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74003B - 一种污水沉降池及沉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沉降池及沉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74003B
CN116874003B CN202311047626.3A CN202311047626A CN116874003B CN 116874003 B CN116874003 B CN 116874003B CN 202311047626 A CN202311047626 A CN 202311047626A CN 116874003 B CN116874003 B CN 1168740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tank body
water
sewage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476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74003A (zh
Inventor
王龙飞
吴文俊
陈雪
汪豪
郭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Yita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Yita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Yita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Yita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4762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740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74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740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740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740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10Settling tanks with multiple outlets for the separated liquids
    • B01D21/12Settling tanks with multiple outlets for the separated liquids with moving scrapers
    • B01D21/14Settling tanks with multiple outlets for the separated liquids with moving scrapers with rotating scra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18Construction of the scrapers or the driving mechanisms for settling tanks
    • B01D21/20Driv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24Feed or 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settling tanks
    • B01D21/245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the sedi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污水沉降池,包括池体和出水渠,其中,所述池体顶侧的外缘位置开设有圆环形的进水槽,所述池体内开设有多个分水孔,所述分水孔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槽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池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水渠固定设置在所述池体内的上方;所述分水孔的横截面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所述分水孔连通所述池体内部的一端的宽度沿竖直向下的方向逐渐减小。本发明通过将进水槽开设在池体上,将分水孔开设在池体内,避免占用池体的内部空间,保障了池体的日处理量,通过将分水孔的横截面设置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可以改变污水在分水孔内的流动均匀性,从而防止污水内的杂质堵塞分水孔。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沉降池及沉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沉降池及沉降方法。
背景技术
辅流式沉降池是污水沉降池的一种,其因具有设备简单、运行方便及日处理量大等优势,在污水处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沉降池入水口和排水口的设置位置,可以将其分为周进中出、中进周出和周进周出三种形式。
专利公开号为CN204767638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通过增加反射板,水流进入沉淀池主体前迅速扩散,以非常低的速度从靠近池底处进入澄清区,能避免流量变化较大时高速进水伴有的短流现象,减少二沉池进水端漂泥现象,而且还具备有利于污泥沉降分层,沉淀效率高的优点。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进水渠的污水进入至二沉池内,其将进水渠设置在了二沉池内的边缘位置,并在进水渠的底部设置了进水配水孔,此种设置方式会占用池体内部的空间,减小二沉池的日处理量,与此同时,此直上直下式的进水配水孔不仅会使得污水沉降物全部堆积在进水配水孔的正下方,导致沉降物在二沉池内沉降不均匀,还容易堵塞进水配水孔。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污水沉降池及沉降方法,在保证沉降池日处理量的前提下,可以防止分水孔发生堵塞。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沉降池,包括池体和出水渠,其中,
所述池体顶侧的外缘位置开设有圆环形的进水槽,所述池体内开设有多个分水孔,所述分水孔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槽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池体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出水渠固定设置在所述池体内的上方;
所述分水孔的横截面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所述分水孔连通所述池体内部的一端的宽度沿竖直向下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刮泥器,所述刮泥器转动设置在池体内,用于清洁所述池体和所述出水渠内的污泥;
所述分水孔内位于所述刮泥器转动方向前方的侧壁为竖直的平面状结构,位于所述刮泥器转动方向后方的侧壁为连续的曲面状结构。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分水孔内的底侧为倾斜状,且所述分水孔的深度沿由远离所述池体中心线至靠近所述池体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增大。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出水渠包括环板、阻水筒和进水筒,其中,
所述阻水筒固定设置在环板上侧的外缘位置上,并与所述池体固定连接;
所述进水筒固定设置在所述环板上侧的内缘位置上,所述进水筒的顶侧为齿状结构,且所述进水筒的高度小于所述阻水筒的高度。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出水渠还包括挡泥筒,所述挡泥筒固定设置在所述环板的下侧,所述挡泥筒下端的外径大于所述挡泥筒上端的内径,且所述挡泥筒的下端位于所述分水孔的下方。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刮泥器包括转轴、刮泥架和分泥板,其中,
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池体内;
所述刮泥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上,并位于所述池体内的底部,所述刮泥架上位于其转动方向的后侧上开设有多个排污孔;
所述分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刮泥架上,并沿竖直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所述分泥板包括抖泥板和切泥板,所述抖泥板为浪板状结构,并固定设置在所述刮泥架上,所述切泥板为平板状结构,并分别固定设置在抖泥板远离所述刮泥架的两端。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池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摊泥槽,所述摊泥槽为截面呈三角形的圆环形槽状结构,多个所述摊泥槽的内径逐渐增大,且多个所述摊泥槽同心设置;
相邻两个所述排污孔的间距沿所述刮泥架远离所述转轴一端至所述刮泥架靠近所述转轴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刮泥器还包括多个滚轮,所述滚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刮泥架上,并与所述池体内的底部滑动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转轴上开设有卡槽;
所述刮泥器还包括固定杆、切换杆、刮泥齿轮和两个刮泥板,其中,
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轴上;
所述切换杆贯穿所述固定杆的内部,并与所述固定杆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切换杆的一端选择性地与所述卡槽卡接;
所述刮泥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并与所述进水筒的顶部啮合;
所述刮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一个所述刮泥板与所述进水槽滑动连接,另一个所述刮泥板分别与所述环板、所述阻水筒和所述进水筒滑动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沉降方法,采用上述的污水沉降池,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污水管道与所述进水槽相连通,使污水沿所述进水槽和所述分水孔流入所述池体内;
S2,向所述池体内加入污水处理活性物质,以对所述池体内的污水进行沉降;
S3,使用驱动设备驱动所述转轴转动,利用转轴的转动驱使所述刮泥架进行转动,带动所述刮泥架和所述分泥板对所述池体底部的污泥进行切碎、摊平,并通过所述排污孔将污泥输送至所述池体的外部,从而对所述池体内底部的污泥进行清理;利用转轴的转动驱使所述固定杆进行转动,利用所述刮泥齿轮与所述刮泥板对所述进水筒顶部的齿状结构、所述进水槽和所述出水渠的内部进行清理;
S4,使用管路将流入至所述出水渠内的污水输送至下一道污水处理工序。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在步骤S3中,不需要对所述进水槽和所述出水渠的内部进行清洁时,拧动所述切换杆,使所述切换杆与所述卡槽相分离,需要对所述进水槽和所述出水渠的内部进行清洁时,拧动所述切换杆,使所述切换杆与所述卡槽相卡接。
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沉降池及沉降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进水槽开设在池体上,将分水孔开设在池体内,避免占用池体的内部空间,保障了池体的日处理量,通过将分水孔的横截面设置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可以改变污水在分水孔内的流动均匀性,从而防止污水内的杂质堵塞分水孔;
(2)通过让分水孔与顶部的出水渠和侧方的池体内部相连通,可以改变污水的流动方向,为污水及污水中的沉降物提供侧放的力,使得沉降物的沉降更加均匀,通过将分水孔出水端的宽度设置为由上至下依次减小的形状,可以污水中的杂质分层均匀,通过设置分泥板,可以对池体底部的污泥进行破碎、平摊,以便后续的清洁操作;
(3)通过设置切换杆,可以对刮泥齿轮和刮泥板进行选择性使用,从而使本沉降池适应于不同的使用工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沉降池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沉降池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沉降池中进水槽处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沉降池中分水孔处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沉降池中池体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沉降池中出水渠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沉降池中刮泥器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沉降池中分泥板处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沉降池中卡槽处的立体图。
其中:1、池体;101、进水槽;102、分水孔;103、摊泥槽;2、出水渠;21、环板;22、阻水筒;23、进水筒;24、挡泥筒;3、刮泥器;31、转轴;32、刮泥架;33、分泥板;331、抖泥板;332、切泥板;34、滚轮;35、固定杆;36、切换杆;37、刮泥齿轮;38、刮泥板;301、排污孔;302、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9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沉降池,包括池体1、出水渠2和刮泥器3。
其中,池体1为圆形结构,池体1的内部用于储存污水,使污水中的沉降物进行沉降,池体1顶侧的外缘位置开设有圆环形的进水槽101,池体1内开设有多个分水孔102,分水孔102的一端与进水槽101相连通,另一端与池体1的内部相连通,如图5所示,进水槽101内的污水可以沿多个分水孔102均匀的进入至池体1的内部,增大了污水进入池体1的截面,提升了污水进入池体1的均匀度,而进水槽101和分水孔102直接开设在池体1的内壁上,而不会占用池体1的内部空间,从而可以保障本沉降池的日处理量;分水孔102的横截面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由于分水孔102的横截面关系到其内部污水的流动速度,利用控制其截面的变化,可以使得分水孔102内污水的流动速度发生变化,避免因污水流动均匀而造成杂质逐渐沉降堵塞分水孔102,保障了分水孔102的通畅运行;如图3所示,分水孔102分水孔102连通池体1内部的一端的宽度沿竖直向下的方向逐渐减小,由于分水孔102的内径较大,分水孔102内污水中的杂质会出现分层现象,即位于上层的污水中杂质的量会小于位于下层的污水中杂质的量,利用此渐变式的宽度结构,可以让单位时间内位于上层污水排出的量大于位于下层污水排出的量,从而使得污水中上下层杂质排出分水孔102的量更加均匀,以充分与池体1内的污水处理活性物质进行反应。
为了让沉降物在池体1底部分散的更加均匀,还可以在池体1的底部开设多个摊泥槽103,如图1和图5所示,摊泥槽103为截面呈三角形的圆环形槽状结构,多个摊泥槽103的内径逐渐增大,且多个摊泥槽103同心设置。
出水渠2用于收集沉降后的污水,出水渠2固定设置在池体1内的上方。
出水渠2可以设置为包括环板21、阻水筒22、进水筒23和挡泥筒24,阻水筒22固定设置在环板21上侧的外缘位置上,并与池体1固定连接,进水筒23固定设置在环板21上侧的内缘位置上,进水筒23的顶侧为齿状结构,且进水筒23的高度小于阻水筒22的高度,挡泥筒24固定设置在环板21的下侧,挡泥筒24下端的外径大于挡泥筒24上端的内径,且挡泥筒24的下端位于分水孔102的下方;如图2和图6所示,污水有进水槽101和分水孔102进入至池体1的内部后,其内部的杂质与污水处理活性物质发生反应而沉降,使得位于池体1内上层的污水满足下一步污水处理工序的需求,随着污水的不断加入,污水水位逐渐升高,从而使位于上层的污水沿进水筒23的顶部流入至环板21的上方,以便被输送至下一步处理工序;由于池体1内的污水与分水孔102直接连通,通过设置挡泥筒24和阻水筒22将部分污水和分水孔102相隔离,并使阻水筒22的高度大于进水筒23的高度,可以使位于进水筒23内部的污水不会被分水孔102流出的污水所扰乱,从而保障了进入至出水渠2内部污水的清洁度。
刮泥器3用于清洁池体1和出水渠2内的污泥,刮泥器3转动设置在池体1内。
为了实现分水孔102横截面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可以将分水孔102的内壁均设置为葫芦形的曲面,但是,优选将分水孔102内位于刮泥器3转动方向前方的侧壁为竖直的平面状结构,位于刮泥器3转动方向后方的侧壁为连续的曲面状结构,当刮泥器3转动时,会使池体1内的污水产生轻微的涡旋,以与分水孔102内位于刮泥器3转动方向前方的侧壁进行撞击,通过将此侧面设置为竖直的平面状,可以减小对池体1内污水的干扰,防止污水中产生乱流而让沉降物再次上升,从而有利于保障污水的沉降效率。
由于分水孔102的进水槽101均开设在池体1上,为了让分水孔102与池体1的内部相连通,需要将分水孔102设置为L形,L形的分水孔102还可以对污水施加水平方向的力,从而让污水及其内部的沉降物向着池体1中心的方向移动,防止污泥都沉降在池体1内的边缘位置,但是,L形的分水孔102会造成沉降物堆积在分水孔102内的底面处,为了解决此问题,优选将分水孔102内的底侧为倾斜状,且让分水孔102的深度沿由远离池体1中心线至靠近池体1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增大,让分水孔102内底侧的沉降物可以沿倾斜底面流入至池体1内。
刮泥器3可以设置为包括转轴31、刮泥架32、分泥板33、多个滚轮34、固定杆35、切换杆36、刮泥齿轮37和两个刮泥板38,其中,转轴31转动设置在池体1内,可以利用驱动设备驱使转轴31进行转动,转轴31上开设有卡槽302;刮泥架32固定设置在转轴31上,并位于池体1内的底部,刮泥架32上位于其转动方向的后侧上开设有多个排污孔301,当刮泥架32随着转轴31进行转动时,可以利用排污孔301对池体1内底部的污泥进行吸附,其中,刮泥架32内部为中空结构,其一端与抽泥泵相连接,当开启抽泥泵时,污泥则沿着排污孔301和刮泥架32内部被抽离至污泥处理工序处;分泥板33固定设置在刮泥架32上,并沿竖直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分泥板33包括抖泥板331和切泥板332,抖泥板331为浪板状结构,并固定设置在刮泥架32上,切泥板332为平板状结构,并分别固定设置在抖泥板331远离刮泥架32的两端,分泥板33的设置是为了解决污泥板结化的问题,当转轴31启动不及时或者转速较低时,池体1内底部的污泥会硬化,不易被吸附,而通过设置分泥板33,如图8所示,可以让转动的切泥板332先将污泥切割为多层,再利用浪板状的抖泥板331对每层的污泥进行抖动,对污泥进行分散软化,以便让其被排污孔301所吸附;滚轮34转动设置在刮泥架32上,并与池体1内的底部滑动连接,以保证刮泥架32的转动稳定性;固定杆35的一端转动设置在转轴31上;切换杆36贯穿固定杆35的内部,并与固定杆35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切换杆36的一端选择性地与卡槽302卡接;刮泥齿轮37转动设置在固定杆35上,并与进水筒23的顶部啮合;刮泥板38固定设置在固定杆35上,一个刮泥板38与进水槽101滑动连接,另一个刮泥板38分别与环板21、阻水筒22和进水筒23滑动连接;如图2和图7所示,转动的转轴31可以带动固定杆35进行转动,从而使刮泥齿轮37与进水筒23的顶部啮合转动,以对进水筒23的顶侧进行清洁,使两个刮泥板38也随之进行转动,以分别刮除出水渠2和进水槽101内的杂质,而由于出水渠2、进水槽101和进水筒23无需进行常态的清洁,因此,还可以利用转动切换杆36的方式使切换杆36选择性的与卡槽302卡接,当切换杆36与卡槽302卡接时,则固定杆35跟随转轴31进行转动,以对池体1内底部进行清洁的同时,也对出水渠2、进水槽101和进水筒23进行清洁,而当切换杆36与卡槽302分离时,则固定杆35不跟随转轴31进行转动,以只对池体1内的底部进行清洁。
如图1所示,由于多个摊泥槽103同心设置,处于外圈位置的摊泥槽103内的污泥量相对较多,则位于外圈位置的排污孔301的排污负担较大,为了让多个摊泥槽103内的污泥被均匀地清除,优选让相邻两个排污孔301的间距沿刮泥架32远离转轴31一端至刮泥架32靠近转轴31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如图7所示,即让排污孔301的排列由右至左逐渐稀疏,从而与多个摊泥槽103内的容积相匹配,实现池体1底部污泥的均匀排出。
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沉降方法如下:
S1,将污水管道与进水槽101相连通,使污水沿进水槽101和分水孔102流入池体1内;
S2,向池体1内加入污水处理活性物质,以对池体1内的污水进行沉降;
S3,使用驱动设备驱动转轴31转动,利用转轴31的转动驱使刮泥架32进行转动,带动刮泥架32和分泥板33对池体1底部的污泥进行切碎、摊平,并通过排污孔301将污泥输送至池体1的外部,从而对池体1内底部的污泥进行清理;利用转轴31的转动驱使固定杆35进行转动,利用刮泥齿轮37与刮泥板38对进水筒23顶部的齿状结构、进水槽101和出水渠2的内部进行清理;在此期间,若不需要对进水槽101和出水渠2的内部进行清洁时,可以拧动切换杆36,使切换杆36与卡槽302相分离,而需要对进水槽101和出水渠2的内部进行清洁时,可以拧动切换杆36,使切换杆36与卡槽302相卡接;
S4,使用管路将流入至出水渠2内的污水输送至下一道污水处理工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污水沉降池,包括池体(1)和出水渠(2),其中,
所述池体(1)顶侧的外缘位置开设有圆环形的进水槽(101),所述池体(1)内开设有多个分水孔(102),所述分水孔(102)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槽(101)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池体(1)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出水渠(2)固定设置在所述池体(1)内的上方;
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孔(102)的横截面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所述分水孔(102)连通所述池体(1)内部的一端的宽度沿竖直向下的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出水渠(2)包括环板(21)、阻水筒(22)和进水筒(23),其中,
所述阻水筒(22)固定设置在环板(21)上侧的外缘位置上,并与所述池体(1)固定连接;
所述进水筒(23)固定设置在所述环板(21)上侧的内缘位置上,所述进水筒(23)的顶侧为齿状结构,且所述进水筒(23)的高度小于所述阻水筒(22)的高度;
还包括刮泥器(3),所述刮泥器(3)转动设置在池体(1)内,用于清洁所述池体(1)和所述出水渠(2)内的污泥;
所述分水孔(102)内位于所述刮泥器(3)转动方向前方的侧壁为竖直的平面状结构,位于所述刮泥器(3)转动方向后方的侧壁为连续的曲面状结构;
所述刮泥器(3)包括转轴(31)、刮泥架(32)和分泥板(33),其中,
所述转轴(31)转动设置在所述池体(1)内;
所述刮泥架(32)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31)上,并位于所述池体(1)内的底部,所述刮泥架(32)上位于其转动方向的后侧上开设有多个排污孔(301);
所述分泥板(33)固定设置在所述刮泥架(32)上,并沿竖直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所述分泥板(33)包括抖泥板(331)和切泥板(332),所述抖泥板(331)为浪板状结构,并固定设置在所述刮泥架(32)上,所述切泥板(332)为平板状结构,并分别固定设置在抖泥板(331)远离所述刮泥架(32)的两端;
所述转轴(31)上开设有卡槽(302);
所述刮泥器(3)还包括固定杆(35)、切换杆(36)、刮泥齿轮(37)和两个刮泥板(38),其中,
所述固定杆(35)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轴(31)上;
所述切换杆(36)贯穿所述固定杆(35)的内部,并与所述固定杆(35)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切换杆(36)的一端选择性地与所述卡槽(302)卡接;
所述刮泥齿轮(37)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杆(35)上,并与所述进水筒(23)的顶部啮合;
所述刮泥板(38)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杆(35)上,一个所述刮泥板(38)与所述进水槽(101)滑动连接,另一个所述刮泥板(38)分别与所述环板(21)、所述阻水筒(22)和所述进水筒(23)滑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沉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孔(102)内的底侧为倾斜状,且所述分水孔(102)的深度沿由远离所述池体(1)中心线至靠近所述池体(1)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增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沉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渠(2)还包括挡泥筒(24),所述挡泥筒(24)固定设置在所述环板(21)的下侧,所述挡泥筒(24)下端的外径大于所述挡泥筒(24)上端的内径,且所述挡泥筒(24)的下端位于所述分水孔(102)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沉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摊泥槽(103),所述摊泥槽(103)为截面呈三角形的圆环形槽状结构,多个所述摊泥槽(103)的内径逐渐增大,且多个所述摊泥槽(103)同心设置;
相邻两个所述排污孔(301)的间距沿所述刮泥架(32)远离所述转轴(31)一端至所述刮泥架(32)靠近所述转轴(31)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刮泥器(3)还包括多个滚轮(34),所述滚轮(34)转动设置在所述刮泥架(32)上,并与所述池体(1)内的底部滑动连接。
5.一种污水沉降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沉降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污水管道与所述进水槽(101)相连通,使污水沿所述进水槽(101)和所述分水孔(102)流入所述池体(1)内;
S2,向所述池体(1)内加入污水处理活性物质,以对所述池体(1)内的污水进行沉降;
S3,使用驱动设备驱动所述转轴(31)转动,利用转轴(31)的转动驱使所述刮泥架(32)进行转动,带动所述刮泥架(32)和所述分泥板(33)对所述池体(1)底部的污泥进行切碎、摊平,并通过所述排污孔(301)将污泥输送至所述池体(1)的外部,从而对所述池体(1)内底部的污泥进行清理;利用转轴(31)的转动驱使所述固定杆(35)进行转动,利用所述刮泥齿轮(37)与所述刮泥板(38)对所述进水筒(23)顶部的齿状结构、所述进水槽(101)和所述出水渠(2)的内部进行清理;
S4,使用管路将流入至所述出水渠(2)内的污水输送至下一道污水处理工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水沉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不需要对所述进水槽(101)和所述出水渠(2)的内部进行清洁时,拧动所述切换杆(36),使所述切换杆(36)与所述卡槽(302)相分离,需要对所述进水槽(101)和所述出水渠(2)的内部进行清洁时,拧动所述切换杆(36),使所述切换杆(36)与所述卡槽(302)相卡接。
CN202311047626.3A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污水沉降池及沉降方法 Active CN1168740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47626.3A CN116874003B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污水沉降池及沉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47626.3A CN116874003B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污水沉降池及沉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74003A CN116874003A (zh) 2023-10-13
CN116874003B true CN116874003B (zh) 2024-02-06

Family

ID=88255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47626.3A Active CN116874003B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污水沉降池及沉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7400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48541A (ja) * 2012-05-30 2013-12-12 Abe Tekkosho:Kk 振動混合槽と除染処理装置
KR102066510B1 (ko) * 2019-04-26 2020-02-11 우준석 경사형 스파이럴 슬러지수집기
CN111333177A (zh) * 2020-04-03 2020-06-26 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泥膜生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11896211U (zh) * 2020-02-18 2020-11-10 益琨(泉州)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沉淀池用的刮板装置
CN215085095U (zh) * 2021-08-02 2021-12-10 汉川市银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沉降池
CN218474923U (zh) * 2022-11-04 2023-02-14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改进型双区沉淀池选择性分离好氧颗粒污泥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34600B2 (en) * 2004-12-10 2007-06-26 Fujiwara Sangyo Kabushiki Kaisha Sludge scraping and collect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48541A (ja) * 2012-05-30 2013-12-12 Abe Tekkosho:Kk 振動混合槽と除染処理装置
KR102066510B1 (ko) * 2019-04-26 2020-02-11 우준석 경사형 스파이럴 슬러지수집기
CN211896211U (zh) * 2020-02-18 2020-11-10 益琨(泉州)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沉淀池用的刮板装置
CN111333177A (zh) * 2020-04-03 2020-06-26 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泥膜生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15085095U (zh) * 2021-08-02 2021-12-10 汉川市银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沉降池
CN218474923U (zh) * 2022-11-04 2023-02-14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改进型双区沉淀池选择性分离好氧颗粒污泥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74003A (zh) 2023-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93545A (zh) 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
CN216106172U (zh) 污水处理用的小型二沉池
CN116874003B (zh) 一种污水沉降池及沉降方法
CN206081768U (zh) 一种污水沉淀池
CN218620457U (zh) 一种废水除磷反应沉清装置
CN110917668A (zh) 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
CN106512491A (zh) 翻转沉淀分离装置
CN207786032U (zh) 一种便于清除污泥的污水沉淀池
CN216571693U (zh) 污水格栅沉砂池
CN216092633U (zh) 一种中水池进水用过滤装置
CN1377841A (zh) 一种地下水除氟方法及装置
CN211035497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降装置
CN112028326A (zh) 一种市政用污水处理装置
CN112023518A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多环沉降池结构
CN219462607U (zh) 一种污水沉淀装置
CN216513030U (zh) 混凝沉淀池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14270340U (zh) 一种沉降效果好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2731170U (zh) 一种双层沉淀池
CN220812147U (zh) 一种工业污水斜管沉淀装置
CN219701179U (zh) 一种污水处理池漂浮物快速沉降装置
CN216106369U (zh)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系统
CN217578474U (zh) 一种海绵城市住宅区地表径流生态净化设备
CN219950637U (zh) 一种中水处理机械搅拌澄清池
CN211226650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用沉降池
CN117466362B (zh) 一种用于污水预处理的智能一体化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