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01086A -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01086A
CN116801086A CN202310947992.8A CN202310947992A CN116801086A CN 116801086 A CN116801086 A CN 116801086A CN 202310947992 A CN202310947992 A CN 202310947992A CN 116801086 A CN116801086 A CN 1168010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ensor
assembly
side wall
sensor assembly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479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学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4799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010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01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010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摄像头模组包括光学组件、图像传感器组件和致动组件;光学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的三棱镜和透镜组;图像传感器组件设置于透镜组远离三棱镜的一侧;致动组件设置于光学组件靠近图像传感器组件的一侧,致动组件与图像传感器组件连接,以驱动图像传感器组件相对于光学组件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这样,光学组件、图像传感器组件和致动组件可以沿光轴的方向依次排列,致动组件通过驱动图像传感器组件移动来实现对焦功能和防抖功能,如此可以避免致动组件占据三棱镜和透镜组周围的空间,以使光学组件有足够的空间来布置更大的三棱镜和透镜组,从而提升摄像头模组的性能参数。

Description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长焦摄像头通常具有更长的焦距,并且很大程度上用于以相对高的缩放倍率来拍摄远距离的对象。目前长焦摄像头可通过调节透镜组和三棱镜的位置来实现对焦功能和防抖功能,然而随着长焦摄像头的小型化发展趋势,用于推动透镜组和三棱镜以调节其位置的致动组件会进一步压缩透镜组和三棱镜的布置空间,从而影响长焦摄像头的性能参数。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解决摄像头模组的性能参数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摄像头模组,包括:
光学组件,光学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的三棱镜和透镜组;
图像传感器组件,设置于透镜组远离三棱镜的一侧;
致动组件,设置于光学组件靠近图像传感器组件的一侧,致动组件与图像传感器组件连接,以驱动图像传感器组件相对于光学组件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
其中,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摄像头模组。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包括光学组件、图像传感器组件和致动组件;光学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的三棱镜和透镜组;图像传感器组件设置于透镜组远离三棱镜的一侧;致动组件设置于光学组件靠近图像传感器组件的一侧,致动组件与图像传感器组件连接,以驱动图像传感器组件相对于光学组件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这样,光学组件、图像传感器组件和致动组件沿第一方向,即光轴的方向依次排列,致动组件通过驱动图像传感器组件移动,以使三棱镜和透镜组相对于图像传感器组件发生位置变化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和光学防抖功能,如此可以避免致动组件占据三棱镜和透镜组周围的空间,以使光学组件有足够的空间来布置更大的三棱镜和透镜组,从而提升摄像头模组的性能参数。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致动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致动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致动组件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外壳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外壳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安装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外壳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光学组件;11、三棱镜;12、透镜组;13、第三基座;
2、图像传感器组件;21、第一导轨;22、第二柔性电路板;221、第一部分;222、第二部分;223、第三部分;224、第四部分;
3、致动组件;31、框架载体;311、第一底壁;3111、第二线圈;312、第一侧壁;3121、第一线圈;313、第二侧壁;314、第三侧壁;3141、第三线圈;3142、第三导轨;315、顶壁;316、第一柔性电路板;32、第一磁石;33、第一基座;331、第一滚珠组;332、第一固定槽;333、第二导轨;34、第二磁石;35、第二基座;351、第二滚珠组;352、第二固定槽;353、第二底壁;354、第四侧壁;355、第五侧壁;356、第六侧壁;3561、第三滚珠组;36、第三磁石;37、第一固定件;
4、第一外壳,41、第一透光口;
5、第二外壳;
6、第二固定件;
7、第三外壳;71、第二透光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11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请参阅图1和图2,摄像头模组可以包括:
光学组件1,光学组件1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的三棱镜11和透镜组12;
图像传感器组件2,设置于透镜组12远离三棱镜11的一侧;
致动组件3,设置于光学组件1靠近图像传感器组件2的一侧,致动组件3与图像传感器组件2连接,以驱动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光学组件1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
其中,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如图1和图2所示,摄像头模组可以包括光学组件1、图像传感器组件2和致动组件3。其中光学组件1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设置的三棱镜11和透镜组12,换而言之,第一方向(X)即为摄像头模组的光轴方向。
图像传感器组件2可以沿第一方向(X)设置在透镜组12远离三棱镜11的一侧。其中图像传感器组件2可以携带光学防抖功能和自动对焦功能,即可以通过调节光学组件1与图像传感器组件2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实现光学防抖功能和自动对焦功能。
致动组件3可以设置于光学组件1靠近图像传感器组件2的一侧,换而言之,致动组件3可以位于光学组件1沿第一方向(X)的一侧,不会占据光学组件1在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上的空间,其中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可以为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平面上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致动组件3可以与图像传感器组件2连接,用于驱动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光学组件1沿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方向(X)为摄像头模组的光轴方向,因此在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光学组件1沿第一方向(X)移动时,即可实现摄像头模组的自动对焦功能。而由于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为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平面上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因此在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光学组件1沿第二方向(Y)或第三方向(Z)移动时,即可实现摄像头模组的光学防抖功能。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包括光学组件1、图像传感器组件2和致动组件3;光学组件1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的三棱镜11和透镜组12;图像传感器组件2设置于透镜组12远离三棱镜11的一侧;致动组件3设置于光学组件1靠近图像传感器组件2的一侧,致动组件3与图像传感器组件2连接,以驱动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光学组件1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这样,光学组件1、图像传感器组件2和致动组件3沿第一方向,即光轴的方向依次排列,致动组件3通过驱动图像传感器组件2移动,以使三棱镜11和透镜组12相对于图像传感器组件2发生位置变化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和光学防抖功能,如此可以避免致动组件3占据三棱镜11和透镜组12周围的空间,以使光学组件1有足够的空间来布置更大的三棱镜11和透镜组12,从而提升摄像头模组的性能参数。
另外,在相关技术中,通常是在透镜组12和三棱镜11周围布置音圈马达和磁石,在音圈马达和磁石的相互作用力下推动透镜组12实现自动对焦功能,推动三棱镜11实现光学防抖功能。然而磁石分布在透镜组12和三棱镜11周围的各位置,不仅会占据了光学组件1在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上的尺寸,还在应用中易受到磁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本申请实施例取消了光学组件1周围分布的音圈马达和磁石结构,进而有效提升了摄像头模组的抗磁干扰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组件3可以包括:
框架载体31,框架载体31包括第一底壁311、第一侧壁312、第二侧壁313、第三侧壁314以及顶壁315,第一侧壁312与第三侧壁314相对,第一侧壁312、第三侧壁314与第二侧壁313相邻,且顶壁315上具有缺口,第一侧壁312上设置有第一线圈3121,第一底壁311、第一侧壁312、第三侧壁314以及顶壁315的外侧环设有第一柔性电路板316,第一柔性电路板316与第一线圈3121连接,其中,框架载体31设置于透镜组12远离三棱镜11的一侧,且图像传感器组件2可活动地设置于框架载体31内;
第一磁石32,设置于图像传感器组件2靠近第一侧壁312的一侧,且第一磁石32与第一线圈3121相对设置;
第一基座33,设置于框架载体31内,且位于图像传感器组件2远离透镜组12的一侧,第一基座33靠近图像传感器组件2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滚珠组331,其中,第一滚珠组331在第一线圈3121和第一磁石32的作用下可驱动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光学组件1沿第二方向移动。
如图3所示,致动组件3可以包括框架载体31、第一磁石32和第一基座33。其中框架载体31可以设置于透镜组12远离三棱镜11的一侧,框架载体31可以包括第一底壁311,沿第一底壁311的周向依次围合连接的第一侧壁312、第二侧壁313和第三侧壁314,以及与第一底壁311相对设置的顶壁315,且第一侧壁312与第三侧壁314相对。第一底壁311、第一侧壁312、第二侧壁313、第三侧壁314和顶壁315可以围合形成一个敞开的容纳空间,以便图像传感器组件2可以设置于框架载体31内,且可以在框架载体31内活动,以便可以相对于光学组件1沿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移动。
顶壁315上可以开设一个缺口,以便其他结构可以通过该缺口进行布置延伸,例如图像传感器组件2可以包括第二柔性电路板22,该第二柔性电路板22的至少部分可以设置于该缺口处。第一底壁311、第一侧壁312、第三侧壁314以及顶壁315的外侧可以环设第一柔性电路板316,且第一侧壁312上还可以设置第一线圈3121,第一柔性电路板316可以与第一线圈3121连接。示例地,第一侧壁312上可以开设镂空区,第一线圈3121可以设置于第一侧壁312的镂空区位置,以便可以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16贴附实现连接。
第一磁石32可以设置于图像传感器组件2靠近第一侧壁312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磁石32可以位于框架载体31内,且可以与第一线圈3121相对设置。
第一基座33可以设置于框架载体31内,且位于图像传感器组件2远离透镜组12的一侧。第一基座33靠近图像传感器组件2的一面可以设置有第一滚珠组33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滚珠组33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滚珠,第一基座33和图像传感器组件2可以通过第一滚珠组331实现可活动连接。
其中,第一柔性电路板316可以控制第一线圈3121的通电状态,以使第一线圈3121与第一磁石32之间产生磁场,并在磁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一滚珠组331带动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第一基座33沿第二方向(Y)移动,从而实现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光学组件1沿第二方向(Y)移动的目的,进而实现摄像头模组的光学防抖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座33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槽332,第一固定槽332的数量与第一滚珠组331中的滚珠数量相等,且第一滚珠组331中的每个滚珠均设置于对应的第一固定槽332内。
如图3所示,第一基座33上可以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滚珠组331的第一固定槽332。如上文所言,第一滚珠组33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滚珠,则第一固定槽33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与第一滚珠组331中的滚珠数量相等,以便每个滚珠可以对应一个第一固定槽332,并设置于该对应的第一固定槽332内。例如,若第一滚珠组331中的滚珠数量为两个,则第一基座33上可以设置两个第一固定槽332。
这样,在第一线圈3121和第一磁石32的作用下通过第一滚珠组331带动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第一基座33移动时,第一固定槽332可以起到固定第一滚珠组331,避免第一滚珠组331发生移位的作用,从而保证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光学组件1沿第二方向(Y)移动的位置精度,提高摄像头模组的光学防抖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组件2靠近第一基座33的一面沿第二方向设置有第一导轨21,第一导轨21的数量与第一滚珠组331中的滚珠数量相等,且第一滚珠组331中的每个滚珠均设置于对应的第一导轨21内;
其中,第一滚珠组331中的每个滚珠在第一线圈3121和第一磁石32的作用下可在对应的第一导轨21内移动,以驱动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光学组件1沿第二方向移动。
如图3所示,图像传感器组件2靠近第一基座33的一面还可以沿第二方向(Y)设置有第一导轨21,第一滚珠组331可以在第一导轨21内滚动。
如上文所言,第一滚珠组33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滚珠,则第一导轨21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与第一滚珠组331中的滚珠数量相等,以便每个滚珠可以对应一个第一导轨21,并可以在该对应的第一导轨21内滚动。例如,若第一滚珠组331中的滚珠数量为两个,则图像传感器组件2上可以设置两个第一导轨21。
这样,在第一线圈3121和第一磁石32的作用下通过第一滚珠组331带动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第一基座33移动时,第一导轨21可以进一步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第一滚珠组331发生移位,以保证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光学组件1沿第二方向(Y)移动的位置精度,进一步提高摄像头模组的光学防抖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底壁311上设置有第二线圈3111,且第二线圈3111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16连接;
致动组件3还可以包括:
第二磁石34,设置于图像传感器组件2靠近第一底壁311的一侧,且第二磁石34与第二线圈3111相对设置;
第二基座35,设置于框架载体31内,且位于第一基座33远离图像传感器组件2的一侧,第二基座35靠近第一基座33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滚珠组351,其中,第二滚珠组351在第二线圈3111和第二磁石34的作用下可驱动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光学组件1沿第三方向移动。
如图4所示,框架载体31的第一底壁311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二线圈3111,且第二线圈3111可以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16连接。示例地,第一底壁311上可以开设镂空区,第二线圈3111可以设置于第一底壁311的镂空区位置,以便可以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16贴附实现连接。
致动组件3还可以包括第二磁石34和第二基座35。其中第二磁石34可以设置于图像传感器组件2靠近第一底壁311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磁石34可以位于框架载体31内,且可以与第二线圈3111相对设置。
第二基座35可以设置于框架载体31内,且位于第一基座33远离图像传感器组件2的一侧。第二基座35靠近第一基座33的一面可以设置有第二滚珠组351,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滚珠组35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滚珠,第二基座35和第一基座33可以通过第二滚珠组351实现可活动连接。
其中,第一柔性电路板316可以控制第二线圈3111的通电状态,以使第二线圈3111与第二磁石34之间产生磁场,并在磁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滚珠组351带动第一基座33相对于第二基座35沿第三方向(Z)移动,而第一基座33又可以带动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第二基座35沿第三方向(Z)移动,以实现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光学组件1沿第三方向(Z)移动的目的,进而实现摄像头模组的光学防抖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基座35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槽352,第二固定槽352的数量与第二滚珠组351中的滚珠数量相等,且第二滚珠组351中的每个滚珠均设置于对应的第二固定槽352内。
如图4所示,第二基座35上可以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滚珠组351的第二固定槽352。如上文所言,第二滚珠组35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滚珠,则第二固定槽35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与第二滚珠组351中的滚珠数量相等,以便每个滚珠可以对应一个第二固定槽352,并设置于该对应的第二固定槽352内。例如,若第二滚珠组351中的滚珠数量为两个,则第二基座35上可以设置两个第二固定槽352。
这样,在第二线圈3111和第二磁石34的作用下通过第二滚珠组351带动第一基座33相对于第二基座35移动时,第二固定槽352可以起到固定第二滚珠组351,避免第二滚珠组351发生移位的作用,从而保证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光学组件1沿第三方向(Z)移动的位置精度,提高摄像头模组的光学防抖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座33靠近第二基座35的一面沿第三方向设置有第二导轨333,第二导轨333的数量与第二滚珠组351中的滚珠数量相等,且第二滚珠组351中的每个滚珠均设置于对应的第二导轨333内;
其中,第二滚珠组351中的每个滚珠在第二线圈3111和第二磁石34的作用下可在对应的第二导轨333内移动,以驱动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光学组件1沿第三方向移动。
如图4所示,第一基座33靠近第二基座35的一面还可以沿第三方向(Z)设置有第二导轨333,第二滚珠组351可以在第二导轨333内滚动。
如上文所言,第二滚珠组35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滚珠,则第二导轨333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与第二滚珠组351中的滚珠数量相等,以便每个滚珠可以对应一个第二导轨333,并可以在该对应的第二导轨333内滚动。例如,若第二滚珠组351中的滚珠数量为两个,则第一基座33上可以设置两个第二导轨333。
这样,在第二线圈3111和第二磁石34的作用下通过第二滚珠组351带动第一基座33相对于第二基座35移动时,第二导轨333可以进一步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第二滚珠组351发生移位,进而保证了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光学组件1沿第三方向(Z)移动的位置精度,进一步提高摄像头模组的光学防抖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基座35包括第二底壁353、第四侧壁354、第五侧壁355和第六侧壁356,第四侧壁354与第六侧壁356相对,且第四侧壁354、第六侧壁356与第五侧壁355相邻;
其中,图像传感器组件2和第一基座33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二基座35内,第一磁石32设置于第四侧壁354,第二磁石34设置于第二底壁353,且第二滚珠组351设置于第五侧壁355。
如图4所示,第二基座35可以包括第二底壁353,以及沿第二底壁353的周向依次围合连接的第四侧壁354、第五侧壁355和第六侧壁356。其中,第四侧壁354可以与第六侧壁356相对,且第四侧壁354、第六侧壁356可以与第五侧壁355相邻。第二底壁353、第四侧壁354、第五侧壁355和第六侧壁356可以围合形成一个敞开的容纳空间,以便图像传感器组件2和第一基座33可以设置于第二基座35内,且可以在第二基座35内活动。
框架载体31可以套设在第二基座35外,换而言之,第二基座35的至少部分被框体载体环绕,且第二基座35可以在框架载体31内活动。第一磁石32可以设置于第四侧壁354,第二磁石34可以设置于第二底壁353,第二滚珠组351可以设置于第五侧壁355。
这样,第二基座35可以为第一磁石32和第二磁石34提供支撑,以使第一磁石32可以更稳固的设置于图像传感器组件2靠近第一侧壁312的一侧,第二磁石34可以更稳固的设置于图像传感器组件2靠近第一底壁311的一侧,进而提高了致动组件3在驱动图像传感器组件2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侧壁314上设置有第三线圈3141,且第三线圈3141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16连接;图像传感器组件2还设置有第二柔性电路板22,第二柔性电路板22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16耦接;第六侧壁356上设置有第三滚珠组3561;
致动组件3还可以包括:
第三磁石36,设置于第六侧壁356,且第三磁石36与第三线圈3141相对设置;
其中,第三滚珠组3561在第三线圈3141和第三磁石36的作用下可驱动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光学组件1沿第一方向移动。
如图5所示,框架载体31的第三侧壁314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三线圈3141,且第三线圈3141可以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16连接。示例地,第三侧壁314上可以开设镂空区,第三线圈3141可以设置于第三侧壁314的镂空区位置,以便可以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16贴附实现连接。
图像传感器组件2还可以设置有第二柔性电路板22,第二柔性电路板22可以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16耦接,可以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316和第二柔性电路控制摄像头模组的自动对焦功能。
第二基座35的第六侧壁356上可以设置有第三滚珠组3561。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滚珠组3561的数量可以为一组,也可以为多组,且每组第三滚珠组3561均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滚珠组成。第二基座35和框架载体31可以通过第三滚珠组3561实现可活动连接。
致动组件3还可以包括第三磁石36,第三磁石36可以设置于第二基座35的第六侧壁356,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磁石36可以位于框架载体31内,且可以与第三线圈3141相对设置。
其中,第二柔性电路板22可以控制摄像头模组的自动对焦功能,此时与第二柔性电路板22耦接的第一柔性电路板316可以控制第三线圈3141的通电状态,以使第三线圈3141与第三磁石36之间产生磁场,并在磁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三滚珠组3561带动第二基座35相对于框架载体31沿第一方向(X)移动,而第二基座35又可以带动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框架载体31沿第一方向(X)移动,以实现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光学组件1沿第一方向(X)移动的目的,进而实现摄像头模组的自动对焦功能。
另外,致动组件3采用层叠的方式设计,在实现驱动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光学组件1沿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移动目的的同时,可以缩减其在光轴方向上的长度,进一步减少了摄像头模组的整体尺寸,有利于摄像头模组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侧壁314沿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三导轨3142;
其中,第三滚珠组3561在第三线圈3141和第三磁石36的作用下可在第三导轨3142内移动,以驱动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光学组件1沿第一方向移动。
如图5所示,框架载体31的第三侧壁314可以沿第一方向(X)设置有第三导轨3142,第三滚珠组3561可以在第三导轨3142内滚动。
如上文所言,第三滚珠组3561的数量可以为一组,也可以为多组,则第三导轨314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与第三滚珠组3561的数量相等,以便每个第三滚珠组3561可以对应一个第三导轨3142,并可以在该对应的第三导轨3142内滚动。例如,若第二滚珠组351的数量为两组,则第三侧壁314上可以设置两个第三导轨3142。
这样,在第三线圈3141和第三磁石36的作用下通过第三滚珠组3561带动第二基座35相对于框架载体31移动时,第三导轨3142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第三滚珠组3561发生移位,进而保证了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光学组件1沿第一方向(X)移动的位置精度,进一步提高摄像头模组的自动对焦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柔性电路板2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221、第二部分222、第三部分223和第四部分224;
其中,第一部分221与图像传感器组件2连接,第二部分222和第三部分223在第五侧壁355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第五侧壁355内,第二部分222和第三部分223悬空于第五侧壁355,且第二部分222与第三部分223之间存在夹角,第四部分224与顶壁315共面,且第四部分224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16耦接,并固定于框架载体31上。
如图5所示,第二柔性电路板22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221、第二部分222、第三部分223和第四部分224。其中第一部分221可以与图像传感器组件2连接,并沿第一方向(X)延伸,覆盖第一基座33和第二基座35。第二部分222和第三部分223在第五侧壁355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第五侧壁355内,第二部分222和第三部分223悬空于第五侧壁355,且第二部分222与第三部分223之间存在夹角,以形成一个V型的折弯部。在第二基座35相对于框架载体31沿第一方向(X)移动时,第二部分222和第三部分223可以随之发生位移,以减少因第二柔性电路板22拉扯产生的运动阻力。一方面可以避免拉扯第二柔性电路板22导致其发生断裂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光学组件1沿第一方向(X)移动的位置精度,进一步提高摄像头模组的自动对焦效果。
第四部分224可以与顶壁315共面,且第四部分224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16耦接,并固定于框架载体31上。如图6所示,可以将第三部分223与第四部分224的连接处作为固定区域225,与框架载体31的第二侧壁313连接,以使第四部分224与第一柔性电路板316耦接后可以固定于框架载体31上,起到支撑、复位第二部分222和第三部分223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组件3还可以包括:
第一固定件37,设置于图像传感器组件2远离第一基座33的一侧,且与框架载体31连接,以使图像传感器组件2和第一基座33固定于框架载体31内。
如图4和图5所示,致动组件3还可以包括第一固定件37。第一固定件37可以设置于图像传感器组件2远离第一基座33的一侧,且与框架载体31连接,起到限位作用,可以将图像传感器组件2和第一基座33固定于框架载体31内,防止在图像传感器组件2或第一基座33运动的过程中从框架载体31内脱落出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致动组件3在驱动图像传感器组件2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组件1还可以包括:
第三基座13,三棱镜11和透镜组12均设置于第三基座13上。
如图7所示,光学组件1可以包括三棱镜11、透镜组12和第三基座13,第三基座13上可以开设用于容纳三棱镜11和透镜组12的凹槽,三棱镜11和透镜组12可以通过卡接、胶接等方式固定于各自对应的凹槽内,以保证三棱镜11和透视镜的位置精度,从而提升摄像头模组的性能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还可以包括:
第一外壳,套设于光学组件1外,且第一外壳对应三棱镜11的位置开设第一透光口;
第二外壳5,套设于图像传感器组件2和致动组件3外,且第二外壳5与第一外壳连接;
第二固定件6,设置于致动组件3远离图像传感器组件2的一侧,且第二固定件6与第二外壳5远离第一外壳的一端连接,以使图像传感器组件2和致动组件3固定于第二外壳5内。
如图8所示,摄像头模组还可以包括第一外壳,第一外壳可以套设于光学组件1外,起到保护光学组件1的作用。第一外壳在对应三棱镜11的位置可以开设第一透光口,以确保光线可以进入三棱镜11。
如图9所示,摄像头模组还可以包括第二外壳5和第二固定件6,其中第二外壳5可以套设于图像传感器组件2和致动组件3外,第二固定件6可以设置于致动组件3远离图像传感器组件2的一侧,并与第二外壳5连接,以便将图像传感器组件2和致动组件3固定于第二外壳5内,起到保护图像传感器组件2和致动组件3的作用。
如图10所示,第二外壳5可以与第一外壳连接,以组成完整的摄像头模组。这样可以通过采用分体式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5分别保护光学组件1以及图像传感器组件2、致动组件3。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还可以包括:
第三外壳7,套设于光学组件1、图像传感器组件2和致动组件3外,且第三外壳7对应三棱镜11的位置开设第二透光口71。
如图11所示,摄像头模组还可以包括第三外壳7,第三外壳7可以套设于光学组件1、图像传感器组件2和致动组件3外,起到保护光学组件1、图像传感器组件2和致动组件3的作用。第三外壳7在对应三棱镜11的位置可以开设第二透光口71,以确保光线可以进入三棱镜11。这样,可以通过一体式共用第三外壳7保护光学组件1、图像传感器组件2和致动组件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如上述所言的摄像头模组。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学习机、电子相册、智能手表和其他可穿戴智能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其他构成例如壳体和显示屏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学组件(1),所述光学组件(1)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的三棱镜(11)和透镜组(12);
图像传感器组件(2),设置于所述透镜组(12)远离所述三棱镜(11)的一侧;
致动组件(3),设置于所述光学组件(1)靠近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的一侧,所述致动组件(3)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连接,以驱动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所述光学组件(1)沿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组件(3)包括:
框架载体(31),所述框架载体(31)包括第一底壁(311)、第一侧壁(312)、第二侧壁(313)、第三侧壁(314)以及顶壁(315),所述第一侧壁(312)与所述第三侧壁(314)相对,所述第一侧壁(312)、所述第三侧壁(314)与所述第二侧壁(313)相邻,且所述顶壁(315)上具有缺口,所述第一侧壁(312)上设置有第一线圈(3121),所述第一底壁(311)、所述第一侧壁(312)、所述第三侧壁(314)以及所述顶壁(315)的外侧环设有第一柔性电路板(316),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316)与所述第一线圈(3121)连接,其中,所述框架载体(31)设置于所述透镜组(12)远离所述三棱镜(11)的一侧,且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框架载体(31)内;
第一磁石(32),设置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靠近所述第一侧壁(312)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磁石(32)与所述第一线圈(3121)相对设置;
第一基座(33),设置于所述框架载体(31)内,且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远离所述透镜组(12)的一侧,所述第一基座(33)靠近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滚珠组(331),其中,所述第一滚珠组(331)在所述第一线圈(3121)和所述第一磁石(32)的作用下可驱动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所述光学组件(1)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33)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槽(332),所述第一固定槽(332)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滚珠组(331)中的滚珠数量相等,且所述第一滚珠组(331)中的每个滚珠均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固定槽(332)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靠近所述第一基座(33)的一面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有第一导轨(21),所述第一导轨(21)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滚珠组(331)中的滚珠数量相等,且所述第一滚珠组(331)中的每个滚珠均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导轨(21)内;
其中,所述第一滚珠组(331)中的每个滚珠在所述第一线圈(3121)和所述第一磁石(32)的作用下可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导轨(21)内移动,以驱动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所述光学组件(1)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壁(311)上设置有第二线圈(3111),且所述第二线圈(3111)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316)连接;
所述致动组件(3)还包括:
第二磁石(34),设置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靠近所述第一底壁(311)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磁石(34)与所述第二线圈(3111)相对设置;
第二基座(35),设置于所述框架载体(31)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基座(33)远离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的一侧,所述第二基座(35)靠近所述第一基座(33)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滚珠组(351),其中,所述第二滚珠组(351)在所述第二线圈(3111)和所述第二磁石(34)的作用下可驱动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所述光学组件(1)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35)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槽(352),所述第二固定槽(352)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滚珠组(351)中的滚珠数量相等,且所述第二滚珠组(351)中的每个滚珠均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固定槽(352)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33)靠近所述第二基座(35)的一面沿所述第三方向设置有第二导轨(333),所述第二导轨(333)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滚珠组(351)中的滚珠数量相等,且所述第二滚珠组(351)中的每个滚珠均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导轨(333)内;
其中,所述第二滚珠组(351)中的每个滚珠在所述第二线圈(3111)和所述第二磁石(34)的作用下可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导轨(333)内移动,以驱动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所述光学组件(1)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35)包括第二底壁(353)、第四侧壁(354)、第五侧壁(355)和第六侧壁(356),所述第四侧壁(354)与所述第六侧壁(356)相对,且所述第四侧壁(354)、所述第六侧壁(356)与所述第五侧壁(355)相邻;
其中,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和所述第一基座(33)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35)内,所述第一磁石(32)设置于所述第四侧壁(354),所述第二磁石(34)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壁(353),且所述第二滚珠组(351)设置于所述第五侧壁(35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314)上设置有第三线圈(3141),且所述第三线圈(3141)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316)连接;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还设置有第二柔性电路板(22),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22)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316)耦接;所述第六侧壁(356)上设置有第三滚珠组(3561);
所述致动组件(3)还包括:
第三磁石(36),设置于所述第六侧壁(356),且所述第三磁石(36)与所述第三线圈(3141)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三滚珠组(3561)在所述第三线圈(3141)和所述第三磁石(36)的作用下可驱动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所述光学组件(1)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314)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三导轨(3142);
其中,所述第三滚珠组(3561)在所述第三线圈(3141)和所述第三磁石(36)的作用下可在所述第三导轨(3142)内移动,以驱动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相对于所述光学组件(1)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2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221)、第二部分(222)、第三部分(223)和第四部分(224);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221)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连接,所述第二部分(222)和所述第三部分(223)在所述第五侧壁(355)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五侧壁(355)内,所述第二部分(222)和所述第三部分(223)悬空于所述第五侧壁(355),且所述第二部分(222)与所述第三部分(223)之间存在夹角,所述第四部分(224)与所述顶壁(315)共面,且所述第四部分(224)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316)耦接,并固定于所述框架载体(31)上。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组件(3)还包括:
第一固定件(37),设置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远离所述第一基座(33)的一侧,且与所述框架载体(31)连接,以使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和所述第一基座(33)固定于所述框架载体(31)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1)还包括:
第三基座(13),所述三棱镜(11)和所述透镜组(12)均设置于所述第三基座(13)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外壳,套设于所述光学组件(1)外,且所述第一外壳对应所述三棱镜(11)的位置开设第一透光口;
第二外壳(5),套设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和所述致动组件(3)外,且所述第二外壳(5)与所述第一外壳连接;
第二固定件(6),设置于所述致动组件(3)远离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固定件(6)与所述第二外壳(5)远离所述第一外壳的一端连接,以使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和所述致动组件(3)固定于所述第二外壳(5)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外壳(7),套设于所述光学组件(1)、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2)和所述致动组件(3)外,且所述第三外壳(7)对应所述三棱镜(11)的位置开设第二透光口(71)。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
CN202310947992.8A 2023-07-28 2023-07-28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8010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47992.8A CN116801086A (zh) 2023-07-28 2023-07-28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47992.8A CN116801086A (zh) 2023-07-28 2023-07-28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01086A true CN116801086A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43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47992.8A Pending CN116801086A (zh) 2023-07-28 2023-07-28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0108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9905B2 (en) Optical member driving mechanism
US11719997B2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CN111580239B (zh) 镜头驱动模块
US11982866B2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having movable portion for holding lens
WO2014042440A1 (ko) 카메라 렌즈 모듈
US11693213B2 (en) Optical system
CN217606158U (zh) 驱动机构
CN212623287U (zh) 光学系统
US20240111125A1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CN115989679A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US20220373865A1 (en) Camera device with image compensation and autofocus function
CN114721116A (zh) 光学系统
US11448895B2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CN114706186B (zh) 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7689714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8099743U (zh) 驱动机构
CN116801086A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4125403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载体
US20200333553A1 (en) Lens driving module
CN112612102A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KR102541015B1 (ko) 렌즈구동장치 및 카메라장치
CN113194244A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上盖
KR20190031804A (ko) 카메라 모듈
CN220208013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4375501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