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50437A - 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 - Google Patents
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850437A CN116850437A CN202311036523.7A CN202311036523A CN116850437A CN 116850437 A CN116850437 A CN 116850437A CN 202311036523 A CN202311036523 A CN 202311036523A CN 116850437 A CN116850437 A CN 1168504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pressing head
- bottle
- storage cavity
-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10000003928 nasal cavity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2377 drug deliver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802 inf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0214 mout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1224 Cough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1218 Inflamm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52437 Nasal discomfor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8748 Nasal obstru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0113 Oede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9101 Rhinorrhoe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7744 conges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99 deter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hand cleans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54 inflamma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0753 nasal discharg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850 nasal mucos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331 nos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9083 rhin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453 shamp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4891 sympto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1/00—Devices for introducing or retaining media, e.g. remedies, in cavities of the bod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06—Head
- A61M2210/0618—Nos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鼻腔给药器,具体地说,涉及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其包括瓶体、盖接在瓶体顶部的瓶头部件、以及转动设置在瓶头部件喷射口处的致动部件,所述致动部件用于伸入人体特定部位内,所述瓶体内具有储液腔和储气腔,当所述瓶头部件进行喷射动作时,所述瓶头部件将储液腔内的药液送入致动部件内,该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中,通过在储气腔、输气腔以及安装管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安装管将输液腔内喷射的药液拦截后,利用输气腔传输的气体,来对安装管进行驱动,从而使安装管内拦截的药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刷出,实现降低对鼻腔的影响,同时还实现了对鼻腔进行全方位的喷射药液。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鼻腔给药器,具体地说,涉及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
背景技术
鼻炎是指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炎症。表现为充血或者水肿,患者经常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用到鼻腔给药器,鼻腔给药器能够将药物以微小雾状喷射到鼻腔内。例如公开号为CN10799587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鼻腔给药的喷雾分配器包括:非加压瓶,其用于储存尤其是药物与其它无菌流体的医疗流体;安装本体,其安装到瓶的顶部;以及致动本体,其中瓶、安装本体与致动本体沿着纵向轴线对准,并且其中致动本体沿着纵向轴线可滑动地附接到安装本体并且能够在致动位置与非致动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喷雾分配器包括施药喷嘴以及使致动本体移动到致动位置中的致动部分,其中,施药喷嘴具有相对于纵向轴线倾斜的喷嘴轴线,该施药喷嘴背离所述致动部分。
上述专利中,通过按压的方式将药液加压,然后通过喷嘴喷出。然而,这种加压后喷出的药液具有一定的冲击力,相对于鼻腔这种敏感的区域,喷出药液时会容易引起鼻腔的不适。但如果将喷嘴远离鼻腔来减缓喷射的冲击力时,喷出的药液就会溅射到鼻腔外周(也就是鼻子的周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包括瓶体、盖接在瓶体顶部的瓶头部件、以及转动设置在瓶头部件喷射口处的致动部件,所述致动部件用于伸入人体特定部位内,所述瓶体内具有储液腔和储气腔,当所述瓶头部件进行喷射动作时,所述瓶头部件将储液腔内的药液送入致动部件内,所述致动部件利用储气腔内高压气体转动将药液甩至人体特定部位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瓶体内部为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设置有多个侧板,多个所述侧板将储液腔内的部分空间围合形成与储液腔相互隔离的储气腔,所述储气腔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致动部件转动的泄压阀。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瓶头部件包括瓶盖和按压头,其中:
所述瓶盖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瓶体的顶部,所述瓶盖内还设置有泵吸组件,用于在按压头下压时将储液腔内的药液挤出;
所述按压头设置于瓶盖的顶部,内部开设有输气腔和一端与泵吸组件相通的输液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按压头的一端连通有固定设置在按压头底部的插管,所述插管位于泄压阀的上方,当插管下压抵动泄压阀时,所述储气腔内的高压气体进入至输气腔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泄压阀包括凸管,所述凸管固定设置在位于顶部的侧板的底壁,所述凸管的底部设置有阀门,所述凸管的外圈套设有一端与阀门连接,另一端与侧板底部连接的连接弹簧,所述阀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致动部件包括一端与按压头喷射口连通,另一端位密封状态的安装管,所述安装管靠近按压头一端的外圈固定设置有多个凸板,所述安装管的外圈开设有多个小孔,所述按压头的喷射口的内壁开设有与输气腔相通的转动腔,所述按压头的一侧开设有与转动腔相通的排气口,所述凸板转动设置在转动腔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致动部件包括一端与按压头喷射口固定连通,另一端位密封状态的安装管,所述安装管的外圈开设有多个小孔,所述按压头的喷射口的内壁开设有与输气腔相通的转动腔,所述按压头的一侧开设有与转动腔相通的排气口,所述安装管的内圈转动设置有转板,所述转板靠近按压头的一端固定套设有凸板,所述凸板转动设置在转动腔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泵吸组件包括贯穿瓶盖的卡管,所述卡管底部连通有伸入储液腔内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一挡球,所述第一挡球的上方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卡管内圈纵向滑动设置有活塞管,所述活塞管内部设置有第二挡球,所述活塞管的顶部与输液腔连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管靠近按压头一端的外圈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呈螺旋状态。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按压头的喷射端的外周套设有防溅盘,所述防溅盘的外圈向一侧弯折形成储液槽,所述排气口处连通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一端向防溅盘处弯折,所述导气管内连通有吸引管,所述吸引管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引流口,所述引流口位于安装管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该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中,通过在储气腔、输气腔以及安装管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安装管将输液腔内喷射的药液拦截后,利用输气腔传输的气体,来对安装管进行驱动,从而使安装管内拦截的药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刷出,实现降低对鼻腔的影响,同时还实现了对鼻腔进行全方位的喷射药液。
2、该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中,当安装管伸入鼻腔内时,凸缘位于鼻孔处,此时配合着安装管的转动,呈螺旋状态的凸缘能够一直将流入鼻孔的药液在转动的作用下推入至鼻腔内,从而提高药液与鼻腔内部的接触时间,增加治疗的效率。
3、该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中,通过输气腔、导气管、以及吸引管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排出的高压气体不仅可以对安装管进行驱动,还能实现在引流口处形成负压的效果,从而在药液流出鼻孔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将药液吸走,避免了多余药液流出到人们的嘴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瓶体的内部结构透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瓶头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按压头的内部结构透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侧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安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6的输气腔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转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图8的转板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吸引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吸引管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100、瓶体;101、储液腔;102、储气腔;110、侧板;111、凸管;112、阀门;113、连接弹簧;114、顶针;
200、瓶头部件;210、瓶盖;211、卡管;212、进液管;213、第一挡球;214、压缩弹簧;215、活塞管;216、第二挡球;220、按压头;221、输液腔;222、输气腔;223、插管;224、转动腔;225、排气口;
300、致动部件;310、安装管;311、小孔;312、凸板;320、转板;330、凸缘;340、防溅盘;341、导气管;342、吸引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其能够降低药液喷射的力度,并以旋转的方式将药液送入至鼻腔内,从而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具体的,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包括瓶体100、盖接在瓶体100顶部的瓶头部件200、以及转动设置在瓶头部件200喷射口处的致动部件300,致动部件300用于伸入人体特定部位内,瓶体100内具有储液腔101和储气腔102,当瓶头部件200进行喷射动作时,瓶头部件200将储液腔101内的药液送入致动部件300内,致动部件300利用储气腔102内高压气体转动将药液甩至人体特定部位内。其中,人体特定部位可以是鼻腔、口腔等。
接下来,图2-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
如图2所示,瓶体100内部为储液腔101,储液腔101内设置有多个侧板110,多个侧板110将储液腔101内的部分空间围合形成与储液腔101相互隔离的储气腔102。其中,储气腔102的顶部设置有泄压阀,用于驱动致动部件300转动。
如图3所示,瓶头部件200包括瓶盖210和按压头220,其中,瓶盖210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瓶体100的顶部,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连接;瓶盖210内还设置有泵吸组件,用于在按压头220下压时将储液腔101内的药液挤出。按压头220设置于瓶盖210的顶部,其内部开设有输液腔221和在图4中示出的输气腔222,并且按压头220的一端与泵吸组件相通。
泵吸组件主要目的在于当瓶头部件200下压时,储液腔101内部的药液能够喷出至输液腔221内。因此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来代替泵吸组件。例如,向储液腔101内注入高压气体,并在瓶盖210顶部设置一个可调阀门部件,该可调阀门部件的结构可以和下文描述的泄压阀一致,也可以其他的结构,只要能够在按压头220下移时将储液腔101内的气体和液体排出即可。这样,当按压头220被按压时,储液腔101内的高压气体排出的同时也会将药液带出至输液腔221处。
另外,为了实现本发明中按压按压头220将储液腔101内液体挤出的目的,接下来对泵吸组件的结构进行公开。如图3所示,泵吸组件包括贯穿瓶盖210的卡管211,卡管211底部连通有伸入储液腔101内的进液管212,进液管212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一挡球213,第一挡球213的上方设置有压缩弹簧214。并且,卡管211内圈纵向滑动设置有活塞管215,活塞管215内部设置有第二挡球216,活塞管215的顶部与输液腔221连通。
按压头220下压时,按压头220带动活塞管215下移并将压缩弹簧214压缩,此时卡管211内部的药液便进入到活塞管215内并将第二挡球216上移推动,此时药液进入到输液腔221内;按压头220复位时,压缩弹簧214通过弹性上移,此时第二挡球216将活塞管215关闭,第一挡球213上移将进液管212打开,完成对药液的吸入。
需要说明的是,泵吸组件的结构已在现有技术中进行应用,例如洗衣液、洗手液、洗发水等等都是通过泵吸组件实现的。因此本发明对泵吸组件的结构以及原理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接着,在图4中,按压头220的一端连通有固定设置在按压头220底部的插管223,插管223位于泄压阀的上方,当插管223下压抵动泄压阀时,储气腔102内的高压气体进入至输气腔222内时。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的那样,泄压阀包括凸管111,凸管111固定设置在位于顶部的侧板110的底壁,凸管111的底部设置有阀门112,并且凸管111的外圈套设有连接弹簧113,连接弹簧113的一端与阀门112连接,另一端与侧板110底部连接。其次,阀门1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针114。
这样,在工作时,插管223下移抵动顶针114并进入到凸管111内圈,此时插管223与凸管111密封,随后顶针114下移带动阀门112脱离凸管111,此时储气腔102内的气体便可以通过阀门112与凸管111之间的缺口逃逸至插管223内,并传输至输气腔222内。
需要注意的是,插管223的底部设置有凸点,凸点可对顶针114进行抵压,从而防止顶针114将插管223堵住。
进一步的,在图6和图7中,致动部件300包括一端与按压头220喷射口连通,另一端位密封状态的安装管310,安装管310靠近按压头220一端的外圈固定设置有多个凸板312,多个凸板312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并且安装管310的外圈开设有多个小孔311。另一方面,按压头220的喷射口的内壁开设有与输气腔222相通的转动腔224,按压头220的一侧开设有与转动腔224相通的排气口225,凸板312转动设置在转动腔224内。
工作原理:
上仰头部,并将安装管310伸入到鼻腔内,在按压头220被按压至总行程的三分之二之前,储液腔101内的液体被泵吸组件送入至输液腔221内,然后再经输液腔221进入到安装管310内;在按压头220被按压至总行程的三分之二之后,插管223抵动泄压阀,此时储气腔102内的高压气体经插管223、输气腔222进入到转动腔224内,然后通过排气口225排出。在气体从排气口225排出的过程中,气体通过凸板312推动安装管310转动,从而使安装管310内的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小孔311甩出到鼻腔内。
图8和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考虑到安装管310旋转的方式容易与鼻腔内壁接触,一些鼻腔较小的人们在使用时就容易碰到鼻腔。为此,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更改了甩出药液的方式,具体如下:
致动部件300包括一端与按压头220喷射口固定连通,另一端位密封状态的安装管310,安装管310的外圈开设有多个小孔311,按压头220的喷射口的内壁开设有与输气腔222相通的转动腔224,按压头220的一侧开设有与转动腔224相通的排气口225,安装管310的内圈转动设置有转板320,转板320靠近按压头220的一端固定套设有凸板312,凸板312转动设置在转动腔224内。
工作时,按压头220内的药液进入到安装管310内部,并位于转板320上的多个板体之间。而输气腔222排出的气体进入到转动腔224内再通过排气口225排出的过程中,气体会推动凸板312转动,凸板312转动便会带动转板320转动,转板320转动带动安装管310内的药液通过小孔311甩出到鼻腔内。
也就是说,通过在储气腔102、输气腔222以及安装管310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安装管310将输液腔221内喷射的药液拦截后,利用输气腔222传输的气体,来对安装管310进行驱动,从而使安装管310内拦截的药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刷出,实现降低对鼻腔的影响,同时还实现了对鼻腔进行全方位的喷射药液。
不仅如此,为了减少给药过程中,鼻腔内的药液流出的速度,请参阅图7所示,安装管310靠近按压头220一端的外圈设置有凸缘330,凸缘330呈螺旋状态。
如此一来,当安装管310伸入鼻腔内时,凸缘330位于鼻孔处,此时配合着安装管310的转动,呈螺旋状态的凸缘330能够一直将流入鼻孔的药液在转动的作用下推入至鼻腔内,从而提高药液与鼻腔内部的接触时间,增加治疗的效率。
另外,当喷射的药液较多时,药液就会通过鼻孔流入到人们的嘴部,为解决该现象,请参阅图10和图11所示:
按压头220的喷射端的外周套设有防溅盘340,防溅盘340的外圈向一侧弯折形成储液槽,排气口225处连通有导气管341,导气管341的一端向防溅盘340处弯折,导气管341内连通有吸引管342,吸引管342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引流口,引流口位于安装管310的下方。
在工作时,如图11所示,排气口225排出的气体在导气管341的引导下吹向防溅盘340处,此时由于吸引管342的一端插入至导气管341内,因此吸引管342位于导气管341内的一端便会形成负压区,从而使吸引管342侧壁的引流口将外界气体吸入。这样,在安装管310伸入鼻腔内时,吸引管342侧壁的引流口位于鼻孔处,此时由于引流口处形成负压,因此经鼻孔流入的液体能够被及时的吸入到吸引管342内,并喷洒到防溅盘340的储液槽内。
综上,通过输气腔222、导气管341、以及吸引管342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排出的高压气体不仅可以对安装管310进行驱动,还能实现在引流口处形成负压的效果,从而在药液流出鼻孔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将药液吸走,避免了多余药液流出到人们的嘴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包括瓶体(100)、盖接在瓶体(100)顶部的瓶头部件(200)、以及转动设置在瓶头部件(200)喷射口处的致动部件(3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部件(300)用于伸入人体特定部位内,所述瓶体(100)内具有储液腔(101)和储气腔(102),当所述瓶头部件(200)进行喷射动作时,所述瓶头部件(200)将储液腔(101)内的药液送入致动部件(300)内,所述致动部件(300)利用储气腔(102)内高压气体转动将药液甩至人体特定部位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00)内部为储液腔(101),所述储液腔(101)内设置有多个侧板(110),多个所述侧板(110)将储液腔(101)内的部分空间围合形成与储液腔(101)相互隔离的储气腔(102),所述储气腔(10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致动部件(300)转动的泄压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头部件(200)包括瓶盖(210)和按压头(220),其中:
所述瓶盖(210)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瓶体(100)的顶部,所述瓶盖(210)内还设置有泵吸组件,用于在按压头(220)下压时将储液腔(101)内的药液挤出;
所述按压头(220)设置于瓶盖(210)的顶部,内部开设有输气腔(222)和一端与泵吸组件相通的输液腔(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头(220)的一端连通有固定设置在按压头(220)底部的插管(223),所述插管(223)位于泄压阀的上方,当插管(223)下压抵动泄压阀时,所述储气腔(102)内的高压气体进入至输气腔(22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阀包括凸管(111),所述凸管(111)固定设置在位于顶部的侧板(110)的底壁,所述凸管(111)的底部设置有阀门(112),所述凸管(111)的外圈套设有一端与阀门(112)连接,另一端与侧板(110)底部连接的连接弹簧(113),所述阀门(1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针(114)。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部件(300)包括一端与按压头(220)喷射口连通,另一端位密封状态的安装管(310),所述安装管(310)靠近按压头(220)一端的外圈固定设置有多个凸板(312),所述安装管(310)的外圈开设有多个小孔(311),所述按压头(220)的喷射口的内壁开设有与输气腔(222)相通的转动腔(224),所述按压头(220)的一侧开设有与转动腔(224)相通的排气口(225),所述凸板(312)转动设置在转动腔(224)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部件(300)包括一端与按压头(220)喷射口固定连通,另一端位密封状态的安装管(310),所述安装管(310)的外圈开设有多个小孔(311),所述按压头(220)的喷射口的内壁开设有与输气腔(222)相通的转动腔(224),所述按压头(220)的一侧开设有与转动腔(224)相通的排气口(225),所述安装管(310)的内圈转动设置有转板(320),所述转板(320)靠近按压头(220)的一端固定套设有凸板(312),所述凸板(312)转动设置在转动腔(224)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吸组件包括贯穿瓶盖(210)的卡管(211),所述卡管(211)底部连通有伸入储液腔(101)内的进液管(212),所述进液管(212)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一挡球(213),所述第一挡球(213)的上方设置有压缩弹簧(214),所述卡管(211)内圈纵向滑动设置有活塞管(215),所述活塞管(215)内部设置有第二挡球(216),所述活塞管(215)的顶部与输液腔(22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管(310)靠近按压头(220)一端的外圈设置有凸缘(330),所述凸缘(330)呈螺旋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头(220)的喷射端的外周套设有防溅盘(340),所述防溅盘(340)的外圈向一侧弯折形成储液槽,所述排气口(225)处连通有导气管(341),所述导气管(341)的一端向防溅盘(340)处弯折,所述导气管(341)内连通有吸引管(342),所述吸引管(342)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引流口,所述引流口位于安装管(310)的下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036523.7A CN116850437A (zh) | 2023-08-17 | 2023-08-17 | 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036523.7A CN116850437A (zh) | 2023-08-17 | 2023-08-17 | 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50437A true CN116850437A (zh) | 2023-10-10 |
Family
ID=88232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036523.7A Pending CN116850437A (zh) | 2023-08-17 | 2023-08-17 | 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85043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298426A (zh) * | 2023-11-29 | 2023-12-29 |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 一种多功能鼻炎药物喷瓶 |
-
2023
- 2023-08-17 CN CN202311036523.7A patent/CN11685043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298426A (zh) * | 2023-11-29 | 2023-12-29 |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 一种多功能鼻炎药物喷瓶 |
CN117298426B (zh) * | 2023-11-29 | 2024-02-27 |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 一种多功能鼻炎药物喷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470102B2 (ja) | 医療機器 | |
US9827355B2 (en) | Irrigation and aspi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 |
EP1977778A1 (en) | Electronic nebulizer for washing the nasal cavities of a user | |
RO116599B1 (ro) | Dispozitiv de distribuire a unui medicament comandat de pacient | |
CN116850437A (zh) | 基于旋转式多向接触的鼻腔给药器 | |
CN101336864B (zh) | 喷吸鼻装置 | |
CN111888238A (zh) | 洗鼻器 | |
CN210020826U (zh) | 一种呼吸内科用喷药器 | |
CN208436054U (zh) | 喷雾式鼻腔冲洗器 | |
CN113440699A (zh) | 一种呼吸内科专用雾化上药装置 | |
CN211024742U (zh) | 一种深入给药装置 | |
CN216877555U (zh) | 一种智能鼻腔给药器 | |
CN112546409A (zh) | 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道给药器 | |
CN107899114B (zh) | 一种新型的雾化罐 | |
CN210277696U (zh) | 一种儿童安全型洗鼻器 | |
CN211214800U (zh) | 一种耳鼻喉科用鼻腔喷雾装置 | |
CN114028664B (zh) | 一种中医内科用雾化器 | |
CN219681452U (zh) | 一种喷雾装置 | |
CN108853701A (zh) | 烧烫伤药剂喷膜药剂瓶 | |
CN111840769A (zh) | 一种适用于耳鼻喉科喷药装置 | |
CN220608853U (zh) | 一种可拆卸的鼻喷雾递送装置 | |
CN2905048Y (zh) | 一种多功能鼻腔护理器 | |
CN207640757U (zh) | 耳鼻喉科使用的腔内喷雾器 | |
CN112502964A (zh) | 用于非接触式的自动手部消毒机的抽液泵 | |
CN219539140U (zh) | 一种手持式雾化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