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07412A - 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07412A
CN116807412A CN202310921475.3A CN202310921475A CN116807412A CN 116807412 A CN116807412 A CN 116807412A CN 202310921475 A CN202310921475 A CN 202310921475A CN 116807412 A CN116807412 A CN 1168074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lfactory
stimulation
brain
mucous membrane
electrical sig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214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翔
欧阳菲璠
王雅静
马赟
冯天赐
区永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Yat Sen Memorial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n Yat Sen Memorial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 Yat Sen Memorial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n Yat Sen Memorial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92147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074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07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074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嗅觉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刺激电极贴附于受检者鼻腔内不同位置的嗅区黏膜表面;S2:通过刺激电极对嗅区黏膜施加电刺激;S3:监测并获取大脑活动的脑电信号,比对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前与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S4:记录获取的脑电信号以及脑电信号的比对结果并形成检测报告。本技术方案通过刺激电极对嗅区黏膜施加电刺激,检测模块监测并获取大脑活动的脑电信号,比对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前与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通过存储模块记录获取的脑电信号以及脑电信号的比对结果,无需受检者正常鼻呼吸即可形成检测报告,以客观数据的形式评估受检者的嗅觉感知。

Description

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嗅觉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嗅觉功能测试在国外主要采用的是日本T&T嗅觉计测试(T&Tolfactometer test)、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识别测试(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smell identification test,UPSIT)、CC-SIT测试、Sniffin’Sticks嗅觉测试(Sniffin’
Sticks Test)、嗅觉识别筛查测试等;在国内,主要采用孙安纳等5建立五味试嗅液嗅觉功能的主观测试方法。
上述各种嗅觉功能检查法主要都是通过不同的气味剂,不同的浓度对受试者进行嗅觉功能的测试,包括气味阈值和辨别阈值。该类嗅觉功能检查法通常用于一般人群的筛查,能简单快捷能判断出嗅觉障碍的性质和大致的程度,且费用较低。但是该类嗅觉功能测试方法对不配合检查者不能客观准确的定性定量、明确病变的部位,灵敏度相对较差。
现有的嗅觉功能测试方法利用嗅电图、嗅电磁图和嗅觉系统结构影像(MRI、PET、CT)以及嗅觉诱发电位(olfac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OERPs)作为设备识别手段来辅助嗅觉测试的工作。
如学术论文:孙婧《正常人嗅觉诱发电位研究》,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该论文的嗅觉诱发电位研究实验采用了嗅觉诱发电位仪,检测步骤包括在头部皮肤不同部位粘附电测电极,将气味嗅剂通过人体鼻腔内的同时获取脑电信号,气味嗅剂从40%浓度苯乙醇刺激开始,进入测试,记录脑电。若引出反应,降低10%浓度继续测试,直至引不出反应。当无法引出嗅觉诱发电位,再增加10%浓度继续测试,波形分化不良致无法判断时可重复刺激观察,使波形具有重复性,直至确定反应阈值。
中国专利CN115089838A公开一种多通路嗅觉训练装置,包括置料机构;连接于置料机构上端中央位置,并贯穿延伸进行其内部的自主供料机构;自主供料机构包括供料箱和贯穿连接于供料箱上端中央位置的增压泵,且供料箱两侧的下部连接有限位块,任意一个限位块的端部贯穿连接有限位螺栓;还包括,连接于置料机构上,进行多用途使用的功能稳固机构。该训练装置通过机械化主动式的进行人体对于嗅觉的训练,解决了现有的嗅觉训练装置,一般由人为对放置于一处的气味性物体进行吸取,以判断自身嗅觉的灵敏性,一方面易受外接因素干扰,另一方面,人为不断来回更换训练用气味性物体,影响训练进行的问题。该嗅觉训练装置在置料箱内设置具有气味性的物体,通过人为对放置于一处的气味性物体进行吸取,以判断自身嗅觉的灵敏性。
由此可见,现有的嗅觉功能测试方法均采用具有气味性的气体作为嗅觉刺激介质,通过气体刺激鼻腔记忆通过设备获得特异性的嗅觉刺激电位,从而反映嗅觉通路的状态、嗅觉中枢的认知水平。
但目前发现,在这类技术中,由于使用环境的限制(例如嗅觉诱发电位仪需要室内通风环境好、设备体积大、测试过程需排除听觉干扰),嗅觉诱发电位设备目前仅能在科研实验的阶段使用,当患者在全麻手术中,患者仅能利用呼吸机进行人工呼吸,患者无法主动鼻呼吸,在手术室也无法实现患者被动经鼻呼吸,则无法利用溴素气体刺激鼻腔而获取嗅觉诱发电位,因此现有的嗅觉诱发电位设备及手段无法应用于该场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嗅觉功能测试方法在患者无法鼻呼吸时,无法获取患者嗅觉感知有关的检测报告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刺激电极贴附于受检者鼻腔内不同位置的嗅区黏膜表面;
S2:通过所述刺激电极对嗅区黏膜施加电刺激;
S3:监测并获取大脑活动的脑电信号,比对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前与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
S4:记录获取的脑电信号以及脑电信号的比对结果并形成检测报告,通过交互模块显示所述检测报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S2中,对嗅区黏膜不同的部位进行一组或多组连续刺激,每一组连续刺激需要叠加100-150次电刺激,且每组连续刺激时长不超过10秒,每两组连续刺激至少间歇30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受检者在检测前的呼吸过程中的吸气频率、吸气时长、吸气流量的数据;
将刺激电极的施电频率与受检者呼吸过程中的所述吸气频率同步设置;将刺激电极的电流时长与受检者呼吸过程中的所述吸气时长同步设置;将刺激电极的电流大小与受检者呼吸过程中的所述吸气流量同步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还包括:
比对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前与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若判断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属于诱发电信号,降低5%的电流大小施加电刺激;
若判断仍可产生诱发电信号,再次降低5%的电流大小重复电刺激,直至无法产生所述诱发电信号;
增加1%的电流大小继续施加电刺激,判断是否产生诱发电信号,直至确定产生所述诱发电信号的电流阈值。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还包括:
获取大脑在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前与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若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的波幅超出受到电刺激前的脑电信号波幅的预设范围,则确定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属于诱发电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报告的内容包括嗅觉感知评估,所述嗅觉感知评估包括通过电刺激诱发出相应的脑部活动波形,若能诱发出正常波形,则通过各个波形的潜伏期、波幅反映嗅觉通路发生异常的部位;若不能诱发正常波形,则确定嗅觉异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还包括:
采用酒精棉球对需要贴附脑波电极的位置进行脱脂清洁;
将导电膏涂抹每一所述脑波电极的一侧,将脑波电极的接地电极贴附受刺激侧耳垂;将记录电极贴附受刺激侧眉弓;将参考电极贴附前额中线。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嗅觉诱发电位检测装置,包括:
刺激电极;
刺激模块,其用于通过所述刺激电极对嗅区黏膜施加电刺激;
检测模块,其用于监测并获取大脑活动的脑电信号,通过计算模块比对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前与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
存储模块,其用于记录获取的脑电信号以及脑电信号的比对结果并形成检测报告,通过交互模块显示所述检测报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采集模块,其用于获取受检者在检测前的呼吸过程中的吸气频率、吸气时长、吸气流量的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刺激模块接收市电电流,通过电感组件将交流市电转换为直流电流,通过降压组件将直流电流降至人体皮肤可安全接触的测试电流;所述刺激模块采用视觉刺激设备、听觉刺激设备、体感刺激设备中任意一种。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技术方案通过刺激电极对嗅区黏膜施加电刺激,检测模块监测并获取大脑活动的脑电信号,比对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前与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通过存储模块记录获取的脑电信号以及脑电信号的比对结果,无需受检者正常鼻呼吸即可形成检测报告,以客观数据的形式评估受检者的嗅觉感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二的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嗅觉诱发电位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脑波电极连接位置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刺激电极作用于鼻腔内嗅区黏膜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脑电信号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2-图5,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嗅觉诱发电位检测装置,在某一实施例中,嗅觉诱发电位检测装置包括:
刺激电极;
采集模块,其用于获取受检者在检测前的呼吸过程中的吸气频率、吸气时长、吸气流量的数据;
刺激模块,其用于通过所述刺激电极对嗅区黏膜施加电刺激;
检测模块,其用于监测并获取大脑活动的脑电信号,通过计算模块比对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前与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
存储模块,其用于记录获取的脑电信号以及脑电信号的比对结果并形成检测报告,通过交互模块显示所述检测报告。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采集模块采用呼吸机检测仪,刺激电极采用医用一次性神经探头(探针型)。在嗅觉检测前,受检者需要测定呼吸状态,嗅觉诱发电位检测装置通过模拟呼吸状态来获取受检者更准确的嗅觉感知。受检者佩戴呼吸机检测仪,呼吸机检测仪可以高精度地分析呼吸过程中的吸气频率、吸气时长、吸气流量等数据。
刺激模块采用视觉刺激设备、听觉刺激设备、体感刺激设备中任意一种。刺激模块接收市电电流,通过电感组件将交流市电转换为直流电流,通过降压组件将直流电流降至人体皮肤可安全接触的测试电流,测试电流通过刺激电极施加到受检者的嗅区黏膜上,从而模拟嗅觉神经产生生物电流,继而传输至嗅球及大脑,判断大脑是否可产生相应的嗅觉诱发电位。
检测模块采用多个脑波电极,计算模块具体为计算机处理设备。脑波电极贴附受检者头部不同的位置,从而可监测并获取大脑活动的脑电信号。而计算机处理设备与脑波电极通信连接,计算机处理设备在获取脑波电极后,比对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前与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从而判断大脑脑电信号是否属于嗅觉诱发电位。
存储模块用于记录获取的脑电信号以及脑电信号的比对结果并形成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内容包括嗅觉感知评估,所述嗅觉感知评估包括通过电刺激诱发出相应的脑部活动波形,若能诱发出正常波形,则通过各个波形的潜伏期、波幅反映嗅觉通路发生异常的部位;若不能诱发正常波形,则确定嗅觉异常。嗅觉感知评估以脑电信号的曲线体现嗅区黏膜在电刺激后发生了何种变化,嗅觉灵敏度评估以测试电流最小值的数据体现受检者的嗅觉灵敏度。
交互模块采用电脑或手机等终端设备,其与存储模块连接,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或键盘录入受检者信息,从而调出检测报告并且可在终端的显示屏上进行展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基于上述嗅觉诱发电位检测装置使用。
在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检测前,需要做获取大脑活动的脑电信号的准备,获取大脑活动的脑电信号步骤包括:
采用酒精棉球对需要贴附脑波电极的位置进行脱脂清洁;
将导电膏涂抹每一所述脑波电极的一侧,将脑波电极的接地电极贴附受刺激侧耳垂;将记录电极贴附受刺激侧眉弓;将参考电极贴附前额中线;具体位置如图3所示。
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刺激电极贴附于受检者鼻腔内不同位置的嗅区黏膜表面;
S2:通过所述刺激电极对嗅区黏膜施加电刺激;
S3:监测并获取大脑活动的脑电信号,比对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前与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
S4:记录获取的脑电信号以及脑电信号的比对结果并形成检测报告,通过交互模块显示所述检测报告。
具体而言,先通过鼻内窥镜确定嗅区黏膜的位置,随后将刺激电极贴附于目标位置的嗅区黏膜表面上。在对嗅区黏膜施加电刺激后,此时检测模块获取大脑活动的脑电信号不一定属于嗅觉诱发信号,嗅觉感知功能失效的受检者是无法产生嗅觉诱发信号,因此需要通过步骤S3的比对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前与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来进一步判断嗅觉感知。在步骤S4中,脑电信号的电位图以及比对结果形成数据化的、客观的检测报告,以供受检者或施检者自行判断或者设备自动判断受检者的嗅觉感知功能。
由于麻醉状态下的受检者无法鼻呼吸,因此无法主动感知气味,无法判断受检者嗅觉感知功能。本技术方案通过刺激电极对嗅区黏膜施加电刺激,检测模块监测并获取大脑活动的脑电信号,比对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前与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通过存储模块记录获取的脑电信号以及脑电信号的比对结果,无需受检者正常鼻呼吸即可形成检测报告,以客观数据的形式评估受检者的嗅觉感知。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2中,对嗅区黏膜不同的部位进行一组或多组连续刺激,每一组连续刺激需要叠加100-150次电刺激,且每组连续刺激时长不超过10秒,每两组连续刺激至少间歇30秒。如此设置,可避免嗅区黏膜适应电流刺激,避免产生测试误差。
图5为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实施后获得的脑电信号示意图。受检者全麻后充分收缩鼻腔,将刺激电极放置于嗅区黏膜,采用刺激电流强度1-4mA、刺激频率7Hz、刺激持续时间400μs的电流进行刺激,平均叠加100-150次。诱发电位使用记录电位软件记录,记录到“N1-P1-N2”典型的3相复合波,N1潜伏期平均值约为15.6ms;P1潜伏期平均值约为34.6ms;N2潜伏期平均值约为56.4ms,通过各个波形的潜伏期、波幅反映嗅觉通路发生异常的部位。
可以理解的是,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可以反映事件处理的速度,即大脑处理的响应速度。一般情况下,嗅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延长,这是因为大脑处理嗅觉信息的能力下降、认知速度下降、嗅中枢结构亦会发生退行性改变,最终导致嗅觉功能发生明显的减退。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刺激电极贴附于受检者鼻腔内不同位置的嗅区黏膜表面;
S2:通过所述刺激电极对嗅区黏膜施加电刺激;
S3:监测并获取大脑活动的脑电信号,比对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前与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
S4:记录获取的脑电信号以及脑电信号的比对结果并形成检测报告,通过交互模块显示所述检测报告。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之前,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受检者在检测前的呼吸过程中的吸气频率、吸气时长、吸气流量的数据;
将刺激电极的施电频率与受检者呼吸过程中的所述吸气频率同步设置;将刺激电极的电流时长与受检者呼吸过程中的所述吸气时长同步设置;将刺激电极的电流大小与受检者呼吸过程中的所述吸气流量同步设置。
具体而言,采集模块采用呼吸机检测仪,呼吸机检测仪可以高精度地分析呼吸过程中的吸气频率、吸气时长、吸气流量等数据。利用该呼吸数据作为参考基础,可将刺激电极的施电频率、电流时长、电流大小同步设置,从而更好地模拟受检者呼吸状态,避免发生例如施加电流过大导致嗅觉感知功能失效的受检者也可产生诱发电位的情况,排除该不利于判断的影响因素。
进一步地,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的步骤S3还包括:
比对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前与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若判断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属于诱发电信号,降低5%的电流大小施加电刺激;
若判断仍可产生诱发电信号,再次降低5%的电流大小重复电刺激,直至无法产生所述诱发电信号;
增加1%的电流大小继续施加电刺激,判断是否产生诱发电信号,直至确定产生所述诱发电信号的电流阈值。
具体而言,上述步骤旨在通过确定电流阈值来判断受检者的嗅觉功能灵敏度。可以理解的是,判断受检者的嗅觉功能灵敏度前,需要收集普通用户群体平均水平的电流阈值作为判断基准。因此,在嗅觉诱发电位检测之前,可提前通过该步骤收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平均水平的电流阈值。获得平均水平的电流阈值后,该在检测报告上可体现与受检者相同性别,相近的年龄层次平均水平的电流阈值与受检者诱发电信号的电流阈值,便于受检者清楚自身嗅觉感知功能的灵敏度。
进一步地,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的步骤S3还包括:
获取大脑在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前与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若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的波幅超出受到电刺激前的脑电信号波幅的预设范围,则确定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属于诱发电信号。
具体而言,脑电信号的电位图以及比对结果形成数据化的、客观的检测报告,可以供受检者或施检者自行判断,同时也可以通过设备自动判断受检者的嗅觉感知功能。当采用设备自动判断是否属于诱发电信号时,例如监测获取的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的波幅为3.5uv,电刺激前的脑电信号波幅为1.3uv,预设范围是1.0uv,设备判断当前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的波幅已经超出受到电刺激前的脑电信号波幅的预设范围,则可确定脑电信号属于诱发电信号的结果,并且将结果输出至检测报告上进行体现。
本技术方案的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适用于临床应用,能够对全麻手术中的受检者实现检测,无需受检者正常鼻呼吸即可形成检测报告。此外,在检测的过程中,检测电流相对于溴素气体更容易控制及调整,并且电刺激的形式相对于溴素气体刺激,其检测方式不会使受检者产生嗅觉疲惫,受检者长时间检测或多次检测仍可正常测试,从而利于嗅觉功能的准确判断;此外,当受检者嗅觉功能较弱,嗅神经数量较低的情况下,采用现有的溴素气体刺激检测可能无法让受检者大脑产生诱发电位,但本方案施加电刺激的电流检测方式,无论受检者的嗅神经多与少均可实现检测,本方案适用性更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刺激电极贴附于受检者鼻腔内不同位置的嗅区黏膜表面;
S2:通过所述刺激电极对嗅区黏膜施加电刺激;
S3:监测并获取大脑活动的脑电信号,比对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前与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
S4:记录获取的脑电信号以及脑电信号的比对结果并形成检测报告,通过交互模块显示所述检测报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对嗅区黏膜不同的部位进行一组或多组连续刺激,每一组连续刺激需要叠加100-150次电刺激,且每组连续刺激时长不超过10秒,每两组连续刺激至少间歇30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
获取受检者在检测前呼吸过程中的吸气频率、吸气时长、吸气流量的数据;
将刺激电极的施电频率与受检者呼吸过程中的所述吸气频率同步设置;将刺激电极的电流时长与受检者呼吸过程中的所述吸气时长同步设置;将刺激电极的电流大小与受检者呼吸过程中的所述吸气流量同步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
比对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前与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若判断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属于诱发电信号,降低5%的电流大小施加电刺激;
若判断仍可产生诱发电信号,再次降低5%的电流大小重复电刺激,直至无法产生所述诱发电信号;
增加1%的电流大小继续施加电刺激,判断是否产生诱发电信号,直至确定产生所述诱发电信号的电流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
获取大脑在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前与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若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的波幅超出受到电刺激前的脑电信号波幅的预设范围,则确定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属于诱发电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报告的内容包括嗅觉感知评估,所述嗅觉感知评估包括通过电刺激诱发出相应的脑部活动波形,若能诱发出正常波形,则通过各个波形的潜伏期、波幅反映嗅觉通路发生异常的部位;若不能诱发正常波形,则确定嗅觉异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
采用酒精棉球对需要贴附脑波电极的位置进行脱脂清洁;
将导电膏涂抹每一所述脑波电极的一侧,将脑波电极的接地电极贴附受刺激侧耳垂;将记录电极贴附受刺激侧眉弓;将参考电极贴附前额中线。
8.一种嗅觉诱发电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刺激电极;
刺激模块,其用于通过所述刺激电极对嗅区黏膜施加电刺激;
检测模块,其用于监测并获取大脑活动的脑电信号,通过计算模块比对嗅区黏膜受到电刺激前与受到电刺激后的脑电信号;
存储模块,其用于记录获取的脑电信号以及脑电信号的比对结果并形成检测报告,通过交互模块显示所述检测报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嗅觉诱发电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集模块,其用于获取受检者在检测前的呼吸过程中的吸气频率、吸气时长、吸气流量的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嗅觉诱发电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模块接收市电电流,通过电感组件将交流市电转换为直流电流,通过降压组件将直流电流降至人体皮肤可安全接触的测试电流;所述刺激模块采用视觉刺激设备、听觉刺激设备、体感刺激设备中任意一种。
CN202310921475.3A 2023-07-25 2023-07-25 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Pending CN1168074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1475.3A CN116807412A (zh) 2023-07-25 2023-07-25 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1475.3A CN116807412A (zh) 2023-07-25 2023-07-25 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07412A true CN116807412A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22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21475.3A Pending CN116807412A (zh) 2023-07-25 2023-07-25 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0741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51815A1 (en) * 2013-04-10 2016-02-25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Olfactory implant system
CN110191674A (zh) * 2016-11-11 2019-08-30 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 用于专门化,监测,和/或评估治疗性鼻神经调节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RU2768172C1 (ru) * 2021-02-26 2022-03-23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Вайбрейнт Рус"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реабилитации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обоняния и вкуса, а также коррекции эмоциональных и когнитивных расстройств с применением интерфейса мозг-компьютер
CN114391809A (zh) * 2021-12-23 2022-04-26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一种非报告式嗅觉功能检查设备及其检查方法
CN114630632A (zh) * 2019-06-28 2022-06-14 纽伦特医疗有限公司 用于靶向治疗性鼻神经调节的系统和方法
CN116369853A (zh) * 2023-04-06 2023-07-04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脑机交互技术的嗅觉功能标准化评估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51815A1 (en) * 2013-04-10 2016-02-25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Olfactory implant system
CN110191674A (zh) * 2016-11-11 2019-08-30 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 用于专门化,监测,和/或评估治疗性鼻神经调节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14630632A (zh) * 2019-06-28 2022-06-14 纽伦特医疗有限公司 用于靶向治疗性鼻神经调节的系统和方法
RU2768172C1 (ru) * 2021-02-26 2022-03-23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Вайбрейнт Рус"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реабилитации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обоняния и вкуса, а также коррекции эмоциональных и когнитивных расстройств с применением интерфейса мозг-компьютер
CN114391809A (zh) * 2021-12-23 2022-04-26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一种非报告式嗅觉功能检查设备及其检查方法
CN116369853A (zh) * 2023-04-06 2023-07-04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脑机交互技术的嗅觉功能标准化评估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婧: "正常人嗅觉诱发电位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医药卫生科技辑》, vol. 2019, no. 7, 15 July 2019 (2019-07-15), pages 17 - 42 *
孙婧: "正常人嗅觉诱发电位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医药卫生科技辑》, vol. 2019, no. 7, pages 33 - 43 *
董震: "《鼻科学基础与临床》", vol. 1, 31 January 2006, 人民军医出版社, pages: 104 - 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4562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electromyography signals related to respiratory activity
RU272066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и/или мониторинга дыхательного усилия субъекта
EP271776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differential input leads
EP2409641B1 (en) System for performing neurophysiologic assessments during spine surgery
US6363270B1 (en) Monitoring the occurrence of apneic and hypopneic arousals
Zhou et al. Characterizing the complexity of spontaneous motor unit patterns of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using approximate entropy
FI64281B (fi) Maetnings- och oevervakningssystem
CN211381368U (zh) 一种基于心冲击信号的智能监控监测系统
US1000444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timulator on-skin short detection
US7549959B2 (en) Stimulation arrangement for measurement of physiological signal reactivity
WO2011129474A1 (ko) 양손 임피던스를 이용한 폐기능 모니터링장치 및 방법
KR102162054B1 (ko) 통증 분석 장치
US6975901B2 (en) Anesthetic-state determing
Daubenspeck et al. Diaphragmatic electromyography using a multiple electrode array
CN116807412A (zh) 嗅觉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16369853A (zh) 一种基于脑机交互技术的嗅觉功能标准化评估装置及方法
CN204193306U (zh) 一种新型的周围神经病变检测仪
Dow et al. Correlation of respiratory activity of contralateral diaphragm muscles for evaluation of recovery following hemiparesis
Dovancescu et al. Detection of electrocardiographic and respiratory signals from transthoracic bioimpedance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s with a wearable monitor for improved home-based disease management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N112006657A (zh) 一种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及装置
JPS63109840A (ja) 多電極型生体電気インピーダンス計測装置
Arjunan et al. Changes in decibel scale wavelength properties of EEG with alertness levels while performing sustained attention tasks
Uddin et al. ECG Arryhthmia Classifier
KR102306613B1 (ko) 표면근전도 신호를 이용한 근육병증 감별장치
KR20180099030A (ko) 성범죄 분류를 위한 자극 제시에 따른 신체 변화 측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