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30979A - 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830979A CN116830979A CN202310966906.8A CN202310966906A CN116830979A CN 116830979 A CN116830979 A CN 116830979A CN 202310966906 A CN202310966906 A CN 202310966906A CN 116830979 A CN116830979 A CN 1168309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getation
- soil fixing
- side slope
- soil
- slo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5000015097 nutrients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10000003608 fec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ONCZQWJXONKSMM-UHFFFAOYSA-N dialuminum;disodium;oxygen(2-);silicon(4+);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O-2].[O-2].[O-2].[O-2].[O-2].[O-2].[O-2].[O-2].[O-2].[O-2].[O-2].[O-2].[Na+].[Na+].[Al+3].[Al+3].[Si+4].[Si+4].[Si+4].[Si+4] ONCZQWJXONKSM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40080314 sodium bentonite Drug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280 sodium benton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1 crop shell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8216 herb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523383 Achnather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576539 Asperugo procumb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620 biologic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6 consolid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03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00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02 straw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28 Biom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BRPQOXSCLDDYGP-UHFFFAOYSA-N calcium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2].[Ca+2] BRPQOXSCLDDYG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92 calcium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ODINCKMPIJJUCX-UHFFFAOYSA-N calc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Ca]=O ODINCKMPIJJUC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09 hydrophob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UQSXHKLRYXJYBZ-UHFFFAOYSA-N iro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Fe]=O UQSXHKLRYXJYB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oxo(oxoalumanyl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O=[Al]O[Al]=O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NDLPOXTZKUMGOV-UHFFFAOYSA-N oxo(oxoferriooxy)iron 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O=[Fe]O[Fe]=O NDLPOXTZKUMGO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614 poison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096 poison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239 silicon diox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91 soa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331 toxic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88 tox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1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inorganic material
- A01G24/12—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soil minerals
- A01G24/15—Calcined rock, e.g. perlite, vermiculite or clay aggregat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植被恢复方法包括:将边坡的表面进行清理和平整;在边坡的表面形成低渗透层;在低渗透层远离边坡的表面固定固土装置,固土装置由多个固土单元依次排布形成,每个固土单元内均限定出植被恢复区域;在每个植被恢复区域内铺设导液件以形成导液层,并在每个植被恢复区域内铺设营养基质以形成基质层;在基质层上种植植被。由此,通过在边坡上设置固土装置,植被种植于固土装置限定出的植被恢复区域内,固土装置可以固定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方法可以减少雨水冲刷造成边坡植被流失,且无需在边坡表面铺设金属网,从而可以降低边坡植被恢复的成本,也提升了边坡治理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治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高寒干旱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区,海拔高、强辐射、低气温、低气压、干燥、多风等均为高寒干旱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严酷的自然环境严重制约了高寒干旱地区内植被的天然生长,造成植被在高寒干旱地区出现引种难、成活率低、长势差等问题,使得高寒干旱地区植被恢复较为困难。
相关技术中,在高寒干旱区进行边坡植被种植可以有效固土,现有的用于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大多采用在边坡表面直接种植植被,由于边坡表面存在土壤贫瘠、冻土、水土流失等因素,会导致植被恢复难度大大提高,在另外一些现有技术方案中,边坡土壤的表面铺设金属网,导致使用植被恢复方法在边坡上恢复植被的成本过高且植被恢复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高寒干旱地区的边坡种植植被的成本,提升边坡治理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边坡的表面进行清理和平整;在所述边坡的表面铺设低渗透材料以形成低渗透层;在所述低渗透层远离所述边坡的表面固定固土装置,其中,沿所述边坡的径向方向上,所述固土装置由多个固土单元依次排布形成,每个所述固土单元内均限定出植被恢复区域;在每个所述植被恢复区域内铺设导液件以形成导液层,并在每个所述植被恢复区域内铺设营养基质以形成基质层,其中,所述导液层形成有至少一个导液流道,所述导液流道适于将所述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液体从边坡的坡顶向坡底导流;在所述基质层上种植植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边坡上设置固土装置,植被可以种植于固土装置限定出的植被恢复区域内,固土装置可以固定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与现有技术相比,在高寒干旱地区,使用本植被恢复方法可以减少雨水冲刷造成的边坡植被流失,且无需在边坡表面铺设金属网,从而可以降低边坡种植植被的成本,也提升了边坡治理效果。
优选的,所述固土装置包括多个固土件,多个所述固土件包括多个第一固土件和多个第二固土件,多个所述第一固土件均沿所述边坡的第一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第一固土件沿所述边坡的第二方向依次间隔开;多个所述第二固土件均沿所述边坡的第二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第二固土件沿所述边坡的第一方向依次间隔开,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固土件间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土件,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固土件间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二固土件,以形成所述固土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个固土件依次连接形成固土单元,每个固土件均可以阻挡固土单元内的植被、土壤、基质层等向固土单元的外侧扩散,从而可以使植被等物质被固定于固土单元内,进而可以减少边坡的植被流失,提高了边坡治理效果。
优选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土件间的间隔距离为D1,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固土件间的间隔距离为D2,D1和D2满足关系式:80cm≤D1≤200cm,80cm≤D2≤20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土单元内能够限定出矩形的植被恢复区域,如此便于工作人员对边坡植被进行管理,同时,满足间隔距离要求的第一固土件和第二固土件可以有效地支撑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等,在第一固土件和第二固土件不易损坏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流失。
优选的,所述固土件由混凝土浇筑形成,每份所述混凝土由质量为A的水泥、质量为B的牛粪灰和质量为C的水混合形成,所述水泥、所述牛粪灰和所述水的重量比为0.25~0.3:0.65~0.7:0.018~0.0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水泥、牛粪灰和水混合形成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支撑能力,有助于固土件支撑边坡表面种植的植被,且混凝土混合有生物材料,混凝土不容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提高植被恢复区域内植被的成活率,从而可以提高边坡治理效果。
优选的,所述在所述低渗透层远离所述边坡的表面放置固土装置后,还包括以下步骤:连续养护所述固土装置达到预设养护时间T,其中,所述预设养护时间T满足关系式:T≥28d。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固土装置进行养护,可以提高固土装置的抗拉强度,也可以提高固土装置的密实度以阻止固土装置受到外界环境内的物质侵蚀,还可以减少固土装置表面出现的干缩裂痕问题,从而可以提高固土装置的工作可靠性,进而可以尽量防止固土装置损坏导致边坡水土和植被流失。
优选的,所述固土件的横截面的最大高度间距为H,所述固土件的横截面的最大宽度间距为W,所述导液层的高度尺寸为H1,所述基质层的高度尺寸为H2,H、W、H1和H2满足关系式H1≥H1+H2,15cm≤H2≤40cm,且5cm≤W≤1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土件的高度尺寸高于导液层的高度尺寸和基质层的高度尺寸之和,可以使固土件的部分结构凸出于基质层的上表面,从而可以使固土件有效地阻挡导液层和基质层朝向固土单元的外侧扩散。并且,通过设定固土件的横截面的最大宽度间距,可以使固土件的结构强度满足支撑植被恢复区域内物质的要求。
优选的,所述低渗透层由粉状钠基膨润土铺设形成,所述低渗透层的高度尺寸为H3,H3满足关系式:5cm≤H3≤15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粉状钠基膨润土形成的低渗透层可以将基质层与边坡表面的土壤间隔开,且低渗透层可以阻止边坡表面的热量传导进植被恢复区域内,低渗透层还可以使植被恢复区域的温度处于适宜温度内,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植被恢复区域内边坡表面温度过低造成植被的存活率下降,进而可以提升使用植被恢复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在所述低渗透层远离所述边坡的表面固定固土装置,包括以下步骤:利用锚固件穿过所述固土装置和所述低渗透层以将所述固土装置固定于所述低渗透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土装置和低渗透层间可以形成整体结构,固土装置不容易相对低渗透层滑动,从而可以尽量避免边坡表面出现固土装置滑动造成的滑坡问题,进而可以提高固土装置的工作可靠性,减少了边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
优选的,所述导液件被构造为具有至少一个导液孔的塑料件,所述导液层由多个所述导液件依次排布形成,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液件的导液孔相对且连通,多个依次排布的所述导液件的导液孔依次连通形成所述导液流道,所述导液流道从所述边坡的坡顶向所述边坡的坡底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质层内过多的水分可以通过导液件从边坡的坡底排出以使基质层湿度更适宜,导液件可以减少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被雨水浸泡的时间,从而可以尽量避免植被的根系被长期浸泡后腐烂,进而可以提高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的存活率。
优选的,所述基质层的外侧罩设有适于固定所述基质层的固定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网可以支撑基质层的营养基质以进一步地防止植被恢复区域内的营养基质流失,从而可以使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能够吸收充足的营养物质,也可以降低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根系出现裸露的问题,进而可以提高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的成活率,可以提升边坡植被的种植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在边坡上设置固土装置,植被可以种植于固土装置限定出的植被恢复区域内,固土装置可以固定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与现有技术相比,在高寒干旱地区,使用本植被恢复方法可以减少雨水冲刷造成的边坡植被流失,且无需在边坡表面铺设金属网,从而可以降低边坡种植植被的成本,也提升了边坡治理效果;
2.通过多个固土件依次连接形成固土单元,每个固土件均可以阻挡固土单元内的植被、土壤、基质层等向固土单元的外侧扩散,从而可以使植被等被固定于固土单元内,进而可以减少边坡的植被流失,提高了边坡治理效果;
3.基质层内过多的水分可以通过导液件从边坡的坡底排出以使基质层湿度更适宜,导液件可以减少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被雨水浸泡的时间,从而可以尽量避免植被的根系被长期浸泡后腐烂,进而可以提高植被恢复区域内的植被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图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在边坡上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后的示意图;
图3是在边坡上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后的侧视图;
图4是在边坡上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后的俯视图;
图5是在边坡上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后的正视图;
图6是图5中A-A处的剖视图;
图7是图5中B-B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低渗透层;20、固土装置;201、固土单元;202、第一固土件;203、第二固土件;204、植被恢复区域;
30、导液层;301、导液流道;40、基质层;50、边坡;60、植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图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50的植被恢复方法,植被恢复方法用于在边坡50上种植植被60,其中,本申请所述的植被恢复方法适于坡度不高于50°的岩质边坡5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通过在坡度为34°、坡面面积为3200㎡、坡脚具有挡墙的边坡50实施本申请的植被恢复方法,植被60能够在边坡50上生长良好。在另外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通过在坡度为35°~50°、坡面面积为2400㎡的岩质边坡50实施本申请的植被恢复方法,植被60能够在边坡50上生长良好。并且,在一些实施场景中,植被恢复方法适用于高寒干旱地区,例如适用于我国西北、西南等地域的高原地区。
参见图1-图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边坡50的表面进行清理和平整。其中,对边坡50的表面进行清理和平整后,边坡50表面的碎石块可以被去除,边坡50表面的高度尺寸起伏更小,边坡50表面各处基本位于同一平面内,且边坡50的坡度被平整至不大于50°,如此便于施工人员在边坡50表面进行施工。
S2、在边坡50的表面铺设低渗透材料以形成低渗透层10。
S3、在低渗透层10远离边坡50的表面固定固土装置20,其中,沿边坡50的径向方向上,固土装置20由多个固土单元201依次排布形成,每个固土单元201内均限定出植被恢复区域204。需要说明的是,边坡50的径向方向可以指与边坡50表面平行的方向,多个固土单元201限定出的植被恢复区域204可以沿边坡50的径向方向依次排布,任意两个相邻的植被恢复区域204间隔开设置。
S4、在每个植被恢复区域204内铺设导液件以形成导液层30,并在每个植被恢复区域204内铺设营养基质以形成基质层40,导液层30形成有至少一个导液流道301,导液流道301适于将植被恢复区域204内的液体从边坡50的坡顶向坡底导流。基质层40位于导液层30的上方,营养基质可以缓慢释放适于被植被60吸收的营养物质以使植被60能够顺利生长,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营养基质可以由作物秸秆、作物果壳、木材碎屑和牛粪发酵后压制形成,进一步地,营养基质可以压制为营养基质毯,营养基质毯可以铺设于植被恢复区域204内形成基质层40,如此可以降低在植被恢复区域204内铺设基质层40的难度。
S5、在基质层40上种植植被60。如此可以使植被60直接吸收基质层40释放的营养物质,在基质层40上种植的植物可以选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基质层40上种植的灌木可以选用银露梅和绣线菊,相邻两个灌木之间的种植间距为1m,且种植的灌木高度不小于50cm,径向尺寸不小于20cm,如此可以提高灌木种植于基质层40后的成活率。基质层40上种植的草本植物可以为银露梅、芨芨草和披碱草,其中,银露梅、芨芨草与披碱草间的数量比为4:1:1,在植被恢复区域204内,草本植物的种植重量不超过12g/㎡。
由此,固土装置20的多个固土单元201将边坡50表面分隔为多个植被恢复区域204后,每个固土单元201均可以阻挡对应的植被恢复区域204内的物质向外流失,固土装置20可以固定植被恢复区域204内的植被60,且通过设置多个固土单元201,可以使每个植被恢复区域204的面积均较小,固土单元201更容易对植被恢复区域204内的物质进行阻挡,与现有技术相比,在高寒干旱地区,使用本申请的植被恢复方法可以减少雨水冲刷造成的边坡50植被60流失,且无需在边坡50表面铺设金属网,从而可以降低边坡50种植植被60的成本,也提升了边坡50治理效果。
参见图2、图6、图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土装置20包括多个固土件,多个固土件包括多个第一固土件202和多个第二固土件203,多个第一固土件202均沿边坡50的第一方向延伸,且多个第一固土件202沿边坡50的第二方向依次间隔开;多个第二固土件203均沿边坡50的第二方向延伸,且多个第二固土件203沿边坡50的第一方向依次间隔开,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二固土件203间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土件202,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一固土件202间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土件203,以形成固土单元201,其中,边坡50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边坡50的第一方向可以指边坡50的水平方向,且边坡50的第二方向可以指边坡50的竖直方向。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边坡50的第一方向可以指边坡50的竖直方向,且边坡50的第二方向可以指边坡50的水平方向。如图2所示,下面以边坡50的第一方向指边坡50的水平方向,且边坡50的第二方向指边坡50的竖直方向对本申请进行说明。
第一固土件202的两端分别适于与相邻设置且间隔开的两个第二固土件203连接,第二固土件203的两端分别适于与相邻设置且间隔开的两个第一固土件202连接,两个相邻的第一固土件202与连接于两个第一固土件202间的两个第二固土件203通过形成闭合结构,闭合结构可以为固土单元201,两个第一固土件202可以沿边坡50的第二方向支撑对应的植被恢复区域204内的物质,两个第二固土件203可以沿边坡50的第一方向支撑对应的植被恢复区域204内的物质,通过多个固土件依次连接形成固土单元201,每个固土件均可以阻挡固土单元201内的植被60、土壤、基质层40等向固土单元201的外侧扩散,从而可以使植被60等物质被固定于固土单元201内,进而可以减少边坡50的植被60流失,提高了边坡50治理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边坡50在固土装置20的边缘处设有挡墙时,挡墙可以替代第一固土件202或第二固土件203,从而可以减少固土装置20中固土件的数量,从而可以降低固土装置20的生产成本,也可以减轻固土装置20的重量,有助于防止固土装置20在边坡50上发生滑坡。
参见图6、图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固土件202间的间隔距离为D1,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固土件203间的间隔距离为D2,D1和D2满足关系式:80cm≤D1≤200cm,80cm≤D2≤200cm。其中,固土单元201内能够限定出矩形的植被恢复区域204,如此便于工作人员对边坡50植被60进行管理,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固土件202间的间隔距离可以为100cm,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固土件203间的间隔距离可以为100cm,即固土单元201内能够限定出方形的植被恢复区域204,如此进一步地便于施工人员管理多个植被恢复区域204。同时,满足间隔距离要求的第一固土件202和第二固土件203可以有效地支撑植被恢复区域204内的植被60等,在第一固土件202和第二固土件203不易损坏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植被恢复区域204内的植被60流失。
进一步地,固土件由混凝土浇筑形成,每份混凝土由质量为A的水泥、质量为B的牛粪灰和质量为C的水混合形成,水泥、牛粪灰和水的重量比为0.25~0.3:0.65~0.7:0.018~0.02。其中,牛粪灰为一种生物质材料,牛粪灰中富含二氧化硅、氧化钙、氧化铝和氧化铁等物质,以水泥、牛粪灰和水混合形成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支撑能力,有助于固土件支撑边坡50表面种植的植被60,且混凝土混合有生物材料,混凝土不容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提高植被恢复区域204内植被60的成活率,从而可以提高边坡50治理效果。
进一步地,在低渗透层10远离边坡50的表面放置固土装置20后,还包括:
S101、连续养护固土装置20达到预设养护时间T,其中,预设养护时间T满足关系式:T≥28d。
其中,通过对固土装置20进行养护,可以提高固土装置20的抗拉强度,也可以提高固土装置20的密实度以阻止固土装置20受到外界环境内的物质侵蚀,还可以减少固土装置20表面出现的干缩裂痕问题,从而可以提高固土装置20的工作可靠性,进而可以尽量防止固土装置20损坏导致边坡50水土和植被60流失。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土件的横截面的最大高度间距为H,固土件的横截面的最大宽度间距为W,导液层30的高度尺寸为H1,基质层40的高度尺寸为H2,H、W、H1和H2满足关系式H1≥H1+H2,15cm≤H2≤40cm,且5cm≤W≤10cm。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固土件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土件的横截面的部分边缘可以为弧线。通过使固土件的高度尺寸高于导液层30的高度尺寸和基质层40的高度尺寸之和,可以使固土件的部分结构凸出于基质层40的上表面,基质层40内的营养基质难以越过固土件的上方,从而可以使固土件有效地阻挡导液层30和基质层40朝向固土单元201的外侧扩散。
并且,通过使基质层40的高度尺寸不小于15cm,可以使基质层40上种植的植被60获得充分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植被60存活,通过使基质层40的高度尺寸不大于,在确保基质层40上种植的植被60获得充分的营养物质的情况下,可以尽量降低基质层40所需成本,且基质层40内多余的水分更容易渗入导液层30内,可以尽量防止水分在基质层40内堆积。同时,通过设定固土件的横截面的最大宽度间距不小于5cm且不大于10cm,可以使固土件的结构强度满足支撑植被恢复区域204内物质的要求,可以避免固土件在使用过程中断裂,进而可以提高固土装置20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低渗透层10由粉状钠基膨润土铺设形成,低渗透层10的高度尺寸为H3,H3满足关系式:5cm≤H3≤15cm。使用粉状钠基膨润土形成的低渗透层10可以将基质层40与边坡50表面的土壤间隔开,且低渗透层10可以阻止边坡50表面的热量传导进植被恢复区域204内,低渗透层10还可以使植被恢复区域204的温度处于适宜温度内,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植被恢复区域204内温度过高造成植被60的存活率下降,进而可以提升使用植被恢复方法种植植物的效果。
并且,通过将低渗透层10的高度尺寸设置为不小于5cm,可以确保低渗透层10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从而可以减小植被恢复区域204内植被60受到边坡50表面的温度影响。同时,通过将低渗透层10的高度尺寸设置为不大于15cm,可以有效地降低实施植被恢复方法的成本,从而可以使边坡50治理时所需花费更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低渗透层10远离边坡50的表面固定固土装置20,包括以下步骤:
S201、利用锚固件穿过固土装置20和低渗透层10以将固土装置20固定于低渗透层10。
其中,锚固件可以为锚杆,固土装置20和低渗透层10间可以设置有多个锚固件,锚固件插入固土装置20和低渗透层10后,锚固件与固土装置20间的间隙、锚固件与低渗透层10间的间隙内可以填充有混凝土,填充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可以为C20,锚固件可以限制固土装置20相对低渗透层10运动,固土装置20和低渗透层10间可以形成整体结构,固土装置20不容易相对低渗透层10滑动,从而可以尽量避免边坡50表面出现固土装置20滑动造成的滑坡问题,进而可以提高固土装置20的工作可靠性,减少了边坡50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液件被构造为具有至少一个导液孔的塑料件,具体而言,导液件可以由HDPE(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导液层30由多个导液件依次排布形成,任意相邻的两个导液件的导液孔相对且连通,多个依次排布的导液件的导液孔依次连通形成导液流道301,导液流道301从边坡50的坡顶向边坡50的坡底延伸,基质层40内过多的水分可以通过导液件从边坡50的坡底排出以使基质层40湿度更适宜,导液件可以减少植被恢复区域204内的植被60被雨水浸泡的时间,从而可以尽量避免植被60的根系被长期浸泡后腐烂,进而可以提高植被恢复区域204内的植被60的存活率。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依次排布的导液件可以同时包括沿边坡50的坡顶向边坡50的坡底依次排布的多个导液件和平行于水平面方向的多个导液件,如此可以使导液层30内任意一个导液件均与导液流道301连通,便于导液层30内的水分汇流。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导液件均具有一个导液孔,多个导液件的导液孔依次连通形成有一个导液流道301,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导液件均具有多个导液孔,多个导液孔依次间隔开,多个导液件的导液孔依次连通形成有多个导液流道301,如此可以提高导液层30的导液效率。
当然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导液层30可以由疏水材料形成的碎屑铺设形成,导液层30内埋设有导液管,导液管与导液层30内连通,导液管限定出导液流道301,导液流道301适于将导液层30内多余的水分排出。
进一步地,基质层40的外侧罩设有适于固定基质层40的固定网。其中,固定网可以由无纺布制成,固定网的边缘可以通过铆钉等紧固件固定于固土装置20上,固定网为多孔结构,固定网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因此固定网对基质层40与外界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影响较小,且固定网可以支撑基质层40内的营养基质以阻挡营养基质朝向固土单元201外移动,可以进一步地防止植被恢复区域204内的营养基质流失,从而可以使植被恢复区域204内的植被60能够吸收充足的营养物质,也可以降低植被恢复区域204内的植被60根系出现裸露的问题,进而可以提高植被恢复区域204内的植被60的成活率,可以提升边坡50植被60的种植效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边坡(50)的表面进行清理和平整;
在所述边坡(50)的表面铺设低渗透材料以形成低渗透层(10);
在所述低渗透层(10)远离所述边坡(50)的表面固定固土装置(20),其中,沿所述边坡(50)的径向方向上,所述固土装置(20)由多个固土单元(201)依次排布形成,每个所述固土单元(201)内均限定出植被恢复区域(204);
在每个所述植被恢复区域(204)内铺设导液件以形成导液层(30),并在每个所述植被恢复区域(204)内铺设营养基质以形成基质层(40),其中,所述导液层(30)形成有至少一个导液流道(301),所述导液流道(301)适于将所述植被恢复区域(204)内的液体从边坡(50)的坡顶向坡底导流;
在所述基质层(40)上种植植被(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土装置(20)包括多个固土件,多个所述固土件包括多个第一固土件(202)和多个第二固土件(203),多个所述第一固土件(202)均沿所述边坡(50)的第一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第一固土件(202)沿所述边坡(50)的第二方向依次间隔开;多个所述第二固土件(203)均沿所述边坡(50)的第二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第二固土件(203)沿所述边坡(50)的第一方向依次间隔开,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固土件(203)间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土件(202),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固土件(202)间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二固土件(203),以形成所述固土单元(201),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土件(202)间的间隔距离为D1,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固土件(203)间的间隔距离为D2,D1和D2满足关系式:80cm≤D1≤200cm,80cm≤D2≤200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土件由混凝土浇筑形成,每份所述混凝土由质量为A的水泥、质量为B的牛粪灰和质量为C的水混合形成,所述水泥、所述牛粪灰和所述水的重量比为0.25~0.3:0.65~0.7:0.018~0.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低渗透层(10)远离所述边坡(50)的表面放置固土装置(20)后,还包括:
连续养护所述固土装置(20)达到预设养护时间T,其中,所述预设养护时间T满足关系式:T≥28d。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土件的横截面的最大高度间距为H,所述固土件的横截面的最大宽度间距为W,所述导液层(30)的高度尺寸为H1,所述基质层(40)的高度尺寸为H2,H、W、H1和H2满足关系式H1≥H1+H2,15cm≤H2≤40cm,且5cm≤W≤1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渗透层(10)由粉状钠基膨润土铺设形成,所述低渗透层(10)的高度尺寸为H3,H3满足关系式:5cm≤H3≤1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低渗透层(10)远离所述边坡(50)的表面固定固土装置(20),包括:
利用锚固件穿过所述固土装置(20)和所述低渗透层(10)以将所述固土装置(20)固定于所述低渗透层(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件被构造为具有至少一个导液孔的塑料件,所述导液层(30)由多个所述导液件依次排布形成,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液件的导液孔相对且连通,多个依次排布的所述导液件的导液孔依次连通形成所述导液流道(301),所述导液流道(301)从所述边坡(50)的坡顶向所述边坡(50)的坡底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所述基质层(40)的外侧罩设有适于固定所述基质层(40)的固定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966906.8A CN116830979B (zh) | 2023-08-02 | 2023-08-02 | 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966906.8A CN116830979B (zh) | 2023-08-02 | 2023-08-02 | 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30979A true CN116830979A (zh) | 2023-10-03 |
CN116830979B CN116830979B (zh) | 2024-04-09 |
Family
ID=88163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966906.8A Active CN116830979B (zh) | 2023-08-02 | 2023-08-02 | 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830979B (zh)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38428A (zh) * | 2011-04-07 | 2011-08-03 | 北京林丰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植物纤维毯辅之泥浆喷播的植被恢复方法 |
CN102511272A (zh) * | 2011-12-12 | 2012-06-27 | 大千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 | 矿区边坡植被恢复方法 |
CN104798664A (zh) * | 2015-05-07 | 2015-07-29 | 四川大学 | 一种高陡坡植被恢复水分调控系统 |
CN205357221U (zh) * | 2016-03-10 | 2016-07-06 | 曾福英 | 高陡渣体边坡的植被恢复结构 |
CN110144849A (zh) * | 2019-05-09 | 2019-08-20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一种挂靠式绿化板和岩质边坡生态护坡系统 |
CN110565660A (zh) * | 2019-09-10 | 2019-12-13 | 宁国市东南木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边坡绿化用喷播施工方法 |
CN111395369A (zh) * | 2020-04-20 | 2020-07-10 | 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陡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固土构件 |
CN111771627A (zh) * | 2020-06-18 | 2020-10-16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一种废弃矿区陡峭边坡的生态修复方法 |
CN112931075A (zh) * | 2021-01-27 | 2021-06-11 | 兖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矿区客土挂网喷播绿化结构的施工工艺 |
CN114223467A (zh) * | 2021-12-01 | 2022-03-2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一种高寒地区岩土边坡快速生态恢复方法 |
CN114303806A (zh) * | 2021-12-21 | 2022-04-12 | 中煤(安徽)地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植被复绿方法及其植被复绿辅助结构 |
CN114402843A (zh) * | 2022-01-04 | 2022-04-29 | 湖北工业大学 | 生态边坡植被的安装组件及生态边坡植被的防护装置 |
-
2023
- 2023-08-02 CN CN202310966906.8A patent/CN11683097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38428A (zh) * | 2011-04-07 | 2011-08-03 | 北京林丰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植物纤维毯辅之泥浆喷播的植被恢复方法 |
CN102511272A (zh) * | 2011-12-12 | 2012-06-27 | 大千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 | 矿区边坡植被恢复方法 |
CN104798664A (zh) * | 2015-05-07 | 2015-07-29 | 四川大学 | 一种高陡坡植被恢复水分调控系统 |
CN205357221U (zh) * | 2016-03-10 | 2016-07-06 | 曾福英 | 高陡渣体边坡的植被恢复结构 |
CN110144849A (zh) * | 2019-05-09 | 2019-08-20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一种挂靠式绿化板和岩质边坡生态护坡系统 |
CN110565660A (zh) * | 2019-09-10 | 2019-12-13 | 宁国市东南木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边坡绿化用喷播施工方法 |
CN111395369A (zh) * | 2020-04-20 | 2020-07-10 | 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陡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固土构件 |
CN111771627A (zh) * | 2020-06-18 | 2020-10-16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一种废弃矿区陡峭边坡的生态修复方法 |
CN112931075A (zh) * | 2021-01-27 | 2021-06-11 | 兖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矿区客土挂网喷播绿化结构的施工工艺 |
CN114223467A (zh) * | 2021-12-01 | 2022-03-2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一种高寒地区岩土边坡快速生态恢复方法 |
CN114303806A (zh) * | 2021-12-21 | 2022-04-12 | 中煤(安徽)地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植被复绿方法及其植被复绿辅助结构 |
CN114402843A (zh) * | 2022-01-04 | 2022-04-29 | 湖北工业大学 | 生态边坡植被的安装组件及生态边坡植被的防护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30979B (zh) | 2024-04-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418429B2 (ja) | 緑化装置 | |
CA2698932C (en) | Structural modules with absorbent elements for drainage and irrigation | |
RU2535566C1 (ru) |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искусственного дорожного покрытия, которое помогает бороться с глобальным потеплением | |
CN101796913B (zh) | 用于黄土边坡植物护坡的客土 | |
CN111395369A (zh) | 用于陡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固土构件 | |
CN107524116B (zh) | 一种河道硬质护岸生态化的方法 | |
CN110219310B (zh) | 蓄排水管联合多功能汲水加筋带的框格式植被水泥土护坡方法及设施 | |
CN1774168B (zh) | 绿化装置 | |
CN116830979B (zh) | 用于高寒干旱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 |
CN112482411A (zh) | 一种河道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 |
JP3781631B2 (ja) | 植栽用地盤 | |
CN211931548U (zh) | 一种屋顶绿化盒 | |
CN114457816B (zh) | 生态一体化现浇混凝土护坡及营养土工布施工方法 | |
KR20120133509A (ko) | 이탄습지 조성용 부유형 물이끼 식생모듈 및 그 설치방법 | |
CN111945512B (zh) | 一种植被养护系统 | |
CN109423937A (zh) | 一种住宅小区雨水回收系统 | |
KR100349557B1 (ko) | 옥상녹화시스템의 구조 및 그의 시공방법 | |
CN111357528A (zh) | 一种屋顶绿化盒 | |
JP2002017161A (ja) | 緑化装置と建築物における屋上用緑化装置の形成方法 | |
WO2015046642A1 (ko) | 경사면 및 옥상녹화에 이용가능한 녹화용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녹화공법 | |
CN210140834U (zh) | 一种柔性边坡生态防护系统 | |
CN214169092U (zh) | 用于边坡创面持水固土植被恢复的设施 | |
CN213417724U (zh) | 一种水土保持边坡植被保护结构 | |
JP2006136219A (ja) | 緑化基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緑化ステージ | |
JP3465206B2 (ja) | 建築構造物の緑化用床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