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78104A - 空调的除霜方法及装置、空调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的除霜方法及装置、空调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78104A
CN116878104A CN202310858129.5A CN202310858129A CN116878104A CN 116878104 A CN116878104 A CN 116878104A CN 202310858129 A CN202310858129 A CN 202310858129A CN 116878104 A CN116878104 A CN 116878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frequency
compressor
defrosting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581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孝成
熊硕
蔡炜哲
周宙
陆健炜
孟柯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Zhengzho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108581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781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78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781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2Compressor control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调的除霜方法及装置、空调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在确定空调为制热模式且进入除霜模式的情况下,获取空调的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通过调整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以使空调进入第一运行状态,进行第一次除霜;在空调进入第一运行状态后,控制空调的四通阀换向以控制空调进入制冷模式;在空调进入制冷模式后,再次调整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以使空调进入第二运行状态,进行第二次除霜直到空调退出除霜模式,并控制四通阀再次换向以使空调再次进入制热模式。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频率高的阶段停机切换进行除霜会导致除霜周期较长且容易导致压缩机控制失步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的除霜方法及装置、空调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除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的除霜方法及装置、空调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全球能源结构调整,欧洲国家面临能源供需的缺口,冬季采暖成为了欧洲国家政府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同时与天然气密切相关的是发电问题,天然气的短缺会导致电力供应出现紧张,这导致高能效空气源热泵产品的需求加大。对此欧洲、北美针对提高制热能效及超低温制热量出台了不同的补贴政策促进空调低温制热量的提升。为了全面提升低温制热量,除了提高空调的供热能力、减缓结霜以外,还可以通过减少除霜时间来降低无效制热时间。
现有技术中比较常用的是通过调整除霜过程中的逻辑来解决除霜周期长的问题以此来提高舒适性。首先通过检测是否需要除霜,且压缩机频率大于预定频率,则压缩机停机处理,并把空调的工作模式切换为除霜模式,否则是直接切换,并在除霜结束后直接切换为制热模式。可见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是在频率高的阶段停机切换,停机等待高、低压力平衡会导致时间浪费,而且停机后压缩机频率从0HZ升到除霜频率需要较长的周期,也就是说,停机后压缩机再启动后升频到除霜频率的周期会比较长。而且对于变频机来说,除霜结束后直接四通阀换向容易导致压缩机控制失步,易导致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的除霜方法及装置、空调设备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频率高的阶段停机切换进行除霜会导致除霜周期较长且容易导致压缩机控制失步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的除霜方法,包括:在确定空调为制热模式且进入除霜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的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通过调整所述压缩机频率和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以使所述空调进入第一运行状态,进行第一次除霜;在所述空调进入第一运行状态后,控制所述空调的四通阀换向以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制冷模式;在所述空调进入制冷模式后,再次调整所述压缩机频率和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以使所述空调进入第二运行状态,进行第二次除霜直到所述空调退出所述除霜模式,并控制所述四通阀再次换向以使所述空调再次进入所述制热模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的除霜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确定空调为制热模式且进入除霜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的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第一处理模块,用于通过调整所述压缩机频率和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以使所述空调进入第一运行状态,进行第一次除霜;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空调进入第一运行状态后,控制所述空调的四通阀换向以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制冷模式;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空调进入制冷模式后,再次调整所述压缩机频率和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以使所述空调进入第二运行状态,进行第二次除霜直到所述空调退出所述除霜模式,并控制所述四通阀再次换向以使所述空调再次进入所述制热模式。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至少一个通信接口;与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相连接的至少一个总线;与所述至少一个总线相连接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至少一个总线相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空调的除霜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的除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在确定空调为制热模式且进入除霜模式时,通过对变频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的联动控制实现在制热模式下进行除霜,并在制热模式下通过对变频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的联动控制实现对系统高低压差控制实现通阀的切换,进而可以在制冷模式下再次进行除霜,实现了不间断分区交替除霜,即无需空调停机切换,并在退出除霜模式后可以再次进入制热模式。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在提高除霜效率的同时提升了空调的运行性能和舒适性体验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频率高的阶段停机切换进行除霜会导致除霜周期较长且容易导致压缩机控制失步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的除霜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具体示例中的一种空调的除霜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的除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的除霜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101,在确定空调为制热模式且进入除霜模式的情况下,获取空调的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空调只会在制热低温条件下外机才会结霜从而影响空调性能。因此需要在空调进入制热模式时系统方才确定是否要进行除霜。如果某个空间的空调是其他运行模式或者关机状态,则不检测是否需要除霜,以节省程序的运行量。
步骤102,通过调整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以使空调进入第一运行状态,进行第一次除霜;
步骤103,在空调进入第一运行状态后,控制空调的四通阀换向以控制空调进入制冷模式;
步骤104,在空调进入制冷模式后,再次调整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以使空调进入第二运行状态,进行第二次除霜直到空调退出除霜模式,并控制四通阀再次换向以使空调再次进入制热模式。
通过上述步骤101至步骤104可知,在确定空调为制热模式且进入除霜模式时,通过对变频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的联动控制实现在制热模式下进行除霜,并在制热模式下通过对变频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的联动控制实现对系统高低压差控制实现通阀的切换,进而可以在制冷模式下再次进行除霜,实现了不间断分区交替除霜,即无需空调停机切换,并在退出除霜模式后可以再次进入制热模式。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在提高除霜效率的同时提升了空调的运行性能和舒适性体验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频率高的阶段停机切换进行除霜会导致除霜周期较长且容易导致压缩机控制失步的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步骤101中涉及到的确定空调为制热模式且进入除霜模式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11,在空调进入制热模式下,通过设置在空调的冷凝器上的感温包获取外环温度和外管温度;
步骤12,在外环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外管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空调进入除霜模式;或,在外环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外管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温度,则确定空调进入除霜模式;其中,第三预设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
通过上述步骤11和步骤12可知,空调的冷凝器上设置有感温包,如果感温包检测到的温度较低,则说明冷凝器已经结霜了,则需要进入除霜模式。在具体示例中,第一预设温度可以是5℃,第二预设温度可以为﹣2℃,第三预设温度可以是﹣6℃。当然上述预设温度的取值仅仅是举例说明,因为在不同环境下结霜的温度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设置,例如第一预设温度可以是6℃,第二预设温度可以为﹣3℃,第三预设温度可以是﹣7℃,当然第一预设温度可以是4℃,第二预设温度可以为﹣1℃,第三预设温度可以是﹣5℃。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步骤102中涉及到的通过调整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以使空调进入第一运行状态,进行第一次除霜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21,在压缩机频率大于第一预设频率的情况下,降低压缩机频率至第一预设频率,并将电子膨胀阀开度调整至第一预设值以及将四通阀通电和内风机转速降低到最低风档,以对空调进行除霜;
对此,在具体示例中,该第一预设频率可以是60Hz,第二预设频率可以是30Hz。当然上述第一预设频率和第二预设频率的取值仅仅是举例说明,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设置,例如该第一预设频率可以是55Hz或65Hz,第二预设频率可以是25Hz或35Hz。此外,第一预设值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设置,例如第一预设值为400步,也可以450步,也可以是电子膨胀阀达到全开状态的开度(例如全开状态为480步)。但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值是尽量设置到大一点,且接近于全开状态的开度以便在向内机提供热量的同时对冷凝器进行除霜。
在压缩机频率大于第一预设频率时,表明压缩机正在高频运行,因此,空调的高、低压压差较大,四通阀换向阻力大。在本申请中需要通过降低压缩机频率以降低高、低压压差,为四通阀换向作前期准备。另外,需要将膨胀阀开度开大,可以达到全开状态,以便在向内机提供热量的同时对冷凝器进行除霜,高温冷媒从冷凝器出口进入冷凝器。内风机转速降低到最低风档,既保证系统压力不会过高,也可以减少内机热量散失过大,影响室外换热效果。
步骤22,在压缩机频率小于第一预设频率,且大于第二预设频率的情况下,维持压缩机频率不变,并将电子膨胀阀开度调整至第一预设值以及将四通阀通电和内风机转速降低到最低风档,以对空调进行除霜;
在在压缩机频率小于第一预设频率,且大于第二预设频率时,表明压缩机正在中频运行,此时空调的高、低压压差中等,四通阀换向阻力中等,但也要将膨胀阀开度开大,可以达到全开状态,以便在向内机提供热量的同时对冷凝器进行除霜。
步骤23,在压缩机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的情况下,维持压缩机频率不变以及维持电子膨胀阀当前开度并将四通阀通电和内风机转速降低到最低风档,以对空调进行除霜。
在压缩机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时,表明压缩机正在低频运行,除霜效果差,此时空调的高、低压压差较小,四通阀换向阻力小。无需对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进行调整,直接为四通阀换向除霜做准备即可。
对于上述步骤21和步骤23可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次除霜过程中通过调整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以控制系统的高低压差,在不停压缩机的提前下对四通阀进行换向处理,减少压缩机降频、升频时间,缩短除霜过程的时间,提高除霜效率,而且还提高整机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步骤104中涉及到的再次调整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以使空调进入第二运行状态,进行第二次除霜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将压缩机频率调整至第三预设频率,并将电子膨胀阀开度至第二预设阈值以使空调进入第二运行状态,进行第二次除霜。
对此,在具体示例中,第三预设频率可以是90Hz,第二预设阈值可以为250步。当然上述第三预设频率和第二预设阈值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设置,但由于是在制冷模式进行除霜,因此上述第三预设频率在实际需求要比第一预设频率高,第二预设阈值要比第一预设阈值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次除霜完成后,在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均在调整完之后需要稳定运行一定时间,例如7s,8s等,再进行四通阀换向。因为在通过第一次除霜后,对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调整后,系统高、低压压差此时较小,四通阀换向阻力小,因此可以直接进行四通阀正常换向处理,进入制冷模式进行第二次除霜。在第二次除霜过程中在外环温度和外管温度满足以下之一,则可以退出除霜模式:外环温度≥-5℃且外管温度>10℃,或外环温度<-5℃且外管温度>6℃。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步骤104中涉及到的控制四通阀再次换向以使空调再次进入制热模式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31,获取空调的蒸发器温度和冷凝器温度,并基于蒸发器温度确定蒸发压力以及基于冷凝器温度确定冷凝压力;
步骤32,获取蒸发压力与冷凝压力的压力差与预设压差值的比较结果;
步骤33,根据比较结果再次调整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以使空调进入第三运行状态,并再次控制四通阀再次换向以使空调再次进入制热模式。
通过上述步骤31至步骤33可知,当检测到退出除霜条件后,对蒸发器温度和冷凝器温度进行检测,进而获得对应的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根据高、低压压差进行判定,对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进行控制,待高、低压压差在预定范围内后,再进行四通阀换向,换向完成后再调整压缩机频率和四通阀开度要目标值。
对于上述步骤33中涉及到的根据比较结果再次调整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以使空调进入第三运行状态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41,在比较结果指示压力差小于或等于预设压差值的情况下,将压缩机频率调整至目标频率,且将膨胀阀开度调整至目标开度,并控制空调的内风机运转以使空调进入第三运行状态,其中,目标频率和目标开度为空调进入制热模式所需的压缩机频率和膨胀阀开度;
可见,该目标频率和目标开度为空调进入制热模式所需的压缩机频率和膨胀阀开度,即在具体示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设置,不同环境下在制热模式下的所需的压缩机频率和膨胀阀开度不同。另外,预设压差在具体示例中可以是2Mpa,这也仅仅是示例,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此外,此时表明空调内部的高、低压压差较小,四通阀换向阻力小,可以直接进行四通阀正常换向处理。四通阀换向完成后,正式退出除霜,转入正常的制热模式。压缩机频率调整到目标频率,膨胀阀开度调整到目标开度,内风机按照程序进行运转,快速为室内侧提供供热。
步骤42,在比较结果指示压力差大于预设压差值的情况下,如果压缩机频率大于第一预设频率,则降低压缩机频率至第一预设频率,并控制空调的内风机停止运转以使空调进入第三运行状态,并将电子膨胀阀开度调整至第一预设值;
如果比较结果指示压力差大于预设压差值且压缩机频率大于第一预设频率,则表明系统高、低压压差较大,四通阀换向阻力大。因此需要降低频率以降低高、低压压差,为四通阀换向作前期准备。此外,还需要将膨胀阀开度开大,可以达到全开状态,以便快速降低高、低压压差。内风机转速停止运转,防止内机吹冷风,降低舒适性。
步骤43,在比较结果指示压力差大于预设压差值的情况下,如果压缩机频率小于第一预设频率,且大于第二预设频率,则维持压缩机频率不变,并将电子膨胀阀开度调整至第一预设值,并控制空调的内风机停止运转以使空调进入第三运行状态。
如果比较结果指示压力差大于预设压差值且压缩机频率小于第一预设频率且大于第二预设频率,则表明系统高、低压压差中等,四通阀换向阻力中等。压缩机频率无需调整,以便退出正式除霜后,可以缩短升频时间。此外,还需要将膨胀阀开度开大,可以达到全开状态,以便快速降低高、低压压差,为四通阀换向作前期准备。内风机转速停止运转,防止内机吹冷风,降低舒适性。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举例说明,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不间断分区交替除霜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201,判断房间内空调的运行模式,如果是制热模式,则进行下一步骤202,否则遵循用户手动制定的模式运行。
步骤202,获取空调室外机冷凝器的管温,判定当前系统是否需要进入除霜模式,如需要则进入下一步骤203。
步骤203,如果系统判定进入除霜模式,则获取压缩机频率和膨胀阀开度信息;把当前频率与预定的频率进行比较。
对于该步骤203具体包括如下几个过程:
a:若压缩机频率T1>第一预定频率(例如60HZ),则压缩机频率快速降低到第一预定频率,膨胀阀开度开大(膨胀阀开度开大到480步),达到全开状态,四通阀得电,内风机转速降低到最低风档。
b:若第二预定频率(例如30HZ)<压缩机频率T1≤第一预定频率(例如60HZ),则压缩机频率维持不变,膨胀阀开度开大(膨胀阀开度开大到480步),达到全开状态,四通阀得电,内风机转速降低到最低风档。
c:若压缩机频率T1≤第二预定频率(例如30HZ),压缩机频率、膨胀阀开度维持不变,四通阀得电,内风机转速降低到最低风档。
步骤204,各负载达到目标后,稳定运行一段时间(例如:7s),四通阀掉电,完成换向。
步骤205,四通阀换向完成后,压缩机频率快速升高到除霜设定频率,膨胀阀开度调整到除霜设定开度,内风机停止运转。
步骤206,判断空调是否退出除霜模式,如果可以退出,则进行下一步骤,否则继续制冷除霜模式运行。
步骤207,获取蒸发器温度和冷凝器温度,以得到对应的蒸发压力Pa和冷凝压力Pb。
步骤208,根据高、低压力值计算压差:Pb-Pa≤预设值(例如2Mpa),判断差压是否低于预设值,以确定系统运行状态。
对于该步骤208包括如下几个过程:
a:若Pb-Pa≤预设值,则压四通阀得电,压缩机频率调整到目标频率,膨胀阀开度调整到目标开度,内风机运转。
b:若不满足Pb-Pa≤预设值条件,则对压缩机频率进行判定,如果压缩机频率T1>第一预定频率,则压缩机频率快速降低到第一预定频率,膨胀阀开度开大,达到全开状态,内风机转速停止运转。
c:若不满足Pb-Pa≤预设值条件,则对压缩机频率进行判定,如果第二预定频率<压缩机频率T1≤第一预定频率,则压缩机频率维持不变,膨胀阀开度开大,达到全开状态,内风机转速停止运转。
通过上述步骤201至步骤208可知,该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不间断分区交替除霜方式,该除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通过对压缩机频率进行判定,根据判定的结果对压缩机频率进行降频或者维持处理,同时电子膨胀阀全开,控制内机风档降低为低风档,在持续提供热量的同时对冷凝器进行除霜处理。第二阶段,四通阀换向,控制内机风机停机处理,压缩机频率快速升高到除霜频率,进行制冷除霜。第三阶段,当检测到退出除霜条件后,对蒸发器温度和冷凝器温度进行检测,并通过查表得出对应的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根据高、低压压差进行判定,对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进行控制,待高、低压压差在预定范围内后,再进行四通阀换向,换向完成后再调整压缩机频率和四通阀开度要目标值。
基于该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除霜方法,通过对变频压缩机频率、电子膨胀阀开度以及四通阀的联动控制,实现冷凝器的分区交替除霜,提高除霜效率。此外,在除霜过程中通过控制系统的高低压差,在不停压缩机的提前下对四通阀进行换向处理,减少压缩机降频、升频时间,缩短除霜过程的时间,提高除霜效率,同时提高整机的可靠性。而且在四通阀换向转制冷除霜前,维持制热模式,在冲霜的同时给室内侧提供热量,降低除霜导致的房间温度波动,提高舒适性体验。
对应于上述图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的除霜装置,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302,用于在确定空调为制热模式且进入除霜模式的情况下,获取空调的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
第一处理模块304,用于通过调整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以使空调进入第一运行状态,进行第一次除霜;
控制模块306,用于在空调进入第一运行状态后,控制空调的四通阀换向以控制空调进入制冷模式;
第二处理模块308,用于在空调进入制冷模式后,再次调整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以使空调进入第二运行状态,进行第二次除霜直到空调退出除霜模式,并控制四通阀再次换向以使空调再次进入制热模式。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在确定空调为制热模式且进入除霜模式时,通过对变频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的联动控制实现在制热模式下进行除霜,并在制热模式下通过对变频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的联动控制实现对系统高低压差控制实现通阀的切换,进而可以在制冷模式下再次进行除霜,实现了不间断分区交替除霜,即无需空调停机切换,并在退出除霜模式后可以再次进入制热模式。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在提高除霜效率的同时提升了空调的运行性能和舒适性体验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频率高的阶段停机切换进行除霜会导致除霜周期较长且容易导致压缩机控制失步的问题。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处理模块进一步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压缩机频率大于第一预设频率的情况下,降低压缩机频率至第一预设频率,并将电子膨胀阀开度调整至第一预设值以及将四通阀通电和内风机转速降低到最低风档,以对空调进行除霜;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在压缩机频率小于第一预设频率,且大于第二预设频率的情况下,维持压缩机频率不变,并将电子膨胀阀开度调整至第一预设值以及将四通阀通电和内风机转速降低到最低风档,以对空调进行除霜;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在压缩机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的情况下,维持压缩机频率不变以及维持电子膨胀阀当前开度并将四通阀通电内风机转速降低到最低风档,以对空调进行除霜。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处理模块进一步可以包括: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将压缩机频率调整至第三预设频率,并将电子膨胀阀开度至第二预设阈值以使空调进入第二运行状态,进行第二次除霜。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处理模块进一步可以包括:第四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空调的蒸发器温度和冷凝器温度,并基于蒸发器温度确定蒸发压力以及基于冷凝器温度确定冷凝压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蒸发压力与冷凝压力的压力差与预设压差值的比较结果;第五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比较结果再次调整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以使空调进入第三运行状态,并再次控制四通阀再次换向以使空调再次进入制热模式。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五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处理子单元,用于在比较结果指示压力差小于或等于预设压差值的情况下,将压缩机频率调整至目标频率,且将膨胀阀开度调整至目标开度,并控制空调的内风机运转以使空调进入第三运行状态,其中,目标频率和目标开度为空调进入制热模式所需的压缩机频率和膨胀阀开度;第二处理子单元,用于在比较结果指示压力差大于预设压差值的情况下,如果压缩机频率大于第一预设频率,则降低压缩机频率至第一预设频率,并控制空调的内风机停止运转以使空调进入第三运行状态,并将电子膨胀阀开度调整至第一预设值;第三处理子单元,用于在比较结果指示压力差大于预设压差值的情况下,如果压缩机频率小于第一预设频率,且大于第二预设频率,则维持压缩机频率不变,并将电子膨胀阀开度调整至第一预设值,并控制空调的内风机停止运转以使空调进入第三运行状态。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空调进入制热模式下,通过设置在空调的冷凝器上的感温包获取外环温度和外管温度;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外环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外管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空调进入除霜模式。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在空调进入制热模式下,通过设置在空调的冷凝器上的感温包获取外环温度和外管温度;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外环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外管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温度,则确定空调进入除霜模式;其中,第三预设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处理器411、通信接口412、存储器413和通信总线414,其中,处理器411,通信接口412,存储器413通过通信总线41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41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411,用于执行存储器41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除霜方法,其所起到的作用也是类似的,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除霜方法的步骤。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的除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确定空调为制热模式且进入除霜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的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
通过调整所述压缩机频率和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以使所述空调进入第一运行状态,进行第一次除霜;
在所述空调进入第一运行状态后,控制所述空调的四通阀换向以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制冷模式;
在所述空调进入制冷模式后,再次调整所述压缩机频率和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以使所述空调进入第二运行状态,进行第二次除霜直到所述空调退出所述除霜模式,并控制所述四通阀再次换向以使所述空调再次进入所述制热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调整所述压缩机频率和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以使所述空调进入第一运行状态,进行第一次除霜包括:
在所述压缩机频率大于第一预设频率的情况下,降低所述压缩机频率至所述第一预设频率,并将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调整至第一预设值以及将所述四通阀通电和内风机转速降低到最低风档,以对所述空调进行除霜;
在所述压缩机频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频率,且大于第二预设频率的情况下,维持所述压缩机频率不变,并将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调整至所述第一预设值以及将所述四通阀通电和内风机转速降低到最低风档,以对所述空调进行除霜;
在所述压缩机频率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频率的情况下,维持所述压缩机频率不变以及维持所述电子膨胀阀当前开度并将所述四通阀通电内风机转速降低到最低风档,以对所述空调进行除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次调整所述压缩机频率和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以使所述空调进入第二运行状态,进行第二次除霜包括:
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至第三预设频率,并将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至第二预设阈值以使所述空调进入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以进行第二次除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四通阀再次换向以使所述空调再次进入所述制热模式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的蒸发器温度和冷凝器温度,并基于所述蒸发器温度确定蒸发压力以及基于所述冷凝器温度确定冷凝压力;
获取所述蒸发压力与所述冷凝压力的压力差与预设压差值的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再次调整所述压缩机频率和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以使所述空调进入第三运行状态,并再次控制所述四通阀再次换向以使所述空调再次进入所述制热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再次调整所述压缩机频率和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以使所述空调进入第三运行状态,包括:
在所述比较结果指示所述压力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压差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压缩机频率调整至目标频率,且将所述膨胀阀开度调整至目标开度,并控制所述空调的内风机运转以使所述空调进入所述第三运行状态,其中,所述目标频率和所述目标开度为所述空调进入所述制热模式所需的压缩机频率和膨胀阀开度;
在所述比较结果指示所述压力差大于所述预设压差值的情况下,如果所述压缩机频率大于第一预设频率,则降低所述压缩机频率至所述第一预设频率,并控制所述空调的内风机停止运转以使所述空调进入所述第三运行状态,并将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调整至第一预设值;
在所述比较结果指示所述压力差大于所述预设压差值的情况下,如果所述压缩机频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频率,且大于第二预设频率,则维持所述压缩机频率不变,并将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调整至所述第一预设值,并控制所述空调的内风机停止运转以使所述空调进入所述第三运行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空调为制热模式且进入除霜模式,包括:
在所述空调进入制热模式下,通过设置在所述空调的冷凝器上的感温包获取外环温度和外管温度;
在所述外环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外管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空调进入除霜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空调为制热模式且进入除霜模式,包括:
在所述空调进入制热模式下,通过设置在所述空调的冷凝器上的感温包获取外环温度和外管温度;
在所述外环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外管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空调进入除霜模式;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温度低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8.一种空调的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确定空调为制热模式且进入除霜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的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开度;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通过调整所述压缩机频率和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以使所述空调进入第一运行状态,进行第一次除霜;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空调进入第一运行状态后,控制所述空调的四通阀换向以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制冷模式;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空调进入制冷模式后,再次调整所述压缩机频率和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以使所述空调进入第二运行状态,进行第二次除霜直到所述空调退出所述除霜模式,并控制所述四通阀再次换向以使所述空调再次进入所述制热模式。
9.一种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CN202310858129.5A 2023-07-12 2023-07-12 空调的除霜方法及装置、空调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8781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8129.5A CN116878104A (zh) 2023-07-12 2023-07-12 空调的除霜方法及装置、空调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8129.5A CN116878104A (zh) 2023-07-12 2023-07-12 空调的除霜方法及装置、空调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78104A true CN116878104A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54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58129.5A Pending CN116878104A (zh) 2023-07-12 2023-07-12 空调的除霜方法及装置、空调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7810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8248B (zh) 直流变频压缩机回油的控制方法
KR101471813B1 (ko) 열원 시스템
CN108302651B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室外机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CN109297151A (zh) 空调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系统
JP2015068567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2212467B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机组
US10753658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3639416A (zh) 变频空调的控制方法
JP2012202581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8025901A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21223530A1 (zh) 变频空调的控制方法
JP2014074564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6194526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551789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6878104A (zh) 空调的除霜方法及装置、空调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401851B (zh) 空调器系统以及空调器系统不停机除霜的控制方法
US20210341193A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N107023917B (zh) 空调冰箱一体机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12984713B (zh) 一种多压机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
AU2018309957A1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1219818B (zh) 空调系统、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4322220A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542227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190302A1 (ja) 空気調和機
JP2020041712A (ja) 複合熱源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14

Address after: No. 6 Fengxiang Street,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450011

Applicant after: GREE ELECTRIC APPLIANCE (ZHENGZHOU)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pplicant after: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Address before: 519070 office 608, No. 108, Huitong Third Road, Hengqin New District, Zhuhai,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