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44892A - 电器开关 - Google Patents

电器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44892A
CN116844892A CN202210297290.5A CN202210297290A CN116844892A CN 116844892 A CN116844892 A CN 116844892A CN 202210297290 A CN202210297290 A CN 202210297290A CN 116844892 A CN116844892 A CN 116844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extinguishing chamber
sub
contact
electrical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972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森林
孙健焜
易颖
刘毅
骆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lectrical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lectrical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lectrical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lectrical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9729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448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44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448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34Stationary parts for restricting or subdividing the arc, e.g. barrier pl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4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 H01H9/443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using permanent magnet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器开关,包括触头系统和灭弧系统,触头系统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动触点和第一静触点,第一动触点与第一静触点均位于第一平面内,且第一动触点被配置为能够在第一平面内移动,以实现与第一静触点的接触或分离;灭弧系统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于第一平面至少一侧的第一灭弧室,以及沿第二方向设置于第一动触点一侧的第二灭弧室,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一平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电流较小时,大部分电弧会沿第一方向偏转离开第一平面,并转移至灭弧系统的第一灭弧室中;当电流较大时,大部分电弧会沿第二方向进入至第二灭弧室内,电器开关能够满足不同电流情况下的电弧熄灭需要,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电器开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器开关的。
背景技术
在开关的动作过程中,触电之间的电压引起空气介质放电,形成电弧。因此在断路器、接触器等各种电器开关中,通常都设置灭弧室来熄灭电弧,以保证电器设备运行安全。
灭弧室是电器开关中的核心部件,用于限制电弧空间位置并加速电弧熄灭。常见的灭弧室由灭弧栅片、侧板组成,其灭弧容量与栅片的数量以及截面面积呈正相关。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对灭弧室进行合理布置,以使其满足不同电弧大小的需要,成为现在电器开关中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器开关的灭弧系统及电器开关,能够满足不同电流情况下的灭弧需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器开关,包括触头系统和灭弧系统,触头系统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动触点和第一静触点,第一动触点与第一静触点均位于第一平面内,且第一动触点被配置为能够在第一平面内移动,以实现与第一静触点的接触或分离;
灭弧系统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于第一平面至少一侧的第一灭弧室,以及沿第二方向设置于第一动触点一侧的第二灭弧室,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一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灭弧室包括分别位于第一平面两侧的第一子灭弧室和第二子灭弧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灭弧室和第二子灭弧室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第一栅片,第一栅片包括靠近第一平面的第一边缘,以及由第一边缘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一引弧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头系统包括第一动触头,第一动触点位于第一动触头上,第一动触头包括本体部以及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本体部至少一侧的引弧部,引弧部的延伸方向相交于本体部的延伸方向,且指向第一引弧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弧部在远离本体部的方向上具有靠近第二灭弧室的趋势;和/或,第一引弧槽在远离第一平面的方向上具有靠近第二灭弧室的趋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灭弧室和第二子灭弧室对称分布于第一平面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器开关还包括隔弧组件,隔弧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于第一子灭弧室朝向触头系统一侧的第一隔弧件,以及设置于第二子灭弧室朝向触头系统一侧的第二隔弧件;
其中,第一隔弧件包括朝向触头系统的第一侧壁,第二隔弧件包括朝向触头系统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二通道,触头系统产生的至少部分电弧通过第二通道移动至第二灭弧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器开关还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于触头系统的至少一侧的隔弧组件,隔弧组件包括与第一灭弧室对应设置的第一部分,以及由第一部分沿第一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缺口,触头系统产生的至少部分电弧通过第一缺口移动至第一灭弧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灭弧室包括第三子灭弧室,隔弧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于第一部分远离触头系统一侧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包括沿第一方向贯穿形成的第一通孔,第三子灭弧室位于第一通孔内;
其中,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内腔,第一灭弧室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内腔中,第一缺口通过第一内腔与第一通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灭弧室还包括沿第二方向位于第三子灭弧室远离触头系统一侧的第四子灭弧室,隔弧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于第二部分远离第一部分一侧的第三部分,以及由第三部分沿第一方向贯穿形成的第二通孔,第四子灭弧室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通孔内;
其中,第二部分包括沿第三方向设置于第一通孔一侧的第二内腔,第二内腔分别与第一内腔以及第二通孔连通,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相交。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器开关还包括沿第三方向设置于第一灭弧室和第二灭弧室一侧的第一引弧件,第一静触点位于第一引弧件上,第一引弧件包括与第一灭弧室层叠设置的第一分部,以及与第四子灭弧室层叠设置的第二分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器开关还包括转移装置,转移装置被配置为能够产生磁场,磁场与电弧的运动路径至少部分交叠,以使至少部分电弧在磁场的作用下转移至第一灭弧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移装置包括永磁体,永磁体设置于第一灭弧室沿第一方向背离触头系统的一侧,或者沿第三方向设置于触头系统的至少一侧,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相交。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头系统包括沿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第一动触点位于第一动触头上,第二动触头包括第二动触点;
其中,第一动触点沿第二方向位于第二动触点靠近第二灭弧室的一侧,且第一灭弧室沿第一方向位于第一动触点的至少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动触点沿第二方向位于第一灭弧室背离第二灭弧室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器开关,灭弧系统能够满足不同电流情况下的电弧熄灭需要,当电流较小时,大部分电弧会沿第一方向偏转离开第一平面,并转移至灭弧系统的第一灭弧室中;当电流较大时,大部分电弧会沿第二方向进入至第二灭弧室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器开关能够适用于不同环境,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器开关断开时在第一平面内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器开关闭合时在第一平面内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器开关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器开关中灭弧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器开关中触头系统与灭弧系统的一种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器开关中触头系统与灭弧系统的又一种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器开关中灭弧系统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隔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器开关中触头系统与灭弧系统的还一种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器开关中第二灭弧室与第一引弧件的一种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器开关中第二绝缘件与第二引弧件的一种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器开关中灭弧系统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器开关的一种电弧路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器开关的一种电弧路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器开关中隔弧组件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器开关的一种电弧路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器开关中灭弧系统的还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器开关中触头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器开关的还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器开关的还一种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第一灭弧室;11、第一子灭弧室;12、第二子灭弧室;13、第一栅片;131、第一引弧槽;14、第一空隙;
2、第二灭弧室;21、第三子灭弧室;211、第三栅片;212、第三空隙;22、第四子灭弧室;221、第四栅片;222、第四空隙;
3、触头系统;31、第一动触头;311、第一动触点;312、本体部;313、引弧部;32、第一静触点;33、第二动触头;331、第二动触点;
4、隔弧组件;41、第一部分;411、第一缺口;412、第一内腔;413、侧挡板;414、外壁;4141、第三排气孔;42、第二部分;421、第一通孔;422、第二内腔;43、第三部分;431、第二通孔;44、第一绝缘件;4a、第一隔弧件;4a1、第一侧壁;4b、第二隔弧件;4b1、第二侧壁;
51、第一引弧件;511、第一分部;512、第二分部;52、第二引弧件;521、第三分部;522、第四分部;53、第三引弧件;
6、第二绝缘件;61、第一挡板;62、第二挡板;63、第三挡板;64、连接板;65、第一绝缘板;651、第一排气孔;66、导引结构;67、第二绝缘板;671、第二排气孔;
7、转移装置;71、永磁体;
A、第一平面;B、第一通道;C、第二通道;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直流电不同于交流电,交流电在一个周期内会有两次过零,此时即是最有利的熄弧条件。直流电自身不存在自然过零的瞬间,因而直流电器开关只能通过建立足够的电弧电压来实现熄弧。一般电器开关采用回路电流的自身励磁产生的磁吹效果驱动电弧运动,此外当开断电流较大时,电弧产生的高温会形成高压区,亦会驱动电弧向低压区延展。然而小电流下的磁吹和气体流动效果都非常微弱,电弧运动较慢或无法运动至灭弧室内,导致电器开关的开断时间会变得很长且不稳定。电弧长时间停留的高温会造成绝缘材料被严重破坏或者触头被严重烧蚀、融焊,导致电器开关无法正常运行。因此现在亟需一种灭弧系统,可以同时满足大电流以及小电流情况下的电弧熄灭需求。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器开关的灭弧系统及电器开关,能够同时满足不同电流条件下的分断需要。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电器开关,包括但不限于断路器和接触器。
请参阅图1至图3,电器开关包括有触头系统3,触头系统3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动触点311和第一静触点32,第一动触点311与第一静触点32均位于第一平面A内,且第一动触点311被配置为能够在第一平面A内移动,以实现第一静触点32的接触或分离。
灭弧系统包括第一灭弧室1和第二灭弧室2,第一灭弧室1沿第一方向X设置于触头系统3的至少一侧,第二灭弧室2沿第二方向Y设置于触头系统3的一侧,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
电器开关保持连通时,第一动触点311与第二动触点331处于抵接状态,电器开关内部电流导通;当电器开关由人工断开或因故障自动触发断开时,第一动触点311会在第一平面A内相对移动,离开并逐渐远离第一静触点32,在这个过程中,第一动触点311与第一静触点32之间会产生电弧,而由于电器开关内部电流大小的不同,触头系统3所产生的电弧会转移至第一灭弧室1或第二灭弧室2中。其中,在图3中第一平面A以虚线的形式表示。
具体地说,第一灭弧室1主要用于分断小电流情况下产生的电弧。第一灭弧室1沿第一方向X设置于第一平面A的至少一侧,第一方向X为相交于第一平面A的方向,可选地,第一方向X垂直于第一平面A。当电器开关内部电流较小时,触头系统3所产生的电弧较小,此时电弧在磁场以及电流所产生的洛伦兹力的影响下,电弧会从第一平面A穿出并转移至第一灭弧室1内,从而实现小电流情况下电弧熄灭效果。
第二灭弧室2主要用于分断大电流情况下产生的电弧,第二灭弧室2沿第二方向Y设置于第一动触点311的一侧,第二方向Y平行于第一平面A,即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可选地,第一方向X垂直于第二方向Y。当电器开关内部电流较大时,触头系统3产生的电弧较大,此时大部分电弧及高温气体会沿第二方向Y向上移动至第二灭弧室2内,实现大电流电弧的熄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大电流情况下,并非所有电弧均会沿第二方向Y进入至第二灭弧室2内,也会有部分电弧及高温气体沿第一方向X发生偏转进入至第一灭弧室1内,其中进入第一灭弧室1的少部分电弧不可维持而迅速熄灭。因此在大电流的情况下,第一灭弧室1也可以起到辅助熄灭电弧的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灭弧系统能够满足不同电流情况下的电弧熄灭需要,当电流较小时,大部分电弧会沿第一方向X偏转离开第一平面A,并转移至灭弧系统的第一灭弧室1中;当电流较大时,大部分电弧会沿第二方向Y进入至第二灭弧室2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灭弧系统能够适用于不同环境,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第一灭弧室1包括分别位于第一平面A两侧的第一子灭弧室11和第二子灭弧室12。
第一子灭弧室11和第二子灭弧室12分别位于第一平面A的两侧,即第一子灭弧室11和第二子灭弧室12沿第一方向X分别设置于触头系统3的两侧,具体地,第一子灭弧室11和第二子灭弧室12沿第一方向X分布在第一动触点311的两侧。
触头系统3产生的电弧在洛伦兹力等外力的作用下,会沿第一方向X偏移并离开第一平面A从而进入至第一子灭弧室11或第二子灭弧室12内。可以理解的是,电器开关中的电流方向决定了洛伦兹力的方向,若电流方向发生转变则洛伦兹力的方向也会发生改变。假设正常情况下的电器开关断开时,触头系统3产生的电弧会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朝第一子灭弧室11转移;而当电器开关内部电流方向转变后,触头系统3产生的电弧
则会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朝第二子灭弧室12转移。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灭弧室1包括位于第一平面A两侧的第一子灭弧室11和第二子灭弧室12,能够满足在不同电流方向的情况下,确保电弧能够转移至第一灭弧室1内,提高灭弧系统的通用性以及第一灭弧室1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第一子灭弧室11和第二子灭弧室12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第一栅片13,第一栅片13包括靠近第一平面A的第一边缘,以及由第一边缘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一引弧槽131。
第一子灭弧室11和第二子灭弧室12均包括有多个第一栅片13,第一栅片13具有加强冷却即表面复合作用,多个第一栅片13层叠设置能够将整条电弧切割成多段短弧,从而提升弧隙初始介电强度。可选地,第一栅片13为板状结构,材质可以为铜、铁磁、陶瓷等。
第一栅片13上设置有第一引弧槽131,第一引弧槽131设置于第一栅片13靠近触头系统3的第一边缘上,第一引弧槽131的开口朝向触头系统3。在磁场的作用下电弧能够沿特定路线偏转至第一引弧槽131深处,进而完全进入至第一子灭弧室11或第二子灭弧室12内。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栅片13上设置第一引弧槽131,从而辅助电弧在磁场的作用下向第一引弧槽131的深处移动,使得电弧能够更好地转移至第一子灭弧室11或第二子灭弧室12中,增强第一子灭弧室11和第二子灭弧室12的使用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5,触头系统3包括第一动触头31,第一动触头31包括本体部312以及沿第一方向X设置于本体部312至少一侧的引弧部313,引弧部313的延伸方向相交于本体部312的延伸方向,且指向第一引弧槽131。
第一动触点311位于第一动触头31上,第一动触点311与第一静触点32分离产生的电弧位于第一动触点311与第一静触点32之间,第一动触头31上的引弧部313用于将位于第一动触头31一端的电弧转移至第一子灭弧室11或第二子灭弧室12中。具体地说,由于第一动触点311位于第一平面A内且第一动触点311在第一平面A内是相对移动,因此位于第一动触头31处的电弧具有在第一平面A内移动趋势。为了使得电弧更容易地离开第一平面A并转移至第一子灭弧室11或第二子灭弧室12中,本申请实施例增设了引弧部313,引弧部313由第一动触头31的一端延伸并逐渐靠近第一引弧槽131设置,即引弧部313相对本体部312会朝远离第一平面A方向延伸,从而在磁场的作用下,电弧会由引弧部313旋转进至第一子灭弧室11或第二子灭弧室12中。
可选地,引弧部313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第一平面A对称设置,其中一个引弧部313指向第一子灭弧室11,另一个引弧部313指向第二子灭弧室12。
此外,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动触头31的另一种结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动触头31由多个触头片构成,引弧部313位于最外侧的两个触头片上,第一动触点311位于中央触头片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弧部313在远离本体部312的方向上具有靠近第二灭弧室2的趋势;和/或,第一引弧槽131在远离第一平面A的方向上具有靠近第二灭弧室2的趋势。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动触头31处产生的电弧在第一动触头31自身运动趋势以及气吹作用的共同影响下,会具有沿第二方向Y朝靠近第二灭弧室2方向移动的趋势。为了满足实际情况需要,本申请实施例将引弧部313和第一引弧槽131中至少一者设置为具有靠近第二灭弧室2方向延伸的趋势,从而使得电弧可以更容易地通过引弧部313,并转移至第一引弧槽13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灭弧室11和第二子灭弧室12对称分布于第一平面A的两侧。
由前述内容可知,当电器开关中电流的方向改变,则电弧移动方向也会发生改变。通常情况下,在电流大小一定且电流方向相反时,电弧的移动方向会相对第一平面A呈镜像状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子灭弧室11和第二子灭弧室12相对第一平面A对称设置,从而能够满足电弧转移需要,同时还有助于灭弧系统的结构设计以及第一子灭弧室11和第二子灭弧室12的制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7和图8,灭弧室系统还包括隔弧组件4,隔弧组件4沿第一方向X设置于触头系统3的至少一侧,隔弧组件4包括与第一灭弧室1对应的第一部分41,以及由第一部分41沿第一方向X凹陷形成的第一缺口411,触头系统3产生的至少部分电弧通过第一缺口411移动至第一灭弧室1内。
隔弧组件4对应设置于第一灭弧室1与触头系统3之间,触头系统3产生的电弧不会直接转移至第一灭弧室1内,而是通过隔弧组件4的第一缺口411转移至第一灭弧室1内。具体地说,第一缺口411的设置需要根据磁场方向确定,触头系统3产生的部分电弧在磁场的作用下会定向转移至第一缺口411内,并到达第一灭弧室1内,因此第一缺口411的设置能够保证电弧进入至第一灭弧室1的特定区域中,然后沿特定路径继续移动,保证第一灭弧室1灭弧过程的可靠性。其中,第一缺口411的大小以及具体位置关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弧组件4包括沿第一方向X设置于第一子灭弧室11朝向触头系统3一侧的第一隔弧件4a,以及设置于第二子灭弧室12朝向灭弧室系统一侧的第二隔弧件4b;其中,第一隔弧件4a包括朝向触头系统3一侧的第一侧壁4a1,第二隔弧件4b包括朝向触头系统3的第二侧壁4b1,第一侧壁4a1与第二侧壁4b1间隔设置形成第二通道C,触头系统3产生的至少部分电弧通过第二通道C移动至第二灭弧室2内。
第一隔弧件4a与第一子灭弧室11对应设置,第二隔弧件4b与第二子灭弧室12对应设置,第一隔弧件4a包括有与第一子灭弧室11对应的第一部分41以及第一缺口411,第二隔弧件4b包括有与第二子灭弧室12对应的第一部分41以及第一缺口411。电弧通过第一隔弧件4a的第一缺口411转移至第一子灭弧室11,通过第二隔弧件4b的第一缺口411转移至第二子灭弧室12。其中,第一隔弧件4a与第二隔弧件4b的形状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可选地,第一隔弧件4a与第二隔弧件4b对称分布在第一平面A的两侧。
第一侧壁4a1为第一隔弧件4a朝向触头系统3的表面,即远离第一子灭弧室11的表面;第二侧壁4b1为第二隔弧件4b朝向触头系统3的表面,即远离第二子灭弧室12的表面。第一侧壁4a1与第二侧壁4b1间隔设置从而形成第二通道C,第二通道C与第二灭弧室2相连通。当电器开关中电流数值较大时,触头系统3产生的电弧能够通过第二通道C转移至第二灭弧室2内,以满足大电流情况需要。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通道C除了用于将大电流电弧转移至第二灭弧室2外,还可以将部分气流运输至第二灭弧室2并通过第二灭弧室2移出电器开关内部。具体地说,电弧从触头系统3中的第一动触点311和第一静触点32产生,由于电弧等因素的影响,该位置附近容易形成高压环境,而第二灭弧室2相对形成低压环境。因此在压强作用的影响下,气流会通过第二通道C转移至第二灭弧室2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7和图8所示,第二灭弧室2包括第三子灭弧室21,隔弧组件4包括沿第二方向Y设置于第一部分41远离触头系统3一侧的第二部分42,第二部分42包括沿第一方向X贯穿形成的第一通孔421,第三子灭弧室21位于第一通孔421内。
隔弧组件4包括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第二部分42沿第二方向Y位于第一部分41靠近第三子灭弧室21的一侧,第二部分42与第三子灭弧室21会在第二方向Y上产生交叠,因此为了确保第三子灭弧室21的布置,本申请实施例在第二部分42设置有第一通孔421,第一通孔421用以避让第三灭弧室。同时第三子灭弧室21可以贯穿第一通孔421设置,这种设计能够增大第三子灭弧室21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提高第三子灭弧室21的灭弧可靠性。可选地,第一部分41与第二部分42为一体式结构。
此外,第三子灭弧室21与第一通孔421连通,并且第一通孔421与第二通道C连通,触头系统3产生的电弧能够通过第二通道C直接进入至第三子灭弧室21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灭弧室2既可以如图1所示包括第三子灭弧室21以及其他子灭弧室;也可以如图9所示,第二灭弧室2仅包括有第三子灭弧室21,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7和图8所示,第二灭弧室2还包括沿第二方向Y位于第三子灭弧室21远离触头系统3一侧的第四子灭弧室22,隔弧组件4包括沿第二方向Y设置于第二部分42远离第一部分41一侧的第三部分43,以及由第三部分43沿第一方向X贯穿形成的第二通孔431,第四子灭弧室22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通孔431内。
第二灭弧室2包括第三子灭弧室21和第四子灭弧室22,这种设计能够增大第二灭弧室2内的栅片数量,提高第二灭弧室2的灭弧效果。同时隔弧组件4还包括与第四子灭弧室22对应的第三部分43,以及位于第三部分43的第二通孔431,第二通孔431用于避让第四子灭弧室22,同时可以提高第四子灭弧室22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三子灭弧室21和第四子灭弧室22在第一方向X的位置关系,本申请实施不作限制。
可选地,灭弧系统还包括第三引弧件53,第三引弧件53的一端与第三子灭弧室21层叠设置,另一端与第四子灭弧室22层叠设置,位于中间的连接段用于连接第三引弧件53的两端,第三引弧件53用于实现第三子灭弧室21与第四子灭弧室22的电弧串联,适用于大电流电弧的使用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隔弧组件4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通孔421与第二通孔431之间的第一绝缘件44。
第一绝缘件44沿第二方向Y设置在第一通孔421与第二通孔431之间,即第一绝缘件44设置于第三子灭弧室21与第四子灭弧室22之间。第一绝缘件44的设置用于将第三子灭弧室21和第四子灭弧室22之间部分空间绝缘设置,防止背后击穿,降低第三子灭弧室21与第四子灭弧室22之间的空间被击穿的风险,进而避免电弧不会经过第三子灭弧室21中的部分栅片,影响第二灭弧室2的灭弧效果。
此外,当存在有第三引弧件53时,第一绝缘件44用于将第三子灭弧室21和第三引弧件53的连接段之间绝缘,避免电弧直接从第三子灭弧室21转移至第三引弧件53的连接段上。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第三子灭弧室21和第三引弧件53的连接段之间绝缘设置是为了避免电弧直接转移至第三引弧件53的连接段中,使得第三子灭弧室21中的电弧仅能通过第三引弧件53与第三子灭弧室21层叠设置的一端,沿第三引弧件53的延伸方向转移至第四子灭弧室22中,确保电弧从第三子灭弧室21中沿特定路径转移至第四子灭弧室22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孔421在第三方向Z的高度小于第二通孔431在第三方向Z上的高度,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两两相交。
第三方向Z可以为第一灭弧室1中第一栅片13的层叠方向,同时也可以为第三子灭弧室21和第四子灭弧室22中栅片的层叠方向。可选地,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两两垂直。
第一通孔421用于放置第三子灭弧室21,第二通孔431用于放置第四子灭弧室2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孔421在第三方向Z上的高度即为第三子灭弧室21的布置高度,第二通孔431在第三方向Z上的高度即为第四子灭弧室22的布置高度。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通孔421在第三方向Z上的高度设置为小于第二通孔431在第三方向Z上的高度,从而令第四子灭弧室22相较第三子灭弧室21能够获得更大的布置空间,提高第四子灭弧室22的高度以及灭弧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10,灭弧系统还包括沿第三方向Z设置于第一灭弧室1与第二灭弧室2一侧的第一引弧件51,第一引弧件51包括与第一灭弧室1层叠设置的第一分部511,以及与第四子灭弧室22层叠设置的第二分部512。
第一引弧件51沿第三方向Z位于第一灭弧室1和第四子灭弧室22的同一侧,成为第一灭弧室1以及第四子灭弧室22的引弧栅片。同时第一引弧件51可以与第一静触点32电连接,第一静触点32上的电弧可以通过第一引弧件51转移至第一灭弧室1或第四子灭弧室22中,即第一灭弧室1和第四子灭弧室22均能够起到熄灭第一静触点32上电弧作用,提高灭弧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灭弧室1包括第一子灭弧室11和第二子灭弧室12,为了同时满足第一子灭弧室11和第二子灭弧室12的引弧需要,可以将第一引弧件51的数量设置为一个或两个。具体地说,第一引弧件5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引弧件51在第一方向X上并排设置并分别与第一灭弧室1中的第一子灭弧室11以及第二子灭弧室12对应设置;或者如图10所示,第一引弧件51仅为一个,单个第一引弧件51可以同时覆盖第一子灭弧室11以及第二子灭弧室12,即单个第一引弧件51同时成为第一子灭弧室11、第二子灭弧室12以及第四子灭弧室22的引弧栅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灭弧系统还包括第二绝缘件6,第二绝缘件6包括沿第三方向Z设置于第三子灭弧室21朝向第一引弧件51一侧的第一挡板61,第一挡板61与第一引弧件51间隔设置。
第二绝缘件6主要用于实现第三子灭弧室21和第四子灭弧室22间部分位置的绝缘,使得第三子灭弧室21上的电弧仅能依靠第三引弧件53转移至第四子灭弧室22中,提高第三子灭弧室21和第四子灭弧室22的配合可靠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绝缘件6靠近第一引弧件5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板61,第一挡板61可以与第三子灭弧室21内的栅片层叠设置。其中第一挡板61与第一引弧件51间隔设置,这种设计可以将第三子灭弧室21与第一引弧件51绝缘隔开,避免第一静触点32上的电弧通过第一引弧件51转移至第三子灭弧室21上。同时第一挡板61与第一引弧件51之间的空间能够部分栅片,第一灭弧室1或第四子灭弧室22中的栅片可以延伸至第一挡板61与第一引弧件51之间。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灭弧室1中的部分第一栅片13从隔弧组件4的第一部分41延伸至第一挡板61与第一引弧件51之间,即延伸至第二部分42内。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灭弧室1和第四子灭弧室22中的至少一者需要采用不导磁的材料制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铜和陶瓷等。这种设计能够避免第一灭弧室1中的电弧转移至第四子灭弧室22中。
示例性地,如图10所示,第二绝缘件6还可以包括沿第三方向Z设置于第三子灭弧室21背离第一引弧件51一侧的第三挡板63,第一挡板61与第三挡板63均与第三子灭弧室21中的栅片层叠设置,第三子灭弧室21用于将第三子灭弧室21与电器开关内壁绝缘隔开,避免电弧通过第三子灭弧室21移动至内壁,对电器开关的内壁产生破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和图11,第二绝缘件6还包括沿第三方向Z设置于第四子灭弧室22背离第一引弧件51一侧的第二挡板62,用于连接第一挡板61与第二挡板62的连接板64,以及沿第二方向Y设置于第三子灭弧室21靠近第四子灭弧室22一侧的第一绝缘板65;其中,第一绝缘板65与连接板64夹设形成第一通道B,且第一绝缘板65上具有沿第二方向Y贯穿的第一排气孔651。
第二挡板62设置在第四子灭弧室22背离第一引弧件51的一侧,第二挡板62同样可以起到将第四子灭弧室22与电器开关内壁绝缘隔开的效果,避免电弧通过第四子灭弧室22移动至内壁产生破坏。第一挡板61与第二挡板62通过连接板64实现连接,在沿第二方向Y靠近第二挡板62的方向上,连接板64具有沿第三方向Z向远离第一引弧件51的方向倾斜的趋势。
第三引弧件53的连接段位于连接板64背离第三灭弧室的一侧,连接板64能够降低第三子灭弧室21中电弧直接转移至第三引弧件53的连接段中的风险,同时连接板64朝向第三子灭弧室21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绝缘板65,第一绝缘板65进一步增强了第三子灭弧室21和第三引弧件53的连接段间的绝缘效果。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板65上开设有第一排气孔651,第三子灭弧室21产生或流经第三子灭弧室21的高温气流能够通过第一排气孔651离开第三子灭弧室21中。同时第一绝缘板65与连接板64夹设形成第一通道B,离开第三子灭弧室21中的高温气流移动第一通道B中,然后移动至第二挡板62背离第四子灭弧室22的一侧并最终排出灭弧系统。
可选地,第一绝缘板65沿第三方向Z延伸,连接板64相较第一绝缘板65倾斜设置,即第一绝缘板65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子灭弧室21中栅片的层叠方向相同,这种设计更利于释放第三子灭弧室21中的高温气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64以及第二挡板62背离第一引弧件51的一侧突出形成导引结构66,导引结构66用于引导气流流动,同时调节第三子灭弧室21的排气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灭弧系统还包括设置于第四子灭弧室22背离第三子灭弧室21一侧的第二绝缘板67,第二绝缘板67位于第二挡板62朝向第四子灭弧室22的一侧,第二绝缘板67上具有沿第二方向Y贯穿的第二排气孔671。
第二绝缘板67位于第二灭弧室2的尾部位置处,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同时第二绝缘板67上设置有第二排气孔671,第四子灭弧室22中的高温气流可以通过第二排气孔671离开第四子灭弧室22得到释放。可选地,第二绝缘板67沿第三方向Z延伸成型,且第四子灭弧室22在第二绝缘板67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绝缘板67的外轮廓内,使得第二绝缘板67能够覆盖整个第四子灭弧室22。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灭弧系统还包括沿第三方向Z设置于第一灭弧室1和第二灭弧室2一侧的第二引弧件52,第二引弧件52包括与第一灭弧室1层叠设置的第三分部521,以及与第三子灭弧室21层叠设置的第四分部522。
第一引弧件51和第二引弧件52分别位于第一灭弧室1在第三方向Z上的两侧,第二引弧件52的一端位于第一动触头31可偏转至的距离第一静触点32最远位置处,第一动触头31上的电弧可以通过第二引弧件52转移至第一灭弧室1以及第三子灭弧室21中,与第一引弧件51的相同的是,第二引弧件5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两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3和图14,图13为小电流情况下的电弧形成示意图,图14为大电流情况下的电弧形成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电弧的移动路径。在图13中,由于电器开关内部电流较小,因此产生的电弧能够通过第一动触头31直接转移至第一灭弧室1内。在图14中,由于电器开关内部电流较大,因此产生的大部分电流会通过第一动触头31转移至第二引弧件52中,然后通过第二引弧件52转移至第三子灭弧室21中,此时由于第一绝缘件44(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二绝缘件6的存在,电弧只能通过第三引弧件53的延伸方向移动至第四子灭弧室22中从而实现灭弧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15,第一部分41包括第一内腔412,第一灭弧室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内腔412中;其中,第一缺口411通过第一内腔412与第一通孔421连接。
第一灭弧室1可以包括第一子灭弧室11和第二子灭弧室12,同样第一隔弧件4a和第二隔弧件4b可以分别包括与第一子灭弧室11和第二子灭弧室12对应的两个第一内腔412,与第一子灭弧室11对应的第一内腔412的开口沿第一方向X背离第二子灭弧室12设置,与第二子灭弧室12对应的第一内腔412的开口沿第一方向X背离第一子灭弧室11设置。可选地,第一内腔412内设置有安装槽用于安装第一子灭弧室11或第二子灭弧室12中的栅片。
第一缺口411通过第一内腔412与第一通孔421连接,第一通孔421用于设置第三子灭弧室21,第一内腔412与第一通孔421的连通可以实现第一灭弧室1和第二灭弧室2的连通,使得第一灭弧室1内的部分高温气流转移至第三子灭弧室21中,并通过第一通道B转移离开灭弧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41还包括位于第一内腔412沿第二方向Y远离第二灭弧室2一侧设置的侧挡板413,侧挡板413的设置可以确保进入至第一灭弧室1内的高温气流不会回流至触头系统3中,提高触头系统3的可靠性。同时在侧挡板413处聚集的气体能够形成高压环境,从而利于气流向第二灭弧室2中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灭弧室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栅片13以及位于相邻第一栅片13之间的第一空隙14,第三子灭弧室21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第三栅片211以及位于相邻第三栅片211之间的第三空隙212;其中,至少部分第一空隙14与第三空隙212连通。
第一空隙14与第三空隙212的连通设置,有助于将第一灭弧室1内的高温气流转移至第三子灭弧室21中,提高气体导通能力,避免气流在第一灭弧室1内堆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15所示,第二部分42包括沿第三方向Z设置于第一通孔421一侧的第二内腔422,第二内腔422分别与第一内腔412以及第二通孔431连通。
由前述内容可知,第二通孔431用于设置第四子灭弧室22,第二内腔422的设置能够实现第一灭弧室1与第四子灭弧室22之间的连通,使得第一灭弧室1内的高温气流能够传输至第四子灭弧室22中,并通过第四子灭弧室22离开灭弧室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子灭弧室22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第四栅片221以及位于相邻第四栅片221之间的第四空隙222;其中,至少部分第一栅片13延伸至第二内腔422,且至少部分第一空隙14与第四空隙222连通。
第一空隙14与第四空隙222的连通,有助于将第一灭弧室1内的高温气流转移至第三子灭弧室21中,提高气体导通能力,避免气流在第一灭弧室1内堆积。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灭弧系统中,如图16所示,灭弧系统内的高温气流的转移过程可以有三种情况。在第一种情况下,高温气流可以通过第一隔弧件4a与第二隔弧件4b之间形成的第二通道C转移至第二灭弧室2内,然后通过第二灭弧室2转移离开灭弧系统。在第二种情况下,高温气流可以通过第一缺口411进入至第一灭弧室1内,然后通过第一内腔412转移至第三子灭弧室21内,并通过第一通道B离开灭弧系统。在第三种情况下,高温气流可以通过第一缺口411进入至第一灭弧室1内,然后通过第一内腔412转移至第二内腔422中,并通过第二内腔422转移至第四子灭弧室22内,最终通过第四子灭弧室22对应的第二排气孔671离开灭弧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弧件4a与第二隔弧件4b中的至少一者包括有产气材料。
产气材料能够在特定条件下产生气体,在灭弧系统进行灭弧操作过程中,第一隔弧件4a或第二隔弧件4b产生气体,从而辅助帮助电弧移动,起到对电弧的气吹效果。具体地说,第一隔弧件4a与第二隔弧件4b产生的气体能够在第二通道C靠近第一灭弧室1附近形成一定的高压环境,在磁吹作用以及强大气压的共同作用下,能够趋势电弧向第二灭弧室2运动,并最终被第二灭弧室2内的栅片切割熄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7,第一部分41包括围设于第一灭弧室1外周侧的多个外壁414,多个外壁414具有朝向触头系统3的第一开口;其中,外壁414上包括有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三排气孔414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灭弧室1与第二灭弧室2不再相互连通,多个外壁414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第一灭弧室1的容纳空间,同时为了保证第一灭弧室1内的气流能够得到释放,本申请实施例还在外壁414上设置了第三排气孔4141,第一灭弧室1内的气体能够通过第三排气孔4141得到释放。可选地,至少部分第三排气孔4141沿第一方向X贯穿外壁414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8,触头系统3包括第一动触头31和第二动触头33,第一动触头31包括第一动触点311,第二动触头33包括第二动触点331;其中,第一动触点311沿第二方向Y位于第二动触点331靠近第二灭弧室2的一侧,且第一灭弧室1沿第一方向X位于第一动触点311的至少一侧。
触头系统3中包括有两个动触头,第一动触头31起到保护第二动触头33的作用。具体地说,电器开关的导通依靠第二动触头33上第二动触点331与对应的静触点间的接触实现,当电器开关内部出现故障或需要人工断开时,第二动触头33带动第一动触头31同步偏转,第二动触点331与对应的静触点相分离,但是由于第一动触头31的存在,此时第二动触点331处不会形成电弧,电器开关中的电流会从第二动触点331继续移动至第一动触点311处,同时第一动触点311与第一静触点32向分离,电弧产生与第一动触点311与第一静触点32之间。因此第一动触头31的设置,能够起到保护第二动触头33的作用,降低第二动触头33因电弧的存在出现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18所示,第二动触点331沿第二方向Y位于第一灭弧室1背离第二灭弧室2的一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动触点331位于第一灭弧室1外,即第一动触点311位于灭弧系统内,而第二动触点331位于灭弧系统的外侧,这种设计能够避免,进一步降低第二动触点331参与灭弧过程的风险,起到保护第二动触点331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9,电器开关还包括转移装置7,转移装置7被配置为能够产生磁场,磁场与电弧的运动路径至少部分交叠,以使至少部分电弧在磁场的作用下转移至第一灭弧室1中。
转移装置7产生的磁场能够产生洛伦兹力从而改变电弧的运动轨迹,使得至少部分电弧在磁场作用下能够转移至第一灭弧室1中。其中,对转移装置7的结构以及布置形式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只要满足转移装置7产生的磁场能够驱动部分电弧转移至第一灭弧室1内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移装置7包括永磁体71,永磁体71沿第三方向Z设置于触头系统3的至少一侧。
永磁体71通常包括有两个极性相反的磁体,永磁体71产生的磁场能够改变电弧运动路径,帮助电弧转移至第一灭弧室1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永磁体71可以仅设置一个且位于触头系统3的一侧,也可以设置有两个并同时布置在触头系统3的两侧。示例性地,永磁体71的数量为两个且同时布置在触头系统3的两侧。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永磁体71分别位于第一静触点32远离第一动触点311的一侧,以及第一动触点311远离第一静触点32的一侧,即转移装置7布置在电弧产生的周边。这种设计能够实现把电弧向第一灭弧室1中的第一子灭弧室11或第二子灭弧室12方向偏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0,永磁体71设置于第一灭弧室1沿第一方向X背离触头系统3的一侧。
第一灭弧室1包括有第一子灭弧室11和第二子灭弧室12,永磁体71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永磁体71位于第一子灭弧室11背离第二子灭弧室12的一侧,另一个永磁体71位于第二子灭弧室12背离第一子灭弧室11的一侧,两个永磁体71对称设置。这种设计可以将永磁体71直接布置在第一隔弧件4a和第二隔弧件4b上,从而降低永磁体71的安装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单个永磁体71包括有N极和S极两个磁极,N极可以位于S极靠近第二灭弧室2的一侧,也可以位于S极背离第二灭弧室2的一侧,即对于单个永磁体71中的两个极性相反的磁极的布置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虽然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所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其他连接方式的替换等,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头系统和灭弧系统,所述触头系统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动触点和第一静触点,所述第一动触点与所述第一静触点均位于第一平面内,且所述第一动触点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一平面内移动,以实现与所述第一静触点的接触或分离;
所述灭弧系统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至少一侧的第一灭弧室,以及沿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动触点一侧的第二灭弧室,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灭弧室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平面两侧的第一子灭弧室和第二子灭弧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灭弧室和所述第二子灭弧室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第一栅片,所述第一栅片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一边缘,以及由所述第一边缘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一引弧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系统包括第一动触头,所述第一动触点位于所述第一动触头上,所述第一动触头包括本体部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本体部至少一侧的引弧部,所述引弧部的延伸方向相交于所述本体部的延伸方向,且指向所述第一引弧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部在远离所述本体部的方向上具有靠近所述第二灭弧室的趋势;和/或,
所述第一引弧槽在远离所述第一平面的方向上具有靠近所述第二灭弧室的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灭弧室和所述第二子灭弧室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平面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弧组件,所述隔弧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子灭弧室朝向所述触头系统一侧的第一隔弧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子灭弧室朝向所述触头系统一侧的第二隔弧件;
其中,所述第一隔弧件包括朝向所述触头系统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二隔弧件包括朝向所述触头系统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二通道,所述触头系统产生的至少部分电弧通过所述第二通道移动至所述第二灭弧室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触头系统的至少一侧的隔弧组件,所述隔弧组件包括与第一灭弧室对应设置的第一部分,以及由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缺口,所述触头系统产生的至少部分电弧通过所述第一缺口移动至所述第一灭弧室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灭弧室包括第三子灭弧室,所述隔弧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触头系统一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形成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三子灭弧室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内腔,所述第一灭弧室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第一缺口通过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灭弧室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第三子灭弧室远离所述触头系统一侧的第四子灭弧室,所述隔弧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一侧的第三部分,以及由所述第三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形成的第二通孔,所述第四子灭弧室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沿第三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一侧的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内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灭弧室和所述第二灭弧室一侧的第一引弧件,所述第一静触点位于所述第一引弧件上,所述第一引弧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灭弧室层叠设置的第一分部,以及与所述第四子灭弧室层叠设置的第二分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移装置,所述转移装置被配置为能够产生磁场,所述磁场与所述电弧的运动路径至少部分交叠,以使至少部分所述电弧在所述磁场的作用下转移至所述第一灭弧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包括永磁体,所述永磁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灭弧室沿所述第一方向背离所述触头系统的一侧,或者沿第三方向设置于所述触头系统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交。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系统包括沿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所述第一动触点位于所述第一动触头上,所述第二动触头包括第二动触点;
其中,所述第一动触点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第二动触点靠近所述第二灭弧室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灭弧室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动触点的至少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触点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第一灭弧室背离所述第二灭弧室的一侧。
CN202210297290.5A 2022-03-24 2022-03-24 电器开关 Pending CN1168448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97290.5A CN116844892A (zh) 2022-03-24 2022-03-24 电器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97290.5A CN116844892A (zh) 2022-03-24 2022-03-24 电器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44892A true CN116844892A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67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97290.5A Pending CN116844892A (zh) 2022-03-24 2022-03-24 电器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4489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51358C2 (ru) Дугогасительная камера и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ий выключатель, оборудованный этой дугогасительной камерой
JP5121608B2 (ja) 回路遮断器
CN207199555U (zh) 一种断路器
CN114551131A (zh) 直流电灭弧装置和电机式直流电开关设备
CN111900029A (zh) 一种增强能量耗散的直流隔离开关灭弧室结构
CN218788361U (zh) 一种断路器
CN111180230A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灭弧系统
CN115763182A (zh) 一种灭弧模块
WO2023050961A1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直流电路和用电设备
CN116844892A (zh) 电器开关
CN217521933U (zh) 断路器的触头灭弧系统以及断路器
CN116844894A (zh) 电器开关的灭弧系统及电器开关
CN217544408U (zh) 电器开关
CN218160072U (zh) 电器开关的灭弧系统及电器开关
CN206312857U (zh) 一种低压断路器
CN214898303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1529827U (zh) 直流接触器灭弧系统
CN212848279U (zh) 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灭弧系统
JP6516078B1 (ja) 回路遮断器及び回路遮断方法
CN114695012A (zh) 一种电器开关的触头灭弧装置
US9330866B2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device
CN111146028A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触头灭弧系统
CN216624182U (zh) 一种断路器
CN111180229A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灭弧装置
CN116072485B (zh) 一种灭弧系统及包含其的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