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16804B -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16804B
CN116816804B CN202311075040.8A CN202311075040A CN116816804B CN 116816804 B CN116816804 B CN 116816804B CN 202311075040 A CN202311075040 A CN 202311075040A CN 116816804 B CN116816804 B CN 1168168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shaft assembly
hole
along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7504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16804A (zh
Inventor
黄圣贤
刘晓东
董绍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7504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168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16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168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168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168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26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包括轴盖和支撑板,支撑板与轴盖固定连接,其中,支撑板包括至少两个支撑件,支撑件之间分体设置,并沿转轴组件的长度方向排布,在两个相邻的支撑件中,一者设置有连接公头,另一者设置有连接母座,连接母座与连接公头配合以连接两个相邻的支撑件。这样设计有利于提高支撑板自身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降低支撑板在跌落或受到冲击时发生变形或断裂的可能,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转轴组件的可靠性,并有利于实现转轴组件轻薄化的设计。同时,还有利于增加支撑板对柔性显示屏的支撑力,降低柔性显示屏在按压后出现下陷的可能,并且降低了柔性显示屏出现折痕以及在跌落或受到冲击后出现损坏甚至失效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折叠终端产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转轴组件是折叠终端产品的核心部件,转轴组件中的支撑板能够对柔性显示屏起起到支撑作用。目前的支撑板自身强度较低,并且对柔性显示屏所提供的支撑力有限,不仅影响了整个转轴组件的可靠性,同时还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感。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支撑板自身强度较低且对柔性显示屏所提供的支撑力较低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轴组件,包括轴盖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轴盖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支撑板包括至少两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之间分体设置,并沿所述转轴组件的长度方向排布,在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件中,一者设置有连接公头,另一者设置有连接母座,所述连接母座与所述连接公头配合以连接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件。
本申请中支撑板由多个支撑件拼接而成,其中相邻的支撑件通过连接公头和连接母座实现连接,以实现支撑板一体化的设计,这样有利于提高支撑板自身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降低支撑板在跌落或受到冲击时发生变形或断裂的可能,进而有利于提高整个转轴组件的可靠性,并有利于实现转轴组件轻薄化的设计。同时,支撑板一体化设计还有利于增大支撑板对柔性显示屏的支撑面积,增加支撑板对柔性显示屏的支撑力,提高支撑板对柔性显示屏的支撑效果,从而降低柔性显示屏在按压后出现下陷的可能,并且降低了柔性显示屏出现折痕以及在跌落或受到冲击后出现损坏甚至失效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母座沿所述转轴组件的厚度方向开设有容纳槽,所述连接公头包括公头本体,所述公头本体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纳槽中。
其中,容纳槽能够公头本体起到收容及限位的作用,通过公头本体与容纳槽的配合,有利于提高连接母座与连接公头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从而有利于实现两个支撑件之间稳定可靠的连接,进而有利于提高整个转轴组件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槽沿所述转轴组件的长度方向一侧的侧壁开设有卡合槽,所述卡合槽沿所述转轴组件的厚度方向开设,并与所述容纳槽连通,所述公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位于所述卡合槽中。
通过设置卡合部与卡合槽,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公头与连接母座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降低了公头本体从容纳槽中脱出的可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转轴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容纳槽的底壁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所述公头本体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与第一紧固件配合。
这种连接方式可靠性高,降低了在外力冲击下连接公头与连接母座发生松动而导致二者配合失效的可能,即有利于提高连接公头与连接母作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支撑板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各支撑件之间的稳定连接,提高了支撑板自身的结构强度,降低支撑板发生形变或者断裂的可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母座设置有定位件,沿所述转轴组件的宽度方向,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容纳槽的至少一侧,所述定位件沿所述转轴组件的厚度方向朝远离所述容纳槽一侧延伸;所述连接公头开设有定位孔,沿所述转轴组件的宽度方向,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公头本体的至少一侧,所述定位件用于与对应的所述定位孔配合。
这样设计有利于提高连接母座与连接公头配合的准确性,即使公头本体能够准确地伸入到容纳槽内,进而有利于提高两个支撑件之间的装配效率。同时,这样设计还降低了连接公头与连接母座之间发生晃动的可能,进一步提高了二者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槽沿所述转轴组件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连接,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抵接部;所述公头本体沿所述转轴组件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公头本体连接,所述定位孔开设于所述配合部,沿所述转轴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配合部的底壁与所述抵接部的顶壁抵接。
这样设置有利于增大连接母座与连接公头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连接公头与连接母座之间配合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同时也对连接公头与连接母座起到了限位作用,降低了二者沿转轴组件的厚度方向发生晃动的可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槽沿所述转轴组件宽度方向的两侧还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抵接部的一侧并与所述抵接部连接,所述延伸部沿所述转轴组件的厚度方向朝远离所述容纳槽的一侧延伸,沿所述转轴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延伸部的侧壁与所述配合部的侧壁抵接。
通过延伸部与配合部之间的抵接配合,进一步增大连接母座与连接公头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降低了连接公头和连接母座沿转轴组件的长度方向发生滑动的可能,进一步有利于提高二者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合部的底壁与所述抵接部的顶壁抵接后形成有第一接合部,所述连接公头与所述连接母座通过所述第一接合部焊接,和/或,所述配合部的侧壁与所述延伸部的侧壁抵接后形成有第二接合部,所述连接公头与所述连接母座通过所述第二接合部焊接;和/或,所配合部的侧壁与所述延伸部的侧壁抵接后形成有第三接合部,所述连接公头与所述连接母座通过所述第三接合部焊接。
通过将连接母座和连接公头焊接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了二者连接的稳定性,降低了连接母座与连接公头之间发生松动的可能,进而有利于提高支撑板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提升支撑板的强度和刚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槽两侧的所述延伸部之间具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避让槽,所述公头本体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避让槽中,并用于与所述避让槽配合。
避让槽对公头本体起到避让作用,从而有利于使公头本体能够沿转轴组件的厚度方向伸入到容纳槽中,降低了公头本体与配合部发生干涉的可能,而公头本体的凸起部可以卡接在避让槽中,进一步提高连接母座与连接公头之间配合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组件具有同步阻尼模块,在各所述支撑件中,与所述同步阻尼模块连接的所述支撑件为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公头连接,所述同步阻尼模块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其中,所述同步阻尼模块具有轴体,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配合孔组,所述配合孔组至少包括沿所述转轴组件长度方向开设的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一配合孔和所述第二配合孔位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转轴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第二配合孔同轴且间隔设置,所述轴体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配合孔和所述第二配合孔以与所述主体部连接。
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对轴体起到了支撑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轴体在支撑板上的稳定性,降低轴体在受力后发生形变的可能,从而有利于提高同步阻尼模块工作的稳定性,同时,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还对轴体起到限位作用,使得轴体在支撑板上能够保持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通过限制轴体的位置,从而有利于限制同步阻尼模块的运动中心,进而有利于提高其运动精度,以提高整个转轴组件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合孔组还包括第三配合孔,所述第三配合孔开设于所述连接公头,所述第三配合孔与所述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二配合孔同轴设置,所述轴体用于穿过所述第三配合孔。
这样设计有利于实现对轴体的多点支撑、多点限位的作用,进一步有利于提高轴体在支撑板上设置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配合孔为非完整圆孔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所述连接公头所配合的所述连接母座沿所述转轴组件的厚度方向开设有配合槽,所述轴体的一部分收容在所述第三配合孔与所述配合槽之间。
这样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对轴体的支撑以及限位作用,进而提高了轴体设置的稳定性,其中,由于配合槽也对轴体起到了收容作用,从而降低了轴体与连接母座上其他部件发生干涉的可能,从而提高了连接公头与连接母座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同步阻尼模块具有两个轴体,所述两个轴体沿所述转轴组件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有两个所述配合孔组,两个所述轴体用于穿过对应的所述配合孔组。
其中,两个轴体与对应的配合孔组配合,这样进一步提高了同步阻尼模块运动的精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组件还具有第一摆臂,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主体部转动连接;所述同步阻尼模块包括同步模块,所述同步模块具有第二摆臂,所述第二摆臂通过所述轴体与所述主体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沿所述转轴组件的长度方向排布。
其中,第一支撑件能够同时集成有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且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的转动中心都被限制在了第一支撑件上,这样设计有利于提高各摆臂之间的运动精度,进一步提高了转轴组件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设置有止位部,所述止位部包括第一止位面和第二止位面,所述第一止位面与所述第二止位面连接且相交,所述第二摆臂具有第一止位配合面与第二止位配合面,当所述第二摆臂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止位面能够与所述第一止位配合面抵接,当所述第二摆臂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止位面能够与所述第二止位配合面抵接。
这样设计有利于实现对第二摆臂的止位作用,从而限制了第二摆臂的转动范围,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二摆臂运动的精度以及运动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轴盖与所述支撑板粘接,和/或,所述轴盖与所述支撑板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的连接方式,有利于提高轴盖与支撑板连接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进而有利于提高整个转轴组件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轴盖朝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沿所述转轴组件的厚度方向朝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延伸,所述限位件对应位置上的所述支撑件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用于与所述限位件配合。
通过限位件与限位孔之间的配合,能够对轴盖与支撑板起到限位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二者装配的准确性,同时还有利于提高二者连接的稳定性,降低轴盖与支撑板之间发生晃动的可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轴盖朝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扭件,所述防扭件沿所述转轴组件的厚度方向朝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延伸,所述防扭件对应位置上的所述支撑件开设有防扭孔,所述防扭孔用于与所述防扭件配合。
这样设计使得防扭件在伸入到对应的防扭孔后,能够降低轴盖相对于支撑板发生转动的可能,从而有利于提高二者之间配合的准确性及稳定性,同时,防扭件还能够作为轴盖的连料筋,以提高轴盖的可制造性。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和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为以上任一项中的转轴组件,其中,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
通过采用上述的转轴组件,有利于提高整个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并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轻薄化的设计。同时,由于转轴组件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因此具有该转轴组件的电子设备同样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组件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中一种形式的第一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第一支撑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中另一形式的第一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组件的剖视图;
图9为图3中II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件与同步阻尼模块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中的第二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12为图2中I部分的放大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中第一支撑件的主体部与第二摆臂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A-转轴组件;
1-轴盖;
11-限位件;
12-防扭件;
13-第三安装孔;
2-支撑板;
21-支撑件;
22-连接公头;
221-公头本体;
221a-第二安装孔;
221b-凸起部;
222-卡合部;
223-定位孔;
224-配合部;
23-连接母座;
231-容纳槽;
231a-第一安装孔;
232-卡合槽;
233-定位件;
234-抵接部;
235-延伸部;
236-避让槽;
237-配合槽;
24-第一支撑件;
241-主体部;
242-配合孔组;
242a-第一配合孔;
242b-第二配合孔;
242c-第三配合孔;
243-止位部;
243a-第一止位面;
243b-第二止位面;
25-限位孔;
26-防扭孔;
27-第四安装孔;
28-第二支撑件;
29a-第一接合部;
29b-第二接合部;
29c-第三接合部;
3-第一紧固件;
4-同步阻尼模块;
41-轴体;
42-阻尼模块;
43-同步模块;
431-第二摆臂;
431a-第一止位配合面;
431b-第二止位配合面;
5-第二紧固件;
6-第一摆臂;
7-滑槽。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随着柔性折叠屏技术日趋成熟,折叠手机、折叠平板﹑折叠电脑等折叠终端产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转轴组件是折叠终端产品的核心部件,转轴组件中的支撑板能够对折叠终端产品的柔性显示屏起起到支撑作用。
目前,转轴组件一般采用可浮动的支撑板,该支撑板能够随着柔性折叠屏幕的展开或折叠上下移动,由于这种支撑板具有可移动的特点,其对柔性显示屏所提供的支撑力有限,用户在按压柔性显示屏时有较为明显的塌陷感,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感;同时还会导致柔性显示屏幕容易产生折痕,并且柔性显示屏在跌落或受到冲击时容易出现损坏甚至失效的情况,使用寿命较短。另一方面,目前的支撑板自身强度较低,其容易出现断裂或变形的情况,导致整个转轴组件的可靠性降低,且因受自身强度影响,支撑板难以实现轻薄化设计,进而不利于实现折叠终端产品的轻薄化设计。
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轴组件A,包括轴盖1和支撑板2,支撑板2与轴盖1固定连接,其中,支撑板2包括至少两个支撑件21,支撑件21之间分体设置,并沿转轴组件A的长度方向排布,在两个相邻的支撑件21中,一者设置有连接公头22,另一者设置有连接母座23,连接母座23与连接公头22配合以连接两个相邻的支撑件21。
沿转轴组件A的厚度方向,轴盖1位于支撑板2的一侧,并且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在折叠终端产品中,支撑板2可以对柔性显示屏起到支撑作用。与现有技术中的可浮动支撑板不同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撑板2为一种固定式支撑板2,其不随柔性显示屏的展开或折叠而上下浮动。支撑板2具有拼接结构,其可以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支撑件21拼接而成。其中,相邻的支撑板2之间通过连接公头22和连接母座23连接在一起。支撑板2可以具有多种形式,根据支撑件21在支撑板2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其设置连接公头22和连接母座23的方式也不同。具体地,当一个支撑件21的两端均需要与其他支撑件21连接时,该支撑件21可以一端设置连接公头22,另一端设置连接母座23,或者,其也可以两端均设置连接公头22,又或者两端均设置连接母座23;而当该支撑件21位于支撑板2的边缘,即该支撑件21只有一端需要与其他支撑件21连接时,该支撑件21只需一端设置连接公头22,或其一端设置连接母座23即可。在多个支撑件21相互拼接在一起而形成完成的支撑板2后,可再将支撑板2与轴盖1进行固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板2由多个支撑件21拼接而成,其中,相邻的支撑件21通过连接公头22和连接母座23实现连接,这样设计有利于实现支撑板2的一体化。而现有技术中的支撑板通常采用分段式设计,即支撑板具有多个部件,并且各部件之间相互独立设置,每个部件再单独与轴盖进行连接,然而支撑板的各部件与轴盖连接后整体的强度较低,导致转轴组件可靠性较低,且各部件之间容易存在有间隙,导致其对柔性显示屏的支撑效果较差。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实现支撑板2一体化的设计,有利于提高支撑板2自身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从而降低了支撑板2在跌落或受到冲击时发生变形或断裂的可能,进而有利于提高整个转轴组件A的可靠性,并有利于实现转轴组件A轻薄化的设计。同时,支撑板2一体化的设计还有利于增大支撑板2对柔性显示屏的支撑面积,增大了支撑板2对柔性显示屏的支撑力,且该支撑板2为一种固定支撑板,进一步提高支撑板2对柔性显示屏的支撑效果,降低柔性显示屏在按压后出现下陷的可能,并且降低了柔性显示屏出现折痕以及在跌落或受到冲击后出现损坏甚至失效的情况。另一方面,这样设计还有利于降低支撑板2的生产难度,提高支撑板2的量产性,其中,支撑件21能够通过模具成型、数控机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加工或者3D打印等多种方式实现生产制造。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有利于实现支撑板2的模块化组装,提高了支撑板2组装效率及组装良率,且通过各支撑件21的拼接,有利于提高支撑板2的可维修性,降低支撑板2的维修成本。
如图5至图9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母座23沿转轴组件A的厚度方向开设有容纳槽231,连接公头22包括公头本体221,公头本体221的至少部分收容于容纳槽231中。
公头本体221可以一部分位于容纳槽231内部,而另一部分位于容纳槽231的外侧。公头本体221整体呈现近似于三角形的形状,即公头本体221的截面积向靠近容纳槽231底壁的一侧逐渐增大,这样设置有利于降低公头本体221与转轴组件A上其他部件发生干涉的可能。容纳槽231能够公头本体221起到收容及限位的作用,通过公头本体221与容纳槽231的配合,有利于提高连接母座23与连接公头2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从而有利于实现两个支撑件21之间稳定可靠的连接,进而有利于提高整个转轴组件A的可靠性。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容纳槽231沿转轴组件A的长度方向一侧的侧壁开设有卡合槽232,卡合槽232沿转轴组件A的厚度方向开设,并与容纳槽231连通,公头本体221的一侧设置有卡合部222,卡合部222位于卡合槽232中。
卡合槽232的形状与卡合部222的形状相对应,当公头本体221伸入到容纳槽231中时,卡合部222能够与卡合槽232配合。通过设置卡合部222与卡合槽232,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公头22与连接母座2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降低了公头本体221从容纳槽231中脱出的可能。
如图6至图8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转轴组件A的厚度方向,容纳槽231的底壁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231a,公头本体221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221a,第一安装孔231a、第二安装孔221a用于与第一紧固件3配合。
在公头本体221伸入到容纳槽231中后,第一安装孔231a与对应的第二安装孔221a连通,第一紧固件3可以是一种螺钉,其可以伸入到第一安装孔231a和第二安装孔221a中,以实现连接公头22与连接母座23的固定连接。具体地,沿转轴组件A的长度方向,容纳槽231的底壁设置有两个第一安装孔231a,对应地,公头本体221上开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孔221a。这种连接方式可靠性高,降低了在外力冲击下连接公头22与连接母座23发生松动而导致二者配合失效的可能,即有利于提高连接公头22与连接母作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支撑板2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各支撑件21之间的稳定连接,提高了支撑板2自身的结构强度,降低支撑板2发生形变或者断裂的可能。
如图6至图8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母座23设置有定位件233,沿转轴组件A的宽度方向,定位件233位于容纳槽231的至少一侧,定位件233沿转轴组件A的厚度方向朝远离容纳槽231一侧延伸,连接公头22开设有定位孔223,沿转轴组件A的宽度方向,定位孔223位于公头本体221的至少一侧,定位件233用于与对应的定位孔223配合。
具体地,容纳槽231两侧均设置有定位件233,相对应地,连接公头22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孔223,定位件233能够伸入到对应的定位孔223中,能够对连接母座23和连接公头22起到限位作用,以限制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这样设计有利于提高连接母座23与连接公头22配合的准确性,即使公头本体221能够准确地伸入到容纳槽231内,进而有利于提高两个支撑件21之间的装配效率。同时,这样设计还降低了连接公头22与连接母座23之间发生晃动的可能,进一步提高了二者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5至图8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容纳槽231沿转轴组件A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抵接部234,抵接部234与容纳槽231的侧壁连接,定位件233设置于抵接部234;公头本体221沿转轴组件A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配合部224,配合部224与公头本体221连接,定位孔223开设于配合部224,沿转轴组件A的厚度方向,配合部224的底壁与抵接部234的顶壁抵接。
配合部224位于公头本体221沿转轴组件A长度方向的一侧,配合部224沿转轴组件A的长度方向延伸,具体地,沿转轴组件A的长度方向,配合部224的尺寸大于公头本体221的尺寸。定位孔223可以开设在配合部224的两侧。抵接部234可以为设置在容纳槽231两侧的平台,当连接公头22与连接母座23配合时,配合部224能够同时与容纳槽231两侧的抵接部234抵接,这样设置有利于增大连接母座23与连接公头2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连接公头22与连接母座23之间配合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同时也对连接公头22与连接母座23起到了限位作用,降低了二者沿转轴组件A的厚度方向发生晃动的可能。
如图5至图7、图9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容纳槽231沿转轴组件A宽度方向的两侧还设置有延伸部235,延伸部235位于抵接部234的一侧并与抵接部234连接,延伸部235沿转轴组件A的厚度方向朝远离容纳槽231的一侧延伸,沿转轴组件A的长度方向,延伸部235的侧壁与配合部224的侧壁抵接。
具体地,如图2所示,转轴组件A具有第一摆臂6,第一摆臂6与支撑件21可转动地连接,如图7所示,支撑件21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摆臂6配合的滑槽7,而延伸部235可以为该滑槽7的侧壁。通过延伸部235与配合部224之间的抵接配合,进一步增大连接母座23与连接公头22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降低了连接公头22和连接母座23沿转轴组件A的长度方向发生滑动的可能,进一步有利于提高二者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9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合部224的底壁与抵接部234的顶壁抵接后形成有第一接合部29a,连接公头22与连接母座23通过第一接合部29a焊接,和/或,配合部224的侧壁与延伸部235的侧壁抵接后形成有第二接合部29b,连接公头22与连接母座23通过第二接合部29b焊接;和/或,配合部224的侧壁与延伸部235的侧壁抵接后形成有第三接合部29c,连接公头22与连接母座23通过第三接合部29c焊接。
连接母座23和连接公头2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配合部224、抵接部234以及延伸部235为二者提供了焊接位置。其中,当配合部224与抵接部234抵接后,二者外侧面的接合处形成有第一接合部29a。焊接时,可以从转轴组件A的外侧对第一接合部29a进行焊接,以实现连接公头22与连接母座23之间的固定连接。同理,当配合部224与延伸部235抵接后,二者外侧面的接合处形成有第二接合部29b和第三接合部29c,在焊接时,可以对第一接合部29a、第二接合部29b以及第三接合部29c同时焊接,或者,也可只对其中一者进行焊接,只要满足支撑板2的强度需求即可。优选地,焊接方式可以采用激光焊接。通过将连接母座23和连接公头22焊接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了二者连接的稳定性,降低了连接母座23与连接公头22之间发生松动的可能,进而有利于提高支撑板2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提升支撑板2的强度和刚度。
如图7和图9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容纳槽231两侧的延伸部235之间具有与容纳槽231连通的避让槽236,公头本体221具有凸起部221b,凸起部221b位于避让槽236中,并用于与避让槽236配合。
避让槽236对公头本体221起到避让作用,从而有利于使公头本体221能够沿转轴组件A的厚度方向伸入到容纳槽231中,降低了公头本体221与配合部224发生干涉的可能,有利于提高连接母座23与连接公头22配合的准确性。而公头本体221的凸起部221b可以卡接在避让槽236中,进一步提高连接母座23与连接公头22之间配合的可靠性。
如图5至图8、图10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转轴组件A具有同步阻尼模块4,在各支撑件21中,与同步阻尼模块4连接的支撑件21为第一支撑件24,第一支撑件24包括主体部241,主体部241的一端与连接公头22连接,同步阻尼模块4设置于主体部241;其中,同步阻尼模块4具有轴体41,第一支撑件24具有配合孔组242,配合孔组242至少包括沿转轴组件A长度方向开设的第一配合孔242a和第二配合孔242b,第一配合孔242a和第二配合孔242b位于主体部241,沿转轴组件A的长度方向,第一配合孔242a与第二配合孔242b同轴且间隔设置,轴体41用于穿过第一配合孔242a和第二配合孔242b以与主体部241连接。
根据第一支撑件24在支撑板2上的位置不同,第一支撑件24也具有不同的形式,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一部分第一支撑件24可以只设置有连接公头22,以及如图7所示,还有一部分第一支撑件24可以一端设置连接公头22,另一端设置连接母座23。同步阻尼模块4包括阻尼模块42和同步模块43,阻尼模块42和同步模块43都穿设在轴体41上,轴体41可以对阻尼模块42及同步模块43起到定位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阻尼模块42和同步模块43二者之间的位置精度。其中,同步模块43具有第二摆臂431,第二摆臂431能够绕轴体41转动。具体地,沿转轴组件A的长度方向,第一配合孔242a和第二配合孔242b可以设置在阻尼模块42的两侧,轴体41能够穿过第一配合孔242a和第二配合孔242b。第一配合孔242a和第二配合孔242b对轴体41起到了支撑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轴体41在支撑板2上的稳定性,降低轴体41在受力后发生形变的可能,从而有利于提高阻尼模块42和同步模块43工作的稳定性,同时,第一配合孔242a和第二配合孔242b还对轴体41起到限位作用,使得轴体41在支撑板2上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上,由于第二摆臂431绕轴体41进行转动,因此通过限制轴体41的位置,从而有利于限制第二摆臂431的转动中心,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二摆臂431的运动精度,以提高整个转轴组件A的运动精度,进而提高了转轴组件A的可靠性。
如图11所示,各支撑件21中还具有第二支撑件28,第二支撑件28可以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件24之间,第二支撑件28的两侧设置有连接母座23,用来与对应第一支撑件24的连接公头22配合。具体地,第二支撑件28上可以开设有滑槽7,以使第一摆臂6能够与第二支撑件28可转动地连接。
如图6、图8和图10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配合孔组242还包括第三配合孔242c,第三配合孔242c开设于连接公头22,第三配合孔242c与第一配合孔242a、第二配合孔242b同轴设置,轴体41用于穿过第三配合孔242c。
第一支撑件24的连接公头22上开设有第三配合孔242c,第三配合孔242c同样能够与轴体41配合,即沿转轴组件A的长度方向,配合孔组242设置有三个配合孔,三个配合孔之间同轴且间隔设置,这样设计有利于实现对轴体41的多点支撑、多点限位的作用,进一步有利于提高轴体41在支撑板2上设置的稳定性。
如图6至图8、图10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配合孔242c为非完整圆孔结构,与第一支撑件24的连接公头22所配合的连接母座23沿转轴组件A的厚度方向开设有配合槽237,轴体41的一部分收容在第三配合孔242c与配合槽237之间。
第三配合孔242c可以具有半孔结构,而与第一支撑件24配合的连接母座23在抵接部234上开设有配合槽237,当连接公头22与连接母座23配合后,第三配合孔242c能够与配合槽237连通,用于收纳轴体41的一部分。这样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对轴体41的支撑以及限位作用,进而提高了轴体41设置的稳定性,其中,由于配合槽237也对轴体41起到了收容作用,从而降低了轴体41与连接母座23上其他部件发生干涉的可能,从而提高了连接公头22与连接母座2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图11所示,第二支撑件28的两侧的连接母座23上均可以设置有上述的配合槽237,用来与对应的第一支撑件24上的轴体41配合,而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母座23也可以不开设配合槽237,轴体41可以抵靠在抵接部234上,这样同样能够实现连接母座23与连接公头22之间的配合。
如图6、图8和图10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同步阻尼模块4具有两个轴体41,两个轴体41沿转轴组件A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支撑件24设置有两个配合孔组242,两个轴体41用于穿过对应的配合孔组242。
同步模块43可以具有两个第二摆臂431,两个轴体41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二摆臂431,对应地,第一支撑件24的两侧均设置有配合孔组242,轴体41与对应的配合孔组242配合,这样进一步提高了同步阻尼模块4运动的精确性。
如图5、图10和图1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24上还可以设置有上述的第一摆臂6及滑槽7,即第一支撑件24上集成有第一摆臂6和第二摆臂431,且第一摆臂6和第二摆臂431的转动中心都被限制在了第一支撑件24上,即第一摆臂6沿第一支撑件24上的滑槽7转动,而第二摆臂431绕固定在第一支撑件24上的轴体41转动,这样设计有利于提高各摆臂之间的运动精度,进一步提高了转轴组件A的可靠性。此外,由于支撑板2为一体化设计,其多个支撑件21都通过连接公头22和连接母座23连接在一起,这样提高了支撑件21之间的配合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转轴组件A上各支撑件21的摆臂之间的运动精度。
如图1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体部241设置有止位部243,止位部243包括第一止位面243a和第二止位面243b,第一止位面243a与第二止位面243b连接且相交,第二摆臂431具有第一止位配合面431a与第二止位配合面431b,当第二摆臂431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止位面243a能够与第一止位配合面431a抵接,当第二摆臂431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二止位面243b能够与第二止位配合面431b抵接。
主体部241和第二摆臂431分别设置有止位面,其中,第一止位面243a能够与第一止位配合面431a抵接配合,第二止位面243b能够与第二止位配合面431b抵接配合,这样设计有利于实现对第二摆臂431的止位作用,从而限制了第二摆臂431的转动范围,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二摆臂431运动的精度以及运动的稳定性。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轴盖1与支撑板2粘接,和/或,轴盖1与支撑板2通过第二紧固件5连接。
如图10和图12所示,轴盖1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13,对应地,支撑件21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27,第三安装孔13、第四安装孔27能够与第二紧固件5配合,以使轴盖1与支撑板2通过第二紧固件5连接。具体地,轴盖1可以沿转轴组件A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三安装孔13,而与各第三安装孔13对应位置上的支撑件21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27能够与对应的第三安装孔13配合。或者,在轴盖1上可以点胶,从而使轴盖1与支撑板2粘接在一起。又或者,可以先对轴盖1进行点胶,在轴盖1与支撑板2粘接后,在通过第二紧固件5将轴盖1与支撑板2连接。通过采用上述的连接方式,有利于提高轴盖1与支撑板2连接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进而有利于提高整个转轴组件A的可靠性。
如图10和图1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轴盖1朝向支撑板2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件11,限位件11沿转轴组件A的厚度方向朝靠近支撑板2的一侧延伸,限位件11对应位置上的支撑件21开设有限位孔25,限位孔25用于与限位件11配合。
轴盖1可以具有多个限位件11,多个限位件11沿转轴组件A的长度方向排布,且限位件11能够伸入到对应的限位孔25中,通过限位件11与限位孔25之间的配合,能够对轴盖1与支撑板2起到限位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二者装配的准确性,同时还有利于提高二者连接的稳定性,降低轴盖1与支撑板2之间发生晃动的可能。
如图10和图1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轴盖1朝向支撑板2的一侧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扭件12,防扭件12沿转轴组件A的厚度方向朝靠近支撑板2的一侧延伸,防扭件12对应位置上的支撑件21开设有防扭孔26,防扭孔26用于与防扭件12配合。
轴盖1还可以具有多个防扭件12,防扭件12的截面可以为矩形,对应的,防扭孔26也为一种矩形孔,这样设计使得防扭件12在伸入到对应的防扭孔26后,能够降低轴盖1相对于支撑板2发生转动的可能,从而有利于提高二者之间配合的准确性及稳定性,同时,防扭件12还能够作为轴盖1的连料筋,以提高轴盖1的可制造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图中未示出)和转轴组件A,转轴组件A为以上任一项中的转轴组件A,其中,支撑板2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
电子设备可以是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具体地,其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设备、可穿戴式设备、车载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特殊限制。该电子设备具有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可以是柔性有机发光晶体管(Flexibl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柔性显示屏能够通过转轴组件A实现折叠或者展开,而支撑板2可以对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区域起到支撑作用。
通过采用上述的转轴组件A,有利于提高整个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并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轻薄化的设计。同时,由于转轴组件A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因此具有该转轴组件A的电子设备同样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盖(1);
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轴盖(1)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支撑板(2)包括至少两个支撑件(21),所述支撑件(21)之间分体设置,并沿转轴组件(A)的长度方向排布,在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件(21)中,一者设置有连接公头(22),另一者设置有连接母座(23),所述连接母座(23)与所述连接公头(22)配合以连接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件(21);
所述转轴组件(A)具有同步阻尼模块(4),在各所述支撑件(21)中,与所述同步阻尼模块(4)连接的所述支撑件(21)为第一支撑件(24),所述第一支撑件(24)包括主体部(241),所述主体部(24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公头(22)连接,所述同步阻尼模块(4)设置于所述主体部(241);
其中,所述同步阻尼模块(4)具有轴体(41),所述第一支撑件(24)具有配合孔组(242),所述配合孔组(242)至少包括沿所述转轴组件(A)长度方向开设的第一配合孔(242a)和第二配合孔(242b),所述第一配合孔(242a)和所述第二配合孔(242b)位于所述主体部(241),沿所述转轴组件(A)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配合孔(242a)与所述第二配合孔(242b)同轴且间隔设置,所述轴体(41)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配合孔(242a)和所述第二配合孔(242b)以与所述主体部(24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母座(23)沿所述转轴组件(A)的厚度方向开设有容纳槽(231),所述连接公头(22)包括公头本体(221),所述公头本体(221)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纳槽(23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231)沿所述转轴组件(A)的长度方向一侧的侧壁开设有卡合槽(232),所述卡合槽(232)沿所述转轴组件(A)的厚度方向开设,并与所述容纳槽(231)连通,所述公头本体(221)的一侧设置有卡合部(222),所述卡合部(222)位于所述卡合槽(232)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转轴组件(A)的厚度方向,所述容纳槽(231)的底壁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231a),所述公头本体(221)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221a),所述第一安装孔(231a)、所述第二安装孔(221a)用于与第一紧固件(3)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母座(23)设置有定位件(233),沿所述转轴组件(A)的宽度方向,所述定位件(233)位于所述容纳槽(231)的至少一侧,所述定位件(233)沿所述转轴组件(A)的厚度方向朝远离所述容纳槽(231)一侧延伸;所述连接公头(22)开设有定位孔(223),沿所述转轴组件(A)的宽度方向,所述定位孔(223)位于所述公头本体(221)的至少一侧,所述定位件(233)用于与对应的所述定位孔(223)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231)沿所述转轴组件(A)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抵接部(234),所述抵接部(234)与所述容纳槽(231)的侧壁连接,所述定位件(233)设置于所述抵接部(234);所述公头本体(221)沿所述转轴组件(A)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配合部(224),所述配合部(224)与所述公头本体(221)连接,所述定位孔(223)开设于所述配合部(224),沿所述转轴组件(A)的厚度方向,所述配合部(224)的底壁与所述抵接部(234)的顶壁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231)沿所述转轴组件(A)宽度方向的两侧还设置有延伸部(235),所述延伸部(235)位于所述抵接部(234)的一侧并与所述抵接部(234)连接,所述延伸部(235)沿所述转轴组件(A)的厚度方向朝远离所述容纳槽(231)的一侧延伸,沿所述转轴组件(A)的长度方向,所述延伸部(235)的侧壁与所述配合部(224)的侧壁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224)的底壁与所述抵接部(234)的顶壁抵接后形成有第一接合部(29a),所述连接公头(22)与所述连接母座(23)通过所述第一接合部(29a)焊接;
和/或,所述配合部(224)的侧壁与所述延伸部(235)的侧壁抵接后形成有第二接合部(29b),所述连接公头(22)与所述连接母座(23)通过所述第二接合部(29b)焊接;
和/或,所述配合部(224)的侧壁与所述延伸部(235)的侧壁抵接后形成有第三接合部(29c),所述连接公头(22)与所述连接母座(23)通过所述第三接合部(29c)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231)两侧的所述延伸部(235)之间具有与所述容纳槽(231)连通的避让槽(236),所述公头本体(221)具有凸起部(221b),所述凸起部(221b)位于所述避让槽(236)中,并用于与所述避让槽(236)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孔组(242)还包括第三配合孔(242c),所述第三配合孔(242c)开设于所述连接公头(22),所述第三配合孔(242c)与所述第一配合孔(242a)、所述第二配合孔(242b)同轴设置,所述轴体(41)用于穿过所述第三配合孔(242c)。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配合孔(242c)为非完整圆孔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撑件(24)的所述连接公头(22)所配合的所述连接母座(23)沿所述转轴组件(A)的厚度方向开设有配合槽(237),所述轴体(41)的一部分收容在所述第三配合孔(242c)与所述配合槽(237)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阻尼模块(4)具有两个轴体(41),所述两个轴体(41)沿所述转轴组件(A)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24)设置有两个所述配合孔组(242),两个所述轴体(41)用于穿过对应的所述配合孔组(242)。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A)还具有第一摆臂(6),所述第一摆臂(6)与所述主体部(241)转动连接;所述同步阻尼模块(4)包括同步模块(43),所述同步模块(43)具有第二摆臂(431),所述第二摆臂(431)通过所述轴体(41)与所述主体部(24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摆臂(6)和所述第二摆臂(431)沿所述转轴组件(A)的长度方向排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241)设置有止位部(243),所述止位部(243)包括第一止位面(243a)和第二止位面(243b),所述第一止位面(243a)与所述第二止位面(243b)连接且相交,所述第二摆臂(431)具有第一止位配合面(431a)与第二止位配合面(431b),当所述第二摆臂(431)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止位面(243a)能够与所述第一止位配合面(431a)抵接,当所述第二摆臂(431)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止位面(243b)能够与所述第二止位配合面(431b)抵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盖(1)与所述支撑板(2)粘接,和/或,所述轴盖(1)与所述支撑板(2)通过第二紧固件(5)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盖(1)朝向所述支撑板(2)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件(11),所述限位件(11)沿所述转轴组件(A)的厚度方向朝靠近所述支撑板(2)的一侧延伸,所述限位件(11)对应位置上的所述支撑件(21)开设有限位孔(25),所述限位孔(25)用于与所述限位件(11)配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盖(1)朝向所述支撑板(2)的一侧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扭件(12),所述防扭件(12)沿所述转轴组件(A)的厚度方向朝靠近所述支撑板(2)的一侧延伸,所述防扭件(12)对应位置上的所述支撑件(21)开设有防扭孔(26),所述防扭孔(26)用于与所述防扭件(12)配合。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显示屏;
转轴组件(A),所述转轴组件(A)为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A);
其中,所述支撑板(2)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
CN202311075040.8A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68168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75040.8A CN116816804B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75040.8A CN116816804B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16804A CN116816804A (zh) 2023-09-29
CN116816804B true CN116816804B (zh) 2023-11-21

Family

ID=88127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75040.8A Active CN116816804B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1680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287078U (zh) * 2015-11-20 2016-06-08 深圳影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输液工作站
CN110675746A (zh) * 2019-08-26 2020-01-10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及折叠手机
CN113795683A (zh) * 2019-12-13 202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4244934A (zh) * 2021-12-29 2022-03-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2194141A1 (zh) * 2021-03-19 2022-09-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287078U (zh) * 2015-11-20 2016-06-08 深圳影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输液工作站
CN110675746A (zh) * 2019-08-26 2020-01-10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及折叠手机
CN113795683A (zh) * 2019-12-13 202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WO2022194141A1 (zh) * 2021-03-19 2022-09-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4244934A (zh) * 2021-12-29 2022-03-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16804A (zh)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06963B (zh)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CN214756425U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09780403A (zh) 转动连接组件及折叠式终端设备
US6312271B1 (en) Connector having foldable plug
TWI733152B (zh) 可摺疊顯示器
CN114205430B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05762560A (zh) 万用插座
WO2023011070A1 (zh) 转动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6816804B (zh)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7718537U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7167397B (zh)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CN113014696A (zh) 折叠终端结构
CN116781807A (zh) 铰链、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KR20220122053A (ko) 슬립형 폴더블 휴대단말기
CN101796737A (zh) 用于移动电话的转动铰链
CN1921509B (zh) 可旋动的滑盖型移动通信终端和可滑动及旋动的合叶模块
TWI539693B (zh) 連接器結構與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CN113870707B (zh) 折叠机构及显示装置
JP2549003B2 (ja) 手帳型電子機器
WO2009045033A2 (en) Swing hinge for use in radio telephone
CN217440544U (zh) 铰链、显示模组和移动终端
JP3699039B2 (ja) 携帯電話機のグランド接続構造
CN218325747U (zh) 铰链、显示模组和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JP3246535U (ja) アークアーム式シャフト機構及び電子機器
CN219591687U (zh) 弹片、主机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