏多级模式(2-N模式):使用两个显示器,一次更新多个尺度数据库。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屏多级模式示意图,如图3所示,要求显示器尺寸一致(即ScSize1=ScSize2)且同为无框设计或三边无框设计,放置方式为横向并列式,并在Windows下设置为多显示器扩展模式。
步骤1.2:根据硬件参数和软件参数确定作业模式。
数据为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MapDataBases={D1,D2,…,Dn}和增量数据库IncreDataBase。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MapDataBases由步骤1.1所述8个尺度地图数据库中的n个组成,由更新任务确定,要求尺度是连续的,例如MapDataBases={D1=1:5万,D2=1:10万,D3=1:25万,D4=1:50万}。增量数据库由新旧两个版本数据对比提取得到,其格式为GeoDataBase,仅存储变化要素,且每条要素必为新增、删除和修改三种类型之一。其中,几何数据存储模型GeoDataBase有三个层次:GDB-FeatureClass-Feature,即数据库-要素类-要素,数据库是要素类的集合,要素类是要素的集合,同一个要素类中存储的都是相同几何类型的要素。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增量示意图,如图4所示,以1:5万增量数据为例阐述其提取方法:新建GeoDataBase数据库(命名为5万增量数据库),将国家发布的最新版本1:5万数据(即参考地图数据库,简称为新版本库)与其发布的上一版本数据(即起始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简称为老版本库)进行逐图层和逐要素对比,分为三种情况:①若某要素存在于新版本库中而老版本库中不存在,则将其复制到增量数据库对应图层,并将其状态记录为“新增”;②若某要素存在于老版本库中而新版本库中不存在,则将其复制到增量数据库对应图层,并将其状态记录为“删除”;③若某要素同时存在于新、老版本库中且几何形态或者属性发生变化,则将其复制到增量数据库对应图层,并将其状态记录为“修改”。
软件参数为与MapDataBases对应的作业窗体尺寸WinSizes={W1,W2,…,Wn},Wn表示Dn的作业窗体尺寸(单位为Pt),例如WinSizes={W1=1000,W2=800,W3=600,W4=400}。
确定作业模式设计方案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2.1:获取软件参数作业窗体尺寸WinSizes。
同时加载地图数据MapDataBases和增量数据IncreDataBase,通过鼠标缩放、调整分隔栏至作业窗体中能较好地显示数据概况和几何细节,记录作业窗体尺寸WinSizes={W1,W2,…,Wn}。
步骤1.2.2:判定作业模式,得到作业模式设计方案。
步骤1.2.2.1:定义作业模式设计方案。
作业模式设计方案Plan={P1,P2,…,Pj},j为不大于n的正整数,表示作业方案序号,P为如下所示的三元组:
P={Job-Mode,MapDataBases,WinSizes};
其中,Job-Mode为作业模式,与之对应的是待更新地图数据库MapDataBases和作业窗体尺寸WinSizes,Job-Mode为单屏单级模式时,MapDataBases和WinSizes为只有一个值的数组,如仅需更新5万数据时,P={Job-Mode=单屏单级模式,MapDataBases={D1=1:5万},WinSizes={W1=1500}};Job-Mode为单屏多级模式或双屏多级模式时,MapDataBases和WinSizes为包含多个值的数组,如需更新5万、10万数据时,P={Job-Mode=单屏多级模式,MapDataBases={D1=1:5万,D2=1:10万},WinSizes={W1=1000,W2=600}}。Plan由j个P组成,连续地、完整地描述作业方案,可解读为:在当前软硬件条件下,对于系列比例尺地图数据库更新任务,某尺度数据MapDataBase应单独作业,其作业时窗体尺寸为WinSize;某几个尺度数据MapDataBases可同步作业,同步作业时各窗体尺寸为WinSizes。
步骤1.2.2.2:判定显示器单屏、双屏模式。
根据所述硬件参数中的显示器数量确定显示器模式;所述显示器模式包括:单屏模式和双屏模式。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作业模式判定流程图,如图5所示,输入初始计算序号start、作业窗体尺寸集WinSizes、显示器数量ScNum和显示器横向尺寸ScSize,初始计算序号start表示从MapDataBases中第几个数据库开始计算(0≤start<n-1)。由显示器数量区分单屏和双屏两种模式,设定双屏显示器横向尺寸为输出ScSize的两倍。
步骤1.2.2.3:单屏模式处理。
若所述显示器模式为单屏模式,则根据所述软件参数中的作业窗体尺寸集与单屏显示器横向尺寸判断相邻尺度的至少两个待更新地图数据库的作业窗体是否可以同步作业,得到第一判断结果;所述单屏显示器横向尺寸等于所述硬件参数中的显示器横向尺寸。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则将作业模式记录为单屏多级模式;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否,则将作业模式记录为单屏单级模式。
具体地,如图5所示,若步骤1.2.2.2中判定为单屏,则从WinSizes取中Wstart,比较其与ScSize(此处指单屏显示器横向尺寸)的大小,若初始尺度作业窗体尺寸大于或等于显示器尺寸则记录为单屏单级模式Pstart={单屏单级模式,Dstart,Wstart},并取Wstart+1继续重新执行;反之,取Wstart+1与Wstart求和得到累加窗体宽度W,判定W与ScSize的大小,若小于则表示初始尺度与相邻尺度可以同步作业,令i=start+1,取Wi+1循环执行直到全部计算完毕,记录为单屏多级模式Pstart={单屏多级模式,MapDataBases={Dstart,…,Di},WinSizes={Wstart,…,Wi}},否则令start=i重新执行。
步骤1.2.2.4:双屏模式处理。
若所述显示器模式为双屏模式,则根据所述软件参数中的作业窗体尺寸集与双屏显示器横向尺寸判断相邻尺度的至少两个待更新地图数据库的作业窗体是否可以同步作业,得到第二判断结果;所述双屏显示器横向尺寸等于所述硬件参数中的显示器横向尺寸的二倍。
若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是,则将作业模式记录为双屏多级模式;若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否,则返回步骤1.2.1,以重新确定所述软件参数。
具体地,如图5所示,若步骤1.2.2.2中判定为双屏,则Wstart应小于ScSize,否则应重做步骤1.2.1重新设定WinSizes。令i=start+1,取Wstart与Wi求和得到累加窗体宽度W,判定W与ScSize(此处指双屏显示器横向尺寸)的大小,若小于则表示初始尺度与相邻尺度可以同步作业,取Wi+1循环执行直到全部计算完毕,记录为双屏多级模式Pstart={双屏多级模式,MapDataBases={Dstart,…,Di},WinSizes={Wstart,…,Wi}},否则令start=i重新执行。
步骤1.2.2.5:整合得到作业模式设计方案Plan。
根据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所述作业窗体尺寸集和所述作业模式确定作业模式设计方案。
具体地,执行完毕后,整合步骤1.2.2.3和步骤1.2.2.4结果,得出作业模式设计方案Plan={P1,P2,…,Pj}。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得到的Plan创建待更新的地图数据库多库同步更新工程。
新建多库同步更新工程,加载待更新地图数据库、增量数据库、参考地图三种数据,其中除起始尺度外其他尺度增量数据库为空库,用于存储实时传递的增量数据,参考地图由对应尺度地图数据库通过现有地图模版使用软件制图符号化工具生成,将其作为底图辅助判定。参考地图中可直观地区分国道、高速等道路类型,辅助作业人员判定要素关系。工程中相邻尺度数据库的数量及窗体尺寸根据Plan确定,各窗体以相同中心点和相同比例的方式链接,保证视图同步平移、缩放。
步骤三:起始尺度批量更新。
在步骤二新建的工程中,采用同一片区多库次第更新的方式,先更新起始尺度数据,选定一个区域(通常是当前窗体范围区域)采用批量的方式完成更新,系统同步导出本尺度变化信息并添加到下一尺度增量库中,作为下一尺度更新的增量,依次完成各库同一片区的更新后再取另一片区执行相同流程,直到全域更新完毕。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批量更新流程图,如图6所示,其主要过程如下:
步骤3.1:创建关联关系,即采用要素匹配方法,创建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库中的增量要素与当前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待更新要素的关联关系。
在步骤二创建的工程中,使用空间匹配或属性匹配手段创建增量要素与待更新要素的关联关系并记录为表Trelationship。Trelationship中记录了图层名、增量要素ID、增量类型、匹配要素ID和关联类型,分别表示增量要素所述图层、增量编码、增量要素的类型、与之匹配的待更新要素编码和关联类型(1:1表示存在唯一要素与之匹配,1:0表示无要素与之匹配,1:N表示存在多条要素与之匹配)。表1给出了关联关系表示例,例如表1中第一条记录表示道路图层中ID为1、类型为修改的增量要素存在与之唯一匹配的待更新要素,其ID为10001。
步骤3.2:批量选择数据,即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从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库中批量选择增量要素作为增量选择集,从当前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批量选择待更新要素作为待更新选择集。
在当前视窗中批量选中增量要素和待更新要素分别记为增量选择集Sincre和待更新选择集Sorig。此处,需增补未被选中的关联要素,即分别遍历增量和待更新要素,在Trelationship中找出匹配的要素,判断其是否在选择集中,若不在则加入该选择集。
步骤3.3:创建临时数据库与符号化,即根据所述增量选择集和所述待更新选择集,创建团组式更新临时数据库;所述团组式更新临时数据库中包括:待更新要素类、增量要素类和处理后要素类;所述待更新要素类和所述处理后要素类均由所述待更新选择集中的要素复制得到;所述增量要素类由所述增量选择集中的要素复制得到。
新建团组式更新临时数据库Dtemp,在Dtemp中创建待更新要素类Forig、增量要素类Fincre、处理后要素类Fresult三个要素类,将步骤3.2获取的增量选择Sincre中的要素复制到Fincre中,将步骤3.2获取的待更新选择集Sorig中的要素复制到Forig和Fresult中。同时为直观区分增量要素类型,将新增、修改和删除三种不同类型增量赋不同符号化规则,如将线状增量设为红、绿、蓝三种高反差颜色、粗线型符号。
步骤3.4:要素集完整性检查,即检查所述增量选择集中删除和修改类型增量的匹配要素是否一一存在于所述待更新要素类中,并在所述待更新要素类中的要素缺失时返回步骤3.2,以在所述待更新要素类中增补要素。
检查Sincre中删除、修改类型增量的匹配要素是否一一存于Forig中,若无则需执行步骤3.2添加对应的匹配要素。
步骤3.5:根据增量状态和匹配关系自动预更新,即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和所述增量要素类中的增量状态,对所述处理后要素类进行更新,得到预更新后要素类;所述增量状态包括:新增类型增量、删除类型增量和修改类型增量。
对于新增类型增量,直接存入Fresult中;对于删除类型增量,通过Trelationship在Fresult中找出匹配要素并删除;对于修改类型增量,通过Trelationship在Fresult中找出匹配要素进行几何和属性替换。
步骤3.6:预更新后要素冲突检查与处理,即检查所述预更新后要素类中各要素是否存在冲突;所述冲突包括:几何冲突和属性冲突。
检查要素类Fresult中各要素是否存在冲突:①几何冲突,是指预更新后要素在空间位置上存在不合理情况(主要是重叠),例如某片区多栋房屋拆除后新建了公园,与之对应的就是新建的公园要素为新增要素,被拆除的多栋房屋为删除要素,若提取增量时遗漏了某栋房屋,则预更新后公园要素与本应删除的房屋产生面重叠错误;②属性冲突,是指预更新后要素在属性上存在不一致情况,例如某条县道升级改造为省道的一部分,若处理时未更新属性,则预更新后道路材质等属性与该省道其他部分不一致。存在冲突则需修改Trelationship:调整要素匹配关系、更改增量类型、操作类型。
步骤3.7:应用更新。
若所述预更新后要素类中各要素存在冲突,则对所述关联关系进行修改,并返回步骤3.5;所述修改包括:调整要素匹配关系、更改增量类型和更改操作类型。
若所述预更新后要素类中各要素不存在冲突,则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和所述增量选择集对当前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更新,得到当前尺度的更新后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并确定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
具体地,重复步骤3.5-步骤3.6,直到无冲突,此时Trelationship中要素匹配关系和增量类型正确,遍历Sincre按照Trelationship自动批量更新原数据库,更新时记录要素变化状态(新增、删除和修改),最后清空临时数据库Dtemp
步骤四:增量实时传递。步骤三执行完毕后,将本尺度增量传递同步到相邻尺度。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增量实时传递流程图,如图7所示,其主要过程如下:
步骤4.1:设定同步锁。所述同步锁为若干同步约束条件构成的集合;所述同步约束条件包括:数据集约束、要素类约束、要素属性约束和要素几何约束;所述数据集约束包括:同步的源数据集和相邻数据集约束;所述要素类约束包括:同步的源要素类和相邻要素类约束。
具体地,创建同步约束条件集Csyn={OriData,NearData,OriFc,NearFc,ProCons,GeoCons},从数据集Data、要素类FeatureClass、要素属性FeatureProperty和要素几何FeatueGeomtry四个层级进行约束:OriData和NearData分别表示同步的源数据集和相邻数据集,以字符串形式存储数据集名称;OriFc和NearFc分别表示同步的源要素类和相邻要素类,以字符串形式存储要素类名称;ProCons表示属性约束,记录要素属性值满足的条件,采用SQL语句形式组织,以字符串形式存储;GeoCons表示几何约束,记录查询几何QueryGeomtry和空间关系条件SpatialRel,以字符串形式存储。所有的约束条件集记录为表Tconditions,软件提供Tconditions预设模板,作业人员根据当前作业需要自行调整属性约束、几何约束条件,表2给出了约束条件表示例,第一条记录表示1:5万数据库中满足属性约束(GB=430101 OR GB=430102)和几何约束(与Polygon相交,Polygon一般设置为当前作业窗体范围)的变化道路要素可以实时复制到1:10万数据库道路要素类中。增量传递时遍历Tconditions中的判定条件,传递满足条件的要素,锁定不满足条件的要素。
步骤4.2:设定传递模式。所述传递模式包括:手动选择模式和编辑联动模式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地,更新作业流程分为整体更新和检视调整两个阶段,首先是整体更新阶段,当增量数据库中所有增量全部标记为“已处理”则自动进入检视调整阶段。根据当前作业阶段自动设定传递模式(作业员可手动转换传递模式),对应不同阶段,增量实时传递采用两种模式:手动选择模式支持批量选择要素进行传递,适用于整体更新中变化要素的快速提取和写入;编辑联动模式支持地图数据库中特定要素与相邻尺度地图数据库中对应要素的准同步编辑,适用于检视调整阶段中的细节修整和关系协调。根据所述同步锁和所述传递模式,即可将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实时传递至下一尺度的增量数据库中。
步骤4.3:手动传递模式处理。若步骤4.2设定为手动传递模式,则首先确定需要传递的数据范围,遍历范围中要素判定是否满足Tconditions中约束条件;然后,提取要素变化状态为新增、删除或修改的要素即为增量要素,并对增量要素进行过滤剔除不满足相邻尺度上图条件的要素;最后,对传递的要素进行尺度变换后存入相邻尺度增量数据库。
步骤4.4:编辑联动模式处理。若步骤4.2设定为编辑联动模式,则是在数据整体更新后的图面检视阶段通过目视判读和使用软件工具结合的方式,针对要素几何表达形态是否合理、要素关系是否正确等问题,采用几何修整、属性变更以及要素增补与删除等方式完成细节修整和关系协调。此模式下,监听起始地图数据库特定要素的编辑情况,联动变更相邻尺度地图数据库的对应要素。
步骤五:相邻尺度批量更新。基于步骤四实时传递的增量对相邻尺度数据库采用步骤三所述批量更新方法更新,完毕后,采用步骤四所述增量实时传递方法将增量同步传递到下一尺度,直到工程中所有数据库选定区域更新完毕。重复步骤三、四、五至工程中所有数据库全部区域更新完毕。
步骤六:检查提交。
检查要素身份编码GUID是否唯一(GUID是全局唯一标识符,可作为要素身份编码,在多尺度数据库建设阶段已为所有要素赋GUID值):建立数据库所有要素GUID值的字典,不允许存在两个GUID值相同的要素。检查要素逻辑关系是否满足条件:小比例尺数据集逻辑上是大比例尺数据的子集。若存在问题则重复步骤三、四、五至无误后提交数据。
实施例二
为了执行上述实施例一对应的方法,以实现相应的功能和技术效果,下面提供一种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系统,该系统包括:
地图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硬件参数、软件参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目标增量数据;所述硬件参数包括:显示器数量和显示器横向尺寸;所述软件参数包括:作业窗体尺寸集;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中包括若干个尺度由大到小排列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所述作业窗体尺寸集中的作业窗体尺寸与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中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一一对应;所述目标增量数据由起始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与参考地图数据库对比提取得到。
作业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所述硬件参数和所述软件参数确定作业模式设计方案;所述作业模式设计方案中包括若干个由作业模式、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作业窗体尺寸集构成的三元组;所述作业模式包括:单屏单级模式、单屏多级模式和双屏多级模式。
更新工程创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作业模式设计方案创建多库同步更新工程;所述多库同步更新工程中包括若干个相邻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增量数据库和参考地图;其中,起始尺度的增量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目标增量数据;其他尺度的增量数据库用于存储由上一尺度的增量数据实时传递得到的增量数据;所述参考地图用于为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提供衬底。
地图数据库更新模块,用于将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所述目标增量数据输入至所述多库同步更新工程中,并采用同一片区多库次第更新的方式,逐片区对相邻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进行更新,直到所有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的全部片区均完成更新。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以使电子设备执行实施例一中的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服务器。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一中的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功能:本发明提出的多尺度地图数据同步更新方法,提出了基于软硬件条件的作业模式设计方法和不同尺度地图数据库多库同步更新方法,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配套软件系统,实现了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多库同步更新。
效果:基于软硬件条件的作业模式设计方法,支持动态规划作业任务,制定最优化的作业方案,最大程度地同步更新多个数据库,充分利用资源,极大地缩短作业周期;基于双屏多级模式和增量实时传递模式的同步更新方法,设计了适应不同作业阶段的增量传递模式和多库逐级同步更新的详细流程,在实施层面为同步更新奠定了基础;“预处理-冲突检测-调整应用”的批量更新机制,支持多要素同时更新,极大地提升了更新效率;同步更新软件系统提供丰富的编辑工具、方案设计工具、批量更新工具和要素实时传递工具,满足更新操作的需要。此外,对于其他系列矢量地图数据库或异源地图数据库的更新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社会效益:应用本发明提出的多尺度地图数据同步更新方法,服务于快速供图体系建设,较好地支撑了多尺度地图数据库的更新工作,有效地提高地理信息产品生产效率,提升了地图服务水平与能力,为国家应急地图保障能力建设等重大项目提供支持,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硬件参数、软件参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目标增量数据;所述硬件参数包括:显示器数量和显示器横向尺寸;所述软件参数包括:作业窗体尺寸集;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中包括若干个尺度由大到小排列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所述作业窗体尺寸集中的作业窗体尺寸与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中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一一对应;所述目标增量数据由起始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与参考地图数据库对比提取得到;
根据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所述硬件参数和所述软件参数确定作业模式设计方案;所述作业模式设计方案中包括若干个由作业模式、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作业窗体尺寸集构成的三元组;所述作业模式包括:单屏单级模式、单屏多级模式和双屏多级模式;
根据所述作业模式设计方案创建多库同步更新工程;所述多库同步更新工程中包括若干个相邻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增量数据库和参考地图;其中,起始尺度的增量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目标增量数据;其他尺度的增量数据库用于存储由上一尺度的增量数据实时传递得到的增量数据;所述参考地图用于为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提供衬底;
将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所述目标增量数据输入至所述多库同步更新工程中,并采用同一片区多库次第更新的方式,逐片区对相邻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进行更新,直到所有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的全部片区均完成更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所述硬件参数和所述软件参数确定作业模式设计方案,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硬件参数中的显示器数量确定显示器模式;所述显示器模式包括:单屏模式和双屏模式;
若所述显示器模式为单屏模式,则根据所述软件参数中的作业窗体尺寸集与单屏显示器横向尺寸判断相邻尺度的至少两个待更新地图数据库的作业窗体是否可以同步作业,得到第一判断结果;所述单屏显示器横向尺寸等于所述硬件参数中的显示器横向尺寸;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则将作业模式记录为单屏多级模式;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否,则将作业模式记录为单屏单级模式;
若所述显示器模式为双屏模式,则根据所述软件参数中的作业窗体尺寸集与双屏显示器横向尺寸判断相邻尺度的至少两个待更新地图数据库的作业窗体是否可以同步作业,得到第二判断结果;所述双屏显示器横向尺寸等于所述硬件参数中的显示器横向尺寸的二倍;
若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是,则将作业模式记录为双屏多级模式;若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否,则返回步骤“获取硬件参数、软件参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目标增量数据”,以重新确定所述软件参数;
根据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所述作业窗体尺寸集和所述作业模式确定作业模式设计方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同一片区多库次第更新的方式,逐片区对相邻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进行更新,直到所有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的全部片区均完成更新,具体包括:
从起始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选定任意未更新片区作为目标区域;
从起始尺度开始,根据所述增量数据库对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进行逐库次第更新,直到所有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均完成更新;
返回步骤“从起始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选定任意未更新片区作为目标区域”,直到所有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的全部片区均完成更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从起始尺度开始,根据所述增量数据库对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进行逐库次第更新,直到所有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均完成更新,具体包括:
从起始尺度开始,根据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库对当前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多要素批量更新,得到当前尺度的更新后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并确定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
将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实时传递至下一尺度的增量数据库中,以根据下一尺度的增量数据库对下一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多要素批量更新,直到所有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均完成更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库对当前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多要素批量更新,得到当前尺度的更新后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并确定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具体包括:
采用要素匹配方法,创建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库中的增量要素与当前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待更新要素的关联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从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库中批量选择增量要素作为增量选择集,从当前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批量选择待更新要素作为待更新选择集;
根据所述增量选择集和所述待更新选择集,创建团组式更新临时数据库;所述团组式更新临时数据库中包括:待更新要素类、增量要素类和处理后要素类;所述待更新要素类和所述处理后要素类均由所述待更新选择集中的要素复制得到;所述增量要素类由所述增量选择集中的要素复制得到;
检查所述增量选择集中删除和修改类型增量的匹配要素是否一一存在于所述待更新要素类中,并在所述待更新要素类中的要素缺失时返回步骤“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从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库中的增量要素中批量选择增量要素作为增量选择集,从当前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待更新要素中确定批量选择待更新要素作为待更新选择集”,以在所述待更新要素类中增补要素;
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和所述增量要素类中的增量状态,对所述处理后要素类进行更新,得到预更新后要素类;所述增量状态包括:新增类型增量、删除类型增量和修改类型增量;
检查所述预更新后要素类中各要素是否存在冲突;所述冲突包括:几何冲突和属性冲突;
若所述预更新后要素类中各要素存在冲突,则对所述关联关系进行修改,并返回步骤“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和所述增量要素类中的增量状态,对所述处理后要素类进行更新,得到预更新后要素类”;所述修改包括:调整要素匹配关系、更改增量类型和更改操作类型;
若所述预更新后要素类中各要素不存在冲突,则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和所述增量选择集对当前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更新,得到当前尺度的更新后地图数据库中的所述目标区域,并确定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实时传递至下一尺度的增量数据库中,具体包括:
设定同步锁;所述同步锁为若干同步约束条件构成的集合;所述同步约束条件包括:数据集约束、要素类约束、要素属性约束和要素几何约束;所述数据集约束包括:同步的源数据集和相邻数据集约束;所述要素类约束包括:同步的源要素类和相邻要素类约束;
设定传递模式;所述传递模式包括:手动选择模式和编辑联动模式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所述同步锁和所述传递模式,将当前尺度的增量数据实时传递至下一尺度的增量数据库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查所有尺度的更新后地图数据库中的各要素的身份编码是否唯一以及小尺度的更新后地图数据库在逻辑上是否为大尺度的更新后地图数据库的子集,得到检查结果;
若所述检查结果为否,则返回步骤“将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所述目标增量数据输入至所述多库同步更新工程中,并采用同一片区多库次第更新的方式,逐片区对相邻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进行更新,直到所有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的全部片区均完成更新”;
若所述检查结果为是,则将所有尺度的更新后地图数据库作为最终结果进行提交。
8.一种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图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硬件参数、软件参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目标增量数据;所述硬件参数包括:显示器数量和显示器横向尺寸;所述软件参数包括:作业窗体尺寸集;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中包括若干个尺度由大到小排列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所述作业窗体尺寸集中的作业窗体尺寸与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中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一一对应;所述目标增量数据由起始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与参考地图数据库对比提取得到;
作业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所述硬件参数和所述软件参数确定作业模式设计方案;所述作业模式设计方案中包括若干个由作业模式、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作业窗体尺寸集构成的三元组;所述作业模式包括:单屏单级模式、单屏多级模式和双屏多级模式;
更新工程创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作业模式设计方案创建多库同步更新工程;所述多库同步更新工程中包括若干个相邻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增量数据库和参考地图;其中,起始尺度的增量数据库用于存储所述目标增量数据;其他尺度的增量数据库用于存储由上一尺度的增量数据实时传递得到的增量数据;所述参考地图用于为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提供衬底;
地图数据库更新模块,用于将所述待更新地图数据库集和所述目标增量数据输入至所述多库同步更新工程中,并采用同一片区多库次第更新的方式,逐片区对相邻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进行更新,直到所有尺度的待更新地图数据库的全部片区均完成更新。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
CN202311139118.8A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68812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39118.8A CN116881272B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39118.8A CN116881272B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81272A true CN116881272A (zh) 2023-10-13
CN116881272B CN116881272B (zh) 2023-11-07

Family

ID=88257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39118.8A Active CN116881272B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8127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60604B1 (en) * 2014-12-10 2020-12-0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calable tracking for database udpates according to a secondary index
CN113312369A (zh) * 2021-07-30 2021-08-27 自然资源部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 一种基于唯一标识码的多尺度地图数据库级联更新方法
CN114925076A (zh) * 2022-05-13 2022-08-19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地图数据的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30065823A1 (en) * 2021-08-24 2023-03-02 Twitter, Inc. Updating records in a real-time storage system
CN115859414A (zh) * 2023-02-27 2023-03-28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全球尺度地理信息底图跨坐标系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60604B1 (en) * 2014-12-10 2020-12-0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calable tracking for database udpates according to a secondary index
CN113312369A (zh) * 2021-07-30 2021-08-27 自然资源部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 一种基于唯一标识码的多尺度地图数据库级联更新方法
US20230065823A1 (en) * 2021-08-24 2023-03-02 Twitter, Inc. Updating records in a real-time storage system
CN114925076A (zh) * 2022-05-13 2022-08-19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地图数据的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859414A (zh) * 2023-02-27 2023-03-28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全球尺度地理信息底图跨坐标系使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杜晓 等: ""基础地理信息跨尺度联动更新规则体系研究"", 《测绘通报》, pages 104 - 10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81272B (zh) 2023-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14484A1 (en) Data Preparation User Interface with Configurable Process Flow Elements
RU2406115C2 (ru) Доступ к сложным данным
US749236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and updating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and creating a related neutral file format
US7516139B2 (en) Processing of tree data structures
CN113157665B (zh) 一种智能的多测合一地理信息系统
JP2000155859A (ja) 数値解析用メッシュ生成方法およびメッシュ生成装置
WO2004053633A2 (en) Indexing, rewriting and efficient querying of relations referencing semistructured data
US8108431B1 (en) Two-dimensional data storage system
US5651101A (en) Knowledge base system for setting attribute value derivation data independently from attribute value derivation procedure and shared data management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locking attribute
MacDonald Building a geodatabase
US20030154189A1 (en) Indexing, rewriting and efficient querying of relations referencing spatial objects
CN113094784A (zh)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邻接复杂地下工程参数化建模方法
WO2023241519A1 (zh) Bim构件创建方法、数字设计资源库应用方法和装置
CN113918663A (zh) 一种基于命名规则和缓存机制的知识图谱构的操作方法
CN116881272B (zh) 一种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同步更新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Newell et al. Temporal GIS—modeling the evolution of spatial data in time
Bychkov et al. Methods and tools for automation of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using specifications of database applications
CN113900607A (zh) 一种基于社区的数据大屏可视化系统的构建方法
JPH1091494A (ja) データベース操作プログラムの変換方法および変換装置
Hardy Active Object Techniques for Production of Multiple Map and Geodata Products from a Spatial Database
JPH02287730A (ja) 履歴管理方式
JPH09319629A (ja) データベース設計支援ツール
Kadar Data modeling and relational database design in archaeology
JPH06231194A (ja) 図面管理装置
JPH06290035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設計支援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