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17392B - 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817392B CN116817392B CN202311000464.8A CN202311000464A CN116817392B CN 116817392 B CN116817392 B CN 116817392B CN 202311000464 A CN202311000464 A CN 202311000464A CN 116817392 B CN116817392 B CN 11681739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moke
- information
- ventilation
- auxiliary
- exhau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8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6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341 toxic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2091 carbon mon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17 fum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22 ve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4—Airborne particle cont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涉及通风排烟技术的领域,其包括获取地下室的地下室视频信息;对地下室视频信息对应的每一帧图像进行分析,以判断出地下室视频信息中是否存在预设的烟雾特征信息;若不存在,控制预设的移动排烟装置于地下室中进行移动检测和排气;若存在,则获取烟雾至预设的固定排风装置的烟雾距离信息;判断烟雾距离信息是否大于预设的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距离的要求;若不大于,则控制固定排风装置将烟雾排出;若大于,则控制预设的通风装置辅助固定排风装置将烟雾从地下室排出。本申请具有提高防排烟系统排出烟雾的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风排烟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地下室是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二分之一的房间,地下室通常安装有防排烟系统,从而使防排烟系统将地下室中的烟雾、有毒气体等排出地下室。
相关技术中,地下室中安装的防排烟系统通常包括排风机和排烟管道等,排风机安装在地下室的墙壁上的排烟管道口处,排风机启动后,使排烟管道的两端形成气压差,从而使地下室内的烟雾、有毒气体等从排风机吸入排烟管道内,再通过排烟管道排到室外。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排风机安装在墙壁上的排烟管道口处,排风机启动后,地下室中的烟雾和有毒气体等在气压差的作用下通过排烟管道排出,然而距离排风机较远的烟雾和有毒气体受到气压差的作用较小,距离较远的烟雾和有毒气体往往自由逸散靠近排风机,导致防排烟系统排出烟雾的效率低,还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防排烟系统排出烟雾的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包括:
获取地下室的地下室视频信息;
对地下室视频信息对应的每一帧图像进行分析,以判断出地下室视频信息中是否存在预设的烟雾特征信息;
若不存在,控制预设的移动排烟装置于地下室中进行移动检测和排气;
若存在,则获取烟雾至预设的固定排风装置的烟雾距离信息;
判断烟雾距离信息是否大于预设的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距离的要求;
若不大于,则控制固定排风装置将烟雾排出;
若大于,则控制预设的通风装置辅助固定排风装置将烟雾从地下室排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地下室视频信息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地下室内是否存在烟雾特征信息,若存在,则对烟雾距离信息进行检测,在烟雾距离信息小于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时,控制固定排风装置直接将烟雾排出;在烟雾距离信息大于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时,控制通风装置辅助固定排风装置将烟雾排出,进而提高防排烟系统排出烟雾的效率。
可选的,控制预设的通风装置辅助固定排风装置将烟雾从地下室排出的方法包括:
获取烟雾至通风装置的通风距离信息;
判断通风距离信息是否大于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距离的要求;
若不大于,则控制通风装置将烟雾排出;
若大于,则对地下室视频信息对应的每一帧图像进行分析,以确定烟雾位置信息;
根据烟雾位置信息对应的烟雾位置进行分析,以确定辅助排烟方法信息;
根据辅助排烟方法信息控制通风装置辅助固定排风装置将烟雾从地下室排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通风距离信息进行检测,在通风距离信息小于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距离时,控制通风装置将烟雾排出;在通风距离信息大于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距离时,对地下室视频信息进行分析,确定烟雾位置信息,根据烟雾位置信息确定辅助排烟方法信息,从而根据辅助排烟方法信息控制通风装置辅助固定排风装置进行排烟,进而提高防排烟系统排出烟雾的效率。
可选的,根据烟雾位置信息对应的烟雾位置进行分析,以确定辅助排烟方法信息的方法包括:
获取与通风装置相邻的相邻通风装置和烟雾浓度信息;所述相邻通风装置表征为与通风装置相邻的若干个通风装置;
判断烟雾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的通风辅助范围信息对应的地下室范围的要求;
若不符合,则根据相邻通风装置确定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并将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定义为辅助排烟方法信息;
若符合,则判断烟雾位置信息是否超出通风辅助范围信息对应的地下室范围;
若不超出,则对烟雾浓度信息和预设的吹风距离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第一吹风功率信息;
根据第一吹风功率信息和预设的辅助吹风方向信息确定辅助排烟方法信息;
若超出,则根据相邻通风装置确定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
根据烟雾浓度信息和预设的吹风距离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第二吹风功率信息;
根据第二吹风功率信息和预设的辅助吹风方向信息确定第二辅助排烟方法信息;
关联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和第二辅助排烟方法信息确定辅助排烟方法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相邻通风装置和烟雾浓度信息进行检测,在烟雾位置信息位于通风辅助范围信息外时,根据相邻通风装置确定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并将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定义为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在烟雾位置信息位于通风辅助范围信息内时,判断烟雾位置信息是否超出通风辅助范围信息,若不超出,则根据第一吹风功率信息和辅助吹风方向信息确定辅助排烟方法信息;若超出,则根据相邻通风装置确定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并根据第二吹风功率信息和辅助吹风方向信息确定第二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关联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和第二辅助排烟方法信息确定辅助排烟方法信息,进而提高确定辅助排烟方法信息的准确性。
可选的,根据相邻通风装置确定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的方法包括:
根据烟雾位置信息对应的烟雾位置选择相邻通风装置中的近距离通风装置;所述近距离通风装置表征为相邻通风装置中距离烟雾位置信息最近的相邻通风装置;
获取烟雾的烟雾边缘位置信息和近距离通风装置的通风装置位置信息;
根据烟雾边缘位置信息和通风装置位置信息确定吹风角度区间信息;
根据吹风角度区间信息和吹风距离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辅助吹风距离信息;
根据辅助吹风距离信息和烟雾浓度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辅助吹风功率信息;
根据吹风角度区间信息和辅助吹风功率信息确定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择相邻通风装置中的近距离通风装置,对烟雾边缘位置信息和通风装置位置信息进行检测,从而根据烟雾边缘位置信息和通风装置位置信息确定吹风角度区间信息,并根据吹风角度区间信息和吹风距离信息确定辅助吹风距离信息,从而根据辅助吹风距离信息和烟雾浓度信息确定辅助吹风功率信息,最终根据吹风角度区间信息和辅助吹风功率信息确定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进而提高确定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的准确性。
可选的,控制预设的移动排烟装置于地下室中进行移动检测和排气的方法包括:
控制移动排烟装置以预设的移动轨迹信息在地下室中进行移动;
获取气体浓度信息;
判断气体浓度信息是否大于预设的气体吸取浓度信息对应的气体浓度;
若不大于,则继续获取气体浓度信息;
若大于,则获取气体范围信息;
控制移动排烟装置于气体范围信息对应的气体范围内进行移动;
根据气体浓度信息以确定吸气功率信息;
控制移动排烟装置以吸气功率信息对气体进行吸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移动排烟装置以移动轨迹信息在地下室中进行移动,并对气体浓度信息进行检测,在气体浓度信息大于气体吸取浓度信息时,对气体范围信息进行检测,从而控制移动排烟装置于气体范围信息内移动,并根据气体浓度信息确定吸气功率信息,从而在移动的过程中以吸气功率信息对气体进行吸取,进而提高移动排烟装置排出有害气体的准确性。
可选的,控制预设的移动排烟装置于地下室中进行移动检测和排气的方法包括:
获取汽车启动信息;
根据汽车启动信息以获取汽车牌照颜色信息;
判断汽车牌照颜色信息是否符合预设的吸气牌照颜色信息的要求;
若不符合,则继续获取汽车启动信息;
若符合,则控制移动排烟装置对汽车尾气进行移动检测和排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检测到的汽车启动信息对汽车牌照颜色信息进行检测,在汽车牌照颜色信息符合吸气牌照颜色信息的要求时,控制移动排烟装置对汽车尾气进行移动检测和排气,进而提高移动排烟装置排出有害气体的准确性。
可选的,控制移动排烟装置对汽车尾气进行移动检测和排气的方法包括:
获取汽车移动轨迹信息;
控制移动排烟装置沿汽车移动轨迹信息跟随汽车移动;
获取汽车排气浓度信息;
根据汽车排气浓度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移动吸气功率信息;
控制移动排烟装置以移动吸气功率信息对汽车尾气进行吸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汽车移动轨迹信息进行检测,从而控制移动排烟装置沿汽车移动轨迹信息跟随汽车移动,并对汽车排气浓度信息进行检测,根据汽车排气浓度信息确定移动吸气功率信息,从而控制移动排烟装置在移动过程中以移动吸气功率信息对汽车尾气进行吸收,进而提高移动排烟装置吸收有害气体的准确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地下室视频信息和烟雾距离信息;
存储器,用于存储如上述任一项的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存储器中的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且实现如上述任一项的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获取模块获取与地下室通风排烟相关的一系列数据,从而使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的程序,从而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完成地下室通风排烟,进而提高防排烟系统排出烟雾的效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终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任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操作智能终端,使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从而完成地下室通风排烟,进而提高防排烟系统排出烟雾的效率。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存储相应的程序,具有便于实现提高防排烟系统排出烟雾的效率的特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从而使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从而完成地下室的通风排烟,进而提高防排烟系统排出烟雾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对地下室视频信息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地下室内是否存在烟雾特征信息,若存在,则对烟雾距离信息进行检测,在烟雾距离信息小于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时,控制固定排风装置直接将烟雾排出;在烟雾距离信息大于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时,控制通风装置辅助固定排风装置将烟雾排出,进而提高防排烟系统排出烟雾的效率;
2.通过对通风距离信息进行检测,在通风距离信息小于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距离时,控制通风装置将烟雾排出;在通风距离信息大于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距离时,对地下室视频信息进行分析,确定烟雾位置信息,根据烟雾位置信息确定辅助排烟方法信息,从而根据辅助排烟方法信息控制通风装置辅助固定排风装置进行排烟,进而提高防排烟系统排出烟雾的效率;
3.通过对相邻通风装置和烟雾浓度信息进行检测,在烟雾位置信息位于通风辅助范围信息外时,根据相邻通风装置确定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并将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定义为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在烟雾位置信息位于通风辅助范围信息内时,判断烟雾位置信息是否超出通风辅助范围信息,若不超出,则根据第一吹风功率信息和辅助吹风方向信息确定辅助排烟方法信息;若超出,则根据相邻通风装置确定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并根据第二吹风功率信息和辅助吹风方向信息确定第二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关联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和第二辅助排烟方法信息确定辅助排烟方法信息,进而提高确定辅助排烟方法信息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预设的通风装置辅助固定排风装置将烟雾从地下室排出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辅助排烟方法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相邻通风装置确定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预设的移动排烟装置于地下室中进行移动检测和排气的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预设的移动排烟装置于地下室中进行移动检测和排气的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移动排烟装置对汽车尾气进行移动检测和排气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风装置辅助固定排风装置排烟的简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8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排烟数据处理中心、固定排风装置、地下室监控装置、移动排烟装置和通风装置。固定排风装置、地下室监控装置、移动排烟装置和通风装置均通过互联网和电信号与排烟数据处理中心连接。地下室监控装置通过对地下室的烟雾进行检测,从而将检测到的烟雾数据发送至排烟数据处理中心,从而使排烟数据处理中心控制固定排风装置、移动排烟装置和通风装置将地下室中的烟雾和有害气体排出,进而提高防排烟系统的排烟效率。
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获取地下室的地下室视频信息。
其中,地下室视频信息是指地下室所有区域中的视频图像,由地下室中安装的监控摄像头拍摄并发送至排烟数据处理中心。
步骤S101:对地下室视频信息对应的每一帧图像进行分析,以判断出地下室视频信息中是否存在预设的烟雾特征信息。
其中,烟雾特征信息是指烟雾对应的图像特征,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在此不做赘述。通过对地下室视频信息对应的每一帧图像进行图像识别,从而确定地下室中是否存在可视的烟雾。
步骤S1011:若不存在,控制预设的移动排烟装置于地下室中进行移动检测和排气。
其中,移动排烟装置包括轨道机器人、吸风机、烟雾浓度检测仪和导气管,导气管与排烟管道连通,移动排烟装置用于在地下室中不存在烟雾时,通过在地下室中移动检测不可视的有害气体,例如一氧化碳,从而将有害气体排出,具体的检测和排气步骤参照图5和图6的步骤。
步骤S1012:若存在,则获取烟雾至预设的固定排风装置的烟雾距离信息。
其中,固定排风装置包括排风机,参照图8,排风机安装在地下室的墙壁上与地下室的排烟管道连通。
烟雾距离信息是指烟雾远离固定排风装置的边缘与固定排风装置之间的距离,由地下室中的监控摄像头拍摄图像并发送至排烟数据处理中心,从而使计算机视觉程序对图像进行识别得到。
步骤S102:判断烟雾距离信息是否大于预设的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距离的要求。
其中,烟雾排出距离信息是指固定排风装置直接将烟雾排出地下室的最大距离值,具体的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参照图8,在固定排风装置的周围内延伸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从而形成固定排风装置区域。
通过判断烟雾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是否大于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距离,即烟雾是否位于固定排风装置区域内,从而确定固定排风装置是否可以直接将烟雾排出。
步骤S1021:若不大于,则控制固定排风装置将烟雾排出。
其中,若烟雾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不大于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即烟雾位于固定排风装置区域内,则表明固定排风装置可以直接将烟雾排出,因此控制固定排风装置以最大的功率将烟雾从地下室内排出。
步骤S1022:若大于,则控制预设的通风装置辅助固定排风装置将烟雾从地下室排出。
其中,通风装置是指用于辅助固定排风装置排烟的装置,参照图8,可采用排风机,排风机安装在地下室的墙壁上与通风管道连通。
若烟雾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大于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即烟雾不位于固定排风装置区域内,则表明固定排风装置不能快速将烟雾排出,因此控制通风装置辅助固定排风装置将烟雾从地下室排出,具体的方法参照图2的步骤。
参照图2,控制预设的通风装置辅助固定排风装置将烟雾从地下室排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0:获取烟雾至通风装置的通风距离信息。
其中,通风距离信息是指烟雾距离通风装置的最远边缘与通风装置之间的距离,由地下室中的监控摄像头拍摄图像并发送至排烟数据处理中心,从而使计算机视觉程序对图像进行识别得到。
步骤S201:判断通风距离信息是否大于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距离的要求。
其中,通过判断通风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是否大于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即烟雾是否位于通风装置区域内,从而确定烟雾是否可以直接被通风装置排出。通风装置区域是指在通风装置的周围延伸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从而形成通风装置区域。
步骤S2011:若不大于,则控制通风装置将烟雾排出。
其中,若通风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不大于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即烟雾位于通风装置区域内,则表明烟雾可以直接被通风装置排出,因此控制通风装置以最大的功率将通风装置区域内的烟雾排出。
步骤S2012:若大于,则对地下室视频信息对应的每一帧图像进行分析,以确定烟雾位置信息。
其中,烟雾位置信息是指地下室中烟雾的具体位置,由地下室中安装的监控摄像头拍摄图像发送至排烟数据处理中心,从而进行位置特征识别得到。
若通风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大于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即烟雾不位于通风装置区域内,则表明烟雾不能直接被通风装置排出,因此对烟雾的烟雾位置信息进行检测。
步骤S202:根据烟雾位置信息对应的烟雾位置进行分析,以确定辅助排烟方法信息。
其中,辅助排烟方法信息是指通风装置辅助固定排风装置排出烟雾的方法,由排烟数据处理中心调用烟雾位置信息,并对烟雾位置信息对应的烟雾位置进行分析后得到,辅助排烟方法信息的具体确定方法参照图3的步骤。
步骤S203:根据辅助排烟方法信息控制通风装置辅助固定排风装置将烟雾从地下室排出。
其中,在确定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后,控制通风装置以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对应的排烟方法辅助固定排风装置将烟雾从地下室中排出,进而提高烟雾排出的效率。
参照图3,根据烟雾位置信息对应的烟雾位置进行分析,以确定辅助排烟方法信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0:获取与通风装置相邻的相邻通风装置和烟雾浓度信息。
相邻通风装置表征为与通风装置相邻的若干个通风装置。
其中,参照图8,相邻通风装置是指位于通风装置左右两侧的两个通风装置。烟雾浓度信息是指地下室中烟雾的浓度值,由地下室中安装的烟雾浓度传感器检测并发送至排烟数据处理中心。
步骤S301:判断烟雾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的通风辅助范围信息对应的地下室范围的要求。
其中,参照图8,通风辅助范围信息是指通风装置至固定排风装置的直线吹风范围位于通风装置区域外和固定排风装置区域外的区域。
通过判断烟雾位置信息对应的烟雾位置是否位于通风辅助范围信息对应的地下室范围内,从而确定通风装置是否可以直接将烟雾吹至固定排风装置的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内。
步骤S3011:若不符合,则根据相邻通风装置确定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并将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定义为辅助排烟方法信息。
其中,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是指相邻通风装置辅助固定排风装置排出烟雾的方法,在烟雾位置信息对应的烟雾位置不位于通风辅助范围信息对应的地下室范围内,参照图8中的第二烟雾,则表明通风装置不能直接将烟雾吹至固定排风装置的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内,因此根据相邻通风装置确定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并将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定义为辅助排烟方法信息,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的具体确定方法参照图4的步骤。
步骤S3012:若符合,则判断烟雾位置信息是否超出通风辅助范围信息对应的地下室范围。
其中,若烟雾位置信息对应的烟雾位置位于通风辅助范围信息对应的地下室范围内,则进一步判断烟雾位置信息是否超出通风辅助范围信息对应的地下室范围,从而确定是否需要通风装置和相邻通风装置同时辅助固定排风装置排出烟雾。
步骤S30121:若不超出,则对烟雾浓度信息和预设的吹风距离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第一吹风功率信息。
其中,吹风距离信息是指通风装置至固定排风装置的直线距离,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在此不做赘述。第一吹风功率信息是指通风装置将烟雾吹进固定排风装置的固定排风装置区域内所需要的功率值,由排烟数据处理中心调用烟雾浓度信息和吹风距离信息进行分析后得到,具体的分析方法为:在吹风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一定时,烟雾浓度信息对应的烟雾浓度越大,则第一吹风功率信息对应的功率值越大。
在烟雾位置信息不超出通风辅助范围信息对应的地下室范围,则表明仅需要通风装置辅助固定排风装置排出烟雾,因此确定通风装置的第一吹风功率信息。
步骤S301211:根据第一吹风功率信息和预设的辅助吹风方向信息确定辅助排烟方法信息。
其中,辅助吹风方向信息是指通风装置至固定排风装置的直线方向。
本步骤中的辅助排烟方法信息为通风装置单独辅助固定排风装置排出烟雾的方法,由排烟数据处理中心调用第一吹风功率信息和辅助吹风方向信息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的方法为:以辅助吹风方向信息对应的方向为通风装置的吹风方向,并以第一吹风功率信息对应的功率值为通风装置的吹风功率值,从而使通风装置沿辅助吹风方向信息对应的方向以第一吹风功率信息对应的功率值将烟雾吹至固定排风装置的固定排风装置区域内。
步骤S30122:若超出,则根据相邻通风装置确定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
其中,本步骤中的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与步骤S3011中的第一辅助排烟方法相同,在烟雾位置信息超出通风辅助范围信息对应的地下室范围时,则表明烟雾不完全位于通风辅助范围信息内,参照图8中的第一烟雾,需要通风装置和相邻通风装置同时辅助固定排风装置排出烟雾,因此首先确定相邻通风装置的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
步骤S302:根据烟雾浓度信息和预设的吹风距离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第二吹风功率信息。
其中,第二吹风功率信息是指通风装置将烟雾吹至固定排风装置的固定排风装置区域内的功率值,本步骤中的第二吹风功率信息与步骤S30121中的第一吹风功率信息相同,确定的方法也相同:在吹风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一定时,烟雾浓度信息对应的烟雾浓度越大,则第一吹风功率信息对应的功率值越大。
步骤S303:根据第二吹风功率信息和预设的辅助吹风方向信息确定第二辅助排烟方法信息。
其中,第二辅助排烟方法是指通风装置和相邻通风装置同时辅助固定排风装置排出烟雾时,通风装置的辅助方法,由排烟数据处理中心调用第二吹风功率信息和辅助吹风方向信息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的方法为:以辅助吹风方向信息对应的方向为吹风方向,并以第二吹风功率信息对应的功率值为吹风功率,从而控制通风装置沿辅助吹风方向信息对应的方向以第二吹风功率信息对应的功率将烟雾吹至固定排风装置的固定排风装置区域内。
步骤S304:关联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和第二辅助排烟方法信息确定辅助排烟方法信息。
其中,本步骤中的辅助排烟方法信息是指通风装置和相邻通风装置同时辅助固定排风装置排烟的方法,由排烟数据处理中心调用并关联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和第二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得到,关联的方法为:将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对应的方法和第二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对应的方法进行叠加,从而使通风装置按照第二辅助排烟方法,并使相邻通风装置按照第一辅助排烟方法同时将烟雾吹至固定排风装置的固定排风装置区域内,从而使固定排风装置快速将烟雾排出。
参照图4,根据相邻通风装置确定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0:根据烟雾位置信息对应的烟雾位置选择相邻通风装置中的近距离通风装置。
近距离通风装置表征为相邻通风装置中距离烟雾位置信息最近的相邻通风装置。
其中,近距离通风装置是指实际用于辅助固定排风装置排烟的相邻通风装置,由排烟数据处理中心调用烟雾位置信息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的具体方法为:识别相邻通风装置中与烟雾位置信息的距离,从而选择距离最近的相邻通风装置为近距离通风装置。
步骤S401:获取烟雾的烟雾边缘位置信息和近距离通风装置的通风装置位置信息。
其中,烟雾边缘位置信息是指烟雾边缘所处的具体位置,由地下室中安装的监控摄像头拍摄发送至排烟数据处理中心,由排烟数据处理中心对图像进行烟雾边缘特征进行图像识别得到。通风装置位置信息是指近距离通风装置的具体位置,由排烟数据处理中心确定近距离通风装置时直接调用近距离通风装置的通风装置位置信息。
步骤S402:根据烟雾边缘位置信息和通风装置位置信息确定吹风角度区间信息。
其中,吹风角度区间信息是指近距离通风装置将烟雾吹至固定排风装置的固定排风装置区域内的角度范围,由排烟数据处理中心调用烟雾边缘位置信息和通风装置位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分析的方法为:参照图8,将通风装置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点与距离较近的烟雾边缘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点连接形成第一边缘线,第一边缘线与近距离通风装置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第一边缘夹角;将通风装置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点与距离较远的烟雾边缘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点连接形成第二边缘线,第二边缘线与近距离通风装置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第二边缘夹角,而第一边缘夹角与第二边缘夹角之间的角度即为吹风角度区间信息。
步骤S403:根据吹风角度区间信息和吹风距离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辅助吹风距离信息。
其中,辅助吹风距离信息是指近距离通风装置直线吹风至固定排风装置所在墙壁的距离,由排烟数据处理中心调用吹风角度区间信息和吹风距离信息计算得到,计算的方法为:计算吹风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值与吹风角度区间信息对应角度的余切函数值之间的商,从而得到辅助吹风距离信息。
步骤S404:根据辅助吹风距离信息和烟雾浓度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辅助吹风功率信息。
其中,辅助吹风功率信息是指近距离通风装置将烟雾吹至固定排风装置的固定排风装置区域的功率值,由排烟数据处理中心调用辅助吹风距离信息和烟雾浓度信息进行分析后得到,分析的方法为:烟雾浓度信息一定时,辅助吹风距离信息对应的距离越大,则辅助吹风功率信息对应的功率值越大。
步骤S405:根据吹风角度区间信息和辅助吹风功率信息确定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
其中,本步骤中的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是指近距离通风装置辅助固定排风装置排烟的方法,由排烟数据处理中心调用吹风角度区域间信息和辅助吹风功率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的方法为:首先调用吹风角度区间信息对应的吹风角度值,再调用与吹风角度区间信息对应的辅助吹风距离信息,从而确定辅助吹风功率信息,从而得到近距离通风装置依据不同吹风角度区间信息吹动烟雾的辅助吹风功率信息,从而确定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
参照图5,控制预设的移动排烟装置于地下室中进行移动检测和排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0:控制移动排烟装置以预设的移动轨迹信息在地下室中进行移动。
其中,移动轨迹信息是指移动排烟装置在地下室内的移动轨迹,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在此不做赘述。控制移动排烟装置以移动轨迹信息对应的轨迹在地下室中移动,从而提高对地下室中无色的有毒气体检测和吸收的准确性。
步骤S501:获取气体浓度信息。
其中,气体浓度信息是指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值,例如一氧化碳,由移动排烟装置上安装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仪检测并发送至排烟数据处理中心。
步骤S502:判断气体浓度信息是否大于预设的气体吸取浓度信息对应的气体浓度。
其中,气体吸取浓度信息是指移动排烟装置吸收有害气体的最小气体浓度,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在此不做赘述。通过判断气体浓度信息对应的浓度值是否大于气体吸取浓度信息对应的浓度值,从而确定空气中是否存在高浓度的有害气体。
步骤S5021:若不大于,则继续获取气体浓度信息。
其中,若气体浓度信息对应的浓度值不大于气体吸取浓度信息对应的浓度值,则表明空气中不存在高浓度的有害气体,因此继续对气体浓度信息进行检测,从而持续关注气体浓度信息的变化。
步骤S5022:若大于,则获取气体范围信息。
其中,气体范围信息是指气体浓度信息大于气体吸取浓度信息的气体的面积值,由移动排烟装置从检测到气体浓度信息大于气体吸取浓度信息时直到气体浓度信息小于气体吸取浓度信息时的距离为气体范围的长度,由移动排烟装置沿垂直于长度的方向进行检测,从气体浓度信息大于气体吸取浓度信息时记录直到气体浓度信息小于气体吸取浓度信息时的距离为气体范围的宽度,从而计算长度与宽度的积得到气体范围信息。
步骤S503:控制移动排烟装置于气体范围信息对应的气体范围内进行移动。
其中,在确定气体范围信息后,控制移动排烟装置在气体范围信息对应的气体范围内进行移动,从而提高移动排烟装置对气体范围内的有害气体吸取的效率。
步骤S504:根据气体浓度信息以确定吸气功率信息。
其中,吸气功率信息是指移动排烟装置吸收有害气体的功率,由排烟数据处理中心调用气体浓度信息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的方法为:气体浓度信息对应的气体浓度越高,吸气功率信息对应的功率值越大。
步骤S505:控制移动排烟装置以吸气功率信息对气体进行吸取。
其中,在确定吸气功率信息后,控制移动排烟装置以吸气功率信息对应的吸气功率值对有害气体进行吸收,进而提高移动排烟装置对有害气体的吸收效率。
参照图6,控制预设的移动排烟装置于地下室中进行移动检测和排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0:获取汽车启动信息。
其中,汽车启动信息是指汽车启动的信号,由地下室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和麦克风检测并发送至排烟数据处理中心得到。
步骤S601:根据汽车启动信息以获取汽车牌照颜色信息。
其中,汽车牌照颜色信息是指启动的汽车的牌照的颜色,由地下室安装的监控摄像头拍摄并发送至排烟数据处理中心,由颜色特征识别程序识别后得到。
步骤S602:判断汽车牌照颜色信息是否符合预设的吸气牌照颜色信息的要求。
其中,吸气牌照颜色信息是指移动排烟装置可进行有害气体吸收的汽车牌照颜色,例如:蓝色车牌为燃油车,因此蓝色车牌为吸气牌照颜色信息,而绿色车牌为新能源汽车,因此绿色车牌不为吸气牌照颜色信息。
通过判断汽车牌照颜色信息对应的车牌颜色是否符合吸气牌照颜色信息对应车牌颜色的要求,从而确定启动的汽车是否会产生有害气体。
步骤S6021:若不符合,则继续获取汽车启动信息。
其中,若汽车牌照颜色信息对应的车牌颜色不符合吸气牌照颜色信息对应车牌颜色的要求,则表明启动的汽车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因此继续对汽车启动信息进行检测,从而持续对汽车启动信息的变化进行关注。
步骤S6022:若符合,则控制移动排烟装置对汽车尾气进行移动检测和排气。
其中,若汽车牌照颜色信息对应的车牌颜色符合吸气牌照颜色信息对应车牌颜色的要求,则表明启动的汽车会产生有害气体,因此控制移动排烟装置对汽车尾气进行移动检测和排气,具体的移动检测和排气的方法参照图7的步骤。
参照图7,控制移动排烟装置对汽车尾气进行移动检测和排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00:获取汽车移动轨迹信息。
其中,汽车移动轨迹信息是指汽车在地下室中的移动轨迹,由地下室中安装的监控摄像头拍摄并发送至排烟数据处理中心得到。
步骤S701:控制移动排烟装置沿汽车移动轨迹信息跟随汽车移动。
其中,在确定汽车移动轨迹信息后,控制移动排烟装置沿汽车移动轨迹信息对应的轨迹跟随汽车移动,从而持续对汽车的尾气进行检测和吸收,移动排烟装置跟随汽车移动的方法为:将地下室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一个区域内均设置有移动排烟装置,在汽车进入一个区域内时,使该区域内的移动排烟装置跟随汽车进行移动检测和排气,在汽车移动出该区域进入另一区域内时,控制该区域内的移动排烟装置停止,控制另一区域内的移动排烟装置接力跟随汽车进行移动检测和排气。
步骤S702:获取汽车排气浓度信息。
其中,汽车排气浓度信息是指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值,由移动排烟装置上安装的气体浓度检测仪检测并发送至排烟数据处理中心得到,例如: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浓度检测仪检测。
步骤S703:根据汽车排气浓度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移动吸气功率信息。
其中,移动吸气功率信息是指移动排烟装置吸收汽车尾气的有害气体的功率值,由排烟数据处理中心调用汽车排气浓度信息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的方法为:汽车排气浓度信息对应的气体浓度值越高,则移动吸气功率信息对应的吸气功率值越大。
步骤S704:控制移动排烟装置以移动吸气功率信息对汽车尾气进行吸收。
其中,在确定移动吸气功率信息后,控制移动排烟装置以移动吸气功率信息对应的吸气功率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吸收,从而提高有害气体排出的效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地下室视频信息、烟雾距离信息、通风距离信息、相邻通风装置、烟雾浓度信息、烟雾边缘位置信息、通风装置位置信息、气体浓度信息、气体范围信息、汽车启动信息、汽车牌照颜色信息、汽车移动轨迹信息和汽车排气浓度信息;
存储器,用于存储如图1-8中任一项的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存储器中的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且实现如图1-8中任一项的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存储介质例如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Claims (7)
1.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地下室的地下室视频信息;
对地下室视频信息对应的每一帧图像进行分析,以判断出地下室视频信息中是否存在预设的烟雾特征信息;
若不存在,控制预设的移动排烟装置于地下室中进行移动检测和排气;
若存在,则获取烟雾至预设的固定排风装置的烟雾距离信息;
判断烟雾距离信息是否大于预设的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距离的要求;
若不大于,则控制固定排风装置将烟雾排出;
若大于,则控制预设的通风装置辅助固定排风装置将烟雾从地下室排出;
控制预设的通风装置辅助固定排风装置将烟雾从地下室排出的方法包括:
获取烟雾至通风装置的通风距离信息;
判断通风距离信息是否大于烟雾排出距离信息对应距离的要求;
若不大于,则控制通风装置将烟雾排出;
若大于,则对地下室视频信息对应的每一帧图像进行分析,以确定烟雾位置信息;
根据烟雾位置信息对应的烟雾位置进行分析,以确定辅助排烟方法信息;
根据辅助排烟方法信息控制通风装置辅助固定排风装置将烟雾从地下室排出;
根据烟雾位置信息对应的烟雾位置进行分析,以确定辅助排烟方法信息的方法包括:
获取与通风装置相邻的相邻通风装置和烟雾浓度信息;所述相邻通风装置表征为与通风装置相邻的若干个通风装置;
判断烟雾位置信息是否符合预设的通风辅助范围信息对应的地下室范围的要求;所述通风辅助范围信息是指通风装置至固定排风装置的直线吹风范围位于通风装置区域外和固定排风装置区域外的区域;
若不符合,则根据相邻通风装置确定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并将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定义为辅助排烟方法信息;
若符合,则判断烟雾位置信息是否超出通风辅助范围信息对应的地下室范围;
若不超出,则对烟雾浓度信息和预设的吹风距离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第一吹风功率信息;所述吹风距离信息是指通风装置至固定排风装置的直线距离;
根据第一吹风功率信息和预设的辅助吹风方向信息确定辅助排烟方法信息;
若超出,则根据相邻通风装置确定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
根据烟雾浓度信息和预设的吹风距离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第二吹风功率信息;
根据第二吹风功率信息和预设的辅助吹风方向信息确定第二辅助排烟方法信息;所述辅助吹风方向信息是指通风装置至固定排风装置的直线方向;
关联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和第二辅助排烟方法信息确定辅助排烟方法信息;
根据相邻通风装置确定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的方法包括:
根据烟雾位置信息对应的烟雾位置选择相邻通风装置中的近距离通风装置;所述近距离通风装置表征为相邻通风装置中距离烟雾位置信息最近的相邻通风装置;
获取烟雾的烟雾边缘位置信息和近距离通风装置的通风装置位置信息;
根据烟雾边缘位置信息和通风装置位置信息确定吹风角度区间信息;
根据吹风角度区间信息和吹风距离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辅助吹风距离信息;
根据辅助吹风距离信息和烟雾浓度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辅助吹风功率信息;
根据吹风角度区间信息和辅助吹风功率信息确定第一辅助排烟方法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预设的移动排烟装置于地下室中进行移动检测和排气的方法包括:
控制移动排烟装置以预设的移动轨迹信息在地下室中进行移动;
获取气体浓度信息;
判断气体浓度信息是否大于预设的气体吸取浓度信息对应的气体浓度;
若不大于,则继续获取气体浓度信息;
若大于,则获取气体范围信息;
控制移动排烟装置于气体范围信息对应的气体范围内进行移动;
根据气体浓度信息以确定吸气功率信息;
控制移动排烟装置以吸气功率信息对气体进行吸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预设的移动排烟装置于地下室中进行移动检测和排气的方法包括:
获取汽车启动信息;
根据汽车启动信息以获取汽车牌照颜色信息;
判断汽车牌照颜色信息是否符合预设的吸气牌照颜色信息的要求;
若不符合,则继续获取汽车启动信息;
若符合,则控制移动排烟装置对汽车尾气进行移动检测和排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移动排烟装置对汽车尾气进行移动检测和排气的方法包括:
获取汽车移动轨迹信息;
控制移动排烟装置沿汽车移动轨迹信息跟随汽车移动;
获取汽车排气浓度信息;
根据汽车排气浓度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移动吸气功率信息;
控制移动排烟装置以移动吸气功率信息对汽车尾气进行吸收。
5.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地下室视频信息、烟雾距离信息、通风距离信息、相邻通风装置、烟雾浓度信息、烟雾边缘位置信息和通风装置位置信息;
存储器,用于存储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存储器中的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且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
6.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000464.8A CN116817392B (zh) | 2023-08-09 | 2023-08-09 | 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000464.8A CN116817392B (zh) | 2023-08-09 | 2023-08-09 | 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17392A CN116817392A (zh) | 2023-09-29 |
CN116817392B true CN116817392B (zh) | 2023-12-19 |
Family
ID=88122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000464.8A Active CN116817392B (zh) | 2023-08-09 | 2023-08-09 | 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817392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65662A (zh) * | 2006-06-20 | 2006-11-22 |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 隧道排烟方法及带独立排烟装置的隧道通风系统 |
CN202474597U (zh) * | 2012-03-14 | 2012-10-03 | 无锡高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变电站智能排烟系统 |
CN203870767U (zh) * | 2014-05-22 | 2014-10-08 | 雷建设 | 一种烟雾自动排风装置 |
KR102441868B1 (ko) * | 2022-04-01 | 2022-09-13 | 주식회사 맥서브 | 집중배기 환기방식의 터널 내 연기 가이드 시스템 |
CN116448949A (zh) * | 2023-03-22 | 2023-07-18 | 宁波远亚车辆检测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污染物检测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
-
2023
- 2023-08-09 CN CN202311000464.8A patent/CN11681739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65662A (zh) * | 2006-06-20 | 2006-11-22 |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 隧道排烟方法及带独立排烟装置的隧道通风系统 |
CN202474597U (zh) * | 2012-03-14 | 2012-10-03 | 无锡高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变电站智能排烟系统 |
CN203870767U (zh) * | 2014-05-22 | 2014-10-08 | 雷建设 | 一种烟雾自动排风装置 |
KR102441868B1 (ko) * | 2022-04-01 | 2022-09-13 | 주식회사 맥서브 | 집중배기 환기방식의 터널 내 연기 가이드 시스템 |
CN116448949A (zh) * | 2023-03-22 | 2023-07-18 | 宁波远亚车辆检测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污染物检测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17392A (zh) | 2023-09-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227191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airflow in draft inducer | |
CN116817392B (zh) | 一种地下室通风排烟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 |
SE520911C2 (sv) | Rengöringsrobot, rengöringsrobotsystem och metod för att styra en rengöringsrobot | |
KR20070117647A (ko) | 취급작업시설 및 환기장치 | |
US20130303073A1 (en) | Air handling system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same | |
KR102023879B1 (ko) | 여과 집진 장치 및 백 필터 탈진 제어방법 | |
CN111637501B (zh) | 一种油烟机的烟雾检测方法和油烟机 | |
KR102327174B1 (ko) | 무인주차 관제 시스템 | |
CN112393308B (zh) | 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 |
US20160313011A1 (en) | Optimal energy saving for kitchen hood systems | |
KR20180114728A (ko) | 이산화탄소 센서와 인체감지 센서를 이용한 재실자 수 예측 방법 및 시스템 | |
CN214065031U (zh) | 油烟机 | |
CN1657836A (zh) | 空调机 | |
CN109405005A (zh) | 一种风幕出风调整方法、装置及油烟设备 | |
JP5975019B2 (ja) | 排気浄化装置 | |
US20190061467A1 (en) | Pollution event detection | |
JP2013206328A (ja) | 物体検出装置 | |
WO2021045508A1 (ko) | 서버, 공기 조화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 |
CN210071771U (zh) | 用于氢能源汽车的主动式氢气浓度监测处理装置 | |
CN116592479B (zh) | 实验室通风位置智能捕捉控制方法及系统 | |
TWM608369U (zh) | 巡檢系統 | |
CN118662814B (zh) | 一种充电桩用充电预警方法及系统 | |
JPWO2020031369A1 (ja) | コロナ放電の発生箇所特定装置、コロナ放電の発生箇所特定方法 | |
WO2024166409A1 (ja) | 換気システム、学習装置及び推論装置 | |
CN114783047B (zh) | 基于边缘计算的室内吸烟检测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