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01574U - 板对板插座 - Google Patents

板对板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01574U
CN213401574U CN202021116910.3U CN202021116910U CN213401574U CN 213401574 U CN213401574 U CN 213401574U CN 202021116910 U CN202021116910 U CN 202021116910U CN 213401574 U CN213401574 U CN 213401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board
arm
longitudinal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169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硕
石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169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01574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41931 priority patent/WO2021253801A1/zh
Priority to JP2022554404A priority patent/JP7449401B2/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01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01574U/zh
Priority to US17/937,189 priority patent/US20230036015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板对板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插座端子及插座加强件,所述插座本体包括底壁、自所述底壁纵向两端向上凸出形成的插座侧壁、形成于所述插座本体横向两端的插座引导部及自所述底壁向上凸出形成岛部,所述插座引导部包括插头引导部接收腔、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横向外侧的纵向外周壁及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纵向两侧的一对横向外周壁,所述插座加强件包括覆盖于所述纵向外周壁表面的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纵向两侧沿横向方向延伸覆盖于所述横向外周壁外的横向外周壁遮盖部、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顶端向内翻折延伸形成的保护部及自所述保护部继续延伸形成的弹性臂部。本申请可有效保护接触臂部不被损坏。

Description

板对板插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板对板插座。
背景技术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当前智能手机及可穿戴设备均对空间要求极高,零组件的尺寸同样在缩减,一线板对板厂家的板对板插头与插座配合后的最低高度已经达到了0.6mm的超低高度,端子间距也达到了0.25mm的距离,如此微小的连接器,对于连接器结构强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且相较于传统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现有智能手机大规模的功能集成,对电流承载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液晶屏等对电流传输要求达到5A的承载能力,传统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设计已无法适应目前市场对强度及电流传输的要求。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板对板插座,在结构简单量产性好的基础,保证插座加强件接触臂部具有较好的弹性性能,且获得保护部的保护而不易被损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板对板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插座端子及插座加强件,所述插座本体包括底壁、自所述底壁纵向两端向上凸出形成的插座侧壁、形成于所述插座本体横向两端的插座引导部及自所述底壁向上凸出形成岛部,所述插座引导部包括插头引导部接收腔、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横向外侧的纵向外周壁及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纵向两侧的一对横向外周壁,所述插座加强件包括覆盖于所述纵向外周壁表面的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纵向两侧折弯并沿横向方向延伸覆盖于所述横向外周壁外的横向外周壁遮盖部及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顶端朝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一侧翻折延伸形成的保护部,所述保护部在横向方向上分别包括第一、第二保护部,所述第一保护部继续斜向下延伸形成有弹性臂部,所述弹性臂部包括自第一保护部倾斜延伸形成的倾斜连接臂、自所述倾斜连接臂竖直折弯形成的接触臂部及自所述接触臂部朝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冲压形成的接触凸部,所述接触臂部一端沿横向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保护部一侧,从上往下看,所述第二保护部与所述接触臂部之间存在分割槽。
优选地,所述接触臂部的上端为弧面结构,所述倾斜连接臂与所述保护部的延伸倾斜角一致。
优选地,所述分割槽是将所述第二保护部与所述接触臂部一端的连接部分切除以增加所述接触臂部的弹性性能,所述保护部位于所述接触臂部的纵向外侧。
优选地,所述插座本体的横向外周壁包括支撑肩部及位于所述支撑肩部纵向内侧连通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的弹性避让部,所述弹性臂部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顶端翻折跨越所述支撑肩部后进入所述弹性避让部内,所述接触凸部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内。
优选地,所述保护部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顶端翻折跨越所述支撑肩部后进入所述弹性避让部上方,所述接触臂部位于所述第二保护部倾斜延伸方向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支撑肩部的纵向外侧形成有安装台阶部,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延伸于所述安装台阶部上,所述支撑肩部自下向上逐渐变薄,包括位于下部的较厚部与位于顶部的较薄部。
优选地,所述较薄部朝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一侧设有角度较大的倾斜面,所述保护部的自由端支撑于所述较大的倾斜面上,所述较薄部位于纵向外侧一端设有较小的倾斜面,所述较小的倾斜面以避让所述倾斜连接臂与所述保护部的折弯弧度。
优选地,所述保护部的下端支撑于所述支撑肩部内侧面上较大的倾斜面上。
优选地,所述岛部的横向两端设有水平位置低于所述岛部的被保护部,所述插座加强件还包括自所述主体部横向内侧向下折弯并延伸至所述被保护部并覆盖所述被保护部的中央导引部,所述中央导引部包括自所述主体部横向内侧向下折弯形成第一中央导引臂、自所述第一中央导引臂底部折弯延伸至所述被保护部一侧的支撑底臂、自所述支撑底臂斜向上延伸至所述被保护部上方的第二中央导引臂及自所述第二中央导引臂自由端向下折弯并卡入所述被保护部内的卡入端部。
优选地,所述纵向外周壁靠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一侧的纵向两端设有阶梯部,所述第一中央导引臂的上端的纵向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中央导引臂下端的纵向宽度,所述第一中央导引臂上端纵向两端的底部对应位于所述阶梯部上方。
本申请板对板插座通过在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顶端朝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折弯延伸形成在横向方向上的第一、第二保护部,再从所述第一保护部继续延伸形成弹性臂部,所述弹性臂部的接触臂部与所述第一保护部通过倾斜连接臂连接,而所述接触臂部延伸至所述第二保护部一侧并与所述第二保护部之间切除形成分割槽,保证所述接触臂部足够的弹性力且获得所述第一、第二保护部的保护而不易被插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至图11为本申请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组合图;
图2为沿图1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对板插头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实施例一对板插头的插头本体的立体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一板对板插头的插头加强件的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一板对板插头的插头加强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7为实施例一板对板插座的立体组合图;
图8为实施例一板对板插座的插座本体的立体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9为实施例一板对板插座的插座加强件的立体图;
图10为实施例一板对板插座的插座加强件的俯视图;
图11为沿图1所示B-B虚线的剖视图。
图12为实施例二的板对板插座的插座加强件的立体图;
图13为实施例二的板对板插座的插座加强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的方向定义以图1所示X方向为左右方向的右方(或横向方向),以Y方向为前后方向的前方(或纵向方向),以Z方向为上下方向的上方(即垂直方向)。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所示,本申请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贴装于印刷电路板上的插头A及贴装于另一印刷电路板上的插座B,所述插头A与所述插座B相互扣持连接。
所述插头A包括插头本体10、成型于所述插头本体10内的若干插头端子 20及固定于所述插头本体10横向两端的插头加强件30。所述插座B包括插座本体40、安装于所述插座本体40上插座端子50及安装固定于所述插座本体 40横向两端的插座加强件60。
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所述插头A的插头本体10包括顶壁11、自所述顶壁11纵向两侧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对插头侧壁12、形成于所述插头本体10 横向两端的插头引导部14及形成于所述顶壁11、一对插头侧壁12与插头引导部14之间的岛部接收腔13。
所述插头端子20在横向方向上呈两排一体成型于一对插头侧壁12上,所述插头引导部14包括底表面141、纵向外侧面142、一对横向外侧面143及朝向所述岛部接收腔13的斜面144。所述纵向外侧面142上设有第一缺口1421,所述横向外侧面143包括两个纵向凸出的凸块1431,1432、位于两个凸块1431, 1432之间的第二缺口1433及位于所述凸块1432与所述插头侧壁12之间的第三缺口1434。所述斜面144形成有自所述底表面141向上至所述顶壁11的倾斜面1441及自所述倾斜面1441在靠近所述底表面141一侧向上凹陷形成的卡孔1442。
所述插头加强件30包括沿纵向方向覆盖于所述插头引导部14的底表面 141上的覆盖基部31、自所述覆盖基部31横向两端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的分别覆盖于所述纵向外侧面142与卡入所述卡孔1442内的纵向外侧面覆盖部35与纵向内侧面覆盖部34及自所述覆盖基部31纵向两端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的沿横向方向覆盖于所述横向外侧面143外的横向外侧面覆盖部33。所述纵向外侧面覆盖部35卡入所述第一缺口1421内。
所述横向外侧面覆盖部33包括卡入所述第二缺口1421内的接触部331、自所述横向外侧面覆盖部33远离所述纵向外侧面覆盖部35一端顶部垂直向纵向外侧折弯形成的焊脚332,所述横向外侧面覆盖部33的接触部331卡入所述第二缺口1433内,所述焊脚332是卡入所述第三缺口1434后再向纵向外侧垂直折弯形成的,所述横向外侧面覆盖部33上还设有卡口333以卡入所述凸块 1432外周,增强所述插头加强件30与所述插头引导部14之间的固持力。
重点参阅图2所示,所述插头端子20包括在自所述顶壁11上表面在纵向方向延伸出所述顶壁11外的插头端子焊脚24、自所述插头端子焊脚24沿所述顶壁11表面折弯至所述插头侧壁12的内侧面上的插头端子第一接触部22及自所述插头端子第一接触部22低端反向折弯延伸于所述插头侧壁12外侧面上的插头端子第二接触部23。所述插头端子第二接触部23上开设有凹槽结构。
请继续参阅图1、图2、图7、图8所示,本申请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插座B的插座本体40包括底壁41、自所述底壁41纵向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的一对插座侧壁42、自所述底壁41位于一对所述插座侧壁42之间向上凸出形成的岛部45、形成于所述插座本体40横向两端的插座引导部44及形成于所述岛部 45与一对所述插座侧壁42之间的插头侧壁接收腔43。
所述插座本体40的底壁自下向上开设有若干端子槽46,所述插座端子50 向上组装于所述端子槽46内,所述插座端子50包括延伸于所述底壁41处的端子槽46内并露出于所述端子槽46底部的支撑臂部51、自所述支撑臂部51 纵向外侧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的位于所述岛部45纵向侧面并朝向所述插座侧壁 42的插座端子第二接触部52、自所述支撑臂部51纵向内侧向上折弯形成的位于所述插座侧壁42纵向侧面的插座端子第一接触部53、自所述第一接触部53 顶端反向折弯延伸形成的固持部54及自所述固持部54低端垂直折弯朝纵向外侧延伸于所述插座本体40底壁41下表面的焊脚55。
所述插头A与所述插座B配合时,所述岛部45收容于所述插头A的岛部接收腔13内,所述插头A的插头侧壁12收容于所述插座B的插头侧壁接收腔43内,所述插头引导部14引导入所述插座引导部44内。所述插头端子20 卡入所述插座端子50的插座端子第一、第二接触部53,52之间,所述插头端子20的第一、第二接触部22,23分别与所述插座端子50的第一、第二接触部53,52电性接触。
重点参阅图8所示,所述岛部45的横向两端朝向所述插座引导部44处设有被保护部451,所述被保护部451包括水平面低于所述岛部45的台面部453、自所述台面部453斜向下方倾斜形成的避让斜面452、自所述台面部453向下凹陷形成的卡槽454及自所述卡槽454向横向外侧开设连通所述避让斜面452 的连通缺口455。
所述插座引导部44包括外周壁441,442及位于所述外周壁441,442之间的插头引导部接收腔443。所述外周壁441包括纵向外周壁441及连接于所述纵向外周壁441两端的一对横向外周壁442,所述横向外周壁442与所述插座侧壁42相邻。
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443对应所述岛部45横向延伸处形成在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口4431,所述贯通口4431一直延伸至所述纵向外周壁441下端。所述纵向外周壁441的横向外侧与内侧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延伸槽4411,4412,所述第二延伸槽4412与所述贯通口4431连通。所述纵向外周壁442中间向上凸出形成支撑肩部4421,在所述支撑肩部4421的外周设有位于所述支撑肩部 4421纵向外侧且沿横向方向延伸的安装台阶部4425及位于所述支撑肩部4421 的纵向内侧的弹性避让部4424。所述支撑肩部4421自下向上逐渐变薄形成较厚部4422与较薄部4423,所述较薄部4423从下向上依据逐渐变薄,所述较薄部4423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443一侧形成较大的倾斜面,所述较薄部 4423位于纵向外侧一端形成较小的倾斜面。所述纵向外周壁441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443内侧的纵向两端分别设有阶梯部4413。所述安装台阶部4425 部分在垂直方向上贯穿形成第三延伸槽4428。
请继续参阅图9至图11所示,所述插座加强件60包括沿纵向方向覆盖于所述纵向外周壁441顶面的主体部61、自所述主体部61横向外端向下折弯延伸入所述第一延伸槽4411的纵向外周壁遮盖部62、自所述主体部61横向内侧向下折弯并延伸至所述岛部45横向端部的被保护部451上的中央导引部63、自所述主体部61纵向两端向下折弯并沿所述安装台阶部4425延伸形成的位于所述横向外周壁442纵向外侧的横向外周壁遮盖部64、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64的顶端朝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443折弯并位于所述支撑肩部4421上的保护部66及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64顶部朝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 443折弯延伸至所述弹性避让部4424上的弹性臂部65。
所述保护部66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443一侧的边缘倾斜向下延伸形成以导引所述插头加强件30插入。所述弹性臂部65包括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64顶部沿所述支撑肩部4421朝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443折弯形成的倾斜连接臂651、自所述倾斜连接臂651自由端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接触臂部652及自所述接触臂部652朝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443冲压形成的接触凸部653。所述接触臂部652在横向方向上延伸至所述保护部66一侧形成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条状结构。从上往下观察,所述接触凸部653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443内,所述保护部66与所述接触臂部652之间存在间隙而不重合。所述倾斜连接臂651保持一样的倾斜角度,所述保护部66与所述弹性臂部65之间是独立地从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64折弯延伸形成的。
所述纵向外周壁遮盖部62的自由端作为焊脚固定至印刷电路板上,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64的底端作为焊脚通过所述第三延伸槽4428延伸至印刷电路板上焊接固定。
所述中央导引部63包括自所述主体部61横向内侧向下折弯延伸于所述第二延伸槽4412内的第一中央导引臂631、自所述第一中央导引臂631底部横向折弯并沿所述贯通口4431延伸至所述岛部45两侧的被保护部451底部的支撑底臂632、自所述支撑底臂632斜向上延伸至所述被保护部451上方的第二中央导引臂634及自所述第二中央导引臂634自由端向下折弯并卡入所述卡槽 454内的卡入端部635。所述第一、第二中央导引臂631,634用于引导所述插头加强件30的插入并保护所述插座本体40的纵向外周壁441与岛部45横向两端的被保护部451。所述插头加强件30的纵向外侧面覆盖部35与纵向内侧面覆盖部34分别被所述第一、第二中央导引臂631,634引导并进入所述支撑底臂632上方的第一、第二中央导引臂631,634之间,但是在插入状态下,所述纵向外侧面覆盖部35与所述纵向内侧面覆盖部34不与所述第一、第二中央导引臂631,634产生电性接触。插入过程中,所述支撑底臂632受压与贴装的印刷电路板产生支撑力量使所述第一、第二中央导引臂631,634具备一定的弹性。
所述第一中央导引臂631的上端的纵向宽度大于下端的纵向宽度并在所述第一中央导引臂631上端的纵向两侧形成抵持于纵向外周壁441内侧的阶梯部 4413上。所述第一中央导引臂631较宽的上端折弯结构可以增加对所述插头加强件30的引导,避免插入损坏。
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臂部65的接触臂部652位于所述弹性避让部4424 上且与所述支撑肩部4421的内侧面之间存在形变间隙,在所述弹性臂部65被纵向挤压时,所述弹性臂部65的接触凸部653在所述形变间隙内产生形变。
在插头A插入时,所述插头加强件30的横向外侧面覆盖部33先接触所述保护部66、弹性臂部65的倾斜连接臂651及所述第一中央导引臂631上端,所述插头加强件30继续下压时,沿纵向外侧挤压所述接触凸部653,使所述接触臂部652在所述弹性避让部4424内朝所述支撑肩部4421的内壁面产生弹性形变。在此过程中,当所述插头加强件30接触并纵向挤压所述保护部66与倾斜连接臂651时,所述保护部66延伸至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443一侧的部分较短且有所述支撑肩部4421的支撑,产生弹性形变很小,而所述倾斜连接臂651的下端被纵向挤压时,会逐步迫使所述接触臂部652朝向所述支撑肩部 4421产生形变,从上往下观察,使所述接触臂部652的外侧逐渐靠近所述保护部66并减小二者之间的间隙,避免所述插头加强件30插入至所述接触臂部652 时破坏所述接触臂部652。同时,所述接触臂部652的上端为弧形结构以更好地引导插入的所述插头加强件30而不会压坏所述接触臂部652。所述保护部 66位于所述弹性臂部65的横向外侧。
本申请板对板插座通过将所述弹性臂部65的接触臂部652沿横向方向延伸至所述保护部66一侧,在插头加强件30插入时,通过所述倾斜连接臂651 受挤压带动所述接触臂部652沿纵向方向靠近所述保护部66一侧以避免接触臂部652被插头损坏。
实施例二
请继续参阅图12、图13所示,为实施例二的插座加强件60的附图。
相较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区别主要在于插座加强件60的结构,即所述保护部66与所述弹性臂部65的倾斜连接臂651连接为一体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64顶部折弯形成的,此处统称为保护部66,所述保护部66在横向方向上区分为第一、第二保护部661,662。所述弹性臂部65是自所述第一保护部661斜向下方延伸形成的,所述弹性臂部65包括自所述第一保护部661下端斜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443延伸形成的倾斜连接臂651、自所述倾斜连接臂651下端竖直向下折弯形成的接触臂部652及自所述接触臂部652朝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443冲压形成的接触凸部653。所述接触臂部652沿横向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保护部662一侧并与所述第二保护部662之间割裂形成分割槽654。
实施例二所达成的技术效果与实施例一一致,优选实施例为实施例一。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贴装所述插头A或插座B的印刷电路板不限于电路板,只要符合设有电流传输线路的对象物均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板对板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插座端子及插座加强件,所述插座本体包括底壁、自所述底壁纵向两端向上凸出形成的插座侧壁、形成于所述插座本体横向两端的插座引导部及自所述底壁向上凸出形成岛部,所述插座引导部包括插头引导部接收腔、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横向外侧的纵向外周壁及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纵向两侧的一对横向外周壁,所述插座加强件包括覆盖于所述纵向外周壁表面的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纵向两侧折弯并沿横向方向延伸覆盖于所述横向外周壁外的横向外周壁遮盖部及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顶端朝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一侧翻折延伸形成的保护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在横向方向上分别包括第一、第二保护部,所述第一保护部继续斜向下延伸形成有弹性臂部,所述弹性臂部包括自第一保护部倾斜延伸形成的倾斜连接臂、自所述倾斜连接臂竖直折弯形成的接触臂部及自所述接触臂部朝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冲压形成的接触凸部,所述接触臂部一端沿横向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保护部一侧,从上往下看,所述第二保护部与所述接触臂部之间存在分割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臂部的上端为弧面结构,所述倾斜连接臂与所述保护部的延伸倾斜角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槽是将所述第二保护部与所述接触臂部一端的连接部分切除以增加所述接触臂部的弹性性能,所述保护部位于所述接触臂部的纵向外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的横向外周壁包括支撑肩部及位于所述支撑肩部纵向内侧连通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的弹性避让部,所述弹性臂部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顶端翻折跨越所述支撑肩部后进入所述弹性避让部内,所述接触凸部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顶端翻折跨越所述支撑肩部后进入所述弹性避让部上方,所述接触臂部位于所述第二保护部倾斜延伸方向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肩部的纵向外侧形成有安装台阶部,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延伸于所述安装台阶部上,所述支撑肩部自下向上逐渐变薄,包括位于下部的较厚部与位于顶部的较薄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较薄部朝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一侧设有角度较大的倾斜面,所述保护部的自由端支撑于所述较大的倾斜面上,所述较薄部位于纵向外侧一端设有较小的倾斜面,所述较小的倾斜面以避让所述倾斜连接臂与所述保护部的折弯弧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的下端支撑于所述支撑肩部内侧面上较大的倾斜面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岛部的横向两端设有水平位置低于所述岛部的被保护部,所述插座加强件还包括自所述主体部横向内侧向下折弯并延伸至所述被保护部并覆盖所述被保护部的中央导引部,所述中央导引部包括自所述主体部横向内侧向下折弯形成第一中央导引臂、自所述第一中央导引臂底部折弯延伸至所述被保护部一侧的支撑底臂、自所述支撑底臂斜向上延伸至所述被保护部上方的第二中央导引臂及自所述第二中央导引臂自由端向下折弯并卡入所述被保护部内的卡入端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外周壁靠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一侧的纵向两端设有阶梯部,所述第一中央导引臂的上端的纵向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中央导引臂下端的纵向宽度,所述第一中央导引臂上端纵向两端的底部对应位于所述阶梯部上方。
CN202021116910.3U 2020-06-16 2020-06-16 板对板插座 Active CN213401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16910.3U CN213401574U (zh) 2020-06-16 2020-06-16 板对板插座
PCT/CN2020/141931 WO2021253801A1 (zh) 2020-06-16 2020-12-31 板对板插座
JP2022554404A JP7449401B2 (ja) 2020-06-16 2020-12-31 基板対基板ソケット
US17/937,189 US20230036015A1 (en) 2020-06-16 2022-09-30 Board-to-board socke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16910.3U CN213401574U (zh) 2020-06-16 2020-06-16 板对板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01574U true CN213401574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99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16910.3U Active CN213401574U (zh) 2020-06-16 2020-06-16 板对板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015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08345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socket connector
US803387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terminal with cutout receiving deprressed contact arm
US952068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sidewardly exposed contacts
CN111613920B (zh) 板对板插座
JP2012069353A (ja) シールドケース、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CN111740252A (zh) 板对板插座
CN111769388A (zh) 板对板插座
CN111355064A (zh)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212626148U (zh) 板对板插座
CN111613921B (zh) 板对板插座
CN111613922B (zh) 板对板插座
CN213401574U (zh) 板对板插座
US20230006381A1 (en) Board-to-board socket an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CN111355060B (zh) 板对板插座
CN212968137U (zh) 板对板插座
CN212485600U (zh)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212412242U (zh) 板对板插座
CN212062737U (zh) 板对板插座
CN111355061A (zh) 板对板插座
CN111355062A (zh) 板对板插座
CN111355065A (zh)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111355063A (zh)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212676494U (zh) 板对板插座及连接器组件
CN111509430B (zh) 板对板插座
US20230036015A1 (en) Board-to-board sock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