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40226A - 防伪元件及其检测方法、装置、防伪物品和可读储存介质 - Google Patents

防伪元件及其检测方法、装置、防伪物品和可读储存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40226A
CN116840226A CN202310673582.9A CN202310673582A CN116840226A CN 116840226 A CN116840226 A CN 116840226A CN 202310673582 A CN202310673582 A CN 202310673582A CN 116840226 A CN116840226 A CN 1168402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security element
luminous
counterfe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735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先印
张鲁晶
李春芝
刘芳媛
唐士立
刘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7358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402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40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402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09F3/0291Labels or tickets undergoing a change under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heat, radiation, passage of time
    • G09F3/0294Labels or tickets undergoing a change under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heat, radiation, passage of time where the change is not permanent, e.g. labels only readable under a special light, temperature indicating labels and the lik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31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G01N21/35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infrared light
    • G01N21/3563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infrared light for analysing solids; Preparation of sampl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31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G01N21/35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infrared light
    • G01N21/359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infrared light using near infrared ligh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01N2021/0106General arrangement of respective parts
    • G01N2021/0112Apparatus in one mechanical, optical or electronic block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pection Of Paper Currency And Valuable Securit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伪元件及其检测方法、装置、防伪物品和可读储存介质,防伪元件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区域,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包括:用激发光照射防伪元件,以使防伪元件的至少两个发光区域发光;获取每一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基于每一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判断对应的发光区域是否为真;在每一发光区域均为真时,确定防伪元件为真,否则为伪。

Description

防伪元件及其检测方法、装置、防伪物品和可读储存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伪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伪元件及其检测方法、装置、防伪物品和可读储存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防伪元件在激发光的照射下,通常在防伪元件的表面仅仅能够生成单一的防伪图像,而这种防伪元件由于防伪信息单一,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抄袭。
因此,为了降低被抄袭的风险,提高防伪元件的隐蔽性,提供一种能够基于多种防伪信息来综合鉴别防伪元件真伪的检测方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防伪元件的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可读储存介质。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防伪元件。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防伪物品。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应用于防伪元件的真伪检测,防伪元件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区域,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包括:用激发光照射防伪元件,以使防伪元件的至少两个发光区域发光;获取每一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基于每一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判断对应的发光区域是否为真;在每一发光区域均为真时,确定防伪元件为真,否则为伪。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实现防伪元件多个发光区域的真伪检测,这样相比于现有的检测技术仅检测一个发光区域而言,本发明可以通过多个发光区域的发光情况综合来判断防伪元件的真伪,这样提高了检测的精准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基于每一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判断对应的发光区域是否为真的步骤包括:在发光光谱中提取出发光数据,判断发光数据是否为真;在发光数据为真时,确定对应的发光区域为真,否则为伪。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获取到每一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后,可以直接与每一发光区域的标准发光光谱进行比对,来确定每一个发光区域的真伪,通过对比发光光谱的方式可以提高判断效率。当然,也可以在发光光谱中提取出发光数据,通过判断发光数据是否为真的方式来判断发光区域是否为真,通过对比发光数据的方式可以使得判断的更加精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判断发光数据是否为真的步骤包括:判断不同预设波长区间段上的发光数据是否和对应预设波长区间段上的标准发光数据均相同;在不同预设波长区间段上的发光数据和对应预设波长区间段上的标准发光数据均相同时,确定发光数据为真。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获取到发光光谱之后,先判断每一发光区域上不同预设波长区间段上的发光数据是否和对应预设波长区间段上的标准发光数据均相同,只有在不同预设波长区间段上的发光数据和对应预设波长区间段上的标准发光数据均相同时,才说明对应发光区域的发光数据为真。本申请能够分波段进行检测,只有在每一个波段的检测数据均满足标准时,才判断防伪元件为真,进一步保证了检测的精准率。可以理解的,本发明更加适用于复色光的检测,由于复色光的光谱在不同波长区间段上都有峰值,这样对比不同预设波长区间段上的发光数据,就可以知道对应颜色光的强度是否符合标准,进而知道防伪元件的真伪,极大地增加了被抄袭的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发光数据包括:中心波长、中心波长的半波宽、中心波长的峰值强度、总发光能量、预设波长区间的中心波长、预设波长区间的中心波长的半波宽、预设波长区间的中心波长的峰值强度中的至少一个;其中,中心波长为发光光谱中发光强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发光数据包括达到最大发光强度的饱和时间和发光强度降低至零时的衰减时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本发明发光元件的特殊性,本发明的发光区域能够发出多重光谱特征的光,也即本发明发光区域发出的光既具有稳态的发光特征,例如发光强度、中心波长以及中心波长的半波宽等,又具有瞬态发光特征,例如衰减时间和饱和时间,而目前防伪领域常见防伪元件,其发光过程都是在一瞬间发生,并没有明显的饱和时间,因此本发明采取特殊的发光材料,这样就可以通过瞬态发光特征来判断防伪元件的真伪,提高了隐蔽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应用于防伪元件的检测装置,防伪元件的检测装置包括图像获取装置,用激发光照射防伪元件的步骤之前还包括:获取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获取每一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运动速度控制图像获取装置工作以获取图像信息,并根据图像信息确定发光光谱。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并根据运动速度控制图像获取装置工作以获取图像信息,并根据图像信息确定发光光谱,这样就可以使得本发明提供的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不仅仅能够实现静止状态下的检测,在防伪元件的运动状态下也能够实现在线检测,实现了动态和静态两种状态的检测,当防伪元件数量较少时可以采取静态检测,而在流水线上可以采用动态检测,在防伪元件的运动状态下也能够实现在线检测,无需停机处理,提高了检测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为零时,根据运动速度控制图像获取装置工作以获取图像信息,并根据图像信息确定发光光谱的步骤具体包括:通过图像获取装置持续对防伪元件的每一发光区域的图像信息进行采集,并根据图像获取装置的采集结果确定每一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为零时,说明此时是静态检测,只需要通过一个图像获取装置持续对防伪元件的每一发光区域的图像信息进行采集,这样就可以根据获取的发光光谱判断对应发光区域的发光数据是否为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防伪元件的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图像获取装置,在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不为零时,根据运动速度控制图像获取装置工作以获取图像信息,并根据图像信息确定发光光谱的步骤具体包括:基于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确定至少两个图像获取装置中每相邻两个图像获取装置获取图像的延迟时间间隔;每一图像获取装置基于延迟时间间隔依次对防伪元件的每一发光区域的图像信息进行采集,并根据所有的图像获取装置的采集结果确定每一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不为零时,说明此时是动态检测,先根据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确定至少两个图像获取装置中每相邻两个图像获取装置获取图像的延迟时间间隔,然后每一图像获取装置基于延迟时间间隔依次对防伪元件的每一发光区域的图像信息进行采集,并根据所有的图像获取装置的采集结果拟合每一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这样无论防伪元件在什么样的运动速度下,多个图像获取装置都可以精准的获取到防伪元件的发光图像并形成发光光谱,使得本发明适用于各种生产线,无需工作人员来调节等。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防伪元件的检测装置,包括:激发光发生装置,能够发出至少两个波长的激发光,以使防伪元件的至少两个发光区域发光;图像获取装置,在防伪元件发光时,用于获取至少两个发光区域的图像信息,并根据图像信息确定发光光谱;储存器和处理器,储存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执行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的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防伪元件的检测装置,还包括:速度采集装置,用于采集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滤光器,用于在防伪元件发光时,使预设波长的光通过;样品传送装置,用于传送防伪元件,以使防伪元件运动,与速度采集装置连接,速度采集装置根据样品传送装置采集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防伪元件的检测装置还包括速度采集装置、滤光器和样品传送装置,速度采集装置用于采集防伪元件的速度,滤光器用于在防伪元件发光时,使预设波长的光通过;样品传送装置用于传送防伪元件,以使防伪元件运动,样品传送装置与速度采集装置连接,速度采集装置根据样品传送装置采集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本发明通过设置滤光器来滤掉无用的光,可以提高检测的精准率。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储存介质,可读储存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处理器执行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提供的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防伪元件,防伪元件的真伪能够通过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技术方案提供的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来检测,防伪元件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区域,每个发光区域在激发光照射下能够发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两个发光区域发光时,发光光谱相同或不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任意两个发光区域发光时,发光光谱不同,这样就可以提高防伪元件被抄袭的难度。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使得多个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相同,这样就可以降低制备的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防伪元件至少有一个发光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等于900nm,且小于等于1700nm。
在该技术方案中,防伪元件至少有一个发光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等于900nm,且小于等于1700nm。也即至少有一个发光区域的发射光谱的波长至少有一部分在近红外二区,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被抄袭的难度。可以理解的,采取常规的硅检测器通常只能够检测出波长为900nm之内的光,而对于大于等于900nm,且小于等于1700nm波长的光,采取常规的硅检测器通常是检测不出来的,本申请采用特殊的检测器,可以检测出发光波长大于等于900nm,且小于等于1700nm波长的光,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防伪元件被抄袭的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两个发光区域发光时,中心波长不同;其中,中心波长为发光光谱中发光强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
在该技术方案中,任意两个发光区域发光时,中心波长不同,也就是说任意两个发光区域在发光的时候主色调都是不同的,这样就增加了被抄袭的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两个发光区域发光时的瞬态发光特征不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任意两个发光区域发光时的瞬态发光特征不同,瞬态发光特征包括发光强度的饱和时间和衰减时间,也即任意两个发光区域发光时发光强度的饱和时间和衰减时间都不同,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发光区域的不同饱和时间和衰减时间来判断防伪元件的真伪,提高了被抄袭的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防伪元件应用于防伪物品,防伪物品包括纸张、塑料、印刷图案、涂层、纤维、条状或带状薄膜中的至少一种,至少两个发光区域设置在纸张、塑料、印刷图案、涂层、纤维、条状或带状薄膜中的至少一种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至少两个发光区域设置在纸张、塑料、印刷图案、涂层、纤维、条状或带状薄膜中的至少一种上,这样就使得两个发光区域容易被隐藏,不易被不法分子发现,提高了隐蔽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发光区域的个数为大于等于2个,且小于等于4个。
在该技术方案中,发光区域的个数为大于等于2个,且小于等于4个。例如,发光区域的个数为3个,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被抄袭的难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制备成本,提高制备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至少有一个发光区域的面积小于等于2mm2
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有一个发光区域的面积小于等于2mm2,这样可以尽量对发光区域进行隐藏,不易被发现,能够进一步提高防伪元件的隐蔽性。
更进一步的,至少有一个发光区域的面积小于等于1mm2
更进一步的,每一发光区域的面积均小于等于1mm2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防伪物品,包括:如本发明第四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的防伪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防伪元件的检测装置的方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防伪物品的方框图。
其中,图3和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防伪元件的检测装置,11激发光发生装置,12滤光器,13图像获取装置,14样品传送装置,15速度采集装置,16储存器,17处理器,2防伪物品,22防伪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方面、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护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应用于防伪元件真伪的检测,防伪元件包括至少两个不重合的发光区域,每个发光区域在激发光照射下能够发光,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包括:
S102:用激发光照射防伪元件,以使防伪元件的至少两个发光区域发光;
S104:获取每一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
S106:基于每一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判断对应的发光区域是否为真;
S108:在每一发光区域均为真时,确定防伪元件为真,否则为伪。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先用激发光照射防伪元件,以使防伪元件的至少两个发光区域发光,然后获取每一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基于每一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判断对应的发光区域是否为真,在每一发光区域均为真时,确定防伪元件为真,否则为伪。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实现防伪元件多个发光区域的真伪检测,这样相比于现有的检测技术仅检测一个发光区域而言,本发明可以通过多个发光区域的发光情况综合来判断防伪元件的真伪,这样提高了检测的精准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基于每一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判断对应的发光区域是否为真的步骤包括:在发光光谱中提取出发光数据,判断发光数据是否为真;在发光数据为真时,确定对应的发光区域为真,否则为伪。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获取到每一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后,可以直接与每一发光区域的标准发光光谱进行比对,来确定每一个发光区域的真伪,通过对比发光光谱的方式可以提高判断效率。当然,也可以在发光光谱中提取出发光数据,判断发光数据是否为真,在发光数据为真时,确定对应的发光区域为真,否则为伪,通过对比发光数据的方式可以使得判断的更加精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判断发光数据是否为真的步骤包括:判断不同预设波长区间段上的发光数据是否和对应预设波长区间段上的标准发光数据均相同;在不同预设波长区间段上的发光数据和对应预设波长区间段上的标准发光数据均相同时,确定发光数据为真。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获取到发光光谱之后,先判断每一发光区域上不同预设波长区间段上的发光数据是否和对应预设波长区间段上的标准发光数据均相同,只有在不同预设波长区间段上的发光数据和对应预设波长区间段上的标准发光数据均相同时,才说明对应发光区域的发光数据为真。本申请能够分波段进行检测,只有在每一个波段的检测数据均满足标准时,才判断防伪元件为真,进一步保证了检测的精准率。可以理解的,本发明更加适用于复色光的检测,由于复色光的光谱在不同波长区间段上都有峰值,这样对比不同预设波长区间段上的发光数据,就可以知道对应颜色光的强度是否符合标准,进而知道防伪元件的真伪,极大地增加了被抄袭的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发光数据包括:中心波长、中心波长的半波宽、中心波长的峰值强度、总发光能量、预设波长区间的中心波长、预设波长区间的中心波长的半波宽、预设波长区间的中心波长的峰值强度中的至少一个;其中,中心波长为发光光谱中发光强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中心波长的半波宽为发光光谱中曲线超过半幅值点的有效波长,预设波长区间的中心波长为发光光谱中预设波长区间段上的发光强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发光数据包括达到最大发光强度的饱和时间和发光强度降低至零时的衰减时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本发明发光元件的特殊性,本发明的发光区域能够发出多重光谱特征的光,也即本发明发光区域发出的光既具有稳态的发光特征,例如发光强度、中心波长以及中心波长的半波宽等,又具有瞬态发光特征,例如衰减时间和饱和时间,而目前防伪领域常见防伪元件,其发光过程都是在一瞬间发生,并没有明显的饱和时间,因此本发明采取特殊的发光材料,这样就可以通过瞬态发光特征来判断防伪元件的真伪,提高了隐蔽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应用于防伪元件的检测装置,防伪元件的检测装置包括图像获取装置,用激发光照射防伪元件的步骤之前还包括:获取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获取每一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运动速度控制图像获取装置工作以获取图像信息,并根据图像信息确定发光光谱。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并根据运动速度控制图像获取装置工作以获取图像信息,并根据图像信息确定发光光谱,这样就可以使得本发明提供的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不仅仅能够实现静止状态下的检测,在防伪元件的运动状态下也能够实现在线检测,实现了动态和静态两种状态的检测,当防伪元件数量较少时可以采取静态检测,而在流水线上可以采用动态检测,在防伪元件的运动状态下也能够实现在线检测,无需停机处理,提高了检测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为零时,根据运动速度控制图像获取装置工作以获取图像信息,并根据图像信息确定发光光谱的步骤具体包括:通过图像获取装置持续对防伪元件的每一发光区域的图像信息进行采集,并根据图像获取装置的采集结果拟合每一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为零时,说明此时是静态检测,只需要通过一个图像获取装置持续对防伪元件的每一发光区域的图像信息进行采集,这样就可以根据获取的发光光谱判断对应发光区域的发光数据是否为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防伪元件的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图像获取装置,在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不为零时,根据运动速度控制图像获取装置工作以获取图像信息,并根据图像信息确定发光光谱的步骤具体包括:基于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确定至少两个图像获取装置中每相邻两个图像获取装置获取图像的延迟时间间隔;每一图像获取装置基于延迟时间间隔依次对防伪元件的每一发光区域的图像信息进行采集,并根据所有的图像获取装置的采集结果拟合每一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不为零时,说明此时是动态检测,先根据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确定至少两个图像获取装置中每相邻两个图像获取装置获取图像的延迟时间间隔,然后每一图像获取装置基于延迟时间间隔依次对防伪元件的每一发光区域的图像信息进行采集,并根据所有的图像获取装置的采集结果拟合每一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这样无论防伪元件在什么样的运动速度下,多个图像获取装置都可以精准的获取到防伪元件的发光图像并形成发光光谱,使得本发明适用于各种生产线,无需工作人员来调节等。
如图2所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假设共有两个发光区域,本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2:根据接收到的检测命令,使用激发光照射防伪元件,并使用第一图像传感器采集第一发光区域和第二发光区域的发光数据;
S204:判断样品传送装置运行速度是否大于0,若否,执行S206,若是,执行步骤S208;
S206:根据设置的采集次数n和采集间隔时间t,重复n次步骤S202,执行步骤S210;
S208:根据样品传送装置运行速度和各图像传感器距离,计算第二图像传感器和/或第三图像传感器……和/或第n图像传感器采集时间,并在相应的时间使用第二图像传感器和/或第三图像传感器……和/或第n图像传感器采集第一发光区域和/或第二发光区域的发光数据;
S210:将图像传感器采集的发光数据与软件中设置的预置数据进行比对并判断真伪。
进一步的,判断真伪后,还将成像装置采集的发光数据映射为三维多光谱分布图像并与判断结果一起在显示装置中显示。
在该实施例中,发光数据包括中心波长、中心波长的半波宽、中心波长的峰值强度、总发光能量、预设波长区间的中心波长、预设波长区间的中心波长的半波宽、预设波长区间的中心波长的峰值强度。
在该实施例中,软件能够将至少一个图像传感器的发光数据分波段计算出防伪元件在不同区域和时间的发光分布特征。
在该实施例中,发光数据的预置数据中包含至少一个发光区域的至少两组发光数据。
如图3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伪元件的检测装置1包括激发光发生装置11、图像获取装置13、储存器16和处理器17;激发光发生装置11能够发出至少两个波长的激发光,以使防伪元件22的至少两个发光区域发光;在防伪元件22发光时,图像获取装置13用于获取防伪元件22的发光光谱;储存器16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17执行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的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
进一步的,图像获取装置1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位置不同,用于获取防伪元件22在不同时间的发光图像,进而来得到防伪元件22在不同位置的发光光谱,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发光光谱确定出防伪元件22的发光特征。进一步的,图像获取装置13包括图像传感器和成像装置,成像装置含有至少一个集成在图像传感器芯片上的多个不同谱段的数据通道和像素阵列,图像传感器每个谱段包含m个像素,m=图像传感器像素总数/谱段数量。
进一步的,激发光发生装置11发出的激发光源中包含至少一个脉冲信号源,这样激发光发生装置11能够激发每一个发光区域发光,得到该发光区域的瞬时发光特征,其中,脉冲频率不小于1000Hz,占空比小于25%。
进一步的,激发光源中包含至少两个不同波长的光源,用于激发防伪元件22的各发光区域。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防伪元件的检测装置1还包括速度采集装置15、滤光器12和样品传送装置14,速度采集装置15用于采集防伪元件22的运动速度,滤光器12用于在防伪元件22发光时,使预设波长的光通过,样品传送装置14用于传送防伪元件22,以使防伪元件22运动,样品传送装置14与速度采集装置15连接,速度采集装置15根据样品传送装置14采集防伪元件22的运动速度。
在该实施例中,防伪元件的检测装置1还包括速度采集装置15、不同波段的滤光器12和样品传送装置14,速度采集装置15用于采集防伪元件22的运动速度,滤光器12用于在防伪元件22发光时,使预设波长的光通过;样品传送装置14用于传送防伪元件22,以使防伪元件22运动,样品传送装置14与速度采集装置15连接,速度采集装置15根据样品传送装置14采集防伪元件22的运动速度,本发明通过设置滤光器12来滤掉无用的光,可以提高检测的精准率。
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储存介质,可读储存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处理器17执行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提供的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伪元件22,防伪元件22的真伪能够通过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技术方案提供的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来检测,防伪元件22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区域,每个发光区域在激发光照射下能够发光。
在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两个发光区域发光时,发光光谱相同或不同。
在该实施例中,任意两个发光区域发光时,发光光谱不同,这样就可以提高防伪元件22被抄袭的难度。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使得多个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相同,这样就可以降低制备的难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防伪元件22至少有一个发光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等于900nm,且小于等于1700nm。
在该实施例中,防伪元件22至少有一个发光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等于900nm,且小于等于1700nm。也即至少有一个发光区域的发射光谱的波长至少有一部分在近红外二区,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被抄袭的难度。可以理解的,采取常规的硅检测器通常只能够检测出波长为900nm之内的光,而对于大于等于900nm,且小于等于1700nm波长的光,采取常规的硅检测器通常是检测不出来的,本申请采用特殊的检测器,可以检测出发光波长大于等于900nm,且小于等于1700nm波长的光,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防伪元件22被抄袭的难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两个发光区域发光时,中心波长不同;其中,中心波长为发光光谱中发光强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
在该实施例中,任意两个发光区域发光时,中心波长不同,也就是说任意两个发光区域在发光的时候主色调都是不同的,这样就增加了被抄袭的难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两个发光区域发光时的瞬态发光特征不同。
在该实施例中,任意两个发光区域发光时的瞬态发光特征不同,也即采用同一光源开始激发时,任意两个发光区域发光强度的饱和时间和衰减时间都不同,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发光区域的不同饱和时间和衰减时间来判断防伪元件22的真伪,提高了被抄袭的难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防伪元件22应用于防伪物品2,防伪物品2包括纸张、塑料、印刷图案、涂层、纤维、条状或带状薄膜中的至少一种,至少两个发光区域设置在纸张、塑料、印刷图案、涂层、纤维、条状或带状薄膜中的至少一种上。
在该实施例中,将至少两个发光区域设置在纸张、塑料、印刷图案、涂层、纤维、条状或带状薄膜中的至少一种上,这样就使得两个发光区域容易被隐藏,不易被不法分子发现,提高了隐蔽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发光区域的个数为大于等于2个,且小于等于4个。
在该实施例中,发光区域的个数为大于等于2个,且小于等于4个。例如,发光区域的个数为3个,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被抄袭的难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制备成本,提高制备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至少有一个发光区域的面积小于等于2mm2
在该实施例中,至少有一个发光区域的面积小于等于2mm2,这样可以尽量对发光区域进行隐藏,不易被发现,能够进一步提高防伪元件22的隐蔽性。
更进一步的,至少有一个发光区域的面积小于等于1mm2
更进一步的,每一发光区域的面积均小于等于1mm2
如图4所示,本发明第五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伪物品2包括如本发明第四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的防伪元件22。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方面,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应当理解为要求这样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或者要求所有图示的操作应被执行以取得期望的结果。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现中。相反地,在单个实现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现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以上仅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护之内。

Claims (14)

1.一种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防伪元件的真伪检测,所述防伪元件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区域,所述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包括:
用激发光照射所述防伪元件,以使所述防伪元件的所述至少两个发光区域发光;
获取每一所述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
基于每一所述发光区域的所述发光光谱,判断对应的所述发光区域是否为真;
在每一所述发光区域均为真时,确定所述防伪元件为真,否则为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一所述发光区域的所述发光光谱,判断对应的所述发光区域是否为真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发光光谱中提取出发光数据,判断所述发光数据是否为真;
在所述发光数据为真时,确定对应的所述发光区域为真,否则为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发光数据是否为真的步骤包括:
判断不同预设波长区间段上的所述发光数据是否和对应预设波长区间段上的标准发光数据均相同;
在不同预设波长区间段上的所述发光数据和对应预设波长区间段上的标准发光数据均相同时,确定所述发光数据为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数据包括:
中心波长、中心波长的半波宽、中心波长的峰值强度、总发光能量、预设波长区间的中心波长、预设波长区间的中心波长的半波宽、预设波长区间的中心波长的峰值强度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中心波长为发光光谱中发光强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数据包括达到最大发光强度的饱和时间和发光强度降低至零时的衰减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应用于防伪元件的检测装置,所述防伪元件的检测装置包括图像获取装置,所述用激发光照射所述防伪元件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
所述获取每一所述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运动速度控制所述图像获取装置工作以获取图像信息,并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发光光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为零时,所述根据所述运动速度控制所述图像获取装置工作以获取图像信息,并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发光光谱的步骤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图像获取装置持续对所述防伪元件的每一所述发光区域的图像信息进行采集,并根据所述图像获取装置的采集结果确定每一所述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元件的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图像获取装置,在所述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不为零时,所述根据所述运动速度控制所述图像获取装置工作以获取图像信息,并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发光光谱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图像获取装置中每相邻两个所述图像获取装置获取图像的延迟时间间隔;
每一所述图像获取装置基于所述延迟时间间隔依次对所述防伪元件的每一所述发光区域的图像信息进行采集,并根据所有的所述图像获取装置的采集结果确定每一所述发光区域的发光光谱。
9.一种防伪元件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激发光发生装置,能够发出至少两个波长的激发光,以使所述防伪元件的至少两个发光区域发光;
图像获取装置,在所述防伪元件发光时,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发光区域的图像信息,并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发光光谱;
储存器和处理器,所述储存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伪元件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速度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
滤光器,用于在所述防伪元件发光时,使预设波长的光通过;
样品传送装置,用于传送所述防伪元件,以使所述防伪元件运动,与所述速度采集装置连接,所述速度采集装置根据所述样品传送装置采集所述防伪元件的运动速度。
11.一种可读储存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储存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
12.一种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元件的真伪能够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的检测方法检测,所述防伪元件包括:
至少两个发光区域,每个所述发光区域在激发光照射下能够发光。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
任意两个所述发光区域发光时,发光光谱相同或不同;和/或
至少有一个所述发光区域的发光波长大于等于900nm,且小于等于1700nm;和/或
任意两个所述发光区域发光时,中心波长不同;其中,所述中心波长为发光光谱中发光强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和/或
任意两个所述发光区域发光时的瞬态发光特征不同;和/或
所述防伪元件应用于防伪物品,所述防伪物品包括纸张、塑料、印刷图案、涂层、纤维、条状或带状薄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至少两个发光区域设置在所述纸张、塑料、印刷图案、涂层、纤维、条状或带状薄膜中的至少一种上;和/或
所述发光区域的个数为大于等于2个,且小于等于4个;和/或
所述发光区域的个数为3个;和/或
至少有一个所述发光区域的面积小于等于2mm2;和/或
至少有一个所述发光区域的面积小于等于1mm2;和/或
每一所述发光区域的面积均小于等于1mm2
14.一种防伪物品,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伪元件。
CN202310673582.9A 2023-06-08 2023-06-08 防伪元件及其检测方法、装置、防伪物品和可读储存介质 Pending CN1168402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73582.9A CN116840226A (zh) 2023-06-08 2023-06-08 防伪元件及其检测方法、装置、防伪物品和可读储存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73582.9A CN116840226A (zh) 2023-06-08 2023-06-08 防伪元件及其检测方法、装置、防伪物品和可读储存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40226A true CN116840226A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66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73582.9A Pending CN116840226A (zh) 2023-06-08 2023-06-08 防伪元件及其检测方法、装置、防伪物品和可读储存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4022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5317B (zh) 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JP2731183B2 (ja) インク検出方法および装置
US4146792A (en) Paper secured against forgery and device for checking the authenticity of such papers
US7067824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ecurity system, all for authenticating a marking
US5412219A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urface coverage by materials exhibiting different fluorescent properties
US807731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capturing multiple source excitations from a single location on a flow channel
US8263948B2 (en) Authentication apparatus for moving value documents
US4758716A (en)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indicia on a moving carrier
CN108351287A (zh) 用于调整细胞仪测量的系统和方法
HK1050754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verifying the authenticity of banknotes.
US854677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dentifying a photoluminescent material
KR20020093925A (ko) 개량된 발광 특성 검출기
JP2007530916A (ja) 蛍光寿命の測定装置及び方法
JP2006266810A (ja) 真偽判別装置及び真偽判別方法
JP6890106B2 (ja) 動力ベルト伝達装置およびベルトの状態測定方法
US10535212B2 (en) Ultraviolet fluorescent authentication
JP2001052232A (ja) 紙葉類真偽識別装置
US20150348351A1 (en) Sensor and Method for Checking Valuable Documents
US677770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xamining documents
RU2549122C2 (ru) Датчик для проверки ценных документов
CN116840226A (zh) 防伪元件及其检测方法、装置、防伪物品和可读储存介质
JP2006331116A (ja) 蛍光検出装置
RU131222U1 (ru) Прибор для детектирования защитных элементов в процессе контроля подлинности ценных бумаг и документов
JPH08235301A (ja) マーク検出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2522980A (ja) 蛍光寿命イメージン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