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80232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80232A
CN116780232A CN202310120241.9A CN202310120241A CN116780232A CN 116780232 A CN116780232 A CN 116780232A CN 202310120241 A CN202310120241 A CN 202310120241A CN 116780232 A CN116780232 A CN 116780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holding member
contact point
protruding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202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桥口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780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802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5U-shaped sockets having inwardly bent legs, e.g. spade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6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 H01R13/249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multiple contact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嵌入成型体设有端子和保持构件。每个端子的支撑梁部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从支撑梁部的两端部向上延伸。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具有弹性并分别支撑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在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向。突出部在间距方向上从支撑梁部突出。支撑梁部在间距方向上具有最大尺寸,此最大尺寸等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最大尺寸。突出部部分地嵌入保持构件中,以使得端子由保持构件保持。支撑梁部从上方可见。本发明由此可以减小其高度。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具体地,涉及一种设有具有两个接触点的端子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JPA 2010-182609(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设有多个端子,每个端子具有两个接触点。
如图30所示,连接器90设有插座主体部92和多个接触点单元94。每个接触点单元94具有多个接触点构件(端子)941和支撑接触点构件941的接触点支撑件(保持构件)943。接触点单元94是嵌入成型的,并且每个接触点构件941部分地嵌入接触点支撑件943中。插座主体部92和接触点单元94彼此组合并形成连接器90。
如图30所示,每个接触点构件941具有两个接触部945。两个接触部945通过嵌入板部(支撑梁部)彼此连接,以使得它们彼此相向。如其名称所理解地,嵌入板部嵌入在接触点支撑件943中。
从图30可以理解,在每个接触点构件941中,两个接触部945是可弹性变形的。两个接触部945允许插头接触点构件(未示出)的接触部(未示出)插入其间。每个接触部945具有可与插头接触点构件的接触部接触的接触点。两个接触点分别由可弹性变形的各接触部945支撑,因此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90可以实现较高的接触可靠性。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连接器90中,接触点构件941的嵌入板部(支撑梁部)嵌入接触点支撑件(保持构件)943中。换句话说,接触点支撑件943在匹配方向上覆盖嵌入板部的上表面。因此,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90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匹配方向上增加接触部945的长度,以便为用于接收插头接触点构件(未示出)的接触部(未示出)的接收部提供预定尺寸。结果,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90具有难以减小其高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设有端子,此端子具有两个接触点和支撑部,各支撑部用于分别支撑两个接触点,由此可以减小其高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嵌入成型体。嵌入成型体包括多个端子和保持构件。各端子沿间距方向排布。每个端子具有支撑梁部、第一支撑部、第一接触点、第二支撑部、第二接触点和突出部。支撑梁部在垂直于间距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第一支撑部在垂直于间距方向和宽度方向两者的上下方向上从支撑梁部的其中一个端部向上延伸并具有弹性。第一接触点由第一支撑部支撑。第二支撑部在上下方向上从支撑梁部的另外一个端部向上延伸并具有弹性。第二接触点由第二支撑部支撑,以使得第二接触点在宽度方向上朝向第一接触点。突出部在间距方向上从支撑梁部突出。支撑梁部在间距方向上具有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最大尺寸相同的最大尺寸。突出部部分地嵌入保持构件中,以使得端子由保持构件保持。支撑梁部在上下方向上从上方可见。
本发明的优点是:
在本发明该方面的连接器中,每个端子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彼此相向的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分别由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支撑。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从支撑梁部的一端和另一端向上延伸。每个端子在间距方向上具有从支撑梁部突出的突出部。突出部部分地嵌入保持构件中,以使得端子由保持构件保持。支撑梁部从上方可见。换句话说,保持构件不在支撑梁部的上表面上。因此,在上下方向上,可以增大用于接收匹配端子的接收部的尺寸。结果,在上下方向上,可以减小分别支撑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尺寸,从而可以减小连接器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连接器的顶部立体图。
图2是图1示出的连接器的底部立体图。
图3是与图1示出的连接器可匹配的匹配连接器的底部立体图。
图4是图1示出的连接器的平面图。连接器的一部分被放大并示出。
图5是图1示出的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6是图1示出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7是图6示出的连接器的A-A向剖视图。
图8是图6示出的连接器的B-B向剖视图。
图9是属于包括在图1示出的连接器中的其中一端子行的其中一端子的顶部立体图。
图10是图8示出的端子的另一顶部立体图。
图11是图8示出的端子的底部立体图。
图12是图8示出的端子的平面图。
图13是图8示出的端子的仰视图。
图14是图8示出的端子的前视图。
图15是属于包括在图1示出的连接器中的其中一端子行的端子平面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连接器的顶部立体图。
图17是图16示出的连接器的底部立体图。
图18是图16示出的连接器的平面图。连接器的一部分被放大并示出。
图19是图16示出的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20是图16示出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21是图20示出的连接器的C-C向剖视图。
图22是图20示出的连接器的D-D向剖视图。
图23是属于包括在图16示出的连接器中的其中一端子行的其中一端子的顶部立体图。
图24是图23示出的端子的另一顶部立体图。
图25是图23示出的端子的底部立体图。
图26是图23示出的端子的平面图。
图27是图23示出的端子的仰视图。
图28是图23示出的端子的前视图。
图29是属于包括在图16示出的连接器中的其中一端子行的端子平面图。
图30是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0设有多个端子20和保持构件30。在本实施例中,保持构件30与各端子20一起通过使用绝缘树脂而嵌入成型。因此,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设有嵌入成型体12,并且嵌入成型体12设有端子20和保持构件30。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具有高度不高的大致长方体的形状。连接器10是板安装型连接器。连接器10与匹配连接器50可匹配和分离,匹配连接器50例如在上下方向上如图3所示形成。在本实施例中,上下方向是Z方向。正Z方向指向上,而负Z方向指向下。
参照图3,匹配连接器50设有多个匹配端子60和匹配保持构件70。在本实施例中,匹配保持构件70与匹配端子60一起通过使用绝缘树脂而嵌入成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各匹配端子60可以通过任何其他方法由匹配保持构件70保持,例如压装法。
如图3所示,匹配保持构件70具有大致矩形的框架形状。各匹配端子60沿匹配保持构件70的各长边缘72排布成两行,并形成两个匹配端子行。在每个匹配端子行中,各匹配端子60在间距方向上以预定间隔排布。两个匹配端子行在垂直于间距方向的宽度方向上排布。在本实施例中,间距方向是X方向,且宽度方向是Y方向。
从图3来理解,当沿间距方向观察时,每个匹配端子60具有L形状。每个匹配端子60设有匹配安装部62和连接部64。匹配安装部62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从匹配保持构件70突出。连接部64在垂直于间距方向和宽度方向两者的上下方向上向下延伸,或者在负Z方向上延伸。连接部64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向外暴露的一对接触点部641和643。
如图4至图6所示,连接器10的各端子20排布成使得它们分别与各匹配端子60(参见图3)对应。详细地,各端子20排布成两行并形成两个端子行。在每个端子行中,各端子20在间距方向上以预定间隔排布。
参照图9至图14,每个端子20具有支撑梁部201、第一支撑部203、第一接触点205、第二支撑部207、第二接触点209、第一突出部211和第二突出部213。每个端子20还具有从第二突出部213延伸的弯曲部215,以及从弯曲部215延伸的安装部217。每个端子20例如通过冲压和弯曲金属板而形成。
如图9和图14所示,支撑梁部201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从图12和图13来理解,本实施例的支撑梁部201在间距方向上具有恒定的尺寸。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间距方向上,支撑梁部201的尺寸可以不是恒定的。例如,当支撑梁部201的每个端部在间距方向上具有最大尺寸时,支撑梁部201的中间部在宽度方向上可以具有小于在间距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的尺寸。
如图9至图11所示,第一支撑部203从支撑梁部201的其中一端部在上下方向上向上延伸。第二支撑部207在上下方向上从支撑梁部201的另外一端部向上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03和第二支撑部207倾斜相对地向上延伸,以使得它们彼此靠近。
详细地,如图14所示,第一支撑部203从支撑梁部201的其中一端部向上倾斜延伸,在宽度方向上以180度或更大的角度向内弯曲,并向下倾斜延伸。第二支撑部207从支撑梁部201的另外一端部向上倾斜延伸,在宽度方向上以180度或更大的角度向内弯曲,并向下倾斜延伸。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支撑部203和第二支撑部207都可以在宽度方向上向外弯曲。
从图12来理解,在间距方向上,第一支撑部203的尺寸是恒定的并与支撑梁部201的尺寸匹配。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间距方向上,第一支撑部203的尺寸可以朝向其末端减小。这同样适用于第二支撑部207。另外,在任何情况下,在间距方向上,支撑梁部201的最大尺寸等于第一支撑部203或第二支撑部207的最大尺寸。
如图14所示,第一接触点205由第一支撑部203支撑,第二接触点209由第二支撑部207支撑。详细地,第一接触点205是第一支撑部203的表面的一部分,而第二接触点209是第二支撑部207的表面的一部分。第一接触点205和第二接触点209分别由第一支撑部203和第二支撑部207支撑,以使得它们在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向。
如图14所示,第一接触点205和第二接触点209在宽度方向上彼此分开。第一支撑部203和第二支撑部207都具有弹性。当第一支撑部203和第二支撑部207中的至少一个弹性变形时,第一接触点205与第二接触点209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因此,当连接器10与匹配连接器50(参见图3)彼此匹配时,匹配端子60(参见图3)可以进入第一接触点205与第二接触点209之间。换句话说,当连接器10与匹配连接器50彼此匹配时,接收部219可以接收匹配端子60。
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突出部211和第二突出部213在间距方向上均从支撑梁部201突出。第一突出部211和第二突出部213在相反的方向上突出。换句话说,第一突出部211和第二突出部213在间距方向上向外突出。详细地,第一突出部211在前后方向上向前突出,而第二突出部213在前后方向上向后突出。在本实施例中,前后方向与间距方向一致。正X方向指向前方,而负X方向指向后方。
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突出部211和第二突出部213在宽度方向上两者位置彼此不同。详细地,在宽度方向上,当第一突出部211占据第一区域而第二突出部213占据第二区域时,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彼此不重叠。因此,如图15所示,当各端子20在间距方向上排布时,端子20的间隔距离可以减小,以使得在间距方向上每个间隔距离小于端子20的最大尺寸。结果,连接器10可以在间距方向上减小尺寸。
从图10、图11和图14来理解,在上下方向上,第二突出部213和安装部217的位置彼此不同。详细地,在上下方向上,安装部217位于第二突出部213的下方。弯曲部215连接在两者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彼此不同的第二突出部213与安装部217之间。当连接器10安装在诸如基板的对象(未示出)上时,安装部217连接并固定到对象上的诸如衬垫的安装部(未示出)上。
从图4来理解,端子行中的一个与另外一个沿上下方向绕轴旋转对称地排布。
如图1和图4所示,保持构件30在间距方向上具有处于彼此相邻两个端子20之间的一对壁部34。
从图4来理解,当从上方观察时,形成一对壁部34的其中一个部分地覆盖相邻两个端子20中的一个的第一突出部211。形成一对壁部34中的另一个部分地覆盖相邻两个端子20中的另一个的第二突出部213。更详细地,从图4和图8来理解,第一突出部211和第二突出部213都部分地嵌入与其对应的保持构件30的壁部34中。因此,各端子20由保持构件30保持。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端子20的弯曲部215也嵌入与其对应的保持构件30的壁部34中。形成保持构件30的树脂存在于弯曲部215的上侧和下侧,以使得用于保持端子20的保持构件30的保持力可以增加。
在图4和图8所示的结构中,壁部34用作调节各端子20向上移动的调节部。第一突出部211和第二突出部213均用作被调节部,其由调节部调节向上移动。因此,每个端子20具有被调节部,而保持构件30具有位于被调节部上方的调节部。在本实施例中,被调节部是第一突出部211或第二突出部213的一部分。弯曲部215还与第二突出部213的一部分一起形成被调节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壁部34至少部分地位于端子20的被调节部的上方,并用作调节部。
从图5和图7来理解,支撑梁部201的每个端部及其附近被保持构件30从下方覆盖。因此,防止了端子20从保持构件30脱离。
如图1和图4所示,当从上方观察时,每个端子20的第一支撑部203、第二支撑部207和支撑梁部201被空间32包围。换句话说,保持构件30限定围绕每个端子20的第一支撑部203、第二支撑部207和支撑梁部201的空间32。当嵌入成型体12被嵌入成型时,通过排布模具或模型(未示出)来形成空间32。模具防止了形成保持构件30的树脂填充在支撑梁部201的上表面221上。因此,从图4和图7来理解,保持构件30不存在于支撑梁部201的上表面221上。因此,支撑梁部201在上下方向上从上方可见。另外,第一突出部211和第二突出部213均具有当从上方观察时可见的被暴露部223或225。第一突出部211的被暴露部223和第二突出部213的被暴露部225在间距方向上与支撑梁部201相邻近。
从图7来理解,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中,保持构件30不存在于支撑梁部201的上表面221上,以使得保持构件30在上下方向上不会引起接收部219的尺寸减小。因此,在上下方向上,不需要增加第一支撑部203和第二支撑部207的尺寸,以便为接收部219提供预定尺寸。换句话说,即使第一支撑部203和第二支撑部207的尺寸减小,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在上下方向上也可以确保接收部219的预定尺寸。结果,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减小连接器10的高度。
[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16和图17,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10A设有多个端子20A和保持构件30A。通过使用绝缘树脂,保持构件30A与端子20A一起嵌入成型。每个端子20A在形状上与第一实施例的端子20不同。据此,保持构件30A在形状上与第一实施例的保持构件30不同。然而,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A和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0具有与图3所示的匹配连接器50可匹配的共同点。在下文中,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0的部件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将由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且省略对其的描述。下面将主要对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A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0之间的不同点进行描述。
参照图23至图28,每个端子20A具有支撑梁部201、第一支撑部203、第一接触点205、第二支撑部207A、第二接触点209、第一突出部211、第二突出部213和延伸部230。从图26和图27与图12和图13之间的比较可以理解,连接器10A不具有弯曲部215和安装部217。在本实施例中,当连接器10A安装在对象(未示出)上时,支撑梁部201被连接并固定到对象的安装部(未示出)而不是安装部217。
如图28所示,第二支撑部207A在第一支撑部203的相对侧上以接近180度的角度弯曲。换句话说,第二支撑部207A在宽度方向上以约180度的角度向外弯曲。延伸部230在宽度方向上从第二支撑部207A的末端延伸。如图26所示,在间距方向上,第二支撑部207A的端部的尺寸随着其接近端部的末端而减小。在间距方向上,延伸部230在尺寸上小于支撑梁部201。
如图29所示,第一突出部211和第二突出部213在宽度方向上两者位置彼此不同,以使得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A中,端子20A的间隔距离也可以减小。因此,连接器10A在间距方向上可以减小尺寸。
如图19和图20所示,保持构件30A设有接纳部36,每个接纳部36允许延伸部230移动。如图20和图21所示,保持构件30A具有位于每个端子20A的延伸部230上方的上壁部38。由于第二支撑部207A的弹性变形,延伸部230在接纳部36中至少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延伸部230的向上移动由上壁部38调节。此时,延伸部230的一部分用作被调节部,且上壁部38用作调节部。
从图22来理解,每个端子20A的第一突出部211和第二突出部213嵌入保持构件30A中。详细地,第一突出部211和第二突出部213均在宽度方向上被保持构件30A夹持。另外,保持构件30A存在于第一突出部211和第二突出部213上。此外,如图21所示,保持构件30A存在于支撑梁部201的其中一个端部的下方。因此,各端子20A由保持构件30A保持。
从图21来理解,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A中,保持构件30A不存在于支撑梁部201的上表面221上,以使得上表面221从上方可见。因此,保持构件30A不会在上下方向上导致接收部219的尺寸减小。因此,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A的高度也可以减小。
尽管上面参考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修改和替代。例如,端子20或20A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只要其具有彼此相向并分别由两个支撑部支撑的两个接触点即可。此外,每个端子20或20A的突出部的数量应该至少为一个,但不限于此。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器10和10A均由嵌入成型体12组成,但其还可以设有金属壳。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嵌入成型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入成型体包括多个端子和保持构件;
各所述端子沿间距方向排布;
每个所述端子具有支撑梁部、第一支撑部、第一接触点、第二支撑部、第二接触点和突出部;
所述支撑梁部在垂直于所述间距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支撑部在垂直于所述间距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两者的上下方向上从所述支撑梁部的其中一端部向上延伸并具有弹性;
所述第一接触点由所述第一支撑部支撑;
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从所述支撑梁部的其余一端部向上延伸并具有弹性;
所述第二接触点由所述第二支撑部支撑,以使所述第二接触点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一接触点;
所述突出部在所述间距方向上从所述支撑梁部突出;
所述支撑梁部在所述间距方向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最大尺寸相同的最大尺寸;
所述突出部被部分地嵌入所述保持构件中,以使所述端子由所述保持构件保持;以及
所述支撑梁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从上方可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端子具有被调节部;以及
所述保持构件具有位于所述被调节部的上方的调节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件具有壁部,所述壁部位于在所述间距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所述端子之间;
所述被调节部是所述突出部的一部分;以及
所述壁部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端子的所述被调节部的上方,并用作所述调节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端子还具有从所述突出部延伸的弯曲部,以及从所述弯曲部延伸的安装部;
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安装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不同;
所述弯曲部嵌入所述保持构件中;以及
所述弯曲部与所述突出部的一部分一起形成所述被调节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端子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具有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末端延伸的延伸部;
所述延伸部的一部分用作所述被调节部;
所述保持构件设有接纳部;
所述延伸部在所述保持构件的所述接纳部中可移动;
所述保持构件在所述延伸部的上方具有上壁部;以及
所述上壁部用作所述调节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包括在所述间距方向上沿相反方向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
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突出部占据第一区域,而所述第二突出部占据第二区域;以及
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彼此不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具有当从上方观察时可见的被暴露部;以及
所述被暴露部在所述间距方向上与所述支撑梁部相邻近。
CN202310120241.9A 2022-03-18 2023-02-15 连接器 Pending CN1167802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43301A JP2023137208A (ja) 2022-03-18 2022-03-18 コネクタ
JP2022-043301 2022-03-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80232A true CN116780232A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90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20241.9A Pending CN116780232A (zh) 2022-03-18 2023-02-15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99530A1 (zh)
JP (1) JP2023137208A (zh)
CN (1) CN116780232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37208A (ja) 2023-09-29
US20230299530A1 (en) 2023-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9166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oad bearing features
US739625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alignment feature
US766197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908345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socket connector
US5980323A (en) Smart card connector
US6902411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US10566735B2 (en) Connector
JP7207975B2 (ja) コネクタ
US5938473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vertical lift prevention mechanism
CN110994225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
US8821197B2 (en) Fuse terminal
US9252517B2 (en) Connector
EP1120861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improved female contact
US11641073B2 (en) Connector
JP7467236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US20220328994A1 (en) Connector
US6629864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for plug-in connector
CN116780232A (zh) 连接器
EP4068523B1 (en) Connector
CN111769388A (zh) 板对板插座
US648531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13401574U (zh) 板对板插座
JP2001057261A (ja) スプリング接触端子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CN212968137U (zh) 板对板插座
US20230238727A1 (en)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