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10560A - 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和定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和定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10560A
CN116810560A CN202310838440.3A CN202310838440A CN116810560A CN 116810560 A CN116810560 A CN 116810560A CN 202310838440 A CN202310838440 A CN 202310838440A CN 116810560 A CN116810560 A CN 1168105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spherical
spherical rod
spherical surface
rod mi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384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冰
宋洲
姜玉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Novelbea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Novelbea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Novelbea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Novelbea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3844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105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10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105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Mounting And Adjusting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其包括: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球面部,第一凹球面部能够与球面棒镜一端的凸球面部配合,其中,第一凹球面部的顶点位于第一定位部回转轴线上;以及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能够沿接近或者远离第一定位部的方向移动;其中,第二定位部能够通过第一定位部带动转动,第二定位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球面部,第二凹球面部能够与球面棒镜另一端的凸球面部配合,其中,第二凹球面部的顶点位于第一定位部回转轴线上;第一凹球面部靠近第二定位部设置,第二凹球面部靠近第一定位部设置。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球面棒镜的定位方法。

Description

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和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光学器件加工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和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球面棒镜是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或者医疗器械的光学元器件。其外形为圆柱形,两端均形成为凸球面,并且该凸球面的半径大于该圆柱形的半径。
现有技术中,在加工该球面棒镜时,一般通过三爪卡盘夹紧外圆加工两个凸球面,然后通过两个凸球面定位该球面棒镜,在外圆磨床上加工该球面棒镜的圆柱形外表面。
但是在外圆磨床上定位该凸球面时,为了保证两个球面中心对正,需要较长时间去调整该球面棒镜的位置,加工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和定位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所述球面棒镜包括圆柱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圆柱部的两个端部的凸球面部,所述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包括:
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能够被驱动以进行转动,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球面部,所述第一凹球面部能够与所述球面棒镜一端的凸球面部配合,其中,所述第一凹球面部的顶点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回转轴线上;以及
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能够沿接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定位部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能够接近或者远离;其中,所述第二定位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带动转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球面部,所述第二凹球面部能够与所述球面棒镜另一端的凸球面部配合,其中,所述第二凹球面部的顶点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回转轴线上;所述第一凹球面部靠近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所述第二凹球面部靠近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还包括:
第一压力表,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第一凹球面部的顶点向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内部延伸开设有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一中心孔通过第一管路连接于气泵,所述第一压力表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还包括:
第二压力表,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第二凹球面部的顶点向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内部延伸开设有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二中心孔通过第二管路连接于气泵,所述第二压力表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通过气泵产生具有第一压力的高压气体,当所述第一压力与所述第一压力表的显示压力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以及,当所述第一压力与第二压力表的显示压力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判断为球面棒镜被准确定位。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通过调整所述球面棒镜的位置,使得球面棒镜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凹球面部和第二凹球面部密封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还包括:
测距传感器,当测距传感器所检测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的距离与球面棒镜的长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判断为球面棒镜被准确定位。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球面棒镜的定位方法,其利用上述的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实现,所述球面棒镜的定位方法包括:
安装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并使得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能够相互接近或者远离,并且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第一凹球面部的顶点和第二凹球面部的顶点均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回转轴线;
将球面棒镜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第一凹球面部内,并使得所述球面棒镜至少部分地封闭第一中心孔,使得第一压力表的显示压力增加;
移动第二定位部,并使得第二定位部接近第一定位部,并使得所述球面棒镜的另一端与第二定位部的第二凹球面部接触;
沿垂直于第一定位部的回转轴线的旋转轴线转动球面棒镜,使得第一压力与所述第一压力表的显示压力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以及使得第一压力与第二压力表的显示压力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完成球面棒镜的定位。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球面棒镜的定位方法,通过调整所述球面棒镜的位置,使得球面棒镜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凹球面部和第二凹球面部密封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球面棒镜的定位方法,获得球面棒镜的长度;当调整第一定位部时,实时判断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的距离,当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的距离与棒镜的长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完成球面棒镜的定位。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球面棒镜的定位方法,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的距离由测距传感器完成。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球面棒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球面棒镜的定位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具体为:
100球面棒镜
200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
210第一定位部
211第一凹球面部
212第一中心孔
220第二定位部
221第二凹球面部
222第二中心孔
230第一压力表
240第二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各种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另外地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在附图中使用交叉影线和/或阴影通常用于使相邻部件之间的边界变得清晰。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与否均不传达或表示对部件的具体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示出的部件之间的共性和/或部件的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者要求。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目的,可以夸大部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具体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
当一个部件被称作“在”另一部件“上”或“之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部件时,该部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部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然而,当部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部件时,不存在中间部件。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气连接等,并且具有或不具有中间部件。
为了描述性目的,本公开可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下”、“下”、“在……上方”、“上”、“在……之上”、“较高的”和“侧(例如,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从而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部件与另一(其它)部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部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部件将随后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部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以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要注意的是,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和其它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如此,它们被用来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的值的固有偏差。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球面棒镜1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所述球面棒镜100包括圆柱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圆柱部的两个端部的凸球面部,两个端部的凸球面部的顶点与圆柱部的中心线相同,此时,这两个凸球面部的顶点之间的距离为球面棒镜100的长度。
本公开中,所述两个凸球面部的球心不同,优选地,所述凸球面部的球心位于所述球面棒镜100的外部,以使得凸球面部具有较小的曲率,从而能够使得本公开的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200具有更高的定位效率。
相应地,两个凸球面部均形成为球缺结构,且该球缺的体积小于整个球体积的一半。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球面棒镜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200包括:第一定位部210和第二定位部220等部件。
由于对球面棒镜100进行定位以后,将对球面棒镜进行磨外圆作业,相应地,本公开的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200能够被应用于外圆磨床上,此时,所述第一定位部210能够固定于外圆磨床的转动轴上,并使得所述第一定位部210能够被外圆磨床的驱动装置所驱动并进行转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210的转动轴线水平设置。
关于第一定位部210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定位部2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球面部211,所述第一凹球面部211能够与所述球面棒镜100一端的凸球面部配合。本公开中,所述第一凹球面部211与所述球面棒镜100的一端的凸球面部可以具有相同的曲率。
所述第一凹球面部211的顶点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10回转轴线上;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凹球面部211深入第一定位部210最远的点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10的回转轴线上。
所述第二定位部220能够沿接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定位部210的方向移动。本公开中,所述外圆磨床的工作台上可以设置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滑座,所述滑座上可转动地设置有所述第二定位部220,并使得第二定位部220的回转轴线水平设置。
本公开中,当球面棒镜被定位(准确定位)后,其能够作为一个转动件,并将第一定位部210的转动动作传递至第二定位部220,由此第一定位部210、球面棒镜100和第二定位部220能够共同转动。
相应地,当所述滑座沿导轨滑动时,能够使得第二定位部220接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定位部210。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部220的回转轴线与所述第一定位部210的回转轴线重合,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定位部210的回转轴线平行。
从结构上说,所述第二定位部220与第一定位部210相同/相似。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定位部2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球面部221,所述第二凹球面部221能够与所述球面棒镜100另一端的凸球面部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面棒镜100的两个凸球面部具有相同的半径(曲率),相应地第一凹球面部211和第二凹球面部221也具有相同的半径(曲率);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面棒镜100的两个凸球面部可以具有不同的直径,相应地,第一凹球面部211和第二凹球面部221也不相同,此时仅需要保证球面棒镜一端的凸球面部与第一凹球面部211半径相同,以及球面棒镜另一端的凸球面部与第二凹球面部221的半径相同即可。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凹球面部211和第二凹球面部221也具有不同的球心。
其中,所述第二凹球面部221的顶点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10回转轴线(或者说位于第二定位部220的回转轴线)上;所述第一凹球面部211靠近所述第二定位部220设置,所述第二凹球面部221靠近所述第一定位部210设置。
由此,通过上述第一定位部210和第二定位部220的设置,能够将球面棒镜100定位在第一定位部210和第二定位部220之间,以实现球面棒镜100的定位。
作为本发明的重点,在将球面棒镜100定位在第一定位部210和第二定位部220之间时,需要确保球面棒镜100的轴线与第一定位部210的回转轴线相同,或者说,球面棒镜100的轴线与第二定位部220的回转轴线相同。
此时,优选地,所述的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200还包括第一压力表230和第二压力表240,从所述第一定位部210的第一凹球面部211的顶点向所述第一定位部210的内部延伸开设有第一中心孔212,该第一中心孔212的孔径小于所述球面棒镜的圆柱部的直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心孔212的孔径为球面棒镜的圆柱部的直径的1/3至1/2,由此能够精确地标示球面棒镜被准确定位。
相似地,从所述第二定位部220的第二凹球面部221的顶点向所述第二定位部220的内部延伸开设有第二中心孔222,该第二中心孔222的孔径小于所述球面棒镜的圆柱部的直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中心孔222的孔径为球面棒镜的圆柱部的直径的1/3至1/2,由此能够精确地标示球面棒镜被准确定位。
所述第一中心孔212通过第一管路连接于气泵,所述第一压力表230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由此,所述第一压力表230能够检测第一管路内的气体压力;相似地,所述第二中心孔222通过第二管路连接于气泵,所述第二压力表240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由此能够通过第二压力表240检测第二管路内的气体压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气泵的数量可以为一个,相应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均连接于该气泵;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泵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即采用两个相同的气泵,并使得第一管路连接于一个气泵,第二管路连接于另一个气泵。
相应地,所述气泵能够产生具有第一压力的高压气体,该高压气体能够从第一中心孔和第二中心孔喷出,并向球面棒镜的两端均施加一推力,该推力能够将球面棒镜推离第一定位部210和第二定位部220,使得球面棒镜不与第一定位部210和第二定位部220紧贴,从而方便对球面棒镜的位置进行调节。也就是说,由于该推力的存在,能够将球面棒镜的一端推离第一定位部,并且将球面棒镜的另一端推离第二定位部。当第二定位部在水平移动时,能够克服这两个推力,并使得球面棒镜的一端与第一定位部密封接触,使得球面棒镜的另一端与第二定位部密封接触。
相应地,当所述第一压力与所述第一压力表230的显示压力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以及,当所述第一压力与所述第二压力表240的显示压力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判断为球面棒镜100被准确定位。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值可以为第一压力的5%。
本公开中,通过调整所述球面棒镜100的位置,使得球面棒镜1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凹球面部211和第二凹球面部221密封接触,并使得第一压力表230的显示压力以及第二压力表240的显示压力能够升高。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凹球面部211和第二凹球面部221的球心并不相同,尤其是,所述第一凹球面部211的底面半径为球面棒镜100的一端凸球面部的底面半径(即圆柱部的半径)的1.5-2倍,相似地,所述第二凹球面部221的底面半径为球面棒镜100的另一端的凸球面部的底面半径(即圆柱部的半径)的1.5-2倍,此时,如果球面棒镜100处于略倾斜状态(例如球面棒镜100与水平轴线之间的夹角在5°以内),并且在与第一凹球面部211与第二凹球面部221部接触时,所述第一定位部210和第二定位部220之间的距离会大于球面棒镜100的长度,相应地,也可以通过第一定位部210和第二定位部220之间的距离来判断是否完成球面棒镜100的定位。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210和第二定位部220之间的距离能够通过第一凹球面部211的顶点和第二凹球面部221的顶点之间距离来表示。
相应地,本公开的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200还可以包括测距传感器,所述测距传感器可以为激光距离传感器等部件,本公开并不对其类型进行检测,只要其能够获得第一定位部210和第二定位部220之间的距离即可。
相应地,当测距传感器所检测的第一定位部210和第二定位部220之间的距离与球面棒镜100的长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判断为球面棒镜100被准确定位;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的设置主要考虑到球面棒镜100的两个凸球面部的加工误差以及第一凹球面部211和第二凹球面部221的加工误差等情况,本公开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可以为0.1mm。
由此,本公开通过第一压力表、第二压力表和距离传感器所检测的距离值进行联合判断,确保了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能够准确地对球面棒镜进行定位。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球面棒镜的定位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本公开的球面棒镜的定位方法能够利用前述的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200来实现,即通过上述的球面棒镜定位装置来实现对球面棒镜的定位。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公开的球面棒镜的定位方法包括:
302、安装第一定位部210和第二定位部220,并使得第一定位部210和第二定位部220之间能够相互接近或者远离,并且所述第一定位部210的第一凹球面部211的顶点和第二凹球面部221的顶点均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10的回转轴线;即确保第一定位部210和第二定位部220对中良好。
304、将球面棒镜100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10的第一凹球面部211内,并使得所述球面棒镜100至少部分地封闭第一中心孔212,使得第一压力表230的显示压力增加;
306、移动第二定位部220,并使得第二定位部220接近第一定位部210,并使得所述球面棒镜100的另一端与第二定位部220的第二凹球面部221接触;
308、沿垂直于第一定位部210的回转轴线的旋转轴线转动球面棒镜100,使得第一压力与所述第一压力表230的显示压力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以及使得第一压力与所述第二压力表240的显示压力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完成球面棒镜的定位。也就是说,当球面棒镜100未被准确定位时,所述球面棒镜100不能与第一定位部210和/或第二定位部220密封接触,从而第一压力表230和第二压力表240中的至少一个的显示压力不能升高或者不能快速升高,此时需要调整球面棒镜100的位置,并同时移动第二定位部220。
本公开中,在308中,在转动球面棒镜100时,也可以使得球面棒镜100绕其中心轴线旋转,即使得球面棒镜100产生自转,以能够更快速地对球面棒镜100进行定位。
在球面棒镜定位(对中)完成后,即可以驱动第一定位部100转动,并实现球面棒镜100的外圆磨削。其中,在驱动第一定位部100转动之前,需要首先将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去除。
本公开中,在对球面棒镜进行定位的过程中,所述球面棒镜的定位方法还包括:获得球面棒镜100的长度;当调整第一定位部210时,通过测距传感器测量所述第一定位部210和第二定位部220之间的距离,实时判断第一定位部210和第二定位部220之间的距离,当第一定位部210和第二定位部220之间的距离与棒镜的长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完成球面棒镜的定位。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定位方案,本公开的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以及球面棒镜的定位方法能够提高夹持效率和精度,减少棒镜加工的操作时间,提升棒镜加工的效率和精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所述球面棒镜包括圆柱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圆柱部的两个端部的凸球面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包括:
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能够被驱动以进行转动,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球面部,所述第一凹球面部能够与所述球面棒镜一端的凸球面部配合,其中,所述第一凹球面部的顶点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回转轴线上;以及
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能够沿接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定位部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能够接近或者远离;其中,所述第二定位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带动转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球面部,所述第二凹球面部能够与所述球面棒镜另一端的凸球面部配合,其中,所述第二凹球面部的顶点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回转轴线上;所述第一凹球面部靠近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所述第二凹球面部靠近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压力表,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第一凹球面部的顶点向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内部延伸开设有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一中心孔通过第一管路连接于气泵,所述第一压力表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压力表,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第二凹球面部的顶点向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内部延伸开设有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二中心孔通过第二管路连接于气泵,所述第二压力表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气泵产生具有第一压力的高压气体,当所述第一压力与所述第一压力表的显示压力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以及,当所述第一压力与第二压力表的显示压力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判断为球面棒镜被准确定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所述球面棒镜的位置,使得球面棒镜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凹球面部和第二凹球面部密封接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测距传感器,当测距传感器所检测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的距离与球面棒镜的长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判断为球面棒镜被准确定位。
7.一种球面棒镜的定位方法,其利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面棒镜的定位方法包括:
安装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并使得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能够相互接近或者远离,并且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第一凹球面部的顶点和第二凹球面部的顶点均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回转轴线;
将球面棒镜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第一凹球面部内,并使得所述球面棒镜至少部分地封闭第一中心孔,使得第一压力表的显示压力增加;
移动第二定位部,并使得第二定位部接近第一定位部,并使得所述球面棒镜的另一端与第二定位部的第二凹球面部接触;
沿垂直于第一定位部的回转轴线的旋转轴线转动球面棒镜,使得第一压力与所述第一压力表的显示压力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以及使得第一压力与第二压力表的显示压力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完成球面棒镜的定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球面棒镜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所述球面棒镜的位置,使得球面棒镜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凹球面部和第二凹球面部密封接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球面棒镜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球面棒镜的长度;当调整第一定位部时,实时判断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的距离,当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的距离与棒镜的长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完成球面棒镜的定位。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球面棒镜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的距离由测距传感器完成。
CN202310838440.3A 2023-07-10 2023-07-10 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和定位方法 Pending CN1168105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38440.3A CN116810560A (zh) 2023-07-10 2023-07-10 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和定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38440.3A CN116810560A (zh) 2023-07-10 2023-07-10 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和定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10560A true CN116810560A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39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38440.3A Pending CN116810560A (zh) 2023-07-10 2023-07-10 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和定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1056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05801B (zh) 一种三爪定心内径测量设备及其测量方法
JP4764040B2 (ja) レンズの非球面の偏心軸の偏心測定方法
CN112097642B (zh) 一种三维十字交叉孔位置度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
US6519861B1 (en) Mechanical cente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4719752B (zh) 基于万能工具显微镜、测头测量精密零件几何参数的方法
CN105806709B (zh) 一种管材性能测试方法及设备
CN111707666B (zh) 一种钻石腰线观测仪及观测方法
CN106940175A (zh) 用于内孔参数测量装置测头长度校准的球面环规及测头长度校准方法
CN116810560A (zh) 球面棒镜的定位装置和定位方法
CN110860947B (zh) 一种定位找正的方法
CN109759953B (zh) 大口径平面镜的轮廓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11262103U (zh) 一种几何空间孔轴夹角及偏移量测量装置
US5317811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surfaces and lenses
CN105627945A (zh) 非球面元件中心与外圆中心偏离量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Ye et al. A laser triangulation-based 3D measurement system for inner surface of deep holes
CN205552534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轨迹检测装置
CN104197887A (zh) 空气主轴倾斜误差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217980262U (zh) 一种小尺寸球类零件的圆度测量夹具
US6894492B1 (en) Self-aligning probe and its use
CN116007532A (zh) 用机械臂调整摆臂式轮廓测量仪的装置及误差标定方法
CN102384729A (zh) 用于检测螺纹垂直度的方法与装置
CN105973104B (zh) 支撑装置
CN211638435U (zh) 一种圆心快速定位器
CN114562962A (zh) 一种基于激光跟踪仪的设备同轴度测量方法
CN210952770U (zh) 一种检测锥外圆直径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