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20270B - 显示面板、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和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和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20270B
CN116820270B CN202311099829.7A CN202311099829A CN116820270B CN 116820270 B CN116820270 B CN 116820270B CN 202311099829 A CN202311099829 A CN 202311099829A CN 116820270 B CN116820270 B CN 1168202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diode
sub
pixe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998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20270A (zh
Inventor
曹尚操
谢俊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Changsha HK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Changsha HK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Changsha HK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9982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202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20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0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20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02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和显示设备,涉及图像显示技术领域,通过将显示区划分为若干触控显示单元和若干触控识别显示单元,在每一触控显示单元和触控识别单元的每组像素单元中的第一子像素单元中接入一个探测单元,当手指放置在显示屏幕上时,通过该探测单元探测与之相邻的发光管发射出的光源经由手指放置的显示屏幕区域的反射光,根据该反射光形成光电流,使得显示设备中的控制处理器能够基于该光电流触发触控功能和/或识别功能,实现将触控功能和识别功能嵌入到像素单元中,降低了显示设备的厚度,而探测单元为二极管等低成本器件,降低了显示设备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和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和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OLED作为一种电流型发光器件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高性能显示中,由于其自发光的特性,与采用LCD驱动的显示屏幕相比,采用OLED驱动的显示屏幕具有高对比度、超轻薄、可弯曲等诸多优点。同时,因为采用OLED驱动的显示屏幕可以集成屏下指纹,使其成为了手机显示设备的主流显示屏幕。
但目前OLED驱动的显示屏幕采用的是on cell方式,即将具有触摸面板功能和指纹识别功能的功能芯片,例如单晶硅芯片嵌入到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板之间,虽然能够实现屏下触摸识别和指纹识别,但新增功能芯片的操作会增加显示产品的厚度和生产成本,不符合现有的显示产品轻薄性和低成本的发展潮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地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和显示设备,旨在解决目前OLED驱动的显示屏幕采用的on cell方式会增加显示产品的厚度和生产成本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地,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包括若干触控显示单元和/或若干触控识别显示单元;
所述触控显示单元,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子像素单元和与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相连的探测单元,用于在所述显示区上实现触控操作;
所述触控识别显示单元,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和与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相连的探测单元,用于在所述显示区上实现触控操作和识别操作;
所述探测单元与传感单元相接,所述探测单元包括将所述像素单元的反射光转换成对应于所述反射光的光电流的转换组件和用于根据扫描数据信号控制所述光电流的传输状态的传输组件,所述转换组件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第一电容,所述传输组件包括第一开关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相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接在接地端上,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管的负极相接;
所述第一电容与串联的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和所述第三二极管并联,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传感单元相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扫描数据信号。
可选地,所述传感单元之间建立通讯连接,基于通讯连接范围确定所述触控显示单元的显示面积;
所述探测单元,用于将所述像素单元的反射光转换成对应于所述反射光的光电流;
所述传感单元,与所述传输组件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接收所述光电流,并将所述光电流传输至控制处理器中进行触控坐标信息的转换,以便所述控制处理器基于所述触控坐标信息进行所述触控操作。
可选地,所述传感单元之间建立通讯连接,基于通讯连接范围确定所述触控识别显示单元的显示面积;
所述探测单元,用于将所述像素单元的反射光转换成对应于所述反射光的光电流;
所述传感单元,与所述传输组件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接收所述光电流,并将所述光电流传输至控制处理器进行识别信息的转换,以便所述控制处理器基于所述识别信息进行所述识别操作;
所述传感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光电流,并将所述光电流传输至所述控制处理器中进行触控坐标信息的转换,以便所述控制处理器基于所述触控坐标信息进行所述触控操作。
可选地,所述转换组件包括白光二极管和第二电容,所述传输组件包括第二开关管;
所述白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相接,所述白光二极管的正极接在接地端上,所述白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管的负极相接;
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白光二极管并联,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传感单元相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扫描数据信号。
可选地,所述像素单元还包括两个第二子像素单元和第三子像素单元,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和所述探测单元呈三角形,所述第二子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单元呈矩形;
所述探测单元和两个所述第二子像素单元分别排列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的周围,所述第三子像素单元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子像素单元之间;
所述像素单元呈菱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的面积是两个所述第二子像素单元或所述第三子像素单元的两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所述探测单元为如上所述的探测单元,所述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包括:
玻璃基板,所述玻璃基板上设有吸光材料,所述吸光材料于所述玻璃基板上包围形成放置区域;
由依次叠加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组成的二极管组件,所述二极管组件放置于所述放置区域内;或,
所述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包括:
玻璃基板,所述玻璃基板上设有吸光材料,所述吸光材料于所述玻璃基板上包围形成放置区域;
白光二极管,所述白光二极管放置于所述放置区域内。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壳体和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包括若干触控显示单元和/或若干触控识别显示单元;
所述触控显示单元,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子像素单元和与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相连的探测单元,用于在所述显示区上实现触控操作;
所述触控识别显示单元,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和与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相连的探测单元,用于在所述显示区上实现触控操作和识别操作;
所述探测单元与传感单元相接,所述探测单元包括将所述像素单元的反射光转换成对应于所述反射光的光电流的转换组件和用于根据扫描数据信号控制所述光电流的传输状态的传输组件,所述转换组件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第一电容,所述传输组件包括第一开关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相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接在接地端上,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管的负极相接;
所述第一电容与串联的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和所述第三二极管并联,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传感单元相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扫描数据信号。
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和显示设备,通过将显示区划分为若干触控显示单元和若干触控识别显示单元,在每一触控显示单元和触控识别单元的每组像素单元中的第一子像素单元中接入一个探测单元,当手指放置在显示屏幕上时,通过该探测单元探测与之相邻的发光管发射出的光源经由手指放置的显示屏幕区域的反射光,根据该反射光形成光电流,使得显示设备中的控制处理器能够基于该光电流触发触控功能和/或识别功能,通过将触控功能和识别功能嵌入到像素单元中,降低了显示设备的厚度,而探测单元为二极管等低成本器件,降低了显示设备的生产成本,实现在无需增加额外的功能芯片的前提下,使得显示设备能够实现屏下触控功能和识别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面板的分区示意图;
图2为触控显示单元和触控识别显示单元的排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接入了探测单元的像素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接入了另一种探测单元的像素结构示意图;
图5为像素单元的排列示意图,其中图5(a)为常规的像素单元排列示意图,图5(b)为本发明接入了探测单元的像素单元排列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种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显示设备所包括的壳体和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地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分区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10,包括若干触控显示单元20和/或若干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
所述触控显示单元20,包括多个像素单元50,所述像素单元50包括第一子像素单元和与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相连的探测单元40,用于在所述显示区10上实现触控操作;
所述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包括多个像素单元50,所述像素单元50包括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和与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相连的探测单元40,用于在所述显示区10上实现触控操作和识别操作。
以图1为一种分区示例,本实施例根据常规的设置方式将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设置在触控显示单元20的下方,具体的分区可基于实际的应用需求进行设置,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和触控显示单元20的设置位置可随意设置,也可以只设置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满足显示屏幕的各个区域皆可进行触控功能和识别功能的需求,亦可以只设置触控显示单元20,满足只需进行触控功能的需求,例如商场中用于指明方向位置的显示装置。
为了实现显示设备厚度的降低,本实施例通过将用于触发触控功能和识别功能的探测单元40接入到像素单元50的第一子像素单元的电路中,实现探测单元40嵌入到像素单元50中,两者都设置在基板上,而像素单元50作为显示设备原有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其原有的基础电路上嵌入探测单元40,并不会造成显示设备的厚度的增加,即相对于on cell的方式,能够避免显示设备的厚度的增加。
识别操作识别的是手指的纹路,也可为手指所描绘的图案等,本实施例以识别操作识别的是手指的纹路进行说明。当显示设备中的控制处理器侦测到当前的显示设备处于锁定状态时,则会将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的探测单元40所传入的光电流进行识别信息的转换,以此在锁定状态对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实现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的识别功能;当显示设备中的控制处理器侦测到当前的显示设备处于解锁状态时,则会将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的探测单元40或触控显示单元20的探测单元40所传入的光电流进行触控坐标信息的转换,以此响应用户触控操作,实现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和触控显示单元20的触控功能,实现在避免显示设备厚度增加的前提下,满足屏下触控功能和识别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像素单元指的是蓝色像素单元,本实施例中的探测单元40只接入一组像素单元50中的蓝色像素单元中,而之所以限定在蓝色像素单元上,是因为相对于红色像素单元和绿色像素单元,人眼更不易察觉到蓝色像素单元所发出的蓝光,因此将探测单元40接入到蓝色像素单元中,能够避免显示效果的降低。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显示单元20的所述探测单元40与传感单元Sensor相接,所述传感单元Sensor之间建立通讯连接,基于通讯连接范围确定所述触控显示单元20的显示面积;
所述探测单元40,用于将所述像素单元50的反射光转换成对应于所述反射光的光电流;
所述传感单元Sensor,用于接收所述光电流,并将所述光电流传输至控制处理器中进行触控坐标信息的转换,以便所述控制处理器基于所述触控坐标信息进行所述触控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探测单元40只用于将像素单元50的反射光转换成对应于该反射光的光电流,本实施例中的光电流需通过传感单元Sensor传输至控制处理器中进行对应的操作处理。
传感单元Sensor的输入端接到探测节点上,当探测单元40导通时,光电流会经由导通的电路流到探测节点上,被接入的传感单元Sensor接收,传感单元Sensor将接入的光电流传输至控制处理中,因为该传感单元Sensor为触控显示单元20的传感单元Sensor,所以控制处理器会根据传入的光电流进行触控坐标信息的转换,以根据转换后的触控坐标信息确定用户所触发的操作后,将触发的操作响应到显示屏幕上,实现触控功能。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一个触控显示单元20是指对整个触控显示单元20进行划分后的其中一个触控显示单元20,而对整个触控显示单元20进行划分的操作是对所要划分显示区10进行规划后,建立规划到一起的传感单元Sensor之间的通讯连接后,将建立了通讯连接的传感单元Sensor所接入的探测单元40接入到同一根扫描数据线上,此时,相互建立通讯连接的传感单元Sensor所形成的连接范围即为一个触控显示单元20。其中,因为触控显示单元20只需要触发触控操作,不需要触发对用户的手指指纹进行识别的识别操作,因此触控显示单元20对于手指指纹的精准要求较低,所以规划到一起的传感单元Sensor数量可较多。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的所述探测单元40与传感单元Sensor相接,所述传感单元Sensor之间建立通讯连接,基于通讯连接范围确定所述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的显示面积;
所述探测单元40,用于将所述像素单元50的反射光转换成对应于所述反射光的光电流;
所述传感单元Sensor,用于接收所述光电流,并将所述光电流传输至控制处理器进行识别信息的转换,以便所述控制处理器基于所述识别信息进行所述识别操作;
所述传感单元Sensor,还用于接收所述光电流,并将所述光电流传输至所述控制处理器中进行触控坐标信息的转换,以便所述控制处理器基于所述触控坐标信息进行所述触控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的探测单元40和传感单元Sensor与触控显示单元20的探测单元40和传感单元Sensor的功能一样,探测单元40都是用于将像素单元50的反射光转换成对应于该反射光的光电流,而传感单元Sensor都是将接入的光电流传输至控制处理器中进行对应的操作处理,控制处理器根据传感单元Sensor的识别码判断其所接入的单元,以此根据当前显示装置的解锁/锁定状态和传感单元Sensor所处的单元确定对应的操作处理。
当控制处理器侦测到当前的显示装置处于锁定状态且传入光电流的传感单元Sensor的识别码为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的识别码时,则此时基于传入的光电流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指纹纹路后,将确定的指纹纹路和预存的指纹纹路进行比较,确定该指纹纹理是否和预存的指纹纹理相同,若相同,则控制处理器控制显示装置解锁,若不相同,则控制处理器输出表征解锁失败的信息,实现识别功能;当控制处理器侦测到当前的显示装置处于解锁状态且传入光电流的传感单元Sensor的识别码为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的识别码时,则此时基于传入的光电流确定手指在显示面板上的位置,以根据位置确定用户所触发的操作后,将触发的操作响应到显示屏幕上,实现触控功能。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一个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是指对整个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进行划分后的其中一个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而对整个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进行划分的操作是对所要划分显示区10进行规划后,建立规划到一起的传感单元Sensor之间的通讯连接后,将建立了通讯连接的传感单元Sensor所接入的探测单元40接入到同一根扫描数据线上,此时,相互建立通讯连接的传感单元Sensor所形成的连接范围即为一个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其中,因为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需要触发触控操作和触发对用户的手指指纹进行识别的识别操作,而识别操作对手指纹的精准要求较高,所以规划到一起的传感单元Sensor数量相对于触控显示单元20的数量要少,以此避免指纹所对应的某一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因为所接入的扫描数据线未传入导通信号使得探测单元40未能输出光电流至控制处理器中,而导致的指纹纹路不完整,造成的手指指纹精准性低和指纹识别的精准度低的情况。
具体地,参照图2所示,图2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单元20和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的排列示例,因为同一触控显示单元20/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上的传感单元Sensor之间建立了通讯连接,而建立通讯连接的传感单元Sensor所接入的探测单元40接在同一根扫描数据线上,探测单元40又与像素单元50相连,传感单元Sensor所形成的连接范围即为一个显示面积。
在上述中已经说明了,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所建立了通讯连接的传感单元Sensor的数量要少于触控显示单元20所建立了通讯连接的传感单元Sensor的数量,体现在图2上,即为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的显示面积要小于触控显示单元20的显示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探测单元40包括转换组件和与所述转换组件相连的传输组件;
所述转换组件,用于将所述像素单元50的反射光转换成对应于所述反射光的光电流;所述传输组件,所述传输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传感单元相连,用于根据扫描数据信号控制所述光电流的传输状态。
本实施例中探测单元包括转换组件和传输组件,其中,转换组件与像素单元50中的第一子像素单元、第二子像素单元和第三子像素单元相邻,用于接收第一子像素单元、第二子像素单元和第三子像素单元发出的光照射在显示屏幕上形成的反射光;传输组件用于控制由反射光转换而成的光电流传输至传感单元的传输状态。
具体地,参照图3,所述转换组件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第一电容C1,所述传输组件包括第一开关管Q1;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入端相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接在接地端PVEE上,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第一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管OLED的负极相接;
所述第一电容C1与串联的所述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二二极管D2和所述第三二极管D3并联,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与所述传感单元Sensor相接,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扫描数据信号G(n)。
图3所示的探测单元40示例由依次串联的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第一电容C1和第一开关管Q1组成,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为不同像素颜色的OLED材料二极管,而之所以限定在将不同像素颜色的OLED材料二极管依次串联,形成一个生成光电流的二极管组件,是为了使该二极管组件能够接收全波段的反射光,缺少任意像素颜色的OLED材料二极管,会使得组成的二极管组件不能接收到该缺少的像素颜色的OLED材料二极管所对应的颜色的反射光,进而导致后续的触控操作和识别操作存在响应误差。
由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可知,本示例中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反向偏置,负极电压大于正极电压,因此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不会发光,只能在接收到周边的像素单元50中的发光二极管所反射的反射光后,产生光生电子,基于光生电子的运动产生光生电流,在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未接收到扫描数据线所传入的高电平时,第一开关管Q1关断,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产生的光生电流存储在第一电容C1中,在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接收到扫描数据线所传入的高电平时,第一开关管Q1导通,光生电流会通过第一开关管Q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传入传感单元Sensor中。
本实施例中的像素单元50为7T1C的像素单元50,以图3和图4所示的蓝色像素单元的7T1C像素电路为示例。
在复位阶段t1:第一扫描信号传输端Scan(n)为高电位,第二扫描信号传输端Scan(n-1)和开关信号传输端Em(n)为低电平,第四薄膜晶体管T4和第五薄膜晶体管TT5导通,其他薄膜晶体管关断,保证蓝色有机发光管OLED不发光,此时N1和N2为电压端PVDD的电压,N3为电压端Vdata的电压,此阶段完成N1、N2和N3的电压复位,其中电压端PVEE对电容C进行充电。
在补偿阶段t2:第一扫描信号传输端Scan(n)为低电平,第二扫描信号传输端Scan(n-1)为高电平,开关信号传输端Em(n)为低电平,第一薄膜晶体管T1、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第七薄膜晶体管T7导通,其他薄膜晶体管关断,N1和N3的电压会逐渐流向N2,当N1和N2的电压差等于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阈值电压Vth时,第二薄膜晶体管T2关闭,此时N1的电压为参考电压传输端Vref电压与阈值电压Vth的和,完成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阈值电压Vth提取。
在发光阶段t3:第一扫描信号传输端Scan(n)和第二扫描信号传输端Scan(n-1)为低电平,开关信号传输端Em(n)为高电平,第二薄膜晶体管T2、第三薄膜晶体管T3和第六薄膜晶体管T6导通,其他薄膜晶体管关断,N2的电压为驱动蓝色有机发光管OLED的驱动电压,此时的蓝色有机发光管OLED处于发光阶段。
具体地,参照图4,所述转换组件包括白光二极管D4和第二电容C2,所述传输组件包括第二开关管Q2;
所述白光二极管D4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输入端相接,所述白光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在接地端PVEE上,所述白光二极管D4的正极与第一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管OLED的负极相接;
所述第二电容C2与所述白光二极管D4并联,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输出端与所述传感单元Sensor相接,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扫描数据信号G(n)。
图4所示的探测单元40示例由白光二极管D4、第二电容C2和第二开关管Q2组成,与图3所示的探测单元40相比,本示例中的探测单元40只需接入一个白光二极管D4即可实现全波段的反射光的接收。
由白光二极管D4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可知,本示例中白光二极管D4反向偏置,负极电压大于正极电压,因此白光二极管D4不会发光,只能在接收到周边的像素单元50中的发光二极管所反射的反射光后,产生光生电子,基于光生电子的运动产生光生电流,在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未接收到扫描数据线所传入的高电平时,第二开关管Q2关断,白光二极管D4产生的光生电流存储在第二电容C2中,在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接收到扫描数据线所传入的高电平时,第二开关管Q2导通,光生电流会通过第二开关管Q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传入传感单元Sensor中。
图4所示的7T1C像素电路与图3所示的7T1C像素电路一致,故不进行重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像素电路并不限定于图3和图4所示的像素电路,也可为其他电路结构的像素电路。
具体地,参照图5,所述像素单元50还包括两个第二子像素单元G和第三子像素单元R,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B和所述探测单元40呈三角形,所述第二子像素单元G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单元R呈矩形;
所述探测单元40和两个所述第二子像素单元G分别排列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B的周围,所述第三子像素单元R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子像素单元G之间;
所述像素单元50呈菱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B的面积是两个所述第二子像素单元G或所述第三子像素单元R的两倍。
本实施例所采用的像素单元50的排列方式为钻石排列,其中,图5(a)在为常规的钻石排列,在常规的钻石排列中,第一子像素单元B、第二子像素单元G和第三子像素单元R都为矩形,图5(b)为在第一子像素单元B接入了探测单元40后的钻石排列,由图可知,探测单元40被第一子像素单元B、第二子像素单元G和第三子像素单元R所包围,探测单元40能够接收到来自周边各子像素单元发出光线所形成的反射光,提升了探测单元40探测用户输入信息的灵敏度。
另外,为了保证第一子像素单元B发出的蓝光不受探测单元40的影响,第一子像素单元B在接入探测单元40后,保持其原有的面积不变,即图5(a)到图5(b)中第一子像素单元B的形状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其对应的形状的面积相同。
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示意图,所述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包括:
玻璃基板1101,所述玻璃基板1101上设有吸光材料1102,所述吸光材料1102于所述玻璃基板1101上包围形成放置区域;
由依次叠加的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组成的二极管组件,所述二极管组件放置于所述放置区域内。
图6为探测单元40的一种封装结构示例,根据图6可知,为了防止反射光散射,因此需对用于安置产生光生电流的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组成的二极管组件的玻璃基板1101处设置吸光材料1102,该吸光材料1102于玻璃基板1101上包围形成放置区域后,将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依次叠加在放置区域内,保证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接收的反射光存在散射时,该散射的光能够被吸光材料1102所吸收,避免散射的光对显示图像的影响。其中,吸光材料1102所围成的放置区域的高需高于叠加后的二极管组件的高,以保证吸光效果。
1103可看作覆有手指的显示屏幕,红色有机发光管R、绿色有机发光管G和蓝色有机发光管B分别发出的红光、绿光和蓝光经由1103的反射,由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组成的二极管组件接收该反射光生成光电流。
参照图7,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另一种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示意图,所述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包括:
玻璃基板1101,所述玻璃基板1101上设有吸光材料1102,所述吸光材料1102于所述玻璃基板1101上包围形成放置区域;
白光二极管,所述白光二极管放置于所述放置区域内。
图7为探测单元40的另一种封装结构示例,其与图6所示的探测单元40区别在于,吸光材料1102所围成的放置区域内放置的二极管不同,相对于依次叠加放入的二极管组件,本示例因为采用的是白光二极管,只需在放置区域内放入一个白光二极管,所以本示例中的吸光材料1102所围成的放置区域的高也不需如图6的高,只需保证其高能够高于白光二极管的高即可。
1103可看作覆有手指的显示屏幕,红色有机发光管R、绿色有机发光管G和蓝色有机发光管B分别发出的红光、绿光和蓝光经由1103的反射,由白光二极管接收该反射光生成光电流。
参照图8,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壳体60和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70,所述显示面板70包括:
显示区10,包括若干触控显示单元20和/或若干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
所述触控显示单元20,包括多个像素单元50,所述像素单元50包括第一子像素单元和与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相连的探测单元40,用于在所述显示区10上实现触控操作;
所述触控识别显示单元30,包括多个像素单元50,所述像素单元50包括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和与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相连的探测单元40,用于在所述显示区10上实现触控操作和识别操作;
所述探测单元40与传感单元Sensor相接,所述探测单元40包括将所述像素单元50的反射光转换成对应于所述反射光的光电流的转换组件和用于根据扫描数据信号控制所述光电流的传输状态的传输组件,所述转换组件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D3管、第一电容C1,所述传输组件包括第一开关管Q1;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入端相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接在接地端上,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第一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管的负极相接;
所述第一电容C1与串联的所述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二二极管D2和所述第三二极管D3并联,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与所述传感单元Sensor相接,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扫描数据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包括若干触控显示单元和若干触控识别显示单元;
所述触控显示单元,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子像素单元和与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相连的探测单元,用于在所述显示区上实现触控操作;
所述触控识别显示单元,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和与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相连的探测单元,用于在所述显示区上实现触控操作和识别操作;
所述探测单元与传感单元相接,所述探测单元包括将所述像素单元的反射光转换成对应于所述反射光的光电流的转换组件和用于根据扫描数据信号控制所述光电流的传输状态的传输组件,所述转换组件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第一电容,所述传输组件包括第一开关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相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接在接地端上,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管的负极相接;
所述第一电容与串联的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和所述第三二极管并联,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传感单元相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扫描数据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单元之间建立通讯连接,基于通讯连接范围确定所述触控显示单元的显示面积;
所述探测单元,用于将所述像素单元的反射光转换成对应于所述反射光的光电流;
所述传感单元,与所述传输组件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接收所述光电流,并将所述光电流传输至控制处理器中进行触控坐标信息的转换,以便所述控制处理器基于所述触控坐标信息进行所述触控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单元之间建立通讯连接,基于通讯连接范围确定所述触控识别显示单元的显示面积;
所述探测单元,用于将所述像素单元的反射光转换成对应于所述反射光的光电流;
所述传感单元,与所述传输组件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接收所述光电流,并将所述光电流传输至控制处理器进行识别信息的转换,以便所述控制处理器基于所述识别信息进行所述识别操作;
所述传感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光电流,并将所述光电流传输至所述控制处理器中进行触控坐标信息的转换,以便所述控制处理器基于所述触控坐标信息进行所述触控操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组件包括白光二极管和第二电容,所述传输组件包括第二开关管;
所述白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相接,所述白光二极管的正极接在接地端上,所述白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管的负极相接;
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白光二极管并联,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传感单元相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扫描数据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还包括两个第二子像素单元和第三子像素单元,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和所述探测单元呈三角形,所述第二子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单元呈矩形;
所述探测单元和两个所述第二子像素单元分别排列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的周围,所述第三子像素单元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子像素单元之间;
所述像素单元呈菱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单元的面积是两个所述第二子像素单元或所述第三子像素单元的两倍。
7.一种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单元为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中的探测单元,所述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包括:
玻璃基板,所述玻璃基板上设有吸光材料,所述吸光材料于所述玻璃基板上包围形成放置区域;
由依次叠加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组成的二极管组件,所述二极管组件放置于所述放置区域内;或,
所述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包括:
玻璃基板,所述玻璃基板上设有吸光材料,所述吸光材料于所述玻璃基板上包围形成放置区域;
白光二极管,所述白光二极管放置于所述放置区域内。
8.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1099829.7A 2023-08-30 2023-08-30 显示面板、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和显示设备 Active CN1168202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99829.7A CN116820270B (zh) 2023-08-30 2023-08-30 显示面板、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和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99829.7A CN116820270B (zh) 2023-08-30 2023-08-30 显示面板、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和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0270A CN116820270A (zh) 2023-09-29
CN116820270B true CN116820270B (zh) 2023-11-21

Family

ID=88120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99829.7A Active CN116820270B (zh) 2023-08-30 2023-08-30 显示面板、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和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2027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8636A (zh) * 2017-04-27 2017-06-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以及使用oled显示面板进行指纹识别的方法
CN206877300U (zh) * 2017-04-12 2018-01-12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WO2019219062A1 (zh) * 2018-05-17 2019-11-21 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验证指纹信息的触控组件操作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59073B2 (ja) * 2011-04-22 2015-01-2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検出器付き表示パネ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3208255B (zh) * 2013-04-15 2015-05-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像素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163058B (zh) * 2018-10-30 2021-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显示模组及指纹识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877300U (zh) * 2017-04-12 2018-01-12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6898636A (zh) * 2017-04-27 2017-06-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以及使用oled显示面板进行指纹识别的方法
WO2019219062A1 (zh) * 2018-05-17 2019-11-21 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验证指纹信息的触控组件操作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0270A (zh)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72223B2 (en) Fingerprint recognizer,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ethod, light emitter device, optical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521605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125612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for under-screen identification scheme
US11233098B2 (en) Display array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314265B (zh) 光学式检测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10943085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with infrared identification
US2022008637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imaging method thereof
US10777624B2 (en) Display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8279810B (zh) 显示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6820270B (zh) 显示面板、探测单元的封装结构和显示设备
US20230368729A1 (en) Display, display fabric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969146B (zh) 指纹识别组件、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指纹识别方法
CN111293159B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19140581A1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399975B (zh) 驱动感测结构及双向有机发光显示设备
CN111399284B (zh) 显示屏、显示设备及显示屏的控制方法
US11194428B2 (en) Touch screen, pressure-sensitive touch method,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8321174B (zh) 显示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9376569B (zh) 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指纹识别方法
CN220023506U (zh) 显示装置
CN220420233U (zh) 显示装置
US11874975B2 (en) Electronic pen,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053977B (zh) 显示组件、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US11507237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17059633A (zh) 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