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64971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64971A
CN116864971A CN202310970516.8A CN202310970516A CN116864971A CN 116864971 A CN116864971 A CN 116864971A CN 202310970516 A CN202310970516 A CN 202310970516A CN 116864971 A CN116864971 A CN 116864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electronic device
side wall
hole
frequency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705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博
史悦
陶延辉
付堉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7051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649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64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649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电子设备包括:包括:第一辐射体、电池金属仓和连接件;第一辐射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辐射体的馈电点位于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电池金属仓包括第一侧壁和背板,第一侧壁设置于背板的周沿,背板接地;第一辐射体位于电池金属仓外,且第一辐射体与第一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连接件位于第一间隙内,且连接第一侧壁的第一部位和第一辐射体的第二部位;第二部位位于第一辐射体的第一端和馈电点之间;第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沿第一辐射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第一通孔设于第一部位和背板之间;或者,连接件与第一侧壁之间形成分布电感。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生活内容不断丰富,大家对生活中各种场景下的通信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比如弱信号下的打电话和上网质量(电梯、地下停车库、野外、高铁地铁、卧室卫生间角落等场景)。因此对移动终端的各种通信功能的场景性能要求就越来越高,对天线功能的场景适应性也是要求越来越高。
在相关技术中,天线场景适应设计需要新增部件,或者增加电子器件,以及增加软件算法的开发,这些方式会增加电子设备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利用电池金属仓和连接件构成天线能量结构,对天线辐射体上的辐射能量进行转移,能够适应更多的通信场景。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包括:第一辐射体、电池金属仓和连接件;
所述第一辐射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辐射体的馈电点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所述电池金属仓包括第一侧壁和背板,所述第一侧壁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周沿,所述背板接地;
所述第一辐射体位于所述电池金属仓外,且所述第一辐射体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内,且连接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部位和所述第一辐射体的第二部位;所述第二部位位于所述第一辐射体的第一端和所述馈电点之间;
所述第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辐射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第一部位和所述背板之间;或者,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分布电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连接件将电池金属仓上的第一侧壁与第一辐射体连接,将电池金属仓的背板接地,可以通过在第一侧壁上开设沿所述第一辐射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以构成分布电感下地结构,或者利用连接在第一侧壁与第一辐射体之间的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侧壁形成分布电感,这样,利用分布电感下地结构使得第一辐射体上的激励电流通过该分布电感下地结构下地,以实现将第一辐射体上的第一区域内的能量转移至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一部位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部位之间的区域,能够使天线模组的部分能量转移至远离电子设备的横屏游戏场景下的手握区域,降低手握影响,提升该场景下的天线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子设备的俯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子设备中天线模组的工作频段示意图;
图4是相关技术中的天线模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天线模组的辐射效率的曲线图;
图5是相关技术中的天线模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天线模组的总效率的曲线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子设备的工作频段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切换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电子设备中天线模组的工作频段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电子设备的俯视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电子设备的俯视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切换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相关技术中,可以利用电子设备的金属边框构成天线辐射体,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基站、手表、笔记本等任意具有天线的电子设备,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是手机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在此不构成具体限定。
手机等电子设备可以有多种手持场景,如竖屏场景和横屏场景,在不同的手持场景下,用户的手部会遮挡电子设备上的部分天线,从而对天线性能造成影响。
在相关技术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克服用户手持通信设备时,因人体遮挡所造成的通信设备的天线性能降低的问题:
1)工作于各种制式的天线都需要对各种场景做出适应,比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新空口(New Radio,NR)、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等,但是,该方案提出的场景适应设计通常集中在高频部分。
2)低频段由于受限于移动终端的尺寸限制往往无法做出较多变化,因此低频的场景适应性问题更加突出。目前往往采用的是增加开关结合软件算法来切换不同的天线,或者是增加额外部件,这也是中高频常用的方法。
但是,对于以上方式,其至少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相关技术中的天线场景适应设计更多的集中在高频;二是相关技术中的天线场景适应设计需要新增部件,或者增加电子器件(比如天线开关),以及增加软件算法的开发,这些往往都需要大量的成本增加。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连接件将电池金属仓上的第一侧壁与第一辐射体连接,将电池金属仓的背板接地,可以通过在第一侧壁上开设沿所述第一辐射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以构成分布电感下地结构,或者利用连接在第一侧壁与第一辐射体之间的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侧壁形成分布电感,这样,利用分布电感下地结构使得第一辐射体上的激励电流通过该分布电感下地结构下地,以实现将第一辐射体上的第一区域内的能量转移至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一部位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部位之间的区域,能够使天线模组的部分能量转移至远离电子设备的横屏游戏场景下的手握区域,降低手握影响,提升该场景下的天线性能。
此外,相较于相关技术而言,本申请实施例中无需新增电子器件,也无需对软件算法进行匹配,从而能够在提升天线的场景适应性的同时,降低天线模组的结构复杂程度和生产成本。
值得提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天线模组可以是低频工作模组也可以是中高频的天线模组,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通常以该天线模组为低频工作模组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在此不构成具体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辐射体10、电池金属仓20和连接件30;
第一辐射体1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辐射体10的馈电点A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电池金属仓20包括第一侧壁D1和背板G1,第一侧壁D1设置于背板G1的周沿,背板G1接地;
第一辐射体10位于电池金属仓20外,且第一辐射体10与第一侧壁D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31;
连接件30位于所述第一间隙31内,且连接所述第一侧壁D1的第一部位B1和第一辐射体10的第二部位B2,第二部位B2位于第一辐射体10的第一端和馈电点A之间;
第一侧壁D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S1,第一通孔S1沿第一辐射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第一通孔S1设于第一部位B1和背板G1之间;或者,连接件30与第一侧壁D1之间形成分布电感。
在工作中,在馈电F1通过馈电点A向第一辐射体10提供激励电流,其中至少部分激励电流通过连接件30进行分布电感下地,以实现连接件30用于将第一辐射体10上的第一区域内的至少部分激励电流转移至第一辐射体10上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一端和馈电点A之间的区域,第二区域为第一端和第二部位B2之间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体10的第一端可以是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辐射体10朝向第二断缝SL1的端部,第一辐射体10的第二端可以是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辐射体10朝向第三断缝SL2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长侧边,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短侧边,所述第一长侧边与所述第一短侧边相邻。
馈电点A可位于第一长侧边与第一短侧边之间的拐角区域,该拐角区域位于电子设备的横屏手握区域之内,即第一区域内的辐射能量将会收到用户手部的遮挡,若通过该第一区域辐射能量,将对天线性能造成影响。
可选地,以馈电点A为界限,将第一辐射体10划分为第一子辐射体和第二子辐射体,其中,第一子辐射体和第二辐射体分别设置在金属边框的相邻侧边上,如:第一子辐射体为馈电点A至第二断缝SL1之间的辐射体,第二子辐射体为馈电点A至第三断缝SL2之间的辐射体。此时,假设第一子辐射体位于金属边框的长侧边,第二子辐射体位于金属边框的短侧边。
此时,馈电点A至第二部位B2之间的区域可以位于电子设备的横屏手握区域之内,该横屏手握区域表示当电子设备处于横屏应用场景时,用户手指握持或遮挡的区域。
可选地,第二部位B2位于所述第一长侧边上的目标区域,所述目标区域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横屏手握区域之外。
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部位B2设置在电子设备的横屏手握区域之外,在将第一区域内的辐射能量转移至第二区域内时,该第二区域也位于电子设备的横屏手握区域之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将第二部位B2设置在目标区域内,可以使第二部位B2与所述第一短侧边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长侧边的长度的1/6或1/5等。
可选地,第一子辐射体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金属边框的长侧边的一半,第二子辐射体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金属边框的短侧边的一半。
其中,当第一子辐射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金属边框的长侧边的一半时,第一子辐射体上靠近第一端的区域显然位于电子设备的横屏手握区域之外。
可选地,第二子辐射体的靠近第三断缝SL2的端部可以通过调谐模块SW0接地,该调谐模块SW0可以实现对天线的频率调谐。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或结构的天线辐射体,其两端并不一定设置断缝,如天线辐射体的端部与其他金属结构连接,并通过馈地结构接地等,且辐射体与可以设置在金属边框的其他区域,甚至设置在除了金属边框之外的其他位置。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一辐射体10设置在金属边框上,且第一辐射体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断缝SL1和第三断缝SL2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在此不对第一辐射体10的结构构成具体限定。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体10上的第一区域可以是第二断缝SL1至馈电点A之间的区域,第一辐射体10上的第二区域可以是第二断缝SL1至第二部位B2之间的区域。即能量转移的路径可以是由馈电点A至第二部位B2,并通过连接件30进行分布电感下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不同应用场景下,用户手持区域来调节第二部位B2的位置,即馈电点A至第二部位B2之间的距离可调。
例如:如图1所示,可以根据横屏场景下,用户手部通常遮挡了如图1中所示金属边框的右下角,而馈电点A至第二部位B2之间的区域位于该横屏场景下的被遮挡区域内,从而调整第二部位B2的位置,以将馈电点A至第二部位B2之间的能量搬移至被遮挡区域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手机等电子设备上设置有电池金属仓20,该电池金属仓20用于容纳蓄电池。第一辐射体10可以设置在该电池金属仓20外,且与电池金属仓20的第一侧壁D1间隔设置,也就是说,第一侧壁D1可以是电池金属仓20上的与第一辐射体10上的第二区域(即第二断缝SL1至第二部位B2之间的区域)平行,且与第一辐射体10距离最近的一个侧壁。此外,如图2所示,电池金属仓20的背板可以接地,从而可以将电池金属仓20的背板视为主地,也就是说,第一侧壁D1的底部与主地连接,这样,第一辐射体10上的第二部位B2可以通过连接件30、第一侧壁D1与主地连接。
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辐射体10设置在金属边框上,金属边框环绕在电池金属仓20外,且与电池金属仓20的周圈之间具有间隙,此时,可以在电池金属仓20上的靠近第一辐射体10的侧壁与第一辐射体10之间的第一间隙31内设置连接件30,以将第一辐射体10的第二部位B2通过连接件30和电池金属仓实现激励电流下地,实现了将第二部位B2至馈电点A之间的能量搬移至第二部位B2至第二断缝SL1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中,如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的天线模组在工作频段下具有以下3种工作模式:
底部单极模式M11,即在第二子辐射体上激励出的单极模式;
侧边的倒F天线(Inverted-F antenna,IFA)模式M12,即在第一子辐射体上激励出的IFA模式;
整个第一辐射体10上的半波长模式M21。
其中,实现能量转移的模式可以是侧边的IFA模式M12,即将M12模式下,位于第一区域内的能量转移至第二区域内。
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关技术中,若不设置连接件30与电池金属仓20连接,则在侧边的IFA模式下,第一辐射体10上的能量分布在馈电点A至第二断缝SL1之间,而本申请实施例中,侧边的IFA模式下,第一辐射体10上的能量分布在第二部位B2至第二断缝SL1之间,从而实现了部分能量的转移,有利于灵活调整天线辐射能量在第一辐射体10上的分布区间。这样,在应用于特定场景下时,能够根据该场景下用户手持区域来将第一辐射体10上的辐射能量转移至未被用户手部遮挡的区域,以提升该场景下的天线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鉴于如果通过连接件3将第二部位B2处直接下地,则可能会出现难以激励IFA模式M12的问题,可以在该IFA模式M12的强电流点设置分布电感下地结构,此时,分布电感下地也使得宽频段内的能量能够通过下地点进而在第二断缝SL1到第二部位B2之间的第二区域内激励起IFA模式M12。同时,由于此分布电感的引入,在宽频段内有更好的阻抗匹配,因此在工作频段内,会在馈电点A到第二部位B2之间形成行波传输特性,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了将侧边的IFA模式M12由第一区域转移至第二区域内。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S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辐射体10平行,可以理解为:第一通孔S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辐射体10上的位于第二区域内的部分平行。
第一通孔S1设于第一部位B1和背板G1之间,可以理解为第一部位B1和背板G1分布于第一通孔S1的两侧,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侧边D1上开设有横向延伸的第一通孔S1,其中,第一部位B1位于第一通孔S1的上侧,背板G1位于第一通孔S1的下侧。
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通孔S1可以构成分布电感结构,例如:如图2所示,基于第一通孔S1可以使第一辐射体10上的第二部位B2处的电流通过分布电感路径L1和分布电感路径L2下地,即天线能量通过连接件30经过L1和L2两条路径回流到背板G1(即主地)。
可选地,第一通孔S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辐射体10对应的天线模组的第一工作频段的1/2波长。
其中,在天线模组为低频天线的情况下,天线模组的第一工作频段可以是低频频段,此时,第一通孔S1的长度可以位于30-60mm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通孔S1的长度控制在天线模组的第一工作频段的1/2波长之内,可以降低第一通孔S1产生的谐振干扰。
值得提出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调整第一通孔S1的长度,以在第一通孔S1的槽结构中激励起高频槽模式(比如N41/N78/N79等),进而增加该天线模组的工作频段。
可选地,所述第一辐射体中位于馈电点A至第二部位B2之间的区域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工作频段的1/2波长,所述第一工作频段为第一辐射体10对应的天线模组的工作频段。
其中,在天线模组为低频天线的情况下,天线模组的工作频段可以是低频频段。即馈电点A至第二部位B2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天线模组的工作频段的1/2波长。
值得说明的是,在馈电点A至第二部位B2的长度超过天线模组的第一工作频段的1/2波长的情况下,可能会引入额外的影响模式,此时会对天线模组现有的模式,如底部单极模式M11、侧边的IFA模式M12、整个第一辐射体10上的半波长模式M21等产生干扰。
其中,第一工作频段可以是第一辐射体10上的底部单极模式M11、侧边的IFA模式M12、整个第一辐射体10上的半波长模式M21对应的工作频段,如低频工作频段。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利用连接件30来构成分布电感结构或者在连接件30上串联电感。例如:如图11所示,连接件30包括与第一侧壁D1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三连接部PL1,这样,利用PL1与第一侧壁D1便可以构成分布电感,或者,如图14所示,可以在连接件30上串联第二切换模块Q1,以对第二部位B2的下地电容、电阻和电感中的至少一项进行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在第一侧边D1上开设第一通孔S1以实现分布电感下地的方式,相较于上述利用连接件30来构成分布电感结构或者在连接件30上串联电感的方式而言,无需增大电池金属仓20与金属边框之间的间隙来设置结构较为复杂的连接件30,从而无需占用电池金属仓20的空间,不会降低电池容量。
当然,可以在利用第一侧边D1上开设第一通孔S1以实现分布电感下地的同时,还设置如图11所示的连接件30的结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对应如图1和图2所示电子设备,其中,该电子设备中的天线模组的第一辐射体10设置在手机的金属边框上,此时,利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的天线模组能对天线辐射体上的部分能量进行转移,以提升电子设备在各种场景下的天线性能。
具体地,假设如图1和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的天线模组和相关技术中的天线模组均工作于N28(约0.705GHz-0.805GHz)频段,则如图4所示,如图1和图2所示电子设备中的天线模组相较于未进行能量转移的天线模组而言,其在多种场景,如左手握持手机场景和右手握持手机场景下的天线模组辐射效率有明显的提升。
此外,如图5所示,通过对在自由空间和左右手模状态时的低频总效率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在总效率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的天线模组也明显优于相关技术中的天线模组。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在第一侧壁D1上开设有第一断口S2,第一断口S2与第一间隙31及第一通孔S1连通,第一部位B1位于第一断口S2的一侧。
如图6所示实施例中,以第一部位B1位于第一断口S2的左侧,即第一断口S2的靠近第二断缝SL1的侧壁上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位B1可以位于第一断口S2的右侧,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一部位B1位于第一断口S2的左侧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在此不构成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断口S2将第一间隙31及第一通孔S1连通,此时,第二部位B2处的天线能量的下地路径为:连接件30-->第一部位B1-->L1-->G1,而第一通孔S1的位于第一断口S2的右侧的侧壁至背板G1之间的区域,则可以形成谐振路径L2。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回地路径L1和连接件30用来构成能量传输段,而第一通孔S1可以形成高频工作谐振(比如N41/N78/N79),同时第一通孔S1的位于第一断口S2的右侧的侧壁至背板G1之间的区域也可以形成高频工作谐振(比如N41/N78/N79),从而大大拓宽了该天线模组的工作频段。
可选地,第一部位B1与第一通孔S1的第一短侧边SC1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工作频段的1/2波长,第一部位B1与所述第一短侧边SC1位于所述第一断口的同一侧。
可选地,实际工程中可控制第一部位B1与第一通孔S1的第一短侧边SC1之间的距离在30-60mm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限制第一部位B1与第一通孔S1的第一短侧边SC1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工作频段的1/2波长,能够降低第一部位B1与第一通孔S1的短侧边SC1之间的槽缝产生的谐振干扰。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天线模组的工作频段可以包括3个,分别为:AL01、AL02和AL03,其中,AL01和AL02为低频的两个工作谐振(由第二断缝SL1和第三断缝SL2之间的整个第一辐射体10上的M11模式、M12模式和M21模式共同形成),AL03为工作在中高频部分的谐振(对应第一通孔S1形成的半波长槽模式,可以为N41或其他频段)。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天线模组的工作频段可以包括4个,分别为:AL1、AL2、AL3和AL4,其中,AL1和AL2为低频的两个工作谐振(由第二断缝SL1和第三断缝SL2之间的整个第一辐射体10上的M11模式、M12模式和M21模式共同形成),AL3为工作在中高频部分的谐振(对应第一通孔S1形成的半波长槽模式,可以为N41或其他频段),AL4为工作在更高频部分的谐振(对应第一通孔S1的位于第一断口S2的右侧的侧壁至背板G1之间的区域处形成的IFA 1/4波长模式,可以为N78或N79或其他频段)。
有图3和图7可以得出,上述实施例二通过增加第一断口S2能够增加天线模组在中高频的工作频段。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8,本申请实施例相较于上述实施例二,在第一断口S2的两端之间增加了第一切换模块40。其中,第一切换模块40连接于第一断口S2的两端之间,第一切换模块40的第一参数可调,所述第一参数包括电容值、电阻值和电感值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切换模块40可以包括切换开关、电容、电阻、电感等器件中的至少一项,基于该第一切换模块40可以调整第一断口S2的相对两侧壁之间的电容值、电阻值和电感值中的至少一项。
例如:如图9所示,第一切换模块40可以包括切换开关SW1,该切换开关SW1的一端与第一断口S2的一个侧壁连接,切换开关SW1的其他端分别通过第一电感LG1、第二电感LG2、第一电容CG1等不同的阻容感器件连接第一断口S2的另一个侧壁,这样,通过切换开关SW1可以切换第一断口S2的相对两侧壁之间的电容值、电阻值和电感值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第一切换模块40可以在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上通过点焊连接在第一断口S2的相对两侧壁之间,也可以在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等硬板形式上通过弹片连接在第一断口S2的相对两侧壁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第一切换模块40调整第一断口S2的相对两侧壁之间的电容值、电阻值和电感值中的至少一项,能够实现对搬移后的M12模式进行频率调谐,从而使该天线模组能在更多的频段工作,使更多的低频频段能够改善手握场景下的天线性能。
例如:如图10所示,通过第一切换模块40调整第一断口S2的相对两侧壁之间的电容值、电阻值和电感值中的至少一项,能够将如图7中所示的AL1频段和AL2频段从N28频段切换到N8频段,和/或,将图7中所示的AL3频段从N41频段切换到N3频段,和/或,将图7中的AL4频段从N78频段切换到N79频段或WIFI 5G频段。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相较于上述实施例一,对连接件30进行改进。
如图11或图12所示,连接件30包括:第一连接部P2、第二连接部P1和第三连接部PL1;
第一连接部P2连接第一部位B1,第二连接部P1连接第二部位B2,第三连接部PL1连接于第一连接部P2和第二连接部P1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P2、第二连接部P1和第三连接部PL1可以位于同一直线上,也可以位于不同的直线上。
例如:如图11所示,第三连接部PL1与第一侧壁D1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连接部P2和第二连接部P1分别位于第三连接部PL1的两端。此时,可以通过第三连接部PL1与第一侧壁D1之间的间隙构成分布电感下地结构,从而可以不在第一侧壁D1上开设第一通孔S1,相较于实施例一种在第一侧壁D1上开设第一通孔S1而言,能够提升电池金属仓20的结构强度。
再例如:如图12所示,第一连接部P2、第二连接部P1和第三连接部PL1可以位于同一直线上,此时,可以在第一侧壁D1上开设第一通孔S1,以构成分布电感下地结构。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1或图12所示,第一连接部P2、第二连接部P1和第三连接部PL1可以共同组成金属超声FPC,此时,可以采用超声焊FPC的方式来实现第一连接部P2与第一部位B1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二连接部P1与第二部位B2之间的连接。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可以在第一间隙31内设置小板32,如PCB、FPC、液晶高分子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ester,LCP)、改性聚酰亚胺(modified polyimide,MPI)等形式的电路板,在该小板32的两端可以分别设置第一弹片TP1和第二弹片TP2,其中,小板32可以水平或垂直嵌入在第一间隙31内的塑胶,这样,第一弹片TP1的一端与小板32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压设在第一部位B1;第二弹片TP2的一端与小板32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压设在第二部位B2,且在小板32上可以通过金属线将第一弹片TP1与第二弹片TP2连接。
换而言之,第一弹片TP1作为第一连接部、第二弹片TP2作为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弹片TP1与第二弹片TP2的金属线作为第三连接部。
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弹片压设在对应部位的连接方式,相较于如图11或图12所示的超声焊FPC的连接方式而言,不需要进行超声焊,则天线模组的组装复杂程度和组装成本,同时,相较于上述焊接结构而言,还能够提升连接可靠性,例如:在受冲击时焊接除可能开裂。
实施例五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在如图1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在小板32上的用于连接第一弹片TP1与第二弹片TP2的金属线上串联第二切换模块Q1。
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
第二切换模块Q1,第二切换模块Q1串联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第二切换模块Q1的第二参数可调,所述第二参数包括电容值、电阻值和电感值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第二切换模块Q1的结构与第一切换模块40的结构相似,如第二切换模块Q1可以包括切换开关、电容、电阻、电感等器件中的至少一项,基于该第二切换模块Q1可以调整第一弹片TP1与第二弹片TP2之间的电容值、电阻值和电感值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第二切换模块Q1可以通过小板32上的金属线串联在第一弹片TP1与第二弹片TP2之间。
例如:如图15所示,第二切换模块Q1可以包括切换开关SW2,该切换开关SW2的一端与第一弹片TP1连接,切换开关SW2的其他端分别通过第三电感L01、第四电感L02、第二电容C01等不同的阻容感器件连接第二弹片TP2,这样,通过切换开关SW2可以切换第一弹片TP1与第二弹片TP2之间的电容值、电阻值和电感值中的至少一项。
本实施例五具有与如图13中所示弹片连接结构相同的有益效果,同时,还能够利用第二切换模块Q1调整第一弹片TP1与第二弹片TP2之间的电容值、电阻值和电感值中的至少一项,以实现更多的工作频段的调谐功能,例如:获取与如图10所示的增加天线模组的工作频段的效果。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为除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终端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Device,MID)、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机器人、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还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辐射体、电池金属仓和连接件;
所述第一辐射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辐射体的馈电点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所述电池金属仓包括第一侧壁和背板,所述第一侧壁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周沿,所述背板接地;
所述第一辐射体位于所述电池金属仓外,且所述第一辐射体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内,且连接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部位和所述第一辐射体的第二部位;所述第二部位位于所述第一辐射体的第一端和所述馈电点之间;
所述第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辐射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第一部位和所述背板之间;或者,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分布电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辐射体对应的天线模组的第一工作频段的1/2波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中位于所述馈电点至所述第二部位之间的区域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工作频段的1/2波长,所述第一工作频段为所述第一辐射体对应的天线模组的工作频段。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上还开设有第一断口,所述第一断口与所述第一间隙及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部位位于所述第一断口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短侧边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工作频段的1/2波长,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一短侧边位于所述第一断口的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切换模块,所述第一切换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一断口的两端,所述第一切换模块的第一参数可调,所述第一参数包括电容值、电阻值和电感值中的至少一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部位,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部位,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侧壁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
第二切换模块,所述第二切换模块串联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切换模块的第二参数可调,所述第二参数包括电容值、电阻值和电感值中的至少一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长侧边,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短侧边,所述第一长侧边与所述第一短侧边相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位位于所述第一长侧边上的目标区域,所述目标区域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横屏手握区域之外。
CN202310970516.8A 2023-08-03 2023-08-03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8649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0516.8A CN116864971A (zh) 2023-08-03 2023-08-03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0516.8A CN116864971A (zh) 2023-08-03 2023-08-03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64971A true CN116864971A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26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70516.8A Pending CN116864971A (zh) 2023-08-03 2023-08-03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6497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51212B (zh) 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9494447B (zh) 具有隔离天线结构的电子设备
EP3273531B1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EP4266496A1 (en) Antenn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4571988B2 (ja) アレー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US8854267B2 (en) Antenna device for a portable terminal
KR101547746B1 (ko) 섀시 여기 안테나 컴포넌트,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에 대한 모바일 통신 디바이스
JP5412871B2 (ja) アンテナ、その放射パターン切替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EP3273533B1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US8952850B2 (en) Mimo antenna apparatus
CN112768959B (zh)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4701618A (zh) 具有混合倒f缝隙天线的电子设备
CN103138052B (zh) 可携式通讯装置的多频天线
US20120194404A1 (en)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prising a loop like antenna
CN103843194A (zh) 印制电路板天线和终端
CN112421211B (zh) 天线及电子设备
CN106663874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CN109037909B (zh) 天线以及电子装置
WO2023071817A1 (zh) 一种天线组件、天线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131195B (zh) 一种天线和通讯设备
CN110445917B (zh) 一种终端
EP2375488B1 (en) Planar antenna and handheld device
WO2022237352A1 (zh) 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6864971A (zh) 电子设备
JP6865074B2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アンテナ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