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77371A - 一种柱塞回程装置和柱塞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柱塞回程装置和柱塞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77371A
CN116877371A CN202310979507.5A CN202310979507A CN116877371A CN 116877371 A CN116877371 A CN 116877371A CN 202310979507 A CN202310979507 A CN 202310979507A CN 116877371 A CN116877371 A CN 1168773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nger
eccentric shaft
outer peripheral
chamber
rad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795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谯维智
刘晓超
高翔
陆红林
穆文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Institute of Innovation of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Institute of Innovation of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Institute of Innovation of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ingbo Institute of Innovation of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9795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773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77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773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1/00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1/02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two cylin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19/00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17/00
    • F04B19/20Other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B19/22Other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of reciprocating-pist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5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23/00 or F04B39/00 - F04B47/00
    • F04B53/14Pistons, piston-rods or piston-ro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柱塞回程装置和柱塞泵。柱塞回程装置包括偏心轴、转动组件、第一柱塞、第二柱塞和连接构件,转动组件包括转动构件、移动构件和滚动构件,滚动构件位于转动构件和移动构件之间,转动构件与偏心轴连接,移动构件包括外周表面,移动构件的外周表面包括第一外周部和第二外周部,第一柱塞与第一外周部相贴合,第二柱塞与第二外周部相贴合,连接构件连接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其中,第一外周部沿径向方向至偏心轴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外周部沿径向方向至偏心轴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同。这样,减少了对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的磨损。

Description

一种柱塞回程装置和柱塞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柱塞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柱塞回程装置和柱塞泵。
背景技术
液压泵作为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在液压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柱塞泵是靠柱塞在柱塞腔内的往复直线运动,改变柱塞腔容积实现吸油和排油的。但有的径向柱塞泵中柱塞端面与偏心轴存在磨损异常的问题,且柱塞回程装置中采用弹簧进行回位,弹簧寿命及可靠性不高,有的轴向柱塞泵中斜盘摇臂与柱塞端面也存在磨损异常的问题,均严重影响着柱塞泵的可靠性及寿命。
因此,针对上述现状,需要提供一种柱塞回程装置和柱塞泵,以至少部分地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申请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申请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柱塞回程装置,所述柱塞回程装置包括:
偏心轴;
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构件、移动构件和滚动构件,所述滚动构件位于所述转动构件和移动构件之间,所述转动构件与所述偏心轴连接,所述移动构件包括外周表面,所述移动构件的外周表面包括第一外周部和第二外周部;
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所述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沿所述偏心轴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柱塞与所述第一外周部相贴合,所述第二柱塞与所述第二外周部相贴合;
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连接所述第一柱塞和所述第二柱塞,
其中,所述第一外周部沿所述径向方向至所述偏心轴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外周部沿所述径向方向至所述偏心轴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同。
根据本申请的柱塞回程装置,柱塞回程装置包括偏心轴、转动组件、第一柱塞、第二柱塞和连接构件,转动组件包括转动构件、移动构件和滚动构件,滚动构件位于转动构件和移动构件之间,转动构件与偏心轴连接,移动构件包括外周表面,移动构件的外周表面包括第一外周部和第二外周部,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沿偏心轴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柱塞与第一外周部相贴合,第二柱塞与第二外周部相贴合,连接构件连接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其中,第一外周部沿径向方向至偏心轴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外周部沿径向方向至偏心轴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同。这样,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减少了对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的磨损,避免异常磨损及可靠性寿命低的问题,连接构件将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刚性连接在一起,实现同步运动,避免卡死或失效而导致第一柱塞和/或第二柱塞无法回位或回不到位的问题,大大提高柱塞回程装置的可靠性及寿命。
可选地,所述偏心轴转动带动所述转动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能够直线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柱塞和所述第二柱塞沿所述径向方向均能够直线移动,
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转动组件的中心线沿所述径向方向与所述偏心轴的中心轴线间隔开,
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转动组件的中心线沿所述径向方向与所述偏心轴的中心轴线间隔开。
可选地,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还具有平衡位置,
位于平衡位置的所述转动组件的中心线与所述偏心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柱塞和所述第二柱塞均设置有环槽,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第一自由端、第二自由端和弧形段,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通过所述弧形段相连,所述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一柱塞相卡合,所述第二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柱塞相卡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自由端包括第一卡槽,所述第二自由端包括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中的一个包括第一槽壁,两个所述第一槽壁相平行。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中的另一个包括第二槽壁,所述第二槽壁具有向内凸出的凸起。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中的另一个包括第二槽壁和第二槽底,所述第二槽壁包括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自所述第二槽底向内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倾斜段自所述第一倾斜段向外倾斜延伸。
可选地,所述柱塞回程装置还包括第一柱塞筒和第二柱塞筒,所述第一柱塞在所述第一柱塞筒中沿所述径向方向直线往复移动,所述第二柱塞在所述第二柱塞筒中沿所述径向方向直线往复移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柱塞泵,所述柱塞泵包括上述的柱塞回程装置,所述柱塞泵还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柱塞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第二柱塞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中。
根据本申请的柱塞泵,所述柱塞泵包括上述的柱塞回程装置,所述柱塞泵还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柱塞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第二柱塞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中,柱塞回程装置包括偏心轴、转动组件、第一柱塞、第二柱塞和连接构件,转动组件包括转动构件、移动构件和滚动构件,滚动构件位于转动构件和移动构件之间,转动构件与偏心轴连接,移动构件包括外周表面,移动构件的外周表面包括第一外周部和第二外周部,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沿偏心轴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柱塞与第一外周部相贴合,第二柱塞与第二外周部相贴合,连接构件连接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其中,第一外周部沿径向方向至偏心轴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外周部沿径向方向至偏心轴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同。这样,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减少了对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的磨损,避免异常磨损及可靠性寿命低的问题,连接构件将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刚性连接在一起,实现同步运动,避免卡死或失效而导致第一柱塞和/或第二柱塞无法回位或回不到位的问题,大大提高柱塞回程装置的可靠性及寿命。
可选地,所述柱塞泵还包括第一口和第二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所述第一柱塞朝向所述第二柱塞的方向移动以将来自所述第一口的液体吸入所述第一腔室中,
所述第二柱塞朝远离所述第一柱塞的方向移动以将所述第二腔室中的液体通过第二口排出。
可选地,所述第二柱塞朝向所述第一柱塞的方向移动以将来自所述第二口的液体吸入所述第二腔室中,
所述第一柱塞朝远离所述第二柱塞的方向移动以将所述第一腔室中的液体通过第一口排出。
可选地,所述柱塞泵还包括回油腔室,所述回油腔室中设置有所述转动组件,所述柱塞泵还包括低压进口、第一口和第二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一口和所述第二口均与低压进口连通,所述回油腔室与所述低压进口连通。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柱塞回程装置,所述柱塞回程装置包括:
摇臂;
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构件、移动构件和滚动构件,所述滚动构件位于所述转动构件和移动构件之间,所述转动构件与所述摇臂连接;
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所述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均与所述移动构件的外周表面相贴合;
所述第一柱塞朝向所述第二柱塞的方向能够移动以推动所述移动构件和所述第二柱塞均移动,使得所述转动构件带动所述摇臂摆动。
根据本申请的柱塞回程装置,柱塞回程装置包括摇臂、转动组件、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转动组件包括转动构件、移动构件和滚动构件,滚动构件位于转动构件和移动构件之间,转动构件与摇臂连接,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相对设置,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均与移动构件的外周表面相贴合,第一柱塞朝向第二柱塞的方向能够移动以推动移动构件和第二柱塞均移动,使得转动构件带动摇臂摆动。这样,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减少了对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的磨损,避免异常磨损及可靠性寿命低的问题,大大提高柱塞回程装置的可靠性及寿命。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申请。附图中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申请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的柱塞回程装置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柱塞回程装置的另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的线A-A所截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连接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沿图4的G1方向所示的连接构件的一个端面示意图;
图6为沿图4的G2方向所示的连接构件的另一个端面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连接构件的另一个端面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连接构件的另一个端面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的柱塞泵;
图10为图9所示的柱塞泵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沿图10中线B-B所截的截面旋转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的柱塞回程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柱塞回程装置 110:偏心轴
111:移动构件的外周表面 112:第一外周部
113:第二外周部 130:转动组件
131:转动构件 132:移动构件
133:滚动构件 141:第一柱塞
142:第二柱塞 143:第一柱塞筒
144:第二柱塞筒 150:连接构件
151:第一自由端 152:第二自由端
153:弧形段 154:第一卡槽
155:第二卡槽 156:第一槽壁
157:第二槽壁 158:凸起
159:第一槽底 160:第二槽底
161:第一倾斜段 162:第二倾斜段
163:第一开口 164:第二开口
170:摇臂 171:端轴
172:弹簧 200:柱塞泵
201:第一腔室 202:第二腔室
203:第一口 204:第二口
205:回油腔室 206:泵座
207:转接块 208:油封
209:挡圈 211:第一单向阀
212:第二单向阀 213:第三单向阀
214:第四单向阀 221:第一油路
222:第二油路 223:回油油路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申请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申请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申请,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部,以便阐释本申请。显然,本申请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申请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作为本申请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代表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申请。
图1和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的柱塞回程装置100,柱塞回程装置100包括偏心轴110、转动组件130、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偏心轴110能够转动且能够输出转矩。偏心轴110构造为回转体结构。偏心轴110转动能够驱动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移动。尤其地,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能够直线移动。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均为圆柱体结构。
转动组件130能够将偏心轴11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移动。转动组件130包括转动构件131、移动构件132和滚动构件133,转动构件131、移动构件132和滚动构件133均同轴设置。转动组件130可以构造为推力轴承。转动构件131和移动构件132均可以构造为圆环结构。滚动构件133位于转动构件131和移动构件132之间。滚动构件133构造为球状结构。转动组件130包括多个滚动构件133,多个滚动构件133位于转动构件131和移动构件132之间。
转动构件131与偏心轴110连接。转动构件131可以套设在偏心轴110的外部。转动构件131和偏心轴110可以卡合在一起。偏心轴110转动能够带动转动构件131转动。滚动构件133可以随转动构件131转动而滚动,这样,移动构件132不转动。
如图3所示,偏心轴110包括大尺寸部和小尺寸部,大尺寸部的中心轴线和小尺寸部的中心轴线间隔开。大尺寸部沿偏心轴110的轴向方向位于小尺寸部的侧方。小尺寸部的中心轴线与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相重合。大尺寸部的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的尺寸大于小尺寸部的尺寸。大尺寸部的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分别位于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的两侧的部分的尺寸不相同。大尺寸部用于安装转动组件130。
偏心轴110的大尺寸部的外周表面的不同的位置至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的距离不同。偏心轴110的大尺寸部的外周表面至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的距离不等。偏心轴110的外周表面的运动轨迹呈椭圆形的曲线。转动组件130套设至偏心轴110。尤其地,转动组件130套设至大尺寸部。转动构件131的不同位置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至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的距离不同。移动构件132的不同位置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至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的距离不同。
移动构件132包括外周表面111,移动构件132的外周表面111包括第一外周部112和第二外周部113。第一外周部112和第二外周部113间隔设置。第一外周部112和第二外周部113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第一外周部112至移动构件132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与第二外周部113至移动构件132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不同。第一外周部112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至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的距离大于第二外周部113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至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的距离。转动组件130的中心线M与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间隔开。
如图2所示,转动组件130的中心线M与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之间的偏心距为e。Rmax为偏心轴110回转大半径,Rmin为偏心轴110回转小半径。Rmax=Rmin+e。
偏心轴110转动能够带动转动构件131转动,偏心轴110能够带动转动构件131沿椭圆形的运动轨迹转动。滚动构件133将转动构件131的旋转运动能够转换为移动构件132的直线运动,使得移动构件132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直线移动。
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偏心轴110转动能够驱动第一柱塞141往复移动。大尺寸部与第一柱塞141相抵。第一柱塞141与第一外周部112相贴合。第一柱塞141的端部平面与偏心轴110相贴合。第一柱塞141随移动构件132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直线移动。
偏心轴110转动还能够驱动第二柱塞142往复移动。大尺寸部还与第二柱塞142相抵。第二柱塞142与第二外周部113相贴合。第二柱塞142的端部平面与偏心轴110相贴合。第二柱塞142随移动构件132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直线移动。
为了保证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同步移动,柱塞回程装置100还包括连接构件150,连接构件150连接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的移动方向和速度均相同。这样保证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移动的同步性。
根据本申请的柱塞回程装置100,柱塞回程装置100包括偏心轴110、转动组件130、第一柱塞141、第二柱塞142和连接构件150,转动组件130包括转动构件131、移动构件132和滚动构件133,滚动构件133位于转动构件131和移动构件132之间,转动构件131与偏心轴110连接,移动构件132包括外周表面,移动构件132的外周表面111包括第一外周部112和第二外周部113,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柱塞141与第一外周部112相贴合,第二柱塞142与第二外周部113相贴合,连接构件150连接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其中,第一外周部112沿径向方向至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外周部113沿径向方向至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之间的距离不同。这样,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减少了对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的磨损,避免异常磨损及可靠性寿命低的问题,连接构件150将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刚性连接在一起,实现同步运动,避免卡死或失效而导致第一柱塞141和/或第二柱塞142无法回位或回不到位的问题,大大提高柱塞回程装置100的可靠性及寿命。
偏心轴110转动能够带动转动组件1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能够直线移动,以使得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均能够直线移动。
比如,偏心轴110绕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自0°转动至180°时,位于第一位置的转动构件131绕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旋转。第一柱塞141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朝远离第二柱塞142的方向移动,第二柱塞142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朝向第一柱塞141的方向移动。
偏心轴110绕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自180°转动至360°时,位于第二位置的转动构件131旋转。第一柱塞141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朝向第二柱塞142的方向移动,第二柱塞142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朝远离第一柱塞141的方向移动。
位于第一位置的转动组件130的中心线M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与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间隔开。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一外周部112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至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之间的距离与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二外周部113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至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之间的距离不同。由此,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一外周部112能够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直线移动至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二外周部113能够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直线移动至第二位置。
位于第二位置的转动组件130的中心线M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与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间隔开。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一外周部112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至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之间的距离与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外周部113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至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之间的距离不同。由此,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一外周部112能够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直线移动至第一位置,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外周部113能够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直线移动至第一位置。
第一外周部112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能够直线往复移动。这样,第一柱塞141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能够直线往复移动。第二外周部113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能够直线往复移动。这样,第二柱塞142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能够直线往复移动。
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还具有平衡位置。位于平衡位置的转动组件130的中心线M与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位于同一水平面。这样,第一柱塞141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至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柱塞142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至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之间的距离。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彼此保持在平衡位置。
为了保证第一柱塞141的直线移动,现返回图1,柱塞回程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柱塞筒143,第一柱塞141位于第一柱塞筒143中。第一柱塞141和第一柱塞筒143同轴设置。第一柱塞141和第一柱塞筒143的轴向方向均与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相平行。第一柱塞筒143对第一柱塞141起到导向作用。第一柱塞141和第一柱塞筒143通过圆柱面间隙配合,具体间隙值根据第一柱塞141直径的不同有所不同。第一柱塞141在第一柱塞筒143中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直线往复运动。第一柱塞筒143对第一柱塞141起到沿第一柱塞筒143的径向方向的限位,防止第一柱塞141移动时偏移。
为了保证第二柱塞142的直线移动,柱塞回程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柱塞筒144,第二柱塞142位于第二柱塞筒144中。第二柱塞142和第二柱塞筒144同轴设置。第二柱塞142和第二柱塞筒144的轴向方向均与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相平行。第二柱塞筒144对第二柱塞142起到导向作用。第二柱塞142和第二柱塞筒144通过圆柱面间隙配合,具体间隙值根据第二柱塞142直径的不同有所不同。第二柱塞142在第二柱塞筒144中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直线往复运动。第二柱塞筒144对第二柱塞142起到沿第二柱塞筒144的径向方向的限位,防止第二柱塞142移动时偏移。
第一柱塞筒143中设置有液体。第二柱塞筒144中设置有液体。第一柱塞141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朝远离第二柱塞142的方向移动,第一柱塞141能够压缩第一柱塞筒143中的液体,使得第一柱塞筒143中的液体排出。同时,第二柱塞142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朝向第一柱塞141的方向移动,第二柱塞142能够扩大第二柱塞筒144的容积,第二柱塞142能够将液体吸入第二柱塞筒144中。
第一柱塞141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朝向第二柱塞142的方向移动,第一柱塞141能够扩大第一柱塞筒143的容积,第一柱塞141能够将液体吸入第一柱塞筒143中。同时,第二柱塞142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朝远离第一柱塞141的方向移动,第二柱塞142能够压缩第二柱塞筒144中的液体,使得第二柱塞筒144中的液体排出。
当转动组件130的中心线M位于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的上方时,即e为正值时,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均向上运动。
第一柱塞141缩回第一柱塞筒143,第一柱塞141处于排油阶段。
第二柱塞142伸出第二柱塞筒144,第二柱塞142处于吸油阶段。
当转动组件130的中心线M位于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的下方时,即e为负值时,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均向下运动。
第一柱塞141伸出第一柱塞筒143,第一柱塞141处于吸油阶段。
第二柱塞142缩回第二柱塞筒144,第二柱塞142处于排油阶段。
当转动组件130的中心面位于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所在的平面时,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均处于居中位置。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均不吸油,也均不排油。偏心轴110周向旋转,带动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周期性运动,实现增压供油。
为了保证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移动的同步性,如图4所示,连接构件150构造为卡环,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均设置有环槽。第一柱塞141的环槽自第一柱塞141的外周表面向内凹陷。第一柱塞141的环槽的颈部直径小于第一柱塞141的工作面直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柱塞141的工作面直径”指的是第一柱塞141的外周表面的直径。第一柱塞141的环槽的宽度稍大于连接构件150的厚度δ。第二柱塞142的环槽自第二柱塞142的外周表面向内凹陷。第二柱塞142的环槽的颈部直径小于第二柱塞142的工作面直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柱塞142的工作面直径”指的是第二柱塞142的外周表面的直径。第二柱塞142的环槽的宽度稍大于连接构件150的厚度δ。
连接构件150构造为等壁厚半圆形状。连接构件150由弹簧钢制成。卡环和环槽相卡合。这样,连接构件150将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能够同步移动。第一柱塞141的环槽用于支撑和安装连接构件150的一端。第二柱塞142的环槽用于支撑和安装连接构件150的另一端。
连接构件150构造为半环形结构。连接构件150包括第一自由端151、第二自由端152和弧形段153,第一自由端151和第二自由端152通过弧形段153相连。第一自由端151与第一柱塞141相卡合。第一自由端151与第一柱塞141的环槽相卡合。这样,第一自由端151可拆卸地与第一柱塞141连接在一起。第二自由端152与第二柱塞142相卡合。第二自由端152与第二柱塞142的环槽相卡合。这样,第二自由端152可拆卸地与第二柱塞142连接在一起。
第一自由端151包括第一卡槽154,第一卡槽154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一柱塞141,以使得第一卡槽154与第一柱塞141相卡合。第二自由端152包括第二卡槽155,第二卡槽155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二柱塞142,以使得第二卡槽155与第二柱塞142相卡合。
第一卡槽154和第二卡槽155中的一个包括第一槽壁,两个第一槽壁相平行。由此,便于拆装。第一卡槽154和第二卡槽155中的另一个包括第二槽壁,可选地,第一卡槽154和第二卡槽155中的另一个还包括第二槽底,第二槽底与第二槽壁相连。第二槽壁具有向内凸出的凸起。由此,两个第二槽壁能够与第二柱塞142连接得更加牢固。当第一卡槽154与第一柱塞141分离时,第二卡槽155与第二柱塞142依然保持卡合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卡槽154包括第一槽壁156,第一卡槽154的两个第一槽壁156相平行。第一卡槽154还包括第一槽底159,第一槽底159构造为半圆形。如图7所示,第一槽底159的直径为a,且第一卡槽154沿连接构件150的厚度方向贯穿连接构件150的第一自由端151。第一槽壁156和第一槽底159相切。第一卡槽154还包括第一开口163,第一开口163沿连接构件15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两个第一槽壁156之间的尺寸。第一开口163和第一槽壁156之间进行倒圆处理。第一开口163沿连接构件150的宽度方向的夹角为r1。这样,第一槽底159与第一柱塞141的环槽间隙配合。
如图6所示,第二卡槽155包括第二槽壁157,第二卡槽155的两个第二槽壁157均具有凸起158。两个第二槽壁157的凸起158朝向彼此的方向凸出。第二卡槽155还包括第二槽底160,第二槽底160构造为半圆形。第二槽底160的直径为b,且第二卡槽155沿连接构件150的厚度方向贯穿连接构件150的第二自由端152。第二卡槽155还包括第二开口164,第二开口164沿连接构件15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两个第二槽壁157之间的尺寸。第二开口164和第二槽壁157之间进行倒圆处理。
第二槽壁157包括第一倾斜段161和第二倾斜段162,第一倾斜段161和第二倾斜段162相连。第一倾斜段161和第二倾斜段16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一倾斜段161自第二槽底160向内倾斜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段161向内倾斜延伸”指的是一个第二槽壁157的第一倾斜段161朝向另一个第二槽壁157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二倾斜端自第一倾斜段161向外倾斜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倾斜段162向外倾斜延伸“指的是一个第二槽壁157的第二倾斜段162朝远离另一个第二槽壁157的方向倾斜延伸。这样,两个第二槽壁157的第一倾斜段161和第二倾斜段162的连接位置处的间距较小,有助于第二卡槽155与第二柱塞142卡合在一起。
如图8所示,第二开口164沿连接构件150的宽度方向的夹角为r1。第二槽壁157和第二槽底160倾斜相连。两个第二槽壁157之间形成收口。两个第一倾斜段161之间的夹角为r2。这样,第二槽底160与第二柱塞142的环槽过渡配合,确保连接构件150卡紧第二柱塞142后不会脱落。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r1的角度为30°~40°,r2的角度为20°~30°。第二槽底160与第二柱塞142过渡配合,间隙为0.002~0.015mm,确保第二自由端152卡紧第二柱塞142后不会脱落。第一槽底159与第一柱塞141间隙配合,间隙值为0.03~0.06mm,避免第一自由端151和第二自由端152出现同轴度不好或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之间同轴度不好而出现无法装配,且在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不具有同轴度时能够实现自调节,第一自由端151和第二自由端152保证同轴度,第一自由端151和第二自由端152之间的自由度为0.005~0.01。
当然,在未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槽154包括第二槽壁157,第一卡槽154的第二槽壁157具有向内凸出的凸起158。第二卡槽155包括第一槽壁156,第二卡槽155的两个第一槽壁156相平行。
由此,第一自由端151与第一柱塞141间隙配合,避免连接构件150的第一自由端151和第二自由端152出现同轴度不好或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同轴度不好而出现无法装配,且在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不具有同轴度时能够实现自调节,第一槽底159和第二槽底160保证同轴度。
根据本申请的柱塞回程装置100,取消现有的高速旋转的圆柱面与柱塞端面做切线方向的滑动摩擦,避免异常磨损及可靠性寿命低的问题,而是采用推力轴承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移动构件132和第一柱塞141的端面相对静止,移动构件132和第二柱塞142的端面相对静止,改善了复杂的受力工况,避免了第一柱塞141的端面和第二柱塞142的端面异常的摩擦磨损问题。根据本申请的柱塞回程装置100,取消现有的弹簧172进行柱塞回位,而是采用连接构件150将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刚性连接在一起,实现同步运动,避免卡死或失效而导致第一柱塞141和/或第二柱塞142无法回位或回不到位的问题,大大提高可靠性及寿命。根据本申请的柱塞回程装置100,第一柱塞141的直线运动轨迹垂直于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第二柱塞142的直线运动轨迹垂直于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
如图9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柱塞泵200,柱塞泵200包括上述的柱塞回程装置100。结合图1所示,柱塞泵200还包括第一腔室201,第一柱塞141位于第一腔室201中。优选地,第一柱塞筒143包括第一腔室201,第一柱塞141位于第一柱塞筒143的第一腔室201中。第一柱塞141能够压缩或排出第一腔室201中的液体。
柱塞泵200还包括第二腔室202,第二柱塞142位于第二腔室202中。优选地,第二柱塞筒144包括第二腔室202,第二柱塞142位于第二柱塞筒144的第二腔室202中。第二柱塞142能够压缩或者排出第二腔室202中的液体。
根据本申请的柱塞泵200,所述柱塞泵200包括上述的柱塞回程装置100,所述柱塞泵200还包括第一腔室201和第二腔室202,所述第一柱塞141位于所述第一腔室201中,所述第二柱塞142位于所述第二腔室202中,柱塞回程装置100包括偏心轴110、转动组件130、第一柱塞141、第二柱塞142和连接构件150,转动组件130包括转动构件131、移动构件132和滚动构件133,滚动构件133位于转动构件131和移动构件132之间,转动构件131与偏心轴110连接,移动构件132包括外周表面,移动构件132的外周表面111包括第一外周部112和第二外周部113,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柱塞141与第一外周部112相贴合,第二柱塞142与第二外周部113相贴合,连接构件150连接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其中,第一外周部112沿径向方向至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外周部113沿径向方向至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之间的距离不同。这样,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减少了对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的磨损,避免异常磨损及可靠性寿命低的问题,连接构件150将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刚性连接在一起,实现同步运动,避免卡死或失效而导致第一柱塞141和/或第二柱塞142无法回位或回不到位的问题,大大提高柱塞回程装置100的可靠性及寿命。
柱塞泵200为径向柱塞泵。柱塞回程装置100的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的数量均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即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的数量均可以为1~11之间的任何数量。
偏心轴110转动,使得第一柱塞141能够朝向或者远离第二柱塞142的方向移动。如图9所示,柱塞泵200还包括第一口203,第一口203与第一腔室201连通。第一口203和偏心轴110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分别位于第一腔室201的两侧。第一柱塞141朝向第二柱塞142的方向移动以将来自第一口203的液体吸入第一腔室201中,从而实现第一柱塞141的吸油。第一腔室201中的容积被扩大,来自第一口203的液体被吸入第一腔室201中。
第二柱塞142的移动方向与第一柱塞141的移动方向相同。当第一柱塞141朝向第二柱塞142的方向移动时,第二柱塞142朝远离第一柱塞141的方向移动。柱塞泵200还包括第二口204,第二口204与第二腔室202连通。第二口204和偏心轴110沿偏心轴110的径向方向分别位于第二腔室202的两侧。第二柱塞142朝远离第一柱塞141的方向移动以将第二腔室202中的液体通过第二口204排出,从而实现第二柱塞142的排油。第二柱塞142朝远离第一柱塞141的方向移动,第二腔室202的容积被压缩,第二腔室202中的液体通过第二口204排出。
类似的,第一柱塞141朝远离第二柱塞142的方向移动以将来自第一腔室201中的液体通过第一口203排出,从而实现第一柱塞141的排油。第一腔室201的容积被压缩,第一腔室201中的液体通过第一口203排出。第二柱塞142朝向第一柱塞141的方向移动以将来自第二口204的液体吸入第二腔室202中,从而实现第二柱塞142的吸油。第二柱塞142朝向第一柱塞141的方向移动,第二腔室202的容积被扩大,来自第二口204的液体被吸入第二腔室202中。这样,能够实现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的周期性吸油和排油过程。
进一步的,柱塞泵200还包括低压进口,第一口203和第二口204均与低压进口连通。当第一柱塞141朝向第二柱塞142的方向移动时,来自低压进口的液体能够通过第一口203进入第一腔室201中。当第二柱塞142朝向第一柱塞141的方向移动时,来自低压进口的液体能够通过第二口204进入第二腔室202中。
为了防止柱塞泵200的油液外漏、改善摩擦副润滑条件,如图10所示,柱塞泵200还包括回油腔室205,回油腔室205用于回收柱塞泵200中各个零部件泄漏的液体。回油腔室205中设置有转动组件130。这样,转动组件130处的液体能够进入回油腔室205中。
回油腔室205与第一腔室201连通。这样,第一腔室201中泄漏的液体能够流至回油腔室205中,从而回收。回油腔室205与第二腔室202连通。这样,第二腔室202中泄漏的液体能够流至回油腔室205中,从而回收。回油腔室205还可以与低压进口连通。回油腔室205中的液体可以回流至低压进口,提高能源利用率。
现返回图9,柱塞泵200还包括配流控制单元和传动密封单元,配流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单向阀211、第二单向阀212、第三单向阀213和第四单向阀214,第一单向阀211和第三单向阀213首尾串联。第二单向阀212、第四单向阀214首尾串联。低压进口与第三单向阀213、第四单向阀214的进口通过低压油路连通。低压油路为柱塞工作时吸入的油路。高压出口与第一单向阀211、第二单向阀212的出口通过高压油路连通。高压油路为柱塞泵200工作时排出的高压油路。第一柱塞141与第一单向阀211、第三单向阀213的中间通过第一油路221连通。第一油路221为第一柱塞141工作时吸入或排出的油路。第二柱塞142与第二单向阀212、第四单向阀214的中间通过第二油路222连通。第二油路222为第二柱塞142工作时吸入或排出的油路。回油油液通过回油油路223与低压进口连通。回油油路223为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工作时内泄漏排出油路。
如图10和图11所示,传动密封单元包括泵座206、转接块207、油封208和挡圈209,挡圈209位于油封208外侧,以阻挡转接块207移动。泵座206与主机采用板式连接,通过螺钉连接固定。第一单向阀211、第二单向阀212、第三单向阀213、第四单向阀214集成于泵座206中。第一油路221、第二油路222、回油油路223通过设计布局在泵座206中。泵座206采用整体打印再进行机械加工相关安装接口。进口/出口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与法兰、偏心轴110(比如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设置在同一侧,也可以在不同侧。偏心轴110可以双向旋转(左旋或右旋),进口和出口仍然保持不变。
在装配时,将第一柱塞141装入第一柱塞筒143中,将第二柱塞142装入第二柱塞筒144中。然后将第一柱塞筒143向下插入泵座206对应的一个安装孔中,将第二柱塞筒144向上插入泵座206对应的另一个安装孔中。然后安装连接构件150,将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卡紧固定。将转动组件130从左端压入偏心轴110,然后将轴承从分别从左端、右端压入偏心轴110,然后插入泵座206的安装孔中。将油封208压入转接块207,然后插入泵座206对应安装孔,连接处用螺钉连接。转接块207的另一端设置有法兰安装孔、连接螺钉安装孔,用于主机(或电机)的连接安装。
回油油路223将泵腔与低压进口沟通。这样,能够使得轴承、转动组件130、油封208处于油润滑的环境中,降低工作噪音、改善润滑条件,带走热量,大大提高轴承、油封208的使用性能、寿命和可靠性。第一柱塞141和第一柱塞筒143之间产生的油液泄漏,油液可以通过回油油路223进入低压进口。第二柱塞142和第二柱塞筒144之间产生的油液泄漏,油液可以通过回油油路223进入低压进口。
轴承、转动组件130与偏心轴110紧配合,油封208与转接块207紧配合,油封208与偏心轴110组成动密封,用以确保回油液压不会外漏。挡圈209用以防止油封208松脱。回油油路223将回油油液与低压进口连通。偏心轴110的一端内部根据实际需求可以设置“D”字形孔,用于连接及传动扭矩、转速输入。当然,偏心轴110的一端也可以设置其他形式的连接结构,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加以限定。
在工作时,当电机设定的转速输入时,偏心轴110与电机输入轴实现同转速同步旋转。由于转动组件130的中心线M与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存在偏心距e。当转动组件130的中心线M处于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之上时,第一柱塞141受到转动组件130的推力向上运动排出油液。同时,第一柱塞141通过连接构件150对第二柱塞142施加向上的拉力,第二柱塞142与第一柱塞141同步向上运动第二柱塞142吸入油液。
当转动组件130的中心线M处于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之下时,第二柱塞142受到转动组件130的推力向下运动排出油液。同时,第二柱塞142通过连接构件150对第一柱塞141施加向下的拉力,第一柱塞141与第二柱塞142同步向下运动第一柱塞141吸入油液。
偏心轴110每转一周,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各完成一次吸排油,周而复始,可以连续完成吸油、排油动作。当转动组件130的中心线M处于偏心轴110的中心轴线O水平面时,第一柱塞141、第二柱塞142处于居中位置,不吸油、不排油。
如图1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柱塞回程装置100,柱塞回程装置100包括摇臂170、转动组件130、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摇臂170连接至转动组件130,转动组件130移动能够带动摇臂170移动。转动组件130位于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之间。
转动组件130包括转动构件131、移动构件132和滚动构件133,转动构件131、移动构件132和滚动构件133均同轴设置。转动组件130可以构造为推力轴承。转动构件131和移动构件132均可以构造为圆环结构。滚动构件133构造为球状结构。滚动构件133位于转动构件131和移动构件132之间。转动组件130包括多个滚动构件133,多个滚动构件133位于转动构件131和移动构件132之间。
转动构件131与摇臂170连接。摇臂170为斜盘的一部分。摇臂170包括大尺寸部和小尺寸部,大尺寸部和小尺寸部相连。大尺寸部的沿连接轴的径向方向的尺寸大于小尺寸部的尺寸。连接轴连接至大尺寸部。摇臂170能够绕连接轴的中心轴线转动。小尺寸部沿连接轴的径向方向位于大尺寸部的侧方。
转动组件130连接至小尺寸部。摇臂170还包括端轴171,端轴171连接至小尺寸部。端轴171沿连接轴的轴向方向凸出于小尺寸部。转动构件131可以套设在端轴171的外部。转动构件131和端轴171可以卡合在一起。转动构件131转动能够带动端轴171转动,从而带动小尺寸部转动,进而带动大尺寸部绕连接轴的中心轴线旋转。
移动构件132包括外周表面,移动构件132的外周表面111包括第一外周部112和第二外周部113。第一外周部112和第二外周部113间隔设置。第一外周部112和第二外周部113沿端轴171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
端轴171为偏心轴。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沿端轴171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柱塞141与第一外周部112相贴合。第一柱塞141和移动构件132的第一外周部112相抵。第一柱塞141能够沿端轴171的径向方向直线移动。第二柱塞142与第二外周部113相贴合。第二柱塞142和移动构件132的第二外周部113相抵。第二柱塞142能够沿端轴171的径向方向直线移动。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的移动方向相同。第一柱塞141沿端轴171的径向方向移动,以推动移动构件132移动,进而推动第二柱塞142移动。滚动构件133将移动构件132的直线运动能够转换为转动构件131的旋转运动。
为了保证第一柱塞141的直线移动,柱塞回程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柱塞筒143,第一柱塞141位于第一柱塞筒143中。第一柱塞141和第一柱塞筒143同轴设置。第一柱塞141和第一柱塞筒143的轴向方向均与端轴171的径向方向相平行。第一柱塞筒143对第一柱塞141起到导向作用。第一柱塞141在第一柱塞筒143中沿端轴171的径向方向直线往复运动。第一柱塞筒143对第一柱塞141起到沿第一柱塞筒143的径向方向的限位,防止第一柱塞141移动时偏移。
为了保证第二柱塞142的直线移动,柱塞回程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柱塞筒144,第二柱塞142位于第二柱塞筒144中。第二柱塞142和第二柱塞筒144同轴设置。第二柱塞142和第二柱塞筒144的轴向方向均与端轴171的径向方向相平行。第二柱塞筒144对第二柱塞142起到导向作用。第二柱塞142在第二柱塞筒144中沿端轴171的径向方向直线往复运动。第二柱塞筒144对第二柱塞142起到沿第二柱塞筒144的径向方向的限位,防止第二柱塞142移动时偏移。
第一柱塞筒143中设置有液体。第二柱塞142中设置有弹簧172。第一柱塞筒143中的压力P施加至第一柱塞141,以使得第一柱塞141沿端轴171的径向方向朝向第二柱塞142的方向移动,移动构件131朝向第二柱塞142的方向移动,进而推动第二柱塞142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柱塞142压缩弹簧172。移动构件131移动带动转动构件133转动,进而带动端轴171转动。端轴171转动带动小尺寸部转动,从而带动大尺寸部转动,进而使得摇臂170摆动。
当液体对第一柱塞141不施加压力P时,弹簧172对第二柱塞142施加弹性力,第二柱塞142沿端轴171的径向方向朝向第一柱塞141的方向移动,转动构件131朝向第一柱塞141的方向反向移动,进而推动第一柱塞141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柱塞141压缩液体,使得液体排出。端轴171反向转动带动小尺寸部反向转动,从而带动大尺寸部反向转动,进而使得摇臂170反向摆动。
根据本申请的柱塞回程装置100,柱塞回程装置100包括摇臂170、转动组件130、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转动组件130包括转动构件131、移动构件132和滚动构件133,滚动构件133位于转动构件131和移动构件132之间,转动构件131与摇臂170连接,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相对设置,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均与移动构件132的外周表面111相贴合,第一柱塞141朝向第二柱塞142的方向能够移动以推动移动构件132和第二柱塞142均移动,使得转动构件131带动摇臂170摆动。这样,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减少了对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的磨损,避免异常磨损及可靠性寿命低的问题,大大提高柱塞回程装置100的可靠性及寿命。
这样,柱塞回程装置100也可以用于摇臂170运动使用场合(非回转运动)。第一柱塞141在压力P的作用下,产生一个向左的力作用于转动组件130。当压力P大于弹簧172弹性力时,移动构件132推动第二柱塞142向左运动。由于连接轴与小尺寸部为刚性连接或一体制造,转动构件131将压力P通过连接轴传递给摇臂170使大尺寸部绕着圆心N向左摆动,改变斜盘角度(减小)。
相反,当第一柱塞141在无压力P的情况下,在弹簧172弹性力的作用下,第二柱塞142、移动构件132和第一柱塞141同时受到弹性力的作用并向右运动,摇臂170的大尺寸部绕着圆心N向右摆动,改变斜盘角度(增大)。
在上述过程中,移动构件132分别与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不存在滑动摩擦,避免了摩擦磨损现象,大大改善了受力工况,避免滑动摩擦产生的摩擦磨损现象,较大幅度提高柱塞泵200的可靠性及寿命。
根据本申请的柱塞回程装置100和柱塞泵200,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及民用工程领域中。根据本申请的柱塞回程装置100取消现有结构用高速旋转的圆柱面与柱塞端面做切线方向的滑动摩擦,避免异常磨损及可靠性寿命低的问题,采用推力轴承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根据本申请的柱塞回程装置100取消现有结构用弹簧172进行柱塞回位,而是采用连接构件150将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进行刚性连接,实现同步运动,避免弹簧172卡死或失效而导致第一柱塞141和第二柱塞142无法回位或回不到位的问题,大大提高柱塞泵200的可靠性及寿命。根据本申请的柱塞回程装置100相对于柱塞泵200,结构更简单、制造成本更低、避免柱塞收口及双金属加工等特殊工艺。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申请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申请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申请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3)

1.一种柱塞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回程装置包括:
偏心轴;
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构件、移动构件和滚动构件,所述滚动构件位于所述转动构件和移动构件之间,所述转动构件与所述偏心轴连接,所述移动构件包括外周表面,所述移动构件的外周表面包括第一外周部和第二外周部;
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所述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沿所述偏心轴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柱塞与所述第一外周部相贴合,所述第二柱塞与所述第二外周部相贴合;
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连接所述第一柱塞和所述第二柱塞,
其中,所述第一外周部沿所述径向方向至所述偏心轴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外周部沿所述径向方向至所述偏心轴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轴转动带动所述转动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能够直线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柱塞和所述第二柱塞沿所述径向方向均能够直线移动,
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转动组件的中心线沿所述径向方向与所述偏心轴的中心轴线间隔开,
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转动组件的中心线沿所述径向方向与所述偏心轴的中心轴线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塞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还具有平衡位置,
位于平衡位置的所述转动组件的中心线与所述偏心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塞和所述第二柱塞均设置有环槽,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第一自由端、第二自由端和弧形段,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通过所述弧形段相连,所述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一柱塞相卡合,所述第二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柱塞相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柱塞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由端包括第一卡槽,所述第二自由端包括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中的一个包括第一槽壁,两个所述第一槽壁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柱塞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中的另一个包括第二槽壁,所述第二槽壁具有向内凸出的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柱塞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中的另一个包括第二槽壁和第二槽底,所述第二槽壁包括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自所述第二槽底向内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倾斜段自所述第一倾斜段向外倾斜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回程装置还包括第一柱塞筒和第二柱塞筒,所述第一柱塞在所述第一柱塞筒中沿所述径向方向直线往复移动,所述第二柱塞在所述第二柱塞筒中沿所述径向方向直线往复移动。
9.一种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泵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柱塞回程装置,所述柱塞泵还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柱塞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第二柱塞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泵还包括第一口和第二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所述第一柱塞朝向所述第二柱塞的方向移动以将来自所述第一口的液体吸入所述第一腔室中,
所述第二柱塞朝远离所述第一柱塞的方向移动以将所述第二腔室中的液体通过第二口排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柱塞朝向所述第一柱塞的方向移动以将来自所述第二口的液体吸入所述第二腔室中,
所述第一柱塞朝远离所述第二柱塞的方向移动以将所述第一腔室中的液体通过第一口排出。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泵还包括回油腔室,所述回油腔室中设置有所述转动组件,所述柱塞泵还包括低压进口、第一口和第二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一口和所述第二口均与低压进口连通,所述回油腔室与所述低压进口连通。
13.一种柱塞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回程装置包括:
摇臂;
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构件、移动构件和滚动构件,所述滚动构件位于所述转动构件和移动构件之间,所述转动构件与所述摇臂连接;
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所述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均与所述移动构件的外周表面相贴合;
所述第一柱塞朝向所述第二柱塞的方向能够移动以推动所述移动构件和所述第二柱塞均移动,使得所述转动构件带动所述摇臂摆动。
CN202310979507.5A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柱塞回程装置和柱塞泵 Pending CN1168773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9507.5A CN116877371A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柱塞回程装置和柱塞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9507.5A CN116877371A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柱塞回程装置和柱塞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77371A true CN116877371A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56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79507.5A Pending CN116877371A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柱塞回程装置和柱塞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7737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96452B2 (ja) 流体機械、熱交換機器と流体機械の作動方法
US6328537B1 (en) Radial piston pump
EP0611887A1 (en) Fluid pressure generation apparatus
US10066484B2 (en) Fluid pressure rotating machine
US20040131472A1 (en) Reciprocating pump and vacuum pump
CN111396279B (zh) 力平衡式二维柱塞泵
CN113669320B (zh) 端面控制的液控单向阀配流径向柱塞液压装置及工作方法
CN111059011A (zh) 轴向柱塞泵
US5375982A (en) Radial pump
US20060120882A1 (en) Motor or pump assemblies
KR101990259B1 (ko) 유체 기계,열교환 장치 및 유체 기계의 작동방법
CN116877371A (zh) 一种柱塞回程装置和柱塞泵
US11891997B2 (en) Two-dimensional motor piston pump
US5490444A (en) Piston pump with improved hold-down mechanism
CN101223391A (zh) 往复泵
CN111502952A (zh) 重载型力平衡式二维活塞单体泵
JPH07189889A (ja) ピストン型液圧装置
CN210106086U (zh) 重载型力平衡式二维活塞单体泵
KR20200016026A (ko) 스러스트 압력을 견디는 정량펌프
RU2792490C1 (ru) Аксиально-плунжерный насос с рекуперацией энергии
EP3617501B1 (en) Hydraulic system
US20220325704A1 (en) Support system for a displacement adjustment plate of an axial piston machine
RU1815420C (ru) Аксиально-плунжерна гидромашина
RU2036330C1 (ru) Аксиально-поршневая гидромашина
KR20230166387A (ko) 정량펌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