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48875A -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48875A
CN116848875A CN202180092703.XA CN202180092703A CN116848875A CN 116848875 A CN116848875 A CN 116848875A CN 202180092703 A CN202180092703 A CN 202180092703A CN 116848875 A CN116848875 A CN 1168488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index
angle
change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27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浅沼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848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488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H04B7/043Power distribution using best eigenmode, e.g. beam forming or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04L5/0025Spatial division following the spatial signature of the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在安装通信装置时发生越站干扰时减少越站干扰的影响。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用于在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其中该第一通信装置在一定时间段期间测量用于指示与第二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中所使用的调制方法和编码率中的至少一个的指标,基于所测量到的指标来计算一定时间段中的指标的变化量,并且基于指标的变化量来确定用于与第二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天线的方向性。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连接基站和核心网的回程(backhaul)可以通过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分多级连接多个固定安装的通信装置来实现。在任何两个通信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和两个其他通信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使用相同频率的情况下,根据通信装置的位置关系,可能发生越站干扰(overreach interference),并且通信质量可能劣化(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034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越站干扰使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质量劣化。因此,在安装通信装置时发生越站干扰的情况下,优选减少越站干扰的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在安装通信装置时发生越站干扰的情况下、减少越站干扰的影响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通信系统是用于在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被配置为:在一定时间段内测量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所使用的调制方法和编码率中的至少一个的指标,基于所测量到的指标来计算所述一定时间段中的所述指标的变化量,以及基于所述指标的变化量来确定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天线的方向性。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通信装置是用于与对方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天线,其被配置为与所述对方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以及处理器,其被配置为在一定时间段内测量用于指示与所述对方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所使用的调制方法和编码率中的至少一个的指标,基于所测量到的指标来计算所述一定时间段中的所述指标的变化量,并且基于所述指标的变化量来确定所述天线的方向性。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通信方法是用于在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包括:利用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一定时间段内测量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所使用的调制方法和编码率中的至少一个的指标;基于所测量到的指标来计算所述一定时间段中的所述指标的变化量;以及基于所述指标的变化量来确定用于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天线的方向性。
这些全面的或具体的方面可以通过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记录介质、或者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和记录介质的任何组合来实现。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安装通信装置时发生越站干扰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越站干扰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例的框图;
图3A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中选择基准扇区作为通信扇区的情况的图;
图3B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中选择左扇区作为通信扇区的情况的图;
图3C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中选择右扇区作为通信扇区的情况的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调制编码方案(MCS)期望值表的示例的图;
图5是示出由通信装置进行的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6是示出扇区改变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适当地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可以省略不必要详细的说明。例如,可以省略对已众所周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和对基本上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说明不必要地冗余并且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附图和以下的说明是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发明所提供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主题。
(实施例)
<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的结构的示例的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将通信装置彼此区分开的情况下,使用在编号之后添加了字母的附图标记(诸如通信装置10A和10B等),并且在不区分通信装置的情况下,使用仅具有编号的附图标记(诸如通信装置10等)。
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可以通过利用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分多级连接多个通信装置10来构成回程系统。回程是指由通信装置一对一地形成的网络结构。回程系统是指由大量回程形成的系统。
在图1中,假定已安装了通信装置10A、10B、10C和10D。通信装置10A和通信装置10B通过无线通信连接,通信装置10B和通信装置10C通过有线通信连接,并且通信装置10C和通信装置10D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因此,在通信装置10A和通信装置10D之间形成能够进行双向数据通信的回程系统。
对于无线通信,可以使用60GHz频带(其是毫米波频带的示例)中的无线信号。因此,可以进行高速无线通信。然而,无线通信所使用的频带不限于毫米波频带,并且可以是任何频带。在使用60GHz频带的情况下,两个通信装置10可以通过选择信道CH1至CH4中的任一个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例如,如图1所示,通信装置10A和通信装置10B通过选择CH2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并且通信装置10C和通信装置10D通过选择CH3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通信装置10A和通信装置10B之间的无线信号与通信装置10C和通信装置10D之间的无线信号在不同的信道上,因而不会相互干扰。在本发明中,信道是用于区分无线通信所使用的频带的术语。
这里,考虑了通过进一步安装通信装置10E和通信装置10F、使通信装置10E和通信装置10D通过有线通信连接、并且使通信装置10F和通信装置10E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来扩展回程系统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通信装置10E和通信装置10F选择信道CH1至CH4中的、与相邻的通信装置10C和10D所使用的CH3不同的信道。在使用60GHz频带的情况下,CH1和CH4可能不满足传输杂散,并且通信装置10E和通信装置10F可以选择CH2。然而,在选择CH2的情况下,通信装置10F可能接收到由通信装置10A使用相同的CH2发送到通信装置10B的无线信号的干扰(也就是说,越站干扰)。越站干扰使通信装置10F中的从通信装置10E发送来的无线信号的接收质量劣化。
在本实施例中,将说明如下的技术:判断在安装通信装置10F时是否发生越站干扰,并且在发生越站干扰的情况下,对通信装置10F的天线11进行控制以减少越站干扰的影响。
<通信装置的结构>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的结构示例的框图。图3A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11中选择基准扇区作为通信扇区的情况的图。图3B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11中选择左扇区作为通信扇区的情况的图。图3C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11中选择右扇区作为通信扇区的情况的图。
通信装置10包括天线11、无线通信电路12、有线通信电路13、输入电路14、输出电路15、存储器16和处理器17。然而,通信装置可以不包括有线通信电路13、输入电路14和输出电路15中的至少一个。
天线11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3A所示,天线11可以是能够通过选择性地使用具有不同方向性的多个扇区来进行通信的扇区天线。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将预定方向上的角度θ设置为0度,并且将具有角度θ=0度的扇区称为基准扇区30A。另外,将角度θ为正的方向上的扇区称为右扇区30B,并且将角度θ为负的方向上的扇区称为左扇区30C。右扇区30B可以以正5度为单位选择,并且左扇区30C可以以负5度为单位选择。天线11可以在所选择的扇区中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在下文,为了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所选择的扇区被称为通信扇区。
天线11可以通过波束成形来改变其方向性的朝向(角度)。在这种情况下,波束成形的方向性的朝向可以与所选择的扇区相对应。也就是说,通信扇区的选择可以被解读为由波束成形引起的天线11的方向性的变化。
由天线11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被输入到无线通信电路12。无线通信电路12对所输入的无线信号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后的无线信号输出到处理器17。另外,无线通信电路12对从处理器17输入的数据进行调制以生成无线信号,并将该无线信号输出到天线11。
有线通信电路13向通过有线通信连接的其他通信装置10发送信号和从该其他通信装置10接收信号。例如,光纤线缆或以太网(Ethernet)线缆等连接到有线通信电路13。
输入装置连接到输入电路14。输入装置的示例包括键盘、鼠标、触摸板和麦克风。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装置操作通信装置10。
输出装置连接到输出电路15。输出装置的示例包括显示器和扬声器。用户可以通过输出装置检查通信装置10的处理结果和操作状况等。
存储器16存储用于实现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的功能的数据和程序等。存储器16可以由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其组合实现。
处理器17与天线11、无线通信电路12、有线通信电路13、输入电路14、输出电路15和存储器16中的至少一个协作来实现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的功能。例如,处理器17从存储器16读取程序并执行该程序,由此实现由后面要说明的通信装置10进行的处理。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主要由通信装置10进行的处理可以被解读为主要由处理器17进行的处理。处理器17可以被解读为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控制器、运算电路和集成电路等的其他术语。
接着,将说明由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进行的处理。
<装置间距离的检测>
通信装置10F的处理器17与通信装置10E进行与无线通信相关的测试通信,并且检测通信装置10E和通信装置10F之间的距离(以下称为装置间距离)。例如,通信装置10F的处理器17通过使用与通信装置10E的无线信号的到达时间的到达时间(TOA)方法来检测装置间距离。然而,装置间距离不限于通过TOA方法来检测,并且可以通过其他已知方法来检测。也就是说,只要在通信装置10F中可以获取到装置间距离,就可以从外部装置提供装置间距离。
<MCS期望值的指定>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MCS期望值表的示例的图。
如图4所示,存储器16预先存储作为如下的表的MCS期望值表,在该表中,两个通信装置10之间的距离(以下称为装置间距离)与在装置间距离中期望将选择的MCS值(以下称为MCS期望值)彼此关联。
MCS值是指示无线通信所使用的调制方法和编码率的指标。MCS值、调制方法和编码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根据规格预先确定的。MCS值可以被解读为MCS指标。调制方法的示例包括QPSK、16QAM、64QAM和256QAM。
一般地,MCS值越大,频谱效率越高。然而,MCS值越大,信道中的距离(衰减)、噪声和/或干扰等的影响越大。因此,通信装置根据诸如信道中的距离(衰减)、噪声和/或干扰等的状况来适当地选择适当的MCS值。因此,通信装置10试图优化信道的数据传输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使用MCS值来减少越站干扰的示例,但在本发明中,代替MCS值,可以使用指示调制方法和编码率中的至少一个的指标。
在装置间距离相对较长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选择比在装置间距离相对较短的情况下选择的MCS值小的MCS值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如上所述,从数据传输效率的观点来看,可以存在适合装置间距离的MCS值。也就是说,与装置间距离相对应的MCS期望值可以是在不考虑噪声和/或干扰等的其他影响的情况下由以分开了装置间距离的方式安装的两个通信装置10所要选择的MCS值。
通信装置10F的处理器17通过参考MCS期望值表来指定与如上所述检测到的装置间距离相对应的MCS期望值。
<MCS变化量的计算>
通信装置10F的处理器17在一定时间段内测量从通信装置10E发送的无线信号中所包括的MCS值。通信装置10E可以根据与通信装置10F的信道状况通过已知的方法来确定MCS值。
处理器17基于在一定时间段内测量到的多个MCS值来计算MCS值的变化量(以下称为MCS变化量)。MCS变化量是指示一定时间段中的MCS值的波动的大小的值。MCS变化量例如可以通过以下的(A1)、(A2)和(A3)中的任一个来计算。
(A1)MCS变化量可以是在一定时间段中测量到的多个MCS值的偏差。例如,假定在一定时间段中测量到的各MCS值是xi、在一定时间段中测量到的MCS值的数量是n、并且与以上指定的装置间距离相对应的MCS期望值是μ,则可以通过以下的式1来计算MCS值的偏差σ(其中σ是正值)。在这种情况下,通信装置10F可以将所计算出的MCS值的偏差σ设置为MCS变化量。
[数学式1]
(A2)MCS变化量可以是在一定时间段中测量到的MCS值中的最大MCS值和最小MCS值之间的差。例如,在一定时间段中最大MCS值为“9”并且最小MCS值为“2”的情况下,“9”和“2”之间的差为“6”。在这种情况下,通信装置10F可以将所计算的差“6”设置为MCS变化量。
(A3)MCS变化量可以是通过将一定时间段的时间长度除以MCS值连续相同的最长时间段所获得的值。例如,在一定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为60秒并且MCS值连续相同的最长时间段为10秒的情况下,通过将“60”除以“10”所获得的值为“6”。在这种情况下,通信装置10F可以将所计算出的“6”设置为MCS变化量。
也就是说,MCS变化量的值越大,MCS值的波动越大,并且该值越小,MCS值的波动越小。
<越站干扰的判断>
通信装置10F的处理器17基于MCS变化量来判断是否发生越站干扰。例如,处理器17在MCS变化量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发生越站干扰,并且在MCS变化量小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未发生越站干扰。判断所用的阈值可以针对上述的(A1)、(A2)和(A3)中的每一个而不同。
如上所述,通信装置10E根据信道状况来选择适当的MCS值。例如,在图1所示的通信装置10A发送无线信号的情况下,该无线信号干扰通信装置10F,因而通信装置10E可以减小MCS值。在通信装置10A不发送无线信号的情况下,该无线信号不干扰通信装置10F,因而通信装置10E可以增大MCS值。如上所述,在发生越站干扰的情况下,通信装置10E的MCS值可以根据通信装置10A中的无线发送的发送状况而波动。因此,通信装置10F可以通过上述的判断处理来判断是否发生越站干扰。
<天线的扇区的选择>
在判断为未发生越站干扰的情况下,通信装置10F的处理器17可以不改变天线11中的用于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的扇区(通信扇区)。例如,在基准扇区30A被选择作为通信扇区的情况下,当判断为未发生越站干扰时,通信装置10F的处理器17将通信扇区保持为基准扇区30A。
在判断为发生越站干扰的情况下,处理器17可以估计存在作为造成越站干扰的无线信号的发送源的通信装置10的方向(角度)。例如,在通信扇区改变为右扇区30B或左扇区30C的情况下,处理器17测量MCS变化量是否增加。右扇区30B的角度θ的可改变范围可以是0度至+30度。左扇区30C的角度θ的可改变范围可以是0度至-30度。
在改变为右扇区30B的情况下的MCS变化量(以下称为右扇区30B的MCS变化量)大于改变为左扇区30C的情况下的MCS变化量(以下称为左扇区30C的MCS变化量)的情况下,如图3B所示,当从通信装置10F观看时,作为造成越站干扰的无线信号的发送源的通信装置10的方向被估计为右扇区30B的方向(角度)。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器17可以将通信扇区改变为左扇区30C。例如,处理器17将通信扇区改变为-10度的左扇区30C。
在左扇区30C的MCS变化量大于右扇区30B的MCS变化量的情况下,如图3C所示,当从通信装置10F观看时,作为造成越站干扰的无线信号的发送源的通信装置10的方向被估计为左扇区30C的方向(角度)。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器17可以将通信扇区改变为右扇区30B。例如,处理器17将通信扇区改变为+10度的右扇区30B。
通过如上所述将通信扇区改变为左扇区30C或右扇区30B,在通信装置10F的天线11中,从通信装置10E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也就是说,期望信号)与干扰信号之间的信号干扰比(SIR)减小。因此,提高了通信装置10F的天线11的通信质量。
<由通信装置进行的处理>
图5是示出由通信装置10F进行的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在S101中,通信装置10F与通信装置10E进行测试通信以检测装置间距离。
在S102中,通信装置10F基于S101中的测试通信结果来检测与通信装置10E的装置间距离。
在S103中,通信装置10F通过参考MCS期望值表来指定与S102中所检测到的装置间距离相对应的MCS期望值。
在S104中,通信装置10F在一定时间段内测量基准扇区30A中的MCS值。例如,通信装置10F在一定时间段内接收从通信装置10E发送的MCS值,并将在一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的MCS值记录在存储器16中。此时,通信装置10F可以将所测量到的MCS值与S103中所指定的MCS期望值之间的差通过输出电路15实时地显示在显示器上。因此,用户可以实时地检查通信装置10F和通信装置10E之间的无线通信的质量与正常的装置间距离的情况相比是否为差。
在S105中,通信装置10F使用S104中在一定时间段内测量到的各MCS值来计算该一定时间段中的MCS变化量。例如,通信装置10F通过上述的(A1)、(A2)和(A3)方法中的任一方法来计算MCS变化量。
在S106中,通信装置10F判断S105中所计算的MCS变化量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
在判断为MCS变化量小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S106中为“否”),通信装置10F结束本处理。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通信装置10F可以在当前的通信扇区(例如,基准扇区30A)中以足够的质量接收从通信装置10E发送的无线信号。
在判断为MCS变化量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S106中为“是”),通信装置10F进入S107的处理。
在S107中,通信装置10F进行扇区改变处理。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在当前的通信扇区(例如,基准扇区30A)中,越站干扰的影响大,并且不能以足够的质量接收从通信装置10E发送的无线信号。
然后,通信装置10F结束本处理。
图6是示出扇区改变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本处理与图5中的S107的处理的详情相对应。
在S201中,通信装置10F将通信扇区改变为右扇区30B以进行测量。
在S202中,通信装置10F通过与图5中的S104至S105相同的处理来计算右扇区30B的MCS变化量。通信装置10F可以将通信扇区按预定角度改变为右扇区30B,并且计算各角度处的右扇区30B的MCS变化量。
在S203中,通信装置10F将通信扇区改变为左扇区30C以进行测量。
在S204中,通信装置10F通过与图5中的S104至S105相同的处理来计算左扇区30C的MCS变化量。通信装置10F可以将通信扇区按预定角度改变为左扇区30C,并且计算各角度处的左扇区30C的MCS变化量。
通信装置10F可以首先执行S203和S204,然后执行S201和S202。
在S205中,通信装置10F判断S202中所计算出的右扇区30B的MCS变化量是否大于S204中所计算出的左扇区30C的MCS变化量。在S201至S204的处理中,在计算出具有不同角度的多个右扇区30B的MCS变化量和具有不同角度的多个左扇区30C的MCS变化量的情况下,通信装置10F可以通过比较最大的MCS变化量来进行S205中的判断。可替代地,在这种情况下,通信装置10F可以通过将具有不同角度的多个右扇区30B的MCS变化量的平均与具有不同角度的多个左扇区30C的MCS变化量的平均进行比较来进行S205中的判断。
在判断为右扇区30B的MCS变化量大于左扇区30C的MCS变化量的情况下(S205中为“是”),在S206中,通信装置10F将通信扇区确定为左扇区30C,并且结束本处理。
在判断为右扇区30B的MCS变化量等于或小于左扇区30C的MCS变化量的情况下(S205中为“否”),在S207中,通信装置10F将通信扇区确定为右扇区30B,并且结束本处理。
在S205中,通信装置10F可以判断S204中所计算出的左扇区30C的MCS变化量是否大于S202中所计算出的右扇区30B的MCS变化量。在这种情况下,在判断为左扇区30C的MCS变化量大于右扇区30B的MCS变化量的情况下(S205中为“是”),在S206中,通信装置10F可以将通信扇区确定为右扇区30B,并且结束本处理。另外,在判断为左扇区30C的MCS变化量等于或小于右扇区30B的MCS变化量的情况下(S205中为“否”),在S207中,通信装置10F可以将通信扇区确定为左扇区30C,并且结束本处理。
在S206和S207之后的处理中,可以判断变化量是否等于或小于预定值,并且在变化量不等于或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可以将S206或S207中所确定的通信扇区视为S201中的通信扇区,并且可以再次以循环方式进行S201和后续步骤的处理。
根据图5和图6中所示的处理,在安装通信装置10F时,可以判断在通信装置10F中是否发生越站干扰。另外,在发生越站干扰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越站干扰对通信装置10F和通信装置10E之间的无线通信的影响。
<变形例>
尽管以上说明了通信装置10F从通信装置10E接收MCS值的情况,但通信装置10F可以基于与通信装置10E的无线通信的状况来独自确定MCS值,并且在一定时间段内测量该MCS值。
(本发明的总结)
本发明可被表述为如下。
<表述1>
一种通信系统(1),用于在第一通信装置(10F)和第二通信装置(10E)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被配置为:在一定时间段内测量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所使用的调制方法和编码率中的至少一个的指标(MCS值),基于所测量到的指标来计算所述一定时间段中的所述指标的变化量(MCS变化量),以及基于所述指标的变化量来确定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天线(11)的方向性。
因此,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指标的变化量来适当地确定与第二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天线的方向性。
<表述2>
在根据表述1的通信系统中,在所述指标的变化量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可以确定为改变所述天线的方向性。
因此,在指标的变化量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发生越站干扰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装置可以适当地确定与第二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天线的方向性。
<表述3>
在根据表述2的通信系统中,在确定为改变所述天线的方向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将所述天线的方向性改变为第一角度(改变为右扇区),并计算所述第一角度处的所述指标的变化量,将所述天线的方向性改变为作为与所述第一角度相反的角度的第二角度(改变为左扇区),并计算所述第二角度处的所述指标的变化量,将所述第一角度处的所述指标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角度处的所述指标的变化量进行比较,以及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来将所述天线的方向性改变为所述第一角度或所述第二角度的方向。
因此,通过将在天线的方向性处于第一角度的情况下的指标的变化量与在天线的方向性处于第二角度的情况下的指标的变化量进行比较,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判断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中的哪个具有指标的更大变化量。也就是说,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判断造成越站干扰的无线信号的发送源存在于哪个方向(第一角度还是第二角度)上。
<表述4>
在根据表述3的通信系统中,在所述第一角度处的所述指标的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二角度处的所述指标的变化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将所述天线的方向性改变为所述第二角度的方向(左扇区)。
因此,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将天线的方向性改变为与造成越站干扰的无线信号的发送源存在于的第一角度的方向相反的第二角度的方向。因此,减少了越站干扰的影响,并且提高了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的质量。
<表述5>
在根据表述3或4的通信系统中,在所述第一角度处的所述指标的变化量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角度处的所述指标的变化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将所述天线的方向性改变为所述第一角度的方向(右扇区)。
因此,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将天线的方向性改变为与造成越站干扰的无线信号的发送源存在于的第二角度的方向相反的第一角度的方向。因此,减少了越站干扰的影响,并且提高了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的质量。
<表述6>
在根据表述1至5中任一项的通信系统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测量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距离,指定作为在所测量到的距离处的指标的期望指标(MS期望值),以及以所指定的期望指标为基准来计算所述指标的变化量。
因此,第一通信装置可以计算一定时间段中的指标的变化量。
<表述7>
在根据表述1至5中任一项的通信系统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可以计算在所述一定时间段中测量到的多个所述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作为所述指标的变化量。
因此,第一通信装置可以计算一定时间段中的指标的变化量。
尽管以上参考附图说明了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可以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范围内构思各种变形例、修正例、替换例、添加例、删除例和等同例,并且应理解,这样的变形例、修正例、替换例、添加例、删除例和等同例也落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另外,可以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自由组合上述实施例中的组成部分。
本申请基于2021年2月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21-015669,并且其内容通过引用而被并入本文。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技术对于提高无线通信的质量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通信系统
10,10A,10B,10C,10D,10E,10F:通信装置
11:天线
12:无线通信电路
13:有线通信电路
14:输入电路
15:输出电路
16:存储器
17:处理器
30A:基准扇区
30B:右扇区
30C:左扇区

Claims (9)

1.一种通信系统,用于在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被配置为:
在一定时间段内测量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所使用的调制方法和编码率中的至少一个的指标,
基于所测量到的指标来计算所述一定时间段中的所述指标的变化量,以及
基于所述指标的变化量来确定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天线的方向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在所述指标的变化量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为改变所述天线的方向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在确定为改变所述天线的方向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将所述天线的方向性改变为第一角度,并计算所述第一角度处的所述指标的变化量,
将所述天线的方向性改变为作为与所述第一角度相反的角度的第二角度,并计算所述第二角度处的所述指标的变化量,
将所述第一角度处的所述指标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角度处的所述指标的变化量进行比较,以及
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来将所述天线的方向性改变为所述第一角度或所述第二角度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在所述第一角度处的所述指标的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二角度处的所述指标的变化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将所述天线的方向性改变为所述第二角度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在所述第一角度处的所述指标的变化量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角度处的所述指标的变化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将所述天线的方向性改变为所述第一角度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被配置为:
测量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距离,
指定作为在所测量到的距离处的指标的期望指标,以及
以所指定的期望指标为基准来计算所述指标的变化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被配置为计算在所述一定时间段中测量到的多个所述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作为所述指标的变化量。
8.一种通信装置,用于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天线,其被配置为与所述其他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以及
处理器,其被配置为在一定时间段内测量用于指示与所述其他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所使用的调制方法和编码率中的至少一个的指标,基于所测量到的指标来计算所述一定时间段中的所述指标的变化量,并且基于所述指标的变化量来确定所述天线的方向性。
9.一种通信方法,用于在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在一定时间段内测量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所使用的调制方法和编码率中的至少一个的指标;
基于所测量到的指标来计算所述一定时间段中的所述指标的变化量;以及
基于所述指标的变化量来确定用于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天线的方向性。
CN202180092703.XA 2021-02-03 2021-08-20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Pending CN1168488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15669 2021-02-03
JP2021015669 2021-02-03
PCT/JP2021/030622 WO2022168352A1 (ja) 2021-02-03 2021-08-20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48875A true CN116848875A (zh) 2023-10-03

Family

ID=82741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2703.XA Pending CN116848875A (zh) 2021-02-03 2021-08-20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72851A1 (zh)
EP (1) EP4290910A1 (zh)
JP (1) JPWO2022168352A1 (zh)
CN (1) CN116848875A (zh)
WO (1) WO202216835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10340A (ja) 2000-06-26 2002-01-11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000631B2 (ja) * 2012-05-10 2016-10-0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アンテナ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74176B2 (ja) * 2012-08-10 2016-08-23 テレコム・イタリア・エッセ・ピー・アー ヘテロジニアス・モバイル・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干渉の軽減
JP6854457B2 (ja) * 2017-03-28 2021-04-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中継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JP7304225B2 (ja) 2019-07-10 2023-07-06 日清紡マイクロ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マグネトロ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72851A1 (en) 2024-02-29
JPWO2022168352A1 (zh) 2022-08-11
EP4290910A1 (en) 2023-12-13
WO2022168352A1 (ja) 2022-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26582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787710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of cognitive radio environment
KR101209017B1 (ko) 블루투스 802.11 교대식 mac/phy(amp) 송신 전력 제어를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KR20120041200A (ko) 인지 무선통신, 인지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의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무선통신 디바이스
JP6665101B2 (ja) デュアルストリーム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JP2010533444A (ja) 信号を監視し、監視結果に基づいて通信帯域を選択および/または使用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KR20080073260A (ko)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전송 방식 선택 장치 및 방법
JP2010533442A (ja) ロケーション情報に基づいて通信帯域を選択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653035A (zh) 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电池感知动态带宽分配方法和设备
US1051701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oad balancing in multi-cell wireless access system
KR20070120740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채널품질상태표시값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US2008010708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m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80080884A (ko) 전자 장치, 그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 매체
CN102238582A (zh) 一种确定邻区干扰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EP3791485A1 (en) Calibrating an array antenna
CN116848875A (zh)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US8831685B2 (en)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stable communication by selecting antenna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environments
EP2398174B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orting reception quality
TWI638538B (zh) 無線訊號穩定度的判斷方法及其系統
US9807787B2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uplink transmission control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CN102474316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切换mimo传输技术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US20180041911A1 (en) Control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07205240B (zh) 无线讯号稳定度的判断方法及系统
US9806827B2 (en) Computing system with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07317609B (zh) 无线传输效能判断设备及无线传输效能判断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