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94120A - 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94120A
CN116794120A CN202310108223.9A CN202310108223A CN116794120A CN 116794120 A CN116794120 A CN 116794120A CN 202310108223 A CN202310108223 A CN 202310108223A CN 116794120 A CN116794120 A CN 116794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detection
main body
cavity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082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加俊
黄隆重
程德志
杨善宏
张宇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0822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941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94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941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检测装置,其包括气体检测探头和第一壳体,气体检测探头位于第一壳体之内,气体检测探头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第一主体部具有第一腔和开口;第二主体部具有第二腔,第二腔与检测装置的外界不连通;第一壳体包括通孔部,通孔部具有通孔,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均与通孔部紧密配合;通孔与检测装置的外界连通,通孔与开口连通,第二主体部的至少部分与通孔对位,检测装置外界的气体能够通过通孔与第二主体部的至少部分接触。本申请的检测装置的外界不仅能够通过通孔与第一主体部进行热交换,还能够通过通孔与第二主体部进行热交换,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受检测装置的外界环境的热影响趋于相同,有利于提高气体检测精度。

Description

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检测装置包括气体检测探头和第一壳体,第一壳体通过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的方式成型于气体检测探头的外围,第一壳体与气体检测探头紧密配合,以减小检测装置的体积,缩短气体检测的响应时间。相关技术中,气体检测探头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第一主体部具有开放内腔,第二主体部具有封闭内腔,开放内腔和封闭内腔均设置有检测部。外界环境对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热影响不同,设置于封闭内腔的检测部不能对设置于开放内腔的检测部进行准确的修正。
为进一步提高气体检测精度,需要使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受外界环境的热影响趋于相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气体检测准确性高的检测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气体检测探头和第一壳体,所述气体检测探头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之内,
所述气体检测探头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第一腔和开口,所述第一腔与所述检测装置的外界气体性连通,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第二腔,所述第二腔与所述检测装置的外界不连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均设置有检测部;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通孔部,所述通孔部具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所述通孔部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外围,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通孔部紧密配合,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通孔部紧密配合;
所述通孔与所述检测装置的外界连通,所述通孔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第二主体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通孔对位,所述检测装置外界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至少部分接触。
在本申请中,气体检测探头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第一主体部具有与第一腔连通的开口;第一壳体包括通孔部,第一主体部与通孔部紧密配合,第二主体部与通孔部紧密配合气体检测探头;通孔部具有通孔,通孔与检测装置的外界连通,通孔与开口连通,第二主体部的至少部分与通孔对位,检测装置外界的气体能够通过通孔与第二主体部的至少部分接触。如此,检测装置的外界不仅能够通过通孔与第一主体部进行热交换,还能够通过通孔与第二主体部进行热交换,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受检测装置的外界环境的热影响趋于相同,有利于提高气体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气体检测探头和电路板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检测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气体检测探头、安装架和电路板的爆炸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爆炸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气体检测探头、第二壳体和电路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气体检测探头、第二壳体、电路板和防水透气膜的剖视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气体检测探头、第二壳体、第一壳体、防水透气膜和电路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14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15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壳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检测装置1000包括检测模块100和第一壳体3,检测模块100位于第一壳体的腔体内,从而第一壳体3能够保护检测模块100。检测模块100包括气体检测探头1,气体检测探头1包括主体部12,主体部12具有开放内腔,主体部12之内设置有检测部11,检测部11位于开放内腔。气体能够从检测装置的外界流入开放内腔,与检测部11接触,实现气体相关参数的检测。检测部11包括热敏电阻,检测装置利用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检测装置例如可以用于检测冷媒泄漏。当冷媒发生泄漏时,从检测装置的外界流入开放内腔的气体的热导率发生变化,使得外界通过该气体传导至热敏电阻的热量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热敏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阻值变化的电信号经过处理可以转换成冷媒泄漏的警报信号。
相关技术中,除了第一壳体3之外,气体检测探头1与其外界之间未设置其他的隔离结构。气体检测探头1的外界容易影响气体检测探头1的检测,降低气体检测的准确性。例如,检测装置的外部环境中的对流和风带来的热影响,或者,检测装置内部除气体检测探头1外的其他电子元件工作产生热量,导致气体检测探头1与其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异。即使没有冷媒泄漏,热敏电阻的阻值也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导致气体检测的准确性降低,甚至引起检测装置的错误警报。
本申请提供一种检测装置1000,例如图1和图8所示,包括气体检测探头1、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2。气体检测探头包括检测部11和主体部12,检测部11包括热敏电阻,主体部12具有内腔13,检测部11位于内腔13,检测部11与主体部12之间有间距。主体部1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壳体21之内。第一壳体3位于气体检测探头1和第二壳体2的外围,气体检测探头1和第二壳体2均位于第一壳体3之内,例如图2和图4,或者,图9、图11和图12所示。
在本申请中,气体检测探头1包括检测部11和主体部12,检测部11包括热敏电阻,检测部11位于主体部12的内腔13;主体部1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壳体2之内,气体检测探头1和第二壳体2均位于第一壳体3之内。本申请在气体检测探头之外设置包括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2的双壳体结构,能够更好地将气体检测探头1与其外界环境进行隔离,减少外界环境对气体检测探头1的影响,提高气体检测准确性。
可以理解,检测装置的外部环境属于气体检测探头1的外界环境;检测装置的内部环境中的一部分,例如检测装置所包括的、除了气体检测探头之外的其他电子元件及其产生的热量,也属于气体检测探头1的外界环境。气体检测探头的外界环境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两个来源。第一是检测装置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例如,该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是由对流、风、自然气温升降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温度变化。第二是检测装置的内部环境的变化,主要是由检测装置所包括的、除气体检测探头1之外的其他电子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而导致的温度变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模块100以及除检测模块100之外的其他模块,检测模块100包括气体检测探头1,检测模块100和其他模块均位于第一壳体3之内,其他模块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壳体2之外。如此,第二壳体2不仅能够辅助第一壳体3增强气体检测探头1与检测装置的外部环境的隔离作用,减少气体检测探头1与检测装置的外部环境之间的热量传递,还能够将气体检测探头1与检测装置所包括的其他模块隔离,减少气体检测探头1与检测装置所包括的其他模块之间的热量传递。此处的其他模块,例如是用于对检测模块的检测信号进行处理的处理模块20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气体检测探头1包括检测组件10,检测组件10包括检测部11和导电部14,导电部14包括引出部141和导电端子142,引出部141与检测部11连接,并且引出部141与导电端子142连接。引出部141位于主体部12的内腔13,导电端子142的一部分位于主体部的内腔13,导电端子132的另一部分位于主体部12之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2包括管帽1201和底座1202,管帽1201与底座1202固定连接,导电端子142贯穿底座1202设置,并且导电端子142与底座1202固定连接,管帽1201和底座1202均位于内腔13的外围,例如图3、图4和图11所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气体检测探头1包括第一检测探头15和第二检测探头16。例如图2~5所示或者图9~12所示,第一检测探头15包括第一检测部111和第一主体部121,第一主体部121具有第一腔131,第一腔131与检测装置的外界气体性连通,第一检测部111包括热敏电阻,第一检测部111位于第一腔131,第一检测部111与第一主体部121之间有间距。第二检测探头16包括第二检测部112和第二主体部122,第二主体部122具有第二腔132,第二腔132与检测装置的外界不连通,第二检测部112包括热敏电阻,第二检测部112位于第二腔132,第二检测部112与第二主体部122之间有间距。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检测探头15和第二检测探头16之间有间距,第一主体部121与第二主体部122之间有间距。检测时,第一检测部111输出检测信号,第二检测部112输出参比信号,处理模块200利用参比信号对检测信号进行修正,提高检测精度。第一主体部12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壳体2之内,第二主体部12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壳体2之内。如此,第二壳体2不仅能够将第一检测探头15与其外界环境隔离,还能够将第二检测探头16与其外界环境隔离。也就是说,设置于第二壳体2的第二壳体2由第一主体部121和第二主体部122共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2包括穿孔部21,穿孔部21具有穿孔22,穿孔22贯穿第二壳体2,例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壳体2具有容腔23,穿孔部21位于所述容腔23的外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部121的至少部分位于容腔23,并且第二主体部122的至少部分位于容腔23。例如图4所示,第一主体部121和第二主体部122均位于容腔23。
第一主体部121具有开口部1211,所述开口部1211具有开口1212,开口1212贯穿第一主体部1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开口部1211位于容腔23,开口部1211与穿孔部21之间有间距,开口1212连通第一腔131与容腔23,穿孔22连通容腔23与检测装置的外界,例如图4所示。开口1212与所述第一腔131连通,并且开口1212与容腔23连通。气体先进入容腔23,与第一检测探头15和第二检测探头16进行一定的热量交换,再通过开口1212进入第一腔131,第一检测探头15和第二检测探头16的检测环境更接近,有利于提高气体检测精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气体检测探头的高度方向H,第一主体部121和第二主体部122位于穿孔部21的相同侧,第一主体部121与穿孔部21之间有间距,第二主体部122与穿孔部21之间有间距。如此,气体在进入第一腔131之前,能够更加充分地同时与第一检测探头15和第二检测探头16换热,使第一检测探头15和第二检测探头16的检测环境区域相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开口部1211具有圆形开口12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气体检测探头的高度方向H,开口部1211位于第一主体部121的一端;第二主体部122具有封闭部1221,封闭部1221与开口部1211对应,沿气体检测探头的高度方向,封闭部1221位于第二主体部122的一端。沿气体检测探头的高度方向H,开口部1211相对于第一检测部111靠近穿孔部21;封闭部1221相对于第二检测部112靠近穿孔部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穿孔部21与气体检测探头的高度方向垂直,沿气体检测探头的高度方向,开口部1211与穿孔部21之间的距离等于封闭部1221与穿孔部21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3包括通孔部31,通孔部31具有通孔32,通孔32贯穿第一壳体3的侧壁,通孔32连通穿孔22与检测装置的外界。通孔部31与穿孔部21紧密配合。本申请中,当两个部件紧密配合时,两个部件可以直接接触,或者两个部件之间可以夹持第三部件。通孔部31与穿孔部21紧密配合,可以是通孔部31与穿孔部21直接接触,通孔部31紧密包裹或者说包覆穿孔部21;或者,通孔部31与穿孔部21之间夹持有其他部件,例如防水透气膜。沿气体检测探头的高度方向H,开口部1211相对于第一检测部111靠近通孔部31;封闭部1221相对于第二检测部112靠近通孔部3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腔131通过设置于第一主体部121的开口1212与容腔23连接,容腔23通过设置在第二壳体2的穿孔22与通孔32连通,通孔32与检测装置的外界连通。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腔131通过设置于第一主体部121的开口1212直接与通孔32连通,通孔32与检测装置的外界连通。从而实现第一腔131与检测装置的外界的连通。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通孔部31位于第一主体部121和第二主体部的122外围,第一主体部121与通孔部31紧密配合,第二主体部122与通孔部32紧密配合,例如图12所示。通孔32与开口1212连通,第二主体部122的至少部分与通孔32对位,第二主体部122的至少部分与检测装置的外界气体性接触,例如图10~图12所示,检测装置外界的气体能够通过通孔32与第二主体部122的至少部分接触。如此,气体从检测装置的外界流入通孔32后直接流入开口1212,然后从开口1212流入第一腔131与第一检测部111接触,气体的流通路径缩短,能够缩短气体检测探头的响应时间,提高气体检测探头的检测灵敏度。虽然第二腔132不与检测装置的外界连通,第二主体部122的至少部分与通孔32对位,检测装置外界的气体能够通过通孔32与第二主体部122的至少部分接触,使得检测装置的外界与第一主体部121之间的热量传递与检测装置的外界与第二主体部122之间的热量传递趋于相等。也即,使检测装置的外界对第一检测探头15和第二检测探头16具有相同的热影响,使第一检测探头15和第二检测探头16的检测环境趋于相同,使气体检测探头1的检测更加准确。
为了减少外界液体进入第一腔131,影响第一检测部111的检测,第一腔131与检测装置的外界之间的连通为气体性连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腔131与开口1212的连通为第一连通,开口1212与容腔23的连通为第二连通,容腔23与穿孔22的连通为第三连通,穿孔22与通孔32的连通为第四连通,通孔32与检测装置外界的连通为第五连通,第一连通、第二连通、第三连通、第四连通和第五连通中的至少一者为气体性连通。
第一腔131与检测装置的外界之间的气体性连通可以通过防水透气膜4实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装置还包括防水透气膜4,开口部1211、穿孔部21和通孔部31的至少一者与防水透气膜4连接,防水透气膜4覆盖开口1212、穿孔22和通孔32中的至少一者,例如图2和图4,或者图9、图11和图12所示。可以理解,当防水透气膜4对开口1212、穿孔22和通孔32中的至少一者全面覆盖时,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外界液体进入第一腔131。以防水透气膜4覆盖开口1212为例,开口部1211具有开口内壁1213,开口内壁1213位于开口1212的外围。当防水透气膜4全面覆盖开口1212时,沿气体检测探头1的高度方向H,开口内壁1213在防水透气膜4上的投影位于防水透气膜4的外轮廓之内。同样地,穿孔部21具有穿孔内壁220,穿孔内壁220位于穿孔22的外围,当防水透气膜4全面覆盖穿孔22时,沿气体检测探头1的高度方向H,穿孔内壁220在防水透气膜4上的投影位于防水透气膜4的外轮廓之内。同样地,通孔部31具有通孔内壁320,通孔内壁320位于通孔32的外围,当防水透气膜4全面覆盖通孔32时,沿气体检测探头1的高度方向H,通孔内壁320在防水透气膜4上的投影位于防水透气膜4的外轮廓之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防水透气膜4夹持于穿孔部21与通孔部31之间,例如图4所示。如此,检测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减小检测装置的体积,而且能够缩短气体从通孔32至穿孔22的流通路径,减少气体检测的响应时间,提高气体检测的灵敏度,再者可以减少外界杂质进入容腔23。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防水透气膜4的至少部分夹持于开口部1211和通孔部31之间,防水透气膜4的至少部分夹持于第二主体部122与通孔部31之间,例如图12所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2包括第一壁24和第二壁25。第一壁24与第二壁25连接,第二壁25周向围绕所述容腔23。沿气体检测探头的高度方向,第一壁24位于第二壁25的一端,第二壁25和气体检测探头1位于第一壁24的相同侧。第一壁24和第二壁25均设置有穿孔部21,例如图4所示。如此,能够使气体在容腔23中的流通,提高气体检测探头的响应速度。例如图4所示,穿孔部21包括第一穿孔部211和第二穿孔部212,第一穿孔部211具有第一穿孔221,第一穿孔221贯穿第二壳体2,第二穿孔部212具有第二穿孔222,第二穿孔222贯穿第二壳体2;第一穿孔部211设置于第一壁24,第二穿孔部212设置于第二壁25。通孔部31包括第一通孔部311和第二通孔部312,第一通孔部311具有第一通孔321,第一通孔321贯穿第一壳体3,第二通孔部312具有第二通孔322,第二通孔322贯穿第一壳体3。第一通孔321连通第一穿孔221和检测装置的外界,第一穿孔221与检测装置的外界气体性连通;第二通孔322连通第二穿孔222与检测装置的外界,第二穿孔222与检测装置的外界气体性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321包括第一子通孔323和第二子通孔324,第一子通孔323与开口1212连通,第二主体部122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子通孔324对位。第一子通孔323的孔径等于第二子通孔324的孔径。如此,检测装置的外界与第一主体部121的传热面积,与检测装置的外界与第二主体部122的传热面积相等,检测装置的外界对第一检测探头15和第二检测探头16具有相同的热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气体检测探头1的高度方向H,第一腔131和第一子通孔323分别位于防水透气膜4的两侧,第二腔132和第二子通孔324分别位于防水透气膜4的两侧,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子通孔323和第二子通孔324均为圆形孔,例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部311具有与第一子通孔323对应的第一子通孔内壁3231,第一子通孔内壁3231位于第一子通孔323的外围,沿气体检测探头的高度方向H,第一子通孔内壁3231具有在开口部1211和穿孔部21中的至少一者上的投影,该第一子通孔内壁3231的投影位于开口1212的外围。第一子通孔323的孔径大于开口1212的孔径,便于进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部121的至少部分位于穿孔22,第二主体部122的至少部分位于穿孔22。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开口部1211位于穿孔22,例如结合图12和图13所示;或者,第一主体部121贯穿穿孔22,开口部1211位于第二壳体2之外;开口1212与第一腔131连通,开口1212与通孔32连通,通孔32与检测装置的外界连通。封闭部1221位于穿孔22,第二主体部122贯穿穿孔22,封闭部1221位于第二壳体2之外。例如结合图10和图13所示,开口部1211位于第一子穿孔223,封闭部1221位于第二子穿孔22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穿孔部21具有穿孔内壁220,穿孔内壁220位于穿孔22的外围,主体部与穿孔内壁220间隙配合。例如图12所示,第一主体部121与第一子穿孔223对应的内壁间隙配合,第二主体部122与第二子穿孔224对应的内壁间隙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气体检测探头的高度方向H,开口部1211与穿孔部21齐平,封闭部1221与穿孔部21齐平。第一壁24包括第一面241,穿孔22贯穿第一面241,沿第二壳体2的高度方向H,第一面241相对于穿孔部21的其他部分靠近第一壳体3,例如图13和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防水透气膜4夹持在第一面241和第一壳体3之间。开口部1211与第一面241齐平,封闭部1221与第一面241齐平,例如图10所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部121包括与开口1212对应的开口内壁1213,开口内壁1213位于开口1212的外围。沿气体检测探头的高度方向,第一子通孔内壁3231在防水透气膜4上的投影位于开口内壁1213在防水透气膜4的投影的外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壁24为平板状,第一壁24与气体检测探头的高度方向垂直;第二壁25为环状,第二壁25与气体检测探头的高度方向平行,例如图6和图7,或者图13~图15所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防水透气膜4包括第一防水透气膜41和第二防水透气膜42,例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防水透气膜41夹持于第一壁24和第一壳体3之间。第一壁24包括与第一穿孔221对应的第一穿孔内壁2211,第一穿孔内壁2211位于第一穿孔221外围,沿第二壳体2的高度方向H,第一穿孔内壁2211在第一防水透气膜41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防水透气膜41的外轮廓之内。第一壳体3包括与第一通孔321对应的第一通孔内壁3211,第一通孔内壁3211位于第一通孔321的外围,沿第二壳体2的高度方向,第一通孔内壁3211在第一防水透气膜41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防水透气膜41的外围。如此,第一穿孔221能够通过第一通孔321与检测装置的外界气体性连通。第二防水透气膜42夹持于第二壁25和第一壳体3之间。第二壁25包括与第二穿孔222对应的第二穿孔内壁2221,沿第二壳体2的长度方向L,第二穿孔内壁2221在第二防水透气膜42上的投影位于第二防水透气膜42的外轮廓之内。第一壳体3包括与第二通孔322对应的第二通孔3221,沿第二壳体2的长度方向,第二通孔3221在第二防水透气膜42上的投影位于第二防水透气膜42的外轮廓之内。如此,第二穿孔222能够通过第二通孔322与检测装置的外界气体性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穿孔部21具有多个穿孔22,沿第二壳体2的宽度方向W或长度方向L,多个穿孔22排列成至少一排,例如图6所示。通孔部31具有多个通孔32,沿第二壳体2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多个通孔32排列成至少一排。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穿孔22与通孔32一一对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穿孔22和对应的通孔32同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穿孔22包括腰形孔,腰形孔沿第二壳体2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H延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穿孔部211具有多个第一穿孔221,多个第一穿孔221包括第一腰形孔2212和第一圆孔2213;第一通孔部311具有多个第一通孔321,多个第一通孔321包括第二腰形孔3213和第二圆孔3114;第一腰形孔2212的至少部分与第二腰形孔3213对位,第一圆孔2213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圆孔3114对位。本申请中穿孔22和通孔32的设置便于进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穿孔22相对于第一穿孔部211的轴线对称设置。例如图6所示,第一穿孔22相对于第一穿孔部211的轴线a中心对称设置。如此,有利于提高容腔23的进气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2包括限位部5,限位部5自第二壳体2向容腔23凸伸,例如图6所示;限位部5与气体检测探头限位连接,例如图4所示。如此,便于气体检测探头的限位和安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部5自第二壳体2的第二壁25向容腔23内凸伸,限位部5呈长条状,限位部5沿气体检测探头的高度方向延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壁25具有至少两个限位部5,限位部5沿第二壳体2的高度方向延伸,并且至少两个限位部5沿第二壳体2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排列。在本申请中,第二壳体2的高度方向H与气体检测探头的高度方向H同向,第二壳体2的宽度方向W与气体检测探头的宽度方向W同向,第二壳体2的长度方向L与气体检测探头1的长度方向L同向。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2与气体检测探头1也可以固定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部5自第二壳体2的第一壁24向容腔23凸伸,限位部5具有限位孔50,限位孔50与穿孔22连通,限位孔50与容腔23连通;主体部12的至少部分位于限位孔50,限位部5位于主体部12的外围,限位部5与主体部12间隙配合,例如图11~图15所示。安装时,限位部5套设在主体部12之外,能够对主体部12起到定位的作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部5位于第一主体部121和第二主体部122中至少一者的外围,第一主体部121和第二主体部122中至少一者的至少部分位于限位孔50,限位部5与第一主体部121和第二主体部122中的至少一者间隙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部5具有环状结构,例如图14所示。因此,限位部5能够在第一检测探头15和第二检测探头16之间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减少第一检测探头15与第二检测探头16之间热量传递导致的相互影响,进而提高检测精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穿孔22与限位孔50同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穿孔22与限位孔50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穿孔22的孔径等于限位孔50的孔径,且穿孔22的孔径大于主体11的外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部5与第二壁25固定连接。如此,能够增加限位部5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穿孔221包括第一子穿孔223和第二子穿孔224,第一主体部12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子穿孔223,第二主体部122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子穿孔224。第一穿孔部211包括与第一子穿孔223对应的第一子穿孔内壁2231,第一穿孔部211包括与第二子穿孔224对应的第二子穿孔内壁2241,第一主体部121与第一子穿孔内壁2231间隙配合,第二主体部122与第二子穿孔内壁2241间隙配合,例如图13所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部5包括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第一限位部51具有第一限位孔501,第一限位孔501与第一子穿孔223连通,第一限位孔501与容腔23连通,例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限位部51位于第一主体部121的外围,第一主体部12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限位孔501,第一主体部121与第一限位部51间隙配合。第二限位部52具有第二限位孔502,第二限位孔502与第二子穿孔224连通,第二限位孔502与容腔23连通,第二限位部52位于第二主体部122的外围,第二主体部12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限位孔502,第二主体部122与第二限位部52间隙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气体检测探头包括安装架7,例如图2和图9所示。安装架7包括本体部71和延伸部72,本体部71与延伸部72连接,本体部71与主体部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连接部72用于与电路板8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例如图5所示。安装架7的至少部分位于容腔23,例如图4和图11所示。安装架7能够增强气体检测探头与电路板8的连接牢固性。当安装架7包括导电材料时,安装架7还能够用于气体检测探头的接地,从而减少气体检测探头表面的静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体部71具有开孔711,穿孔贯穿本体部71设置,主体部12的至少部分位于开孔711,主体部12与开孔711对应的孔壁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例如主体部12与开孔711对应的孔壁712过盈配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结合图4和图5所示,本体部71具有第一开孔721和第二开孔722,第一主体部121与第一开孔721对应的第一孔壁7211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第二主体部122与第二开孔722对应的第二孔壁7221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装置包括电路板8,气体检测探头1与电路板8固定连接,第二壳体2与电路板8之间有间距。如此,第二壳体2与电路板8之间不接触,减少第二壳体2对电路板8(比如电路板散热)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路板8设置有第一贯穿孔81和第二贯穿孔82,例如图5所示。连接部72贯穿电路板8,连接部72与电路板8固定连接,连接部7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贯穿孔71。导电部142贯穿电路板8,导电部142与电路板8固定连接,导电部142至少部分位于第二贯穿孔8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2具有定位部6,定位部6与限位部5避开设置,或者,定位部6与限位部5连接;定位部6自第二壳体2向容腔23凸伸,例如图7所示。沿第二壳体的高度方向H,穿孔部21和安装架7分别位于定位部6的两侧,从而定位部6能够用于限制气体检测探头1与穿孔部21之间的距离。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部5具有自由端53,自由端53位于容腔23,自由端53与安装架7抵接,例如与安装架7的本体部71抵接,例如图11所示。定位部6和限位部5的自由端53有利于限制第二壳体2与电路板8之间的距离。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气体检测探头不包括安装架7,定位部6或者限位部5的自由端53也可以直接与主体部抵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2具有容纳槽27,安装架7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纳槽27。如此,减少安装架7与第二壳体2之间的干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模块包括温度检测模块101、湿度检测模块102和气体压力检测模块103中的至少一者,例如图2所示。温度检测模块101、湿度检测模块102和气体压力检测模块103中的至少一者与电路板8固定连接,温度检测模块101、湿度检测模块102和气体压力检测模块103中的至少一者与电路板8电性连接。温度检测模块101能够对检测装置的外界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湿度检测模块102能够对检测装置的外界的环境湿度进行检测,气体压力检测模块103能够对气体压力进行检测。如此,检测装置还能够检测温度、湿度和气体压力中的至少一者。温度检测模块101、湿度检测模块102和气体压力检测模块103中的至少一者位于第二壳体2之内,温度检测模块101、湿度检测模块102和气体压力检测模块103中的至少一者位于容腔23,温度检测模块101、湿度检测模块102和气体压力检测模块103中的至少一者位于第一壳体3之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模块101、湿度检测模块102和气体压力检测模块103中的至少一者与气体检测探头位于同一容腔23,例如图4所示。与气体检测探头具有相近的检测环境,能够利用温度检测模块101、湿度检测模块102和气体压力检测模块103的检测结果对气体检测探头的检测结果进行更加准确的补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2的容腔23包括第一容腔231和第二容腔232,第二容腔232与检测装置的外界气体性连通。气体检测探头的主体部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容腔231,温度检测模块101、湿度检测模块102和气体压力检测模块103的至少一者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容腔232,例如图11所示。沿第二壳体2的宽度方向W或长度方向L,第一主体部121相对于第二主体部122靠近第二容腔23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2还包括隔板部26,沿第二壳体2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第一容腔231和第二容腔232分别位于隔板部26的两侧,例如图11所示。例如图14所示,第一限位孔501和第二限位孔502均与第一容腔231连通,沿气体检测探头的高度方向,第一容腔231相对于第一限位孔501远离穿孔部21,第一容腔231相对于第二限位孔502远离穿孔部21。第一主体部121的一部分位于第一穿孔231,一部分位于第一限位孔501,剩余部分位于第一容腔231;第二主体部122的一部分位于第第二穿孔241,一部分位于第二限位孔502,剩余部分位于第一容腔231。隔板部26将容腔23分隔为第一容腔231和第二容腔23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穿孔221包括第三子穿孔225,第三子穿孔225连通第二容腔232,第一通孔321包括第三子通孔325,第三子通孔325连通第三子穿孔225和检测装置的外界,例如图12~图14所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模块100和处理模块200均与电路板8电性连接,并且检测模块100和处理模块200均与电路板8固定连接。气体检测探头1与电路板8电性连接并且固定连接。电路板8位于容腔23外围,电路板8位于第一壳体3之内。第一壳体3为一体件,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2和气体检测探头中的至少一者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并且第一壳体3与电路板8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如此,第一壳体3能够限制第二壳体2与电路板8之间的相对位移。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气体检测探头或第二壳体2的高度方向,第二壳体2在电路板8上的投影位于电路板8的外轮廓之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3包括第一壳体部33,通孔部31设置于第一壳体部33,第一壳体部33位于第二壳体2的外围,第一壳体部33与第二壳体2的至少部分接触。如此,有利于减小检测装置的体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部33紧密包裹或者说包覆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部33与第二壳体2紧密配合。如图4所示,第二壳体2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与防水透气膜4接触,第二壳体2的外表面的剩余部分与第一壳体部33贴合,也即被第一壳体部33紧密包裹,例如图4所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3包括第二壳体部34,第二壳体部34与第一壳体部33连接,第二壳体部34与电路板8的至少部分接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部34紧密包裹电路板8,并且第二壳体部34紧密包裹设置于电路板8的处理模块,第二壳体部34与电路板8和设置于电路板8的处理模块紧密配合或间隙配合,例如图4所示。
第一壳体3紧密包裹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3注塑成型于第二壳体2的外围。第一壳体3安装于所述电路板8,第二壳体2以电路板8和第一壳体3为嵌件通过嵌件注塑成型(overmolding)形成。可选地,第二壳体2也是通过注塑形成的一体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3为一体件。第一壳体3将第二壳体2、电路板8以及与电路板8固定连接的检测模块和处理模块包裹在内,形成一个整体件。例如,第一壳体3为低压注塑成型。相关技术中,第一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组装时,首先将电路板8和检测模块放入下壳体内,并将电路板8与下壳体固定连接,接着将上壳体与下壳体进行卡接,将电路板8和检测模块容纳在上、下壳体之内。由于第一壳体并不与电路板8和检测模块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因此检测装置的体积较大,对其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限制,比如在检测装置的安装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为了满足传感装置的小型化需求,可以采用低压注塑的技术进行封装。本申请通过低压注塑形成第一壳体3,第一壳体3能够与电路板8、设置于电路板8并且位于第二壳体2之外的电子元件以及第二壳体2紧密贴合,从而能够减小检测装置的体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检测装置的制造包括以下步骤:
S1、连接电路板8与气体检测探头1;
S2、提供第二壳体2,将气体检测探头1容纳于第二壳体2之内,将第二壳体2与气体检测探头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
S3、提供第一壳体3,将电路板8和第二壳体2容纳于第一壳体3之内,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2,并且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第一壳体3与电路板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还包括以下步骤:连接电路板8与温度检测模块101、湿度检测模块102和气体压力检测模块103中的至少一者。对应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温度检测模块101、湿度检测模块102和气体压力检测模块103中的至少一者容纳于第二壳体2之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提供第一壳体3,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低压注塑形成第一壳体3。具体地,提供第一壳体3,包括以下步骤:
S31、提供封装模具,封装模具具有成型腔和注料孔;
S32、将电路板8、气体检测探头和第二壳体2均放置于成型腔;
S33、提供封装材料,并且将封装材料液化,将液化的封装材料通过注料孔注入成型腔,固化封装材料。封装材料形成紧密包裹在第二壳体2和电路板8之外的第一壳体3。气体检测探头位于第二壳体2之内,因此气体检测探头也位于第一壳体3之内。
用注塑成型的第一壳体3封装电路板8、检测模块、处理模块和第二壳体2,使检测装置形成为整体件,不仅能够减少第一壳体3的组装步骤,还能够减小检测装置的体积,而且由于第一壳体3与气体检测探头之间的距离减少,因此还能够缩短检测装置外界的气体进入第一腔131的路径,加快检测装置的时间响应,也即提高灵敏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气体检测探头和第一壳体,所述气体检测探头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之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检测探头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第一腔和开口,所述第一腔与所述检测装置的外界气体性连通,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第二腔,所述第二腔与所述检测装置的外界不连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均设置有检测部;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通孔部,所述通孔部具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所述通孔部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外围,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通孔部紧密配合,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通孔部紧密配合;
所述通孔与所述检测装置的外界连通,所述通孔与所述开口气体性连通,所述第二主体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通孔对位,所述检测装置外界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至少部分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第一子通孔和第二子通孔,所述第一子通孔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第二主体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子通孔对位;所述第一子通孔的孔径等于所述第二子通孔的孔径,所述第一子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开口的孔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防水透气膜,所述防水透气膜的至少部分夹持于所述开口部和所述通孔部之间,所述防水透气膜的至少部分夹持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通孔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之内;
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容腔,所述第一主体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腔,所述第二主体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腔;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穿孔部,所述穿孔部具有穿孔,所述穿孔贯穿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主体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穿孔,所述第二主体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穿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包括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检测部位于所述第二腔;
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开口部,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开口部,第二主体部包括封闭部;沿所述气体检测探头的高度方向,所述开口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检测部靠近所述通孔部,所述封闭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检测部靠近所述通孔部;
沿所述气体检测探头的高度方向,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穿孔部齐平,所述封闭部与所述穿孔部齐平。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22包括第一子穿孔和第二子穿孔,所述第一主体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子穿孔,所述第二主体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子穿孔;
所述穿孔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子穿孔对应的第一子穿孔内壁,所述穿孔部包括与所述第二子穿孔对应的第二子穿孔内壁,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一子穿孔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二子穿孔内壁间隙配合。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温度检测模块、湿度检测模块和气体压力检测模块的至少一者;
所述容腔包括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所述第一主体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腔,所述第二主体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腔;所述第二容腔与所述检测装置的外界气体性连通,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湿度检测模块和所述气体压力检测模块的至少一者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腔;
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隔板部,沿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容腔和所述第二容腔分别位于所述隔板部的两侧;
所述第一壳体包覆第二壳体,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湿度检测模块和气体压力检测模块的至少一者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之内。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自所述第二壳体向所述容腔凸伸,所述限位部具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穿孔连通,所述限位孔与所述容腔连通;
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中至少一者的外围,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中至少一者的至少部分位于限位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中的至少一者间隙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具有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容腔,所述自由端与所述气体检测探头抵接。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电路板,所述气体检测探头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容腔的外围;
所述第一壳体为一体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气体检测探头中的至少一者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安装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壳体包覆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电路板的外侧。
CN202310108223.9A 2023-02-02 2023-02-02 检测装置 Pending CN1167941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08223.9A CN116794120A (zh) 2023-02-02 2023-02-02 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08223.9A CN116794120A (zh) 2023-02-02 2023-02-02 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94120A true CN116794120A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33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08223.9A Pending CN116794120A (zh) 2023-02-02 2023-02-02 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9412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7486A1 (zh) * 2022-08-02 2024-02-08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检测组件、传感装置以及传感装置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7486A1 (zh) * 2022-08-02 2024-02-08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检测组件、传感装置以及传感装置的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12361B2 (en) Flow rate measuring apparatus having a resin plate for supporting a flow rate detecting element and a circuit board
RU2279650C2 (ru) Модуль с датчиком давления
US7162927B1 (en) Design of a wet/wet amplified differential pressure sensor based on silicon piezoresistive technology
US7478560B2 (en) Sensor apparatus responsive to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within a vessel
US20070197922A1 (en) Disposable pressure sensor systems and packages therefor
US4176557A (en) Pressure sensor
US11422050B2 (en) Temperature-pressure integrated sensor with improved assembly and processing
CN116794120A (zh) 检测装置
TWI834765B (zh) 感測器組件及物理量測定裝置
US20240044734A1 (en) Sensor assembly and valve device
US20230098849A1 (en) Gas detection prob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16846360U (zh) 温度压力传感器
CN111537568A (zh) 基于烧结封装技术的耐高压双路湿度传感器
CN116794121A (zh) 检测装置
KR20220041175A (ko) 센서
CN112444339B (zh) 差压传感器测试工装和差压传感器测试系统
CN113108829B (zh) 传感器组件
JP2001235383A (ja) 圧力センサ
CN116794113A (zh) 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JP2015111094A (ja) 可燃性ガスセ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7221429A (ja) 樹脂モールド型電子回路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8392948A (zh) 气体传感器
CN115231510B (zh) 一种气体流量计的mems芯片封装结构
CN220542143U (zh) 一种sent输出形式温度压力传感器
CN219347895U (zh) 液位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