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2220A -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22220A
CN114322220A CN202111524896.XA CN202111524896A CN114322220A CN 114322220 A CN114322220 A CN 114322220A CN 202111524896 A CN202111524896 A CN 202111524896A CN 114322220 A CN114322220 A CN 114322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torage module
mode
compressor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248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22220B (zh
Inventor
张仕强
陈敏
何卫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15248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222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22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2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22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22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装置通过在压缩机过输出时,控制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并在室内需求能力和蓄能模块能量转化损失量之和,小于等于蓄能模块存储能量时,控制所述蓄能模块代替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实现在空气调节装置低负荷运行、压缩机过输出情况下,通过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避免因过输出导致的能量浪费和压缩机频繁启停的问题,用户体验好、满意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蓄能式空调机组,在常规的空调系统部件中,增加蓄能模块。该机组制冷剂既可以不通过蓄能模块进行单纯的制冷或制热运行,也可通过蓄能模块进行制冷蓄冷或制热蓄能运行。在负荷需求小导致压缩机频繁启停或者压缩机处于低频段的低效率点运转时,单纯的制冷或制热运行,切换为制冷蓄冷或制热蓄能运行,通过蓄能模块存储能量,提高压缩机运行频率,一方面避免压缩机的频繁启停,另一方面避开压缩机的低效率点。当通过制冷蓄冷或制热蓄能运行导致压缩机运行频率达到上限频率点时,切换为单纯的制冷或制热运行,从而降低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该方案,将蓄能模块作为能量的中转,使压缩机维持在高效频率点运转。但是该控制方式,并未发挥压缩机过输出(过输出指的是压缩机的输出能力大于了室内侧的需求能力)时通过蓄能模块存储能量的利用价值。此外,即使处于运行频率的高效点运转,但相较更低频的运行,仍具有改善压缩机运行能耗的空间。
相关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蓄能式空调机组,在制热运行时,通过蓄能模块储存能量,在除霜运转时进行蓄能的利用。
该方案,从制热蓄能用于除霜的角度发挥了蓄能模块的利用价值。但未能从多联机普遍存在过输出的角度进行蓄能价值的运用。目前,多联机在低负荷控制时,存在过输出的问题,同时风冷换热存在换热效率低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调节装置低负荷运行时,存在过输出能量浪费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四通阀,还包括:
蓄能模块,其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的液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四通阀相连;
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压缩机过输出时,控制所述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并在室内需求特征值小于等于蓄能模块存储能量时,控制所述蓄能模块代替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
所述室内需求特征值包括:预设时段内室内需求能力的积分值与预设时段内蓄能模块能量转化损失量的积分值之和。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电子膨胀阀,及,控制阀;
所述蓄能模块,其一端通过蓄能电子膨胀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的液管连接,另一端通过控制阀与所述四通阀相连。
优选地,所述控制阀包括:
第一控制阀,一端与所述蓄能模块相连,另一端与四通阀的第一端口相连;
第二控制阀,一端与所述蓄能模块相连,另一端与四通阀的第二端口相连;所述第二端口还与压缩机的排气管相连;
第三控制阀,一端与所述蓄能模块相连,另一端与四通阀的第三端口相连。
优选地,所述装置,至少包括:
空调,和/或,新风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四通阀,包括:
在所述压缩机过输出时,控制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
在室内需求特征值小于等于蓄能模块存储能量时,控制所述蓄能模块代替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所述室内需求特征值包括:预设时段内室内需求能力的积分值与预设时段内蓄能模块能量转化损失量的积分值之和;
所述蓄能模块,其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的液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四通阀相连。
优选地,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制热模式,和/或,制冷模式,其中,
所述制冷模式至少包括:常规制冷模式、制冷蓄冷模式、制冷释冷模式;
所述制热模式至少包括:常规制热模式、制热蓄热模式、制热释热模式。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开机后,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入常规模式,所述常规模式包括:常规制冷模式,或者,常规制热模式;
在常规模式下运行预设时长后,判断当前压缩机频率是否达到常规模式下的最低值,若是,比较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与室内需求能力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否则,继续维持所述常规模式。
优选地,所述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包括:
若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室内需求能力,维持所述常规模式;
若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室内需求能力与室内需求能力波动调整量之和,进入制冷蓄冷模式或者制热蓄热模式;
若室内需求能力<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室内需求能力与室内需求能力波动调整量之和,维持当前运行模式;所述当前运行模式包括:常规模式、制冷蓄冷模式,或者,制热蓄热模式。
优选地,所述控制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具体为:
在制冷蓄冷模式或者制热蓄热模式下,控制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
和/或,
所述控制所述蓄能模块代替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具体为:
在制冷释冷模式或者制热释热模式下,控制所述蓄能模块代替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储能模块是否储满能量;
在所述储能模块储满能量,且,室内需求能力和蓄能模块能量转化损失量之和,小于等于蓄能模块存储能量时,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入制冷释冷模式或者制热释热模式。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储能模块储满能量,且,室内需求能力和蓄能模块能量转化损失量之和,大于蓄能模块存储能量时,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退出制冷释冷模式或者制热释热模式,进入常规模式。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制冷释冷模式下,若当前压缩机的排气高压Pp小于常规模式下压缩机最低频率对应的极限排气高压P0,降低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否则,维持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
在制热释热模式下,维持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并比较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与室内需求能力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
优选地,在降低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后,还包括:
判断当前室内换热效果是否合格,若合格,继续降低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若不合格,恢复至当前调整前的运行频率;
所述判断当前室内换热效果是否合格,包括:
若压缩机的出管温度与进管温度的温差≤阈值温差,则判定为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和/或,
若室内出风温度≤阈值温度,则判定为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
优选地,所述控制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包括:
在制冷蓄冷模式下,控制蓄能电子膨胀阀、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关闭,以使流经压缩机的制冷剂,通过室外换热器冷凝后经过室外电子膨胀阀分为两路:一路经过室内换热器进行换热,另一路经过蓄能电子膨胀阀进入蓄能模块后,制冷剂在蓄能模块中蒸发,将冷量转移至蓄能模块后,通过第一控制阀与经过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制冷剂进行混合后,返回至压缩机吸气侧;或者,
在制热蓄热模式下,控制蓄能电子膨胀阀、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关闭,以使流经压缩机的制冷剂,分为两路:一路经过室内换热器进行换热,另一路经过第一控制阀进入蓄能模块后,制冷剂在蓄能模块中冷凝,将热量转移至蓄能模块后,通过蓄能电子膨胀阀与经过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制冷剂进行混合后,进入室外换热器,然后再返回至压缩机吸气侧。
优选地,所述控制所述蓄能模块代替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包括:
在制冷释冷模式下,控制蓄能电子膨胀阀、第二控制阀开启,第一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关闭,以使流经压缩机的制冷剂,通过第二控制阀进入蓄能模块冷凝后,经蓄能电子膨胀阀进入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然后再返回至压缩机吸气侧;或者,
在制热释热模式下,蓄能电子膨胀阀、第三控制阀开启,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关闭,以使流经压缩机的制冷剂经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经蓄能电子膨胀阀进入到蓄能模块中进行蒸发,然后通过第三控制阀返回至压缩机吸气侧。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常规制冷模式,和/或,常规制热模式下,控制蓄能电子膨胀阀、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关闭,以使制冷剂不流经所述蓄能模块。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压缩机过输出时,控制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并在室内需求能力和蓄能模块能量转化损失量之和,小于等于蓄能模块存储能量时,控制所述蓄能模块代替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实现在空气调节装置低负荷运行、压缩机过输出情况下,通过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避免因过输出导致的能量浪费和压缩机频繁启停的问题,用户体验好、满意度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制冷蓄冷工作模式下的制冷剂流向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制热蓄热工作模式下的制冷剂流向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制冷释冷工作模式下的制冷剂流向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制热释热工作模式下的制冷剂流向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常规制冷工作模式下的制冷剂流向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常规制热工作模式下的制冷剂流向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实施例一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
室内换热器6、室外换热器3、压缩机1、四通阀2,还包括:
蓄能模块7,其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和室内换热器6的液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四通阀2相连;
控制器(附图中未示出),用于在所述压缩机1过输出时,控制所述蓄能模块7存储过输出的能量,并在室内需求特征值小于等于蓄能模块存储能量时,控制所述蓄能模块7代替室外换热器3进行换热;
所述室内需求特征值包括:预设时段内室内需求能力的积分值与预设时段内蓄能模块能量转化损失量的积分值之和。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空调,和/或,新风机。
所述预设时段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设定,也可以根据历史经验值进行设定,也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设定,例如,设定为3秒、1分钟等。
在具体实践中,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还可以包括:
电子膨胀阀8,及,控制阀;
所述蓄能模块7,其一端通过蓄能电子膨胀阀8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和室内换热器6的液管连接,另一端通过控制阀与所述四通阀2相连。
具体地,所述控制阀包括:
第一控制阀9,一端与所述蓄能模块7相连,另一端与四通阀2的E端口相连;
第二控制阀10,一端与所述蓄能模块7相连,另一端与四通阀2的D端口相连;所述D端口还与压缩机的排气管相连;
第三控制阀11,一端与所述蓄能模块7相连,另一端与四通阀2的S端口相连。
具体地,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制热模式,和/或,制冷模式,其中,
所述制冷模式至少包括:常规制冷模式、制冷蓄冷模式、制冷释冷模式;
所述制热模式至少包括:常规制热模式、制热蓄热模式、制热释热模式。
参见图2,在制冷蓄冷模式下,控制蓄能电子膨胀阀8、第一控制阀9开启,第二控制阀10、第三控制阀11关闭,以使流经压缩机的制冷剂,通过室外换热器3冷凝后经过室外电子膨胀阀4分为两路:一路经过室内换热器6进行换热,另一路经过蓄能电子膨胀阀8进入蓄能模块7后,制冷剂在蓄能模块7中蒸发,将冷量转移至蓄能模块7后,通过第一控制阀9与经过室内换热器6换热后的制冷剂进行混合后,返回至压缩机1吸气侧。
参见图3,在制热蓄热模式下,控制蓄能电子膨胀阀8、第一控制阀9开启,第二控制阀10、第三控制阀11关闭,以使流经压缩机的制冷剂,分为两路:一路经过室内换热器6进行换热,另一路经过第一控制阀9进入蓄能模块7后,制冷剂在蓄能模块7中冷凝,将热量转移至蓄能模块7后,通过蓄能电子膨胀阀8与经过室内换热器6换热后的制冷剂进行混合后,进入室外换热器3,然后再返回至压缩机1吸气侧。
参见图4,在制冷释冷模式下,控制蓄能电子膨胀阀8、第二控制阀10开启,第一控制阀9、第三控制阀11关闭,以使流经压缩机1的制冷剂,通过第二控制阀10进入蓄能模块7冷凝后,经蓄能电子膨胀阀8进入到室内换热器6换热后,然后再返回至压缩机1吸气侧。
参见图5,在制热释热模式下,蓄能电子膨胀阀8、第三控制阀11开启,第一控制阀9、第二控制阀10关闭,以使流经压缩机1的制冷剂经室内换热器6换热后,经蓄能电子膨胀阀8进入到蓄能模块7中进行蒸发,然后通过第三控制阀11返回至压缩机1吸气侧。
参见图6,在常规制冷模式,和/或,参见图7,常规制热模式下,控制蓄能电子膨胀阀8、第一控制阀9、第二控制阀10、第三控制阀11关闭,以使制冷剂不流经所述蓄能模块。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压缩机过输出时,控制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并在室内需求能力和蓄能模块能量转化损失量之和,小于等于蓄能模块存储能量时,控制所述蓄能模块代替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实现在空气调节装置低负荷运行、压缩机过输出情况下,通过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避免因过输出导致的能量浪费和压缩机频繁启停的问题,用户体验好、满意度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存储了过输出能量的蓄能模块,制冷释冷模式下及制热释热模式下,取代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利用蓄能模块中的储能介质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取代了现有的风冷换热,提升了换热效率,实现了过输出能量的回收与高效利用。
实施例二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室内换热器6、室外换热器3、压缩机1、四通阀2,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在所述压缩机过输出时,控制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
步骤S12、在室内需求特征值小于等于蓄能模块存储能量时,控制所述蓄能模块代替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所述室内需求特征值包括:预设时段内室内需求能力的积分值与预设时段内蓄能模块能量转化损失量的积分值之和;
参见图1,所述蓄能模块7,其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和室内换热器6的液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四通阀2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空调,和/或,新风机。
所述预设时段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设定,也可以根据历史经验值进行设定,也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设定,例如,设定为3秒、1分钟等。
在具体实践中,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制热模式,和/或,制冷模式,其中,
所述制冷模式至少包括:常规制冷模式、制冷蓄冷模式、制冷释冷模式;
所述制热模式至少包括:常规制热模式、制热蓄热模式、制热释热模式。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开机后,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入常规模式,所述常规模式包括:常规制冷模式,或者,常规制热模式;
在常规模式下运行预设时长后,判断当前压缩机频率是否达到常规模式下的最低值,若是,比较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Qm与室内需求能力Qn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否则,继续维持所述常规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开机后,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入常规模式,根据用户设定进行确定。例如,若开机后,用户设定目标模式为制热模式,那么就进入常规制热模式;若开机后,用户设定目标模式为制冷模式,那么就进入常规制冷模式。
具体地,所述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包括:
若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Qm≤室内需求能力Qn,维持所述常规模式;
若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Qm≥室内需求能力Qn与室内需求能力波动调整量ΔQ1之和,进入制冷蓄冷模式或者制热蓄热模式;
若室内需求能力Qn<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Qm<室内需求能力Qn与室内需求能力波动调整量ΔQ1之和,维持当前运行模式;所述当前运行模式包括:常规模式、制冷蓄冷模式,或者,制热蓄热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Qm为当前压缩机运行频率所能够提供的制冷负荷量或制热负荷量。ΔQ1作为室内需求能力波动调整量,可以避免在能力波动时频繁切换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
若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Qm≥室内需求能力Qn与室内需求能力波动调整量ΔQ1之和,进入制冷蓄冷模式或者制热蓄热模式,具体为:
若开机后用户设定的目标模式为制热模式,那么就进入制热蓄热模式;
若开机后用户设定的目标模式为制冷模式,那么就进入制冷蓄冷模式。
若室内需求能力Qn<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Qm<室内需求能力Qn与室内需求能力波动调整量ΔQ1之和,维持当前运行模式,具体为:
若当前为制热蓄热模式,且,室内需求能力Qn<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Qm<室内需求能力Qn与室内需求能力波动调整量ΔQ1之和,那么就进入制热蓄热模式;
若当前为制冷蓄冷模式,且,室内需求能力Qn<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Qm<室内需求能力Qn与室内需求能力波动调整量ΔQ1之和,那么就进入制冷蓄冷模式;
若当前为常规制热模式,且,室内需求能力Qn<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Qm<室内需求能力Qn与室内需求能力波动调整量ΔQ1之和,那么就进入常规制热模式;
若当前为常规制冷模式,且,室内需求能力Qn<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Qm<室内需求能力Qn与室内需求能力波动调整量ΔQ1之和,那么就进入常规制冷模式。
在具体实践中,所述控制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具体为:
在制冷蓄冷模式或者制热蓄热模式下,控制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
和/或,
所述控制所述蓄能模块代替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具体为:
在制冷释冷模式或者制热释热模式下,控制所述蓄能模块代替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储能模块是否储满能量;
在所述储能模块储满能量,且,室内需求能力和蓄能模块能量转化损失量之和,小于等于蓄能模块存储能量时,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入制冷释冷模式或者制热释热模式。
在所述储能模块储满能量,且,室内需求能力和蓄能模块能量转化损失量之和,大于蓄能模块存储能量时,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退出制冷释冷模式或者制热释热模式,进入常规模式。
在制冷释冷模式下,若当前压缩机的排气高压Pp小于常规模式下压缩机最低频率对应的极限排气高压P0,降低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否则,维持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
在制热释热模式下,维持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并比较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与室内需求能力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
在制冷释冷模式下,在降低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后,还包括:
判断当前室内换热效果是否合格,若合格,继续降低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若不合格,恢复至当前调整前的运行频率;
所述判断当前室内换热效果是否合格,包括:
若压缩机的出管温度与进管温度的温差≤阈值温差,则判定为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和/或,
若室内出风温度≤阈值温度,则判定为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
所述阈值温差、阈值温度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设置,或者,根据历史经验值进行设置,或者,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制冷释冷模式下利用蓄能模块存储能量参与系统换热,降低排气侧压力,克服排气高压对压缩机最低频的限制,实现压缩机更低频运转,降低了压缩机运行功耗。
在具体实践中,所述控制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包括:
参见图2,在制冷蓄冷模式下,控制蓄能电子膨胀阀8、第一控制阀9开启,第二控制阀10、第三控制阀11关闭,以使流经压缩机的制冷剂,通过室外换热器3冷凝后经过室外电子膨胀阀4分为两路:一路经过室内换热器6进行换热,另一路经过蓄能电子膨胀阀8进入蓄能模块7后,制冷剂在蓄能模块7中蒸发,将冷量转移至蓄能模块7后,通过第一控制阀9与经过室内换热器6换热后的制冷剂进行混合后,返回至压缩机1吸气侧;或者,
参见图3,在制热蓄热模式下,控制蓄能电子膨胀阀8、第一控制阀9开启,第二控制阀10、第三控制阀11关闭,以使流经压缩机的制冷剂,分为两路:一路经过室内换热器6进行换热,另一路经过第一控制阀9进入蓄能模块7后,制冷剂在蓄能模块7中冷凝,将热量转移至蓄能模块7后,通过蓄能电子膨胀阀8与经过室内换热器6换热后的制冷剂进行混合后,进入室外换热器3,然后再返回至压缩机1吸气侧。
在具体实践中,所述控制所述蓄能模块代替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包括:
参见图4,在制冷释冷模式下,控制蓄能电子膨胀阀8、第二控制阀10开启,第一控制阀9、第三控制阀11关闭,以使流经压缩机1的制冷剂,通过第二控制阀10进入蓄能模块7冷凝后,经蓄能电子膨胀阀8进入到室内换热器6换热后,然后再返回至压缩机1吸气侧;或者,
参见图5,在制热释热模式下,蓄能电子膨胀阀8、第三控制阀11开启,第一控制阀9、第二控制阀10关闭,以使流经压缩机1的制冷剂经室内换热器6换热后,经蓄能电子膨胀阀8进入到蓄能模块7中进行蒸发,然后通过第三控制阀11返回至压缩机1吸气侧。
在具体实践中,参见图6,在常规制冷模式,和/或,参见图7,常规制热模式下,控制蓄能电子膨胀阀8、第一控制阀9、第二控制阀10、第三控制阀11关闭,以使制冷剂不流经所述蓄能模块。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压缩机过输出时,控制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并在室内需求能力和蓄能模块能量转化损失量之和,小于等于蓄能模块存储能量时,控制所述蓄能模块代替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实现在空气调节装置低负荷运行、压缩机过输出情况下,通过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避免因过输出导致的能量浪费和压缩机频繁启停的问题,用户体验好、满意度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存储了过输出能量的蓄能模块,制冷释冷模式下及制热释热模式下,取代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利用蓄能模块中的储能介质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取代了现有的风冷换热,提升了换热效率,实现了过输出能量的回收与高效利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制冷释冷模式下利用蓄能模块存储能量参与系统换热,降低排气侧压力,克服排气高压对压缩机最低频的限制,实现压缩机更低频运转,降低了压缩机运行功耗。
实施例三
图9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四通阀,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21、开机后,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入常规模式,所述常规模式包括:常规制冷模式,或者,常规制热模式;
步骤S22、在常规模式下运行预设时长后,判断当前压缩机频率是否达到常规模式下的最低值,若是,比较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Qm与室内需求能力Qn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否则,继续维持所述常规模式;
步骤S23、若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Qm≤室内需求能力Qn,维持所述常规模式;若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Qm≥室内需求能力Qn与室内需求能力波动调整量ΔQ1之和,进入制冷蓄冷模式或者制热蓄热模式;
若室内需求能力Qn<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Qm<室内需求能力Qn与室内需求能力波动调整量ΔQ1之和,维持当前运行模式;所述当前运行模式包括:常规模式、制冷蓄冷模式,或者,制热蓄热模式;
步骤S24、在制冷蓄冷模式或者制热蓄热模式下,控制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并检测所述储能模块是否储满能量,并在所述储能模块储满能量,且,室内需求特征值小于等于蓄能模块存储能量时,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入制冷释冷模式或者制热释热模式;
步骤S25、在制冷释冷模式下,若当前压缩机的排气高压Pp小于常规模式下压缩机最低频率对应的极限排气高压P0,降低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否则,维持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
步骤S26、在降低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后,还包括:
判断当前室内换热效果是否合格,若合格,继续降低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若不合格,恢复至当前调整前的运行频率;
步骤S27、在制热释热模式下,维持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并比较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与室内需求能力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
其中,所述室内需求特征值包括:预设时段内室内需求能力的积分值与预设时段内蓄能模块能量转化损失量的积分值之和;
所述蓄能模块,其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的液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四通阀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空调,和/或,新风机。
所述预设时段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设定,也可以根据历史经验值进行设定,也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设定,例如,设定为3秒、1分钟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压缩机过输出时,控制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并在室内需求能力和蓄能模块能量转化损失量之和,小于等于蓄能模块存储能量时,控制所述蓄能模块代替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实现在空气调节装置低负荷运行、压缩机过输出情况下,通过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避免因过输出导致的能量浪费和压缩机频繁启停的问题,用户体验好、满意度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存储了过输出能量的蓄能模块,制冷释冷模式下及制热释热模式下,取代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利用蓄能模块中的储能介质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取代了现有的风冷换热,提升了换热效率,实现了过输出能量的回收与高效利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制冷释冷模式下利用蓄能模块存储能量参与系统换热,降低排气侧压力,克服排气高压对压缩机最低频的限制,实现压缩机更低频运转,降低了压缩机运行功耗。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6)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室内换热器(6)、室外换热器(3)、压缩机(1)、四通阀(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蓄能模块(7),其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和室内换热器(6)的液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四通阀(2)相连;
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压缩机(1)过输出时,控制所述蓄能模块(7)存储过输出的能量,并在室内需求特征值小于等于蓄能模块存储能量时,控制所述蓄能模块(7)代替室外换热器(3)进行换热;
所述室内需求特征值包括:预设时段内室内需求能力的积分值与预设时段内蓄能模块能量转化损失量的积分值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子膨胀阀(8),及,控制阀;
所述蓄能模块(7),其一端通过所述蓄能电子膨胀阀(8)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和室内换热器(6)的液管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控制阀与所述四通阀(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
第一控制阀(9),一端与所述蓄能模块(7)相连,另一端与四通阀(2)的第一端口相连;
第二控制阀(10),一端与所述蓄能模块(7)相连,另一端与四通阀(2)的第二端口相连;所述第二端口还与压缩机(1)的排气管相连;
第三控制阀(11),一端与所述蓄能模块(7)相连,另一端与四通阀(2)的第三端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空调,和/或,新风机。
5.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室内换热器(6)、室外换热器(3)、压缩机(1)、四通阀(2),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压缩机过输出时,控制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
在室内需求特征值小于等于蓄能模块存储能量时,控制所述蓄能模块代替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所述室内需求特征值包括:预设时段内室内需求能力的积分值与预设时段内蓄能模块能量转化损失量的积分值之和;
所述蓄能模块(7),其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和室内换热器(6)的液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四通阀(2)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制热模式,和/或,制冷模式,其中,
所述制冷模式至少包括:常规制冷模式、制冷蓄冷模式、制冷释冷模式;
所述制热模式至少包括:常规制热模式、制热蓄热模式、制热释热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开机后,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入常规模式,所述常规模式包括:常规制冷模式,或者,常规制热模式;
在常规模式下运行预设时长后,判断当前压缩机频率是否达到常规模式下的最低值,若是,比较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与室内需求能力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否则,继续维持所述常规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包括:
若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室内需求能力,维持所述常规模式;
若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室内需求能力与室内需求能力波动调整量之和,进入制冷蓄冷模式或者制热蓄热模式;
若室内需求能力<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室内需求能力与室内需求能力波动调整量之和,维持当前运行模式;所述当前运行模式包括:常规模式、制冷蓄冷模式,或者,制热蓄热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具体为:
在制冷蓄冷模式或者制热蓄热模式下,控制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
和/或,
所述控制所述蓄能模块代替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具体为:
在制冷释冷模式或者制热释热模式下,控制所述蓄能模块代替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所述储能模块是否储满能量;
在所述储能模块储满能量,且,室内需求能力和蓄能模块能量转化损失量之和,小于等于蓄能模块存储能量时,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入制冷释冷模式或者制热释热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储能模块储满能量,且,室内需求能力和蓄能模块能量转化损失量之和,大于蓄能模块存储能量时,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退出制冷释冷模式或者制热释热模式,进入常规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制冷释冷模式下,若当前压缩机的排气高压Pp小于常规模式下压缩机最低频率对应的极限排气高压P0,降低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否则,维持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
在制热释热模式下,维持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并比较压缩机当前输出能力与室内需求能力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降低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后,还包括:
判断当前室内换热效果是否合格,若合格,继续降低压缩机当前运行频率;若不合格,恢复至当前调整前的运行频率;
所述判断当前室内换热效果是否合格,包括:
若压缩机的出管温度与进管温度的温差≤阈值温差,则判定为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和/或,
若室内出风温度≤阈值温度,则判定为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蓄能模块存储过输出的能量,包括:
在制冷蓄冷模式下,控制蓄能电子膨胀阀(8)、第一控制阀(9)开启,第二控制阀(10)、第三控制阀(11)关闭,以使流经压缩机的制冷剂,通过室外换热器(3)冷凝后经过室外电子膨胀阀(4)分为两路:一路经过室内换热器(6)进行换热,另一路经过蓄能电子膨胀阀(8)进入蓄能模块(7)后,制冷剂在蓄能模块(7)中蒸发,将冷量转移至蓄能模块(7)后,通过第一控制阀(9)与经过室内换热器(6)换热后的制冷剂进行混合后,返回至压缩机(1)吸气侧;或者,
在制热蓄热模式下,控制蓄能电子膨胀阀(8)、第一控制阀(9)开启,第二控制阀(10)、第三控制阀(11)关闭,以使流经压缩机的制冷剂,分为两路:一路经过室内换热器(6)进行换热,另一路经过第一控制阀(9)进入蓄能模块(7)后,制冷剂在蓄能模块(7)中冷凝,将热量转移至蓄能模块(7)后,通过蓄能电子膨胀阀(8)与经过室内换热器(6)换热后的制冷剂进行混合后,进入室外换热器(3),然后再返回至压缩机(1)吸气侧。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蓄能模块代替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包括:
在制冷释冷模式下,控制蓄能电子膨胀阀(8)、第二控制阀(10)开启,第一控制阀(9)、第三控制阀(11)关闭,以使流经压缩机(1)的制冷剂,通过第二控制阀(10)进入蓄能模块(7)冷凝后,经蓄能电子膨胀阀(8)进入到室内换热器(6)换热后,然后再返回至压缩机(1)吸气侧;或者,
在制热释热模式下,蓄能电子膨胀阀(8)、第三控制阀(11)开启,第一控制阀(9)、第二控制阀(10)关闭,以使流经压缩机(1)的制冷剂经室内换热器(6)换热后,经蓄能电子膨胀阀(8)进入到蓄能模块(7)中进行蒸发,然后通过第三控制阀(11)返回至压缩机(1)吸气侧。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常规制冷模式,和/或,常规制热模式下,控制蓄能电子膨胀阀(8)、第一控制阀(9)、第二控制阀(10)、第三控制阀(11)关闭,以使制冷剂不流经所述蓄能模块。
CN202111524896.XA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3222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4896.XA CN114322220B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4896.XA CN114322220B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2220A true CN114322220A (zh) 2022-04-12
CN114322220B CN114322220B (zh) 2023-03-10

Family

ID=81050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24896.XA Active CN114322220B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2222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9744A (zh) * 2022-07-25 2022-1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陈列柜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2648A (zh) * 2011-06-16 2014-02-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4566699A (zh) * 2013-10-10 2015-04-29 海尔集团公司 蓄能多联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13415A (zh) * 2015-05-29 2015-09-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蓄能型空调系统
CN106594925A (zh) * 2016-11-07 2017-04-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07110544A (zh) * 2014-12-26 2017-08-2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蓄热式空调机
KR20200003589A (ko) * 2018-07-02 2020-0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CN112050399A (zh) * 2020-09-08 2020-12-0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装置
CN113124512A (zh) * 2021-05-06 2021-07-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2648A (zh) * 2011-06-16 2014-02-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4566699A (zh) * 2013-10-10 2015-04-29 海尔集团公司 蓄能多联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7110544A (zh) * 2014-12-26 2017-08-2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蓄热式空调机
CN104913415A (zh) * 2015-05-29 2015-09-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蓄能型空调系统
CN106594925A (zh) * 2016-11-07 2017-04-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及空调
KR20200003589A (ko) * 2018-07-02 2020-0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CN112050399A (zh) * 2020-09-08 2020-12-0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装置
CN113124512A (zh) * 2021-05-06 2021-07-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9744A (zh) * 2022-07-25 2022-1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陈列柜设备
CN115289744B (zh) * 2022-07-25 2023-10-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陈列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2220B (zh) 2023-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40055B (zh) 一种空调器制热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EP2587193B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5371545B (zh) 空调器及其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量调节方法
JP614800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3795457B2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9405353A (zh) 回油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存储介质和三管制空调系统
JP2012167869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2538209U (zh) 热泵系统及包含该热泵系统的热泵空调器、热泵热水器
CN103162384A (zh) 热泵运行的风机控制方法
CN114322220B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101203995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상운전방법
WO2019171463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8121918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5677198B2 (ja) 空冷ヒートポンプチラー
US11940192B2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N115095956B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
CN113639412B (zh) 室内换热器的管外自清洁控制方法
JP6010294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3531782A (zh) 室内换热器的管外自清洁控制方法
KR20070064908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운전방법
WO2023190302A1 (ja) 空気調和機
JPH11211186A (ja) 空気調和機の除霜制御装置
KR100685754B1 (ko) 두 개의 압축기를 갖는 에어컨 시스템 및 에어컨의 제어방법
CN118031327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KR20160073619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