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3977B - 显示组件、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组件、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53977B
CN113053977B CN202110270403.8A CN202110270403A CN113053977B CN 113053977 B CN113053977 B CN 113053977B CN 202110270403 A CN202110270403 A CN 202110270403A CN 113053977 B CN113053977 B CN 1130539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intensity
emitting layer
layer
int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704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53977A (zh
Inventor
刘媛
吴俊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7040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539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53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3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539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39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组件、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显示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像素,第一像素包括:第一发光器件,第一发光器件包括:反射阴极、第一发光层和透光阳极;第二发光器件,第一发光器件包括:反射阳极、第二发光层和透光阴极;第一发光器件与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方向相反,第一发光层与第二发光层相同。第一光检测器位于反射阴极的靠近第一发光层的一侧,第二光检测器位于反射阳极的远离第二发光层的一侧,反射阳极上与第二光检测器的检测面对应的位置设有透光孔。本申请中的显示组件可准确地检测外部环境光强度,能够准确地根据外部环境光强度调节显示亮度。

Description

显示组件、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组件、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全面屏手机给用户带来很好的体验,将环境光、面部识别、指纹识别、红外接近传感器等从手机屏幕上放置到屏幕下。环境光传感器放置在屏下,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有机发光显示器)自发光产生的亮度会影响到环境光传感器对外部环境光的测量,难以准确地检测外部环境的光强度,导致无法准确地根据外部环境的光强度调节手机屏幕的亮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组件、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显示屏难以准确地检测显示屏的外部环境的光强度,导致无法准确地根据外部环境的光强度调节显示幕的亮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组件,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像素,所述第一像素包括:
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包括:反射阴极、第一发光层和透光阳极;
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包括:反射阳极、第二发光层和透光阴极;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二发光层相同。
第一光检测器,所述第一光检测器位于所述反射阴极的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光检测器的检测面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所述第一发光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发光层至少部分重叠;
第二光检测器,所述第二光检测器位于所述反射阳极的远离所述第二发光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光检测器的检测面在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二发光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发光层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反射阳极上与所述第二光检测器的检测面对应的位置设有透光孔。
其中,所述显示组件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像素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二像素,所述第二像素包括:第三发光器件,所述第三发光器件包括:第三反射阳极、第三发光层和第三透光阴极。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的每个像素均为所述第一像素。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面积。
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与空穴注入层,且所述电子注入层靠近所述第三透光阴极设置,所述空穴注入层靠近所述第三反射阳极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与空穴注入层,且所述电子注入层靠近反射阴极设置,所述空穴注入层靠近所述透光阳极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与空穴注入层,且所述电子注入层靠近所述透光阴极设置,所述空穴注入层靠近所述反射阳极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像素还包括:
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的输出端与所述透光阳极、反射阳极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组件,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光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一光强度;
获取第二光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二光强度;
根据所述第一光强度和所述第一光检测器与所述第二光检测器之间的距离获取所述第二光检测器所在位置的换算光强度;
根据所述第二光强度与所述换算光强度确定外部环境光强度。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光强度与所述换算光强度获取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二光强度与所述换算光强度的差作为所述外部环境光强度。
其中,在根据所述第二光强度与所述换算光强度确定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外部环境光强度调节显示组件的显示亮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检测装置,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组件,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光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一光强度;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光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二光强度;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强度和所述第一光检测器与所述第二光检测器之间的距离获取所述第二光检测器所在位置的换算光强度;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光强度与所述换算光强度获取外部环境光强度。
其中,所述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光强度与所述换算光强度的差作为所述外部环境光强度。
其中,还包括: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外部环境光强度调节显示组件的显示亮度。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组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像素,所述第一像素包括: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包括:反射阴极、第一发光层和透光阳极;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包括:反射阳极、第二发光层和透光阴极;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二发光层相同。第一光检测器,所述第一光检测器位于所述反射阴极的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层的一侧,第一光检测器的检测面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所述第一发光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发光层至少部分重叠;第二光检测器,所述第二光检测器位于所述反射阳极的远离所述第二发光层的一侧,第二光检测器的检测面在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二发光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发光层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反射阳极上与所述第二光检测器的检测面对应的位置设有透光孔。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方向相反,通过第一光检测器检测第一发光器件在第一光检测器区域的发光强度,通过第二光检测器检测第二发光器件在第二光检测器的发光强度和外部环境的光强度,由于第一光检测器与第二光检测器距离很近,发光器件的发光强度高度相似,因此经过系数和算法的换算即可得知第二发光器件在第二光检测器区域发光的换算光强度,然后,根据第二光检测器检测到的光强度与换算光强度,即可得到准确的实时的外界环境光强度,本申请中的显示组件可以准确地检测外部环境光强度,能够准确地根据外部环境的光强度调节手机屏幕的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组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器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器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器件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器件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一个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反射阴极11;第一发光层12;透光阳极13;第一光检测器14;
电子注入层15;电子传输层16;发光层121;空穴传输层17;空穴注入层18;
反射阳极21;第二发光层22;透光阴极23;第二光检测器24;
电子注入层25;电子传输层26;发光层221;空穴传输层27;空穴注入层28;氧化铟锡层211;反射金属层212;
第一获取模块31;第二获取模块32;第三获取模块33;
确定模块34;调节模块35;
驱动电路层40;基板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5,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像素10,第一像素10包括: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第一光检测器14和第二光检测器24,其中,第一发光器件包括:反射阴极11、第一发光层12和透光阳极13,透光阳极13可以采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第二发光器件包括:反射阳极21、第二发光层22和透光阴极23,透光阴极23可以采用氧化铟锡,第一发光器件与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方向相反,比如,第一发光器件可以为底发光器件,反射阴极11可以为不透光的金属,透光阳极13可以为透光金属,比如氧化铟锡;第二发光器件可以为顶发光器件,反射阳极21可以为不透光的金属,透光阴极23可以为透光金属,比如氧化铟锡。第一发光层12与第二发光层22可以相同,第一发光层12与第二发光层22可以发出相同的光。第一发光层12与第二发光层22中可以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靠近阴极设置,以便电子从阴极注入到电子注入层,空穴注入层靠近阳极设置,以便空穴从阳极注入到空穴注入层。
第一光检测器14位于反射阴极11的靠近第一发光层22的一侧,第一光检测器的检测面在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发光层12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发光层12至少部分重叠,以便于检测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发光层12发出的光线的强度。第二光检测器24位于反射阳极21的远离第二发光层22的一侧,第二光检测器的检测面在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二发光层22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发光层22至少部分重叠,反射阳极21上与第二光检测器24的检测面对应的位置设有透光孔,以便于检测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发光层12发出的光线的强度以及外部环境的光强度。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器件与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方向相反,通过第一光检测器14检测第一发光器件在第一光检测器14所在区域的发光强度,通过第二光检测器24检测第二发光器件在第二光检测器24所在区域的发光强度和外部环境的光强度,由于第一光检测器14与第二光检测器24距离很近,发光器件的发光强度高度相似,因此经过系数和算法的换算即可得知第二发光器件在第二光检测器24所在区域发光的换算光强度,也即是,换算光强度相当于第二发光器件中的第二发光层22在第二光检测器24所在区域实际发出的光线的光强度,然后,根据第二光检测器24检测到的光强度与换算光强度,即可得到准确的实时的外界环境光强度,本申请中的显示组件可以准确地检测外部环境光强度,能够准确地根据外部环境的光强度调节手机屏幕的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层12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与空穴注入层,且电子注入层靠近反射阴极设置,空穴注入层靠近透光阳极设置;和/或,第二发光层22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与空穴注入层,且电子注入层靠近透光阴极设置,以便电子从透光阴极注入到电子注入层,空穴注入层靠近反射阳极设置,以便空穴从反射阳极注入到空穴注入层。
在应用过程中,如图2所示,第一发光层12可以包括电子注入层15、电子传输层16、发光层121、空穴传输层17、空穴注入层18,反射阴极11、电子注入层15、电子传输层16、发光层121、空穴传输层17、空穴注入层18、透光阳极13依次层叠设置。在一定电压驱动下,让电子从反射阴极11注入到电子注入层15,让空穴从透光阳极13注入空穴注入层18,通过电子传输层16传输电子,通过空穴传输层17传输空穴,电子和空穴迁移到发光层121,并在发光层121中相遇,以光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
如图3所示,第二发光层22可以包括电子注入层25、电子传输层26、发光层221、空穴传输层27、空穴注入层28,透光阴极23、电子注入层25、电子传输层26、发光层221、空穴传输层27、空穴注入层28、反射阳极21依次层叠设置。在一定电压驱动下,让电子从透光阴极23注入到电子注入层25,让空穴从反射阳极21注入空穴注入层28,通过电子传输层26传输电子,通过空穴传输层27传输空穴,电子和空穴迁移到发光层221,并在发光层221中相遇,以光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
第一发光器件可以为底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可以为顶发光器件。如图4所示,第一发光器件包括:反射阴极11、第一发光层12和透光阳极13,透光阳极13可以采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如图5所示,第二发光器件包括:反射阳极21、第二发光层22和透光阴极23,反射阳极21可以包括氧化铟锡层211和反射金属层212,通过反射金属层212实现光线的反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可以发出红色、绿色和蓝色三原色光。在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薄膜晶体管来构成像素的驱动电路层40,通过像素的驱动电路层40可以驱动像素发光,像素的驱动电路层40可以设置于基板4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组件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像素位于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二像素,第二像素包括:第三发光器件,第三发光器件包括:第三反射阳极、第三发光层和第三透光阴极,通过第一显示区中的第一像素可以准确地检测出外部环境的光强度,第二显示区中的第二像素可以根据需要正常显示,可以根据检测出的外部环境的光强度来调节第二显示区的亮度,能够准确地根据外部环境的光强度调节显示区域的亮度。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三发光层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与空穴注入层,且电子注入层靠近第三透光阴极设置,空穴注入层靠近第三反射阳极设置。在一定电压驱动下,让电子从第三透光阴极注入到电子注入层,让空穴从第三反射阳极注入空穴注入层,通过电子传输层传输电子,通过空穴传输层传输空穴,电子和空穴迁移到发光层,并在发光层中相遇,以光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像素还可以包括:驱动电路层40,驱动电路层40的输出端与透光阳极13、反射阳极21连接。驱动电路层40可以具有多个薄膜晶体管,通过驱动电路层40可以驱动像素发光。其中,驱动电路层40可以通过现有的常规技术实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内的每个像素均为第一像素,第一显示区内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像素,以便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外部环境的光强度。
可选地,第一显示区域的面积小于第二显示区域的面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组件,如图6所示,检测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获取第一光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一光强度;
步骤S2,获取第二光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二光强度;
步骤S3,根据第一光强度和第一光检测器与第二光检测器之间的距离获取第二光检测器所在位置的换算光强度;
步骤S4,根据第二光强度与换算光强度确定外部环境光强度。
也即是,在检测过程中,首先,第一光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一光强度和第二光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二光强度。由于第一光检测器与第二光检测器距离很近,发光器件的发光强度高度相似,因此经过系数和算法的换算即可得知第二发光器在第二光检测器所在区域发光的换算光强度,换算光强度相当于第二发光器件中的第二发光层在第二光检测器所在区域实际发出的光线的光强度,可以将第一光强度乘以换算系数得到的光强度作为换算光强度,换算系数可以根据第一光检测器与第二光检测器之间的距离获取,在第一光检测器与第二光检测器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换算系数可以取为1,在第一光检测器与第二光检测器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换算系数可以考虑光线随着距离增大导致的强度减弱,换算出光线强度与距离的关系,从而获取不同距离下的换算系数。还可以考虑第一光检测器与第一发光层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光检测器与第二发光层之间的距离来获得换算系数,比如,在第一光检测器与第一发光层之间的距离和第二光检测器与第二发光层之间的距离接近相同的情况下换算系数可以取为1;比如,第一光检测器与第一发光层之间的距离为d1和第二光检测器与第二发光层之间的距离为d2,换算系数可以取为d1/d2。然后,根据第二光强度与换算光强度确定外部环境光强度,即可得到准确的实时的外界环境光强度,本申请中的显示组件可以准确地检测外部环境光强度,能够准确地根据外部环境的光强度调节显示区域的亮度。另外,需要说明的是,S1、S2、S3以及S4并表示必须的先后步骤顺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光强度与换算光强度获取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步骤包括:将第二光强度与换算光强度的差作为外部环境光强度,可以准确地得到外部环境光强度,进而能够准确地根据外部环境的光强度调节显示区域的亮度。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第二光强度与所述换算光强度确定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外部环境光强度调节显示组件的显示亮度。由于能够准确地得到外部环境光强度,进而可以更加精确地调节显示组件的显示亮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检测装置,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组件,如图7所示,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31,用于获取第一光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一光强度;
第二获取模块32,用于获取第二光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二光强度;
第三获取模块3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强度和第一光检测器14与第二光检测器24之间的距离获取第二光检测器24所在位置的换算光强度;
确定模块34,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光强度与所述换算光强度获取外部环境光强度。通过上述检测装置可以准确地得到外部环境光强度,进而能够准确地根据外部环境的光强度调节显示区域的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光强度与所述换算光强度的差作为所述外部环境光强度。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调节模块35,用于根据所述外部环境光强度调节显示组件的显示亮度。由于能够准确地得到外部环境光强度,进而可以更加精确地调节显示组件的显示亮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检测方法的步骤。可以准确地得到外部环境光强度,进而能够准确地根据外部环境的光强度调节显示区域的亮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检测方法的步骤。可以准确地得到外部环境光强度,进而能够准确地根据外部环境的光强度调节显示区域的亮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组件。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组件的电子设备,能够准确地根据外部环境的光强度调节显示区域的亮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像素,所述第一像素包括:
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包括:反射阴极、第一发光层和透光阳极;
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包括:反射阳极、第二发光层和透光阴极;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二发光层相同;
第一光检测器,所述第一光检测器位于所述反射阴极的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光检测器的检测面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所述第一发光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发光层至少部分重叠;
第二光检测器,所述第二光检测器位于所述反射阳极的远离所述第二发光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光检测器的检测面在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二发光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发光层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反射阳极上与所述第二光检测器的检测面对应的位置设有透光孔;
所述显示组件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像素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二像素,所述第二像素包括:第三发光器件,所述第三发光器件包括:第三反射阳极、第三发光层和第三透光阴极;
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的每个像素均为所述第一像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发光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与空穴注入层,且所述电子注入层靠近所述第三透光阴极设置,所述空穴注入层靠近所述第三反射阳极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与空穴注入层,且所述电子注入层靠近所述反射阴极设置,所述空穴注入层靠近所述透光阳极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与空穴注入层,且所述电子注入层靠近所述透光阴极设置,所述空穴注入层靠近所述反射阳极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还包括:
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的输出端与所述透光阳极、反射阳极连接。
6.一种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检测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光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一光强度;
获取第二光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二光强度;
根据所述第一光强度和所述第一光检测器与所述第二光检测器之间的距离获取所述第二光检测器所在位置的换算光强度;
根据所述第二光强度与所述换算光强度确定外部环境光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光强度与所述换算光强度获取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二光强度与所述换算光强度的差作为所述外部环境光强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二光强度与所述换算光强度确定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外部环境光强度调节显示组件的显示亮度。
9.一种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检测装置,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光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一光强度;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光检测器检测到的第二光强度;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强度和所述第一光检测器与所述第二光检测器之间的距离获取所述第二光检测器所在位置的换算光强度;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光强度与所述换算光强度获取外部环境光强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光强度与所述换算光强度的差作为所述外部环境光强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外部环境光强度调节显示组件的显示亮度。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13.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
CN202110270403.8A 2021-03-12 2021-03-12 显示组件、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0539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0403.8A CN113053977B (zh) 2021-03-12 2021-03-12 显示组件、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0403.8A CN113053977B (zh) 2021-03-12 2021-03-12 显示组件、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3977A CN113053977A (zh) 2021-06-29
CN113053977B true CN113053977B (zh) 2022-11-25

Family

ID=76511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70403.8A Active CN113053977B (zh) 2021-03-12 2021-03-12 显示组件、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5397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0484A (zh) * 2013-12-24 2014-04-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显示面板
CN108257581A (zh) * 2017-12-22 2018-07-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光强度检测装置、移动终端和显示屏亮度的调整方法
CN109904202A (zh) * 2019-03-04 2019-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置像素补偿功能的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20233555A1 (zh) * 2019-05-20 2020-1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型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0484A (zh) * 2013-12-24 2014-04-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显示面板
CN108257581A (zh) * 2017-12-22 2018-07-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光强度检测装置、移动终端和显示屏亮度的调整方法
CN109904202A (zh) * 2019-03-04 2019-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置像素补偿功能的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20233555A1 (zh) * 2019-05-20 2020-1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型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3977A (zh) 202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975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US10872223B2 (en) Fingerprint recognizer,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ethod, light emitter device, optical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8176777A1 (zh) Oled显示装置及其亮度调节方法和控制器
US10867155B2 (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display panel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display device
US11495043B2 (en) Optical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unit,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unit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fingerprint
KR101491135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스크린 시스템
WO2020001558A1 (zh) Oled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1233098B2 (en) Display array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US7288753B2 (en) OLED display with composite photosensor
CN110047906B (zh) 基于透明光电二极管的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275213A (zh) 一种接近检测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210233966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013253A1 (zh) 电子设备及其成像方法
US20210257580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9934059B (zh) 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JP2009211877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9473467B (zh) 具感光功能的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09786433B (zh) 检测基板、显示面板及亮度补偿方法和装置、显示装置
CN11152494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20165796A1 (en)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l
CN113053977B (zh) 显示组件、外部环境光强度的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0969146B (zh) 指纹识别组件、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指纹识别方法
CN113903300B (zh) 显示面板、校准方法、校准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310328B (zh) 一种发光面板及发光装置
CN109449185B (zh) 显示基板、显示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